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其一)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译文:南苑的春天,百花竞开,艳丽多姿。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白花,她们都像越地美女那样靓丽,美不胜收。只可惜呀,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其实只因是花期已过,春风吹过便不由自主地坠落。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回到诗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活动广角 成长阶梯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也可以谈谈写景的一段话,一句诗等。比赛朗诵。
五、知识延伸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xiǎo shù kāi cháo jìnɡ chánɡ r?nɡ shī ya yān 。
小 树 开 朝 径 , 长 茸 湿 夜 烟 。
liǔ huā jīnɡ xuě pǔ mài yǔ zhǎnɡ xī tián 。
柳 花 惊 雪 浦 , 麦 雨 涨 溪 田 。
ɡǔ chà shū zhōnɡ dù yáo lán p? yua xuán 。
古 刹 疏 钟 度 , 遥 岚 破 月 悬 。
shā t?u qiāo shí huǒ shāo zhú zhào yú chuán 。
沙 头 敲 石 火 , 烧 竹 照 渔 船 。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象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正面写人的活动,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两者相搭配,相映衬,情景十分动人。而且诗中的山岚、溪水、古刹、渔船,乃至一草一木都显得寥萧淡泊,有世外之意。
南园十三首
《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所作。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象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 杏花天影【赏析】
此词为羁旅怀思合肥恋人之作。上片写景思人。词人以“鸳鸯”引发出“想桃叶”的绮思:借桃
叶隐喻合肥恋人,包含了往日幽约和无限情思。“又将愁眼与春风”句暗寓了情人眼望春风,对词
人温馨情爱的期盼和追求。词人触景生情,独倚兰桡,流连不舍。下片写离情愁苦。“金陵路”三
句以“莺吟燕舞”,象征金陵秦淮河畔歌妓舞女的轻歌妙舞,暗示出合肥恋人的身份,故目注秦淮,
而心向“淮楚”,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谁知我相思情苦呢,小舟泛波,算
来只有“潮水”最理解我之相思最苦。因为它一路推波荡舟,伴随词人孤舟寂寞。“满汀”三句写目
望金陵秦淮河入长江处的白鹭洲长满绿草,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
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颇有悲楚难抑,低回不尽之致。 谢亭送别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两处特别:一,一般都写行者和送者双方别情依依,它却写行者急于上路;二,一般写
送者伫立送远,它却写送者酒醉而睡(这由第三句“酒醒”点出)。
“特别”有它特别的道理:行者的急于上路,反衬送者的依依不舍;送者所以酒醉,岂不是因为不忍离别,
尤其酒醉一节,既生发出“酒醒”之时感到“人已远”的惆怅,又生发出“满天风雨下西楼”的情景。
“满天风雨下西楼”,是以景语结情,比直接抒情更让人感到诗人当时真正是“黯然销魂”(心绪不佳,为离别而神伤)了。
李商隐的〈〈流莺〉〉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以黄莺的无所依托自况自己沉浮不定的仕途之路,颔联承接首联,暗喻自己的心志及失望之情。颈联笔锋一转,以黄莺不顾辛酸苦苦吟唱的情景暗喻自己执着的精神追求,对仗工整。尾联承接颈联,以黄莺的无处着落暗喻自己的境遇。全诗移情于物,情感悲苦,寓意深刻,格调苍凉。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
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南园十三首
1 作品原文
南园十三首【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其二】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其三】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⑴,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⑵,若个书生万户侯?
【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其七】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其八】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其九】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其十】
边让今朝忆蔡邕⑶,无心裁曲卧春风⑷。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其十一】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其十二】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其十三】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2 注释译文
小白长红:指花有小有大,颜色各种各样。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嫣香:娇艳芳香,指花。
未有:一作“未满”。
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
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
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一作“横刀”。
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老雕虫:老死于雕虫的生活之中。
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
长卿: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
曼倩:汉代滑稽家东方朔的字。
事猿公:据《吴越春秋》所载,越王勾践曾请一位善剑法的女子到王都去。她在途中遇到一老翁,自称袁公,与此女以竹竿比剑术,后来老翁飞上树梢,化作白猿。
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与韩愈的关系。
裁曲:指制曲吟诗。
古刹:古寺。
岚:山头云气。破月:农历月半以后的月亮。
3 作品译文
【其一】
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
【其四】
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
【其五】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其六】
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
【其七】
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东方朔侍奉汉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的师傅练习武功。
【其十】
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到老年时,索性在溪边做个钓鱼翁。
【其十三】
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
4 创作背景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公元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至816年(元和十一年)之间。
南园十三首
东昌路小学特色教案
20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主备课 内容
陈丽丽
使用教师
南园十三首(其一)
教
学
过
程
创意与更新
这首诗写南园所见。诗一开头写得清新流畅,各种各样的花 帮助学生理解、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以及了解唐朝诗人李贺的相关知识。 在眼前竞相开放,姹紫嫣红,流露出作者对美好春色的喜爱。但 目标 后面笔锋一转,由花儿娇艳的生命,想到了它必将凋残的命运, 感到十分惋惜却无可奈何。看来许多事情是很难十全十美的。 教具、学具准备 (1)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帮助学生理解、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 帮助学生理解、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以及了 (2) 指名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看谁读的更好。 重点 以及了解唐朝诗人李贺的相关知识。 难点 解唐朝诗人李贺的相关知识。 (3)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看谁先背下这首诗,学生齐背。 四、活动广角 教 学 过 程 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借景抒情,但多“以美景表喜悦” 、 “以萧 瑟表悲凉” ,此诗则“美景与悲凉共存” 。请你们根据这三种不同 教学过程: 类型分别找出一首或几首古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谁找的对, 一、经典回放 找的多。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1)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花枝草蔓眼中开, (2)举行“借诗中景色,抒诗人情怀”朗诵比赛 小白长红越女腮。 五、成长阶梯 可怜日暮嫣香落, 认真填写 嫁与春风不用媒。 (唐 李贺) 板书: 南园十三首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遍这首小诗,注意韵律,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2)指名读 ,其他学生认真听,看是否与自己的读法一致。 唐 李贺 (3)解决生字,然后学生齐读 小诗。 (4)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二、出示译文 南园的春天,百花竞开,艳丽多姿。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白花,他们都想越 地美女那样靓丽,美不胜收。只可惜呀,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其实只因 为是花期已过,春风吹过便不由自主的坠落。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2)逐句讨论解释这首诗,尤其是诗中的一些重、难词。 (3)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后两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课 三、温馨点击 李贺(790—816) ,唐朝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在诗史上独树一 后 帜,人称“诗鬼” 。家居昌谷,有《昌谷集》传世。 )
反 馈
东昌路小学特色教案
20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主备课 内容
陈丽丽
使用教师
望江南·超然台作
教
学
过
程
创意与更新
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
家家 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了解苏轼。2、能有韵味地诵读这首词,并能背诵。 目标 3、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 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 教具、学具准备 茶,作诗醉酒都要乘年华尚在啊。 能有韵味地诵读这首词,并能背诵。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对祖国传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重点 难点 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交流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3)师总结 教 学 过 程 三、温馨点击 苏轼(1037~1101) ,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 一、经典回放 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 博学多才,善文,工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 ,题材丰富,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诗为词, 开创豪放清旷一派, 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有 《东坡七集》 2、交给生词的押韵 《东坡词》等。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生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四、活动广角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1、背诵这首词。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2、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烟雨暗千家。 3、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中仄仄平平。 五、成长阶梯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板书: 望江南?超然台作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诗酒趁年华。 中仄仄平平。 (说明: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中,可平可仄;加粗体字为韵脚所在。 ) 3、生练读 课 4、指名读,评议 5、师结 后 6、齐读 7、交流读后感受,了解诗大意 反 二、出示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 馈
南园十三首
夜间模式
无图模式
减小字号
增大字号
加载中……查看词条
加载中……
目录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作品译文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南园十三首
《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味。《南园十三首》是作者李贺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公元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至816年(元和十一年)之间。同时这组诗是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品名称
《南园十三首》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近体诗
作品别名
《南园》
作者
李贺
创作年代
中唐
点击展开更多信息
作品原文
南园十三首
【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⑴。
可怜日暮嫣香落⑵,嫁与春风不用媒。
【其二】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其三】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⑶,白日长饥小甲蔬⑷。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⑸。
【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⑹,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⑺,若个书生万户侯?
【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⑻,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⑼?
【其七】
长卿牢落悲空舍⑽,曼倩诙谐取自容⑾。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⑿。
【其八】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其九】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其十】
边让今朝忆蔡邕⒀,无心裁曲卧春风⒁。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其十一】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其十二】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其十三】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⒂,遥岚破月悬⒃。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正在加载
* 本词条由网民共同创作并享有版权
360百科 访问电脑版 纠错反馈
1/1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