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葛兰西的市民裢会思想
徐强 南京210097)(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摘要: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思想是其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葛兰西着重从文化和意识层面揭示了市民 社会中隐性存在的资产阶级文化、意识的内蕴,阐明了发生在市民社会中的诸多变化,从而以其独特的对社会 生活的领悟力确立了其独具特色的市民社会理论,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葛兰西;市民社会 文章编号:1001—8263(2008)02一0014—06 507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A 整个政治生活,而且日益渗透到个人的私人生活领 在现代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中,市民社会通常被 域。在西欧和北美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中普遍增 定位为私人自治领域,它是与政治社会相对置的概 长了保守主义和“一体化”的倾向,无产阶级无论 念。市民社会是指个人的日常经济活动,政治社会 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受到了资产阶级文化和 是指人们的政治、文化和意识活动。葛兰西的独到 意识的左右,从对抗资本主义的强大力量,变成了 之处在于:他敏锐地观察到了渗透于私人生活领域 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合理组成部分,其革命性和革 并且转化为私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和意识, 命意识也开始逐渐消褪。这一局面的形成,首先使 着重从文化和意识层面去解析市民社会。在他看 强调直接行动的第二国际的思想家们陷入了理论 来,遍及政治生活乃至私人生活的意识形态领导权 困境。而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建立,并没有能够 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成功和生存的基础。在政治生 在理论上做出及时的回应,相反,马克思主义似乎 活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是显性的,而在 成了一种为俄国布尔什维克特殊的社会主义模式 私人生活中,它则隐性地存在着。葛兰西正是通过 进行辩护的意识形态。面对西欧急剧变化的形势, 对市民社会中这种隐性的资产阶级文化、意识内蕴 西方国家的共产党内一批左派思想家试图构建新 的揭示,提出了他的独具特色的市民社会思想。 的革命理论来武装无产阶级,重新寻找无产阶级革
命的出路,从理论上解决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前 景问题。这样,在西方就逐渐形成了一股既不同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采 第二国际以来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 取了一系列医治战争创伤的措施,使资本主义进入 “俄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资产阶 “左”倾思潮,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卢卡奇、柯尔 级统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加强了对意识形态的控 施和葛兰西。制和领导权。资产阶级的文化和意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的重要代表人识不仅占据了
万方数据
哲学研究?溯,_sc;懈『~MM』??2黝(獬
市民社会的理论既是对第二国际“正统的马克思 Q 物,卢卡奇和柯尔施都明确反对第二国际内部以考 茨 基等人为首的经济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他 主义”以及“俄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反叛, 们 忽视了革命过程中的意志因素。在他们看来,决 又是对西欧资本主义变化了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它 定 论不仅在理论上缺乏根据,而且在政治上也失败 了。那的产生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理论背景的。 种认为革命是注定的、不可避免的观点是完 全错误的。卢卡奇认为西欧之所以未能发生成功 的革命,是由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还不成熟,马 “市民社会”概念,最初出现在古希腊罗马时克思主义 的决定论观点在起支配作用。针对西欧 代,它是指政治社会或城邦国家。在中世纪,市民 资产阶级不断加强意识形态统治的特点,他强调要 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含义也基本相同,正如马克思所 用成熟的无 产阶级意识去挽救革命的命运,用阶级 说:“中世纪的精神可以表述如下:市民社会的等意识的理论 来挽救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柯尔施 级和政治意义上的等级是同一的,因为市民社会就 则把阶级意 识看成是一种有形的社会力量,认为马 是政治社会,因为市民社会的有机原则就是国家的 克思、恩格 斯并没有像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者设想 原则。”【 3I随着近代欧洲私营工商业的出现和发 o的那样忽视意识,而仅仅把它看作是由经济条件决 O展,私人领域日渐摆脱政治的控制而独立,呈现出 定的。他强调在社会经济条件与阶级意识之问存 八 生 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趋势。黑格尔第一次在理论 在着一种辩证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葛兰西在卢 第 上明确地把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区分开来,在现代 卡奇、柯尔施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关于阶 意义上使用市民社会概念。基于私人生活和国家 期级意识的思想,从而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的 的区别,他用市民社会指称私人自治领域,把它看 重要概念。他认为西欧在资产阶级已经确立了对 成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概念。黑格尔认为,家 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之后要发生无产阶级革命(他 庭、市民社会、国家是伦理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家 称之为“运动战”),就必须先经历一个“阵地战”时 期, 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概念领域,国家在伦理上包 这一即立足于意识形态或文化领域的长期作战。在
含了它们。由私人利益占统治地位的家庭和市民 时期,无产阶级不是直接把权力体系而是把市 民社 社会向构成普遍利益的国家的转变,是绝对观念的 对民会作为攻击的正面目标,革命党的任务是通过 自我发展。因此,国家不仅高于家庭和市民社会, 固 众观念的改造来建立成熟的无产阶级意识,首 而且最终决定它们。家庭和市民社会的产生,根源 民社先摧毁西欧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的外围堡垒即市 于伦理观念发展的内在要求。这被马克思称之为 会的无形保护,与资产阶级争夺对意识形态的 领导 “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 权,进而打碎资本主义的整个国家机器,最终 夺取政权。由此可见,葛 与黑格尔相反,马克思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是 兰西对市民社会的重新阐 释绝 国家的前提,它们决定国家,“政治国家没有家庭 非偶然。在他看来,正是由于资产阶级的意识 的天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能存 形态统摄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才使得原本属于私
在。”[2’在这里,马克思是从社会生活的根源上去 的人生活领域的市民社会成为完备的资本主义国家 理解家庭和市民社会的,他把家庭和市民社会看成 “堑壕配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市民社会 是政治、文化等等政治国家的基础。在摆脱了黑格 中,不能实现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来代替资产阶 尔的话语之后,马克思常常还把家庭归入市民社 级的文化和意识,社会主义革命就不可能发生。能 会,侧重于从经济关系层面去理解市民社会,强调 否成功地发动革命,对市民社会的争夺(尤其是文 市民社会作为经济因素对政治国家的决定作用,所 化、意识上的争夺)就成了关键。 以上表明,尽管葛兰西与卢卡奇、柯尔施一样 以,马克思有时把经济交往形式直接就称作市民社 都
万方数据 过于夸大了意识在社会革命中的作用,但他关于 会。“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
Sc;f刷 GES?s蝴 fw脚U『^|;G?2 F曲(嬲哲学研究
葛兰西形象地描述道:“可以指出两个巨大的上层 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3’ 葛兰西则既不是从伦理角度,也不是从经济角 建筑‘平面图’:一个平面图可以称之为‘公民社度来
看待市民社会,而是对市民社会作了意识形态 会’,即俗称‘部分’的有机体的总和;一个是‘政治 化 或国家社会’平面图,适应于这个平面图的,是全 的理解。他把俄国作为东方社会的典型与西方 作
社会统治集团的‘领导’职能和‘直接统治’职能, 重通了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方统治阶级更为注 或表现在国家活动和‘合法’政府活动上指挥的职 过学校、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将其哲学 灌 输给被统治阶级,使它成为普遍遵守的道德规 能。这些职能,正是有组织的和相互联系的。”H。 范, 在这里,葛兰西所讲的“公民社会”就是指市民社 因此,工业先进的西方无产阶级应比工业落后 的 会。他不是从经济意义上强调市民社会对政治国 东方无产阶级更加注重开展文化与意识形态的 家的决定作用,而是从上层建筑意义上突出市民社 斗争,在成为统治者之前,应首先确立无产阶级的 阶级意识,与资产阶级争夺对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 会对政治国家的保护作用。这一方面是对西方资 本主义社会加强意识形态控制所做出的理论反应, 领导权。这样,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否发动 革命,就不是取决于经济因素,而是取决于对意识 另一方面也与他的理论研究的视角有关。葛兰西 o 形态领导权的争夺。 特别关注的是革命如何发动的问题,而不是革命的 o 葛兰西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 根据问题。 八 年 以下几方面: 由于上层建筑使得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连为 第 一体,共同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防御体系,葛兰西 第一,在职能上,凸显了市民社会的上层建筑 期 还特别注重知识分子的作用,把知识分子看成是全 职能。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作为私人生活领域,除 社会的“中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称为“传统 了包括伦理、经济因素外,还包括政治、宗教、文化、
的知识分子”)是上层建筑的“活动家”,“是统治集 哲学等因素,当这些因素进入私人生活领域时,它 团的‘管家’,用他们来实现服从于社会领导和政 就不再作为政治国家或与私人生活相对立的上层
治管理任务的职能, 。”【 35他们要保证普通民 建筑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私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组成部分,作为市民社会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从表 众“自由”同意基本统治集团所提供的社会生活方 面上看,处在市民社会中的个人支配着自己的生 向和执行国家机关的强制作用。葛兰西认为“这 圜 活,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实际上是受着资产阶级 样提出问题的结果,就是很大地扩大了知识分子的 概念,但是,只有这个方法才能首先具体达到接近 意识形态的无形操纵。私人生活领域中的政治、文 真理。”[63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他称为“有机的知识 化、宗教、哲学等,不过是政治国家中的政治、文化、 分子”)的任务则是教育和引导无产阶级,形成成 宗教、哲学等的表现和翻版而已。作为政治国家中 的政治、文化、宗教、哲学等,人们可以自觉地意识 熟的无产阶级意识,冲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控 到它们与私人生活的矛盾和对立。但对于私人生 制。无产阶级政党应是一个“集体知识分子”,它 肩负着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任。 活领域中的政治、文化、宗教、哲学等,人们会不自 可见,葛兰西对知识分子作用的分析,都是围绕着 觉地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接纳。正是这些 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展开的,这与他对社会的基本分 渗透到市民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人们又不自知的意 识诸形态,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第一道防御体 析保持着前后的逻辑一致性。正是由于整个社会
系(因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对资本主义社会 的意识形态化,才使得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发挥 的经济基础起保护作用的上层建筑就表现出两种 着特殊的作用。 形式:一种是政治国家中的上层建
第二,在特征上,强调国家特征决定了市民社 筑,它公开地、直 会的特征。在传统意义上,人们通常把市民社会看 接地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一种是市民社会中的“上
成是独立的私人生活领域,把国家理解成政治生活 层建筑”,它隐蔽地、间接地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万方数据
哲学研究s蝴 LSG螂 wMN『『^J|G?2
肋(嬲b 的统治权,国家已不只是政治意义上的国家,领域。作为私人生活领域,市民社会与国家是相互 而且 分离的。葛兰西则认为。,西欧资本主义的统治状况 是伦理意义上的国家,是政治国家+伦理国家。 这 表明:由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加强,市民 种新的国家特征;必然会引起革命形势和革命策略社
会作为私人自治领域的独立性在不知不觉中逐 的变化。渐丧失,并日益被同化进国家的整体。从经 第三,在作甩上,阐明市民社会的变化引起了 济—— 政
治的角度来理解市民社会和国家,它们两者是分 革命策略的变化。作为国家的基础,市民社会的状离 的;但从伦理——文化的角度来看,它们又是统 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命运。在东方国家或在 一的。市民社会由于受到国家伦理——文化的渗 西欧资本主义早期,经济因素对政权起着直接的决 透,而从本质上归属国家范畴,这就使国家的伦 定作用,由经济危机或经济问题可以直接导致政治理 ——文化的特征突出出来。而在此之前,人们往 革命的发生。而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 往
侧重于从政治上理解国家,把国家等同于政治国 产阶级加强了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市民社会的 家。葛兰西写道:“谈到伦理的和文化的国家,那 “上层建筑”特征越来越明显。随着资产阶级伦理
么据我看在这方面最合乎理性的和最具体的是归 和文化的不断渗透,市民社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 O结为下列几点:每个国家都是伦理的,因为它的最 变化。原本较为单一的经济结构(只因政治、文化 o 的因素不明显才显得单一)逐渐为经济、政治和文 重要的职能之一是把广大居民群众提高到符合生 八生 化等复杂结构所代替,政治和文化等意识形态已不 产力发展需要从而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一定的文 第 再是市民社会中无足轻重的因素,相反,它成了发化和道德水平(或型式)。”?’国家致力于建立在技 期 术和道德方面统一的社会机构,“因此国家的作用 达资本主义国家抵御经济危机侵袭的第一道屏障, 有所改变:国家变成‘教育者’等等。”【8’他又说: 与国家的上层建筑一起共同构成严密的资本主义 “我 防御体系。正如葛兰西所说:“ 在这些国家们往往把国家和政府等同起来,而这种等同恰 (指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者)里‘市民社 好是经济——团体形式的新的表现,也就是混淆市
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新的表现,因为应该指出的是 会’变成了很复杂的结构。能够经受直接经济因 国家 的一般概念中有应该属于市民社会概念的某 素(危机、萧条等)的灾祸性的‘侵袭’,在这种场合 些成 下,市民社会的上层建筑所起的作用好像现代战争 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国家=政治社会+ 市民 回中的堑壕配系。在这种战争中,看上去一定能够消 社会,换句话说,国家是披上了强制的甲胄的 灭敌人全部防御配系的猛烈的炮火事实上只能破 领导权。”【91在这里,葛兰西从伦理和文化的角度, 不再把国家单一地等同于政治社会,在国家和市民 坏它的外部掩蔽工事,因而在冲击和进攻的时候, 社会之间制造对立,而是通过政治对伦理和文化的 进攻者所面临的是依然具有威力的防线。”[1?面对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形势的变化,葛兰西站在无 支持,揭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内在统一眭。这 产阶级革命的立场上,提出无产阶级必须用成熟的 就打破了传统的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二元对立的 阶级意识来代替资产阶级意识,首先打破资产阶级 解释模式,在伦理和文化的支点上,把国家理解成 内含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有机统一体。但有必 意识形态的保护体系,然后才能触及国家政权机 要指出的是:一方面葛兰西并非把市民社会的全部 关。可见,在葛兰西看来,以政权为革命的首攻目 标,还是以意识形态为革命的首攻目标,只能根据 内容都包括进国家范畴,而是市民社会概念的某些 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决定。 成分,即市民社会中的“上层建筑”才属于国家,其 核心内容就是伦理和 第四,在地位上,论述了市民社会在现代国家 文化;另一方面葛兰西这里所
讲的“领导权”是专指受国家政权机关保护的伦 中的进一步扩大。葛兰西认为,过去人们对国家职 能的理解只是狭义地看作是政治——法律组织,即 理一文化的领导权。4由于受到政治的强有力的支
撑,资产阶级的伦理和文化取得了在全社会范围内 使后来在意大利国内关于国家职能的论战中,有人
万方数据
夕so伽鲫粼鄹『~MM怊?2鼬(嬲哲学研究
“历史的纽结”)是葛兰西使用的一个新概念,他试 提出了“国家——守夜者”的新说法,它所表示的 国家职能也只限于维护公共程序和保证守法,它 图以此表明对第二国际以来的经济决定论的反感 “却没有提到在这种制度的形式下(而且这种制度 以及对社会历史的新看法。在他看来,对历史的完 整理解应建立在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基础上,对经济 只是一直是以纸上的假设型式存在过)历史发展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决定 的领导属于私人的力量,属于市民社会,而市民社 会也是‘国家’,并且不仅如此,市民社会恰好构成 政治的单一、机械的决定论的理解层面,而是应当 国家。”【1?在这里,葛兰西把现代国家的领导权看 在上层建筑“一体化”的基点上来重新审视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他认为,复杂的、矛盾的上 作是属于私人的力量,属于市民社会,这就意味着 层建筑的综合,不仅包括属于政治社会的上层建 现代国家的领导权首先不是政治领导权,而是文 筑,也包括市民社会的“上层建筑”,整个社会就表 化——意识的领导权,并且这种领导权很大程度上 现为由上层建筑所涵盖的由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 是通过对市民社会中的“上层建筑”的控制来实现
的。这样一来,市民社会就不再是处在国家之外与 杂结构构成的统一整体。这样,随着意识形态问题 国家相对立的力量,而是处在国家之中,成为国家 的突出,从意识形态角度去理解社会就显得十分重
o 统治的一部分。如果说原有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 要。葛兰西借用一个希腊术语“卡塔尔希斯”(意 o 思是“净化”)来表达这一观点,他说:“术语‘卡塔 是政治国家与私人生活的外在对立的话,那么,在 八 血 尔希斯’可以用来表明从纯粹经济的(或感情现代国家中,市民社会则表现为伦理国家的重要组 第 的——利己主义的)因素向道德——政治的因素成部分,它与政治国家一起共同维护现代国家,体 期 现出现代国家由伦理——文化所统摄的内在一体 的过渡,也就是向更高地改造基础为人们意识中的 化的趋势。不仅如此,由于国家的领导权在意识形 上层建筑过渡。这也意味着从‘客观之物向主观 态上的突出表现,政治国家实际上演变成为对意识 之物’和从‘必然向自由’的过渡。”【 3葛兰西认14 为,当人们单纯从基础出发来看待人时,人是受经 形态领导权的保护机构,这使得市民社会在国家统 济决定的、消极被动的人;当从上层建筑出发来看 治中的作用就更显得举足轻重。在其他地方,葛兰
西还提到:市民社会是“一般称之为私有的有机体 待人时,人“变成自由的工具,变成创造新的道 的整体。即符合于统治集团所行使于整个社会的 德——政治形式的手段,变成新的创议的源
回 领导权的职能。”【 3这就进一步表明了市民社会表12 泉。”?副这样,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新视角出 发,葛兰西成功地把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方略建立在 面私有,实质上具有国家职能的特殊性质。市民社
他的独到的哲学基础之上,顺利地完成了从社会革 会是“私有化”了的伦理国家,而伦理国家是“国家 化”了的市民社会。这样,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 命理论到哲学理论,又从哲学理论回归社会革命理 市民社会的争夺就必然会异常激烈,而能否实现对 论的思想转接,从而使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统治的新 市民社会的有效控制,就取决于无产阶级能否形成 变化不仅在他的社会革命理论中反映出来,而且被 成熟的无产阶级意识,取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市 上升到哲学的理论高度。 民社会的领导权。 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的解析,是在理论上对西欧 第五,在理论基础上,主张“历史的联合”是市 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直接回应。 民社 会理论的哲学依据。葛兰西认为“基础与上 借助这一理论,葛兰西旨在说明上层建筑在资本主 层建筑构成‘历史的联合’:换句话说,复杂的、矛 义国家统治中所发挥的“基础”作用,进而提出无
盾的、不一样的上层建筑的综合是社会生产关系总 产阶级造就成熟的阶级意识与资产阶级争夺意识 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由于侧重于意识形态领域 和的反映。从此产生下面这一结论:只有包罗一切
的思想体系才合理地反映出基础的矛盾和推翻实 内的斗争,加之对经济决定论的反感,葛兰西缺乏 践的客观条件的存在。”[1”“历史的联合”(又译为 对经济基础作用的合理判断,但他关于市民社会的
万方数据
哲学研究s?妣sa副淄掰M,凇|| :G?(2 Fe6-勰,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理论,仍不失为是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革命
1956年版,第334页、第252页。 社, 策略的一种积极探索,体现了葛兰西作为一位具有 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者的独创精神。 年 版,第40页。 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启示在于:只有从客观存 [4][5][6][7][8](9][10](11][14][15]安东尼奥 在的社会因素出发,才有可能理解和认清社会结构 ?葛兰西:《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25页、 和社会状况所发生的变化,从而做出相应的理论回 第425页、第425页、第217页、第219页、第222页、第】78 应。如果只是从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之间“合理” 页、第221页、第51—-52页、第52页。关系的主观臆想以及逻辑推论或理想设计出发,这 [12][13]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选》英文版, 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只 国际出版社,1971年版,第12页、第51页。 有当我们 的理论研究立足于现实,尤其是社会现实 [责任编辑:春潮] 时,其理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得以彰显。 二 注 O O 八 (雏 第 二 期
回
万方数据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作者:张莹 李帅
来源:《西江文艺》2015年第02期
【摘 要】葛兰西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提出了文化领导权这一思想。在他看来,国家统治中处于优势的统治阶级不只是凭借强大的武力来维护统治,也会通过精神和文化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也就是文化领导权。在葛兰西看来文化领导权可以让被统治阶级自觉地认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葛兰西认为取得革命成功的前提就是取得文化领导权。这在当代思想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葛兰西;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用于指导革命的文化战略,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政治策略。文化领导权是要瓦解资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从而建立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而且无产阶级要始终坚持为无自己的文化领导权。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葛兰西认为,意识形态不是资产阶级特有的,无产阶级也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独立性以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葛兰西所作的贡献。他认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即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就是在一个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的社会集团通过采取某种策略,让那些被统治阶级自觉地认同于统治阶级的文化。葛兰西认为,社会力量要先取得领导权然后夺取政权。这里的领导权是既包括暴力手段夺取的也包括文化领导权。 “事实上,必须把国家看作是?教育者?,因为国家的目标就是建立新型的文明或达到新的文明水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样重要。通过文化教育,人们就会树立新的意识形态,这也成了统治阶级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把广大国民的道德文化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从而也与统治阶级的利益相适应。”
一、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历史根源
这一思想是葛兰西在总结欧洲国家革命的失败教训,在研究资本主义国家革命道路时提出的。在他看来,在资本主义世界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不仅仅只包括政治革命、经济革命,还应该包括意识形态领域革命和思想革命,而且意识形态革命和思想革命比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还要重要,它们可以说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把广大居民群众提高到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从而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一定的文化和道德水平(或型式)。”文化领导权的取得,可以不依靠传统的、以往的方式,也就是暴力、强制方式,可以通过采取教育以及渗透的手段逐渐控制,达到对国家的全面领导。葛兰西在当时提出文化领导权绝不是空想,而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二、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内涵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主要内容及评析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主要内容及评析
激光雕刻加工 https://www.swmcn.com/
当下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国外的意识形态也在逐步地向我们输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入侵对于我们当下来说尤其重要。把握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我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吕露,西北民族大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
一、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内容
(一)以市民社会为理论前提
葛兰西把市民社会划分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领域,是完整国家的一部分,他把上层建筑分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两个部分,但这两个部分不是相互对立的,它们相互渗透,因此葛兰西提出,国家等于政治社会加市民社会。他笔下的市民社会是民间社会组织的集合体,是复杂的意识形态、文化关系的总和,是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和新闻媒介构成的,市民社会是整个国家职能的同时,更加强调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职能,而这一职能由市民社会来担任,它包含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的形成与方向。
(二)以实践哲学为哲学基础
葛兰西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做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所谓的“实践哲学”是一种绝对性的创造性活动。他指出,实践哲学是以往一切人类历史活动的结果和顶点,是综合了它那个时代的全部文化,是现代
文化的要素之一。实践哲学具有文化批判的功能,在他看来,实践哲学批判活动要以传统文化为前提,又要吸收现代文化中的合理成分,通过无休无止的文化批判和文化创造活动,哲学改变着主客观世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践哲学最基本的任务是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的首要任务和政治社会的基础。研究和创造出人民的文化来,培养和教育属于自己社会集团的知识分子。
(三)以知识分子为实践载体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的行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他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待知识分子,并要求他们完成在社会各个领域诸如生产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等中承担领导或指导性工作。所谓“有机知识分子”,就是指各社会阶级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阶级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造就出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和自己的阶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在国家生活中明确地表达他们的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集体意愿。知识分子是具有阶级性与社会干预性的, 是实现思想文化领导权,即文化霸权的力量。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由他在社会中形成的各种关系来确定的。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承担的是中介的职能,联系着整个社会和上层建筑。知识分子是整个统治集团的管家,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的任务是通过在道德与知识的改革工作中改造并且有选择地吸收代表旧社会及资产阶级的传统知识分子,从而抵制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使群众获得批判的革命意识。
(四)以阵地战为实践策略
葛兰西指出,要夺取文化霸权,要采取阵地战的方式。所谓阵地战,就是就是指在资产阶级已经取得文化霸权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建立自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首先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取得对资产阶级的胜利,从而最终取得国家政权。实行阵地战的前提,要先建立和资产阶级相适应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即无产阶级的市民社会结构,通过无产阶级中的学校、教会、政党等社会团体和文化组织及
大众传媒来传播和宣传无产阶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他还指出,阵地战适用于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民社会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主要支柱,这种情况下,通过暴力手段来夺取政权变得不切实际。要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革命,才能夺取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
二、文化领导权思想的进步性
无产阶级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领导权的问题,葛兰西在内涵和运用范围方面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权思想作了丰富和拓展。在葛兰西之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领导权的内涵一直定义在政治领导权这方面,主张用暴力手段进行革命获得政权。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是政治领导权的前提和基础,他不否认政治的领导权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他更加认可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对于获得统治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文化和道德这种深层次领域获得支持和统治,无产阶级的领导才会稳固和持久。同时,葛兰西将领导权问题从阶级拓展到国家层面,以前的领导强调的是一个阶级对于另一个阶级的领导,到了葛兰西这里,他认为文化作为一种手段,可以突破国界,运用到国家与国家之间,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三、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局限性
由于葛兰西后期身陷囹圄,他的一些理论缺乏现实的依据,变得过于的理想化,他一直强调被统治阶级“自愿”的接受统治阶级的统治,但是却忽略了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一味强调文化领域的“同意”、“自愿”,却没有意识到这需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基础。过分强调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斗争,夺取领导权,但是忽略了在当时的情况下,结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应该首先进行暴力革命,夺取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领导权,进而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领导权。
激光雕刻加工 https://www.swmcn.com/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主要内容及评析
摘 要:当下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国外的意识形态也在逐步地向我们输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入侵对于我们当下来说尤其重要。把握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我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市民社会 作者简介:吕露,西北民族大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C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1 一、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内容 (一)以市民社会为理论前提 葛兰西把市民社会划分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领域,是完整国家的一部分,他把上层建筑分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两个部分,但这两个部分不是相互对立的,它们相互渗透,因此葛兰西提出,国家等于政治社会加市民社会。他笔下的市民社会是民间社会组织的集合体,是复杂的意识形态、文化关系的总和,是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和新闻媒介构成的,市民社会是整个国家职能的同时,更加强调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职能,而这一职能由市民社会来担任,它包含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的形成与方向。 (二)以实践哲学为哲学基础 葛兰西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做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所谓的“实践哲学”是一种绝对性的创造性活动。他指出,实践哲学是以往一切人类历史活动的结果和顶点,是综合了它那个时代的全部文化,是现代文化的要素之一。实践哲学具有文化批判的功能,在他看来,实践哲学批判活动要以传统文化为前提,又要吸收现代文化中的合理成分,通过无休无止的文化批判和文化创造活动,哲学改变着主客观世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践哲学最基本的任务是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的首要任务和政治社会的基础。研究和创造出人民的文化来,培养和教育属于自己社会集团的知识分子。 (三)以知识分子为实践载体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的行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他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待知识分子,并要求他们完成在社会各个领域诸如生产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等中承担领导或指导性工作。所谓“有机知识分子”,就是指各社会阶级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阶级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造就出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和自己的阶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在国家生活中明确地表达他们的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集体意愿。知识分子是具有阶级性与社会干预性的, 是实现思想文化领导权,即文化霸权的力量。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由他在社会中形成的各种关系来确定的。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承担的是中介的职能,联系着整个社会和上层建筑。知识分子是整个统治集团的管家,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的任务是通过在道德与知识的改革工作中改造并且有选择地吸收代表旧社会及资产阶级的传统知识分子,从而抵制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使群众获得批判的革命意识。 (四)以阵地战为实践策略 葛兰西指出,要夺取文化霸权,要采取阵地战的方式。所谓阵地战,就是就是指在资产阶级已经取得文化霸权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建立自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首先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取得对资产阶级的胜利,从而最终取得国家政权。实行阵地战的前提,要先建立和资产阶级相适应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即无产阶级的市民社会结构,通过无产阶级中的学校、教会、政党等社会团体和文化组织及大众传媒来传播和宣传无产阶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他还指出,阵地战适用于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民社会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主要支柱,这种情况下,通过暴力手段来夺取政权变得不切实际。要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革命,才能夺取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 二、文化领导权思想的进步性 无产阶级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领导权的问题,葛兰西在内涵和运用范围方面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权思想作了丰富和拓展。在葛兰西之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领导权的内涵一直定义在政治领导权这方面,主张用暴力手段进行革命获得政权。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是政治领导权的前提和基础,他不否认政治的领导权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他更加认可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对于获得统治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文化和道德这种深层次领域获得支持和统治,无产阶级的领导才会稳固和持久。同时,葛兰西将领导权问题从阶级拓展到国家层面,以前的领导强调的是一个阶级对于另一个阶级的领导,到了葛兰西这里,他认为文化作为一种手段,可以突破国界,运用到国家与国家之间,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三、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局限性 由于葛兰西后期身陷囹圄,他的一些理论缺乏现实的依据,变得过于的理想化,他一直强调被统治阶级“自愿”的接受统治阶级的统治,但是却忽略了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一味强调文化领域的“同意”、“自愿”,却没有意识到这需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基础。过分强调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斗争,夺取领导权,但是忽略了在当时的情况下,结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应该首先进行暴力革命,夺取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领导权,进而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领导权。 参考文献: [1]衣俊卿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潘西华 “文化领导权”:无产阶级政权合法的基石――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 2008年5月 [3] 李柯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8.04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_孙晶
5马克思主义研究62002年第3期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孙 晶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 马克思关于国家的论述与列宁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理论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继承这些经典作家的思想遗产, 葛兰西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领导权思想可以说是原创性的:第一, 他把这个概念从适用于无产阶级扩展到也适用于资产阶级, 以至于使它成为一般阶级斗争的一个特征; 第二, 他把文化、道德、知识因素也放入到这个概念中, 把无产阶级的道德和知识作为领导权的核心, 认为文化领导权是夺取政权和执掌政权的前提。
=关键词> 文化领导权 国家 统治 强制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对庸俗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中阐述其对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关系看法的, 并由此论述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在社会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应当指出的是, 葛兰西虽然可以说是一个上层建筑理论家, 但也仍坚持传统的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具有决定作用的观点, 认为经济基础对在决定形成什么样的意识形式方面是有决定作用的, 而上层建筑中的国家, 则被当作政治社会的思想、独裁或其他政治高压的工具, 它被用于控制大众社会去服从既定的经济与生产模式。不同的历史集团不断/形塑0着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两个领域的相互作用) ) ) 这依靠于他们在形成联盟与分解有凝聚力的思想体系的强度, 这样, 就可能或不可能产生一个文化领导权的影响。
葛兰西是从国家、市民社会、文化) 意识形态角度展开对文化领导权论述的, 但葛兰西的这些思想并非是建立于空中楼阁之上的, 其理论形成有多种思想渊源。除意大利的知识传统(如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学说、拉布里奥拉的实践哲学、克罗齐的文化) 历史哲学理论) 和卢卡奇的著作对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形成有所影响外, 马克思、列宁的一些理论可以说是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直接来源。当然, 文化领导权从来不是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主要概念, 但马克思的国家与阶级意识理论, 列宁的领导权思想, 又确实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马克思的渊源
马克思强调国家的镇压性质, 他认为在阶级社会里, 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压迫与统治的机器, 国家政权随着资本与劳动以及阶级对立的发展, 越来越具有资本压迫劳动的全国政权的性质, 它/变成了为进行社会奴役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 变成了阶级专制的机器。0(马克思:5法兰西内战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53页) 除
了国家的统治性质以外, 马克思也认为国家具有社会公共权力的性质, 它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公众利益的托付机关,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这种社会权力却被资本家以私人利益的本质的共同阶级利益的提升, 将这种社会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力与国家权力。因此, 只要国家还是某个阶级的机关, 它的公共权力性就仍然是从属于这个阶级的阶级利益的, 它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
一些西方学者以及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片面夸大了国家的强制性与统治性, 而把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中/服从0和/同意0的强调看作是对马克思的一次革新与创举。(Hoffman. Joan, The Grascian c hallenge, Oxford:Basil Blackwell Pub. 1984, p. 1-5. ) 他们认为, 关于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研究可以归结为三种:第一, 工具论, 就是把国家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否认国家的独立性; 第二, 简化论或还原论, 这种观点把国家的本质归结为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组织, 它由经济基础所决定, 这样国家在社会生活中是被经济基础所限定的, 甚至也可以还原为经济基础; 第三, 暴力论, 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必将激化, 从而革命就会自上而下的发生, 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终会由暴力革命之途得以确立。这三种论调尽管角度有所不同, 但事实上无论是把国家作为工具, 作为上层建筑或作为暴力革命建立的机关, 他们都一致认为:马克思缺乏关于民主国家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国家的理论不能解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的并不是在经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强制统治, 而是其统治也得到了大多数人民的/同意与支持0这种事实。这样, 这些持/国家强制论0的学者就都同时转向葛兰西的国家理论, 他们认为, 正是在这一点上, 葛兰西填补了马克思的空白。正如法国作家布西-格鲁斯曼所言:/在反对所有以简略的手法(国家是统治阶级主体手中公平的镇压工具) 来说明国家这一概念的时候, 葛兰西是以市民社会的生产关系来考察国家的角色和国家的出现0。(波寇克著:5文化霸权6, 1台湾2田心喻译, 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 第30页) 这些国外学者觉得, 正是葛兰西, 提出了知识和道德的领导权, 用以反对国家的独裁与专制; 他把国家完全看作是复杂的实践理论的活动, 统治阶级利用国家, 不仅使其统治合理化和能够维持他们的统治, 而且想方设法赢得被他们所统治的人的积极同意。
但马克思是否真的就是以国家的强制性而取消了其代表公共利益、取得公众同意方面的公共权力的特征吗? 葛兰西真的就是在此一点上与马克思发生断裂了吗? 让我们试着分析几篇马克思的文章。
马克思早期关于国家的思想受赫拉克里特、亚里士多德、霍布斯、费希特第人的影响较深, 尤其是黑格尔的国家观念。在马克思的早期作品里, 他还是把国家视作一个可以使法律、道德、政治自由得以实现的机构的, 而对国家原则的承认也是以他对自我及人性的理性原则的承认为基础的。马克思认为, 国家以/社会契约0的形式, 用集体力量来防范敌人, 保护公民财富不被侵占。这里, 集体力量是一种强制力量, 但明显地, 这是一般人的/共同意志0所委托与同意的强制, 后来, 马克思关于/理性国家0的思想有了转变, 在5莱茵报6时期的一些文章里, 马克思对官方关于书报检查令、林木盗窃法等这些侵蚀理性国家共同利益基础的做法展开了论战。他提出抗议道, 政府仅是国家的一部分, 但它在反对农民砍伐林木的立法问题上滥用了国家权力, 它还把国家的结构堕落成林场主的工具) ) ) 因为它不与国家的道德与理智发生任何关系, 就想用非政治的方式来处理物质利益问题。也许马克思正是在这些文章中表明, 他已不仅把国家视为人民普遍共同利益的表达, 而且还有了把国家作为政治强制工具的思想。
马克思在5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4导言6这篇文章里, 对政治的看法发生了重大的转换, 这89
时, /政治0这个术语明显有了贬义。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对代表人民共同利益的国家与政治国家的混淆, 指出现代国家的本质特征就是政治国家, 它因其预设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对抗而使人不能接受。私有利益在政治国家中居于统治地位, 警察、司法、行政不是代表市民社会本身公共利益的部门, 而成了政治国家中反对与管理市民社会的部门。因此, 马克思认为, 这种政治国家的统治不是一种真正的民主的统治, 它是一个虚幻的神学观念, 一个抽象的形式, 它存在于宗教的领域, 是民主生活的宗教, 而不是/真正民主的国家0。
在5论犹太人问题6中, 马克思进一步认为, 现在所有的国家都是神学观念, 民主国家尤其如此, 因此不必再谈论能避免/政治国家0宗教性格的/真正民主0。另外, 既然宗教存在只能在国家本身中找到源泉, 既然神学的特征只有在政治国家完全发展了的形式中才能被揭露, 因此, 也不必再区分/真正国家0和/政治国家0了, 一切国家都是抽象的观念形式。这样,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里的/真实国家0概念已被/真实的政治社会0概念所标示。马克思说, 市民社会的政治特征已被消除了, 民主国家完善了一般与特殊分裂的过程, 以至于国家成了抽象的虚幻的人民代表, 而这个过程正是伴随着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的增长实现的。市民社会中的人是政治国家的基础与前提条件。虽然在理论上, 政治权力高于金钱的权力, 而事实上, 政治已成为金钱权力的奴仆。
以上几篇文章的分析表明, 相比早期的/普遍理性与利益0的国家观念, 马克思后来的确扩展了国家研究的视角, 当然, 马克思虽然偏重于国家的政治社会特征的分析, 有把国家等同于政治社会的倾向, 但/理性国家0的观念只是被他融进对国家的工具特征的分析中, 而并不是完全取消了; 至于那些来自市民社会对理性国家的同意的特征, 也同样融进了统治阶级的统治中。马克思认为, 这就是理论上矛盾而真实中存在的/国家0的现实。指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我们看到, 正是在葛兰西那里, 他又把马克思关于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不分的特征明确分开了。葛兰西认为完整的国家(广义的国家) 不等于政治社会, 而是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集合。这样, 葛兰西同时也就把/统治0(或强制) 与/同意0明确区分开了, 这也许是马克思所没有预料到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存在的事实才致使葛兰西坚持国家的这种划分。至于狭义的国家概念, 葛兰西和马克思是持同样的立场的, 他认为, 狭义的国家, 国家同政府、国家的专政职能、以及政府的强制职能和经济职能都是同一的, 国家就是政治社会与专政, 就是统治阶级以其官僚机构进行统治的暴力工具。当然, 即使葛兰西的狭义国家概念, 也和马克思一样, 并没有因为强制统治的特点完全取消市民社会人民同意的一面。下面再让我们从市民社会的角度讨论一下葛兰西与马克思的异同。
马克思和葛兰西同样继承了17) 18世纪英法思想家(主要是洛克) 与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论, 他们同时也都对其进行了不同路径的改造与扩展。我们知道, 较之洛克及18世纪法国思想家的市民社会先于国家与外于国家架构, 黑格尔则相反, 他认为, 国家是市民社会的原则与基础, 国家应当支配市民社会。黑格尔强调市民社会是伦理精神发展的一个阶段, 是一种/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0, 是/为了达到他们的个别和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外在组织0(黑格尔:5法哲学原理6, 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第174页) ; 它处于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地带, 是一个同时与自然社会(家庭) 和政治社会(国家) 相对的概念。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由三个部分组成:需求的体系) ) ) 市场经济、多元的体系) ) ) 自愿组织(同业公会) 、司法的体系) ) ) 警察和司法机构。马克思从生产与交往的角度谈市民社会, 认为/市民社会0不是精神发展的
一个阶段, 而是受生产力制约, 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社会交往组织和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 它是全部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基础。这就是说, 在马克思那里, 国家不是市民社会的基础, 而是应该到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的市民社会中去理解国家, 市民社会是经济基础领域里的东西。葛兰西承认他的市民社会观念来自黑格尔, 但他把市民社会划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领域, 是完整国家中的一部分, 并且是一个创造与传播思想的组织与技术手段) ) ) 这一点使他与马克思把市民社会做为经济关系的结构的理论相区别。葛兰西不满意于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把社会的经济和物质生产过程看作决定社会生活所有方面这种决定论与化约论的观点, 他把上层建筑分为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两个部分, 而且这两个部分也是相互渗透的。他说:/国家, 当它想行使与颁布不受欢迎或满足于公共意见的行动或政策时, 它需要组织与集中市民社会中的某些组织与要素0。(Femia Joseph. V, Gramsci . s political thought:Hegemony, consciousness and revolutionary process, Oxford:Clarendon Pr. , 1987, P. 27) 这里, 关键的一点是葛兰西认为, 政府(政治社会) 之所以能取得公众舆论和其他意识形态机构的支持, 部分是由于不同阶层的精英和统治阶级共享同样的世界观与生活方式, 部分是由于市民社会机构(无论他们是否直接被国家所控制) 必须在统治阶级的合法统治与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取行动。政治社会本身是一个国家统治机构。它依其合法性强制市民社会的成员对它表示服从, 它主要利用其包装起来的自由民主结构的外观(议会、法院、选举) 来取得公众的支持, 并且通过教育使民众接受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政治观。而事实上市民社会对政治社会的这种渗透, 并不必然都是反抗的, 因为市民社会中的霸权组织, 如政党和有组织的教会, 往往会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与条件下, 变质为统治阶级国家机构中的一部分, 葛兰西认为, 正是这种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复杂联系, 正是这种强制与同意的共同默契, 解释了为什么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没有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这样, 我们就不难理解, 葛兰西实际上强调的是市民社会对政治社会的统治产生同意的过程。他认为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首先要在资产阶级的市民社会中夺取文化) ) ) 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从而最后重新把政治社会吸收到市民社会中去(也就是达到马克思早期所坚持的理性国这的状态) , 最后, 随着市民社会的扩大, 当市民社会占领了政治社会时, 政治社会就消失了。葛兰西这样写道:/作为一种积极的文化因素(即作为一种创造新文明, 新型的人及新型公民的运动) , 可以使国家和个人(某个社会集团的个人) 保持一致, 这一论断必须有助于下决定在政治社会的外壳里建立一个既复杂又井然有序的市民社会, 在这样的市民社会里, 个人能够自己管理自己, 而又并不因此而同政治社会相抵触, 相反, 倒是它的政党的延续, 有机的补充0。(5葛兰西文选6, 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 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第450页)
如果说市民社会是文化领导权所施行的地方, 那么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是否完全就是一些市民社会中的精英(或共产党领导人与知识分子) 灌输的结果呢? 我们知道, 葛兰西由于同时强调阶级意识的外部灌输和自发形成与列宁观点有所不同, 因为虽然列宁也强调社会主义思想要由职业革命家从外部灌输到群众斗争中去的看法, 但他认为无产阶级受资本主义制度与思想的束缚, 不会自发产生革命信仰和进行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 而只可能产生一些为改善局部利益进行的反对工厂主的罢工运动) ) ) 这还不是社会主义的斗争。假如我们说, 葛兰西在强调阶级意识的/自发性0这一点上与列宁不同, 那么他与马克思的区别又表现在哪里呢? 下面, 就让我们先考察一下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观。
马克思认为, 无产阶级会形成革命的意识, 这是不成问题的, 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91
频繁发生, 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紧张冲突与对抗, 工人阶级必将理解他们悲惨的生活条件及被资产阶级统治与压迫的事实, 从而自然会在革命中形成共同的革命意识。革命是阶级意识形成的学校。例如, 在5神圣家族6中, 马克思指出, /由于在无产阶级身上人失去了自己, 同时他不仅在理论上意识到了这种损失, 而且还直接由于不可避免的、无法掩饰的、绝对不可抗拒的贫困) ) ) 必然性的这种实际表现) ) ) 的逼迫, 不得不愤怒地反对这种违反人性的现象, 由于这一切, 所以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它的目的和它的历史任务已由它自己的生活状况以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结构最明显地无可辩驳地预示出来了。0(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第45页) 在5共产党宣言6中, 马克思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工业资本主义的进步和资本家的剥削, 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的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 这种联合的发展壮大能够形成具有共同利益的阶级意识, 所以说, 资产阶级的生产与剥削, 造就的正是它的掘墓人) ) ) 无产阶级的形成。对于马克思来说, 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必将出现的, 而无产阶级革命又是这种意识形成的必由途径。当然, 一批在工商业的竞争中失败的资产阶级成员和在革命斗争激化时叛变资产阶级的成员, 他们转入无产阶级队伍, 也给工人阶级带来了教育因素, 促进了革命意识的形成。
这样, 我们看到, 假如说马克思是从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谈阶级意识, 从而使他带有认为这种革命意识的形成具有自发性和不可避免的倾向的话, 列宁则明显反对工人阶级意识形成的自发性, 而葛兰西似乎又是综合了马克思与列宁的思想, 与列宁一致的是, 葛兰西也认为工人阶级的意识不能完全自发地从生产环境和阶级斗争中产生, 它需要杰出精英从外部系统把革命意识灌输给群众, 形成为群众意识。他这样说:/自发性的要素对革命斗争是不够的, 它永远不能导致工人阶级超越现有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需要的是-自觉. 的要素, 换句话说, -意识形态. 的要素, 懂得斗争的条件, 工人生活中的社会关系, 那些关系起作用的主要倾向、社会中由于不能解决对抗存在而经历的历史发展过程等。0(毛韵泽:5葛兰西 政治家 囚徒和理论家6, 求实出版社1987年版, 第256页) 但葛兰西也不是完全否认自发性, 他与马克思有某种程度上的默契, 因为他同时也认为, 革命意识不仅是从外部灌输给工人阶级的, 它也是无产阶级经验所固有的, /它大部分是从群众本身的自发冲动、见识和能力, 从内部提炼加工而成的。0(同上书, 第257页) 群众本身所拥有的一些意识, 是一些/常识0, 即对社会日常生活的未加批判的世界观, 这种常识不是完全被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所同化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而是一种既包含真理成份, 又大多数以未加批判的论据为基础的从属阶级的世界观。葛兰西认为, 常识也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过程的组成部分, 它需要知识分子在同普通人的接触当中利用/文化领导权0或/实践哲学0以系统的、融贯的和批判的方式进行改造, 也就是说, 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既要承认自发/常识0的片面合理性, 又要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和批判。葛兰西正是用下面这段话表明了这层意思:/创造一种新文化, 不只是意味着人们自己个人的-独创. 发现, 它也) ) ) 而且最特别地) ) ) 意味着以一种批判的方式去散播已经发现的真理, 可以说是这些真理的-社会化. , 甚至使它们成为重大的活动基础, 一个协调的和智力与道德制度的因素。因为引导人民大众进行融贯的思维, 和以同样融贯的方式去思考现实的当今世界, 这比某一位哲学天才发现还是智识分子集团的财富的真理, 要远为重要和-独创. 得多。0(葛兰西:5实践哲学6, 徐崇温译, 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第6页)
二、来自列宁的影响
除了上节提到的在阶级意识的形成方面, 葛兰西与列宁有着难以断裂的联系以外, 列宁在5怎么办? 6一书中的立论可能是葛兰西形成其领导权思想的重要来源。葛兰西曾在5狱中札记6中称列宁的领导权原则是对实践哲学的一大贡献。他指出, /正是列宁本人在反对各种-经济主义. 倾向时, 重新估价了文化斗争阵线的作用, 正是列宁本人提出了领导权(统治加思想和道德的领导) 的理论作为对国家) ) ) 武力(无产阶级专政) 理论的补充, 作为马克思理论的当代形式。这一切, 意义是明确的:统治(强制) 是一种行使政权的方法, 是一定历史时期所必要的, 而领导权则是保障以广泛赞同为基础的政权的稳定性方法。0(1意2朱佩塞#费奥里:5葛兰西传6,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第262页) 领导权是葛兰西政治科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他也认为这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础成份, 例如国家, 他认为是具有强制功能的领导权:知识分子、政党和历史集团要在生产领域中建立领导权; 阵地战需要一个集中的领导权等, 一般认为, 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展与创新了前人的思想:第一, 他把这个概念从适用于无产阶级也扩展到适用于资产阶级, 以至于成为一般阶级斗争的一个特征; 第二, 他把文化、道德、知识因素也放入这个概念中, 把无产阶级的道德和知识作为领导权的核心, 认为文化领导权是夺取政权和执行政权的前提。但事实上, 不仅列宁, 甚至马克思和第三国际的一些文献, 都已暗示这两者思想内容的存在, 只是葛兰西使其更明确化了而已。本节主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及领导权的特征) ) ) 统治(强制) 与同意等来谈一谈列宁对葛兰西的影响。
领导权的概念, 据安德森考察, 曾经是俄国19世纪九十年代至1917年的社会民主革命时期的核心政治口号。它首先在1880年由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中主要是普列汉诺夫使用, 基本意思是指无产阶级应在和其它阶级组成的政治联盟中起文化领导权的作用(Perry. Anderson, The Antinmies of Antonio Gramsci, in ne w left Review, No. 1003Nove mber1976-19774, P.
15. ) 。这个概念后来在列宁的5怎么办? 6中得以发展, 列宁指出, /工人阶级是争取民主制的先进战士0, (列宁:5列宁选集6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362页) /社会民主党人如果不只是口头上主张必须全面发展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 那就应当-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 ,, 我们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分, 又以宣传员的身分, 既以鼓动员的身分, 又以组织者的身分-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 。0(列宁:5列宁选集6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366页) 当时, 列宁的领导权概念主要意思是在涉及所有阶级、阶层的广泛的群众运动中,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政党应起着领导作用, 即起政治领导权的作用。
但是, 甚至列宁的这种思想也不是空穴来风, 霍夫曼认为, 早在马克思那里, 已经有了关于资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参见John. Hoffman:The Gramscian challenge, Coercion and Concent in Marxist political theory, P. 51-75. )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 具有普遍的性格, 它是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另外, 马克思在5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6中, 也强调德国工人阶级在1848年德国革命中作为武装的核心和真正力量的重大作用, 此外, 无数其它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文论也能让我们确认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的确是来自马克思的。
葛兰西5狱中札记6对领导权的分析, 反映了列宁和共产国际的观点。如列宁的领导权概念一般指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葛兰西在1926年也用它指称无产阶级在动员工人93
中的大多数起来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国家的领导作用。又比如列宁对领导权导致改良主义的拒绝的思想在葛兰西对/经济主义0的批评中也得到回应, 葛兰西曾经强调领导权一旦被某种经济团体获得, 就会成为他们的牺性品。除此之外, 共产国际对无产阶级必须超越狭隘的经济团体主义阶段、必须成为整个工人阶级和所有被剥削阶级的领导阶级的思想, 也被葛兰西在关于需要一个知识) ) ) 道德团体获得领导权及提出/普遍的计划0的思想中得以改造。
然而, 现在需要我们考虑的是, 列宁是不是把领导权的思想仅用于无产阶级呢? 资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真的在列宁那里没有明确暗示吗? 不是这样, 列宁和马克思虽未明确提出资产阶级领导权的理论, 但在它们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示领导权不仅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内容, 只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形势与社会条件的需要, 他们思考的是如何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建立无产阶级国家, 才致使他们不特指资产阶级在当时社会各阶级当中仍处于领导权地位, 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否定历史上资产阶级领导各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的史无前例的历史贡献。确切地说, 列宁在5怎么办? 6中认为, 在沙俄时期, 就像在马克思所提到的1848年的德国一样, 资产阶级明显太弱小, 还不能把握革命的领导权, 而这在法国的资产阶级雅各宾派却能做到, 因此, 列宁把俄国的布尔什维克比作当代社会民主国家的雅各宾派, 如果列宁认为20世纪进步的无产阶级和18世纪的资产阶级可以存在某种共同点的话, 那么这似乎也暗含了领导权的概念可以适用于资产阶级的思想。再看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认为, 由于当时德国的资产阶级缺乏具有标志自己/灵魂深度0的特征, 和相对无产阶级来说比较弱小的缘故, 才把无产阶级作为一种普遍解放的力量提出来讨论。事实上, 在5德意志意识形态6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每一个处于统治地位的新阶级的出现都是在一个比它以前的统治阶级更宽广的基础上获得权力的, 他们清醒地认识到, 正是当资产阶级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 而不再继续代表各阶级普遍利益的要求时, 无产阶级要从它们手中夺取统治权力。这些论点都表明了其实列宁与马克思的思想中都隐含着领导权概念是适用于资产阶级的看法。
至于文化, 如果说列宁的领导权概念中缺乏文化的因素, 这也是不正确的, 列宁说过党的新闻报纸是群众的组织者、鼓动者和宣传者, 而居于领导地位的党也要以先进理论为指导。他写道:现在我们只想指出一点, 就是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 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列宁认为党必须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教育, 党的教育必须是暴露无产阶级在日常生活中被压迫的所有事实, 必须对所有阶级、阶层、集团生活的所有方面进行唯物主义的分析。这些都表明列宁的领导权概念其实并不缺乏/文化0的因素。另外, 列宁和葛兰西一样, 也都对恩格斯关于德国无产阶级是德国古典哲学继承人的思想有所继承。例如, 葛兰西认为, 领导权的分析应当吸收德国无产阶级是德国古典哲学继承人的思想, 他说:/实践哲学的前提是以下这一切过去的文化,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德国哲学和法国大革命, 加尔文教和英国古典经济学, 世俗的自由主义以及植根于整个现代生活观的历史主义。实践哲学则是以上整个精神和道德改革运动得以圆满成功的顶点, 成为大众文化与高级文化对立中的辩证法。0(5葛兰西文选6, 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第472页) 与此类似, 列宁也在5怎么办? 6中写道, 德国工人属于欧洲最有理论修养的民族, 他们保持了德国那些所谓-有教养的人. 几乎完全丧失了的理论感。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 特别是黑格尔哲学, 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 即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 就决不可能创立。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 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
下面我们来看列宁与葛兰西关于/领导权0与/统治0、/强制0的异同。一般认为, 葛兰西是把领导权与/强制0作了有机的区分的, 它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运动的过程; 而列宁则认为它们是高度融合的, 领导权只是一个革命策略。在一篇葛兰西认为对列宁领导权思想有所发展的文章5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6中,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领导权在革命中是很关键的, 它在具有社会主义特征前, 首先要以民主的形式出现。这并不意味着列宁把/领导权0与/权力统治0作了区分, 列宁真正的意思是指, 在民主革命进程中, 无产阶级要在工人和农民的联盟中取得领导权, 因此, 他并没有/领导权0在取得无产阶级胜利之前具有独特个性的思想。这里, 存在的也并不是/领导权0与/强制0的对比, 而是一种无产阶级要取得居于主导地位的统治与另一种资产阶级统治的对比。所以列宁所指的领导权是内在于权力斗争与/统治0(强制) 之中的, 它是一个革命的策略, 是工人阶级及其代表为了争取大多数群众而采取的策略, 它只能说是可以赢得或实行, 而且领导权也只有在革命取得真正性的与关键性的胜利之后才能获得。
因此, 对列宁来说, /领导权0与/统治0是在广泛的政治进程中融为一体的。列宁认为, 在无产阶级和其它阶级进行共同革命而形成的联盟中, 无产阶级就是在对待具有兄弟般关系的其它阶级时, 也要施行一定程度的强制手段, 因为一致的革命意愿要求对我们的朋友和敌人都要保持高度的思想警惕, 另外, 强制除了要在工人罢工和武装反对阶级敌人时被领导阶级所采用, 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意识形态的领导者也要对那些不自觉地被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所束缚的工人阶层进行领导与教育, 其他诸如列宁提及共产党员要一概地、毫无保留地服从党纪时, 也谈到了党纪对个人具有强制的作用。
正是列宁的这篇文章对葛兰西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 因为他在5狱中札记6中曾提出, 统治阶级主要用两种方式进行统治, 第一, 控制的方式, 它以强制为特征; 第二, 知识和道德领导权的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同意与支持。列宁曾在5两种策略6及其他文章里, 把/领导权0考虑为为取得民主而进行的战斗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认为它是社会主义胜利的前提, 葛兰西对列宁的这一思想进行了改造, 他认为, 领导权(民主) 既然是实现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 的前提, 这就是等于说领导权是实现/控制0、/统治0的前提。这样, 事实上葛兰西就把领导权与/统治0、/强制0作了区分。
如果说葛兰西认为围绕领导权的斗争是取得社会主义胜利之前的意识形态斗争的过程, 那么是否也意味着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无产阶级国家的统治就只是专制的呢? 事实上, 葛兰西在与一些右派社会民主党人妄图以/议会之路0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斗争中, 就明确提出/领导权0与/统治0应在政治斗争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他认为, 一个社会团体不仅必须在获得政治权力之前实现/领导权0而且在它牢牢地掌握了权力之后, 也必须坚持/领导权0的领导。葛兰西在其早期的作品中, 认为当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与敌对阶级斗争时, 应用/强制0、/统治0的方式, 而当领导阶级在对待与它联合的盟友阶级时, 应使用使他们同意的方式, 也就是对敌人要/统治0, 而对朋友则实行/同意0的方针。
然而, 在葛兰西那里, 即使在/领导权0的思想当中, 也不仅只具有/同意0的一面, 因为在他对党组织的分析中, 也暗示了一种/强制0成份的存在, 在这一点上, 他是和列宁既相似又有区别的。葛兰西认为, 党员分为三部分人:(1) 有组织性、有纪律性的忠心耿耿的普通党员; (2) 领导党员, 他们统一全党工作; (3) 受过训练的干部党员, 他们不仅起组织作用, 而且是领导党员和普通党员的桥梁, 这些干部就是葛兰西所说的有机的知识分子(参见毛韵泽:5葛兰西 囚徒95
政治家和理论家6, 求实出版社1987年版, 第249页) 。这里, 葛兰西关于党员的论述明显不同于列宁关于党是由一个职业革命家团体构成的观念, 因为在列宁看来, 由于党的成员要实行必要的分散的职责和各负其责, 这种职责分散是实现集中革命的基础和前提, 所以同意者和强制者(统治者) 也在职责分散的互换中互相颠倒, 也就是说, /同意0和/强制0在党员之间是互相转换的。而在葛兰西那里, 领导党员和一般党员的联系看起来是机械的和抽象的, 不存在教育者要被教育的机制, 一般党员纯粹是被动和缺乏凝聚力的, 它们处于软弱无力的分散状态, 因此, 他们要被动地同意来自具有强制力的核心党员的强制领导。这样, 我们就看到, 在党内, 领导权也含有强制的成份, 这与列宁所说的党员要接受党纪的控制相比, 显然是另外一种意义的强制。(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责任编辑:黄华德)
(上接第62页) 实现机制, 才能得到体现。过去, 我们光从劳动的支出来作为分配的尺度和依据, 同样数量的劳动支出, 能大体上得到相同的报酬, 而不看这一劳动的效果如何, 因此, 带来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 严重地挫伤了劳动者和所有者的积极性, 现在我们在政策上和法律上明确按生产要素分配, 实际上是承认同一劳动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 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同的。对这一由于生产要素优劣而带来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量的差别, 必须在报酬上给要素的所有者予以体现, 以维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 保护劳动者的投资积极性。恩格斯指出:/只要分配为纯粹经济的考虑所支配, 它将由生产的利益来调节。0(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3卷, 1974年版, 第240页) 按生产要素分配正是这种由/纯粹经济的考虑0而用/生产的利益来调节0的分配方式。
随着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理论、实践和法规上的不断明确和完善, 在今后我国劳动者的收入中, 不仅包括劳动的收入, 而且包括财产的收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财产收入部分还会不断增长, 在部分劳动者中超过劳动收入。这与资本主义剥削有什么不同呢? 笔者认为, 资本主义剥削是少数人占有多数人的劳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无偿地不断占有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 造成少数人越来越富。多数人越来越穷。最后产生两极分化, 导致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分化, 因此, 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 必须得到否定和改变, 社会主义理论也就由此而来, 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不光是要把剥削者变成劳动者, 而最终是要把广大的无产者变成有产者。劳动人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把一部分收入用作投资, 转化为资本, 从而获得自己的合法收入, 这是天经地义的, 也就是社会主义本身目的之所在。按照**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基础上, 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同志说:/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 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 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0(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6, 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32) 33页) 根据**理论与**/三个代表0的思想, 按生产要素分配, 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客观反映, 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黄华德)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