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说课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我将围绕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属于欣赏·评述课。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第一课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材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组成:用笔描述历史、用笔控诉战争、“因材施艺”的创作。用笔描述历史是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用笔控诉战争是美术可以表现我们的主观情感。因材施艺则是合理利用材料,帮助我们表达情感。三个部分围绕学生的认知体验来选择材料。《血衣》反应的是土改时期的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格尔尼卡 》反映的则是对战争的控诉,通过不同人物的描绘,反映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恐惧,旨在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爱生命。因材施艺则是强调材料的合理利用,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在于人的思维,没有思维就不存在创新。而培养人的思维在于观察。生活中有时会有“视而不见”的现象出现,是因为我们没有体验,心中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才不会“看见”。在欣赏·评述课,我们更侧重美术的文化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素养。我对本节的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体会,是学生了解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同时还可表达我们的主观情感。同时了解利用不同的材质来帮助我们实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观察、分析、讲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和谐发展社会的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体验作品传递出的信息,解读作品的内涵。
难点:如何和作者保持同感和共情(读懂作品)
教法、学法:
教学分为教和学两个部分,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爱因斯坦又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些都告诉我们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不断的强化一些积极的具有正能量的东西,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砍柴不费磨刀工。我将在上课的开始,给学生5-10分钟的时间,去体验一下一些人的基本的情绪和身体感受,有了这些体验和感受,在接下来的欣赏中会更容易解读作
品。同时这样的体验可以把学生的精力带回到课堂上来。而对于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尽可能的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允许奇思妙想,让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在每个人内心都想自己成为第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让学生去尽情的说。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体验情绪及身体感受。
让学生各自体验一下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恐。紧张、焦虑等的身体感受。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精力收到课堂上来,一方面为下一步的解读作品埋下铺垫。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作品,带着问题去发现问题
A 美术作品是如何再现历史真实的?
B 美术作品是任何表达作者的对战争的控诉的情感的?
C 拓展部分:你认为美术作品产生需要有那些方面的条件?
3·“因材施艺”作品欣赏
了解合理利用材质帮助作品表达内涵。
4·整理总结: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也可以表达人的主观情感,甚至可以把自己潜意识中一些自己不曾发觉的东西都表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敬请指正!
古河职中 刘涛
2013年5月8日
美术课说课稿
1、《face 瓶》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
本课程适用于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已经处于图示期的后期,正在走向写实萌发期。一方面,他们具有图期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关注自身的情感,创作有激情,想象力丰富,绘画大胆、不拘小节,喜欢使用各种不同材料;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多数儿童已经不再沉湎于画过多次的符号的形象,注意观察生活,开始追求作品中的真实性,可是又“眼高手低”,暂时无法掌握所需的技法。针对这一特点,我设计了《face 瓶》这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面部,表现一种自己期望的表情,并通过用这个表情说一段故事来培养学生向别人交流自身的情感;另外,本课将学生的活动扩展到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完成自己的作品,让学生通过自由选择,感受到了不同材料的特性,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瓶上表现内容能初步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生活中的玻璃瓶、有机塑料瓶到处可见,是很好准备的材料,利用这一材料制作还能引起儿童的利废观念。本课程教学重点在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表情是不同心情的体现,并由此来认真观察面部表情。难点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课堂顺利进行。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
这一课内容没有设计什么专业的美术知识,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也不需要演示制作过程。教学中大量采用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学生说出自己想到的表情,把表情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布置活动方法学生创作之前有一个动手活动,请学生代表到台前为教师的一件半成品做加工,为待会儿的创作进行一下过渡。课堂中为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播放一小段动画片;在学生举出相应的表情名称之后,再出示准备好的表情图片,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印象。这些都是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手段开展教学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
首先,在刚上课的时候,出示face 瓶的作品,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对于这个作品表现的表情与故事的关系、作品多样的表现形式、学生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有一些思考。这里主要用的是师生互动谈话和讨论的方法。
第二步,教师先说明观看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的地方,之后出示一小段情景动画,用来解释上画的作品。动画中有可看性强的故事情节,人物表情特点鲜明,趣味性强,让学生的注意力又转移到这边。 第三步,让学生举出尽量多的表情的名称,并说一说这样的表情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配合学生的谈话,出示各种表情的图片,真人图片与卡通图片相结合,不仅有趣味性,而且有利学生理解各种表情的特点。
第四步,教师拿出一个半成品,看不出来是什么表情,请学生讨论,把它改成什么样的有意思的表情,学生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给一定的讨论时间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以免下一步向大家说自己的创作意图时产生怯场。教师选择几位学生参与帮助,把此作品加工成想象的样子。之后给于表扬,提出进一步的希望。
第五步,提出活动方法,让学生的有目的的前提下进行自己的创作,同时,因为材料台上准备了各种不同材料,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合理选择自己需要的种类。接下来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对于有很好创意的作品给与鼓励。
第六步,请学生说一说的自己的创作意图。教师表扬学生丰富多彩的作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提出在今后的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交流、大胆创作,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能力,掌握掌握不同材料进行制作的能力,学会与人交流。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 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 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 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 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 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 、《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 、《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 、《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 、《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 、《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 、《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 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 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 快乐与幸福" 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 微缩教案" 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第9册4课《美术中比例知识》说课稿(结构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下面我将从??
一、教材分析: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是人美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溪山行旅图》、《维鲁维斯的人》、建筑巴黎圣母院等艺术作品中分析、认识比例这一概念,从过去的感性了解,升华为理性的认知,明确比例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并能应用到设计中。
二、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十二、三岁,对简单的美术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多数学生能通过观察美术作品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感,适时地补充一些比例知识,会使他们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奥妙,必然能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同时享受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运用比例美化生活。
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比例在生活中及美术中的应用,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为了创设轻松、幽默、充满智慧的课堂,使课真正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
2、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作者。学生主要运用了感受体验法、对比观察法进行了学习,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能力。
(二)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意图就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设计的进入情境,明确任务;观察发现 探究新知;自主设计,创新应用;欣赏交流,评价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视频]
首先出示大连的风光视频,教师有意识地将画面定格在建筑上,由建筑谈到祖国名胜古迹——乐山大佛,教师展示图片,引导提问“你能猜出它有多高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很难猜出来准确的答案,此时出示一张利用PHOTOSHOP 处理过的带有人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对比后就一目了然,自然而然地就找到了依据。这环节的设计除了引出课题外,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比例的存在,比例就是通过物体间的比较而产生的。
2、欣赏名作 探究新知[视频]
(1)展示国画作品《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欣赏,寻找画中的比例知识。引出问题:“画家为什么把人画得那么小呢?”通过对比学生明确:画家成功的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总结出画山水画的比例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2)欣赏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引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人体比例关系。全图学生很难发现人体的比例关系。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借助软件将其分解为两幅图,结合动画效果的演示,学生明确:
比例关系1:身高等于两手尖之间的长度。
比例关系2:当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在这个圆上。
(3)学习黄金分割比,赏析建筑《巴黎圣母院》的美
通过举例生活中的书、国旗,雕塑作品中维纳斯等都是运用近似2:3的比例关系,使学生明确:黄金分割比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的,看起来是最美、最合理的。这个比被广泛地运用在生活中和艺术当中。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闻名于世,在于其建筑中用了很多的黄金分割比。
本环节通过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充分的理解和感受比例知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突破本课的难点。
3、自主设计 创新应用
通过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学生定会有创作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高宽比例,用各种表现手法来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学生将本课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欣赏交流 评价建议[视频]
不同比例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师生沉浸在用不同比例关系、不同表现形式设计出的漂亮建筑作品中,大家欣赏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倍感骄傲和自豪,欣赏后大家互相提改进意见,相互评价,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比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享受。
五、教育技术的应用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视觉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对直观艺术形象的感知来认识世界的,学生能在美的熏陶下产生创作冲动,激发创造力。适时地运用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就等于是把大师请进了课堂,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一)直观图片展示: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尽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大量的图像信息来丰富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感官。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了教学密度,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动画课件演示:
美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动画课件的演示使教学内容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与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宽、更广的思维空间,从而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变易。
(三)动态作品展示:
为学生创设直观的作品欣赏情境,利用电子相册软件将他们设计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直观地展示,有助于多种评价方式的展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树立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新型课堂模式的建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深入地走入课堂,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转变为信息学习的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美术课堂教学注人了新活力。
(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是我始终的追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将大量的作品欣赏、教学示范等都浓缩在多媒体课件上,通过课件直观、形象且动态的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愉快的、轻松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启迪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1. 画水果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画水果》与下一节课《娇艳的花》都属于中国画教学,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 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技法, 初步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
2. 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画水果》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彩墨游戏》这节课, 淡淡的接触了一下中国画, 而这节课要学生加深对国画的认识和一些基本技法的掌握为以后的国画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3.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 分析, 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感受, 体验中国画用笔, 用色和用墨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用浓淡干湿的画法和油画棒与国画颜料相结合的画法来表现事物以及画面的构图.
二.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四年级学生好问好动好奇心强, 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也曾接触过国画, 但概念还是很模糊更别说对基本技法的掌握. 一般的儿童国画教学都以临摹为主,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兴味索然, 作品也有明显的程式化倾向. 对此, 我将灵活地理解表现方法的传授, 以无法生有法,
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自然轻松地掌握领悟国画的表现技法, 并使之有创造的成就感, 产生我要画而非我不愿意看到的要我画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国画的艺术形式, 感受, 体验国画用笔, 用墨, 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尝试采用国画的基本画法和油画棒与国画颜料相结合的画法来表现一组水果静物.
四. 教学法分析:
1. 以做彩墨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
2. 以欣赏范画来认识国画
3. 以教师做示范讲解来了解国画基本技法
4. 分组对一组水果写生并要求创设环境背景, 激发创造潜能
五. 教学过程设计
1. 组织教学:以小魔术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用课前准备的一张用油了宣纸贴在黑板上, 请一个同学用颜料来刷一便,="" 立刻呈现出《画水果》这一课题,="" 这样可以把学生自然轻松地引入课堂并出示了课题,="" 也为一会创作埋下伏笔="">.
2. 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范画归纳中国画的基本概念.<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大概认识, 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 新授课:A.学生尝试用笔在纸上随意滴洒, 画线。小结发现墨色有干湿浓淡等万般变化;生宣纸有遇水渗化的特点(这样自主体验式的尝试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进行国画学习)
B .让学生从上下左右等方向观察,对自己偶然画成的图形进行大胆想象并根据想象进行添画。(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带着游戏的心情,以自娱表现的方式探寻,发现宣纸渗化的规律,在偶成的图形中展开想象与创造。这种游戏虽然简单,却能克服传统国画临摹教学带给学生的畏惧感,充分满足小学生天生对线,形的表达欲望,激发他们学习国画的兴趣,为释放潜在的美术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C .初次尝试后,请学生欣赏书上大师作品和其他学生作品,提出问题,看看中国画表现水果应该如何表现。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向学生介绍如何用笔蘸水、调色、构图,解决画面浓淡干湿的问题。
D .着重示范葡萄的画法。
提出问题:这种表现方法还可以试用表现哪些水果(在教师的示范引导和学生间的相互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总结经验,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E .教学拓展:我们还可以给这张画添上背景吗?是否还记得刚才老师的小魔术,可以用这种“油水分离法”来处理我们的背景。(教师示范,通过利用油画棒的特点拓展他们的思维,激起他们更浓厚的兴趣。)
六、学生作业。
1.学生分组,每组摆放水果静物。
2.播放优美音乐。
3.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完成作品,教师巡视辅导。
七、课堂评价。
每组推荐一至两件作品,选出学生代表,把他介绍给大家,对于表现大胆,画面效果突出的作品,请作者详细的介绍和讲解。(通过展示、介绍、互相学生拓展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
13. 人美版第七册《多姿多彩的靠垫》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13课《多姿多彩的靠垫》一课,下面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感受“设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内容安排上除了有对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同时兼顾了学生个性的体现。
教学目标:知识:了解靠垫的“设计”应从审美、实用、文化等方面去进行,并在学习中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用中心对称式、轴对称式或自己喜爱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富有个性的靠垫。
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并在欣赏与表达的同时提高眼和手的能力。 情感:在欣赏与绘画中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环境的关注能力,激发起美化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设计的纹样。
教学难点: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及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范画、剪刀、色彩工具、色卡纸等。
学生:剪刀、色卡纸、胶水或颜料、油画棒、图画纸等。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 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本课设计靠垫的过程中经历美术创作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谈话导入
老师手中拿一靠垫向学生展!靠垫,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家里的沙发上摆几个好看的靠垫,不仅实用,还可以美化居室,并能显示出主人的文化修养。那么你们家里都有些什么样的靠垫?板书:多姿多彩的靠垫
(二)“创设情景——欣赏多姿多彩的靠垫”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靠垫,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还想看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靠垫吗?教师播放课件从靠垫的形状、纹样、色彩、材料等方面来欣赏,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找出特点。
(三)自主探究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发现靠垫的奥秘”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正当学生们被多姿多彩的靠垫所吸引兴趣高涨的时候,给学生们以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靠垫骨式的特点,这一过程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1从外形上看,这些靠垫有什么不同?
2、从颜色上看,这些靠垫有什么特点?
3、从使用的材料上看,这些靠垫有什么不同?
4、从图案上看,这些靠垫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这些靠垫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6、运用了哪种对称式的骨架?( 1、中心对称。 2、轴对称)。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去思考交流,真正发现靠垫的骨式的奥秘,中心对称式与轴对称式。使重、难点在合作、自主探究中得以穾破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教师做结:讲述两种对称式的表现形式。
这一部分完成之后就要落实到学生的画笔上真正去设计创作一幅靠垫。
(四)大胆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用对称式纹样或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一个美观的靠垫。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作的空间。师生共同探讨靠垫的设计步骤:
(1)选择你喜欢的动物、植物、文字或几何图案。
(2)考虑用那种对称式(轴对称,中心对称),确定骨式。
(3)绘制或制作主体纹样同时注意色彩的搭配,最后完成制作。
在学生的创作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创作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引导学生教师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注意材料的拼贴要干净整洁。
(五)展示欣赏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感。培养学生作品的分析、表达能力。展现学生不同个性。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在最后的小结当中,要充分的肯定学生们的创作,要保留和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与对自已创作的能力,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最后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我们都当了出色的设计师,设计了自已的靠垫,同学们设计的靠垫各有特色,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设计的作品加工制作成靠垫,摆在家里的沙发上,为居室锦上添花。
同学们应该注意靠垫的选料用色是很讲究艺术性的,它的设计要因人而异,但要注意与室内装饰和家具色彩相协调。深色图案的靠垫雍容华贵,适合装饰豪华的家居。色彩鲜艳的靠垫,适合现代风格的家居。暖色调的靠垫,适合老年人使用。冷色调图案靠垫多为年轻人采用,卡通图案的靠垫则深受儿童们喜爱。
希望同学们运用自已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设计更多美丽的装饰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将来真正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
美术课说课稿
单 位:狮山嘉兴学校
作 者:陈 晓 璐
《遥远的地平线》说课稿
狮山嘉兴学校 陈晓璐 《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研究
1、说联系
《遥远的地平线》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透视这一美术语言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处处可见。学生通过对于本课的学习,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且能够运用线条、形状等美术语言表达所思所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美术 的热爱之情。
2、说目标
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方面制定我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和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过程与方法:欣赏生活中与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学会用线条等方法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3、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相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因此在对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在动手操作中提高,本课中涉及到“透视现象、地平线、消失点、消失线”等美术专业术语,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教师用图解的方式多加指导
4、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和作品的欣赏,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学会用线条等方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二、说教学
教法:针对这节课所学内容,我主要用课件展示法来进行讲授。
学法:我将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法,观察法,练习法等方法。
1、说教材处理。
A 、图片导入:同学们欣赏图片,并分析三幅图片的共同特点:景物从大到小渐渐远去,消失在画面中的一点,从而引出美术专用术语“透视现象”。
(意图:让学生对透视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B 、观察分析,了解变化
让学生自学教材,找到“消失点、消失线”重要词语,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解。老师用课件展示图例,学生在观看图例的过程中感受到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体现和作用。
2、 说新知教学的创新点 ——— 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意图:让学生获得对同一事物或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3、说练习处理
A 、学生在教材10——11中任选一幅画,描出地平线、消失点、消失线,描一描让学生能较好地体会透视现象在一幅画中的正确运用。
小组讨论地平线下、地平线上是否可以随意增加任何物体,进一步认识地平线在绘画中是天和地之间的一条分界线。消失点就在这条水平线上。
B 、纠错联系
(意图:让学生更加清楚正确的认识透视的基本知识点。)
4、说教学评价
(1)、达标测评
A 、看一看环节通过图片欣赏 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透视现象。学生通过欣赏对透视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说一说环节,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这种现象,让学生知道近大远小是一种透视现象。
B 、尝试练习环节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画面主次物体的关系,并能让学生运用透视规律来解决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
(2)评价策略
课堂评价我采用以下策略:
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进行评价,例如:很好、掌声鼓励、有进步等。
美术课 鞋 说课稿
各种各样的鞋
第 18课 各种各样的鞋-苏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设计·制作”领域的课。课文既介绍了古人的鞋,也 展示了今人的鞋,既有设计大师设计的鞋,也有学生制作的鞋。其目 的是让学生简单了解鞋的历史、鞋的发展变化,并向大师们学习,发 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鞋的创意、设计与制作。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不再满足单纯的大胆想象,探索创新、动手实践的 欲望更加强烈, 但学习活动也还没有脱离低年级趣味性、 游戏性强的 特点,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生活经验已有相当的积累。根据学 生的这些特点, 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简略了解鞋的 历史,渗透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材料,在大胆想 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并动手完成自己的创造, 同时注意活动的趣味 性,以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 简单了解古今有关鞋的文化、 种类与作用, 了解鞋的创意及制作过 程,尝试采用多种材料制作鞋。
2. 能用不同的材料、 不同的方法制作出外形各异的鞋, 体现出创意性、 功能性与观赏性。
3. 在学习和了解有关鞋的文化、种类、制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
传统文化、热爱生活、勇于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 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勇于展示自己的个 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采用切入、感受、表现、回顾的艺术课 堂模式,以谜语导入、课件演示、体验感悟、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增强探索欲望,感受表达乐趣,体验成功喜悦。
五、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鞋的历史与文化, 学习各种鞋的创意设计与制作。 通过课件 的展示、情境的创设、教师的启发示范,学生体验感悟后解决重点。 六、教学难点
鞋子的创意及不同材料的选择与利用。 通过学生对于设计师创意鞋作 品的感悟和教师的课堂示范解决难点。
七、课时 :1课时
八、教学准备
课件、成品创意鞋、剪刀、双面胶、纸杯、彩带及生活中一切可利用 的材料。
教学过程:
1.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我出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听好
了:“一对好伙伴,形状像小船。白天跟人走,晚上放床边。 ”
学生回答(鞋子)教师表扬
板书课题:鞋
【设计意图:】 以中低学生爱猜的谜语导入, 不知不觉进入学习内容, 使学生兴趣盎然。
2. 了解鞋的历史,感受古今鞋
讨论:说到鞋子呀, 同学们太熟悉了。 那你们知道鞋子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回答)
那鞋子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要动脑筋想!
师小结:人类的祖先最初是光着脚的, 但他们在打猎、 劳动的过程中, 脚经常被树枝、石子弄破,于是他们就把树皮、兽皮裹在脚上,这就 形成了鞋。这之后,鞋子的变化可大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鞋 板书 (各种各样的)
课件播放鞋发展变化的图片:
1.古代的鞋(2组图片)
请生谈谈认识,师做个别介绍:
a .商代的鞋象船一样的造型。
b. 明朝的高低弓鞋象弓的形状。
c. 清朝的尖头宫鞋运用了民间刺绣的形式,古朴典雅。
小结:古代的鞋子形状很有趣,都能起到保护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
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鞋子的审美性、功能性。接下来请看看现代 的鞋子。
2.现代的鞋。
请生从鞋子的材料、功能、适合人群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现代的鞋子不仅穿着舒适而且颜色亮丽、材料丰富
3.提问:我们祖国大家庭有 56个民族,是不是所有民族鞋子都一样 的呢 ? 学生回答
图片出示(六个民族的鞋子)
请生回答你喜欢哪个民族的鞋子?为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觉得从古到今的鞋有趣吗?更有趣的还在后 面呢!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鞋的发展及鞋文化,使学 生在学习中受到广泛的文化浸染,同时也为制作鞋子做铺垫。
3. 欣赏创意鞋
以图片的方式展示几双创意鞋
师请看几双创意鞋(课件依次展示) :请学生谈感受。
小结:这些创意真的是很奇妙, 它们都是设计师们受到生活中其他事 物的启发,找到了创造的灵感,制作出了新奇的鞋子。
设计意图:欣赏设计师的创意鞋,发现其创意美,激发创作灵感。 4.教师演示制作鞋
那现在老师也很兴奋想做个鞋子给大家看看,怎么样?要仔细看啊。 展示一只鞋的创意制作过程
①演示
教师出示旧挂历纸剪除鞋底后,出示一次性纸杯,剪开。纸杯的底座 放在鞋底的后部分下面, 这样变成了纸杯鞋跟。 剩下纸杯剪开一小部 分, 大的部分粘在鞋底的上面便成了鞋面, 小的部分放在鞋底后部上 面变成了鞋带。
②装饰
这只鞋子现在还不够漂亮, 我想考考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装饰方 法?谁来告诉我! 学生回答 教师表扬
(教师从一个礼品盒上取下上面的装饰带) 谁来帮助老师把它贴在合 适位置?请学生上台装饰。教师表扬。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创意鞋的制 作过程,合情合理的创意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意愿。
5.图片展示学生的创意鞋作品
师:你们想不想再看几双有趣的鞋?
教师图片出示学生做的鞋子, 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各样鞋子并且每只鞋 子上都有花纹、色彩多样。
6.欣赏学生制作的实物鞋子
我这里也有几只小朋友做好的鞋子,你们看一看
教师依次展示实物,边展示边做简单的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创意鞋作品的欣赏,给学生以更多的启发,
也使学生感到创意就在自己身边,同时感受创意的乐趣。
7.启发学生进行鞋的创意
师:你们想想做一双什么样的鞋子呢??谁来说一说?
请生回答 教师表扬
【设计意图:】既展示自己的想法,互相进行启发,开阔创意思路,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 动手实践,制作创意鞋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大胆丰富,那我们的创意能不能变成现实呢? 现在就请大家动起手吧。
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图片, 教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进行指导, 可请生谈 谈他是怎么制作的,是什么鞋子。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及时展示优 秀的作品。
【设计意图:】播放背景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欢快的 音乐声中展开思路, 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带来的快乐。 让学生的创 意变成现实,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9. 作品展示
师:多数同学都做好了。同学们,你们做的鞋还有很多同学不知道, 下面我们来个展示会, 把你们伟大新奇的创意展示给大家, 好不好?
课件播放创意鞋展示会画面。
师:请做好的同学带着你们的鞋子,跟着音乐走上来,要在展台上不 慌不忙地展示自己的鞋子,然后把鞋贴在黑板上
播放节奏感强烈的展示音乐, 进行创意鞋展示表演, 生依次踏着强烈 的音乐节奏,手举自己的创意鞋,做着各种展示动作,之后将鞋贴在 黑板上。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模仿生活中的服装展示会,给学生 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通过展示,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培养 了参与意识,学生兴奋、激动、情绪高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10. 教学评价
师:(看贴满黑板的创意鞋)我们同学们多了不起呀!这么短的时间 里,竟然做出了这么多新奇的鞋子!
请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教师可做辅助性评价。
课后拓展:
师:老师今天真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制作各种各样的鞋。更 让我高兴的是, 我还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富有创造精神。 你们感 觉如何?
师:课后你们可以继续收集有关鞋子方面的资料, 对鞋子进行更细致 的研究,你们一定能够想象制作出更多更新奇的鞋子。我相信,在我 们的同学中间,将来肯定有人会成为鞋子的设计大师,祝你们成功!
【设计意图:】用激励的语言给学生一节课的活动及展示出的创造才 能以肯定,和同学互谈感受,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将来可以走上设 计师之路。
板书设计:
幼儿美术课说课稿
篇一:幼儿美术说课稿(共8篇)
ss=“txt”>小班美术《幼儿园的画》教案
活动内容:美术欣赏《幼儿园的画》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大班绘画作品一幅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大班绘画作品,引导幼儿对绘画工具及图画的兴趣
(1)教师展示大班绘画作品,请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是图画)
(2)图画中都有什么?各是什么颜色?(引导幼儿说出图画中的内容)
(3)画画时我们都需要哪些工具?(引导幼儿想到图画本、水彩笔、油画棒等)
(4)你喜欢画画吗?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处?(帮助幼儿了解画画可以装饰环境,可以把心里想的用画来代替等)
(5)你能画出这么好看的画吗?大班的哥哥姐姐画的可好
1
了,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好不好?(激发幼儿去参观大班绘画的热情)
二.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大班绘画,并做出参观指导
教师边带领幼儿参观,边请幼儿观察:
1.大班在绘画过程中有没有声音?(引导幼儿发现绘画时是安静的)
2.他们用什么工具画画?(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绘画工具,教师给予名称提示)
3.他们是怎样拿笔的?(引导幼儿说出大拇指和食指握笔或用动作表示)
4.不拿笔的那只手放在哪里?(提示幼儿另一只手按住画纸)
5.你看到哥哥姐姐画的什么?(引导幼儿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说出绘画的内容及色彩)
6.你喜欢她们画的画吗?自己想画吗?(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喜欢画画)
三、教师总结
四、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休息的时候看一看我们教室里的图画,选出你最喜欢的好吗?
篇二:幼儿小班美术说课稿:花儿朵朵
小班粘贴添画活动《花儿朵朵》
一、设计意图:
2
小班幼儿对鲜艳的色彩特别感兴趣 ,且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添画、粘贴技能,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模式: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趣味教学”活动模式,即通过选择有趣味的活动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幼儿树立活动的自信心。
三、活动目标:
2、掌握运用直线、斜线进行简单添画的技能 。
四、活动准备:
多种彩色方形皱纹纸、胶水、抹布、粗头彩笔、范画。
五、活动组织:
2、实践感受,活动引趣。教师示范皱纹纸团花、粘贴以及用彩笔添画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帮助。鼓励、指示。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将难点直接提出来(如:这些皱纹纸软软的,不太好团,只要小朋友能把纸捏紧,就一定能做出好看的花。)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提示粘贴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纸团的上半部,将底部在胶水中蘸一下,然后按在图画纸上,稍按一会儿,使它粘得更牢固一些,能集中地粘在纸的中部。 注意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篇三:幼儿小班美术说课稿:花儿朵朵
3
小班粘贴添画活动《花儿朵朵》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鲜艳的色彩特别感兴趣 ,且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添画、粘贴技能,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模式: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趣味教学”活动模式,即通过选择有趣味的活动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幼儿树立活动的自信心。
三、活动目标:
2、掌握运用直线、斜线进行简单添画的技能 。
四、活动准备:
多种彩色方形皱纹纸、胶水、抹布、粗头彩笔、范画。
五、活动组织:
2、实践感受,活动引趣。教师示范皱纹纸团花、粘贴以及用彩笔添画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帮助。鼓励、指示。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将难点直接提出来(如:这些皱纹纸软软的,不太好团,只要小朋友能把纸捏紧,就一定能做出好看的花。)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提示粘贴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纸团的上半部,将底部在胶水中蘸一下,然后按在图画纸上,稍按一会儿,使它粘得更牢固一些,能集中地粘在纸的
4
中部。 注意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篇四: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装饰画《大毛巾》
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我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的问题,它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喜欢动手学着做。
(二)、活动内容
(三)、活动目标
(四)、活动重点与难点
(五)、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用大班幼儿的线条画、不同图案的毛巾布置欣赏角;
2、知识准备:为了让幼儿更生动、简练的勾画出各种线条,事先丰富幼儿的有关知识。带幼儿欣赏线条画,让幼儿想想怎样的线条组合与颜色搭配会美。
二、说教法学法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示范与范例法:老师直接操作给孩子看,学习一些关键的技能,如:怎样画对称的线条,色彩的搭配等。
5
2、观察分析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毛巾的对称、色彩搭配等,思考各种观察过的图案,进行比较,从而积累内在图式,深化表象。
3、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装饰毛巾,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
三、活动程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下面对每一个环节做一个具体说明:
1出示实物毛巾,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
(2) 教师师范讲解:教师示范讲解的方法,直观且易于幼儿接受和掌握。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注意颜色的搭配。这时,应该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把毛巾装饰得更漂亮,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个环节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作中,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在实践中促进手指的灵活性,也增强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6
4、欣赏作品,分享乐趣,互赠毛巾
在轻松自在的情况下结束活动
篇五:幼儿园小班美术说课稿:彩色的汽车
说教材
选自《中国幼儿百科画册》下学期,我之所以选择此次活动,是由于按物体轮廓涂色是小班绘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种表现技法。对发展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各种动作的和谐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色。本次活动的重点:认识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
说活动准备
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三部进行:第一,采用情境激励法,即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妙的汽车展的情境,引起幼儿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
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创造。第二,采用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个别幼儿的讲解演示,让幼儿学会涂色。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小二班要开一个汽车展览会,你们想开吗?”
7
这样的问话一定能让幼儿感到亲切、有趣,兴致勃勃地参与涂色活动。师幼一起听音乐,做开汽车动作。开到目的地,“啊!这里的汽车真多呀”然后,让幼儿看看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汽车呀,在这里教师可适当提醒幼儿不知道可以问老师,或者问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他们能够正确地辨别多的颜色,但都不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在作画时,往往任意取用一种颜色,不加选择地进行涂色活动,也不知道换颜色,有的一种颜色一直用到结束。
二、讲解法深入掌握
运用讲解法让幼儿掌握涂色方法。
儿更理解涂色的每一个细节。如果让这个幼儿涂完整辆汽车,显示时间不允许,会影响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他孩子也会耐不住性子,所以待他涂完一小块面积后,就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求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来回反复地涂,尽量不要留空隙,不要涂到轮廓线外,能使用不同颜色涂色。在幼儿涂色过程中,教师边看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坐姿等。
三.作品分析
四、活动廷伸
篇六:幼儿小班美术说课稿:花儿朵朵
小班粘贴添画活动《花儿朵朵》
一、设计意图:
8
小班幼儿对鲜艳的色彩特别感兴趣 ,且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添画、粘贴技能,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模式: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趣味教学”活动模式,即通过选择有趣味的活动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幼儿树立活动的自信心。
三、活动目标:
2、掌握运用直线、斜线进行简单添画的技能 。
四、活动准备:
多种彩色方形皱纹纸、胶水、抹布、粗头彩笔、范画。
五、活动组织:
2、实践感受,活动引趣。教师示范皱纹纸团花、粘贴以及用彩笔添画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帮助。鼓励、指示。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将难点直接提出来(如:这些皱纹纸软软的,不太好团,只要小朋友能把纸捏紧,就一定能做出好看的花。)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提示粘贴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纸团的上半部,将底部在胶水中蘸一下,然后按在图画纸上,稍按一会儿,使它粘得更牢固一些,能集中地粘在纸的中部。 注意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篇七:幼儿小班美术说课稿:蝴蝶飞飞
9
小班美术活动:蝴蝶飞飞
设计意图:春天,草儿青青,花儿盛开,彩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美丽极了。 活动目标: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出美丽的蝴蝶。
难点:幼儿能学会对折的图标,并根据图示完成作品。
活动过程: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教师范画 “老师也做了一只蝴蝶,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2.出示折纸图示,教幼儿学折蝴蝶 “你
能看懂这幅图吗?这条线是什么意思?”(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示范,教幼儿折蝴蝶) 3.请幼儿操作
5.请幼儿粘贴
篇八:幼儿小班美术说课稿:蝴蝶飞飞
小班美术活动:蝴蝶飞飞
设计意图:春天,草儿青青,花儿盛开,彩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美丽极了。 活动目标: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出美丽的蝴蝶。
难点:幼儿能学会对折的图标,并根据图示完成作品。
活动过程: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教师范画 “老师也做了一只蝴蝶,你们知道我是怎
10
么做的吗?”
篇二: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ss=“txt”>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我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的问题,它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喜欢动手学着做。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他们垫背的毛巾很感兴趣,同时也对毛巾上的花纹和图案充满着好奇,幼儿有特别喜欢在学中玩,玩中学,为此,我设计了“大毛巾”这一装饰活动。
(二)、活动内容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为基础,本活动贴近生活,取材来源于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能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自由自在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毛巾的感知表现在自己装饰的作品中,有利于艺术目标的实现
(三)、活动目标
《纲要》对于艺术教育目标的要求是: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
11
据这一要求,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为本活动制定了三个目标:
1、初步感受线条画中的线条组合产生的艺术美,萌发用线条装饰毛巾画的兴趣。
2、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画线条,学习用线条在长方形的四边对称装饰毛巾;初步感受对称美。
3、在画毛巾和送毛巾活动中,学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四)、活动重点与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用线条在长方形的四边对称装饰毛巾。
(五)、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用大班幼儿的线条画、不同图案的毛巾布置欣赏角;
2、知识准备:为了让幼儿更生动、简练的勾画出各种线条,事先丰富幼儿的有关知识。带幼儿欣赏线条画,让幼儿想想怎样的线条组合与颜色搭配会美。观察了解自己周围有些什么好看的毛巾,他们的花纹是怎样的,初步学会找对称点。
3、物质准备:根据内容及目标的需要,为了让幼儿装饰出更漂亮的毛巾,我为此活动准备了以下材料:范例、画有毛巾形状的白纸、纹样范例、水彩笔等。
二、说教法学法
12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及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本活动运用了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加深他们对对称的认识和理解,并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毛巾。
1、示范与范例法:老师直接操作给孩子看,学习一些关键的技能,如:怎样画对称的线条,色彩的搭配等。出示范例是为了丰富孩子的创作内容,扩大孩子的视野,以达到逐步提高的审美能力。
2、观察分析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毛巾的对称、色彩搭配等,思考各种观察过的图案,进行比较,从而积累内在图式,深化表象。观察毛巾,并分析毛巾的特点,激发幼儿的设计及表现欲望。
3、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装饰毛巾,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装饰技能。
三、活动程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各种不同图案的毛巾,引发幼儿的兴趣;其次是出示范例,再次是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
13
解示范;接着让幼儿操作,自由发挥,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最后在欣赏作品中,交流、分享装饰的乐趣。
下面对每一个环节做一个具体说明:
1出示实物毛巾,引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示漂亮的毛巾是为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有这样一条漂亮的毛巾,”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 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
(1)幼儿欣赏范例:通过欣赏范例可以让幼儿直观的理解线条的对称,也让幼儿在欣赏不同范例的基础上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为下面的装饰活动垫下基础。
(2) 教师师范讲解:教师示范讲解的方法,直观且易于幼儿接受和掌握。考虑到小班幼儿第一次接触画线条,所以我才采取示范的方法,让幼儿对整个装饰有个整体的了解,进一步为装饰做好准备。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 在幼儿操作时,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做是为了树立幼儿的信心和发挥想象。
(2)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注意颜色的搭配。这时,应该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把毛巾装饰得更漂亮,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应进行个别指导,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14
(3) 提醒幼儿在装饰时讲究卫生,保持桌面干净。
这个环节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作中,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在实践中促进手指的灵活性,也增强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但是由于小班幼儿自制力差,因此在活动中要提醒其讲究卫生,实现各领域互相渗透的精神。
4、欣赏作品,分享乐趣,互赠毛巾
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5、活动在互赠毛巾中结束。
在轻松自在的情况下结束活动
篇三: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ss=“txt”>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撕纸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在动手能力方面是一种兴趣比较浓厚的活动,虽然撕纸这过程在我们成人看来并不是有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能够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和动手操作的兴趣,并且撕纸这过程,还可以锻炼幼儿手指动作的灵活性,曾经在小班的时候,我已观察到孩子们在撕纸过程中的一举一动,看到孩子们积极的兴趣。于是,我通过《逛动物园》这个题材,设计了一节比较生动有趣的美术撕纸活动,而且幼儿对于各种动物也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然后通
15
过动物的导出,更加增强了幼儿自主参与动手操作的兴趣,所以这一活动既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了幼儿的现实需要。
(二)说本班幼儿情况:本班幼儿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已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平时在活动中经常有培养幼儿撕纸的活动。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已有的前提基础撕、贴,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能够自己大胆去动手操作的平台,让幼儿能积极有兴趣地参与,引导幼儿发挥想象,通过活动的开展来锻炼幼儿的手指动作灵活性。
(四)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有目的地撕纸,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来锻炼幼儿的手指动作灵活性。教学难点是让幼儿能大胆想象来通过撕与添加的方式表现不同的动物,并感受撕纸活动带来的创意快乐。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能使本次活动能够有目的实施开展,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1、幼儿已有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有逛动物园的经验。
2、幼儿人手两张纸,教师用的示范大纸张两张,颜色纸
16
若干张,颜色鲜艳的广告纸。 环境准备:1、布置成动物园的场景:树、草坪、池塘、动物等景象,自选柔和的音乐。2、动物课件,投影仪、电脑。
三、说教法:
我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前提基础,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教学直观法、提问法、亲身体验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我要采用以上的这些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处于幼儿时期的思维性质,他们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特点思维,所以我用看课件的形式直接来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让幼儿近距离体会动物的生动形象,并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让幼儿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和启发幼儿灵活的思维,并且也能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活动的重点内容。
采用亲身体验法是因为可以让幼儿亲自地参与到活动的环境中,活动的操作中,可以让幼儿有了真正实践的感受,并且孩子通过参与,有了这次活动的经验。
四、说学法。
幼儿在这撕贴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参与情景游戏的氛围,来激发积极地参与态度,从而直接地看到了各种不同的动物,并且亲身实践到操作过程中,是幼儿更深入地认识动物,然后在活动中把自己喜欢的动物表现出来。
17
五、说活动过程。
我结合了本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已有前提基础,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看课件播放的动物,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2、通过逛动物园,导出幼儿学习操作撕与添加的方式来表现不同的动物。
3、引导幼儿自己操作,撕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给添加上动物的眼睛、尾巴等。4、评价小结。
一、教师以游戏“逛动物园”导入,看课件播放的动物,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1、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小朋友们进入预设的场地去逛动物园,(教师事先布置好场地)。
2、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走进动物园,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到动物园了,你们看一看这儿会有什么动物呢?(教师利用投影仪放出各种动物图片给幼儿观察,如:长颈鹿、斑马、狮子、大象等)。
二、通过逛动物园,导出幼儿学习操作撕与添加的方式来表现不同的动物。
1、师:问幼儿,刚刚我们去逛动物园的时候,看到了许多的动物,那小朋友最喜欢哪些
动物呢,(幼儿回答有哪些)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喜
18
欢的动物给变出来,好吗,
2、教师出示一张纸,引导幼儿来想象用一张方形的纸和我们的双手来变,看看有哪位小朋友能够变出你喜欢的小动物,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并强调纸和双手来操作。
3、教师详细讲解并示范撕纸的方法,双手的食指与大拇指相对捏住纸,(教师比较形象地引导幼儿:让幼儿把大拇哥和二拇弟他们请出来,今天他们两兄弟要来合作撕纸,然后教师示范撕一只小兔子给幼儿看)。
4、教师出示已撕下来的小兔子,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小兔子身上还缺少了些什么呢,通过提问幼儿,引出要给小兔子添加眼睛、尾巴等,并示范怎么添加,(可以撕下一小圆点的纸贴上去或用笔画上去)。
三、引导幼儿自己操作,撕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给添加上动物的眼睛、尾巴等。
1、发给每个幼儿纸张、笔、胶水这些材料,引导幼儿撕出自己喜欢的动物,2、教师提醒幼儿撕的时候要用到大拇哥和二拇弟两人来合作撕,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
四、评价小结:所有幼儿围坐过来评价小朋友操作的各种不同动物,老师给予鼓励幼儿。
19
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大概认识,>用课前准备的一张用油了宣纸贴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