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作为北欧新兴工业化国家,其独特的教育体制和卓越的教育质量,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为充分发挥其教育影响,芬兰政府最新出台了《2009-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是积极创建国际化高等教育共同体。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共同体,意味着所有学生、教师、研究者和其他员工都应该有机会参与国际活动,并不断获得国际交往能力,增强国际意识。
芬兰政府规定的学生国际流动时间不少于3个月。由于学术领域之间的差异,《战略》规定可以将传统流动方式和目前流行的在线或网络化流动( e-mobility)、访学和团体流动等形式相结合,对于研究生来说,可以采取国外短期学习和科研等形式。 《战略》还强调要不断增强研究者、教师和其他员工的国际流动。增强研究者、教师和其他员工的国际流动的新策略主要包括:创建灵活的工作机制,提供跨国职业发展机会等。
《战略》设定了国际人员流动的目标:到20「5年,芬兰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学位学生数量达2万人,占7%左右;研究生院非芬兰学生比例占20%;理工学院教师和专家流动(包括长期和短期)输入3000人,占47%,输出4000人,占62%;综合大学教师和研究者流动(包括长期和短期)输入4000人,占2g%,输出4000人,占2g%;理工学院学生和受培训人员(包括长期和短期1输入8000人,占8%,输出8000人,占8%;综合大学学生和受培训人员输入8000人,占6%,输出8000人,占6%。对此,芬兰教育部将启动“2010-2015年定期流动资助计划”,该计划年支出预计达500万欧元,整个计划总投资3000万欧元。
其次是大力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吸引力。《战略》计划在加强对科研设施进行大力投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科研合作,参与“欧洲科研设施战略论坛”提出的欧洲科研设施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国家科研基地。
与此同时,《战略》还强调充分发挥多科性理工学院研发活动在区域企业部门和高等教育体制国际化中的地位,在国际合作中开展研发项目。通过关于信息、资金、创新、公司合作等方面的服务项目开展,为芬兰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搭建国际合作网络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具体措施上,政府将为输入的国际人员在入住、子女日托和教育、配偶就业和卫生保健等方面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使其尽快融入芬兰教育教学和科研体系。
为提升高等教育吸引力,芬兰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当前的资助机制,并加大资助力度。芬兰教育部将从2010年度开始,通过增幅达50%的财政拨款,以支持优秀青年研究者进行国际科研合作。
再次是加大知识输出力度。芬兰政府将充分利用国家优势知识资源,加强与亚洲、拉美等国内教育提供相对不足的国家的合作,积极输出本国知识资源,服务国际社会教育需求。
为加强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服务输出,芬兰教育部计划成立相关发展项目,以支持高等教育机构、教育输出组织的网络建构,完善教育输出机制。例如,积极开展跨境大学工程,2012年前,东芬兰大学( Universityof Eastern Finland)将成立跨境大学项目,并将跨境大学活动扩展到科研人员教育、科研和创新合作等领域。
当今世界,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日益国际化,据统计,在过去10年问,国际专利占所有专利的比例增长了1倍;高级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科学知识生产日益全球化,科研人员国际合作和交流更加频繁。不难发现,《战略》充分体现了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注重学生流动的同时,更加突出了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人员流动和科研合作项目的开展。 (作者系河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教育学博士)
芬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其启示
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第5卷第2期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07.V01.5.No.2?域外?
分,,,4-41-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其启示
崔瑞锋,张俊珍
(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本文从高校的国际交流、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芬兰高等教 育国际化的特点,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G513.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07)02—0075—04
Experienc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Finnish higher education and Suggestions to China
CUI Rui-feng,ZHANG Jun—zhe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Xi
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Finland,and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offer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China.
Key words:Finland;higher 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suggestion
世界经济论坛近期公布的(2005—2006年全球竞 争力报告》显示,在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 年度竞争力排名中,芬兰连续三年名列第一。北欧小 国芬兰能在众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中表现得 如此出色绝非偶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芬兰的 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也是其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的必然结果。本文介绍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 以期为我国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是变革中的芬兰高等教育政策的重要基 石。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持芬兰高等教育系统的开 放性就一直是芬兰教育政策的中心议题。可以客观地 说,这一政策已经取得了成功,20世纪90年代以来, 尤其是芬兰1995年加入欧盟以后,国际学生交流工 作在各高校的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学生数量的不断增 多就是最好的证明。政府就21世纪初芬兰教育发展 重点提出了具体发展规划,其中一项就涉及教育国际 化,旨在加强各级教育的国际合作;力争达到大约1/3的大学生在国外取得学位。尽管选派芬兰学生出国攻 读国外学位很重要,但芬兰仍然做出更大努力以使芬 兰的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对于外国留学生和教师更 富有吸引力,其中采取的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是,所 有高校都大力发展用英语授课的课程和课程计划。按 照芬兰教育部的观点,仅开展留学生及学者交流活动 还远远不够,教育国际化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端 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便适应处于不 断发展中的国际社会与工作环境;二是提高教育质量 和效率,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国际化人才。 目前,芬兰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用英语开设了多 种多样的课程。尽管如此,它们仍然继续采取措施加 大用英语或者其它外语教学的比重。用英语讲授课程 使得外国交流学生来芬兰留学成为可能。虽然有一点 非常重要,即来芬兰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至少应学 会部分芬兰语或者瑞典语,但芬兰的所有高校都为芬 兰语和瑞典语学习及芬兰文化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条 件与机会。
此外,芬兰还积极参与欧洲高等教育区域联盟的 建立和发展。政府已经做出决定,自2005年秋季学期 起改革大学学位结构以便更加与波伦亚(Bologna)‘褓 持一致。目前,在大部分学科已经设有学士学位,但并 不强制要求学生在进入硕士学习阶段之前必须选修
?75?
万 方数据
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第5卷第2期 Fudan Education F0rum 2007.V01.5.No.2
这些课程。2005年以后学位结构的改革将基于3+2+4体系。同时,将对现行的国家学分制进行全面修订并 用一种基于ECTS②的新的学分制来取代它。除此之 外,芬兰也十分重视与北美、亚洲,尤其是中国、印度 等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往。
伴随着学位结构的改革,芬兰政府进一步加大政 策力度,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保证高等教育质 量。芬兰非常注重高等教育质量外部评估的交流与合 作。芬兰法律规定,所有的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都有 责任与义务评估其教育和研究,而且所有评估结果都 要公开。在实践中不仅重视本国评估经验的总结,通 过自身评估实践不断改进评价系统,而且注意借鉴吸 收其他国家的评估经验,通过欧盟协调和加强与其他 成员国在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合作的项目。在大多数情 况下,学校首先开展自评,而且几乎所有的评估都包 括国外同行专家的评审。在此过程中,芬兰高等教育 评估委员会协助高校开展评估,该委员会在国际合 作,尤其是在与欧洲教育质量保障机构联合会 (ENQA)的合作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促进高校与全球化公司的合作
芬兰是一个国际化意识很强的国家,重视高校与 全球化公司的战略合作就是一个重要体现。1998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芬兰IT专业人才日益匮 乏,因此教育部决定把IT专业人才的培训作为国家的 目标。与此同时,Nokia(诺基亚,一个总部设在芬兰首 都赫尔辛基的全球化公司,世界信息与通信产业的龙 头企业)已决定要在芬兰一所省属大学附近建立新的 研发中心。2000年Nokia新建的研发场所在芬兰一所 大学附近落成,这就为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在这种背 景下,教育部最终批准建立了一座新的教研大楼,为 Nokia和省属大学提供了一个公共合作场所。大学董 事会也赞同这一举措,因为这是其与教育部长期协商 的结果。加之当地社区也非常乐意接受所有这些安 排,并给予积极的支持,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 当地高失业率。
当各种条件已经成熟,这所省属大学的IT学院迁 到了这座新的大楼,并取名Agora。在全球背景下,这 座大楼的建设为大学发展提供了内部动力。它同时容 纳了Nokia、大学部门和研究中心。在Agora大楼,研究 中心、高校和企业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Agora也因 此成为一个共同协作运行的网络和多学科研究中心。 Agora理念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它为社会、企业与科 研结构之间的相互合作提供了公共场所。Agora理念 描述了地方大学对合作交流场所的社会需求,在这里
?76? 为了共同的利益,科学与商业得以结合,产学研三位 一体共同发展。
在运用政府宏观调控、促进大学与全球化公司合 作的同时,芬兰也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地 方大学国际化趋势的发展。
芬兰普通高校最近的一份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指 出,地方大学与全球化市场经济是密不可分的,这主 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研究基金和大学的租用成本。因 为IT机构的应用研究项目主要依靠来自私营企业的 外部投资,所以研究基金是与此相关的问题。根据地 方大学的统计显示,在2001年,高达60%的IT机构资 金来自不同的项目(这些项目主要由私营公司资助), 而2002年外部资金占总资金的44%。地方大学的大 部分外部资金分别来自芬兰学院、欧洲联盟、合作研 究及其它外部资源。教师工资主要由教育部划拨 (91%)。同时,大部分研究人员(59%)也接受外部资 助。2003年年度报告显示,外部资源对研究产生着较 大的影响,尤其在对地方大学研究功能的推动方面作 用更大。租用成本是与全球金融市场有关的第二个财 政方面的问题。Agora大楼的总租金大约是200万。根 据计划,25%的租金是私营公司支付,50%由教育部支 付,而剩余的25%则由项目资金交纳(主要由全球机 构提供)。欧洲的利率比芬兰大学以前的任何建设更 加直接地影响Agora的租金成本。2002年,这些租金 占地方大学每年预算的13%(2003年年度报告)。此 外,大学还依赖于租用者的经济赢利状况。
这此J隋况对大学的运行有着潜在的影响,这表现 在多个方面:知识生产,招生和大学活动的基金。[11第 一,知识生产。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由于新的研究项目 必须与那些由私营公司和像欧盟这样的全球机构所 支持的项目有关,所以研究的内容更多地是受到来自 外部竞争与挑战的影响。第二,招生。正如知识生产一 样,由于高校应服务于当地和国家的需求,它们必须 增加IT招生数量。因此,招生就更加取决于全球市场 经济的发展状况。第三,大学活动基金。与欧洲金融市 场相联系,寻找研究项目基金的需要以及对私营公司 所付租金的依赖导致大学的预算与全球市场经济更 紧密相关。而且,由于公共资金在大学总资金中比例 不断缩减,因而寻找资金以支付教学和研究的基本费 用就更加依赖于全球市场经济。
大学成为Nokia网络的一部分与全球公司的研发 活动有着潜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是国际化的另 外一种体现。欧盟出台的涉及公共建设性工作的新政 策同样也是欧洲统一化进程的体现。由欧洲支助的基 金也对研究内容产生影响,因此,由这一区域制定的
万 方数据
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第5卷第2期 Fudan Education F0rum 2007.V01.5.No.2
准则应优先于民族国家的传统权力。因为这些基金是 由欧洲提供的,或者至少是由欧洲银行提供贷款的。 因此对于公共建设来说,唯一传统的资金来源是德国 银行而不是芬兰教育部的预算。大学的功能因而也受 到基金来源的影响。因为与19世纪以前相比,如今 Agora楼的租用成本与欧洲投资市场有更加密切的关 系,所以可以说在这一地区资金来源对社会是有影响 的。【2】这一发展与全球信息化密切相关。
三、重视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中的应用
芬兰是当今全球信息化程度综合指数排名第一 的国家。按照芬兰政府的观点,信息技术发展滞后是 影响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因为国际交流日益频 繁,新的信息技术将会不断地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 域,以至教学与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一种 日常事务,而且发达的信息网络将会有利于更多的人 广泛参与国际交往,这一人数远多于国际交流学生的 数量,国际交流范围也将因此大大超过当今时代。基 于此,芬兰利用其自身在信息产业方面的优势,推动 芬兰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提高,大力推动信息 技术在教育和研究中的应用。1994年芬兰提出了国家 信息技术战略行动计划,其中要求公民必须掌握并熟 练应用信息技术专门知识;积极参加欧洲的信息社会 化项目,教育部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来起草 有关信息社会中的教育、培训和研究的国家战略。 1995年芬兰加入欧盟后,其信息技术战略行动计划纳 i入欧盟的《欧洲和全球信息社会计划》。在教育领域的 7’信息化上,推进终身职业教育;培养国民掌握利用信 息技术的技能;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教育与研 究信息网;鼓励师生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机 构、大学和图书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培养信息技术 人才。政府确立的21世纪初教育的发展重点之一,就 是在教育与研究领域推行信息战略,具体来讲就是确 保在知识经济社会所有公民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教 师岗前和在职培训、虚拟学校和虚拟大学计划;扩大 信息生产容量并使之多样化;加强教育与研究领域的 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政府还采取措施,将接受过高等 教育的劳动者不断输送给信息技术产业,使芬兰实现 由普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 及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芬兰高等教育 的国际化程度。
四、注意保持民族化特点
Scott(1998)认为,尽管学者们往往强调科学和学 术的国际因素,然而大学作为民族机构已经存在几个 世纪了,这主要源于其民族独立运动。翻在大力推动国 际化的同时,芬兰并未忽视高等教育的民族化发展。 芬兰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西方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这 与其独特的历史有关。芬兰高等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进 程就是芬兰不断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 自由民主的斗争历程。毫不夸张地说,把大学作为国 家机构是芬兰大学理念的精髓。其次,大学和高等教 育被认为在民族和国家发展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ill 芬兰人对大学理念的这些理解一直持续到今天。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高等教育在芬兰都拥 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该国的所有政党都认为高等教育 对于国家富强至关重要。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式有 所不同,但其高等教育始终保持着民族主义传统。【1]在 19世纪和20世纪,大学是促成芬兰人民族认同的重 要因素。今天,官方认为高等教育是民族改革战略的 一部分。虽然这表明了高等教育概念的转变,但在这 种新的意义上,高等教育的确仍然被看作构筑芬兰人 民族认同感和芬兰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
20世纪50—90年代芬兰高等教育的发展使高校 遍布全国。这一发展的结果不仅导致高等教育大众 化,也导致高等教育区域化或地方化。高等职业技术 教育的建立已成为这一民族化政策的拓展。这样,地 方化不仅强化了高等教育民族化的重要性,深化了高 等教育民族化进程,而且促进了芬兰各地区的发展, 同时也为高等教育全球化开阔了新视野。
在芬兰,高校的内在机制及潜力促进了全球经济 的增长并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国际化、国家化与地方 化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芬兰高等教育国家 化使人们从文化视角理解高校将逐渐成为参与国际 竞争的一支重要力量。高等教育地方化也是一种进 程,其中,一方面高校支持所在社区和省份的社会和 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社区和省份也为当地高校提供 各种便利以期从其科研中获益。最后,虽然政府对高 等教育公共拨款逐渐减少,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高校和企业间的战略性合作以及多样化的资金筹措 渠道也必将为高校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见,芬 兰高等教育的民族化与国际化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的。
五、启示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 的重要趋势,然而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 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总体上还很低。芬兰在这方 面的成功经验可供我国学习与借鉴。
(一)从政府角度上讲,应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 ?77?
万 方数据
复旦教育论怯2007年第5卷第2期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07.V01.5,No.2
国际化。芬兰政府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 作与交流作为其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十分重视 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坚持政府宏观调控 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促进高校与国际化公司的战略 合作及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 设相结合,重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的外国同行专家 评价和教育评估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重视IT技 术在国际化发展中的应用;坚持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统 一。这些都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 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从高校层面来看,应加强自身国际化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力。芬兰大学教育的发展告诉我们,国 际化要求将大学教学、学习、研究及管理等置于经济 全球化、知识经济及世界教育和文化的大环境中去进 行建设与管理。这要求我国大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民族化,培养学生的全球性能力,赋予人才培养 目标以鲜明的国际化内涵、积极增加课程计划中的国 际化内容、努力促进学生构成及其学习途径的国际 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及国际合作 与竞争能力;在教学上提供国际化语言、课程和知识 体系,要求教师教学要树立国际化意识;在研究方面 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教师交流和学生交 流;在管理上要为培养国际竞争性人才提供各方面的 服务。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芬兰Jyvaskyla大学教 师教育系Eija Kimonen教授和Raimo Nevalainen教 授的支持,特此致谢。
注释
①1999年欧洲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共同签署了《波伦亚高教改革 宣言》,宣布共同构建“欧洲高等教育圈”,提出要在2005年前各
?78?
国建立相互间可比较的学位体系及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分离 的高教体制。
(熏)ECTS为the 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由欧洲委员会开发,旨在提供共同的程序以保证在国外大学学习 时学分的换算,广泛用于大学成绩报告单、院系指南及课程目录 中。ECTS学分为分配课程单位的数值,它用于描述修完规定课程 或课程模块所需的学习量。根据ECTS韵规定,通常60学分为一 年全日制学习的学习量,30学分为半学年,20学分为一学期(三 学期制)。
参考文献
【1]Valimaa,J.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Finnish higher education【J】. Finnish Higher Education,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2001: 13-54.
【2]Teichler,U.Intem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Ⅱ】. Europe Higher Education and Globalisation,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2003:37—52.
[3]Scott,P.The Glob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Bury St Edmunds,Su饪blk:SRHE&Open University Press,1998.
[4]Ministry of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00【DB/OL].http: //www.minedu.fi.
【5]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Mobility.Higher Education in Finland,2003【DB/OL].http://finland.cimo.fi.
[6]International Office.An International Guide to the University of Jyvaskyla,Academic year 2004—2005【DB/OL].http://www.jyu.fdint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世界62个国家教育概 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曾雄军.挑战与应答:90年代芬兰高等教育的变革叨.比较教育研 究,2002(5).
(责任编辑:郝雯)
收稿日期:2006—07一07
作者简介:崔瑞锋,1970年生,男,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 育研究所讲师,高等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张俊 珍,1977年生,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高教所硕士生,从事高 等教育管理研究。
万 方数据
芬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其启示
作者:崔瑞锋 , 张俊珍 , CUI Rui-feng, ZHANG Jun-zhen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9刊名:复旦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UDAN EDUCATION FORUM年,卷(期):2007,5(2)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10条)
1. Valimaa J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Finnish higher education 20012. Teichler U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0033. Scott P. Bury St Edmunds The Glob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19984. Ministry of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2000
5.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Mobility Higher Education in Finland 2003
6. International Office An International Guide to the University of Jyvaskyla,Academic year 200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世界62个国家教育概况 2001
8. 曾雄军 挑战与应答:90年代芬兰高等教育的变革 [期刊论文]-比较教育研究 2002(05)9. 波伦亚高教改革官言
10. ECTS为the 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由欧洲委员会开发,旨在提供共同的程序以保 证在国外大学学习时学分的换算,广泛用于大学成绩报告单、院系指南及课程目录中.ECTS学分为分配课程单位的数 值,它用于描述修完规定课程或课程模块所需的学习量.根据ECTS的规定,通常60学分为一年全日制学习的学习量 ,30学分为半学年,20学分为一学期(三学期制)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陈宇莺 . 孙宗禹 芬兰高等教育外部评估述评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
20世纪90年代芬兰高等教育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以工作绩效为基础的运行机制、政府放权以及国家预算的改革都强调控制与评估结果的需要.芬兰高 等教育评估委员会(FINHEEC)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芬兰高等教育的外部评估即由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FINHEEC)实施,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估维持并且 进一步提高、改进高校的教育质量.芬兰成功的高等教育评估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期刊论文 陈宇莺 . 孙宗禹 芬兰高等教育外部评估述评 -开放教育研究 2004(1)
20世纪90年代,芬兰高等教育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以工作绩效为基础的运行机制、政府放权及国家预算的改革,都强调控制与评估结果的需要.芬兰高 等教育评估委员会(FINHEEC)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芬兰高等教育的外部评估由FINHEEC实施,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估维持并进一步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 .芬兰成功的高等教育评估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期刊论文 张俊珍 . 崔瑞锋 . 魏小艾 芬兰高等教育的民族化、地方化及全球化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26(4)
本文基于对芬兰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研究来阐述其民族化特征,并通过分析Nokia公司与芬兰地方大学的合作来探讨芬兰高等教育的民族化、地方化 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4.学位论文 郭亚辉 芬兰多科技术学院改革研究 2008
芬兰的高等教育由两部分组成: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芬兰的多科技术学院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由原先的中等后职业教育机构合并而成。 目前,芬兰多科技术学院共有31所,呈网络状分布在全国各地,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地方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经历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后 ,多科技术学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从芬兰多科技术学院改革的背景入手,分析多科技术学院的结构体系,包括 教育和管理、资金来源、质量评估等。同时,对芬兰多科技术学院改革的成效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分析国内外对芬兰多科技术学院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 和研究方法,并对本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分析了芬兰多科技术学院改革的背景。首先探讨了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潮产生的影响;其次,从芬兰当时的国内经济和社会环境方面探 讨了多科技术学院成立的必要性;再次,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和《波洛尼亚宣言》的签署促进了多科技术学院的发展。
第三部分分析了芬兰多科技术学院的发展过程。由于当时芬兰社会各界都质疑国家是否有能力创建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机构。因此,政府提议 首先以试验的形式创办多科技术学院,获取一些经验之后,再成立正式的多科技术学院。
第四部分论述了芬兰多科技术学院的结构体系。芬兰多科技术学院具有区域性和多学科性的特点。从管理上来看,多科技术学院不是由政府直接管 理,而是由市级政府、市政联盟、私人团体、基金会资助,学院自治管理。从资金组成来看,多科技术学院的资金主要有三种:核心资金、项目资金和 绩效资金。为了保证质量,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和教育部的网上数据库定期对多科技术学院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五部分通过芬兰教育部的网上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展现和分析多科技术学院取得的成果。
第六部分是借鉴和启示。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芬兰多科技术学院改革的有益经验,提出适合我国的改革思路。
5.期刊论文 马晓洁 . 李盛兵 . MA Xia-jie. LI Sheng-bing博洛尼亚进程中的芬兰高等教育政策调整 -比较教育研究
2008,30(1)
作为博洛尼亚进程的签约国之一,北欧的芬兰教育部积极回应改革.本文详细介绍了芬兰的改革措施及成效,分析了芬兰高等教育在欧洲一体化进程改 革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争论.
6.期刊论文 曾雄军 挑战与应答:90年代芬兰高等教育的变革 -比较教育研究 2002,23(5)
90年代芬兰高等教育变革是多因素促成的结果,是对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国家信息战略的能动适应.通过课程改革、改革内部管理结构、大力发展成人 教育以及开展教育的国际合作,芬兰高校主动适应了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国家信息战略.
7.期刊论文 王俊 . Wang Jun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 -现代教育管理 2010(7)
芬兰建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三级体系.芬兰教育部在宏观层面加强国家教育战略规划对质量问题的政策引导,高等教育评估委员(FINHEEC)在中观层 面发挥外部评估与审核作用,高等学校在微观层面建立内部质量保障机制.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目的适切性为重要基础,以学校主动性为根本动力 ,以三重国际性为发展导向,以多方参与性为组织文化.
8.期刊论文 薛二勇 . 徐向阳 . Xue Eryong. Xu Xiangyang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及分析 -高等农业教育 2007(2) 随着欧盟高等教育政策的变化、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内形势的改变,芬兰建立了二元高等教育体系,采用了新学位制度与学分系统,与此同时保 证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增强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与吸引力,其国际化政策有着芬兰独有的特点与意义.
9.期刊论文 丁晓昌 . 杨树兵 . Ding Xiaochang. Yang Shubing芬兰与丹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述评 -江苏高教
2007(2)
本文介绍了芬兰、丹麦两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然后从评估机构的性质、人员组成、评估程序、评估原则、评估标准等方面介绍了芬兰、丹麦两国高 等教育评估的主要情况,并评述了两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10.期刊论文 刘佐阳 . LIU Zuo-yang社会平等化进程中的芬兰女性与高等教育 -比较教育研究 2005,26(7)
芬兰近年来在建立平等化社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以女性拥有较高社会地位而闻名于世.高等教育对芬兰今日的成就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 多的芬兰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今天,芬兰女性能够平等地参与政治、经济活动,提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主要得益于其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fdjylt200702018.aspx
授权使用:南昌大学图书馆(ncdxtsg),授权号:2951c9b2-05f8-4553-9c20-9e9300eb3b51
下载时间:2011年2月23日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及启示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及启示
李 俐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
400715)
【摘要】芬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中,顺应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之势,不断推动面向国际化的高等教
育改革。创建双轨并行的高等教育体系。构筑多层面互动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采取市场化的高等教育经营战 略等,从而使其迅速占领了世界高等教育的高地。芬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为仍在国际化上缓慢行进的
中国提供了借鉴,我国应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创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国际化的质量评估体系。完善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杌剜;理颇市场与政府关系,推进高等教育市场化。
【关键词】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质量评估;双轨;启示
【中图分类号】C649 (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1—8700(2012)04—0015 —05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 学时互认体系,并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全球吸引
的必然趋势,作为传统的教育强国,芬兰早在上世纪 力oDl在此基础上,1999年欧洲29个国家的教育部 长 九十年代就将“国际化”视为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 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其确立了于2010
年前 战略。在长达20多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芬 建立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战略目标。该
兰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历年世界经济 在达成以下六个目标:推广一套简易的、可宣言旨 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排行中,芬兰的高等教育始终 位制度;推广本科生、研究生双层学位体比较的学
系;建立学分
位居榜首。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是我国高等教育 互认、转换系统;建立高等教育人员自由流动机制;建 发展的中心议题。鉴于此,研究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 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欧洲标准;促进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的历程及趋势,从中汲取其先进经验,对于推进我国 领域的跨国合作。【21 高等教育国际化将具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博洛尼亚宣言》开启了欧洲高等教育发展的 新进程,高等教育一体化显示出稳健的发展态势,高 一、面向欧盟高等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得以稳步推进。十余年的博洛尼
伴随着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欧盟高等教 亚进程为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建立扫除了障碍,奠定 育一体化逐步发展和深化,并成为欧盟各国高等教育 了基础,2010年欧洲47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共同
署了《关于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布达佩斯一维也 签 走向国际化的直接的诱阒。1992年欧共体各成员国 签署欧盟条约。该条约对欧盟的教育和培训政策做出 言》。标志着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正式启动。纳宣 着欧洲高等教育迈出了崭新的一步,高等教了明确的规定。其有关教育的规定旨在扩展和深化 这意味
欧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为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提 合各国的教育资源优势,增强了欧洲高等育区整 争力,进一步推动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教育的竞 供宏观政策框架。随着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深入 发展并E1渐成型,如何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 现,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为欧盟各国化。不难发
施(成为欧盟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1998年法、英、 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契高等教育发展 德、意四国教育部长共同签署《索邦宣言》,探讨建立 纷抓住机遇,改革国内高等教育,机,欧盟各国纷 努力走向国际化。
。一个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和国家学位及 芬兰作为欧盟成员国也不例外,芬兰凭借其传统的 I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i12JJD880002)“欧盟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走向”的阶段 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俐(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两藏大学旅游外国语学院教师。
15 万方数据
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经营中,努力协调好高等教育、政 高等教育优势,积极参与促进欧盟教育一体化的项
府、市场的关系,着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机 目和计划的制定,启动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
制;以政府为主导的调控机制;以高校为主体的自治 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国际化。 机制;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参与机制。 为顺应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芬兰加大了国内英 语或其他 以作为芬兰高等教育改革先锋的Aaho大学 外语授课的比重,要求学生加强外语的学
例,该大学于2007年12月由赫尔辛基科技大学、为 习。同时,芬兰高等学校和多科技术学院还为外围留 尔辛基商学院、艺术和设计大学三所大学合并而成。 赫 学人员提供了优越的芬兰语和瑞典语学习的条件。 Aalto大学具有完伞独立的法人身份,拥有办学自这样既促进了国内学生出国深造,也促进了国外学生 权,独立经营权,其管理、招生、课程、专业设置、教学 主 来芬留学。“为了进一步整合国际交流与合作所需资 源与服务,芬兰教育部于1999年成立国际流动中心, 内容、教师聘任等都由学校自主决定,政府不得干
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其可以像公司一样从事商 将不同国际项目的理权限从负责教育、劳动、贸易和
工业的多个中央政府部门集中到该机构。”【31这样就 业运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芬兰高等教育的沦为
金钱的附庸,因为教育、研究和艺术的自由,以及独 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芬兰为鼓 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还改革了学生资助机制,为学 立的学校管理和学术判断仍然被同守,教育和研究 Aaho大学强调 也仍然是大学最主要的目标。[4j 生提供贷款。芬兰从2005年开始正式引入欧洲学分
转换系统(ECTS),此系统的应用为参与国际交流提 场化经营,但不是完全免于政府的调控,在一些关涉 市 社会、国家重大事务问题时政府仍需承担其责任。 供了保障,进一步提升了芬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 此外,政府还要履行高校质量评估工作的监督和管 平。毫无疑问,芬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欧盟高等 理职能。办学主体多元化是Aaho大学的显著教育一体化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作为芬兰高等教育 国际化的直接诱因,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极大地促进 征,政府不再是其唯一的所有人,“包括芬兰政府以 特 及其他如荷兰科技工业联合会、IrI’基金会、经济教 了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
育基金会7家各类机构在内的组织,将成为Aaho 二、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经营战略 大学的新股东”。p- 20世纪80年代之前,芬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三、多层面互动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
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大学的
发展,负责大学的财政拨款和投资。芬兰的高等学 2009年4月,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第六次部长
会议对参加博洛尼亚进程的46个成员国的高等级 校从事非盈利的事业,履行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 能。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市场化成为国际高 育质量逐一进行评估,芬兰高等教育质教 等教育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国纷纷进行了不同程度 果名列前茅,赢得各成员一致认量的评估结 历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可。旧1不仅如此,在 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政府放松对高校的管制,将
的高等教育始 的全球竞争力排行中,芬兰 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使其具有显著的市场 借其质终位居榜首。无疑,芬兰高等教育凭 特征。面对这一趋势芬兰高等教育也做出了局部微 调(如关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 量优势在国际教育市场上处于不可动摇的地 位,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可见一斑。而这一切 入学人数;加强与全球化跨国企业的合作,如与No- 与芬兰卓越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密不可分,诚 kia
然,质量是芬兰高等教育的基石,更是其践行国际化 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获取资金支持;对非
战略的关键,而其评估机制则是保障芬兰高等教育 欧盟国家留学生收取学费等。 质量的灵魂。芬兰自1999年签署《博洛尼亚宣言:》 教高等教育市场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芬兰高等 以来,依据欧洲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与准则,结合 育在经历局部微调,循序渐进,适时变革等一系列 本国实际情况,建立了国家层面、高校层面、国 渐变之后,于2007年开始进行50年来最大的改革,
际层
重新构建芬兰高等教育体系。此次改革的核心是政 面三层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府从高等教育淡
在国家层面,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Finn— 出,扩大高校自治,引入竞争机制,
ish Education Evaluation Council)(简称Higher 将大学推向市场。这一改革方案决定,所有大学走 HEEC)负责对全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向市场化经营战略,吸纳多元资本,成为完全独立的 FIN- 行评估。该委员会独立于高等教育行政机构和务进 法人机构。芬兰高校采取全新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万方数据 高等
16
院校,由政府任命的12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5名 学院两个并列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芬 高等教育是由以研究为导向的学术型大学组兰的 大学代表、3名多科技术学院代表、2名经贸代表、2 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以致难以满足芬名学生代表共。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旨在“提高高成,没有 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向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及用户反 的经济和科技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兰高速发展
映高等学校的成就和努力;提高学校进行自我评估 问题,从1991年开始,芬兰政府借鉴欧为解决这一 经验,逐渐在已有的大学教育体系的意识和能力”川其主要职责有评估高等学校专业洲其他围家的 设置、课程设置体系,指导高校自身质量保障评估体 等教育部门,即多科技术学院或外,建立起新的高 系建设;评估和认证多科技学院的建设;为政府进行 芬兰政府颁布《多科技术学院者职业大学。1995年
法》确立了多科技术学高等教育决策提供详细资料和咨询;提供高校间及 院的地位,至2000年所有多科技术学院都被政府批
国际闻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认证服务;参与高等教育 准成为永久的法定机构,多科技术学院和大学一起构 国际合作与评估;从事继续教育、远程教育评估。【3】 成了芬兰的高等教育系统。至此,芬兰高等教育的双 在高校层面,高等学校主动建立内部质量评估 机轨制正式确立。芬兰普通大学与多科技术学院并行 制。高效地内部评估机制是芬兰高等教育评估特 的双轨教育体系,疏通了芬兰高等教育与国际人才市 色,“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理念是高等学 场对接的通道,既为芬兰开拓国际高等教育市场和人 校对其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相关活动承担最终责 才市场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适应个体、学术和劳动 任”【J,所以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上每所高校都要9 力市场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积极主动地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办学理念建立内部 截止2007年,芬兰共有2l所大学,其中10所 质最评估机制。以Aaho大学为例,该校的质量评 综合性大学,10所专业性大学,1所军事大学,分布 估机制目标是在学校内部构建真实的质量文化,学 在10个城市。在专业性大学中,3所科技大学,3所 校在及时质母检测和信息反馈的基础上来监督、审 为经济商业管理学院,其他4所为工艺美术大学。 查、认证及评估自身教育质量。Aalto大学根据芬兰 芬兰教育部明确规定大学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和科学 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的相应标准制定自己的评估标 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培养为祖国和人类 准,包括质量保障体系的各项记录;质量保障的程 服务的创新高层次人才,同时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 序、结构是否完整有效;学校内部与外部人员对质量 服务。芬兰所有大学都以教学和科研为其重要职 保证的参与情况等。此外,Aaho大学还组建了审核 能,均拥有博士授予权。根据芬兰教育部于2005年 小组负责对学校进行书面审核及提供评估建议,并 颁布的《芬兰大学学位法》规定,除医学专业外,所 提供评估报告。Aaho大学在进行内部评估后,向高
有大学均实行二级学位制度,即“3+2+4体制”。 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提交评估结果及相关材料,再由 生接受3年的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攻读硕士学 委员会实地驻校审查。 位需要接受两年学位教育,硕士结束后可以申请博 学 估 在国际层面,芬兰加强在国际领域高等教育评士学位,博士学位需要4年。【I驯芬兰大学实行与 的合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芬兰就与挪威、丹洲相接轨的学分互换系统(ECTS)(学生所获得 欧 麦、瑞典和冰岛等5个北欧国家开始了在质量保障 的学
分为其他国家所认可。 和评估领域的相互合作,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 对质培评估的多边互认模
目前,芬兰共有29所永久性多科技术学院, 式。此外芬兰作为欧洲高 布在全国各地,教学以职业为导向,主要以满足地方 分 等教育质母保障指导协会(ENQA)的一员,积极参 需要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日的。在自然资源、技术 与欧洲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保障的活动,参与欧洲评 与交通、工商管理、旅游及酒店管理、健康和社会服 估专家组的活动以及不同组织的工作。例如,与欧 务、文化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提供高等教育。 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络,参与专业组
多科技术学院的学制为3(5—4(5年(140一180织的评估与认证工作。芬兰通过引人其他国家人员
对自身高等教育进行评估(不仅提高了高等教育的 学分),包括至少半年的实习;多科技术学院所个 质量,更加深了国际对芬兰高等教育的认可。成为芬 的学位为专业学位,获得学位的学生可以顺授予 兰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劳动市场(此外学校还提供硕士学位,但申请者必须 利进入 有至少三年的t作经验;在教师资格方面,多科技术 四、双轨并行的高等教育体系创建 学院为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到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知 芬兰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普通大学和多科技术 识与技能。要求在校教师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和至 万方数据 17
的少三年的工作经验;在学生入学方面,多科技术学院 会声誉好、发展潜力大的高职院校获得学士,甚至是 硕士授予权,并制定长远规划,逐步建立起与普通高 业高入学条件相对宽松,只要获得高中毕业证或者职
中学历就可以申请入学。【l? 等教育并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我国高等教育要
想实现其国际化发展战略,无疑要优化高等教育结 五、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尽管中国和芬兰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国情民 情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构,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 (二)建立国际化的质量评估体系,完善高等教 异,但两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育质量保障机制 挑战,经历着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却有相似之处。我国高等教育也正面临着国际化的
质量始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石,而卓越的 化过程中也曾出现
评估机制则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在高等教 过的困境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芬兰高等教育国 育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有效评 际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迪。 (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创建高等职业教育体 估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自2003年教育 系 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来,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衡 我国开始了五年一轮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和高职高
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毫无疑问,高校评 量一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合理的 估改进了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了教育质量,顺 人力资源配置则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人才国际流动 应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然而高校评估也出现 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人才供给结构却极不平衡, 了许多问题,如评估指标不科学;评估机构单一;政 理论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搭配不合理,高层次技术
型人才严重不足;而且人才国际竞争力也相对较低。 府参与过度;评估流于形式;评估弄虚造假盛行等。
芬兰实行的国家、高校、国际三层高等教育质量 究其原因,与我国单一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关。在我
国普通高等院校吸纳了大批优秀生源和优质办学资 评估体系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先进的质量评估 源,但却不承担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职责;而职业院 体系无疑为解决国内高校评估问题提供了借鉴。笔 者认为,我国的质量评估体系必须面向国际,与国际 校承担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职能,却面临生源不足,
质量差与办学资源紧缺的局面。相比芬兰的多科技 标准相接轨。在这一前提下,我国应立足国情,建立
术学院,我国职业院校始终没有获得与普通大学同 政府、社会、高校、国际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估体
系,发挥各方的评估优势。改变由政府一方主导,政府 等的地位。在传统观念中。公众普遍认为只有学习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评估的模式;国家要建立科 差的学生才进入职业学院,因此,职业学院一直得不 到公众认可。职业学院的学生也备受歧视。最终在 学的评价指标,引进国际高等教育评价标准,与其他 多种合力作用下,职业学院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级技 国家地区实现学分互换、学历互认;目前,跨同高等教
育i'4q-ili已初露端倪,芬兰在这一方面已渐趋成型,鉴 能人才的需要,其培养出的人也很难参与国际人才
市场的竞争。我国的目前的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 于此,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也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的
制约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合作交流,以增加围际认町度;此外,国家还要制定高 校评估的相关法律,使评估T作有法可依,程序更借鉴芬兰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对高等教 合理,监督更加有效,杜绝评估造假,评估腐败。高等 加 育结构做出适当调整,实行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
业教育的双轨制。高等职业教育自身要加大改革力 教育国际化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建立国际
化的质量评估体系,以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不失为稳 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
提高社会声誉。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扶植力 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度(通过
(三)理顺市场与政府关系,推进高等教育市场 颁布相关法律使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与普通 化 高等教育同等的地位;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招 生制度,与普通高等教育分开招考,这样既可以
高等教育市场化在学界一直备受争议,有人把 选拔
一批真正热爱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提高生源质量,又 它看成“洪水猛兽”,欲要市场化,高等教育势必成
由于其采用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考试内容。一定 为金钱的附庸;有人把它当成解决高等教育发展困 程度上消除了两者的可比性,从而改善职业教育的 境的“灵丹妙药”,市场化,高等教育将重获新生。 社会声誉;国家要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 在此关于二者的争论无需赘述其孰对孰错,仅需回 顾一下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程便一目了然。芬 空间,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让一批办学质量高、社 18
万方数据
tion of the ministers of education,bologna,19 June, European 兰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将高
Forum, 1999(ww(Unige(Ch,cre,activities, bologna ,20等教育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的经营。也正因这一 tbologna—welcome(html( 点,芬兰高等教育在国际教育市场上“风光无限”。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de Wit(2002)(The [2]Hans 但需要指出,芬兰高等教育市场化绝非将高校推入 in theaction of Education education(International higher Higher 市场后,任由其按市场规律运行,政府也不在干预。 and States of UnitedAmericaEurope:A historical,eompara- 其市场化经营中努力协调好了高等教育、政府、市场 Press:63(tive,and Analysis(Greenwood conceptual 的关系,着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机制;以政府 [3]王俊(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战略探析[J](河南师 为主导的调控机制;以高校为主体的自治机制。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257( 高等教育市场化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必 univemi- of Finnish [4]Tirronen J(structural development and academe 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前提。无论学 ty:achieving competitiveness Education exceHence[J]( Higher Quarterly,2009(3)( 界如何争论都无法改变其已然存在的现实。通过分 析芬兰
[5】余海波(变革中的芬兰高等教育[N](光明日报。 高等教育市场化经营战略我们不难发现,我2008一ll一9(8)( 们所要做的不是无休止的争论“该不该”的问题,而 Pan?[6]Andrejs Rauhvargem,Cynthia Deane,Wilfried 是要探讨“如何做”的问题,即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 Proc船s wels(Bologna Stocktaking Report 2009[EB,OL](ht? 化的优势,而规避其劣势。就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 tp:,,www(ond(vlaanderen(be,hogeronderwijs,bologna ,confer-而言,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借 ence,documents,tocktaking_report_2009一final(Pdf( 2009一09 鉴芬兰市场化经营的先进经验,着手理顺市场与政 —29( 府的关系。高校要充分重视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作 [7]薛庆节,闫迎春(挪威与芬兰高等教育评估机制比 较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08(4):35( 用,按照市场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法案、专业设置等;高校要主动 Education Evaluation Council(Audits Higher [8]Finnish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树立市场经营理 of of Assurance Education Finnish Institutions: Quality Systems 念,强化优势劣汰意识。但必须指出,高校在坚持高 Audit Manual for 2008—2012[R](Helsinki:Finnish,2007( 等教育市场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必须把握市场化的
[9】王俊(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现代教 度,绝不能过度市场化。此外,高等教育市场化并非 (育管理,2010(7):115 ( 无政府的市场化,政府在市场化过程中仍要发挥举 Education Reform in Fin- [10]MABJA—LIISA(Higher 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必须评估高校的质量,保证教育 land[OL]((2010—02—09)[2010一07一08](http:,, 的公益性,对高校进行宏观战略引导等。总之,只有 删(ubm(dk,uddannelse ,eu —crestog ,— fomking,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使高等教育市场化的 Finland(par( 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有效推进我围高等教育的 of Education Handbook [11]Sonja Vainio(Quality Higher in Finland and Univer- 国际化。 Russia[M](Paino—Salan'la:Publisher of sity Turku,2009( 【参考文献】 (本文责任编辑:闫兵) Education declara- [1]The European Higher Area—joint
in Trends and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Finland Higher Inspiration LI Li Normal 1 (Southwest 5,China)University,Chongqing,4007 of conforms to the of of the wav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Abstract:In higher education,Finland potenti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for the education dual EU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 track of higher education(continues higher reform(creates system higher promote education Imild a muhi—level intera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ssessment mechanism to take market—oriented edu— higher higher quality cation and business it education(7rhe roa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of the world of that strategy(80 quickly occupied highlands hi【gher of education in is still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crawl(China should learn the roa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hi曲er Finland(China of education in the structure of a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higher education(create higher Finland(optimize system as鸵ssment education assurance the market and mechanisms,rationalize international quality system(and improve higher quality rela? government education market( tions(and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in Key words:Higher Finland;Marketiz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assessmentQuality;Two—track;Revelation
19
万方数据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战略探析
第6期 2010年11月第37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2010V01(37 No(6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战略探析
王 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5) 摘 要:在长达二十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芬兰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本国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国际 交流积极性的下降,劳动力数量削减的高峰期或将提前到来,芬兰高等教育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中的地位亟待提 高,语言文化障碍限制国际学生与教学科研人员融入芬兰社会等挑战,芬兰在2009年启动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
略。新战略提出打造真正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共同体、增强高等学校吸引力、加强高等教育与专业知识输出、促进多
元文化社会发展、强化高等学校全球责任意识等五项目标。这表明芬兰不仅将高等教育国际化视作提高教育质 量、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路径,更将其视作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迸社会革新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5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10)06—0256—04 作者简介:王俊(1981一),男,重庆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 教育政策与法制。 欧盟其他所有高等教育项目。以欧盟项目为依托,芬兰逐步 一、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二十年回顾
加强学生与教学科研人员的国际交流,完善与其他欧洲高等 20世纪80年代末,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背景 学校的合作机制,促进本国高等学校与欧洲产业界的合作。 一下,芬兰为确保其国际地位和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西欧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新千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体化进程。这一关乎国家发展导向的政治决定,要求芬兰 1999年,芬兰正式加入博洛尼贬进程,成为建设“欧洲高等 在各个教育阶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此,芬兰教育部适 教育区”的重要成员国之一。根据博洛尼贬宣言的要求,芬 时提出一项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行动计划,其重点是加强 兰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修订大学法案和技术学院 学生国际交流。当时,除了参与北欧部长理事会自1988年 法案。启用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体系,引入欧洲学分转 Programme)及其他 开始运作的诺德普拉斯项目(Nordplus System,ECTS),向学生提 CreditTransfer换体系(European 双边协议项目,芬兰的大学(University)并无开展大规模学 供“文凭补充说明”(Diploma Supplement),以标准化方式说 生国际交流的经验。为此,芬兰教育部拨款资助部分大学与 明学生所修课程的性质、范围、内容与成绩,并参照“欧洲高 英国、德国、法国的大学开展试验性的学生交流项目。 andGuidelines等教育区质量保障标准与方针”(Standards 90年代初,在北欧经济萧条与地缘政治变革的双重冲 forin theEducationAr— Quality EuropeanHigherAssu。rance 击下,芬兰提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速合并各个区域的中 ea)完善本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参与博洛尼亚进程是 等职业学校,建立遍布全国的技术学院(Polytechnic)。此举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自然延伸,也是芬兰确保自身以小国 旨在提供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学位课程(提升国民劳动 家身份在欧洲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大作用的战略决 技能,力推芬兰知识经济。自此,芬兰形成双轨制的高等教策?。 与欧盟教育培训领域最具标志性的伊拉莫斯项目 育体系。1992年,芬兰高等学校(大学与技术学院)开始参为了进一步整合国际交流与合作所需资源与服务,芬兰 (Erasmus 教育部于1999年成立国际流动中心,将不同国际项目的 Programme),并在1995年芬兰正式加入欧盟之后伞面参与 管 收稿日期:2010—09—12
?256?
万方数据
理权限从负责教育、劳动、贸易和工业的多个中央政府部门 时,新的三级学位体系带来更多学业压力。部分学生主观上
集中到该机构。国际流动中心与各所高等学校内属的国际 倾向于在国内尽快完成学业。与芬兰在吸引国际学生方面 办公室构成网络,以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方式共同推进芬兰高 取得成功相反,前往国外的芬兰交流生和学位生在2006年
等教育国际化。同时,芬兰对学生资助机制进行改革,允许 首次出现负增长。对于教学科研人员而占,缺乏时问和经费 学生将个人学习补助与政府担保贷款用于支付在国外的学 则是他们参与国际交流的主要障碍。国际流动中心在一项 习和生活费用,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问卷调查中发现,芬兰教学科研人员普遍表示伊拉莫斯项目 参与博洛尼娅进程与成立国际流动中心,标志着通过高 要求在国外高等学校开展一定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过高,认 等教育国际化来提高教育质量并提升国家竞争力,已经成为 为参与国际会议和科研项目是更为切实有效的国际交流形 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明确表示该战略是对经济全球化芬兰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2001年,芬兰首次提出 (二)芬兰高等教育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中的地位亟需 作出 的积极回应,并力图在2010年将芬兰打造成为欧洲教育科 提高 研中的知名影响者和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成功参与者【2】。 芬兰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北欧模式”,其独特性在于中 央政府统一控制高等教育资源,国民享有免费接受高等教育 高过去f。年,除了在宏观层面的教育与科研发展规划中将 的机会,国内高等教育规模和市场较小。高等教育治理体制 等教育国际化确定为第一要务之外,芬兰教育部还在微观 层面协助高等学校切实推进国际化。在其与高等学校签署 高度统一,高等学校竞争的主要目标是受政府控制的资源而 的“绩效协议”(Performance Agreement)中,教育部引入与国 非学生和市场。正因如此,芬兰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与快速增 际化相关的定量指标,并对指标达成情况最好的高等学校给 长的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呈现“脱节现象”。这一现象所造成 窘境之一,就是以教育、科研和创新闻名的芬兰直到今天仍 予奖励性质的绩效拨款。为了吸引国际学生,教育部提供专 门经费协助高等学校设置英语授课的课程计划。同时,教育 未充分成为一个相关国际事务的发起者和主导者。2009年 部还鼓励芬兰高等学校与国外高等学校设立联合学位授予 6月,芬兰议会通过新的大学法案,启动大学改革,赋予大学 计划,并为这种国际合作方式制定基本准则和运作指南。 独立法人地位,扩展大学自治权,独立承担财政责任(同时允 许大学尝试在硕上学位课程阶段对来自欧盟和欧洲经济区 总体而言,芬兰高等教育围际化进程已经取得娃著成 效。从2000年起,每年前往芬兰的国际交流生人数增长-厂 以外的国际学生收取学费。这标志着芬兰高等教 80(4,(前往国外的芬兰交流生人数增长了26(0,,并且前 “北欧模式”(力图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育将突破 者人数在2007年首次超过后者。同期,每年前往芬兰的国 富的英语授课课程与完善的有所作为口]。芬兰丰 际学位生人数增长r 97(7,。芬兰在吸引国际学生方面之 学生方面取得成学习生活服务使其在吸引国际 功,但足与英国、法国、德国等传统欧洲高等
所以获得成功,与其积极设置英语授课的课程计划不无关 教育国家相比,芬兰的教育和知识的输出能力仍然不足。
系。截至2010年5月,芬兰高等学校总计设置34l项英语 (三)芬兰劳动力数量削减的高峰期或将提前到来 授课
作为北欧福利国家,芬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 的学位课程计划和149项英语授课的非学位课程计划。 大难题是人口老龄化。根据2010年5月发布的人口统计 按照课程计划数量与高等教育规模的比例计算,芬兰在所有官方语言非英语的欧盟国家中排列第二。不仅如此,芬兰一 方数据,芬兰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已经超过17(0,, 官 直都将高等学校置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地位,这一 意味着芬兰劳动力数量削减的高峰期很可能早于其他欧盟 这 策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为芬兰带来国际,流的科研 国家,而如何吸引国际人才更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议 人员、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使得芬兰的创新力与竞争力获 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人才更倾向于选择前往那些 得世界权威评价机构的高度认可。 拥有高密度智力资源、国际化工作氛围、探索新事物热情的 区域,而高等学校在这些区域往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二、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新挑战 芬兰 世界各国对国际人才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芬兰只有 等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取得辊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高 凭借本国高质量的教育科研体系才能吸引国际人才,才能改 教育自身与外部经济社会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变芬兰高等学校中国际教学科研人员数量不足的现状,更霞 有所(一)芬兰学生与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 要的是在创新知识与科技的全球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此 下降 外,如何将国内移民转化为新劳动力也是芬兰高等教育国际 在芬兰开展国际交流的初期,学生将在国外学习视作追 求跨国职业、体验异国文化、改善语言能力、拓展学业空间的 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移民获得高等教育学位的比例 较小,严重影响其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前景,移民的失业率 机会,前往国外的芬兰交流生人数出现井喷式的增长。然 而,随着国际交流规模的扩大,与之密切相关的辅助指导并 超过本地居民两倍以上。多个欧盟国家已经提出新的移民 政策,以吸引更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科研人才和技能人才。 没有跟上发展脚步。国际交流机会的信息公布不及时,对方 为此,推动以国际学生毕业即就业为基础的移民政策和提高 高等学校的课程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与自身专业相应的长 国内移民受教育程度的教育政策是国际化进程中的两项紧期规划,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不利于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同 ? ?257
万方数据
追任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芬兰教育部与芬兰科学院将联合支持 入 高等学校在已经获得国际认可的研究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四)语言文化障碍不利于国际学生与教学科研人员熬 教育部和劳动与经济部将联合启动“竞争力集群增长与国际 芬兰社会 of Clus— and Internationlisation Competence 芬兰官方语言是芬兰语和璃典语。皆属小语种语言,使 化”项目(Growth 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芬兰、瓒典和其他北欧国家。与此同时, ters Programme),引导高等学校参与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际 研发合作。芬兰科学院与国家科技创新局也将联合推出“芬 浓厚的平民思想氛围,较少的历史战争破坏,特殊的地理气 Professor Pro’ 兰杰出教授”项目(Finland Distinguished 候条件,使得芬兰的传统文化有别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所 以,初到芬兰的大多数国际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不熟悉芬兰 gramme),支持高等学校招募具备广泛国外工作经验的一流 教学科研人员。地方当局与高等学校将合作为国际人才提 语言,不了解芬兰文化。尽管在学习和教学科研中普遍可以 供与就业、居住、卫生保健相关的服务信息。芬兰国家教育 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但是由于不能与当地民众进行深入互 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将合作开发更为有效的国际学生选拔系 动,他们对芬兰社会的接触仍然停留在表层。芬兰希望凭借 统,将在国际学生的录取程序中广泛使用国际化和标准化的 丰富的英语授课课程吸引国际学生前往学习,并且在学业结 考试结果。从2010年开始,芬兰教育部对富布莱特中束后进入芬兰职场业界获得工作机会。然而,高等学校在大 心 力发展英语授课课程的同时,对于设置芬兰语言文化课程的 Center)的年度拨款增加50,,主要用于支持芬(Fulbright
与北美高等学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学术合作,特别是资助优 兰 重视程度却不够,几乎所有英语授课的学位课程计划都将芬整体规划和具体要求,国 秀的年轻科研人员开展互访交流。 兰语言文化课程划归选修课而非必修课的范围。由于缺乏
的芬兰语 (三)目标三:加强高等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输出 际学生在学业结束后并不具备充分 作为国际教育、科研和文化合作的积极参与者,芬兰将 言能力nj。重点面向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把高质量、商水平的高等教 三、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战略的目标与措施
育与专业知识打造成为重要的输出产品。这将有助于推动 年芬为应对前述挑战,2009年,芬兰教育部发布“2009—2015 高等教育共同体的国际化,提升芬兰高等学校的全球知名 兰高等学校国际化战略,,[“。新战略提出了五项发展目 度。芬兰高等学校与教学科研人员将与世界领先的高等学 标(并将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予以保障与支持。校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芬兰教育部将针对国际合作协议 芬 (一)目标一:打适真正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共同体中的目标、内容、程序和经费等内容提供灵活适当的政府文 高 兰高等教育将培养学生在国际化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件支持,以确保芬兰高等学校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 等学校将积极利用北欧、欧盟以及全球范围的合作机遇,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国际交流,拓宽学术联络,提高教学 先机。鉴于所处地理位置,芬兰将特别关注俄罗斯作为该地 区文化科技大国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与俄罗娇政府和高等 科研质量。高等学校将集中力量在优势学科领域设置英语 学校的合作领域。 员的数量要实现大幅度增长,特别强调国授课课程。新战略提出到2015年,国际学生和教学科研人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际流动中心、芬兰科学院和国家科 际学位生的比例将 技创新局将面向国内外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在其在线服务 从2007年3(7,增加到2015年的7,,研究生院中的国际学 系统中提供在芬兰学习和工作的相关信息。芬兰将把跨境 生比例将从2007年的15(8,增加到2015年的20,。 大学(Cross--Border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在未来六年将设立一项总预算 University)打造成为国际知名项目,吸 引更多联盟校参与,同时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大力宣传由芬 为3000万欧元的国际交流资助项目。高等学校将在全部学 Cross 俄十所高等学校联盟运作的巴伦支跨境大学(Barents 位课程计划中置入国际化的培养模块,根据个人学习计划的 —Border University)项目及其学位课程计划。高等教育评 不同,学生可以选择参与固定期限的国际交流或者选修高标 估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以及高等学校将联合起草跨境大 准的国际性课程。高等学校将与学生组织合作开展针对国 学教育质量保障条款。芬兰教育部将把芬俄学生交流项目 际交流生和移民背景学生的咨询和辅导活动,并且将委任辅 (FinnishRussianStudent Program)的年度拨款增加至每年 导人员为其提供全面的学习和生活支持。高等学校将要求 50万欧元。此外,芬兰教育部将与相关国家政府达成理解备 以英语授课的教学科研人员通过语言证书或者其他合理方 忘录以及其他双边协议,协助高等学校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 式展现其授课能力,进一步改善英语授课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目标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等学校吸引力 中国家建立合作联络。 芬兰将以高质量的
(四)目标四: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 教育体系、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人性 化的辅助服务,吸引全球优秀国际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前往 高等学校是不同文化群体开展互动的天然平台,国际学
生和教学科研人员以及移民背景学生是推动芬兰本土国际 芬兰学习与工作。在国际科研网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 化的有效资源[6]。芬兰高等学校将积极培养国际学生和教 等学校能够有效促进芬兰社会的国际化,提高芬兰经济的竞 学科研人员以及移民背景学生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学习和工 争力和改善芬兰民众的福利。芬兰将继续完善服务业(为吸 作的能力,促进其对多元文化主义持积极态度。芬兰将降低 引和挽留人才的国家政策提供支撑。?258?
万方数据
的能力,并且为其参与促进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 移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为其融入芬兰社会提供更多的语 言、文化和技能培训。 机会。 为实现这一日标,芬兰教育部将拓展学业凭单资助体系 为实现这一目标,芬兰将继续推进“北一南一南高等学 Education Insti-Voucher Aid 校联络项目”(North—South—South (Study System)的对象范围,增加100万欧元年 Higher tution Network 度拨款,用于支持高等学校针对国际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以Programme)。该项目为芬兰和发展中国家 及移民背景学生设置更多芬兰语言文化课程。芬兰高等学的高等学校提供合作机会,旨在通过包含学生和教学科研人 员交流的教育计划建立长期联络,并通过技术和信息共享提 校将充分利用欧洲社会基金会的拨款,对全国的教学科研人 高教育质量。芬兰将进一步扩大项目参与国的地理覆盖范 员实施多元文化主义相关培训。高等学校将以开放高等教 围,并持续增加项目经费。 推进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劳动技能育的方式降低移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高等学校将逐步 提供改善劳动技能的培训课程。教育部和 四、结语 的认证,技术学院将为移民 与芬兰过去二十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相比,新战略 高等学校将携手 明显地从国家和全球发展层面审视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可劳动力市场合作方开发就业指导课程。支持国际学生和移民 背景学生获得雇佣机会。对于学业结束后寻求在芬兰就业 以看出,芬兰不仅将高等教育国际化视作提高教育质量、提 的国际学生,教育部将会同其他政府部门调研是否延长六个 升科研水平的手段,更是把它视作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进社 月的居住许可签证有效期。 会革新的战略选择。芬兰旨在通过该战略打造一个具备世 (五)目标五:强化高等学校全球责任意识 界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高等教育共同体,促进多元文化社会和 谐发展,积极参与解决全球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进一 教学和科研的国际合作为高等学校寻求解决全球问题 的创新方式提供了机遇。芬兰高等学校将以负责任的态度, 步增强自身作为创新型国家的竞争力。 凭借研究能力与专业知识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基础,参 与解决全球问题。高等学校将培养学生具 备理解全球问题 参考文献:
Ahola,Jani Mesik mmen(Finnish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in Process[J](Higher [1]Sakari HigherPolicyOngoingBologna
Europe,2003,28(2)(
of Education,Finland(An International for [2]Ministry Higher Education[R](Helsinki:Helsinki University Print, Strategy
2001( Education to Education,2009,40(4)(f3]Arild Tieldvoll(Finnish Higher Reforms:Responding Globalization[J](European
for International the of Finnish [4]Centre Borders:Internationalisation Education[R](Helsinki: Mobility(Across Higher Libris,2009( of for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Finland 2009—2015 [5]Ministry Education,Finland(Strategy Higher Print,2009([R-i(Helsinki:Helsinki University
[6]李海鹏(国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趋势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on New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Finland Analysis Strategy Higher
WANG Jun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Academy 100045,China) (Beijing
of in dec— Finnishhasbeenaremarkableachievementthetwo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Educationpast higher
ades(The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rest of students and staff to international major include less mobility(decreasing challenges
of in education market and barrier(In 2009,Finland launched a global higher culture--language labor,under-average posi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ive international newforeducationwithaims,whicharea strategyhigherprimarybuildinggenuinely of educationtheof educationtheandattractivenesshigherexport quality highercommunity,increasinginstitutions,promoting a multieultural and tha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xpertise,supporting responsibility(It proves higher society promoting global in Finland is not considered as a channel tO increase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but also a to only quality strategy pro— education mote national and social renewal( competiveness Key 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words:Finland;Higher [责任编辑许昌]
?259?
万方数据
高等教育国际化
——
创新和传播知识与技能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任务,历来超越国界。因此,
高等教育国际化并非新的现象。8O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兴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来势之猛,拉力和推力之大,
其发展前景和对高等教育,对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皆史无前例。了解这
一浪潮的背景、趋势,分析本国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是制定正确方略的前提。
1.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世纪末期,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西欧、北美、拉美、亚大等地区跨国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并运行,其中尤以西欧共
同体完成向欧盟的过渡,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最具划时代意义。欧盟统一劳务
市场的建立,管理和科技人员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要求各国高等学校加速调整
教学内容,增强彼此了解,相互承认学分、学历和学位,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区域内人才自由流动政策的必要条件。如
果说二次大战后美国通过《国际教育法》,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曾经独
领风骚,那么20世纪末,领导这一潮流的则是西欧。
世界贸易组织,实即世界贸易“政府”。它以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己任,
制定这一进程中的各项“游戏”即竞争规则。当今世界,任何想跻身于世界民族之
林,不想落伍的国家,都不能不经常审视自己在这一进程中的位置。受到世人重
视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表的年度竞争力报告,共列出8大类、250多项标
准,收集4万个数据来评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其中相当部分都同各国的管理、
科技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有关,与各国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不仅通晓
国内,也通晓国际“游戏”规则、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具有-定竞争力的人才有关,
与能否在科学技术领域为本国占领一定数量的制高点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将越
来越为本国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提供人才与科技优势,成为制胜源
泉和长期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这次金融危机也从负面证明此点。亚洲开发银
行1998年展望报告认为,东盟一些国家遭遇此次危机的深层原因之一,是由于
这些国家科技人才短缺,面对来自中国等劳动成本低廉产品竞争时,未能及时调
整结钩,提高产品档次,取得更高层次的优势。
2.网络社会与信息社会的兴起与推动
信息交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国性、地区性和世界性网络的形成,使国际间
知识与技术的传播瞬间即成。因此,近年来,多由发达国家提供的跨校、跨国以
至跨地区的学位课程越来越多;跨国乃至跨地区的网络(虚拟)大学正引起越来
越多政府和国际机构的兴趣。可以预言,随着网络社会与信息社会的逐步实现,
终身教育与学习社会的形成,教育网络化将成为下世纪向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过
渡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不仅极大地推动而且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手段与
捷径。
3.全球问题与未来一代的全球观
后冷战时代除了世界日益多极化和地区、种族冲突上升外,人类面临愈来愈
多的、共同的、超越国界的影响生存的挑战,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需要多国共
同努力,需要人们,尤其是未来一代具有全球观点。各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担
负着培养具有一定世界公民意识的未来一代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看,高等教育
国际化也是时代要求。
近年来各国都对加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政府,都把高
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本国发展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方针。据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
界的留学生人数也从80年代早期的90万人增加到90年代中期的140万人。国
际间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动力和新的渠
道,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趋势。
1.合作办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潜力正在显现
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高等教育也是一种产业和商品,也可以“出
口”。发达国家借此解决其学额过剩,弥补经费不足,同时,宣扬其教育制度、
文化和价值观;发展中国家则认为这是借鉴发达国家办学经验,促进本国高等教
育国际化的捷径,既可节省派送大量学生出国所耗费的外汇,又可因学生身在本
国少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西方著名高校增设专人,甚至专门机构,
拓展海外课程,建立海外分校。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则放宽
限制,积极探索利用这种形式,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马来西亚400所私立高等学校中,2/3左右采取与国外对口学校合作办学的形式,以提高教育质
量与名声,争取学位得到认可。威杰?斯瑞沙安博士(泰国前大学部常务副部长、
著名高等教育权威)在泰国政府支持下,五年前创办了苏拉那瑞工业大学,与加
拿大四所大学组成了高校集团合办,课程、学分相通,师生按协议流动,学生文
凭和学位获得泰、加两国承认,使这所最年轻的大学在五六年内成为泰国公、私
立大学中的佼佼者。合作办学的潜力正在显现,势头方兴未艾。
2.信息交流技术初露锋芒,前景广阔
随着信息交流技术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学习社会的形成,
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以至各级各类和不同地区、国家之
间教育的网络化,将对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产生目前尚难以估量的影响。现在,
一些发达国家在网上提供学位课程,如MBA学位课程,已是司空见惯。国际间
筹划提供虚拟课程,建立次地区、地区的国际性虚拟大学,已被越来越多政府和
组织提上议事日程。由亚大地区大学协会于一年前成立并得到教科文组织亚大地
区办事处支持的《亚大地区远距离和多媒体教育委员会》(APDMEN),由10个国家的16所大学组成,正在筹划提供虚拟课程方面的合作,并已得到日本电
报电话公司(NTT)的支持,免费利用其通讯卫星一年,在日本与四个国家之间
进行试验。为了解决网络上能够多种语言通用互译,促进网络上的语言和文化的
多样化,设在东京的联合国大学正在进行一项以此为目的的研究。世界银行已委
托美国教育发展研究院完成一项远距离教育可行性研究,考虑多种方案,在40个国家中建立441处多媒体学习中心,并联网。1993年成立的由全球270多所大学和学院参加的全球网络学院提供1万门以上课程,每天有1.1万人以上访问其网址。无疑,这些教育的内容,提供的方式,收益的范围,合作主体,都是超
越国界的,是国际性的。
3.地区和国际间的推动与协调日渐活跃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诸如人员流动、课程结构与内容调整、学分与学位承认、
经费支持等,如果没有本国政府的有力支持,则会寸步难行;同样,没有地区一
级和有关国际机构的推动与协调,也将步履艰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出
现的地区级和国际间各种各样的合作计划、网络、学会之多,真如雨后春笋。
欧洲各国大学虽彼此近在咫尺,但由于历史、文化与制度各异,自治制度根
深蒂固,加上近年经费紧张,高等教育国际化同样并非易事。80年代中期以来,西欧高等教育国际化之所以能在诸多方面领导世界潮流,同它存在一个强有力的
欧共体即现在的欧盟,同它们的大力推动和协调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自1987年开始实施“欧洲大学生流动行动计划”以来,已有20万学生1.5万名教师参与了交流。1500多所高校参与了2500个以上的国际合作项目。相配套的还有加
强外语教学,促进高校与企业界合作,同中、东欧高校合作,同拉美高校合作的
行动计划。欧盟成立后,在总结前述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行动计划,将国
际化从高校扩大到中小学,并制定了中小学生交流计划、1997年4月11日,30个欧洲国家包括美国、还在欧洲已有的四个承认学历、文凭、大学入学资格
公约的基础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签署了新的欧洲地区承认高等教
育学历公约。各国还相继成立了收集信息,对外国学历与证书进行评估,负责执
行公约方面的国际交流的专门政府或非政府机构。。
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计划的重点领域之-。除
了通过其领衔发起并已有120多个国家签署批准的六个地区承认学位公约,及相
应成立的六个地区委员会,积极推动各国高校相互了解和承认学位外,近年来,
教科文组织投注全力,根据会员国大学的要求,建立和支持姐妹大学网络和教科
文组织教席的活动。目前已有80个国家的750所大学成为290个教席和30个姐妹大学网络成员。有力地促进了南北之间和南南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发展中
国家举办和管理高等学校的能力,加速新的知识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传播,防止
人才进一步流失,受到会员国的欢迎。在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有关高等教育较重要
的地区和国际会议上,高等教育国际化几乎成了永恒的主题。
1.何谓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和讨论的热点,但是还难找到一个公认
的定义。不少欧美学者也往往把它等同于留学生的派遣与接收,学者访问,学术
交流活动等。这有符合实际的一面,但未能反映其实质。我认为,从近年来一些
地区、国家和高等学校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种种举措来看,其根本目的还在于
培养出在思想、知识、技能,对本国和对世界的了解诸方面,在国内和国际上都
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手段包括:瞄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与规则,从本国本
校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国际交流计划;扩大人员交流数量、调整培养目标、课
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大力加强外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门甚至三门外语,加
大课程中和学校活动中国际知识、国际理解和外国文化的比重;加强信息交流和
情报网络期刊等基础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本校与其他国家
学校之间学历学位的相互承认创造条件;选择优势学科重点扶持,提高国际知名
度等。这些是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主要内容。
2.中国高等教育要不要国际化
实际上,**同志在1983年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指示,已经作了明确而肯定的回答。而且,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
展和面临愈来愈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为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和参与世界经济
一体化进程的努力,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越来越多国家期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包括改革开放前闭关锁国政策对高等教育负面影响的显现,
如中年以上业务人员中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语言交流工具的甚少,对本行本业国
际上通行的“游戏”规则知之不多,影响了中国在国际竞争和国际活动中的作用,
都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中国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
取得主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在国内外均具一定竞争
力的人才,应当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
3.中国面临的挑战
高等教育国际化并非也不可能是一条坦途。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常被简化
为全球化的潮流并不均衡。如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教授于1998年6月在欧
洲第二届社会科学大会上指出的那样: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少数人是全球化化人
者,多数人则是被全球化。包括有些西方学者也担心,如果信息技术、网络设施
及其控制过程集中,也可能出现“新的信息或文化殖民主义”。不少发展中国家在
独立以后,为改造从殖民地时代从宗主国移植过来的高等教育模式,实现本土化,
强调民族特色,刚刚有所进展,又面临国际化的浪潮,要在两者之间求得新的平
衡,感到实非易事,甚至茫然。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同样面临一系列回避
不了的挑战。
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方面的差距及其他种种条件的限制,中国仍然需要派遣
年轻学者到国外深造,取得学位;同时,又不得不在较长时间内面对人才流失的
挑战。
除少数重点大学外,普通高等学校的相当部分教师的业务水平,尤其是外语
和对国外的了解,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还需要相当时间的充实和提高。
中国高校信息网络建设正不断取得进展;但要普及到教员与学生,开发其潜
力为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中国高校大部分的学术期刊要走向国际,成为本领域国际学术争鸣的阵地之
一,也需要时日。
国际教育交流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这对经费拮据的中国高校来说,还不是
短期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把日渐增多的交流活动纳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的轨道,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区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目标明
确、措施可行、效果可能较好的战略,仍有改进余地。
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味着高等学校更加开放,不同地区、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文
化、思想、观点、信息的交流、交汇将大量增加。高等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不仅
要在这种交流、交汇中具备鉴别、鉴赏的能力,而且,应当有信心承担起维护民
族文化特征的责任。这既是挑战,又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也只有在这个
进程中才能实现的目标。
中国面临国际上日益加剧的竞争的压力。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中国工业化与
信息化同时并进战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任务紧迫,又面临经费短缺的制约。
因此,选择适当的战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使整个高等教育外事工作服务
并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至关重要。现根据本人从事本地区高等教育国际交
流的体会和对中国高校国际合作情况的有限了解,提出以下建议。
1.合作办学
比较各种国际教育交流形式,合作办学仍然不失为一种能较快促进学校、地
区甚至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好处是:能较快地了解、吸取并实践国
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质量保证措施等方面的经验和
教训,既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又因学生仍然生活在本国的大环境中,又有利于
学生建立比较平衡的中外文化观;学生学历文凭得国际上的认可,既可培养出在
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又可以减少人才流失;成本低于派遣学生出国,
国家和个人可以节省大量外汇。当然,合作办学不会也不可能一办就灵,其成功
或失败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国家适当的鼓励政策;慎选合作对象与专业;本国合
作者的学术水平、国际经验及正确理解和处理合作办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中外文
化差异等敏感问题的能力等等。合作办学还应当包括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走出国门
与外国同行合作办学,这同样有利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2.重点地区选择
无论从服务于本国经济、外贸和外交利益,还是从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的角
度,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在选择
地区并寻求交流合作对象上,应有所侧重,避免统统盯着北美、西欧几个大国。
以东南亚为例,这里有相当一批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学,有来自于又有所发展了
的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通过他们同样可以了解到很多国际
最新动态和趋向;同时,这里邻近中国,一张去北美的飞机票钱,可派两个人到
东南亚考察一周。中国一些邻近省份高校的国际交流,如能对这些地区有所侧重,
无疑将事半功倍。
3.有选择地参与地区和国际上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交派活动,善于利用国
际资源
因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在地区与国际一级,相应政府与非政府机构不断
应运而生,有关国际机构如教科文组织,也在积极推动这一进程。通过这些渠道,
可以及时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信息、动态、趋势,接触、了解和寻求合适的合
作机遇与对象,提出和协商解决国际交流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包括取得可能的
资助,发挥中国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要达到此目的,必须首先对有
关组织和机构成立的背景、宗旨、组织、领导、人员、经费来源、行动规划,甚
至其工作程序等,有所了解和研究,并制定明确方针,同时在参与上和人员派遣
上,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4.加强几项基础建设
加快高校联网速度,研究网上交流的潜力,对师生提供必要培训,解决网上
交流出现的问题,制定必要的行动计划与规划;
利用部分对外宣传经费,资助和逐步增加高校英文版和其他国际通用文版的
学术期刊,进行国际学术、教育交流,其效果和影响将优于不少一般的宣传品;
加强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外语教学和在职人员的语言培训,尤其是对一些经
常有参与交流活动任务的业务骨干的培训,扫除国际交流活动的语言障碍,仍有
必要。
5.培养骨干
一个专业、一个系科和一个学校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需要有带头人和骨干。
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一定学术造诣和声誉,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外语,
有一定的参与国际活动能力和经验的骨干。这些也应当成为选拔大学校长、院长
以至系主任的条件之一。对他们的出国审批和次数的限制,拟予放宽。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芬兰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