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古人过年无趣,那就大错特错了。1月28日,是苏东坡978岁的生日,来自全国的苏学专家,齐聚正在保护维修的三苏祠,共同缅怀这位伟人。
虽然三苏祠正在经历建祠以来最大的修缮,想在春节期间入祠,和三苏共度春节是不可能了。不过不用进馆,我们也能和苏东坡一起过年了。苏学专家介绍,苏东坡是个全才,不仅诗词文出众,也是个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吃货”。像东坡肉、春鸠脍芹菜、特供酒等等,都是出自苏东坡之手。这些好酒好菜,给新年增添了很多年味。
苏大师的年味之肉
没有苏东坡?年夜饭要缺“东坡肉”
“吃货”一词现在大家并不陌生。其实吃货不仅仅指喜欢美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对美食有一种特别的热爱,特指那些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若是你只懂“吃”,而不懂“品”。那你还算不上一枚高级“吃货”。 苏东坡可谓是“吃货鼻祖”了,作为高级吃货的他不仅爱吃,会品,而且喜欢发明创造。相传苏东坡发明改进的菜肴有“三十二味”,如今,一些菜肴还端上了年夜饭的餐桌。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学专家曾枣庄告诉记者,“东坡肉”的由来,源于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当时,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浚西湖,筑苏堤,工程闲时,东坡先生便命人制作“东坡肉”招待工人。工程完毕后,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东坡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此后,苏杭一带过年过节,招待客人便爱做一盘“东坡肉”。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是‘东坡肉’起源于他被贬黄州时,如今黄州以北三十华里处的黄陂县(编者注:1999年时已改为黄陂区),当地百姓过年过节也有吃东坡肉的传统。为此东坡也写有《猪肉颂》一词。”曾枣庄说,“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过年过节确实因苏东坡而有了变化,这让我们的年过得更有韵味,更有年味。” 三苏祠博物馆内,如今还藏有明清古籍《东坡全集》,记载了有关东坡肉做法的打油诗《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大师的年味之菜
妈妈的味道:“春鸠脍芹菜”
现在的东坡肉,味道香糯,酥烂可口,更偏“江浙菜系”。但在东坡先生新年菜单中还有一道地道川菜——春鸠脍芹菜。
苏东坡曾在其代表作之一的《东坡八首》中写道:“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写诗时,苏东坡左迁黄州任团练副史,没有实权,俸禄低微,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好在朋友替他向官府求来一块荒地,于是安之若素的苏东坡拖家带口地过起了陶渊明般的生活。开荒,取名东坡,盖草房子,取名雪堂。一日天寒大雪,苏东坡在自己菜地发现一寸嫩绿色的芹菜,于是他便想“这芹菜什么时候能长起来,好脍春鸠吃呢。”
三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小川说:“春鸠脍芹菜是苏东坡在家乡眉山时,母亲和妻子为他做过的一道菜,春鸠就是斑鸠,那时斑鸠没有现在这样精贵,吃的时间大概在过年后。”
取斑鸠胸脯肉,精切细丝,再切芹菜、姜丝、丁香干丝若干,用鸡蛋清拌好斑鸠丝,搁芡抓匀,锅中烧热茶油,将斑鸠丝投锅里炸散捞起,将芹菜、姜丝、丁香干丝清炒,八成熟时,复投入斑鸠丝,佐盐、胡椒粉、葱花合炒。芹菜的清香、鸠丝的鲜嫩外加家乡的辣味……难怪苏东坡念念不忘。 在黄州,苏东坡又用“楚蕲”代替“蜀芹”,将这道菜流传了出去。
苏大师的年味之酒酿酒大师酒量差?“新年特供”邀友人
如今过年,走亲访友互道问候,邀三两朋友举杯共饮是从古至今沿袭的风俗,在古代,这叫做“别岁”。苏东坡的一首别岁诗中写道:“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表示要与朋友“喝酒吃肉”,告别旧年的不如意。
苏东坡爱酒,但和爱饮酒的文人相比,他绝对是“轻量级选手”。曾枣庄教授曾这样描述东坡喝酒:“苏东坡最开始是饮少辄醉,到最后只能把盏玩乐了。”
虽然酒量不行,但这丝毫不影响苏东坡对酒的喜爱,他常常自酿佳酿,邀请朋友品尝。他曾以蜜酿酒,写以《蜜酒歌》揭秘“……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可是让苏东坡“自我感觉良好”的蜂蜜酒却让朋友尝过后腹泻不止,原因是“蜜水腐败者尔”(载于叶梦得《避暑录话》)。
虽然有一段酿酒“黑历史”,但这不影响苏东坡成为酿酒大师,刘小川告诉记者,东坡一生酿制成功的酒有十余种,他的《东坡酒经》里包含了制曲、用料、用曲等酿酒内容,“说他是酿酒大师,当之无愧。” 被贬儋州后,苏东坡曾在新年之际用天门冬酿制成功了天门冬酒,天门冬酒是一种绝佳保健酒,如今,海南一带常饮此酒,并把它作为过年过节的宴饮佳品。
每逢佳节?他总想起家乡眉山
新春时节,阖家团圆。21岁离家的苏东坡每到新春时节也会回忆起家乡和在家乡的轶事。
中国人都有踏青的习俗,踏青根据各地的习惯,时间从正月到清明不等。喜爱游玩的苏东坡当然不会放弃踏青这样的活动。
苏东坡在眉山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苏东坡在一生的旅程中,常常回忆童年,回忆眉山老家。他还常常与弟弟苏辙一起回忆,兄弟唱和之时,会忆起儿时在老家读书的情景,嬉戏的情景,亲人相处的情景。《和子由踏青》:“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苏东坡出生在眉山市区纱縠行,也就是现在三苏祠所在地,纱縠行古时是纺纱交易之地,那里的百姓几乎人人养蚕纺纱,苏东坡曾回忆养蚕人在新春时节的闲情逸致。苏东坡《和子由蚕市》回忆道:“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衣食苦艰,却偏好游乐,且不知还。千人耕种万人食,何其辛苦,却非得要有一春之闲。闲时,“共忘辛苦逐欣欢”,只说高兴,不提辛苦。刘小川说:“四川人向来热爱生活,苏东坡一生对生活充满热情,愿意享受生活,这当中一定有家乡对他的影响。”
地处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正是苏东坡出生、长大的地方,也是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年) 在原址模拟重建。现成为占地104亩的古典园林。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加之连续受汶川大地震和芦山地震影响,2013年8月,三苏祠闭馆,开启了建祠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工程。
三苏祠3问三苏祠闭馆3年做了什么?
三苏祠保护维修工程是国家文物局“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文物保护维修重点工程,是眉山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战略的重大项目,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工程自2013年8月1日启动以来,历时三年,投资近亿。项目涉及古建维修、环境整治、展陈改造、安防、消防、防雷等保护性设施建设、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等7个项目,是三苏祠有史以来规模最浩大、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维修。
三苏祠园林基建部主任林小平介绍,三苏祠16处古建筑,均出现不同程度糟腐,这次保护维修,对所有建筑糟腐的地方,都进行了修复。著名建筑“披风榭”出现倾斜,现在也已打牮拨正。园内绿化、水体等景观,均按照考证,完成了维修调整。
三苏祠维修保护过程中,还在苏东坡的书房来凤轩背后,新发现一口古井,目前已经实施打围保护。新发现带款的大清同治瓦片,并以此作为蓝本,仿制了40多万青瓦,用于重修。由于三苏祠古建筑较多,易招白蚁,本次修缮中还加大了对白蚁防治力度,“生擒”一只30岁蚁后。
三苏祠保护维修工程为何历时3年?
不少市民都渴望在春节期间一睹久违的三苏祠风采。但1月27日,记者从三苏祠官方获悉,三苏祠尚不具备对外开放条件,开馆时间会及时向社会通告。其负责人还表示,文物保护维修多采用手工制作,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心血。
近3年过去,三苏祠的修缮工作为何还未完成?除了项目多、工程量大,三苏祠有关人员,还说明了其他主要原因。
一是程序规范。这次的保护维修项目是国家文物局灾后抢救保护维修的重点项目,从立项到资金批复,从设计到施工,都要严格按照程序逐级办理。这是对历史、对文化负责的表现。
二是文物保护维修要求高。坚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修缮的“四原”原则,做到最少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护文物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光是修缮古建筑所用的老木料,就花了半年多才收集齐。”三苏祠园林基建部主任林小平说,“建筑脊饰采用传统捶灰工艺(石灰过滤成浆后,与棉反复捶打而成),一个工人一天只能捶出一小坨,再上屋脊造型,再一点点修饰。”
三是建设要突出文化性。三苏祠文化底蕴深厚,文物价值极高,每一个需要维修的点位、需要梳理的植被、调整的景观,都必须考证历史依据和文化内涵,其调整修缮所需要的知识含量和工作量很大。 四是要突出传承性。三苏祠文物蕴含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需要仔细推敲、多方论证、精心修缮,才能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五是工程工艺特殊。“文物保护维修,不像新建工程,全机械化施工。文物修缮工艺多采用手工制作,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心血。三苏祠的七个项目在不到3年内能全部完工,效率很高。”四川园冶古建设计院专家说,比如希腊帕特农神庙,修缮不断,工程时间超过数十年。
三苏祠负责人表示,目前,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和眉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多留遗产、少留遗憾”、“建精品工程,传千年经典”的目标和要求,三苏祠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早日竣工开馆。“再给一点时间,还您十分惊喜。重新开放时间,将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通告。”(文/李庆)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阅读体会
个人主要看法和观点:
1、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不同于别的人物传记,是一部诗一般的著作。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塑造了一个多面的苏东坡,是乐天派,是人道主义者,大文豪,大书法家,画家,工程师,政治家,酒仙,法官??苏东坡的魅力是千千万万言都说不清的,但是就是在这些不同的身份中,他那种潇洒不羁、如诗如梦、感性天真??的性格就全部呈现出来。
2、 说起苏东坡,没有人会不知道“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千古绝唱。每每读到这句诗,仿佛能看到苏轼在亡妻的墓碑前饮酒作诗、为她拂去石碑上的尘土、为她拔去坟冢上的杂草、赶走前来觅食的野鸟??苏东坡传为我们呈现了苏东坡的爱情,妻王氏被林语堂先生定为“聪明能干型”,透过这个女子的生平,大概也能够感受得到苏东坡为何在墓前饮酒不舍离开,十年之后再无他人如她。
读后主要困惑与问题:
王安石在苏东坡传中一改过去我们认识到的大政治家,王安石真的十恶不赦卑鄙无耻吗?王安石是政治家,且以政治论算得上英雄。或许王安石在苏东坡人生中出现的种种卑鄙也不过是政治进程中的必然罢了,称不上人品的问题,毕竟,王安石是政治历史,而苏东坡只能算得上是文学历史吧。
苏东坡传
荐读数目《苏东坡传》
简介:《苏东坡传》 ,作者系国学大师林语堂,原著为英 文,由张振玉翻译。全书共分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 放岁月四卷二十八章,以时间顺序记叙了苏东坡的一生。向 读者讲述了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 民百姓的好朋友…《苏东坡传》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 之一” ,然而它是传记又不仅仅是传记,它还是评论、是散 文更是一篇描述苏东坡波澜壮阔一生的史诗,书中所传达的 敏锐思想、豁达胸怀、赤子之心、伟大人格…即使穿越千年 也依然熠熠生辉,令人神往。
读书心得
长养浩然气 常怀赤子心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 就如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 读 《苏 东坡传》尤其如此,世人推崇苏东坡,并不仅仅是他留下的 词坛佳话、豁达胸怀、文人风骨…更是那浩然之气和赤子之 心。
孟子言,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苏东坡就 是身具此“气”的人,然而正因如此,惹了“一肚子不合时 宜” ,尽管他坚持的“道”与“义”既不被“变法派”所容, 也不见容于“保守派” ,他却从未放弃,哪怕一贬再贬直到 海南岛。 用今天的话来说, 他从未放弃他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天地有正气,吾辈当坚持,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当学会涵养自 身公道正派的浩然之气。一是要有公心,坚持大公无私、公 私分明、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 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二是要有本 领, 精湛的业务是公道正派的基础, 组工干部要甘下苦功夫, 将业务知识烂熟于胸,在学中干、干中学,将知识转化为能 力,才能成为干部工作的“业务通” “活字典” “多面手” , 才会有公道正派的底气。三是要有坚守,坚决不踩“红线” 、 不越“雷池” 、不闯“禁区” ,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清清白白做官,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出表率。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无论居庙堂之 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苏东坡始终“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 才的深厚、广博、诙谐 , 有高度的智力 , 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 心” ,而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他几经贬谪,依然笑吟“九 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回归庙堂,念念不忘小 桥流水;他是“百姓之友” ,处处为民着想,疏浚西湖修筑 苏堤、流放岭南劝人教化、上书直言痛陈苛政…反观当下一 些干部,一心扑在位子上,面对正常的进退留转都不能摆正 心态,进一步就沾沾自喜,退一步则郁郁寡欢;热衷于“政 绩工程” ,不思百姓所需,在功名利禄中迷失了本心,哪还 有一点人民公仆的样子。习**多次强调要“不忘初心” ,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永葆对党忠诚之心和为
民之心。唯有如此,才能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 中有责、心中有戒,才能不负党之所期、民之所盼。
夜读苏东坡
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 除夕之夜,陪伴我的只有苏东坡的作品。 读苏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 有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 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 苏东坡捧腹大笑,连声称是。在苏东坡的私生活中,最幸运的事就是有这么一个既有魅力、又有理解力的女人。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有感便发,不平则鸣,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欢迎。自从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政治舞台以后,他两度遭到贬谪,从35岁开始颠沛流离,在一地居住从来不满三年。你仿佛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他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无休无止地向新的谪居地进发。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到海南岛,他这个一天都离不了朋友的豪放诗人,却被迫像野人一样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树林里,在语言不通的蛮族中了却残生。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故,不合时宜。 苏东坡曾把写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出于自然。这正是他的人格写照。个性的这种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泻,在旁人看来,是一种执著。 美感在本质上的确是一种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感觉,其特点一是纯朴而不雕琢,二是新鲜而不因袭。这两个特点不正是美感的基本素质吗?然而,除了孩子的感觉,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感觉。雕琢是感觉的伪造,因袭是感觉的麻痹,所以,美感的丧失就是感觉机能的丧失。 可是,这个世界毕竟是成人统治的世界啊,他们心满意足,自以为是,像惩戒不听话的孩子一样惩戒童心不灭的诗人。不必说残酷的政治,就是世俗的爱情,也常常无情地挫伤诗人的美感。多少诗人以身殉他们的美感,就这样地毁灭了。一个执著于美感的人,必须有超脱之道,才能维持心理上的平衡。愈是执著,就必须愈是超脱。这就是诗与哲学的结合。凡是得以安享天年的诗人,哪一个不是兼有一种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呢?歌德,托尔斯泰,泰戈尔,苏东坡……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同时是哲学家。 (史顺利选自《闲情的分量》,周国平著,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陈敏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1)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捕进京,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在途经太湖和长江时苏轼都想投水自杀,由于看守严密而未成。当然也很可能成,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这一步之差境地的则是一群小人。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功于中国的独特国情。
(2)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3)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
(4)请允许我在这里把笔停一下。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这里颤栗。中国几千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人呢?但可爱、高贵、有魅力之类往往既构不成社会号召力也构不成自我卫护力,真正厉害的是邪恶、低贱、粗暴,它们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现在,苏东坡被它们抓在手里搓捏着,越是可爱、高贵、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劲。温和柔雅如林间清风、深谷白云的大文豪面对这彻底陌生的语言系统和行为系统,不可能作任何像样的辩驳,他一定变得非常笨拙,无法调动起码的言词,无法完成简单的逻辑。他在牢房里的应对,绝对比不过一个普通的盗贼。因此审问者们愤怒了也高兴了,原来这么个大名人竟是草包一个,你平日的滔滔文辞被狗吃掉了?看你这副熊样还能写诗作词?纯粹是抄人家的吧!接着就是轮番扑打,诗人用纯银般的嗓子哀号着,哀号到嘶哑。这本是一个只需要哀号的地方,你写那么美丽的诗就已荒唐透顶了,还不该打?打、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选自《文明的碎片》)
1.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选出对其含义表述正确的一项
(1)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
(2)苏东坡被它们抓在手里搓捏着,越是可爱、高贵、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劲
A.(1)中的两个“牵”含义相同,(2)中的两个“搓捏”含义不相同
B.(1)中的两个“牵”含义相同,(2)中的两个“搓捏”含义相同
C.两个“牵”和“搓捏”各自都相同
D.两个“牵”和“搓捏”各自都不相同
2.具体说明文中画线的两个词语的含义。
(1)独特国情:
(2)行为系统:
3.结合自己学过的苏东坡的诗文,谈谈下面语句的含义。
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
答:
4.第(4)自然段开头撇开一笔,说“把笔停一下”,意为暂时中断对苏东坡受审问、拷打的叙述,描写另一与之相关的内容。请问:
(1)“停”到什么地方为止?
(2)插入这段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5.符合文中画线句(“原来这么个大名人……”)的表述特点的选项有(不止一项)
A.摹拟审问者的口吻??????????B.剖析审问者阴暗、丑恶的心理
C.表现审问者气愤的设问???D.揭示审问者荒唐的逻辑
E.这是审问者对苏东坡的怀疑和斥责
6.文末“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关涉苏东坡三篇诗词,请写出它们的原句或篇名。
(1)打得你淡妆浓抹:???????????????????(填写原句)
(2)打得你乘风归去:???????????????????(填写原句)
(3)打得你密州出猎:???????????????????(填写篇名)
参考答案:
1.B2.(1)独特国情:君主昏聩专制,奸佞得势专横,吏治腐败混乱。(2)行为系统:断章取义,无限上纲,造谣诬蔑,严刑逼供。3.苏轼的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是北宋文学的扛鼎之作,自然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4.(1)“现在”前。(2)回叙历史,构成比较,说明以苏东坡的可爱、高贵、有魅力,理应受到爱护和推崇,而邪恶势力对他的作践和迫害太荒唐,太不应该。5.A B D6.(1)淡妆浓抹总相宜(2)我欲乘风归去(3)《江城子·密州出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