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与
高俅的发迹
在中国政治史上,一夜之间,成为
红人的暴发户很多,北宋时期的高俅,
算得上一个典型人物.
第一,他会踢球.第二,他还是一
个会踢球的小人.如果他仅仅会踢球,
而非小人,即使巴结上宋徽宗,顶多也
就当一个皇家球队的队长.如果,赵佶
始终是一个端王,高俅一辈子在王府
吃香喝辣,没有问题.但这个端王成了
皇帝,而且是一个败家的皇帝,高俅这
个小人就非要当上这个太尉不可.因
为.说到底,这个宋徽宗也是一个翻来
覆去的小人.赵佶,艺术智商极高,政
治智商极低,大致与白痴相等.唯其政
治智商极低,所以与一个会踢球的无
赖小人,一拍即合.据说,高俅早年曾
为苏东坡门下的小吏,似乎未见多么
被重用,才跳出苏门,投奔哲宗皇帝的
妹夫小王都尉家,做个亲随.由于,小
王都尉派他送东西到端王府,正好一
个球落在高俅的脚边,于是,一步登
改变了他的命运. 天,他是一脚登天,
孔夫子对于小人的许多经典见
解,实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论
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周”,如”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如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如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如小人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
口文/李国文
哉”等等,证明了”物以类聚,人以群
分”这个百分百的真理.
那段对 我们从《水浒传》第二回,
于宋徽宗还在作端王时的介绍:”乃神
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见掌
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
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
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般不爱.琴
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踢毡打
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施耐庵的话语中,虽有贬义,并没把赵
佶描写成一个反面人物,只是一个花
花公予而已.
但中国老百姓也总结出来,皇帝
太能干了,未必是好事,因为太能干的
皇帝,就要建功立业,往往不恤民力而
.
高
俅
穷折腾,老百姓难免要付出代价.相
反,皇帝窝囊,庸懦,无大志向,吃喝玩
乐,也许不是什么坏事,由于没什么本
事,自然也就少生事,少生事,老百姓
至少能落个安生.不求其有,但求其
无,这是中国人的现实主义.
然而,老百姓不怕皇帝一个人混
账,即使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顶多增
加一百个讨不到老婆的光棍而已,对
偌大一个国家来说,是绝对可以承受
得了的.但是,最害怕的,是这个皇帝
重用一群虎狼来管理国家,渔肉百姓,
那就比天灾还要恐怖,天灾的周期短,
一
年两年,人祸的周期,有时是一辈
子,必须等到那个灾难制造者去见上
帝时才告终止,这可就太痛苦了.
金圣叹批《水浒》,当赵佶一眼看到
“气毡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高俅,两人
一
见如故,只是相见恨晚,马上引为知
己.于是.把惊堂木一拍,看,小人和小
人相遇.天下还有不完蛋的道理?什么
人跟什么人在一起,是有规律可寻的.
有赵佶,才有高俅,而有了高俅,就必然
会有赵佶.这些年来,凡被双规,凡被法
办,甚至最后处以极刑的党政要员,从
来没有一个是独行侠,只他一个人干坏
事.只要提溜出一个,必然像挖土豆似
的,总是一窝或一串给端出来,总是一
群趋利忘义者的自然组合.
像高俅这样一个球痞,仅凭击鞠
口
文
\
恪
石
老北京有个土语叫”份儿”.过去老北京
旗人,商业圈中使用频率很高,李凤翔先生
曾猜测:”?份儿?大约是从?身份?演化而来,
是一种省略的称呼.”现在北京年轻人几乎
都懂”丢份儿”,”跌份儿”两种含意.这种意
思的土语,北京仍很流行,除”丢份儿”,”跌
份儿”外,尚有”拨份儿”,”提份儿”之语,与
“丢”,”跌”正好相反.
凤翔先生猜测与”身份”有关,本意如
何?他的文章中没有谈.查已故的金受申先
生《北京话语汇》中未收此词.《北京土语辞
典》(徐世荣编)收有”跌份儿”一词,含义是
“丧失体面.”该书还收有”拔份儿”一词,是
“在同班辈的人中抖威风,提高自己,压倒别
人”之意.但来源何处,未予注明.其实,北京
土语不少与清朝习制有关.”份儿”应该就是
一
个明显之例.但如金受申先生是老旗人,
又是北京土话研究专家,未收此词条,不知
何故.I
近读清礼亲王《啸亭杂录》,见记有清代I
一
技之长,在端王时为亲信,在徽宗时
为殿帅府太尉,一个混混儿.位列中
枢,这个政权还有什么指望?当然,帝
王将相,宁有种乎,出身低未必无英雄
豪杰,但赵佶就专门挑选这些歪五溜
子,鸟七八槽,不走正路,邪门歪道的
人物,正好证明他也不是一个好东西.
世道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独木不成
林,也许作不了大乱,两个小人,双木
就成林,很可能犯奸作乱,而赵佶为首
加上高俅,再加上一群无耻宵小,大宋
江山不完蛋,焉有他哉!
小人与小人的苟合,是不需要台
词的.赵佶看高俅,高俅看赵佶,王八
看绿豆,时眼就行.官场中,凡腐败,贪
污,不法,堕落等等分子,与其上下级,
与其左右手,与其同道,同僚,同事,同
好者进行勾搭时,其间必然有一种不
言自明,互相感应的磁场,无须认知,
无须交流,无须中间人,无须语言交
流,只要身处磁场之中,立刻就能相知
相契的本能,很快像暹逻双胞胎联成
一
体.据科学家实验,某问房子里存有
一
块蛋糕,半公里方圆街区里的老鼠,
内与海外
王公等级的标志,或许与”份儿”有些渊源.
清代王公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五等.
公有镇国公与辅国公,而又分为”入八分”
(“份”?)与”不入八分”之称.”八分”即八样
(或八份)标志:朱轮(红车轮),宝石顶,双眼
花翎,牛角灯,茶搭子(盛热水之用),马坐褥
和门钉(府门上铜钉).
“拔份儿”或由”八分”而来,清代王公除
亲王中有世袭罔替之外,其余各等到儿子袭
爵要依次降等,原来”够份儿”的镇,辅国公
要降为”不入八分”的镇,辅国公或将军,这
岂不是”跌份儿”?”丢份儿”要好理解,有王
公等级的被革去爵位,”八分”物件自然没有
了,这岂不是”丢份儿”?凤翔先生的猜测是
很有道理的,至于本意是否如此,有待于专
家的考证,上述浅见只供参考.前不久,在积
水潭看84岁高龄的清史专家朱家晋先生演
昆曲《单刀会》,戏毕,只合影,看朱老太累,
隐忍不便叨问.不过,我想,朱老一定知道,
只好等下次再问罢.?
在第一时间内,就会得到这个食物信
息,而且,相互策应的鼠眼,在黑暗中
闪闪发光,协同动作的四肢,在地沟中
蠢蠢欲动,一齐向这块香喷喷的蛋糕
游走接近.
这种觅食趋饵的动物本能,是沆
瀣一气,狼狈为奸的原始动力.
初时,赵佶还在他的潜邸作端王,
再混账,再败家,再不成器,也只是牵
涉到他个人,和以他为首的小集团.影
响也只是事关区区局部而已.何况他
是王子,一个有太多条件,足可以优哉
游哉的花花公子,他为什么不享受,不
快活?再说,他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探索
追求,多方涉猎,兴趣广泛,学有所成
的画家诗人,浪漫得过头,风流得过
分,即或击鞠投壶,日御一姬,也是无
伤大雅的.因为,一个小员司,小役吏,
小官人,小文秘,只有唯唯诺诺,等因
奉此,循规蹈矩,谨小慎微,要想写出
才气横溢,纵横捭阖的大文章也难.因
此,他写诗,作画,学道,性放纵,我们
没有理由苛责他的荒唐.
然而.赵佶十八岁那年,他的兄长
.
宋哲宗驾崩,无子嗣.一顶御轿,将他
抬进宫里即帝位.是好还是坏,是走正
路还是入邪道,是兢兢业业还是吊儿
浪当,是正经八百还是荒淫无耻.他的
一
举一动,一言一行,就和大宋江山息
息相关了.赵佶本来没有做皇帝的准
备,也没有受到做皇帝的训练,加之,
他文人气质,艺术家风度,花花公子的
脾性,浮浪子弟的作风,他一登帝位,
武大郎玩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乌,就
和与他习性相同,趣味相似,爱好相
类,性格相像的一班小人结伴,生把大
宋王朝葬送掉了.
事实证明,他只能当端王,不是当
皇帝,他一坐在金銮殿上,凡中国昏庸
之君的所有毛病,他都具备,凡中国英
明之主的应有优点,他全没有.而且,
昏君中最没救,最完蛋,最可怕,也是
最致命的弊端,就是远君子,近小人,
宠奸邪,用坏人,他当上皇帝以后,朝
廷立成觅食趋饵的鼠类天下.
高俅的发迹,有点偶然,但也必
然,正如民谚所云,”鲇鱼找鲇鱼,嘎鱼
找嘎鱼”,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也谈一儿,
历史上的高俅
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广为人知。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在端王登基成为皇帝后,高俅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他陷害林冲,手段之毒辣,心计之精巧,让开卷不久的读者瞠目结舌。120回《水浒传》结束,108条梁山好汉被高俅阴谋陷害几近死绝。 高俅(?-1126),历史上确有其人。但真正的高俅,与《水浒传》中的描述相差甚远。据南宋王明清所著的《挥麈后录》记载:高俅,原本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而高超的蹴鞠技术只不过是他多项旁骛的杂学之一。 元祐八年(1093),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王晋卿)。王诜是神宗皇帝的妹夫(《水浒传》中说是哲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赵佶(后来的徽宗)的姑夫。这个王诜是一个“书画高手”,与在一旁坐冷板凳的端王关系密切,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书画。 一天,王诜和赵佶一起等待上朝,赵佶忘了带篦子刀,就问王诜借篦子刀修理鬓角。王诜的篦子刀很漂亮,赵佶很喜欢。刚好王诜有两把一样的,第二天就让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高俅到时,喜好踢足球的端王正在踢球。端王虽然爱踢球,但只是业余水平,而高俅是踢球的高手,自然不屑一顾。端王注意到了高俅的神情,就邀高俅一起踢。这一踢,让端王大为欣赏,于是派人给王诜传话:“谢谢你送的篦子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就这样,高俅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 不久,哲宗皇帝去世,端王成了大宋的徽宗皇帝。徽宗原本是一个坐冷板凳的人,一上朝看到的全是新脸孔,下朝后看到高俅这个长期在一起玩的朋友,自然特别亲切,因此有心提拔高俅。但大宋朝提拔干部有一套制度,并不完全由着皇帝的性子来。七品县官要有进士出身,而高俅没有功名,文官这条路走不通。徽宗就让高俅走武官之路,因为武官对出身要求不严,只要有功名就行,一句话,伸缩性较大。 徽宗首先让高俅到下面去“镀金”。边帅刘仲武等知道高俅是皇帝派下来的,便格外帮衬。恰好高俅在边关的时候,大宋朝在边境打了几个少有的胜仗。高俅升迁的资本,毫无疑问当是出于在刘仲武军中的经历,并最后做到了殿帅,掌管禁军达20余年。 高俅主掌大宋军权的时候,大宋军队早已没多少战斗力。高俅不是军事家,自然不可能对大宋的军队训练带来明显的起色,但他也不完全是靠踢一脚好球而身居高位的。高俅不是寻常之辈,在为官弄权上很有些手段。 首先他乖巧善佞,对上司尤其是皇帝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徽宗好名贪功的心理。高俅管理禁军,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曾主持军队争标竞赛,开始是吹吹打打,后面花样百出,颇为热闹,让徽宗看了十分满意。 其次,高俅这个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之前有刘仲武在边关对他的提携,之后他与刘仲武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刘仲武在政和五年(1115)打了败仗,但他的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刘仲武死后,高俅又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犄担任大将。蔡京等残酷迫害苏轼及其家属,同为一殿权臣的高俅对苏轼一家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史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颇为时人赞许。 再者,高俅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奸臣童贯、蔡京等也非一党。靖康元年(1126),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靖康要录》记载:徽宗南逃到了泗州后,童贯、高俅也赶到与之会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不久,童贯与高俅发生冲突,童贯护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后高俅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史书记载,当时随从徽宗皇帝的童贯等“六贼”后来都被宋钦宗处死并枭首。恰恰是因为高俅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乱世之秋,他的下场比童贯、蔡攸(蔡京长子)等人幸运,倒也并非偶然。 而且,《水浒传》中的林冲是艺术家虚构的一个英雄人物,高俅如何迫害他的情节同样纯属虚构。从史书、文人笔记等现有资料来看,历史上确实有宋江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但不像《水浒传》所写的有林冲、李逵等108将,更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 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1119)到宣和三年,起义地区在太行山以及山东,江苏省北部一带。镇压宋江起义军的不是高俅,而是北宋一代名将张叔夜,张叔夜当时任海州(今连云港市)知州。和同时期的蔡京、童贯相比,高俅也没有参与征讨方腊起义军,没有参与蔡京、童贯等联金灭辽的错误决策。 历史上的高俅,之所以被后来的坊间百姓和艺术家们塑造成为奸臣,一者或许是他因善于蹴鞠竟然获得高官厚禄来得过于容易,二者或许是因为他为宦贪欲确实在靖康年间被大臣上书揭发过。高俅掌管禁军20余年,不仅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还把禁军当做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于是军队“纪律陵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以致当国家面临虎狼之师金军的进攻,开封城内几十万禁军很快瓦解,作为大宋的最高军事统帅之一的高俅显然难辞其咎。这也难怪被人弹劾揭发了。 高俅的历史结局是于1126年病死于开封。盖棺定论,时人对他的评价是大节无亏,总体上尚算是一个好人。 金圣叹在评《水浒传》时曾经说过:“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于是,众口铄“金”,高俅在小说《水浒传》中扮个丑角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受过也就不足为怪了。
高俅的求职智慧
《水浒传》都太尉高俅是个反面角色。他阴险狡诈,善于玩弄权术,他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他把另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弄得家破人亡。他时时出奸计与梁山好汉作对,最后还陷害宋江等人,将权术玩弄于股掌之中。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21076.htm
在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中,对高俅是如何发迹的,作了更加深刻的刻画。这个高俅原本出身贫寒人家,他为人乖巧,头脑灵活,还读过几年私塾,擅长舞文弄墨,抄抄写写。
可是,他肚子里尽管有点墨水,可一直找不到事干,整天无所事事,成了街头上一个小混混。
苏轼身边当时正缺少一个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他张贴告示,要招聘个小史。高俅与人在街上溜达时,看见了这张告示,于是就想去应聘。身边的几个小混混取笑道,就你这能耐,还能干小史?
高俅听见了,没有退缩,依然孤身前往应聘。苏轼将高俅的“俅”字写成“球”字,高俅毕恭毕敬地说道,我这俅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那个没有走字底,是个人字旁的“俅”。
苏轼听了,看着高俅,心想,这人肚子里还有点墨水啊。就这样,高俅应聘成功了,在苏轼手下干了个小史。高俅当了个小史,他很快地与曾经那些小混混断了来往,兢兢业业做个小史,每天为苏轼抄抄写写,从不多言,很得苏轼欢喜。
不久,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中山府给他配了专门的小史。苏轼不忍心高俅失业,于是,就将他推荐给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让高俅在他手下谋个差事。
高俅来到都太尉的身边,谋了跑腿的差事。虽然只是个不体面跑腿的活,但是高俅却干得欢畅,他腿勤、眼勤、手勤,事事干得仔细、认真,从不敷衍了事,深得都太尉的欢心。时间长了,常常把重要的属于私密的跑腿的活,也交给高俅来干。渐渐地,高俅成了都太尉身边最为信赖的差人。
一次,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礼物,本来这送礼的事是让自己内人去送的,但是,都太尉对高俅已很信任,就让高俅去了。
高俅拿着礼品来到端王府。刚进院子,看到端王(后来的徽宗皇帝)正和两拨儿人在踢?,于是,他拿着礼品在远处观望。
场上比赛很激烈,端王这边已经2比6落后,端王很着急。这时,?正好滚到高俅脚下,高俅就势将?控制住,一个娴熟地盘带,将?踢到端王的脚下,端王顺势将?踢进了?洞。
端王很兴奋,他走到高俅的跟前,问道,你会踢??高俅不卑不亢地回答道,会点,过去常和朋友们在一起踢?。
端王听了,大喜,他马上让高俅上场,让他替换另一名?员。
高俅听了,信心百倍地走上了场。高俅上场后,场上形势立刻发生了巨大改变。高俅娴熟的脚法,腾、挪、跌、宕,令人眼花缭乱。有几次面对绝佳的射穿?洞的机会,他却不贪功,将?传到端王的脚下,端王一蹴而就,将?踢进?洞。最后,场上比分锁定在7比6,端王?队获胜。端王大喜。
事后,端王派人告诉都太尉,你送来的礼品我收下了,同时,你的差人我也收下来。就这样,高俅成了端王身边的一个玩伴。高俅常常和端王在一起踢?,高俅的到来,使端王的?技大长,盘带、过人,日趋成熟。
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幸运地被太后选中,成了大宋皇帝。从此,高俅红运当头,一下子从一个端王的踢?的玩伴,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上青云直上,官至太尉。
高俅从一个毫无背景的无业青年,最后竟当上了朝廷的太尉,从他的发迹可以看到,高俅求职,一直从底层做起,无论做什么事,都无怨无悔,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做小史,就把小史做好;做当差,就把当差做好;做玩伴,就把玩伴做好。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高俅求职的智慧,使他从一个贫寒人家的苦孩子,当上了朝廷的重臣,给人带来绵绵不绝的回味和思考。
(图/刘伟才)
高俅怎么死的
高俅怎么死的
高俅怎么死的 阅读精选:
水浒传高俅那厮的下场——高俅是怎样死的,
分两个方面来说:
一、历史上,史书等文字记载,高俅是怎样死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高俅死于1126年,死于疾病,是正常死亡,并非死于非命。《宋史》并无高俅传,而且与他沆瀣一气的童贯的传记里也只字未提高俅。南宋王明清在《挥尘后录》中记载:“靖康初,佑陵南下,俅从驾至临淮,以疾为解,辞归京师。当时侍行如童贯、梁师成辈皆坐诛,而俅独死于牖下。”——高俅归老林泉,善终。
二、在文学作品,在水浒后传中,高俅是怎样死的,[由整理]
陈枕著《水浒后传》第二十七回“渡黄河叛臣因授首进鸩酒狭路巧相逢”中就安排了高俅、童贯、蔡京和其子蔡攸被梁山好汉等人处死的情节。大概就是“高俅、童贯、蔡京、蔡攸”四厮被流贬,在途中遇到浪子燕青和李应等梁山好汉,然后被逼迫喝了毒酒鸠酒。最后,那蔡京等四厮七窍流血而死。李应叫人把他们的尸骸拖出城外,任从乌啄狼餐。有诗为证:
误国元凶骨化尘,英雄积闷始能伸。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阅读精选:
高俅
人物简介
高俅,北宋末年权臣,与蔡京、杨戬、童贯合称北宋末年四大奸臣。有人单纯地认为,高俅仅仅是因踢得一脚好球而得到皇帝宠爱以至平步青云。他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对宋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徽宗好名贪功的喜好。1126年金兵南下,他随徽宗南逃,返京后就病死了,算是善终,恶人也未必全有恶报。
生平介绍
史书无记载,高俅立过什么战功,但是刘仲武在崇宁三年约十月,吐蕃赵怀德等叛宋的事变中,指挥得当获得大胜而使赵怀德等复降。有学者认为当时高俅也参加了以上战役。大观二年,童贯及刘仲武在西边又取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他们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徽宗对此十分高兴,亲自接见了刘仲武,颇为恩宠,并悉命仲武的九子为官。从徽宗的表现来看,他是认为这是一次很大的胜利,高俅也有可能参与了其役,《挥麈后录》说高俅“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高俅升迁的资本很可能出于在刘仲武军中的经历,而刘仲武深知徽宗将高俅托给自我的目的,也有可能扩大高俅的功劳,做个顺水人情。这从高俅以后与刘仲武家的密切关系中能够看出。刘仲武在政和五年打了败仗,但他的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刘仲武死后,高俅又极力向
徽宗推荐其子刘錡担任大将。赵怀德叛宋事件实际上是西夏联合青唐当地势力对北宋占领青唐地区的一次大规模反扑,时间是崇宁四年初。刘仲武在这一事件中既不是指挥,也没有功劳,反倒有罪~他作为副将随高永年出兵救援宣威城,在高永年被帐下亲兵叛变送给了多罗巴被杀之后,刘仲武作为军中仅次于高永年的副将,不但
没有稳住军心继续完成救援任务,反倒一路逃回西宁,坐看宣威城被围。两个月后才由其他两名将领带兵解去宣威城之围。而刘仲武也被监禁在秦州大狱。
元祐八年,高俅原本是苏轼的“小史”,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必须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必须的武功基础。王诜是宋神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赵佶的姑夫,王诜是一个“书画高手”。
根据《十朝长编》的记载,刘仲武本来至少会被判流放,但因为贿赂童贯,所以不但没有流放,反而坐上了前上司高永年的位置。而高俅在崇宁四年的记录则是以客省使的身份随林摅出使辽国。此时高俅和刘仲武就应没搭上线。
大观二年克复积石军活捉臧扑征哥一役,童贯总领全局,军事上的临时总指挥是刘法。本来给刘仲武安排的任务是堵住臧扑征哥的退路,但刘仲武利用其他几路军队的胜利,冒险派自我的大儿子刘锡进入溪哥城劝臧扑征哥投降,获得成功。实际上这是利用自我儿子的性命博老子的富贵啊~事后童贯大概认为刘仲武有抢功之嫌,就没有
个性强调刘仲武的功劳。而刘仲武这一功劳得以彰显是在政和年间,徽宗许其荫补一人,享受这一指标的就是老大刘锡。从这个角度看,刘仲武和高俅的关系就应是在政和五年攻打西夏时建立的。
政和五年刘仲武率十万大军攻打西夏臧底河城,大败而回。用《宋史?夏国传》的话来说,就是“秦凤第三将万人皆殁”。而宋史大约是为尊者讳的缘故,把王厚拉来陪绑,说王厚贿赂童贯,但据《建昌乡土志》墓志铭部分记载,王厚已经在大观元年下葬。一个死了八年的人怎样可能跟刘仲武一齐领兵出战,怎样可能去贿赂童贯,所以真有贿赂行为,那也是刘仲武干的。高俅估计也帮忙说了好话。搞不好高俅正是此战的监军。高俅管理禁军,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主持的军队争标竞赛开始是“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争标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后面的争标竞赛,也要搞出“旋罗”、“海眼”、“交头”等各种花样,颇为热闹。让徽宗看了十分满意。同时这个人还有一个好处,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除了他与刘仲武家持续密切关系外,对他原先的主人苏轼一家也颇为照顾。一些野史上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因此他的这些作为也获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评。
恃宠营私
高俅贪欲很重,有学者指出,靖康年间,政治风云变向,有大臣上书揭露了高俅恃宠营私的罪行。《靖康要录》载:“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
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请给既不以时,而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高俅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这还不算,而且把禁军当作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如果你没手艺,那么只能花钱再雇工匠。有钱的,就能够免于操练;没钱的,只能再找营生赚钱,也无法操练了。于是军队“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以至当国家危急,面临虎狼之师金军的进攻,开封城内几十万的禁军很快瓦解,其罪是难容的。
逃过一劫
靖康元年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靖康要录》记载徽宗南逃到了泗州,童贯、高俅各带领若干胜捷兵和禁军也赶到与之汇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但是徽宗的宠臣们却为了邀宠而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在到达泗州后不久,童贯便与高俅发生冲突。“童贯以胜捷兵三千扈从渡淮如淮阳。高俅以禁卫三千留泗上,控扼淮津。”童贯扈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名为“控扼淮津”,高俅于是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史书上说,当时随从皇帝的童贯、梁师成一伙人都被连坐杀死,童贯被处死并枭首于开封,蔡攸也被钦宗下旨处
死。恰恰是因为高俅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反而使他得到了一个比童贯、蔡攸等人幸运得多的下场。恶人未必全有恶报,这也能算是历史留下的遗憾吧。
《宋史。李若水传》中提到高俅死于靖康元年:“李若水……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人物结局
《荡寇志》也有关于高俅结局的故事。
《荡寇志》续贯华堂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梁山泊英雄惊噩梦”故事,作者俞万春。清嘉庆十一年,俞万春感兆。清道光六年,俞万春初创《结水浒传》。清道光二十七年,始竟其绪。清道光二十九年,俞万春未遑修饰而殁。其子俞龙光手校之,清咸丰元年,俞龙光作识语。清咸丰三年,《结水浒传》初刻本付梓。清同治十年,《结水浒传》重刻本问世。《结水浒传?引言》曰:“当年宋江并没有受招安平方腊的话,只有被张叔夜擒拿正法一句话。”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谓:“《结水浒传》七十回,结子一回,亦名《荡寇志》,则立意正相反,使山泊首领,非死即诛……。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
《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二回《徐虎林捐躯报国,张叔夜奉诏兴
师》:次日,有一太学生,姓陈名东,应直言之诏,挺身上疏。天子闻有谏疏,甚喜,看其疏中写道:“今日之事,蔡京坏于前,梁师成阴贼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聚怨于东南,王黼、童贯结怨于辽、金,败祖宗之盟,失中国之信:惟此六贼,罪恶贯盈。今蔡京、童贯既已伏诛,而梁师成等四人犹在,愿陛下明昭睿断,速正典刑。”天子览毕,便传张叔夜、贺太平进宫,问:“此奏何如,”张、贺二人极言陈东所奏甚是,因共陈六人劣迹。天子叹道:“朕为此辈欺蒙久矣。”便传旨将梁师成、李彦、朱勔、王黼尽行正法。叔夜因奏:“朝中尚有一贼,皇陛下去恶务尽。”天子问是何人,叔夜便将高俅劣迹一一陈说。天子道:“纵此人于朝端,皆朕之不明所致,今日岂可尚道典刑。”便立将高俅拿下,将家私尽行抄没,不日将高俅发配沧州去了。《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三回《冲头阵王进骂林冲,守二关双鞭敌四将》:这日,宋江正在忠义堂议事,忽报朱仝、雷横自盐山回来。宋江急令进见。朱仝、雷横一齐进来,与宋江及众人相见了。宋江开言问道:“近日盐山之事何如,”朱仝、雷横齐道:“仗哥哥洪福,盐山近日倒十分兴旺。缘邓、辛、张、陶四将都调开了
那里,我们因得联络了蛇角岭、虎翼山两处人马,借粮屯草,招兵买马,重复整理事业。近闻大寨被兵如此紧急,小弟们却日在记挂。若非戴院长到来,说出后山小洞之路,弟等正无从进来。不识寨内情形如今怎样了,”宋江叹口气,将所有情形一一说了。朱仝、雷横都道:“如此怎好,”吴用道:“二位兄弟休要着急,小可自有调度。只是二位兄弟来得正好,就在寨中办事,不必回盐山去了。”宋江便
吩咐开筵为二人接风。席间,朱仝、雷横捧出一个大圆包来。众人启看,乃是一颗首级,细细一看,正是高俅。众人齐问何处取来,朱仝、雷横道:“小弟在盐山时,闻得这奸贼犯了事,发配在沧州。小弟因与邓、王二兄弟商议,起了兵马,去打沧州,活捉了这个贼来,照那年林兄长处治小贼的法儿处治了他。因想林兄长与他切齿深仇,特地取来与他舒气。”众人嗟叹不已。吴用道:“这颗头来得正好。林兄弟此刻患病,大半由于旧时的怨气。难得二位兄弟取了这高贼的头来,何不与他看看,以解其闷,”朱、雷二人忙问:“林兄长患了甚病,”宋江将王进辱骂的情由说了。朱全、雷横道:“既如此,这颗头与他一看,必定霍然病愈。”大众称是。当时吃了酒饭,同到林冲房内。林冲卧床半月有余,仅存一丝一息,不能起床。忽闻朱、雷二人来探
病,便勉强应酬了几句。朱、雷二人齐道:“恭喜林兄长,有一件事,小弟们报得仇来。”林冲问是何事,二人便将高俅首级捧上道:“这是高俅的头,小弟如此如此取来,特为兄长解闷。”林冲一见,呼的坐起身来,接了高俅的头,看了一看,咬着牙齿道:“我为你这厮身败名丧,到今日性命不保,皆由于你~”言毕,将头掷出窗户之外,掼为齑粉。林冲狂叫一声,倒身仰卧而绝。众人大吃一惊。急前看时,果然气息毫无,认认真真的死了。大众痛哭一场。惟宋江哭得个死去还魂。当时收殓安葬了,宋江仍与吴用等商议拒敌官兵之策。
高俅怎样死的
病死的,事实上宋朝的正史里对高俅的记载并不多,野史中也很少。事实上,宋朝的修史很发达,不仅仅官方会修史书,民间修史
也很多,像著名的“三通”中就包括宋朝郑樵的《通志》。然而,在宋朝民间修的史书中也很少见到高俅的记载。
由此可见,高俅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大奸臣,这也给了施耐庵很大的发挥空间。《水浒传》中施耐庵对高俅做了惟妙惟肖的描述,把他写成了一个大奸臣,也对很多人认识历史造成了干扰。
最后,高俅是病死的,楼主也不需要对高俅有那么大的仇恨,因为历史上真正的高俅并不能算是一个大奸臣。
历史评价
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广为人知。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在端王登基成为皇帝后,高俅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他陷害林冲,手段之毒辣,心计之精巧,让开卷不久的读者瞠目结舌~120回《水浒传》结束,108条梁山好汉被高俅阴谋陷害几近死绝。
金圣叹在评《水浒》时说过:“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于是,众口铄“金”,高俅在小说《水浒传》中扮个丑角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受过也就不足为怪了。
卫子夫怎么死的颜回怎么死的薛仁贵怎么死的张良是如何死的邓丽君怎么死的
高俅求职的智慧
《水浒传》中的都太尉高俅是个反面角色。他阴险狡诈,善于玩弄权术,他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他把另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弄得家破人亡。他时时出奸计与梁山好汉作对,最后还陷害宋江等人,将权术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个高俅原本出身贫寒人家,他为人乖巧,头脑灵活,还读过几年私塾,擅长舞文弄墨,抄抄写写。可是,他肚子里尽管有点墨水,却一直找不到事干,整天无所事事,成了街头上一个小混混。 大学士苏轼身边当时正缺少一个小吏,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他张贴告示,要招聘个小吏。高俅与人在街上溜达时,看见了这张告示,于是就想去应聘。身边的几个小混混取笑道,就你这能耐,还能干小吏? 高俅听见了,没有退缩,依然一人孤身前往应聘。苏轼将高俅的“俅”字写成“球”字,高俅毕恭毕敬地说道,我这俅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那个没有走之底,是个人字旁的“俅”。 苏轼听了,看着高俅,心想,这人肚子里还有点墨水啊,我以前还不知道原来还有个这个“俅”字。就这样,高俅应聘成功了,在苏轼手下干了个小吏。高俅当了小吏后,很快与曾经那些小混混断了来往,兢兢业业做个小吏,每天为苏轼抄抄写写,从不多言,很得苏轼欢心。 不久,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中山府给他配了专门的小吏。苏轼不忍心高俅失业,于是,就将他推荐给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让高俅在他手下谋个差事。 高俅来到都太尉的身边,谋了个跑腿的差事。虽然只是个不体面跑腿的活儿,但是高俅却干得欢畅,他腿勤、眼勤、手勤,事事干的仔细、认真,从不敷衍了事,深得都太尉的欢心。时间长了,常常把重要的属于私密的跑腿的活儿,也交给高俅来干。渐渐地,高俅成了都太尉身边最为信赖的差人。 一次,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礼物,本来这送礼的事是让自己内人去送的,但是,都太尉对高俅已很信任,就让高俅去了。 高俅拿着礼品来到端王府。刚进院子,看到端王(后来的徽宗皇帝)正和两拨人在踢球,于是,他拿着礼品在远处观望。 场上比赛很激烈,端王这边已经2比6落后,端王很着急。这时,球正好滚到高俅脚下,高俅就势将球控制住,一个娴熟地盘带,将球踢到端王的脚下,端王顺势将球踢进了球洞。 端王很兴奋,他走到高俅的跟前,问道,你会踢球? 高俅不卑不亢地回答道,会点,过去常和朋友们在一起踢球。 端王听了,大喜,他马上让高俅上场,替换下另一名球员。 高俅上场后,场上形势立刻发生了巨大改变。高俅娴熟的脚下功夫,令人眼花缭乱。有几次面对绝佳的射穿门洞机会,他却不贪功,将球传到端王的脚下,端王顺脚将球踢进球洞。最后,场上比分锁定在7比6,端王球队获胜。端王大喜。 事后,端王派人告诉都太尉,你送来的礼品我收下了,同时,你的差人我也收下来。就这样,高俅成了端王身边的一个玩伴。高俅常常和端王在一起踢球,高俅的到来,使端王的球技大长。 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幸运地被太后选中,成了大宋皇帝。从此,高俅鸿运当头,一下子从一个陪端王踢球的玩伴儿,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上青云直上,官至太尉。 高俅从一个毫无背景的无业青年,最后竟当上了朝廷的太尉,从他的发迹上看到,高俅求职,从最底层做起,无论做什么事,都无怨无悔,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做小吏,就把小吏做好;做当差,就把当差做好;做玩伴,就把玩伴做好。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摘自《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