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新课程大赛初赛
燕山学校 陈萍
三生课堂,提倡生动、生活、生本。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一直觉得三生课堂就是物理课堂的缩影。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对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优势;本课程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也正好体现了“生活”这一特点;课程在安排过程中,主张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定教,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实现“生本”本来也是理所当然。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力求尽可能地体现三生课堂的特点。课堂的引入,安排了学生画一个灯泡手电筒的简单电路图,巩固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串并联电路设计铺垫,然后出示多个灯泡的手电筒,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关于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电路图、特点的探究,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体现“生本”概念,已学定教。而并联电路的连接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课前先将用电器分别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位置固定好,在学生实验时教师注意巡视,做出指导。实验完毕后,安排小组的学生进行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得到电
路的特点,仍然强调以“生本”为主;最后再回到引入的问题,讨论手电筒中灯泡的连接方式,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物理走向生活,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根据这一节课的设计,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由于学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留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展示和总结的时间太赶,课堂的小结也很仓促,也没有留时间给学生练习反馈,所以从教学内容完整性来看,这节课是不够完整的,所以在课堂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时间的分配问题,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反思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反思]这周,讲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上轮教学时,复习初中讲的串并关系,主讲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内接外接的判断方法,整节的知识点是直接灌输给学生,,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过程中,从恒定电流电路内电荷的稳定分布,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根据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通过理论分析的到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教学反思《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反思》。使学生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许多概念、规律都是靠逻辑关系联系着,物理学是一个自洽的体系。在介绍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后,让学生通过做一道例题,自己体验,不管是内接还是外接都会有误差,对那个更靠近真实值,有了直观感受,最后带领学生学生一起总结。
虽然教学过程流畅,但还有许多遗憾,教学过程中,若让学生上台分析电表改装过程,教学效果会更好。
《串并联电路》教学反思.doc
《串并联电路》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活动课的相互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知识领域、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有利于增强参与竞争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当然如何将此理论全面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将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这种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尝试练习(尝试过程)也就是说物理教学不是让学生去“读”科学而是“做”科学。这样,传统教学的“教材中心”让位于“尝试过程”,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尝试,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从提出问题、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索直至获得结论的探索过程,像物理学家那样思考物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反思《《串并联电路》教学反思》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教学反思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教学反思
惠水县高镇中学——李强
物理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一门带有技能性和方法论性质的科学,一门以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科学。就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而言,知识性结论其实是早就有之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一个通过探索性的知识的发现过程,去训练科学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其创新精神的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和思想,在串并联电路电压一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了通过实验去探索和总结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要求,要求学生四人一组,不看书,分别独立地提出实验构想,列明所需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记录表,相互配合进行实验和记录,最后对实验中发现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进行总结和陈述的要求。提示学生,实验过程正如我们称东西有误差一样,要注意透过误差的杂乱表现,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结果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各组提出了不同的各种方案,最终他们不仅总结发现了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总体性的规律,还发现了以下现象与问题:
1、用电压表测电路的每一段时,用电器两端有电压,而导线两端没有电压。
2、把电压表象电流表一样串联时,灯不亮,可是电压表有示数。
3、电压表不小心并在开关两端,灯照样亮,但电压表并有示数。
4、串联电路连接正确,电压表有示数,灯不亮,用手按住,灯才亮,但电压表示数减小。
最后,我们不仅总结出了串、并联电路电压的总体规律,还对发现的其他现象一一讨论,弄明了原因。实际上同学们发现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平时检查故障遇到的问题,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弄明白了许多知识和道理,而且这种通过自己实验,探索总结出的知识,很能树立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养成学生的探索信心与精神,学生理解得透、记得牢,效果也相当好。
通过这一节课,使我对如何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成为探索者、发现者有了更深切、更美妙的感受,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给学生方法和态度,也许许多学生将来都可能成为发明者!
串联和并联电路教学反思
串联和并联电路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思路是:
首先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利用课件复习了“电路元件的画法”、“电路图的画法”和“按要求连接实物电路”,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与新知的连接点,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首先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同化点。因此设计这一环节是必要的。这一环节大约用时,分钟。
接着利用课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一个开关、两个灯泡、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设计一个电路,使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问题提出后,学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一分钟后有80,的同学设计出了一个串联电路,还有七八个设计出了两种电路:一种串联、一种并联。接着用投影展示了三个同学的设计作品,以便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学习。这一环节用了大约8分钟。
这个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个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一是部分学生还不知从何入手,反应了他们旧知掌握的不理想、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还没养成;二是设计出的电路单一,是典型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估计有部分同学是看教材而画出的,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单一性。我所期望课堂生成没有出现:利用学生画图中的错误来一次引导。
第三个环节是认识串联电路的特点。先用课件说明:1、连接电路应注意的问题;2、先摆放好元件,进行构思;3、按一定的顺序连接。接着是分成8个小组进行实验,当学生看到自己连接的灯亮了以后,欢呼雀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串联电路的三个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相互干扰、开关的作用。这一环节大约用时12分钟。
在认识“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时,因为怕学生自己动手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是利用课件完成的,学生印象不深;在认识“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时,学生由于没有相应的经验,再加上抽象思维能力差,不能理解,举例“从学校到家有几条路”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探究“串联电路用电器相互干扰”,让学生动手操作:拿掉一盏灯,另一盏灯立即不工作。在体验操作的过程中,现象明显,结论唯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个环节是认识并联电路的特点。历年学生连接并联电路时容易出现错误,造成短路。因此我先用课件演示并联电路的接法。学生连接好后,探究并联电路的三个特点:开关的作用、电流的路径、用电器互不干扰。在利用课件展示开关的作用时,由于课件制作的问题,结果造成开关在干路中所起的作用一样了,给学生一种错觉;在学生探究用电器互不干扰时,拿掉一盏灯,另一盏灯依然亮着,学生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这一环节大约用时15分钟。
第五个环节是知识应用:展示三幅图片,节日用的小彩灯、街上的路灯、客厅的用电器,让学生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从学生掌握的情况上看,他们判断串并联的主要依据是“用电器之间是否相互干扰”,因为这个知识点容易理解,并且学生是从自己亲自动手得来的结论,印象深。基本上掌握了本节的知识。
第六个环节是总结。最后两个环节用时5分钟。
综观整节课,从教育理念上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多;从教育手段上看,有多媒体和学生分组实验,比较先进和充实;从教学效果上说,学生已掌握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实际应用。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学生没有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学生应有的思维训练没达到,少了课堂生成的精彩;二是课堂容量过大,学生对每种电路的特点只是了解,对每种电路的变式没见过,以后再上此节时,用两课时,每种电路上完后,充分地训练,以便透彻的理解。三是课件的制作出现了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