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
国际上对物流概念的产生有两种观点,分别从军事和经济动因两个方面。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物流概念是因为经济原因而产生的,即起源于人们对协调经济活动中物流及其相关活动的追求。就物流的本身而言,它是由许多相关活动组成的,主要有运输、存储、包装、加工、配送等。从物流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史来看,物流管理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是物流管理的产生阶段,从二十世纪初到四十年代,是物流的萌芽和初级阶段。1901年克鲁维尔(JOHN F.CROWELL)在《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流通的报告》中首次讨论了影响农产品配送的成本和影响因素,使人类对物流实践的认识开始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1916年阿奇.萧在《商品问题的对策》中讨论了物流在流通战略中得作用。同年威尔德(WELD)在《农场产品的市场营销》中论述了肯定了物流在创造产品的市场价值中的时间价值及场所价值中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受制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条件,人们对物流的意义多局限在市场营销的附属功能,对物流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是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在该阶段,物流实践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总成本观念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954年在美国波士顿商业委员会所召开的第二十六届流通会议上,康波斯作了题为“市场营销的另一半”的演讲,指出学术界和企业界要真正的从战略高度来管理发展物流。此次演讲被认为是物流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1956年刘易斯、克里顿与斯蒂勒等人出版了《物流中航空货运的作用》一书,介绍了物流总成本分析的概念。1961年,斯马凯伊、鲍尔索克斯和莫斯曼合著了《物流管理》,作为第一本系统的介绍物流管理的教科书,该书从系统或企业范围的角度详细论述了物流管理系统和物理总成本理论。、、1962年,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的文章,强调应当高度重视流通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首次明确提出物流领域的潜力。1972年,斯凯夫出版的《物流管理中的会计管理和控制》中论述了会计与财务信息对物流活动极其重要的影响,最早的把会计学与物流管理联系起来。
第三个阶段是现代物流管理发展阶段,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正式名称由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标志着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在该发展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MRP、MRPⅡ、DRP、ERP和JIT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产生并得到不断地完善,推动了企业物流活动一体化的进程。1985年,哈里斯和斯托克在密执安州立大学的一个市场营销历史研讨会上发表了“市场营销与物流的重组——历史与未来的展望”一文,指出了市场营销与物流活动的重组正在发生,强调了物流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物流在保证客户服务水平上得战略作用,该文的发表推动了物流与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⑷随着信息技术、系统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物流总成本概念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得物流在社会及企业得到确认,在企业的制造、市场及物流三个重要的层面,公司提高利润的最有效的手段是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一体化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个阶段是物流管理的国际化阶段,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世界经济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国家物流量也大大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方物流得到迅速发展,整个美国TPL的收入从1994年的160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250亿美元。随着企业柔性制造、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及客户对物流业快速反应的要求也对物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了物流业向
信息化、自动化及决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了满足物流国际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和快速反应的要求,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以及INTERNET、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及无线电射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得到愈来愈广的应用。物流行业从原来的资产密集型战略向着信息密集的控制系统转变。信息交换特别是EDI的应用,实现了公司和公司之间、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使企业能与所有的合作伙伴,不仅是客户,而且还包括供应商、运输方、公共仓库及其他方面进行信息传递。(物流管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山东大学出版社,彭志忠,周新平。10-14)
其他国家物流产业特点
美国物流产业管理特点是政府管制宽松,积极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凸显市场,物流产业后备人才的培育。
日本现代物流发展的经验:物流基础设施完善,注重统筹安排,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较高,注重物流实用技术和方法的创新与应用,重视增值加工服务,注重提高劳动效率,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创,王丽萍,418-424)
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经过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在交通、仓储设施、信息通信、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加入统计资料)
2、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
企业对物流领域中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EDI ERP MRP GPS等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等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促进了物流效率的提高。
3、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
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和仓储企业,加快业务重组与资源整合的步伐,大力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使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4、物流需求呈多元化趋势
目前物流需求主体仍以制造和商贸类的外资企业、新兴企业为主。以高新技术、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较高,正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重要来源。物流需求已从运输、仓储等传统业务向物流控制管理、配送等增值服务发展,部分企业开始要求全程物流服务。(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创,王丽萍,427-429)
(二)、我国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
1、第三方物流公司仍然只局限于提供低水平的物流服务,包括仓储和运输服务。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占的比重更小。与物流有关的包装、流通加工等
物流服务项目涉及较少,这反映市场需求还保持在较低水平上。
2、服务水平和客户的要求之间存在差异。在很多情况下,物流公司的客户满意度为67%,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满意度为54%。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作业速度慢、差错率高等方面。
3、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精细化物流运作的能力,此外,信息技术推广速度较慢,企业的主要投资集中在物流基础设施中,没有放在物流信息的传递和有效利用上。(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创,王丽萍,429-430)
电子商务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正在彻底的改变着流通领域的经济行为,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传统业务模式和流程发生变化
由于网上购物和在线销售的出现,消费者可以从因特网上直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和网上销售商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并营销商品。网上销售一方面使产业间、行业间的分工模糊化,“产销合一”、“批零一体”的销售模式大量的出现。另一方面,随着“凭订单采购”、“零库存运营”、“上门送货”等新的业务方式的出现,服务于网络销售的各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行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
2、销售和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销售方式的变化对生产经营方式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由于网上购物为现代社会消费时尚的个性化进一步提供便利,以消费者为主体的分散式订单生产,呼唤柔性生产技术及其在生产中普遍应用。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的应用,制造业竞争中劳动力成本的作用降低,中小企业在网上营销中可以获得和大型企业同样的优势。因此,在个人商品消费领域,大批量规模化生产以及传统的工商关系部分将由产销合一的高科技小企业所取代。
3、商品配送与交割方式发生变化
电子商务中的网上销售实际上已经破除了商家对各种商品批量购进、集中存储、坐店销售的方式,商品可以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这种商品交割方式的变化,说明网上购物使传统的物流配送开始向消费末端延伸,其不仅涉及商品配送体系的结构调整及各类有形零售业态如何适应的问题,对商业批发集配商品可以提高流通效率、节约社会劳动的理论也是一种挑战。
现代物流的特征
信息化 自动化 网络化 智能化 社会化
建材物流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物流的定义,建材物流(CONSTRUCTION-MATERIAL LOGISTICS,CML)是指包含建材的废弃与还原,联接建材供应商(供给主体)与建筑工程(需要主体),克服时间与空间距离,并且创造一部分形质效果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包括:采购、运输、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建材物流已经初步形成多种模式共存发展的格局,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连锁超市型、市场联盟型、品牌专卖店型、综合批发市场型、物流园区型。这五种物流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物流业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正在从功能单一的初始阶段向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迈进,势必会带动建材物流向更先进的模式进化,新的模式产生旧的模式的消亡。目前,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建材领域还不多见,随着建材物流市场的发展,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建材供应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而国内建材供应商还不具备
自建配送中心来降低成本的条件,选择第三方物流将成为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有资料表明,有物流外包意愿的建材供应商高达90%,第三方物流将成为建材物流的主力军。(“我国现代建材物流的模式和发展”,高丽英、张亦兵,《物流技术与应用》)
装饰行业
住房作为家庭的重要消费品,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标志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这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整体文化的建设。按照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6%。据统计,2010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产值达到2.1万亿元,目前每年还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8万亿元。(“初探家装行业整体家居模式的节能优势”,施丽娜,《包装世界》)
家居建材企业已经发张成为一个完整成熟的产业链,然而这个庞大的行业现在的物流建设与管理状况却与其产销规模不甚匹配。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家居建材物流还比较薄弱,原因与家居建材行业流通方式密切相关。家居建材总的来看,大多数属于半成品,部分产品价值很高并且有装修工期限制,这就对家居建材的物流要求更细更高,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要求更为严格,要求其服务必须方便、快捷、细致、安全,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家居建材物流发展比较慢。主要原因为,目前80%的家居材料产品是通过卖场销售,卖场靠收取租金盈利,没有义务负责租户的物流,虽然部分企业自己建立专卖店、专营店,或者进行电子商务销售并自负物流,但是还没有发展壮大起来。(“家居建材行业物流现状与发展方向”,陶倩,《物流技术与应用》)
(要求根据家居建材流通行业的复杂性,分别建立专业的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尽快的介入到建材物流行业,建材生产企业、经销企业、销售终端都要更多的采用社会化物流服务,把物流标准化,将物流外包给专门经验的第三方企业)
目前我国传统家装离散度高、品质不优、设计与施工脱节等问题,经营模式主要是油设计师与施工队一手包办,装修产品多为现场制作,,对于产品细化、低碳环保、服务便利的现代家庭装修来说,无法满足业主的多样化设计的要求。使得业主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建材市场选购材料和寻找设计机构。(“初探家装行业整体家居模式的节能优势”,施丽娜,
《包装世界》)(这就急需装修建材的生产商供应商装潢公司设计公司的渠道整合)
培养人才,提高专业人员的总体素质,是我国现代装饰行业繁荣的基础;装饰设计的现代化规范化是当前我国装饰设计走向繁荣的根本;以人为本为公众服务是我国现代装饰设计工作的宗旨;弘扬民族文化提高理论水平多出精品是我国现代装饰行业繁荣的标志。(“对新
形势下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认识”,黄白,《现代装饰》)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大公司通过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各个机构之间、商业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这个过程被称为EDI(电子数据交换)——它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同一时期,美国军方和运输部门用ANSI/ASC/X·12数据交换标准在网络上传递商业信息。20世界80年代初,欧共体在广域网上从事商贸交易活动。早期的系统对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互联网技术、电子技术和安全数据交换技术等地提高,电子商务有了较大的发展。
最早提出电子商务概念的托马斯.马龙教授把电子商务分为狭义和广义的电子商务。前者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商品买卖活动。后者是指商业活动中所有的方面都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这些活动不仅包括了买和卖,还有设计制造和管理等。
IBM公司对电子商务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的广阔联系和传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
欧洲议会在“电子商务欧洲会议”中提出: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它通过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递数据,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涉及货物电子贸易和服务、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拨、电子证券交易、电子货运单证、商业拍卖、合作设计和工程、在线资料公共产品获得等。
电子商务的特点:
一、虚拟性
1、企业经营的虚拟化
对生产企业而言,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可以实现无厂房经营。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企业与其合作伙伴间信息系统的联网,把自己不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外包出去,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进行“核心价值的生产”。对于流通企业而言,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可以实现无店铺经营。节省人力和日常运转费用。
2、交易过程的虚拟化
主要表现为交易双方从接触、洽谈到签订合同和支付,无须当面进行,通过网络完成交
易过程。
二、高效性
网络技术使贸易中的商业报文标准化,并使商业报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使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货物托运和支付等过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市场信息的收集、商品的发布宣传等活动均可以在网上进行,这意味着商业运转的流程和周期大大缩短,商业活动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开放性
电子商务面向全球市场,具有开放性,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电子商务的开展使企业面对全球市场,打破了传统市场下的进入壁垒,为企业提供了全球范围的经营运作空间,使中小企业摆脱了在信息资源获取和发布方面的劣势。(“电子商务下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研究”,李国宇,武汉科技大学)
电子商务模式
B2C电子商务模式
B2C电子商务模式指的是企业对消费者开展网上商业活动,即企业通过网络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面向消费者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B2C的电子商务目前有三种模式:
一是生产型企业的网上直销。即生产型的企业绕过中间商,利用网络直接与顾客在网上进行交易。一来能够扩大企业的市场范围,二来能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三来能够减少企业的营销费用。
二是流通企业的网上零售。即零售企业根据顾客的网上订单,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然后利用自己的终端将商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进货成本低、库存小、价格便宜。
三是网上中介,作为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中介,收取交易的手续费,既没有存货也不负责送货。
B2B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应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企业需要通过电子商务来增加市场份额,拓展业务渠道。但是B2C模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B2B模式的产生改善了这种情况。B2B商务模式的发展趋势呈现为传统公司和网络公司合作以扩大电子商务交易量,而在买卖双方之间建筑基础关系模式是B2B模式良性发展的前提。或者将B2B模式称为一对多模式,即以企业为中心的闭环模式,买卖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集成和协作。
E2E模式
E2E(端到端)电子商务,是指协作商务,主要包括企业与供应商、贸易合作伙伴及客户的集成,前台系统(B2B,B2C)与后台应用产品(ERP,SCM)的集成。
供应链的概念 LIN F.R等认为供应链是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在内,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网络系统(黄小原,,李宝家,供应链集成化动态模型与控制[J].系统工程学报,2001(4):254-260) STEVENS认为,供应链是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整个过程,它始于供应的源点,终于消费的终点。(陈志祥,马士华,陈荣秋等.供应链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9(5):32-36) CHRISTOPHER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组织网络,所涉及的组织从上游到下游,在不同的过程和活动中对交付给最终用户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价值增值。(SIMON 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nalytical frame work for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J].European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2000(6):67-83.)
陈国权认为,企业从原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就是供应链。(陈国权.供应链管理[J].中国软科学,1999(3):101-104)
蓝伯雄认为,供应链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蓝伯雄,郑小娜,徐心.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2000,8(3):1-7.)
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就是基于最终客户需求,对围绕提供某种共同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依靠基于INTERNET技术的软件产品为工具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
2001年,我国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对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综述”,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02,63-66+72,刘春全,李仁刚)
Willian C. Copacino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管理从物料供应者一直到产品消费者之间的物料和产品流动的技术”(王冲,夏远强,张昌生.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06(3):50-53) Harland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管理以下范围的企业活动和关系:组织内部、直接供应商、第一层与第二层供应商及供应链上的顾客、整个供应链。(SIMON 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nalytical frame work for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J].European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2000(6):67-83)
陈国权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供应链管理”,中国软科学,1999(3),陈国权)
马士华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
以最少的成本,使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的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马士华,林勇)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它以顾客为中心,集成整个供应链过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快速敏捷反应,极大地降低库存水平。具有相当的优势:
首先,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客户关系,开拓新的客户和新的业务。电子商务使竞争从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吸引、保留现有客户,要求为其提供更快捷、成本更低的商务运作模式,保持与发展和客户达成的密切关系,使供应链提供新的业务增值,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而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直接沟通了供应链中企业与客户的联系,并且在开放的公共网络上可以与最终消费者进行直接对话,从而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保留现有客户。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的业务重组,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而且由于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业务,必然会吸引新的客户加入供应链,同时也带来新的业务。从本质上讲,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无论是企业还是客户都会从中获得利益,产生新的业务增值,实现“共赢”目标。
其次,有利于保持现有业务增长,提高营运绩效。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内的各相关企业对产品和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的管理。同时,供应链中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供应链管理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促进各相关企业的业务发展。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还能使供应链各个企业实现全球市场和企业资源共享,缩短需求响应和市场变化时间,提高运营绩效,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实现最大增值。
再次,有利于分享需要的信息,促进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改善。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涉及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供应链中的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有利于各企业掌握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信息,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同时也便于顾客网上订货并跟踪订货情况。通过Internet,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传递由原来的线形结构变为网状结构。因此分销商可以方便地通过POS系统查看零售商的库存情况,制定购销计划,而不必根据零售商的订单来预测需求情况;制造商也可以访问分销商甚至零售商的库存数据,了解更准确的需求信息,有效地避免由于多重预测带来的信息时滞。同时,通过Internet,供应链下游成员可以了解上游成员的
生产能力和库存信息,有效缓解客户焦虑,避免夸大订单所带来的波动。借助信息技术,企业之间交易的各种票证单据以统一格式在网上传输,需求信息能够快速地向上游企业传递,实现无纸的计算机辅助订货,从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信息使企业与伙伴之间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商业运转的各个环节更加协调一致,资金流动、库存、成本、服务将获得改善。近年兴起的大规模定制就是增强对顾客反应能力的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它一方面可以充分了解顾客需求,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库存。(“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程霞 武汉大学)
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兴起是由科学技术手段飞速发展而引发的商业运作模式的巨变,它改变了传统经济活动的生存基础、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因而对供应链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供应链角色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应用加强了各个供应链角色的一体化倾向,特别是加强了生产商的前向一体化倾向,这种一体化行为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消除了供应链上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通过Internet生产商可不经分销商或零售商就快捷地将产品卖给消费者,并可合理安排库存,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消除了一些不必要中间环节,从而节约了库存、销售和运输等费用。
企业的组织边界趋于模糊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组织之间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更为频繁,组织之间的联系也由单一渠道转变为多渠道进行,为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而共同努力。最终整个价值链重新整合,形成一个虚拟的大企业。
企业销售模式由生产者推动型转变为消费者拉动型。当前消费者对商品的个性化、差异化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生产商和供应商组成的虚拟企业应共同完善产品设计,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
实现经营的网络化。交易物流系统实行网络化,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制造商通过网络连接,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也通过网络来实现,大部分专业性业务活动交给外部企业运作,内部管理层次和人员减少,经营趋于网络化。(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扈瑜,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6),12+155)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物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摘要
当代时下, 以电子商务为背景的物流经营的现状, 并结合当前最新潮的物流管理模式, 对国内电子商务影响下的物流管理问题进行着比较详细的分析, 并探讨在电子商务环境背景下的物流管理创新发展方法。首先探讨了创新性的物流管理中存在的而一些问题,然后结合现在的、科学的物流管理方式,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以达到物流的创新性管理的目的。现代物流在电子商务的促进之下, 不断地向信息化、网络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企业应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便捷条件, 加速物流组织结构转变与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推动物流管理创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需要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物流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科学的管理模式, 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和物流配送进行深入研究, 以实现物流管理的创新。
关键字 :电子商务环境 物流管理 创新研究
1. 引言
1.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利用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服务以及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在我国,由于物流企业信息交换与共享的限制,物流配送远远未能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的效果。另外,物流管理相关理论在物流业尚未普及。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相对短缺也是造成我国物流业处于落后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结合我国现状,对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研究变得尤为迫切。
对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就是基于电子商务的模式的一种物流管理,就是使用这种新型的运营平台所具备地优势,凭借着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方式,使得企业、单位达到最好的生产方式、以及销售方式。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的物流理论,大量积累相关客户所需要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资料,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对采购做出的一个预先猜想。与生产企业进行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相关信息。最后选取合适库存地点、稳妥订货计划以及配送和安全运输路线和自动补货系统等。通过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成本控制管理、信息跟踪以及收集反馈信息等;通过对库存的管理,能够使货存和服务之间得到很好的优化,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通过配送路线的管理,来准确估算可用的物流和配送的资源,定位市场,寻求最有效的物流和配送运作流程,不断地探索、调整和进步;通过物流模式的管理,对物流、配送进行选择,对合作伙伴进行评论。可自行实施或选择第三方物流和其他物流企业合作。这种物流管理,和以往的物流管理方式是不同的,主要采用信息化的技术,利用网络进行资料获取、物流追踪等进行物流管理,自动的对配送货物、补充库房等进行管理,实现了网络化、自动化的物流模式。
2.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
物流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成本满足客户要求的目的,对物流活动进行相应的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即物流管理是对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等物料在企业内外流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计划、实施、控制等活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下,占用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2.1企业投资负担重,抵御风险能力弱
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物流设施、购买物流设备以及进行经常性的维护。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这对于中小企业或者资金短缺的企业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传统型物流管理模式还分散了企业的资金以及人力,使企业不得不减少在其他重要环节的投入,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2专业化程度低,成本较高
传统型的物流模式对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产品价格上升,市场竞争能力下降。由于物流企业规模限制,无法在物流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导致管理者的管理不到位,物流专业化水平低。
2.3缺乏统一的管理中心,难以控制管理
企业中常出现采购秩序混乱,运作环节失控,库存信息传递不及时,库存积压过多,资金周转速度慢等现象。企业缺乏统一的物流管理中心,各订单中心和结算中心之间缺乏很好的横向沟通,企业无法准确计算出产品的物流成本,对企业的效益无法进行准确评估。
2.4信息传递滞后
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缺乏有效、快捷的信息传递系统,导致了管理人员缺乏可靠的判断依据,无法进行合理的采购,生产安排混乱。客户的信用管理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无法对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
3.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3.1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物流企业需要沟通上、下游,与上、下游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换,实现整条供应链各个部分之间的平滑对接。在与供销商的交易中,将以往以贸易单据(文件)流转为主体的交易方式,转变成为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和商务活动。在库存管理方面。零库存的实现、运转周期的缩短都必须依赖于信息的灵敏传送。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 )、数据库技术(Database )、电子定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3.2网络化
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由互联网提供的全球网络资源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离开了网络,物流信息就只能在企业内部流转,信息传输与共享变得不可实现,整条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也将难以进行。
3.3智能化
智能化是建立在物流信息化、网络化之上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精确的运算和智能安排才能得以解决。只有实现物流的智能化,才能使物流的效率得到提高,整条供应链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地安排供销,减少“牛鞭效应”,真正实现低库存、高效率。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3.4自动化
有了信息化的根基,加之机电一体化的实施,自动化在省力的同时,又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了物流作业的差错。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
但在我国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5科技化
电子商务时代,现代物流需要实时地反映息,因此物流企业在其电子商务活动中需要借助现代高新技术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通过可移动、便携式的数据终端或者GPS 信号接收机采集商品数据,并将所得数据存储或者传输到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器中;使用GIS 和GPS 系统传递货物与运输工具的信息;运用射频技术和条码技术等采集货物信息等
3.6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 以顾客为中心" 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需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 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 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4. 当前几种典型的物流管理模式
4.1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
在电子商务企业自检物流体系中,企业在各地的网民密集地区设置自己的配送点,在获得消费者的购物信息后,马上将相关的信息送往离消费者最近的配送点,再由配送点的人员将商品送货上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凭借原有的庞大连锁分销渠道和发达的零售网络,一些大型传统企业集团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构建自身的物流体系。进行物流配送服务。自建物流体系增强了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其物流配送管理更加有效。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配送点的选址、人员的配备数量、商品库存的确定等很难合理地安排。其次,由于要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对配送时效有严格的要求。大多数的电子商务网站都很难在提高配送时效和控制配送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而往往花费巨资所建立的物流体系将会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
4.2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
第三方物流通常又称之为契约物流,是指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进行服务的第三方,它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通过合作协议或结成合作联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代理服务。由于技术先进,配送体系较为完备,第三方物流以其配送速度快、效率高成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理想方案之一。除了有实力自建物流体系的大企业之外,更多的中小企业倾向于采用这种“外包”方式。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的高效服务既满足了客户复杂多变的物流服务要求。同时又减轻了电子商务企业的负担,从而推进了社会化分工。
4.3第四方物流联盟
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是由埃森哲咨询公司首先提出并注册的,它将第四方物流定义为:“所谓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整合者以及协调者,调配与管理组织本身与其他互补性服务所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来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第四方物流联盟的提出融合了诸多现代管理思想。从本质上讲,“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充分利用包括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供应商、合同物流供应商、呼叫中心、电信增值服务商、客户以及自身等多方面的能力,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除此之外,第四方物流还要对第三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为企业客户服务。
总的来说。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可以通过物流运作的流程再造,使整个物
流系统的流程更合理、各个环节的合作更紧密。从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将使整个物流系统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环节之间进行均衡,使各个环节的利益都得到保障。
5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问题
5.1物流企业规模小
目前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公司的规模往往还较小,而且缺少一个衡量的标准去支撑物流的,所以物流公司的网络信息化难已得到完全开展。而且,企业公司在物流管理的时候,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相关的人才也较少,因此虽然目前物流公司的数量很多,可是缺少一定的物流运送能力。物流公司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能在行业中占领一席之地的大企业只占少数。行业、区域的垄断封闭现象,很难使资源有效实行一体化运行。企业规模较小,所拥有的经营管理水平不足,业务形式不新颖、缺乏较有利的新技术,似的物流公司的发展很难推进。
5.2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足
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表现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起步较晚且缺少政策支持等方面,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物流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与创新空间。信息化的物流管理可以促进物流管理工作的跨区域与跨部门开展,更能让多个行业之间进行有效地互动与配合,有利于推动我国物流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但是,信息化水平不足,让我国的诸多物流操作依然通过手工完成,不利于物流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我国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全,可以交换的物流数据有限,可以促进资源共享的平台数量不足。
5.3物流管理人才缺乏,专业度不足
我国对于这种善于创新型物流管理的复合人才很短缺。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物流行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对于物流的管理知识很擅长,而且对于电子商务也要有很高的知识储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的物流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明显不足。无论是物流规划人员,还是物流管理人员,都需要具有丰富的物流专业知识。可是目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很短缺,往往都只具备其中一种技能,这阻碍了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同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足以及信息的不足,都让人才个人成长受到影响,也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对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的要求很急切,应该提升相关的物流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5.4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商务配送体系不健全
尽管我国在运输、通信、设施上去的而一些相关成就,但是受到传统观念、技术限制以及一些相关制度的影响,导致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网络服
务和信息系统不健全,许多物流企业尚未实现网上作业,仍在采用原始的信息传递与控制方法。这不仅降低了物流服务的水平,也抑制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推广与应用。成为制约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瓶颈。在加上我国标准化程度较低,给物流各环节的对接造成了不便,也影响了物流作业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随着包括物流业在内的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将陆续进入我国,我国的物流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5.5政府与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视不足
当前,电子商务物流市场的竞争机制与管理法规尚不健全,对市场的进入与退出以及竞争规则尚无统一的法律规定。对社会性电子商务物流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导致不正但的竞争严重。物流的发展涉及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等很多方面,这些方面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缺乏足够的认识,也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物流市场与行业管理被人为地暗战部门、地区和行业进行划分,导致了物流管理条块分割及重复建设等问题。
物流配送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虽然很早就有专家和企业提出,但是却很少引起政府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物流企业利益,在交通运输、税收、工商等方面设置障碍。造成这种各自为政的监管体系主要是因为现有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的、区域性的。缺少全国统一性的专门法律文件,已发布的国家现代物流标准只有《物流术语》。
5.6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对物流管理缺少认识
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理念还较为陈旧,经营管理观念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由于对电子商务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很难将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很好地结合到一起。由于二者的分离,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只剪很难以相互促进,所以在物流的运送过程中往往效率不高,对于物流的管理也因此出现了混乱的情况。而且,我国目前虽与电子商务的环境背景下的物流的管理,缺少相应的严格的法律规定,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物流公司的发展。
6.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创新研究
要促进物流管理工作满足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物流管理者需要加强物流工作的创新。
6.1培养专业的物流创新人才
重视对电子商务与物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电子商务物流对企业物流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是确保客户服务质量、物流运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只有具有足够多的人才,才能促进企业创新力与活力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进步。对于物流企业来讲也是一样,专业化的高素质的人才,是促进物流管理创新的根本动力。让人才作物流管理创新的先锋队,能够促进企业的更新换代,让企业的创新发展更加轻松。物流企业应当通过外部招聘与内部培养的方式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一个正规的物流企业,需要机械工程、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与物流管理、通讯管理等多个方面的人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要考虑到企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对相关专业的人才进行考核与筛选。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依靠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对电子商务物流人才进行培训,使物流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通过培训更新物流专业知识,并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数据处理及国际物流管理知识等结合起来。物流企业还可通过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与优秀人才,借此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也可把对电子商务物流感兴趣的人才送到国外进行培训,加强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物流技术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学习引进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其目的是迅速扭转国内运输市场运能低、效率低、服务水平低的落后局面。
在企业努力组建物流创新人才队伍的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物流专业的重视,引导各个高校加设物流管理专业或者物流相关专业,培养专业化教师,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高校应当更多地考虑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的教学情况,增设专业,促进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优化,在根本上解决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6.2创新和健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制度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制度的创新,需要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趋于网络化、专业化和多功能化。物流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结合,提高了物流行业的管理和工作效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主要利用物流配送再到物流配送信息化的一个转变,从而实现整个操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需要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具备信息化的特点。要想使物流企业发展到更加速度和便捷,需要合理地运用好物流信息的网络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能够通过网络,变得更加的系统。如果让物流管理不受
电子商务物流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专 业 工 业 工 程
学 生 姓 名 顾 燕
班 级 B工业061班
学 号 0610130119
指 导 教 师 詹 月 林
完 成 日 期 2010年3月31日
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来源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 企业经营全球化, 以及高度竞争造成的高度个性化与迅速改变的客户需求,令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快速响应全球市场需求变化方面,面临着来自市场层面持续不断的压力。而大多数企业由于过分地依赖对外采购产品与服务,导致对供应商的依赖性持续加强,供应商作为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逐渐突显出来,已然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筹码,供应商管理也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谁拥有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如何全面地管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企业的供应网络,以此保证产品质量、缩短交货期、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便成为企业运作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盐城新岛散热器有限公司位于盐城市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100万元,是内燃机散热器的专业制造企业。公司年产内燃机散热器10万台,并可根据客户要求加工制作汽车铜质散热器、摩托车散热器、车用暖风空调等产品。公司同时生产四轮拖拉机制动器总成。
二、国内外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的现状及现有研究
1.国内外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的现状
(1)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在国外的发展
自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不确定因素的不断增大,供应链管理的运用逐步升温,发达国家的供应商与买方的关系更是发生了战略性的变化,供应商管理的内容也远远超出了压价。
(2)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对于供应商管理,尤其是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也远不及国外企业。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供应商管理以压缩采购成本,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
标,因此企业和供应商之间保持着价格驱动下的竞争和敌对关系,而这种关系模式主要是由价格驱动的,注重短期目标,因此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多以价格、质量或服务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缺乏一个综合的管理方法。再者由于对供应商管理缺乏总体认识,尤其忽略关系管理。即使有的企业在合作之初希望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其行为往往是停留在短期的目标上面, 努力的方向也只是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以改善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实现双赢为目的的,所以导致多数企业在供应商的管理上趋于表面,无法很好的在供应链环节上实施更加优化的协同合作,从而使供应商及其资源不能更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去,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研究综述
(1)供应商的选择
选择供应商的主要因素:
a) 价格:任何企业都希望本企业所采购的物资是质优价廉的。价格是企业
成本的重要的构成部分。
b) 技术水平: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技术水平,供
应商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供应商是否可以不断改进产品,能否长远
发展。
c) 产品的质量: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要求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d) 服务水平: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要选择能够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
商。
(2)供应商管理的目标及其战略
以最低的成本获得符合企业质量和数量的物资是企业进行物资供应商管理的最基本目标。而在此基础上,发展、维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实现儿T(Just—In—Time)方式(即及时制方式:及时制最早的应用领域是生产领域,产生于丰田公司的看板方式,是指依靠高效的衔接和计划达到工位之间、供应与生产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物料的零库存)基础上的零库存的较高层次的管理目标。以及在JIT零库存的低风险的稳定的发展下,逐渐形成长期的供应链关系(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
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用户的一个过程。此时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优化)。
三、新岛公司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决策存在的问题
1、对供应商缺乏分类管理。目前新岛公司对所有供应商均采取一视同仁的管理方法,及大量占用了企业有限的管理资源,又因管理目标的不明确而难以对重要供应商实施有效的重点管理,致使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无法形成真正的合作关系。
2、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缺乏全面性。由于与供应商仍是传统的对手式关系,因而新岛公司对供应商的管理仍处于注重短期目标的管理状态。虽然新岛公司已经开始进行供应链管理,但还在沿用着传统的供应商评估方式,仅仅以价格、质量或服务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这种评估方式由于缺乏一个综合的评估体系,并且参杂了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对供应商的整体水平进行准确评价。
3、供应商选择和评价方法缺乏针对性。由于缺少适合供应商、尤其是对战略性合作性供应商进行选择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新岛公司在实行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时,往往不是根据特定产品及其所处供应链的特点来选择和设计适合的评价指标,而是简单模仿现有的管理方法。由于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评价的结果自然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四、总结
供应商管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良好的供应商管理不但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降低库存和及时满足顾客需要,而且还可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供应商的管理,时刻关注供应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实现供应商关系健康、良好、长远的发展,最终实现双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吕林丽.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供应商选择与合作[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05)
[2]毛玉峰.供应链管理条件下的供应商选择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08)
3]徐志钢.浅谈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与管理[J]. 石油商技, 2009,(03) [
[4]任伟珍;申明军.浅谈供应商管理在现代化企业中的运用[J].梅山科技, 2008,(01)
[5] 汪洪源;李欢;赵方雷.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与绩效评估[J]. 九江学院学报, 2008,(06)
[6]田晓.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综合评价与优化选择[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7]康朝晖.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J]. 中国招标,2004,(30)
[8]张国平.浅谈“零库存”条件下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 2006,(03)
[9]宋加升;刘香. 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J]. 中国市场,2006,(02) [10]霍震佳.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2002,8(4):112-115.
[11]徐晓燕.制造型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问题及方法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2,32(4):505-511.
[12]张建林.浅析供应商选择决策一应用层次分析法的问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2,(1):701
[13]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时代背景与战略[J].物流技术,2003,(4):601 [14]邹辉霞(供应链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1:60-80(
[15]孙强,胡占友(采购与供应链规范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l一38(
[16]梁凯.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综合评价与选择[D]. 中南大学. 2004-09-16 [17]关志民.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方法及其应用研究[M].东北大
学.2006-10-25
[18]Ayd?n Keskin, Gül?en; ?lhan, Sevin?; ?zkan, Co?kun.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Mar2010, Vol. 37 Issue 2, p1235-1240,6p
[19]Luitzen de Boer, Eva Labro, Pierangela Morlacchi. A review of methods
supporting supplier selection [J].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2001;(7):75-89.
[20]Benton WC, Park S (1996) A classification of literature on determining
the lot size under quantity discounts. Eur J Oper Res 92:219–23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引言
随着网购的兴起,电子商务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期,海量订单的集中爆发对电商物流的配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已经成为影响客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中国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物流时间过长、物流成本过高,这些都制约电子商务发展。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保证电子商务的畅通发展,就必须有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成了当务之急。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所特有的便捷、高效的信息源,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和管理体系,从而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这将成为物流行业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参考各类文献,从电子商务与物流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解决对策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概述。
2.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2.1 电子商务物流
崔介何(2002)[1]认为电子商务是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是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部分。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全过程,都需要物流活动来支持,而电子商务所独具有的电子化、信息化等特点,使得电子商务物流在其运作特点和需求上也有别于一般物流。张文杰(2003)[2]认为电子商务物流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共同化的特点。
2.2 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永波(2010)[3]、黄福华(2003)[4]认为物流电子信息化应该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电子商务过程就不完整。在美国,电子商务被定为为“无纸贸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是主要的电子化工具,信息流、商流、资金流是主要的电子化对象,之所以没有提到物流,是因为美国的物流原本就是最先进、最完善、最现代化的,发展电子商务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对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物流速度。而在中国,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电子商务的发展却极为迅速,物流水平难以满足电子商务活动的需要,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已经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
濮小金(2009)[5]指出,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就是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的统一,电子商务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便捷。而物流作为实体商品转移的实现途径,是唯一和客户又直接接触的环节,物流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客户对电子商务活动的满意程度,是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度的重要指标。
[3][6](2)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唐永波(2010)、乔海涛(2006)、焦新龙(2004)
[7]等认为物流服务于商流,一般的商流都伴随着相应的物流活动,物流是商流的服务者。物流也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载体,如果没有物流将顾客选购的货物准确快速的送到,电子商务快捷方便的特性就无法实现。
张承承(2009)[8]认为电子商务能够缩短生产周期和供货时间,简化订货程序,降低库存水平,优化客户关系管理。从原材料的采购、各个环节的生产加工到成品的交付,都需要物流活动的支持,现代化物流运作模式保证电子商务的优势得以有效发挥。
冯晓莉(2010)[9]认为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服务者,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物流是整个供应链的领导者和协调者,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通过将虚拟化的物流职能进行各种组合,寻求最合理的物流方式,从而达到费用最省、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的目的。
2.3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曹昱亮(2010)[10]认为电子商务改变了物流配送的运作方式,提高了配送效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物流配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现代物流业务模式由“推动”转为“拉动”;其次,电子数据交换、条形码、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
刘文刚(2006)[11]认为物流配送需要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统一的信息调度和管理,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大大缩短了配送周期,简化了配送过程,提高配送效率。
周红(2005)[12]认为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拓展了物流的业务范围,为物流功能集成化、系统化、服务系列化提供了运作空间。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使物流的服务范围和内容更广泛,物流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市场机会。
3.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存在的问题
3.1 物流企业观念和服务模式落后
周红(2005)[12]认为大多数企业重视电子商务,轻视物流,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严重脱节,配送效率低下,时常出现交货期拖延、出错等现象,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物流服务的要求。
张伟、袁长富(2007)[13]指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物流速度慢、费用成本高、效率低下三方面。
3.2 相关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
冯晓莉(2010)[9]、唐永波(2010)[3]指出物流领域的制度和法规尚不完善,阻碍了企业对物流资源的再分配。一些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政策还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尤其是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经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限制,无法有效开展快速高效的物流活动。
3.3 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缺乏
电子商务物流所需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同时具备电子商务以及物流的专业知识,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既有一线部门的工作经验,又有规划企业长远发展的能力,目前这种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4.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对策
毛彦妮(2003)[14]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激发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让客户了解到将物流外包更有利于生产成本的减少,从而激发客户的需求。物流企业在激发顾客需求的同时,还应引导客户需求,想客户所未想,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同发展。
[15]孙旭东(2003)提出了物流外包服务的障碍:一是自身就具有一定物流能力的企业,
外包意味着挑战内部组织结构,很可能涉及到裁员问题;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统一的标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没有得到认同;三是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信心,不知其能否降低生产成本。
张伟、袁长富(2007)[13]提出要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行业法律制度体系,统一物流行业的技术标准。推进物流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强化物流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功能,保障物流市场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健康发展。
徐存宝、张歌凌(2007)[16]认为国家应当参与引导企业共同建设电子化物流系统。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系统,必须由政府进行投资引导,由物流企业共同参与,在公路、铁路、海路、海路、航空、信息网络等投入大量资金,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为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潘秋荣(2007)[17]认为应当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建立以配送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将条块分割打破,建立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协助电子商务企业完成售后服务,提高更多的个性化增值服务。
孔令婷(2007)[18]提出必须重视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开展电子商务物流专业课程教学,培养高学历的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教学方法。物流企业也应引进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念,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5.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购物的兴起,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商务与物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电子商务极大地提高了物流业的地位,改善了物流基础设施,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促进了物流技术进步。物流也使得电子商务效率高、无时效及地域限制、运作方便快捷的优势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 崔介何.电子商务与物流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 张文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唐永波.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相互关系研究 [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
报,2010(10):50-52.
[4] 黄福华.湖南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探讨 [J].民族论坛,2003(2):27-28.
[5] 濮小金.浅析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模式 [J].现代商业,2009:206-207.
[6] 乔海涛,孙海涛.现代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互动作用的分析 [J].商场现代
化,2006:78-79.
[7] 焦新龙.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业新型发展模式研究 [D].湖南:湘潭大学,2004.
[8] 张承承.论电子商务与物流两大现代流通手段间的密切性 [J].中国商
贸,2009(11):231-232.
[9] 冯晓莉.浅析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 [J].现代物流,2010:58-59.
[10] 曹昱亮.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J].中国商
贸,2010:124-125.
[11] 刘文刚.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运用 [J].商场现代化,2006:128-129.
[12] 周红.试论电子商务与企业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 [J].湖北社会科学,2005(1):75-76.
[13] 张伟,袁长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J].物流经济,2007:62-63.
[14] 毛彦妮.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的信息化管理与市场营销 [J].江苏商
轮,2003:34-36.
[15] 孙旭东.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J].管理世界,2003(3),143-144.
[16] 徐存宝,张歌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J].物流工程,2007:68-69.
[17] 潘秋荣.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的建设策略 [J].物流管理,2007:34-35.
[18] 孔令婷.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J].物流工程,2007:58-59.
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研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学院:衡阳师范学院 系别:经济与法律系
姓名:------ 学 号:-----
班级:----------- ---------- 指导老师:-----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电子商务活动已经成为一股浪 潮, 迅速在 Internet 上蓬勃开展起来。 电子商务正在迅速渗透到每一个行业领域, 连接起企业、社团、政府和个人。在电子商务改变着传统产业结构的同时,物流 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目前,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愈加紧密。一方面,电 子商务对物流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电子商务形势下, 物流业应采取新的发展 策略; 另一方面物流业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更是不可忽略。 因此, 电子商务下的物 流及其管理,是需要特别研究的新领域。
本文的立足点是从物流角度对电子商务进行考察, 因此, 本文的文献综述将 依据下面三部分来进行展开:
(1)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意义;
(2) 国内外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3) 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前景。
主题
一.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电子商务活动已经成为一股浪 潮,迅速在 Internet 上蓬勃开展起来。电子商务正在迅速渗透到每一个行业领 域,连接起企业、社团、政府和个人。在电子商务改变着传统产业结构的同时, 物流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目前,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愈加紧密。 一方面, 电子商务对物流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电子商务形势下, 物流业应采取新的发 展策略; 另一方面物流业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更是不可忽略。 因此, 电子商务下的 物流及其管理,是需要特别研究的新领域。
电子商务物流是基于传统物流概念的基础上, 结合电子商务中信息流、 商流、 资金流的特点而提出的,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新的表现方式。因此,电子 商务物流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是指基于信息流、 商流、 资金流网络化的物资或 服务的配送活动,包括软体商品(或服务)的网络传送和实体商品(或服务)的 物理传送。
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可以挖掘企业潜力, 降低总的经营成 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客户满意程度,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最终都将给企 业带来利润的增加, 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优势。 物流管理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以最 低的成本向用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 即在需要的时间, 将所需要的物品以合适 的方式按照指定的时间送达到需要的场所。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正在向规范、务实方向推进。由于我国物
流业的专业化、 社会化程度较低, 物流时间过长、 物流成本过高已成为电子商务 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物流与支付被称为目前我国开展电子商务的两大瓶颈。 面 对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所遇到的 “物流瓶颈” , 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但从目前能得到的信息与资料看, 人们在认识中存在两方面的误区:一是没有认 识到发展物流是对一个区域、 部门、 行业协作要求极高的社会系统工程, 把整个 社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过程简单化, 认为只要多建配送中心、 营销网 络就可以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 而是仅强调发展第三方物流, 忽视资源整 合、结构优化等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二.国内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发展
1. 国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发展状况:
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初叶, 1918 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 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 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 零售商以 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 。 1927 年, R.Borsodid 《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 Logistic 来定义物流。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 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 (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 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 (Logistics Management) 这一 名词, 对军火的运输、 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 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 部门, 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 (Business Logistics) , 定义为 “包括原材料的流通、 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 ,其领域统括 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
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 . 德鲁克将物流比作“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格拉 斯 .M. 兰伯特(Douglas M.Lambert )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 用是最大的一部分 。 。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 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 ,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 中阐述 “现在的物流费用犹如冰山, 大部分潜在海底, 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 小部分。 ”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在上世纪 50年代到 70年代期间, 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 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 Physical Distribution 一词,在日本则被称 为“流通技术” ,后称之为“物的流通” 。 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 ) 将 Physical Distribution 改为 Logistics 。 CLM 对 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 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 之间的流通与保管, 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 ‘对费用的相对 效果’而进行计划、 执行、控制。 ”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 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 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 其专注于 物品、 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 执行 (实现 ) 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
在 20世纪 80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 如美国、 法国和德国等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的 现代理论, 应用和指导其物流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使它们的生产商、 供应商 和销售商均获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 美国几十年的经济繁荣期即与该国重视物流 一体化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加强供应链管理、 提高社会生产的物流效率和物 流水平是分不开的。
以欧美国家为例。 欧美国家的物流配送体系相当完善, 正规, 其是近年来大 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出现, 使的不同地区的众多网民, 往往能在点击购物的当天 或转天就可收到自己所需的产品。 这要得益于欧美国家近百年的仓储运输体系的 发展史。 以美国为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许多企业将军队后勤保障体系的运做 模式有效地加以改造运用到物资流通领域中来,逐渐在全国各地设立了星罗棋 布,无孔不入的物流配送网络。即使在电子商务业务还未广泛开展的十多年前, 只要客户打电话通知要货, 几乎都可以享受免费的送货家政服务。 美国联邦快递, UPS(联邦包裹快递 ) 等是大型物流公司的典范,专门负责为各个商家把产品送到 顾客手中, 有了这样庞大的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当电子商务时代到来后, 美国 只需将各个配送点用电脑连接起来, 即顺理成章的完成了传统配送向电子商务时 代配送的过度, 电子商务活动中最重要最复杂的环节——物流配送问题就是这样 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2.国内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发展状况:
我国最早比较全面的有系统的物流研究是王之泰 1995 编著的《现代物流 学》 ,该书从物流的发展、概念、仓储、运输、装置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 绍 [18]。 目前, 将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的关系放在一起研究的有张铎 (2001) 的 《电 子商务物流管理》与梅绍祖(2001)的《电子商务与物流》 [19, 20],研究重点在物 流对解决电子商务的配送瓶颈的作用, 而讨论电子商务技术和背景对物流管理的 变革和影响较少。
我国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物流企业总体水平较低、 设备陈旧、管理手段落后、运力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等,导致配送成本高,配送 时间长,配送渠道不畅,根本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快速、准确、低成本的 要求,从而严重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21]。没有一个有效地、合理的、畅通 的物流体系, 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发挥, 电子商务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开 展 [22]。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现具有如下特点:
⑴多功能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 物流发展进入集约化阶段, 一体化的物流配 送中心就不仅单单是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 还必须开展包括配货、 配送以及各种 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在内的物流项目。
⑵物流的系统化。 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地在一起, 从采购物流开 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 到达消费者手中, 现代物流包含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 物理交付的流通全过程。
⑶一流的服务。 从当前物流的现状来看, 由于顾客需要的服务点不只是一处, 而是多处,所以物流企业既要为本地区服务,也要有长距离的服务。因此,如何 服务好,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
⑷物流的社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 一个生产企 业生产某种产品除了一些主要部件自己生产以外, 大都是外购, 生产企业与零售 商所需的原材料、 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 批发中心或配 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或达到零库存。
⑸信息化。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较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⑹网络化。 这里指的网络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 络, 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 以及与下游顾客之间进行的联
系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 ; 二是组织的网络化,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 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而我国由于物流研究的历史还不长, 理论体系尚未建立, 经济体制等多发面 的原因, 还存在许多有待填补的空白。 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有的甚至 完全没有起步,导致投资商对物流的信心不足,加之规模小、经营能力有限,使 物流服务水平大大低于期望值, 物流产后不对路和服务质量偏低致使许多增长乏 力。 受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影响,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也存在严重的区域性差 异。 物流法律环境不健全, 物流企业管理人才稀缺, 使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发展步 履维艰。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的单一化,使社会化、专业化、集约 化经营的优势难以发挥, 以致今日我国仍然缺乏全国性、 专业化的货物配送企业, 而物流理论研究滞后,是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如果没有一个高校、 合理、 畅通的物流系统, 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 得到有效的发挥。 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率、 低成本运行的物流体系来保证电子商务 的通畅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发展前景
面对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所遇到的“物流瓶颈” ,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 的对策, 但从目前能得到的信息与资料看, 人们在认识中存在两方面的误区:一 是没有认识到发展物流是对一个区域、 部门、 行业协作要求极高的社会系统工程, 把整个社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过程简单化,认为只要多建配送中心、 营销网络就可以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 而是仅强调发展第三方物流, 忽视 资源整合、结构优化等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因此,进行物流管理创新,提高 物流管理水平已成为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前提。 加强现代电子商务和物流理论的 研究, 吸收国外的先进的思想、 理论和技术, 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步伐。 同时把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物流放在一起进行宣传, 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的一次 革命, 把物流提升到竞争战略的地位, 把发展社会电子物流系统安排到日程上来。 同时, 现代物流业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 企业要舍得在采用信息技 术方面的投入,真正使信息成为企业物流管理和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企业完全可以针对电子商务 环境下物流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起步较 晚, 现在的发展还很不完善。 要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认真 地找出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踏踏实实地落实执行。 要在政府的大力 支持和引导下, 积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信息技术创新, 并认真致力于相关人才 的培养工作,促使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
总结
电子商务的出现, 不仅改变了传统商务活动模式, 而且可以有多种选择, 企 业完全可以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起步较晚, 现在的发展还很不完善。 要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 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认真地找出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踏踏实实地落 实执行。 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 积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信息技术创新, 并认真致力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 促使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健康、 快速、 稳定地
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产业间的融合与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人们已经认识到, 物流己成为电子 商务是否顺利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没有一个高效、 合理、 畅通的物 流系统, 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在电子商务时代的今天, 现代社会的电子商务给物流业的发展注入了电子商务元素, 这无疑给我国物流业 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参考文献
[1]R.Borsodid.配送时代 [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8,(01):02.
[2]Dowlatshahi.s.Designer-buyer-supplier Versus 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0,63, 111一 130.
[3]刘建华 . 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模式[J ]信息技术 .2002,(9),23-65.
[4]张文杰 .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Carter C R . Ellram LM Reverse Logistic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Framework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8,19(1),pp85— 102. [6][美 ]Peter Drucker,孙忠译 . 杜拉克论管理 [M].海南出版社 2000.123-155.
[7]西泽 . 流通费用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8]盛玉花 . 物流联盟及其运作方式探讨[EB/OL]. 国研网 ,2002.
[9]杨坚争 .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 (第五版 )[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18-19. [10]西泽 . 主要社会的物流战 [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1-2.
[11]刘华军 . 电子商务对物流及其管理的影响 [J].商品储运与保护 ,2001,15-18.
[12]吴新宇、宋艳、朱道立 . 电子商务的基石 [M].北京出版社 ,2006,56-84.
[13]陈景 , 杨开忠 .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 [J].经济地理 ,2001,21: (55-56).
[14]任保国、张天宇 . 电子商务物流与邮政 [J].现代电子技术 ,2003,(2):90-92.
[15]邹凤玲 . 企业现代物流信息化与效益提升六大途径 [J].电子商务世界 ,2006(6) :12-13. [16]温利平 .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的研究 [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 士 ),2007,(05):37-38.
[17]张楚 . 电子商务法 (第二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114-115.
[18]王之泰 . 现代物流学 [J].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7,(3).
[19]张铎 .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80-95.
[20]梅绍祖 . 电子商务与物流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75-80.
[21]李源彬 . 电子商务概论 (第二版 )[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22]谷中华 . 第三方物流教程[M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3]刘海珍 . 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J],商场现代化 ,2006,(8). [24]唐力翔 , 黄小平 , 屈娟娟 .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52-53. [25](日 ) 汤浅和夫编 , 门峰译 .IT 物流 [M],北京 :文汇出版社 ,2002,56-60.
[26]钱英 . 基于电子商务的绿色物流发展 ,[J]信息技术 .2002,(9),23-65.
[27]恽伶俐 , 浅析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 , 商业时代 [J]2004,(36),23-24.
[28]朱燕君 , 重视电子商务发展绿色物流 , 中国水运 [J]2004.5,31.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文献综述(物流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