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反思:建构前宝宝讨论时,各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时我是否需要介入?我的介入是否干预了宝宝的活动?我提出的建议,影响了宝宝的独立思考和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影响了宝宝合作行为的形成。老师在宝宝进行摆弄的过程中急于指导,要求宝宝这样做,那样做,结果让宝宝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使宝宝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活动,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新纲要》指出教师担当的角色不应是宝宝活动方案的决策者,而是资源的丰富者及活动的启发者和支持者。宝宝是活动的主体,宝宝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宝宝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强调宝宝是在与同伴及环境的交往、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的,教师必须要给宝宝以自我发展的机会。
小班建构区观察记录
小班建构区观察记录
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 吴旖琳
观察时间,2012年3月19日,上午8:30
观察地点,小班蘑菇班建构区
幼儿年龄,3岁
观察要点,1.幼儿对新投放的材料是否感兴趣。2.幼儿会如何使用新材料,能否用以辅助积木进行垒高。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叔叔阿姨本领大》,我们创设了建构区——造房子,利用地面铺设了一块大垫子,提供大型的木头积木,请幼儿以小工人的身份模仿工人叔叔造房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有许多的创意,但是木头积木扁平,限制了孩子们的垒高行为,因此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旺仔牛奶罐准备投放进建构区,用以辅助积木实现幼儿垒高的创作行为。
幼儿行为记录,
游戏开始,我把牛奶罐混入了建构区的材料中,孩子们非常主动的运用起了这些新材料,有的在地上滚,有的把牛奶罐整齐的排列在积木边上,排成一排长条形、排成三排形成一个方阵,我悄悄的来到建构区,自顾自的用积木、罐子、积木、罐子……一层一层的垒高起来,孩子们看到了也学着我的样子造起了高楼,并伸出手指数着,“1、2、3、4、5、6,6层”大家一起鼓起掌欢呼起来,只有小诺在一旁拿牛奶罐子在地上滚来滚去,自己也跟着罐子爬来爬去,一不小心他碰倒了我们搭建的高楼,哗啦啦一声巨响,游戏中的孩子们叫了起来,“高楼倒拉,”小诺先是愣了一下,转身看到散落满地的牛奶罐,他手舞足蹈起来,兴奋的追着罐子爬来爬去、跳来跳去,孩子们看见了也开始随着他的样子爬起来。
幼儿行为分析,
小诺是我班年龄较小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游戏时缺乏合作意识,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从他滚罐子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对罐子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在建构活动中缺乏技能的支持,正如平时的游戏中,搭积木本身对他就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他把把玩积木作为一种乐趣,还没有形成设计、搭建作品的意识,因此新投放的牛奶罐在他身上并没有起到辅助垒高的作用,而其对于其他孩子,他们面对新材料,已经有意识的运用到了建构活动中,他们的排列行为正是建构能力发展的直观体现,只是小班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首先就体现在建构活动的平面化,需要通过一定的引导,逐步帮助孩子发展空间概念,而我的参与恰好给了孩子们一些启发与指导,虽然我没有直接的进行教授,但孩子们非常乐意加入到我造房子的行列中并进行模仿,这是小班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虽然,牛奶罐的投放确实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也给建构区增添了新的创意,但幼儿对牛奶罐的使用并没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案例最后描述的,幼儿间的互相干扰容易造成牛奶罐的倾倒,也容易分散其他孩子游戏的注意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攻克的难点。
教育策略与建议,
问题一,如何发挥牛奶罐的作用,
解决策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游戏前或者游戏评价的过程中组织幼儿观察牛奶罐的形状,谈谈牛奶罐像什么,在“造房子”的过程中可以作为房子的哪一部分使用,并简单示范牛奶罐与积木的组合运用,请幼儿尝试最高可以叠几层,让幼儿形成垒高的意识。有了对牛奶罐的认识与简单的经验之后,再进行游戏,相信幼儿对牛奶罐的使用会有更多的创意。
问题二,如何帮助小诺这样的孩子融入到游戏中,
小班时期,幼儿的游戏形式以平行游戏为主,也就是说幼儿间缺乏合作意识,喜欢自顾自的开展同种游戏,所以为了减少幼儿间的互相干扰,帮助每个孩子都能融入到游戏中来,我们需要逐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许多像小诺一样年龄相对偏小、各方面能力相对发展的较为缓慢的孩子,我们可以鼓励幼儿间相互结对子,选择相应的建构任务来共同完成,比如结合主题我们可以建造一个大公园,以两三个孩子为一小组,领取建造任务,一个小组负责建造房子,一个小组负责建造马路,有了明确的任务之后,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能力强的带领能力较弱的孩子,会建构的建构,有想法的表达想法,哪怕只是搬运积木的工作也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参与了公园的建造,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有了自己所专注的工作,以方便减少了同伴间的互相干扰,另一方面也帮助了能力层次不一的孩子加入到游戏中,逐渐形成他们合作的意识。
小班建构区观察记录
小班建构区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早上八点
观察地点:小一班活动室
观察要点:观察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情感,彼此之间的交流等,抓住教育锲机,教师及时地介入,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指导幼儿探索。 活动背景: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家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每个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感,得到温暖。刻意渲染这种本已存在的氛围,为的是强化亲情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影响。孩子从出生七就和家人亲密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孩子在家里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被宠爱、被抱回的对象。然而,最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应该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爱。在整个主题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提供各种积木、纸盒、泡沫,让孩子们搭建自己温暖的家,激发了孩子爱家的情感,从而形成为家做事的意识,也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行为描述:区域活动前,我先向幼儿介绍了建构区中提供的材料:彩色泡沫积木、大型插塑积木、圆柱形插塑积木。幼儿当时兴趣很高涨,也一同认识了材料的颜色、形状,以及如何拼搭。
师:“今天,我们来试试用这些漂亮的积木拼搭自己的家,好吗,”
全体幼儿:“好的。”
师:“你打算搭怎么样的房子呢,”
浩浩说:“我的家有高高的围墙,还有尖尖的房顶。”师:“好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试试,记得玩好之后将玩具整理好哦。”
五位幼儿进入了建构区,一开始,他们各自从三种积木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拼搭。浩浩先选择了长方体的泡沫积木,并将积木横着放在地毯上。又去拿了一块拱形的积木,很快他将半圆型的积木也堆在了拱形积木上,并高兴的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房子造好了。”浩浩虽然搭好了,可是就是将三四块积木堆在一起。
我说:“浩浩你的家事不错,可是这么小你们全家能住的下吗,”浩浩想了想说:“好的,老师我再搭点。”可是这下他无从下手了,在胡乱搭。
然而,一旁的菲菲手里拿着圆形插塑的积木,并将两块积木插起来。当我问道:“你搭的家是什么样的呢,”她低着头没有回答。
边上的宁宁拿着积木在不停地搭高,我走过去说:“宁宁,你想搭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呀,”宁宁说:“我们家很大,有很多房间还有一个阳台,可是老师我不会搭,太难了。”他有点不开心地说。我说:“老师来帮你一下吧。我于是帮助他一起搭。
静静和丁丁各自拿着积木在胡乱地搭高拆掉,弄地积木摊了乱七八糟。根本不知道要怎么搭。
区角游戏结束后,五位孩子很快的将玩具整理好。在区角交流时,我将积木再一次介绍给孩子,这次,我介绍了这些材料的玩法。我先拿了两块长方形的积
木说:“老师先要造房子的柱子,然后要造个屋顶,谁来帮老师选块积木做屋顶呢,”大部分幼儿都举手了,我请了个别幼儿尝试三角形、半圆形等形状的积木做了屋顶。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造了一幢类似的房子,并给与了鼓励。
幼儿行为分析:
小班孩子在活动中的状态体现出他们其实在建构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起初他们并不了解这些积木该如何的组合、拼搭,只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玩,虽然他们想象好了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心中想的是怎么搭的,可是在实际搭的时候就完全不会了,因此他们并没有在区域活动中学到什么。同时,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整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对孩子拼搭的启发也不多。幼儿完全在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尝试建构。
教育策略与建议:
在区域中我设计了两块屏风作为间隔,屏风的外部为一些常见的建筑物图片,为了激发孩子构建的兴趣;而屏风的内部我以积木的形状组合为主画了几张设计图供幼儿参考。并且在区域活动开展前介绍了这两张设计图纸。增加了一些拼搭好的作品的照片供幼儿参考。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可以先看着这些拼搭好的实物图进行拼搭。结合美工区让幼儿设计好自己的家画出来,设计图的内容包括:卧室、厨房(小床、电视机等)、客厅(沙发、电视机、空调)、大门、阳台等,然后把设计图带到建构区中看着图纸搭。
材料的调整:增加了一些树木、小桥等,比较形象生动的材料,使整个建筑区更像是一个整体。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废旧材料,如:瓶子、椰奶罐、大纸盒等。这些材料都来自幼儿与家长们共同收集的,也有部分材料是孩子经常在家中玩的建构材料。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拼搭”的经验,因而有选择的将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同时也不断的更新。
幼儿经验的积累:带领幼儿参观中大班哥哥姐姐们搭建的房子,参观他们的建构角。
小班建构区游戏观察记录
片段一:(小班幼儿第一周的建构区游戏片段)
区域活动前,我先向幼儿介绍了建构区中提供的材料:原木积木、胶粒积木、雪花插片、长方形的牛奶纸盒、幼儿奶粉罐、长放形的纸板(用于架高)。幼儿当时兴趣很高涨,也一同认识了材料的颜
色、形状,以及如何拼搭。五位幼儿进入了建构区:
师:“今天,我们来试试用这些积木拼搭好看的房子,好吗?”
全体幼儿:“好的。”
师:“你打算造幢什么样的房子?”
幼:“造大润发:”“造城市客厅;”“造幼儿园;”“造房子。”
师:“好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试试,记得玩好之后将玩具整理好哦。”
一开始,他们各自从积木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拼搭。徐辰睿先选择了长方体的纸盒积木,并将积木横着放在地上。又去拿了一块相似的纸盒,很快他将手上的纸盒也堆在了之前纸盒上,并高兴的对我说:“郁老师,你看,我房子造好了。”我追问:“你搭的是什么房子呢?”他说:“是大润发。”然而,一旁的孙璟怡手里拿着圆形的罐子,并将两块罐子叠起来。当我问道:“你搭的是什么?”她低着头没有回答。
而另外三人则是坐在一旁很开心的玩着雪花插片。旁边的几种玩具完全被他们忽略了。
区角游戏结束后,五位孩子在堆放玩具没有方法,放的非常凌乱。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完成。在区角交流时,我将积木再一次介绍给孩子,这次,我介绍了这些材料的玩法。我先拿了两块长方形的盒子说:“老师先要造房子的柱子,然后要造个屋顶,谁来帮老师选块积木做屋顶呢?”大部分幼儿都举手了,
我请了个别幼儿尝试用纸板架高。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造了一幢类似的房子,并给与了鼓励。
我的思考:
孩子在活动中的状态体现出他们其实在建构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起初他们并不了解这些积木该如何的组合、拼搭,只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在玩。并没有在区域活动中学到什么。同时,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整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对孩子拼搭的启发也不多。幼儿完全在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
在尝试建构。
经过这次观察与思考,我在环境的创设上做了一次调整。
我的调整措施:
在区域中我在区域的墙壁上设计张贴一些常见的建筑物图片,激发孩子构建的兴趣;而玩具摆放的位置贴上标志帮助幼儿可以独立的整理好各种建构材料。并且在区域活动开展前介绍了这些内容。
片段二:(环境调整后的区域活动开展的一个片段)
有五位幼儿进入了建构区,有三位幼儿先看了看屏风上的设计图,然后再选择了积木尝试拼搭。而有两位幼儿是先尝试自己拼搭,没有参考设计图,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尝试。
章哲鸣先选择了两块长方形的积木做了柱子,他一边很认真的在搭建,一边仔细的看着设计图纸,还说着:“再拿个长的。”于是,搭了两层后,他选择了一块三角形的积木作为屋顶。不一会儿,他按照设计图纸搭建了三幢房子,基本上是以组合、排列的方式搭建的。而其他幼儿仍然是自己管着自己搭建,其他三个幼儿分别都搭建出了设计图上的造型,而另一个幼儿搭建的房子基本上是一层楼高的房屋,以长方
形纸板为屋顶,是我上一次区角交流时搭建的方式。
我暗示三位幼儿:“怎么样能把你们的房子连起来呢?房子和房子之间还有什么呢?”此时,沈为源说:“有路的。”王馨怡说:“还有树。”这时,我追问:“请你们再选一种积木来铺路,把你们三个人造的房子都合起来,像我们的江滨新村一样。”幼儿很快就动手了,三个人分别找了圆形的罐子作为马路,而一位幼儿则是选择了块圆形的小罐子作为树。很快,孩子们的兴趣又开始很高涨,区域内的建筑物也没有原先
的那么独立、凌乱。
我的思考:
通过环境上的调整后,我发现幼儿对建构的兴趣又开始膨胀了。他们渐渐的关注到了设计图,也能完成设计图上的内容。但是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这些设计图上的内容过于的简单,他们一会儿就完成了,但是能力较弱的幼儿仍然只是停留在原地。于是,幼儿现有的建构经验以及材料的层次性是我值得
思考的地方。
我的调整措施:
1、区域环境的调整:增加了一些拼搭好的作品的照片供幼儿参考。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可以先看着这些拼搭好的实物图进行拼搭。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幼儿常见的建筑物的照片。比如:大润发、幼儿园、滑滑梯、医院等。这些照片在提供前,事先通过谈话活动、实地参观等方式,先带孩子去认识了
这些建筑,然后再投放进区域活动中,也随着孩子建构经验的丰富不断的做调整。
2、材料的调整:增加了一些树木、花草等,比较形象生动的材料,使整个建筑区更像是一个整体。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废旧材料,如:瓶子、旺仔罐、汽车玩具、人行道等。这些材料都来自幼儿与家长们共同收集的,也有部分材料是孩子经常在家中玩的建构材料。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拼搭”的经验,因而有
选择的将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同时也不断的更新。
3、幼儿经验的积累:带领幼儿参观中大班哥哥姐姐们搭建的房子,参观他们的建构角。以及带领孩子参观一些常见的房屋建筑,如:我们的幼儿园,欣赏、讨论幼儿园的房子,不断的丰富幼儿的经验。
片段三:(第三次调整后的某个片段)
幼儿进入区域后,先是选择了买来的积木搭建了几幢房子,并且用长条的硬板纸铺了条马路。很快建构区内的房子一幢幢的呈现出来了,孩子们也利用了废旧的易拉罐做了房子的柱子。
凌若轩问沈安琪:“你搭的是什么啊?”沈安琪说:“幼儿园呀,你呢?”凌若轩:“医院啊。”但是他
们的建筑物并没有显现出这些建筑物的特征。
于是我问道:“看看我们上次拍的照片,幼儿园里有些什么东西?你没有造出来。”凌若轩幼儿看了下说:“有滑滑梯的。”沈安琪:“还有游泳池的地方。”我又问道:“怎么造滑滑梯呢?大家都一起来试试
看。”
沈安琪幼儿先是拿了块圆柱形的积木作为柱子,再选择了一块长方形的积木,然后很开心的说:“我
的滑滑梯好了,老师你看。”周圣易幼儿也模仿沈安琪造了一座滑滑梯。
于是我暗示他们:“看看,这些易拉罐和纸板可不可以用来做滑滑梯呢?”
不久,大伙儿开始利用这些废旧的材料造了很多个滑滑梯。我说:“那游泳池要怎么做呢?”C幼儿
点了点照片,然后直接选用了一个圆形镂空的积木说:“这个可以做的。”
我说:“这个游泳池好小哦,大概只能一个小朋友在里面玩,能不能用这些材料造个更大的呢?”
孩子们再次开始尝试探索,凌若轩幼儿马上拿了张长长的硬板纸把他折了下围成个圈做了游泳
池。而章彦哲则是用很多块正方形的积木围成了个圈做了游泳池,很不错。
我的思考:
通过前几次的调整,我发现孩子们对建构区兴趣一直是很高涨。孩子们在玩的时候经常会参考设计图、照片等,拼搭时更有了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搭建。但是孩子们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却是我最为关注的地方。这些材料很丰富,但是孩子们似乎还不是很会玩。原先我认为,这些材料孩子们都是共同收集的,他们应该会将这些材料都运用到拼搭中,但现象表现出孩子们对这些材料的使用情况还是不尽人意的。
我的调整措施:
1、提供了一本小册子,上面将一些废旧材料的使用方法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废旧的易拉罐与积木组合成房子的图片、纸板与柱子的组合等。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参考这些单一建筑物的组合方式,其中包括了排列、平铺、合围等技能的运用。而能力较强的孩子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时,老师可以继续用绘
画的方式添加进去。
2、设计图纸更新,结合主题活动。如这个主题是《我爱我家》就添加一些“我的家”的设计图。设计图的内容包括:卧室、厨房(小床、电视机等)、客厅(沙发、电视机、空调)、大门、阳台等。
我的点滴思考汇总:
1、建构区环境的创设:环境是首先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是激发孩子兴趣的关键。因而,经过几次调整后,在区域的间隔上我选择了一些幼儿常见的建筑物的雕刻作品作为屏风。在屏风的反面则贴上了幼儿
常见的建筑物照片、设计图纸等。也随着主题的更新,改进设计图纸及照片内容。
2、材料的投放:更注重层次性,有容易拼搭的易拉罐也有比较难的纸板等。同时,也可以用漂亮的
包装将这些材料重新的装饰了一下。
3、家园的配合:部分建筑物材料由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
4、幼儿的经验:带领孩子参观中大班孩子的建构区,积累幼儿的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带
孩子有目的性的参观身边常见的建筑物:医院、超市、幼儿园等。
5、下一步的思考:幼儿之间的配合及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是我下一步要思考的地方。
小班建构区观察记录 小班下,建构式小小蛋儿把门开
小班下,建构式:小小蛋儿把门开
半个蛋壳
目标
1、能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乐意表述自己的想法,知道蛋壳易碎的特点。
准备
1、故事磁带。
1
2、与家长一起收集、清理蛋壳,并带到幼儿园来。
3、半个蛋壳实物。
4、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6-18页。
过程
1、半个蛋壳像什么。
(1)老师这里有半个蛋壳,你认为它像什么,可以把它当成什么,
(2)引导幼儿贯彻自己带来的蛋壳,并运用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3)想知道小老鼠皮皮把半个蛋壳当成什么了吗,我们请皮皮来告诉大家。
2、半个蛋壳的最后结果。
(1)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一遍。
2
(2)皮皮把半个蛋壳当成了什么,
(3)阅读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6-18页,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4)蛋壳最后怎么了,为什么会碎,
(5)我们应怎样保护蛋壳,
超级任务——保护蛋妹妹
目标
1、了解鸡蛋易碎的特点,并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保护蛋妹妹。
2、愿意在讨论中认真倾听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鸡蛋。
3
2、布绒小熊一只,塑料筐若干。
过程
1、护蛋任务。
(1)出示布绒小熊,用小熊的口吻讲述:今天是我的生日,奶奶给了我一个超级任务,要我保护蛋妹妹。如果一天下来蛋妹妹好好的,一点没破,奶奶就说我是真的长大了。你们可要帮帮我呀~
(2)蛋妹妹什么时候最容易碎,
2、 护蛋方案。
(1)和幼儿讨论保护蛋妹妹的方法。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运用一些辅助材料来保护蛋妹妹。
3、 护蛋行动。
4
(1)小熊听了你们这么多办法,可放心了。为了感谢我们,也为了试试我们是不是细心,他想和我们一起玩“蛋妹妹接力”的游戏。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等距站成一列,按序递接蛋妹妹,最后安全递到筐内。
(3)若发生不慎将蛋跌落的事情,可抓住契机,提醒幼儿要小心保护好蛋妹妹。
(4)教师肯定幼儿小心运蛋的行为,建议幼儿回家想一想保护蛋妹妹的方法,下周一带到幼儿园来。
蛋宝宝,站起来
目标
1、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相关物体支撑的经验。
准备
1、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装饰两个熟鸡蛋,或涂成彩蛋,或画
5
些图案,使其具有蛋宝宝的特征。
2、辅助材料:米、沙包、布、瓶盖、宽底瓶子、橡皮泥、棉花、积木、电线等。
3、《进行曲》音乐。
过程
1、蛋宝宝想要站起来。
(1)跟随《进行曲》节奏,幼儿精神饱满地行走,音乐结束时做立正动作。
(2)蛋宝宝非常羡慕你们,他们也想立正。你们能让他们站起来吗,
2、 我帮蛋宝宝站一站。
(1)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在平面(桌子)上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
(2)你是怎么让蛋宝宝立正的。
6
(3)为什么蛋宝宝不容易立正,(因为蛋宝宝两头尖)
3、 找“朋友”帮忙。
(1)我们请一些材料朋友来帮蛋宝宝立正。
(2)鼓励幼儿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尝试,比较什么方法能使蛋宝宝站得更稳。
(3)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好办法。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