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这句话要怎么解释呢?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古德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贤德的人,不但具有知善知恶的良知良能,而且不轻忽小善之德、小恶之害,能够真正断恶修善,所以令人心悦诚服。
而诸佛菩萨在因上修行,也是“断一切恶,无恶不断;修一切善,无善不修。
”不计事情的大小,都能对事以真,竭尽心力广修菩萨行,最后才能成就佛道。
一己之善,不但能为自己积功累德,也能利益他人;丝毫之恶,非唯损害自己的品格,也会危害到他人。
如此辗转影响,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块小石头,涟漪不断地扩大,导致整个湖面水纹的波动,其影响层面绝非自己所能事先预料。
因此,对世间人而言,起一个善念、说一句好话、一个善意的回应,乃至露出一个微笑,不但能够让内心越来越光明,也可以拉近亲子间的关系、提高公司的业绩、促进国家社会的和谐,甚至可以消弭种种人为的灾难。
对修行人而言,身口意三业若能持戒清净,微小的过患都能远离,微细的善行都不舍弃,则自性慈悲与智慧就能显发,也就更有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
这种由小因而成大果的例子,俯拾皆是。
举例来说,当世界某个角落发生灾难需要援助时,大众尽己之力,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善款、救援物资、救援人力,即可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兴建道场也是同样的道理。
道场的设立不仅可以圆满佛、法、僧三宝住世的因缘,还能让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利益,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远离身心的痛苦,确确实实是件大功德。
所以大众如果能够贡献心力,即使是微小的布施,乃至劝发他人发心,或者随喜赞叹,都能聚沙成塔,成就人类宗教、文化、历史、艺术、精神生活的无价堡垒,其利益是遍及法界一切众生,其功德是广荫千秋万代子孙。
佛经中也有记载,一名高僧知道他的小沙弥徒弟只剩七日的寿命,于是慈悲地让他回家探亲。
途中,正好遇到一场大雨,小沙弥发现一群蚂蚁正努力地从积水的地方爬出,但却不断的被雨水冲回去。
于是小沙弥心生怜悯,先将它们一一救出,确定安全无虞后,才继续他的旅程。
七日后,小沙弥又回到寺院,师父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入定观察,发现原来是小沙弥的一念慈悲心,不但救了蚂蚁,也增加了自己的寿命。
除了自己广发善心外,更进一步,对于他人的善行也要真心赞叹,如此可增进其信心,令发广大心量而行大善;面对自己的恶行要有所觉悟,赶快忏悔改进,千万不可积小过患而成大罪。
如《四十二章经》云:“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
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
”就是最好的训诫。
《梵网经》亦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也是提醒世人要处事老实,行善造恶自有因缘果报,不可不慎! “修善如春日之草,未见其长而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未见其灭而有所损。
”修善断恶一定要在高处著眼、小处著手。
如果我们能够一步一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不仅能成为世间的贤人,家业、学业、事业、志业,事事如意;更进一步,也能成为出世间的圣人,断惑、证真、度众、成佛,样样成就!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出自老子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翻译: 天下人们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
都知道善之所为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所以有和无相互依靠而产生,难和易相互依靠而形成,长和短相互比较,高和下相互包容,音和声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跟随。
因此,圣人以无为的原则处理世事,用不言的态度进行教化。
让万物自已发展而不先为创造。
圣人辅助万物生长而不据为已有,对万物有所施为而不自恃有恩,事情成功而不自居有功。
正由于圣人这样不居功骄傲,所以他的功绩永远不会失去。
...
勿以事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为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以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3典故1释义三国时期刘备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勿:不要.善:好的行为,和“恶”相对.为:做,行.恶:犯罪的事,极坏的事,和“善”相对.2原文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3典故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再好吃懒做.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三国刘备文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这句话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
...默行大善而不声张.”“三尺之助尚不易三尺之助尚不易,万里之善非...
这应该是道德经的注文“此言不争之德,无往而不善也.上,最上.谓谦虚不争之德最为上善,譬如水也,故曰上善若水.水之善,妙在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谓随方就圆,无可不可,唯处于下.然世人皆好高而恶下.唯圣人处之.故曰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几,近也.由圣人处谦下不争之德,故无往而不善.居则止于至善,故曰善地.心则渊静深默,无往而不定,故曰善渊.与,犹相与.谓与物相与,无往而非仁爱之心,故曰与善仁.言无不诚,故曰善信.为政不争,则行其所无事,故曰善治.为事不争,则事无不理,故曰善能.不争,则用舍随时,迫不得已而后动,故曰善时.不争之德如此,则无人怨,无鬼责.故曰夫惟不争,故无尤矣”这一段是注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写一篇你对这句话的看法...怎...
此句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之(先主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大意】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提示】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意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遗诏中的话。
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
重点字意解释: 勿:不要。
以:认为。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事,和“善”相对。
为:做,行。
善:好的行为,和“恶”相对。
这是刘备写给其子刘禅的话。
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目的是劝勉刘禅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再好吃懒做。
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
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
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只有大贤大德,才能服众。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可行之善方为大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