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分析
(2014-2015学年)
榆阳区孟家湾乡初级中学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在少年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除父母之外,排在第二位的就应该是教师。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人格有偏移,个性有缺陷,都会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教育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意身体健康,又保持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够理想。据《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自查表》显示:我校大部分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大于欢乐。目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与教师尚未形成成熟和完善的心理健康观不无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创立合理的教师心理健康理论,从理论的角度来引导考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
(一)工作压力过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紧张应急状态,可以摧毁人的整个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失衡和失调。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要面临来自更多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评定职称、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心理常常超负荷。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抑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和学校以“升学率论英雄”的压力,一些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教师工作强度大。首先,我校教师平均每周十节课左右,每节课40分钟,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平均要站立不少于2
个小时,且不计在黑板、课堂中的来回走动,及课前、课后回答学生的问题等;其次,备课、批阅作业、查阅资料等伏案工作时间每天不少于3.5小时。第三,要与学生谈话、组织各种活动,还要参加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议,如全体教师会议、年级组会、教研组会、课题组会、班主任会等。因此,许多教师每天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要远远多于8小时,而睡眠时间却不足7小时。
(二)经济收入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师待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相比而言,农村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很多教师与当年同时分配到国家机关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经济收入相差甚远,从而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有的教师为了避免这种因囊中羞涩而造成的尴尬场面,尽量减少与同学、朋友的聚会和各种社交活动,这样造成一些教师性格孤僻,难以与人沟通,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受经济收入的制约,没钱买房子,没钱送子女上重点学校,产生了对家庭、对亲人的内疚感和负罪感。一些青年教师尤其是单身男教师因经济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等,连找对象都很困难,因而产生了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三)教师的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
教师必须与学生、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与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产生矛盾冲突,使教师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如果关系长期恶化,教师心情必然沉重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现在,教师普遍反映人际关系难处。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或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的需求,容易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此外,教师自身认识出现偏差,身体状况不佳,年复一年的单调枯燥的工作和生活,特殊的年龄阶段等因素,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重要原因。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
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的安全感。
(二)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影响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热爱教育事业,正确认识教师工作,自觉履行教师职责;第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教师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需要。一是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二是满足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三是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
(四)增强教师对挫折的耐受力
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识,在挫折中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与活力,加强教育责任心,积极调整心态走出挫折。教师遭遇挫折后应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是非标准,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
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儿童,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不容忽视。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009年10月第30卷第5期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SocialSciences)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Oct.2009Vol.30No.5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张清娥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文史部,江西南昌
摘
要:
33000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领导干部享有更多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同时,也将会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这必然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压力,体念到明显的不适感;为保证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领导干部除了要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的体魄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技巧。关键词: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心理压力;表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B84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38(2009)05-0005-03
The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s of Leading Carders ’Mental Health
Z HANG Qing-e
(The Dept. of Culture and History ,the Party School of Jiangxi Provincial Committee ,Nanchang 330003,C hina )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market economy ,leading carders will assume more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when they have more authority i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 ,which will inevitably bring them lots of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make them feel an obvious discomfort.In order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tate power ,to achieve the great national revival ,leading carders should master the ways and skills of their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part from the completion of their jobs with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chniques ,abilities and a healthy body. Key W ords :leading carders ;psychological health ;psychological pressure; performance ;means
领导干部作为最重要的人才资源之一,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领导干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还必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和发展,更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关系到政府形象。因此,关注并深入研究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领导干部增强对心理疾病的免疫力和心理困惑的调适能力,优化领导干部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良性运作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保证,对我国完成好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宏伟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种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只有在人自身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心理失常的人,对事物的判断往往模糊、混乱,情绪上大起大落,缺乏自制力,易出现损害团体凝聚力,甚至发生攻击伤害他人,破坏社会公众利益等异常或极端的行为。大量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患人群的存在,犹如“隐形炸弹”,一旦遇到刺激,哪怕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刺激,都随时会爆发为杀人、放火、投毒、毁坏公物等恶性事件,产生难以想象的恶果,破坏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生活的良性运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制度保证,需要社会良性运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保证,更需要社会成员塑造和谐健全的人格,保持和谐健康的心理,造
一、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意义
1.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收稿日期:2009-08-10
作者简介:张清娥(1968—),女,江西萍乡人,副教授,从事健康心理学研究。
·6·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
就和谐的个体。领导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导者,更应该为优化全民的心理素质起示范引导作用。
关系紧张,并威胁社会公共安全的现象屡屡发生。最近官员自杀事件也频频曝光。香港《文汇报》1月29日报道中曾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邵道生提供的数据,2003年上半年,中国有1252名党员干部自杀。其中不排除因贪污腐败而畏罪自杀的,也同样不能排除因心理问题而自杀的。所以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优化,随时让心理保持一个平衡健康的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2. 是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的需要
良好的工作状态首先在于良好的工作心态,领导干部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履行好社会职责,提高行政效能,身心健康是基本条件。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中青在线、新浪网等国内知名媒体启动了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调查显示,领导干部有54.88%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领导干部直接或间接为公众利益服务,工作效率与政府服务水平密切相关,有工作倦怠的领导干部不仅在心理上有不适感,工作无激情,还并发失眠、焦虑、烦躁等生理上的疾病。虽然该调查采用网上自愿匿名填写的方式收集数据,对于不上网的人群不具有代表性,但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定范围的领导干部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加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是政府效能建设不能忽略的问题。
二、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 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来源
笔者一直担任某省委党校《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研究》的专题教学工作。平时与个别领导干部访谈中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压力特别大,时刻处在一种特别紧张的状态,晚上经常睡不着觉,随时担心有什么事情发生。正如国家某局局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来电话”。某市市长在参加2005年北京《财富》论坛时,当问及什么使他夜不能寐,这位高层领导说:“是半夜12点的电话。”两位省部级领导的简短话语,折射出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确实很大。具体表现在:
(1)来自人事制度方面的原因
干部选拔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使领导干部存在一些不平心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干部选拔的原则和条件,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有背景或善于拉关系的人,往往可以得到提拔,而工作出色的却得不到重用,极易导致心理失衡,严重挫伤干部的积极性,不仅不利于党的干部政策的执行,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致使部分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拉关系、走门子上。部分领导干部长期处于负面工作环境中,迫切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应对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来自工作方面的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各地区、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你追我赶发展经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GDP 的评比排名,干部个人升迁与实际绩效挂钩等,增大了干部“发展”担子的压力;而“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使干部“责任”担子的压力骤增。一位地方主要领导说:“今天在第一把手位子上,但明天还在不在就很难说了。”
尤其是对客观上存在的如火灾、洪水和生产安全等“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的提防与忧虑等,给领导干部带来了潜在的不可预测的心理压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存体制中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社会各阶层的关系也正处于剧烈变革之中,危机蕴含于社会中,不可预估其爆发时机。而且现代自然灾害的频繁爆发以及不确定性也给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领导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突发事件的潜在威胁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他们时刻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而且,面对这种突发事件,他们必须保持很强的敏感性,一旦发生新的状况,就要作出果断抉择。这些状况
3. 是保证事业成功的基本素质
在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工作积极,也能够开拓创新,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和失败毫不气馁,但却因感情上的一点波折而导致心理失衡,甚至一蹶不振;有的领导才华出众,智力超群,但由于存在性格缺陷而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在工作中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最终也一事无成。这说明健全的心理素质既是领导干部获得人生快乐、追求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事业成功的基本素质。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结合角色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个性修养,在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健全心理素质,始终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稳定的情绪状态、健全的人格特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为领导活动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是保持良好生活品质的前提
2004年某省一位高校领导在家中自杀。事发后众人哗
然,他身居厅级高位,且有正高职称,收入不菲,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因素逼得他无路可走,活得好好的,不知道为什么要自杀?但是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他觉得活得很痛苦,非自杀难以了断。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人有钱、有事业、有比较美满的家庭,但人格特征决定了他不能良好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心理压抑或扭曲,使其生活质量、自我感觉都较差,甚至会自杀。所以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在困苦中感受快乐,只有培养健全的人格,才能在平凡中创造出辉煌,多一些心理健康的意识,是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现代人需要补的一课。
5. 是保持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需要
当前,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创新,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心理健康问题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尤其是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剧烈变革,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构成了严峻挑战。个体所受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与自身压力持续交互作用,导致了心理与行为的扭曲,积之成疾、聚之成患,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并发呈逐年上升趋势,个体心理失衡导致人际
第5期
张清娥: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7·
使得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中,保持着相当强的危机敏感性和精神紧张状态,如果突发事件持续的时间较长,则会使领导干部变得神经质,好像要随时防备类似事件的重演。
由此看出,在紧张危险情境下,对领导干部的真正危险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领导干部自身,这种危险要比实际事件可怕得多、危险得多,这种唯心式的恐惧危及人的生命客观存在。尤其对于没有经过类似事件考验的新领导干部,此种压力不但会使其丧失斗志,而且还会危害身心健康。
(3)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
众多事实表明,人际适应一向是心理健康中最重要的问题,人际关系压力是许多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重要方面之一,特别是与领导、同事的关系。我们看到,官场特有的政治氛围与权力之争使身在其中的领导干部不得不小心谨慎、察言观色,以求明哲保身或能“跟对人”。有些领导干部信奉一些消极的“处世哲学”,以虚伪、圆滑的态度对待与他人的交往,如通过换帖子、拜把子,搞“十八结义”,以求世俗化的情感效应;还有些领导干部在群体内制造事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疑、嫉妒和敌视的紧张局面,使人际关系扭曲化。这种紧张的人际关系使人的心理失调,心情压抑、苦闷,长此以往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导致各种心理和生理疾病。
关系。所以有些领导“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有时候甚至没有休息日、节假日,使得他们常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忙”、“累”成了大家直接的心理感受。领导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是造成紧张心理的主要原因。
(3)存在自卑心理和自我否定感
随着对提拔任用干部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领导干部认为在机关想要升迁比登天还难,职位不能正常晋升,看不到升职的希望,前途渺茫。看到比自己后来的人都上了,自己还原地不动,不能跑官要官,又没有勇气毛遂自荐,只好埋头苦干,等待机遇。一方面,领导干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一个个地变成处长、局长、厅长等,而自己总在原地不动,看不到升职的希望。另一方面,因为财政关系,领导干部收入与付出跟现实差距甚大,看到周围同学、朋友等有的又买房了,有的又换车了,有的看到同学发了家,自己仍然拿着死工资,心理不平衡,然而要丢弃工作又感可惜,特别是40岁左右的年纪,岁数不小了,为前途担忧。既不能在政治前途上得到期望的发展,又不能从经济上得到补偿,相比其他人,领导干部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我否定和不平衡心理。有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前途进行了精心设计,什么时候提拔,什么时候有多少存款等,为自己规划了“近期目标”和“宏伟蓝图”。然而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普遍推行任职考试、公开提拔、竞争上岗等机制,当个人愿望难以实现时,便怨天尤人,万念俱灰,觉得低人一等,前途黯淡而感到自卑。部分领导干部,因缺乏必要的学习、培训,工作力不从心,也容易自卑。长期的自卑心理导致领导干部出现自我否定,不断出现的自我否定感使得他们在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有的领导干部承受不了这些压力和负担,最后走上了绝路。
2. 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表现
(1)情绪抑郁低落
首先,抑郁表现在长期情绪压抑,得不到释放。领导干部工作压力大,来自工作的、生活的、情感的各种烦恼,常常需要找人倾诉,可是又常常发现其实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平时酒桌牌桌上的朋友都忙着应酬去了,关键时候不见人;下属和上司面前不能太透明,怕造成不好影响;父母跟前不想说,因为他们常常不懂,有代沟;爱人和孩子面前也不能说,怕他们担心。一个人把太多烦心事闷在心里,不能得到及时的释放,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失衡。其次,抑郁经常出现在个人的期望与现实情况发生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有的干部面临难点工作,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当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时,心里会产生较强的挫折感、失落感。再次,领导干部经常要面临着的双重或多重心理冲突,也会带来抑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例如,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以权谋私还是肝胆相照,难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比如面对阿谀奉承,你是飘飘然还是留一份清醒;比如面对困难,你能否积极应对;面对不太好身体状况,你是悲观还是乐观;比如面对机关各种不良风气,你是随波逐流还是保留一点自我……这一大堆的诱因都可能导致抑郁、烦恼、痛苦、情绪失控等不良的心理反应。
(2)紧张焦虑
适当的紧张,会使人增加干劲,精神兴奋,及时行动,提高工作效率;而过度紧张焦虑则会使人思维迟钝,身心疲惫,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产生身心疾病。科学实践已证明,过度的紧张会加快细胞的衰老,减少人的寿命。据报道,中科院的科学家的平均寿命才50岁。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突然死亡就与其长期的紧张生活、工作有很大
三、提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途径
1. 完善干部管理方式,从工作上为干部减压
推进职位说明书的编制工作,清楚地定义干部在工作岗位上的角色、职责、任务,减轻因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给干部带来的心理压力。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既要考察和衡量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情况,又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干部的心理素质,选拔与岗位职责要求相符合的干部,避免出现上岗后无法胜任工作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的现象。探索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机制,以科学的考核评价为干部创造保持良好心态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要把对领导干部职业心理素质的考察和了解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通过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真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从用人导向上为领导干部创造减轻压力、保持良好职业心理健康的条件。
2. 建立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
所谓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由一些个体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经常有互助性的活动和人际交往,在交往和活动中,个体的重要的心理需求得到满(下转第52页)
·52·
1999,(77).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
Vocabulary in Second Languages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5,(79).
[10]Regina
[4]Jane H.Hulstin ,Merel Hollander ,Tine Greidanus.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by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TheInfluence of Marginal Glosses,Dictionary use, and Reocurrence of Unknown Words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0).
[5]May Y .Fan.Frequency of Use,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Morin ,Joseph Goebel,Jr. Basic Vocabulary
Instruction:TeachingStrategies or Teaching Words [J ]. Foreign Language Analysis ,2001,(34).
[11]Thomas S.Brown&FredL.Perry,Jr. Comparison of Three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ES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J ]. TESOL QUARTERLY ,1991,(25).
[12]白人立. 国外词汇习得理论中的几个问题[J ]. 外语与外
语教学, 1999.
[13]蒋祖康.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99:149.
[14]陆巧玲. 词汇教学中的语境问题[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Actual Usefulness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Strategies:A Study of Hong Kong Learners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3,(87).
[6]Michael J.Lawson &Donald Hosben. The Vocabulary -
Learning Strategies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J ]. Language Learning ,1996, March ,(46):1,101-135.
[7]Norbert Schmitt ,Michael McCarthy.Vocabulary:Description,
2001,(6).
[15]饶振辉. 英语学习策略中个体差异与文化因素[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6-23.
[16]张登芝. 试论培养学生词汇记忆的策略[J ]. 清华大学教
育研究,2002, (1).
责任编校:
余
芳
Acquisition, Pedagogy [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Peter
Yongqi Gu.Fine Brush and Freehand:The
Vocabulary -Learning Art of Two Successful Chinese EFL Learners [J ].TESOL QUARTERLY,2003,(37).
[9]Razika Sanaoui.Adult Learners ’Approaches to Learning (上接第7页)足,从而达到抵抗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的效果。在同样的工作环境条件下,有人体验到严重的压力,是因为缺乏一个温暖的人际关系网络,他们的生活是孤独的,与周围的世界是隔离开来的。成就动机特别强的人,独立性很强的人,或者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人,常常不能与朋友和同事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缺乏亲密的感情交流,在压力情境中很容易体验到愤怒、焦虑、孤独等情绪。
社会网络支持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类问题。组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团队建设,其中包括人际关系技能等一系列训练。通过团队建设,让领导干部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包括同事、上司、下属、家庭成员、朋友等,而社会支持活动可以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全面展开。
!!!!!!!!!!!!!!!!!!!!!!!!!!!!!!!!!!!!!!!!!!!!!!
常规性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实质是沟通,通过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交流,咨询员帮助来访者更好地应付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在人力资源部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办公室,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充实领导干部队伍,为部门内需要心理咨询的领导干部提供帮助。又如:创办心理健康网站和报纸,进行领导干部职业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心理健康网站可以建立互动平台,在保护领导干部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提供领导干部走出心理危机的专业帮助。
总之,加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利于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参考文献:
[1]汪大海,高琳,李永瑞. 国家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M ]. 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刘东超. 中国当代官员心理健康的社会学分析[M ].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3]崔会铃. 公务员职业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机制研究[D ]. 武
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责任编辑:
徐书生
责任校对:
谢闰根
3. 加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政府通过党校培训、网络咨询、现场咨询、大型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剧场、心理沙龙、领导干部心理社团等活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宣传和教育,让领导干部充分了解心理危机知识,并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内容,使领导干部建立合理的认知,在一种积极关爱、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工作。所以政府应积极利用各种活动、借助各种渠道了解领导干部的心理状态,把握领导干部的心理动向。如:进行
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010年第6期 (总第184期)
人口学刊
POPUL^,loN JoURNAL
No.6,2010 (ToL No.184)
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刘越1,林朝政2,黄惠娟3
(1.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江苏南京210042;2.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南京210008; 3.南京人口国际培训中心,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张家港市和江阴市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的实地调查,从 流动妇女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和流动经历特征分层分析流动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流动妇女心理健康水平低 于成年正常女性;从人口社会学因素来看,未婚、无小孩、年轻的流动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从流动经历来 看,常回老家者、和家人同在一个城市者、对生活状况满意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关键词】流动妇女;心理健康;人口社会学因素;流动经历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129X.2010.06.009【文章编号】1004—129X(2010)06-0048—07
【收稿日期】20lo—01—05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期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07SHB005)
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研究(2007LZ023)
【作者简介】刘 越(1963一),女,江苏镇江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林朝政(1955一),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处处长。
黄惠娟(1966一),女,江苏张家港人,南京人口国际培训中心副主任。
流动人口这个概念目前主要用于中国,特指 在没有改变原居住地户口的情况下,到户口所在 地以外的地方从事务工、经商、社会服务等各种经 济活动的人,即所谓“人户分离”,但不包括旅游、 求学、探亲、人伍等。参考(2004中国城市统计年 鉴》和有关实践工作部门的定义,本文中“流动妇 女”的界定是:在流入地城市居住1个月以上的 女性流动人口,即各种文献、法规特指的外来女性 务工人员。本文主要从人口社会学因素和流动经 历特征对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层研究。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探析 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9个因子(9组症状群) 分别为:躯体化包括12项,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 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强迫症状包括10项, 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无法摆脱的无意义 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人际关系敏感包括9项,主 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抑郁包括13项, 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性症状;焦虑包括lO 一48一 项,一般指烦燥,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 此产生的躯体征象;敌对包括6项,主要从思想、 感情及行为来反映敌对的表现;恐怖包括7项,恐 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和社交恐 怖等;偏执包括6项,围绕偏执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而制订;精神病性包括10项,反映各式各样的急 性症状和行为,有代表的、限定不严的精神病性过 程的指征;另外还有7项未归入任何因子,分析时 作为附加项目或其他来处理;总分是90个项目得 分之和。分为五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 度,4=相当重,5=严重,L11总分和各因子分越高 表明其心身症状越严重。此量表在国内外已被广 泛应用,结果证明其同质性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 效度均比较好。本次研究中10个因子Cmnbachg a系数为0.72~0.88,总分的Crorrbach a系数 为0.97;10个因子Spearman Brown折半系数为 O.72~0.87,总分的Spearman Brown折半系数为 0.94。
本文的调查数据来源于2009年3月对江苏 省张家港市和江阴市的实地调查,剔除错漏答的 问卷,实际有效问卷1097份。其中男性流动人
口441人,女性流动人口656人,分别占本次调查
样本的40.2%和59.8%。采用平行录入法进行
资料录入,使用SPSSll.5统计软件建库,统计分 析时,对丽组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在多个独立样 本(3个及3个以上分类)中,分别对满足方差齐 性的采用F检验,对不满足方差齐性的采用
Kruskal—Wallis H检验;若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则采用LSD法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
一、流动妇女心理健康基本状况
综观本次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的调查,
所有被调查流动妇女自评轻度以上(I>2分)的阳 性项目数为17项,其中躯体化症状4项:头痛、肌
肉酸痛、呼吸有困难、感到手和脚发重;强迫症状
l项:总是反复洗手;人际关系敏感因子3项:感 到人们对自己不友好,不喜欢自己、当别人看着我 或谈论我时,我感到不自在、感到在公共场合吃东 西很不舒服;焦虑症状3项: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
害怕、一阵阵恐惧或惊恐、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 定;敌对2项: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有想摔
东西或破坏东西的冲动;偏执1项:感到大多数人 不可信任;精神病性1项: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 病;其他2项为早上醒得太早、感到自己有罪。流 动妇女普遍报告的阳性身心症状确实反映出她们
社会融入过程中的边缘化困境,产生无所适从的 心理,感到焦虑、不安、退缩、愤怒、自责等。正如 专家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所说,艰难的生 存状况和陌生的城市使农民工饱受心理疾患之 苦。流动妇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对 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研究用症状自评 量表(SCL一90)为工具的多数调查发现流动人口 心理健康水平低于1986年的全国常模,【2。7o但也 有少数不同结论,【81笔者认为1986年常模取样距 今已20多年,以此判断做出的结论须慎重。为了 客观评价江苏省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本次研 究将江苏流动妇女SCL一90各因子得分的均值 差异和国内近年的大样本妇女心理健康的研究进
行比较,比较对象一为詹劲基等2008年对深圳女
性外来务工者心理健康的研究,帕1二为2002— 2004年期间中国人生理、心理常数组在三省区10个城市70个调查现场正常成年女性心理健康状 况的研究。一1和三省区正常成年女性比较,江苏 省流动妇女除躯体化因子得分低外,其余因子均 高于三省区正常成年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和绝大多数已有的对外来务工人员和
农民工心理健康研究的结论比较一致:流动妇女 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成年女性;江苏流动妇女 SCL一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低于深圳流动妇女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江苏流动妇女心理健 康状况好于深圳流动妇女。
表1
江苏流动妇女SCL一90分值和深圳流动妇女、三省区成年女性比较(x±s)
F2:强迫症状 1.60±0.511.99±0.621.47±0.47—19.520一‘ 6.497一‘ F,:人际关系 1.57±0.53
1.90±0.611.35-t-O.44—15.917“’ 10.594”+F4:抑郁 1.48
4-0.50
1.864-0.661.36±0.42—19.493一’
6.336一‘
Fs:焦虑 1.45±0.461.76±O.591.32±0.39—17.291…
6.988+’‘
F6:敌对 1.50±0.541.84±0.671.33±0.43—16.210+’’ 7.943‘’’
F7:恐怖 1.43±0.481.97±0.661.23士0.34—28.760’’’ 10.516’’’ Fs:偏执
1.42±0.461.824-0.621.26±0.38—22.308‘‘’
9.100。’’
F9:精神病性
1.384-0.421.66±0.531.22-t-O.32
—17.222一’ 9.669”‘
总均分 1.48±0.421.80±0.52
—19.559“’
Flo:总分
133.0l±37.96
122.05±30.70
7.398+’’
注:?,P<><><>
因为流动妇女生存不容易,消极心理体验多
于一般女性。从职业因素来看,本次调查的流动
妇女约75%从事流水线生产,其他多以餐饮、美 容、环卫、家政等职业为主,工作非常辛苦、工作环 境比较恶劣、劳动报酬低、技术含量低,并且职业
生涯短暂,风险性高。教育是社会成员流动的一
个重要砝码,与职业和地位获得关系紧密,一个人 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容易获得向上的流动。从受
教育程度来看,本次调查对象中约80%的流动妇
女为初中及以下,高中为17.4%,大专及以上为
3.5%;调查的男性中,高中毕业的比例为
25.4%,大专为22.2%,流动妇女受教育水平低
?--——49.--——
=
一 兰~l气i 一 釜一 鞘等 黧
测丧 女
广 鬻 江
了
酹一
于男性,在流动中处于劣势。从地位来看,已婚女 快、消费指数高、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由于不同 性的非农转移与社会流动多属于家庭式的从属性 区域流动妇女的比较研究非常缺乏,后续的研究 流动,在城市生存也从属于家庭,加之传统家庭观 可关注于此。
安望髻。恐曼塑鎏跫壁王蟹皇兰黧篷奎登 二、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社会 分家务,照看孩子、照顾老人、洗衣做饭等,根本没 …二二’==”。二一…………一…一一 有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提升取得向上的流动,消
学因素分析
费停留在满足衣食住行,休闲主要为内部娱乐和 1.年龄:从表2可以看出流动妇女年龄结构 自我消磨时光,如看电视、串门聊天。从收入来 具有显著的年龄聚集特点,主要集中在16~45岁 看,2008年江苏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667之间。不同年龄组流动妇女除强迫症状外,其余 元,【1训远高于本调查样本流动人口的平均工资, 8因子和总分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流 但就江苏流动人口月收入来看,男女差异也较大: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年龄差异。因大于46月工资≤800元的男性为2.4%,女性为5.2%; 岁组人数过少、代表性不强,故将另三组做进一步 801—1600元的男性为46%,女性为80.7%;≥ 比较,经多重比较发现,16~20岁组和21~30岁 l 601元的男性为51.5%,女性为14.1%,流动妇 组、31—45岁组间除躯体化外,其余7因子和总 女经济地位在城市也处于最低。总之,低下的地 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16—20岁组总分 位、窘迫的生活、过重的负荷、社会不公正产生的="" 和7因子得分最高,而21~30组和31~45岁组="" 心理落差等,必然给女性带来较大的角色冲突和="" 不存在差异(p="">0.05)。说明16—20岁组心理 强烈的不适感,势必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健康水平最低,仅仅是强迫症状和躯体化与21~但江苏流动妇女的心理状况好于深圳流动妇女, 45岁的流动妇女不存在差异。
可能的原因一是江苏流动人口管理坚持以人为 2.受教育程度:本次调查中流动妇女受教育 本,不仅仅把外来人口看成是劳动力,而是关注外 程度为初中的人数最多,占67.1%。不同受教育 来人员本身的发展。例如在张家港市外来人员与 程度的流动妇女仅在恐怖因子存在显著差异(见 张家港市民在提拔、使用、升迁、评优、计生服务等 表3),经多重比较发现,初中组和高中、大专组存 方面享受同等对待,实行“市民化管理,亲情化服 在显著差异(P<0.05),初中组感受到的恐怖最 务”;二是生活在深圳这样的大都市,生活节奏="">0.05),初中组感受到的恐怖最>
表2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的年龄差异比较(x±s)
因子 X:鬣 ;l翟 ;l鬈 气蝥擎 ⅣH值
f’l 1.43±0.401.41±0.431.46±0.461.81±0.683.663+
F21.69±0.511.57.±0.511.58±0.511.70±0.641.832
F31.75±0.581.56±0.541.50±0.481.45±O.52,
7.190…
F41.61±0.601.45±0.451.45±0.471.49±0.593.746’
F51.58±0.511.42±0.451.40±O.431.52±0.564.819’’
F61.69±0.701.47±0.511.43±0.461.37±0.5214.581’‘▲
F71.63±0.531.40±0.451.35±0.451.44±0.5811.062‘‘+
F81.57±0.491.37±0.451.40±0.441.31±0.425.836‘’
Fq 1.48±0.461.344-0.401.35±0.391.49.4-0.683.980‘‘
F10143.73±40.52130.39±36.92129.84±36.35138.54±48.874.690‘‘
注:F.一F10分别代表SCL一90的9个因子和总分(同表1。以下同);F检验为不带▲的结果,H检验为带▲的结果(以下同)。
表3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的受教育程度差异比较(x±8)
因子一差搿 。。臻, 。。喜:I;4, 絮群 ⅣH值
Fl 1.45±0.381.45±0.461.41±0.461.37±0.380.460
F21.55±0.501.62±0.521.58±0.531.51±0.410.668
F11.50土0.531.61±0.541.50±0.501.45±0.422.058
-j 1.45-i-0.451.5l±0.5l 1.41±0.461.41±0.491.528
F51.4l,4-0.401.47±0.481.39±0.431.37±0.431.31l
F61.41±0.461.53±0.571.43±O.471.43±O.524.956▲
I’71.46±0.431.46±0.511.32±0.431.25±0.343.525‘
Fo 1.38±0.421.45±0.471.37n:O.451.34±O.361.551
F91.35±0.361.41-i,-0.441.32±0.391.23±0.272.300
FIo 130.15±33.0135.30±39.24128.04±36.81123.70±31.301.806
—50_轰
t:
3.婚姻状况:本次调查中流动妇女未婚为 228人,已婚为425人,离异或丧偶为3人,不同 婚姻状况组除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外,其 他因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因离异 或丧偶组人数太少,代表性不强,故将未婚和已婚 组进行t检验,未婚女性除躯体化因子外在总分 和8因子上的得分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未婚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不及已婚者。
4.流人地:本次调查省内流动妇女为231人, 外省流入妇女为425人,她们在SCL一90总分和9个因子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5.生育情况:流动妇女有小孩者占61.6%, 无小孩者占38.4%,结果显示:在躯体化和强迫 症状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总分和其余6因子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元小孩者的心理 健康状况不如有小孩者(见表4)。
从人口社会学因素来看,未婚、无小孩、16— 20岁的流动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刘晋洪等 的研究也证实了未婚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较差,【lu 詹劲基等的研究显示流动女性整体健康状况与年 龄呈正相关。【60流动妇女中的绝大多数仅仅接受 过初等教育,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一技 之长使她们只能在城里从事简单劳动,难以谋求 高层次的职位。只能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流水线 上,机械地重复某种单一的操作,或从事环卫、家 政等,无法提高自己的就业层次和可持续性;特别 是年轻的流动女性大多数或是初高中毕业就进入 城市打工,或是随父辈进城打工在城市长大,务农 时间和经验欠缺,因为流动、地域分割和见识的不 同,绝大多数不愿甚至没有能力退回到农村务农, 向往着城市的生活方式,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自 觉或不自觉地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就业取向、价值目标等方 面更接近于市民,尽管身份并没有得到彻底改 变。【12o而现有的城市管理政策亦未将她们纳入其 中,造成了她们在城市中的权力、责任和预期的混 乱和含糊,感到迷茫失落,“农民”身份与较低的 经济社会地位使她们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形成了 较为封闭的生活圈与心理结构,面对来自城市社 会的普遍被剥夺感往往难以适应。国外的研究也 发现,流动使流动人口出现许多社会适应不良的 问题,引发流动人口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 流动人1:3的心理健康。【l卜151另外,年轻的流动妇 女都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或虽结婚却面临何时 生育或想生育却因为各种原因必须延迟生育的状 况,但结婚生子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是家庭问题, 天然的乡土观念仍起支配作用,因为年轻、心理不 够成熟,社会阅历浅,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表4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的婚姻状况和生育情况的差异比较(X一±s)
Fl 1.41±0.411.46.4-0.461.72士0.461.5241.45.t-O.451.43±0.440.538 F21.65±0.501.57-t-O.521.73±0.401.8301.57±0.511.65土0.52—1.812 F31.69±0.561.504-0.511.56±0.489.578’‘‘ 1.50±0.501.684-0.56—4.210‘‘+ F41.55±0.541.“士0.471.64±0.253.610‘ 1.44±0.461.56±0.54—3.005” -’‘ 1.51±0.481.41-t-O.451.47±0.322.9931.4l±0.451.51-t-O.48—2.754’’ F61.60±0.641.“±0.471.50-t-O.178.034“ 1.444-0.461.60-t-O.64—3.464一 F71.54±0.511。37-t-O.461.29-t-O.259.156’’’ 1.37±0.461.53±0.51—4.181+‘+
Fs 1.50±0.481.38.4-0.441.28±0。355.404‘‘ 1.38士0.441.504-0.48—3.195‘’ fj 1.43±0.431.35±0.411.53-t-O.313.248’ 1.34-t-O.411.44±0.43—2.829+‘ Flo 138.62±38.83129.96±37.27139.33±22.553.942’ 129.48±36.65138.69±39.37—2.992。‘
三、流动经历对流动妇女心理健康水平 的影响
1.居住时间:流动妇女在流入地居住时间延 长,本调查中居住时间1年以下为63人,1—3年 为221人,3—7年为239人,7年以上为133人, 90%以上的妇女在现居住地居住1年以上。50%以上的妇女在现居住地居住3年以上,居住7年 以上占20%,可见妇女大规模流动出现在近3年 内。不同居住年限流动妇女的SCL一90总分和 各因子得分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居住年限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小。 2.回老家的频次:70%以上的流动妇女1年 及以上才回家一次(见表5)。但根据回老家频次 的分组检验仅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因子不存在 差异,总分和其他7因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5)。因为每月、每季度回去一次的和从未 回去过的组人数较少,绝大多数流动妇女通常在 半年、1年及1年以上回老家一次,故将这三组进 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半年回老家一次和1年回 一51—
?,老家一次的流动妇女SCL一90总分和9因子得 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以上回老家 一次组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因子外,总分和其 余7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半年回老家一次组,且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回老家一次组在 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和总分的="" 得分低于1年以上回老家一次组,且差异有统计="">0.05);1年回老家一次组在><0.05),其余4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相对于半年回老家一次和1年回 老家一次的流动妇女,1年以上回老家一次的流 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陆亚文等[1副发现思 家程度显著影响外来青年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3.是否与家人同在一城市:表6显示70%以 上的流动妇女和家人同在一城市,同时可以看到 流动妇女是否和家人同在一城市除躯体化因子 外,在总分和其余8因子的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和家人同在一城市的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要 好于不和家人在同一城市的流动妇女。
4.日工作时间:71.6%的妇女日工作时间在 8小时以内,28.4%的妇女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 比较发现她们在恐怖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日工作 时间在8小时以内组恐怖程度更高(见表6)。 5.月工资收入:流动妇女的月工资水平较 低,800元以下的有34人,801~l 200元有303人,l 601~2000元有79人,85%以上的流动妇 女工资低于1600元,只有约2.1%的流动妇女月 工资超过2000元。不同工资水平的妇女SCL一 90总分和各因子均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和 蒋善等对重庆农民工的研究一1一致。
6.生活满意程度:从表7可以看到,31.1%
表5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的回老家频次的差异比较(i±s)
因子 1次/月 1次/季度 1次/半年 1彬年 >1年 从末回去
F/一_t11瞳1
内十 r/目 (n=24) (n=21) (n=109) (n=333) (n=156) (n=13)
,F11.28±0.251.35±0.341.37±0.371.42±0.421.55±0.541.76±0.6215.129‘‘ f’21.40-t-O.411.54±0.53I.55±0.451.57±0.501.72±0.561.87±0.533.586‘’ F, 1.48±0.471.38±0.541.53±O.511.574-0.551.63±0.521.73±0.491.344 F41.34±0.321.38±0.391.38±O.361.47±0.511.58±0.551.85±0.5918.954’‘ I’‘ 1.41±0.441.32±0.461.38±0.401.43±0.441.52±0.531.74±0.612.672’ F61。40±0.451.27±0.261.42±0.491.48士0.551.61士0,571.78±0.66
19.233一‘ F11.29±0.471.36±0.491.36±0.411.44±0.481.46±0.531.70±0.561.944 FR 1.33±0.351.36±0.521.35±0.351.41±0.471.49±0.481.76±0.5214.412’‘ F; 1.32±0.391.31士0.421.29±0.291.37±0.421.46±0.481.55土0.4713.880’‘ F】o 122.38±30.60123.19±36.82126.51±29.75132.05±37.71140.49±42.24158.08士44.963.764‘‘
表6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的日工作时间和是否与家人同在一城市的差异比较(主±s)
Ft 1.45±0.451.43±0.440.6401.43±0.431.50±0.50—1.724 F21.60±0.521.59±0.490.30111.57±0.501.68±0.53—2.297’’ F, 1.56±0.531.58±0.52—0.3831.53±0.521.69±0.55—3.167‘’ F41.49±0.511.46±0.460.5921.45±0.471.58±0.55—2.769‘‘ }’‘ 1.46±0.481.41±0.431.1721.43±0.461.51±0.49—2.072‘‘ Ij 1.49±0.55I.51±0.53—0.2811.47±0.511.58±0.63—2.016‘ fj 1.45±0.511.37±0.402.109’ 1.40±0.481.52±0.47—2.587‘ F81.42士0.471.42±0.440.0081.40±0.441.51±0.51—2.462‘ Fo 1.37±0.411.38±0.440.0921.36土0.411.44±0.43—2.217‘ F,o 133.53±38.48131.72±36.680.55l 130.71士36.97140.53±40.22—2.823‘‘
的流动妇女对生活状况满意,62.8%的流动妇女 对目前的生活现状一般满意,不满意者占6.1%。 三组流动妇女除躯体化因子外在SCL一90分值 总分和其余8因子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 多重比较发现,满意组SCL一90总分和各因子的 得分低于不满意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般和不满意组在焦虑和偏执因子的得="" 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组在总分 和其余7因子的得分低于不满意组且差异有统计 一一52一 学意义(P<0.05);满意组除躯体化和精神病因 子外,在总分和其余7因子的得分低于一般组且="">0.05);满意组除躯体化和精神病因><0.05)。表明满意组心理>0.05)。表明满意组心理>
7.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表7显示78.5%的妇 女已经签订劳动合同,比较已签订和未签订合同 的流动妇女发现:已签订组在人际关系敏感、焦 虑、敌对、恐怖、偏执、总分的得分高于未签订组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理健康状况不如未签订组。
8.工作稳定情况:本次调查表明,流动妇女 中有稳定工作者为593人,无工作者为2人,打零 工为61人,三组流动妇女SCL一90总分和各因 子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从流动经历来看,第一,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
表7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的生活状况满意度和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的差异比较(x-i-s)
Fl 1.39±0.401.45±0.451.60±0.594.41911.45±0.431.42±0.500.822
F21.52±0.461.62-c-O.531.80±0.5610.945。’‘ 1.6l±0.511.55±0.531.278
F31.49±0.5t 1.59±0.521.76.D-O.645.585‘‘ 1.60-t-0.541.46-t=0.502.913‘‘ F41.40±0.461.5l 4-0.511.67±0.536.124‘’ 1.50±0.501.43±0.480.516
11‘ 1.38±0.431.46±0.471.61±0.575.078。’ 1.47±0.471.38±0.491.986‘
f:1.钟.4-0.501.52±0.511.80±0.8316.036+’’▲1.52±0.551.42±0.481.997’ f; 1.350±0.461.45±0.481.61±0.555.840’‘ 1.45±0.491.35±0.442.303’
F81.35±0.441.44±0.451.56±0.5311.576’’▲ 1.44±0.471.35±0.412.172‘
Fo 1.33±0.391.39±0.411.55±0.568.764‘‘ 1.39±0.411.35±0.451.004
Flo 126.42±35.12134.69±37.85149.35±46.3714.411’‘‘134.53±37.55127.46±39.051.965’
况在流人地居住时间的长短、工作稳定与否、月工 友介绍的反而更放心。第四,FI工作时间超过8资收入不存在显著差异。詹劲基等研究也显示流 小时和8小时以内的流动妇女心理健康水平仅在 动女性整体健康状况与居住年限相关性不明确, 恐怖因子存在差异,且Et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
与收入轻度相关。可能的原因是传统的“男主 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在农民工群体中依 然起着主要作用,m1流动女性非经济型流动的比 重较高,如随迁家属、婚姻嫁娶,这部分流动妇女 和丈夫、家人生活在一起,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 日常主要与家人亲戚朋友来往,并获得情感满足 和经济支持,并没有融入当地社区。已婚女性性 别角色定位的基点是整个家庭,只要整个家庭富 裕起来,和周围人相处比较融洽,她们就会感到自 己很幸福,这种基于家庭至上的幸福观和角色定 位,使她们很少顾及自身的转移与流动,心安理得 地处于次要地位而不自知。【l副故居住时间长与 短、工作稳定与否、月工资收入高低对其心理健康 的影响不显著。第二,常回老家、和家人同在一城 市、对生活状况满意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流动妇女在城市生活主要依赖的仍然是以血缘和 地缘为基础的个人支持系统。本次调查中 39.5%的流动妇女的工作由亲属介绍,42.8%的 流动妇女的工作是朋友介绍;和同学、同事住在一 起的是27.1%,和家人住在一起的是57.9%;问 卷中“遇到急难情况时曾得到的安慰和关心的来 源”,仅有1.4%的流动妇女提到党团工会,0.3%的妇女提到社会团体。第三,未签订劳动合同的 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 流动妇女。流动妇女较多地通过家人、配偶、近亲 和熟人等非正规应聘渠道进入现企业,这种进入 方式往往不签合同,【l引可能因为工作是亲属、朋 的恐怖程度高于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可能 的原因是流动妇女缺乏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 识,长期的乡居生活使她们对于劳动缺乏应有的 时间成本概念,毫无选择地从事处于最低层的生 产活动,并且作为家庭活动的一部分,在生产活动 中的价值被忽略,在流人地能加班挣钱充分体现 其劳动力价值且符合她们背井离乡就是为了多挣 钱,对工作单位经常安排加班加点欣然接受;或是 因为本性质朴,既然工厂需要加班加点,就应该全 力配合;况且在流水线作业的工作环境下,因为从 众心理见大家都是如此也认为理所当然。
四、流动妇女心理问题调适对策
流动妇女面临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是社会激烈 变革过程中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流动妇女自 身与外部环境冲突与磨合的直观写照。笔者认 为:第一,各级组织管理机构应转变管理服务理 念,把流动妇女从原始“血缘”、“地缘”组织转移 到正式的社会组织中去,尤其要关注年轻、未婚、 独自在外打工者,成为她们的主要社会支持力量; 建立多种多样的培训机制,加强对流动妇女的专 业技能培训,提高流动妇女的素质和劳动技能,增 强她们的生存、竞争和向上流动的能力。在提升 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和情绪 控制能力。第二,针对目前依旧存在对流动妇女 经济性接纳和社会性排斥并存的现象,应监察各 用人单位对流动妇女就业、收入和管理等带有歧 一53—
视性和限制性色彩的规定,在提拔、使用、升迁、进 修等方面男女同等对待,各级管理部门应努力改 善这一特殊群体非正常化、隔离化的生存状况,让 她们真正从心理上感受到城市对她们的接纳、包 容,减少流动妇女流动的心理成本,增加她们的心 理收益。第三,以社区为依托,建立流动妇女与城 市社会之间“承接平台”。利用社区的地缘优势, 帮助流动妇女参与城市社会生活,提高流动妇女 与城市居民的群际信任度,消除心理隔阂,产生良 性的群际心理互动,促进其城市生活的适应,提高 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3l一32.
[2]蒋庆飞,张载福,杨致蓉.金华外来务工人员自我效 能、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社 会,2009,22(4):59—61.
[3]贾凤芹,吴燕.苏州市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与 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 2823—2826.
[4]蒋善,张璐,王卫红.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 查[J].心理科学,2007,30(1):216-218.
[5]孙崇勇.东北地区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 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7,20(1):17—19.
[6]詹劲基,苏展,静进.女性外来务工者心理健康状况 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 949—950.
[7]仰和芝.农村打工女远嫁异地后心理状况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703—4704.
[8]罗敏,高源.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卫生状况 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1):24—25. [9]韩少梅,徐涛,王彦等.三省区10052名正常成年群 体心理健康状况与1986年常模数据的比较[J].中 国临床康复,2006,10(1):39-41.
[10]中国劳动咨询网.江苏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1667元 [Z/OL].http://www.51Labour.eom.2009—05— 21.
[11]刘晋洪,张泉水,夏莉等.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 健康状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 (7):644—646.
[12]刘传江,程建林.第二代农民上市民化:现状分析 与进程测度[J].人口研究,2008,32(5):48-57. [13]Julia Mirsky.Mental Health Implications of Migration: A Renew of Mental Health Community Studies∞Rus-sian一8peakang Immigrants in Israel[J].Social Paye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2009,44(3):179— 187.
[14]An JS.Mental Healtll of Canada's Immigrants[R]. Healtll Report,2002,13(Suppl):101—113.
[15]Diaz RM,Ayla G,Bein E,Henne J,Matin B V.The Impact of Homophobia,Poverty,and Racism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Gay and Bisexual Latino Men:Find?
ing from 3US Ci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l,(91):927—932.
[16]陆亚文,沈其杰,胡赤怡等.深圳市外来青年工人的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 (3):166—169.
[17]靳小怡,任锋,任义科等.社会网络和农民工初婚:性别视角的研究[J].人口学刊,2009,(4):23—33. [18]慈勤英,李芬.农村女性非农转移和流动的父权制 因素探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14(4): 44—47.
[19]陈月新,陈佳瑛,陈晓东.对流动人口劳动权益保障 的性别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6,77(增刊): 28—31.
[责任编辑李新伟】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men in China
LIU Yuel,UN Chao—zhen92,HUANG Hui—juan3
(1.Nanjing College for Population Program Management,Nanjing Jiangsu,210042;
2.Jiangsu Provinci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Nanjing Jiangsu,210008;
3.Nanjing Population PIq伊姐Training Center International,Nanjing Jiangsu,210042,China)
Abstract:All data quoted in this paper a阳based on field surveys in Zhangjiagang and JiaIIg,yin。Jiangsu Province.11Ie study in-dieates that mental healt}I level of migrant women i8low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women in terms of nor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ctors of sociology of population,the mental health level is at its lows for those unmarried subjects,younger or migrant women without childre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gration experience,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ose migrant women who live in the ssnle city with family,feel satisfied with present living conditions or frequently travel to native places is comparatively bet-ter.111lis paper analyze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men from perspective of the factors of sociology of population and migration experience.We expect this article could be a reference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migrant population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migrant women,mental health,the factors of sociology of population,migration experience
一54—
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刘越 , 林朝政 , 黄惠娟 , LIU Yue, LIN Chao-zheng, HUANG Hui-juan
作者单位:
刘越,LIU Yue(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江苏,南京,210042) , 林朝政,LIN Chao-zheng(江苏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南京210008) , 黄惠娟,HUANG Hui-juan(南京人口国际培训 中心,江苏,南京,210042) 刊名:人口学刊
英文刊名:POPULATION JOURNAL年,卷(期):2010(6)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38条)
1. 汪向东 . 王希林 .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1999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1999
3. 蒋庆飞 . 张载福 . 杨致蓉 . 范剑 . 罗良庆 . 雷晓蓓 金华外来务工人员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2009(4)
4. 蒋庆飞;张载福;杨致蓉 金华外来务工人员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期刊论文]-医学与社会 2009(04)
5. 贾凤芹 . 吴燕 苏州市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 2008(23)
6. 贾凤芹;吴燕 苏州市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 [期刊论文]-中国民康医学 2008(23)7. 蒋善 . 张璐 . 王卫红 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07(1)
8. 蒋善;张璐;王卫红 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期刊论文]-心理科学 2007(01)9. 孙崇勇 东北地区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07(1)
10. 孙崇勇 东北地区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期刊论文]-四川精神卫生 2007(01)11. 詹劲基 . 苏展 . 静进 女性外来务工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8(8)
12. 詹劲基;苏展;静进 女性外来务工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8(08)13. 仰和芝 农村打工女远嫁异地后心理状况分析 2007(24)
14. 仰和芝 农村打工女远嫁异地后心理状况分析 [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7(24)15. 罗敏 . 高源 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2004(1)
16. 罗敏;高源 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4(01)
17. 韩少梅;徐涛;王彦 三省区10052名正常成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与1986年常模数据的比较 [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 复杂志 2006(01)
18. 韩少梅 . 徐涛 . 王彦 三省区10052名正常成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与1986年常模数据的比较 2006(1)19. 中国劳动咨询网 江苏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1667元 200920. 中国劳动咨询网 江苏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1667元 2009
21. 刘晋洪 . 张泉水 . 夏莉 . 唐建军 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分析 2007(7)
22. 刘晋洪;张泉水;夏莉 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分析 [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07)23. 刘传江 . 程建林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 2008(5)
24. 刘传江;程建林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 [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8(05)
25. Julia Mirsky Mental Health Implications of Migration:A Review of Mental Health Community Studieson Russian-speaking Immigrants in Israel 2009(3)
on Russian-speaking Immigrants in Israel[外文期刊] 2009(03)
27. All JSMental Health of Canada's Immigrants 2002(Suppl)
28. All JSMental Health of Canada's Immigrants 2002(Suppl)
29. Diaz RM;Ayla G;Bein E;Henne J Marin B VThe Impact of Homophobia,Poverty,and Racism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Gay and Bisexual Latino Men:Finding from 3 US Cities 2001(91)
30. Diaz RM. Ayla G. Bein E. Henne J Marin B VThe Impact of Homophobia,Poverty,and Racism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Gay and Bisexual Latino Men:Finding from 3 US Cities 2001(91)
31. 陆亚文;沈其杰;胡赤怡 深圳市外来青年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996(03)
32. 陆亚文 . 沈其杰 . 胡赤怡 深圳市外来青年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996(3)
33. 靳小怡;任锋;任义科 社会网络和农民工初婚:性别视角的研究 [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09(04)
34. 靳小怡 . 任锋 . 任义科 . 悦中山 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初婚:性别视角的研究 2009(4)
35. 李芬 . 慈勤英 农村女性非农转移和流动的父权制因素探究 2002(4)
36. 慈勤英;李芬 农村女性非农转移和流动的父权制因素探究 [期刊论文]-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2(04)
37. 陈月新;陈佳瑛;陈晓东 对流动人口劳动权益保障的性别分析 2006(增刊)
38. 陈月新 . 陈佳瑛 . 陈晓东 对流动人口劳动权益保障的性别分析 2006(增刊)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张俊良 . ZHANG Jun-liang人口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再探讨 [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07(4)
2. 董振银 . 李贵臻 . 袁奉卫 我国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一项横断历史研究 [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
2010,28(19)
3. 十年来我国妇女/性别理论研究的发展--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期刊论文]-妇女研究论丛 2005(4)
4. 刘立亚 . 舒向俊 皮埋避孕法的副反应对使用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期刊论文]-华夏医学 2006,19(1)
5. 王琼 . WANG qiong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未婚引产者的影响 [期刊论文]-中外医疗 2008,27(25)
6. 冯伟 . 李修栋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及心理干预 [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 2008,23(8)
7. 唐萍芬 心理护理对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患者的影响 [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1,08(3)
8. 邢乃玲 . 张献领 妇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期刊论文]-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7,13(4)
9. 杜召云 . 宋爱芹 . 魏曼莎 . 隋云南 . 李玉梅 . 崔月华 农村节育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6(11)
10. 马菊秀 节育手术对象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 2006,24(14)
引证文献(3条)
1. 楚光华 . 丛捷 . 王琨 . 邹燕 未婚妇女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的meta分析 [期刊论文]-中国计划生育 学杂志 2012(8)
2. 楚光华 . 李素霞 . 邹燕 计划生育手术与女性心理健康 [期刊论文]-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7)
3. 陈家言 . 杨洋 . 张琦 . 曹欣 . 刘巧兰 . 周欢 . 马骁 成都市流动妇女社会融合与生命质量关系 [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13(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rkxk201006009.aspx
林黛玉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OF YUNMENG 2003年1月 云梦学刊JOURNAL 林黛玉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王莉 (岳阳师范学院敦肓学心理学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自卑与敏感、秧隘与嫉妒、t心境不良、自虐与自戕等是林黛玉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于她
所处的环境因素与自身个体因幸相互作用。 关键词:林黛玉;心理健康;环境因素;个体因素 文献标识码:A 中圈分类号:B84—069 文章编号:1006—6365(2003)01—0104—03
林黛玉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创 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她艳冠群芳却如昙花一现,短 二、林黛玉不良心理的具体表现 暂凄美兑 从林黛玉短短I‘几年的生命历程来看,她集陇郁、悲 似惊鸿 瞥。她清灵卓异而敏感多疑;孤高自傲且目下无 伤、敏感、疑惧等于一身。由此对她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 诚但尘;坦率直爽、伶牙俐齿却不时让人觉得尖酸刻薄;待人真 的不良影响。老一辈红学家王昆仑评价说:“她的灵魂永远 变,心胸拱窄、嫉妒排他;情感丰富、体验深刻却叉起伏多不甚稳定;且有自虐、自残倾向。其心理是不健康的,甚 在紧张、惊愕之中。”“丁是只有让沉重的疑惧、忧郁、痛苦 至是 病态的。 不断地侵蚀自己,而人生的路径也就非常狭窄了。 ‘黛玉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人所能享受和痛苦的心情实在是病态的。”H笔者认为,林黛玉的不良心理具 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的(都只是社会给予他的东两。”林黛玉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决定了林黛玉的爱情和命运以悲 1、自卑与敏感 上说,心态、性格决定命运、林黛玉自剧而告终。但从某种意义 林黛玉“系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其父林如 身的个性特质不能说 不是造成其婚姻、命运悲剧的一个重要囡素。如果说,社会 海)j迎盐御史,自幼父母“爱如珍宝”(2回)。“林黛玉 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与别家不同。”如今(她“抛父”孤 环境是扼杀林黛玉婚姻理想和命运的外部原因(那么林黛常 玉不良的甚至病态的心理则是毁灭其婚姻幸福的内在斟素。 身赴外祖母家,胆怯自不必说,忧虑、恐惧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 一、心理健康及其判断标准 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当到贾府门前,“忽见街北蹲着 I、世界卫生组织 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3回)一个五、六岁的孩 心理和丰t会方(WHO,1947)把健康定义为“身体、 于在陌生环境中,面对着“大石狮子”、“兽头大门”,显得 现象”。其中心理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何其渺小,其压抑、忧虑、恐惧感油然而生。“惟恐被人耻 和心理与环境协健康包括人的心理与行为统一、人格稳定 件下将个人心境发 笑”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则随之而生。父亡后,林黛玉更是 调、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在一定客观条 无依无傍,元家可归,只能在声势显赫的外祖母家寄居,这挥成晟佳状态I}。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 一种心理状态,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 种负面的情绪情感体验更为深刻。 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进行适应,或者说是指个体在与社会 尽管外祖母对她呵护备至,“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 环境相互作用时能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和谐,能使自己的行 宝玉, ?-?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5回)舅舅也嘱咐她“跟
为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12] 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 或有委屈之处,只管
说得,不要外道才是。”舅母让她记住风姐的房子,以便“回 标准2、心理是否健康不可能用一般的、诸如常规医疗检查 来你好往这里找他,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 那样所确定、所证明(因为心理界常与正常之间的划分 (3圃)贾母及贾府把她当作家里人(贾母看到黛玉的窗 是相对的(没有绝时界限。因此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标准 颜色旧了,又与窗外景色不配(吩咐凤蛆拿银红的“软烟 比较难定。尽管如此,学者们还是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表纱 罗”换上。在刘姥姥眼里,林黛玉的小屋比贾母的大屋“越 述。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是认知功能正 发齐整”(“满屋的东西都只好看”(40回)。元宵之彼放花 常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客观;个性结构 完善;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人生态度积极;行为表 炮“林黛玉禀气柔弱,不禁毕驳之声,贾母便搂他在怀中。” 现规范;心理特征吻龄等方面。“ 但她有着过多的敏感和忧伤,无法融人新环境,又“是个最 收稿日期:2002—10作者简介:工莉—20 (1962一)(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教育 学与心理学教学部讲师。
万方数据
105第24卷第l蝴 王莉:林黛玉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鏖会说话。’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林黛玉赌气把史湘云 小性儿义多心的”(108回)。时刻不忘自己是寄人篱F、似 做的痢套子铰了(32回),就因为宝玉拿着扇套给这个瞧, 落絮残红,“一=]己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 给那个看。特别是对待薛宝钗更是如此,把“金玉良缘”作 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45回)特别留意、为禁忌(为此与宝玉赌气,几次大哭大闹,把刚吃的药都吐 琢磨别人的言行。史湘云说小戏子的长相象林妹妹,按常弹出来。由丁心胸狭窄与嫉妒,对人灶处设防而人为地制造了 这也无妨,林黛玉却非常气愤,对贾宝玉“冷笑道:‘我原是 许多水不应产生的矛盾(为自身生存环境没置了一系列障 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 并fjj心地说“我 碍,给自己造成丁不必要的麻烦,带来了无休止的折磨和痛 原是贫民的’r头”(22吼)这是气话,谁叉能皖这不是林黛 苦,在折磨和痈苦中一天天地消损青春与生命。 开门(林黛玉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去情红院,晴雯涅认为是丫头拒绝 3、心境不良 判底是窨边,如今父母权r:(无依无靠。玉便伤心地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久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删在他家依柄(如今 它影响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并使之染上一定的色彩。 认真淘气,也觉没趣。”那一使,“倚着栏杆,两手抱着膝,眼 不良的心境对人的作用是消极的,它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睛古着}n,好似水雕的一般,直华到二更多天方才睡r。” 林黛玉的心境艮期处于不良状态,心境长期低落,以泪洗 (26 H)第?天看见落红遍地,便触景牛情写下《葬花词》 面。秋天里“听到窗外竹捎蕉叶之(Ii,雨卢渐淅(清寒遥幕, 以泄胸中孤独、悲伤、凄苦之隋。
不觉又滴下ff『l来。”(46回)黛玉见别人都有亲戚,“先是 林黛乇坦率直爽、肆言无忌,但显得尖酸刻薄。“再不 欢 喜(次后想起众皆有亲眷,独自己孤单(无个亲眷,不免又去 放人 虹,々挑人的不好”(电湘云晤)、“说 一句话来, 比刀子还尖”(李嬷嬷语),“真真这个帮’r头的,张嘴,叫 垂泪 ??想起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当薛宝钗给诸 姊妹礼物后,“林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目伤情,想起 人恼不足,喜欢义不是(薛宝钗语)。”(8同)一艘情况下, 父母双亡,义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 林黛玉考虑自身感受的时候颇多,顾及别人感受的时候挺 土物?想到这里,不觉的X份赳心来了。”林黛玉的诗中也 少,旁人认为她孤高自许、口下无尘在所难免。这也使她与时显露出消沉、忧郁、悲凉、伤感的气息。深感“一年‘百六 旁人的心理距离拉开,与玉{:境难以协调。不得不寄人篱下( 不 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自怜、自怨、自诉愁心之作《葬花 又与环境协调不好,得不到旁人的认可,自然会产生自卑 吟》、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锕声的悲秋之作《秋窗风雨夕》自 感(强烈的自卑又强化其敏感与多疑。“蛇影杯弓颦卿绝 不用说,但为重建桃花社而作的《桃花行》却也不免流露 卑粒”中其敏感与多疑可窥见一斑。然林黛玉生性要强,将自 “哀音”,使宝玉潸然泪下(70同),就连鹦哥的长叹,藏丁心底,心理应埘时采用反向作片j(表现为孤高、自傲。 “竟大似林黛乇素口吁喏音韵。’’(35回) 处的白申,维也 平时多}H讥讽米对待别人,片j尖酸刻薄的话语掩盖内心深长时间沉浸在忧郁伤感中的林黛乇,严重地伤害丁自 护自身微蜗的自尊。这种孤高自傲、灾酸刻薄己本有“不足之症”的身体(同时也为自己的婚姻设置了不 是林黛玉卅以包裹、保护自己的武器。22问、26回中可以清可逾越的障碍。试想哪一个长辈愿意自己的JLT$娶一位疾 楚地看到这?点,从周瑞家的替薛姨妈送宫花中也可以看 病缠身、弱不禁风的女性来传宗接代1 应,独林黛玉“只就到这一点(7同)。周瑞家的是顺路送的,别人都没什么反 4、自虐Lj自戕 冷笑道:‘我就 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刺宝玉手中看丁一看, 激足微弱的,然微弱刺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林黛五在整个小说 激下的反虚却是;}}{当强烈的。山此可见,她孤独无依、缺乏 中,“汨光点点娇喘微微”。“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羽 归属感,渴求慰藉、渴望认同与理解。但她的心理应对方式与 胀,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汨自叹的”,“一 “促狭嘴”周然常哎她立丁不败之地,却得罪了小少人,归属 年一月的竞常常的如此。”(27同)与宝玉因为话不投机, 便“越发气闷,只向窗前流泪”,“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和爱的需要没IIIII!I满足,因而更孤独尤助,更自卑落寞。 (2l回)、“大哭大吐”(29回)。伤心流泪是家常便饭,片2、狭隘‘i嫉妒 贾宝玉的话说,就足哭一会于,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49 云眼 { 在贾宝玉看来,林黛玉“心细心窄”(67叫),在史湘里,林黛玉“心窄”。林黛于三心胸狭隘,有很强的嫉妒心 回)。哭,至少要有个原凶,也有个终结,但林黛玉却是一口 删。小说中多处对此作了描述。如宝钗“比黛玉大得下人之 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怪不得贾府的人“把这个样儿看惯,也 心”,“黛玉心中便有些邑郁不忿之意”。(5回)林黛乇在 都不理论了”(27问)。“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绛得 流到冬,春流到夏!”(5回)这样无止境的糟蹋自己能说秋 贾妃归省庆元宵时“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J丘倒,不想18 是自虐?“六脉皆弦,因平日郁结所致”(83回)啊!尤其是 贾妃只命一匾一咏, ??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C 不 当林黛玉听说宝玉与知府家定亲以后,“千愁万恨,堆上心 回)(当宝玉听r薛宝钗的话后,不饮冷酒,换热酒戗。这本 采。左右打算,不如早些死了 自今以后,把身子一天一 是及自然的事,林黛玉产生了醋意和嫉妒,巧借“雪雁送手 炉”之事变相发泄:“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说你的(全 天的糟蹋起来(一年半载(少不得身登清净。打定主意被也 不盖,衣也不添”,茶饭无心,}n渍不丁。渐浙不支(“一13 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比圣旨还遵些!”(8同) 竟 当宅王说在宝姐姐家时,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 是绝粒,粥也不喝,恹恹一息(垂毙殆尽。”(89回)最J舌 是虚惊一场,林黛玉“心神顿觉清爽许多 疑剐以破(自 白 住,不然甲就飞来r。”宝玉说只许同你顽,替你舸闷(黛玉就赌气回房,临窗洒泪,其原因说米也简单:“横坚如今有人 然不似先前寻死之意了”(90同)府也渐渐地好了。也就囚 和你顽(比我又会念,义会作,又会写,义会说笑(又怕你生 为林黛玉病的奇怪,好的也奇怪,众人疑惑不解之时,贾母 略猜到了八九。事实上这电为林黛玉的婚姻悲剧埋下r 气拄了你去”。这不在无形中玲落了林黛玉?贾宝玉夸史湘 笔:“林、r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云会说话(“林黛玉听了,拎笑道:‘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 伏 头
万方数据
云梦学刊JOURNAL OF YUNMENG 106 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r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 自卑、怯懦、孤僻等不良心理。 的。”贾母的担心不能说没有
第三,林黛玉的人格特征的形成与当时贾府的人环境 一点道理。而这划弁恰是林黛 也是不可分的。她的真实自然与大环境的虚伪,她对爱晴的 乇自身造成的。 另外,林黛玉的心理特点与其年龄也不太吻合。卜一 渴望、追求与严酷的环境?ft突等构成了不可凋和的矛盾,而 这些矛盾又加重了她的敏感多疑、孤独落寞。 岁的她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通过《葬花吟》来伤春 愁思,悲叹
这种特定环境下生存的林黛玉(其心理地生、发展过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25,回) 程中(某些因素的残缺和不健康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 其才气令人折服,其早熟也不能不令人惊叹。同时,林黛玉还有洁癖,宝玉脸耀伤后,敷了一脸的药,林黛玉来看他,他 2、个体因素 “知道他的癖性喜洁,见不得这些东西。 林黛玉本是一株绛珠草,冈神瑛侍者日以H露灌溉, 自己林黛玉自己也知道 强搬着脖子瞧了一瞧”(25回)。 后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遴得脱却草胎术质,得换人 也有这件癖性 以上分析,说明了林黛玉的心理状况是不健康甚至是 形,终日游丁离恨天外,饥则食蜜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 病态的。 为汤。只困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敞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
不尽之意。后下世为人,其目的就是把一生所有的胀}不来酬三、林黛玉不良心理状况形成的原因 报神瑛侍者(I回)。由此看来,林黛玉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她 的先天因素(如气质类型)有关。我们从小说的描述中可眦 她生 林黛玉不良心理形成的埘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看出,林黛玉属于比较典型的抑郁质,她的感受性高而耐受 是外存的环境,一是她自身的因素(如气质、性格等)。环境 性低,严重内向,情绪体验深刻(还表现出孤僻、焦虑、多疑 则影在的、客观的因素,当它与个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时, 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等缺点。幼年时父母双r埘她个性形成产生r不可磨灭
的 负面影响:寄人篱下、孤独无依的处境中义使她形成孤僻多 1、环境困素 尚
可或疑、敏感自卑的内向性格,倒丽她自然对人紧rdT,l:,扉,心存 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个体健康发展不 疑虑,难以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再加上她的“促狭嘴”(别 远的 缺的方面。它对个体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影响。弗=i{}姆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 人认为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性情乖僻而与之疏远,并产 己适 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隔阂,她与旁人心理难以相融,就 须履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所必 行的职责的性格。许多心理学家认为,5一11岁,?p幼儿 更孤独(更不被别人理解(长此以往,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对 期到少年初期为个性的形成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林黛玉的 心理健康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母亲“一疚而终”(本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林黛玉产生了朦胧的性意识, 该在父母怀里耍娇的林黛玉“守丧尽哀”,后义“抛父”进京。寄人篱下。父亲的病故尤为雪上加 渴望、追求爱情生活,但是由于受到当时严酷的社会环境的 约束,只得把这种欲望压抑在心底。这种欲望勺理智的矛盾 霜,昔日的“珍宝”沦为孤儿,林黛玉承受的苦痛是无以言 也是造成心理不良的重要因素。 创伤的心灵(长时闻陪伴说的,她能不“凄凄惨惨切切”?准叉能真正抚慰她那饱受 林黛玉的行止见识超出一般,“咏絮才”在大观尉在 在她身边的是比她大不了多少的 、f头)?由于家庭的缺失,她无法得至?父母的怜爱。母爱的缺 首届一指。但她的心理是不健康甚至是病态的,在严酷的大 环境中,她无力自救,其归属只能是过早“魂归离恨天”,成 乏造成了她不台群、孤僻、任性等不良人格;父爱的缺乏使她在牡会化方面不完全。又困寄人篱下形成了孤僻多疑、敏 为世人叹息的悲剧人物,这一点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林黛 玉的聪明才智,却必须远离林黛玉的病态,我们不仪要荚注 感自卑的内向性格。长期拥有清寂的个人空间,“所以总不 智能的充分发展(更应注重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素质, 出门,只在自己房间静养”(45回),叉更进一步强化了其 内向性格。她在“风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深刻地体 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趋 验着生命之孤独、前途之渺茫。 激烈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且刻不容缓。 其次,林黛玉来到贾府以后,在新环境中,她必须重新 更换角色以适应新环境。但是贾母等只觉得她可怜,“万
参考文献: 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5回),忽般【lJ郑晓边心理变态与健康【MJ_合肥:安徽人民出版杜,1998 视了她的心理感受, 【2l心理素质教育实用垒书[ClAL京:开明出版杜、 2000(忽略了对她诸方面的指导以使她顺利地适应新环境。在适 【3】3林崇德(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册教育研究,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她采用退行心理防御机制(如一不如意 1999(3) 14】4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lM]北京:三联书店(1983 就哭。就生气),将自己的心灵包裹起来(未能及时调整好心 【5】曹雪芹(高鹗红褛梦[MJ(妊抄:岳麓书杜, 1987态以适应新环境,人际关系又不太协调,因而也就难免形成 【责任编辑、校对黄去非 DAnjU’S ANANIOFLIN YSISPSYCHOLOGICALHEALTH
WANG Li
and Normal Hunan (Dept ofPedagogy Psychology ofYueyang University,Yueyang 414006) In this AbstractLinofself-mindedanddaiyu。s ill state self-maltreatment ofmindand qualifies envy,the paperpsychological are manifested the basis conclusion that the interaction Andonoftheaboveahasbeenmade the envi。 ofherfactorsandpersonal ronmcnt in which she was in are the caLIsCS ofher ill health psychological words Lin factorsKey dai-yu;psychological health;environmental factors:pcrsonal
万方数据
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军人心理健康的状况,主要是为了避免仅靠测试均分所出现的严重误差,使测试结果更加具有合理性和说服力,因为军人是是个不同于普通社会群体的特殊职业,不能用SCL - 90 症状自评量表直接测量出均分与常模进行比较。
问题一中,需要通过赋权来突出某些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造成重大影响的作用,本文提出了直接根据单指标相对隶属度的模糊评价矩阵,构造层次分析法中的判断矩阵,用以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给出了用加速遗传算法检验和修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计算判断矩阵各要素的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数据整合处理得出最终的模糊评价的综合指标值z?j???wir?i,j?,从而得出适合军人心理健康评价的模型,测试数据结果表明,
i?1n
军人的各项指标的不健康率在16%左右,而地方人员的不健康率在5%左右,说明军人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日趋突出。
要想解决军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就要分析其所处的环境、心理发展情况,题二中,对家庭教养方式、军营环境、部队管理模式、上级领导的工作态度与军人心理健康军人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根据样本观测值通过简单相关分析计算得到样本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
r?
??x?x??y?y?
i
i
n
利用样本数据进行检验简单相关系数,根据实际得出此简单相关分析存在缺陷,所以利用偏相关分析以及其它相关系数分析去求得相应的关联程度,这样有助于客观评价。从上述分析得出上级态度和军营环境的适应程度对军人心理健康关联程度比较明显,而家庭教养方式和部队管理方式对军人心理健康影响不是那么显著。
问题三主要是关于如何对提出的疏导策略(积极正向策略)进行定量预测分析,疏导策略是针对每个指标而定的,旨在有效降低测试分数,趋向正常,本文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四类解决方案下的治疗效果:
i?3?a0?a1x1?a2x2?a3x3??????a13x13
?b?bx?bx?bx??????bx4?i?6?01122331313yi??
7?i?8?c0?c1x1?c2x2?c3x3??????c13x13
?9?i?10?d0?d1x1?d2x2?d3x3??????d13x13
通过结果预算得出采取的策略越是全面,效果越是显著,方案四融合了四个策略,不健康人数减少了一半。
问题四通过采集我旅官兵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其不健康率与原始样本相近,所以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简便性、实用性和普适性,计算结果较为客观和稳定,在各类职业的心理健康的综合评价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军人心理健康 层次分析法 综合模糊评价 加速遗传算法 相关性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一、问题重述
(1)问题一,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将测试出的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在“SCL-90测试量表”的平均分与常模做比较,得出其心理健康状况,然而,事实上,这种测试方法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和片面之处,可能会因总体分数高而弥补了单个因素造成的重大影响,从而造成测试出错误的结果。试建立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模型,并根据附件2中的样本数据找出各类心理不健康者。
(2)根据部队实际,进一步分析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军营环境、部队管理模式、上级领导的工作态度与军人心理健康的关联程度。
(3)本着为及时了解我国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适时给予干预, 以期提高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目标,根据各类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具体的疏导策略,并对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定量预测分析。
(4)利用附件1的测试量表在本单位进行测试,用来检验你们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二、模型假设
1、假设此题所给的数据为典型相关数据,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当今现役军人的心理健康总体情况。
2、假设观测变量中所有单变量为正态分布和多变量的联合分布为多元正态分布。虽然典型相关分析对于这个假设不太严格,但是变量在正态分布情况下,可以获得更高的相关系数。
3、假设误差的方差齐次,即形成典型变式的误差项的分布差相等。
三、符号说明
Bi: 男军人i年兵(i?1,2,i?3时为女军人)
mij: Bi类人第j类指标不健康的分数
R: 单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
W: 由90个问题权值的权值组成的矩阵
z?j?: 模糊评价的综合指标值(第j个个体心理健康程度) Y: 军人心理健康 X1: 家庭教养方式 X2: 军营环境 X3: 部队管理模式
X4: 上级领导的工作态度 r: 样本相关系数
i类指标的分数 yi: 方案干预后第
四、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1 问题背景
针对问题一,既要考虑整体,又要兼顾个体,本文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同时,利用matlab程序设计排除某几个因素造成的重大影响,首先将测试模型分为十个指标,其中利用已有的资料,可得出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由参考文献《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中看出,性别和军龄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常模中
军龄和性别不同,测试结果有较大差异,),分类原理如图(详细情况见附表)
图1 样本分类图
4.2 模型建立 4.2.1 原始模型
根据资料和样本数据显示,性别、军龄、独生子女、类别、学历层次、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对军营环境适应程、部队管理、上级态度、人际交往等十多个因素中,性别和军龄对测试结果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本文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以性别和军龄为基本点,将样本数据分为三类,三类的“常模”标准不同,通过分析比较,制得不同性别、军龄军人SCL-90 结果比较表,在统计中,女性个体比例较少,所以分为男军人一年、男军人两年、女军人(女军人受军龄影响程度可以忽略不计)。对样本数据进行测试,测试标准如下表,
表1 不同性别、军龄军人SCL-90结果比较(x?s,分)
项 目 男性 女性 1年组 2年组 躯体化 1.57?0.59 1.23?0.32 1.32?0.35 强迫 人际敏感 忧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阳性项目数 阳性项目总分 总分
1.76?0.60 1.76?0.61 1.64?0.61 1.52?0.52 1.57?0.59 1.34?0.44 1.64?0.63 1.49?0.49 32.59?18.50 1.63?0.05 143.16?22.97
1.48?0.61 1.58?0.62 1.43?0.61 1.49?0.64 1.58?0.61 1.33?0.43 1.51?0.48 1.41?0.32 28.51?20.10 1.48?0.05 138.50?19.30
1.70?0.52 1.73?0.55 1.56?0.52 1.42?0.41 1.46?0.48 1.42?0.45 1.56?0.51 1.39?0.39 31.32?12.30 1.44?0.14 135.00?14.00
matlab程序设计中,利用上述原始条件,将样本数据带入将各因素的平均分与常模做比
较,可以得出每个人在常模的测试中所得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表二。
表2.三类人中各项指标不在常模范围内的总人数
m12 m14 342 308 155 393 m22 m24 m26 m28 23 19 14 90 m32
m34
m36 m38
31 23 18
35
我国军人SCL-90常模测试标准:
(1)总分超过143.16?22.97(B1)、138.50?19.30(B2)、135.00?14.00(B3)范围 (2)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 (3)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
通过比较个体在三项测试中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得出被测的心理健康状况。 1.B1类总分与军人常模比较出不在常模范围类的总人数为678人。 2.B2类总分与军人常模比较出不在常模范围类的总人数为134人。 3.B3类总分与军人常模比较出不在常模范围类的总人数为67人。
4.2.2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为了测试的降低错误率,建立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本文提出了根据模糊评价矩阵构造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的新思路,同时用加速遗传算法检验、修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计算AHP中各要素的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新模型(AHP_FCE),模型的建立主要分四个步骤:
(1)研究军人心理健康卫生状况评价系统的实际情况,从代表性、系统性和适用性等的角度,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各评价指标的样本数据建立单评价指标的相对隶属度的模糊评价矩阵。模糊综合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在论域 个方案之间作相对优劣的比较,从中选择相对最优的方案,这种优选与论域以外的方案无关,根据这—优化的相对性可以确定各评指价标值的相对隶属度和论域中相对优等方案与相对次等方案。不失一般性,设有n=90个评价指标组成对全体m=1214的评价指标样本集数据?x?i,j?|i?1?n,j?1?m?,各指标x?i,j?均为非负值。为确定单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隶属度的模糊评价矩阵,消除各评价指标的量纲效应,使建模具有通用性,需对样本数据集?x?i,j??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了尽可能保持各评价指标值的变化信息,对越小越优型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公式可取为
r?i,j????xmax?i??xmin?i??x?i,j???/??xmax?i??xmin?i??? (1——01)
式中:xmax?i?、xmin?i?分别为样本个体第i个指标的最小值、最大值; r?i,j?为标准化
后的评价指标值,也就是第j 个人第i 个评价指标从属于优的相对隶属度值,i?1?n,j?1?m。以这些r(i,j)值为元素可组成单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R??r?i,j??。
(2)模糊评价矩阵R??r?i,j??
B??bij?
n?n
n?m
n?m
构造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
。模糊综合评价的实质是一种优选过程,从综合评价的角度看,若评价指标i1
的样本系列{?r?i1,j?|j?1?m?的变化程度比评价指标i2 的样本系列
2
?r?i,j?|j?1?m?的变化程度大,则评价指标i传递的综合评价信息比评价指标i传递
1
2
的综合评价信息多。基于此,可用各评价指标的样本标准差
?
?m???
s?i?????r?i,j??r?/m? (1——02)
2????j?1??
?m
反映各评价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并用于构造判断矩阵B。其中r??r?i,j?/m为各
0.5
2
j?1
评价指标下样本系列的均值,i?1?n于是,按照式(4)可得到1~9 级判断尺度的判断矩阵:
?????bm?1??1,s?i??s?j????s(i)?s(j)?/?smax?smin??bij?? (1——03)
1/?s(i)?s(j)?/?smax?smin??????bm?1??1,s?i??s?j????
式中:smax、smin分别为?s(i)|i?1?n?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对重要性程度参数值
??
bm?min?9,int?smax/smin?0.5??,min和int分别为取小函数和取整函数。
(3)判断矩阵B的一致性检验、修正及其权重wi?i?1?n?的计算,要求满足:wi?0 和
?w。根据判断矩阵B的定义,理论上有
ti?1
n
bij?wi/wj ?i,j?1?n? (1——04)
现在的问题就是由已知判断矩阵???bij?n?n,来推求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wi|i?1?n?。若判断矩阵B 满足式(5),决策者能精确度量wi/wj,bij?wi/wj,判断矩
阵B 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则有
??|bw
ij
i?1j?1
nn
j
?wi|?0 (1——05)
式中:||为取绝对值。由于实际评价系统的复杂性、人们认识上的多样性以及主观上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判断矩阵B 的一致性条件不完全满足在实际应用中是客观存在、无法完全消除的,AHP法只要求判断矩阵B 具有满意的—致性,以适应各种复杂系统。若B不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则需要修正。设B的修正判断矩阵为Y??Yij?n?n,Y 各要素的权重值仍记为?wi|i?1?n?,则称使式(7)最小的Y 矩阵为B 的最优一致性判断矩阵
minCIC?n????|yij?bij|/n???|yijwij?wi|/n2
2
i?1j?1
i?1j?1
nnnn
s..t yij?1 ?i?1?n,j?i?1??n
1/yji?yij?? n (1——07)?bij?dbij,bij?dbij?? ?i?1?n,j?1?1??
wi?0 ?i?1?n?
?w
i?1
n
i
?1
nd为非式中:称目标函CIC?n?为一致性指标系数(Consistency Inde x Coeffici)e;
负参数,根据笔者的经验可从?0,0.5?内选取;其余符号同前。式(7)是一个常规方法较难处理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其中权重值?wi|i?1?n?和修正判断矩阵Y??Yij?n?n的上三角矩阵元素为优化变量,对n 阶判断矩阵B 共有n?n?1?/2个独立的优化变量。显然,式(7)左端的CIC?n?值越小则判断矩阵B的一致性程度就越高,当取全局最小值
CIC?n??0时则Y?B 且式(6)和式(5)成立,此时判断矩阵B 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又根据约束条件?wi?1知,该全局最小值是唯一的。模拟生物优胜劣汰规则与群体内部
i?1n
染色体信息交换机制的加速遗传算法?AGA?,是一种通用的全局优化方法,用它来求解式(7)所示的问题较为简便而有效。?AGA?算法可参见文献[2,8]。对于不同阶数n 的
判断矩阵,其一致性指标系数值CIC?n?也不同。为了度量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这里引入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系RIC?n?值。用随机模拟方法分别对
3~n阶各构造500 个随机判断矩阵,它们满足判断矩阵的单位性和倒数性,但不保证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条件,计算这些随机矩阵的一致性指标系数值,然后平均即得RIC?n?值
表3 判断矩阵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系数RIC(n)值
阶数n RIC(n)
3 0.578
4 0.487
5 0.451
6 0.377
7 0.321
8 0.308
9 0.277
可见,RIC?n?值在0.277~0.578之间。经大量的实例计算,当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系数CIC?n??0.10 时,可认为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据此计算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wi 是可以接受的;否则需提高参数d,直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经过matlab程序设计得出权值矩阵W
?0.831?
?0.543?1.065?
?0.974?1.134W=?
?0.803?0.932?
?1.394?1.203??1?
0.9431.0781.4500.8401.3021.0321.0030.6450.2311
0.8930.6431.5901.0620.7941.5330.6341.2301.2101
0.3400.8760.7811.3000.9501.4030.7540.7080.4901
1.4031.0970.8431.0201.6400.8140.9531.0200.8591
0.4020.6320.6010.1421.0320.4151.4921.0031.0451
0.8561.6320.5140.5390.70401.23201.0321
1.6030.7331.3041.0010.9340001.3020
0.9941.3230.8521.8430.9120001.0040
1.4941.44301.0290.5980001.6240
??
000?000?
?
0.8931.0031.354?000?
?
000?000?
?
000?000??000??1.033
1.208
(4)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wi 与个体相应评价指标的相对隶属度值r?i,j?相乘并累加,可得模糊评价的综合指标值z?j???wir?i,j? ?j?1?m?综合指标值z?j?越小说明第
i?1n
j个个体心理健康程度越优。
进过数据处理和算法代入,得出
表4 类人中十项指标的不正常人数
J11 J12 J13 J14 J15 J16 J17 J18 J19 J110
154 166 128 145 180 143 188 126 163 144
J21 J22 J23 J24 J25 J26 J27 J28 J29 J210
28 19 19 18 14 14 21 16 20 10
J31 J32 J33 J34 J35 J36 J37 J38 J39 J310
12 8 13 11 10 9 9 12 14 6
对表1和表4进行整理比较,得到表5:
表5——表1与表4的结果比较
B1 (979)
J11--J110 154 166 128 145 180 143 188 126 163 144
m11--m110
163 342 385 308 180 155 189 393 162 144
28 19 19 18 14 14 21 16 20 10
B2 (152)
J21--J210
m21--m210
31 23 19 19 16 14 20 90 100 10
12 8 13 11 10 9 9 12 14 6
B3 (83)
J31--J310
m31--m310
11 31 35 23 30 18 11 35 15 10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优化模型所得测试结果更具实际性和可靠性,以上表1 数据中红色标记的明显不符合实际(甚至脱离了现实意义),而优化模型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
五、基于相关分析建立的关联度分析
5.1 简单相关系数的定义
简单相关分析是对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单相关分析所用的指标称为单相关系数,又称为单相关系数、Pearson(皮尔森)相关系数或相关系数。通常以?表示总体的相关系数,以r表示样本的相关系数。总体相关系数的定义式是:
??
CoX,Y (5——01)
其中,Co??X,Y?是随机变量X 和Y 的协方差;Var?X?和Var?Y?分别为变量X 和
Y的方差。总体相关系数是反映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一种特征值,表现为一个常
数。样本相关系数的定义公式是:
r?
??x?x??
y?y?
i
i
n
(5——01)
样本相关系数是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的,抽取的样本不同,其具体的数值也会有所差异。可以证明,样本相关系数是总体相关系数的一致估计量。 5.2 简单相关系数的检验
在实际的客观现象分析研究中,相关系数一般都是利用样本数据计算的,因而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样本容量越小其可信程度就越差。因此也需要进行检验,即对总体相关系数?是否等于0进行检验。
数学上可以证明,在X与Y都服从于正态分布,并且又有??0的条件下,可以采用t检验来确定r
的显著性。其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相关系数r的t值:
t? (5——02)
其次,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和自由度?n?2?,查找t分布表中相应的临界值t?/2(或
p 值)。若|t|?t?/2或p??)表明r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若|t|?t?/2(或p??),表明r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
我们对于家庭教养方式、军营环境、部队管理模式、上级领导的工作态度、和军人心理健康的关联程度,可以用SPSS计算军人心理健康Y与家庭教养方式X1、军营环境X2、部队管理模式X3、上级领导的工作态度X3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在已知的“SCL-90测试量表”中提取相关参数如下表所示: X1 X2 X3 X4 Y 4.000 2.000
??????
1.000 1.000
??????
1.000 3.000
??????
1.000 2.000
??????
1.333 1.256
??????
4.000 2.000 1.000 3.000 1.378
SPSS求出结果如下所示:
从结果可以看出,军人心理健康Y与对军营环境适应程度X2的相关系数r=0.312, P值=000,在α=0.01 水平下线性关系显著。军人心理健康Y与上级态度X4相系数
r=0.466, P值=000,在α=0.01 水平下线性关系显著。但是,我们可得出还有家庭教养方式X1和部队管理X3与军人心理健康Y的相关性不明显,可以根据实际得出此简单相关分析存在缺陷,所以我们应该用多种相关分析去求得相应的关联程度,这样有助于客观评价。所以下面将再用两个分析方法来计算。 5.3 偏相关分析
在多变量的情况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很复杂的。在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进行控制的条件下,衡量多个变量中某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称为偏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不同于前面所介绍的简单相关系数。在计算简单相关系数时,只需要掌握两
个变量的观测数据,并不考虑其他变量对这两个变量可能产生的影响。而在计算偏相关系数时,需要掌握多个变量的数据,一方面考虑多个变量相互之间可能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又采用一定的方法控制其他变量,专门考察两个特定变量的净相关关系。在多变量相关的场合,由于变量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偏相关系数与简单相关系数在数值上可能相差很大,有时甚至符号都可能相反。简单相关系数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反映的往往是表面的非本质的联系,而偏相关系数则较能说明现象之间真实的联系。 在明确偏相关系数与简单相关系数区别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讨论偏相关系数的定义公式。在偏相关中,根据固定变量数目的多少,可分为零阶偏相关、一阶偏相关、?、?p?1? 阶偏相关。零阶偏相关就是简单相关。如果用下标0 代表Y,下标1代表X2,下标2代表X2,则变量Y 与变量X1之间的一阶偏相关系数为:
r01?2? (5——04)
r 是剔除X2 的影响之后,r01,r02,r12分别是 Y,Y与X1之间的偏相关程度的度量;
X1,X2 两两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设增加变量X3,则变量Y与X1 的二阶偏相关系数为:
r01?23?
(5——04)
一般地,考察多个变量时,Y 与Xi i?1,2,???,p?的p?1阶偏相关系数,可由
?7?44?、?7?45?和以下?7?46?式组成一组递推公式进行计算。
r0i?12????i?1??i?1?
???p?
r0i?12???i?1i?1???p?1?r0p?12???p?1rip?12???i?1i?1???p?1
对偏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与简单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类似。读者无须记住上面的繁琐公式,只要理解其基本思想,就可以用SPSS 可直接计算出偏相关系数大小及P值并进行判断。
根据部队实际情况我们了解家庭教养方式对于每个军人来说是参军之前形成的而且对每个军人的心理影响很大,这里把军人心理健康Y与家庭教养方式X1分为一组控制变量,另外的三组变为第二组固定变量,然后运用二阶偏相关系数来计算。
(5——05)
从表中可以看出此偏相关分析结果不明显,不过可以提供一个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军营环境、部队管理模式、上级领导的工作态度与军人心理健康的关联程度的一个依据。 5.4 其它相关系数分
前面介绍了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计算及检验,它们是最常用的相关系数,但仅适用于度量定距变量(或定比变量)与定距变量(或定比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在实际问题中,经常要计算定类变量或定序变量的“相关系数”,这时必须选用其它合适的度量方法。 5.4.1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的定义和计算。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适用于度量定序变量与定序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由统计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首先提出的,其计算公式为:
6di2
rs?1? (5——06) 2
nn?1
其中,di?(xi?yi),xi和yi分别是两个变量按大小(或优劣等)排位的等级(称为秩),n是样本的容量。与简单相关系数类似,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的取值区间为:?1?rs?1为正值时,存在正的等级相关,rs取负值时,存在负的等级相关。rs?1,表明两个变量的等级完全相同,存在完全正相关。rs??1,表明两个变量的等级完全相反,存在完全的负相关。
5.4.2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
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是根据一定的样本计算的。两个变量的总体是否存在显著的等级相关也需要进行检验。当样本容量n大于20 时,可利用以下t统计量,进行等级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当总体等级相关系数 ?s?0 时,可证明t服从自由度为?n?2?的t 分布。在给定的显著水平?下,如按上式计算的t值(或者 p值)大于临界值t?/2?n?2? (或p??),则可以认为?s 与0 显著差别,即两种现象(两个变量)的总体是否存在显著的等级相关。
SPSS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得出结果如下表所示:
*. 在置信度(双测)为 0.05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 在置信度(双测)为 0.01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由此表我们可以看出用??0.05or0.01等级相关系数算Y,X1,X2,X3,X4的关联程度还是比较好的,比如上级态度X4与军人心理健康Y的相关系数r?0.399,p?0.000,显著性??0.01下的相关性是显著的。
(?)Kendall(肯德尔)的tau相关系数及其检验
Kendall(肯德尔)的tau相关系数由统计学家Kendall提出,适用于度量两个定序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共有三种形式:tau?a、tau?b和tau?c,公式分别为:
Ns?Nd
tau?a? (5——07)
nn?1/2
tau?b? (5——08)
2mNS?Nd tau?c? (5——09)
n2m?1其中,Ns为X和Y的同序对的数目;Nd为X和Y的异序对的数目; Tx为X中同分对的数目;Ty为Y中同分对的数目;n为样本容量;m为X与Y等级数较小者。所谓同序对是指变量大小顺序相同的两个样本观测值,即其X的等级高低顺序与Y的等级顺序相同,否则称为异序对;所谓同分对是指等级相同的一对样本观测值,如果样本容量为n,则样本观测值两两组对的话一共可以有n?n?1?/2对。
一般情况下,tau?a是在没有同分对时采用,它表示同序对的数目与异序对的数目的差在全部可能对数中所占的比例。如果有同分对时常用tau?b和tau?c;如果X和Y的等级数相同,则可用tau?b,否则用tau?c。由于五项指标都是采用的评分制所以Y,X1,X2,X3,X4等级相同,我们采用tau?b来计算得出结果。
SPSS计算的家庭教养方式、军营环境、部队管理模式、上级领导的工作态度、和军人心理健康的关联程度得出的相关性及相关系数如下表所示: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得出:运用SPSS中相关分析中tau?b相关系数及其检验结果也是比较显著地;比如上级态度与军人心理健康相关系数r?0.466,P=0.000,显著性??0.01下的相关性是显著的。
总结:对于分析问题二家庭教养方式、军营环境、部队管理模式、上级领导的工作态度与军人心理健康的关联程度。本题采用了相关性分析法中的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分析和tau相关系数分析;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比较客观准确的分析出指标的关联程度;我们从这几种方法中可以明显得出上级态度和军营环境的适应程度对军人心理健康关联程度比较明显,这说明上级态度和军营环境的适应程度对军人心理健康影响比较大;而家庭教养方式和部队管理方式对军人心理健康影响不是那么显著。
我们部队是一个等级分明、上级管理下级、下级服从上级的部队,所以上级一言一行对军人的心理影响较大。军人对于军营环境的适应程度也是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的一项大指标,我们知道“适者生存”这个自然原理,谁能更好的适应环境谁就能走的更远,自然心态好,所以心理健康。对于家庭教养方式我们知道虽然对每个人影响比较大,但是一般参军的人都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很好的确立,而且部队是个大熔炉很锻炼人,所以来这儿的得到改变,所以家庭教养对于军人心理健康就不是那么明显。因为各个部队管理模式是比较相同的,所以对每个人都一样,就没有明显的比较感,所以对军人心理健康影响也不大。
但是此相关分析模型还纯在一些不足,首先对于军人数据的选举不够全面,只是对某个部队的1214个人的分析结果,因为各个部队的实际情况还各不相同,要想获得更好的关联程度,还需运用更多的算法,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然后就是对于结果中上级态度与部队管理方式有联系,我们知道部队就是上级管理下级,结果却有差别;最后我们结合结果分析和部队实际情况,去得出更好的模型。
六、利用多元回归方法的定量预测分析模型
6.1制定相应疏导策略
军人克服和防止逆反心理的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改进教育方法,要侧重引导,讲究策略,切忌简单粗暴、强迫命令。要尽量多进行个别谈心,个别交换意见,疏通感情,不要动辄当面批评人。二是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三是与战士建立良好的官兵关系。如果远离战士,缺少情感上的交流,话讲得再好听,被教育者也会感到陌生,不易接受。只有与战士息息相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赢得战士的心。
由表5的数据可以得出各类心理健康问题者的人数及所占比例
表6——各类心理不健康者的人数及其比例
躯体化
194 0.1598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其他
206 209 212 215 218 0.1696 0.1721 0.1746 0.1771 0.1795 0.1820
图2——各类不健康人数比例图
由以上数据可知军人心理不健康人数比例明显大于地方人员测试的数据(比例普遍处于16%左右),图2显示从第一类至第十类不健康人数逐渐增加(呈正相关),所以根据以上各类心理问题情况,可以提出处理军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策略进行二阶因素分析,最后合并归纳为四种策略类型:
①、言语疏导型策略:言语疏导型策略对军人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借助于谈话、劝导等从认知上施加影响。如在各项考核、比武焦虑情境中提出“教育他们正确对待考核、比武”。在自我中心情境中,“教会他学会换位思考,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等。
②、惩罚约束型策略:惩罚约束型策略对军人心理健康问题以规章制度制裁, 或进行情境性批评、惩罚,或限制条件阻止其滋长。
③、行为疏导型策略:行为疏导型策略对军人心理健康问题侧重从行为上加以影响,或对行为进行正强化,干脆不管,或给其行为改善创造条件。如在自我中心情境中“让他与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同志共同做事,认识自己的不足”。
④、情感关爱型策略:情感关爱型策略对军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侧重给予情感上的关心理解,或给予情绪上的照顾。如厌倦工作情境中 “关心他,用感情打动他”。退缩行为情境中,提出“关心他的生活小事”,“在班上给他过生日”。攻击行为情境中提出“理解他,真诚地关心、帮助他,消除敌意,取得信任”。 6.2 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预测策略干预的效果
因为不同类问题的“病因”不同,解决策略也就不同,结合以上四种策略和十类心理健康问题,专家认为,对于1-3类问题,采用方案1(策略①)进行疏导解决,对于4-6类问题,采用方案2(策略①、②)进行疏导解决,对于7-8类问题,采用方案3(策略①、②、③),对于9-10类问题,采用方案4(①、②、③、④)(倘若某人在1、5、9类存在健康问题,则采用方案4,以此类推)。
由于这四种方案是针对各类问题设计的,且都是积极正向策略,在解决不健康心理指标的同时不会对其他正常的心理健康指标造成影响。因为本模型是个越小越优模型,所以该方案旨在降低被测在指标中填写的分数,即相对于分数而言是副作用。
通过资料查询,可将四类方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治疗情况进行定量预测分析,以往在解决问题的定量预测问题中,习惯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预测模型,然而,个人心理健康状况与方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线性回归模型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二者之间的本质关系,这就需要把模型从线性回归向非线性回归进行转变。笔者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方案干预后所测得的scl-90分数定量预测模型。 6.2.1 多元回归模型回归因子的确定
多元回归模型回归因子的确定描述每个方案对每类指标影响的特征参数较多,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恰当的选择回归因子。如果疏忽了心理健康指标的主要影响因子,那么回归效果肯定不好;但如果将与损害程度关系不大的因子选进来,不仅增加了计算量,而且会影响回归效果;因此需要对所有的影响因子按照某种合理的方式进行降维。逐步回归方法既可以选择出合理的回归因子,又可以减少计算量。其基本思想是:已知影响因变量y(每类指标的得分)的因子共有13个(x1,x2,...x13),根据因子对变量y的贡献大小逐步将影响因子引入,同时将作用不显著的因子剔除,这样边引
2
进边剔除,直至最终获得较合理的回归因子。回归过程中采用?R2和?Rbc两个参数评价影响因子的显著性。?R2表示在其他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再引进新因子时,回归方程判定
2
系数的增量,?R2越大,说明该因子在回归方程中的作用越显著;?Rbc为偏确定系数,是指新引进因子的回归方程所解释部分占缺少该因子的回归方程未能解释部分的比例大小,也是衡量因子重要性的指标。由于逐步回归方法只需要用到紧凑消去变换,过程比较简单易行,同时每步均需要做显著性检验,保证了最后得到的回归模型中的各因子都是显著的。
6.2.2 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令第i类指标的分数为yi,根据不同的方案设不同的变量a、b、c、d,则
?a0?a1x1?a2x2?a3x3??????a13x13
?b?bx?bx?bx??????bx?01122331313
yi??
?c0?c1x1?c2x2?c3x3??????c13x13??d0?d1x1?d2x2?d3x3??????d13x13
i?34?i?67?i?89?i?10
(6——01)
经过上述多元回归模型来确定回归因子得到:
?a??0.893
???
?b??0.949?c???0.993???
?d??0.687???
0.9730.8390.7830.773
0.7590.8750.9970.638
0.8790.8270.7650.798
0.9650.8960.8430.498
0.9630.8970.8430.768
0.8970.9050.8970.9280.9840.8940?
?
0.9980.9780.8960.7980.7980.8940.886?0.675000000?
?
0.6570.6750.6970.8750.83500??
每个个体在相应的方案干预之后,心理就会有所波动,重新测试的情况下,可以得出新
的得分,利用上述多元回归模型可预测新的每类指标不健康的人数。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明显看出经过方案干预后,不健康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说明提出的方案对于治疗心理问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四个方案的对比中,方案级数越高,促进效果越明显,方案四比方案一多降了4.37个百分点,效果差异较大。
七、基于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对我旅现役军人的测试分析
7.1 我旅全体成员的测试结果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我旅的1430现役军人进行测试。剔除填写资料不完整的问卷, 排除有精神症状和严重躯体症状, 获得有效问卷1249份, 有效样本率为87%。其中, 东部590 人, 中部340 人, 西部500人; 男999人( 79.9%) , 女250( 20.01%) ; 年龄15~67 岁( 26± 7) ; 军龄: 1 年129人( 12. 9%) , 2 年238 人( 18. 6%) , 3 年119人( 8. 7%) , 4 年117 人( 8. 5%) , 5 年104 人( 7. 4%) , 6 年及以上542人( 43. 8%) ; 级别: 青年学员331人( 27. 3%) , 战士学员345 人( 28. 5%) , 干部536 人( 44.2%) ; 现在文化程度: 小学4 人( 0. 03%) , 初中248 人( 20.3%) , 高中( 中专) 403人( 33%) , 大专及以上567 人( 46.4%) 。
方法测评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Checklist 90, SCL- 90) 进行测评。自编测试的一般因素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 , 人际关系敏感度、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情绪、恐惧症状、偏执情态、精神病性态和其他等10个方面。测评前, 每次测量被试不超过100人,采用无记名集体统一填写有关调查表, 要求官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不要与他人交流。各测评点的测评在1 个月内完成, 完成后问卷统一收回、编码。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7.2 结果分析
军人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凡1 个因子分> 2 或总分超过160 分, 或阳性项目数≥43 者为筛查阳性。以此为标准, 1249名军人共筛选出阳性者206人, 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6. 5%, 其中男181人( 18. 2%) ,女24人( 15. 8%);提示有16. 5%的军人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军人不良心理症状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和偏执等因子。
表1 各类心理不健康者的人数及其比例
心理健康卫生指标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度
抑郁症状 焦虑症状
不健康人数
231 227 228 236 245 所占比例 0.1618 0.1590 0.1597 0.1650 0.1715
敌对情绪 242 0.1692 恐惧症状 246 0.1720 偏执情态 253 0.1769 精神病性态 257 0.1801
其他 259 0.1815
军人SCL- 90 各个项目与常模比较我国军人SCL- 90 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军人常模,并有极显著差异( P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旅官兵SCL - 90 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 除躯体化因子外)均显著低于常模。说明我旅官兵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良好。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人格特征等等,已成为军队与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军人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部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军人的身心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心理素质训练、心理问题团体讲座及心理健康普查等,及时了解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适时给予干预,从而促使我国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前加强。近几年来,在新兵征集时严把质量关,新兵入伍时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前有所改善。部分地区已在新兵入伍前进行心理健康检测,所征集的新兵不论从心理素质、身体条件还是文化水平上都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选拔出了更符合军人要求的部队新生力量。从结果可见,我国军人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上,采用该量表对我军男性士兵的调查相一致。心理学理论认为,不完善感、不安全感、不确定感一旦突出, 人就会表现出强迫症状。
尽管军人的总体心理卫生状况较好。不同级别的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较学员稳定,因而,心理状态较好。不同年龄阶段的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表现为20~29 岁组的军人各项目的分均高于其它各组,而40 岁以上组的军人各项目的分均低于其它各组。其原因可能是:20~29岁这个年龄段正值成人前期( 青年晚期),这是个体从青年前期逐步走向一个相对平静、相对稳定、成熟的发展时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发展任务, 如: 学习深造、就业、择偶、建立家庭和开创事业等。此期年轻人世界观尚未定型, 可塑性大, 心理状况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毫无疑问地, 如此众多而重大的发展任务对个体的适应性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若不能做出既符合现实条件又能满足内在需要的决定, 个体就会遭遇冲突和挫折, 年轻的军人更是这个时期波动最大的群体, 在身心上就表现为SCL - 90 因子分同步增高。所以部队要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生活工作条件, 加强心理辅导, 开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正确的心理疏导,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40 岁以上到最大67 岁这个年龄组的军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 各种人生经验越来越丰富, 知识面更广、更深, 工作技能熟练, 生活方式较稳定, 待人处事也较稳定, 因此,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不同性别军人之间的比较, 其各项目的分男性均高于女性( P
[ 11] 。可能与和平时期部队中女性军人比例很小, 受到比男性军人较多关爱, 环境及生活条件均较建制部队男性军人优越, 而男性军人工作压力、学习竞争、承受责任等均高于女军人等因素有关。说明男性军人的心理健康更应受到重视。本调查研究的受试对象分布区域广泛, 具有样本大、代表性较好等特点。
结果表明:
表2 样本数据与常模数据的比较
指标
躯体化 强迫 人际敏感 忧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数 194 197 200 203 206 209 212 215 218 2210.1618 0.1590 0.1597 0.1650 0.1715 0.1692 0.1720 0.1769 0.1801 0.1815
231 227 228 236 245 242 246 253 257 0.1598 0.1622 0.1647 0.1672 0.1696 0.1721 0.1746 0.1771 0.1795 0.1820将采集的1430名我旅官兵的心理健康卫生水平状况代入建立常模。对比结果见表2,与实际情况相符。具体表现为: 女性较男性好; 随年龄增长和级别升高而表现为两端低,间高的近似正态分布的发展特征。心理健康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与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和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关。良好的外界环境可以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氛围, 对培养他们良好心理素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八、模型的优点与缺点
8.1 优点
目前实际应用中模糊综合评份的主要难点之一就是如何合理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为此,本文直接根据单指标模糊评价矩阵构造了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并提出用加速遗算法检验和修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计算层次分析法中各要素的权重的新方法(AHP_FCE)。研究结果表明,AHP_FCE 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客观和稳定,方法具有通用性,在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中具有应用价值。 8.2 缺点
本题所提供的数据样本中军龄只在一到两年之间,样本不能够客观代表广大军人,而根据其数据得出的推论也就收到了一定的局限,即本论文所得到的综合模糊评价模型所得到的权值存在一定的不具权威的代表性。
九、模型的推广
不同的职业就有不同的心理问题,本模型是针对现役军人的实际心理问题设定的,同理,其他职业也有相应的职业心理问题,对其职业的所出环境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权重,进而得出对应职业的模糊评价模型,所以本模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推广性和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王焕林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38-40
?2? 金菊良,杨晓华,丁晶.标准遗传算法的改进方案——加速遗传算法[J].系统工程
理论与实践,2001,21(4):8-13[11] 翟立林
[3] 王家华等.中国新兵SCL-90 常模的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3:65-71
[4] 杨征等. 症状量表评价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应用结果分析. 解放军预医学杂志.1995,13(1):9-13
[5] 金菊良、魏一鸣、丁晶.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水利学报. 2004,3:65-71
[6] 陈善平、李树茁、李淑娥、许宗姄.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个人健康状况模糊综合评价.2005,28(1):63-65
[7] 米红、张文璋. 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8?金菊良,丁晶.水资源系统工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编辑程序:
1. 输入1214个人的原始数据(包含性别和军龄),并把所有人分成三大类,B1、B2、B3。 A=[],k1=1;k2=1;k3=1; for k=1:1214 if A(k,91)==1&&A(k,92)==1 A11(k1,:)=A(k,:);k1=k1+1; else if A(k,91)==1&&A(k,92)==2 A12(k2,:)=A(k,:);k2=k2+1; else A0(k3,:)=A(k,:);k3=k3+1; end end
2.B1表示男一年兵,B11-B110分别表示躯体化等十类指标;P11-P110分别表示每个人每项大指标的平均分;S11-S110表示是每个人各项是否为阳性指标; M11-M110为每大类阳性指标的人数。 B1=A11(:,1:90);
B11=B1(:,[1,4,12,27,40,42,48,49,52,53,56,58]); B12=B1(:,[3,9,10,28,38,45,46,51,55,65]) ; B13=B1(:,[6,21,34,36,37,41,61,69,73]) ;
B14=B1(:,[5,14,15,20,22,26,29,30,31,32,54,71,79]); B15=B1(:,[2,17,23,33,39,57,72,78,80,86]) ; B16=B1(:,[11,24,63,67,74,81]); B17=B1(:,[13,25,47,50,70,75,82]); B18=B1(:,[8,18,43,68,76,83]) ;
B19=B1(:,[7,16,35,62,77,84,85,87,88,90]); B110=B1(:,[19,44,59,60,64,66,89]);
p11=sum(B11')/12;p12=sum(B12')/10;p13=sum(B13')/9; p14=sum(B14')/13;p15=sum(B15')/10;p16=sum(B16')/6; p17=sum(B17')/7; p18=sum(B18')/6;p19=sum(B19')/10; p110=sum(B110')/7;
S11=zeros(979,1);for j=1:979 if p11(j)2.16 S11(j)=1;end end m11=sum(S11);
S12=zeros(979,1);for j=1:979 if p12(j)2.36 S12(j)=1;end end m12=sum(S12);
S13=zeros(979,1);for j=1:979 if p13(j)2.37 S13(j)=1;end end m13=sum(S13);
S14=zeros(979,1);for j=1:979 if p14(j)2.25 S14(j)=1;end endm14=sum(S14);
S15=zeros(979,1);forj=1:97 if p15(j)2.04 S15(j)=1;end end m15=sum(S15);
S16=zeros(979,1);for j=1:979 if p16(j)2.16 S16(j)=1;end endm16=sum(S16);
S17=zeros(979,1);for j=1:979 if p17(j)1.78 S17(j)=1;end end m17=sum(S17);
S18=zeros(979,1);for j=1:979 if p18(j)2.27
S18(j)=1;end end m18=sum(S18);
S19=zeros(979,1);for j=1:979 if p19(j)1.98
S19(j)=1;end end m19=sum(S19);
S110=zeros(979,1);forj=1:979 if p110(j)
1.5+0.53 S110(j)=1;end end m110=sum(S110);
3.B2为男两年兵,其他指标与男一年兵相对。
B2=A12(:,1:90);
B21=B2(:,[1,4,12,27,40,42,48,49,52,53,56,58]);
B22=B2(:,[3,9,10,28,38,45,46,51,55,65]) ;
B23=B2(:,[6,21,34,36,37,41,61,69,73]) ;
B24=B2(:,[5,14,15,20,22,26,29,30,31,32,54,71,79]);
B25=B2(:,[2,17,23,33,39,57,72,78,80,86]) ;
B26=B2(:,[11,24,63,67,74,81]) ;
B27=B2(:,[13,25,47,50,70,75,82]) ;
B28=B2(:,[8,18,43,68,76,83]) ;
B29=B2(:,[7,16,35,62,77,84,85,87,88,90]);
B210=B2(:,[19,44,59,60,64,66,89]);
p21=sum(B21')/12;p22=sum(B22')/10;p23=sum(B23')/9;
p24=sum(B24')/13;p25=sum(B25')/10;p26=sum(B26')/6;
p27=sum(B27')/7;p28=sum(B28')/6;p29=sum(B29')/10;
p210=sum(B210')/7;
S21=zeros(152,1);for j=1:152 if p21(j)1.55
S21(j)=1;end end m21=sum(S21);
S22=zeros(152,1);for j=1:152 if p22(j)2.09
S22(j)=1;end end m22=sum(S22);
S23=zeros(152,1);for j=1:152 if p23(j)2.20
S23(j)=1;end end m23=sum(S23);
S24=zeros(152,1);for j=1:152 if p24(j)2.04
S24(j)=1;end end m24=sum(S24);
S25=zeros(152,1);for j=1:152 if p25(j)2.13
S25(j)=1;end end m25=sum(S25);
S26=zeros(152,1);for j=1:152 if p26(j)2.19
S26(j)=1;end end m26=sum(S26);
S27=zeros(152,1);for j=1:152 if p27(j)1.76
S27(j)=1;end end m27=sum(S27);
S28=zeros(152,1);for j=1:152 if p28(j)1.99
S28(j)=1;end end m28=sum(S28);
S29=zeros(152,1);for j=1:152 if p29(j)1.73
S29(j)=1;end end m29=sum(S29);
S210=zeros(152,1);for j=1:152 if p210(j)1.5+0.53
S210(j)=1;end end m210=sum(S210);
4.B3为女兵,其他指标与一年男兵相对。
B3=A0(:,1:90);
B31=B3(:,[1,4,12,27,40,42,48,49,52,53,56,58]);
B32=B3(:,[3,9,10,28,38,45,46,51,55,65]) ;
B33=B3(:,[6,21,34,36,37,41,61,69,73]) ;
B34=B3(:,[5,14,15,20,22,26,29,30,31,32,54,71,79]);
B35=B3(:,[2,17,23,33,39,57,72,78,80,86]) ;
B36=B3(:,[11,24,63,67,74,81]) ;
B37=B3(:,[13,25,47,50,70,75,82]) ;
B38=B3(:,[8,18,43,68,76,83]) ;
B39=B3(:,[7,16,35,62,77,84,85,87,88,90]);
B310=B3(:,[19,44,59,60,64,66,89]);
p31=sum(B31')/12;p32=sum(B32')/10; p33=sum(B33')/9;
p34=sum(B34')/13;p35=sum(B35')/10; p36=sum(B36')/6;
p37=sum(B37')/7; p38=sum(B38')/6; p39=sum(B39')/10;
p310=sum(B310')/7;
S31=zeros(83,1); for j=1:83 if p31(j)1.67
S31(j)=1;end end m31=sum(S31);
S32=zeros(83,1); for j=1:83 if p32(j)2.22
S32(j)=1;end end m32=sum(S32);
S33=zeros(83,1);for j=1:83 if p33(j)2.28
S33(j)=1;end end m33=sum(S33);
S34=zeros(83,1);for j=1:83 if p34(j)2.08
S34(j)=1;end end m34=sum(S34);
S35=zeros(83,1);for j=1:83 if p35(j)1.83
S35(j)=1;end end m35=sum(S35);
S36=zeros(83,1);for j=1:83 if p36(j)1.94
S36(j)=1;end end m36=sum(S36);
S37=zeros(83,1);for j=1:83 if p37(j)1.97
S37(j)=1;end end m37=sum(S37);
S38=zeros(83,1);for j=1:83 if p38(j)2.07
S38(j)=1;end end m38=sum(S38);
S39=zeros(83,1);for j=1:83 if p39(j)1.78
S39(j)=1;end end m39=sum(S39);
S310=zeros(83,1);for j=1:83 if p310(j)1.5+0.53
S310(j)=1;end end m310=sum(S310);
5.A5表示1214个人的90项指标的得分,S71为每个人的各小项阳性指标数。
A5=A(:,1:90);
S71=zeros(1214,90); for i=1:1214 for j=1:90if A5(i,j)>=2&A5(i,j)
S71(i,j)=1;end end end m71=sum(S71'); m73=sum(S71);S72=zeros(1,1214); for i=1:1214 if m71(i)>43S72(i)=1; end end m72=sum(S72);
6.R1-R10代表十大项权重的矩阵(在matlab输入数据);F11-F110为B1类军人的各项大指标得分,J11-J110为B1类军人的十大类指标为不正常人数之和;同理可知F21-F210、J21-J210、F31-F310、J31-J310的含义。
R1=[];R2=[];R3=[];R4=[];R5=[];R6=[];R7=[];R8=[];R9=[];R10=[];
F1=B11*R1;F11=F1/12; H11=zeros(979,1);for j=1:979 if F11(j)>2.16
H11(j)=1;end end J11=sum(H11); F2=B12*R2;F12=F2/10;H12=zeros(979,1);
for j=1:979 if F12(j)>2.36 H12(j)=1;end end J12=sum(H12);
F3=B13*R3; F13=F3/9;H13=zeros(979,1);for j=1:979 if F13(j)>2.37
H13(j)=1;end endJ13=sum(H13); F4=B14*R4; F14=F4/13;H14=zeros(979,1);
for j=1:979 if F14(j)>2.25 H14(j)=1; end endJ14=sum(H14); F5=B15*R5; F15=F5/10; H15=zeros(979,1);for j=1:979 if F15(j)>2.04 H15(j)=1; end
End J15=sum(H15); F6=B16*R6;F16=F6/6; H16=zeros(979,1);
for j=1:979 if F16(j)>2.16 H16(j)=1; end endJ16=sum(H16); F7=B17*R7; F17=F7/7;H17=zeros(979,1);for j=1:979 if F17(j)>1.78 H17(j)=1; end end
J17=sum(H17); F8=B18*R8;F18=F8/6;H18=zeros(979,1); for j=1:979if F18(j)>2.27 H18(j)=1; end endJ18=sum(H18); F9=B19*R9;F19=F9/10;
H19=zeros(979,1);forj=1:979if F19(j)>1.98H19(j)=1;end endJ19=sum(H19); F10=B110*R10;F110=F10/7;H110=zeros(979,1);for j=1:979if
F110(j)>1.5+0.53 H110(j)=1; end end J110=sum(H110);
F1=B21*R1; F21=F1/12;H21=zeros(152,1);for j=1:152 if F21(j)>1.55 H21(j)=1; end endJ21=sum(H21); F2=B22*R2;F22=F2/10;H22=zeros(152,1);
for j=1:152if F22(j)>2.09 H22(j)=1; end endJ22=sum(H22); F3=B23*R3;
F23=F3/9;H23=zeros(152,1);for j=1:152if F23(j)>2.20H23(j)=1;end end
J23=sum(H23); F4=B24*R4; F24=F4/13; H24=zeros(152,1); for j=1:152 if F24(j)>2.04 H24(j)=1; end endJ24=sum(H24);F5=B25*R5; F25=F5/10;
H25=zeros(152,1);for j=1:152 if F25(j)>2.13 H25(j)=1;end end
J25=sum(H25); F6=B26*R6; F26=F6/6;H26=zeros(152,1); for j=1:152 if
F26(j)>2.19 H26(j)=1; end endJ26=sum(H26); F7=B27*R7; F27=F7/7;
H27=zeros(152,1);for j=1:152 if F27(j)>1.76 H27(j)=1; end end
J27=sum(H27); F8=B28*R8; F28=F8/6;H28=zeros(152,1);for j=1:152if F28(j)>1.99 H28(j)=1;end endJ28=sum(H28); F9=B29*R9; F29=F9/10;
H29=zeros(152,1);for j=1:152 if F29(j)>1.73 H29(j)=1; end end
J29=sum(H29); F10=B210*R10;F210=F10/7;H210=zeros(152,1)for j=1:152 if F210(j)>1.5+0.53 H210(j)=1;end end J210=sum(H210);
F1=B31*R1;F31=F1/12;S31=zeros(83,1); for j=1:83 if F31(j)>1.67 S31(j)=1; endendm31=sum(S31); F2=B22*R2;F32=F2/10;S32=zeros(83,1);for j=1:83if
F32(j)>2.22 S32(j)=1;endendm32=sum(S32); F3=B23*R3;
F33=F3/9;S33=zeros(83,1);forj=1:83ifF33(j)>2.28S33(j)=1;endendm33=sum(S33); F4=B24*R4; F34=F4/13; S34=zeros(83,1);for j=1:83if F34(j)>2.08S34(j)=1; end endm34=sum(S34); F5=B25*R5; F35=F5/10; S35=zeros(83,1);for j=1:83if
F35(j)>1.83 S35(j)=1; end end m35=sum(S35); F6=B26*R6 F36=F6/6
S36=zeros(83,1);forj=1:83 if F36(j)>1.94S36(j)=1; end end m36=sum(S36); F7=B27*R7;F37=F7/7; S37=zeros(83,1)for j=1:83if F37(j)>1.97
S37(j)=1;endendm37=sum(S37); F8=B28*R8; F38=F8/6;S38=zeros(83,1);for j=1:83if F38(j)>2.07 S38(j)=1; end end m38=sum(S38); F9=B29*R9;
F39=F9/10;S39=zeros(83,1);for j=1:83
if F39(j)>1.78 S39(j)=1;endendm39=sum(S39); F310=B210*R10;
F310=F10/7;S310=zeros(83,1);for j=1:83if F310(j)>1.5+0.53 S310(j)=1;
end end m310=sum(S310);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0.05),其余4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0.01),且16—20岁组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