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县委督查室:
粮食局深入学习贯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合江跨越赶超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制定未来五年粮食工作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未来五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着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抓好自身建设为粮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主要目标:
1、 到2015年,基本完成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网点的布局合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 2、进一步完善地方粮食安全保障体系。3、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做大做强粮食产业。4、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 5、逐步形成粮食流通新格局,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粮食安全保障。
三、主要措施:
1、培育和发展粮食龙头企业。
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裕丰、禾益等具有综合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我市粮食产业和发展粮食经济的龙头,
为确保当地粮食安全打好基础。积极引进稻米深加工项目,加快稻米深加工技术的转化,形成粮食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整合粮食产业资源,引导广大中小粮食加工企业主动向龙头企业靠拢,发展产业集群。
2、切实推进粮食产业化工程。
做优粮食产业,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工程。加快我县杂交稻丰产高效示范及高档优质米工程,打造一流粮食食品品品牌。积极鼓励土地有序流转,建设和形成布局合理、优质、稳定的高档优质稻粮源生产基地。加强粮油品牌建设,整合县内粮油企业各种资源、优化结构,努力打造知名度高、市场份额高、信誉度高的粮油名牌产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粮食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粮食产品生产。
3、加强粮食仓储建设和储备粮油管理。
通过整合全县骨干粮库逐步推广粮食装卸和运输机械化作业系统,普遍推广应用散粮装卸、机械通风、谷物冷却以及环流熏蒸系统,逐步推广应用自动施药系统,推广运用计算机台帐管理、电脑测温,提高我县粮食仓储管理水平。加强储备粮油管理力度,每年开展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管好储备粮油,确保储备粮油安全。
4、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对全社会粮食行业实施有效的管理。一是在我县域范围内开展粮食流
通政策法规等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二是每年与工商、质监、卫生、物价等部门开展一至二次粮食联合行政执行,对全县从事粮食收购加工的企业和个体户进行执法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对粮食经营企业经营情况的统计和监管,严格粮食收购资格的办理审核工作。四是加强对市场粮食销售动态监测,确保粮食市场的稳定。
5、加快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建设粮食现代物流重要节点。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建设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力争将我县裕丰公司马街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列入全省、全市规划建设重点项目。
6、突出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
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利用代管资产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方式,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抢抓机遇,主动推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推动合江粮食经济大提速。
7、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提高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刻理解抓好党的建设是实现合江跨越赶超的组织基础和政治保证。积极鼓励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业余时间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力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粮食科学发展的思路,转化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员教育
管理新机制,努力实现党员管理规范化、党的活动经常化、党内生活制度化。不断激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九日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水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及 旅游事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臶,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 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工作 的具体要求。 结合国家 ?十二五? 时期 ?转型? 、 ?绿色? 、 ?协 调? 、 ?和谐?的科学发展主线和加快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历史性跨越的总体战略,抢抓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方向发展的 良好机遇,团结各种社会力量,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 化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广播电视技术革新,更加注重提高国 民身体素质,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和旅游业综合效 益,促进水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业又好又快、 更好更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 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 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 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
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坚持体育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以增强人民体质, 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为根本宗旨。坚持体育事业与全县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原则。全 面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
3.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广播电视发展必须 统筹城乡与区域, 统筹无线与有线、 固定与移动等接收方式, 统筹传统业务与新业务,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坚持广播电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丰富人民精神文 化生活。
4. 坚持走特色旅游路线,打造喀斯特精品旅游品牌。全 县旅游业要坚持以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为基础,利用喀斯特地 形地貌和民族民俗风情,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突出人无 我有的资源优势,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和内涵,提高参 与性和吸引力,全力塑造峻奇水城旅游品牌和总体形象。 三、总体目标
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运 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文化事业发展内在动力。走出 一条具有水城特色的政府主导,面向市场,服务大众、科学 发展的文化产业化道路。基本形成以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 务, 娱乐文化服务和旅游文化服务为主导产业, 以新闻服务、 广播电视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会展文化服
务、民间绘画服务为基本架构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品和 文化服务提供能力全面增强,文化产业对城市生活质量、城 市美誉度和城市影响力的贡献率全面提高。以?中国凉都? 品牌为依托,面向广大农村,全面扩大水城的文化内涵和外 延, 加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高地方文化知名度, 增强文化底蕴,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 度,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认真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 工作;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全面实现户户通广播电视,广 播电视全面实现数字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安全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升,重大突发性事件快速应急反应机制进一步完 善;旅游产业链初步形成,全县旅游接待人数突破 500万人 次以上,综合收入达到 6亿元以上,提供税收 7500万元以 上,基本实现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
二、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一、文化艺术事业
1. 依托农民画及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建立民族民间文 化开发基地和民族民间工艺的展示平台,完善基地孵化功 能,推动特色民间工艺品挖掘、研发、设计、制作和销售完 整产业链的形成,加强对工艺生产的艺术指导和市场推广。 加大政府宣传力度,推进农民画等特色现代民间艺术在国内 外城市特别是知名城市的车站、机场、地铁、广场等人流聚
集地展出,并利用各地文博展览特别是中国(深圳)国际文 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民画画乡?知 名度。
2. 重点发展陡箐乡坪箐村寨、猴儿关村寨夹岩村寨、蜂 子岩村寨苗族风情文化,青林乡海发村、南开乡偏坡村小花 苗风情文化,玉舍乡海坪村彝族风情文化,发耳乡新光村布 依风情文化;加强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民间乐器、特 色食品、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开发民族音乐、舞蹈等演艺 产品。
3. 尽量促进布依族刺绣、锦绣、染织、五等装制作工艺 为一体,苗族芦笙舞、挑花、编织、蜡染、服饰制作工艺为 一体的综合传习所,不断培养新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人,促使我县非物质文化得到保护、继承和发展。
4. 大力推动民间民族节日文化活动,以海坪彝族火把 节、弯子布依六月初六铜鼓舞及七月的祭祖、三口塘苗族跳 花节、青林苗族芦笙舞节、金盆三月三祭山节、百车河桃花 艺术节、坪箐端午歌会、坪寨野鸡坪端午节、凉都消夏文化 节等为载体,积极开发舞龙、原生态歌舞等民间艺术和民俗 表演项目,进一步推进我县的民族特色文化节日活动,形成 我县一年一度的民族节日、 群众文化活动好、 大、 活的格局。 5. 按照国家二级馆的标准,在双水新区修建 2000平方 米的水城县文化馆,并完善文化馆综合服务功能,使之集文 化艺术学习培训、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辅导、文化艺术 展览、摄影、美术书法艺术研究等于一体的基地和场所。
6. 力争建成?水城农民画院? ,集展览、研讨、交流、 培训、制作、装饰装裱为一体的场所,使水城农民画进一步 得到发展和壮大,到 2015年,培养作者 2000人以上,固定 作者 200人以上,画院有收藏作品 2500幅以上(其中精品 500幅以上) ,初步形成水城农民画的文化产业结构。
7. 大力实施文化优质服务工程。发挥文化馆的龙头作 用,建立和完善文化辅导员制度,组织和辅导群众开展内容 丰富、情趣健康的文化活动。
8. 加大乡镇文化站建设力度,完成原先 23个乡镇文化 站的建设,再争取资金新建其余乡镇的文化站,使乡镇文化 站覆盖率达到 100%。
二、图书信息领域
1. 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扩建 1020㎡ 馆舍,使馆 舍面积达到 3000㎡ ,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加强县图书馆软、 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图书馆窗口服务质量,以?一切为 了读者?为服务理念,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到 2015年力争达到文化部图书馆评估定级三级标准。
2. 争取财政每年拨款不低于 30万元,确保图书馆购书 经费逐年递增,增加图书、报刊、电子文献、视听文献、地 方文献的入藏量,图书年入藏数量不低于 2500种,年外借 册次(以计算机统计为准)不低于 3万册次。以建立图书流 通服务点的方式,加大对农村、社区、社会特殊群体人员的
服务。
3. 县财政保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的运行, 在每年不低于 4万元运行经费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投入,确保 所需资源建设经费、网络维护经费、日常运行经费等。逐步 完成全县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乡(镇)基层站点的建设。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要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 育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创新文化服务手段,以数字资源 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县图书馆为中 心形成网络,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真正实现全 县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全县农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和 文化服务。
4. 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到 2012年覆盖全县 307个行政村,实现村村有农家书屋,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县所有社区都建有农家书屋,在有 条件的村和社区,争取建设数字化农家书屋。
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以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大力提高全县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开 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大对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引导 农民走进书屋,读书,用书,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农 民满意,切实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三、文物管理工作
(一)全面转换文物保护战略思路
树立文物保护工作?大保护大利用?的理念,构建?大 保护大利用?的长效机制,在实践工作中,按照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特点,全面转换文物保护的战 略思路。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转换到主动的规划性保护;从 补丁式的局部保护转换到着眼于规模性、格局性的全面保 护;从单纯的本体性保护转换到涵盖文物背景环境的综合性 保护;从画地为牢的封闭式保护转换到引领参观、旅游开放 式的保护;从专业的文物保护工程转换到推动城市、地区发 展、改善民生文物保护的系统性保护工程,从而贯彻好?保 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展示
?十二五?期间,加强文物本体保护,确保重点不可移 动文物脱离濒危状况,形成文物大保护、大利用体系。 1、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文物资源进 行全面调查,予以登记、公布,并核定公布一批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申报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2、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与省考古所建立合作体系, 实现地下埋藏文物保护管理程序化和制度化,防止建设工程 对文物的破坏。
3、全面完成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情况调 查;启动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 (三)考古工作
1、继续将基本建设中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作为全县考古 工作的首要任务。配合区域经济建设、城市道路改造、旧城 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建设工地的考古调查、勘探和 发掘工作。
2、全面做好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 建设的文物调查勘探工作,积极支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加大力度做好调查勘探、跟踪服务,支持区域经济的大 发展。
(四)人才培养
1、坚持和完善学历教育培训与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相结 合的培训格局。
2、实施专业管理干部培训。结合工作需要,开办各类 培训班,对文物工作者逐步进行岗位专业培训。
3、积极参加上级文物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加大 对重点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力度。
(五)文物安全与行政执法
1、加强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文物 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文物执法队伍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 的能力。
2、与公安、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形成联合执法机 制,有效加强对全县文物的综合管理。坚决打击盗掘、走私
等文物犯罪活动。文物、公安、法院、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合 作,加大防范和打击文物领域犯罪的力度。
3、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现代科学 技术,加大文物安全保卫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技术防范能 力。
4、继续推进文物保护单位安防、消防建设工作,力争 十二五末市级以上文物单位全面达标。
5、加强田野文物安全防范体系的建设。对文物保护单 位和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 以乡镇为主体, 落实文物安全员, 实施文物安全问责制。
6、健全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设施和避雷设施,确保省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具备完整的消防供水设施和避雷设施 。 (六)文物信息化数据库建设
1、全面启动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数字化工作, 建立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数据库。
2、以基本信息资料数字为基础,推进考古发掘、文物 保护单位、文物安防消防工程及文物保护工程的信息化工 作。
3、完成可移动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七)文物合理利用和文化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源优势,积极为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开展
文物资源调研工作, 打造文物利用品牌, 发掘历史人文底蕴, 创造性提出利用思路,发展文化产业。
四、文化综合执法
1. 进一步完善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充实执法 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廉洁、高效、规范执法。加大文 化市场巡查、监管力度,健全执法责任和评议考核等制度,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 严格制定并执行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考 核和持证上岗制度, 对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发给执法证 件, 不允许从事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 清退原有不合格执 法人员。 二是录用一批品学兼优的法律专业毕业生, 重点充 实文化执法队伍, 提升整体素质。 三是严肃纪律, 强化管理 和监督,依法处理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欺压百 姓的执法人员,维护文化行政执法良好形象。
3.与公安、消防、工商等部门联合制订《水城县文化市 场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预案》 ,明确应急处臵的原则、指挥程 序、处臵方法等,提高全县执法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 力,保证文化市场安全。
五、体育健身事业
?十二五?期间重点在完善体育基础设施,认真落实全 民健身条例,认真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 到 2015年体育人口达 45%以上, 90%
以上的适龄学生达到及格以上标准。逐步把体育向社会化、 科学化方向发展。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 要力争建成水城县文体活动中心, 包括:4×100米有 8条跑 道,带 6级看台的标准田径场,集羽毛球、门球、网球、青 少年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健身场,建成集篮球、排 球为一体,可容观众 2000人以上,建筑面积为 66000平米 的体育馆一座,建成室内游泳池。完善农村、社区体育基础 设施,逐步实现每个乡镇每个行政村建成一个农民体育健身 点。广泛宣传,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逐步形成以社 会办为主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鼓励社会体育社会办,群 众体育大家办,发挥各体育协会的积极性,开展群众喜闻乐 见的体育活动,每年继续举办元旦、春节趣味文体活动、全 民健身节活动,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建立国民体质监测体系, 乡(镇) 、街道、系统和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体质测试站, 每年测试人数为 1000—— 3000人,到 2015年 50%的社区居 委会和 30%的乡镇建立国民体质测试站。 抓好体育管理网络, 重视青少年、少数民族、老年、残疾人体育。积极培植体育 产业,鼓励和扶持集体、个人兴办体育俱乐部、健身活动中 心及其他体育产业,引导群众走体育消费,以运动换健康的 路子。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建成青 少年足球、田径训练基地,建设一所青少年业余体校,引导 青少年参与健康向上的活动,逐步提高我县外出参赛成绩,
六、村村通工程
1. “ 十二五 ” 时期,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广播电视 “ 村村通 ” 向数字 化普及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 广播电视 “ 村村通 ” 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国家文 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 最普及、最便捷、最直接、最生动的大众传媒和信息工具, 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3. 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建设,大 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提高 “ 户户通 ” 水平。进一步做 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 按照 “ 巩固成果、 扩大范围、 提高质量、改善服务
村地区提供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不断满足 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七、调频广播事业
1. 以全面提升我县广播整体实力和现代化水平为发展 目标,紧紧围绕做好广电事业这个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广播 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强管理,加速事业建设,加快能力提 升,加快科技创新,加速人才培养,实现稳步、协调、可持 续发展,全面提升我县广电实力。
2.?十二五?期间,我县广播宣传工作将始终围绕党委 政府的工作重点,营造我县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氛 围。在广播事业建设方面,实施?村村响?工程,到 2015年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 99%以上,使全县人民都能 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
3. 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调频广播事业建设。充分利用现 有调频广播频率,合理安排频点设臵,充分总结已建设的化 乐乡、发耳乡、猴场乡广播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实际工 作中所遇到的新问题,结合其他乡的地形、地貌、科学合理 地制定适合该乡调频广播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八、电影放映工程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电影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期,也是电影业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新技术全面投 入使用时期,因此,我县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数字技术对电影
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数字电影技 术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数字化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加 大?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推动力度,巩固和完善数字电影流 动放映体系, 积极丰富放映内容, 普及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 努力开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局面。
九、旅游规划建设
(一)完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根据峻奇水城主体旅游资源的自然分布情况和现代旅 游发展趋势,从全局角度出发,依托优势资源构建旅游功能 区,确定重点旅游区域和重点旅游景区,形成特色鲜明的旅 游产品,并以此产生旅游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资 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旅游的全面发展。在空间布局 上构建为?一心六区?。
1. 把双水新城区打造为峻奇水城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双 水新城区 位于贵州省西部, 中国凉都六盘水腹地, 全县总面 积 3584平方公里,辖 33个乡(镇) 。境内有汉、苗、彝、 布依、仡佬等 26个民族,其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民间文化 丰富多彩。农民画、蜡染、挑花、刺绣享誉全国,被文化部 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苗族跳花节、彝族火把 节等至今仍保留其原始、古朴、淳厚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喀 斯特地貌孕育出奇山异水,境内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 ?天生桥?和与之相辉映的?天生湖? ,有?玉舍国家级森
林公园? 、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纸厂乡前进村? 、野钟黑 叶猴自然保护区、罗咪期、天生湖等生态度假山庄和北盘江 大峡谷风光。境内年均气温 11-1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自六盘水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中国凉都?之日起,水城 便成了?凉都‘福’地? 、 ?避暑胜地? 、 ?绘画故地? 、 ?旅游 天地? 、 ?投资宝地? 。 交通通讯便捷,有贵(阳)昆(明) 、 内(江)昆(明) 、株(州)六(盘水)复线、水(城)柏 (果) 铁路贯穿全境, 紧邻西南最大的编组站—六盘水南站。 公路有水(城)镇(宁)高等级公路及较多跨省、区干线公 路交汇于水城,正在建设的杭(州)瑞(丽)高速、水(城) 盘(县)高速等主干公路贯穿水城境内,形成四通八达的铁 路、公路交通网络。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境内均可使用。团 结的水城人民、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的民族风情、宜人的 地理气候、优越的区域位臵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水城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构建八个特色旅游区。一是乡村休闲度假区:以百车 河流域、米箩巴浪河流域、前进村、坪箐大花苗风情村等为 重点,建设完善以乡村休闲度假为主,形成包括山地休闲、 餐饮娱乐、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区。二是民俗风 情旅游区:以南开苗族文化园、玉舍海坪彝族文化园、青林 海法小花苗风情村、坪箐大花苗风情村为重点,以苗族、彝 族文化体验为核心功能,形成民俗文化体验、餐饮娱乐于一 体的民俗风情旅游区。三是文化体验旅游区:以高家渡铁索
桥、北盘江铁路大桥、北盘江高速公路大桥为重点,形成集 史前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观光区。 四是生态休闲旅游区:以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 啰 咪期生态 旅游度假区、天生湖奇锦生态旅游区重点,形成包括森林休 闲、滨水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游憩区。五是峡 谷探险寻秘体验区:以北盘江大峡谷风景区、乌蒙大地缝、 阿勒河景区为重点,形成探险、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峡 谷探险寻秘体验旅游区。六是高原风光旅游区:以贵州第二 高峰牛棚梁子、轿子顶草场、野鸡坪草场为重点,形成高原 康体健身、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七是温泉 休闲度假区:全力打造好凉都温泉,形成高品味的温泉休闲 度假旅游区。八是洞穴景观欣赏区:以天生桥景区、双戛天 缘洞、 花嘎天坑、 大硝洞、 妥倮大洞为重点, 形成洞穴观赏、 探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洞穴景观欣赏区
(二)主要旅游建设项目
(1)滥坝镇:以朵森林公园、 眀 硐公园;
(2)蟠龙乡:百车河高效农业科技生态园;
(3)阿嘎乡:凉都温泉;
(4)米箩乡:巴浪河乡村旅游观光区;
(5)玉舍乡: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海坪彝族文化园、 啰 咪期生态旅游度假区;
(6)野钟乡:黑叶猴自然保护区、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北盘江野钟峡谷、红岩脚温泉;
(7)花嘎乡:花嘎天坑;
(8)营盘乡: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北盘江营盘大峡谷、 乌蒙大地缝、牛棚梁子、峰岩石林、流水沟一线天等; (9)坪寨乡:可渡河峡谷、野鸡坪草场;
(10)纸厂乡:前进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11)双嘎乡:天生湖奇锦生态旅游区;
(12)保华乡: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阿勒河景区; (13)南开乡:南开苗族文化园;
(14)金盆乡: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天生桥景区; (15)猴场乡:北盘江格支峡谷、格支喇叭苗寨; (三)重点旅游建设项目
?十二五?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表
注:建设性质分为新建、续建、改扩建
(四)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1. 旅游交通
(1)建设一个旅游交通中心——双水新区。
(2) 强化三大交通门户——双水新区、 玉舍乡、 营盘乡。
(3)构建两大交通环线:
东环线:双水新区—蟠龙乡——猴场乡——果布嘎乡— —野钟乡——杨梅乡——玉舍乡;
北环线:市区—双嘎乡——保华乡——南开乡——金盆 乡——青林乡——董地乡——陡箐乡。
(4)打造四大主干线。水黄线、两水线、水柏铁路线、 水盘高速公路线。
2. 旅游住宿
2015年, 水城将接待游客 100万人次, 游客结构将发生 较大改变。届时将接待数量可观的重庆、浙江等城市国内经 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者和海外旅游者。必须提供相应的接待设 施,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
2015年,按照 30%的游客需要住宿,住宿游客量达到 30万人,全年按 10个月计算,需要每天提供 1000张床位。 随着水城 ?农家院?的进一步发展,住宿条件逐步提升、
达标, 30%的游客被分流, 还需要每日提供 600张左右床位。 (1)饭店建设
根据预测,新建和改造宾馆饭店规划和布局如下:星级宾馆饭店建设与布局规划
(2)乡村酒店建设
乡村酒店建设与布局规划
3. 旅游餐饮
(1)加强行业管理
制定标准。转变餐饮业的经营观念,规范餐馆的经营行 为。制定和推行 《 ?农家乐?建设、运营和引导标准》 ,实 行旅游餐饮定点推荐制, 理顺旅游管理部门与当地 ?农家乐?
等社会餐饮之间的关系。
认证推荐。旅游管理部门对符合相关认证标准的?农家 乐?经营者,要实行挂牌认证和推荐;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及 时向全社会特别是向旅游者公布;要求旅行社和导游必须将 游客带到获得旅游局和相关部门认证推荐的?农家乐?等餐 饮点进行消费,对违反者进行处罚。
实行保证金制度。结合水城实际,推行?农家乐?餐饮 质量保证金制度,出现任何有损游客权益的问题,旅游管理 部门将有权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先行赔付。
(2)提升餐饮水平
围绕各乡的民俗特色和地区特色,充分梳理、挖掘、整 合美食资源,深度挖掘、整理、提升和包装当地现有的美食 资源,构造水城美食体系。同时,根据不同地区游客的具体 需求,将本地饮食风味与外地游客口味结合起来,即能体现 民族餐饮特点,又适合不同游客的口味。
4. 旅行社
(1)尽快建设完善旅游咨询系统。在县政府驻地双水新 区建设一个县级旅游咨询中心, 在玉舍、 蟠龙、 野钟, 营盘、 金盆 5个旅游重点乡各建一个乡级旅游咨询中心,在各主要 景区(点)建立旅游咨询点。
(2)加快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根据游客数量增长的趋势 和分布,积极鼓励外地大旅行社在水城设立分社,鼓励社会
资本投资兴办旅行社,鼓励当地景区、酒店等旅游企业成立 配套的旅行社来适当增加旅行社的数量;提高现有旅行社的 质量,扶持几个上等级的旅行社企业。同时加强与县内外、 省内外主要旅行社的联系,多方争取国内外客源。
5. 旅游购物
(1)开发重点与措施
旅游购物的开发重点主要由:农副土特产品、工艺品系 列、纪念品系列、礼品系列组成。开发措施一是建立专门管 理机构,加强统一组织领导;二是加大研发生产力度,提供 智力支持;三是重点扶持,加快发展;四是立足市场,立体 营销。
(2)旅游商品布局与建设
旅游商品布局与建设规划
6. 旅游娱乐
以双水新区为中心,打造全县旅游娱乐基地。双水新区 是中国凉都腹地,水城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展 已有一定基础,交通位臵便捷,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受民 族传统习俗影响限制较少,且?凉都?是休闲、渡假、娱乐 的最佳境地。
7. 旅游厕所
?厕所难寻? 、 ?遇厕难进?是目前水城旅游厕所服务体 系的发展现状。与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体系比较而 言,问题更加突出,旅游厕所服务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伴 随着水城旅游业下一步的迅速发展,这一问题将更加凸显。 水城旅游厕所服务体系建设在空间布局上分为四大板 块,即旅游交通干线板块、旅游集散地板块、旅游城镇板块 和旅游景区(点)板块。围绕这四大板块来规划旅游厕所。 (1)交通干线
重点在水黄线、两水线、水南线、水盘东线、水盘中线 等主要交通节点建设一定数量的标准化旅游厕所。
(2)集散地
双水新区作为水城县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要求进 行高标准建设,应建设一座 3星级旅游厕所,作为水城旅游 业的示范和形象工程。
(3)旅游乡镇
主要在水城其他 15个乡的旅游咨询服务处(点)等主要
公共场所。
(4)旅游景区
所有开放的景区(点)旅游厕所建设要按照比相应景区 等级低一个档次进行建设。未评级景区按 2星标准建设,实 现每个景区至少建设一个星级旅游厕所。
8. 旅游信息
(1)建设重点
①水城旅游网络建设
要积极建设以水城旅游信息门户网为龙头,以各主要景 区网站为重点,以辖区内 15个乡政府网站为依托,以旅游 企业网站为补充的水城旅游网络体系。
②标识与指示系统建设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尽快进行标识与指示系统的设计与 规范、完善及配臵、安放工作,要在主要城区、各住宿接待 中心(基地、点)和主要景区(点)道路入口等位臵,建设 安臵美观科学和规范系统的标识和指示系统。
③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在各主要景区(点)设臵旅游咨询服务点。旅游咨询服 务中心(点)要求位臵合理,体量适度,突出民族和地域特 色,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业务熟练,服务一流,信息化程 度高。
④旅游解说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包括书籍、 杂志、 画册、 音像制品、 导游图、 导游解说词等在内的公共信息资料库,要求种类齐全,内容 详实,图文并茂,制作精致,更新及时;大力发展电子导游 服务系统,积极建设卫星定位,语言齐全的全方位电子导游 服务系统,最终形成能够满足各种目标人群和市场定位的全 方位、立体化旅游解说系统。
(2)空间布局
在水城各旅游重点乡主要街道、广场、汽车站、宾馆饭 店、景区设立旅游宣传资料旅游咨询点;把水城旅游信息纳 入六盘水机场、火车站的宣传网络;加强自驾车旅游咨询宣 传服务,在水公路、水盘高速公路、两水公路、水南公路、 水盘东线公路、水普公路、水盘中线公路等省道、县道及县 内各主要交通路口设立相关宣传咨询服务站(点) 。
9. 环境灾害预警与救助服务
(1)建立环境灾害预警系统
严格执行重大旅游安全报告制度,特别是做好国内节假 日旅游高峰期间的旅游安全工作。借鉴当前的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条例,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食品、饮水等监督管 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域环境灾害预警系统,包括建立有 效的组织体系和体制机构;建立健全涉及自然灾害和环境事 故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健全监测和预警系统。 在旅游旺季,在各景区主干线、支干线和游步道容易发
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路段,安排专人看护,确保游 客安全。
(2)建立旅游突发事件救助体系
设立专门的救助机构和专项救助基金,为环境灾害提供 及时和有力的救助。建立和完善预防与应急准备体系、应急 处理指挥和协调系统、信息报告和发布与社会稳定系统,确 保环境安全的资源保障系统和网络体系,提高区域各级有关 部门应对突发生态环境灾害和事件的能力;建立环境安全教 育和培训机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3)利用新技术加强环境与灾害监测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 ) 、遥感 技术(RS ) 、因特网技术等,加强各级环境部门对环境的实 时、动态监测。
(4)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加强与县公安部门的合作,充分发动当地群众力量,重 点加强对特殊人群、危险物品的预防与管理,积极利用高科 技手段,依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搞好旅游安全环境 整治工作。
(5)建立旅游保险系统
县旅游部门应大力加强与保险行业的合作,提高游客保 险意识,全面实行旅游保险,把旅游安全纳入保险体系中。 积极鼓励当地保险部门推出有针对性的各种旅游险种,实行 自驾游、背包游、特种旅游登记制和保险制,在各旅游咨询
服务中心开设旅游保险业务,及时掌握参与水城旅游的游客 活动信息,做好相关防范求援的准备工作,不断探索新的保 险模式。
(6)开展公众环境与灾害教育
提高公众对于区域自然、技术和环境灾害的社会威胁性 的认识;大力开展关于灾害预防和准备措施的教育。
(五 ) 客源市场开拓
水城目前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客源市场定位上, 一级目标市场以省内、重庆市、四川等省(区)为主;二级 目标市场以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 地区的城市群落为主;三级目标市场以新、马、泰、港、澳、 台等地区为重点逐步向日本、韩国、欧美及全世界许多国家 和地区发展。
(六 ) 旅游商品开发
旅游商品开发和旅游购物是增加旅游收入的关键,是延 长游客逗留时间,促进游客消费的重要手段。因此,水城旅 游商品的开发应遵循突出地方特色和品位,研究开发一批有 创新、有特点、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推出精品系列,满 足市场需求。 ?十二五?期间水城重点旅游商品开发主要分 为六大系列,即:工艺美术品系列、民族工艺美术品系列、 民族服饰系列、 中藏药材保健品系列、 绿色食品、 饮品系列、 反映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纪念品系列。
(七 )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
(1)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联动开发。在乡村旅游中要 开发挖掘现保存完好的自然村落,通过包装、整合后恢复正 宗、古朴、原始的生活场景、劳动工具、房屋建筑、服饰、 礼仪、婚嫁节庆民间曲艺和风味小吃等。保留原有的民族风 貌,同时在自然村落民居中补充建设现代化的卫生间等,通 过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风貌把乡村中大片的农田、花卉树 木林区、农舍、示范养殖基地,农业产业化园区和人文景观 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展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 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开辟土地、牲畜、树木领养项目,丰富旅游内容。 让城镇居民和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携全家老小 到乡村各自有偿领养的土地上耕种劳作,喂养牲畜,给领养 的树木施肥、剪枝、浇灌等,观察春华秋实的过程,体验农 村生活的乐趣和享受丰收的喜悦。
(3)商务会议带动乡村旅游。政府及各大社团利用乡村 旅游资源,有目的的将一些商务会议地点选择在乡村旅游 区,开展商务会议型乡村旅游。在会议期间实行?食、住、 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让游客在乡村优美、安静的 环境里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
(八 ) 秋冬季旅游
水城地区开展秋、冬季旅游,首先要考虑延长旅游季节 和突出特色为重点,各乡要根据实际开展秋韵、冬景风光旅 游、举办水果采摘节、果实品尝会等展示绿色农业和农产品
深加工成果的活动,与民族节日期间,增加民族歌舞表演、 摄影比赛及书法写生等文化活动,充实活动内容。冬季充分 要利用高原滑雪等旅游项目旅游。
(九 )A 级景区创建
发展旅游业,首先要发展旅游载体,把景区、景点的开 发建设和不断提升品位、提高档次作为突破口,打造精品, 全面发展,利用各种力量,放大旅游效应,顺利实现旅游发 展战略目标。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北盘江营盘乌蒙景区两个 AAAAA 级景区对提升旅游资源品味,推动全县旅游整体发展 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创建 AAAA 级 景区 2个, AAA 级景区 3个, AA 级景区 6个。
(十 ) 旅游线路培育
1. 六盘水市区→罗咪期→玉舍森林公园(住玉舍国家森 林公园宾馆)→杨梅林场乌蒙生态园→二台果园(住二台农 家旅馆)→北盘江营盘大峡谷景区(住北盘江旅社)→营盘 天坑→轿子顶→牛棚梁子(住牛棚梁子)→峰岩石林→乌蒙 大地缝上段→万亩方竹林→哈青中草药材基地(住哈青农家 旅馆)→乌蒙大地缝中下段(乘火车返回市区)——→六日 游
2. 六盘水市区→玉舍森林公园→野鸡坪草场→可渡河 二日游
3. 六盘水市区—杨梅林场—营盘大峡谷—牛棚梁子— 轿子顶草场—八月水库—顺场—高坡石林—花戛天坑—毛
虫河竹竿桥—千年古榕树—格支?小台湾?—七日游 4. 六盘水市区—可渡河—都格峡谷—营盘大峡谷—北 盘江铁路大桥—九归大峡谷—野钟大峡谷—格支大峡谷三 日游
5. 徒步二日游 :六盘水市区→营盘乡政府→流水沟一线 天→嘎直克石林→营盘天坑→万株西康玉兰园→轿子顶→ 牛棚梁子(住牛棚梁子次,日观日出、云海)→峰岩石林→ 吴王宝藏门→原始森林→万株珙桐林→万亩方竹林→乌蒙 大地缝→哈青→北盘江大峡谷→返市区。
6. 徒步二日游:北盘江大峡谷→哈青→乌蒙大地缝→万 亩方竹林→万株珙桐林→原始森林→吴王宝藏门→峰岩石 林→牛棚梁子→轿子顶(住轿子顶,次日观日出、云海)→ 万株西康玉兰园→营盘天坑→嘎直克石林→流水沟一线天 →营盘乡政府→返市区。
7. 红色旅游线路游
(1)坪箐大花苗寨—茨冲歪梳苗寨—阿佐—米萝—铜厂 —常明—野钟—法德虎跳石—顺场—麻窝—盘县
(2)坪箐大花苗寨—茨冲苗寨—阿佐—米萝—铜厂—常 明—野钟—营街—哈青—盘县
8. 民 族 节 庆 游
参加南开跳花节、坪箐苗族风情文化园、海坪彝族文化 园(火把节) 、野鸡坪歌会等民族节庆
9. 民 族 风 情 领 略 游
青临海发村苗族风情、南开口汤苗族风情、陡箐坪箐猴 儿村苗族风情、 野钟河应布依族风情、 发耳湾子布依族风情、 花嘎欧场布依族风情、玉舍海坪一族风情等。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或是教育随笔、论文等在师或师级以上教
育期刊发表。
2、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不断的综合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成为一个有内涵的教
师。
3、 关注高校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并能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的教师。
4、 锻炼好自己、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基本功以及做人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做一个真正
的教育者。
具体措施:
1、 养成天天读书的习惯。
多读书,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成长.结合自已的阅读情况,写出读书反思,写读书随笔,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以便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形成自已的独特教学风格.
2、 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教师。
课堂是老师能力检验的一个大舞台,认认真真的上好每一堂课,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真正目标。发展教育就是要让老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必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
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
3、 坚持写“教育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坚持每天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可以提升总结的教育能力,并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由此形成一整套的成果呈现形式。
武汉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武汉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1.交通建设发展规划
?十桥一隧三轨编织密集过江通道
【规划目标】
在目前已有7座过长江机动车通道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将续建二七大桥、鹦鹉洲大桥、轨道2号线和4号线过江通道,增建杨泗港大桥、黄家湖大桥、轨道8号线过江通道,形成"十桥一隧三轨"过长江通道格局。
【专家解读】
武汉被长江分隔,过江通道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以2008年底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隧道为例,其日均交通流量约5万辆,对长江大桥、长江二桥车辆分流作用明显,均衡了交通压力。2008年,武汉城区高峰车流量大于1.5万辆的路口有3个:解放大道黄浦路口、解放大道三阳路口、解放大道航空路口,2009年仅剩航空路口。
"十二五"期间,武汉将继续加大跨江大桥的建设。其中,二环线杨泗港长江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约6公里处,路线全长约5.8公里,双向8车道,拟采用悬吊斜拉组合桥型;四环线黄家湖长江大桥位于白沙洲长江大桥上游约7公里、军山长江大桥下游约9公里处,起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家堡,接汉洪高速公路,过沌南洲,跨长江,于石咀李家村下游跨武金堤至长江南岸,再过青菱湖,跨青郑高速公路,止于G107国道,全长8.6公里,主线双向6车道,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
在进一步加密过长江通道的同时,武汉还将建设3条跨长江轨道通道,开创过江交通新格局。
?快速路总里程达270公里
【规划目标】
至2015年,快速路总里程达270公里,占2020年规划目标的98%;规划提升77公里主干道为快捷路,增加快速路系统覆盖率,主城内形成"三环六联十二射"的快速路网络格局。
【专家解读】
去过北京、上海的人,会对这些城市的快速路系统印象深刻,全封闭、大部分路段为高架甚至全程高架、无红绿灯、车速很快,有效疏导了城市车流。
但在武汉,快速路严重缺乏。"十二五"期间,武汉将致力于快速路网建设,"畅通一环,建设二环,贯通三环",形成"三环六联十二射"格局,其中二环以内建成"两环五联九射"139公里的快速(捷)路系统。"五联"指5条快捷联络线,分别为香港路-沙湖桥、琴台路-武珞路、中南路-中北路、江城大道和武胜路-
九射"指9条快速放射线,分别为宝丰路、黄浦路、江北快速路等。 鹦鹉大道;"
环线与快速放射线、联络线相交成网,形成"环网结合、轴向放射"的快速路系统,加强主城区与新城组群的道路联系。
?轨道运营里程达146.5公里
【规划目标】
在2010年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的基础上,至2012年建成轨道2号、4号线一期,运营里程达72公里;至2015年建成轨道3号线一期、4号线二期、8号线一期,运营里程达到146.5公里。
【专家解读】
2004年,武汉开通轨道1号线一期,今年7月开通1号线二期,但轨道交通线路长度仅有28.9公里,日客运量目前也仅有约15万人次。而去年底,上海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达355公里,北京228公里,武汉亟需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步伐。
轨道4号线二期,由武昌火车站至黄金口,全长16.9公里,设车站13座;3号线一期,由三金潭至沌阳大道,全长33.2公里,设站24座;8号线一期,由金银潭至梨园,全长17.6公里。
轨道骨干网络形成后,武汉市还将规划开通快速公交和公交快线,提高高效率公交设施覆盖率,实现都市发展区90%居民公交出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至2015年,实现主城区公交出行比例超过30%、轨道及快速公交承担公交比例超过25%。
?主次干道"强筋健骨"微循环路"活血化淤"
【规划目标】
主城区新建或改建主干道29条、145公里,次干道66条、167公里,分别达到2020年规划目标的93%和82%。还将结合重点区域建设和项目开发,积极推进微循环道路建设,规划每年新建支路75公里左右,至2015年形成支路总里程约936公里,支路密度达2.1公里/平方公里,达到2020年规划目标的52%。
【专家解读】
目前武汉市中心城区的路网结构不够合理。国家规范要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数量比例为1:1.5:3.75,而武汉为1:1:3.7,次干路、支路缺乏,不能有效分流主干路交通。另外,主干路间距过大,如汉口发展大道、建设大道与解放大道的平均间距分别为1800米、1500米。
按规划,至2011年,汉口地区将形成"六纵七横"骨架道路系统网络。"六纵"为垂直于长江的6条干道走廊,分别是:古田二路、汉西路、常青路-青年路、姑嫂树路-新华路-友谊路、香港路-大智路、金桥大道-黄浦路;"七横"为平行于长江的7条干道走廊,分别是:沿江大道-沿河大道、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发展大道、幸福大道、三环线北段。
武昌地区规划形成"九纵七横"骨架道路系统网络。"九纵"为垂直于长江的9条干道走廊,分别是:三环线东段、工业二路、水东路、徐东路、沙湖大桥、武珞路-珞喻路、雄楚大街、南湖南路、三环线南段;"七横"为平行于长江的7
条干道走廊,分别是:临江大道、和平大道、友谊大道-中山路、中南路-丁字桥路、东湖路-珞狮路、民族大道、关山二路。
汉阳地区规划形成"四纵五横"骨架道路系统网络。"四纵"为垂直于长江的4条干道走廊,分别是:琴台路、汉阳大道、四新南路、三环线西南段;"五横"为平行于长江的5条干道走廊,分别是:滨江大道、鹦鹉大道-拦江堤路、梅子路、芳草路、十升路。
?新建129座人行立交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规划目标】
完善慢行交通系统,鼓励慢行出行,至2015年,规划布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位1620个,主城内建成人行立交总量达213座(其中新建129座),使自行车出行方式比例不低于18%,步行出行方式比例不低于35%。
【专家解读】
武汉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在设置上充分考虑了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的有效接驳,2009年,每天为市民提供了约10万人次的便民服务,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未来5年,武汉将继续扩充该系统,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完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是保障安全、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的有效手段。2015年前,武汉将在解放大道、中山大道、新华路、常青路-青年路、武珞路、雄楚大街、中山路-友谊大道、中南路-中北路、徐东大街等道路沿线,新建129座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包括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
?每年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缓解停车难
【规划目标】
继续探索停车场建设新模式:一是严格执行新的配建停车位标准,预计"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基本满足新增的停车需求;二是通过完善停车场鼓励政策,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规划在停车问题比较突出的汉
口及武昌老城区、新华路、利济路等区域,新建8.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逐步弥补城市停车缺口,缓解中心区停车供需矛盾。
【专家解读】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武汉城区约有停车泊位22.9万个,较上年同比增加0.3万个,增长主要来源于路面停车,静态交通停车设施增长缓慢,供需缺口较大。"十二五"期间应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重点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单独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二是结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三是结合土地开发,配套建设公共停车场。
2.经济发展规划
未来5年,武汉将保持年15%左右的高速增长,进入到"万亿俱乐部"行列(个人觉得很有可能,2009年武汉GDP据说超过4500亿,5年后就算加入不了"万亿俱乐部",也会"被加入"),在这5年期间,武汉一方面应加快对原有工业基础的转型和升级,另一方面则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如何充分发挥工业基础的优势对武汉未来发展十分关键。按照计划,到2015年,钢铁、汽车等八大重点产业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0%以上。
另一方面,依托武汉在高教方面的优势,未来5年,武汉将着力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相比沿海,武汉的财政收入仍然比较少,所以未来5年仍需要重点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这句话是重点,资金如何来,不解释,大家都懂的)。
3.武汉市几条环线的划分
?内环线(28公里):解放大道--武胜路--江汉一桥--长江大桥--武珞路--中南路,中北路--徐东大道--长江二桥
?二环线(52公里):发展大道--发展大道延长线--二七长江大桥--水东路--东湖路--珞狮路--八坦路--鹦鹉洲长江大桥--江城大道--十升路--江汉二桥--汉西路--发展大道。
?中环线(三环线,88公里):白沙洲长江大桥--天兴州长江大桥--长丰桥(江汉五桥)--中环快速路
?外环线(188公里):阳逻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外环高速
最后地铁二号线青年路地铁站的建设工期至少需要18个月,加上隧道盾构、铺轨及装修的12个月,已很难赶上2012年底通车的原定目标,原计划2012年底通车的地铁二号线预计要推迟到2013年才能开通。
未来五年交通发展规划
梅河口市交通运输局
未来五年交通发展规划
一、我市交通发展现状和优势特点
我市作为吉林省东南部和长白山门户地区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几年来,随着路网建设的全面提速,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到2337.13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7.43公里,一级公路48.68公里、二级公路165.021公里、三级公路382.6公里、四级公路1643.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07公里。以公路布线走向,形成了工业、商业、人口的线状集聚,以带动辐射力较强的梅河口市区、山城镇、海龙镇、曙光镇等为主要结点,构成了“点轴糸统”式的梅海山、梅曙通等经济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较大的交通经济带。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一是高速公路通边达海体系已初步形成。按照全省县县通高速规划,我市境内已建成沈吉、抚长、营梅、通梅高速公路,过境通车里程已达到97.43公里,使我市境内接轨长吉平、融入渤海湾,沟通长白山的高速公路体系基本形成,对加快长白山门户地区的优势资源流动也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二是国省干线公路全部实现精品绿化路面高等级化。210.4公里国省干线公
路专养里程,技术状况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全部实现了通道绿化、节点绿化,精品化和全覆盖。其中,国道黑大线91公里、国道集锡线28.3公里为国家级文明样板路,集锡线被列为交通部文明示范路,省道长白线45.7公里为省级文明样板路,境内国省干线公路作为全市主要经济通道,带动了沿线山海红等一批百强镇快速发展。三是中等城市规模的市区路网框架已基本形成。建设投资5.82亿元的河东新区路网工程,建设总里程为13公里,干支相连的路网建设,使城市道路网络的主框架基本完善,为我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农村公路已基本实现通村达屯。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已达到1674公里,年平均建设里程约为100公里,已累计建成农村公路546条,其中:县级公路1条46公里,乡级公路54条286公里,村级公路166条592公里,屯屯通公路325条75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覆盖了全市303个行政村和630个自然屯,通村率100%,屯通率80.36%,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道路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几年来,我市道路运输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旅客周转量达到42,862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达到95,959万吨公里。公路运力结构逐渐优化,运输装备逐步提高。全市现有货物运输企业57户,货运车辆3472台,总吨位20362吨。已开通客运线路118条,辐
射2直辖市5省37个市县,长短途客运车辆252台,高级客车占56%,日发客运班车535个班次,全市屯通客车率达到100%。汽车维修业户98户。城区现有1个物流中心、60家配货站、5个停车场。16所驾驶员培训学校。通过积极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加强维修管理、人才管理等的投入,交通运输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三)公共交通网络不断扩大。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我们针对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区、城乡结合部及周边郊区,延长了收发车时间,增设了公交站点,目前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已达到100%,全市常住人口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1.2%(含公交车、出租车和厂包车),常规公交分担率达13.7%。公交车辆大幅增加和更新,达到116辆,公交线路发展到27条,线路总里程311公里,万人公交拥有率6标台,日营运1077个班次,日客运量6.9万人次。公交线路覆盖全市,辐射市郊26个行政村,形成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公交网络,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二、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和省补资金问题。今年,省交通运输厅对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脱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申报范围是15个贫困县和全省1500个贫困村,重点对建制村、自然屯和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打通硬化路。由于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较早,建设步伐较快,涉及我市16个贫困村的通
村、通屯公路已全部建成。我市今年建设重点是老旧路改造,而省厅对乡、村级老旧路改造方面没有资金补贴政策,仅对县级公路改造给予资金补贴,使得今年我市农村公路向省厅争取建设计划较为困难,这样就会给各乡、镇财政增加较大资金压力。
(二)县级专养公路地方配套经费难以保障。目前,我市县级专养公路里程为40.862公里,每年养护经费只有能力给配套99.4万元(保养经费包含人员工资、各种保险费、福利费、取暖费、工具费、办公费等),没有小修工程费。县级专养公路大中修改造工程、危险桥维修加固工程、病灾害防治工程,立项之后省里补贴80%的工程费,地方财政负责配套的20%也很难解决,每年县道路面灌缝、病害处理、清理垃圾、路树补植、路树修剪、路树刷白、标志维修、示警标桩、轮廓标维修、除雪防滑等都没有资金来源。
(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建设资金不足。公共交通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公交的快速发展。公交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枢纽换乘中心缺乏,公交车辆停车场明显不足。为了贯彻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市政府免除了涉及本市的公交公益事业征地各项税费,但征地涉及省级税费方面没有明确是否减免。同时,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陈年欠账太多,集中完善建设仅仅依靠市财政投入也很困难。建议省政府出台关于我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支持上的相关细则,加大对地方公交
事业。
三、未来五年总体工作思路
结合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思路和我市交通运输行业实际,紧扣梅河口“建设吉林省东南部商贸物流中心,长白山门户地区健康产业基地和沈阳长吉都市经济圈内富裕和谐区域中等城市”的战略定位,以及我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需要和“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重大机遇,加快与环渤海地区和沈阳长吉都市经济圈的公路网、运输枢纽网的衔接,打造市区10分钟、县域30分钟、省域90分钟的“1390”快速交通圈。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镇交通运输能力,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和物流站点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保障。
四、未来五年交通发展目标
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围绕“两纵五横、七站一园”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和道路运输枢纽场站建设,形成网络结构合理、枢纽功能完善、客货运输便捷、管理运营高效的吉林省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枢纽。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1390”快速交通圈,即以我市城区为中心,与周边城市沈阳、长春等17个城市之间高速公路连接,与其他县市之间公路路程达到1
小时,市区与乡镇之间30分钟,省内主要城市90分钟。形成区域交通一体化,境内高速公路能够快速进入环渤海地区和沈阳长吉都市经济圈的交通网络体系,极大地缩短通边、出海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二是道路运输更加便捷。公路、铁路、水运(丹东港)、航空(通化机场)等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区域多元化联运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货运“无缝衔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全面形成快速客运、干线客运、农村客运和旅游客运等多层次组合的客运网络体系,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
三是交通科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将建设交通运输信息指挥中心、交通公众服务系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三大综合信息系统,构筑现代化交通管理和服务平台。国省道重要路段和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客运车辆全部安装实时视频与卫星定位相结合的监控系统,城市公交车辆动态信息实现实时查询。
四是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水平不断提高。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公路应急救援和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显著增强,客运车辆、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危险品运输等特种车辆4G模式GPS安装使用率100%。
五、十三五交通运输重点工作任务
十三五期间,规划预计交通项目建设总投资14.7亿元。
其中,道路建设投资6.5亿元,公共交通建设投资0.6亿元,场站建设投资7.6亿元。
一是改造国省干线202黑大公路。工程计划在2016-2018年实施路面加宽改造,预计项目总投资2.4亿元,改造公路总里程78公里,其中,2016年改造28公里,计划投资8400万元;2017年改造36公里,计划投资11000万元;2018年改造14公里,计划投资4600万元。
二是加快农村水泥路建设。“十三五”期间,预计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804公里,改建农村公路中型桥梁5座,计划总投资3.7亿元,年均建设里程160公里。到2020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177公里,基本实现全市农村屯屯通水泥路,通达率实现100%目标。
三是建设现代交通物流园区。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现代交通物流枢纽中心,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依托沈吉、营松、集双等过境高速公路优势和吉林省东南部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大力发展甩挂运输、仓储物流等功能服务,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交通物流枢纽站建设。
四是推进客运新站建设。预计在2016年开工建设客运新站,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停车场地面积1.5万平方米,工程计划投资3000万元。新站主要功能为长短途客运站和公交停车场,并配套建设公共交通设施,从而完善我市客运
场站布局,提高群众出行候乘条件。
五是加大公交基础设施投入。十三五期间,加快实施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网络和更新车辆、智能化管理为重点,通过对现有公共交通服务的优化升级,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主要任务是引用低能耗、高效率的环保型车辆,计划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辆113辆,新建公交停车保养场1处、智能调度指挥中心2处、公交枢纽站2处、首末站4处,新开通3条公交线路。预计公共交通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公交场站建设投资1900万元,公交车辆更新投资4100万元。
2016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