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文言文字词翻译
文言文字词翻译
41.绝,ju?
(1)动词
断绝
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
绝交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横渡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译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停,止
例: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译文: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词
达到极点
例:以为妙绝。(《口技》)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陡峭的
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译文: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隔绝的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译文: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副词
很,非常
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全然
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
42.堪,kn
动词
经得起,受得住
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胜任
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译文: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
能够
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不能回想,在佛狸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
43.克,ka
动词
战胜,攻下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译文: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成功,完成
例:前虞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译文: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能够
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来了。
克制,约束
例:克已复礼。(《论语》)译文: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通"刻",刀刻,雕刻
例: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译文:更改器物上的雕刻,统一度量衡和书奏文牍的格式。
44.类,lai
(1)名词
种类
例: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雁荡山》)译文:世上的沟壑等水流冲刷的地方,都有直立的土层或上部凹陷的岩石,也是这一类情况罢了。
事例
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译文:它写的事情虽然细小,但主旨却十分重大,所举的事例虽说浅近,表现的意义却十分深远。
(2)动词
类似,相似
例:中绘殿阁,类兰若。(《促织》))译文:中间画的宫殿楼阁一类的东西,很像是寺庙。 类推
例: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译文:你坚持道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去杀许多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
(3)副词。大都、大多
例: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训俭示康》)译文:近年来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人多穿上了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上了丝织品做的鞋子。
45.怜,lián
哀怜,同情
例: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您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投降秦国,难道你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
疼爱,爱惜
例: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
爱戴
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译文:项燕做为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爱戴他。
46.弥,mí
,满,遍
例: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扬州慢》)译文:一夜的大雪刚刚停止,满眼都是荠菜和野麦。
(2)副词,更加,越发
例: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译文:奉送的越多,侵犯得就越厉害。
47.莫,m?
,通"暮",晚上("暮"的本字)
例: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译文: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2)代词
没有(谁)
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译文:除了刘备没有谁能够抵挡曹操的。
没有(什么)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译文:假如人想要得到的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使人生存下去的方法有什么不能使用的呢?
(3)副词
表否定,不
例: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译文:成名在仓促之间不知用什么办法来解救,跺着脚,急得变了脸色。
表禁止,不要
例: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译文:希望及早确定对策,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
表测度,或许
例:其事体莫须有。(《宋史·岳飞传》)译文:那些事情或许有吧?
48.内,读音一:nai
里面
例:少时,帘内掷一纸出。(《促织》)译文:不多会儿,帘子里面扔出一张纸。
皇宫,宫内
例: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不敢会友。(《训俭示康》)译文:近来士大夫家庭,就如果不是按照宫内方法制造出来的,……不敢约会亲友。
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
例: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译文:内部订立法令制度,致力于农业生产。
内心
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译文:现在您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却怀着犹豫不决的打算。
读音二:nà,通"纳"
动词
让进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
放进
例:内狼于囊。(《中山狼传》)译文:把狼放进口袋里。
接纳,收容
例:亡走赵,赵不内。(《屈原列传》)译文:(怀王)逃到了赵国,赵国不肯收容他。
交纳
例: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译文:老百姓缴纳一千石粮食,就授官一级。
49.期,读音一:q
限定或约定的时间
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译文: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约定的期限。
日期,时候
例: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花岭记》)译文:谁是到时候帮助我成就(殉国)大节的人? 约会
例:与老人期,何后也?(《留侯世家》)译文:和老年人约会,为什么落在后面?
约定
例: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孙膑》)译文:约定说:"晚上看到(树下)点起火就一齐放箭。" 期望,希望
例: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察今》)译文:好的宝剑是指望用它砍断东西,不是指望他一定是镆铘剑。
读音二:j
名词。一周年,一整月。
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要进谏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50.奇,读音一:qí
(1)形容词
奇特,罕见
例: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译文:前进越是困难,见到的景物也越发奇特。 特殊,不平常的
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译文:拿事奉秦国的心思来礼待天下有特殊才能的人。 珍贵的,稀奇的
例:里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居为奇货。(《促织》)译文:乡里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把它们养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储存起来。
出人意料的(措施)(计谋)
例: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失街亭》)译文:如果魏军到来,我们就派出他们意料不到的军队来攻打它。
美好的,合宜的
例: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译文:现在如果违背了他的情意,恐怕这件事不太合适。
惊异
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促织》)译文:每当听到弹奏琴瑟的声音,就会按照节拍跳舞,(宫里的人)更加感到惊异了。
认为出众
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出众。
读音二:j
,命运不好,运气不好,常"数奇"连用
例: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认为李广老了,命运不好,不叫他与匈奴的单于对敌。
(2)数词,表单数、零数或余数
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译文: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高约两个米粒左右。
51.迁,qin
动词
由下面移至上面,泛指迁移
例: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译文:当时元兵已迫近京城门外,无论是迎战、拒守、迁都都来不及了。
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例: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译文:安帝素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之学,派公车特意召请,任命他做郎中,后来又提升为太史令。
有时也指降职
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译文:被此人的话所触动,这天晚上才有了被贬官的感觉。
放逐,征发
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译文:然而陈涉是以破瓮做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人家的孩子,是农村中耕田为生的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人。
改变,改动
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译文:齐国人没有贿赂秦国,结果还是在五国之后政权易主,为什么呢?
52.请,qng
请求。请人做某事。
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我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你弹瑟吧。 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例: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石壕吏》)译文:我老太婆虽然年老力衰了,还是请允许我跟你们连夜回去。
谒见,问候
例: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听说这个人,就前去问候他,想要送他厚礼,他不肯接受。
邀请,约请
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就邀请门客,准备了百余辆兵车,想率领着门客前去与秦军拼命。
请教,请示
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译文:之后又以苏州百姓作乱为名向朝廷请示。 说情
例:文嬴请三帅。(《殽之战》)译文:文嬴为三个被俘的秦军将领说情。
(2)副词,表示尊敬,不翻译
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五步之内,我要用我颈上的血溅在您的身上。
53.穷,qi?ng
处境困难,环境险恶
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译文:处境险恶,饥饿无所依靠,敌人悬赏追捕的又很紧迫。
不得志,不显贵
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译文:在不得志的时候,则更加坚强,不放弃自己高远的志向。
贫困
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供养,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终了,穷尽,用尽
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译文:用尽我毕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啊!
寻到尽头
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译文: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尽头。
54.去,qù
离开
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译文: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
距离
例: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译文:距离曹军二里多时,同时点起火来。 除掉,去掉
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译文:替汉室除去奸贼,清除污秽。
前往,到……去
例: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为学》)译文:富和尚不能前往,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例: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那舞榭歌台等昔日的豪华景象和英雄业绩全都被风雨吹打掉了。
(2)形容词,过去的
例: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译文:我自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到浔阳,疾病缠身。
55.劝,quàn
动词
劝勉,勉励
例: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译文:正式出征的那一天,国内的百姓都互相勉励。 劝说,劝告
例: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译文: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
56.却,qua
退
例:相如因持壁却立。(《廉颇涵相如列传》)译文:于是蔺相如拿着宝玉退后站立。
使退,击退
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译文:后来秦国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他们。
拒绝,排斥
例: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译文:作王的不排斥百姓,所以能成就他的功业。 回头
例: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到哪里去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都高兴得像要疯了。
去掉,消除
例: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伤田家》)译文:医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
(2)副词,表将要重复或继续。还,再
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译文:什么时候能够(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烛夜话,再说说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3)连词,表转折
例: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旅次朔方》)译文:没有来由的再次渡过了桑干河,却又希望并州就是自己的故乡。
57.如,rú
往,到……去
例: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译文:就和齐国绝交了,派使者到秦国去接受土地。 顺
例: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译文:万一遇到不顺心的情况,就回来找我。 如同,好像
例: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译文:(桃花源中的)男女穿着都和外面人一样。 及,赶上
例: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译文:沛公默然了,说:"本来就赶不上他啊。" 按照
例: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中山狼传》)译文:东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装进袋子里。
(2)连词
表假设,假如,如果
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译文:您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表选择,或者
例: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遇到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4)助词,形容词词尾
例: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译文:君子拉开弓不放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58.若,ru?
像,好像
例: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使百姓安定吗?
及,比得上
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徐公不如您这么漂亮啊。
(2)代词
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译文: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
表近指,"这""这样""如此"
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凭这样的做法,去追求您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爬上树去逮鱼一样。
(3)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例: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活板》)译文:如果只印两三本,不算简单易行。
59.善,shàn
好的,善良的
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译文:征求询问好的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好
例: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晋鄙如果听从,很好;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
友好的,亲善的
例:不如因而善遇之。(《鸿门宴》)译文:不如借这个机会好好的对待他。
(2)名词
好人,好事,好的行为
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译文:积累善行,成为美德,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好的方法
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译文:不必作战就使对方的军队屈服,这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办法。
(3)动词
交好,亲善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译文: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
长于,善于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译文: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做好,处理好
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文: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喜欢,羡慕
例: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译文:羡慕世间万物遇到了大好时节,感叹我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
通"缮",修治,引申为擦拭
例: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译文:因此感到心满意足,把刀子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4)表示应答之词。
例: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齐威王说:"很好!"
60,少,读音一:sho
,数量少,不多
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论积贮疏》)译文:生产(粮食)的人很少,而浪费(粮食)的人却很多,天下的财产怎能不枯竭呢?
缺少
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遥想在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插上茱萸,却少了我一个人。
削减,减少
例: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贾谊《治安策》)译文:想要使天下政治安定,不如多封一些诸侯国,以削弱他们的力量。
瞧不起,轻视
例:议者以此少之。(《晋书·陈寿传》)译文:评论的人因此瞧不起他。
(3)名词,少数人
例: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译文:你坚持道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去杀许多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
读音二:shào
,青年,少年
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译文:众多名流贤者都来到这里,老老少少全聚集在一起。
(2)形容词
年少,年轻
例:衡少善属文。(《张衡传》)译文:张衡年轻的时候就善于写文章。
小
例: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没有出息。 读音三:sho
副词,表程度,稍微,略微
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译文:被砍下的首级挂在城门上,脸色一点也没有改变。
范文二:文言文字词翻译
1. 爱:本义是悲哀、伤心。用作动词:
(1)爱护,体贴。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2)珍惜,爱惜。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3)喜爱。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 吝啬, 舍不得。 如:百姓皆以为爱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 子?齐桓晋文之事》)
2. 安:本义是安静。
(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如:风雨不动安 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附虚词用法:
(1)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 于“怎么”“怎样”。如:
A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B .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用作疑问代词。 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 置于动词之前。 相当于“什 么”“哪里”。如:
A .沛公安在?(《鸿门宴》)
B .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
3. 被:本义指一种睡衣。
(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如:
A .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屈原列传》)
B .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C .如被冰雪。(《促织》)
(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如:
A .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B .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
C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4. 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 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如:愿伯具 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意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 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
(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 源”“来源”。如:
A .本末倒置。 (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 要的”。)
B .今背本而趋末。(《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 “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
C .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根源。)
(2)用作量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作量词的“本”, 或可根据实际情
况译为“册”“份”等。如:
A .别具本章。(《狱中杂记》,本、份。)
B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活板》,册。)
附虚词用法:
副词,意为“原本”“本来”。如:
A .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原本。“本说”指“原来的说 法”)
B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本来。)
6. 鄙:本义是边疆、边陲、边远的地方,名词。如:
A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鄙”在此活用为 意动词,意为“以??为边境”,“以鄙远”意即“越过晋国把远方 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的边境”。)
(1)用作形容词,意为“庸俗”“浅陋”“地位低下”。如:人贱物 亦鄙。(《孔雀东南飞》)
(2)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起”“轻视”。如“鄙视”,“鄙薄”。 7. 兵:本义是双手拿着武器。用作名词:
(1)兵器,武器。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2)士兵,军队。如:
A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士兵。)
B .秦发兵击之。(《屈原列传》,军队。)
(3)战争,军事。如:
A .兵旱相乘??(《论积储疏》,战争。)
B .纸上谈兵。(成语,军事。)
8. 病:本义是重病。
(1)用作名词。意为“疾病”“病残”。如:
A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B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病梅馆记》)
(2)用作动词:
①怕,担心,忧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 语?卫灵公》 ) ——君子担心的是自己没有才能,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 己。
②疲劳,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 未足畏。(《赤壁之战》)
③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成为病态”。如:以夭梅病梅为 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9. 察:本义为仔细看、观察。
(1)用作动词
①仔细看、观察。如: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②考察、调查。如: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
③看清楚、了解明白。如成语“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 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察今》)
④推荐、选拔。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2)双音词“察察”,原意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为洁白,形容词。
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10. 朝 :本义为早晨,与“暮(夕)”相对。
(1) 读 zhāo,名词, 意为“早晨”。 如成语“朝三暮四”“朝气蓬勃”, 又如:
A .朝闻道,夕可死矣。(《论语?里仁》)
B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读 cháo,主要有两个用法:
①动词。意为“朝见”“朝拜”(专指臣见君),“拜见”“拜访” (泛指下对上或平级之间)。如:
A .弱国入朝。(《过秦论》,朝见。)
B . 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 “朝”在这里活用为使动词, “使 (让)??朝见(朝拜)”之意。)
C .临邛县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拜见, 拜访。)
②名词。意为“朝廷”,“朝代”。如: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 王纳谏》,朝廷。)
11. 曾 :本义是增加,为“增”的假借字。
(1)读 zēng,名词。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家属。如曾祖、曾孙。
(2)通“层”,意为“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杜 甫《望岳》)
附虚词用法:
副词,起加强或延缓语气作用。有两种情况:
(1)表过去发生过,可译为“曾经”。如:
A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B .??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表出乎意料, 或已达到某种极限, 可译为“竟 (然) ”“还”等。 如:
A .曾不若霜妻弱子。(《愚公移山》)
B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12. 乘 :本义是登高。如:乘鄂渚而反顾兮??(《涉江》)
(1)用作动词
①乘坐(船、车),驾(车)。如:
A .独与迈乘小舟??(《石钟山记》)
B .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战》)
②趁着,凭借。如成语“乘虚而入”。
(2) 用作名词, 读 shang, 指兵车。 如: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 )
(3)用作量词,读 shang,辆。如: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 势。(《过秦论》,“万乘”原指“一万辆(兵车)”,后在文言 中常用来比喻天子的地位和权势。)
(4)用作数词,意为“四”(古代一辆兵车配备四匹马,因以引申 为“四”。)如:以乘韦(四张牛皮)先牛十二犒师。(《左传?
崤之战》,乘韦,四张牛皮。)
13. 诚 :本义指说话诚实、不虚伪。词义扩大,引申为“诚实”“真 诚”,形容词。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附虚词用法:
副词。有两种情况:
(1)表确凿语气,可译为“确实”“的确”“实在”等。如: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果真”“如果确实”等。如:今将 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必矣。(《赤壁之 战》)
14. 除 :本义指宫殿的台阶。用作动词:
(1)拜官,授职,任命。如:除臣洗(xián)马。(《陈情表》)
(2)消除,除掉。如: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3) 整治, 整理。 如: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 15. 辞 :本义是诉讼的供词、口供。
(1)用作名词
①言词、词句、语言。如:其辞微??(《屈原列传》)
②托辞、借口。如: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③命令。如: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④古代一种诗体,与“赋”同类。如:楚辞,《归去来兮辞》。 (2)用作动词
①推托,推辞,不接受。如“不辞辛劳”。又如:臣死且不避,卮 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告别、告辞、辞别、离开,如:
A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告辞。)
B .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离开。)
16. 从 :本义是跟随。
(1)动词
①跟随,跟着,跟从。如:
A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B .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C . 乘牛车, 从吏卒。 (《赤壁之战》 , 这里是使动用法, 意为“使?? 跟从”“(后面)跟着”。)
②顺从、听从。如: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傍着、挨着。如: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④参加、参与。如“从政”。
(2)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指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如: A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作名词,合纵的 盟约。)
B .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作动词,结盟。)
附虚词用法:
用作介词。 表方向、 地点、 时间,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译为“由”“自 从”“在”等。如: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17. 殆 :本义是危险, 形容词。 如: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孙子 《谋 攻》
附虚词用法:
副词,有两种情况:
①表推测或不肯定,可译为“大概”“也许”“恐怕”等。如:
A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记》)
B .殆与余同。(《石钟山记》)
②表接近, 相差很少, 可译为“将近”“几乎”“差不多”等。 如:
A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B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指难录〉后序》)
18. 当 :本义是(两者)相抵。
(1)读 dàng,动词。
①抵、相抵。如: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原列传》)
②当作,算是。如成语“安步当车”。
(2)读 dāng,动词。
①抵挡、抵御、阻挡。如:
A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B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②占着、立着。如: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立着。) ③应当、应该。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掌管,主持。如:当室者死,三年释其征。 (《勾践灭吴》)—— 家中嫡长子死了,免除他家中的征税三年。
(3)读 dàng,形容词,意为“恰当”“适合”。如:惴惴恐不当 意。(《促织》)
附虚词用法:
读 dāng,用作虚词,有两种情况:
(1)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可译为
“在”“对”“向着”等,如: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望》)
B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鸿门宴》,译为“在”。)
(2) 副词, 表肯定或推断, 可译为“就”“必定”“大概”等, 如:
A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就。)
B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出师表》,必定。)
C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石钟山记》,大概。) 19. 道 :本义是道路。如成语“任重道远”。
(1)用作名词
①道理、 真理、 规律。 如: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 , 道理。)
②主张、学说、思想、道德、道义。如:
A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思想、道德。)
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道义、王道、正 确的政治措施。)
③方法(策略)。如: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齐人有一妻一妾》) (2)用作动词
①赶路。如: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赤壁之战》)
②取道、经过。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③说、讲、谈论。如:
A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骄?赤壁怀古》)
B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无道:没 有谈论过。)
20. 得 :本义是获得、得到。
(1)动词
①找到,抓到。如:逐而得之。(《促织》)
②能够,可以,应该。如:
A .予自度不得脱。(《〈指南录〉后序》,能够。)
B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应该。)
(2)名词。意为“收获”。如: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3)形容词
①对、正确、适合,如成语“相得益彰”,又如:此言得之。 (《六 国论》)
②得意。如成语“洋洋自得”。
附虚词用法:
语气助词,起凑足音节作用,无义。如: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孔雀东南飞》)
21. 度:本义是量长短的标准。
(1)读 dù。
①用作名词,意为“限度”,如成语“荒淫无度”“挥霍无度”。 ②用作动词,意为“考虑”和“度过”“越过”。如:
A .置之度外(成语,意为“考虑”。)
B .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越过。)
③用作量词,表次数。
(2)读 dúo,动词。
①量长短。如: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度”与“絜” 互训。)
②推测,估计。如: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廉颇蔺相 如列传》)
22. 非:本义是违背事理。
(1)动词
①不是,没,没有。如:非仲尼、墨翟之贤。(《过秦论》) ②非难,反对,指责。如成语“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2)形容词,意为“错误”“不对”。如成语“是非分明”。 23. 复:本义是返回。
(1)动词
①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②恢复。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2) 形容词, 意为“繁复”“重复”。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
游《游山西村》)
(3)通“覆”,动词。
①遮盖,掩蔽。如: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②翻过来。如:樊哙复其盾于地。(《鸿门宴》)
附虚词用法:
副词,表动作行为的重复或持续,可译为
“又”“再”“更”“还”“重新”等。如:能复饮乎?(《鸿门 宴》)
24. 负:本义是依仗、靠着,动词。如成语“负隅顽抗”。又如: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多个动词引申义:
(1)承担。如成语“忍辱负重”。又如:宁许以负其曲。(《廉颇 蔺相如列传》)
(2)背(着)。如成语“负荆请罪”。又如: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赤壁之战》)
(3)背弃,违背。如成语“忘恩负义”。如:誓天不相负。(《孔 雀东南飞》)
(4)与“胜”相对,意为“失败”,此义与现代汉语同。如;胜负 之数,或未易量。(《过秦论》)
25. 盖:本义是用芦苇或茅草编织成的覆盖物。用作动词:
①遮盖,掩盖。如成语“欲盖弥彰”。
②胜过,超过。如:英才盖世。(《过秦论》)
附虚词用法:
(1)副词。用在句首,表下边的话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大 概”“推想”的意思。如: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游褒禅 山记》)
(2)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的意 思。 可译为“ (大概是) 因为”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 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26. 故:本义是原因、缘故。
(1)名词
①原因,缘故。如:何故而至此?(《屈原列传》,“何故”即“什 么原因”)
②朋友,交情。如成语“非亲非故”,又如:
A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B .故人具鸡黍。(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即“朋友”。) (2)形容词。与“新”相对,意为“旧”。如:
A .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六国论》,“故事”即“旧例”。)
B .故国神游??(《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即“旧地”。)
C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这里活用为名词,意为“旧的 知识”。)
附虚词用法:
(1)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复音词 “是故”“以故”来表达。如:
A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B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2) 副词。 有三种情况, 一是表原先就是那样, 可译为“本来”“原 来”“从前”。二是表情况和原先一样,可译为“仍旧”“仍然”。 三是表有意这样去做,用在动词的前面,可译为“故意”“特 意”“特地”等意思。如:
A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本来,原来。)
B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仍旧。)
C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仍旧。)
D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27. 顾:本义是环视。用作动词:
(1)回头看。如成语“瞻前顾后”。又如:赢得仓皇北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回来,与“返”同义。如:顾反,谏怀王。(《屈原列传》)
(3)看,望见。如:顾野有麦场。(《狼》)
(4)探望,拜访。如成语“三顾茅庐”
(5)照顾,顾念,顾虑,关心。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 经?硕鼠》)
附虚词用法:
(1) 副词。 有两种情况:一表违反常情或出乎意料或加强反诘语气, 可译为“不过”“反而”“难道”等; 二表范围, 可译为“只”“仅 仅”“只不过”等。如:
A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难道。)
B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只是,只不过。)
(2)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但是”等。如:顾吾念之,强 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28. 固:本义是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如成语“固若金 汤”。又如:秦孝公据肴函之固。(《过秦论》)
(1)用作形容词,意为“固执”“顽固”。如:独夫之心,日益骄 固。(《阿房宫赋》)
(2)用作动词,意为“坚持”“坚守”,如成语“固执己见”。又 如: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有几种情况:
(1)表本来如此或理应如此,可译为“本来”“原来”“一
向”“确实”等。如: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本来。)
B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2) 表态度坚决, 可译为“一定”“坚决”等。 如:蔺相如固止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追根寻底,可译为“究竟”等。如:轻重固何如哉?(《五 人墓碑记》)
(4)用作连词。同“故”,表结果,可译为“所以”“因此”等。 如: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
29. 归:本义是女子出嫁。用作动词:
(1)回家(国),回到,回来。如:
A .相如既归??(《廉颇蔺相如列传》)
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2) 返回, 退回, 送回。 如:臣请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
(3)归附,归属。如:
A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B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聚集,汇集。如:众士仰慕,若水之归东海。 (《赤壁之战》) 30. 国:本义是国家。用作名词:
(1)国都,京城。如:
A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B .国破山河在??(《望岳》)
(2)泛指“地方”“地域”。如: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经 ?硕鼠》)
31. 过:本义是走过。
(1)动词
①经过。如: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②超过。如成语“过犹不及”
③拜访,探望。如:可别过之。(《赤壁之战》)
④责备。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2)用作名词。意为“过错”“过失”。如:
A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
32. 何:本义是肩挑、肩扛。
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
(1)副词。有两种情况:
①用在句首或动词之前,常表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等。 如:
A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B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等。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2)代词。表询问或反问,有几种情况:
①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 “为什么”“什么原因”等。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 颇蔺相如列传》)
②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东西)”等。
如:
A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B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作“操”的宾语,这里前置。) ③作定语,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常用来表询问,可译为“什 么”“哪”。如:
A .何陋之有?(《陋室铭》)
B .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若何”“奈何”的用法:
①“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 表疑问或诘问, 相当于“怎么样”或“什 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②“何以”即“以何”, 介宾短语, 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 根据“以” 的不同用法, 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如:何以战? (《曹 刿论战》)
③“若何(何若、若??何)”和“奈何(何奈、奈之何)”用法相 同,表询问怎么处置,可译为“怎么”“怎么样”“对??怎么
样”“把??怎么样”等。如:
A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肴之战》)
B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33. 恨:本义是怨恨。
(1) 动词, 意为“怨恨”。 如:如: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辞》 )
(2)名词,意为“悔恨的事”。如: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 传序》)
34. 胡:本义是牛下巴颏垂吊着的肉,也指兽类下巴颏垂下的肉。被 假借为其它用法和意义:
(1)名词,泛称我国古代西北方各个少数民族,即“匈奴”。如;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2)形容词,意为“任意乱来”。如成语“胡言乱语”。
主要被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
(1)用作疑问副词。表询问语气,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等。 如: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
(2)用作疑问代词。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如:即不幸有方二 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胡以”即“以胡”, 意为“凭什么”。)
35. 患:本义是担忧、忧虑。
(1)动词。意为“担忧”“忧虑”。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名词。意为“忧患”“灾祸”。如成语“防患于未然”,又如:
A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B .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谋攻》 , 这里活用为动词, 意为“危 害”。)
36. 或:为古“域”字, 借为“惑”, 动词, 意为“迷惑”“迷失”。 如: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军
队没有向导,迷失方向,走错道路,落在大将军的后面。
主要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
(1)用作代词。有时分指它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人或物中的一部分, 有时泛指某人、 某物或某种情况, 可译为“有人”“有的”“某人” 等。如:
A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B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
C .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表不敢或不能肯定,可译为“或许”“也许”“可 能”等。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用作连词。表两种(或以上)情况可供选择或者动作行为的交 替发生,可译为“或者”“有时”等。如: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 可得而法?(《察今》)
37. 疾:本义是一般的病。
(1)动词,意为“痛恨”“痛心”。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
(2)通“嫉”,意为“嫉妒”“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 之。(《史记?孙吴兵法》)
(2)用作形容词
①快。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②猛烈。如成语“疾言厉色”“疾风知劲草”
③大,强大。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8. 及:本义是追赶(上)。用作动词:
(1)追赶。如:及诸河??(《肴之战》)
(2)比得上。如:
A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 .自以为能不及孙膑??(《史记?孙吴兵法》,“不及”即“比不 上”。)
(3)到,到达。如:及城里,亦然。(《李愬雪夜入蔡州》) 附虚词用法:
(1)用作介词。有两种情况:
①表时间, 可译为“等到”“到了”“到??时候”“在??时候” 等。如:
A .及捕入手,已股落腹裂。(《促织》)
B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在??时候。) ②表介绍出参与这一动作行为的次要对象。可译为“跟”“同”等。 如:屈完及诸侯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2) 用作连词。 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和名词短语, 可译为“和”“并 且”等。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39. 即 :本义是节制饮食。用作动词:
(1)接近,靠近,走近。如成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2)就位。如:吾初即位。(《史记?楚世家》)
附虚词用法:
(1)用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①表时间紧,可译为“马上”“立刻”等。如:权即遣肃行。 (《赤 壁之战》)
②表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样, 可译为“就”等。如:而奉行者 即为定例。(《促织》)
③用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判断语气作用,可译为“就是”“便 是”等。如: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2)用作连词。有两种情况:
①表时间相连或事理相因,可译为“就”“又”“却”等。如:欲勿 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又,却。)
②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即使”等。 如: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 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3)用作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条件,可译为 “在”“就”“就在”等。 如:项伯许诺, 即夜复去。 (《鸿门宴》 ) 40. 既 :本义是吃完少量的食物,引申为“尽”“完”,形容词。主 要被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
附虚词用法:
(1) 用作连词。 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和名词短语, 可译为“和”“并 且”等。 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 ) (1) 用作副词。 情况有二:一表动作行为的完结, 可译为“??以后”“已 经”“完全”等,有时“既已”连用,可译为“已经??之后”; 二
表在隔了一段时间以后, 发生了某事, 可译为“不久”, 有时“既而” 连用,意义不变。如:
A . 相如既归, 赵王以为贤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以后。 )
B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论战》,前“既”,已经; 后“既”,完全。)
C .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墨子?公输》,已经。)
D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不久。)
(2)用作连词。连接词与词,分句与分句,情况有二:一表连接的 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常和“且”“又”等词呼应, “既??又??” 与现代汉语相同, 不译, “既??且??”可译为“既??又??”; 二表由前一分句的事实引出下一分句的推论,常同“则”等词呼应, “既??则??”可译为“既然??就??”。如:
A .三军既惑且疑。(《谋攻》)
B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既然使他们归服了,就 应该让他们生活安定。
41. 假 :本义是借、凭借。
(1)动词,读 jiǎ,意为“借”“凭借”。如:里胥猾黠,假此科 敛丁口。(《促织》)
(2)形容词,读 jiǎ,与“真”相对。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 敌。(《狼》)
(3)读 jià,名词,意为“假期”。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
42. 间:古多作“闲”,本义是门的隙。
(1)名词。除了表“间隙”“空隙”“小路”意义读 jiàn,其它读 jiān。
①中间,之间,里面,当中。如:
A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B .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
C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阿房宫赋》)
②期间。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一会儿(短时间)。如: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少 间”即“一会儿”。)
④间隙,空隙,小路。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间”在此活用为动词,意为“抄小路”。)
(2)动词。读 jiàn,有几个意义:
①参与,夹杂。如: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
B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指“其中”,“间”为 “夹杂”。)
②离间,挑拨。如: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③隔开,隔离。如: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3)量词,读 jiān。如: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
附虚词用法:
副词。读 jiàn,可译为“间或”“断断续续”。如:数月之后,时 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43. 见:本义是看、看见。
(1)动词
①拜见、求见,用于下对上。如: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 王纳谏》)
②接见、召见、会见,用于上对下。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 颇蔺相如列传》)
③见面, 用于一般关系间相见。 如:移船相近邀相见。 (《琵琶行》 ) ④看清,看出。如:卒以此见楚王之终不悟也。(《屈原列传》) (2)名词,意为“见识”“见解”。如成语“真知灼见”“见多识 广”。
(3)通“现”,有“表现”“显现”“出现”和“引见”“介绍” 等义。如:
A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表现。)
B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显现。)
附虚词用法:
(1)介词。用在动词前,表被动,可译为“被”,有时同“于”配 合使用。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偏指一方,可译为“我”。如:生孩六 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见背”意即“离我而去”。) 44. 解 :本义是用刀剖开动物。
(1)动词
①解脱,解开,解除。如:
A .急解令休止。(《促织》)
B .一举解赵之围。(《史记?孙吴列传》)
②解释。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③理解,懂得。如: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④缓解,缓和。如: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2)形容词。通“懈”,意为“松弛”“懈怠”。如:胡虏益解。 (《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兵更加懈怠。
45. 就 :本义是由地处往高处。用作动词:
(1)接近,靠近,趋向。如成语“避重就轻”,又如:金就砺则利。 (《劝学》)
(2)完成,到达。如:竟不能就。(《后汉书?张衡传》)
(3)受(刑罚)。如: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4)“就职”意为“赴任”“到任视事”,如:臣具表以闻,辞不 就职。(《陈情表》)
附虚词用法:
副词。表时间紧,可译为“立即”“马上”。如:斯须就毙。(《促 织》)
46. 举 :本义是双手举起来。用作动词:
(1)举起,抬起。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者三。 (《鸿 门宴》)
(2)推举,选举。如: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3)攻下,占领。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4)举例,列举。如成语“举一反三”。
(5)拿,拿出来。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过秦论》) 附虚词用法:
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在一定范围内没有例外,可译为
“全”“都”“尽”“整个”等。如:
A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
B .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C .包举宇内。(《过秦论》)
47. 绝 :本义是丝断。
(1)动词
①“断绝气息”即“死”, “断绝关系”即“绝交”, “断绝道路” 即“截断”。如:
A .抢乎欲绝。(《促织》)
B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C .秦伏兵绝其后。(《屈原列传》)
②消失,停止。如:噌吰如钟鼓不绝。(《石钟山记》)
③渡,横渡。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2)形容词。用在名词前,可视情况来译。如:
A .真黄山绝胜处。(《游黄山记》,“绝胜处”即“风景最好的地 方”。)
B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绝壁”即 “极其陡峭的山崖”。)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境”,可不译,也 可译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附虚词用法:
副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程度深,可译为
“最”“极”“尽”“完全”等。如: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响踪。 (《促织》)
48. 堪 :本义是地面突起的地方。用作动词:
(1)忍受,经得起,受得了。如: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游 黄山记》)
(2)可,能够。如: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49. 克 :本义是肩负。用作动词:
(1)战胜,打败。如成语“克敌制胜”“攻无不克”,有又如:既 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2)克制,约束。如成语“克己奉公”“克己复礼”。
(3)能,能够。如成语“克勤克俭”“克尽厥职”,又如:如其克 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
50. 类 :本义是种类相似。
(1)名词
①种类,同类。如:物各从其类也。(《劝学》)
②事例。如: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2)动词,意为“像”“类似”。如:中绘殿阁,类兰若。(《促 织》)
51. 怜 :本义是怜悯,同情。用作动词:
(1) 怜悯、 同情。 如:且公子纵轻胜, 弃之降秦, 独不怜公子姊耶? (《信陵君窃符救赵》)
(2)爱惜、怜爱、疼爱。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 太后》)
52. 弥 :本义是长久,形容词。引申为“满”“遍”“充满”“到处 都是”。如成语“弥天大谎”。
附虚词用法:
副词,表程度越来越深,可译为“更加”。如:
A .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B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53. 莫 :本义是日落的时候。用作名词:
(1)“暮”的本字,指傍晚。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 绝壁下。(《石钟山记》)
(2)通“漠”。如: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附虚词用法:(1)用作代词。表无指,排除一切对象,可译为“没 有谁”“没有什么”等。如: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屈原列 传》)
(2)用作副词。表否定,可译为“不”“不要”等。如:
A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赤壁之战》)
B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54. 乃 :本无实在意义,语气词。
附虚词用法:
(1)用作副词。表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 为“就”“这才”等; 也可表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逆转相背, 可译为 “却”“竟 (然) ”“反而”“才”等; 还可表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 制,可译为“才”“仅”等。如:
A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B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 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C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D .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E .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至东城, 乃有二十八骑 (《史记?项羽本纪》 , 前“乃”译为“就”,后“乃”译为“仅”。)
此外, 用在判断句中, 起确认、 加强判断语气作用, 可译为“是”“就 是”。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们)的”; 也作主语,译为“你(们)”。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陆游《示儿》)
55. 内 :本义是从外面进入到里面。
(1)名词
①内室,里面,内部。如:
A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
B . 内惑于郑袖, 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 “内”意为“内部”, 在这里指“在朝廷里”,作状语。)
②内心,心里。如: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
(2) 通“纳”, 译为“接纳”“放进”。 如:距关, 毋内诸侯。 (《鸿 门宴》)
56. 期 :本义是邀约相会。
(1)动词
①约定。如成语“不期而遇”。
②期望,要求。如: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 蠹》)——因此圣明的人不期望(要求)沿袭古道,不效法固有的法 则。
(2)名词,读 jī,意为“满一年”或“满一月”。如: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57. 奇 :本义是奇异、罕见。
(1)形容词,意为“奇异”“奇妙”。如:
A .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B .益奇之。(《促织》,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可译为“认为??奇
异”“对??感到惊奇”。)
(2)名词,读 jī,表零数,可译为“多”“余”。如:舟首尾约长 八分有奇。(《核舟记》)
58. 迁 :本义是登高。用作动词:
(1)迁移,转移。如成语“见异思迁”
(2)变化,改变。如:
A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B .情遂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3)放逐,贬谪。如: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
(4)升职,高升。如:
A .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B .贺卿得高迁。(《孔雀东南飞》)
59. 请 :本义是谒见、拜见。用作动词:
(1)请求,为??求情。如:文嬴请三帅。(《肴之战》)
(2)请示,询问。如:诸将请所之。(《李愬雪夜入蔡州》) 附虚词用法:
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尊敬或希望,可不译或译为“请求“。有两种 情况:
(1)请别人做某事。如: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 相如列传》)
(2) 请允许 (我) 做某事。 如:事急矣,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 壁之战》)
60. 穷 :本义是尽、完结。
(1)形容词
①尽,完结。如: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
②困窘,处境艰难,(生活)窘迫。如: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处境艰难。) ③与“达“相对,意为“不得志”“不显达”。如: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动词。意为“穷尽”“竭尽”“穷究”。如:
A .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B .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走到尽头。)
61. 去:本义是离开。 如: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其它动词义:
(1) 距离。 如:去北军二余里。 (《赤
壁之战》)
(2)前往,到??去,向??去。
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
古》)
(3)除去。如: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
62. 劝 :本义是勉励、鼓励,动词。
如 《劝学》 , 又如:果行, 国人皆劝。
(《勾践灭吴》)
还有“劝说”意。如:
A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渭城曲》)
B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 列传》)
63. 却 :本义是退、退却,动词。如: A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 如列传》)
B . 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 (《过 秦论》,这里活用为使动词,意即 “使??退却”,也可译为“打 退”“打败”。)
附虚词用法:
连词。表重复,可译为“再”。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64. 如 :本义是随从。用作动词: (1)往,到??去。如:使使如秦 受地。(《屈原列传》)
(2)及,赶上。前面常有带否定词 “不”,意为“比不上”,有时可不
译。如:
A .固不如也。(《鸿门宴》)
B .不如因厚遇之。(《廉颇蔺相如
列传》)
(3)像。如:如弃草芥。(《六国
论》)
附虚词用法:
(1)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
如”“如果”。如:如其克谐,天下
可定也。(《隆中对》)
(2)与“何”连用,构成“何如”“如??何”“如??奈何”的 格式,表询问,相当于“怎么样”“把??怎么样”。如:如太行王 屋何?(《愚公移山》)
(3)复音词“如是”,意为“如此”“这样”。如: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功,如是而已。(《师说》)
65. 若 :本义是择、选择。用作动词:
(1)及,比得上。如: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不若” 即“比不上”。)
(2)如,像。如: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附虚词用法:
(1)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们)”“你(们)的”; 有时与“属”连用,意为“你们”。如:
A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B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C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如”“如果”。如: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B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肴之战》)
(3)复音词“至若”“若夫”,都作句首语气词,表另起话题,可 译为“至于”“如果说到”等,有时不便译出。如:
A .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B .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记》)
66. 善 :本义是美好。
(1)形容词
①美,好,正确。成语“尽善尽美”,又如:
A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B .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友好。如;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2)动词
①擅长,善于。如:善假于物也。(《劝学》)
②亲善,与??交好。如: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67. 少 :本义是不多、数量少。
(1)形容词,意为“不多”“数量少”,读 shǎo。如:险以远,则 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2)动词,意为“缺少”,读 shǎo。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 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名词, 指“年轻人”读 shào。 如: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滕 王阁序》)
(4)与“间”连用,构成“少间”,读 shǎo,意为“一会儿”“不 久”。如: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读 shǎo。表程度低,可译为“稍微”“略微”。如:太 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68. 涉 :本义是徒步渡水。用作动词:
(1)渡(水)。如成语“跋山涉水”,又如:(《涉江》)
(2)到,进入。如: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
69. 胜 :本义是胜任。
(1)读 shēng,动词,意为“禁得起”“能承受”。如:
A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B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2)读 shang。
①动词, 意为“战胜”“取胜”。如:??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 势。(《过秦论》)
②动词,意为“超过”“胜过”。如:
A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B .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形容词,意为“(风景)优美”。如:胜地不常。 (《滕王阁序》) (3) 通“升”, 意为“高升”。 如:卿当日胜贵。 (《孔雀东南飞》 ) 附虚词用法:
副词,表范围,意为“尽”“完全”。如成语“不胜枚举”“美不胜 收”。又如: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70. 识 :本义是认识、知道、懂得。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 行》)
(1)动词,意为“知道”“识别”。如: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 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
(2)读 zhì,,动词,意为“记”“记住”。如:汝识之乎?(《石 钟山记》)
71. 使 :本义是命令。
(1)动词
①叫,让,派遣。如:
A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琵琶行》)
B .乃使蒙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过秦论》)
②奉使命,出使。如:
A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B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孔雀东南飞》,“使命”即“出 使的命令”。)
③主使,指使。如:??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2)名词,意为“使者”,即“出使的人”。如:使使如秦受地。 (《屈原列传》,前“使”意为“派”“派遣”,后“使”意为“使 者”。)
附虚词用法:
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使”“如果”等。如:
A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B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献较,或 未易量。(《六国论》)
72. 是 :本义是对的、正确,与“非”相对,形容词。如成语“自以 为是”。又如: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辞》)
主要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
(1)代词,表近指或远指,可译为“这”“那(里)”。如:
A .张良是时从沛公。(《鸿门宴》)
B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肴之战》)
(2)结构助词,起帮助宾语前置的作用,无实在含义,不译。如成 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又如:
(3)与“以”“由”“故”等词连用,构成“是以”“是故”“由 是”等固定结构,用作连词,表结果,可译为“所以”“因此”等。 如:
A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 传》)
B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
C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73. 适 :本义是到??去。 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 其它动词义:
(1)女子出嫁。如: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2) 顺从, 适应。 如:处分适兄意, 那得自由专。 (《孔雀东南飞》 )
(3)享受。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
附虚词用法:
副词, 表动作行为发生在不久前, 可译为“恰好”“刚好”“刚才”。 如:
A .??而适类于予。(《愚溪诗序》)——但恰好类似我。
B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74. 书 :本义是写(信)。
(1)动词,意为“书写”。如:秦御史前书曰??(《廉颇蔺相如 列传》)
(2)名词
①书信。如: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②书籍。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3)“书生”指读书人,如: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 阁序》)
75. 孰 :本义是熟(的)。“孰”通“熟”,用作形容词,意为“精 审”“仔细”“周详”。如:
A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B .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附虚词用法:
代词, 表疑问, 可译为“谁”“什么”等; 有时兼含比较、 抉择之意, 可译为“谁”“哪一个”“哪一样”等;还常与“与”连用,构成 “孰与”“与??孰”等固定格式,表比较,可译为“与??相比, 谁(哪一个)??”等。如:
A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B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
C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E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76. 属 :(1)动词,读 zhǔ。
①连接,连续。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
②撰写,写作。如: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③通“嘱”,意为“嘱咐”“委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 阳楼记》)
(2)动词,读 shǔ。
①隶属,属于。如: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②邀请,劝请。如:举酒属客。《前赤壁赋》)
(3)名词,读 shǔ。相当于“等”“辈”“类”,常与
“吾”“若”“之”等结合, 表人称复数, 可译为“我们”“我们这 些人”“你们”“你们这些人”“这些人”等。如:
A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B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C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 论》)
77. 数:本义是数目、数量。如: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 太后》)——希望让他能增补到侍卫的数目里(做一名卫士)。 (1)名词,读 shù。命运。如成语“劫数难逃”,又如: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2)数量词,读 shù。表约数,可译为“几”“若干”。如:每责 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3)动词,读 shǔ。
①查点 (数目) , 计算 (数目) 。 如: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 ②列举(罪状),责备,指责。如: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 后序》)
附虚词用法:
副词,读 shùo。表经常或多次,可译为“屡次”等。如:范增数目 项王。(《鸿门宴》,数目:多次用眼示意。)
78. 率:本义是捕鸟的网,假借为其它用法。用作动词,意为“率 领”“带领”。如: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 论》)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
(1)表总括,可译为“全”“都”等。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过秦论》)
(2)表估计,可译为“大概”。如:大率用根者。(《采草药》, 大率:大概,一般。)
79. 说:本义是说明、解释。
(1)动词
①读 shuō,意为“陈述”“诉说”“解释”。如: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
②读 shuì,意为“劝说”“说服”。如:
A .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
B .亮见权于柴桑,说孙权曰??(《赤壁之战》)
(2)名词,读 sh uō。
①说法,主张,言论。如: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如:《师说》
(3)通“悦”,形容词,意为“高兴”“愉快”“欢喜”如:
A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后再按时复
习,不也很愉快吗?
80. 私:本义是私人的、自己的,形容词。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 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赤壁之战》)
还用作动词,意为“偏爱”“偏向”“护私”。如:
A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附虚词用法:
副词,表暗中进行,可译为“私下”“私自”“偷偷地”。如:项伯 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门宴》)
81. 素:本义是 (没有染色的) 绸子, 名词。 如:十三能织素。 (《孔 雀东南飞》)
附虚词用法:
副词,表原有的情况或时间上前后一贯,可译为“本来”“向
来”“平时”等。如:
A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廉颇蔺相如列传》)
B .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82. 汤:本义是热水、沸水,名词。如成语“赴汤蹈火”,又如;臣 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投 入沸水中烹煮。)
(1)其它名词义项有:
①汤药,即“中药汤剂”。如:臣侍汤药,未尝废止。 (《陈情表》) ②专有名词,指商代第一个君子。如: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
武,以刺世事。(《屈原列传》)
(2)双音词“汤汤”:读 shāng,形容词,指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83. 涕:本义是眼泪。如:不见覆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 氓》)
(1)名词。鼻涕。如: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动词,意为“哭泣”。如:儿涕而去。(《促织》)
84. 徒:本义是步行。用作名词:
(1)意为“同一类的人”,常与“之”连用,构成“之徒”,可译 为“这些人”。如:
A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B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意为“被罚服劳役的人”。如:陈涉??迁徙之徒也。(《过 秦论》)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
(1) 表没有效果, 可译为“空”“白白地”等。 如成语“徒劳无益”, 又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限止,可译为“只”“仅仅”“只不过”等。如:相如徒以 口舌为劳。(《廉颇蔺相如列传》
85. 亡:本义是逃跑。如:亡去无义。(《鸿门宴》)
用作动词。
(1)逃难,避难。如: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 列传》)
(2)丢失,失去。如成语“亡羊补牢”,又如:诸侯之所亡与战败 而亡者??(《六国论》)
(3)死亡,灭亡。如:
A .今刘表新亡。(《赤壁之战》)
B .是故燕虽小而后亡。(《六国论》)
附虚词用法:
副词,同“无”,可译为“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 移山》)
86. 王:本义指帝王,读 wáng,有时指诸后国的君主。如:君王为 人不忍。(《鸿门宴》)
用作动词,读 wàng,意为“称王”“统一天下”。如:
A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B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庄暴见孟子》)
87. 望:本义是逃亡在外盼归。
(1)动词
①盼望,期望。如:
A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B .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挟持私虑, 深失所望。 (《赤壁之战》 )
②远望。如:吏望见瑜船。(《赤壁之战》)
(2)名词
①名望,声望,威望。如成语“德高望重”。又如: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德隆望尊:道德高名望大。)
②念头,愿望。如:??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3)指月满盈时,即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小月十五,大月
十六),下一日则称为“既望”。如:
A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热墓碑记》)
B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88. 恶:本义是罪恶,与“善”相对。
(1)形容词,意为“坏”“不好”。如:娇儿恶卧踏里裂。(《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恶卧:睡相不好。)
(2)动词,读 wù,意为“讨厌”“憎恶”。如:表恶其能而不能用 也。(《赤壁之战》)——刘表嫉妒他(刘备)的才能,因而不重用 他。
附虚词用法:读 wù。
(1)疑问代词,比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哪里”等。如:学恶 乎始,恶乎终。(《劝学》)
(2)疑问副词,表反诘,可译为“怎么”。如:
A .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B .彼恶知之?(《孟子?梁惠王上》)——他们怎么知道呢?
89.微:本义是隐蔽行走。用作形容词:
(1)小,细小,(名位)低下。如:
A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赤壁之战》)
B .“微波入焉”“微风鼓浪”。(《石钟山记》)
(2)精妙,含蓄。如:其辞微。(《屈原列传》)
(3)模糊,隐约。如:烟波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说是)波涛渺茫,烟云缭绕,实在难以找到。
附虚词用法:
副词。有两种情况:
(1)表程度轻或动作行为的隐秘,可译为“稍微”“略微”“暗 中”“”悄悄地“等。如:
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微颔之:稍微点了 点头。)
B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微察:偷偷 地观察。)
(2)表否定,可译为“不”“只”“没有”等,有时表否定假设, 可译为“要不是”“如果没有”等。如:
A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不只是赵国, 其它诸侯的子孙封侯的还有存在的吗?
B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如果没有那 人。)
90. 悉:本义是详尽。主要用作虚词。
附虚词用法:
副词,表范围,可译为“全”“都”等。如:
A .赵王悉召群臣议。《廉颇蔺相如列传》)
B .毁其盆,悉埋于地。 (《病梅馆记》) C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91.相:本义是审察、观察、仔细看,读 xiàng,动词。如成语“相机 行事”。
(1) 动词, 帮助, 辅助。 如;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2)名词。
①相貌,命相。如: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
②宰相,丞相。如: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附虚词用法:
读 xiāng,副词,有两种情况:
(1)表彼此相互对待的行为,可译为“互相”。如:
A .“相见常日稀”“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 (《孔雀东南飞》)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2)表动作双方偏指一方,有指称作用,可视情况译为“你
范文三:文言文字词、翻译
《陈涉世家》解词和译句检测
姓名 成绩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加下划线的词语。
1.尝与人佣耕 2.辍耕之垄上 .....
3.苟富贵 4.若为佣耕 5. 陈涉太息曰 ..
6. 知鸿鹄之志哉 .7.发闾左 適戍渔阳 適: 適戍: 8.屯大泽乡 9. 皆次当行 .10.会天大雨 11.度已失期 失: 失期: .1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3.等死,死国可乎 死: 国: 死国: .14.苦秦 15.扶苏以数谏故 .....
16.上使外将兵 17.楚人怜之 .....
18.今诚以吾众 19.为天下唱 ...
20.宜多应者 21.乃行卜 22.卜者知其指意 ....
23.念鬼 念: 24.此教我先威众耳 .
2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26.置人所罾鱼腹中 27.固以怪之矣 .....
2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 次所: ..29.夜篝火 30.狐鸣呼曰 31.旦日,卒中往往语 ..32.皆指目陈胜 33.士卒多为用者 34.忿恚尉 ....
35.令辱之 36.尉果笞广 37.尉剑挺 ...
38.并杀两尉 39.召令徒属 .40.借第令毋斩 ....
4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2.敬受命 ..
43.从民欲也 4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
45.收而攻蕲 46.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
47.行收兵 48.比至陈 49.与皆来会计事 ....
50. 将军身被坚执锐 ....
51. 皆刑其长吏 .
二、翻译下列句子。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苟富贵,无相忘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
天下苦秦久矣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卜者知其指意 足下卜之鬼乎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固以怪之矣 夜篝火,狐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忿恚尉,令辱之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将军身被坚执锐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解词和译句检测(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加下划线的词语。
1.尝与人佣耕 曾经 被雇佣 2.辍耕之垄上 停止 去,往 田埂 .....
3.苟富贵 如果 4.若为佣耕 你 5. 陈涉太息曰 叹息,长叹 ..
6. 知鸿鹄之志哉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怎么 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7.发闾左 適戍渔阳 征发,征调 贫苦人民 適:同“谪”,发配 適戍:发配去守边 8.屯大泽乡 停驻 9. 皆次当行 都 编次 当在征发之列(即戍边的队伍) .10.会天大雨 适逢,恰巧遇到 11.度已失期 失:耽误,错过 失期:误期 .1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逃亡,逃跑 发动 起义 .13.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 死:为……而死 国:国事 死国:为国事而死 .14.苦秦 苦于 15.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 屡次,多次 直言规劝 缘故 .....
16.上使外将兵 皇上 派 在外面 率领 17.楚人怜之 爱怜 .....
18.今诚以吾众 果真 把 19.为天下唱 同“倡”,倡导 ...
20.宜多应者 应当 响应 21.乃行卜 于是 占卜 22.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 ....
23.念鬼 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24.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服 .
2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用丹砂 写 为王 26.置人所罾鱼腹中 放 用鱼网捕 .....
27.固以怪之矣 本来 同“已”,已经 认为…怪异 2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暗中 命.....令 去,往 次:驻扎 次所:军队临时驻扎的地方 29.夜篝火 用笼子罩 .
30.狐鸣呼曰 像狐狸那样 31.旦日,卒中往往语 明天 到处 谈论 ..
32.皆指目陈胜用手指 用眼睛看 33.士卒多为用者 被 34.忿恚尉 恼怒 ....
35.令辱之 使 责辱 36.尉果笞广 用竹板打 37.尉剑挺 剑拔出鞘 ...
38.并杀两尉 一道,共同 39.召令徒属 召集 号令 所属的人 .40.借第令毋斩 即使 仅 使 不 4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 天生的贵种 ......
42. 43.从民欲也 顺从 愿望 ..
4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筑 宣誓,盟誓 用 45.收而攻蕲 收纳,收集 ....
46.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下、攻克 攻取、攻下 ..
47.行收兵 收纳,收集 48.比至陈 等到 49.与皆来会计事 集会 商量 ....
50. 将军身被坚执锐 亲自 同“披”,穿着 铁甲 武器 51. 皆刑其长吏 惩罚 .....
二、翻译下列句子。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年轻时,曾跟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有一次)陈涉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失望叹恨很久。
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富贵了,(大家)不要彼此忘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你是给人家雇佣耕地的,哪能富贵呢。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长叹说:“唉,燕雀(见识短浅的人)
怎么知道鸿鹄(有远大抱负的人)的志向呢!”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戍边的队伍里,并担任领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失期,法皆斩 误期,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
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天下苦秦久矣 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多次直言规劝(秦始皇)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大将项燕的队伍。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倡导天下人反秦,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卜者知其指意 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
足下卜之鬼乎 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此教我先威众耳 这是教我们先(利用鬼神)威服众人罢了。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固以怪之矣 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夜篝火,狐鸣 夜里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那样叫喊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去。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一向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
忿恚尉,令辱之 使军官恼怒,使(军官)责辱他。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中必定十分之六七会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筑起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军官的头祭天。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
将军身被坚执锐 将军亲自穿着坚固的铁甲,(手里)拿着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都纷纷起来惩罚当地的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环滁皆山( ) 蔚然而深秀( )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饮少辄醉( )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佳木秀而繁阴( ) ..
负者歌于途( ) 行者休于树( ) 山肴野蔌( )( ) 弈者胜( ) ..
觥筹交错( )( ) 苍颜白发( ) ..
颓然乎其间( ) 树林阴翳( ) .
太守谓谁( ) 云归而岩穴暝( ) ..
太守归而宾客从( ) 日出而林霏开( ) ..
山水之乐(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
名之者谁( ) 林壑尤美( ) ..
杂然而前陈者( )( ) ..
二.翻译下列句子。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自谓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伛偻提携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颓然乎其间 鸣声上下 乐其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环滁皆山( 环绕 ) 蔚然而深秀( 茂盛的样子 )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饮少辄醉(就 ) .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 ) ..
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的人 ) 行者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 山肴野蔌(野味 )(菜蔬 ) 弈者胜(下棋 ) ..
觥筹交错(酒杯 )(酒筹 ) 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 ..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样子 ) 树林阴翳(遮盖 ) .
太守谓谁(为,是 )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 ..
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 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 ..
山水之乐(乐趣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 ..
名之者谁(命名 ) 林壑尤美(特别 ) ..
杂然而前陈者(在面前 )(摆放,陈列 ) ..
二.翻译下列句子。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高踞)在泉水边上。 太守自谓也。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云归而岩穴暝。云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 晦明变化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起坐而喧哗者或起或坐,大声喧哗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鸣声上下鸟到处鸣叫 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岳阳楼记》字词解释
1. 谪守巴陵郡。 谪:_______ 守:________ ..
2.越明年越:____________ 百废具兴。 具:______________ ..
3.增其旧制 增:_____ 制:______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________ ...
4.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__________ 予:________ ..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胜状: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衔:______________ 汤汤:_________ 横无际涯:_________ 涯:__________
7.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____________ 8.前人之述备矣。 备:____________
9.迁客骚人 迁客:_________ 骚人:_____________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览: 南极潇湘: __________
1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若夫:_________。 霪雨:_________ 霏霏:___________ 开:_______ 排:________
1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______________ .
12.则有去国怀乡 去:___________ 国:___________ ..
13.至若春和景明,; 景:___________ 一碧万顷 一:_______ 万顷:________ ..
1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集:___________ 锦鳞:________ 游泳:______________ .15.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郁郁:_____________。
1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一:_________ 或:__________ 璧:__________ 极:__________
17.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偕:__________ 临:____________ 把:___________ ...
1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尝:______ 仁人: _____ 求:_________ 为: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
1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以:_________ 庙堂: _________ .20.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__________ 21.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则:_____________ ...
2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先:______________ 后:_______________
23.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______________ 归:______________ ..
《岳阳楼记》翻译考试版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是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字词解释(参考答案)
1.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做郡的长官
2.越明年越:及,到 第二年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皆
3.增.其旧制. 增:扩大 制:规模 4.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胜状:胜景,美景 一:一个
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包含 汤汤:水流大而急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涯:边,边际
7.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8.前人之述备.矣。 备:完全,详尽
9.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既然这样,那么…… 直到
10、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览:看 得无:怎能
11.若夫 霪雨 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若夫:像那。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放晴。排:冲向。空:天空。
12.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耀:光辉。潜:隐没 形:形迹。 行:通行。樯:桅杆。 倾:倒下。楫:船桨。 摧:折断。
13.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迫近 冥冥:昏暗
14.则有去国..怀乡 去:离开 国:国都,京城
15.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一.碧万顷 一:一片 万顷:极言其广
16.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 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 游泳:游来游去
17.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芷:小草 汀:小洲 兰:兰花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18.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一:全 或:有时 空:消散 璧:圆形的玉 极:穷尽
19.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宠:荣耀 偕:一起,一并 临:对着 把:执,持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尝:曾经 仁人: 品德高尚的人 求:探求 为: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或: 或许
2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以:因为 庙堂: 朝廷
22.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这样 23.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2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25.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非,如果没有。 归:归依
《岳阳楼记》翻译考试版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4.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8.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可能会有不同吧?
1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11.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 日月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
12.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13.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1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1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波平浪静,天色和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1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17.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白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1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终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1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2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21.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也忧虑。
2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23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核舟记》解词译句检测题
一、解释下面句子的加点词语。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径寸之木:
3、为宫室、器皿、人物: 4、尝贻余核舟一: ..
5、盖大苏泛赤壁云: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7、高可二黍许: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9 10、矫首昂视: .
11、神情与苏黄不属.:
13、珠可历历数也:
15
17、其人视端容寂....:
19、钩画了了:
21、 .人五:
2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翻译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蒻蓬覆之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其两膝相比者 6、佛印绝类弥勒 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8、珠可历历数也
9、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2、诎.右臂支船: 14、舟尾横卧.一楫: 16、若啸呼状.: 18、其船背.稍夷.: 20、其色墨.: 其色丹.: 2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解词译句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面句子的加点词语。
1 特殊技巧 2直径一寸,用来指细小的东西。
3、为宫室、器皿、人物: 做 4、尝贻余核舟一:赠送 ..
5、盖大苏泛赤壁云: 乘船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
7、高可二黍许: 大约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着高高的帽子 .
9互相靠近 10、矫首昂视:举起 .
11、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类似 12、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
13 清晰地 14、舟尾横卧.一楫:卧:放着。
15梳着椎形发髻
16、若啸呼状.:好像;长啸大呼,指高声呼叫 ;样子,形态
17、其人视端容寂....:视:眼神、眼光。 端:正。 容:脸上的神情和气色。寂:安详闲静。
18、其.船背.稍夷.:其:那。背:(船)底。夷:平。
19、 清清楚楚。 20、其色墨.:黑。 其色丹.: 红
21.人五:通计:总计。为:刻。
2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 盈:满。
2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盖:表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者:……的桃核。 为:雕刻。
二、翻译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舟游览赤壁。
3、中轩敞者为舱,蒻蓬覆之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是船舱,用蒻竹叶制成的蓬子覆盖着它。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5、其两膝相比者
6、佛印绝类弥勒
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
8、珠可历历数也 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9、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睛正视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1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1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陋室铭》字词考试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 。 名, 。 灵,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 惟, 。 馨, 。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 。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 。 白丁, 。
往来, 。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 。 素琴, 。 金经, 。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 。 案牍, 。之, 。
劳, 。 形, 。
《陋室铭》句子翻译考试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加点的字考试版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欣然: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念: 遂: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寝: 相与: 步: 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空明: 藻荇: 藻, 。
荇, 。 交横: 盖: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但: 闲人: 耳:
《记承天寺夜游》句子翻译考试版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文: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陋 室 铭
唐 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上,长到,蔓到。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 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
受到人们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记承天寺夜游
宋 苏轼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 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我很高兴地起来
走动。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念:想、思考。 遂:于是、就。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寝:卧、睡。 相与:共同、一起。 步:徒步徐行,散步。 庭:庭院。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
柏树的影子。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 交横:交叉错杂。
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连词,只是、不过。 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耳:语气词,相
当于“而已”“罢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词译句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 。 昳丽: 。
2、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服: 。窥镜: 。孰与: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明日: 。孰视之: 。
4、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远甚:
5、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美我: 。
6、臣之妻私臣 私:
7、皆以美于徐公。 以: 。于:
8、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四境之内:
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 。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
1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谤: 。 讥: 。 市朝: 闻: 。
12、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时时: 。间: 。进:
1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期年: 。
14、皆朝于齐。 朝: 。 于: 。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2、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4、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
6、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8、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1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12、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词译句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丽:光艳美丽。
2、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服:穿戴。窥镜:照镜子。孰与:与??比,哪一个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明日: 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孰视之:仔细的看他 。
4、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远甚:远远地
5、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美我:以我为美。
6、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7、皆以美于徐公。 以:认为。于: 比
8、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1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谤: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讽刺。 市朝:公共场合 闻:使??听到。
12、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时时:不时,有时候。间:间或、偶尔。进:进谏。
1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期年:满一年。
14、皆朝于齐。 朝:朝见。 于:到。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一天早上,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
4、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再照着镜子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
6、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宫中的妃嫔和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
8、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
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1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12、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之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曹刿论战》综合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齐师.伐我 何以.战 弗敢专.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望其旗靡.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公将鼓.之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战于.长勺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
二.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彼竭我盈,故克之。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桃花源记》综合练习
陶渊明(东晋)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 .
3、欲穷其林: 4、豁然开朗: ...
5、土地平旷: 6、屋舍俨然..:
7、便要.还家: 8、为具.言所闻:
9、各复延.至其家: 10、此中人语.云:
11、不足为..外人道: 12、便扶向..路:
13、诣.太守: 14、寻.向所志.:
15、欣然规.往: 16:寻.病终:
17、后遂无问津..者: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林尽水源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遂与外人间隔
7、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不足为外人道也
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小石潭记》解词译句检测题
一、解释加点或加下划线的字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2、水尤清洌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6、参差 披拂 7、潭中鱼可百许头 ..
8、皆若空游无所依 ...9、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
10、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1、斗折 蛇行,明灭可见 .
12、其岸势犬牙差互 ...13、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14、以其境过清 15、隶而从者 ....
二、翻译句子:
1、如鸣佩环,心乐之。
2、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全石以为底
4、近岸,卷石底以出
5、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8、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9、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10、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3、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1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5、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陈涉世家》解词和译句检测
姓名 成绩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加下划线的词语。
1.尝与人佣耕 2.辍耕之垄上 .....
3.苟富贵 4.若为佣耕 5. 陈涉太息曰 ..
6. 知鸿鹄之志哉 .7.发闾左 適戍渔阳 適: 適戍: 8.屯大泽乡 9. 皆次当行 .10.会天大雨 11.度已失期 失: 失期: .1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3.等死,死国可乎 死: 国: 死国: .14.苦秦 15.扶苏以数谏故 .....
16.上使外将兵 17.楚人怜之 .....
18.今诚以吾众 19.为天下唱 ...
20.宜多应者 21.乃行卜 22.卜者知其指意 ....
23.念鬼 念: 24.此教我先威众耳 .
2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26.置人所罾鱼腹中 27.固以怪之矣 .....
2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 次所: ..29.夜篝火 30.狐鸣呼曰 31.旦日,卒中往往语 ..32.皆指目陈胜 33.士卒多为用者 34.忿恚尉 ....
35.令辱之 36.尉果笞广 37.尉剑挺 ...
38.并杀两尉 39.召令徒属 .40.借第令毋斩 ....
4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2.敬受命 ..
43.从民欲也 4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
45.收而攻蕲 46.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
47.行收兵 48.比至陈 49.与皆来会计事 ....
50. 将军身被坚执锐 ....
51. 皆刑其长吏 .
二、翻译下列句子。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苟富贵,无相忘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
天下苦秦久矣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卜者知其指意 足下卜之鬼乎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固以怪之矣 夜篝火,狐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忿恚尉,令辱之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将军身被坚执锐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解词和译句检测(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加下划线的词语。
1.尝与人佣耕 曾经 被雇佣 2.辍耕之垄上 停止 去,往 田埂 .....
3.苟富贵 如果 4.若为佣耕 你 5. 陈涉太息曰 叹息,长叹 ..
6. 知鸿鹄之志哉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怎么 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7.发闾左 適戍渔阳 征发,征调 贫苦人民 適:同“谪”,发配 適戍:发配去守边 8.屯大泽乡 停驻 9. 皆次当行 都 编次 当在征发之列(即戍边的队伍) .10.会天大雨 适逢,恰巧遇到 11.度已失期 失:耽误,错过 失期:误期 .1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逃亡,逃跑 发动 起义 .13.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 死:为……而死 国:国事 死国:为国事而死 .14.苦秦 苦于 15.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 屡次,多次 直言规劝 缘故 .....
16.上使外将兵 皇上 派 在外面 率领 17.楚人怜之 爱怜 .....
18.今诚以吾众 果真 把 19.为天下唱 同“倡”,倡导 ...
20.宜多应者 应当 响应 21.乃行卜 于是 占卜 22.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 ....
23.念鬼 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24.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服 .
2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用丹砂 写 为王 26.置人所罾鱼腹中 放 用鱼网捕 .....
27.固以怪之矣 本来 同“已”,已经 认为…怪异 2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暗中 命.....令 去,往 次:驻扎 次所:军队临时驻扎的地方 29.夜篝火 用笼子罩 .
30.狐鸣呼曰 像狐狸那样 31.旦日,卒中往往语 明天 到处 谈论 ..
32.皆指目陈胜用手指 用眼睛看 33.士卒多为用者 被 34.忿恚尉 恼怒 ....
35.令辱之 使 责辱 36.尉果笞广 用竹板打 37.尉剑挺 剑拔出鞘 ...
38.并杀两尉 一道,共同 39.召令徒属 召集 号令 所属的人 .40.借第令毋斩 即使 仅 使 不 4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 天生的贵种 ......
42. 43.从民欲也 顺从 愿望 ..
4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筑 宣誓,盟誓 用 45.收而攻蕲 收纳,收集 ....
46.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下、攻克 攻取、攻下 ..
47.行收兵 收纳,收集 48.比至陈 等到 49.与皆来会计事 集会 商量 ....
50. 将军身被坚执锐 亲自 同“披”,穿着 铁甲 武器 51. 皆刑其长吏 惩罚 .....
二、翻译下列句子。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年轻时,曾跟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有一次)陈涉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失望叹恨很久。 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富贵了,(大家)不要彼此忘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你是给人家雇佣耕地的,哪能富贵呢。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长叹说:“唉,燕雀(见识短浅的人)
怎么知道鸿鹄(有远大抱负的人)的志向呢!”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戍边的队伍里,并担任领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失期,法皆斩 误期,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
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天下苦秦久矣 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多次直言规劝(秦始皇)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大将项燕的队伍。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倡导天下人反秦,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卜者知其指意 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
足下卜之鬼乎 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此教我先威众耳 这是教我们先(利用鬼神)威服众人罢了。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固以怪之矣 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夜篝火,狐鸣 夜里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那样叫喊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去。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一向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
忿恚尉,令辱之 使军官恼怒,使(军官)责辱他。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中必定十分之六七会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筑起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军官的头祭天。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 将军身被坚执锐 将军亲自穿着坚固的铁甲,(手里)拿着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都纷纷起来惩罚当地的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小石潭记》解词译句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加点或加下划线的字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向西 成林的竹子 像
2、水尤清洌 清澈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用、把 靠近 露出(水面)
4、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 水中高地 小岛 不平的岩石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翠绿的茎蔓 覆盖 缠绕 摇动 连结
6、参差 披拂 参差不齐 随风飘荡 7、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余,表约数
8、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 像 在空中 依靠的东西 9、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向下 映 .....
10、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愣住的样子 忽然 消失 轻快敏捷 .11、斗折 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或现或隐 可以 .
12、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 交错 互相 ..
13、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使??感到凄凉 使??寒冷 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幽深 ..14、以其境过清 因为 凄清 15、隶而从者 随从 跟随 ....
二、翻译句子:
1、如鸣佩环,心乐之。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2、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3、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4、近岸,卷石底以出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5、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8、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9、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10、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1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13、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得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15、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范文四:文言文字词翻译 文言文基础字词翻译
一、常用文言词语解释 《与朱无思书》 1、从流漂荡 2、水皆缥碧 ( 3、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 ( 5、互相轩邈 6、泠泠作响 7、嘤嘤成韵 8、蝉则千转不穷 ( 9、鸢飞戾天者 10、经纶事务者 ( 《五柳先生传》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每有…
小A搬家了。 从四楼搬到了一栋平房里,她满心欢喜。在爸爸妈妈还在忙忙叨叨的搬家的时候,她盘算着,终于可以不用爬楼梯了~小的时候上楼还抱着,长大了,爸妈让她自己来,尽管装睡、腿疼、肚子疼、上两层抱两层,各种坑蒙拐骗讨价还价的手段都用过,但是大人还是不…
经 济 学研 究 从 假 设 条 和 思 件维 逻 辑 看 代现 济经学 存 在 的问 题 李 卫华 内容提 要 现 代 经 济学 声称 究研人 的 经 济 行 为 及经 济运 行 用 ,假 设将 真 , 响 影经 济 为行 却 , , 和经 济 行…
一、常用文言词语解释
1
《与朱无思书》
1、从流漂荡 2、水皆缥碧 (
3、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 (
5、互相轩邈 6、泠泠作响
7、嘤嘤成韵 8、蝉则千转不穷 (
9、鸢飞戾天者 10、经纶事务者 (
《五柳先生传》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每有会意 ((
3、亲旧知其如此 4、造饮辄尽 (((
5、期在必醉 6、曾不吝情去留 (
7、环堵萧然 8、箪瓢屡空 (
9、宴如也 10、不戚戚于贫贱
11、不汲汲于富贵 12、其言兹若人
2
之俦乎 (
13、衔觞赋诗 (
《马说》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3、不以千里称也 4、一食或尽粟一石 (((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
6、才美不外见 7、食之不能尽其材 8、策之不以其道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1、执策而临之 (((
12、其真无马邪 《送东阳马生序》
1、无从致书以观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3、走送之 4、不敢稍逾约 ((
5、既加冠 6、益慕圣贤之道 ((
3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9、尝趋百里外 10、援疑质理 (((
11、礼愈至 12、俟其欣悦 (
13、负箧曳屐 14、四支僵劲不能动 (((
15、媵人持汤沃灌 16、同舍生皆被绮绣 ((
17、腰白玉之环 18、右备容臭 (19、烨然若神人
20、略无慕艳意
21、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
《小石潭记》
1、水尤清洌 2、参差披拂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怡然不动 (
5、 俶尔远逝 6、往来翕乎
7、斗折蛇行 8、其岸势犬牙差互 ((
4
9、凄神寒骨 10、悄怆幽邃 ((
11、以其境过清 《岳阳楼记》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乃重修岳阳楼 4、属予作文以记之 ((
5、横无际涯 6、朝晖夕阴 (
7、百废具兴 8、前人之述备矣 ((
9、然则北通巫峡 10、南极潇湘 (
11、迁客骚人 12、若夫淫雨霏霏
13、连月不开 14、日星隐曜
15、樯倾楫摧 16、薄暮冥冥 (
17、则有去国怀乡 18、忧谗畏讥 ((
19、至若春和景明 20、波澜不惊
21、沙鸥翔集 22、郁郁青青
23、而或长烟一空 24、静影沉
5
璧 (25、此乐何极
26、宠大辱偕忘 (
2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9、或异二者之为 30、把酒临风 ((
31、先天下之忧而忧 32、后天下之乐而乐 ((
33、微斯人 34、吾谁与归 (《醉翁亭记》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5、云归而岩穴暝 6、晦明变化者 (
7、野芳发而幽香 8、佳木秀而繁阴 ((
9、伛偻提携 10、杂然而前陈者 (
11、宴酣之乐 12、非丝非竹 ((13、觥筹交错
6
14、颓然乎其中者 ((
15、树林阴翳 16、太守谓谁 (
1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 ((
二、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才美不外见 5、食之不能尽其材
6、其真无马邪 7、四支僵劲不能动
8、同舍生皆被绮绣 9、百废具兴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11、玉盘珍羞直万钱
12、玉盘珍羞直万钱
一、常用文言词语解释 《与朱无思书》 1、从流漂荡 2、水皆缥碧 ( 3、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 ( 5、互相轩邈 6、泠泠作响 7、嘤嘤成韵 8、蝉则千转不穷 ( 9、鸢飞戾天者 10、经纶事务者 ( 《五柳先生传》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每有…
一、常用文言词语解释 《与朱无思书》 1、从流漂荡 2、水皆缥碧 ( 3、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 ( 5、互相轩邈 6、
7
泠泠作响 7、嘤嘤成韵 8、蝉则千转不穷 ( 9、鸢飞戾天者 10、经纶事务者 ( 《五柳先生传》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每有…
一、常用文言词语解释 《与朱无思书》 1、从流漂荡 2、水皆缥碧 ( 3、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 ( 5、互相轩邈 6、泠泠作响 7、嘤嘤成韵 8、蝉则千转不穷 ( 9、鸢飞戾天者 10、经纶事务者 ( 《五柳先生传》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每有…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8
范文五:文言文字词翻译bang
七年级下文?言文字词翻?译
赵普
原文:普 少 习 吏 事~寡 学术~及 为相~太祖 常 劝以读书。 字词:习: 吏 事: 寡: 学术:
及: 为: 以:
译文: 原文:晚年 手 不释 卷~每 归 私 第~ 阖户 启 箧,qiè,取书~ 字词:释: 每: 私 第 : 第 :
阖: 户: 启: 箧,qiè, 译文:
原文:读之 竟 日。及 次 日 临政~处决 如 流。
字词:之 : 竟 日: 。及 : 次 日 : 临政: 处决: 如 流: 译文: 原文:既薨,家人 发 箧 视 之~则 《论语》二十篇也。
字词 既: 薨: 发: 之: ~则: 译文: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 虽多 忌 克~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字词:性深沉: 有岸谷: ~ 虽: 忌 克: 而: 以: 为: 译文: 原文: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字词:龌龊: 循默:
译文: 原文: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字词:其 尝: 为:
译文: 原文: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 又 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奏牍掷地~普颜 色不变~跪而 拾之 以 归。
字词:明日: 其: 以: 碎裂:
颜 色: 而: 之: 以:
译文:
原文: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 卒用其人。
字词:他日: 补缀: 缀: 乃:
悟: 卒: 其: 。 译文
两小儿辩日?
1
,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1)东: 游: (2)辩斗: (3)其: 故: (4)以: 始: (5)去: 而: (6)日中: (7)初: 而:
乎:
(8)及: (9)则: (10)盘盂: (11)为:
(12)沧沧凉凉: 其: (13)汤: (14)决: (15)孰: 谓: 知
黔之驴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黔: 好,hào,事者: 船: 以:
至: 则: 之:
,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之: 庞然大物: 然: 以 : 为:
,3,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蔽: 。窥: 之: 稍: 。近: 。 慭慭: 然: 莫: 相: 。 知:
,4,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大骇: 。大: 。骇~ 。远: 。 遁: 。 以为 。且: 。 噬: 。己: 。
,5,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然: 。往来: 。视: 。 之: 异: 。 者:
,6,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2
益: 。习: 。其: 终: 。搏: 。
,7,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稍: 。近: 。益: 狎,xiá,: 荡: 。倚: 。冲: 。冒: 不胜: 。蹄: 之。
,8,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 计: 之: 技: 止: 耳: 。
,9,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因: 跳踉: 阚: 断: 其: 尽: 乃: 去:
黄鹤楼
,1,州城西南隅?,yú,~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yī)登仙~尝驾黄鹤返?憩(qì)于此~遂以名楼。”
隅,yú,: 者: 云: 登仙: ~尝: 驾: 憩: 以: 名:
,3,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列: 之: 存: 。
,4,观其耸构巍?峨,wēi’é,~高标lón?g zōng~上倚(yǐ)河汉~下临江流
耸构 ~“耸构”与“高标”意思相同。巍峨,wēi’é,: 。
lóng zōng: 倚(yǐ): 。 临: 河汉: 。
,5,重檐翼馆~四闼(tà)霞敞,坐窥(kuī)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重檐: 。翼: 闼(tà): 。 霞敞: 。
窥(kuī): 。井邑: 荆吴:。 形胜:。 之: 最:
于园
,1,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步: 。所园: 。园: 。
,2,[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显者: 刺: 同知: 携: 款: 之:
,3,[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奇: 磊石: 。磊: 植: 上: 植: 缘: 上: 以:
3
,4,[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临: 。绝壑: 。绝:
,5,[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旋: 缠:
,6,[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艇子: 蒙丛: 啾唧: 其:
颓然: 碧窈:
,7,[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诸: 。俱: 以: 。显: 。憾: 。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2,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之: 【2】蕃 【3】独: 【4】自 甚: 【5淤泥: 而:【6】染: 【7】濯~ 清涟: 妖: 【8】蔓: 枝: 通: 【9】益:
【10】亭亭: 植: 【11】亵玩: 亵: 【12】隐逸: 【13】花之富贵者?也 之: 【14】君子:
【15】噫: 【16】菊之爱 之: 【17】鲜(xiǎn) 【18】予: 【19】宜乎: 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