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 “ 五个到位 ”
作者:程升贵
来源:《读与写 ·上旬刊》 2014年第 03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 05-0021-01
素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回顾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概念的提出到实践的展 开,迄今已有 20多年。抓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 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新修订的《义务 教育法》将素质教育上升为法律的规定,成为国家意志;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和《教育督导条例》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是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是根本,学校是重点,教师是关键,办学条件是基础,作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单位的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
1.思想观念转变应到位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改革方向和教育质量。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扰乱 了人们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困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在转变教 育观念上下功夫,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一是树立
2.政府行为应到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强各级政府的领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各级政府必须做到认识到位,行为到位,投入到位,依法治教。要带头学习和贯彻国家推进中 小学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划或方案。要明确
体育教学活动应注重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活动应注重素质教育
摘要:怎样上好体育教学活动课,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但往往很多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导使一些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与体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 体育
一、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做到言传身教
做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一名领导者,更是一名言传身教的参与者,对学生的技能、技术、理论知识、品德等各方面素质发展和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一名体育教师的全面素质。为此,做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首先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适应社会需要,树立以育人为方向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其次,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多方面的技巧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活动中的应变能力,一个手势、一声口令、一个动作、一声哨音,使学生明确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样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才会得心应手,得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活动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注重学生品德教育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志也曾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他辩证的指出了体育与知识和道德的关系。在依法治理一切的今天,体育教学活动要把法律教育、品德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运用体育活动教学丰富的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品德培养。
1.通过严格的课堂队列训练手段,培养学生们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快速灵活,协调一致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2.通过不同的教学游戏方式,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齐心协力,热爱团队,遵守规则规定等道德品行。
3.通过球类、田径、体操等方面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机智顽强、勇敢果断、意志坚强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运动技术技能
针对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在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尽情挖掘学生们对各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使学生们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不同兴趣爱好的培养,养成自我锻炼,带动他人锻炼的好习惯,使学生练有所得,练有所获。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教育学生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减少伤害事故发生,超越自我,挑战自我,使学生成为不
同体育项目的尖子人才。
四、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保持良好运动心态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不仅培养出的学生有健壮的体魄,而且使他们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不管是在体育运动中,还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培养他们遇到困难不低头,踏上坎坷不弯腰,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的心理和心态。充分利用体育教育教学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坚强意志,还要注重培养发挥他们的思维想像和创造力,以及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战胜一切困难的心理素质。
五、抓好课外体育活动,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提高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巩固和扩大体育教学课的实际效果,更能使学生得到各种素质的全面锻炼。为此,体育教学课必须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持两课、两活动,在普及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以及特长生,采取小型多样、分散集中的训练方法,使体育运动技术技能不断提高,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要以普及为原则,体育达标为手段,提高技术技能为动力,强体健身为目的,挑选思想好、各项素质高、学习进步的学生为龙头,建立健全学校传统项目的运动队,积极发挥他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骨干作用。每年要举行几次不同项目的竞赛活动,提供学生素质增强、技术技能提高展现平台,从而巩固提高体育教学活动效果,增强学生素质,提高竞技水平,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
浅谈高中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
浅谈高中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
迁西县罗家屯财贸高级中学 吴翠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文意识的发展,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而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素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也是整个社会关注教育改革的焦点。因此,一种新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呼之欲出。
自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始终在教育一线做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接触的久了,略作了一些肤浅的评价方面的经验总结,现阐述如下:
一、要多用鼓励和赞扬的方法评价学生。
老师的称赞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表现与能力的一种肯定。这样会使学生以更勤奋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也是搞好老师与学生关系的重要途径,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老师的向心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常常是批评这个学习心散,骂那个不太聪明;劳动时,总是说这个太懒,那个只会捣蛋;班会上也经常大动肝火的批评谁变得太坏,不像人样……,但换回来的效果似乎还是老样子,反而弄得师生关系产生隔膜,彼此不信任、互相仇视,不利于正常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后来,我改变了往常的教育方法,在每次劳动结束后,我都要求劳动委员在解散前或在班会上,及时的总结和表扬那些
积极劳动的同学,尤其着重表扬后进生,即使他们在劳动中只有一丁点进步,都进行表扬鼓励。这样一来,一些常偷懒的学生居然也勤快起来,班里的卫生工作也不再犯难了。在开家长会时,我都会重点将他们的优点与具体的好人好事等好的方面向家长汇报,要求家长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在每次考试后,我都要选出学习优胜和学习进步快的同学,发一些学习用品来鼓励这些同学。同时鼓励中下层同学,“不求与别人相比,只求不断突破自己”,使他们在学习上不断进步。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我班的王进同学,由于父母离异,跟着姥姥姥爷生活,导致了孩子性格任性,容不得半句批评,整天在班里惹是生非。根据他的心理特点,我抓住每个机会总是多鼓励他,多表扬他。有一次,班里的灯绳不小心被学生拉断了,王进同学积极要求他上去接灯绳,许多同学都说“别电着你了,王进,让电工师傅来修吧。”而王进同学却说“没关系,我在家干过。”说完,不一会儿就把灯绳接好了。同学们都拍手叫好。利用这件事我在班里表扬了王进同学,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王进说“你就是咱们班的电工师傅,今后你学好了电学知识,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电工师傅的。”全班同学都为他鼓起掌来,王进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教师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一
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母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及时有效的评价,它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学生们在这种鼓励和赞扬氛围的感召下,也逐步学会评价他人,学会倾听,学会赞赏,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回答,同时也更增强他们对自我评价的信心。这样,才能体验并享受到成功的幸福,才能正确认识自己。这种评价,简便、直接,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法记载,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一分为二,科学评价学生整体素质。
对刚接手的班级,我不仅利用工作时间全面掌握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硬性”资料,我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与学生心交心的谈话,及时记录谈话心得,把对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随后,建立每个学生的资料档案袋。在资料档案袋中,我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评价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为今后的班级管理确定目标和依据。这样,既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自身具备的闪光点,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美中不足之处,亟待解决的自身的缺点等问题。学生在与教师的交谈中,既加强了师生情感,又找准了自己的成长坐标。
三、用发展的观念评价学生的成长。
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评价学生亦是如此。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切记不要恶语伤人,切记不要扩大学生的显性的缺点,否则,教育工作者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一个刽子手的角色,会把学生成长中的亮点扼杀在萌芽状态。
记得去年我带高一三班时,经过全方面的了解,认定班上一位调皮的男生具备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于是,我大胆任命他当班长。他非常激动地说:“谢谢老师的信任,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果然这位老师们眼中一致不看好的“捣蛋鬼”,给我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惊喜。2012年年底,他光荣地被评为县级优秀班干部。家长欣慰了,学校满意了,我也长出了一口气—我用发展的眼光转变了一个后进生,转变了一个涣散的班集体!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评价应是一个有机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并不是单纯评价观念的简单实践,更不是一个或几个评价方式的逐一应用,而是建立在对受教育个体(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首先要对他们做出全面而科学地诊断,然后组建包括考试评价、心理素质评价、动手能力评价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集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反馈于一体的多元评价网,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最终形成学生评价信息库。这种评价角度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了评价机制的综合性
和科学性,从而使之更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
在这一体系中,我们要与学生建立对话式、平等式、交互式、融洽式的教育模式,用心灵去碰撞心灵,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思想去触摸思想,真正做到“育人细无声”。坚决贯彻执行以人为本的原则,多鼓励,少批评,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无论他在求学的路上遇上什么障碍,无论是学习上的苦恼,心理上的彷徨,还是生活中的孤独无助,老师都会给他们一个科学的评价,给他们的人生注入一股鲜活的动力。
总之,素质教育评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整体只有讲究综合、追求科学,放眼发展,才能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焕发出生机。
素质教育对高中生假期的影响
调查报告
姓名:聂晓萌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201000701054
2011年暑假社会实践
2011年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素质教育对高中生假期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目前山东省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是否能够被完全体现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这应该是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初期让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它与传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不是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不再以单纯的卷面成绩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而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然而,学生的时间是不变的,在同样的时间内要将传统的书本教育转化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上,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时间减少了,学习课外知识的时间增多了。众所皆知的是,现在虽然是素质教育时代,但是中考,高考还是主要依照学生的卷面成绩录取,同时考试大纲的要求并不比以前有所减少,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在时间减少的情况下掌握相同量得知识。这也就是引发我们思考的关键,看似素质教育,看似是减压, 但能否真正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学习压力能否真正减轻……
暑假中,我在一家教育辅导机构当助教,我的学生都是高中生,与这些高中生相处的十几天里,我亲身感受到了素质教育带给学生们的压力, 我自己也是从素质教育中走出来的,因此我对现在高中生的感受非常理解。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做到新世纪四有新人,使他们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道德的修养。
而现在实施素质教育是否真的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不是事与愿违。
通过我当助教与自己学生的相处以及跟自己与周围高中生的相处发现现在高中生的压力主要于以下几点:
首先,从高中生的上课时间说起。山东省在很多年前就要求对中小学生“减负”。“减负”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从表面上看,现在中小学生的上课时间确实是大大缩减,学校也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课程,例如:国画,雕刻,舞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但是丰富多彩的课程是来源于减少学生文化课的时间,然而,众所皆知的是,如今的学生并没有因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减负”的呼声而不需要高考,而且高考的考纲范围也没有缩小。因此,素质教育中的学生与以前传统教育中的学生相比,虽然学到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但是,他们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相同的书本知识,这无疑是给素质教育中的学生增加了负担。
暑假中,我观察到一种现象:市面上出现了各种辅导机构,而他们的生意也借素质教育的东风蒸蒸日上。在去应聘当助教的时候我遇到许多前来替孩子报名的家长,与他们交谈过程中,有的认为:现在虽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但是孩子的学习根本不行,时间少了,知识量不变,上课的时间也少了,孩子的主动性又比较差,成绩自然就下降了,只能靠假期报个辅导班继续学习,要不然考大学很难。有个家长这样说:素质教育看似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孩子们学到的很多东西都只是皮毛而已,根本不
深入,有一些东西根本不是孩子自己的兴趣,而学校安排那样的课程就必须学,孩子不仅学不好还浪费了时间。交谈中,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看法也是各有不同,有家长也是赞同素质教育的,但是他们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高考的改革,高考的机制不变,“减负”就是空谈,素质教育也是虚设,孩子从小就被灌输高考的思想,一切的努力也都是为了高考的胜利,因此只要高考的机制不变,一切都无从说起。家长迫切焦急的心态让我感觉到了现在学生的压力,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即使他们知道孩子的压力大,心疼孩子,但是为了高考他们还是让孩子利用假期的时间上辅导班,孩子也不得已放弃了假期。
上课期间,我也跟学生交谈过,学生的观点跟家长的不尽相同,他们的上课时间不再像以前那样除了节假日天天上课,现在的高中也跟小学一样,只有周一到周五上课,没有早晚自习。他们上文化课的时间也比以前少了接近一半。有个高二的学生跟我说:我们现在上课根本没什么预习复习的时间,每科的时间都少了很多,老师为了把课按时讲完也很少讲题了,作业也经常是一带而过,我们只学了理论知识,而遇到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时就卡壳了,不得已我才利用暑假的时间上辅导班,其实我每个寒暑假都上。聊到假期时,很多学生脸上都写了“无奈”两个字,虽说素质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假期做了规定,但是,他们又利用假期学习辅导班也就相当于没有了假期。是啊,我相信,这应该是大部分学生来上辅导班的原因吧。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太少了,由此而
来,学生们连假期都没有了,他们的压力怎么能因为素质教育而减少呢?
学校安排各种课程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学校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考虑到学生的压力,学生们肩负着高考的压力,在学校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少了,必定会导致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上辅导班,也让家长有了让孩子上辅导班的真正理由。
其次,从高中生的作业说起。虽然说是要求减负,但在假期辅导班中,我看了他们的暑假作业,厚厚的作业让我想起了自己高中的时候。多的一本暑假作业要三四百页,少的每科也要七八套卷子。我跟学生们计算过,这些作业要想全部独立写完需要他们必须每天按照上课时间来写才可以。暑假中,除了过年走亲访友外,他们还需要实践活动,除去这些时间,学生们用来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就更少了,何况他们还要上辅导班。我教的学生中,有好多是全天都上的,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多, 他们要一直学习辅导班,根本没有时间写作业,这样的时间安排很难让人相信是素质教育。有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抄袭答案,我发现后问他们问什么不自己做,回答让我很震惊:我全天都在上辅导班,根本没有时间做,我也想做,但是时间不允许,开学老师要检查作业,不写完又不行,只能抄了。全天的时间上辅导班,还要面临如此多的作业,换做是谁估计都很难完成。
假期应该是让学生们放松,自由支配的的一段时间,但是却把学生变的如此劳累,这应该是素质教育应该达到的效果吗?假
期学生都如此的忙碌,如此的辛苦,很难想象他们平时学习是否会轻松。而且在辅导班中我发现最多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们上课听课,下课就急忙写作业,上课学到的内容也不做整理,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学不好,作业也写不好。沉重的假期作业跟辅导班剥夺了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交流中,我能从学生们得话语中理解他们对真正假期的渴望,他们都是未成年的孩子,都是童心未泯的未成年,他们渴望可以真正的放松,真正的休息。这应该也是素质教育不想看到的现象吧。
上课时间跟假期作业成了剥夺学生假期的罪魁祸首。新华网曾经报道过,把假期还给学生才有素质教育。报道说:把假期还给学生,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痛痛快快地玩,自发自主地学,当然比把学生捆在教室里“填鸭式”地满堂灌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把假期还给学生, 事关素质教育的大局,绝不是小事! 事实证明学校表面是把假期还给学生了,但是学生出了校门又进了辅导机构,表面的假期,实际作业量已经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假期是学生的生活过于单调,过于繁忙,因此也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没有达到素质教育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
学生假期是素质教育的很好体现,然而现在素质教育使学生们的假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要想真正做到把假期还给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充实每个学生的生活,我想,任何教育机构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有一些课程的安排还是要听听学生的意见,比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学了才能学好。再者,虽然学校安排的文化课时间减少了,但是一定要让老师跟学生保证效率,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多留意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要完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素质的培养上,比较现在的局势还是以卷面成绩为依据的,高考还是看卷面成绩,不要让学生因为素质教育把自己的假期全部用在辅导班跟假期作业上。
家长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配合,我们知道,在父母眼里,让孩子不停歇的学习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他能有一个好的明天,好的未来。他们认为学习就是孩子的全部生活,他们害怕孩子一玩就耽误学习。而这种生活无疑是非常单调、枯燥、乏味的,这显然和孩子们爱玩的天性相违背。生活中没有了调节,跟我们吃的菜没有盐份一样,将会索然无味。所以,即使在辅导班有的同学也是一边学一边玩或者干脆逃课不上了。
其次,学生也应该调整心态适应现在局势的变化,要想成为祖国的栋梁,成为有用的人才,必定要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习时间不在于长,而在于效率,只要效率高,那假期还是自己掌控,而不是被动的上辅导班。
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减负,让学生做到全面发展,不再是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也不再以卷面成绩衡量一个学生的水平。而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现在的高中生,连假期都只是表面有,看似
是放假,其实比上学时更忙碌。对此现象,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让学生们感受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2011年暑假
高中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初探
高中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初探
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全面和健康发展的人,才会给人类带来繁荣与和谐。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
一、关于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
所谓人文,广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狭义上通常包括文学、艺术、法律、哲学、历史等等。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它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它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人、教育人,强调人的道德精神价值,注重对善与美的理解,引导人们求真、从善、爱美,使人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人文教育对于人的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人文素质教育也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合理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局限,教育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人们对科学、技术等理工科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人文学科,人文教育受到很大忽视,结果导致重功利轻价值、重工具轻生活、重理性轻人性的认识偏向,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出来。事实证明,这种不均衡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对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全社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当前我国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我们 对本校7个班级209名初中、高中、职业高中学生进行了有关中学生人文素质问题的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即人生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取向、文理学科取向、个人品德取向和艺术审美取向。学生跨度从初二到高三,基本覆盖了目前中学生的诸年龄段,调查基本能够反映当前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概况。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价值观念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现象突出(见表1)。
另外一组相关调查表明:30%的学生对有机会出国留学的打算是挣够钱再回国。50%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要有较高的生活水平,20%的人认为是拥有财产。价值观念极端个人化表现在:40,的学生认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更重要。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虚无主义倾向是本次调查发现的又一现象。对一位为抢救他人而牺牲的青年的看法居然有5%的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将近60%的学生认为不值得或不太值得。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问题。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价值观。中学生的价值观情况可以反映其人文素质的基本水平。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学生的人生的目的和追求可以说明人生观的价值取向,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会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康有益的习惯。当我们探本求源之后会发现,我们的教育确实没有很好利用人类丰富的人文资源,以致于形成今天中学生人文素质如此令人堪忧的局面。
(二)对学生文理科学习价值取向的调查
人文学科包括了一切的文科教学内容,因此文科教学的过程也是人文教育的过程。目前中学生文科学习的现状、对文科学习的一些看法,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反映出当前中学文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见表2)。
这一情况说明文科教育的育人价值在近1/3的学生身上没有体现,也可以说文科教学的这种特殊教育价值在中学教学中挖掘、渗透的还不够。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还需要引起教育部门足够的重视。对文科的学习态度依次为(见表3):
同一项调查结果表明:65.1%学生喜欢文科,55%的学生认为文理科同样重要,23%的学生认为文科学习还需要加强。这说明目前文科教学方法中还存在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就教材讲教材,缺乏整体感,宽阔感;教学方法单一,划书记笔记,死记硬背等等,在这种文科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欣赏人文学科的博大精深,更不可能感受其内在的人文精神。
目前中学的文科教学没有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并且文科教学本身也没有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的功能,当前的文科教育状况不利于提高中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也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对教育的需要,因此,文科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道德水准现状的调查
德育的基础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所以中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直接表现在其道德水准偏低。首先是对待父母的关心程度,只有56%的学生知道母亲的生日,65%的学生知道父亲的生日,与此相反,父母年年都给孩子过生日的却达到90%。尽管父母向孩子付出了很多的爱,却没能得到孩子相应的爱的回报。一个不会关心父母——对其倾尽爱心的父母的人,将不可能去关心其他人。从中学生对陌生人的态度可见一斑(见表4)。
长此以往我们教育的学生必将变得性格冷漠,只关心自己,获得而不想付出。在调查中只有27%的学生认为家庭成员间的友好关系是幸福的意义所在。人文的本义是研究人性,创造人性的完美。情感是人性的本质,没有情感的人不会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80%的学生在遇到红灯而又没有警察的情况会闯过去,很显然,这反映出学生在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中学生道德水准的问题还突出表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上。1987年至1991年大陆查获未成年刑事伯案成员人数(见表5), 其中抓获的凶杀重伤抢劫强奸爆炸等案犯中,青少年占70%左右,在查获的抢劫案中青少年占80%以上,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左右的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动机68%“为了金钱”,9.4,“为了朋友”,8.9%“为了性满足”。
中学生的道德问题说到底是人文素质问题,一个文化底蕴很厚的人会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解决当前中学生道德水准较低问题的关键。
(四)人际交往方面
学会合作、善于与人合作,具备与人交往的和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前提,是一种重要的人生技能。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是我们的事业走向成功的保证。57.4%的中学生在选择与人合作还是独立完成一项工作时,选择的是“宁愿独立完成”,而选择“能与人合作得很好”的仅占9%,87%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需要技巧,分别有28%和7%的中学生对自己处理人际问题的能力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对人际交往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见表6)。
可以肯定的说,礼貌、尊重、无私、谦逊、慷慨、服务他人、良好的风度和有效的沟通技巧可以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中学生缺少的品质和习惯。
(五)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人的思想和行为源于人的认知,审美能力是认知水平高低的标志。正如席勒所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但是当代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却不尽人意。76%的同学对流行音乐独尽倾心,47%的同学在听了贝多芬的《命运》之后没感觉有什么特别,还有24%的学生根本没听过,被《命运》深深打动的只占29%。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则更加如入荒原,63%的被调查者回答“不太能感受美术作品的意境”和“领略不到作品的美”。另一组相关调查的结果是:28%的学生能够经常从学科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46%的学生有时能感受到,26%的学生是感受不到。经过调查,我们认为目前中学生
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不高,不能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认为中学的学科教学中对美育的培养远远不够。
目前中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人生价值的扭曲,价值观念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强调个人奋斗、协作精神差、道德水准下降、功利主义倾向,国家和集体观念淡漠。同时当前学校的教学工作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学校、家庭、社会、学生都存在着重理轻文的问题,也可以说现行教育忽视或没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是造成当今中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解决当前教育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三、人文素质教育对跨世纪人才培养的作用与意义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给人类带来许多机会,同时也会带来许多挑战,这主要包括知识经济的挑战、生存危机的挑战和道德危机的挑战。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人文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人文教育将为我们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人文教育将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一)世界主要国家人文精神教育简况
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教育改革的热点。1984年,美国人文科学促进会发表《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科学报告书》,对衰微不震的人文教育表示深切关注。在人文主义学者的鼓励下,美国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大力实施通识教育,以培育学生成为一个现代知识人为宗旨,使学生无论在人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整体、统一的文化认识与知识基础。
在日本,教育改革一开始就强调人文教育。日本提出用优秀的文化遗产来教育面向国际社会的日本人,要加强人文教育,以克服环境恶化、人的素质退步以及人的相互间的接触和关心淡薄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要以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为基础,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律,与他人合作,使学生具有理性思维和理性判断,具有对美好事物与大自然的热爱和感动;要有憎恶扬善的正义感,要有尊重生命和人权的基本伦理道德,对他人和社会要有奉献精神等。在德国和英国,教育家也同样感到,物质与精神失去平衡,是当今人类文化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在他们的呼吁下,许多大学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增加人文学科的比重。英国政府也在1987年颁布的《高等教育——应付新的挑战》白皮书中,明确地把坚持基础科学研究,增进人文学科学术成就作为高等教育目标之一。
国际教育组织也对人文教育给予了特别的关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把“学会关心”作为本次会议的主题。会议指出,人类所面临的挑战超出了个人的范围,青年一代要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培养面对挑战的责任感、意志、信心和能力。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第44界教育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该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寻求一种更加合理的平衡。因为,如果没有科学文化,人们在当代就会自然感到自己是被束缚的;反之,如果没有人文文化,我们就会将自己与历史隔断,而且将会丧失先辈的智慧”。
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各国成立了许多相应的研究机构,如美国人文教育促进会,普林斯顿大学人文价值中心、香港人文学科研究所、台湾人文科技学院,中国的中国人文学科研究所。重视人文教育正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它预示着人类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二)人文素质教育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作用、意义
第一,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人文
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重在“成人”。人文素质作为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没有理由被弃之一隅,更何况它的育人功能是无可替代的。人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意识,才能内化为一定的人文素质,缺少了人文素质不可能形成一流的素质。重视人文教育才是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使人全面成长、全面发展,为将来成才打好坚实的基础。**同志曾指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重视人文教育,才能真正使全体学生,不管将来成为哪个方面、哪个层次上的人才,都能首先成为合格的人,这也是真正落实“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体现,也是保证为国家培养跨世纪创新型高、精、尖人才的重要途径。
第二,人文教育是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系统的先决条件。人文学科既是一个知识体系,更是一个精神的体系和价值观的体系,因而人文教育它更能直接内化为一个个体的个性品格,富有成效的帮助受教育者完善人格。人文教育是人格教育成功的前提,人格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只有成功的人格教育才能孕育出负责任的成熟的人,这种人具有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健康有益的习惯,能够为他人服务,满足他人需要,满足社会需要,从而自己获得发展。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明白地道出了人格教育与建设当今道德文化系统的重要性。
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人,无论是多么平凡的人,都需要以健康的人格来支撑。它就像一个“人”字,一撇是才能,一捺是人格,出色的才能加上健全的人格,才能支撑起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字。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教育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读、写、算只有在能使孩子更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价值。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它与道德水乳交融,德高才能望重,那种蕴藏在人文知识中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追求,务实求真的理性态度,舍我其谁的献身精神,以及种种宽容仁厚、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美德嘉行,古今推崇,有口皆碑。我们正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只有加强人文教育才能帮助我们走出道德困境的峡谷,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系统和伦理精神,迎接道德危机的挑战。
第三,人文教育有助于跨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事关国家千秋大业。历史证明:具有创新思维的民族才是强大的民族;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称得上强者。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才能实现。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其独特性,独特性体现在不受传统观念、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具有远见卓识,敢于突破,有胆量,有魄力,能够想前人之所未想,做他人之所未曾做之事,具有开拓和研究的精神,具有超凡的毅力,超人的水平和能力,这与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背景分不开,更与伟大的人格分不开。人文知识培育出来的人文意识,要求把具体的问题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分析,从长远、宏观的视角对这一事态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整体的考察,从而知微见著,高瞻远瞩,立足方寸,运思千里,见人之所未见,从而有所突破和创新。
创新型尖子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是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四、中学阶段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加强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全社会给以高度重视,更需要得到教育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还需要教师的一致认同,综合协调,切实推进。
(一)加大社会媒体的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
通过宣传教育的舆论工具,从正面大力倡导,引起全社会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引导全社会认识到:真正合格人才的标准,其基本素质应当是全方位的,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全面健康的文化心理素质,高尚的品德等等。这是从深层次上反映人才的质量,也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要让全社会认识到,要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依靠当前这种倾向于片面的科学教育,倾向于功利性又近乎专业化的教育是不行的。要转变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质量观念,为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社会大环境,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群体
陶行知说过:“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陈省身也说:“要成为一流的人才,就要在一流的环境里,跟一流的导师在一起”。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教师的人文素质不高,就不可能培养出人文素质很高的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缺乏人文意识,学生便不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而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人文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师德高尚,业务能力较强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寓人文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特别加强文科教学的改革
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人文因素,特别要充分利用好文科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文科教学要坚决改变以往那种划书、背题的教法和学法,发挥文科的欣赏性功能,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悟,在欣赏中领略人文精神,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享受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文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思辨的、全面的理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想的文科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人文素质的水平。
(四)多方面探索人文教育的途径,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多年来,我们的人文教育是被忽视的,是不成功的。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是提高人文素质水平的关键。因此,要避免说教式、注入式等形式化倾向,还人文学科本身的魅力。要探索多元化的人文教育形式和内容,诸如举办人文知识的系列讲座,开展多种形式、内容多变的人文知识竞赛,开展阅读与人文教育有关的书籍活动,外出参观人文景观等。通过开展人文教育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并积累人文知识,增强了人文意识,提高了人文素养,使人文素质教育没有流于形式,真正落到了实处。
(五)创设丰富多彩的人文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环境课程,也称为隐性课程。它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熏陶作用不可忽视,更不可替代。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会时刻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提醒人们要做一个文明素质较高的人。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好橱窗、板报、广播电视、校报等文化宣传设施,利用好校园的绿化、美化,使校园环境的主题充满人文教育的文化品位,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优良的育人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五个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