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上文的句序已被打乱,请作调整。正确的顺序为:【C】
A.???????
B.???????
C.???????
2.“一碧千里”的“一”应取第【A】 种解释。
A.满、全
B.相同
C.数词
D.专一
3.“高歌一曲”中的“一”应取第【A】种解释。
A.满、全
B.相同
C.数词
D.专一
4.“一碧千里”描写了【C】。
A.绿的颜色
B.绿的神态
C.绿的范围
D.绿的广漠
5.“翠色欲流”描写了【A】。
A.绿的颜色
B.绿的神态
C.绿的范围
D.绿的广漠
6.这段文字在描述时,采用了【BC】的写法。
A.由近及远
B.由上到下
C.由远及近
《向往西藏》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1)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惟有西藏,那片离高阳光最近的圣洁土地。
(2)记不清是多久以前,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母亲的呼唤把我的神思拽了回来。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突然感觉有东西从眼眶中滑了下来。原来,我已潸然泪下。平第一次知道,在遥远的天边,存活着一方神圣的土地。时至今日,仍记得那堵得胸口满满的A与莫名的B。三毛说她第一眼看到撒哈拉沙漠时,竟有一种缥渺如前世乡愁般的情思,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从那以后,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
(3)高三时,老师曾问我们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要当出色的翻译,有人要去德国留学,有人要成为一名高级企管……去西藏,则是我此生夙愿。是的,去西藏,圆我一生一世的梦,偿我一生一世的愿。我想知道那洁白的哈达,为何会承载如许的祝福与敬意;我想知道网底斯山下沉睡着怎样的神祉,会让人们虔诚地用血肉之躯一步一扑地丈量对他的崇拜;我想知道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何种魔力,能使它从千万年前一路走来,仍如万钧雷霆般奔腾不息;我想知道那片圣土有何奥秘,竟能孕育出如此温情善良的人民,稚纯如赤子……
(4)向往西藏,常有一种丝丝缕缕恍如隔世的思念,缠得我无法入眠。当我踏上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我会如何?在雪山草地的映衬下,我定会向我永生永世的家乡、向那亘古的神圣庄严,顶礼膜拜;澄澈的阳光下,闪耀着一颗纯净的心,声声召唤着我那在尘世中沦落的已不知归路的灵魂。
(5)向往西藏,向往那片精神茂盛的家园。三千里朝圣路,是家的方向。
????? (选自《读写日报》作者? 叶子)
?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穹(?????? )?? 拽(?????? )?? 潸 (?????? )?? 夙(??????? )
2.将“怅然”和“感动”选择填入文中的A、B处。
???????? A???????????????????????????????????????????B???????????????????????????????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魂牵梦萦??????????????????????????????????????????????????????????????????????????????????
沦落????????????????????????????????????????????? ??????????????????????????????????????
4.第2段“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中,母亲所以“惊讶”,是因为:
????????????????????????????????????????????????????????????????????????????????????????
5.与“我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相呼应的句子是:
????????????????????????????????????????? ?????????????????????????????????????????????????
? 6.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
?????????????????????????????????????????????????????????????????????????????????????
7.模仿第三段有关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写一段话。
????????????????????????????????????????????????????????????????????????????????????????????
??????????????????????????????????????????????????????????????????????????????
8.文段中有许多涵义隽永的句子,试找出其中两个,对其作一点赏析。
????????????????????????????????????????????????????????????????????????????????????????????
1.Qióng?? zhuài? shān?? sù
2.B?? A?
3、日夜思念,以致无法入眠?? 丢失,失落
4.看到我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处
5、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
6、排比、比喻7、略8、略??????
《向往太空》阅读答案
《向往太空》阅读答案
(“128815”);《向往太空》阅读答案
钱均夫懂得,教育孩子,帮其学,莫如立其志。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并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宝书。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最忌讳与自然界的隔离。因此,钱均夫特别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增强他对自然界的兴趣。在钱学森的少年时代,几乎每年的春秋季节,父亲都要带他到京郊的农村或风景优美的香山、西山去远足,让幼小的儿子懂得餐桌上的饭菜是农民怎样辛苦耕种培养收获得来的,让儿子充分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每当远足时,父亲都要告诉他,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有一种不能分离的缘分。在父亲的引导启发下,钱学森自幼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田野、山水建立了深厚感情。父亲带钱学森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香山,所以,钱学森对香山有着特殊的感情。香山那特有的地形地貌,那蓊郁的草木,清澈的泉水,绚丽的山花,晚霞般的红叶,以及众多的寺庙、古建筑,都使他留连忘返。
有时候,父子俩躺在树林里,观察树木为争夺阳光而挺拔向上的情景;有时候,他们登上香山的最高处,欣赏云海彩霞,讨论雨雪雷电的形成。
一天,父子俩游香山,在野餐之后,他们躺在草地上,仰视蓝天。这时,一只在高空盘旋的苍鹰,闯入了儿子的视野。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时远时近的苍鹰,许久许久。直到那只苍鹰飞进了白
云里,飞得无影无踪。钱学森揉了揉眼睛对父亲说,他想变成一只大鸟,到蓝天上去遨游。
此刻,钱均夫知道儿子那颗美丽的童心已经随着那只苍鹰飞向了高空,便不失时机地给儿子讲述了庄周的一则寓言。他说:“我国古代有个叫庄周的人,他就曾经渴望遨游太空。他写过一篇寓言《逍遥游》说北海之中有一条鱼,名字叫鲲。它是一条十分巨大的鱼,它的脊背有几千里。有一天,它变化成一只大鸟,名字叫鹏。这鹏身子也特别巨大,它的背不知有几千里长。鹏鸟鼓动翅膀拍击水面三千里,它那巨大的两翼就像垂在天边的云彩,遮天蔽日。经过拼搏,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绝云气,负青天’,借着六月的大风,从北海飞到南海。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其实,庄周在寓言中说的鹏鸟,正是他自己幻化成的。他有远大的抱负,想遨游太空,因此,他想变作一只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去俯瞰地球,观察人世。”
“太好了,太好了,庄周真棒~”钱学森被寓言中大鹏鸟的故事所吸引,也十分赞赏庄周的幻想。
钱均夫接着说:“就在这个寓言中,庄周还批评了一些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安于享乐的人。这就是寓言中讲的蝉、小鸠还有生活在池泽边的小麻雀,它们讥笑鹏鸟高飞远翔是愚蠢,说它们自己每天在灌木和蓬蒿之间飞上飞下,就很快活了,又没有危险,也不会挨饿,何必飞那么高、那么远呢,”
“它们太可耻了。”钱学森忿忿地说:“我要学大鹏鸟,到太空去
遨游,决不当小麻雀。”听到儿子稚嫩的誓言,钱均夫高兴极了。他亲切地抚摸着儿子的大头,动情地说:“真是爸爸的好儿子。”
博学多才的钱均夫先生为钱学森营造了宁静的家庭文化氛围,引导他树立远大的志向,这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
钱学森以后多次向人提起:“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父亲。”在幼年的知识启蒙里,是他的父亲首先向他开启了人生智慧之窗。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5分)
A(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认为,教育孩子的关键是,不仅要帮孩子学习,还要帮助孩子立志,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使孩子得到充分发展。
B(钱均夫很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经常带他去远足,引导他读大自然这本宝书,以增强儿子对大自然的兴趣,珍惜人与大自然的缘分。
C(年幼的钱学森对庄周的幻想非常赞赏,认识到蝉、小鸠、麻雀以及它们所栖居的灌木、蓬蒿等象征着胸无大志、安于享乐的人,这种人是可耻的。
D(本文题目“向往太空”有双关之妙,一是指钱学森幼年时就树立了大鹏展翅般的凌云壮志,二是暗指钱学森日后为了航天科研事业而奋斗。
E(本文以平实而生动的语言,记叙了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教子有方的感人事例,再现了一代科学巨擘——我国“航天之父”钱
学森的成长历程。
(2)结合全文,概括钱均夫教育儿子的三条成功经验。(6分)
(3)钱均夫给儿子讲的故事肯定很多,但文中只记叙了《逍遥游》的故事,作者这样安排材料有何用意?请加以分析。(6分)
(4)钱学森说过:“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父亲。”有人认为,钱学森取得的成就归功于他有一个懂教育的父亲。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1)选B得3分,选D得2分,选E得1分;选A和C不得分。
【解析】A(“不仅要帮孩子学习,还要帮孩子立志”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帮其学,莫如立其志”;C(灌木、蓬蒿象征的不是胸无大志、安于享乐的人;E(“成长历程”不妥,把“历程”改为“童年生活片段”。
(2)?教育儿子热爱大自然,并身体力行,经常带儿子远足。?不失时机地引导儿子,启发他树立远大抱负。?以平等的态度和儿子交流,两人既是父子,又是朋友。?给儿子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深入浅出,便于孩子接受。?对儿子的正确想法给予充分肯定,热情鼓励。(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主要应从钱均夫教育儿子的实例中筛选整合,着重分析第一、二、三段及钱均夫所讲的寓言故事。
(3)?突出表现钱均夫善于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引导儿子树立远大志向。?用大鹏遨游太空暗指钱学森日后为航天科研事业
而奋斗。(每点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能力。作答时可紧扣故事中的“太空”一词,也可结合第(1)题的D项作答。
(4)示例1:我赞同这种观点。钱学森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父亲从小教育他,使他立下了远大志向,而且他的父亲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并使其得到发展。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不善于教育孩子,溺爱孩子,使孩子娇生惯养,只会享受,没有远大的志向,这样孩子自然不会取得大的成就。
示例2: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孩子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照样不会取得大的成就。现实中,许多父母一心一意教育孩子,但孩子自身不上进、不努力,怕苦怕累,满足现状,乐于享受,这样照样不可能取得成就,相反有些从小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通过自身努力,同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本题要求探究“成功”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作答时注意题干中“结合生活实际”的要求,观点必须鲜明,分析必须围绕观点。
向往西藏阅读答案
《向往西藏》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1)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惟有西藏,那片离高阳?光最近的圣?洁土地。
(2)记不清是多?久以前,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母亲的呼唤?把我的神思?拽了回来。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突然感觉有?东西从眼眶?中滑了下来?。原来,我已潸然泪?下。平第一次知?道,在遥远的天?边,存活着一方?神圣的土地?。时至今日,仍记得那堵?得胸口满满?的A与莫名?的B。三毛说她第?一眼看到撒?哈拉沙漠时?,竟有一种缥?渺如前世乡?愁般的情思?,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从那以后,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 (3)高三时,老师曾问我?们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要当出?色的翻译,有人要去德?国留学,有人要成为?一名高级企?管??去西藏,则是我此生?夙愿。是的,去西藏,圆我一生一?世的梦,偿我一生一?世的愿。我想知道那?洁白的哈达?,为何会承载?如许的祝福?与敬意;我想知道网?底斯山下沉?睡着怎样的?神祉,会让人们虔?诚地用血肉?之躯一步一?扑地丈量对?他的崇拜;我想知道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何种魔?力,能使它从千?万年前一路?走来,仍如万钧雷?霆般奔腾不?息;我想知道那?片圣土有何?奥秘,竟能孕育出?如此温情善?良的人民,稚纯如赤子???
(4)向往西藏,常有一种丝?丝缕缕恍如?隔世的思念?,缠得我无法?入眠。当我踏上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我会如何,在雪山草地?的映衬下,我定会向我?永生永世的?家乡、向那亘古的?神圣庄严,顶礼膜拜;澄澈的阳光?下,闪耀着一颗?纯净的心,声声召唤着?我那在尘世?中沦落的已?不知归路的?灵魂。
(5)向往西藏,向往那片精?神茂盛的家?园。三千里朝圣?路,是家的方向?。
(选自《读写日报》作者 叶子)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穹( ) 拽( ) 潸 ( ) 夙( )
2(将“怅然”和“感动”选择填入文?中的A、B处。
A B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魂牵梦
萦
沦
落
4(第2段“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中,母亲所以“惊讶”,是因为:
5(与“我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相呼应的句?子是:
6(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7(模仿第三段?有关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写一段话。
8(文段中有许?多涵义隽永?的句子,试找出其中?两个,对其作一点?赏析。
1(Qióng? zhuài? shān sù
2(B A
3、日夜思念,以致无法入?眠 丢失,失落
4(看到我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处
5、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 6、排比、比喻7、略8、略
向往平民阅读答案
向往平民郭翠华
①纳兰性德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爱妻朝夕相处,有朋友经常往来,坐看花开花落,闲观云卷云舒。这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生活,是纳兰性德至死都不曾瞑目的向往。 ②而作为康熙大帝的御前一等侍卫,权臣的儿子,满清贵族的公子,纳兰性德却不得不过着另一种生活。他只能陪伴在康熙大帝的左右,鞍前马后,四处奔忙。在别人眼里,纳兰性德可谓占尽了风光和荣耀,但纳兰性德却没有一丝的得意和张狂。当他和康熙大帝一道顾盼江山时,他飘忽的目光,就像游离的云朵浓缩着无言的惆怅,他一点也不喜欢这种官场的生活,他甚至对政治有点厌恶,他希望自己能像平民那样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所向往的生活平实纯粹而又简单,然而,他却被命运的缰绳牢牢地羁绊着,不得不成为皇帝御座前的一个尊贵的小摆设。 ③纳兰性德只能看着时光水一般地流淌,心疼着自己的生命在日复一日中消逝,他的心就像一台空磨子,每天都在转动,但挤压出的都是无法诉说的郁闷。 ④纳兰性德自由的灵性曾经就像一片饱满的绿叶,却不得不面对冬季里满眼的苍凉。纳兰性德走的时候,正是繁花似锦的春天,他孤寂的目光透过窗棂伸向遥远的天空,天空下就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平实的生活。他疲惫的心现在终于憩栖下来,他把自己终于还给了自己。他看见先他而去的妻子正在向他招手,他终于丢下了早已厌倦了的官场生活,脱离了虚情假意的上层社会,像一只脱蛹而出的蝶,飞出了壁垒森严的宫殿。那年,他才三十一岁。 ⑤而纳兰性德的这一切,却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我们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纳兰词》。在这本收集了他三百多首词的集子里,我们认识了另一个纳兰性德。读他的词,如同读他的人,他的那些词就像一朵朵荷,散发出冷艳的馨香。纳兰性德在无奈的岁月里,只能以他的词诉说自己,但他不曾想的是,因为他的词,我们找到了他。我们不仅找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我们还找到了一个至情至性、至真至善的兄弟,可以与之终生为伍的朋友。历史只会淹没一切琐屑的不齿的污泥尘垢,而一切人性的光芒都不会被淹没的。曾经,在厚厚的铠甲后面,在英武的外表下,在“翡翠丛中,鹅黄队里”的纳兰性德所执著的人生理想,正是十六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对人性的呼唤和呐喊。纳兰性德则是以他最孤独的方式,以他的词表达了他对上层社会的不屑,对平民生活的向往,对诚挚爱情的追求,对友谊的渴望,纳兰性德的人格魅力由此再现,他对生命本质的热爱与追求无不闪耀出温暖的光芒。 ⑥纳兰性德的词却让我们看到了在满清王朝政权的背后所潜藏的漩涡与险滩,辉煌背后的衰败与没落,更让我们看到了作为诗人的纳兰性德无法享受的那种平庸和浅薄。高处不胜寒。纳兰性德只能像所有的有良知的文人一样,听从自己心灵的召唤,独自品尝那份孤寂、清凉和凄苦。 ⑦一个很平常的夜晚,纳兰性德终于转回了他的背影,他看见了作为平民的我们,怎么用相同的目光凝视着他。他的眼中有晶莹的泪水,因为孤寂太久,因为等得太久。当他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一个清纯而忧郁的诗人,看见了一个淡泊而又正直的青年。 当我们走向他的时候,也如同走向我们自己。就像一个叫慧子的人说的:“所有献身文化的人,没有人能逃得过这种宿命!”我们只能承受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命运,因为我们的孤独永远都是相同的。 1.纳兰性德向往平民的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纳兰性德自由的灵性曾经就像一片饱满的绿叶,却不得不面对冬季里满眼的苍凉”一句的丰富含意和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纳兰性德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引用慧子的那句话?有人说:“读郭翠华的散文最大的感受是亲切自然,叫人心灵愉悦又绝不轻松。”此文的“不轻松”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他希望自己能像平民那样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向往自己的生活平实纯粹而又简单。(或:有爱妻朝夕相处,有朋友经常往来,坐看花开花落,闲观云卷云舒,这样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生活。)(意对即可)2.饱满的绿叶形容纳兰性德青春活泼的生命状态,但现实环境却让他无法尽情地释放生命活力。此句巧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物的无奈和痛苦。(意对即可)3.对上层社会的不屑,对平民生活的向往,对诚挚爱情的追求,对友谊的渴望,对人性的呼唤与呐喊。(意对即可)4.此句深化主题,深刻地说明了献身文化富有人文理想的人,同他生活的环境格格不入,水火不容。这是命中注定,无法逃脱的。“不轻松”是指作者呼唤有历史责任感的文人要坚守自己的理想,要耐得住寂寞。(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