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及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 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阶梯引领,逐层悟情。
1(晓诗音。
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学情调查:哪些同学课前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借助注释把它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诗。(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
预设:
(1)读准多音字“舍”“朝”“更”。
(2)题目的正确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可引导学生在弄懂题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确朗读。
齐读古诗,检测学习效果。
2(明诗意。
(1)我们学古诗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板书:知诗音)还要-----(板书:明诗意)
(2)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
朗读品悟;了解诗人;串词连句法;读诗文、想画面,结合注解。 (3)同桌之间试着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 预设:“浥”“更尽”“新”的理解。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3(悟诗情。
(1)寄情酒更浓。
过渡:通过你的讲解,一幅朋友送别图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元二与王维到底是怎样的一对朋友呢,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预设:
抓“劝” “更” “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 抓“酒”中所蕴含的情感,感情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触景情更深。
过渡: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师:配乐读诗)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 预设:
抓“雨”“柳”,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 配乐读全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
(3)世事难料情难舍。
过渡: 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车马已经备好,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近一些吗,这可能吗,安西有多远,
预设:
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图》来感受渭城与安西之间的距离。
对比古今的交通工具,来体会古人离别容易相聚难。
介绍背景: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 (板书:悟诗情)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意吧~
(巧搭“音”“意”“情”学习阶梯。通过借酒抒情,借景叙情,背景升情三大环节,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情,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方法运用,自主解读。
1(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描写送别的诗还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投影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应该---( )师生总结学法 3(同桌之间运用方法合作学习。:
4(汇报:
(1)读准音。
(2)明诗意。指名汇报、学生质疑、师生答疑。
5(对比学习悟诗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联系我们刚才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预设:都是写送别,都是送好朋友(故人),都有景物的描写。 王维借雨、柳、酒抒发了对元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又有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呢,
多元理解“黄鹤楼”“烟花三月”感情朗读体会离别的悲伤。
理解“孤帆” “尽” “唯” 感情朗读体会李白送孟浩然时的依依不舍。 6(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师生共同背诵。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以上环节旨在引领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前进。构建一个实践性的语文课堂。)
三、拓展延伸,多元抒怀。
1(你还了解哪些描写送别的诗。
2(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 )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
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 3(今天我们共渡了四十分钟, 马老师马上就要离开你们,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样送呢,
4(老师与学生话别,共勉。
(此环节强调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巧抓真实送别情境,为学生的多元表达搭建平台。使师生在浓浓的送别气氛中,再次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了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板书设计: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悟诗情
目 酒 明诗意
情 知诗音
课堂实录
由于本课堂实录属于现场记录,不准确或不完整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原谅。
课前谈话:能用武汉话介绍一下武汉吗,能用古语说一说,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吗,
师: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两首古诗。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古诗。在读一遍的时候,要注意借助字典和书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古诗读通顺。
生自读古诗。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谁能读得比他好,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读得怎么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生再读。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师:诗里有许多多音字,你怎么提醒大家,
生:朝,早晨的时候读zhao,在指示方向的时候,读chao。 师:对。
生:舍。
师:什么意思,
生:酒店。
师:能像这两位同学这样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首古诗吗, 生齐读。
师:我们刚才知道古诗的正确读音,但仅仅知道读音行不行,还要明白什么,以
往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生1:问老师。
生2:看注释。
师:下面,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两首古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自己思考一下,还
不能解决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生读。
师:谁来讲讲古诗的意思,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就是……,
师:你能告诉我你是用什么方法吗,
生:看注释。
师:后面两句谁来说,
生:后面两句是写他们……
师:你说得很好,请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的意境。
师:看来,想象是理解古诗的好办法。你能再读一读这首古诗吗,其他同学听她
读,注意想象画面,看看自己能感受到什么,
一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仿佛看到王维一杯又一杯地喝酒,我感觉他们是很好的朋友。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生:我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友情很深。
师:大家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情谊很深厚,
生:我从“劝”字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情谊。
师:如果让你读,你怎么读,
生读。
生:我还从第一句中的朝雨中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雨水就像是王维的眼泪。
师:你怎么读,
生读。
师:今天,劝君更尽一杯酒,又是怎样的一杯的酒啊~读书我们劝慰的语气, 生读。
师:这还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挽留的酒。
师:读出挽留的语气。
生读。
师:可是此时,分别就在眼前。过去的安西有多远,看地图,老师讲安西的位置。有三千多里,当时的交通工具要走大半年,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答。
师:想到朋友就要远去边关…… 那就读出来吧~
生再读。
(播放图片(杨柳依依)、音乐。)
师:这难舍难分的情…… 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的伤感,
生:是窗外的小雨。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
生答。
师:就在分别的今天,尽管是那青青的杨柳,却留不住朋友的脚步。把书端起来,让我们再次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情谊吧~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生再读。
师:我们通过对诗意的领会,感受到诗人的那份感情。让我们试着背诵古诗,好吗,
生齐背古诗。
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就写在咱们武汉的长江边。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
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示“孟”、“鹤”、“陵”的写法。
师:刚才我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从知音、明意到悟情,学习的道路我们已经共同铺就。你想达到哪个高度,(悟情)武汉的孩子真了不起,那就利用我们刚才的方法自学古诗。注意圈画出生字词,用你的笔的诗旁写下你的感受。
生自学,教师巡导。
师:学完了你就坐正。谁成功地站到了第一个台阶上,
生举手。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师:很好,谁能读得像他这么好,(许多学生举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真好。谁已经迈上了第二个台阶,说说古诗的意思,
师:谁还没有发过言,来,请你。
一生说意思。
师:说得真好。谁还会说,
另一生再说诗意。
师:谁能帮帮她,什么叫孤帆,
生:孤帆有两层意思……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生:天际流。
师:谁能理解。
生:就是水天相接的地方。
师:还有哪个词不理解,
生:唯见。
生:唯见就是只见的意思。
生:广陵是什么意思,
生:广陵是一个地名。
生:远影。
生:远影就是远远的影子。
师:对比我们刚才学习的两首古诗,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有关送别的诗。
生:都是唐代诗人写的。
师:还发现什么,
师:古诗的作者都是送行,而且都有一个尽字。在第一首诗中是消失的意思;在第二首诗中是喝完的意思。
师:你真了不起,叫什么名字,(生答)很了不起,你已经能够领会古诗的感情。 生: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好朋友。
师:第一首诗作者是以酒相送,那李白送孟浩然是以什么相送, 生:目光相送。
师:送了多久,
师:一个看字,……我们能够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深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回头再望黄鹤楼,烟花三月的黄鹤楼还是那么美吗? 生:不美。
师:你为什么摇头,
生:友人已经走了,再美的景色有什么用呢,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师:说得好。把书端起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回顾我们刚刚学习的两首古诗,无论是……、还是…… 但他们有一点的相同的——
生齐:难舍难分的情谊。
师:正是有情,这首诗才会代代传诵。四十分钟是短暂的,你们想怎样送老师, 生1:我这里有杯酒,祝我们和马老师的友情天长地久。
生2:我想以画相送……
生3:我想以诗相送——微笑着来,正如您微笑着去……
……
齐唱长亭外。
下课。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古诗课堂实录王自文
古诗课堂实录王自文
古诗课堂实录王自文篇一:《古诗二首》课堂教学赏析(吸收精华版)-教学教案
《古诗二首》课堂教学赏析(吸收精华版)
执教 浙江 王自文
评点:阿远未经授权,擅自评点,如有冒犯,多多海涵~课前谈话:还记得王老师吗,给王老师打打招呼(学生有叫亲爱的王老师,尊敬的王老师等)师:能不能叫王叔叔,
生:王叔叔(笑)上课。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
,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注释理解诗句意思,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整体上感受两首古诗。,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谁来朗诵这两首古诗。(大屏幕同时呈现两首古诗)
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熏”;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里是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中的细节。,
生齐读古诗。生:这两首诗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
师: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说。
生:(介绍南宋的历史)南宋王朝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训。
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师: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老师介绍历史背景)。
,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够了解到宋朝的一些情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老师用富有情感的语言介绍历史背景,给学生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师:谁来说说第二首诗题目的意思,
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
生:??
师:对这首诗的大意你能说说吗,
生:(有点紧张)
师:别紧张,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
生:(用自己的话,基本讲清楚了)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到对诗句的理解,能够鼓励学生说完整,看出教师是还是有一定的尊重学生的意识的。,
师:沦陷区的百姓被称为——
生:遗民(老师板书)
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民”应该怎样理解,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
生答:是遗弃的人民。
,对遗民的理解教师采取了问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自我反思,把学生自己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从“遗留”上升到“遗弃”。,
师:诗句中的“胡尘”仅仅是灰尘吗,
(播放音乐,展示诗句引导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
,音乐铿锵,确实把人带到了金戈铁马的战争中,能激发学生的想像。,
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连串的马蹄声,践踏在人们的身上。
师: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马蹄之下,
生:老人
生:妇女
生:孩子
,这里的想像,把遥远的年代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的面前,如同电影的蒙太奇,学生甚至会想到自己就是胡尘中的遗民。,
师:他们留的是怎样的泪啊,
生:流泪
师: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
生答。(痛苦,愤怒,绝望,期盼??)(师板书:清凉)师: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完全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情感世界,把两首诗的内容紧紧揉合在一起。从“清凉”到“凄凉”,学生经历了一个情感过程,感受更加深刻了。,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是他们的盼啊,盼啊~读——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呐,??一年过去了,读~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5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十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此处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新的高度,学生的朗读中已经让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师: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
课件出示《示儿》,教师引读,学生再读。
师:诗人到死都没有看到中原的统一,他的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诗人非常失望。
,《示儿》的引入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既整合了古诗的内容,增加了阅读量,同时又是悄无痕迹,这种意义上的关联,对现在
两首诗的学习又起到了“润物无声”的强化。, 师:内心的心凉之感是一种悲凉之感。(板书悲凉)
,从“悲凉”到“凄凉”,学生的情感确实已经上升到这一步了,有水到渠成之感。, 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读林升写的《题临安邸》
生:山外青山楼外楼??
师: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
生再读。
师:那让人悲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
生再读。
,这种质问,用诗句来回答是再巧妙不过了,读中悟情,是为经典。,
师:对这首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此问是最平淡的一问,却是最有价值的一问,是啊,我们的学生究竟有什么想法呢,他们
的头脑一直在进行着别人的思考,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思想自己的思想,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生:为什么说杭州把比作汴州,
师:对于汴州,你们想了解吗,
生:想。
(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伴随音乐介绍汴州: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画家张
择端的这幅全长5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都城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富足安宁??但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华似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变成杭州的明天,。)
师: “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生:??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醉字,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花天酒地,一个个大腹便便的??
师:通过这个醉字,你还能听到什么,
生:??
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有何感受,
生:我感觉总有一天??
师:请你朗读一下。
生朗诵。(掌声)
,抓住一个“醉”,通过学生的想像,活化了当权者的嘴脸,学生的感受又有了新的变化。, 师:当这两首诗同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生:我感受到宋朝政府腐败无能。
生:我感到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痛苦的日子一年又一年,杭州的权贵们吃喝玩乐,??我觉得他们太对不起为他们流干眼泪的百姓了。(掌声)
生:??
,学生的语言的大门被情感推开了,他们畅所欲言,和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情感合而为一。达到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师:而西湖旁边的这些权贵们却还在花天酒地之中。读——
生读:
师范读,一生再读。
有没有注意第二个句子——“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个什么句子,
生:问句。
师:谁问谁,
师:是作者在问南宋统治者。
师:如果你是作者,你怎么问他们,
生:(有些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现在,请你指着那些统治者的鼻子,你怎么问他们,
生:(愤怒程度有所提高)——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现在,就请你指着这个昏庸的南宋皇帝,你怎么问,
生:(越来越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台下掌声)
师: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这个昏庸的皇帝~
生:——西湖歌舞几时休,
,这里的朗读指导,巧妙的让学生读出了情感。一直以来我们并没有找到好的朗读指导的方法,本诗教学中的几处朗读指导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让我们在实践操作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师:读了这两首诗,你有没有发现,诗人有一颗怎样的心,
生:忧国忧民之心。
师: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野心勃勃、对江南之地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对这两首诗的作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生练笔。
请五名学生学生上台。
生:??你们对得住哪些老百姓吗,
生:??
(学生写得很精彩,感情也很投入)
,此处安排的练笔,学生的情感宣泄在纸上,给学生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感情的洪水一下子喷发出来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
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古诗课堂实录王自文篇二: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
[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
在本次重庆大赛中,浙江的《古诗两首》犹如一朵奇葩,夺人眼目,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无论是评委还是听课教师,对整个课堂设计和课堂效果都赞誉有加。可以说,本节课是第二赛场最大的亮点。现根据冰雁记录的课堂实录稍作充实,先发上来,供大家讨论。
在欣赏这个课例的时候,希望老师们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资源的整合。把同一个时代的,情感有密切联系的两首诗同时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处理,并补充另外的诗词。这在古诗教学中,有别于主题拓展式的处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教学流程的设计。整体的大气和局部的精致的巧妙结合。
3、诗歌特色的把握。诗歌意义的理解与重点词句意蕴的开掘和谐统一。古诗二首 执教浙江王自文
课前谈话:还记得王老师吗,给王老师打打招呼(学生有叫亲爱的王老师,尊敬的王老师等)师:能不能叫王叔叔,
生:王叔叔(笑)
上课。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
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谁来朗诵这两首古诗。(大屏幕同时呈现两首古诗)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熏”;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齐读古诗。生:这两首诗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
师: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说。
生:(介绍南宋的历史)南宋王朝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训。
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师: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老师介绍历史背景)。师:谁来说说第二首诗题目的意思, 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
生:??
师:对这首诗的大意你能说说吗,
生:(有点紧张)
师:别紧张,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
生:(用自己的话,基本讲清楚了)
师:沦陷区的百姓被称为——
生:遗民(老师板书)
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民”应该怎样理解,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
民吗,
生答:是遗弃的人民)师:诗句中的“胡尘”仅仅是灰尘吗,
(播放音乐,展示诗句引导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连串的马蹄声,践踏在人们的身上。
师: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马蹄之下,
生:老人
生:妇女
生:孩子
师:他们留的是怎样的泪啊,
生:流泪
师: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
生答。(痛苦,愤怒,绝望,期盼??)(师板书:清凉)
师: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生:我的心里有同
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是他们的盼啊,盼啊~读——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呐,??一年过去了,读~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5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十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
课件出示《示儿》,教师引读,学生再读。
师:诗人到死都没有看到中原的统一,他的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诗人非常失望。
师:内心的心凉之感是一种悲凉之感。(板书悲凉)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读林升写的《题临安邸》
生:山外青山楼外楼??
师: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
生再读。
师:那让人悲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
生再读。
师:对这首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为什么说杭州把比作汴州,
师:对于汴州,你们想了解吗,
生:想。
(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伴随音乐介绍汴州: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
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全长5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都城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富足安宁??但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华似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变成杭州的明天,。)
师:“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生:??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醉字,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花天酒地,一个个大腹便便的??
师:通过这个醉[4][5]
古诗课堂实录王自文篇三:《古诗四首》片断赏析-教学教案
《古诗四首》片断赏析之一
慈溪市周巷镇第二小学 许金苗
【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古人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诗中的景物背后隐藏的就是诗人的感情。请同学们反复读诗,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景物进行扩充,联系自己进行想象,体会一下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
生a:乌鸦在树上呱呱地叫着,十分凄凉、恐怖。诗人孤零零地睡在舟中是多么孤独、哀愁啊~
生b:诗人心中充满哀愁,却没有人可以让他倾诉心中的哀愁。他望着渔船里的灯火,心想渔民今天夜里捕鱼大丰收,多高兴啊,自己什么也没有,就更愁了。
生c:漫天寒霜多么冷,诗人的心跟这寒霜一般冷。
??
师:诗人彻夜难眠,他为什么而愁呢,
生a:诗人可能因为做生意亏本了,欠了一屁股债,怕债主逼债而愁。
生b:我查过资料,诗人因为赶考没考中而愁。
生c:诗人可能为觉得辜负了父母的希望而愁。]
师:想象一下,诗人临行前,母亲会为他做些什么,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a:母亲会为他收拾好行李。
生b:母亲会嘱咐他早日回来。
??
师:这让人想起孟郊的一首诗——
生:(会意,背《游子吟》)
??
片段二:
师:从《山行》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来看,杜牧的心境跟张继一样吗,
生:一样,也是悲秋。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a:我是从“寒山”上看出来的。“寒山”是树木叶子落了,光秃秃的山,看了让人觉得哀愁。
生b:我从“石径斜”中看出“愁”来的。石径弯弯曲曲,路一定很难走,怎么会不愁呢,
师:你们讲得有点道理。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一路的红叶,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啊,我们来欣赏一下。
(欣赏红叶图)
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说感受,诵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二月春花是怎样的,回忆一下以前课文中描写春花的句子。
生:(背《燕子》一文中的句子:“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师:(背《春》一文的句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你觉得这二月春花怎么样,
生a:五彩缤纷。
生b:生机勃勃。
师:可是这霜叶却比“二月春花”更红、更美~那杜牧的心境跟张继一样吗,生a:有点不一样。开始他是愁的,后来看到了这么美的枫叶,就不愁了。
生b:枫叶不经受寒霜就不会这么红,人不经历困难也不会成熟。杜牧明白了一个道理,就不再忧愁了。
??
片段三:
师:让我们来个异想天开,假如让杜牧遇到张继,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a:张兄,你不要太在意了。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其实,挫折有什么不好呢,它可以使你变得成熟。古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你要坚信它,不要再伤心了,快从逆境中爬起来吧~乐观点,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记住,只有经历风风雨雨的打击,千
锤百炼的磨练,人生才能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生b:兄台,你落榜了,可未必是件坏事。俗话道,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多一份挫折就多一份稳重。人生道路如果没有坎坷,而一帆风顺的话,摘到的果子未必甜哦。让我们重新开始,快乐地面对每一天。落榜没事,我们还可以去考,不相信每一次都考不中。生c:兄台,我俩相遇便是有缘。我也劝你一句:遇到伤心事不要悲观,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失败,问题在哪里。做事不要太鲁莽,否则后果难预料;也不要太伤心,命运不相信眼泪。
??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教学古诗总是侧重于诗句的疏解,思想的分析,较少涉及诗歌意境的感悟,认为意境感悟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艰深的。因而,意境感受一度在诗歌教学中缺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诗歌意境教学渐渐被重视,而且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课例,如王自文的《古诗二首》、郑雪琴的《江雪》等。这一变化十分可喜,因为只有意境才能使诗歌发挥陶冶心灵的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那颗幼小的心灵深入到那优美而又深邃的诗歌意境中去呢,我以为对话就是一道通向诗意的桥梁。如何展开对话,以上课例使我深受启发
。
1、以互文构建广阔的“对话场”。
有人说,“诗不是锁在文句之内,而是进出历史、空间里的一种交谈”。这话指出,想要与诗交谈必须先得做到能够“进出历史、空间”。学生相应的知识、经验的储备成为他们能否与诗对话,走进诗歌意境的关键。现代解构主义互文读解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并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文本,这些他文本有助于此文本的读解。因而,教师应该根据古诗文本,去唤起或开掘学生隐藏着的文字文本或经验文本,构建广阔的“对话场”,在交流碰撞、相互作用中加深诗意的理解。
以互文构建“对话场”,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策略:补充,如,课前秋词、秋诗的交流,“愁”字的分析,意在渲染一种气氛,与新授古诗构成一个“意境圈”,使诗意感受显得丰满;联系,如通过联系《燕子》一文中有关春色的句子以及《春》一文中有关春花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二月春花的美艳,从而体会到霜叶的绚丽,作者对它爱得深沉;整合,如将《山行》与《枫桥夜泊》这两首情感截然不同的诗歌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意境更加立体。
2、以想象催动心灵的对话。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主要元素,体悟诗意绝对不能回避意象。意象就是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色彩的形象,透过这些形象营造的情境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就是由“象”而得“意”的过程,这一切必须借助想象。想象是学生与诗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如
何激发学生的想
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联系经验,寻言明象。语言背后形象的唤起,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催化。在读诗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扩展,想象连缀成画面,便能获得深刻的形象感染。如在品味愁思时,让学生对景物进行扩展,然后切己体察,从而感悟诗人的情感:有的从“江枫”生发,扩展为隐隐约约的江枫,像妖魔鬼怪似的江枫,从中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忧愁;有的从“霜满天”入手,扩展为寒冷的霜,弥漫江天的霜,想到诗人冷得发抖,想到诗人心冷,从中悟到诗人的愁。
(2)创设情境,连类万象。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了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如展示红叶图片,唤起了学生心中“红叶似火”,“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等等形象,充分领略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丽景致,体验到了诗人对秋天热烈的歌颂与深沉的爱恋之情。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师:(配乐欣赏庐山风光片)欣赏了这些这些风景感觉怎么样,
生:美
师:是啊,这里山高水常,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这里年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吸引了无
数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齐备)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
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板书)
二、交流资料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资料,谁愿意把你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苏轼是宋代大诗人,写过很多诗,可查找的有3000多首。
生:题西林壁是一首题壁诗。是写在墙壁上的。
生:我知道庐山很美,有很多的旅游景点。
三、听录音,模仿读
师: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古诗(放配乐诗朗诵《题西林壁》)
师:读得怎么样,
生:美
师:你们能不能也读得这么美,和录音来比一比。
学生练习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响亮
师:是啊,真的是很响亮。那么你能不能也响亮的读一读呢,
生:读
师:谁能再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很有感情。
师:非常好,我看也可以录成磁带卖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四、在音乐中反复读,感悟古诗的画面
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
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看谁能不它读成一幅画。
生在音乐声中反复读
师:谁能说说你读到的画面是怎样的,
生:我看见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还有许多的草。许多的鸟在树上唱歌。
师:你真是用心的去读了。
生:我看见庐山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是高高挺立的山峰。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板书:横岭侧峰)
师:(出示岭峰的图片)为什么同是庐山一会看到的是岭一会看到的又是峰呢,
(生沉默)
师:诗人从横侧远近高低去看庐山
生:诗人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庐山也不一样。
师: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学们给他鼓鼓掌。
诗人从不同的位置来看庐山,看到了不同的庐山,还可以按什么的不同来看庐山?
生:不同的季节,春、夏、秋、冬。
生:不同的时间,早、中、晚。
生:不同的天气,晴天、雨天。
生:不同的心情,高兴、伤心。
师:从不同的时间、季节、心情、天气、心情来看庐山,所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所以作者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结果会怎样呢,
生:不相同
师: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个道理在我们以前所学的课文当中也出现过,谁知道是哪一篇课文吗,
生:《画杨桃》
师:庐山真美啊,作者来到庐山看到了庐山的美景,感悟到了人生哲理。下面你们就是大诗人苏轼,清大诗人们闭上眼睛随老师一起走进庐山,横着看庐山,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面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在高出俯瞰,深沟幽壑;在低处抬头仰望,重峦叠障。庐山美,美在哪,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是秀美,身在庐山的你感慨万千。大诗人们,把你们的看到的壑感受到的用诗句表现出来吧。
生读古诗
师:同学们刚才交流的时候说了苏轼现存的诗就有三千多首,谁能读读你收集的苏轼的诗。
生展示。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在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有一座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它就是山清水秀的庐山。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课件播放庐山图片)
师:这里山高水深,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师:哪位细心的同学知道了这首诗的名字,板书
师:指导学生朗读题目。(生跟老师一起朗读课题)题目的意思是,
生:题:书写(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带着你对题目的理解再读古诗题目。
师:简单介绍西林寺的位置。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课件出示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二、初读古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请同学们仔仔细细读上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指名读,评价合作读
课件出示古诗范读
师:读得美吧,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得这么美。
(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会你们来评价评价。
(2)男女生比赛读。
(3)男生声音洪亮,有节奏;女生清脆,柔美。让我们一齐读读。
三、感悟理解
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成一幅画。
生:在音乐声中反复读
师:谁能说说你读到的画面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把画面说完整。山岭和山峰的样子)
生:我看见庐山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是高高挺立的山峰。
师:你真是个很有想象力的孩子。从哪里读出来的,(板书)
师:把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师:请看到这些画面或喜欢这些画面的同学读读。
师:你还想站在哪个角度去庐山,
远看——
生:云雾缭绕,什么也看不清了。
师:近看又如何,
生:我看到山壁上突出来的石头快撞到我的头了,还有很多树长在悬崖上,还有草。
师:看来你真的是身临其境了,你看到了悬崖峭壁。一抬头——俯下身——
生:我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就不相同,这些画面作者是通过哪句诗来表现的,你最喜欢站在哪个角度看庐山,师:请读出你的感受。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当苏轼看到如此迥然不同的美景,他不禁感叹到:
师:从字面上看,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不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置身在庐山中。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庐山真正的面目指的是什么,
师:带着这个疑问再去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否找到答案。
生:是指庐山全面的景色。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说看不到庐山的全景是因为生活在庐山中。
师:带着问题默读古诗。
生:在庐山中看到的景色有限。
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那再读读整首诗看你还能读出些什么?
生:看待事物要全面。
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小组讨论。
师:作者看到了庐山的美景,感悟到了人生哲理。下面你们就是大诗人苏轼,清大诗人们闭上眼睛随老师一起走进庐山,横着看庐山,山岭起伏连绵不断;侧着看,山峰高耸直插云天;远远地看云雾缭绕;挨近了看悬崖峭壁;抬头仰望飞流直下;低头俯视深谷幽潭。庐山美,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是秀美,身在庐山的你感慨万千。大诗人们,把你们的看到的或感受到的用诗句表现出来吧。
师:谁能像刚才那样背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
师:描写庐山美景的古诗很多,收集一些,并细细的品味和欣赏。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节课展示,看谁是小小欣赏家。
师:回家后把古诗有感情地朗诵给家长听听。并默写,能做到吗,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执教:
一、课前谈话:
1、昨晚我很兴奋,因为今天我要来上课,要认识你们这么多朋友啊。你们有没有好朋友,你能不能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要求:你们桌面上放一支笔,和你们的学习纸,其它东西放在里面。 2、刚才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我看到你们很开心。但是,好朋友要分别时,又是怎么样的感情呢,今天老师带给你们一首歌,叫《送别》,感受朋友分别时的心情。
播放歌曲《送别》
师:你会唱吗,一起跟着唱。
师:同学们让我们想一想如果你的好朋友要远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很失望。
师:是啊,这种感觉让人特别难受
生:悲伤。
师:是啊,好朋友要分别,那是怎么一种不舍。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师板书诗题: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老师边写边强调要注意的地方。
师:谁来读课题,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使,shǐ,再读一次。
生:使。
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什么,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吗,
作者送谁,
生:元二。
生:元二使。
师:是元二,还是元二使,
生:元二。
师:这个“使”是什么意思,
生:出使。
师:谁送谁,
生:王维送元二。
师: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生:好朋友。
师:元二要去哪,
生:安西。
师:安西在哪,看地图,安西就是我们现在的新疆。你去过吗,坐飞机去要几个小时。坐火车要五天。古时候没有飞机,没有火车,元二要骑马去,要走几个月。王维送元二,一直送到渭城,于是就有了这首诗——
生:送元二使安西。
3、师: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指名读。正音:客舍
学生读错了(看清楚了再读)
师:把掌声送给他,因为他勇敢地站起来读,但是他有几个地方读错了,你能找
出来吗,
生:一杯酒,读成了酒杯。
师:对,读书的时候看清楚,读慢一点。
这首诗里有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
生:舍。
师:对,舍,在这里读第四声。客舍,我们还可以说什么舍, 生:宿舍。
师指导书写:“舍”上面是屋顶??“口”字根基要打牢,一所房子就建好了。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字。
师:下面我们带着正确的读音来读这首诗。
学生朗读古诗。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你们预习很认真,所以你们读得有韵味有感情。我
也想读读,可以吗,
师范读古诗。
师:听了我的朗读,你觉得你们和我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你读得很慢
师:对,你找到了读诗的方法,要缓缓地读。
师:古人读书的方法有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叫着平仄。现在我们说的第一声、第
二声是平声,第三、四及轻声。平音要长,仄音要短,平长仄短。 出示标明平仄音的古诗,请同学读。
师:先读“渭城”。
生:渭城。
师:你看过长城吗,再读长点。
生:渭――城――
师:不够长。
生:渭――城―――
师:够长了,我们一起来读。
师:朝雨怎么读,
生:朝雨。
师:雨字要短,再来。
生:朝雨。
师:真聪明~谁再来试试,
再叫学生读。
师:平仄能区分吗,看图,一起读第一句话。
学生读,老师做手势指导。
师:真厉害~下面的会吗,试试读一读。
学生练习读。
师:谁来试试,那个同学特别积极。你来读。
指名读。
师:掌声送给他,这样一读,你就能体会到古人做诗写诗的感情了。 课件出示古诗。
师:有些字变了声,你发现了吗,“一杯酒”的“一”。请看第四行,哪个字原
本是平声,
师:这种叫入声。读得更短。
老师范读:“西――出――阳――关――”
4、师:我们读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感情。怎么读出古诗的感情呢,还要了解
古诗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古诗。
师:你明白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了吗,我发现这边的同学纪律比那边的要好。
生:渭城的尘土给雨打湿了。
师:时间,
生:早上。
师:下多大的雨,
生:大雨。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湿润。
师:说的真好~谁来说后两句,
师:谁能用完整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描述一下, 生:早上下着小雨(哪个地方)渭城
师:阳关指的是太阳吗,
生:不是。
师:阳关,是一个地方。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这个地方,是一个关口。
整首诗的意思知道了吗,美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古诗。 学生读古诗。
师:你们就是一群诗人~
5、情境朗读古诗:
师:渭城的早上是怎样的,
看图,老师讲述渭城的景色,创设情境。
师:此时此刻,他们有心情欣赏吗,
生:没有。
师:元二要去安西了。看图,(老师感情讲述渲染情境)这里有没有客舍青青,
有没有杨柳依依,这里只有??只有??(出示黄沙满天的沙漠图片) 师:如果你是王维,你会怎样对元二说呢,
生:一路平安。
生:不要担心我,你要过得好好的,我也要过得好好的。 师:千言万语,化做一杯酒吧,让我们举起酒杯。 师生做举杯姿势。
师:元二啊,今日一别,出了阳关,就——
生:没有回头路了。
师:一杯酒够不够,再来一杯吧。元二啊,今日一别,再难相见,要是生病了,
你一定要——
生:好好照顾自己。
师:这杯酒里还有什么,
生:友情。
师:一杯又一杯,这酒里有浓浓的——
生:友情。
师:真切的——
生:真情。
师:让我们举起杯,再喝一杯。
学生齐读后两句。
师: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决别诗,因为后来,王维去世了。
在音乐声中,我们再把这首诗读一次。 学生齐读古诗。
6、师:王维用什么方式来送别元二呢, 生:喝酒。
师:古人送朋友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看李白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送朋友的。
出示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请同学伴着读一读,注意平仄。
师生共读古诗。
师:李白送别谁,
生:孟浩然。
师:你们了解孟浩然吗,
生:??
师简介孟浩然。
师:谁能根据注释,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学生觉得有难度,老师降低难度:前两句是什么意思, 出示第一句。
师:“故人”指什么,
生:老朋友。
师:第一句什么意思,
生:
师:“烟花三月”是什么意思,三月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在春天怎么了,
生:看烟花。
师:看烟花吗,这个烟花不是我们今天看的那烟花。
他要去哪,
生:去扬州。
师:后两句什么意思,
生:天际指天边。
师:帆船怎么了,还能看到帆船吗,还能看到什么,只看到什么,
生:只看到长江水。
师:李白送他的朋友在江边站了多久,一分钟,两分钟, 生:十五分钟。
生:半个小时。
生:从早上看到晚上。
师:你从哪知道他没有回去,
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长江水带走了什么,
生:友谊。
师:你有没有送过你家的客人,
生:没有。
师:李白在这送他的朋友,看啊看啊,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友情—— 生:很深。
再读古诗。
师:最后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两首送别诗,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相同的是友情,不同的是人物。
生:诗人和朋友不同。
点评:
设计思路: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味,重点难点是学习平仄,感受诗歌的意境。把古诗的音律放入诗歌的朗读中,引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四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丹小:关于创设情境,播放歌曲奠定情感基调;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注重评价。教师基本功扎实,范读很有感情。
黄小:整节课体现以读为本,以生为本,注重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扶小:导入新颖,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朗读和教给学生平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借助音乐图片激发学生感情,进入情境。
二小:课前谈话有艺术,拉近师生关系,调动气氛。结合古诗内容谈朋友。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得非常好,如果朋友离别了,这是思想上的情境创设;还有音乐,紧扣本课的主题。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素养非常高。善于总结、善于引导。课后学习的延伸,两首古诗的比较学习。读出了诗韵味,品出了诗意。 团队点评:注重细节,如讲课题教学生书写,读到多音字会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朗读中教学生如何学习。在朗诵的引导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比阅读,从中发现文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中获得方法。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教案及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
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阶梯引领,逐层悟情。
1.晓诗音。
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学情调查:哪些同学课前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借助注释把它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诗。(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
预设:
(1)读准多音字“舍”“朝”“更”。
(2)题目的正确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可引导学生在弄懂题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确朗读。
齐读古诗,检测学习效果。
2.明诗意。
(1)我们学古诗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板书:知诗音)还要-----(板书:明诗意)
(2)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
朗读品悟;了解诗人;串词连句法;读诗文、想画面,结合注解。
(3)同桌之间试着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
预设:“浥”“更尽”“新”的理解。
3.悟诗情。
(1)寄情酒更浓。
过渡:通过你的讲解,一幅朋友送别图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元二与王维到底是怎样的一对朋友呢?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预设:
抓“劝” “更” “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
抓“酒”中所蕴含的情感,感情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触景情更深。
过渡: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师:配乐读诗)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 预设:
抓“雨”“柳”,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
配乐读全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
(3)世事难料情难舍。
过渡: 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车马已经备好,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近一些吗?这可能吗?安西有多远?
预设:
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图》来感受渭城与安西之间的距离。
对比古今的交通工具,来体会古人离别容易相聚难。
介绍背景: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
(板书:悟诗情)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意吧!
(巧搭“音”“意”“情”学习阶梯。通过借酒抒情,借景叙情,背景升情三大环节,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情,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方法运用,自主解读。
1.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描写送别的诗还
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投影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应该---( )师生总结学法
3.同桌之间运用方法合作学习。:
4.汇报:
(1)读准音。
(2)明诗意。指名汇报、学生质疑、师生答疑。
5.对比学习悟诗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联系我们刚才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预设:都是写送别,都是送好朋友(故人),都有景物的描写。
王维借雨、柳、酒抒发了对元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又有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呢?
多元理解“黄鹤楼”“烟花三月”感情朗读体会离别的悲伤。
理解“孤帆” “尽” “唯” 感情朗读体会李白送孟浩然时的依依不舍。
6.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师生共同背诵。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以上环节旨在引领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前进。构建一个实践性的语文课堂。)
三、拓展延伸,多元抒怀。
1.你还了解哪些描写送别的诗。
2.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 )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
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
3.今天我们共渡了四十分钟, 马老师马上就要离开你们,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样送呢?
4.老师与学生话别,共勉。
(此环节强调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巧抓真实送别情境,为学生的多元表达搭建平台。使师生在浓浓的送别气氛中,再次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了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悟诗情
目 酒 明诗意
情 知诗音
课堂实录
由于本课堂实录属于现场记录,不准确或不完整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原谅。
课前谈话:能用武汉话介绍一下武汉吗?能用古语说一说,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吗?
师: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两首古诗。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古诗。在读一遍的时候,要注意借助字典和书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古诗读通顺。
生自读古诗。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谁能读得比他好?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读得怎么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生再读。
师:诗里有许多多音字,你怎么提醒大家?
生:朝,早晨的时候读zhao,在指示方向的时候,读chao。
师:对。
生:舍。
师:什么意思?
生:酒店。
师:能像这两位同学这样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首古诗吗?
生齐读。
师:我们刚才知道古诗的正确读音,但仅仅知道读音行不行?还要明白什么?以往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生1:问老师。
生2:看注释。
师:下面,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两首古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自己思考一下,还不能解决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生读。
师:谁来讲讲古诗的意思?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就是……,
师:你能告诉我你是用什么方法吗?
生:看注释。
师:后面两句谁来说?
生:后面两句是写他们……
师:你说得很好,请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的意境。
师:看来,想象是理解古诗的好办法。你能再读一读这首古诗吗?其他同学听她读,注意想象画面,看看自己能感受到什么?
一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仿佛看到王维一杯又一杯地喝酒,我感觉他们是很好的朋友。
生:我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友情很深。
师:大家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情谊很深厚?
生:我从“劝”字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情谊。
师:如果让你读,你怎么读?
生读。
生:我还从第一句中的朝雨中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雨水就像是王维的眼泪。
师:你怎么读?
生读。
师:今天,劝君更尽一杯酒,又是怎样的一杯的酒啊!读书我们劝慰的语气? 生读。
师:这还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挽留的酒。
师:读出挽留的语气。
生读。
师:可是此时,分别就在眼前。过去的安西有多远,看地图,老师讲安西的位置。有三千多里,当时的交通工具要走大半年,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答。
师:想到朋友就要远去边关…… 那就读出来吧!
生再读。
(播放图片(杨柳依依)、音乐。)
师:这难舍难分的情…… 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的伤感?
生:是窗外的小雨。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
生答。
师:就在分别的今天,尽管是那青青的杨柳,却留不住朋友的脚步。把书端起来,让我们再次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情谊吧!
生再读。
师:我们通过对诗意的领会,感受到诗人的那份感情。让我们试着背诵古诗,好吗?
生齐背古诗。
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就写在咱们武汉的长江边。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
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示“孟”、“鹤”、“陵”的写法。
师:刚才我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从知音、明意到悟情,学习的道路我们已经共同铺就。你想达到哪个高度?(悟情)武汉的孩子真了不起,那就利用我们刚才的方法自学古诗。注意圈画出生字词,用你的笔的诗旁写下你的感受。
生自学,教师巡导。
师:学完了你就坐正。谁成功地站到了第一个台阶上?
生举手。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师:很好,谁能读得像他这么好?(许多学生举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真好。谁已经迈上了第二个台阶,说说古诗的意思?
师:谁还没有发过言?来,请你。
一生说意思。
师:说得真好。谁还会说?
另一生再说诗意。
师:谁能帮帮她,什么叫孤帆?
生:孤帆有两层意思……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生:天际流。
师:谁能理解。
生:就是水天相接的地方。
师:还有哪个词不理解?
生:唯见。
生:唯见就是只见的意思。
生:广陵是什么意思?
生:广陵是一个地名。
生:远影。
生:远影就是远远的影子。
师:对比我们刚才学习的两首古诗,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有关送别的诗。
生:都是唐代诗人写的。
师:还发现什么?
师:古诗的作者都是送行,而且都有一个尽字。在第一首诗中是消失的意思;在第二首诗中是喝完的意思。
师:你真了不起,叫什么名字?(生答)很了不起,你已经能够领会古诗的感情。 生: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好朋友。
师:第一首诗作者是以酒相送,那李白送孟浩然是以什么相送?
生:目光相送。
师:送了多久?
师:一个看字,……我们能够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深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回头再望黄鹤楼,烟花三月的黄鹤楼还是那么美吗?
生:不美。
师:你为什么摇头?
生:友人已经走了,再美的景色有什么用呢?
师:说得好。把书端起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回顾我们刚刚学习的两首古诗,无论是……、还是…… 但他们有一点的相同的——
生齐:难舍难分的情谊。
师:正是有情,这首诗才会代代传诵。四十分钟是短暂的,你们想怎样送老师? 生1:我这里有杯酒,祝我们和马老师的友情天长地久。
生2:我想以画相送……
生3:我想以诗相送——微笑着来,正如您微笑着去……
……
齐唱长亭外。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