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新乡市平原新区为例,探索一条适合于二、三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农业发展基础优越的农业地区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发展思路。认为该类地区发展应转变争夺先发地区传统产业转移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自身农业优势,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及城镇化“三化”结合的城镇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业地区、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综合产业体系、城乡统筹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渡。然而,从农业人口所占全国人口比重来看,我国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国,存在着许多二、三产业发展落后、动力不足,而农业基础相对优越的农业地区。这些地区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济转型以及促进城乡统筹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主体,其健康发展已成为关系全局的重要问题。新乡市平原新区地处粮食大省河南,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区,于此,本文望通过平原新区发展战略规划,引入一种基于现代农业的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新思路。 1.新区概况
1.1现状特点:典型“农业地区”
1.1.1空间区位特征
平原新区地处中原城市群,北与新乡市中心城区相距40公里,南与省会城市郑州主城区隔黄河相望,另外与中原城市群得核心城市焦作、开封等有着便捷联系。 1.1.2经济特征:工业尚未起步,农业基础与优势突出
平原新区内部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由于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土地肥沃,农业条件十分优越。同时,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地,全身农业科研基础雄厚,仅新乡市内就集聚了位列全国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前十强的市农科院,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等行业翘楚。此外,中国农科院及省市农科院所属的多家农业科研机构相继落户平原新区河南省农业科研开发基地,农业科研机构成集聚发展之势,为片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 1.1.3城镇建设特征:传统乡村聚落特征
平原新区规划研究范围共465平方公里,其主城区为188平公里。在如此大面积的区域内,除了桥北镇新建了部分道路基础设施和河南省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基地外,全为传统的乡镇聚落地区。
2.挑战与困惑
结合片区现状发展特征,平原新区发展将主要面对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其一,平原新区作为我国粮食大省河南省的重要粮食生产区,直接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因此,城市发展必须在不牺牲农业的原则下进行。
其二,城乡统筹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求城市发展需将建成区与非建成区并重考虑。以往的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都是围绕已建成区重新构建城乡关系,而平原新区现状全为乡村聚落,这为地区从规划建设伊始就将乡村与城市统筹考虑提供了机会,但怎样实现乡村与城镇间的高效分工与空间有序组织是新区发展应该重点解决的难题。
其三,广大中西部地区主观快速发展的强烈诉求,导致产业转移竞争十分激烈,呈“僧多粥少”的局面。仅中原城市群范围,建设有175个产业集聚区,总面积多达1700余平方公里。如此大手笔的工业区建设意味着一轮惨烈的产业转移争夺战。
在对平原新区发展现势条件一系列的认识背后,我们的困惑在于:怎样才能在不牺牲农业的前提下实现城市快速发展,在工业基础不强的情况下,走怎样的城市发展道路,如何推
动地区城乡统筹,
3.发展路径选择
分析农业地区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由于依靠农业经济自身发展累计的内生发展,农业地区发展速度缓慢,与工业发达地区的经济井喷增长间的存在巨大落差,使得农业在农业地区眼中成为落后的代名词。这导致农业地区大多选择牺牲农业,走承接先发地区传统工业转移的工业发展之路。显然,这种发展思路无法解决平原新区目前面临的困惑。
因此,规划转变发展思路,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平原新区自身农强工弱的现实条件,摒弃了牺牲农业的城市发展之路,而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出发,依托区域与自身的雄厚的农业科研优势,将农业作为城市发展根本,选择一条以“农”兴城的科学城市发展路径。具体来说,是利用农科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农业工业体系及相应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农、工、服务业综合经济间的产业联动,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共赢局面。
4.规划要点
4.1动力营造:构建农业综合经济体系
所谓农业综合经济体系实质是现代农业生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产业群所组成的产业网络。具体包括现代化农业耕作,基于现代农业的工业化体系以及相关的服务支撑体系。 4.1.1依托农业科研优势,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
借助区域农科资源,推进新技术、新品种、新生产方式的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重点发展现代化、商品化的无公害农副产品种植,并建立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培育流通加工、会展、国内外市场拓展等功能,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利用农业的生态等拓展功能,发展服务于周边的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产业。
4.1.2依农兴工,建立农业工业化体系
规划以农业初级产品为原材料和载体,兴办一批根植于农业的工业企业,利用河南省科技研发试验基地的技术实力,重点塑造“绿色、安全”品牌,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并积极延伸产业链,培育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研发制造等新兴工业,完善现代农业工业化体系,增加城市经济总量,通过特色工业化带动作用推进城市化进程。 4.1.3培育服务业,完善三次产业结构
规划围绕现代农业以及农业工业化两大环节的上、中、下游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提升两大环节的区域竞争力。上游生产性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农业科研、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功能;中游生产性服务体系重点发展质量管理、人事管理、法律、保险、金融;下游生产性服务体系重点发展会展推介、现代化物流、销售以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经济事件策划与承办等。
4.2城乡统筹:基于农业综合经济的逻辑联系重构城乡关系
根据上面的分析,根植于农业是现代农业综合经济的一大特点,由于综合农业经济与农业地区这种“鱼水”关系,规划将其视为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纽带。规划以综合经济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建立新型城镇体系结构和空间发展模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4.2.1集中规模化发展,实现农村经济方式转变
现代农业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分户经营的方式,它遵循集中发展的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平原新区通过对集体用地扭转,活化农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推动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等综合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4.2.2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经济组织模式,促进农民角色与生活方式转变
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建立股份合作制、“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4]等以农户为中心的经济组织模式,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以产业工人、个体经营者身份参与到农业综合经济的上、中、下游的过程,实现身份转变。
4.3空间布局:基于现代农业综合经济的空间组织
经济活动都同时具有产业和空间两层内涵,其空间内涵实质是经济活动开展的空间区位偏好。在这一逻辑线索下,平原新区的空间组织就是要农业-工业-服务业合理的布局在乡村-城郊-城市这一地域空间上,实现城镇与乡村间的高效分工与有序组织。
在整个区域层面,规划从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需求出发,充分考虑现代农业耕作半径(2-3公里),人口分布均衡性等因素,并结合城镇发展现状,对散布的现状村庄进行整合,划分11个归并区域。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归并点的发展条件形成了由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和保留村庄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而农业生产区则如“农田地毯”般有机贯穿于各级城镇间。
中主城区通过公共服务内核的集聚发展,形成现代农业综合经济服务中心以及示范中心,直接辐射带动全区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而散布于中心组团外围的城市组团则主要布局基于现代农业的工业企业,作为农业工业体系的承载空间,最终形成城市组团分布,“农田地毯”有机渗透,城乡高效联动的空间组织结构
结语:
平原新区这条以农业为本的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道路,其实质是通过农业现代化,特色工业化与城镇化“三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可以起到弱化农业地区自身工业基础薄弱的劣势,缓解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促进城乡一体发展,也能起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因此,对我国广阔的农业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华北平原地区中等城市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以山东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华北平原地区中等城市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以山东聊城市为例唐永顺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如学院山东聊城华北平原是中国的三大平原之一是由海河、黄河、淮河等河流共同堆积的大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平原。这里土地资源丰富广泛分布着冲积物发育的潮土土层深厚地形平坦水利和热量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粮棉产区之一。本文以地处华北平原的中等城市山东省聊城市这一传统农耕地区为例全面解析了开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将乡村旅游模式进行了分类对乡村旅游的典型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今后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设想。一、聊城市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自然特征与旅游业发展??。?。聊城市地处北纬。。、东经。?。?之间位于山东省西部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聊城市是鲁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境东西直距千米南北直距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一聊城市在一级地质构造单元中属于华北地台聊城一兰考断裂带又将全市分为个二级构造单元其西部为辽冀台向斜东部为鲁西台背斜。全市被第四系沉积覆盖仅东部的艾山、香山等地有古生界地层出露地表。第四系地层厚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厚一般为一米全市为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低平起伏较小。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地面坡降为海拔高度在米之间。由于受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和自然侵蚀的影响形成了微度起伏岗、坡、洼相间的平原微地貌类型境内土壤有褐土、潮土、盐土和风沙土个土类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十分有利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开发基础。?聊城市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晚秋易旱冬季干寒”为聊城市四季气候的基本特征聊城市的旅游适宜期为月其中月为旅游的黄金时期。聊城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金堤河、卫运河、徒骇河、马颊河以及条流域面积大于平方千米的支流。除黄河、金堤河属黄河水系外其余均属海河水系。聊城市内的主要湖泊有东昌府区的东昌湖和高唐县的城圈湖。东昌湖又名环城湖、凤城湖总面积平方千米略小于杭州西湖为济南大明湖的倍是长江以北城市内最大的人工湖常年水深保持米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盛产鱼虾等风景优美游人不绝。聊城市内天然植被很少仅有零星灌木林公顷占本市土地总面积的分第一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布在古黄河故道沙丘地带。地表植被多为农作物、人工栽培的用材林、农田林网、四旁树木和经济林木及次生草木植物群落截至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为平原绿化率为。聊城市自然野生的生物资源在省内并不突出但人工培育和驯养的种类却十分丰富其中在全国有名的优势品种有鲁西黄牛、大尾寒羊、圆铃大枣、冠县鸭梨和毛白杨等丰富的动物种类和植物资源既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并为乡村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社会历史文化与经济基础聊城市历史悠久是古人类生存和繁衍较早的地区之一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是东夷人活动的地方。春秋战国时聊城始见于史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当时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带来高度繁荣成为沿河著名的商埠这里“舟辑如云帆樯蔽日”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聊城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在此交汇人文资源独具特色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有多处。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临清运河钞关、明代的光岳楼、清代的山陕会馆和三国时期的曹植墓等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创办的海源阁藏书之珍贵丰富名闻天下。?中外读者比较熟悉的《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古典名著中描述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聊城。优秀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
人志士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义学正”武训、抗日名将张自忠国画大师李苦禅、国学泰斗季羡林等都是聊城人。。一聊城市现辖一市两区六县一市为临清市两区为东昌府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县为冠县莘县、阳谷县、东阿县、茌平县、高唐县。?。?、。聊城市年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公里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聊城市地处冀鲁豫交界处交通较为方便。京九铁路、济聊高速公路及济邯铁路穿境而过。随着经济?目焖俜?沽某鞘杏稍吹囊耘?滴鳌?ひ灯笠岛头褚滴牟到峁褂呕衷诘囊耘?滴
?怨ひ滴鳌?褚导捌渌幸挡?氐娜轿坏牟到峁谷植档姆?怪鸩接衫投芗拖蜃式鸷图际趺芗妥洹~~一”?。。。。近年来聊城人们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许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元。。聊城自古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名胜众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集中精力打造“江北水城”旅游品牌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河湖一体”的独特城市布局旅游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聊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聊城市的乡村旅游也具有?定雏形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近郊农业观光园。????。一。??一…一一这类乡村旅游目前经营情况良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园林花园节假日和双休日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运作较为成功有两家一一二??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聊城市凤凰苑农业科技园聊城市风凰苑农业科技园位于聊城湖南路中段东临古运河西接环城湖风景区南依徒骇河度假村北靠湖南路占地面积亩。整个凤凰苑分为五大园区。休闲娱乐景观区。位于科技园北部东起科技培训中心西至游乐园北起北大门为起点共设景点处即科技广场、垂钓区、游乐园、牡丹园、竹园、梅园、百花园、玉兰园、樱桃园、碧桃园桃园、杏园等。凤凰苑游乐园区。该园区既浑然一体又相对独立老少皆宜妙趣横生。这里有假山瀑布组合的水帘洞有动感电影有森林探险城有惊险刺激的疯狂老鼠、双月飞车、海盗船、空中滑道、激流勇进、有动物园、打靶场……。科技开发示范区。形成多项农业科技支撑体系进行科技服务和开发确保科技项目的高科技水准有效地组织指导农业项目的创业投资和农村新科技项目的产业策划。大棚栽培区。分花卉栽培区、蔬菜栽培区、果树栽培区不久的将来将进行工厂化育苗将建成花卉、蔬菜、瓜果种植的示范基地和优良苗木繁育基地。名优林果景观区。林果观赏性是该区的主要特色。该区充分利用地形林地的疏密结合不同林木的搭配种植使各林地之问形成不同类型的景观。游客在娱乐中能得到生产、收获的乐趣并受到美的陶冶。姜堤乐园?姜堤乐园位于聊城市南郊东临四河头水利枢纽工程西距聊阳路王光宇大桥米北靠徒骇河向南至规划的南环路。姜堤乐园地理位置优越条件良好土质肥沃用水充足。向北是风光秀丽的徒骇河向东是赵王河两面环水交通便利。园中百亩果园长势良好桃、杏、梨、苹果、山楂、李子、葡萄均是盛果期。春天桃、杏、梨花竞相开放吸引大批游人踏青观花尽赏田园美好的风光夏秋桃、梨、苹果压弯枝头向游人尽现笑脸入园观果尝鲜乐在其中。园中已建成的游乐项目全部向游客开放。亭、台、廊、榭与绿树、碧水交相辉映互为对景。拱桥、廊桥、平桥、曲桥各显风彩。小桥、流水又凭添无限乐趣园内岗峦起伏、山道曲折游于园中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忽而绿树红瓦忽而池水满塘忽而农情菜蔬让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百余种游玩设施全部免费开放与城市公园相比别具一格让游客流连忘返乐在其中。姜堤乐园自开园以来游人如织
交通车辆络绎不绝。为满足游客的需要开通了路旅游专线车。三轮车、出租车来往穿行大大方便了游客。姜堤乐园已成为广大游人必到之佳处现已吸引了城乡各个年龄层次的游人。由于知名度大增附近城市的游客闻讯亦大批来园满意而归回头客极多。姜堤乐园已成为一处供游人游、玩、乐、休息、观光的品位较高的农情观光园。?为满足广大游客游园的需要姜堤乐园又增建一批供游人游玩的具有新意的项目如画舫、野趣草亭、浅池戏鱼、水滑梯、烧烤园、农家游即品农家菜、住农家房等跨河自滑大索道增设徒骇河风光游项目快艇、划船……让游客享受更加有趣味的服务并尽可能多的让游人自娱、自乐心理上得到最大的满足。姜堤乐园在当地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开创了聊城农民办旅游的先河一举成为聊城市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受到社会各界和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把提高乐园文化品位、打造旅游知名品牌、提高乐园档次作为自己的第一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努力方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丰富乐园文化内涵人手年决定出巨资恢复在聊城历史上曾一度辉煌、消失近百年的“得水园”原名农绿园。“得水园”源于宋成于清兴盛六百年余年而不衰当时号称江北名园。并因此成为东昌八大胜景之一“绿云春曙”而久负盛名。现在按照原来设计恢复了砥斋晚晴书屋丽农山房小玲珑馆枕流漱石等个古景点又新增瀑布、峡谷、一线天等个新景点。建成后的“得水园”是姜堤乐园的园中之园园内地势起伏假山怪石磷屿池水静谧幽深亭台轩榭映衬秀竹绿树含烟人在桥上过鱼在水中游宛若一幅婀娜多姿的山水画卷。园内布局与园林建筑均采用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厅、堂、亭、檄、飞距翘角、粉墙、黛瓦、粟柱园内景观曲径通幽步移景异。虽由人做宛自天成“得水园”的建成成为了聊城及周边地区的园林精品。远郊森林公园乡村森林因区聊城市由于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黄河故道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沙岗为治沙防沙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因地制宜在这些地方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如今已形成了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比较典型的有阳谷景阳岗森林公园景阳岗位于阳谷县张秋镇景阳岗村东米距聊城市区公里。因小说中“景阳岗武松打虎的故事而驰名国内外。据《阳谷县志》记当年这里岗阜起伏草密林茂人烟稀少野兽出没。往年的景阳岗已成一片沙岗周围炊烟袅袅。近年来大力植树造林已形成了面积达公顷森林公园。在沙岗顶部正中建有一座民族形式的庙宇俗称“武松庙”据传始建于明代中期后被毁。现存古庙为年修建。庙前方有一幢刻有“景阳岗”三个大字的石碑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庙东米处有一刻有“武松打虎处”的墨玉色石碑。年以来经省考古队多次试掘认定景阳岗为“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现分为南北岗中间是一条公路。南岗东西长米、南北宽米面积约平方米。北岗东西长米、南北宽米面积约平方米岗顶较平高出四周地面约米。遗址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评为国家级旅游区。冠县马颊河旅游度假村冠县马颊河林场距聊城市区公里占地面积亩西靠马颊河南邻国道京九铁路、济邯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交通便利是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现正建设马颊河民俗休闲旅游度假村建设项目有百鸟园、猴岛、高尔夫球练习场、垂钓中心、度假宾馆、乡间别墅淡水养殖基地等。垂钓休闲娱乐场聊城市市郊建设了各种垂钓场其中经营较为成功的有“九洲洼渔村”。九洲洼渔村地处聊城市东郊洼地是古聊城的遗址面积公顷原来是废弃的砖瓦窑由于烧砖取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池塘池塘内养了各种鱼类鲫鱼、鲤鱼、草鱼、鲳鱼等在池塘岸边建成了几十间别具风情的小木屋形成了集垂钓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中心每到周末都可看到大量的城镇居民到此休闲度假。
?三、聊城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初步规划设想聊城市的旅游业在山东省个市的旅游产业排序中长期徘徊在名前后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于山东旅游传统的温冷区但由于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开发的后发优势其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由于中国“江北水城”的深度开发“南水北调”背景下京杭大运河水体的贯通和水浒旅游线的激活将使聊城旅游在华北腹地以“水城”特色而异军突起。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聊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也必将得到重要发展机遇结合聊城实际提出如下初步设想、?、在城市近郊进一步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在原有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着力发展花卉产业、种苗产业、温室产业、特种养殖产业和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使近郊农业成为资本、知识高度密集的现代化精细农业。园区建设要集田园风光与农艺为一体体会乡情农趣在观赏、采摘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农业农家生活还可加入科学普及教育功能如农业知识、生物知识、气象观测甚至天文地理等等要避免向城市公园方向发展。、为此需要政府在旅游规划及土地使用方面严格制定和控制并可因地制宜的建设一些观光农场休闲农场和休闲农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城市居民的需要。??在城市远郊建设发展森林公园?。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改道在聊城境内有一条千年前留下的黄河故道自西向东古老黄河淤积的沙土仍清晰可见。由于沙土质的土地农产量低几百年来人们多在黄河故道上种树自然而然形成了一条森林带这条森林带自冠县马颊河林场、莘县马西林场、临清的郭堤到高唐清平林场形成一条十分明显的黄河故道生态森林带。建议在这里规划建设几个大型森林公园结合民俗大观园等形成多度假的游玩场所。。建议着重开发生态和民俗两条旅游线生态旅游线聊城市区——姜堤乐园——凤凰苑农业科技园——马颊河度假村阳谷景阳岗——莘县马西林场—冠县万亩梨园。?民俗旅游线张秋古镇——海会寺——京杭大运河——山陕会馆——光岳楼——铁塔——临清鳌头矶。?、?、?四、聊城市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开发农业功能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聊城市是华北平原的传统农业区。长期以来农业的功能是以生产农产品为主是鲁西北地区的粮棉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聊城市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的功能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功能转变特别是聊城市这一中等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环境污染较重许多城市人在假期间很希望走出城市到农村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增强活力这为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聊城市应面对这一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满足城里人需求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发展聊城市农村经济的?条新途径。…一?开展资源调查和客源市场分析做好发展规划突出地区特色聊城市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首先调查和评价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特色农产品农村民俗文化等条件分析聊城市和周围大中城市人们对观光旅游的需求根据资源基础和市场需第一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求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构成树立旅游名牌产品形成地区特色旅游产品为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依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农业和乡村旅游区要加强交通道路建设提高通达性。建设供电、通讯、供水、排水等设施。搞好餐饮、居住环境卫生提高环境质量。同时要加强导游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旅游业经营管理制定相关法规使乡村旅游业走向专业化规范性。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旅游园区的知名度农业观光园区要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手段宣传旅游园区的条件和特色利用开会、办展览、节庆活动发放旅游景区的介绍材料加大旅游园区的宣传提高其知名度。
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
1883) 1886, , ,J,, ,2014 ( 12) :: ,文献著录格式钱斌斌严力蛟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 浙江农业科学
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
*,钱斌斌严力蛟
( 浙江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 、、摘 要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为例通过对平原地区地理区位交 通 布 局气 候 条 件特 色 农 业 发 展
,、、6 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活动等 个方面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提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并重和立
,,3 、、、足当地特色 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科学规划优化功能布局强化品牌形象加强宣传营销等
。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休闲观光农业; 有利条件; 基本原则; 对策; 平原地区
: TU 986: A: 0528-901(7 2014) 12-1883-03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衍生而成 ,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
的新型旅游业态。休闲观光农业兴起于 20 世纪 30 、、, 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
) 40 、。年代 的 意 大 利奥 地 利 等 地大 力 发 展 休 闲 、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之农 ,1,, 业经营。 观光农业是农业深化转型和提质增效的迫切要求,2, ,,严力蛟认 为休闲观光农业 是 一 种 适 应 现 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探索是第一产业向第
、。,、 二三产业拓展和融合的有效途径休闲观光农业 代社会的农业经营新模式是以农村的自然环境
,、、、、一方面以农业自然资源为主要载体拓宽农业发展 农业资源田园景观生产内容农家生活农业 ,,,,领域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 产品及乡土文化为基础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和工艺
; ,,、升人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是城市居民迫切需要享 设计加上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为人们提供观光
,、受农村生产生活气息释放城市工作紧张生活压 旅游、休养及增长知识和了解体验农渔山村民俗生
,“” 。活的一种业态是 三 农 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 ,力大的方法国内专家学者基于各个不同角度对
,。于休闲观光农业已有深入研究探讨并进行了一些 生长点
。,,开发实证案例的研究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基于此本文认为休闲观光农业就是农业与
, ,旅游业共生协调经营的新型业 态是 以 大 农 业 为案例在对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有利条件进行
,( 、、、、) ,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 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为基础通过规划
。,、基本原则和对策建议 编制和 产 业 转 型以观光农业景观体 验 农 业 生
、、,产品尝农业产品娱乐农业活动为主要内容为 1 休闲观光农业概念界定 人们提供休闲、享受的农业经营模式,是一种适应 ,随着休闲观光农业从国外引入国内农业与旅 于现代生活的活动。
。,游业逐步耦合发展从不同研究角度和领域对休 2 南浔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 。“闲观光 农业的概念界定不同如 从 名 称 上 有 休 地理区位 2. 1 ” “” “” “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观光休 南浔区为湖州市辖区,地处杭嘉湖平 原 地 区, ”“”“”“” 闲农业观光农园农业公园休闲农渔业
,,,”农业旅游等虽说法不一但内涵和外延基本 属于太湖流域衍生发育的平原水网地区具有地势 2 、。716 km。低河港多的特点全区总面积 南浔区 。相同 “,、,是承接上海联系东中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 台湾对休闲农业的发展从法律角度加以规范保 ,湖州市接轨上海的前哨和重要堡垒是杭州都市经 ,。障已逐渐形成固定的界定体系将休闲农业定义
:2014-08-03 收稿日期 ( 1988 -mail: 506699986@ qoqm.。 c) ,,,,。E钱斌斌 –男浙江湖州人在职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发展 : 作者简介严力蛟。E-mail: yanlj@ zju. edu. c。n :通信作者
2014 12 年第 期
、。, 济圈上海都市经济圈联结战略的节点与国内一乡的江南地区以盛产鱼虾闻名主要以淡水鱼类品
,、 ,、、2 线大城市直 于 种为主养 殖品种有四大家鱼鳜 鱼黑 线距离较近处小时旅游圈范围鱼牛
。,,、。2012 内可见南浔区的区位凸出优势明显拥有广阔 蛙河蟹及引进的鱼类品种等年 农 林 部 门
,16 ,。资料显示省级现代渔业园区有 个其中 现 代 的农业旅游客源市场和强大的游客消费群体
,1 ,5 渔业综合区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 个特色渔业 2. 2 交通布局
。10 精品园 个 南浔区交通网络布局逐渐 完 善。一 是 公 路 畅
。。 。。318 , 蚕桑业南浔区是浙江省优质蚕茧生 产 基 地通国道和湖盐公路是路脉联 系 着 各 乡 镇
。( ) 、,。 “”二是航道覆盖京杭大运河 南浔段 丝绸文化浓厚品种工艺独特辑里湖丝声名 长湖申航
( ) ; 、、。“”“”道 素有 东方莱茵河美称 远播双林绫绢被誉为 丝织工艺之花 湖嘉申航道东全区桑2 。。,8 200 hm,2010 宗线贯 穿 全 境三 是 高 速 串 联申苏浙皖高速公 园面积 至 年全区已建成蚕桑园 2 668 ,5 389. 5 hm。、( 区 个面积 特别是千金镇已 建 ) 、路申嘉湖 杭 高速公路串联起上海杭 州 等 2 641. 8 hm,。)2017 立优新桑品种蚕业园区 。2014 占桑园总面积重要城市四 是 铁 路 布 设年 的 浙 江
,“” 95% ,, 省铁路 八八计 划 中建设湖苏沪城际铁路将 的 桑园已全面得到优化改造其 成 效 将 逐
。。成为环太湖轨道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杭州 步得到显现
,“” 都市经济圈布局 八射一联的城际轨道铁路网2. 5 农业文化遗产
、“” 、其中 一联就是一条串联南浔桐 乡海 宁 的 南浔区农业文化景观多样,尤其是以渔业重镇 。,、。,连接线南浔区大交通框架布局的不断完善将进 的菱湖镇和孚镇为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
、,———,一步加速地区间信息互换客源流动推动南浔区 传统养殖鱼类形成的农业养殖模式桑 基 鱼 塘
。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生态农 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
。2014 6 ,业模式年 月南浔区桑基鱼塘系统 成 为 气候条件 2. 3 ? ,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也是湖州市第一个中国 南浔区处于北半球北纬 30左右范围内,属亚
。,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农业系统对桑基鱼塘进 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基本特
,,。,,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同时南浔区处 行修复和保护同时依托原生态桑基鱼塘开发形
、,、,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太湖南岸具有一定的海洋性 成多种新型养殖模式例 如 果 基 鱼 塘油 基 鱼 塘
。,。,1 ,7 等桑基鱼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较高以渔业博物 气候特点年气温温差小月气温最低月 最
,、、,,。60% 馆为内容展示平台逐步形成以考察教育教学 高热量充 足雨 量 充 沛无 霜 期 占 全 年 以
。。45% 。上天数年日照 为 为主要方式的旅游新模式 其良好和宜人的气候特
,、,点既有利于作物生长水产养殖为休闲观光农 2. 6 农业文化活动
,,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又有利于游客出游享受农 南浔区农业文化活动以畜牧、蚕桑、渔业等农
,。。,业自然风光参与体验互动节目 事节庆活动为主以农业第一产业为基础通过举
,、2. 4 特色农业 办农业文化活动增加农业效益性游玩趣乐性和
,。。南浔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农业产业 教育知识性
,、、、布局合理以淡水产品家禽蔬菜湖羊等产业 2. 6.1 ———畜牧文化活动湖羊文化节 ,、、、为重点畜牧业种植业水产业蚕桑业合理有 湖羊文化节是南浔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垫脚 ,。,。序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带 石也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有益尝试南浔是湖
。,、、。,畜牧业区域布局明显基本形成东中西 羊的原产地湖羊文化节以练市镇为举办地通过
,3 、、部 大优势产业带是浙江省无公害湖羊基地和湖 品尝羊肉美食比赛烹饪手艺探讨湖羊产业为主
。、、、 ,、,羊繁育基地主要包括湖羊樱桃谷种 鸭獭 兔要活动内容展示湖羊养殖加工等产业链条强
,, 化宣传湖羊传统文化内涵形成湖羊传统产业助 。温氏肉鸡等
,。。: 种植业主要有两大方式一是耕地种植以 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 、; 2. 6.2 粮油生产为主二是栽培植 物以 水 稻麦 类———蚕桑文化活动含山蚕花节
。, 济 作 物 为 主另外还有湖桑盛产的果实 ——— 含山 位 于 南浔区湖笔之都善 琏 镇高 仅 、豆类经
———桑葚,以及豆类作物菱湖白扁豆。 60 m,。 被称为蚕花圣地相传蚕花娘娘清明节期间
,水产业。渔业是南浔区传统优势产业。鱼米之 给养殖蚕桑的农户带来丰收的希望此地逐步形成
,: 钱斌斌等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
。,。、 “”“隆重的 轧蚕花风 俗蚕花节由此成为浙江省 项目进 行 整 合做 强 特 色要 围 绕 游 客 的 吃
、、、、 ,, “”民间节 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 中 国 民 间 艺 术 住行游购娱 等 一系列消费需求大 力
。,,, ”4 游系列 活 动 之 一每 年 月 清 明 节 前 后举 办 挖掘农业潜力拓展观光农业景观开发体验农业 、、、,、、。 祭蚕神踏青轧蚕花评蚕花姑娘等节 事 活 动生产品尝农业产品娱乐农业活动等项目在南
、、、,“” 。浔区要进 一 步 做 大 做 足 渔蚕羊果 四 吸引无数游客
2. 6.3 ,,———大特色亮点将休闲观光农业与旅游融为一体以 种植文化活动南浔葡萄文化节
,。农促游实现农旅结合 ,葡萄是南浔区新兴特色优势农业品种是重点
培育扶持的农业产业。农林部门数据显示,截至4 南浔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对策 ,2011 , 6 6 年全区 建 立葡萄专业合作社 个覆 盖 2 加强科学规划 , , 333 hm个乡 镇种 植 面 积 达 拥 有 多 种 葡 萄 品 4. 1
科学规划是休闲观光农业有序健康发展的保 。,种葡萄文化节以精品葡萄品种评比为内容以游
、,、。,、览葡萄庄园观赏精品葡萄为形式融合采摘品 障要加大规范管理部门理顺农林发展局旅游 ,。、。尝等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葡萄文化内涵 局农办部门管理体制要加强休闲观光农业规划
,《编制研 究 出 台 南 浔 区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 3 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划以 规划编制强化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依据来
,,,3. 1 源突出各区域农业资源优势错位发展防止休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以不损害后代需求 闲观光农业无序发展重复建设 。,为原则农业具有生物脆弱性和修复持续性因此 优化功能布局 4. 2
。要按照各区域农业资源、田园风光、农事节庆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过分追逐
。,。经济利益开发商以资金回报和利润为主要追求目 等特点培育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功能区结
,。标会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缺乏宏观规划指 合南浔区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优势分布范围,划分为
。,。、 3 导对农业环境承载容量考虑较少导致环境容量大功能区块西部功能区块以和孚荻港渔庄菱
。,,,, 承受力不足三是盲目建设导致恶性竞争为休湖桑基鱼塘为主体各渔业精品园为辅助突出渔,2,。,。、闲观光农业 的 健 康有序发展留下隐 患 发 业资源以鱼文化和渔产业为主题举 办 渔 文 化 开
,,,、、、、休闲观光农业要以切实把握问题找准根源坚持 节以写鱼诗唱鱼歌玩鱼赛跳鱼舞做鱼菜
,,。,可持续发展为第一原则不破坏农业资源环境不 为内容东南部功能区块以含山风景区为主体构
,。改变农业生态系统使人与自然环境可承载容量保 建蚕桑体验区和龟鳖生态养殖园互动模式提升含 。,持平衡 ,“” 山景区建设控制 含山蚕花节环境承载容量
,。3. 2 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 提高观光品质增强休闲品味东部及东北部功能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秉持合理开发与生态保护 区块以湖羊和果业精品园为主体继续深入挖掘湖
,、、、 ,,并重的原则将农业资源田园风光农 事 活 动羊文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强互动性和知识性的
。,。 参与能力紧抓果业精品园丰富果业趣味性要 农业遗产作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强保
。、3 , 护要在不改变农业土地规划用途不损害农业生 着力打造 大休闲观光农业功能区继 续 发 挥 优
,,、, 态系统不 影 响 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进行规划和经 势突出 区 块 特 色整 合 产 业 链 条形 成 合 理 的
,、、、、。营要建立开发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督查制 一二三农业产业功能布局
,,“” 度实施 环保 一 票 否 决 制坚持合理开发与 4. 3 强化品牌形象
,、、 有效保护相结合确保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建设当地政府应运用行政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搭
, 建平台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品牌进 、。经营的科学有序进行
,3. 3 立足当地特色原则 行包装与市场化运作以提升其整体的知名度和美 ,3,,。 誉度 要 结 合 优 势突破周边县市区休 南浔区这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吸引点,也是农业延
。。长产业链发展的前提条件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利用 闲观光农业同质化品牌形象
,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将现实农业资源作为开发旅游 4. 4 加强宣传营销
,。、宣传营销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手段。随着时 的源泉进行有机结合如将农业水果精品园水
、、,产养殖产业园畜牧养殖与加工产业园等相关农业 代发展科技进步宣传营销方式正在由传统模式
2014 12 年第 期
, ,J,, , 12 ) : : , , , ( 文献著录格 式刘 建 新丁 华 侨邱 春 英等赤 霉 素 处 理 对 红 火 炬 郁 金 鲜 切 花 品 质 的 影 响 浙 江 农 业 科 学2014 1886) 1887,
赤霉素处理对红火炬郁金鲜切花品质的影响
1 1 2 1 ,,,,刘建新丁华侨邱春英邹清成李紫3 云
(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花卉研究开发中心,浙江 杭州 311202; 2, 杭州市萧山区花卉协会,浙江 杭州 31120;2
3, 祁阳县第四中学,湖南 祁阳 42618)5
: ,,摘 要为改变红火炬郁金全花较短的状况拉伸花茎和花序以培育优质鲜切花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赤
,1 ,3 d。,,霉素喷施红火炬郁金的叶片每日 次连续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红火炬郁金的全花 、,,。 长花茎和花序的长度均有所伸 长花序宽相较于对照组也有明显增加但增幅随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而递减) 1 200 mg?L cm cm ,48 ,8 ,最优处理为喷施 赤霉素可使全花长达 左右花序宽达 左右适合培育优质红火炬郁金
。的鲜切花
关键词: 红火炬郁金; 姜荷属; 赤霉素; 鲜切花
: S 681.9 : B: 0528-901(7 2014)12-1886-0 2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1 ,3 Curcuma hbyrida ,ed Torch ) 支花期接近 个月成片种植整个花期长达 个半 ( ‘’红 火 炬 郁 金
( Curcuma 月,单支切花瓶插寿命可达 16 d 以上,最佳观赏 是国内花卉市场近年出现的 姜 荷 属 ,1,。,。花卉新品种 8 d,3 : 4 46: 穗状花序苞片阔卵形Linnaeus) 期可持续 每株可开花 支株 高
,。cm, : 39 cm, cm 50 3320 莲座状排列苞片深红色在华东地区普通栽培条 全 花 长 花 序 长 左 右
件下,整个花期从 7 月中上旬到 10 月底,田 间 单 ( 、) ,为全花长去掉 花 茎花梗以外的长度 花 序 宽
:2014-06-30 收稿日期 ( 20120332H)2 ; 1 ( 2011242)杭州市种子种苗项目 萧山区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 基金项目刘建新 ( 1980) ) ,男,湖南祁阳人,博士,从事花卉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E-mail: liujianxin2000@ aliyun. com。 :作者简介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向网络科技模式转变要结合游客人群群体特征和 的集成或综合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
,,,年龄段分布特点合理有效使用宣传营销模式注 业等旅游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内容涉及旅游活动
,。,、、、、、6 重传统模式同时拓展网络科技模式 的吃住行游购娱等 个环节也可说是
,4,4. 4.1 传统营销模式 。, 旅游商品的信息体现依照南浔区的实际情况
,、、、,、利用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户外广 设计开发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全方位全景式地展
,,告宣传平 台或 利用大型旅游展示营销会进行宣 现休闲观光农业以大数据资源展现其客源喜好程
,。传与旅游潜在消费者进行现场互动体验针对南 。度和客源评价
,,浔区区位优势划分主要目标客源市场以长三角 :参考文献 ,、、、区域为主以上海苏州杭州南京为重点营销
。方向 ,1 , , ) ,J,, 相重扬休闲农业 台湾农业转型的新走向 农 业 职 6 ) 8, ,2003 ( 4) :业教育 4. 4.2 网络科技模式 ,2 , , ,J,, 严力蛟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与对策措施 浙 江 依靠科技研发出适合本地区的网络信息推介平 28 ) 29, ,2009 ( 8) :林业 。台一方面要整合南浔区农林部门和旅游部门资源 ,3 , , ,J,, 严力蛟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模式与发展对策 新 农 ,,优势建设休闲观光农业门户网站设计开发手机 村工作研究,2007 ( 2) : 6 ) 7,
,4 , 王国良,王伟, 面向 游客的区域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J,, ,; 推送服务提供基础信息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探
地图,1998 ( 2) : 25 ) 27, 。索依靠科技研发区域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区域旅
( 责任编辑: 张瑞麟) 游地理信息是指游客感兴趣的区域内各种旅游信息
平原地区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平原地区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作者:刘奥龙 许文皓 白雪珺 黄睿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第 20期
摘 要:观光农业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以河 南省叶县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为样本,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此类产业存在的问题与 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平原地区;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4 F592.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 20-0118-02 引言
观光农业,也被称为生态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把农业生产活动和休闲旅游结 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产业。这种新型产业,一方面满足了城市民众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丰富 了生态景区的旅游内容和旅游容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有力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致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将 “ 农 ” 与 “ 游 ” 高度结合,两者相辅相 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近年来,我国在观光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学术界对于观光农业也进行了不少的探索研究,例如,舒伯阳的《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 状分析与前景展望》,梁留科等的《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对策研究》,李翔宇的《中国观光 农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等文章。总的来看,研究的侧重点比较集中于观光农业的发展条件 与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基于旅游资源而进行的观光农业产品研究,而对具体景区进行 案例式的调查研究则显得有些不足。
本文以河南省叶县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分析等方式进 行调查研究,在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探寻该景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或 完善措施,以促进此类观光农业景区的经营模式更加健全完善,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推动建 设特色鲜明、发展合理的观光农业景区与社会支持体系。
一、对河南省叶县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的调查分析
福旺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采摘基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近郊田庄乡,主要服务项目 包括无公害蔬菜种植观光、反季节蔬菜采摘体验、开发市民农场等。经营者首先通过租赁、承 包、转让等方式集中了一定规模的农村闲散土地,之后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施,对农 业生产相关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集约开发,如水源开发、开通灌溉渠道、修通道路、兴建温 室、安装大棚等。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优化步伐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
河套平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作者:王关区
生态经济 1995年03期
摘要 本文在对河套平原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主要制约因素科学地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参照农业发展的一般类型和阶段,提出了河套平原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以高产优质高效及持续良性循环为主要内容,以开放有序现代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生态农业,特别是对“粮经草有机结合、农牧林相互协调”的具有鲜明灌溉农业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的中西部,属于历史悠久的黄河灌区,土地总面积2.2万km[2,],耕地面积70多万ha,其中80%左右为水浇地;河套平原的粮食、油料产量均占内蒙古自治区总产量的约30%,甜菜产量占40%以上。可见,河套平原是内蒙古以至全国重要的粮、油、糖生产基地。研究和确定河套平原农业发展方向和生态农业的模式,不仅对其自身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内蒙古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全国灌溉农业耕作制度种植结构的完善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农业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河套平原历史上曾是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牧区,灌木、草类、乔木等覆盖着大地,牧民进行着逐水草而居的季节性游牧业生产,耕作、种植等生产活动几乎没有;林草的落叶和动植物的亡体以及游牧在这块土地上的牛羊的粪肥等,使得土地的自然肥力不断积累。就是这块经过漫长岁月形成积累起来的沃土,本身也孕育了否定它的条件,它吸引着远近贫苦的人们源源不断地流入这个地区,于是土地开垦不断扩大,黄河水通过引水和人为的决口不断增加灌入该地域的水量。历经清王朝、民国、抗日战争直到解放前夕,天然林草几乎消失殆尽,而土地的沙漠化、贫瘠化出现了;灌入的水量随土地农耕化面积的增加越来越多了,土壤的盐碱化产生了。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投入的增加、科技的进步、政策的有效等,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单纯看重水利而对水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水害的问题认识不足及农业发展模式、生产方式选择欠妥等,土地盐碱化、沙漠化、贫瘠化的势头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遏制,农业经济效益下滑、生态效益不良,农业生产的后劲严重不足。
河套平原的农业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半自然半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价段。其基本属于石油化特征明显、生态经济效益较低下、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传统有机农业和现代石油农业的不良“杂交型农业”。河套平原农作物单位播种面积所投入的总工业能量(包括直接工业能量:油料、电力等,及问接工业能量:化肥、机械、农药等)已接近典型石油农业的水平,特别是农药、地膜、化肥等的施用量已有过之而无不及(农药、地膜的施用量已达到典型石油农业的150%左右,化肥的施入量也超过其100%),可见以石油为主的工业能量的消耗水平衡量河套平原的农业已基本是石油农业了,而其与典型石油农业最显著的差异在效率和科技水平上。河套平原农业资源的利用率、物质能量的变换率及劳动生产率、加工增殖率、商品销售率等较发达国家低得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左右。河套农业仍是科技输入较少、科技作用较小的相对粗放、落后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率增量中的60%~80%应归功于农业科学技术成就的作用,而河套以至全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仅为40%左右。
由于农业发展模式的设计及农业发展方向的把握仍有欠妥之处,农村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还较低,农副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以及工农产品剪刀差的不断扩大、农民负担的加重等等,使得河套平原农业的经济效益呈下滑之趋势,农民从农业得到的纯收入近年来基本没有增加或还有下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户种田的积极性不高。河套平原农业的生态效益不良,以土地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水质变劣等为主的农业资源坏相当严重,因为药、地膜、化肥、除草剂的大量施用而造成的农业产品、农业资源的污染以及乡镇和地方工业等的“三废”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已达到一定程度。河套平原盐碱化面积已占到宜农地总面积的80%左右,耕地肥力一般下降1/4~1/2,森林覆被率普遍不足8%,土地风蚀沙化面积扩大到100多万亩。日趋严重的土壤盐碱化、贫瘠化、板结化及没有得到有效抑制的林草退化、土地沙化等是河套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 农业发展的方向
从以上分析可知石化农业、传统农业以及“杂交型农业”对河套平原农业的发展都是不适合的。河套平原农业发展的方向应是集石油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精华,结合新的生态、生物、物理、化学技术,逐渐形成生态、生物、工业等综合化的高效持续良性运转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就是多方学习、不断实践、大力发展以高产、优质、高效为主要内容,以开放、有序、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生态农业。
走“两高一优”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实现农业发展战略的转换,首先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业系统的投入,改善输入结构,极大地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特别是生态技术化水平。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温饱阶段、还是小康阶段,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地区,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视农业发展农业是经济全面高效快速、协调发展的保障。要在争取结构合理、管理完善、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对农业系统资金、物资、特别是技术的输入。增加农业系统的科技投入,增强技术子系统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财富的能力,是河套平原农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环节。要丰富、调整农业技术子系统的组成,放大其作用,使得传统农业精华技术、石油农业精华技术、生态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遗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服务技术等合理结构,形成完善的、作为生态农业基础的生态技术体系,保证稳态、有序、高效、持续、进展演化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设计、建造、启动、运转、目标实现。
其次要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其合理化、协调化、高级化,在发展种植业,保证粮油糖产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优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渔业、副业特别是畜牧业,实现农牧林副有机结合、协同一致;要适当延长或缩短食物链,增补或减除食物网络的环节,探索、创建、推广不同地域生态农业的不同模式,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转化、增殖各类农业资源和各种农副产品,实现农业系统结构合理、机制完善、功能高效,生态经济良性循环、进展演替。
第三要在长足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搞活流通、开拓市场,增加收入、繁荣经济,极大地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系的步伐。
3 生态农业的模式
为了摆脱桎梏、增强后劲,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真正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路子,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干部农民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实践,使得粮经草有机结合、农林牧相互协调也即“草田轮作、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应运而生。其自80年代初期产生以来经历了十几年的推广完善,已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显示出极大的适应性和发展前景,是河套平原生态农业的最佳发展模式。
3.1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合理溉灌方式、完善引排水体系,改革耕作制度、改良土壤结构等,是创建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基础
3.1.1 禁止秋灌,多方节水
河套平原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初浇秋贮水,每亩需水130m[3,]左右,这些水大部分增添了地下水,若把最后一次浇青(约在8月底)作为秋贮水,秋收后立即耕翻保墒,则每年每亩可少灌很多的水;要按渠道灌溉范围种植同步需水的作物,减少渠道放水次数,从而降低渠道渗漏的浪费水量;逐步改变大水浸灌的灌溉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可试验推广喷灌、滴灌等省水利田的先进灌溉方式;总之采取尽可能多的节水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土地的注入水量,辅之有效的排水,是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的根本途径。
3.1.2 深耕基肥,改良土壤
河套灌区的盐分一般在土表10cm左右才可危害作物生长发育,而且地层里由上往下盐分含量逐渐减少,如果把耕层逐年加深,由当前的5寸三年内加到10寸,每年加深1寸多是不妨碍当年作物生长的,同时要增施有机底肥,肥在土壤中缓慢发酵产酸,可中和或缓冲部分或大部分碱性反应,这样就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其保水性能,有效防止土壤板结、提高肥力、减轻盐碱。
3.1.3 及时耙肥,干土保墒
小麦作物收割后若不再复种就应立即抢耕,以破坏土壤毛管,防止土地直接暴露在烈日之下的大量水分蒸发,从而减少耕层盐分的积累,同时也应将底肥在这次耕翻时压进去;在处暑左右乘气温相当高的时候就灌当年的最后一水,由于气温还高、水温和地温也不低,好促进底肥发酵、微生物繁殖;灌水后一旦农具可以进田,就要进行第二次耕翻,并随耕随耙,第一次要深耙、第二次以后直到地冻都要进行不超过3cm的浅肥,至于耙多少次要根据土表情况而定,即一见结成硬皮就耙,使土表经常保持3cm厚的一层疏松干土,以覆盖心土,防止蒸发,并保存地温,促进底肥发酵,形成土壤团粒。
3.2 粮、草、经有机结合特别是要实现粮草轮作,改变栽培方式,合理种植结构,并使得先进适用的培植、良种、化肥、农膜、农药等农艺技术科学配套等,是构建此种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内容。
3.2.1 增加绿色覆盖度,延长绿色植物覆盖时间
盐分是以地水下为载体,主要通过蒸发上升到地表积存下来的,尽量减少土壤的直接蒸发即将直接蒸发转换为通过植物的间接蒸腾,便能有效地防止盐分的耕层积累。河套平原每年二月份每亩土地要蒸发掉30cm[3,]左右的水,五、六月份240~250m[3,],八月份150m[3,]以上等;按地下水矿化长2克/升计算,每蒸发一方水就在耕层内留盐2kg,这样每亩地累计蒸发掉300m[3,],地表土壤含盐量就达到0.4%,地就盐碱化,不能再种了;由于每年有几次浇青苗,大部分盐还要淋溶下去,只有小部分留在耕层,所以一块盐碱地的形成是缓慢的。虽然如此,但只要耕作和用水方法及种植制度不改变,积盐也是稳步的、加速度的。在每年的绿色季节由于有活的植物覆盖土壤直接蒸发量很小,可见在一年内如果延长绿色植物覆盖时间,增加其盖度是有效防止土壤返盐的措施之一。可是利用农作物覆盖最长不过120天,而豆科牧草清明前就返青,在种糜季前有二个半月覆盖着土地,即使是种玉米前也还有一段时间,收割小麦后只要复种牧草就能覆盖到10月10日以后,这样前后延长了140天左右绿色植物覆盖土地的时间。粮食作物和豆牧草在种植上的有机结合,其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效果十分显著,仅就小麦收获后复种毛苕一项,从8月上旬到10月上旬60多天的时间内,牧草覆盖下的土地比裸露土地每亩少蒸发约124m[3,]水,少积盐约248kg,覆盖下土壤的失水90%是通过植物蒸腾了,而蒸腾既可降低地下水位,又不会给土壤留下盐碱。农田林网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林网内土壤蒸发减少37%左右,相对湿度增高大约28%等,可见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也是防止土壤蒸发、积盐及防风固沙、改良生境等从而保护农业稳产高产的有效途径。
3.2.2 套种、复种及轮作
根据河套平原的自然生态条件,其粮草轮作应采取套种加复种,年内轮作与年际轮作相结合。上半年种草,下半年种粮,上半年粮食,下半年牧草这是年内轮作;今年是玉米套牧草,明年为小麦后复种牧草,第三年是玉米套小麦,这是年际轮作。套种、复种以及轮种等可用的优质牧草有苜蓿、草木樨、毛苕、大麦等。复种,有小麦后复种牧草和糜黍前复种牧草等,如麦后复种毛苕子既可减少盐分积累、提高土壤肥力,更可获得1500~2000kg/亩的优质鲜牧草。套种,高杆粮食作物套种豆科牧草,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粮食和牧草都不会减产,因为豆科牧草不太喜光、不受高杆影响,反而在后期还可补给作物一些氮肥,而高杆作物本身由于株行距都较大,它们的漏光为牧草所用,这样增加了植物的总体受光面积,形成立体的模式化栽培结构;有玉米套种牧草、小麦套种牧草、糜子套种牧草等,如玉米套种紫花苜蓿、小麦套种毛苕,在不影响农作物产量增加的基础上可生产苜蓿干草400~500kg/亩、毛苕子干草500~600kg/亩。轮种,有单纯草田轮作,如一年种粮、一年种草或前几年种草以后种粮等,此法适宜于盐碱地的改良,可以采取禾 本科和豆科草混播的方式,既有利于降低盐碱度,改善土壤结构,又可增加牧草产量;粮食、饲料、牧草与其它农作物的轮种,如今年是玉米套苜蓿,明年为小麦后复种毛苕等。
3.3 农牧林相互协调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调整和完善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是形成和发展该种生态农业模式的核心
对于河套平源农业来说,林业是其生态维护的基础而牧业是其转化增殖的中心,在农田林网化的条件下实现粮草轮作、农牧结合是河套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佳模式。
河套农区每年秸杆秕壳的产量极大,由于绝大部分是禾本科作物且收获后秸杆已枯黄故此蛋白质、维生素等十分缺乏,要想发挥大量秸杆秕壳的养畜效用必须配合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养分的绿色豆科干草,通过粮草轮作而产生的豆科牧草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这样在优质饲草料总量大大增加的同时牲畜的可能饲状总量及其品质也极大地提高,农区畜牧业将在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上得以空前的发展,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协同化、高级化,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飞速增长;坚持按这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三年的农户,由原来的平均一亩耕地养不了1个羊单位增加到能养3个羊单位,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年人均纯收入比周围的一般农户高出300~600元。
农区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肉、乳、皮、毛等稀缺畜产品的大量增长,也使现实的耕地最短缺农作物最需求的厩肥增多了。家畜厩肥是构成土壤内生态平衡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对各种土壤微生物的生活和繁殖起营养作用,增强土壤内部腐殖质的形成能力及有机质的矿质化和某些菌的固氮过程;家畜厩肥间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反应、降低PII值,使农作物生长旺盛,更有效的利用光能热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潜能,而且厩肥的肥效长、一般能持续三年以上。种植豆科牧草的地下部分又可固氮、增加土壤养分,草木栖每亩每年可固氮近9kg,苜蓿7kg以上,毛苕6kg左右。这样,三年内土壤肥力会大大提高,一般有机质含量由约0.94%增加到1.66%左右,而土壤全盐含量则由约0.15%下降到约0.091%。
“草田轮作,农牧结合”不仅使土壤盐分下降、养分增加、质地改良及牲畜的饲养量大幅度增长,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也确保粮食单产、总产量、商品粮的提供量以及油糖、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绝不是牧草多了粮食就少了、畜牧业发展了种本植业就停滞了),再加上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完备的农田防护林体系的有效建设,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便开始进入良性循环、进展演替的最佳状态。如麦后复种豆科牧草对于土壤返盐量和下年的粮食产量很有影响,土壤返盐量要下降40%左右,而当年的小麦并不会减产,下年在这块耕地上再种小麦其增产效果可达15%~20%。牧草和作物秸杆等通过家畜利用过腹还田和直接以压绿肥、秸杆还田等形式相比,不但单位面积的农业综合产值及收益增加了很多,改良盐渍化土壤、提高耕地肥力的效果也增大了不少。巴盟杭锦后旗的农民李风义,全家6口人,承包经营29亩耕地,从1983年秋季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草业及林业等,走“草田轮作,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到1986年粮食总产量由1983年的10800kg提高到13600kg,豆科鲜牧草产量由零增加到19100kg,养畜数量由27头扩大到89头,种值业产值和销售收入由5281元及3630元变化为6090元及3550元,畜牧业产值和销售收入由1110元、300元上升到5100元、3540元,人均纯收入由655元增长到1182元,而且耕地的肥力提高、土壤的盐碱度下降了,农业系统进入结构日趋合理、功能不断放大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状态。
An Approach to Eco-agricultute Development
Model in the Plain of the Bend of a River
Wang Guanqu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uhehaote 010010)Abstract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status quo and the main conditional factors of eco-agriculturedevelopment in the plain of the bend of a river,and inaccordqancewith the general type and stage of agriculturedevelopment,putforward the bases,directions and main contents of eco-agriculturedevelopment in the plain of the bend of a river,aswell as itsdevelopment models.
Key words Eco-agriculture Deveolopment model?
作者介绍:王关区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呼和浩特 010010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关于农业地区城镇发展模式研究——以新乡平原新区发展战略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