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ckground of the novel : 《英国文学》P371
The introduction of content: 《德伯家的苔丝》(又称《苔丝》)小说描述了一位纯洁姑娘的不幸命运。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的农家少女,因受假冒的少爷亚历克诱迫而失身怀孕。她后来和安奇尔相恋结婚,结婚的那天晚上,他们互相坦白了自己的过失,苔丝原谅了安奇尔,但安奇尔觉得这是不可接受的事情,经过一番挣扎离开了她。从此,这一耻辱的事实一直烦扰着她。她重见亚历克,亚历克在传颂圣经。亚历克再次纠缠苔丝,这时苔丝一家由于父亲的突然去世,流落街头。亚历克乘虚而入,并多次强调苔丝已经被抛弃,她的丈夫不会回来。于是苔丝与他同居了,但是精神仿佛已经飘离了肉体。不料,就在这时她丈夫回来了。苔丝为了自己真正的爱,毅然杀死同居的少爷,在与丈夫逃亡中,感受到了甜蜜与满足,五天后,走上了绞刑台。 [1]The introduction of author: 《英国文学》P378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
他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非凡的诗人。哈代一生对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研读不已,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致使他对人生的见解悲观宿命。他认为人类文明无论发展到何种地步,人类终是无法摆脱宿命的捉弄。这一思想几成囿哈代创作的一大框窗。哈代作品,巧合频频可见,自然气息弥漫侵入;役境为人,融性格与环境于一体,是乃作家别一匠心。此外,因哈代早年曾攻建筑,故其作品之营造最堪玩味,如此精密完善,或情节、人物、风景、对话配合之紧凑和调和,当少有比肩者。
他将这些小说大体分为3类: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于结构的小说。其中以第一类最为重要。属于此类的长篇小说有《绿林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居人》、《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一般认为它们是哈代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剧故事《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最为杰出。前者写贫苦美丽的挤奶女工苔丝因年轻无知而失身于富家恶少亚雷?德伯,受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煎熬,最后失去自己真心爱恋的安玑?克莱,悲愤绝望之中,杀死亚雷,坦然走上绞架。后一部小说写贫苦善良的孤儿裘德?范立奋发自学欲赴高等学府深造,但无入门之道。他与志趣相投的表妹淑?布莱德赫双双摆脱法定配偶而自由结合,但为社会所排斥,流浪街头,最后家破人亡。
The feature of Tess: 苔丝形象分析
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美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魄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哈代以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命运替西方悲剧作了一个形象的阐释: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
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苔丝后来与青年克莱相爱,又因为新婚之夜坦诚有污点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象游丝一样敏感,象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这一切悲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
《德伯家的苔丝》里的女主人公苔丝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坚韧和容忍。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和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对人的爱和信任,女性的温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成了一体。她有美丽的女人气质,坚强的意志和热烈的感情,同时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实和自然纯朴,但是同时却包含有人固有的复杂的心态。她没有借助婚姻来实现追求虚荣的愿望,而是立足于自尊去追求自由。在她到冒牌本家亚雷"德伯那儿寻求帮助的时候,她的目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解决家庭的困难。她一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就坚决离开了亚雷"德伯。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她却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典型,奉为警戒淫荡的榜样,是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她成为了人们心中嘲讽的对象。哈代的观点和社会偏见尖锐对立,他通过苔丝这个形象对当时虚伪的道德标准严加抨击。哈代坚持道德的纯洁在于心灵的纯洁,不在于一时的过错,不仅仅在于她得过去,更包含她的将来,因此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社会则坚持传统的习俗,认为一时的过错就是不可挽救的堕落,苔丝是一个犯了奸淫罪的罪人。哈代认为世界上没有完人。人的完美体现在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感情的丰富和忠实的爱情之中,只有从这样的完美中才能产生出纯洁来。哈代严厉批评了克莱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指出它已经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枷锁。然而正是这种民族风俗习惯结晶的伦理道德,它具有神圣的性质,是不成文的法律,被认作永远正当的东西。苔丝就是这种世俗谬见的牺牲品。哈代通过苔丝的悲惨遭遇无情结揭示出这种伦理道德的伪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残酷内容暴露出来。
那么,苔丝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是命运悲剧,还是性格悲剧,抑或是三种之外的什么,我下面作以简要剖析与阐释:
毫无疑问,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以其故乡威塞克斯为背景的。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哈代的故乡也遭到强大的冲击,其宗法社会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哈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着者,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哈代乡土小说的社会悲剧意识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工业文明与宗法文明的冲突为切入点,采用由全景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客观描述笔法,深入地表现人们的生存困境。《苔丝》中,哈代对当时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然后以苔丝家作为个体农民的缩影,深入展现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社会
悲剧是人同社会环境的冲突造成的。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位弱女子,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家贫如洗、经济拮据,负担沉重,她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这些压迫和凌辱有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她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同时,亚雷和克雷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客观社会势力,他们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悲剧。
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作品里所描写的克里克老板的大牛奶厂、富农葛露卑农场就是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写照),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家长制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而后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其命运必然是悲惨的。因此,苔丝的悲剧是时代、社会悲剧。
苔丝悲剧的第二个原因,也是其悲剧的直接原因,即她是暴力、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这种暴力、恶势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亚雷?德伯。
苔丝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乡野里长大,尽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女时代的苔丝内心是明朗、欢快的。她热爱生活、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为了维持家庭,不惜牺牲自己。第一次去德伯家认亲,是她极不愿意的,可家里唯一帮助父亲维持生计的老马一死,弟妹一大群,父亲又时常汹酒,生活实在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这个从未出过门的姑娘,带着胆怯和羞愧的心情,终于去德伯家作帮工。
亚雷的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而后冠以贵族德伯的姓氏。这个阔少凭借父亲的金钱、权势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他第一次见到苔丝,荒淫好色的嘴脸就暴露无遗。由于苔丝年幼无知,缺乏经验,而周围的环境又是那样黑暗,没有一个人帮助,没有一个人保护,因此,他趁人之危,设下圈套,蹂躏、玷污了苔丝,毁坏了苔丝少女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尽管后来他在老克莱牧师的帮助下一度改邪归正,自己也作了牧师并打算变卖家产到非洲去传教,然而几十年的恶习并未根除。当他再度碰见苔丝以后,邪念再生,几年的教诲前功尽弃,倒是苔丝看透了这个身着道袍的牧师的灵魂:“象你这种人本来都是拿我这样人开心作乐的,只顾自己乐个够,至于我怎么受罪你就管不着啦;你作完了乐,开够了心,就又说你悟了道了,预备死后再到天堂上去享乐;天下的便宜都叫你占了去了。”苔丝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亚雷皈依宗教的虚伪,亚雷行为的本身也表明作者对宗教力量的怀疑。此后,亚雷又百般来纠缠、胁逼苔丝,他骂她是傻老婆,欺骗苔丝说她丈夫再也不会回来了,并威胁说:“你记住了,我的夫人,你从前没逃出我的手心去,你这回还是逃不出我的手心去。你只要作太太,你就得作我的太太。”但是,苔丝宁可继续留在棱窟槐富农葛露卑的农场里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榨,承受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也不愿意屈服于亚雷,并接受他的帮助。然而父亲病死,母亲身体不好,弟妹失学,房子租赁到期,一家人被撵出村子无处安身,为了一家人的活命,苔丝不得不忍辱含垢,接受了亚雷的帮助,作了他的情妇。从此,彻底断送了她终生的
幸福。苔丝一生都是强权和暴力的受害者。亚雷之所以敢称霸四野,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不仅因为他有钱、有势,而且更主要的是有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法律的保护。社会和法律都认为侮辱和迫害苔丝的人是正当的,而受迫害的苔丝则是有罪的。苔丝一生都必得逆来顺受,忍受含垢,不能自卫,而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起来自卫的时候,“‘典型’明证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苔丝成了资产阶级国家祭坛上的祭品。苔丝的悲惨遭遇,社会对苔丝的不公正,表明了资产阶级法律的不仁道和虚伪。
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精神上的摧残,是苔丝悲剧的又一主要原因。如果说以亚雷为代表的恶势力及其强大的后盾——国家机器、法律对苔丝的迫害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残害。
苔丝受到亚雷的玷污、凌辱后,内心的自尊使她不愿屈居亚雷身边,作他的情妇,成为他享乐的工具。毅然决然离开亚雷,回到父母身边。然而世俗的舆论、传统的道德,象一支支利箭一样向她射来。为了躲避舆论,也为了躲避人类,她不出家门,只有等天黑以后,她才跑到树林里面,只有在最孤独的时候,“她才好像最不孤独”,才能体验到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苔丝是一个勇敢的女性,她勇敢地接受了一个不贞洁女人的地位,为了她的忍气吞声地活着。孩子死后,为了躲避舆论和忘掉不幸的往事,同时,她体内“没有消耗的青春”,“寻找快乐的本能”,对未来的憧憬,都促使她第二次离开故乡,受雇于克里克老板的牛奶厂,当了挤奶工。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克莱,度过了她一生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克莱是与亚雷完全不同的人。他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不象他的两个哥哥那么庸俗。他虽然出身牧师家庭,却不愿意当牧师“为上帝服务”,更愿意从事实业——务农,克莱鄙视阶级偏见和等级观念,厌弃都市繁华生活,自愿到乡间务农。他不怕吃苦,和农工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力图掌握各种门类的农业技术,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大农场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朝夕相处,使他更感到乡村生活的纯朴,也更向往着自然,纯朴、清新的生活,为此,他不愿意娶有钱人家的小姐,而要娶农家姑娘为妻。这些都表明克莱思想上进步、开明的一面。在对待女性和恋爱问题上,他和亚雷也大相径庭。他对女性温文尔雅,对恋爱问题严肃认真,认为如果要爱,就要认真,就要负责任。这也显示他精神上高尚的一面。正是由于克莱身上这些闪光之处和他对苔丝锲而不舍的追求,使苔丝在经历了一个时期情与理的内心冲突后,改变初衷,答应了他的求婚,狂热地爱上了他。然而,他们的爱情一开始就孕育着悲剧因素。克莱爱苔丝,不象苔丝爱他那样无私和真诚,无论他“变成什么样子”,“栽了多少跟头”,“都要一样地爱”。“他爱的是真火少,虚火多”,更趋于理性和“轻灵”。因此,在他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纯洁的象征,完美无暇的杰作,“天地间没有什么象苔丝那样纯正,那样甜美,那样贞洁了。”然而,一旦苔丝诚实地向他坦白了自己过去所受凌辱,那么克莱心目中的偶像就崩塌了。首先他感到的是受到了愚弄,“非常残酷”的愚弄,这一下子“把他的生命、他的宇宙,全都给改变了。”他不能接受现实,不止一次地对苔丝说:“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不是你~是另一个模样儿跟你一样的女人”。这种从理性、从观念出发的爱,不仅扼杀了他心中真实的感情,也断送了苔丝一生的幸福。
当然,这只是造成克莱和苔丝爱情悲剧的一方面因素,他们的爱情悲剧另一重要原因是克莱心理深层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作祟的结果。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是却不肯原谅、饶恕原本无辜的苔丝;他也反抗过传统观念、阶级偏见,但是却不彻底,灵魂深处仍旧深深地烙有本阶级的印记;他卑视出身,瞧不起大户人家,但从传统出发,仍旧认为“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也不一样。”他说:“我不愿娶有身份、有财产、通达世务的女人,我把那一切野心一概放弃了,那我就不但可以得到一个天然美丽的女人,也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纯洁的女人了??”正道出了她的心曲,他正是从传统贞操观来看待一个女人的“纯洁”与否。克莱对苔丝不仅没有丝毫同情,甚至“不能优容苔丝”,他视而不见苔丝对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冷酷无情地抛弃了她,置苔丝于痛苦绝望之中,而且永远扑灭了爱情在她心中重新唤起的希望。如果说是亚雷?德伯毁坏了苔丝的肉体,那么安玑?克莱带给她的则是精神上的毁灭打击。贞洁的丧失带给苔丝深深的痛苦,但还未能泯灭她求生的欲望和对未来的希望,而被情人的遗弃,爱情的挫折,则摧毁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令她万念俱灭,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如果说苔丝第一次受到亚雷的欺骗和凌辱是由于她年幼无知,贫穷无依,那么第二次又被迫回到亚雷身边,则是克莱的冷酷无情使然,从而也就更加深了苔丝的不幸。
克莱抛弃苔丝后,远涉异国来到巴西,饱受生活磨难之后,才真正了解人生,才认识到自己所固守的传统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丝,也坑害了自己。内心的悔恨,对苔丝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丝,然而,苔丝的幸福早已被他断送了,他的到来,只能更加深苔丝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时苔丝心中痛苦、悔恨、绝望之情达到顶点。丈夫的归来,两人的重逢,使苔丝看到自己再一次受骗,一怒之下,杀死亚雷,复了仇,对自己长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进行了大胆的、强烈的抗议。她用自己的行为,不仅向自己所爱的人——克莱证明,而且也是对自己证明无罪。在这里,尽管恶人遭到报应,但主人公的悲剧并未能转化为喜剧。苔丝复了仇,只是杀了一个亚雷,造成社会悲剧的因素依然猖獗。何况,等待着苔丝的是绞架。苔丝的死是社会悲剧的集中和浓缩。
苔丝的悲剧,在社会悲剧的总前提下,同时又是性格悲剧,其悲剧的成因不仅有客观的而且还有主观的,亦即说不仅有外在的,而且还有内在的。黑格尔在分析戏剧性冲突时,指出有三种冲突:“第一,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产生的冲突??”;“第二,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冲突??”;“第三,由心灵性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归纳起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同自己的冲突三种。人同自然界的冲突,是浅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就深了一层,它包括人同社会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那是激动人心的,这种冲突构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就总体而言);人同自己的冲突是更深层的,它就是人性格内部的自我矛盾、自我冲突。这种冲突构成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心理悲剧。我们在论及了苔丝悲剧的诸种社会因素之后,还应该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自我的原因。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戕害的同时,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
准来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根据陈腐无聊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即使在大自然中间,“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难,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强烈。苔丝按照传统的贞操观来衡量自己的清白与否,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村子里的人几乎不大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儿就老得难受。”她远离亲人、故乡来到无人知道的塔布篱,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过去。克莱的爱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是恐惧、不安、悔恨和羞耻。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永远遭痛苦,心灵永远不的平静。这种“灵魂有罪”,使她负疚、自责,使她即使被克莱无情抛弃,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这就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唯有如此,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强烈、苔丝的悲剧才更震撼人心。苔丝性格中真善美的毁灭,是社会的扼杀的结果,但悲剧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内在矛盾不可分割。故而说,苔丝悲剧的美学特质在社会悲剧总前提下,又属于性格悲剧。因而她的悲剧更深刻、更感人。
苔丝的悲剧,不仅是社会悲剧、性格悲剧,而且也是命运悲剧。命运悲剧始于古希腊。古希腊人不能科学地理解人的遭迹,他们用原始宗教观念来解释人的命运,以为由神规定了人的命运,而人是无法超越摆脱它的。在神谕中预示这种命运的模糊的端倪,而以后由命运的发展与实践来应验这种神谕。苔丝的命运悲剧,来自作者哈代的命运观,这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哈代的悲观主义世界观与社会观的局限性的表现。哈代的悲观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处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写作长篇小说时代的哈代,由于维多利亚后期大英帝国开始的衰落,垄断资本代替自由竞争把资本主义的英吉利拖向危机的深渊,所以说,作家的危机意识,也是时代的产物。作为现实主义者,哈代可以复制出生动的现实图画,而作为思想家,哈代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他认为现实的危机与不可克服的矛盾,是神秘而不可测的宇宙意志,或天道在敌视作恶多端的人类。哈代不相信资产阶级关于资本主义永恒性的说教,也不相信宗教与传统道德对现实矛盾与危机的掩饰。在强大无比的宇宙威力面前,他认为人是渺小的。人在同环境的冲突中,软弱无力,他受着命运的支配。于是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认识却导致了哈代思想上的悲观主义与宿命论。哈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在接近幸福的时刻,突然由命运或宇宙意志支配着,偶然的不幸就降临到面前。苔丝生于有姊妹7人的穷人家中,就决定了她的悲苦命运。作为长女,苔丝要替醉酒的父亲驱赶货车上路,命运之神却捉弄她,使货车同一辆邮车偶然相撞,偏偏撞死了构成她家唯一生活来源的、拉货车的老马。偏巧这时,在纯瑞脊也住着一位姓德伯的有钱人家,母亲为了攀富贵本家,命苔丝前去
拜望。本心不愿去的苔丝鉴于自己撞死了老马,有些自责,只好违心地去到亚雷家的庄园,干上了养鸡的活儿。在这里遭到了亚雷的奸污。这个不幸的姑娘,受到极大挫折之后,来到无人知晓她经历的塔布篱。她本渴望在这里平静地生活,可遇见并爱上了克莱。她决心用理智抑制情感,拒绝克莱的求婚,但命运和爱情又使她答应嫁给克莱。苔丝不愿欺骗克莱,用写信方式告诉他自己的过去。偏偏命运捉弄她,她的信却塞到了克莱房间的地毯下面,克莱并未在婚前了解她的坦诚,以至于新婚之夜,遭到丈夫抛弃。这以后,又陷入绝境的苔丝前往爱姆寺找克莱的父母,未能遇到老克莱夫妇,却无意听到安玑哥哥刻薄的言辞,自尊心使苔丝不愿再等下去而返回棱窟槐,然而不是冤家不聚头,在返回途中又和亚雷相遇。偏巧此时,丈夫不归,父亲去世,三代人典房的契约到期,一家人无处安身,面对重重困难与窘迫,百般无奈的苔丝在亚雷的利诱、花言巧语和威逼下,又落入亚雷的圈套。突然,克莱觉醒,又回到英国,并在了解苔丝的现状后惆怅离去。绝望的苔丝在惨烈地痛苦不幸的命运时,不能忍受亚雷的嘲弄,用餐刀杀死亚雷,飞快去追赶克莱。逃亡中的苔丝是躲不过命运之神的追踪的。在荒原中多难的夫妻最甜蜜之迹,苔丝被捕了,最后被处决。苔丝的一生充满着戏剧性,仿佛在她人生命运的每一个时期,都因为偶然的因素,由命运作祟,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悲剧的结局。同时,小说还不时出现一些神秘因素,如德伯家神秘的马车、令人恐惧的十字路标等,这些似乎都表明苔丝的悲剧是命定的。苔丝悲剧中,有那么多的偶然性,每一次偶然转折,都使她向毁灭的深渊坠落一层。这种偶然性,固然都是许多社会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交叉点,但一连串的必然性,则是哈代构思的结晶和他的悲观主义宿命论的发展轨迹。这是作者思想的局限,也是作者揭发批判社会黑暗的艺术手段。
综上所述,苔丝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因素,也与她的性格和作者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有关,但这些因素都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反映。她的毁灭是必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逃避的。正如苏联文学批评家阿尼克斯特所说:“苔丝招致毁灭的真正原因是属于现实的性质,女主人公的贫苦和无依无靠,社会上盛行的社会风习——这些情况都决定了这个女子的悲惨命运。”这句话也正指出了苔丝悲剧的根源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uV8oddEvqk/ 苔丝电影
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
——落入悲惨深渊的女子
穆源名族学校六(2)班 朱雪倩 指导老师:王瑛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著称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作者对19世纪英国西南部农村自然景色的优美描述,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尤其是他采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与人物的细腻感情结合起来描写:通过自然景色来揭示人的心境,又通过人的心境来使自然景象充满人的情感,这种巧妙的结合产生出诗的意境,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读来真觉得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小说描述了一位纯洁姑娘的不幸命运。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的农家少女,因受东家少爷亚雷诱奸而失身,导致怀孕。从此,这一耻辱的事实剥夺了她接受真正爱情的权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安玑遗弃。后来,万般无奈之中,她重回了亚雷的怀抱,不料,就在这时她那有名无实的丈夫安玑拖着病驱千里归来,苦苦寻觅。苔丝为了自己真正的爱,毅然杀死同居的少爷亚雷,在与安玑短暂欢聚后,走上了绞刑台。 父亲德伯的愚昧无知,贪图富贵,使苔丝跌下了社会的的深渊,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快乐,贞洁,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亚雷的邪恶无耻则将苔丝少女的所有美好梦想化为灰烬,恍惚度日,在异地他乡遇见了安玑,遇上了改变她人生的第三件事——与安玑?克莱相爱。而正是这个安玑?克莱,正是这个有着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懦夫——最终造成了苔丝的悲剧,他才是该背上十字架的人。导致这一悲剧起因的罪魁祸首固然是亚雷克,但导致悲剧结局的还有苔丝名义上的丈夫克莱尔。亚雷克只是赤裸裸的剥夺了苔丝的贞洁,从肉体上揭开了悲剧的序幕;克莱尔却使这场悲剧落下了帏幕,他在新婚之夜抛弃了苔丝,从精神上导致了悲剧的发展。倘若克莱尔没有抛弃苔丝,没有披着那层虚伪的道德面纱,也就不会有这场悲剧的发展与结局,但命运是不可预测的,天有不测风云,人间有的是悲惨的人。
在苔丝是不幸时,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在她遭遇抛弃时,不离不弃的是那份温暖的友情。在苔丝回到娘家又身无分文时,因为失恋而酗酒的玛丽安又帮她找到了一份工作,使苔丝的生活又有了一丝光亮。在那些阴霾的日子中,温暖着苔丝冰冷的心的依然是这份暖人的友情;伊丝朴实的话语,体现了她高尚的品质??
让我们为这份友情喝彩!
让我不明白的是,一个很好的天真女孩为什么会落的如此结果?她有什么错?漂亮?天真?自尊?也许你的天真善良真诚是你美之源,亦是悲之源。文章中亚雷有一句话:“美是要付出代价的。”苔丝用美换取了人们无限的“哀伤”,无论是愚蠢还是聪慧,都会被苔丝的“凄美”而伤。
苔丝是“一个清新、纯洁的大自然的女儿”,“在气质和体貌两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尊贵的端庄,俨然是个皇后”,“她周身洋溢着诗意,一举一动都是诗,把诗人只在纸上写写的诗,活生生地显现出来了”,这是作者对她的评价;虽然苔丝是个失贞的女人,甚至最后沦为了杀人犯,但作者还是大胆地摒弃了世俗的观念,赞扬她为“一个纯洁的女人”,“远远胜过别的处女的清新”。
面对如此圣洁的女子,有人会说安玑?克莱才是真正该批判的人,但是无疑他生活在那个时代,他需要时间来释放自己,不可忽视的是,安玑?克莱是爱苔丝的,至少那爱是真的,而不是像亚雷一样,只有肉欲,把苔丝当做自己的玩偶。所以我认为苔丝的悲剧应该是当时的时代所酿成的,或许在现代社会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过对于像苔丝一样的人来说,生存的机会就多了
这就是??就是苔丝的遭遇吗??,让我有种冲动,想鞭挞当时的社会,指责亚雷的无耻行径,藐视安玑的懦弱,同情苔丝的悲惨遭遇,彼岸花开,人还在吗,花落人也老??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正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德伯家的苔丝
读《德伯家的苔丝》 论苔丝悲剧原因
苔丝的父亲约翰酒鬼无 意中得知自己是古老贵族的嫡系后裔,这么一个消息成了全家人改变生活的希望,甚至约翰伯爵到死都寄希望于自己的血统力量。此时的少女苔丝在美丽的乡间小路上五溯节的舞会。初见命运中的安奇,却没有缘分把握相识。
这是很讽刺的,苔丝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不够勤劳,酗酒成性,没有一个家长的担当,破产的农民把希望寄托在没落的贵族血统上。哈代在这样的环境下已经说明在英国资产阶级时代大兴的时候,最先没落的就是血统贵族了。随着农民阶级毁灭,苔丝在替父亲送蜂窝的路上撞死了马,这个善良的少女不得已转向无产阶级的道路。在阿力克的家里养鸡,在这里她失去了影响她一生的童贞,还沦为一个出卖劳动力的农业女工。到头来,还是在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下,死在绞刑架上。苔丝的悲剧是有一定的社会原因的,贫困迫使她误入歧途,农场的资本主义关系是她的生活不堪重负。
在哈代的笔下,残酷的命运不眷顾这个善良的女孩,苔丝不愿意去富有的亲戚家去“讨钱”但是偏偏撞死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看到苔丝无力的看着马死去时的样子,也暗叹这个女孩的命运悲剧也开始了。苔丝的父母没有对苔丝采取保护,甚至是欢天喜地的吧苔丝送去阿力克家里,在约翰死后,苔丝的母亲甚至斥骂苔丝,你嫁了什么样的丈夫,不负责任,但对于他们自己对子女的责任却是模糊的。对传统的道德理想的看法,女性的出路只有嫁,门当户对的嫁是合乎世俗观念的,苔丝一个挤奶女工嫁到了牧师家庭中,可以说是相当高攀的,但是这个时候的苔丝又是处于被丈夫抛弃的状态。我们说女性出路的时候,一个是事业,一个是婚姻。介于社会原因,苔丝理想是做一个教师,已经破灭,从事的自能是出卖劳动力的工作,还越来越不值钱。婚姻悲剧就更加不用说了,失去童贞的苔丝和资产阶级的最低门槛有矛盾,连安奇也不能接受她。
阿力克是富有商人,他的贵族姓氏是假冒的,从他看到美丽的苔丝时,他的占有欲就一刻也停不下来,在女工们不怀好意的邀请下,苔丝回到房间看到阿力克送的裙子,她的心里还是单纯的对阿力克抱有感激和好感的,在这种极度不设防的情况下,苔丝被设圈套,最后被奸污了。但是阿力克的这种行为没有收到惩罚,被伤害的苔丝却成了罪人,更可笑的是,道貌岸然的阿力克还成了传教士,再遇到苔丝时,他还责备苔丝的美,是苔丝引诱了他,陷害了他。苔丝在被奸污了以后,毅然的离开了阿力克的家,面对阿力克的挽留果断的拒绝了,甚至丝毫不愿意妥协,以一个仍然骄傲的姿态回到家,所有的痛苦和悲伤,恶意的目光和嘲讽都由她来承受。苔丝的“悲伤”死了,没有得到宗教的救赎,神父不愿意给孩子洗礼和埋葬,苔丝对宗教也失望了。
她准备重新开始,刚到英伦谷,她享受女工们之间的友情,美好的夏日风光,工作繁重,但是有一个天使一样的男孩爱慕着她,这个时候的她怀着忐忑不安的,甜蜜的幸福感。安奇克莱尔是所有女工的梦中情人,是完美的情人,是个对知识自由无比向往的人,最重要的他是苔丝最爱的人。在小说中,苔丝和安奇的婚礼上,女工莱蒂自杀,暗示这这种笼罩着死亡气息的幸福是不会长久的。
在安奇还不知道苔丝的过去时,他对苔丝一片忠诚,真心相爱,他说服父母是说苔丝“浑身上下充满了诗意,其实,她本身就是诗”说的是这个女人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人。但是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来说,安奇的父亲说“我是开明的家长,我们可以不在乎她的出身财富和地位,只要是纯洁的”。这在我们现在说就是“处女情结”,这处女情结还不是一个男人的事,是整一个社会看重的东西。所以,在得知苔丝的不幸以后,他马上就说:“你不是我爱的那个女人”, 他说我们不是一个阶级的,你只是个不懂事的乡下女人,从来不懂世事人情。
婚后没有见父母亲人,还不许先写信联系就离开了,变相的抛弃了她。说苔丝不幸,就不幸在第一次被一个坏男人骗,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真爱,还是不能够爱她的全部,哪怕是这么理想的安奇。
苔丝的悲剧也是一个性格悲剧。苔丝就是太善良太坦白了,才会过得辛苦。在《复活》里,卡秋莎被聂赫留朵夫迷惑失贞,还被抛弃以后,无奈之下沦为了卖弄风骚的妓女得以生存。这个方面,苔丝有着强大的韧性。到燧石山农场种地的日子苦不堪言,农场主耍流氓,故意侮辱苔丝,还有个阿力克跟狼一样的总是尾随在苔丝左右,苔丝的处境可以说是水深火热,几经绝望。但是苔丝一开始还没有主动联系安奇,只是等,过不下去了,去找安奇的父母,很有自尊心,觉得受到了侮辱,转头就跑了。安奇一点消息也没有,安奇也是个很虚伪的男人,在外面病的差点死掉了才反省过来自己还是爱着自己的妻子的,回来看到一封封求救信,都已经太晚了。苔丝看到安奇忽然回来了,但是楼上的床上还躺着毁了她幸福的阿力克,她终于忍不住了,她杀了这个伪善的狼,没有了心里负担才奔向安奇的怀抱,甚至在逃亡的路上,她早就放弃了希望。明明可以逃出国,也要多享受一分钟爱人的怀抱。苔丝的性格里是很单纯的,她看不破阿力克的圈套而受到伤害,拒绝安奇的求婚心里不得安宁,在新婚之夜马上原谅了安奇的风流史,还坦白自己的过去,看到安奇归来,愤怒之下一刀杀了阿力克。这些都可以看出在苔丝的性格中,是单纯的没有太明显的世俗观念的,甚至没有是非观念。她的骄傲使她不愿意委身阿力克,哪怕失身与他,也发誓一辈子都不原谅他,在贫困交加的时候也没有求助安奇的父母,自尊心太强也没有办法。阿力克就称她叫“永不求人小姐”。
苔丝的悲剧是命运对她的戏弄。苔丝在临时之前也想假如当初安奇是和她一起跳的舞,他们早就相爱了。假如安奇的父母能勤劳一点,苔丝也不用去求“亲戚”的帮助。甚至假如苔丝家的马没有被撞死,也许悲剧都不会发生,或者苔丝在出门前对阿力克有防备之心,他也不会得逞。或者安奇早就看到了那封信,他们之间的问题不用留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或者安奇不要离开,或者不要再遇到阿力克,或者再多等一个月。都没有用,对苔丝来说,最无可奈何的就是无法选择,无法逆转的时间。哈代正是用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不可选择的方式一步步让苔丝走向毁灭。
德伯家的苔丝
哈代的批判性与局限性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
一、哈代及其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概述
哈代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大多以威塞克斯为背景,描绘出优美的乡村风光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各种传统习俗与生活习惯。这其实是哈代本人生活经历的体现,是以哈代既怀念又憎恨的家乡为原型虚构出来的。哈代出生在荒原上的一个小村庄,平时总是冷冷清清的,小时候哈代经常到树林里和荒原上去游玩,聆听来自大自然的溪水、风的声音,饶有兴趣地观看小动物之间的对抗与竞争,优美、残暴的自然风景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哈代赞美淳朴的乡村生活。但资本主义入侵后,摧毁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这使得哈代对英国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哈代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力一式侵入农村,破坏了古老的社会秩序,引发了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传统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描绘了资本主义以及宗法制度、道德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与厄运。哈代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称作“性格与环境小说”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以人物塑造和环境刻画著名。
哈代生活的维多利亚后期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方式侵入农村地区,造成小农经济瓦解,大量的农民破产,造成那个时代的贫富差距很大,人们生活得很悲惨。在城市,人们的生活秩序也被打破,英国在世界上工业垄断地位的逐步丧失,出现了大量的城镇失业者,如成群的妓女和大量的流浪者。在农村,哈代看到了悲惨的场景与社会的黑暗,牧羊人在饥饿的悲惨中死去,犯了轻罪也会遭受严厉的鞭刑。在1856年,哈代曾近距离看了一次绞刑,这次 亲身经历给他后来的《德伯家的苔丝》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其重要素材。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刺激了哈代,深刻影响了其创作,使他坚定地走上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道路,哈代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强烈不满,对资本主义给予了猛烈地批判,立志要揭露社会的阴暗,描写普通人的悲惨命运。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崇尚尊贵、诚实的农业价值观与注重功利的资本主义文明之间的冲突、虚伪的道德伦理与人的自然激情之间的冲突等现实给哈代极大的影响,也使得哈代的作品紧贴时代,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给当时的社会以尖刻的批判,甚至公然批判、反叛当时虚伪没落的社会道德、习俗等。
《德伯家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魅力、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代表哈代最高成就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代表作。它就像一部“沉痛的史诗”,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入侵后英国古老的宗法制农村逐步瓦解的过程,及由此造成的人们的悲惨命运,这使它成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佳作,充分反映了哈代的艺术观点及对他对权学的沉思。《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美丽、善良、纯朴的农村女孩苔丝的悲惨遭遇。古朴的乡村生活赋予了苔丝纯洁的心灵,她的父母是贫苦农民,整天的辛苦劳作,也不能使他们摆脱贫困状态,苔丝也没有接受应有的教育,这使她对人情世故知之甚少。为了生计她只能出去做工,受到了贵族少爷亚雷的欺凌,使她未婚先孕。她的命运也由此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最后她亲手杀死了摧毁她一生的亚雷,自己也被送上了绞刑架。由此可见,这部小说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谴责是非常明显的,它以尖锐的社会批判贯穿始终,表现了小人物由于受到社会的不公平待遇,进行了强烈的攻击,结果却陷入悲惨的境地。《德伯家的苔牲》这部小说出版后受到了猛烈地抨击,就是因为小说大胆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伦理道德、宗法、 婚姻等,控诉了资本主义入侵农村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并暗示了造成主人公不幸的根源即“一道深不可测的社会鸿沟”,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向当时的资产阶级社会。
二、哈代的批判性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
哈代在英国文坛上是以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的身份占据一席之地的,可以说哈代对他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批判是全方面的,其笔触涉及到新兴的资本主义文明、社会道德、伦理观念、法律甚至宗教观念等,其深度与广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1、哈代对伦理道德观念的批判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伦理道德的批判首先是通过环境分析体现的。《德伯家的苔丝》描述的威塞克斯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当时传统的威塞克斯宗法制社会在资本主义文明的入侵下开始瓦解,逐步让位于资本主义社会。在此情况下社会结构受到了深刻影响,小农经济遭到了破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了活下去只能讨求新的生活方式。哈代对农民的破产给予了深刻同情,并试图揭不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根源。哈代是一个敏锐的作家,他己经认识到社会转变的必然性,意识到农民阶级必然走向工人阶级是时代的必然。哈代通过描述苔丝的命运,写出了破产后农民生活的变化。苔丝生活的时代发生了剧烈的变 动,苔丝的社会地位及生存处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沦落为一个靠出卖劳力为生的农民工,指出了苔丝悲惨命运的必然性。苔丝的悲剧可以看作是古老的威塞克斯的悲剧,两者都受到来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社会的腐蚀,苔丝被资产阶级暴发户亚雷诱骗、凌辱,纯朴的农村民间风俗也受到了资本主义文明的摧残,资产阶级开始逐步取代旧贵族的社会地位,这也改变了农村纯朴自然的生活原貌,由此也带来了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哈代通过苔丝也写出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本质。苔丝生活在大批工人失业、小资产阶级破产的历史大变革时代,厄运一直笼罩着她,哈代通过古老的农民文明遭受摧残的命运写出了苔牲悲剧命运的历史必然性。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伦理道德的批判,还通过对封建门第及世俗观念的描述体现。资本主义文明入侵英国后,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传统的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冲击,但在资本主义兴起的过程中,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还很顽固,还拥有相当大的势力,他们制定出一系列的封建门第观念,以维护自身利益,并与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并存,苔丝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成为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牺牲品。小说的副标题定为“一个纯洁的女人”,既表达了作者对苔丝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表明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立场,同时也大胆挑战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虚伪,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传统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世俗观念。在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男性对妻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照世俗的观念,男性对妻子的贞操拥有特权,如果妻子失去贞操就是不干净的,是对丈夫的侮辱与挑战。在这种观念下,如果女人被一个男人占有后唯一的出路就是嫁给他,不管对他有没有感情,但是传统世俗观念对男性却没有这样的束缚,男性可以为所欲为而不会受到道德和法律的谴责。纯洁、善良、富有牺牲精神和抗争精神的苔牲而对这样的世俗观念,就像而临着不可预见的灾难。被亚雷诱骗后,由于不爱亚雷也不愿意嫁给他,也不愿意对深爱着的克莱隐瞒,她勇敢地离开了克莱,但在世俗观念下,苔丝独立、勇于抗争的个性给自身带来了痛苦与毁灭。
2、哈代对法律制度的批判
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标榜的是用来主持公道的,但是当苔丝受到迫害时,资产阶级的法律却不能保护她。作为公正、平等的法律在苔丝受到亚雷的蹂躏后并没有惩戒亚雷,而是让他逍遥法外,让苔牲独吞苦果。当玩世不恭的亚雷再次遇到苔丝,利用苔丝的贫穷再一次霸占她,苔丝忍无可忍,亲手杀死了这个摧毁他的男人亚雷时,法律却显不出了其高效性,十几个警察整天搜捕苔丝并判处了苔丝死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法律的本质是虚伪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是建立在摧残、压迫底层人民的基础上的不平等法律。苔丝是一个纯洁、善良、渴望自食其力的人,但是黑暗的社会和虚伪的法律剥夺了她的生存权利,作者发出了对资木卞义法律的控诉。另外,我们从苔丝和克莱的关系上,能看到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虚伪性。苔丝的婚姻悲剧,不只是个人悲剧,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悲剧。在资
产阶级文明的家庭中,妇女是奴隶,是没有地位的,而丈夫是统治者,对妻子具有统治权,两者之间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3、哈代对宗教观念的批判
哈代出生在一个笃信基督教的石匠家庭,求学时代常去教堂,想要把牧师作为以后的职业。后来又阅读了对正统的宗教观念和教义提出批评的《论文与评论》,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改变对上帝的看法。哈代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旧制度、旧观念、旧习俗带来了有力的批判与冲击。哈代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对陈腐的宗教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用人文主义精神来批判腐朽的宗教观念,他自己深知宗教观念的顽固,而对强大的黑暗势力,苔丝个人的反抗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最终逃不出悲剧性的结局。哈代通过创造悲惨结局,让读者认识到宗教观念的残暴木质,从而实现批判宗教观念达到净化人们心灵的目的。
在资木主义社会,上帝已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统治者利用宗教来欺压、愚弄人民。哈代在《苔丝》中对宗教观念的批判,最有代表性的是克莱。克莱有自己的理想与信仰,违背了父亲的愿望,对基督教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哈代借克莱之口,对腐朽的、压抑人性的宗教观念给予了揭露与批判。哈代还塑造了克莱的两个做牧师的哥哥,他们毫无个性,对克莱放弃神职而亲近劳动者的行为惋惜,完全背离了基督教的木质,用此来揭不宗教的堕落。同时其批判性还体现在亚雷身上,亚雷根木不遵守宗教教义,耐人讨味的是,其作恶多年后摇身一变成为狂热布教的教士。而表而上改邪归正的亚雷再次见到苔牲后又死缠烂打,从中可以窥见宗教信仰的虚伪性,这对宗教的揭露与批判是多么深刻啊。
三、哈代的局限性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
哈代一生对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深入研读,并受到叔木华悲剧意识的影响,使得他对人生的见解悲观宿命。哈代认为人是无法摆脱宿命影响的,这一思想通过他的作品体现出来。哈代目睹了资本主义入侵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人民的处境给予了同情,他想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而没有成功。他的思想也经历了复杂的转变过程:“从信仰上帝发展到抛弃上帝; 他最初受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影响,后来又受到叔本华的内在意志力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他自己的进化向善论或社会向善论。”思想的变化并没有使哈代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力一法,却使哈代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给他的小说披上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和悲观色彩”。前苏联文学史家阿尼克斯特也做过这样的论述: 哈代不是从社会矛盾,而是从凌驾于宇宙之上并支配它的命运的那种神秘力量,去追求对生命中悲剧因素的解释。这说明哈代小说存在浓厚的宿命论和悲剧色彩,这也是哈代思想的局限性。
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是早注定的,是由必然因素造成的,是人无法控制的力量造成的。在《苔丝》中,哈代通过一系列的巧合来暗示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性,每一次偶然、巧合的因素都把苔丝推向了必然的结局。第一个巧合的事件是苔丝的父亲偶然发现自己是贵族德伯家的后裔,于是喝酒庆祝,这次醉酒带来一连串的不幸:由于第二天他还没有醒酒,只好让苔丝运送托运的蜂箱导致马的死亡。这一次偶然事件使苔丝家陷入困境,迫于生计也为了攀上好亲戚,父母让苔丝去投靠德伯家,推动了苔丝与亚雷的相遇。第二个巧合的事件是苔丝塞信。为了对丈夫忠实,在结婚之前苔丝从门底给克莱塞进了一封信,偏偏这封信塞到了地 毯下而,克莱没有看到,这就造成了新婚之夜的悲剧必然性。第三个巧合是苔丝在棱窟槐受尽折磨后,在生活无着落的情况下求助于克莱的父母,偶然听到克莱的两个兄弟谈论克莱不幸的婚事,深深伤害了苔丝,也使苔丝错过了机会,重又回到了地狱般的棱窟槐。正是这一次的偶然推动了第四个巧合,苔丝的父亲去世后,搬家讨亲不遇,没有了容身之所,无奈之下只能在祖坟旁过夜。这时亚雷再次出现,苔丝为了全家只能做了亚雷的情妇,命运再一次给她开了个玩笑。正是这一次使她无法面对归来忏悔的丈夫,走上了杀人的道路。
对苔牲的这种遭遇哈代给予了同情,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在内心深处他也无法接受苔
丝的行为,在找不到解决问题出路的情况下,小说中多处出现“命运”、“上帝”这样的字眼,把苔丝的行为看作是命运惩罚的结果,是无法避免的,纵使苔丝反抗也是枉然的。
总之,哈代亲历了资本主义入侵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与宗教、法律的虚伪本质,对此给深刻的揭露与批判。但又苦于找不到好的出路,由于自身及时代的局限,哈代把这一切无法解决的现象归结为宿命,这些都在《苔牲》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