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又称为散手,在中国历代有许多种称谓,如相搏、手搏、白打、对拆、技击等。由于多种对抗都采用擂台的形式,因此在中国民间还有“打擂台”之称。然而,现在的散打与传统的散打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1979年,随着中国武术热的再度兴起,中国体委按照竞技体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进行了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并于同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做了首次汇报表演。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赛规则》,1987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 现在武术散打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过规整,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经过高度抽象,确立进攻技术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型方法。拳法以冲、掼、抄、鞭,腿法以蹬、踹、扫、摆、勾为内容,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
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握“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同时,防守技术也划分为“接触式防守”和“不接触式防守”两种。 散打从比赛形式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为输方。在竞赛方法上采用三局两胜制,先赢两局者为赢家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散打介绍
散打,属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古代称之为相搏、手搏、白打、拍张,手战,相手等,由于采用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所以又称为" 打擂台" 。它是一项以踢、打、摔为内容,以双方格斗为形式的对抗体育竞赛项目,是武术徒手搏击的组成部分。散打运动不同于摔跤、柔道、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拳击等对抗形式的体育运动,它突出了武术的" 远踢、近打,贴身摔" 的技术原则,充分表现出" 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 ," 三分手,七分腿" 的武术技击术特点。散打的又一特点就是" 摔术" 的应用,有抱腿摔、挟颈摔、过肩摔、抱腰摔等摔法。不论是技击的原则,还是具体的技击术,散打是应用中华民族体育--武术这一传统技击法进行对抗的运动。
散打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增强大学生的身体力量,改善学大生身体的灵活性及柔韧性,培养大学生坚定意志。因此散打普遍的运用在各高校体育的教育活动中。高校在进行散打的初级阶段,几乎都是从俱乐部的形式开始的,
面向的大学生很多都有一定得基础,或者对散打的运动有很大的兴趣,这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通常较好,对训练内容和运动强度的适应比较快。同时俱乐部里的教练,训练时间宽松,训练内容及进度灵活,所以俱乐部形式教学很成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武术更是博大精深。中华武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源于中国,更是整个世界的财富。武术起源于人们的军事斗争以及生产斗争,他的核心部分是竞技;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是一种对抗形式,作为武术最高的表现成为武术之精华。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散打已趋于成熟,并且正在向世界范围扩散。本文主要探讨散打走进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的可行性。
一、可行性
(一)政策支持
教育部在教育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总结国内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在2002年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新的《纲要》是教育部,对广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新的时期,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大纲,是体育课程评价及建设的依据。新的《纲要》非常重视国际的经验本土化。课程的内容上,明确指出要弘扬民族的传统体育,体现中国特色和民族性。而民族传统得体育项目散打,就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散打教学不仅仅是对高校课程设置的补充,更是对
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继承。
(二)竞技散打的可改造性
散打本身有很强的可改造性,这个性质为散打走进高校奠定了基础。不管哪种竞技的项目,技术都是具体动作要素构成的,我们可以依照不同的需要对他的技术进行改造和整合。散打技法很丰富,种类也很多,但是同样能够依照技术的运用、动作的特征等的人体的规律对散打技术进行简化、提炼、改造,得出具有代表性又适合学生来学习的内容。同样能够在通过大量的调研,依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并结合项目自身规律,构造适合高校的散打规则。
(三)平台
良好的现状以及成熟的体系,为散打走进大学校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散打作为竞技武术,从1978年试点到1989年批准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经过了不断的探索,竞技散打的技术动作基本稳定,同时技术风格也基本成熟,而且竞技散打得规则日趋完善,再加上女子散打的起步,都在完善着散打的竞技体系。
二、必要性
散打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大学生学习散打运动能够锻炼意志、强身健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培养顽强、勇敢、坚毅、勇猛向上和拼搏的精神;培养武德、陶冶情操,养成团结互助、尊师爱友、见义勇为、
遵守纪律、守信立义的精神;锻炼心理承受的能力,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竞争。
作为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经过散打的比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大量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康体魄,团结互助、不怕困难、勇于进取、自强不息、见义勇为、热爱祖国的社会栋梁。将来的经济界、政界、科技界和军警界的精英,很可能会是获得过武术段位的散打高手。
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振兴国家的力量之源。先进的文化是代表大众利益、顺应时代要求、富国而强民的精神力量。武术包含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华夏文明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武术的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其中以爱国主义作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国魂。在历史上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的英雄不胜枚举,习武英雄都有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扶贫济困的精神。
散打走进高校的体育课,可以使大学生一边学习散打,一边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不断的促进大学生更加认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自尊心。这样民族文化就能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三、结论
大学开展散打课程,能够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培养竞争的意识、锻炼自己的意志,同时可以防身自卫、强身健体。学生喜欢散打,学校有这个条件来开散打课程,散打走进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是可行的。在学校开散打课程,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散打要想真正的得到发展和普及,并且走向世界,一定要从学校的普及开始,这也为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提出了新的可能,也解决了大量运动员退役之后就业的问题。
散打论文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下的“阳光体育运动”
姓名:宋勤宇 学号:201225018
摘要:体育运动作为“强身之源,固国之本”,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但是,在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发现我国青少年目前的体质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视力不良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在此背景下,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广泛幵展对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实施高校体育的主要途径,很显然成为了承载这一使命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简介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国民素质又是人才素质的要素之一。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的体质健康如何,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和民族的兴衰。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应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根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衡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 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 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这一结果的公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关目标的表述则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由上可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基本结构
传统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与阳光体育运动倡导的新理念相违背。因此,探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新理念,构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和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势在必行(见上图)。当前,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总体要求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具体内容应该做到,打破传统体育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内容体系,优化竞技运动项目,积极改变竞技体育竞赛模式,降低比赛的规则标准和难度,形成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课程内容新理念,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娱乐、健身、育人”的体育思想更好的得到体现,在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改进发展的同时,反过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广泛开展。
三、结语
体育课程实施是体育课程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检验体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试金石。目前所提倡的“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只是一种活动的口号和形式,而是给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实施注人了新的活力。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健康发展的整个过程的健身理念与政策,它要求体育教师、学校领导和社会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身心健康、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由于它是针对我国学校体育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提出来的, 也是适应当前正在深人开展的体育新课标的需要提出来的。所以, 我们应该将其纳人到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实施的议程之中, 吸收其内涵丰富、现实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健身理念和模式。因此,以“阳光体育运动”健身模式为主导的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必定将以其创新的活动形式、人文化的活动内涵带动整个大学校园各项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 号2006-12-23.
[2] 李晋裕,腾子敬,李永亮. 学校体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75-76.
[3] 周登嵩. 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59.
[4]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发[2007]7 号.
[5] 曾桓辉. 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劳卫制”的历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2):74-77.
散打论文
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姓名:莫锐刚 学号:0705010020 班级:07体育教育2班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当今搏击运动发展趋势的探讨和对西安部分高校散打教学训练的调查, 针对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散打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高校散打教学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散打运动以其民族特色、社会价值和强身防身价值, 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许多高校已将散打列为公共体育课选项课程内容之一。在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教育, 既能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又能使武术散打运动得到普及和提高。但是竞技散打项目技术难度大、要求高, 笔者通过对西安部分高校散打教学情况的调查和查阅资料, 发现高校散打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研究者对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的发展趋势思考较少。如何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以适应社会发展方向, 提高教学效果,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世界搏击运动发展趋势:综合武术竞技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武坛各类先进武术比赛的主流理念。
搏击运动于20世纪60年代发端于欧美, 是一种没有套路、没有宗派, 强调个性风格, 以实战求胜为主旨的西方自由式全接触徒手攻防搏击术。搏击兼容并蓄了中国武术, 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 韩国跆拳道, 东南亚泰拳, 以及西方拳击和摔跤等武道的精华, 是现代东西方武道文化和技艺的最佳结合产物, 是当今世界武坛独树一帜、高度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先进实战武道, 体现了人类武道融和的成果和结晶。
虽然拳击、柔道、跆拳道、摔跤、散打等项目已经进入奥运会并有了长足发展, 但是综合武术竞技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武坛各类先进武术比赛的主流理念。MMA 是英文“Mixed Martial Arts”的简称, 即综合武术或者综合格斗。MMA 是一种集观赏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的优秀运动项目, 现已成为国际武术搏击比赛的主要项目。MMA 运动是拳击、跆拳道、柔道和摔跤等运动的完美结合。MMA 比赛是体育比赛规则上的一个突破, 规则对所有的武技一视同仁, 不同武术流派的练习者可以在统一的规则下同场竞技。MMA 运动的赛规可以让各方高手在一个公开且公平的环境下进行较量, 是真实也是最公平的一种竞赛方式。在比赛中允许使用击打、抱摔、关节技等各种技术, 并在选手倒地时继续进行比赛, 踢、打、摔、拿等各种武技都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示。
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芬兰、挪威、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都已先后开展起了MMA 运动。亚洲的科威特、阿联酋、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家也都开始举办自己的MMA 比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日本现在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另一MMA 发达国家。PRIDE 是日本最大的MMA 组织, 和UFC 并列为MMA 比赛的世界霸主地位。PRIDE 一般每个月举行一次比赛, 现场观众达数万人。就连一向以踢拳比赛著名的日本K-1组织, 现在也开始将其半数的比赛转变为MMA 比赛。
MMA 比赛已逐步成为世界搏击类比赛的最终发展方向。前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摔跤、柔道、空手道、踢拳、柔术冠军, 相当多已经加入了MMA 赛事。纵览世界武坛, 综合武术竞技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武坛各类先进武术比赛的主流理念。
西安部分高校散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欢迎散打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课堂, 以学习格斗技能为目标的学生较多, 但学生存在短期功利思想, 学习动机普遍比较狭隘。现行散打教材编写严重滞后, 学生基础较弱, 教学模式单一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场地器材条件简陋, 上层领导对散打搏击运动有顾虑也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教学的内容缺乏统一性, 规范性和实用性不足。
当今高校散打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散打基本技术为主, 不能完全适应学生需要。笔者通过调查得知, 只有26%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设置合适,60.5%的学生认为现行教材中具有实效的实战和防身技巧内容过少。这说明散打教材内容不足, 没有充分反映学生的需要。北京大学成功开设了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课程, 提高了大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能力, 其解脱、摔法、擒拿等实用格斗技术内容值得借鉴。
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掌握效果不好。
学生普遍认为当前散打课的模式太单一, 希望能增加课外学习时间。在与一些学生的访
谈中笔者发现, 许多学生认为根据散打运动的特点, 散打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的90分钟, 只有延长课后辅导和练习时间, 把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83%的学生认为散打应增加课外训练和课外辅导。所以, 散打教学如何调整教学结构, 利用好课堂教学和课后深化、提高, 也就是如何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散打教学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
高校领导对散打运动认识不足。
在对上层领导重视度的调查中, 笔者通过对部分散打教师及部分体育部、系主任的访谈, 了解到学校上层领导对高校开展散打教学并不十分支持。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散打运动是拳打脚踢, 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安全危险。还有一些领导认为目前学生性情浮躁, 行为规范较差, 散打运动可能诱发学生的暴力思想和行为, 导致打架、斗殴, 影响学校的稳定。领导对散打的不了解和误解, 严重影响了散打在高校的发展。
场地、器材条件等其它影响教学情况分析。
散打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提高教学安全、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在对教学场地情况一栏中, 有22.5%学生认为场地、器材有保障; 有45.2%的学生认为场地基本保障, 器材不足; 有32.3%的学生认为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很难保障教学效果。说明由于高校扩招, 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而场地、器材的增加严重滞后, 使本来就不充裕的场地、器材更加缺乏。
高校散打教学发展趋势探讨
普通高校散打课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微观上要把教材、教学、教师、学生等几个方面联系起来考虑, 宏观上要把它放在整个公共体育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虑。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适当地参考国际搏击运动的发展经验, 相信会帮助我们看清趋势和方向。
端正对散打搏击运动的认识和观念。
散打运动对开拓我国大学体育的新局面, 活跃学校体育的氛围, 丰富学校体育的内涵等有着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发展大学格斗体育, 有利于增强和增进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 使其适应社会活动的需要; 拓展大学散打搏击体育, 有助于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防卫意识和自卫能力。散打体育项目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兴趣, 能够满足健身、愉快、自卫等体育锻炼的愿望和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散打体育训练内容的基本设置和教材设计。
散打体育训练内容大致分为三类:(1)基本功练习(基本步法、基本拳法、基本腿法、基本摔法等);(2)辅助练习(沙球、沙袋、手靶、脚靶及其他器械身体素质等);(3)实战练习和模拟应用(徒手模仿、模拟演练、对抗切磋、临场脱身、解脱、摔法、擒拿、等实用格斗技术为内容) 。通常, 在格斗训练的初级阶段主要以基本功的练习和辅助练习为主, 旨在发展和协调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第二阶段的训练则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强化辅助练习, 适时进行实战练习, 以多变的技巧战胜对方, 融入特有的自卫防身思想和学术体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练习的积极性和实用性。
高校散打体育教学的基本模式:侧重以学为主, 以练为辅, 突出实用性技术和能力。 散打体育教学训练主要以学习辅导和培养安全防卫技能为中心。也就是说教师的一切活动要围绕着学生来进行。如在格斗教学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予以启发、诱导, 重点突出学生的体能训练与精神训练, 侧重强调格斗训练中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动作变换能力。竞技格斗的形式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增进身心健康、密切人际交往、和谐情感、沟通技艺, 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防卫意识与自卫能力。
不断完善场地器材, 保障教学安全。
散打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 研发和使用更实用、安全、有效的训练器材, 保障场地器材的安全, 是提高教学安全、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散打搏击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在对峙中互相奋力争斗的对抗运动, 通过学习训练, 学生可以提高大脑判断思维、动作敏捷、反应迅速的能力, 增强体能。过去教学中由于过多注重竞技比赛的应用性, 而忽略了健身、防身自卫的普及实用性,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 让学生在对抗训练中去掌握它的实用性和教育性。
散打论文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自下而上、猎取食物,长期与野兽搏斗,学会了与野兽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并学会了一些野兽猎取食物的本领,如:猫扑、狗闪、虎跳、鹰翻等。
武术,是中国各民族五千年文化不断交流融和的产物,也是军旅武术与民间武术不断积淀、交融互补的产留。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使以散打、太极推手为主体的技击武术迅速复兴,打破了武术“唯套路”的发展格局。与散打同期推出的太极推手,由于条件所限,未能使竞技武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造就了二元对立的现状。
散打怍为竞技武术的—部分,其技术体系应更多地传统武术技法中吸取精华,即把武术中最直接、最简单的招法提炼出来,以求快速击中击倒或摔例对手。但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散打与国外的搏击术相比较显得太文气,显得力不从心。长时问的练打分家,导致了以表演为主的套路演练和以对抗竞赛为主的散打等形式完全隔阂,不能再做到兼容并举,相辅相成,即练套路的不能打绣黼的不能练。为此似中国武7f 丁提出了继承传统技法的‘‘扣砺结合’观念。
1“打练结合”的概念
简而言之,“打练结合”就是把现代散打技术与武术功力练习、技击组合练习和套路练习结合起来,提高散打运动员对抗能力的训练及实践过程。“打’别抗能力的表现“,练’’是提高对抗能力的练习方法、过程。打和练是相辅相成的,练为了打,打体现练。
2“打练结合”的提出
为解决套路与散打分轨的问题,白2O 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些人士便提出了“打练结合”的发展模式,并进行了—些积极的尝试。在此思潮影响下,武术专业队曾一度出现了套路运动员习练散打。散打运动员参加套路比赛的情况,但终因两者悬殊太大而未能融为—体。
套路和散打作为竞技武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有内在的联系,统一的关键是找到二者联系的‘焦”。套路和散打统一的连接点是对“技击(实战) ”这一价值目标的认同,关于这一点在传统武术的训练可找到诸多实证。传统武术拳家大多主张习武由拳开始,而拳法训练又以套路作为入门之法。套路是攻防技术的提炼,是历代武术家实战经验的总结。通过套路练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功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习武者的技击意识在套路练习的基础上而逐步过渡到拆招、喂招,以至实战。 “打练结合”是中国武术的特色,这一文化模式包含着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民俗心理。如果抛开“打练结合”,仅“打”不‘练”的散打,在技术体系将难以得到传统武术文化的丰富滋养;仅“练”“打”的套路,也将逐渐失去对武术技击符号的理解释。探汁‘打练结合”向现代体育的转化形式有利于挖掘套路中隐含的技击动作,还能为散打的发展提供技术素材,这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3散打的现状
散打。应该是把传统武术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招法提炼出来并加以继承和发扬,但从现代散打运动员赛场运用“远踢、近打、贴身摔”的主要技术方法表现看,散打很像是拳击、泰拳、跆拳道等搏击术的翻版。在技术上散打虽然继承了一些传统技击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搏击、格斗、拳术的外在招法,但其攻防方法运用表现为招法零碎、单一其自身整体表现为身体与四肢分家,内在的精气、神与身法、步法、手法组成的攻防方法不统一因而技击效果表现为拳法不如拳击,腿法不如跆拳道和泰拳,摔法不如摔跤,显得缺乏优势,不强不弱。4关于“练”的方法 由于散打脱离传统武术技法中的理、法、术功的内容以及传统拳术修炼和运用的方法准则攻防招法、变化运用的法则,因而受到很多传统武术习练者的质疑,更多的人认为目前散打缺乏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很多队员只经过短期的强化训练就出来应付各种比赛活动,其结果是队员技战术运用不合理,比赛场面消极难看,观众寥寥无几。表面上看虽然有些队员出成绩饺快,但出现伤害事故多、队员退役也快。这种短期的揠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严重制约着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
散打运动以其民族特色、社会价值和强身防身价值, 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许多高校已将散打列为公共体育课选项课程内容之一。在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教育, 既能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又能使武术散打运动得到普及和提高。但是竞技散打项目技术难度大、要求高, 笔者通过对西安部分高校散打教学情况的调查和查阅资料, 发现高校散打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研究者对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的发展趋势思考较少。如何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以适应社会发展方向, 提高教学效果,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世界搏击运动发展趋势:综合武术竞技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武坛各类先进武术比赛的主流理念。
搏击运动于20世纪60年代发端于欧美, 是一种没有套路、没有宗派, 强调个性风格, 以实战求胜为主旨的西方自由式全接触徒手攻防搏击术。搏击兼容并蓄了中国武术, 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 韩国跆拳道, 东南亚泰拳, 以及西方拳击和摔跤等武道的精华, 是现代东西方武道文化和技艺的最佳结合产物, 是当今世界武坛独树一帜、高度科学化和
艺术化的先进实战武道, 体现了人类武道融和的成果和结晶。
虽然拳击、柔道、跆拳道、摔跤、散打等项目已经进入奥运会并有了长足发展, 但是综合武术竞技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武坛各类先进武术比赛的主流理念。MMA 是英文“Mixed Martial Arts”的简称, 即综合武术或者综合格斗。MMA 是一种集观赏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的优秀运动项目, 现已成为国际武术搏击比赛的主要项目。MMA 运动是拳击、跆拳道、柔道和摔跤等运动的完美结合。MMA 比赛是体育比赛规则上的一个突破, 规则对所有的武技一视同仁, 不同武术流派的练习者可以在统一的规则下同场竞技。MMA 运动的赛规可以让各方高手在一个公开且公平的环境下进行较量, 是真实也是最公平的一种竞赛方式。在比赛中允许使用击打、抱摔、关节技等各种技术, 并在选手倒地时继续进行比赛, 踢、打、摔、拿等各种武技都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示。
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芬兰、挪威、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都已先后开展起了MMA 运动。亚洲的科威特、阿联酋、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家也都开始举办自己的MMA 比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日本现在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另一MMA 发达国家。PRIDE 是日本最大的MMA 组织, 和UFC 并列为MMA 比赛的世界霸主地位。PRIDE 一般每个月举行一次比赛, 现场观众达数万人。就连一向以踢拳比赛著名的日本K-1组织, 现在也开始将其半数的比赛转变为MMA 比赛。
MMA 比赛已逐步成为世界搏击类比赛的最终发展方向。前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摔跤、柔道、空手道、踢拳、柔术冠军, 相当多已经加入了MMA 赛事。纵览世界武坛, 综合武术竞技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武坛各类先进武术比赛的主流理念。
西安部分高校散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欢迎散打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课堂, 以学习格斗技能为目标的学生较多, 但学生存在短期功利思想, 学习动机普遍比较狭隘。现行散打教材编写严重滞后, 学生基础较弱, 教学模式单一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场地器材条件简陋, 上层领导对散打搏击运动有顾虑也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教学的内容缺乏统一性, 规范性和实用性不足。
当今高校散打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散打基本技术为主, 不能完全适应学生需要。笔者通过调查得知, 只有26%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设置合适,60.5%的学生认为现行教材中具有实效的实战和防身技巧内容过少。这说明散打教材内容不足, 没有充分反映学生的需要。北京大学成功开设了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课程, 提高了大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能力, 其解脱、摔法、擒拿等实用格斗技术内容值得借鉴。
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掌握效果不好。
学生普遍认为当前散打课的模式太单一, 希望能增加课外学习时间。在与一些学生的访谈中笔者发现, 许多学生认为根据散打运动的特点, 散打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的90分钟, 只有延长课后辅导和练习时间, 把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83%的学生认为散打应增加课外训练和课外辅导。所以, 散打教学如何调整教学结构, 利用好课堂教学和课后深化、提高, 也就是如何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散打教学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
高校领导对散打运动认识不足。
在对上层领导重视度的调查中, 笔者通过对部分散打教师及部分体育部、系主任的访谈, 了解到学校上层领导对高校开展散打教学并不十分支持。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散打运动是拳打脚踢, 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安全危险。还有一些领导认为目前学生性情浮躁, 行为规范较差, 散打运动可能诱发学生的暴力思想和行为, 导致打架、斗殴, 影响学校的稳定。领导对散打的不了解和误解, 严重影响了散打在高校的发展。
场地、器材条件等其它影响教学情况分析。
散打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提高教学安全、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在对教学场地情况一栏中, 有22.5%学生认为场地、器材有保障; 有45.2%的学生认为场地基本保障, 器材不足; 有32.3%的学生认为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很难保障教学效果。说明由于高校扩招, 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而场地、器材的增加严重滞后, 使本来就不充裕的场地、器材更加缺乏。
高校散打教学发展趋势探讨
普通高校散打课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微观上要把教材、教学、教师、学生等几个方面联系起来考虑, 宏观上要把它放在整个公共体育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虑。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适当地参考国际搏击运动的发展经验, 相信会帮助我们看清趋势和方向。
端正对散打搏击运动的认识和观念。
散打运动对开拓我国大学体育的新局面, 活跃学校体育的氛围, 丰富学校体育的内涵等有着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发展大学格斗体育, 有利于增强和增进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 使其适应社会活动的需要; 拓展大学散打搏击体育, 有助于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防卫意识和自卫能力。散打体育项目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兴趣, 能够满足健身、愉快、自卫等体育锻炼的愿望和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散打体育训练内容的基本设置和教材设计。
散打体育训练内容大致分为三类:(1)基本功练习(基本步法、基本拳法、基本腿法、基本摔法等);(2)辅助练习(沙球、沙袋、手靶、脚靶及其他器械身体素质等);(3)实战练习和模拟应用(徒手模仿、模拟演练、对抗切磋、临场脱身、解脱、摔法、擒拿、等实用格斗技术为内容) 。通常, 在格斗训练的初级阶段主要以基本功的练习和辅助练习为主, 旨在发展和协调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第二阶段的训练则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强化辅助练习, 适时进行实战练习, 以多变的技巧战胜对方, 融入特有的自卫防身思想和学术体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学
生能进一步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练习的积极性和实用性。
高校散打体育教学的基本模式:侧重以学为主, 以练为辅, 突出实用性技术和能力。
散打体育教学训练主要以学习辅导和培养安全防卫技能为中心。也就是说教师的一切活动要围绕着学生来进行。如在格斗教学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予以启发、诱导, 重点突出学生的体能训练与精神训练, 侧重强调格斗训练中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动作变换能力。竞技格斗的形式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增进身心健康、密切人际交往、和谐情感、沟通技艺, 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防卫意识与自卫能力。
不断完善场地器材, 保障教学安全。
散打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 研发和使用更实用、安全、有效的训练器材, 保障场地器材的安全, 是提高教学安全、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散打搏击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在对峙中互相奋力争斗的对抗运动, 通过学习训练, 学生可以提高大脑判断思维、动作敏捷、反应迅速的能力, 增强体能。过去教学中由于过多注重竞技比赛的应用性, 而忽略了健身、防身自卫的普及实用性,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 让学生在对抗训练中去掌握它的实用性和教育性。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自下而上、猎取食物,长期与野兽搏斗,学会了与野兽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并学会了一些野兽猎取食物的本领,如:猫扑、狗闪、虎跳、鹰翻等。
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1979年,随着中国武术热的再度兴起,中国体委按照竞技体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进行了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并于同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做了首次汇报表演。同年,又进行了几次比赛。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赛规则》,1987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现在武术散打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过规整,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经过高度抽象,确立进攻技术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型方法。拳法以冲、掼、抄、鞭,腿法以蹬、踹、扫、摆、勾为内容,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握“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同时,防守技术也划分为“接触式防守”和“不接触式防守”两种。散打从比赛形式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为输方。在竞赛方法上采用三局两胜制,先赢两局者即为赢家。2000年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湖南长沙市举行,湖南卫视对赛事作了全程报道,这是中国武术散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武术散打进入了专业赛制的时期。众多散打高手登台竞技,当年的散打王是来自解放军体院的“劈腿王”柳海龙。2001年3月27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散打馆拉开帷幕,比赛的直播工作在2000年湖南卫视现场直播的基础上,采取国内各地方与国外电视台同步直播的形式进行。从2001年2月15日开始,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体育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有线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180多家媒体对赛事的筹备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对2001年散打王争霸赛的广泛关注。
通过2000年一年来的比赛,散打王争霸赛已经在体育界、武术界尤其是散打专业队中得到了普遍认同,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参加散打王争霸赛的热情空前高涨。 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报名工作业已于2月10日截止,报名队由2000年的25支增加到40多支,报名人数由117名增加到200多名,其中很多是国内、国际比赛的冠军。由于报名人数的大幅度增加,比赛采用单循环淘汰制。
2001年的散打王争霸赛以北京为主赛区,在全国各大重点城市轮回比赛的形式进行比赛,这场赛事给越来越多的人带去新的惊喜。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整体灯光、音响、舞台包装、武舞表演比2000年更精彩,更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这是竞技体育、时尚文化和影视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竞赛组织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请外国选手正式组队参加常规比赛。这标志着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国际化理念将由设想变成为现实。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将分为资格晋级赛、八强赛、半决赛、决赛(各级别冠军赛)、总决赛(王者争霸赛)、超级散打王争霸赛等六个阶段进行比赛。当年的散打王是来自北体大的“白眉大侠”“鞭腿王”苑玉宝。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对矛盾体,在散打中双方总想办法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运动员总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的。经过长期训练运动员掌握了散打技术,遇敌而不慌,与敌方突然袭击的一瞬间能迅速地做出相应的防守和防反动作。在激烈的打斗中击中没有经过散打训练的人较为容易,同时也能防守对方的一些进攻,即使被对方击,抗击能力也比一般人强。
妇女掌握几种散打技术,对防身更有好处,因为妇女因其固的生理特点,又容易受恶人欺凌、受邪恶威胁,妇女在与歹徒搏斗的关键时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击歹徒要害处能化险为夷脱离险境。公安人员和武警战士、保卫人员等掌握一些散打技术,对保卫人员生命安全,维护国家财产,打击犯罪分子,对他们使用铁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练习散打能培养机智、顽强、勇敢、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至于强身健体,凡是参加散打运动的人都能体会到,散打运动员的强健体魄是从散打训练中得到的。
武术散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散手不同于拳击,也不同于跆拳道,更不同于用头顶、肘撞、膝击的泰拳和用摔、拦、擒方法的柔道等搏击(格斗) 术;由于散手设擂比试,又不同于西方国家有揽绳的自由搏击,也不同于日本的空手道、相扑、踢拳道、忍术等,以及法国的法国踢打术等等的格斗术。武术散手要求“远踢、近打、贴身摔”,它的民族形式不是凝固的,也不能理解为“过去形式”、“历史形式”或“传统形式”。民族形式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变的、演进的。
散手运动形式,突出地反映出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同时又明显地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击术,不包含致人于死地的绝招妙计。散手规则严格规定了不准向对方后脑、颈部、裆部进行攻击,也不允许使用反关节动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运用武术各种流派的技法。散手运动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以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散手的基本形式就是对抗性。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手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一分上下。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对矛盾体,在散打中双方总想办法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运动员总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的。经过长期训练运动员掌握了散打技术,遇敌而不慌,与敌方突然袭击的一瞬间能迅速地做出相应的防守和防反动作。在激烈的打斗中击中没有经过散打训练的人较为容易,同时也能防守对方的一些进攻,即使被对方击,抗击能力也比一般人强。
武术,是中国各民族五千年文化不断交流融和的产物,也是军旅武术与民间武术不断积淀、交融互补的产留。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使以散打、太极推手为主体的技击武术迅速复兴,打破了武术“唯套路”的发展格局。与散打同期推出的太极推手,由于条件所限,未能使竞技武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造就了二元对立的现状。
散打怍为竞技武术的—部分,其技术体系应更多地传统武术技法中吸取精华,即把武术中最直接、最简单的招法提炼出来,以求快速击中击倒或摔例对手。但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散打与国外的搏击术相比较显得太文气,显得力不从心。长时问的练打分家,导致了以表演为主的套路演练和以对抗竞赛为主的散打等形式完全隔阂,不能再做到兼容并举,相辅相成,即练套路的不能打绣黼的不能练。为此似中国武7f 丁提出了继承传统技法的‘‘扣砺结合’观念。
1“打练结合”的概念
简而言之,“打练结合”就是把现代散打技术与武术功力练习、技击组合练习和套路练习结合起来,提高散打运动员对抗能力的训练及实践过程。“打’别抗能力的表现“,练’’是提高对抗能力的练习方法、过程。打和练是相辅相成的,练为了打,打体现练。
2“打练结合”的提出
为解决套路与散打分轨的问题,白2O 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些人士便提出了“打练结合”的发展模式,并进行了—些积极的尝试。在此思潮影响下,武术专业队曾一度出现了套路运动员习练散打。散打运动员参加套路比赛的情况,但终因两者悬殊太大而未能融为—体。
套路和散打作为竞技武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有内在的联系,统一的关键是找到二者联系的‘焦”。套路和散打统一的连接点是对“技击(实战) ”这一价值目标的认同,关于这一点在传统武术的训练可找到诸多实证。传统武术拳家大多主张习武由拳开始,而拳法训练又以套路作为入门之法。套路是攻防技术的提炼,是历代武术家实战经验的总结。通过套路练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功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习武者的技击意识在套路练习的基础上而逐步过渡到拆招、喂招,以至实战。 “打练结合”是中国武术的特色,这一文化模式包含着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民俗心理。如果抛开“打练结合”,仅“打”不‘练”的散打,在技术体系将难以得到传统武术文化的丰富滋养;仅“练”“打”的套路,也将逐渐失去对武术技击符号的理解释。探汁‘打练结合”向现代体育的转化形式有利于挖掘套路中隐含的技击动作,还能为散打的发展提供技术素材,这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3散打的现状
散打。应该是把传统武术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招法提炼出来并加以继承和发扬,但从现代散打运动员赛场运用“远
踢、近打、贴身摔”的主要技术方法表现看,散打很像是拳击、泰拳、跆拳道等搏击术的翻版。在技术上散打虽然继承了一些传统技击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搏击、格斗、拳术的外在招法,但其攻防方法运用表现为招法零碎、单一其自身整体表现为身体与四肢分家,内在的精气、神与身法、步法、手法组成的攻防方法不统一因而技击效果表现为拳法不如拳击,腿法不如跆拳道和泰拳,摔法不如摔跤,显得缺乏优势,不强不弱。4关于“练”的方法
由于散打脱离传统武术技法中的理、法、术功的内容以及传统拳术修炼和运用的方法准则攻防招法、变化运用的法则,因而受到很多传统武术习练者的质疑,更多的人认为目前散打缺乏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很多队员只经过短期的强化训练就出来应付各种比赛活动,其结果是队员技战术运用不合理,比赛场面消极难看,观众寥寥无几。表面上看虽然有些队员出成绩饺快,但出现伤害事故多、队员退役也快。这种短期的揠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严重制约着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
散打论文
结合学习实践谈谈对散打技、战术的认识
散打又称断手、散手、实作等。散的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难拳术锻炼的综合体现,就其原始意义来讲,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中国各种拳术运用零散招数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徒手格斗,属于武术对抗性技击项目。这种比赛不仅有助于掌握武术的技击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勇敢、机智、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
关键词:散打、技术、战术、攻防
随着散打运动的迅速发展,在散打比赛中,其技术正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且比赛中战术的变化和运用也愈加丰富。培养散打运动员对技术,战术的运用能力,使其在比赛中得到完美的发挥,这对取得比赛的胜利尤为重要。实践证明,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技术动作,不一定能保证在实践中也能成功完成。因为, 在比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技术和战术的相互联系与完美结合。因此,运动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动作,还要重视战术与技术动作的结合运用。
根据攻防矛盾可将散打技术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根据技术表现特点{身体运用部位不同}可将进攻战术分为打法和踢法二种:防守战术分为接触性防守和非接触性防守。根据动作数量的不同,散打技术又可分为单一技术{基础技术}和组合技术。进攻技术可分为单一进攻技术和组合进攻技术,进攻技术可分为单一打法,单一踢法,组合进攻技术根据运用技术种类不同可分为同类组合技术和非同类组合技术:防守技术可分为单一防守技术和组合防守技术。
散打运动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开放性,现代散打的技术结构是开放性的,是在武术实用技术的基础上融合兼并国内外各种搏击技法,经过选择,加工,改造,整理,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的技吉技术; 简单实用性,现代散打追求的是技术的简洁明快;综合多样性,现代散打采取的是“杂交”优势,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但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宝贵的传统技法,而且还吸取和借鉴了世界上各种优秀的技法方法和经验,使现代武术散打技术在踢,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技术体系。随机性,由于散打对抗局势是瞬息万变的,因此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必须在瞬间变化中把握机会,使用娴熟的而有效的技术击败对手。这是现代散打的特殊要求。这种技术实施的随机性,给现代武术散打比赛增加了一
定难度,也促进了其技术更加简明实用;科学规范性,所谓科学性,就是现代武术散打技术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适应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要求,技术的设计要合理,竞赛的各种条件要公平。
散打战术的分类:散打运动按照其攻防性质可分为进攻,进攻后防守,进攻后防守反击、防守、防守反击、防守反击后防守、进攻后防守反击后防守等七种战术行动。
狭义的攻与守是属于技术范畴的内容,与战术行动并无关系,而应用攻与守的技术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谋略克敌制胜则属于战术问题。进攻固然是直接取胜的战术行动,但是把防守看成一种消极的战术是不正确的。通常,并不说明攻方为主动,防守为被动,更不能证明攻方为胜,防守为敗方,而要看运动员如何灵活运用攻防战术。如果只想拼命进攻,置防守不顾,或反之,只一味防守,失去进攻的有利时机,都将导致失败结局。主动进攻,积极防守,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才是符合辩证的完备守攻之道。
在实战中攻固然主动,但消耗体力,容易暴露弱点,给对方以有机可乘,守虽然处于暂时的被动,但换来的是下一步的主动。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防守意识强,善于后发制人的运动员更为成熟。应用攻防战术,重要的是解决三个时机:一是进攻时机,二是防守时机,三是攻防转换时机。不失时机地采 取攻防手段是运动员必备繁荣素质。
散打运动的技术与战术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技术是战术的基础,而战术则是充分发挥技术的保证,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技术技巧,才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技术,而离开了战术的合理运用,任何高超的技术都会大大的减弱其威力。一个训练有素的搏击者始终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观察,并且能迅速而随机地确定或调整自己的战术方案加以实施将纯熟的技术,高智能的技术意识和大无畏顽强拼搏的英勇精神气概相结合,一举击败对方。散打运动要求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细腻,熟练,准确;战术意图全面,丰富。运动员掌握的技术动作越全面,正确熟练,对完成战术方案就越有保证。战术比技术难掌握,因此,要求教练员在教授技术的同时,要多向运动员灌输技术的使用意图,把技术动作与战术知识结合起来运用,使运动员掌握具有战术性质的技术,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其运动成绩,初学散打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法之后,应立即转入对各种技术
的实际运用上,以求迅速提高技术实战水平。总之,战术与技术是相互联系,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运动员技术水平越高,战术变化就越多,而技术丰富了,又可以促进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通过学习和训练散打,能够发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散手又是一项以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坚持散手训练,可强筋骨,壮体魄。散打是以双方互相对抗为运动形式,这就要求练习者在实践中正确把握进攻的时机,防守要到位,反击要及时,从而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对手和双方临场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以及提高击打和抗击打的能力,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卫和克敌制胜的技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