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与创造力的发挥》。我讲两个问题,第一,创新与创新思维,第二,创造力的发挥。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创新与创新思维。什么叫创新呢?创新是对当今世界,在我们国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企业家、政府官员,我们大学教授,我们在座的同学,几乎都念念有词地创新,同时,创新它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ion,它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那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它的形成是在20世纪的事情。由一个学经济学、学管理学,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换句话说,从经济的角度他提出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他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的五个方面。 一个产品创新,就是生产一种新的产品,要采取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要开辟市场,市场开辟,市场开拓创新。要采用新的生产要素,要素创新。第五,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他提出了五个方面。美国另外还有个管理大师,学经济 学管理的,大家非常熟悉,这个人叫德鲁克。他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上一个世纪的50年代,把创新引进管理领域,有了管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现在“创新”两个字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我们同学们的学习方法也要创新。 那么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我们有的东西之所以叫它创新,就是因为它改善了我们的工作质量,改善了我们生活质量,有的是因为它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有的是因为它巩固了我们的竞争地位,有的是对我们经济,对社会、对技术产生了根本影响。所以我们叫它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东西,我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包装一下,包装旧的东西叫创新。我旧的东西以新的切入点叫创新,我总量不变改变结构叫创新,结构不变改变总量叫创新。 那么我下面讲一个案例,有那么一个公司,它通过很多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发现这四个车间呢,劳动生产率采取很多方法,提高提高提高。提高到一个临界点,再一提高非常难。怎么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的人给他出了这个主意,就分析这四个车间的员工的构成。就发现第一个车间都是男孩,
好,就加了几个女孩进去,效率提高。我们经常有人说的叫男女搭配,工作不累。第二个车间都是一些青年人,加了几个中老年进去,老成持重。加进去效率提高。第三个车间都是中老年人,加了几个年轻人进去,有新鲜活力,效率提高。那么第四个车间呢?老的少的,有男的女的,都有,怎么提高效率?他们分析就发现,这个车间都是本地人,都是本地人,加几个外地人进去,都拼命地干,效率提高。还是这么多人,就把结构变换一下,这就叫创新呢,这就是创新。所以同学们,创新到处有,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那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创新思维,刚才我们讲了什么叫创新。我们知道了创新思维,什么叫做思维呢?指向理性的各种认识活动,创新思维它有很多特点。比如它有理性的、非理性的。有相同的、相异的。我们认为创新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相异性、差异性,非常突出。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维,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他有不同思维的。 我们举一个案例,两个推销人员到一个岛屿上去推销鞋。一个推销员到了岛屿上之后,气得不得了,就发现这个岛屿上每个人都是赤脚。我们重庆话叫做打光脚板,赤着脚没有穿鞋的。他气馁了,没有穿鞋的,推销鞋怎么行,这个岛屿上是没有穿鞋的习惯的。马上发电报回去,打手机回去,鞋不要运来了,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的,每个人都不穿鞋的,这是第一个推销员。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昏过去了,不得了,这个岛屿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一个人都不穿鞋啊,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不得了。那要销出多少双鞋出去,马上打电报,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同样一个问题,你看,不同的思维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 那么我们刚才讲了,思维它有相异性的特点,还有很多特点,我们不去过多地谈它。思维它有多种形式,思维有多种形式,有抽象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意象思维、直感思维、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反向思维、相关思维等等。创新思维,思维有很多很多种形式,创新思维是其中一个。那什么叫做创新思维呢?我把创新思维的概念,比较长一点。我把它奉献给各位朋友、各位同学。我们说的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不要受什么约束,要全新的。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这样的解答,这样的方法寻找出来,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叫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所有人都有的。我们在座
的每一位同学,你们都有创造性思维,你们都有创新思维。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用它,大量的创新思维被埋没了。比如小孩、小学生问老师,老师,天上有一个太阳,会不会有两个太阳?老师说,瞎说。“国无二君,天无二日”,怎么会两个太阳。完了,小孩的创新思维就被泯灭了,天上可能就有两个太阳,五个太阳。宇宙无限,银河系太阳系可能有很多,这个创新性思维就被埋没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平常人他是传统性的思维,常规性的思维占主导,所以它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 第三,为什么要有创新性思维,为什么要创新思维。我们江**对创新,对创新思维对创造力,他有很多重要的讲话。比如,**江**讲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还讲了,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2001年江**又多次提出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我们都知道,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1936年10月15日,在美国高等教育纪念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他有一段讲话。他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他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那创新的重要性,我具体说。 第一, 前提。它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创新。什么前提?创新思维是创新实 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举个简单的案例,大家看过美国的大片《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一个致命的思维错误。它错误错在哪儿呢,它认为船造得越大就越不会沉,越不会翻船,是船都有可能沉。当然我这里要补充一下,有两种情况下一般船它不会沉。一种情况这个船造得挺大,大得跟那个水塘一样大,它就不会沉了,是吧,不会翻船了。第二,这个船呢。有一次国际上有一个海战,甲方打乙方,打这艘船,再怎么打,打无数个炮弹都有了,就是打不沉。什么原因?它搁浅了,它搁浅了不会沉吧。一般讲是船都会沉的,所以《泰坦尼克号》它犯了个致命的缺点错误,认为船造得越大就不会沉。在这个思维前提错误的情况下,所以必要的救生艇救生衣它没带够的。你看翻船了,倾斜了,沉船了。救生艇救生衣不够,望冰山的望远镜没带的,肉眼看到冰山了
,方向转不过来。因为它认为船不会沉,它这个思维前提,这是个前提。所以我们说,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第二, 它不光是个前提,是个法宝,是个什么法宝,是企业竞争的法宝。 是我们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竞争的法宝。今天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 靠什么竞争,靠特色、靠创新、靠点子、靠思路。所以我们说,我们今天企业的竞争也好,我们很多竞争也好,创新思维它是个法宝。 第三,育人。创新思维对我们培养人,培养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非常有重要性。我们现在由于旧的教育制度,包括曾老师讲课,创新性还是不够的,启发性还是不够。我曾老师讲课的典型的方法是,第一章第一节,大一二三,小1 2 3。(1)(2)(3),ABCD。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于是我们老师讲笔记,学生记笔记整理笔记,背笔记考笔记,最后掌握的是一本笔记。创新思维不够的,我们非常缺乏的是创新性的创造力发挥的这样的人才。所以给我们的中国教育,给我们重庆大学的教育,给我们哪怕是中小学的教育,哪怕是幼儿园的教育,哪怕是家庭的教育,哪怕是社区的教育,社会的教育,提出了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课题,育人要在创新思维,创造力发挥方面下工夫。 创新的重要性。第四,作用。创新对我们每项工作都有作用,对我们每项工作都有作用,对我们的学习,创新有作用。创新思维对我们教书,创新有重要作用。对我们的改革开放,创新有重要作用。那我这里讲一下两个大学生的故事,两个大学生毕业了,分配到一个公司去工作,两年过后,公司老总提拔了A大学生当副科长,B大学生心理不平衡了,我们两个不是一块来的吗,工作我们都非常努力,怎么提拔了A大学生,不提拔我啊。找到老总,老总你今天给我说清楚,你交给我的任何工作,我都踏踏实实完成了,怎么提拔A不提拔我,我们一起来的,你给我说清楚,我心理不平衡。老总非常有耐心,老总说小B。那你,我要给你说清楚了。但是你来了这么久,你帮我干一件事吧,下午四点半呢,你到街上隔壁的自由市场上去,你看有什么东西卖没有,回来跟我说一声。小B说那好,我去看一下。小B去了,咚咚咚咚下楼,一会儿回来了,老总,市场上有个农民推了个手推车,在卖土豆马铃薯。老总说好,老总说这一车土豆大概有多少斤呢。那老总我没问,我去问一下,噔噔噔噔下楼了,一会儿回来了,老总,一车土豆300多斤。老总说它大概多少钱一斤呢,噢,这个问题我还没问,老总那我去问一下,噔噔噔下楼了,一会儿回来了。
老总,八毛钱一斤。老总说,要是我全部300多斤都买了,他少不少啊。噢,这个问题我要去问一下,老总你等一会儿,噔噔噔下楼了,一会儿回来了。老总,六毛钱一斤他就卖。300斤呢,他六毛钱一斤就卖的。老总看他跑了四趟,汗水出来了,端一杯热茶过去,坐下。小B你坐下休息一下。又把提了副科长的小A叫过来,小A你到隔壁市场上去看一下有什么东西卖没有,回来给我讲一下。小A噔噔噔噔去了,一会儿回来了。老总,有个农民推着一车土豆在卖。老总说,大约有多少斤重啊。老总,顺便问了一下,300斤多一点。那老总说,多少钱一斤呢。老总,我也顺便问了一下,八毛钱一斤。老总说全部买了,他少不少,老总,我顺便问了一下,六毛钱一斤他就卖。老总说叫他来,我们都买了,我已经叫到门口了,只等你一声令下就进来。小B一看到这个全过程,不讲话了,老总我继续干,我会好好干的。老总希望有踏踏实实干的人,包括大学的同学。还希望有创新思维,自觉地理解老总的意图,创造性地地理解老总的意图,他很希望有这种人才呢。 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每取得的一步成就,你看都与创新思维的实践都有关系。那接下来,第四,创新思维的主要方法。创新思维这么重要,它又是前提,又是法宝,又是重要作用。它有这么多好的,那我们怎样具备创新思维呢?我们的方法呢? 第一,我们要打破创新性思维的障碍。我们要创新思维有障碍的,我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第一,思维定势。你的思维定在那儿了,你的思维进了牛角尖了,出不来了,那你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展现出来,那一个人的思维为什么会定在那儿,动不得了。为什么进了牛角尖,进了死胡同,就出不来了,这个思维定势是怎么产生的呢,一个权威,一个是从众,权威说过了,我们就没法说了,我就定在那儿了。还有什么从众,从众心理,就是个体他顺应了群体,盲目地有理无理地顺应了群体,顺应了先验,我过去是这样的,我现在的思维也定在那儿。先验,还有情感。这四大因素使我们的思维定在那儿了。 我举个案例,这里我举个案例,有一个中小学的老师,对中小学生出了一个考题。同学们,现在我要提问题,问大家。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有32只羊,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这个船上有75头牛,有32只羊,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抽样调查的结果,一个班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75减32,船长43岁,75头牛减32只羊,船长43岁。同学们,这是一道没有答案的题啊,那个船长的年龄,他和75头牛,和32只羊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的。可是中小学生一看,这个题出
出来了,肯定有标准答案,他们还是动了脑筋了,他们一相加,也一想,一加,75加32 ,107岁。107岁能开船吗?早就退休了。他们一除,一除出来,75除32,二点几岁。又一乘,一乘起来,2000多岁,他动脑筋了,75头牛减32只羊43,43岁开船不正好吗,这就是思维定势就定在那儿了。有一句经典的语言叫做什么呢,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你的思维一旦进入死角,进入定势,你的智力,再聪明的人的智力就在常人之下。所以,我们既然创新思维要具备,首先是要把思维定势要打破。 那第二,我们要思维创新。要打破第二个,思维惯性。习惯性思维,传统性思维,思维惯性。举个例子,老师又问中小学同学了。同学们现在有一个聋哑人,又聋又哑,说不出话来,听不见呢。他到五金商店去买一个钉子,他说不出话就怎么办?比划。人家就给他一个hammer(锤子),给他一个榔头?hammer。他摇手,不,他是要买钉子,他就使劲比划。就这点东西,不是hammer不是榔?头,肯定是钉子,给他了,他非常高兴,点头,高兴。老师一说同学们,下面又有一个盲人,一个瞎子,他要买剪刀,我们怎么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那个同学们说,老师老师我们知道,现在不能这样比划了,要这样比划。全班同学都赞成这样比划,老师说他不需要比划,他直接说买剪刀,因为他是盲人,瞎子们嘴巴会说是吧。你看前面就是比划,老是比划比划比划,把你的思维引进,引进什么,引进比划的思维定势上了,叫思维惯性。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要打破一个叫思维封闭。你站得层次太低了,没有站得很高,思维封闭了,当然就不能创新了。思维封闭,要打开思维的空间。 这里有个案例,叫做避免霍布森选择。避免霍布森选择是什么意思呢?霍布森300多年前英国郊区,伦敦的郊区,英国伦敦的郊区有一个人叫霍布森 。他养了很多马,高马、矮马、花马、斑马、肥马、瘦马都有。他就对来的人说,你们挑我的马吧,可以选大的、小的、肥的,可以租马、可以买马。你们都可以选呢,人家非常高兴去选东西了,但是整个马圈它旁边有个很小的洞,很小的门,你再选大的马出不来的,它的门很小。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人叫西蒙,就把这种现象叫做霍布森选择。就是说,你的思维你的境界只有这么大,没有打开,没有上层次,思维封闭。那怎么办呢?我们要采取多向思维法,打开了,我们采取多向思维法。第一,顺向思维,第一叫顺向思维。顺向思维,顺向思维是什么?就是按照逻辑按照规律按照常规去推导。 除了顺向思维以外,我们还有什
么呢,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倒过来思维。长期这样思维不行,我们完全反过来。比如大家听说过这个物理学家费曼,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在1959年他做了个报告,叫什么?《在底部还有很大的空间》,他就有个著名的叫费曼设想。《在底部还有很大的空间》,什么意思?我们从小接受教育,叫做铁棒磨成针。贪玩出来,看到老太太磨铁棒,问她,磨它干啥。她说磨针,我们的思维都是把这个大的物件把它加工成拆分成小的。费曼这个物理学家就提出,把很小的东西加工成大件,完全思维倒过来了。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纳米技术,就是根据费曼设想来的,逆向思维。除了逆向思维以外,还有转向思维。我转一下,转向思维包括前向思维,后向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由下而上的思维,还有要借脑思维,借人家的大脑来思维,都是创新思维。这样我把第一个大问题讲完了。创新和创新思维。 下面我简单地讲一下第二个问题,创造力的发挥。创造力是一个人与生具有的两大能力,一创造力,第二破坏力。创造力和破坏力是人与生具有的,而且与人相伴终生,走到地老天荒,走到天涯海角。人们的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知识不同学历不同,他的创造力也不同。 第一,什么叫创造力?我们给它下一个长长的定义,什么叫创造力,我们下一个长长的定义,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条件和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产生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成果,这种能力我们叫创造力。那我们关心的不是什么叫创造力,关心的不是它的很多理论,我们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充分发挥创造力,如何把它充分发挥出来。这里我提这样几点,第一,环境。要营造一个充分发挥创造力的良好的环境。这个良好的环境,我认为至少有这三大环境。第一,宽松的环境,相对宽松,愉快的愉悦的情况下,创造性发挥出来。思想,一个人沉重的枷锁背上,你想到是枷锁,那儿想到是创造啊。 我们今天就让每个人,你的单位,你的环境要宽松要愉悦,去掉枷锁,才能发挥出来,所以要宽松。其次要适度紧张,这也是个好的环境呢,适度紧张,怎么么个适度紧张呢?适度紧张就是说,适度紧张可以把创造力发挥出来。你看我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还被迫发出最大的吼声,起来。适度紧张,说的是一群猎人带着人上山打猎,远远看去烟雾缭绕,一只老虎向他们扑来,猎人张弓开箭,把老虎射了,其他人趴下了等,等了不久一看,没想到过去一看,哪是老虎啊!是一个石头向他们扑来,石头样子像老虎扑来。但
是大家惊呆了,一箭过去把石头射成两半,全部传开了,力气好大噢,把石头都劈开了。回去到处传,有的人不相信,怎么会力气再大,怎么把石头射开嘛,再弄个石头让他射,好,他就张弓开箭,1箭2箭20箭,石头都开不了。因为他在第一箭射的时候,他以为是老虎向他扑来,他有生命危险,所以他射去,用了全部的力量。他在适度紧张的状况下,在危机状况下,所以为了让创造力出来,有时候要制造一点危机,让大家认识到有危机感。 第三,无畏的环境。创造力的发挥要无所畏惧,有所畏惧,他的创造力出不来,同学们,有个中学数学老师高中数学老师,给同学们布置家庭作业,布置了四个题。同学们唰唰唰唰在黑板上写个四个家庭作业,让大家回去做。这个同学回家做第一道,很轻松做出来了。第二个题稍微难一点,也做出来了。第三道题确实有点难,做了不到一个小时做出来了。第四个题他怎么也做不出来,他说今天怎么搞的,我的题应该都做出来,做不出来啊。使劲做,直到东方发白,熬了一个通宵,做出来了。第二天给了老师,老师,我的家庭作业做完了。老师第一个打勾,第二个打勾,第三个打勾,第四个虽然也打勾,但是打得非常凝重,打勾。老师惊呆了,哇!你怎么把这个题做出来了!因为老师他没有注意,顺便把一个世界难题写在黑板上,世界上都没有人能够解答的,这个同学他结果一下子给解出来了。你要是在黑板上说,这是世界难题,全世界是没有人能解的。那个同学下去,挨都不挨它。无畏才能创造,无所畏惧,那这个环境我们有了。第二,要积极开发创造思维,要积极开发。怎么积极开发?第一要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你要问一个为什么。比如刚才讲的活塞拔掉,水带着漩涡下去,这个每个人都看见了,你充满了好奇心。同学们我们要充满好奇心呢。有人戏称什么叫科学,科学它有很多含义,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理论的总结,这是对的。有人戏称什么叫科学,他说科学是满足科学家好奇心的一个东西。好奇心,要充满好奇心。其次要有丰富的想像力,丰富的想像力是创造性发挥的前提是基础,哪怕是异想天开,哪怕是异想天开,要有丰富的想像力,我举个案例。 1984年在美国里根当总统的时候,美国一批小学生,在学校读书,读烦了,老师带他们到户外去玩耍。小孩到了户外,什么都新鲜呢。啊!蓝天,啊!白云,啊!蛐蛐、小溪、麻雀,非常高兴,看到什么都新鲜。到了一个树丛中,芦苇丛中,就发现一个蛋。噢!全都围过来,十几个人围过来,蛋呢!高兴。
大家都猜猜是什么蛋,有的说是麻雀蛋,不,麻雀的没有这个蛋大,怎么是麻雀蛋呢?有人说是恐龙蛋,恐龙死了好多年,怎么有恐龙蛋呢?鸭蛋、鸡蛋猜不出来,有的小孩说猜它干啥,把这个蛋抱回家,放在孵化箱里面孵化、加温,孵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其他同学说ok ok,我们抱,把蛋抱回家了,放在孵化箱里面然后加温,眼睛一直对准这个孵化箱看呢,看到底出来是什么。就看啊就等待啊,等待是非常难熬的。终于蛋壳里面在躁动,蛋壳破了,里面的东西出来了,全部惊呆了。哇!什么?里根总统,这个蛋壳里面出了个里根总统。是不可能的。这是1984年美国全国推荐的一篇优秀小学生作文,我们放在我这儿,要是我给他批改的话,我肯定是不及格,零分。记叙文不符合程序。第二,结尾怎么出来一个东西就完了,怎么没有拔高。第三,乱想。怎么会出来里根总统,放在我们这儿,就出来曾老师或者什么,怎么可能。他又让他可以想像出来里根总统。丰富的想像力,哪怕是异想天开,你引导嘛,纠正嘛,引导他嘛,丰富的想像力。所以不要泯灭学生的丰富的想像力啊,特别是我们大学,大学要探险,要引导研究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探险,interplesion,探险家。 第三,要有良好的心态,创新要有良好的心态。这个良好的心态一个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了社会进步,积极向上的心态。本来你就消极,但是你有积极的心态,比如这是半杯水,一个消极心态的人会说糟了糟了,只有半杯水了怎么办呢?一个积极心态的人会说,还是这半杯水,会说好啊,太好了还有半杯水。你看同样是半杯水心态不同,所以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其次要经得起挫折,经得起失败。有这个心态,要经得起挫折,经得起失败,发明电的爱迪生,失败了1000多次,最后成功,一千零几次。记者问爱迪生,你都失败了1000多次还在努力,他说我不是失败了1000多次,是成功了1000多次,每一次你们认为是失败,我认为是成功。 第四,要交流信息。通过交流信息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通过交流信息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我在1993年我写的一本书中间,我讲了这样一段话。我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梨子,我把我的梨子给你,你把你的苹果给我,我们交换一下物质,最后是什么?数量没有增加,质发生变化。你的苹果变成我的梨子,我的梨子变成你的苹果,量没增加,质发生变化,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思想就不同了,你的思想给我,你原来的思想还在,你给了我,我把我的思想给了你,你原来一个思想,现在变成了两个思
想,你给了我一个思想,我原来的思想还在,我也有两个思想了。而在思想碰撞过程中,要是碰出新的思想,新的思想火花,就有3个思想,4个思想,5个思想出来,所以要交流。在一次国际研究大会上,中国有个学者叫许国泰,他是中国创造学会的会员。第三,举一张纸,我明天将证明这个曲别针将有上亿种用途。下面又鼓掌,第二天他怎么证明。曲别针有大的小的,不同的重量做成不同的砝码,天平上的砝码,它有多少个?它是金属,可以和酸发生作用,那要发生好多种作用。它可以做成1、2、3、4等阿拉伯数字,那可以做成好多种数字。它可以做成ABCDEFG,它又可以做成好多种字。它可以做成阿拉伯文,可以做成俄文,做成好多字。上亿种用途。通过交流,创新思维,创造力出来。 那第五,要努力实践。特别是一个好的方法,我们这里介绍的上海的一种和田法,叫什么?加一加,减一减,代一代,缩一缩,代一代,替一替,联一联,改一改,学一学,代一代。它有很多方法,这个方法。比如说我举个简单案例,减一减,我们戴的眼镜,我们把它减薄一点,创新出来了。除了这个方法以外,还有很多方法我们要实践,还有很多方法要实践,这个案例我就不举了。 第六要合作,创新要合作。创新固然需要有创新的个体的行为,但是现在创新需要合作。马克思讲人是社会的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我们今天的创新创造,创造力。个人的作用非常大,但是要合作,特别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要全世界合作。这种合作我们非常需要有领衔人物啊,有帅才啊,领导合作。“帅则将将啊”。要会协调沟通,发挥团队优势,群体优势,使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升华,在合作中升华。 第七,形成创新和创造的社会力量。这个社会力量是什么?全国全社会我们整个重大,都要形成支持创新,支持创新思维,支持创造力的环境。因为有时候,创新它要破坏旧的。青岛海尔的张瑞敏说了一句经典的语言,他说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创新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所以形成全社会的力量要支持创新。我们每个人要在创新中创造力发挥中,发挥很大力量,全社会要支持。 最后,第八,要让创新思维表现出来。要使得我们的创新、创造力变为现实,很重要的要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知识是和创新思维创造力的发挥成正比,丰富的知识从哪儿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地下冒出来的,不是人原有的,头脑里面固有的,要通过两个字得到,学习。我们*****讲了三大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所以我们今
天讲要成为学习型的企业,学习型的个人,学习型的社会。通过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出来,通过学习知识,创造力发挥。 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成正比,这看起来是荒谬的,实则就在情理之中。越有知识越要学习,就是我们说的“学而知不足”,就是我们有个英文词组说得好,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要真正具有创新性思维,要真正具有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谢谢大家。 问:曾老师您好!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就像您刚才讲到,要形成这种创新思维需要全社会来支持,需要形成一种全社会知识创新这种氛围。那么就您来看,您认为有一些什么样好的建议,或者说您认为,您可以给我们设想一下吗?就是说怎么样来能够实现这种您设想的美好的这么一种状态。 答:现在可以说是既形成了又没形成,相对的。但是总的是向形成这种良好的氛围在发展,君不见,我们*****,我刚才讲了多次重要讲话,*****最近几年讲创新讲得非常多的,而且他身体力行。比如,*****2001年讲的劳动价值的创新,我们理论工作者研究,不光是劳动价值的创新,也要实践。我们今天所有制改革在创新,我们今天的学习方法在创新,我们高等教育改革也还得创新,包括我们今天的这种形式,在我们重大,也是第一回,也是在创新。这个潮流,这个势头非常好,这种氛围我们认为越来越好。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你认为创新,他认为不是创新。还有创新有些代价,它的成本、风险和代价。我们要评估,要评估,还有创新它需要什么,它需要高素质高知识。创新它不可能模拟的。你比如说,我做这个动作,你也跟着我做这个动作,那叫模仿,不叫创新呢。那这个环境这个氛围。一个是全社会。我们从江**讲的,我们各级领导要倡导创新,老师在学校,中学的大学的,初中的高中的,都要倡导这种创新方法。我们的上课,要富有启发性。我们的学生,我们不光是死记硬背一些东西。我们做创新的主力军、生力军,身体力行。我们同学们要这样子。这样,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个人做起,这种氛围就逐渐逐渐地把它形成了,这是个渐变过程。但是这个速度在加快。谢谢! 多朋友经常感叹:别人想到的好点子,我怎么就想不到呢?放眼世界,从全球经济的大环境到***同志提出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到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从1999年高考作文题到具体学习方法的改进,所有这些无处不体现出现代生活每天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而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思想首先不能落后,必需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这一点,正是传统教育最缺乏的一环,它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与方法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日常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产生一个个绝妙的点子,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使我们天天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预言。走进创新思维的天地,你可以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你的学习生活将焕然一新,而那些只知死读书,不应用创新思维的人必将被淘汰。 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用创新思维武装我们的头脑,赶超别人,跑在世界最前列。 创新思维方法简介 创新思维是在过去我们常用的逻辑思维--如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的基础上,结合非逻辑思维方法,新创建的一套思维模式,青少年朋友们通过练习,逐渐养成从新的角度看待、思考问题,得出自己的合理 的结论,解决问题,培养大家自强自力的能力。 这套思维模式的原理是:隔行不隔理。下面举两个例子说明-- 1.我们知道,语文、英语等要求背诵掌握的内容比较多,而数学、物理等要求理解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如果你的文科成绩较好而理科成绩较差时,你有没有尝试着去背诵数学、物理公式,甚至背诵大量的经典例题和习题呢?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试验,这样做,不但能帮助理解,还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再比如,有的同学理解能力较差,反应比较慢,这并不是思维方面的障碍,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改善。具体做法是:当你在朗读背诵语文、英语课文时,有意识地以最快的速度,滔滔不绝地用嘴表达出来,逼着你的大脑反应速度跟上嘴说的速度,经常这样练习,并制定出计划。根据笔者当老师时的经验,只需三个月,你的理解能力、反应速度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以上的两个例子就是“隔行不隔理”在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在其他方面,它还有更广泛的使用,以后的连载中将向大家详细介绍。 创新思维还包括五大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反向思维、横向思维、心理思维和周边思维。简言之-- 1.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时,大多数人习惯于一个A-B的过程,而逆向思维却是从目标倒推回来,主动寻找条件的一种思维方法。这一点在证明几何题和初级逻辑代数题时经常用到。 2.反向思维:当别人都从正面考虑,很难达到目标,这时,你若能从反面思考,可能更容易得到结果。数学解题法中的反证法就是反向思维的一种具体应用。 3.横向思维:比较不同事物的相通之处,得到启发和借鉴的应用。应用在现代营销学中,经常可以收
到良好的效果。 4.心理思维:结合创造心理学与消费心理学,从人们的心理需求出发,找出产品与消费者的共鸣点,切入市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许多现代广告创意中经常应用。 5.周边思维:随时随地关注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广泛借鉴、应用。在产品设计上,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同一种商品体现出多种用途,给产品增加许多意想不到的魅力。 创新思维——让你从此与众不同 -------------------------------------------------------------------------------- 发布者:宋振杰 原作者:宋振杰 2006-02-05 17:31:14.607 出处:原创 原始出处: 创新思维——让你从此与众不同 “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知识创新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 ——*** 今天,创新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不管使用哪种搜索引擎,键入“创新”一词,与之相关的条目不下200万条。再到亚马逊网站上检索一番,以创新为主题的书籍竟多达2300余册。 人们对创新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在今天的首席执行官们眼里并不足为奇。下面这些统计数据,或来源于学术研究结果,或摘自各类商业出版物,读来难免令人徒增一分焦虑与无奈: ——与创新乏术的企业相比,创新成功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20%甚至更高的增长率;如果企业80%的收入来自新产品开发,并坚持下去,五年内其市值就能翻番; ——“创新度”是衡量企业投资价值的最佳晴雨表; ——在高科技业,创新是导致首席执行官薪酬发生短期和长期差异的因素之一,平均分别占有23%和15%的比率; ——其他研究结果也表明,创新已经成为首席执行官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原因自然不会仅仅出于对薪酬的担忧。埃森哲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 83%的高层管理人员深信,本企业今后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创新”; ——美国最近几年各企业年度报告中,“创新”是当年各企业年报总裁致辞栏目中最常用的词汇。 记得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摇滚歌星崔健有首歌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的确太快了,改革开放25年以来,中国的变化之快出乎意料;近年来更呈加速之势。当初,你若拿款“大哥大”数字模拟手机,你是被公认的大款;十年后,中国手机数量突破1亿部。这期间,上演了多少部世界级通讯巨头的拼杀、商战,也上
演着国产手机厂商奋勇争夺的一幕幕历史悲喜剧…… 社会已进入资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没有一个产品能永远畅销,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成功,在“快鱼吃慢鱼”、“聪明鱼吃笨鱼”的时代,要求个人必须是创新型个人,团队必须是创新型团队,企业必须是创新型企业。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讲: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0天;海尔总裁张瑞敏“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华为总裁任正非大谈危机管理。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这就是所谓丛林生存法则——优胜劣汰。你不创新,别人就会超过你,社会和市场就会淘汰你。 一、创新的来源——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般认为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均可视为广义的创新思维。而狭义的创新思维则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诸如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2、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创新思维之所以有别于一般思维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1)思维形式的反常性——又经常体现为思维发展的突变性、跨越性或逻辑的中断,这是因为创新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知识的循环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灵感、直觉或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2)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又包含有收敛思维;既有求同思维,又有求异思维等等。由此形成创新思维的矛盾运动,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的形式的综合体。 3)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创新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地考察问题,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形成开放式思维。 4)思维成果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或标志,常常具体表现为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及唯一性。 5)思维主体的能动性——表明了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被动的直映,充分显示了人类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思维的生理机能 目前,科学家们研究认为人脑是由万亿个脑细胞构成的。平均重量在1300克左右,虽然只占我们体重的2.3%,但却要消耗身体20%能量。在万亿个脑细中,可能有1000亿个是活跃的神经元细胞(目前我们只用其10%),每个神经元细胞可长出多达2万多个树枝状的树突以存储信
息并接收从其他细胞输入的信息,每个神经元细胞沿着叫轴突的主要通道通过电脉冲将信息传输到其他神经元细胞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而轴突外层包裹着起绝缘作用的髓磷脂鞘,绝缘性能越好,传输速率越高,速度可高达352千米/小时。当信息到达另一神经元的突触(连接点)时,每个电脉冲会引起化学反应 启动神经传递反应跨越突触传输信息。而所有的轴突又被多达9千亿个将大脑各部分粘合起来的神经胶质细胞所包围。所有的这些部分连接起来,就组成了迄今为止这个世界上已知的最独一无二天然的电脑。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台这样强大的电脑。 概括地说,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大体由“两个部分、三位一体、六个通道和七个智力”所构成。 “两个部分”——是指大脑可分左右两个部分,中间通过有多达3亿个细胞组成的胼胝体相联。左脑的主要功能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维;右脑的主要功能是形象、非逻辑和创新思维。 “三位一体”——是指大脑由三个部分组成。小脑也称爬行动物脑,它控制着大脑的本能,如我们的呼吸、心跳、平衡、运动等诸多本能;小脑上面的第二层脑为边缘系统,也称古哺乳动物脑,它控制着吃奶、情感、记忆等等;最上面一层是大脑皮层,也称新哺乳动物脑,由于人类的大脑皮层特别发达——有2毫米厚,成熟的皮层有6层,是黑猩猩的4倍——别于其他高等动物,从而使人成为独一无二的种类。它负责我们的观察、交谈、思考、分析、推理、创新等。 “六个通道”——我们的学习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所做这六个基本通道与外界进行双向交流。 “七个智力”——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中心。一是语言智力,即读、写与词语交流的能力。这一能力在作家、诗人身上得到高度发展;二是逻辑智力,即我们的计算与推理能力,这在科学家、数学家、律师和法官身上得到极大发展;三是音乐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和一流的音乐家身上有明显地发展;四是空间智力则表现在建筑师、雕塑家、画家、航海家和飞行员方面;五是运动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体操运动员等身上有很好地体现;六是人际智力即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则是营销员、鼓动家、外交家应有的能力;七是内省智力即洞察能力和了解自己的能力。 二、创新的思维障碍——定势思维 1、有笼必有鸟——心理图式 一位心理学家曾和乔打赌说:”如果给你一个鸟笼,并挂在你房中,那么你就一定会买一只鸟.” 乔同意打赌.因此心理学家就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瑞士鸟笼给他,乔把鸟笼挂在起居室桌子边.
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当人们走进来时就问:”乔,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乔立刻回答:”我从未养过一只鸟.” ”那么,你要一只鸟笼干嘛?” 乔无法解释。 后来,只要有人来乔的房子,就会问同样的问题,乔的心情因此搞得很烦躁,为了不再让人询问,乔干脆买了一只鸟装进了空鸟笼里。 心理学家后来说,去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他有一只鸟笼要简便得多,人们经常是首先在自己头脑中挂上鸟笼,最后就不得不在鸟笼中装上些什么东西. 2、狗鱼思维——拒绝变化 有一种鱼叫做狗鱼。狗鱼很富有攻击性,喜欢攻击一些小鱼。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狗鱼和小鱼放在同一个玻璃缸里,在两者中间隔上一层透明玻璃。狗鱼一开始就试图攻击小鱼,但是每次都撞在玻璃上。慢慢地,它放弃了攻击。后来,实验人员拿走了中间的玻璃,这时狗鱼仍没有攻击小鱼的行为 这个现象被叫作狗鱼综合症。 狗鱼综合症状的特点是: ——对差别视而不见 ——自以为无所不知 ——滥用经验 ——墨守陈规 ——拒绝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缺乏在压力下采取行动的能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理人,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有时是很悲哀的。这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的原因之一:形势在不断变化,必须关注这些变化并调整行为。一成不变的观念将带来毫无生机的局面。 3、阿西莫夫的智商——惯性思维 所谓惯性思维就是思维沿前一思考路径以线性方式继续延伸,并暂时地封闭了其他的思考方向。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国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人。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正确回答。”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出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枚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作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 “聋哑人买好了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要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么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作出剪刀的形状。 听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开心地笑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啊?” 阿西莫
夫只得承认自己回答地很愚蠢。而那位汽车修理工在考问前就认定他肯定答错,因为阿西莫夫“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4、猴子实验——群体惯性 有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4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喂很少食物,让猴子饿得吱吱叫。数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时,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猴子们只好望“蕉”兴叹。 又过了几天,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3只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当这只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但剩下的两只老猴制止它,连没被烫过的半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 实验继续,当所有的猴子都已换过之后,仍没有一只猴子敢去碰香蕉。上头的热水机关虽然取消了,而热水浇注的“组织惯性”束缚着进入笼子的每一只猴子,使它们对唾手可得的盘中美餐——香蕉,奉若神明,谁也不敢前去享用。 这就是群体惯性形成的过程。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迅速调整,否则只能像故事中的猴子那样,在昨天的教训上平白失掉明天的机会。 然而,一些把成功归因于富有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企业,面对一切以变化为主题的现实,仍高高在上,丝毫不怀疑让自己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价值和适用性,不思更新,固执地运行在“成功经验”的轨道上。结果,由于一成不变,企业昔日的辉煌渐渐蜕变为组织惯性,成为企业生存道路上的羁绊。 5、引火烧身——线性思维 有这样一则幽默:美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用圆珠笔写不出字来,于是美国航天局决定划拨100万美元的专款攻关。研究是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结果不用我说,大家也能够猜得出来,凭美国的人、财、物力,这不过是小事一桩、小菜一碟!最后研制出了专用的“太空笔”。庆祝之余有位官员突生疑问:苏联航天员在太空中是用什么笔写字的呢?一批精干的谍报人员被派了出去,答案很快就有了:苏联航天员用的是铅笔!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线性思维”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可并不都是幽默,有的甚至是血的教训。 一个漆黑的夜晚,司机老王开着一辆“除了喇叭不响什么都响的”北京吉普外出,车行半路抛了锚,他初步判断是油耗尽了,便下车检查油箱。没带手电筒
就顺手掏出打火机照明,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他醒来时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是一位路过的好心司机把他救了,车报废了,脸毁了容,万幸的是命总算捡了回来。老王说:“当时只是想借打火机的光,看清油箱里究竟还剩多少油;根本不成想打火机的火,会引爆油箱并引火烧身。”这是典型的由“线性思维”惹的祸。 线性思维模式有两个基本特点:(1)把多元问题变为一元问题。客观对象所包含的问题往往是多元的,线性思维模式要求把其中一个问题突出,把其余问题撇开,或者把复杂问题归结为一个简单问题,然后予以处理。(2)用一维直线思维来处理一元问题,使之成为具有非此即彼答案的问题,并排除两个可能答案中的一个。 6、大象的悲剧——惰性思维 一家马戏团突然失火,人们四处逃窜,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令马戏团老板伤心和不解的是:那只值钱的大象却被活活地烧死了。 “这怎么可能呢?栓住大象的仅仅是一条细绳和一根小木棍啊!”老板怎么也想不通。 通常,没有表演节目时,马戏团人员会用一条绳子绑在大象的右后腿,然后绑在一根插在地上的小木棍上。以避免大象逃跑。我们都知道以大象的力量,可用长鼻子卷起大树,拖拉巨大的木材。甚至可以一脚踏死动物。为什么它如今则乖乖地站在那里呢? 原来,当这头小象被捕捉时,马戏团害怕它会逃跑,便以铁链锁住它的脚,然后绑在一棵大树上。每当大象企图离开它时.它的脚被铁链蘑得疼痛,流血,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后,小象并没有功逃脱。于是在它的脑海中形成了一旦有条绳子绑在它的脚上,它是永远无法逃脱的印象。因此,当它长大后.虽然绑在它脚上的只是一条小绳子和小木棍,但它懒得再去思考栓住它的是什么东西。 惰性思维是指人类思维深处存在的一种保守的力量,人们总是习惯用老眼光来看新问题,用曾经被反复证明有效的旧概念去解释变化世界的新现象。不去尝试,不敢冒险,因循守旧,大好的时机和自身无限的潜能被白白地葬送,挫折和失败的悲剧肯定不可避免。 比如说看魔术表演,不是魔术师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而是我们大伙儿思维过于因袭习惯之势,想不开,想不通,所以上当了。比如人从扎紧的袋里奇迹般地出来了,我们总习惯于想他怎么能从布袋扎紧的上端出来,而不会去想想布袋下面可以做文章,下面可以装拉链。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总是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运行,从未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换思路,生活也就乏味。很多人走
不出思维定势,所以他们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因此,从舞剑可以悟到书法之道,从飞鸟可以造出飞机,从蝙蝠可以联想到电波,从苹果落地可悟出万有引力……常爬山的应该去涉涉水,常跳高的应该去打打球,常划船的应该去驾驾车,常当官的应该去为民。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我们面前是一番新的天地。 7、失去的金子——习惯思维 一个穷人在一本书里发现了寻找“点金石”的秘密,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的金属点化成纯金。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和成千上万的与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石混在一起,但秘密就在这儿。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凉的。所以,当它摸着石子是冰凉的时候,他就将它们扔到大海里。他这样干了一整天,却没有捡到一块是点金石的石子,然后他又这样干了一星期,一个月,一年,三年,可他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然而他继续这样干下去,捡到一块石子,是凉的,将它扔到海里,又去捡起一颗,还是凉的,再把它扔到海里,又一颗…… 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捡起了一块石子,而且这块石子是温暖的——他把它随手就扔进了海里。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的所有的石子都扔进海里。他已经习惯于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真正想要的那一个到来时,他也还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贝弗里奇在其《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解释了惯性思维:“我们的思想多次采取特定的一种路,下一次采取同样的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大。在一连串的思想中,一个个观念之间形成了联系,这种联系每利用一次,就变得越加牢固,直到最后,这种联系紧紧地建立起来,以致它们的连接很难破坏。这样,正像形成条件反射一样,思考受到了条件的限制。我们很可能具备足够的资料来解决问题,然而,一旦采用了一种不利的思路,问题考虑得越多,采取有利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创新的思维障碍——偏见思维 1、被经验淹死的驴子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只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无独有偶,新近又读到了这样一则古老的寓言:从前,有个卖草帽的人,每天,他都很努力地卖着帽
子。 有一天,他叫卖得十分疲累,刚好路边有一颗大树,他就把帽子放着,坐在树下打起盹来,等他醒来时,发现身旁的帽子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而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项草帽。他十分惊慌,因为,如果帽子不见了,他将无法养家活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他就试着举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着他举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拍手。他想机会来了,于是他赶紧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帽子纷纷扔在地上。 卖帽子的高高兴兴地捡起帽子,回家去了。回家之后,他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他的儿子和孙子。很多很多年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在他卖草帽的途中,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而帽子也同样地被猴子拿走了。 孙子想到爷爷曾经告诉他的方法。于是,他举起左手,猴子也跟着举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拍手,果然,爷爷说的话真管用。 最后,他摘下帽子丢在地上;可是,奇怪了,猴子竟然没有跟着他做,还是直瞪着眼看他,看个不停。 不久之后,猴王出现了,把孙子丢在地上的帽子捡起来;还很用力地对着孙子的后脑勺打了一巴掌,说:“开什么玩笑!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 驴子为何死于非命?孙子为何不能像爷爷当年那样拿回被猴子拿走的帽子?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得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都机械地套用了经验,受了经验偏见思维的影响,他们未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创新。 正是经验使我们昂首否定,还是经验又让我们低头认错,人们总是跳不出经验,它甚至让一切最大胆的幻想都打上了个人经验的偏见,就像作家贾平凹所津津乐道的某一个农民的最高理想:“我当了国王,全村的粪一个不给拾,全是我的。”这似乎就是人们说的“乡村维纳斯效应”。德波诺在《实用思维》一书中饶有兴味地描述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在偏静的乡村,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会被村民当作世界上最美的人(维纳斯),在看到更漂亮的姑娘之前,村里的人难以想象出还有比她更美的人。”在村里,它是真理,在全世界,它就是偏见。 2、鸡眼思维——利益偏见 所谓利益偏见不是指由于你的利益关系会导致你立论的有意识的明显偏颇,而是指一种无意识的偏斜——对公正的微妙偏离。 利益偏见更普遍的情况则是所谓的“鸡眼思维”,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愚蠢庸俗、斤斤计较、贪图私利的人总是看到自以为吃亏的事情;譬如,一个毫无修养的粗人常常只是因为一个过路人踩了他的鸡眼,就把这个人看作世界上最可恶和最卑鄙的坏蛋。他把
自己的鸡眼当做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然而推而广之,普通人难道没有偏见吗?一些普通人的话语表述背后难道就没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吗?事实上,大多数的恋人都认为自己找到了世上最好的人,大多数孩子也都会得出结论说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所谓“忘婆卖瓜自卖自夸”其实就是一种典型利益偏见思维模式。 3、不识庐山真面目——位置偏见 有一则禅的故事说的是小海浪与大海浪的对话: 小海浪:我常听人说起海,可是海是什么?它在哪里? 大海浪:你周围就是海啊! 小海浪:可是我看不到? 大海浪:海在你里面,也在你外面,你生于海,终归于海,海包围着你,就像你自己的身体。 尼克松总统水门事件被黜后,跌至人生谷底,这时他才得以悟出:“最美的风景不是登上峰顶所看到的,而是下到谷底抬头所体会到的”这句话。这与哈维尔在历经磨灭难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为了在白天观察星辰,我们必须下到井底,为了了解真理,我们必须沉降到痛苦的底层”。这就叫“思不出其位”。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坐标体系中,各种思想无不打上其鲜明的烙印,连老黑格尔也不忘说:“同一句格言,出自青年人之口与出自老年人是不同的,对一个老年人来说,也许是他一辈子辛酸经验的总结。”这正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叶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
机构的概念和特征-宪法
机构的概念和特征-宪法
中公卫生人才网整理卫生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关于宪法之机构的概念和特征,希望对您备考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有所帮助!
机构是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有机联系的机关的总和。其特点是:
1. 阶级性。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作为组成要素及其存在形式的机构,其本质取决于的本质。
2. 历史性。机构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机构的组织、活动、职能是不一样的,并随着的发展变迁而变化。
3. 强制性。机构的某些组成部分本身即是暴力机关,如警察、监狱,有的机关则以强制力作为坚强后盾。
4. 组织性。机关的建立、活动以及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均依据一定的原则和程序,不同层次的机关、同一层次的不同的机关、机关的整体与组成部分构成有机的系统。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机构从行使权力的属性来看,可分为权力机关、主席、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宪法政治的本质和特征
第 一 章宪法政治的本质和特征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自然界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科学研究内容。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本质规定,宪法政治作为一门政治学科,它 的本质规定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特征,决定了它在民主法治社会中的价 值和地位。一 宪法与宪法政治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 是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由宪法的制定 和实施带来的宪法政治,是现代文明国家民主政治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 志,也是制定宪法的根本目的。2 0 0 4年,**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 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5 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 所谓依宪执政,是指执政党依据宪法的规 定、宪法的精神和原则治国理政,按照宪法的逻辑思考和解决各种社会① 2 问题,汇集利益,表达要求,制 定 政 策” 。 0 1 2年 1 2月 4日, 习 近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 我们要以宪法为 平在纪念新宪法公布施行 3 最高法律规 范, 继 续 完 善 以 宪 法 为 统 帅 的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法 律 体 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实行有法可依、有 法 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和社 会 生①韩大元:《 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 ,《 人民论坛》 2 0 0 5年第 7期。 第一篇 宪法政治建立的基础 8① 活制度化、法制化。 ”( 一) 宪法的本质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产物,宪法和与宪法相近的概念在我国历 史文献中早有论述。如 “ 宪章” 、“ 宪令” 、“ 宪” 、“ 宪法” 等。如 《 尚 书》 中有 “ 鉴于先王成宪” 之说, 《 国语》 中有 “ 赏善罚恶,国之宪法” 的记载, 《 史记》 中有 “ 怀王使屈原造宪令” 。这里的宪法是泛指普通法 律和典章制度。在西方政治文明史上,宪法思想的记述更是源远流长。 在古罗马帝国的立法中,则把表示国王的各种建制及颁布的各种诏令、 谕旨之类的文件称为 “ 宪法” ,以区别于普通的市民社会通过的法律文 件。在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 《 政治学》 一书中,在对城邦政制研 究的基础上,将城邦的法律分为宪法和普通法律。一是规定城邦机构组 织及其权限之法律,另一方面是根据前项法律以规定各项机构贯彻前项② 前者类同于现代政治中的组织法, 法律之手续并防止前项法律被侵犯。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宪法,后者即是今天的普通法律。 现代意义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被专门使用,是近代市场经济 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集团经济利 益的需要,资产阶级要求确立保护自己合法利益的政治体制,而最能反 映这一规则的立宪体制的产生成为历史必然。在英国,把这一立宪成果 叫做 “ 宪法” ,但这一成果始终没有以 “ 法典” 的形式 出 现;在 美 国, 1 7 8 7年虽由法学家汉密尔顿领导起草了第一部成文的宪法,但却没有以 根本大法的形式出现。在欧洲,把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法律用语形式出 现,发端于法国。法国于 1 7 9 1年,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就以统一的书 面形式出现了。以后,各国纷纷效仿英国、美国和法国来制定自己的宪 法。在亚洲,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使用宪法一词;中国首次出现宪 8 7 1年撰写的介绍法国大革命后颁布 法一词是在王韬从欧洲回国以后于 1 新法情况的 《 法国志略 ( 重 订) 》 一 书 中。但 直 到 1 9 0 8年 清 政 府 颁 布①**: 《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 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人民日报》 张知本:《 宪法与政治思想》 ,《 中国宪法》 1 9 7 6年第 1期。2 0 1 2年 1 2月 5日。②第一章 宪法政治的本质和特征 9① 《 钦定宪法大纲》 ,宪法一词作为特定的法律用语被用于我国立法之中。宪法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 规定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循的总章程。宪法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本身的 性质由其经济基础决定。马克思说过: “ 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 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来理解,相反,② “ 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 ” 宪法所体现的政治逻辑和政治功能决定了宪法的阶级性” 。列宁对于宪法的阶级属 性作过明确的论断,他指出: “ 宪法的实质在于:国家的一切基本法律和 关于选举代议机关的选举权以及代议机关的权限等等,都表现了阶级斗③ 从这些论述可知,宪法在本质上具有 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明确的阶级性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 宪法的概念是 与宪法本身的变迁结合在一起的。在现代社会革命过程中,宪法的概念 适用于全社会,因为革命阶级总是把本阶级的意志说成是全社会的意志,④ 把本阶级的利益说成是全社会的利益” 。( 二) 宪法是宪法政治的基础和前提,宪法政治是动态中的宪法 现代社会是靠法治来规范和主导的,因为法治的规范和主导会使社 会规则化和制度化,在规则和制度中让社会彰显和谐文明。 “ 因此,如果 没有一种稳定的制度框架,我们没有理由相信现代国家一定会坚持不懈 地为社会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工作。这些制约是多方面和多渠道的,但无⑤ 疑宪法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最为广泛的规则、意识形态和制度之一” 。在宪法和宪政的关系问题上, “ 我们可以发现,制定宪法仅仅是现代 国家实施宪政的第一步,宪法提供了宪政得以展开的法律形式。没有宪 法的宪政是无法想象的,实施宪政一定要有宪法,但制定宪法并不意味① ② ③ ④ ⑤刘海和:《 宪政研究》 ,山东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版,第 2 7页。 9 7 2年版,第 8 2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 《 列宁全集》 第 1 5卷,人民出版社 1 9 8 8年版,第 3 0 9页。 潘伟杰:《 宪法的理念与制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版,第 8页。 同上书,第 2 1页。1 0 第一篇 宪法政治建立的基础① 有的专家和学者把宪法和宪政的关系比作建筑物的设 着宪政的实现” 。计图样和建筑物的关系,提出: “ 建筑一座伟大的工程,需要工程师事先 有详密的设计,然后绘制精密的蓝图,其高度长度以及载重经久等等, 一切都依据设计的蓝图而定。如果没有经过工程师的设计,或者设计而 不精密,这种工程非但不大可靠,而且会有危险性的。宪法和宪政的道 理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想要建设一个完善的宪政国家,我们必须有良好② 因此,我们可以把宪法和宪 的宪法,因为宪法就是实施宪政的蓝图。 ”政的关系视为,宪法是宪法政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宪法,宪政就不能 建立起来,宪法是宪政规范的表现形式。同样,宪政是动态的宪法,没 有宪政这一政治实践,宪法精神和宪法规则就不能得以贯彻。 “ 宪法是治 国安邦的总章程,一旦颁布实施,就成为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③ 公民活动的根本准则,就成为建设民主政治的依据” 。关于宪法政治和宪政的关系。我们认为,宪政即宪法政治,即由宪 法规范和主导的政治。**曾经在 《 新民主主义宪政》 中也指出:“ 宪④ 在现代社会中,靠宪法来确立法治规 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 。则固然重要,但有了宪法并不能使社会完全进入理想境界。正如** 所指出的:曹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 “ 他们的宪法也⑤ 著名法学家张友渔曾在 《 中国宪政运动 好,总统也好,都是假东西” 。 ⑥ 张庆 之史的发展》 中指出: “ 所谓立宪政治,实质上就是民主政治。 ”福在 《 宪法与宪政》 一书中也认为,“ 宪政就是宪法政治,以宪法治理国 家。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用宪法这种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已争得的民主体制⑦ 从这些论述 确定下来,以便巩固这种民主体制,发展这种民主体制” 。可以看出,这里的民主政治,立宪政治,实质上就是在宪法规范下的宪① ②潘伟杰:《 宪法的理念与制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版,第 2 1页。 徐时中编:《 宪法论文选集》 ,第 3 9 —4 0页,转引自许崇德主编 《 宪法与民主政治》 , 许崇德主编:《 宪法与民主政治》 ,中国检察出版社 1 9 9 4年版,第 9页。 《 **选集》 第 2卷,人民出版社 1 9 9 1年版,第 7 3 2页。 3页。 同上书,第 7 张友渔:《 张友渔文选》 ( 上卷) ,法律出版社 1 9 9 7年版,第 1 2 3页。 张庆福:《 宪法与宪政》 ,载许崇德主编 《 宪法与民主政治》 ,中国检察出版社 1 9 9 4年中国检察出版社 1 9 9 4年版,第 9 —1 0页。③ ④ ⑤ ⑥ ⑦版,第 3页。第一章 宪法政治的本质和特征 1 1法政治。简言之, “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共和民主为内容、法治为载① 体、人权为目的的政治理念、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 。关于宪法政治和宪政的关系问题。还可以从学理上探究,我们认为, 宪政和宪法政治的关系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以宪法为基础来规 范国家权力和国家活动,以保障公民权利,要求旧式非民主型、人治型 政治转换为以宪法为基础的民主法治型政治。但宪政和宪法政治在形式 上还有一些区别:宪政主要是针对过去传统政治体制中的人治而言,它 提出了要按照宪法来规范国家的管理体制和权力机构,宪政是宪法的生 命和价值依托;而宪法政治既包括了宪政的属性,同时又是宪政在政治 关系中的拓展和体现,它还包含了宪法规范下的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 政治信念。从外延上讲,宪法政治比宪政还要广阔。 宪法政治的概念可以作如下表述:宪法政治是以宪法为基础和规范 的一种政治,即指依照宪法来规范政治或依照宪法来治理国家的政治关 系和政治行为,它坚持政治关系的构建和政治行为的实施以宪法为本体, 以规范国家政治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为目的。 ( 三) 宪法的本质属性必然要求走向宪法政治 现代国家需要宪法,它是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标志,但制定宪法 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用宪法规范来管理国家,即建设一个以宪法为基 础的、以法治规范为载体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运行机制。因此,现代民主 必然呼唤国家的政治管理由宪法走向宪法政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必须在管理国家政治中具有至上性,这是现代国家的标志。宪法的至上 性意味着:第一,宪法是最高的法,任何法律、法规、行政命令都不能 与之相抵触;第二,宪法高于政治,一切政治活动都必须在宪法规定范 围内进行;第三,宪法在道义上具有最高地位。宪法的权威性即宪法至② 宪法的法律效力要求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必须主导国家制度和国家政 上。治职能,也要求国家一切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要纳入国家 的宪法规范之下,即从宪法走向以宪法为基础的宪法政治。宪法的效力① ②白纲、林广华:《 宪政通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5年版,第 7页。 谢维雁:《 从宪法到宪政》 ,山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版,第 1 2页。1 2 第一篇 宪法政治建立的基础是宪法规范和宪法原则落实到社会现实的桥梁,是主导和实践宪法政治 的核心,是宪法至上性原则在现代民主国家的逻辑选择和价值追求。宪 法效力是否实现,是宪法至上原则能否发挥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宪 法只有走向宪法政治才能实现宪法应有的价值,宪法只有在走向宪法政 治中才能实现创宪、行宪的终极目的,也才能体现出作为国家根本大法 的地位。 从宪法走向宪法政治,是宪法价值的重要体现。要使宪法走向宪法 政治,有很多工作必须要做: 第一,必须制定一部符合实际的宪法。宪法是宪法政治实施的依据, 离开了宪法,宪政就失去了基础。因此,制定出一部符合实际的宪法就 是实施宪法政治的一个关键问题。 “ 好的宪法的根本标志就是反映本国实① 际,适应本国发展的需要。不然,宪法就不能实施,宪政也很难实现” 。列宁说过:“ 当法律同现实脱节的时候,宪法是虚假的;当它们是一致的② 世界政治历史发展也表明,当宪法的发展 时候,宪法便不是虚假的。 ”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它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否则,就 会成为僵死的、空洞的条文。所以,制定一部符合实际的宪法,是催生 一部好的宪法的基础,是宪法走向宪法政治的先决条件。 第二,必须健全和完善宪法保障制度。有了好的宪法,是实施宪法 政治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并不是有了好的宪法就能保障它能走向宪法 政治。世界政治发展实践证明,要保障好的宪法的实施,使它走向宪法 政治,必须要有好的宪法保障制度。只有健全宪法保障制度,宪法政治 制度才能建立起来。宪法实施的保障即宪法自身保障、宪法立法保障、 国家机关、政党和社会团体的保障、公民的保障等。 第三,宪法至上意识是保证宪法走向宪法政治的重要条件。宪法要 走向宪法政治,宪法至上意识非常重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的功能就是在国家的实施,否则,宪法就是一纸空文。但是,如果我们 没有宪法至上意识,没有尊重宪法的观念,不维护宪法的尊严,宪法的 实施必然会有很大的障碍。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宪法至上意识越强,宪① ②许崇德主编:《 宪法与民主政治》 ,中国检察出版社 1 9 9 4年版,第 1 0页。 《 列宁全集》 第 1 5卷,人民出版社 1 9 8 8年版,第 3 0 9页。第一章 宪法政治的本质和特征 1 3法实施就越好,宪法政治制度就越完善。因此,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 们要从宪法走向宪法政治,就必须制定一部能反映实际的好宪法,必须 完善宪法保障制度,必须尊重宪法至上意识。 从关系形态上讲,宪法政治的逻辑状态可以外化为运行的宪法和运 行的政治;就宪法而言,宪法政治既关注观念的宪法,也关注制度的宪 法,是观念和制度的统一。就制度宪法而言,既关注制度的设计,也关 注制度的实施。宪法政治的应然之义就是: “ 一切政治制度都必须以宪法 为价值参照系而展开和设计,一切政治活动的运行和发展都必须循宪法 而动。任何背离宪法的政治行为,都应当受到宪法的否定评价和承受相① 宪法政治所要求达到的是:宪法与社会必须进入 应的宪法制裁后果。 ”一种 “ 共同栖息” 的关系,在这种情形下,宪法的规范驾驭着政治过程,② 宪法政治是政治秩序 相反,权力的运作也能 “ 适应和服从” 宪法规范。的宪法化,它以基于宪法构建的国家制度为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基础,以 宪法规范和限制国家政治权力为出发点,以国家政治权力在宪法范围内 有序运行为标准,以人民的权利保障为价值目标。 从以上论述可以得知,宪法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即:它是以宪法政 治为基本研究内容,以研究宪法政治的基本理论、宪法政治的发展和宪 法政治在实践中的创新为内容的科学。二 宪法政治的本质和特征宪法政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必须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和自我 存在的根据,有其表现形态和特征,有其自身的价值。为此,我们应从 多维度进行审视。 ( 一) 宪法政治的基本理论 任何科学都有基本理论,宪法政治作为一门科学,也有一些基本理① ②张义清:《 政治宪法与宪法政治考辨》 ,《 学术探索》 2 0 0 5年第 6期。 林来梵:《 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 — —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 ,法律出版社 2 0 0 1年版,第2 6 5页。1 4 第一篇 宪法政治建立的基础论需要研究。比如,宪法政治关涉的基本理论:宪法与宪政、宪政与宪 法政治;宪法政治的本质与特征;宪法政治的价值取向问题,宪法政治 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选择;宪法政治的历史发展问题;宪 法政治建立的经济基础问题;宪法政治面临的民主环境问题;宪法政治 建立的政权基础问题;宪法政治的权力来源问题;宪法政治运行的法治 路径问题;宪法政治建立的文化支撑问题;宪法政治的政党关联问题。 再一个就是宪法政治在中国实践中的发展问题:即宪法政治在中国的发 展原则;宪法政治视野下的中国政权组织形式;宪法政法视野下的中国 政党制度;宪法政治视野下的政治协商制度;宪法政治视野下的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宪法政治视野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宪法政治在中国发 展的共生价值;宪法政治在中国的实现目标;宪法政治在中国的生态任 务;宪法政治在中国的司法适用;宪法政治在中国的权利保障;宪法政 治在中国面临的新课题和 2 1世纪中国宪法政治的发展和展望等。 总之,作为一门科学,宪法政治学研究的内容不仅涉及国家政治制 度、政治活动、政治价值、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涉 及国家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涉及国家文化和公民的权利等很多内容。 ( 二) 宪法政治的基本原则 宪法政治主导着政治的法治化,限制着政府组织的执法行为,从这 个意义上思考,宪法政治不仅仅是静态的制度体系,更是一个动态实践, 或者是一种把体制和政治实践统一起来的法治主义形态。关于宪法政治 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宪法政治以宪法为主要规则。宪法政治要面对的首要内容应 该是宪法。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行为是以阶级 为阵营来进行划分的,把占有生产资料并对全社会进行统治的阶级叫统 治阶级,把没有占有生产资料并受制于统治阶级的阶级叫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斗争叫阶级斗争,这种阶级间的斗争实际上就 是政治斗争。历史上政治行为就是一种阶级的行为,一种研究阶级的斗 争行为。而宪法政治不同于历史上的这种政治行为,虽然它也有阶级性, 有阶级间的行为内容,但宪法政治则是超越了阶级的政治而上升到国家 政治的政治行为。第一章 宪法政治的本质和特征 1 5第二,宪法政治必须以法治作为重要手段和目的。 “ 历史事实一再告 诉我们:光有宪法,没有行宪的社会环境,没有护宪的法律机制,是不① 宪法政治超越阶级政治而进入国家政治,必须 可能实现真正宪政的” 。要以法治为载体。历史上的阶级政治都是以人的意志作为政治运行的主 导和载体, “ 皇帝的话是金科玉律,是圣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 在皇权意志下的政治,是以个人悲喜为载体的行为,这种政治被冠以封 建专制而遗臭历史。现代民主抛弃个人专制的陋习,而倡导全民意志管 理国家,这种由全民意志上升到国家意志并由国家制定和通过国家强制 力保证实施的意志,就是法律。而宪法政治就是在法律意志下的政治行 为,就是由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治理国家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主体是 由个体变成全体,行为意志由个人意志上升到国家法律的法治行为过程。 没有民主的法治必然会走向独裁专制,同样,没有法治的民主不仅缺乏 制度保障,容易导致涣散、无能、效率低下,而且更可能出现多数暴政,② 现代民主正是在法治行为的运作下,才由阶级 以致出现灾难性的后果。的政治上升到国家的政治和宪法政治的。 第三,宪法政治的运行要以保障 人 权 为 终 极 目 标。人 权 是 每 一 个 人都应平等享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权利。一部宪法就是一部 3条第 3款明确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 人权宣言书。我国宪法第 3 权。 ” 在宪政社会,人权获得了 前 所 未 有 的 尊 崇。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之 后,《 联合国 宪 章》 和 《 世界人权宣言》 ,确认了普遍人权的存在及 其基本的共同内容。世界很多国家的宪法中,基本人权和自由被视为 是宪法的根本目标而在宪法中得以正式确认,人权问题是宪法中的重 要内容。在宪法政治运行的今天,人们认为 “ 一旦把人权托付给法院③ 宪法政治在根本上就是一种人权保 这种制度设置,人权就有保 障” 。障制度,是否以建立保障人权为目标的宪法政治,是衡量真假宪政的道 德标准。因此,必须建立以人权为核心的宪法救济制度,宪法政治才能①杨海坤:《 中国走向宪政之路》 ,载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主编 《 宪法研究》 ,法律出 同上书,第 6页。 [ 瑞士] 托马斯·弗莱纳:《 人权是什么》 ,谢鹏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0年版,0 0 2年版,第 1 1页。 版社 2② ③第1 1 6页。1 6 第一篇 宪法政治建立的基础得以名副其实。 第四,宪法政治的实施必须使权力受到监督。 “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① 法国的 易滥用权力” , “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 人权宣言》 称:“ 凡权力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美 国学者卡尔·娄文斯强调: “ 宪法是控制权力过程的基本文件,其目的在 于提出限制和控制政权的范围,把规定的权力从统治者的绝对控制下解② 日本学者小林植树认 放出来,使它们在活动过程中取得合法的分享。 ”为:“ 宪法是规定国家统治机构的组织规范。特别是近代宪法规定了以权 力的分立为中心的国家重要机关的组织及其运行的方法,并以确定国家③ 现代宪政理论认为:“ 政权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为主要目的。 ” 国家重要机关的组织及其运行的方法,是以确定国家政权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为主要④ 刘军宁博士认为,“ 宪政的根本原则是限政与法治。宪政的核心 目的。 ” ⑤ 宪法政治是维持国家权力和社会权 特征就是对国家权力的法律限制” 。利的界线以及确保国家权力的行使符合社会权利的实现的法律保障环境。 因此,对国家权力的合理划分并相互制约,是宪法政治的首要任务。在 宪法的这些功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宪法政治,必然要把权力的确立和监 督作为重要的 工 作。通 过 横 向 ( 如 立 法 权、行 政 权 和 司 法 权) 和 纵 向 ( 中央与地方) 的分权以及部门、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的划分来达到权力的 制约和监督。 第五,宪法政治的实现具有动态性。社会是发展的,规范社会的法 律规则也是变迁的。因此,法律具有适时性,世界上永恒不变的宪法是 不存在的。以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来规范的宪法政治实践,也必然在宪法 修改和实施的动态过程中得到发展。宪法政治运行中的三大因素,即民 主、法治和人权也必然随着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的推动和政治文明的发 展而进步。用发展着的宪法来规范公民的权利和国家权力的限制,用宪① ② ③ ④ ⑤[ 法]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 上册) ,商务印书馆 1 9 6 1年版,第 1 5 4页。 [ 美]卡尔·娄文斯:《 政治权力和政府程序》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1 9 5 7 年英文版,第 1 2 3 页。 9 8 0年,第 1 0页。 [ 日] 小林植树:《 宪法讲义》 上册,东京大学出版会,1 同上。 刘军宁等:《 公共论纵: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 9 9 5年版,第2 2页。第一章 宪法政治的本质和特征 1 7法政治来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使宪法在宪法政治这一动态中得到发展 和进步。 ( 三) 宪治政治的本质 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内部的规定性,它反映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必 然性,是事物最高的和根本的属性。由宪法规范和主导的宪法政治的本 质,就是民主政治。宪法政治是民主政治的最高形式,这种政治崇尚宪 法至上,使宪法政治作为静态宪法规范与动态政治实践相统一,以达到 政治运行始终在法治轨道中运行,限制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 理想价值目标。 以宪法为依据而展开的民主法治政治,就是宪法政治的本质,它是 由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宪法政治的本质决定了它是以民主和 法治为依托,以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和政治关系为途径,以保障公民权 利为目标的政治,它是政治文明走向法治文明的最高形态。 宪法政治的本质决定着宪法政治的核心理念。这就是要使国家政治 权力的运行和公民权利的实现达到平衡,从而也就需要有效协调国家权 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保证以宪法规范为基础而建立的现代政治制 度的运行和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在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过程中,公民权 利与国家权力的对立和冲突,一直是宪法政治需要解决的矛盾。这一矛 盾,实质上也就是宪法政治的基本矛盾。怎么来协调和处理公民权利与 国家权力的关系,怎么来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调控政治关系, 必然成为宪法政治运行的价值选择。当然,我们也不能 “ 把视野局限于 政府权力之限制,过分夸大政府和个人及社会之对立,以至于造成观念① 政府同时是权利的保护者和潜在的侵犯者, 上的狭隘,片面与僵化” 。一部完善的宪法必须能够合适处理分权与统一、制衡与效率之间的矛盾② 正如美国学者丹尼斯·朗在 《 关系。 权力论》 中所说, “ 权力法案,宪法保证,管辖权限制,以及对政治决策者可供选择的法定限制,都是制①张千帆:《 西方宪政体系》 ( 上册·美国宪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 0 0 4年版,第 5 同上书,第 6 —7页。页。②1 8 第一篇 宪法政治建立的基础约国家完整权力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剥夺统治者可以按自己意见决定和① 宪法政治对于权力并非一味 行动的任何领域,把完整权力完全取消” 。地限制,一味地限权,而是以宪法为依据来规范与控制国家权力,调控 国家的政治关系,达到保护公民权利的目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宪法曾被视为西方的腐朽产物而受到敌视和排斥。 “ 古代宪法缺乏自由民主的政治诉求,而现代宪法政治的实质在于政治国② 在现代民主视野下,阶级政治走向宪法政治是 家的自由民主的本性” 。民主国家崇尚的宪法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从宪法走向宪法政治是宪法 价值的重要体现。然而,要使宪法走向宪法政治,却有很多工作必须要 做。宪法政治建设需要依据一部体现正义、民主、自由和法治等价值理 念的具有充分正当性的宪法,而这样一部体现充分正当性的科学宪法在 制定上却受着时代发展、民主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时,宪法政治 在中国的生成远不仅仅是制定一部宪法的问题,而是一项牵涉立法、执 法、司法和法律监督以及政治体制、经济、文化基础等方方面面的宏大 课题。 在我国,政治科学走过了曲折的 发 展 道 路,政 治 和 政 治 科 学 曾 经 长期被当成阶级斗争工具。在现代民主和法治规范背景下,政治终于 由单纯的阶级政 治 转 换 为 现 代 社 会 的 民 主 政 治。而 宪 法 政 治 的 提 出, 使人们在民主政治方面进入了以宪法为基础的全新的政治形态,人们 用宪法来规 范 政 治 和 规 范 国 家 权 力, 调 节 社 会 的 政 治 关 系 和 政 治 行 为,配置社会政治资源,培育社会政治信念。宪法政治的这种政治 的 法治化要求为国家权力的控制和配置以及公民权利的保障等提供了合 法性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政治学界和宪法学 界很多学者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即怎么把宪法科学与政 治科学结合起来,使政治成为宪法政治,使政治科学成为真正的科学 这一重要课题。① ②[ 美] 丹尼斯·朗:《 权力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1年版,第 1 3页。 高全喜:《 论宪法政治— — —关于法治主义理论的另一个视角》 ,《 北大法律评论》 2 0 0 5年第 1期。第一章 宪法政治的本质和特征 1 9( 四) 宪法政治的特征 与传统政治相 对 应,宪 法 政 治 的 基 本 特 征 可 以 在 以 下 几 方 面 进 行 概括。 1 宪法政治是以宪法为主要规范的 “ 国家政治” 现代国家都是以宪法为基础并且是在法治规范下建立和运行的,因 而国家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必然是宪法规范和宪法主导下的政治理念、 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因此,宪法政治就是社会发展到超越阶级政治而 进入以宪法为主导的政治时代,它是人类法治文明进步的标志所在。现 代民主政治发展表明,一个民主社会必须有确定的宪法,这样才能保障 政治社会 ( 或者国家) 机构运行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什么要以宪法 作为政治社会运行的基本依据呢?这是因为:一是宪法具有法律性。宪 法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为国家运行和公民权利行使提供合法性,而 且宪法和其他法律一样,还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强制性等特征;二 是宪法具有中立性。清华大学林来梵教授认为: “ 作为一种价值载体,宪 法规范本身可具有价值中立的特性,因为它并不排除任何一种特定的价① 宪法尽管它本身包含着特定的价值,“ 值,就好像一种单纯的容器。 ” 但这不能否认它仍然具有中立性。正是这种中立性,不仅要求公民,也要 求政府必须遵守宪法,使宪法成为可以而且必须由法院加以适用并被作② 三是宪法具有最高权威性或至上性。宪法不 为司法评判的最终标准” 。仅是规范国家政权体系运作的最高准则,更是人权保障的最高法律准则。 人权保障是宪法追求的最终价值,宪法的最终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 权利。在有宪法的基础上才有国家的宪法政治,即宪法政治的运作和实 施。宪法政治,就是依照宪法来施政,是以宪法为中心而设计和展开的 一种政治模式和政治运动形态。 2 宪法政治是以民主法治为依托的现代 “ 科学政治” 宪法政治不同于传统政治,它坚持人民主权原则,以民主制度为基①林来梵:《 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 — —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 ,法律出版社 2 0 0 1年版, 谢维雁:《 从宪法到宪政》 ,山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版,第 1 1 4页。第 6页。②2 0 第一篇 宪法政治建立的基础础,通过民主创设国家权力,从而使国家权力的运作具有正当性与合法 性。虽然由于现代社会组成方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民一般不自己参 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但是,他们把这些事务委托给由他们选出来的代表, 并通过政治选举的压力机制等对代表们所制定的法律产生影响。当今美 国宪法学家阿克曼在 《 我们人民》 中曾经提出了一个富有创意的划分常 规政治与宪法政治的二元政治观。 “ 宪法政治作为一种非常政治,在任何 一个国家的创立、重建与转折关头,都有别于日常的常规政治,它考量① 出一个民族特别是其政治精英的特殊的政治智慧与技艺” 。政治发展的实践证明,宪法政治与民主和法治是分不开的,宪法政 治的生成首先要依托民主,同时需要法律作为保障。 “ 历史事实一再告诉 我们:光有宪法,没有行宪的社会环境,没有护宪的法律机制,是不可② 宪法政治超越阶级政治而上升为国家政治,必须 能实现真正宪政的” 。要以民主和法治为载体。而宪法政治就是在法律意志下的政治行为,就 是由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行为,这种行为使阶级的政 治上升到科学的政治。 3 宪法政治是以分权制约为途径的 “ 限制政治” 从政治文明的发展来看,宪法政治的重要基础应该是法治政治。这 种法治政治是国家权力的规则性和政治法治性的统一,是对国家政治的 强力性和权治政治的限制与否定。政治发展的实践证明,一切国家权力 的运行都必须置于宪法预设的控制之下,对权力予以有效的防范和制约, 这是保证个人权利不受政府权力肆意侵犯的制度性前提。从某种意义上 讲, “ 宪政” 就是 “ 限政” ,即国家权力必须通过分权制衡和法治才能得 到有效的限制。而实施宪法的价值就在于划定国家权力的范围并为其设 立一套理性的运行规则和管理机制。使权力受到规范和制约,这既是人 类政治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类社会的政治规律。 4 宪法政治是以保障人权为终极目标的 “ 人本政治” 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和社会的本性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在传统的政治①高全喜:《 论宪法政治— — —关于法治主义理论的另一个视角》 ,《 北大法律评论》 2 0 0 5年 杨海坤:《 中国走向宪政之路》 ,载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主编 《 宪法研究》 ,法律出第 1期。②版社 2 0 0 2年版,第 1 1页。第一章 宪法政治的本质和特征 2 1社会,人权常常被神权和皇权所践踏,人性、人权荡然无存。现代社会 催生着人性的尊崇和人权的解放,而宪法的诞生为人类社会政治秩序的 规范开辟了新的纪元,也给人权带来了制度保障。在宪政社会,人权获 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宪政制度形成之初,就将保障人权作为其价值目 标。联合国成立之后,《 联合国宪章》 和 《 世界人权宣言》 确认了普遍人 权的存在及其基本的共同内容。 “ 各国宪政制度主要通过以下形式实现保 障人权的价值目标。第一,通过宪法直接规定基本权利与自由来保障基 本人权。这一方面体现了人权的根本性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家将 着重保障这些权利的实现。第二,通过对国家权力进行合理配置,使权 力之间相互制衡,从而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对人权的侵害。第三,通过① 在世界很多国家制定的宪法中,保障人 宪法保障制度实现人权保障” 。权也是宪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宪法的基本原则,首先就包括了要维护基 本人权的内容。在宪法政治运行的今天,人权问题是宪法中的重要内容, 所以,宪法政治在根本上就是一种以宪法为基础的、以保障人权为目标 的制度政治或 “ 人本政治” 。 宪法政治的本质决定着宪法政治的核心理念。这就是要使国家政治 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实现达到平衡。在宪法政治体制运行中,公民权利与 国家权力的对立和冲突,一直是宪法政治需要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 实质上也就是宪法与宪法政治的基本矛盾。因此,限制国家权力,保障 公民权利,必然成了宪法政治运行的价值选择。正如美国学者丹尼斯· 朗在 《 权力论》 中所说,“ 权力法案,宪法保证,管辖权限制,以及对政 治决策者可供选择的法定限制,都是制约国家完整权力的方法,而不是 通过剥夺统治者可以按自己意见决定和行动的任何领域,把完整权力完② 也正如张庆福在 《 全取消” 。 宪法与宪政》 一书中所论述的, “ 宪法对 ③ 同样,实施宪法政治在 政府权力规定的本身,既是限制,也是保护” 。对待国家权力问题时,既有限制,又有保护;在对待公民权利问题上也① ②谢维雁:《 宪政基本价值论》 ,《 社会科学研究》 1 9 9 8年第 6期。 0 0 1年版, [ 美] 丹尼斯·朗: 《 权力论》 ,陆震纶、郑明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张庆福:《 宪法与宪政》 ,载许崇德主编 《 宪法与民主政治》 ,中国检察出版社 1 9 9 4年第1 3页。③版,第 2页。2 2 第一篇 宪法政治建立的基础具有两重作用:既保障权利,又限制权利,以达到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国 家权力实施的平衡。 ( 五) 宪法政治的法律形式 宪法政治是法治规范的政治,是民主政治的最高形态。宪法政治的 核心就是实现限政与限法相统一。宪法政治制度具有三类。第一类是宪 法秩序。它规定并确定集体选择的条件的基本规则,包括确立生产、交 换和分配的基础的一套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本规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二类是在宪法秩序框架内所创立的宪法安排,包括法律、规章、社团 和合同等;第三类是指规范性行为准则,它关系到宪法秩序和制度安排① 可见,宪法政治制度对限政与限法起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的合法性。“ 在国家一端,它起着限制政府权力和保护公民权利的功能;在社会一 端,它力图维持自由与民主的平衡,既要消除少数人的独裁,又要防止② 关于宪 多数人的暴政,同时建立起国家与社会之间进行交易的规则” 。法政治制度对限政与限法的探索,发达国家走了很长的路,虽然取得了 很大的成效,但由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它们还不断进行着制度的创新 工作。而落后国家起步较 0015,又面临着独特的社会背景,必然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推行的宪法政治制度,其中 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解决限制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问题,即 限政与限法问题,这也是人们为什么是拥戴宪法政治的根本所在。若宪 法政治制度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宪法就永远只能是宪法,一种只能做摆 设的纸上宪法,这种宪法只能被社会现实的发展所抛弃。三 研究宪法政治的价值宪法政治是指依照宪法来规范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①[ 美] V 奥斯特罗姆等: 《 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 ,王诚等译,商务印书馆 1 9 9 2年 潘伟杰:《 宪法的理念与制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版,第 2 2页。版,第 1 3 4 —1 3 5页。②第一章 宪法政治的本质和特征 2 3关系以保障公民权利的政治形态。宪法政治是以宪法为依据并按照宪法 规则在国家与社会中运行的一种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是一种依据宪法 来调控的政治运动形态。对宪法政治学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和意义。 第一,有利于使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进入科学的视野。传 统的政治观始终把政治问题局限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把政治理解 为阶级政治,这样,在理论上就始终把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定位于阶 级和阶级之间的斗争的领域,造成了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始终成为统 治者的注释,实践中人们更远离政治,把政治当成伪科学。而宪法政治 的提出,则使人们从阶级政治进入了以宪法为基础的宪法政治,使人们 用宪法规范来研究政治,把对政治问题的研究推向了科学领域。这一方 面可以提高人们研究政治科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还政治科学以本 来面目。 第二,有利于贯彻 “ 宪法至上” 的意识。任何一个国家,只要选择 了法治的道路,而且实行的是真法治,就必须具备一个共同的条件,那 就是: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即法律至上。但法律至上的核心是①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但在过去的政治生活中,人们为了政 宪法至上。治的需要,任意修改宪法,任意践踏宪法,宪法成了政治的附庸。而在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没有宪法,就没有依法治国 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宪法极大权威的保持,法律体系发挥作用就是一纸② 我们倡 空文;没有公民宪法权利的真正实现,任何依法治国都是空谈。导宪法政治,把宪法规范和宪法原则用于管理国家政治生活,整个国家 推行以宪法为基础、以法治为载体的宪法政治,实现 “ 依宪治国” ,这是 “ 宪法至上” 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创制宪法的终极目的。 第三,有利于在宪法政治体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提出 了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 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 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① ②谢维雁:《 从宪法到宪政》 ,山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版,第 2页。 刘海和:《 宪政研究》 ,山东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版,第 9页。2 4 第一篇 宪法政治建立的基础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我国的政治体制 主要是沿袭苏联模式在推行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年国家提 出建立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有很大的改革和完善,但由 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仍然受着 “ 人治” 因素的困扰, 改革步履维艰。推行宪法政治,使国家的政治生活置于宪法规范和宪法 原则之下,把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与建构的基础确立在宪法之上,把有 利于宪法的实施作为政治体制运行的依据,这有利于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儒家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儒家精神源于中国。它的发展与消沉,在中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儒家精神可不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代表,这在学者们中间仍有争议。但儒家精神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则是毫无疑义的。
什么是儒家精神?学术界的定义颇多且分歧较大。
我在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中深切感到:儒家精神是以人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它讨论人自身和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问题。它从一个层次上,代表中华人文精神,而且贯穿于古代社会始终,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就总体而言,儒家精神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
其一,历史的纵向延续性与变动性紧密相联。
儒家精神有其相对稳定、不易改变的一面。它不完全受社会形态诸如生产方式、经济变革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较为普遍的适应性,可以跨越不同的社会历史时 期,被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形态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接受,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程度不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儒家精神中的某些内容,可以随历史土 壤的变迁而演化。社会形态诸因素的变化,有可能导致儒家精神某些具体内容的变化,这是因为其中那些不适应社会生活的内容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必须加以改 造。对于儒家精神的某一范畴或命题,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做出适应当代社会的解释。
其二,横向层次性与普遍性相容并存。
由于经济处境和政治地位的差别,人们必然隶属于不同的阶层和政治集团。他们往往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和文化素养,理解儒家精神的内涵。这就使它在官方、士大 夫阶层和普通百姓中的表现并非完全相同,呈现出一定差异。从整体看,儒家精神有广泛的社会性,即普遍性,代表中华民族的整体思想意识和心理品质,维系中华 民族数千年绵延不断,它有强大的精神内聚力。
其三,社会伦理观和道德修养论在儒家精神中占主要部分。
儒家精神包含社会伦理观和道德修养论等内容极为丰富,经过鉴别、取舍和改造,可以作为民众的精神营养。譬如,热爱祖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重感情、讲信义、助人为乐、崇尚礼义、孝敬老人、尊重师长等人文精神,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儒家精神博大精深,意蕴极其丰富,上述特征远非它的全部。如何准确地揭示儒家精神各个层面的丰富内容及其特点,并恰当评价儒家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利与弊,我在后面将作进一步分析。
对于儒家精神的主旨,我的认识是:它突出伦理本位,强调社会的进步与稳定,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个人道德修养。
中国社会在跨入“文明”这一门槛时,较多地保留了氏族制残余,经奴隶制时代的发育,形成较为完备和系统的宗法制,家族制度长期维持,成为社会结构相对稳 定的重要因素。生长和发展在这种宗法制氛围下的儒家精神,必然以伦理关系为依托,并着眼解决涉及宗法伦理的基本问题。儒家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 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修养论,完全以对道德的追求、国家的兴亡和自我完善为旨归: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儒 家从孔子起,就很注重人际关系的研究,其基本准则,就是仁。在孔子思想上,仁不以对祖先神的崇拜为出发点,而以人的理性为基点;不以氏族群体为出发点,而 以个人修身为基点;不以维护一方牺牲另一方为出发点,而以力求照顾人际双方的利益为基点。这是儒家精神的重要基因。
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所谓爱人,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忠恕之道。忠恕之道被古今学者誉为做人的格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
为调节君臣、父子、夫妇、朋友、兄弟等各种人际关系,使之更加协调与和谐,儒家认为各方应相互尊重。例如,父亲要儿子对他尽孝,他就应当以慈来对待儿 子;反之,若儿子不愿父亲对他不慈,他就不能对父亲不孝。不过,儒家所说的爱人,并不是普遍的爱,而主张有差等,由近及远,这显然没有摆脱氏族血缘纽带的 影响,但它也不同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博爱论。前者之爱,由人伦亲情之近远出发,在爱的方式和内容上、程度上有显著区别;后者之爱,则标榜无差别的表象, 实际表现了一定的虚假性。这两种爱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基础不同,其实质也有许多区别。清末一些进步学者,认为西方的博爱精神,在中国古已有之,它可与仁、爱 人相等同,这种认识不够准确。
儒家精神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要求人们自我克制,以求得整体平衡统一的效应,这种精神对于造成社会安定的局面,确有积极作用。
从先秦时代起,儒家精神逐渐形成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系列范畴,要求人们以此为准则,修养自身,从而更好地调节人际关系,使人们和睦相处,稳定社会、稳定人心。
儒家精神把如何做人的问题,摆在道德修养的第一位,认为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一个有远大抱负和理想的人,不能过分要求个人的优越物质生活,不可随心所欲、 随波逐流。重要的在于向有德者请教,修身养性,通过艰苦的修养过程,依照由内向外、由近及远的修养程序,熟读诗书礼乐,恪守仁义孝悌,成为有德行的人,达 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儒家精神的另一重要内涵,是关于人的价值和人的理想实现的问题。
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 有理想,在儒家词汇中,理想被称为“道”。“道”极其宝贵,它的价值超过人的生命。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可见理想之道并非 轻而易举可以实现,必须经过长期奋斗和持之以恒的追求。当道与人的生命发生冲突时,应当怎么办?儒家认为,应毫不犹豫牺牲个人生命,以维护道的尊严。这就 是孔子所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的真实含义。这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境界和无畏的献身精神,必须经过长期修养才 可以达到。
人之所以有高尚理想,并具备为理想而奋斗不息的精神,就因为人有道德,人有理性,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独立思考。对这 个道理,孔子用“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做了理论概括,它表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主体意识,包含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它认为人有发现 真理的能力,也有宣传真理的责任。这样的主体意识,是理性的集合。它所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富贵尊荣、功名利禄,而升华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作为社会的人, 应当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此出发,儒家提出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大同社会。这个理想经孔门后学之手,便形成《礼记·礼运篇》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样具体的内容,这是儒家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
儒家的政治理想分为初级阶段的“小康”,最后才过渡到“大同”社会。在大同社会,国家为天下人共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礼记·礼运》。)在这个世界里,有才能的人被推举出来,执掌政事,人们大公无私,热 爱劳动,助人为乐,互相信任,团结合作。人们的精神境界,突破了家庭小圈子,不仅慈爱自己的亲人,而且能推广开去,热爱他人,热爱所有的人。尽管在程度上 有所不同。在天下为公的社会,老人享其天年,壮年人发挥所长,儿童少年受到良好教育,鳏寡孤独和残疾人得到社会的关怀和照料。一切都尽如人意,国泰民安。
儒家在思考和设计未来大同社会时,还注意到妥善处理社会和自然问题,资源得到充分和合理利用,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没有战争、人为和自然灾害;没有盗贼和暴徒,人们和平安宁地生活,并且非常乐意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总之,大同社会是儒家的理想世界;大同理想是儒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梦的内涵和特征
ZhengZhiYanJiu☆政治研究☆
中国梦的内涵和特征
杨俊荣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主席将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代表着中国追求合作、发
展、和平、共赢的治国理念。而中国梦所代表的人民性、民族性、开放性、未来性等特征,必将影响中国梦实现的程
度和应用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5-0003-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各类文章已达上其次,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在当今时代,一万篇,各地广告、宣传栏等以中国梦为核心话题的也不计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根本无民族复兴可谈,国家之间的竞争其数,电视、广播等各级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提到中国梦的本质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富强既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次数也是数不胜数,图书馆、杂志社刊登、出版关于中国梦标志,更是首要依托。在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籍更是琳琅满目。宣传普及类的如中共中央宣传部理人民走出了一条“新中国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新中论局出版的《中国梦学习读本》《中国梦我们的梦》等,解读国强起来”的历史革命道路。关于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党阐释类的如石国亮的周天勇的《中国梦》《解读中国梦》、杨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一个是在中国超的《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专题研共产党成立100年之际,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究类的如《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胡鞍钢的个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年之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等。理论界和学术界对中国梦的深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的提入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我们对中国梦的内涵、特征进行全出,清晰地将国家富强的阶段性图景勾勒出来了[2]48-52。面把握,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实质。(二)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标志
一、中国梦的内涵首先,民族振兴是一个相对概念,民族振兴的本质是****自执政以来,在党的重大会议和出席外围绕国家核心价值观、经济振兴等领域展开的,在振兴的国重要会议时,曾多次深情阐述中国梦,并多次明确指出过程中通过吐故纳新、拨乱反正、整顿恢复、革故鼎新加快中国梦的内涵、特征和实现路径。2013年6月7日,在美发展和兴盛等手段或措施的高效实施,最终使国家地位及国加利福尼亚州与美国奥巴马总统会晤时,****人民的尊严屹立于世界之巅,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引领世界这样讲道:中国梦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文明。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民族振兴的首它代表着中国追求合作、发展、和平、共赢的治国理念。要问题是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振兴,它是保障民族振兴在健
(一)国家富强:实现中国梦的首要任务康轨道上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民族振兴是推动社会物首先,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只有实现国家质、政治及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148。
经济发展,实力雄厚才能有实力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其次,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重要目标。民族振兴与振占有一席之地。鉴于此,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着手,提升兴中华比较接近。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攻入中国家实力。首先政治方面,需要我们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力,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孙中山成立的兴中会争取发言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及各项权益,才能在国际提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事务中大有作为。经济方面,需要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产之饶。”明确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变也主张以“自振”救中国。无论是孙中山的“振兴中华”,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军事方面,着力打造一支训练有是康、梁的“自振”等,鲜明地指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排素,加强国防建设,为保持国内稳定提供军事保障。海洋方除外国入侵,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这里所说的民族振兴,面。要发展绿色海洋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文化方面,就是中华民族免受外辱,同仇敌忾,抵御外部侵略[2]48-52。要普及科学教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人才(三)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标
强国,为实现国家富强提供人才支持[1]148。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价值原则。“一切为民者,则民向收稿日期:2014-12-20
作者简介:杨俊荣(1989-),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