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6、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guàn)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唐)孟浩(hào)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fú)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20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2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别董大 (唐)高适(shì) 千里黄云白日曛, 水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nǎi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2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8、游子吟(yín)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9、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lì)翁, 独钓寒江雪。 30、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ruò)笠(lì), 绿蓑(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dùn)逃。 欲将轻骑(jì)逐, 大雪满弓刀。
32、望洞庭
(唐)刘禹锡(x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33、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4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35、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3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7、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zhì)子学垂纶(lún),
侧坐莓(méi)苔(tāi)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悯(mǐn)农 (唐)李绅(shēn)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39、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sù),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4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4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2、清明
(唐)杜牧(mù)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4、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45、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46、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4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48、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49、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50、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柢。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51、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5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53、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54、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55、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56、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57、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58、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59、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60、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61、塞下曲(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62、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63、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64、从军行 唐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65、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66、塞上听吹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67、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68、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69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74、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70、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71、春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72、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73、忆扬州 唐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75、剑客 唐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76、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77、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78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79、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80、农家 唐 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 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81、社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82、台城
依旧烟笼十里堤。
83、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4、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85、虫釜
小学古诗文诵读
小学古诗文诵读
《风》——唐·李峤 作者: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注释]
1、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2、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简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 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
《渡汉江》 作者: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
1、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韵译】: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
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
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评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春日偶成》 年代:【宋】 作者:【程颢】 体裁:【七绝】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译文]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佛着人面,时当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旁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说我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在大好时光里偷懒闲耍。
《江上渔者》 【年代】:北宋:范仲淹
【出处】:《范文正公集》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1. 渔者:捕鱼的人。
2. 但:只。爱:喜欢。
3.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4. 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5.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6. 风波:波浪。
7. 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解释】: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啊,你们只是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可以一饱口福,请你们也注意一下那出没在惊涛骇浪中的捕鱼人吧!这里虽然没有直言打渔人的艰险,但情溢言外,读者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这里隐喻比直言更为可取,更具有艺术魅力。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②日日晴, 小溪泛尽③却山行④。 绿阴⑤不减来时路⑥, 添得黄鹂⑦四五声。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诗意: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宿新市徐公店》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体裁:【七绝】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语意理解: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径:小路。 树头:树的枝头。 阴:树阴。
未成阴:是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急走;快跑。
无处寻:找不到了,此处有“分不清”之意。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陂 : 指池塘。
衔 : 口里含着。
漪 : 水波纹。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长恨:常常惋惜。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想不到春天是反到这里来了。
《冬夜读书示子聿(yù)》——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镜。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2. 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 。
《观书有感》(其一)诗句译文:
书法方幅
半亩之大的方形池塘如同打开一面镜子(:比喻一方书法作品展开), 池塘水面上荡漾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比喻纸上的留白与书法线条相映成趣,飞扬生动)。
问这池塘它为何这样清澈呢(:这书法作品何以如此清新隽永呢)?
那是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那是在于书写者内心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注入啊)!
。
《赠刘景文》 作者: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刘景文】名季孙,东坡曾誉之为“慷慨奇士”。
【擎雨盖】指荷叶。秦韬玉有“卷荷擎雨出盆池” 【傲】经久貌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田园乐》 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
《山中杂诗》 朝代: 梁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 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 ):房檐。
【意译】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园果》 【唐】 王建
雨中梨果病,每树无数个。
小儿出入看,一半鸟啄破。
《条山苍》 唐 韩愈
条山苍, 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 松柏在高冈。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女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努力》 (汉乐府) 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方今少年,理当展翅飞。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案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案
篇一:古诗文诵读教案
中华古诗文诵读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色好主持人
2、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
活动过程:
一、布置分配任务
1、将古诗按历史时期分成十一个阶段,即《诗经》、《楚辞》、《汉乐府》、建安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北朝民歌、唐代诗歌、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诗词。并将每班学生分成十一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收集此段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选一首或几句喜欢的背诵下来,到时依次展示朗诵表演。2、每个同学自己创作一首或几首古诗。3、以小组为单位,选自己喜欢的诗词配以自己喜爱的曲调进行演唱,合唱、独唱形式不论。4、利用各种渠道,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学唱古代诗词歌曲。5、各班挑选
两名男女主持人,按一男一女,一班一人搭配成两对,要求每对设计好自己的主持台词。
二、按诵古诗,写古诗,唱古诗的思路设计制作好课件
三、成果展示
1、课前,多媒体屏幕展现一幅美妙的图画并伴有《水调歌头》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很古典的氛围。
2、师:非常高兴,今天能与同学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古诗就像一朵罕见的奇葩绽放在诗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我们前去观赏。记得二千多年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曾经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中国古诗之路也是漫长而修远的,漫步古诗苑,希望我们在古诗苑里上下求索,去探索一条古诗的辉煌历史之路。下面有请主持人刘杨、张兴旺上场,各小组朗诵的代表作好准备。(屏幕显出屈原的画像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字幕,并配以《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
女:《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下面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具体诗段略,下同)
男:战国时期的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导,下面请听听他的心声《离骚》。
女:两汉四百年间的诗坛,以乐府民歌成就最为辉煌,今天保存下来的有五六十首,下面我们就欣赏一首《汉乐府》吧。(具体
作品略,下同)
男:《汉乐府》之后,我国诗坛上掀起了第一次文人诗歌高潮,就是著名的“建安诗歌”,它以“三曹”、“七子”和蔡琰影响最大,有请“曹操”和“刘桢”上场。
女: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启了田园诗派,他善用白描手法及通俗语言写出真挚的感情和深远的意境,耐人寻味,请听他的《饮酒》诗朗诵。
男:《北朝民歌》现存60多首,它风格豪放爽朗,慷慨激昂,听听《敕勒歌》,你一定会感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粗犷性格。
女:唐代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诗人辈出,诗歌纷呈,繁花竞放,万紫千红,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视的艺术瑰宝,下面就请欣赏几位唐代大诗人的诗作吧。
男主持:唐末兴起的新的诗体一词,在宋代得到蓬勃发展,并形成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两派的风采。
女:散曲是一种新的诗体,是词与民歌相结合逐渐形成的一种抒情诗,它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值得我们珍视,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男:诗歌到了明清两代数量虽多,但成就不高,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诗篇,在衰弱的诗坛上显示出耀眼的光彩,请欣赏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女:谈到古典诗词,我们还不能忘记一个人,那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诗词意境雄浑、开阔,想象奇特,画面壮丽,
让我们在《沁园春?雪》中来感受一下伟人的气度吧~
3、师:一路走来,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诗歌,它们或清奇,或雄浑,或冲淡,或自然,或典雅,或疏野??令我们眼花缭乱,留连往返。我不知道同学们有何感受,反正从我认识古诗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生命的一部分,即使我已年近不惑,即使我每天生活在繁琐得不能再繁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我依然在我的心中为我的古诗保留一个空间,我依然在枕边案头摆放一本诗词,闲暇时翻翻,我甚至不怕怡笑大方,还学古人写诗填词,来表达我对古诗的一份痴情。屏幕依次出现老师生活中的诗词作品,并配以《夕日乡》的背景音乐。最后定格在几个大字上“唤起杜陵风雨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风》《骚》,慰词曲”。
作品欣赏完毕后,老师再饱含激情地呼唤:同学们,如果你对古诗也像老师一样痴情的话,就请你“唤起杜陵风雨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风》《骚》,慰词曲”吧~我期待着你的精美诗篇。下面有请主持人谢晓芹、姚世霖上场。
在两个主持人的主持下,两班开展比赛活动,轮流上场朗诵自己创作的作品,看哪班作品多,质量高,没来得及表现的由班长收集整理成册再作评比。
4、师:同学们的诗作或许还很稚嫩,但我们能感受到一份炽热的真情,或许这就是古诗的魅力。我相信,我们的古诗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同在,千秋万古,吸引着我们“狂歌痛饮”来访诗
词曲。今天,我们还不能痛饮,但我们可以狂歌,让我们亮出我们的嗓子,献出我们的热情,在古诗苑里歌一曲吧~
多媒体屏幕显出一幅图画及“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诗词曲。”的字幕。这一环节仍由先前的主持人主持,首先演唱自己配乐的古诗。然后两班表演古代诗词歌曲大联唱。最后齐唱《一剪梅》。
5、师:“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漫步古诗苑,五里一徘徊,当我们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请同学们一定记着要带走一颗诗心,一份诗情,一种诗境,那么你以后的生活一定会“万紫千红总是春”。(屏幕显示画面及李仪之的《卜算子》音乐,在歌声中结束活动。)
篇二: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
1、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
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
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三 、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 、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
才思
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作业:(任选一题)
1、做一张苏轼的诗词手抄报。或有关西湖的诗词手抄报。 2、写一篇学习本课的感想。
《迢迢牵牛星》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思念之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很喜爱诗歌,背了不少的诗歌,也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知识。那你认为我们背诗学诗的目的是什么呢, 二、学习
1、 我们今天学习《迢迢牵牛星》。请哪个同学来背这首诗。 2、 理解诗意。
3、 请你来回答这首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4、 你认为怎样阅读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感情, 5、介绍诗的出处 6、 诗歌赏析
A、这首诗的意象就是一个人,她就是织女。为什么用“河汉女”
而不用“织女星”, B、“擢”让人如见其形,“弄”让人如闻其声。 ——这句既写出了织女的勤劳,又写出她试图借忙碌的劳动来掩饰排遣自己的愁思。
C、织女是天上最能织布的人,而且那么忙碌,却织不成一匹布,表明她被思念折磨得没有心思织布,织女内心强烈的悲凄之感和悲痛之情 。
这句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伤心
《诗经》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D、银河很清很浅,应该能自由往来,那为什么两人却不能见面呢, ——是有人压制了她的爱情。
这句朗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反问的语气,表现了怨恨、痛苦的感情。 这句不是与“迢迢”相矛盾吗,
——因为思念而觉得距离很远。顾城《远和近》。近在咫尺却如在天涯,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 比较《天上的街市》有关的语句,表达诗人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这儿却表现了织女不能与牛郎
相见的痛苦。两相对比,我们更同情饱受思念离愁的织女。
E、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地望着牛郎的方向。 以女子的饱受离愁、楚楚动人、凝眸深情远视的神态结束,既给人以美感,又让人想象回味。 F、叠词的运用。
迢迢形容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形容织女星之明亮,纤纤形容手之细长,札札形容织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表现女子的美好姿态,皎皎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
“皎皎”既表现星的明亮,又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真称得上“一字千金”。
“盈盈”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6、请同学来读诗。
7、请你来总结这堂课上你的所学所得,可以从内容,可以从学法,可以从语言,也可以从你的感受或联想等等。 8、学生合作读诗
《宿建德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习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加深对诗人的了解,感悟诗人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意境美。
2、领会评价重点词语,主旨的理解。 教学难点:
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山水田园诗呢, 二、介绍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四、赏析《宿建德江》。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二)赏析诗歌
1、初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准字音。如:渚zhǔ 2、再读诗歌,理解诗意,品味诗句。 (1)词语解释
(2)基本解读:先解释每句话地意思,再解释整体的诗意。 (3)思考讨论:
?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3、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三)艺术特色
篇三:小学二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社团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社团教案
活动一: 趣味童年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活动二:感受亲情
活动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 自己背诵。
2、 同桌比赛背。
3、 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活动三:春意盎然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并背诵。
2、感受诗中春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大家知道吗,对前面我们刚学习过一首他写的秋天的诗,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自然中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色。不少文人墨客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3、杜甫《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
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沐浴在春光中,我们感到分外的惬意;畅游在诗海中,我们收
获颇丰。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活动四:传统节日《清明》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学生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课前准备
电脑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学生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学生讨论。)
5、向学生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古诗文诵读100篇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試用)
編輯說明
詩
1 垓下歌 2 江南 3 長歌行 4 十五從軍征 5 庭中有奇樹 6 短歌行 7 七步詩
8 歸園田居(其三)9 雜詩(其一) 10 敕勒歌 11 木蘭詩 12 詠螢 13 詠鵝
14 送杒少府之任蜀州15 詠柳
16 回鄉偶書 17 春江花月夜 18 涼州詞 19 涼州詞 20 登鸛鵲樓 21 春曉
目錄
項羽
佚名(漢樂府) 佚名(漢樂府) 佚名(漢樂府) 佚名(古詩十九首)曹操 曹植 陶潛 陶潛
佚名(北朝樂府) 佚名(北朝樂府) 虞世南 駱賓王 王勃 賀知章 賀知章 張若虛 王翰 王之渙 王之渙 孟浩然 i
1 5 8 11 15 18 23 26 30 34 38 46 49 51 55 58 61 69 72 76 79
2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3 相思
24 送元二使安西 25 送別 26 山中送別 27 鹿柴 28 竹里館 29 閏怨 30 出塞 31 靜夜思 32 送友人
3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34 望廬山瀑布 35 秋浦歌 36 獨坐敬亭山 37 贈汪倫 38 早發白帝城 39 黃鶴樓 40 兵車行 41 春望 42 客至 43 絕句 44 月夜 45 楓橋夜泊 46 江村即事 47 滁州西澗 48 遊子吟 49 小松 50 初春小雨
王維 王維 王維 王維 王維 王維 王維 王昌齡王昌齡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崔顥 杒甫 杒甫 杒甫 杒甫 劉方帄張繼 司空曙韋應物孟郊 王建 韓愈 81 84 87 91 94 97 100 103 106 110 113 116 120 124 127 130 133 136 140 148 152 156 160 163 167 169 172 175 177
51 竹枝詞(其一) 52 烏衣巷
53 賦得古原草送別 54 暮江吟 55 問劉十九 56 憫農(其二) 57 江雪
58 尋隱者不遇
59 近試上張籍水部 60 金縷衣 61 贈別 62 泊秦淮 63 山行 64 清明 65 江南春 66 秋夕
67 登樂遊原 68 夜雨寄北 69 官倉鼠 70 華山 71 畫眉鳥
72 淮中晚泊犢頭 73 梅花 74 元日
75 登飛來峰 76 泊船瓜州 77 書湖陰先生壁 78 飲湖上初晴後雨 79 題西林壁
劉禹錫 劉禹錫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 李紳 柳宗元 賈島 朱慶餘 杒秋娘 杒牧 杒牧 杒牧 杒牧 杒牧 杒牧 李商隱 李商隱 曹鄴 寇準 歐陽修 蘇舜欽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 蘇軾 蘇軾 iii
180 183 186 190 193 196 199 202 205 208 211 214 217 220 223 226 230 233 236 239 241 244 247 249 252 256 259 262 266
80 惠崇春江晚景 81 花影 82 贈劉景文 83 病牛
84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85 小池
86 宿新市徐公店 87 觀書有感 88 春日
89 月兒彎彎照九州 90 題臨安邸 91 約客 92 遊園不值 93 過零丁洋 94 墨梅(其三) 95 素梅(其五十六) 96 石灰吟 97 畫雞
98 風鳶圖詩(其一) 99 竹石 100 村居
編輯小組成員
蘇軾 蘇軾 蘇軾 李綱 楊萬里 楊萬里 楊萬里 朱熹 朱熹
佚名(宋代民謠)林升 趙師秀 葉紹翁 文天祥 王冕 王冕 于謙 唐寅 徐渭 鄭板橋 高鼎 270 273 276 279 282 285 288 291 294 298 301 304 306 309 313 316 319 322 325 329 332
小学古诗文诵读活动
××小学“感受经典,相约圣贤”古诗文诵读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中华古诗文这块珍贵的文化瑰宝,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重点,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塑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让浓郁的书香洋溢校园。按照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的安排,于4月17日下午,进行诗文朗读比赛活动。
二、比赛时间:
三、比赛地点:
学校操场
四、参赛人员:
五、比赛要求:
1、各参赛选手自选诵读内容;
2、按抽签的先后顺序逐个上台诵读;
六、评分标准:
1、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字音准确(50分)
2、语调把握好,富有感情(30分)
3、表情自然大方,动作自然(可有适当动作)(10分)
4、服装整洁、得体(10分)
七、评委:(成绩取各评委的平均分)
×校长 ×校长 1——5年级各1名学生。
(统计成绩。)
八、奖励办法:
每年级奖励前五名。
手语舞表演
××小学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我校深入开展以《经典古诗文》为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流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即学做“五小”儿童:勤学好问的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小主人,兴趣小组的小能人,科技宣传的小喇叭,家庭社会的小帮手。树立“七自”精神:思想上自辩、品德上自励、文化上自学、情感上自陶、智能上自开、科学上自创、社会上自立。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
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和了解当地革命先烈故事,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革命先烈故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