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绿色建筑理论引入到中国以后,绿色建筑成为日益流行的概念。但国内人们长期以加强具体的绿色技术应用 来实现绿色建筑,过程设计没有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重点,过程研究的滞后阻碍了绿色建筑多学科整合设计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基本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本文从方法论的视角出发, 促使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问题转为如何提高设计与规划过程的效率和更合理使用技术。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技术;方法论;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论;并行设计过程模型
1 绿色建筑
世界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使得“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的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从社会能源消费的构成来看,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4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于城市和建筑来说,由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节能环保型模式成为必然的趋势,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的概念由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于20 世纪60 年代首先提出,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现在这一概念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不少国家得到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现在在国际上已有了许多成熟的评估体系,如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M、加拿大的GBC、日本的CASBEE、澳大利亚的NABERS 等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国也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在2006 年6 月推出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法律和标准上规范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2 绿色建筑的内涵
2004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包括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从概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以下四点:
(1)节约资源,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主要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2)保护环境,强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4)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一个概念或象征,有些专家把绿色建筑归结为具备4R的建筑,即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因此,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从而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
3 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物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因此,建筑的节能设计成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率,用最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据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降低2/3~3/4 的建筑能耗。从社会和经济长久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也必将得到高度的重视。
3.1 建筑规划与整体设计
建筑的规划与整体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如果选址不当或者设计不合理将会在建筑后期运行中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此阶段,建筑师应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与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能源分析专家和环境专家紧密配合,达到从策划、选址到设计都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具体的措施如下。
3.1.1 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
选址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经济、交通、能源供应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达到最为经济、合理的效果。
3.1.2 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建筑外部环境对建筑能耗也有影响,如在建筑周围布置植被,水面等以改善局部微气候,避免热岛效应从而达到减少建筑内部能耗的目的。
3.1.3 合理设计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设计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及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等,在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以减少建筑对设备的依赖。
3.2 围护结构的设计
建筑的围护结构包括门、窗、墙、屋顶、遮阳设施等,它们的设计对建筑耗能、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国外资料表明,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所增加的投资,完全可以由节省的能源费用来补偿,一般情况下改善维护结构节能性能所增加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8%,而节约的能源可达20%~40%。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起承重或分隔作用的单一材料墙体往往难以同时满足较高的保温隔热要求,因此,复合墙体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复合墙体不但解决了内外墙热桥的问题,而且具有增加室内实用面积,方便室内二次装修等优点。目前,主要采用的有模压或挤塑聚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聚氨酯发泡等保温材料的复合墙体内外保温体系。窗的传热系数比外墙、屋面等围护结构大得多,住宅热损的35%是由于门窗与室外热交换造成的,使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低辐射玻璃代替单层玻璃是在建筑中降低门窗热耗的有效措施。屋顶保温技术应用较多的是加气混凝土,也有使用水泥聚苯板、水泥珍珠岩、浮石砂或采用架空保温屋面的。围护结构的设计随着新型材料的发展而发展,新型保温隔热、蓄热功能的墙体材料及复合化应用材料,高效热辐射材料,新型保温和密闭材料等,都会大大提高建筑节能功效。
3.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我国采暖空调和照明所用能量的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能量增长的速度。只有高能效的空调、照明系统与上述措施并行,才能真正的减少建筑能耗。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首先,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功能和当地的气候特点,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高效的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等情况。以在2006 年6 月在清华大学落成的我国首座超低能耗节能示范楼为例:节能楼中使用的是水循环空调,采用这种系统后能源消耗比普通空调系统减少30%。该楼中每个房间都安装了感应装置,人离开房间后感应装置自动关闭光源,停止供应冷气和热气,比同等规模的建筑节能约70%左右。另外,节能楼中还配备了雨水和地渗水收集系统,可将这些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次利用,用于冲厕和景观用水[5]。虽然节能建筑的初期成本的投入比较高,但其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成本确比高耗能建筑低许多,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其经济效应将更加显著。
3.4 新能源的利用
在绿色建筑中,新能源的利用对节约传统能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能源危机在世
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量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非常规、可再生并且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成为发展的趋势,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目前主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有:①被动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或真空管吸收太阳辐射热,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此系统结构简单、经济适用,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②主动式太阳能系统,在太阳能居室采暖方面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但需要外在能源启动运行,并需借助电扇或泵等装置来转换和传递太阳能,以此获得生活热水或提供居室供暖;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室内设备用电或接入市政电网送电。此外还有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和太阳能干燥系统等。地热能的应用主要有:①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②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的利用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英国和香港已有成功的工程实例,但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的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方式。总体而言,新能源的利用规模还不大,技术上不完善,商品化程度也较低,仍需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
4 研究设计方法论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研究在技术方面已达到一定水平,技术的逐步成熟与体系化,促使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问题转为如何提高设计与规划过程的效率和更合理使用技术,实现集成优化。当前在设计整合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设计过程上。由于人们长期以加强具体的绿色技术应用来实现绿色建筑,而忽视了设计方法论层面的研究所能带来的巨大影响.过程设计没有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重点,过程研究的滞后阻碍了绿色建筑多学科整合设计的实现。因此,如何从设计方法论的层面改革绿色建筑设计过程是真正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问题。
“设计方法论”与“设计方法”仅一字之差,含义却相去甚远。设计方法是实现建筑的具体手段。会随着客观世界复杂性的增加而提高;而“设计方法论本身并不为建筑设计提供具体方法,它主要是把建筑设计这一种活动领域作为对象。”设计方法论是针对设计活动本质的研究方法。以方法论为基础,人们才能进一步提出各种具体设计方法。可以说,设计方法会不断更新,但始终要依托于设计过程。正如只有将各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融入到合理的设计过程之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与方法的完美结合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
5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与其基本认知模型
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从引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学科成果,到建筑设计领域引发设计方法论运动开始,设计过程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信息科学更是成为设计过程研究的基础学科。建筑设计方法论就是从信息科学角度出发,以对信息的认知来分解建筑设计过程的分析方式。可以从文献针对国内外学者对于设计过程所作的研究总结中,我们可发现信息及其流动过程形成了研究建筑设计活动的基本认知模型(图1)。该基本模型表明 了设计活动中最重要的顺序性、交互性和叠代性,而我国传统建筑设计过程意图复杂的建筑设计过程则被概括为分析、综合和评价三种基本的思维活动。其中,分析的作用是根据事 物的功能需求,把客观世界简化为模型,把问题分解到可以解决的程度;综合的作用是把元素组合成一个能工作的整体,提供多个备选方案:评价的作用则是检验设计方案是否能实现既定目标“圆。因此,建筑设计过程可以看作是建筑信息的流动过程。简而言之.绿色建筑设计活动的基本认知模型是分析设计过程的基础和单位。掌握了基本认知模型,我们才能够清晰地分析绿色建筑设计过程的具体层次,从而利用新的方法论.把不同的设计阶段 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合理的、具体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融入设计过程之中。
6我国现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及存在问题
清华大学江亿院士曾表示:”要使建筑节能的推动模式真正运转起来,其关键是给出建筑能耗指标,建立起建筑能耗评估体系。“在我国,节能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既是正确评价建筑节能效果的标准,也是指导绿色建筑设计的依据。通过借鉴国外绿色建筑设计及评价方法,我国现行用来指导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三类:按规定性指标、按性能性指标和年能耗对
比评定法。着眼于设计过程,“按规定性指标进行的建筑节能设计中.整个设计过程与传统设计没有重大差别”;按建筑性能性指标设计的基本设计步骤。与传统建筑设计过程相比增加了反馈过程,但没有突破性的改进,年能耗对比评定法的设计过程与按性能性指标设计的过程基本相同,只是激发反馈的评价标准有所改变。
运用信息科学中的信息流模型分析上述绿色建筑设计过程,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这些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从传统建筑设计过程改进而来的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仍保持着按要求顺序逐步完成任务、解决设计问题的线性思维方法。过程中由于专业分割明显,多数专业人员不能参与整个设计过程,无法掌握全方位信息。于是设计信息与信息反馈分散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无法保持完整和统一,造成信息与操作的片断性。这也致使建筑设计程序前后脱节,存在明显断层,不能进行有效信息反馈。另外,设计过程中如果更改设计,则需大量重复设计过程,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这种各个环节相互脱节、典型的“抛过墙”式的设计过程明显无法适应绿色建筑设计的需要。
7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重构的新方法——并行设计方法
N-拉森在《绿色建筑——走向可持续》一文中提到了建筑设计过程的整合,并给出了他理想中绿色建筑设计过程的框架。在框架的内容中,他一方面强调了建筑设计中信息反馈的重要性.即通过实时的能耗评价与计算,形成信息反馈以进行方案的优化和完善;另一方面,强调建筑师、设备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进行横向协调配合。这种观点清晰准确地将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与传统设计过程区分开来,具有借鉴意义。如果将其过程中的信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可被视为一个循序渐进并且不断反馈的过程,因此,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并行设计方法可以成为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手段。并行设计方法的特点是“集成”与“并行”。相对于传统的串行设计模式而言,并行设计中的同一时刻或时段内可以容纳更多的设计活动: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更强调过程集成。即优化和重组设计项目开发过程。“环节重叠和压缩环模型”可以直观描述并行设计过程。并行设计充分体现了一种宏观上并行、微观上顺序的机制,是一种集成的平行的处理设计及其相关过程的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设计固有的顺序性和并行设计要求的并行性协调起来,通过信息的实时反馈来实现多个设计主体的协作。比如,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将其分成多个阶 段,并分解出各阶段包括的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分别工作于不同设计主体。由于在并行设计过程中不一定要等所有子任务完成后才开始后续设计活动,只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描述设计对象的方式,使得提前进行的下游环节子任务仍然有他们所需的完整信息,那就完全有可能把设计过程中子任务按其处理对象重新组成一些彼此相对独立的工作循环,并使这些工作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并行进行,从而实现信息实时反馈和缩短设计周期等一系列目标。
8 绿色建筑并行设计过程模型的建立
目前.国内绿色建筑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对于过程的研究也局限于狭义的设计阶段。比较而言,国外的研究相对超前,已经进入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研究阶段,设计过程范围扩展,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设计过程中的内容,为实现信息时代绿色建筑设计过程的并行化,甚至更远的协同化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出于上述原因,国外绿色建筑设计内容的扩大使其对于设计并行或者集成的要求比国内强烈得多。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绿色建筑进入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程度后。会导致设计内容的迅速扩大,那么设计过程中效率的提高将是一种必然。经过研究,目前国内较为理想的绿色建筑设计过程模型是被动式建筑气候设计模型.其优点并不在于完备性,而在于良好的可集成性,即该城市建筑过程模型本身局限于传统设计过程,但却提供了组织并行设计过程模型的主干。另外,被动优先一直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也应成为实现绿色建筑并行设计模型的基础。笔者认为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荐的绿色设计程序是国外较为理想的设计模型,该程序虽未对设计过程中的技术与方法进行详尽的探讨,但完整地体现了全生命周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特点。这两个模型将成为重构绿色建筑并行设计模型的重要参考。所谓过程重构定义为“当设计过程在传统设计思想指导下无法取得新的进展或者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时,就必须对原有的设计过程加以改进和提高,甚至是进行破坏性的改造和变革”。因此.我们的目标即是以新方法论——并行设计方法为指导.重新确定绿色建筑设计过程的最佳设计活动次序,从而建立
新的设计过程模型。并行设计中包含两个维度的并行,一方面是横向的并行,即实现绿色建筑设计机构的组织结构并行,无论是协调设计机构内部,还是联盟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并行工程的原理,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过程重组优化,属于纵向的并行。只有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并行,即设计过程中设计组织与设计过程双向并行,所以必须充分考虑设计主体的因素。
在上述前提下,笔者重构的绿色建筑并行设计模型将以目前主导绿色建筑设计的三个专业(建筑设计、环境、设备)为主线,其中又以建筑设计专业为主导.在策划、组织、预设计、概念设计、初步设计,直到后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中,从横与纵两个方向开展设计工作。由此建构出绿色建筑并行设计过程模型
9 绿色建筑并行设计模型的特点
绿色建筑并行设计过程与现有的设计过程存在显著差别,一方面,新过程模型的顺序性体现了传统建筑设计的特点.即设计过程依然是分阶段、不断细化深入的过程另一方面,其并行特性体现了信息时代与技术发展对绿色建筑设计效率的要求,即信息实时的循环反馈。总结其主要特点如下:
纵向并行
(1)被动式与主动式节能设计并行整个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实际是在各个阶段针对可能的主动式与被动式策略的配置方案进行能耗分析与比较,从而通过业主与专家评定,确定技术配置方案。因此,将被动式的气候分析与能源选择前置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特点。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被动式节能策略的集成优化必须依靠这两种分析的先行与并行。
(2)重视前期设计准备阶段该阶段包含前期策划、项目预算、合理选择绿色评价标准、组建项目运作初期阶段绿色设计小组,明确发展合作战略等多项内容。目前,我国多数项目 缺少策划程序或者建筑师不能够提前进入到策划工作中去,因此有必要在设计工作开始前增加专门的建筑师为核心的绿色建筑设计小组共同策划任务书的阶段,从而减少建筑师对任务书的后期修改和避免后续工作的失误,提高整体效率。另外,合理地选择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为后续的绿色建筑设计阶段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综合考虑场地选择及设计、建筑设计、建造过程以及建筑运行与维护等诸多问题,指导和贯穿整个项目的绿色设计过程,也是设计阶段最为重要的环节。
(3)建筑能耗评价与绿色建筑设计并行经过重构的绿色建筑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一方面由于任务不同,各阶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耗模拟所面临的各种信息都不相同;
另一方面,项目深入的同时,各阶段之间又存在联系.通过实时的评价与计算,形成信息反馈以进行阶段修改。这种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阶段性的结合正是并行设计过程的主要特征。因此针对绿色建筑并行设计的特点,结合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也应是贯穿过程始终的分阶段的反馈式的循环模拟评价过程。
(4)环境生态规划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并行在绿色建筑的并行设计过程中,场地的生态化设计应该被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单单要被动地考虑场地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更要通过贯穿绿色建筑设计全过程的场地生态效益最大化设计,充分挖掘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的生态补偿能力。
横向并行
(1)坚持以建筑设计专业为过程主导建筑专业能够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的全方位信息,从前期策划到设计,再到建筑建成并投入运行,可以避免传统设计过程中专业分割导致的信息的片段性。另外,核心作用会使建筑师保持中立.使其既能作为业主的代理人,又是协调各成员的利益冲突的中间角色,保证业主利益的同时和对环境的损害减到最小。
(2)兼顾理想绿色建筑设计机构新型组织结构特点我们应综合全面地考虑日益复杂的绿色建筑设计主体的组织结构.保证设计过程中流畅的信息流的形成,进而加强模型的可操作性。研究表明,目前最适合并行设计的组织模式为矩阵式的人员协同集成方法,这种以横向协调为主的模式加强了过程中的横向联系,有助于不同设计主体的信息交换,有利于促进各种专业人员的相互帮助与激发灵感,更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该方式是国外建筑设计机构组织结构的主流模式,也是当前国内很多设计机构改革的方向。本文架构的设计模型以三大专业为主导,正是借鉴了这种组织机构方法。
(3)重视计算机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通过与绿色建筑设计在多层面的融合,计算辅助建筑设计发展的最理想形式将是能够提供多种服务的数字化协同建筑设计平台。基于科学技术发展和信息时代的要求,国内外很多设计机构都开始进行建筑协同设计平台的建立.但都处于初级阶段。笔者认为理想的计算机平台可划分为两部分内容: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储存功能、多媒体技术及图形图象功能,建立能够结合建筑师构思与技术设计的信息平台,辅助进行建筑设计多类型信息的描述与交流;借助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模拟建筑的能 耗情况.建立计算机能耗评价模拟平台,以同步能耗评价、检验绿色建筑的绿色程度。建立完善的建筑协同设计平台是一项艰巨的研发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很难在短期内实现。 但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具备通过数字化来带动建筑生态化、配合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能力,我们应该对其充分利用。
结语
总之,近年来,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得到了应用和发展,促进绿色建筑从设计思维到设计方法上的全面改革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为最终建立以计算机为重要辅助的绿色建筑协同设计平台打下基础,真正意义上的并行设计方法对于信息流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要更加复杂,需要予以计算和量化解决,给出绿色建筑设计过程的量化模型。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摘要:
据统计,中国每年的年新建建筑面积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占到世界总量的50%。建筑总能耗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己经超过27%。校园建筑能耗大范围超出各建筑类型的能耗均值,教育部大力推广绿色校园建筑。国内外相关机构针对绿色可持续建筑出台了不同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体系,而相关案例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革新中。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能耗 引言 我国是教育大国,特别是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园面积在增加,学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也急剧膨胀。与此同时,大学校园通常采取的是幵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少高校的节能措施流于形式,注重了行为管理和节能宣传教育,但在人性化的新技术应用的采用上还是较为欠缺。另外,不少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节能意识比较淡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由此带来的是高校能源消耗量的过速增长,最后加大了学生的培养成本,从而致使学校本来就不宽裕的资金更加紧张。
据统计,截止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约为1800多所,在校学习的学生数已经超过2600万人,就是教职工的数量将近220万人。据估算,全国高校总能耗大约相当于2000万吨标准煤,占全的8%;高校的总用水国生活总消费量大约45亿吨,也占到全国生活用水的9%。高校的人均用水量和用煤量也超出国家人均水平两到三倍。因此在高校实现对能源消耗的控制相当有意义,譬如,高校学生能耗降低15%,那么全国高校每年节能约356.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一个76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全年生活用能总量;水消耗降低15%,节水可达4.356亿立方米,也相当于一个500万特大城市全年生活用水总量。当前情况下,推行节能措施、加强能耗监管,推进节能工程,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国内校园建筑节能设计研究进展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校耗能过塑增长,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建筑界开始了建设节约型校园、营造舒适室内物理环境的一系列研究。
万澧等对上海高校校园建筑热环境性能分析和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他从设计策略、设计程序、设计观念等多个层面对上海高校校园建筑热环境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总结:微观层面——选择适宜的建筑设计策略,中观层面——建筑设计程序应该科学化,宏观层面——重视建筑设计中的性能因素(1)。曹燕华对绿色校园建筑的节能发展策略进行了理论研究,其认为绿色校园建筑应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以及运营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充分考量,在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广大学生和老师提供一流的学习、工作、科研环境和各类行政辅助功能,兼具健康、舒适、节能及环保特性(2)。郭瑞芳从景观系统,屋顶及垂直绿化,双层玻璃幕墙,利用窗户大小控制太阳辐射及热量损失等几个方面对改善建筑热环境的措施进行了探讨(3)。郭臻从校园建筑的地域性、整体复合化、绿色生态等三个方面对绿色校园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研究(4)。
国内校园绿色建筑案例分析——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 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2003年5月开始设计建设,于2004年12月投入使用。公寓由山东建筑大学节能建筑研究所、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院与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中心合作开发。绿色公寓的平面、立面及造型都与其他普通公寓尽量保持协调一致,在保证原有建筑风格及使用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将多项绿色节能技术与建筑有机结合。公寓采用了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包括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太阳能烟囱技术、对流通风及新风系统、太阳能热水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卫生间背景排风技术、智能控制及中水回用技术。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作为一个示范性的低能耗绿色建筑,在太阳能利
用、节约能源、改进学生公寓空气质量、改善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参考有关文献在该公寓使用六年之后对其进行公寓舒适度测试与问卷调查,其综合分析如下:(1)、公寓夏季和冬季的室内水温平高于普通学生公寓。这与公寓良好的隔热围护结构和相关生态技术的得利应用有直接关系。但同时也发现南向房间由于缺少阳台,加上南窗外遮阳板遮阳范围不够,无法有效的遮挡夏季阳光,可引起夏季室内过热现象。(2)、绿色学生公寓的室内湿度在冬季和夏季均能控制在30%-70%之间。保持在较为适宜的范围内。室内湿度变化幅度较小。(3)、公寓夏季通风效果明显比普通公寓好,与普通公寓相比,该公寓在通风窗和太阳能烟囱的共同作用下,取得了良好的通风。(4)、太阳能烟囱具有明显的通风效果,且每层进风口的风速控制的很稳定。但在关闭楼道东端门的情况下,距太阳能烟囱远的宿舍通风效果减弱。(5)、太阳墙系统在冬季室外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当太阳墙将室外空气温度加热到20℃,便可为北向宿舍输送暖风。但由于风管在送风时有温度衰减现象,在总长约36m的风管内,温度衰减率约为13%-15%。这使得底层送风远端宿舍,在某些时段得到的新风温度低于18℃,低温的新风虽不影响新风换气的要求,但在冬季给人带来不适感。(6)对于南向直接受益式采暖设计,没有阳台为学生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晾衣服难的问题显而易见。同时南向宿舍还有眩光问题影响(5)。
对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设计的评价:综合分析山东大学绿色学生公寓建筑设计及参考文献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公寓在节约能耗这一方面具有卓越成就,但在设计中也存在些许不尽完善的地方,如房间温度波动大、眩光问题、太阳墙系统送风温度衰减问题等。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公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a.针对其被动式采暖技术而造成的室内温度波动、眩光、无阳台无晾衣空间等问题,笔者选用阳光间式太阳能采暖作为改进对策,即在公寓南向加封闭阳台。阳台作为一个过渡空间的设置,在夏季和冬季
均能够起到改善建筑内部空间的热舒适的作用。过渡空间在夏季能够为房间提供遮阳,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晾衣空间,可以减少风沙灰尘进入室内,最重要的它具有很好的热工性能和遮阳功能。b.太阳墙系统可以为建筑提供足够的新风量并辅助供暖,但根据参考文献作者调研资料显示,其存在送风温度衰减问题。对此,解决办法一方面可以提升送风温度,另外一方面可以考虑管道保温。根据鞠晓磊《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生态技术应用分析研究》一文,影响送风温度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即太阳辐射强度、集热效率、风量(空气流速)和管道保温。在太阳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送风温度与风量大小成反比。而集热效率随风量的增大而增大,当集热效率增至0.8左右时,效率曲线开始变缓,随风量的增加变化不大。此外,公寓管理者与使用者也应该提高节能意识,以节能为己任,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6)。
国外校园建筑节能设计研究进展现状及评价 自1972年“绿色校园”理念提出至今,很多国际组织以及著名高校都先后启动和实施校园绿色生态计划,如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绿色大学计划”,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校园绿色行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环境议程”。还有许多的跨校联盟,例如美国高校联合建立的“环保高校联盟”、欧洲大学协会的哥白尼可持续校园组织等。目前西方国家无论是对旧校区的绿色改造,还是新校区的生态规划以及针对“绿色校园”理念建立的制度和机构,都已经较为成熟。
哈佛大学是美国开展绿色校园项目最广泛的大学。其建立了绿色校园推进组织,制定了绿色校园建设相关的可持续原则和战略规划。大力推行包括校园节能计划、学生绿色生活计划、资源高效利用计划和综合能源管理在内的一系列绿色计划,开展了绿色之杯、绿色生活调研、校园节能项目等一系列活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环境研究与教育的领导者。多年来坚持推行绿色校园建设,并注重提高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与责任感来推动学校环境责任的履行。成立了环境
管理计划委员会;设立免息基金用于节水和污染控制方面;成立绿色校园社团,并对其成果进行奖励。
在亚洲,很多高校在绿色校园的研究和实践方面也表现十分突出,例如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韩国的汉阳大学;印度的新德里大学、印度统计学院;泰国的清迈大学;越南的河内国际关系学院等。东京大学为建设低碳校园制订了长期和近期两个计划,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建设绿色低碳校园力求达到的最优原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减少校园生命周期的维护成本。全校范围内采取了热源系统大规模更新;为照明设备提供人体传感器;使用节能日光灯;升级空调设施等一系列节能措施(7)。
国外校园绿色建筑案例分析——东英吉利大学Thomas Paine Study CenterⅡ项目 东英吉利大学(UEA)位于英国英格兰地区诺威奇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东英吉利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在创新和卓越两方面享有国际认可的荣誉。Thomas Paine Study CenterⅡ为UEA最新的绿色校园建筑。其实现目标以低碳建筑的宏观目标为依托,在实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最小化的同时,为学生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满足他们各种需求的舒适的环境。
其核心节能策略主要是新能源利用策略、建筑保温策略、照明系统以及监测管理系统等。 具体如下:1、TPSCⅡ发展了冷、热、电三联产系统(CCHP)结合生物质燃料气化器系统,作为新能源为整个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和热能。2、UEA自1994年以来的低碳建筑使用了Swedish TermoDeck系统,以增加建筑维护结构的储热性能,实现被动式环境控制。3、天然采光区域选用高性能、在密封的双层玻璃单元填充氩气的玻璃作为窗户。在建筑下端背面暴露在外的区域,选择悬挂式安装灯具在有悬吊顶的区域,
选用嵌入式安装灯具。4、TPSCⅡ通过使用者满意度以及能耗性能两方面评价建筑使用性
能,通过对它们的监测和管理可获得有关建筑使用性能的有效反馈从而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建筑使用环境、同时降低建筑使用能耗(8)。
对东英吉利大学TPSCⅡ项目的评价: 根据相关文献的调研资料,得知其使用者满意度较高,能耗较低,在诸多国内外绿色校园建筑经典案例中,东英吉利大学的绿色校园建筑群成规模性发展,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其最新绿色校园建筑TPSCⅡ很好地实现了控制碳排放以及提供舒适高效的教学办公环境的双重目标。同时,笔者也建议在做国内校园绿色建筑项目时参考TPSCⅡ项目,结合本地气候特征、日照条件、地理位置及建筑设计的空间功能,充分考虑与TPSCⅡ的不同,对本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考量点展开研究。
本文不足与展望 不足:由于笔者的理论水平有限,本课题文献综述的写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绿色校园作为一个微型社区,其涵盖范围较广,设计时所需要考虑的环节较繁杂,本文仅从建筑单体的绿色可持续方面着手探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没有涉及校园整体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具体的道路系统设计等方面。同时,当前的研究成果仅能够为绿色校园设计的前期基础阶段提供参考,具体操作方法还需要根据建设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进一步深化。此外,文中部分案例具体的数据信息较难获得第一手调研资料,仅能通过网络或文献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论文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希望得到老师的指正和谅解,学生将不断弥补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对研究课题做进一步深化和修正。
展望:我国的校园建设热潮空前,然而当前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使人们的危机感倍增,因此传统的校园规划与建设亟待改进与革新,发展绿色校园则是改善当前问题的迫切需要,关于绿色校园的设计研究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绿色校园的设计研究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复杂系统,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如何实现绿色校园的设计更为人性化和生态化,需
要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绿色校园建设任重道远,需通过设计师、建设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协力,切实有效的推进校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后世造福。 参考文献
(1) 万澧; 宋德萱.上海校园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评价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建筑科
学,2007-8
(2) 曹燕华.绿色校园建筑节能设计——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新建环境科学楼为例.
复旦大学.2013-4
(3) 郭瑞芳.高校教学楼热环境及防热保温措施浅议.天津大学.2010-10
(4) 郭臻.绿色校园设计策略初探.上海交通大学.2014-9
(5) 刘薇薇.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测评与改进分析.山东建筑大学.2011-5
(6) 鞠晓磊.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生态技术应用分析研究
(7) 王民,蔚东英,李红秀,仁青措.国内外绿色大学评价的指标体系.环境保护.2010
(8) Martin Ingham.Thomas Paine Study Center:How it Works.Build with
Care.2012-3
绿色营销文献综述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绿色营销文献综述
所在学院 经济管理 专业班级 市场营销0702 学生姓名 王刚 指导教师 白建新讲师
2010年 10月 27日
中国绿色营销文献综述
王刚
【摘 要】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文化素质健康意识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有需求就有市场~绿色营销就是这么发展起来了:随着各种营销理论的不断加深~国内外关于各种绿色营销的见解也各抒己见~不断巩固起来。而我国国内各种环境问题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较为突出~因此绿色营销必将是我国企业的第一选择。在引入绿色营销的进程中必然会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想出对策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开发出绿色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绿色营销 环境 企业 中国
- 1 -
一、绿色营销产生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市场最具有生命力的5种营销方式分别是绿色营销,整合营销,网络营销,直复营销及特许经营。现代市场营销的级别观念是“以消费者需要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我们说这一观念的产生和对于以往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而言是一场企业经营思想上的革命的话,那么,绿色营销观念将掀起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
人们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平衡,大气污染和生物灭种等环境危机,越来越认识到再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后遗症这些表象后面,隐藏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念问题。今天,我们普遍感觉到正是那种过度掠夺式的消费方式和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造成了这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危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企业行为缺乏生态观念,那种对自然资源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法,一己的、一时的高效益的经济增长。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由单纯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生态”双重目标转变,资源配置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和发展会议(1992)制定了《21世纪议程》,该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
[1]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绿色革命为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开阔绿色市场,已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也给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绿色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
二、绿色营销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绿色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从西方流人我国,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一度在营销理论界掀起了一股“绿色营销热”.从根本上说,“绿色营销”由于其所倡导的绿色消费、保护环境、反对污染、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等观点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和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因而必将成为下世纪全球市场营销的主导潮流。
关于绿色营销的涵义有儿种说法,世界著名市场营销权威菲利科特勒的说法是:“把重视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维护人类民远利益的营销称之为绿色营销。”
- 2 -
它的主要形式是开发绿色产品,实行绿色包装,采取绿色标志。
追根溯源,“绿色营销”这一概念直接地来源于“社会营销”观念,是“社会营销”的具体深化和发展,甚至可以认为是“社会营销”观念的一个分支。关于“社会营销”,菲利浦?柯特勒(1982)在《营销管理》一书中就曾经指出,所谓“社会营销”观念,是指要求营销者在制订营销政策时能够权衡三方面的利益,即公司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组织的任务是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消费者和提高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竟争者更有效、更便利
[2]地向目标市场提供所期待的满足.
理论上的溯源将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更加全面和清晰地把握“绿色营销”这一概念. 而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1989)在其所著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即所谓“绿色营销”是指在权衡和统一消费者需求、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和保护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在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下在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等市场营销组合方面以保护环境、反对污染、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为根本
[3]出发点,倡导绿色消费,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会营销目标。 三、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的因由
(一)、绿色营销是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向企业提出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和部门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大气污染相当严重,全国每年排放污水360万吨,而目前工业废水处理仅6800,我国符合废水排放标准的企业只有14.8%,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1000;只有30%左右的固体废弃物和生产垃圾得到处理,全国2/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农田大面积污染,耕地锐减,土壤流失,草原沙化等,这些都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企业必须在环保方面承担起责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而绿色营销便是使企业把发展和环境的矛盾统一起来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其次,绿色营销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企业提出的要求 《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在未
- 3 -
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等,走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以保持社会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的主体是政府和国家,但企业是社会经济最基本的细胞,所以它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因素。正如**同志所指出的:“企业是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企业要发挥其保护环境生力军的作用,其手段便是实施绿色营销。因为绿色营销强调的虽然只是企业的营销行为,但其追求的目标则完全从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它是通过强调企业在营销中要保持地球的生态环境,反对污染,有效利用资源,以实现人类共同愿望和需要—资源永续利用和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在满足人类绿色消费的同时,实现企业的营销目的。
再次,绿色营销是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对企业提出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样转化。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大大增强,从而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表现在:购物中人们除了注意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外,还会注重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需求和偏好。并根据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这个因.素去选购甲产品而不买乙产品;在消费产品时,更考虑产品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是否破坏生态,是否染污环境。这些都会促使企业提高环保意识,改进生产技术,生产那些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的产品,提供以节省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服务。即实施绿色市场营销。
第四,绿色营销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求
因为_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的竞争。但在目前,消费者不仅要求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而且要求使用产品时安全、卫生、方便,有利于环境保护。因为消费者在享受企业提供的日益丰富的产品、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遭受到了少数利欲熏心、为追求利润而无视其社会责任和道德法则的企业所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的破坏。而绿色营销对产品与服务的构思、生产、定价、促销和策划与实施都要求与环境协调发展,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作到安全、卫生、无公害,营销策备也讲求环保性,因此更能实现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从而赢得消费者,取得竟争的主动。不仅国内市场如此,在
- 4 -
国市际市场上,贴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更是备受青睐,身价不凡,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琴岛海尔冰箱,销往德国达五万台左右,居亚州国家之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厂获得了德国“绿色标志”使用权。
第五,绿色营销是国际市场大环境对我国企业提出的要求。
虽然绿色营销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波及各行各业,包括树立绿色观念,开发绿色产品,提倡绿色消费,建立绿色市场等内容的“绿色运动”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生态意识、保健意识的觉醒和兴起以及国际社会的积极推动,绿色革命必然席卷全球。那么.我国企业要想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顺应这种潮流,开展绿色营销,这样才有可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占据一席之地。
四、影响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方面。1、企业营销观念参差不齐,多数企业观念陈旧,与现代市观念的要求相差甚远。2、企业的营销能力高低不一。多数企业营销能力低下.令人担忧。如缺乏市场调研意识,市场分析能力低下。3、环保投资力不从心。尽管也有极少数企业已意识到绿色营销有着户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绿色营销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都强调与环境协调发展,营销组合策略更讲求环保性,这就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生产成本的增加又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所以不敢贸然行事。
第二,政府方面止、政府缺乏完备的绿色法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的绿色营销需要政府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来调控,需要政府有足够的措施来支持虽然我国政府日益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先后颁布和实施了《环境保护法》等五部专门的环境保护法律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二十多项环境保护行政法规,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政府完备环境立法,并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使其适应新的形势和市场环境。
五、挑战和机遇同在,如何克服困难并充分把握和利用机遇,在我国企业中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促使企业有效实施绿色营销?
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培养绿色意识,树立绿色观念。绿色营销不仅要求企业树立绿色观念,生产绿色产品,开发绿色产业,同时也要求广大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对有害产品进行自觉抵制,树立绿色观念。
- 5 -
第二,建立绿色管理机构。我国于1993年初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并于1994年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目前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设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确定了绿色食品环境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价机构,制定并颁布执行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规章和办法。所以我们应以绿色食品为突破口,建立绿色产业及绿色产品的行政管理机构,消除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行为,制定全面完善的“绿色标志”制度,打击绿色产品的假冒行为,促进绿色营销在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首先,应真正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保护生态环境根植于产业活动当中的持久性制度,实行资源核算制度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次,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成立超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实行统一归口管理,把环保目标责任与经济目标责任结合为一体,以“绿色国民生产总值”来考核各级领导。最后,在已实施的发放“三废”排放许可证、期限
治理、污染集中控制等行政干预的基础上,还应推行以预防为主的“三废”减量化制度,同时加大经济政策份量。争取使企业能够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完成其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完善绿色法规,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虽然我国已陆续颁布和实施了一些环境保护法和行政法规,但与世界许多国家几乎所有的环境与资源领域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相比,我国在许多领域缺乏相应的法律。加之现行的法规还有一些不适用,所以,现行的法规急需修改和完善,这样才能适应目前情况并顺应国际潮流。同时,应做好环境执法监督工作,杜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以强制性手段促进企业依法进行绿色营销。
第五,促使企业采取积极态度,逐步实施绿色营销。因为企业对绿色营销的认识和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应促使我国企业采取积极态度,理顺企业局部利益和全社会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从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包装方式的采用、运输储存方式的选用、废弃物的处理、直至产品的消费过程,都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使整个营销组合都具有环保性,则绿色营销一定会蓬勃地发展起来。
- 6 -
参考文献
【1】菲利浦?柯特勒《营销管理》[J] 1982
【2】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和发展会议《21世纪议程》 【3】菲利浦?柯特勒《营销管理》[J]
【4】耿改智 绿色营销: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J] 延安大学学报 NO.2,1992 【5】罗国民 绿色营销—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6】沈根荣 绿色营销管理[D]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7】王方华 张向著.绿色营销.山西人民出版社[J]1998.
【8】莫玲娜 关于绿色营销的若干思考[J]
【9】肯?毕提《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 [J] 1989 【10】熊毅 “绿色营销”理论溯源、实践分析及策略探讨[J]
【11】万后芬 绿色营销研究[J]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12】杨坚红 易开刚.绿色营销[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13】魏玉芝 浅谈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战略[J]辽宁行政学院报,2007(1) 【14】张补莲 现代企业开展绿色营销战略[J]科技信息,2007
【15】徐学敏《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六期
【16】朱竹林 刘志迎《企业绿色经营模式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 第一期
- 7 -
绿色物流文献综述
绿色物流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物流被誉为现代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现在物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人士的重视,物流的发展在我国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物流的发展无形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绿色物流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理论。本文旨在研究绿色物流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找到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有效途径,推动我国物流行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我国物流行业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从而使中国的物流业尽快和国际接轨。 。
关键词 绿色物流 环境 可持续发展
引言
传统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底;运输环节中车辆的燃油污染和尾气排放;不可降解的废弃包装材料;流通加工产生边角废料照成的废弃物等。因此,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发展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物流,做到物流去环境共存。本综述的内容包括为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1、绿色物流发展的意义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的“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进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H(J(Wu 和 S.dunn认为绿色物流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既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正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也包括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逆向物流绿色化管理。
绿色物流不仅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能为企业节能、减少污染。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性。
1.1 绿色物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是建立在环保基础上的,最终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史成东(2009)认为在创造商品效益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危害,避免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重视低碳环保的今天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
[1]展。
1.2 绿色物流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据分析,王小龙(2009)提出产品从投产到出售,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几乎90%的时间处于存储、装卸、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中。而绿色物流的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理念,更重视绿色化和节能高效少污染,能最大限度的降
[2]低生产成本。
1.3 绿色物流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郑桂军(2009)认为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环保,尽量减少或避免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危害,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绿色物流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增强品牌的使用价值,大打绿色品牌,进行绿色经营,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由此企业将获得比别人新的竞
[3]争优势。
2、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政府、企业经营者乃至个人消费者以往对其都不太重视,因而导致存在物流设施绿化水平低、物流信息系统不完整、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影响着现今绿色物流分发展。 2.1 物流设施绿化水平低
岳永荣(2008)认为当前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和绿色物流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物流设备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如在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也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在包装、运
[4]输、装卸等一些物流环节缺乏强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物流企业想要提高其设施绿化水平,还要在绿色包装上醒目环保,还应符合4R要求,即少耗材(reduction),可回收(reclaim),可在用(reuse)和可再循环(recycle)。
2.2 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
何衡(2009)认为我国物流技术水平和信息水平不足,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开
发应用滞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同时物流企业内部多数的系统相对分散,没有和其他关联企业的系统进行整合,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信息无法交换[5]。如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还较弱。
2.3 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李本辉(2009)认为主要问题表现在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手段落后,目前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大学数量有限,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物流专业教育则更加贫乏,企业短期培训仍然
[6]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3、 我国物流的发展对策
3.1 发挥政府作用,健全政策法规
方芳(2009)认为首先,政府要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货车运输量的增加是物流行业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该从源头上加以控制。例如,治理车辆的废气排放、限制城区货车行驶路线等。其次,应该限制交通量。通过政府的指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共同发展配送。第三,控制交通流,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效率。同时通过“绿色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物流企业积极采用
[7]先进环保设备,实施资源循环利用。
3.2 改进作业环节,实施绿色物流
刘志学(2002)提到一是选择绿色运输策略,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改变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多种工具想链接的运输方式、提高配送效率。二是提倡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易回收再利用的包装材料。三是开展绿色流通加工。又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统一回收并处理生产废弃物。最后,要建立废弃
[8]物循环物流。
3.3 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
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刘学文(2008)
认为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应有正对地培养专业人才,加大教育投入。同时,在物流与环境科学进行有益的交叉结合下,加强对企业物流人员技术培训,使企业
[9]物流管理人员成为既懂物流专业知识又懂得绿色物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绿色物流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高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水平都有着深远影响。我国发展绿色物流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尽管我国在发展绿色物流方面存在许多障碍,但从其社会责任及可以带来的积极作用方面考虑,我们应该努力发展绿色物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成东,绿色物流的兴起[J](华工文摘,2009(4):10-11
[2] 王小龙(论物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政策下绿色物流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
21-22
[3] 郑桂军(“两型社会”绿色物流意识的培养[J](企业家天地,2009(11):128-129 [4] 岳永荣(绿色物流发展之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8(6)
[5] 何衡(绿色物流实施类型及效果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2) [6] 李本辉(绿色壁垒下国内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方案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7)
绿色物流的发展之路[J](科技经济市场,2009(7) [7] 方芳(
[8] 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中国物质出版社,2002
[9] 刘学文(浅谈发展绿色物流的积极作用[J](物流管理,2008(49) [10] M.Grazia Speranza,Paul Stahly editors, New Trends in Distribution
Logistics,Berlin,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1999,Germany [11]McKinnon,Alan/Cullinane,Sharon/Browne,Michael/Whiteing,Anthony.Green
Logistics[M].Kogan Page Ltd,2010
绿色会计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绿色会计文献综述
作者:卢小群 章道云 宋冰洁
来源:《时代经贸》 2013年第 05期
【摘 要】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修正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虽然我国对绿色 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建成系统的核算体系,但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发展,还 是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绿色会计在我国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其 中实证主要关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并对绿色会计的研究成果做出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 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综述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空前严峻,传统会计已经不能有 效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绿色会计便适时而生。我国绿色会计自葛家澍、李若 山(1992)引入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 CNKI 数据库查得,至 2012年 12月有关绿 色会计的论文共 754篇、环境会计论文共 1952篇),尤其是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01)的 成立揭开了绿色会计研究新篇章。从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还需深 入,很多问题上尚未达成统一的看法;实证研究进展缓慢,多数都集中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
一、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研究
与传统会计一样,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也是由概念、主体、目标、对象和要素,以及 基本假设、原则、确认与计量、信息披露等组成。
(一)绿色会计的概念
关于绿色会计的概念,孙兴华、王维平(2000)从其理论依据、计量单位、职能目的、核 算内容及学科归属等方面进行了诠释,但冗长不易记;另有学者(孟凡利, 1997;张博莉, 2004)进行归纳后将绿色会计概念概括为 “ 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 ” , 这一说法常被学者们引用于阐述绿色会计的概念,原因或许是因为简明概括了绿色会计之精 髓。
(二)绿色会计的主体
关于绿色会计的主体存在两种观点:政府主体论和企业主体论。二者的实质性分歧在于:绿色会计的核算责任和最终风险由谁来承担。张劲松、邰磊(2007)分别从产权角度、博弈理 论角度和会计角度三个方面来分析比较认为:政府作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更加契合绿色会计的本 质和发展方向,而企业自身的环境披露行为可以算作一种补充。相反,刘鹏(2012)通过对污 染博弈的分析认为:只要政府负责好宏观上的调控,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和运行机制,企业作为 绿色会计的主体是完全可行的。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避免企业提供不真实的信息,政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