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的名言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陶行知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之。 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学与问的成语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长材茂学、虫鱼之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笃志好学、断织劝学、高才大学、高才绝学 宏儒硕学、鸿儒硕学、记问之学、口耳之学、困而不学 敏而好学、诠才末学、市民文学、通才硕学、通儒硕学 晚生后学、一家之学、用非所学、真才实学 ?学与问的俗语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学与问的格言
精品文档
学与问的格言
〖2〗人在高-潮的时候享受成就,在低潮的时候享受人生。
〖3〗尊重不被尊重的人,因为他们并和我们没多大不同。
〖4〗朋友是知道你缺点并能接受你缺点的人。
〖5〗成功不是靠个人而是靠团队。
〖6〗世界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是他的目标不够吸引。
〖7〗改变别人最好的方法是选改变自己。
〖8〗保持忙碌,让你腾不出时间考虑你的烦恼的病痛。
〖9〗永远不要陷入绝望。但是如果你产生绝望情绪时,就去工作。
〖10〗工作是年轻人所无法想象的成熟快乐之一。
〖11〗学会将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帮助他人之中,让自己剩余的精力再去思考自己的烦恼和不幸。
〖12〗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13〗好问则裕,自用则校——《尚书?仲虺之诰》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5〗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16〗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 / 4
精品文档
〖17〗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18〗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
〖19〗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20〗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21〗好问则裕,自用则校——《尚书?仲虺之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3〗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24〗好问则裕,自用则校——《尚书?仲虺之诰》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6〗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27〗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28〗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2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
〖30〗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2 / 4
精品文档
〖31〗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3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
〖34〗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刘向
〖3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36〗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37〗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玻 ----- 章学诚
〖38〗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39〗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40〗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41〗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 约翰森
〖42〗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43〗书到用时方恨少。
〖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 4
精品文档
〖45〗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4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4 / 4
学与问我的教案
《学与问》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说理文(围绕中心话题谈谈相关的若干道理) ,不是一般的论证文(围绕中心论点摆事实 讲道理) 。 虽然采用并列式短语作为标题, 但不是专门介绍 “学” 与 “问” 关系的文章, 而是说明了与 “问” 相关的道理:
1、 “问”的作用:“知识也是问来的”——“问”是与“学”同等重要的求知途径,并且是打开知识 宝库的金钥匙,然后举例(哥白尼)来证明。
2、 “问”的方法:既要善于发现问题,又要乐于请教别人(即“好问” ) 。
3、 “问”的技巧:“好问”要与勤学、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并举例(沈括)说明。
4、强调“问”离不开“学” ,并号召人们“勤学好问” 。
弄懂了课文的层次结构,才能顺理成章地组织学生去阅读理解课文。
本文是一篇谈论学习的文章,强调的是勤学好问,提到了观察思考。其实学习的道理还有很多,比如 重视实践、坚持不懈、不怕失败等等。所以,本课安排学生说说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再说说故事蕴含的 学习道理。 (这个课堂说话练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实本文的层次结构不够清晰,也没有鲜明的语言点明观点,不易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关于题目:可以理解为:有关“学”和“问”的道理。如果让我来写这篇文章,题目就要改为“学离不开问” ,这样 就鲜明地表达本文的中心是“问”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读正确。
2、 理解词句意思。
3、扣住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学与问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们常常把“有知识的人”称作“大学问家” ,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你赞成这样的说法 吗?
让我们来到 23课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学与问》
过渡:学与问,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开火车读课文,
读中正音
三、学生质疑
哥白尼、沈括是什么样的人?
出示相关人物介绍。秒懂百科《哥白尼》 、 《沈括》
四、交流心得
1、学与问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学生发言,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学与问的关系。
第 1自然段,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 可见“学”与“问”是求知的两种途径和方法,具有 同 等地位和作用 。
第 5自然段, “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 求得真知。” 可见二者是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关系。
2、那么本文重点是谈“学” ,还是“问”呢?
“问”
作者讲了哪些的“问”道理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五、指导写字
略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说明的“问”的巨大作用、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
2、 学习课文举例的代表性。
3、 理解说理文叙事的特点——与说理紧密相关。
知道怎样在问中求知。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与问》 ,研读了课文的首尾两段话。知道了学与问的关系。
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 知。
作者重点谈论的是“问”的道理。究竟讲了哪些道理呢?
学生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关键词。再引导大家根据发言,找出相关语句,理解相关的道理。
1、问 常常 是打开知识宝库的 金钥匙 , 是通向成功之门的 铺路石 。
2、 我们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 “ 为什么 ” ,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 发现问题 。
3、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 请教别人 。能者为师
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 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
二、交流悟出的道理
1、讨论第一自然段的后一句
出示:“ 问 ” 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把“问”比作了金钥匙、铺路石。说明“问”的作用大——只有“问”才会去钻研知识。 这样说,有什么事实依据吗?(有,哥白尼的例子)
2、教学第三自然段
1、读了哥白尼的故事,这段话中哪句话点明了问的“金钥匙”作用?
“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 “ 为什么 ” 开始的。”
3、哥白尼的事例还可以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出示:“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 遇事多问 几个 “ 为什么 ” ,学会 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有 了问题,可随时随地 请教别人 。”
作者的启发可以概括为两点:善于发现问题、乐于请教别人(板书)
4、教学第 4自然段。
这段话是怎样说明“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的? 举事例:沈括的事例。
出示课文,说说哪些词句写“勤学” 、 “好问” ,哪些词句写“观察” 、哪些词句写“思考”?
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 寺桃花始盛开。 ” (勤学)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好问)他去问妈妈, 妈妈说:“ 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 ” 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 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观察)才明白了其 中的道理。(思考)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所以花儿开得迟一些。)
三、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段话进一步说明了问与学的关系,提出了“勤学好问”的号召。
四、为了说明“问”的重要性和方法,作者举了两个人物的事例。
比较课文两个例子的不同之处。
1、两个故事的主人公身份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外国人,一个是中国人;
一个是现代人,一个是古代人。
一个天文学家,一个是工程学家。 )
2为什么不用相同身份的人物呢?
(讲道理的事例要有普遍性,代表面越广就越有说服力。 )
3、两个故事的情节有什么不同?
哥白尼的故事,只写提问很多,却没有写提问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沈括的故事,虽然只提了一个问题,却具体介绍提问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为什么叙事的方法不一样呢?
因为叙事的目的不同,即想要表达的道理不同,所以在素材的选择上就有所侧重。
第一个事例,重在告诉我们:求知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乐于请教别人。
第二个事例,重在告诉我们“求知要善于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五、你还知道哪位名人好问求知的故事,与大家交流,然后讨论:
他们获得真知除了勤学好问,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组交流
1、讲故事,只说与“问”相关的求知内容,每人一分钟左右。
2、讨论:名人获得知识,除了勤学好问,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全班交流
发言代表做好准备
先讲故事,再说道理。
七、总结全文的说理层次
1、 “问”的作用:“知识也是问来的” ,并举例(哥白尼)来证明。
2、 “问”的方法:既要善于发现问题,又要乐于请教别人(即“好问” ) 。
3、 “问”的技巧:“好问”要与勤学、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并举例(沈括)说明。
4、强调“问”离不开“学” ,并号召人们“勤学好问” 。
八、作业
在课文第四段后面,插入一段话,讲述一个名人求知故事,说明一个有关求知的道理 板书设计
学 问的作用 金钥匙 铺路石 相
与 问的方法 发现问题 请教别人 辅
问 问的技巧 与勤学观察思考结合 相
成
学与问的读后感
精品文档
学与问的读后感
而只一课,老师便基本讲完了这一课,只剩下一条小尾巴扫一下。但不得不承认,这节课由于老师的生动讲解与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完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原先的疑问,也找到了答案了。
学问何处来?从勤学好问中来,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哥白尼《日心说》的伟大成就,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沈括举世无双的《梦溪笔谈》。
而说到问,我便想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那天是语文考试,可我们几个自以为稳操胜券的人望着一条熟悉的考题傻眼了,互相递着眼色,可得到的却全是无奈的耸肩。最后只能瞎蒙,可当时自己估计正确的可能性几乎与中国男足赢世界杯的可能性一样高。
何题?“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请君用一成语概括。若放在平日不会也情有可原,可偏偏这题昨日刚出现在我们家庭作业中,整班全灭,老师只冷冷抛下一句“下午讲”,可谁知下午率先迎接我们的却是一考试。
那次考试那一题只有M君对,答案是瓜田李下。吾们不服,逼问M君如何知道,他平静地回答了一句“上午问老师的。”吾们顿时抓狂,大有把M君吞了之势,面对如此情景,他仍平静地回答了一句“上午问下午考,有何不妥?你们怎么不晓得问?”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们都有无语地
1 / 3
精品文档
从M君座位旁离开。
一道昨日不会之题不问个究竟,导致了下午考试直接丢分,老师没有什么不对,M君也没有什么不对,不对的却是我们。我们刚愎自用,自以为天下无敌却输给了一个无名小卒,我们难搁面子,只因为平时在同学面前装得无所不知,再问老师岂不甚是虚伪?
而今天学的《学与问》这一课也解开了我心里许久的一个结,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也顿觉孔圣人所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极是也。
向人请教不是耻辱,面成熟谦逊的表现,而在千万个“为什么”中我们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到真正的有学问。
我请教,我学习,我快乐!
2.这几天读的课文都是关于学习的,其中令我收获最多的便是《学与问》这篇课文。
课文中为我们举了中外两个具体事例,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从小就喜欢问“为什么”,所以,他取得的卓越成就,和他小时候的勤学好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北宋大科学家沈括伤愈八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终揭开心中的谜团,创作了26卷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
做学问就要像哥白尼和沈括那样。不仅学,还得问,
2 / 3
精品文档
更需要仔细观察,勇于实践,在思考与实践中求得真知。我们这个年龄,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如果不抓住这个时机,没能插上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等待我们的将是后悔和失望。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学习,努力学习,在知识的天空任意翱翔。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要想做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必须拿到生命中的金钥匙,着才能真正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尝到非一般的快乐。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