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的由来
七月过大半,天气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暑伏。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炎热至极的时节,除了热,大暑节气与其他节气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请看大暑节气的由来,了解“大暑”的脾性,轻松度夏。以下为中国天气网对大暑由来的解说:
每年7月23日或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天文专家解释说,“大暑”期间这么炎热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放散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节气最为炎热。一般来说,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气象上称为“炎热日”),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当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时(气象上称为“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
1 / 4
精品文档
长江沿岸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因此,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
2 / 4
精品文档
道是无晴还有晴。
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毕业生找工作,上【
3 / 4
精品文档
谢 谢 阅 读~
4 / 4
大暑节气的由来_
大暑节气的由来
七月过大半,天气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暑伏。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炎热至极的时节,除了热,大暑节气与其他节气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请看大暑节气的由来,了解“大暑”的脾性,轻松度夏。以下为中国天气网对大暑由来的解说:
每年7月23日或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天文专家解释说,“大暑”期间这么炎热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放散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节气最为炎热。一般来说,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气象上称为“炎热日”),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当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时(气象上称为“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长江沿岸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因此,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节气大全】大暑是什么意思 关于大暑节气的由来
导语:大暑这是个节气,我们常听见“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凉,水满塘”等一系列关于大暑的谚语,大暑不仅可以预测未来气候特征,还能指导农事活动,大暑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那么你是否具体了解大暑是什么意思?关于大暑节气的由来又是什么呢?天气网为您介绍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吧。
大暑是什么意思: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阳历的7月22日或23日,太阳达到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
大暑是什么意思:一年最高温酷热天气迎来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每年7月22日或23日迎来。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关于大暑节气的由来:太阳位于黄经120°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节气相关推荐
大暑节气天气特点 大暑迎来会很热吗
大暑是最热的时候吗 大暑热的时候温度有多高
2016大暑是几月几日 大暑是什么时候
推荐专题》》》二十四节气之大暑节气(了解更多大暑养生、大暑饮食、大暑习俗等相关常识请点击阅读)
小暑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什么意思
芒种是什么意思
小满是什么意思
立夏是什么意思
谷雨是什么意思
春分是什么意思
大暑的由来与习俗
二十四节气(12)
大暑的由来与含义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大暑节气的由来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等。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节气,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是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雨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
大暑节气的气候特点
大暑时节既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大暑节气的民间习俗
莆田大暑节
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荔枝:荔枝是莆田特产,其中如宋家香、状元红、“十八娘红”等是优良品种,古今驰名。在大暑节前后,荔枝已是满树流丹、飘香十里的成熟时候了。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一定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谱》中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时间。”因之,故老相传:大暑节那天,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节时刻一到取出它,仔细品尝。这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羊肉: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羊肉性温补,食用、药用(配合药物)咸宜。大暑节那天早晨,羊肉上市,供不应求。
米糟: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
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大暑节气是大热天,人们为什么偏要吃这些都是属于热性的食物呢?据医家称:大暑节气是在梅雨季节刚过后不久的月份,此时天气虽热,但暑主阴,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甚至发病。吃了这些食物,能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以驱除暑、湿。
台州大暑节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送大暑船是台州市椒江葭芷一带的民间习俗。清同治年间,葭沚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节前后为甚。士人以为五圣所致(相传五圣为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五位,均系凶神),于是在葭沚江边建有五圣庙,乡人有病向五圣祈祷,许以心愿,祈求驱病消灾,事后以猪羊等供奉还愿。葭沚地处椒江口附近,沿江渔民居多,为保一方平安,遂决定在大暑节集体供奉五圣,并用渔船将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为五圣享用,以表虔诚之心。此为送大暑船之初衷。
大暑船与普通渔船中的大捕船等大,长约15米,宽约3米余,船内设有神龛、香案,以备供奉。船内载有猪、羊、鸡、鱼、虾、米、酒等食品,与水缸、缸灶、火刀、桌、椅、床、榻、枕头、棉被等一应俱全的船上生活用品,并备有刀、矛、枪、炮等自卫武器,唯米俱用小袋,每袋一升,为千家万户所施。
大暑船须在大暑节之前赶造成功。大暑节前数日,于五圣庙建道场,延请和尚做佛事,还愿者纷纷将礼品送到庙内,以备大暑节装船。船须由一二名老大驾驶到椒江口处,然后老大改乘所带之小舢板回来,让大暑船趁落潮大水,渐渐远离海岸,飘向茫茫大海。船只飘得无影无踪,才算真正被五圣接受,称得上大吉大利,如果船遇东风无法东进,涨潮时飘回海门关,乃是不吉利的征兆。驾船老大须挑选驾船技术高,且享有较高威信之人,并于五圣像前跪拜三叩头之后方可上船。放船时,众求神还愿者双手捧香,于江岸向船跪拜遥祝,口念佛号送船,一时诵声雷动,蔚为壮观。
首送之后,年年造船送船,渐成习俗。传说有一年大暑船出海后,因船上之烛火使海盗误以为商船,追赶就近喝令停船,可船行依旧,毫不理睬。盗船遂开枪射击以逼令停船,前船竟也开枪还击,令盗船无法接近。追了一夜,至天明时追上,跳上一看,竟是空无一人的大暑船。吓得海盗惊慌万状,连忙俯伏甲板,朝船上神龛连连磕头,请求饶恕。
送大暑船活动以后逐渐演变成葭沚附近一带的节日盛会。大暑节到来之前,各方人士就开始准备,组织者请木工赶造船只烧香求神。还愿谢罪者,做买卖的生意人、民间艺人、戏班演员等从四面八方来葭沚。一时葭沚街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煞是热闹。
送大暑船时,先要举行迎圣会,迎圣会分大迎、小迎。大年为大迎,小年为小迎,三年一大迎。迎圣会队伍前面有四人鸣锣开道,随后是八壮汉手执钢叉护持,然后是五名少年扮成的五圣,各跨骏马,由马保牵马侍候(有时亦坐彩轿)。五圣之后有四人抬的香亭或台阁,上点香烛,供两旁百姓参拜。此是主队伍。主队伍后面则是走高跷、卖水果、卖梨膏糖、唱桃街、补缸、舞龙、打花鼓、摔小球、抛瓷瓶等民间艺人化装,作各式即兴表演。最后是身穿红衣裳,颈上套白线(象征铁链锁身),手执香烛还愿的“罪人”队伍,他们都是曾经患重病,因祈祷五圣而病愈者,现在趁送大暑船时前来“谢罪”的。
迎圣会队伍从五圣庙出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浩浩荡荡,煞是壮观。此时观者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队伍先缓缓两行去栅浦,然后折回向东,行至前周、东岸、闸头等地,进入葭沚大街,返回五圣庙。
迎圣会以后是送大暑船,此时迎圣会队伍自动散开,一字儿排列在江堤上。时辰一到,为首者一声号令,鞭炮齐鸣,江堤上善男信女,手握香烛,口念佛号,磕头遥拜,目送大暑船起航,顺江直下海门关口。
送走大暑船后,五圣庙戏台即开始演戏,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天、十天甚至半月,以示喜庆。葭沚街上上下下,喜气洋洋,热闹非凡。除了送大暑船,还有舞龙、花车等表演。
台湾大暑节
大暑节台湾周围的海域大多布满暖水鱼群,东北海域有鱿鱼,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则有黄鳍鲷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节”,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大暑节气的养生知识
饮食
1、橘皮茶:原料:橘皮10克(鲜皮加倍),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功效与主治: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所致的脘腹胀满、饮食无味者食用。
2、薏米小豆粥:原料: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制法: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的水,同煮成粥。功效与主治: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消暑的功效,适用于长夏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者食用。
3、补充蛋白质,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120克为宜。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夏季的肉食以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为首选。
4、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碍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等都是进补佳品。
健身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而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也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对于补水,平时喝开水最好,必要时可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所必需。另外还要注意开窗通风防暑气,保护好心神,让心静下来,确保精神饱满。
(来源:360常识网)
大暑的由来与习俗
大暑的由来与习俗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暑的由来与习俗,欢迎阅读参考,,
节气由来
大暑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节气习俗
今年22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各地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尽管如此,“讲究”的中国人还是不忘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忙里偷闲,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在火热的夏季中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就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而我国的台湾地区则有在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而且有败火的作用。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鲁南地区“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面上市。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狠狠心,杀只羊,不舍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外甥狗子,回娘家,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你家闺女接回来了,我家也不能拉后,也蒸新面馍馍,也杀只羊,也把闺女接回来,吃伏羊。于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浙江地区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
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福建莆田吃荔枝“过大暑”
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广东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台湾大暑吃凤梨
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另外,大暑前后就是农历六月十五日,台湾也叫“半年节”,由於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大暑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也给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大暑的由来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