范文一:古代皇帝的姓氏
吉祥如意算命网 http://www.smw666.com
其中上古时代就有: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其他分别是:
刘氏52位;李氏50位;朱氏26位;赵氏18位;萧氏17位;司马氏16位;高氏12位;王氏10位;石氏9位;陈氏8位;杨氏7位;张氏7位;马氏6位;曹氏5位;钱氏5位;孙氏4位;冯氏2位;孟氏2位;姬氏39位;段氏2位;赢氏2位;郭氏1位;柴氏1位;
外族皇帝计有;
孛儿只斤氏19位;慕容氏16位;耶律氏15位;爱新觉罗氏12位;元氏11位;完颜氏10位;
元氏之前身拓跋氏8位;苻氏7位;宇文氏5 位;乞伏氏4位;沮渠氏4位;秃发氏3位;
赫连氏3位;姚氏3位;吕氏3位等。
范文二:中国古代哪个姓氏建立的政权最多?
中国大一统王朝和割据小政权数不胜数,那么哪个姓氏建立的政权最多呢?答案是刘。
历史上刘姓人建立的政权
作者:刘运涛
中国古代政权,哪一姓建朝最多?根据二十五史的列述,应该是刘姓建立的相关政权(包括统一与割据的政权)。
可见刘姓在中国历史上所建立的政权为9个。其中,并没有牵强附会地把例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汉名刘亿或者耶律亿并且辽朝皇室汉姓刘)所建立的辽王朝,及其后代耶律大石、耶律淳、耶律厮不分别所建立的政权西辽、北辽、后辽纳入刘姓政权。
此外,在十六国时期,胡夏政权的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以及赤眉汉的刘盆子、大顺的李自成和后西凉的李宝也都未计入其中。还有前赵前身(刘渊)汉和南汉前身大越及后唐前身晋国,因本是同一个政权,只是国号有更改,故也没计入,在此说明。
可能一些历史知识比较丰富的朋友会问,还有一些短暂或割据的农民起义政权及其他政权没提到?这类情况,从相关史料中查询刘姓与李姓如下:刘姓分别有伪齐、后宋(刘福通立韩林儿为皇帝并且是实际政权建立者)、五代燕、大明国(刘丽川);李姓分别为吴、魏、楚、大蜀。由于建立政权有严格的标准和一系列的体制,比如定“国号”、建典章制度、设行政官员、建立军队体制及发行货币,所以一些有实力的军阀及条件不全的都未列入其中,比如“新朝”末年的刘永;十六国时期的刘芒荡、刘显;隋末的刘武周、刘黑闼;唐末宋初的刘仁恭等等。
对于以上资料如有质疑,可以查阅二十五史或者看现代汉语字典后面的中国历史朝代对照表。
(责编:zuyinan)
范文三:中国古代哪个姓氏建立的政权最多
中国古代哪个姓氏建立的政权最多
中国古代政权,哪一姓建朝最多,根据二十五史的列述,应该是刘姓建立的相关政权(包括统一与割据的政权)。
可见刘姓在中国历史上所建立的政权为9个。其中,并没有牵强附会地把例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汉名刘亿或者耶律亿并且辽朝皇室汉姓刘)所建立的辽王朝,及其后代耶律大石、耶律淳、耶律厮不分别所建立的政权西辽、北辽、后辽纳入刘姓政权。
此外,在十六国时期,胡夏政权的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以及赤眉汉的刘盆子、大顺的李自成和后西凉的李宝也都未计入其中。还有前赵前身(刘渊)汉和南汉前身大越及后唐前身晋国,因本是同一个政权,只是国号有更改,故也没计入,在此说明。
可能一些历史知识比较丰富的朋友会问,还有一些短暂或割据的农民起义政权及其他政权没提到,这类情况,从相关史料中查询刘姓与李姓如下:刘姓分别有伪齐、后宋(刘福通立韩林儿为皇帝并且是实际政权建立者)、五代燕、大明国(刘丽川);李姓分别为吴、
魏、楚、大蜀。由于建立政权有严格的标准和一系列的体制,比如定“国号”、建典章制度、设行政官员、建立军队体制及发行货币,所以一些有实力的军阀及条件不全的都未列入其中,比如“新朝”末年的刘永;十六国时期的刘芒荡、刘显;隋末的刘武周、刘黑闼;唐末宋初的刘仁恭等等。
对于以上资料如有质疑,可以查阅二十五史或者看现代汉语字典后面的中国历史朝代对照表。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刘运涛,原题:中国古代哪个姓氏建立的政权最多,
范文四:高考调查:哪个姓氏的高考状元最多
高考调查:哪个姓氏的高考状元最多
调查发现,在调查到的我国1999-2007年高考状元中,共有160多个姓氏。其中王姓和张姓高考状元人数最多,各有44人,并列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姓氏排行榜首位,陈姓有高考状元41人,位居第三,刘姓高考状元34人,居第四,李姓32人,居第五,黄姓25人,居第六,杨姓22人,居第七,周姓21人,居第八,孙姓16人居第九,高姓15人,居第十。位居第十一至第二十名的姓氏依次是吴、赵、林、马、徐、郭、朱、何、胡和肖。高考状元人数在5人以上的姓氏有18个。与两院院士姓氏分布相似,高考状元姓氏人数也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2006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发布了百家姓排名统计结果,前10位新百家姓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 2008年4月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显示, 1955-2007两院院士人数最多的十大姓氏是陈、王、张、李、刘、周、吴、黄、徐和杨。
对比1999-2007年全国高考状元人数最多的十大姓氏,除了个别姓氏没有进入新百家姓前10位外,高考状元姓氏排名与新百家姓排名大致对应,可以说,与两院院士姓氏分布相似,各姓氏高考状元人数也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姓氏排行榜
名次姓氏状元人数1王44张443陈414刘345李326黄257杨
228
周
219孙1610高1511吴13赵1313林1214马11徐1116郭9朱918何7胡7肖721魏6谢6郑624邓5罗5石5许5叶529金4卢4邱4谭4汪4
备注,以上高考状元统计结果不包括西藏与港澳台地区
[高考调查,哪个姓氏的高考状元最多]
范文五:中国古代的反腐皇帝:雍正抄家最多
中国古代的反腐皇帝:雍正抄家最多
隋文帝:“钓鱼执法”抓贪官
在隋文帝坚持高调反腐的一生中,最令他引以为傲的就是破天荒地发明了“钓鱼执法”的反腐“高招”。
同样是头顶巨大荣誉光环的帝王,隋朝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位较为贤明开化的君王,经过他前期的治理,隋王朝在短期内出现了难得的富庶和安定局面,所有这些,与杨坚铁面肃贪的措施不无关系。
他积极强化对官员的监督,《隋书》中有记载,杨坚曾让亲信“密查百官”,发现贪腐行为便严惩不贷。
隋文帝在任期间,曾经有过一次罢免河北52州贪官污吏200人的记录,导致了河北官场“整体沦陷”的局面。
在隋文帝坚持高调反腐的一生中,最令他引以为傲的就是破天荒地发明了“钓鱼执法”的反腐“高招”。
隋文帝在任期间,曾命令人悄悄把金银财宝以及丝绸和南方出产的缎子送给一些大臣和官员,以此来衡量一个大臣和官员是不是有贪贿行为。
假若某个大臣接受了金银财宝等钱物,不但以贪贿罪处理,甚至还面临在朝堂之上当着其他大臣的面被砍下头颅的风险。
隋文帝用这种“钓鱼执法”的反腐高招,搞得满朝文武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在开皇十三年(即公元593年),隋文帝曾暗中派人向一些他认为可能有贪腐行为的官员行贿,晋州刺史、南阳郡公贾悉达,显州总管、抚宁郡公韩延等官员都中了隋文帝的“计”而被砍头。
这种“钓鱼执法”的手段简单而直接,却成绩赫然,受贿官员面对的风险如此之高,铤而走险者自然望而却步。于是,隋初的贪腐之风也就此基本禁绝。
明太祖:重典反腐“杀人如麻”
朱元璋时代,贪污杀头的起刑点是60两白银,如果按照购买力折算的话,相当于如今1200元人民币。
相比前两位皇帝登基前的身份,朱元璋出身于布衣,可谓白手起家,这多多少少也使朱元璋的反腐手段多了几分跟出身相关的“特色”——杀人,就是这位平民皇帝在任期间最大的反腐手段。
朱元璋时代,贪污杀头的起刑点是60两白银,如果按照购买力这算的话相当于如今1200百元人民币,这样的重典治腐可谓中国历史上登峰造极的一景。
有一次,朱元璋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拍马屁求“上进”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他立即诏令天下:“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
由于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这些人贪赃枉法的现象非常严重。朱元璋为此下诏,声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这样的酷刑治贪下,也直接导致了明初官场风声鹤唳,甚至出现了一些手戴枷锁的官员审案的情况发生。
后来,为解决官员因涉贪而“青黄不接”的困境,朱元璋还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为年轻读书人提供入仕升迁的机会。朱元璋对这些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还经常教育他们要尽忠至公,不为私利所动。
然而,洪武十九年,朱元璋派出大批进士和监生下基层查勘水灾,结果发现有141人接受宴请,收受银钞和土特产品,朱元璋的做法是全部杀头,一个不留。
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朱元璋“总结”了他多年的反腐经验和成果,编撰了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
这部耗时近两年时间编纂的刑典,堪称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治腐法典,书中对朱元璋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成果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书中还阐述了他对贪官的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
朱元璋甚至还下令,国内必须每户有一本《大诰》,如果没有,将治欺君之罪。
然而,面对这样的严酷治腐方式,朱元璋貌似仍不解恨,他认为,如果仅仅是斩首就太便宜贪官们了,后来他规定,如果官员犯贪污罪被斩首的,处死后还要将官员剥皮添草以示众。
为了便于操作,朱元璋下令在地方官府的广场边设立一座土地庙,将腐败官员剥皮的刑场就放在这里,民间因此称此庙为“皮场庙”。贪腐官员被处死,皮剥下来后,用草填充,制成“贪官标本”并悬挂起来,“使之触目惊心”,以此警示官员要廉洁自律。
雍正:抄家最多的皇帝
那时,还没有万能的“抑郁症”可供涉贪官员们使用,雍正也根本不信任何试图脱罪的理由,他亲自下旨,要自杀的官员家人承担赔偿,还不起就抄家。
历史发展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腐败也随着经济、文化等发展达到登峰造极的阶段。在当时的清朝官场之中,官员们将之称为“陋规”并明码标价确定下来。
康熙帝亲手开创了“康乾盛世”,但也为子孙留下了无尽的烦恼。
据史料记载,雍正帝接手清朝帝国之时,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
雍正说:“历年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朕在藩邸,知之甚悉。”又说,“近日道府州县亏空争粮者正复不少”“藩库钱粮亏空,近来或多至数十万”。
如此看来,那时的大清帝国,竟是一副空架子,看似强盛无比,内里却空空如也。雍正帝认为,造成这样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吏治腐败。所以,他下决心整顿吏治。
雍正元年正月,雍正连续下了十三道谕旨,颁布到所有总督、巡抚、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文官武官,告诫他们不许贪污,不许受贿,不许克扣;武官不许吃空额,违者严重治罪。
随后雍正便派出直属自己指挥的钦差大臣,代表朝廷去各地查账,还从各地抽调了一大批候补州县人员随钦差到各省一起查账,查出的贪官污吏,就地免职,然后从钦差团队里选一个同级官员接任,雍正也开创了监察者接任罢免者之职的先例。
雍正处理腐败分子的手段也算是独辟蹊径,他不像以往的其他皇帝抓到贪官就入狱或者杀头,而是先抄家,要钱。所以,后来历史界有一种说法,如果谁欠了雍正的钱是要倒霉的。
在雍正时期,官员造成的亏空一经查出,一方面严搜衙署,另一方面要行文原籍官员,将其家产查封,家人监控,追索已变卖的财物,杜绝其转移藏匿赃银的可能。
官员贪腐罪行一经核实,雍正就会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仅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其中有很多是三品以上大员。
其实,不仅仅是其他官员,雍正连自己的家人也不放过。
雍正的十二弟允祹被查处后,还不起钱,祈求雍正宽赦,雍正不允,逼得允祹只好将家中器物当街变卖。
不仅仅是自己亲弟弟,雍正就连死人也不放过,广东道员李滨、福建道员陶范,均因贪污致亏空案被参而畏罪自杀。
那时,还没有万能的“抑郁症”可供涉贪官员们使用,雍正也根本不信任何试图脱罪的理由,他亲自下旨,要自杀的官员家人承担赔偿,包括其父母亲戚都在内,都要为贪污分子买单,还不起就抄家。
雍正曾直截了当地告诉文武百官:“朕平生最憎虚诈二字,最恶虚名。”
雍正,用他独有的反腐制度去根治腐败,使得当时的社会风气逐渐改变。仅仅五年,大清国库储银就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至五千万两。
后人曾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是对雍正治国反腐的历史评价。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综上所述,这些皇帝们都不约而同地对当时的积弊敢于大动干戈、大刀阔斧,无论涉及什么人,都决不宽贷。在那些贪墨成风的年代,不下这样一个决心,就刹不住腐败之风。
相比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历史而言,这些皇帝们确实结结实实地打在贪官污吏“死穴”上,让贪官污吏无处藏身,给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或许,在我国大力“打苍蝇老虎”的今天,能给我们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