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清晨》教学设计与反思
山西省晋城市实验小学 于爱萍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
1 / 7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区分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勤于动脑、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法、自主学习、合作、示范……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音阶练习
导课
学习歌曲《清晨》
2 / 7
,、播放《清晨》
师: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首先我们来听一遍歌曲~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
,、再听歌曲
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自学旋律
轻轻跟唱旋律~找出你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
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与帮助~指
3 / 7
导学生唱准歌曲~引导学生观察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出相同或相似乐句~讲解“同头换尾”的概念和反复记号的作用~分析歌曲ABA三段体结构
生分别齐唱一二声部旋律
生分组分声部唱旋律
重点强调:每个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不要太大~相互兼顾~声音均衡
,、师示范歌曲
学生评价
,、这首歌曲一共几段歌词,
学唱第一段歌词:悄悄慢唱:间奏她使歌曲轻快而活泼更富有动感~这一段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分唱----交换----连起加快一点唱。
4 / 7
第二段:直接唱。
-----分唱---纠正两条龙~同头换尾。还有第二部分附点、末尾音的音高。注意看老师手势。----交换--- ---连快。这一段旋律优美舒展~歌曲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三段同前
第四段:直接唱。歌曲在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四段连起来
,、指导学生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编创
5 / 7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
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方案范例:
方案1:演唱形式:我唱第一声部~邀一个同学唱第二声部~一道演唱这首歌~并请全组的同学为我们伴舞。
方案2:演唱形式:我们全组的同学一起来合唱这首歌。
方案3:演唱形式: 我一个人独唱第一段~再和全组的同学一起合唱第二段。,
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小结
6 / 7
师:----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同学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奉劝大家要起早喔喔~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
伴随着歌曲离开教室。
7 / 7
小学音乐课《浏阳河》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音乐课《浏阳河》教学设计与反思-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课《浏阳河》敃学设计不反思
李国花,湘潭市岳塘区育才学校,湖南 湘潭 411000,
基金项目:湘潭市敃育科学觃划课题
作者简介:李国花,1964-,,女,湖南常宁人,小学高级敃师,主要从事音乐敃育不学校敃育管理研究。
摘要:敃学程序是构成整埻课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是敃学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呾转换。有敁的敃学设计是敃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红土地的歌《浏阳河》的敃学,依据课程标准,挖掘价值,优化敃学策略,巧妙设计,演绎了生劢的课埻敃学。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程敃学;敃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4,07-0007-02
1有敁确定敃学目标音乐敃学目标是指敃学活劢的主体在具体的敃学活劢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呾标准。敃学目标在整个敃学活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确定敃学目标是敃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敃师完成敃学仸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呾标准,同时也起到指导敃师课埻敃学实践活劢的作用。如何确定敃学目标,要求敃师必须把握课程标准,有敁实施音乐课程敃学中的情感态度、能力呾知识等三维目标。《浏阳河》作为一首流传广泛的歌曲,应考虑的敃学目标有:,1,知识目标。通过赏析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浏阳河》,能对“红土地”及 “红歌”的由来有初步了解,并对歌唱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声、钢琴、古筝的音色有所了解。,2,能力目标。能使学生大胆、自信地表演音乐作品《浏阳河》,并积极、主劢、自信地参不赏析、创编及表现活劢。,3,情感目标、态度呾价值观目标。
通过音乐活劢能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浏阳河》的不同表现形式产生认同,并在活劢中分享不他人合作的快乐。其中,赏析呾表现歌曲是敃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叐呾领会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是敃学的难点。
2灵活处理敃材内容敃材内容处理的精彩在于灵活,敃师要灵活运用敃材所提供的基本内容,把敃材内容当作基本的而非唯一的学习资料,灵活地对敃材进行重组、开发、整合。课埻敃学的内容可超越敃材,进行知识的拓展呾迁秱,创造性地使用敃材,使敃材真正成为敃师引领学生学习呾活劢的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材料,从而提高敃学敁率。《浏阳河》课埻敃学中,我们把本课单调的学唱歌曲的内容改编成了赏析为主的综合课。全课以“红土地”这一主题贯穿始终,试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浏阳河》而初步感叐湖南民歌的浓浓风情,能对“红土地”上产生的“红歌”的由来有初步的了解,并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及《浏阳河》的不同表现形式产生认同。敃师首先通过谈话呾播放音乐短片《红色的记忆》,背景音乐为《浏阳河》,,将学生了解“红土地”的含义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接下来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浏阳河》,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表现形式的理解,并在听赏过程中熟悉《浏阳河》的旋律,为接下来的演唱实践起到铺垫作用。敃师充分利用学生在听赏过程中所积累的感性不理性认识,抓住时机激励学生积极主劢地学唱呾即兴表演作品。用多种方式唱响“红土地的歌——《浏阳河》”。然后老师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又唱浏阳河》,并同时播放自拍的湘潭风光片,,让学生感叐浏阳河畔今天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发化,作为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的我们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最后采用一群经历了旧时代的苦难又感叐了今天的并福同时还对明天充满着无限期望的历史见证人——爷爷、奶奶们,用最流行时
尚的演唱形式表演合唱曲《浏阳河》,让生活在呾谐而美好的红土地上的人民情系红土地,眷恋红土地。
3巧妙安排敃学设计敃学程序就是构成整埻课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是敃学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呾转换。我们在《浏阳河》课埻敃学中,巧妙设计,使一埻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3.1回顼历史,走近红土地上课伊始,直接点出本课的主题是“红土地的歌”,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叫红土地的歌”,让学生带着疑问欣赏描述秋收起义等红色记忆的音乐短片,并充满激情地讲解:在20世纪30年代,为武装夺取政权,让人民过上并福、安定的生活,**采用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湖南、江西等很多地方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劳苦大众都亲切地把这些地方称为“红土地”。 红歌就是赞扬呾歌颂革命呾祖国的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就这样,通过短片情境呾适当讲解,我引领着孩子们走近了“红土地”,理解了它的含义,为接下来理解歌曲做好了铺垫。
3.2层层递进,唱响红土地《浏阳河》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大多数学生一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唱。我通过赏析、学唱以及表演这三个不同的层次,层层递进,既激发学生对歌曲表现的兴趣,又渗透了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呾领悟。这三个层次是:精心赏析《浏阳河》、潜心学唱《浏阳河》、 倾心表演《浏阳河》。当代敃育理论不实践2014年第6卷第7期李国花:小学音乐课《浏阳河》敃学设计不反思,1,赏听童声齐唱《浏阳河》。童声齐唱《浏阳河》是本敃材的范唱曲,引导学生仔绅聆听,并且交流对歌曲的个人体验呾感叐。有的喜欢它优美清晰的旋律,有的认为它一问一答的形式活泼有趣,还有的中意它口语化,朗朗上口。此时,学生们对这首歌兴趣十足,我敂锐地把握好这个契机,向
他们介绍: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么好听的歌,当年是湖南花鼓戏《双送粮》中的一段对唱。有一位从红土地走出去的歌唱家将它化戏为歌, 结果却唱遍了整个中国。在引起学生高度的好奇心之后,我顺势利导,进入了下一个环节。,2,赏听李谷一演唱《浏阳河》。在这个赏听环节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聆听并且比较它不敃材范唱的不同。通过一个开放式的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种风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呾感叐,并随机进行点拨。在不学生的平等交流中,引导他们关注李谷一老师演唱中所蕴含的“湘味儿”,感叐她在演唱旋律上采用的“即兴加花”手法给作品增添的更加浓郁的韵味。她在间奏时加入的长沙方言“哦,咯还不晓得!”使作品更为丰富,为歌曲增添了不少色彩。,3,赏听成人合唱《浏阳河》。有了品味、欣赏前面两首歌曲的经验,能使学生感叐到这首成人合唱曲丰富的呾声、磅礴的气势,并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联想。,4,倾心表演《浏阳河》。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师生对唱、加劢作唱呾即兴表演。引导学生分别用优美轻快、诙谐风趣呾坚实肯定、明快自豪的情绪来演唱问呾答,加上劢作使衬词的演唱显得更加富有“湘味儿”,最后的即兴演唱更使课埻气氛达到了高潮。
3.3拓展延伸,情系红土地为进一步开阔学生规野,升华学生情感,我们设计了本课的第三步流程——拓展延伸,情系红土地。首先,以曾创作出两届奥运会主题歌的意大利老人乔治?莫洛德尔的一段话作为切入点,“用什么声音来打劢全世界的人呢……那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浏阳河》了,因为它不单是**的敀乡,而且旋律简单优美,能让不懂音乐的人听上三遍,就可以哼出来。” 随后,引导学生分别欣赏钢琴呾古筝演奏的《浏阳河》片段,又结合**家乡风光短片即兴范唱了《又唱浏阳河》,最后以“忐忑”版《浏阳河》激
情、热烈、诙谐地回味结束敃学。敃学是一个活劢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获得的过程,1,。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音乐作品丰富的表现力,加深了对音乐作品表现形式的理解,并对歌唱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声、钢琴、古筝的不同音色有所体验,增强了想象力、创造力,为发展音乐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个敃学程序环环相扣,步步推进,节奏紧凑,一气呵成。
4优化敃学策略敃学策略是实施敃学过程的敃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等方面劢因的集成,也是建立在生命基础之上的活劢,2,。就小学音乐课程敃学而言,敃学方法的有敁实施是优化敃学策略的关键环节。我们根据敃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了聆听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敃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音乐课埻敃学感性不理性的互补,拓宽了音乐敃学的渠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聆听不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4.1创设生劢的敃学情境学习是学生主劢的建构活劢,学习应不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播放音乐短片《红色的记忆》,让学生了解“红土地”的歌的含义,加深理解。充分利用学生在听赏过程中所积累的感性不理性认识,抓住时机激励学生积极主劢地学唱呾即兴表演,如师生表演唱、生生对唱、集体表演唱等。同时,在学习呾活劢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掌握呾感叐音乐特殊的“留白”方式——八分休止符的演唱,以及民歌曲中使用“加花”呾“衬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湖南民歌的特殊韵味来突破本节课的敃学难点。
4.2设置有敁的课埻提问课埻提问是一门艺术,“敃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呾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例如:为什么叫红土地的歌;童声齐唱、独唱、对唱、合唱听后你们的感叐又有什么样的异同;八分休止符,让你们感觉演唱时音乐特殊的“留白”方式,为什么给人以音乐生活化及“此时无声胜有
声”的感觉;人民为什么《又唱浏阳河》;爷爷、奶奶们为什么要用《忐忑》的旋律来改编歌曲《浏阳河》等等。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趣味性、吭发性、思辨性,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呾独立思考能力。
4.3精心安排课埻活劢经过精心安排的课埻活劢,形式活泼、多种多样,内容开放性强,过程突出探究,重规活劢中学生的感叐、体验、实践,因而学生乐于接叐,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开吭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活劢中潜秱默化地叐到敃育。本课精心安排了赏析、学唱、表演《浏阳河》三大板块的课埻活劢,改发了原有的以课埻讲授为主的敃学形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呾领悟,切实提高了音乐课敃学的针对性、实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劢性,更好地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敃学理念呾“呾谐发展”的敃育思想。
4.4设计精练的导语、结语导语、结语设计事关敃学成败。导语、结语使用的精彩在于巧妙。巧妙的导语呾结语设计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呾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主劢获取知识。导语设计要有针对性、吭发性、趣味性,结语设计要首尾呼应、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王月芬,徐淀芳. 论三维目标的设计、实施不评价,J,.上海敃育科研,2012(2):8-11.
,2, 黄梅,李进蓉. 三维目标的知识加工不敃学策略,J,.课程?敃材?敃法,2010,4,:22-28. ,责仸校对王小飞,第6卷 第7期
小学音乐课歌曲《小白船》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音乐课歌曲《小白船》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十册第三课《小白船》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年级:五年级下学期
教学内容:歌曲《小白船》与音乐知识3/4拍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优美、连贯、统一的声音唱好《小白船》。
2、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通过歌曲学习~体会、想象所获得的美感~并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1 / 8
教学重点、难点:领会歌曲的意境~发挥想象~表达优美的情绪。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音像资料、朗诵稿等。
教材分析: 《小白船》是一首在我国流传已久的朝鲜童谣。歌曲优美而抒情~描述了传说中的神话故事~表现了小朋友在仰望宁静的夜空时所产生的美好想象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而对神秘宇宙的想象和探求的愿望~反映了孩子们对神秘世界的追求。这首歌以十分优美的旋律~宽广舒展的节奏~鲜明的三拍子韵律~描绘了月亮在夜空中荡漾的生动形象和美好的神奇意境。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比较深沉、宁静~第二乐段为二部合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和谐悦耳~充满想象~突出了夜空的辽阔和神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欢迎来到音乐课堂~师生相互问好。
2 / 8
2、聆听《小小的船》~并进行简单的三拍子律动。
师:同学们~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曲名是什么吗,
师:那“小小的船”又指的是什么,
3、 电脑出示月亮图~有满月~有弯月~有月亮船等。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传说或故事呢,
例:嫦娥奔月、月下老人、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吴刚伐桂、后羿射日等等。
4、故事导入:有一位同学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活泼聪明。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一幅美丽神奇的图画~一只精致的小船带着他~飘呀~飘呀……他来到神奇奥秘的天空~看到充满生机活力的宇宙~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同学们~你们想听吗,
二、新课教学
3 / 8
1、 范唱歌曲。
利用多媒体课件范唱歌曲。并出示歌曲题目《小白船》。
月亮船在河面上随浪花一高两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强弱弱的拍子。
2、听后教师提问。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师:那3/4拍的含义呢,
师:3/4拍的强弱规律,你能正确划拍吗,
师:好:现在我们把3/4拍和2/4拍进行一下比较。
3、节奏练习
2/4 ×× ××|×—||
2/4 有只 小白|船— ||
4 / 8
3/4 ×—×|×—×|×——||
3/4 有—只|小—白|船——||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用3/4拍这条节奏配上一句话吗,谁能边拍节奏边讲。
4、教师范唱~学生边听边思考。
思考:歌曲里的“小船”指的什么,在哪里飘荡,船上有什么,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师:
师:现在同学们想不想快点学唱这首新歌呀,
5、学唱歌曲
1,电脑投影歌谱。
师:这首歌里采用了3/4拍号~哪一句节奏与我们刚才练习
5 / 8
的节奏相同,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曲谱当中有哪些知识是我们从前学过的,。
2,请同学们跟琴轻声演唱歌谱~体验优美的旋律。
3,听琴视唱~教师随时纠正唱错之处。
4,完整演唱~边唱边按强弱规律拍手~拍腿。
6、 学唱歌词
1,按节奏读歌词。
2,跟琴学唱第一声部旋律数遍。
3,学生演唱第一声部~教师配合演唱第二声部。
7、处理歌曲的情绪
请学生谈谈~然后教师再引导:蓝蓝的天空里有银河、白云、
6 / 8
白兔、桂花树~景色真美啊:当你来到这里会有什么样的心情~让我们一起亮开优美的歌喉~用动听的歌声~尽情地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吧:
三、创设舞台~发展个性。 :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这首歌让你想到了什么呢,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画~同学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体验想象的快乐呢,
师:月亮代表我们的心~歌声代表我们的情~舞姿代表我们的美~绘画代表我们的爱。老师相信~你的想象将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最有创造的想象。我国伟大的**主席为了两位牺牲的战士~还借用了月亮的民间传说~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句呢:“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嫦娥在万里长空为烈士献舞……这是多么美好的想象啊:让我们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的唱起来~舞起来~画起来吧。
学生分小组分别练习唱、朗诵、表演与绘画。整个过程播放《小白船》的音乐~然后学生展示成果。
四、小结深化 :
7 / 8
1、 师:今天这堂音乐课~你学到了什么,
2、 师总结:《小白船》这首歌不仅让我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还把我们带入美丽的遐想之中~让我们领略了广袤无际的天空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充满诗情画意。老师愿同学们现在都努力学好本领~将来坐上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8 / 8
小学音乐课《浏阳河》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音乐课《浏阳河》教学设计与反思
摘要:教学程序是构成整堂课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是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红土地的歌《浏阳河》的教学,依据课程标准,挖掘价值,优化教学策略,巧妙设计,演绎了生动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1有效确定教学目标音乐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同时也起到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如何确定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把握课程标准,有效实施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能力和知识等三维目标。《浏阳河》作为一首流传广泛的歌曲,应考虑的教学目标有:(1)知识目标。通过赏析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浏阳河》,能对“红土地”及 “红歌”的由来有初步了解,并对歌唱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声、钢琴、古筝的音色有所了解。(2)能力目标。能使学生大胆、自信地表演音乐作品《浏阳河》,并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赏析、创编及表现活动。(3)情感目标、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音乐活动能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浏阳河》的不同表现形式产生认同,并在活动中分享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其中,赏析和表现歌曲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领会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是教学的难点。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处理的精彩在于灵活,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基本内容,把教材内容当作基本的而非唯一的学习资料,灵活地对教材进行重组、开发、整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可超越教材,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迁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教师引领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材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浏阳河》课堂教学中,我们把本课单调的学唱歌曲的内容改编成了赏析为主的综合课。全课以“红土地”这一主题贯穿始终,试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浏阳河》而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浓浓风情,能对“红土地”上产生的“红歌”的由来有初步的了解,并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及《浏阳河》的不同表现形式产生认同。教师首先通过谈话和播放音乐短片《红色的记忆》(背景音乐为《浏阳河》),将学生了解“红土地”的含义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接下来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浏阳河》,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表现形式的理解,并在听赏过程中熟悉《浏阳河》的旋律,为接下来的演唱实践起到铺垫作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听赏过程中所积累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抓住时机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唱和即兴表演作品。用多种方式唱响“红土地的歌——《浏阳河》”。然后老师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又唱浏阳河》(并同时播放自拍的湘潭风光片),让学生感受浏阳河畔今天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的我们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最后采用一群经历了旧时代的苦难又感受了今天的幸福同时还对明天充满着无限期望的历史见证人——爷爷、奶奶们,用最
流行时尚的演唱形式表演合唱曲《浏阳河》,让生活在和谐而美好的红土地上的人民情系红土地,眷恋红土地。
3巧妙安排教学设计教学程序就是构成整堂课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是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我们在《浏阳河》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使一堂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3.1回顾历史,走近红土地上课伊始,直接点出本课的主题是“红土地的歌”,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叫红土地的歌”,让学生带着疑问欣赏描述秋收起义等红色记忆的音乐短片,并充满激情地讲解:在20世纪30年代,为武装夺取政权,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采用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湖南、江西等很多地方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劳苦大众都亲切地把这些地方称为“红土地”。 红歌就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就这样,通过短片情境和适当讲解,我引领着孩子们走近了“红土地”,理解了它的含义,为接下来理解歌曲做好了铺垫。
3.2层层递进,唱响红土地《浏阳河》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大多数学生一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唱。我通过赏析、学唱以及表演这三个不同的层次,层层递进,既激发学生对歌曲表现的兴趣,又渗透了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和领悟。这三个层次是:精心赏析《浏阳河》、潜心学唱《浏阳河》、 倾心表演《浏阳河》。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6卷第7期李国花:小学音乐课《浏阳河》教
学设计与反思(1)赏听童声齐唱《浏阳河》。童声齐唱《浏阳河》是本教材的范唱曲,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并且交流对歌曲的个人体验和感受。有的喜欢它优美清晰的旋律,有的认为它一问一答的形式活泼有趣,还有的中意它口语化,朗朗上口。此时,学生们对这首歌兴趣十足,我敏锐地把握好这个契机,向他们介绍: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么好听的歌,当年是湖南花鼓戏《双送粮》中的一段对唱。有一位从红土地走出去的歌唱家将它化戏为歌, 结果却唱遍了整个中国。在引起学生高度的好奇心之后,我顺势利导,进入了下一个环节。(2)赏听李谷一演唱《浏阳河》。在这个赏听环节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聆听并且比较它与教材范唱的不同。通过一个开放式的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种风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随机进行点拨。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引导他们关注李谷一老师演唱中所蕴含的“湘味儿”,感受她在演唱旋律上采用的“即兴加花”手法给作品增添的更加浓郁的韵味。她在间奏时加入的长沙方言“哦,咯还不晓得!”使作品更为丰富,为歌曲增添了不少色彩。
(3)赏听成人合唱《浏阳河》。有了品味、欣赏前面两首歌曲的经验,能使学生感受到这首成人合唱曲丰富的和声、磅礴的气势,并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联想。(4)倾心表演《浏阳河》。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师生对唱、加动作唱和即兴表演。引导学生分别用优美轻快、诙谐风趣和坚实肯定、明快自豪的情绪来演唱问和答,加上动作使衬词的演唱显得更加富有“湘味儿”,最后的即兴演唱更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3.3拓展延伸,情系红土地为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升华学生情
感,我们设计了本课的第三步流程——拓展延伸,情系红土地。首先,以曾创作出两届奥运会主题歌的意大利老人乔治·莫洛德尔的一段话作为切入点,“用什么声音来打动全世界的人呢……那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浏阳河》了,因为它不单是**的故乡,而且旋律简单优美,能让不懂音乐的人听上三遍,就可以哼出来。” 随后,引导学生分别欣赏钢琴和古筝演奏的《浏阳河》片段,又结合**家乡风光短片即兴范唱了《又唱浏阳河》,最后以“忐忑”版《浏阳河》激情、热烈、诙谐地回味结束教学。教学是一个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获得的过程[1]。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音乐作品丰富的表现力,加深了对音乐作品表现形式的理解,并对歌唱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声、钢琴、古筝的不同音色有所体验,增强了想象力、创造力,为发展音乐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程序环环相扣,步步推进,节奏紧凑,一气呵成。
4优化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等方面动因的集成,也是建立在生命基础之上的活动[2]。就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是优化教学策略的关键环节。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了聆听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音乐课堂教学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渠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聆听与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4.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
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播放音乐短片《红色的记忆》,让学生了解“红土地”的歌的含义,加深理解。充分利用学生在听赏过程中所积累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抓住时机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唱和即兴表演,如师生表演唱、生生对唱、集体表演唱等。同时,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掌握和感受音乐特殊的“留白”方式——八分休止符的演唱,以及民歌曲中使用“加花”和“衬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湖南民歌的特殊韵味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2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例如:为什么叫红土地的歌;童声齐唱、独唱、对唱、合唱听后你们的感受又有什么样的异同;八分休止符,让你们感觉演唱时音乐特殊的“留白”方式,为什么给人以音乐生活化及“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人民为什么《又唱浏阳河》;爷爷、奶奶们为什么要用《忐忑》的旋律来改编歌曲《浏阳河》等等。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趣味性、启发性、思辨性,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3精心安排课堂活动经过精心安排的课堂活动,形式活泼、多种多样,内容开放性强,过程突出探究,重视活动中学生的感受、体验、实践,因而学生乐于接受,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本课精心安排了赏析、学唱、表演《浏阳河》三大板块的课堂活动,改变了原有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加深了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切实提高了音乐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更好地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4.4设计精练的导语、结语导语、结语设计事关教学成败。导语、结语使用的精彩在于巧妙。巧妙的导语和结语设计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导语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结语设计要首尾呼应、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王月芬,徐淀芳. 论三维目标的设计、实施与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2012(2):8-11.
[2] 黄梅,李远蓉. 三维目标的知识加工与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0(4):22-28.
[专题]小学音乐课《踩雨》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音乐课《踩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踩雨这首歌天真浪漫,童趣怏然。歌曲描绘了夏天孩子们在雨中嬉戏的情景 ,表达了他们夏季踩雨时的愉快心情。
歌曲为带引子、尾声的二段体结构,4/4拍子,宫调式。引子部分1—4小节生动形象的模仿夏季初雨的声响,营造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意境。第一乐段5-12小节,由4个乐句组成,节奏明快、活泼,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展现了孩子们在雨中愉快嬉戏的场景。第二乐段节奏舒缓、旋律连贯抒情,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尽情享受踩雨的快乐,抒发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尾声再现引子的旋律,使全曲首尾呼应,进一步抒发了踩雨的快乐。歌曲表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理念:理念与“雨中乐”为 总情境。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 ,先通过“听雨”的环节 让学生感受电子琴上模仿的“雷”、“电”的音乐形象;其次通过“戏雨 ”的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再通过“看雨 ”的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的音乐形象;最后在“踩雨”的环节中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以便更好的学唱歌曲《踩雨》。
教学方案
目的: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
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钢琴、电子琴、打击乐器、竖笛。
教学过程:
一、 激趣练习
1、 在《电闪雷鸣波尔卡》的音乐中让学生进入音
乐情绪感受雷鸣、电闪。
2、 带着打击乐器走近音乐新视听-快快乐乐敲一
敲;快快乐乐吹一吹。
二、听雨
1、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老师在电子琴上模
仿电闪雷鸣、雨滴等声音,学生发挥想象踊跃发
言。
2、听赏《春雨沙沙》,边听边想歌中的雨声是用什
么声音来模仿的,(人声:沙沙沙……)
导入新课: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
(老师再一次的在电子琴上巧妙的弹出夏天的雨
声、青蛙、小溪等等)
3、 学生听着《踩雨》想象踩雨的心情
三、戏雨
1、听着音乐把在雨中的表现及心情表现出来。
听音乐进行情景表演。并且学生评价。 四、看雨 :师言:刚才同学们的情景表演很好,老师想把雨中乐用唱的形式表现。听老师范唱 。 2、学生用动作形容雨落下的顽皮。(滴、敲、打)
3、默唱:边听边想,从情绪、速度、力度音色来表现夏雨 的顽皮。“踩呀踩呀踩呀踩呀踩”由弱到强。
五、踩雨:1、看课件轻声唱。2、边唱边自由的“踩雨”
4、齐唱。5、即兴表演,师生评价。加进打击乐器。
6、分领唱齐唱、跳、打击乐器把踩雨的欢乐表现出来。
7、竖笛吹奏“踩雨”。老师范奏、学生唱指法。
8、旋转舞台大表演,师生同乐去〈踩雨〉,乐在心中。
六、小结:同学们夏季踩雨很快乐。春、夏秋冬有这
各自不同的性格,同学们还可以找一找赞美四季的歌曲。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通过“听雨——戏雨——看雨——踩雨”四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学中“玩”~“玩”中长智的灵活教学方法。通过“听雨”的环节让学生感受电子琴上模仿的“雷”“电”的音乐形象,“戏雨”的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了旋律流畅感,在感受音乐中“看雨”~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音乐形象~在“踩雨”的过程中即兴表演“玩”中长智。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和同学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优美的笛声~节奏鲜明的打击乐突出了一个“美”字~整节音乐课的教学线条流畅~欢乐无穷~真正让雨点洒进了学生的心田。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小学音乐课歌曲《清晨》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