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礼记?大学》 ) 。
4. “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 大学 》 , 《 中庸 》 、 《 论语 》和《 孟子 》 ; “五经”是 指 《 诗 》 , 《 书 》 、 《 礼 》 、 《 易 》 《 春秋 》 。
5.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诸子 )散文和(历史 )散文两大类。
6. “暮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出 自 《 论语·先进 》 , 冠者指 (成年男性,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表示已长大成人。 ) 。 7. 《兰亭集序》 的作者为 (东晋 ) 朝的 (王羲之 ) , 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出身于掌权的大世族,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 ( 王右军 )。
8.全面论述文学及文章学的道理,极大成又颇有独到创见,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 的是(刘勰 )的《 文心雕龙 》 。
9.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句话出自(白居易 )的《 与元九书 》 。 10. “老庄”指的是(道 )的代表人物 (老子 ) 、 (庄子 ) 。
11.文学史上并称“风骚”的是《 诗经 》 、 (楚辞 ) 。
12.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楚辞形式创作了 《九章》 、 《 九歌 》 , 其代表作 《 离骚 》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13. 《陶庵梦忆》 、 《西湖梦寻》是(张岱 )的小品文集。
14. 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 《 史记 》 , 是我国第一部 ( 纪传体通史 ), 分为(本纪 ) 、 (世家 ) 、 (列传 ) 、 (书 ) 、 (表 ) 。班固撰写的《汉书》是一 部 ( 断代 )史书。
15. 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 “双子星座” 的是唐代的 (李白 ) 、 (杜甫 ) 。 16.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称为婉约之宗的是(李清照 ) 。
17. 苏轼,字(子瞻 )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父亲(苏洵 ) 、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
18.汉末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是《 古诗十九首 》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 。
19. “苏门四学士”是指(秦观 ) 、 (黄庭坚 ) 、张耒、晁补之四人。
20. “思斋居士” 指 (李贽 ) ; “香山居士” 指 (白居易 ) ; “东坡居士” 指 (苏轼 ) ; “仓山居士”指(袁枚 ) ; “芦川居士”指(张元幹 ) ; “易安居士”指(李清照 ) ; “清真居士”指(周邦彦 ) 。
21. 《珠玉词》是(晏殊 )的作品集; 《漱玉词》是(李清照 )的作品集; 《片玉词》是(周邦彦 )的作品集。
22. 《金缕曲·赠梁汾》的作者是清朝大词家(纳兰性德 ) ,其词婉约与豪放并举,具 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金缕曲·赠梁汾》是一首豪放之作,素有“友谊之歌”的誉称。 23. 先秦时期, 我国古典文学产生了辉煌的篇章, 它的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诗 经 》的出现。该集又称《 诗 》或 《 诗三百 》 ,收录诗歌(305)篇,按 照音乐分类,分为(风 ) 、 (雅 ) 、 (颂 )三部分。该诗集灵活运用(赋 ) 、 (比 ) 、 (兴 )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形成民歌创作的艺术传统,为后世文学创作 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24.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出自《 孟子·梁惠王 》 , “独乐乐”中,前一 “乐”解释为(音乐 ) ,后一“乐”解释为(快乐 ) 。
25. 《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贾宝玉) , (林黛玉) , (晴雯) 。
26. 清代小说中尊定了我国古典讽剌小说基础的是《 儒林外史 》 ,代表古代文言短篇小 说最高成就的是《 聊斋志异》 ,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是 《 红楼梦 》 。
27. 探春最初并不引人注目,但在《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显露志趣抱负,又在(敏 探春兴利除宿弊 )中表现出精明才干,使凤姐对她刮目相看。
28. 《红楼梦》 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 (薛宝钗 ) 的 (金锁 ) 和 (贾宝玉 ) 的(通灵宝玉 ),“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神瑛侍者 )和(绛珠仙子 )的 “还泪之说”。
29. 下面是 《红楼梦》 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是(薛宝钗 ) (林黛玉 )的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 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是(秦可卿 )的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 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是(王熙凤 )的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是(巧姐 )的判词; “二 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 是 (元春 ) 的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是 (李纨 )的判词;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 一梦遥。 ”是(探春 )的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 黄粱。 ”是(迎春 )的判词;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清灯古佛旁。 ”是(惜春 )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 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 是(香菱 )的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 天高, 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 是 (晴雯 ) 的判词。
30. 《西北有高楼》中“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中“知音”一词最早出自《 列 子 》 ,解释为(懂得乐曲情趣,与演奏者情感共鸣者。 ) 。
31. 《论语》一书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 ) ,全书共(20 )篇,体例 主要有语录体、对话体、叙述体三种。
32. 周作人原名 (周櫆寿 ) , 字 (启明 ) , 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散文家、 学者 , 本文《我学语文的经验》选自(《知堂文集》 ) 。
33. 《梵·高的坟茔》的作者是(范曾 ) ,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梵·高, 荷兰画家, (后印象派 )的代表人物。
34. 《秦腔》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 ) ,其长篇小说《 浮躁 》获美 国飞马文学奖; 《 废都 》获法国女评委外国文学奖。
35.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是(王小波 ) ,他的《 黄金时代 》 、 《 白银时代 》 、 《 青铜时代 》三部长篇小说集合称《时代三部曲》 。
36. 《女孩子的花》作者是(唐敏 ) 。
37.台湾作家(余光中 )的诗《乡愁》 ,曾被总理引用, “浅浅的海峡,国 之大殇,乡之深仇! ”
38. 《下棋》的作者是(梁实秋 ) 。
39. “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 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颗敏感的灵魂, 一种精致的生态风韵犹存” 。是余秋雨对(张爱玲 )的评论。
40.张爱玲是 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女性作家之一,其成名作品是《 倾城之恋 》 ,代 表作品是《 金锁记 》 。
41.作品以边地湘西为题材,建构起特异的“湘西世界”的作家是(沈从文 ) ,代表 作品《边城》塑造了充满自然美和人性美的人物形象。
42. 《萧红墓畔口占》是我国现代杰出诗人(戴望舒 )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 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 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出自其诗 歌 《 雨巷 》 。 萧红,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女作家, 她的长篇小说 《 生死场 》 “给 上海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与惊动” (许广平《忆萧红》 ) ,从此登上文坛。
43. 《北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杰出诗人(艾青 ) ,其成名作品是《 大堰河——我的 保姆 》
44. 《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的作者是英国著名政治家、演说家、文学家(W ·丘 吉尔 ) , 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45. 《给青年的忠告》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 。
46. 《我有一个梦想》的作者是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 ,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47. 《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演说》的作者是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 。 48. 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是(柳永 ),他是北宋(婉约 )词派的早期代表。 他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他的词多从生活汲取素材, 在当时 ( 市民 )阶层中传唱最盛,有作品集《 乐章集 》传世。
49. 白居易字(乐天 ) ,与同年(元稹 )并称,谓“元白” ;与(刘禹锡 ) 酬咏,称“刘白” 。
50. “临川四梦”指的是(《紫钗记》 ) 、 (《南柯记》 ) 、 (《邯郸记》 )和《牡 丹亭》 ) 。
51. “南唐二主” 指的是 (李璟、 李煜 )父子二人, 其中“中主”是指 (李璟 ) , “后主” 是指(李煜 ) 。
52.(《虞美人》 )既是李煜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二、填句 . (并将作者与篇名填入括号内)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 。 (〈诗经 -关雎〉 )
2.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离骚〉 )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 (曹操《龟虽寿》 )
4.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 (陶渊明〈饮酒〉其五)
5.云无心以出岫, ( 鸟倦飞而知还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6.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7.年年岁岁花相似, ( 岁岁年年人不同 ) 。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8.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9.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10.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 (崔颢《黄鹤楼)
11.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斩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从军行》 )
1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 (王维〈使至塞上〉 )
13.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14. ( 战士军前半死生 )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
15.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6.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
17.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
18.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 (杜甫《望岳》 )
19.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 (杜甫〈蜀相〉 )
20.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 。 (白居易〈琵琶行〉 )
21.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 。 (李商隐《无题》 )
2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 。 (李商隐《锦瑟》 )
2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4.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似燕归来。 (晏殊《浣溪纱》 )
25.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 (冯延巳《鹊踏枝》 )
26. 渐霜风凄紧, ( 关河冷落 , 残照当楼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7.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 声)
28.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 (李清照〈醉花阴〉 )
29.新来瘦, (非干病酒 , 不是悲秋) 。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
30.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 (陆游《游山西村》 )
31.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2.咫尺长门闭阿骄, (人生失意无南北 ) 。 (王安石《明妃曲》 )
33.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 。 (王实甫《牡丹亭》 )
三、选择题
1. 《 序二篇》 中陈省身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 “新的春秋时代” , 这个时代是指 ( B ) 。
A .国家与国家的新式战争
B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C .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
D .东方与西方的新式战争
2. 《我学国文的经验》的文风是( C ) 。
A. 冷峻深刻 B. 飘逸潇洒 C. 平淡自然 D. 阴柔妩媚
3. 王小波的散文代表作有( D ) 。
A. 黄金时代 B. 白银时代 C. 青铜时代 D. 我的精神家园
4. 王小波思想随笔的最突出特点是( A ) 。
A. 幽默诙谐 B. 大气高亢 C. 盛气为文 D. 从容朴素 5.下列属于张爱玲的作品有(A B D ) 。
A . 《倾城之恋》 B. 《半生缘》 C. 《镜花缘》 D. 《沉香屑 第一 炉香》
6.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属于( D ) 。
A. 长篇小说 B. 短篇小说 C. 散文 D. 文学评论
7. “白流苏和范柳原”是张爱玲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B )
A. 《沉香屑 第一炉香》 B.《倾城之恋》 C.《心经》 D.《半生缘》 8.姜季泽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C )?
A. 《春桃》 B.《生死场》 C.《金锁记》 D.《围城》
9. 下面对于光中《乡愁》理解正确的是 ( ABCD )。
A.抒发了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乡愁”的不同感受。
B .表达了离乡、漂泊、诀别和望归而不能归的离愁别恨。
C .诗中有四个鲜明的意向:邮票、坟墓、海峡、母亲。
D . “诗眼”定位在对祖国大陆的深情。
10. 汪曾祺写金岳霖接受**的意见去接触社会, “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 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 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 常有趣。 ”在这里, “有趣”包含是指( B ) 。
A. 批评金岳霖的行为不端 B. 金岳霖的质朴率真;
C. 金岳霖本来就很滑稽 D. 对金岳霖的做事方式表达隐约的不满 11. 下列作品不属于沈从文的有( C ) 。
A . 《长河》 B. 《湘行散记》 C. 《故事新编》 D. 《边城》
12. 沈从文的小说大多描写 ( C ) 的风土人情。
A. 湘东 B. 黔西 C. 湘西 D. 滇东
13. 下面对沈从文的描述正确的是( ACD ) 。
A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
B .其作品主要以上海、香港为背景, 用独特的历史观写下人们在大变革时代人世悲 欢。
C .所写作品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 。
D .解放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出土文物和中国古 代服饰研究。
14. 《鸭窠围的夜》一文的表现手法是( A ) 。
A. 叙述为主 B.议论为主 C.描写为主 D.抒情为主 15. “鸭窠围”是( D ) 。
A. 作者夜宿的旅馆名 B.湘西下层民众的一个人绰号
C. 湘西某民族的别称 D.沅水流域的一个地名
16. 沈从文先生晚年主要从事( D ) 。
A. 小说写作 B.诗歌创作 C.小说理论研究 D.文物研究 17. 下列称呼不是指称白居易的是( D ) 。
A .香山居士 B .醉吟先生 C .白乐天 D .白微之
18. 《长恨歌》的诗歌体裁属( C ) 。
A .七言律诗 B .七言近体 C .七言歌行 D .七言绝句
19. 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是( ABD ) 。
A . 《长恨歌》 B . 《长生殿》 C . 《桃花扇》 D . 《梧桐雨》
20. 白居易《长恨歌》中“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描写的是以下哪个历史 事件? ( B )
A .靖康之耻 B.安史之乱 C.陈桥兵变 D.江都兵变
21. 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 .叠字 夸张 对偶 比喻 B.夸张 对偶 比喻 对比
C .反复 对偶 比喻 夸张 D.双关 比喻 对偶 夸张
22. 以下哪句诗不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句子 ( B )。
A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B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C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D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3. 以下集子不是鲁迅小说集的是( D ) 。
A. 《呐喊》 B. 《彷徨》 C.《故事新编》 D. 《朝花夕拾》
24.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A ) 。
A .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 .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 .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 .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25. 居于《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首位是( D ) 。
A. 巧姐 B.香菱 C.袭人 D.晴雯
26. 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 ( A )
A.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B.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D.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7.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请指出这首诗是哪位作家 创作哪部长篇小说的感受 ( B )。
A .蒲松龄《聊斋志异》 B.曹雪芹《红楼梦》
C .吴承恩《西游记》 D.施耐庵《水浒》
28. 人们通常把庄子与( C )并称,把他们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A .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29. 下面属于孔子教育理论的是( ABCD ) 。
A .学而不厌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 .举一反三
30. 《诗经》中所搜集的诗作的时间是( B ) 。
A. 夏、商两代的古代民歌
B.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
C. 春秋中叶到战国时期的作品
D. 上限不详,下限是战国时期
3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诗经》艺术手法的是?( D )
A. 比 B. 兴 C. 赋 D. 颂
32. 《诗经》中的“国风”类作品是( AB ) 。
A. 按照不同地域收集的诗歌
B. 民间流行的歌曲
C. 用于庙堂祭祀的诗歌作品
D. 主要是历史叙事作品为主,有少量的抒情诗作
33. 《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中的( C ) 。
A.《陈风》 B.《小雅》 C.《秦风》 D.《大雅》
34.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 B ) 。
A . 《乐府诗集》 B. 《昭明文选》 C. 《玉台新咏》 D. 《文心雕龙》 35. 在艺术上达到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B ) 。 A. 《诗经》 B.《古诗十九首》 C.《春江花月夜》 D.《归园田居》 36. 下列诗句中,有用典特点的是( D ) 。
A.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B.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C.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D.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37. 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是( C ) 。
A. 东晋 B.西汉 C.东汉 D.唐代
38. 下列选项中对“交疏结绮窗”一句解释错误的是( A ) 。
A. “交疏”是指镂花的窗帘 B.“绮”是指窗户上花纹细腻的绫 C. 这句诗是对想象中的楼阁的一种描绘 D.此句极言花窗玲珑工细
39. 《诗经》不计有目无辞的 6篇笙诗,诗篇共有 ( A )。
A . 305篇 B. 300篇 C. 350篇 D. 298篇
40. 一般认为《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的依据是(C ) 。
A .内容 B.地区 C .音乐 D .作者
4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卫风·氓》 ) ,这几句在艺 术表现方法上属于 ( D )。
A .赋 B.颂 C.风 D.比
42.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 ) 。
A .国风 B.大雅 C.颂 D.小雅
43.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出现的( D ) 。
A .民间五言诗集 B.文人四言诗集
C.民间四言诗集 D.文人五言诗集
44.李商隐诗中最常见的情调是( D ) 。
A .豪迈 B.沉郁 C.雄肆 D.感伤
45.善写羁旅行役之词的人是( B ) 。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李清照
4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 。
A. 《左传》 《史记》 《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 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都不能称 为古体诗。
C.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 辉映,并称“风骚” 。
D.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47.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是( C ) 的判词。
A .林黛玉 B .薛宝钗 C . 史湘云 D .贾宝玉
48.下列《红楼梦》人物中,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是( A B C ) 。
A .史湘云 B .王熙凤 C .李纨 D .岫烟
49.唐代近体诗包括(B ) 。
A .古体诗和乐府诗 B .律诗和绝句
C .七律和五绝 D.五律和七绝
50.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诗圣”、“苦吟诗人”的是(B ) 。
A .崔颢、李白、贾岛 B .王昌龄、杜甫、孟郊
C .李白、杜甫、韩愈 D .李贺、李白、李商隐
51.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长恨歌》 )中的“扃”是指( C ) 。 A. 管弦乐器 B. 簪 C. 门 D. 瓷器
52. 《长恨歌》中诗句“云鬓花颜金步摇”中的“金步摇”是指( B ) 。
A. 佳人走路的样子很美 B. 一种头饰
C. 金步是指贵妃的脚也很漂亮 D. 以上都不对
53.以下被称为元曲四大悲剧的作品是(A B C D ) 。
A .关汉卿的《窦娥冤》 B.白朴的《梧桐雨》 C.马致远的《汉宫秋》 D.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E. 《墙头马上》
54. 晏殊《蝶恋花》中有“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其中“槛菊”是指( B ) 。 A. 菊花之一种 B. 花园围栏中的菊花
C. 菊花没有自由 D. 以上的解释均有合理性。
55. 晏殊《蝶恋花》词中有“斜光到晓穿朱户” ,其中“朱户”是指( A ) 。 A. 红色的大门,指富贵人家 B. 红色的墙壁,指富贵人家
C. 红色的装饰,指青楼 D. 朱姓人家,借指贵族
56. 晏殊《蝶恋花》一词的主题是 ( C )。
A. 抒发政治不得意的情感 B. 悼念亡妻
C. 念远怀人 D. 抒发自己的志向
57. 关于晏殊生平,正确的选项是 ( ACD )。
A. 北宋初著名婉约派词人 B. 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的儿子
C. 14岁即以神童入试 D. 谥号元献
58. 下列作品中属念远怀人之作的是 ( D )。
A. 《声声慢(“寻寻觅觅” ) 》 B.《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
C. 《临江仙(夜归临皋) 》 D.《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
59.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被王国维比喻成做大学问、大事 业者所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之一,这一词句出自 ( B )。
A. 张元幹 《贺新郎 (送胡邦衡谪新州) 》 B. 晏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 》 C.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 D.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 60. 《踏莎行(郴州旅舍) 》中的“郴”字的正确读音是( A ) 。
A. chēnB. chēngC. bīnD. bìng
61. 《踏莎行(郴州旅舍) 》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中“可堪”应该如 何解释?(C )
A. 可以忍受 B. 可叹 C. 怎么能忍受 D. 恰好
62. 《踏莎行(郴州旅舍) 》中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样的诗句,作 者为什么会提到杜鹃? ( B )。
A. 作者看见了杜鹃
B. 杜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游子思乡之情的象征符号。
C. 南方冬天气候寒冷,只有杜鹃能留下来
D. 杜鹃的叫声美妙,增加诗的美感
63. 《踏莎行(郴州旅舍) 》中有“驿寄梅花” ,是指( B ) 。
A. 梅花是高洁的代表,表示要激励朋友。
B. 梅花在诗中代指寄给朋友的书信。
C. 梅花是当地特产,寄给朋友。
D. 梅花象征着作者不畏权贵的决心。
64. “鱼传尺素” ,语出古乐府诗 ( D )。
A. 《孔雀东南飞》 B. 《燕歌行》
C. 《明妃曲》 D. 《饮马长城窟行》
65. 《临江仙(夜归临皋) 》一词充满理趣而又放纵不羁,词中正面说理的句子是 ( A )。
A.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三、词语解释题
1.
斯:这样
2.
判:分开,区别
28.
乖:定
3.
放:放逐
4. 不能通知二父志
通知:通晓 ,理解
5.
字:
6.
固:原本 确实
7.
龃龉:生疏而不流畅
8. 帻:头巾
9. 登时一口一口的,把块绢子吐湿
登时:顿时
10.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11.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函:木匣
12. 宗旨既乘,趋向自异
乘:定
13.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存:生存
14.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自矜:自夸
15.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离:丧失
16. 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则效:取法仿效
17.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颦蹙:皱眉头
18. 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
幸:希望
19. 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锐身自任:
20.弃甲曳兵而走
曳兵而走:拖着武器逃跑
2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莫己若者:没有人比上自己
2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子其民:以其民为子
23.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倒退
24.臣愿王孰图之也
孰图:仔细考虑
25.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骤得:多得
26.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但坐:只是因为
四、简析题
1. 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吕氏春秋〃本味篇》记伊尹以至味说汤,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意识,所以自从《尚书〃说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调鼎”,老子也说“治国如烹小鲜”。
A.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B.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C.这里采用了怎样的联想方式和修辞手法?
2. 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A.这里所说的“淫辞”指的是哪一句?
B.这段文字包含哪四重对比关系?
C.写出文中的对偶句。
3. 阅读《湘夫人》中的一节,回答问题: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 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 ,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 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A.这里描写了什么情景?
B.这里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C.这里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4. 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回答问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开头十四个叠字分别写了什么?
B.“雁过”引发出怎样的思绪?
C.词中运用了哪些宋人口语?
5. 阅读《金鲤鱼的百裥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到了大喜的日子,果然没有任何一条红百裥裙出现。不穿大红百裥裙,固然没有身份的区别了,但是,穿了呢?不就有区别了吗?她就是要这一点点的区别呀!……她多少年就梦想着,有一天穿上一条绣着满是梅花的大红西洋缎的百裥裙,在上房里,在花厅上,在喜棚下走动着。 的声音,是从熨得平整坚实的裙裥子里发出来的。那个声音,曾令她羡妒,令她渴望,令她伤心。
A.“大喜的日子,果然没有任何一条红百裥裙出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B.金鲤鱼梦想穿“大红百裥裙”的动机是什么?
C.结尾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6.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写出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义。
B.“孟子对曰”中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C.这里体现出孟子散文怎样的论辩艺术?
7. 阅读《先妣事略》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 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A.“然犹以为母寝也”属于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B.指出文中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母亲性格的语句。
C.“有光七岁……”这一段文字表现了母亲性格特征的哪一个方面?
8. 阅读《秋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A.本段文字采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B.说出枣树和天空的寓意。
C.本段文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9. 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 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指出描绘英雄失意、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
B.“闲来垂钓碧溪上”用了哪位历史人物的典故?
C.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10. 阅读《金鲤鱼的百裥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到了大喜的日子,果然没有任何一条红百裥裙出现。不穿大红百裥裙,固然没有身份的区别了,但是,穿了呢?不就有区别了吗?她就是要这一点点的区别呀!一条绣花大红百裥裙的分量,可比旗袍重多了,旗袍人人可以穿,大红百裥裙可不是的呀!她多少年就梦想着,有一天穿上一条绣着满是梅花的大红西洋缎的百裥裙,在上房里,在花厅上,在喜棚下走动着。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从熨得平整坚实的裙裥子里发出来的。那个声音,曾令她羡妒,令她渴望,令她伤心。
A.“大喜的日子”指的是什么日子?
B.从“她就是要这一点点的区别”看,金鲤鱼的思想感情如何?
C.这里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金鲤鱼?
11.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
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 个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
请回答:
A.作者认为“吃饭”与“结婚”有何类似之处?
B.“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指的是什么?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联想方法?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12.阅读《纪念傅雷》中的一段文字:
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在青年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所以 孔子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傅雷从昆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 学问的累积之后,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 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
傅雷之死,完成了他的崇高品德,今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只愿他的
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请回答:
A.“浩然之气”见于何书?它的内涵是什么?
B.这两段文字与前文相比,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它起何作用?
C.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13.阅读《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 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请回答:
A.此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B.分别概括每一联所表现的情感。
C.写出此诗“悲秋”的三重含蕴。
14.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
那宝玉又听见他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来;便赌气向颈上摘下“通灵玉”来,咬咬牙,狠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劳什子!我砸了你,就完了事了!”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不动。宝玉见不破,便回身找东西来砸。黛玉见他如此,早已哭起来,说道:“何苦来你砸那哑巴东西?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
请回答:
A.“好姻缘”指的是什么?
B.黛玉为何要提“好姻缘”?
C.宝玉为何要砸“通灵玉”?
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这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的个人不一样。后来宋朝几千大学生请愿罢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击宦官,都是集体行动,也都是气节的表现。但是这重表现里似乎积极的“气”更重于消极的“节”。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2)作者举了哪些论据?属于哪种类别?
(3)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两个强盗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窃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将受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
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雨果:《文明与野蛮》)
(1)文中所说“胜利者”、“丰功伟绩”、“笑嘻嘻地”的含义是什么?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2)这里所写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3)“治人者”“治于人者”各指什么?
16. 阅读诗篇,回答问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题目是什么?写于何地?
(2)解释“三顾”、“两朝”的含义?
(3)分析它的抒情特色。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1)这段文字属于什么表达方式?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依次分析作者“哭”的内容。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车在桥上是要走动的,而且走动的速度可以很高,使桥梁全部发生震动。桥上不但有车,而且还受气候变化的侵袭;在狂风暴雨中,桥是要摆动或扭动的;就是在暖冷不均、温度有升降时,桥也要伸缩,形成蠕动。桥墩在水中,经常受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就有摇动、转动和滑动的倾向而影响它在地基中的移动。此外,遇到地震,全桥还会受到水平方向和由下而上的推动。所有以上的种种的动,都是桥的种种变形,在不同的外因作用下而产生的。
(1)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2)文中介绍“不同的外因作用”时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文中的“蠕动”是什么意思?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研究科学最宝贵的精神之一,是创造的精神,是独立开辟荒原的精神,在“山重水复
疑无路”的时候,卓越的科学家往往另辟蹊径,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所以独立开创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优秀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之一。独立开创与拒不接受他人的经验并无丝毫相同之处。科学工作如接力赛跑,人愈多,路程也便会跑得愈远。我们理解的“开创”,应当是基本了解了前人成果之后的开创工作。因为在愈高的基础上努力,所得的结果也更高。如果永动机的研究肯吸收前人的经验,就不会白白浪费精力与时间。因为这个问题的结论,正是建筑在若干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的无数次失败的经验之上的,我们又何苦、更何必走回头路呢?
(1)这段文字可分为两个层次,写出第二层次的第一句话,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2)作者用“永动机研究”论证了什么观点?这属于何种论证方法?
五、作文题
1. 以《我们的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 写一篇与“火”相关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 请以《模仿?借鉴?创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4. 以《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大学语文 课后练习答案
《 山鬼 》
1 分析山鬼的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多情、痴情但却失恋 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
① 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
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既真实生动,又浪 ② 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 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 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
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 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 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 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 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
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
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
“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
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但与此同时,诗人又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以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 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中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花林、白沙、白云等,这些景物又都
在皎洁的月光下获得了和谐统一的色调,造成了一个绚丽优美而又宁谧柔和的诗境。 3 诗的韵律节奏也富有特色,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形成整齐有致而 又错综变化的韵律。
4、诗歌语言自然流畅,旋律圆润悠扬,语言上采用了一些顶真连环句式,
如“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圆圆曲》
1 作者对主人公陈圆圆抱着怎样的态度?
陈圆圆——幼年丧母,为苏州名妓→被强征入宫,遭冷遇→入田府为歌
伎→被吴三桂娶为妾→被刘宗敏掳获 →复为吴三桂所得→遭正妃悍妒,独居别院,后乞求削发为尼→自沉池水。
从一个民间的采莲女到富贵荣华的平西王妃,命运跌宕起伏;引发明清易代
的历史剧变,阴差阳错,都是身不由己。关山漂泊,辗转流落,完全无法自主, 她的命运正像“狂风”中被吹扬的“落花”。 作者对陈圆圆寄与了深切的同
2 吴三桂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赞赏他对爱情忠贞,有人谴责他断送了大明江山,还有人认为他的人生历程根本就是一个悲剧。对这些,你有何看法?
2 梳理全诗的叙事线索。
答:帝死-降清-初识-入宫-遭弃-相恋/为妾-(分别)-再遇-随军-(评 论)
《系辞》
1 什么是《易》与《传》?
答:,“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 “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
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2 如何理解《周易》中的“十翼”
答:古人把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
卦》等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3 简述《周易》的基本内容。
答:《周易》的整体内容包括“经”、“传”(即《易经》、《易传》)两个部分。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 结晶。《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专论阴 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 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 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 身的各种信息。《周易》内容十分丰富,设计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 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
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徐文长传》
1 袁宏道在这篇传记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处处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存
在。请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充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开篇伊始,作
者就以与陶望龄共读徐渭诗集“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直至“童仆睡者皆惊起”的狂喜情态,鲜明地表示出他对徐渭诗歌的爱慕。尔后或叙或议,又时时表露出他对徐渭才气性情的折服激赏。如言其为人行事,是“信心而行,恣臆谈谑”;言其诗,是“如水鸣峡,如种出土”;评论其书画,则是“笔意奔放”、“超逸有致”。在行文中,作者还每每情不自禁,平添感叹。
2 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徐文长之“奇”的?
? (1)才能奇异。
? (2)性情奇怪。
? (3)遭际奇特。
3 徐文长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你对此如何让看待?
徐渭才气超人,术有专攻,业有专精,但在科举考试中却 “不得志于有司”,一再落选。长期怀才不遇的遭际,使他精神压抑、性情乖张, 以致发为狂疾,抱愤而卒。对此,作者既深表同情,叹息“古今文人,牢骚困苦, 未有若先生者”,更怀抱不平,感慨徐渭之所以命途多舛,是因为他的才能过于 杰出。这就委婉地揭明了徐渭“数奇”的真正原因在于“有司”的不明不公,在 于当时的世俗不能容人! 其实,徐渭“独立一时”的才气与他数困于科场的遭际, 还从侧面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腐朽,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优秀人物往往 会横遭埋没、扼杀的悲剧性命运。
《霍小玉传》
1 论述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作者通过这出爱情悲剧的描写,最深刻、最尖锐、最无情地揭露了唐代门阀
制度的罪恶,为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提出了血泪控诉。
2 试析霍小玉、李益的人物形象。
霍小玉:首先,小玉的出身是低微的,这就决定了她不会再有更好的命运。 其次,她是清
醒的,尽管是不彻底的。 第三,她是痴情的,对爱情忠贞不渝。 第四,小玉是有反抗的,尽管这种反抗是有限的。
李益:首先,这无疑是一个负心人的形象。
其次,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李生在长安待试拔萃时确有博求名妓,
玩弄女性的思想。然而当他和霍小玉见面后, 便被霍小玉的才貌品德所征服, 故而 自始至终对她是怀有感情的, 对自己的负心, 感到羞愧, 对同小玉的割舍也感到痛
苦。他在个人意志和家长权威对立中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由重情到薄情、绝情, 绝情后仍复有情。从他这个形象上,作者也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丑恶和封建礼教的
3 本篇传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此传奇结构,有两条线索和三个层次。李益是一条线索,小玉又是一
条线索,两条线索时分时合。三个层次即定情、负心、死别。这一切又是由许多 场景和细节组成的。由于作者善于剪裁衔接,前后照应,全文就如行云流水,一 气呵成。
《货殖列传》
1 如何理解司马迁用经济现象说明社会问题的思想观点。
2 结合现实,如何看待司马迁财富占有决定道德水平的观点
应该一分为二。 积极的一面,就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司马迁在这篇文章中重视社会经济活动,认为政治上的治乱兴衰与社会经济情况密切相联;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主张发展工商业,倾向于经济放任改革, 反对人为干涉。以今天的观点来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财富占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道德水平。
消极的一面,就每个具体的个体来看,个人的道德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除了财富占有之外,还有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教育水平、个人修养、家庭环 境、社会风气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人的道德水平。不能搞单一论,过 分重视财富对人的道德的影响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因素。
《预言》
何其芳
生平与著作
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收集有《预言》、《画梦录》、《刻意集》等,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并因与李广田、卞之琳合出《汉园集》而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一、诗歌所表达的思绪和情怀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是一首爱情诗,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她的到来,热情赞美她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她的惆怅。
二、诗歌的主题
《预言》抒写了个人的思绪与情怀,一方面流露着抒情主人公辨别不清前行方向的怅惘,另一方面又暗示出企盼获得某种超现实力量伴行、引导的夙愿;但希望最终不愿驻足,与之擦肩而过,留下的只有无奈与空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上世纪30年代初一部分知识分子面对社会混乱、国家贫弱的真实心境。
三、诗歌的艺术手法
1、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
2、意境朦胧恍惚、扑朔迷离,但是抽象的情思却具体可感。
3、遣词用语细腻、缠绵。
4、语言上,形式整齐一致,富于音乐性,全诗六节,每节六行。每行的长短也落差不大。六行大体押韵(第一、四、五、六节基本押相同的韵脚,二、三 节又改用了其他),属于半自由半格律诗体。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
《手推车》
艾 青
一、思想内容
全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围绕手推车的 “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第二部分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思想内容: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作者通过它刻画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民族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二、《手推车》的审美特征(艺术特征)
1、颜色、声响与线条的有机调配,是诗作最突出的艺术创造。诗人本有的绘画根底赋予作品以白、灰、黄相间的色彩浸染,使文本具备了鲜明的画面感,再辅之车轮尖音的描摹、交错辙迹的刻画,令人获得了多种审美感受。而贯穿其间的诗人独有的忧郁,更令人感到韵味的沉厚、绵长。
2、语言方面,单片句子错落有致,上下两片之间则形成对应、对称,别显出一种整齐、和谐与工稳、凝练。
三、为什么说艾青标志着我们民族有了自己成熟的诗人?
当时已完全站在先进阶级立场上的诗人,进一步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发掘创作宝藏,用自己的诗歌思索着民族的命运,传达着人民的心声。在这篇作品里,诗人以飞扬的神思在作鸟瞰,北国严冬下的肃杀与阴冷、干涸与荒凉被尽收眼底 ;进而把生成的思绪汇聚在一架落后的却又是北方人民最常使用的运载工具手推车上,景象与物象随即融为一体,营造出诗歌厚重的思想内涵:这块肃杀、阴冷、干涸、荒凉的土地,何不是我们古老、贫穷祖国的缩影呢?手推车承载的则是存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我们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悲戚——只有一个轮子的它所负太重了,以至于轮轴都发出刺耳的尖音,过后留下深深的碾痕!
《铸剑》
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等。
一、黑色人(宴之敖者)的形象分析
(1)貌如其人:黑(夜的颜色、冷峻、庄重、死亡的颜色、复仇者的颜色),瘦得如铁,表现出坚定有力。
(2)善于复仇:设计了“诱敌深入”的复仇方式,不仅有复仇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而且十分懂得复仇的策略和方法。
二、复式主题结构(复仇、批判国民性)
(1)艺术地再现折射了20世纪初期中国现实的世界,主要人物宴之敖者不仅具有现实人生的依据,更具有鲁迅的人格烙印和精神风范,表现了鲁迅的向害人者、害人社会的坚决复仇的思想。
(2)状写出悲壮、崇高的复仇却终究被“庸众”、“看客”消解为无。体现了鲁迅一以贯之的对国民性的批判的现代思想。
三、对鲁迅复仇精神的理解
从现实背景来看,《铸剑》为何写得这样酣畅淋漓、大快人心?这就不仅有赖于鲁迅非凡的文学才华,而更得力于他的半生血火交织的斗争经历了。在回顾自己的半生经历时,他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怀疑什么?怀疑的就是那些假革命的反革命者,他们假借革命的名义,杀害了多少无辜的革命者。辛亥革命实际上的失败、秋瑾的被杀、袁世凯的大杀“革命党人”、“五卅惨案”、“女师大事件”直至 1926 年“三一八惨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鲁迅的学生刘和珍等倒在血泊中??这些“血的游戏”把鲁迅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也激发了他的反抗的、复仇的怒火。《铸剑》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它是鲁迅革命的复仇主义的艺术结晶。
四、《铸剑》的艺术特色
(1)超凡的想象力,荟萃了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浪漫、写实、象征被间或运用,奇谲、怪异、魔幻被融为一体,使得作品具有怪诞的意象和神秘的气氛。
(2)令人品味到刻意的调侃,辛辣的嘲弄、讥讽,乃至冷酷的“黑色”幽默。
余光中
一、用来表达乡愁的感受的四种意象之间的关系
长江水——比起黄沙沉沉的黄河水来,长江取于天上,让人感到神圣,从而显示了对祖国思念不是普通的思念,是高于其他思念的一种情感。海棠红——海棠是中国民间居家庭院的常见景物,而今,家乡的海棠依旧,游子却只能在异地的思乡之情中默念。诗人倍受思乡之情的折磨,经受着“沸血的烧痛”。同时,一张“海棠红”还有另一重含义,作为一个生活在特殊背景下的诗人,祖国在他的心中是“一张海棠红”,(注:中华民国的版图包括现在的蒙古,大陆部分形似海棠叶)诗人面对完整的故国版图,却流落在这张“海棠叶”之外,国土的分裂使诗人愤激不已,心如泣血。雪花白——诗歌一二两章选取“长江水”、“海棠红”两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与愿望无法实现的痛苦心情。第三章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这是诗人由炽热的追求跌到冰冷的现实之后的一种反思。雪花是自由的,它不受限制,可在空中自由飞翔。这里的“雪花白”实际上是诗人的化身,体现了诗人纯洁的心愿。诗人愿作两岸交往的使者,为两岸的统一而努力。 “家信的等待”说明割断多年的乡情与亲情,在倍感严寒的季节最温馨的是家书的问候。腊梅香——“腊梅香”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暗示了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改善。统一毕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母亲对游子永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游子思念母亲,心中充满了温暖,这正是诗人正视现实而又能执着追求的心理源泉——亲情、乡情、爱国之情的强大的召唤力和凝聚力。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五点)
1、意象独特,寓意深远。诗人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用来表达思乡爱国之情。以象征中华文明的“长江水”为第一意象,并由此延伸到居家常景的“海棠红”,构成对家与国的整体思念。然后,由实到虚,渴望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构成了全方面的思乡之情。
2、联想自然,环环相扣。《乡愁四韵》围绕中心展开层层联想。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则顺理成事,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 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与此类似。
3、选词用语,别出心裁。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
“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 。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海棠红”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 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 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联想就无法展开。
4、一咏三叹,感情浓烈。每章首尾两长句反复吟诵,遥相呼应,使夹在中 间的三个短句显得更为紧迫,充分显示了愿望的迫切程度。而每一章的韵脚仅为两字,换韵之少,更显示了这种感情的凝重。
5、运用了比喻、反复、通感的修辞手法
总结: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依恋和认同,是诗人长期在香港台湾美国等地漂泊,对大陆故土的一种怀恋。
《夜航船》
余秋雨
一、作者介绍
余秋雨(1946年—),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从此打出“学者散文”(或曰“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作品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有人称他“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著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本文选自《文化苦旅》。
二、夜航船所折射出的中国文人形态特征
“夜航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
第一重象征——象征一种交通工具 ,“山民们夜夜听到这个声音,习以为常,但终于,也许是身边的日子实在混不下去了,也许是憨拙的头脑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澜,这笃笃笃的声音产生了莫大的诱惑。不知是哪一天,他们吃过一顿稍稍丰盛的晚餐,早早地收拾好简薄的行囊,与妻儿们一起坐在闪烁的油灯下等候这笃笃声。
第二重象征——象征一种摆脱闭塞,走向开放;挣脱苦难,走向富裕的希望,“外出的山民很少有回来的。有的妻子,实在无以为生,就在丈夫上船的河滩上,抱着儿子投了水。这种事一般发生在黑夜,惨淡的月光照了一下河中的涟漪,很快什么也没有了。过不了多久,夜航船又来了,依然是笃笃笃、笃笃笃,慢慢驶过。”
第三重象征——象征一种残酷的、无奈的、苦难的生活,“偶尔也有些叫人羡慕的信息传来。乡间出现了远途而来的老邮差,手中拿着一封夹着汇票的信。于是,这家人家的木门槛在几天内就会跨进无数双泥脚。夜间,夜航船的敲击声更其响亮了,许多山民开始失眠。” 第四重象征——象征着财富与荣耀,象征着命运的终于扭转“几张汇票使得乡间有了私塾。一些幸运的孩子开始跟着一位外乡来的冬烘先生大声念书。进私塾的孩子有时也会被笃笃声惊醒,翻一个身,侧耳静听。”
第五重象征——象征一种文明“缉查人员拦住夜航船,见到的常常是神态高傲的殷富文士,只好点头哈腰连忙放行。船老大也就以利言相讥,出一口积压多年的鸟气。”
第六重象征——象征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国:入世,进而入仕“船头的浪,泼不进来;船外的风,吹不进来;航行的路程,早已预定。谈知识,无关眼下;谈历史,拒绝反思。十年寒窗,竟在谈笑争胜间消耗。把船橹托付给老大,士子的天地只在船舱。一番讥刺,一番炫耀,一番假惺惺的钦佩,一番自命不凡的陶醉,到头来,争得稍大一点的一个铺位,倒头便
睡,换得个梦中的微笑。”“中国文化的进程,正像这艘夜航船。”
第七重象征——象征中国古代文化、文人,甚至中国整个的封建社会夜航船文化的特征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特征:
(1)对外的封闭性
(2)进程的缓慢性
(3)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因循守旧
(4)脱离实际和民众
三、夜航船笃笃笃声的象征意义
夜航船上笃笃的击打声,又像笃笃的木鱼声,祖母分不清,我也分不清。也许出世(出世指超脱人世,摆脱世事的束缚。笃笃的木鱼声象征出世)、入世(入世指投身到社会里,夜航船上笃笃的击打声象征入世)原本就是一个循环。出世的功夫,要往入世做;入世的目的,要向出世寻。笃笃声永不停息,响在有心人的梦里,像是长远的召唤和引诱。夜航船里也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空间——也对,旅人的故事,本就在于旅途。
四、《夜航船》的主题思想
文章以南方水乡夜航船这一传统的交通工具为话题,从明代文人张岱的同名著作引起联想,描述了作者对夜航船的童年记忆和想象,展示了“夜航船文化”产生的社会环境,对具有因循守旧、脱离民众和实际等诸多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化、文人进行了批判,同时对“夜航船文化”在现代终于开始被具有新的色泽和气氛,的文化逐渐替代进行了展望。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对文化、学术进行的思索。
五、《夜航船》的艺术特色
1、意蕴深邃
2、语言简朴流畅,娓娓道来
3、结合对比、象征等手法,又将描写、抒情和议论穿插运用
《未来世界》
王小波
一、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 年),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课文选自“白银时代”包括《白银时代》,
二、主题思想
作品展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这是一个看似荒诞,却充满了趣味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特立独行的价值观是主题,“我”就具有特立独行的精神。作品展示了“假正经”世界的荒唐、荒谬和可笑,讽刺了集权制度的种种卑劣面目。通过“神经质”式的语言展示了真实面目和道貌岸然之间的对立关系,让我们在欢笑中体会些许的悲凉。
《公园里》
【法】普列维尔
一、主题:永恒的爱
诗歌通过瞬间的一个吻,表达了永恒的(超越时空的)爱。在时间的维度里,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吻只是一瞬间的,但是人因为有了爱情,瞬间便变为永恒。所以诗人将两个时间进行对比:一千年一万年~瞬间的永恒. 在空间的维度里,公园是微小的,人只是处在公园的一个角落。但是公园因为有了人类的爱情,微小也就变得伟大。所以诗人将两
个空间进行对比:天上~公园的伟大。
二、巧妙的构思
一千年一万年——瞬间
蒙苏利公园——巴黎——地上——天上
问题:为何采取这样的层次?
全诗只有一个特写的瞬间——情人间的亲吻,这一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朽。小诗先用时间来对比,再用空间来衬托,时间上由远及近,空间上又由近及远,以至于无穷。亲吻这一场景定格后被迅速推远,这一戏剧化的视角变化,使得这个永恒的瞬间的重要性得到足够的表现,这一手法还给予这首隽永的小诗某种装饰性。
《窗前晨景》
【美】T.S. 艾略特
作者介绍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出生在美国,后期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品有《荒原》(1922) 《四个四重奏》(1935-1941)等,强调通过“客观对应物”,即用象征和暗示的方法来表达内心世界的真实,《荒原》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已干涸如“荒原”,被西方评论家称为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一、艾略特《窗前晨景》描写现代城市怎样的病态征象?
刻画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无意义与沮丧。艾略特悲观地看到,欧洲文明在物质生活的欲望中日益崩溃,人们精神世界庸俗、空虚如同一片荒原,价值观念的破灭造成了心灵的异化。
二、请体会分析诗歌意象(“潮湿的灵魂”“沮丧地发芽”“撕下一个空洞的微笑”等)的表达效果。
《窗前的清晨》奇特的意象之中寓含着颇为深刻的内涵。作者选取了清晨时刻似乎毫无关联的两幅画面,一是女仆在地下窒的厨房里准备早餐,一是街头一个过路人被掠入作者视线时那一刹那的印象。全诗基调十分阴郁,即使那有着一丝亮色的“微笑”都是“茫然的”,况且还是“扯来的”,勉强至极。艾略特主张用客观对应物间接地暗示作者的情感,以引发读者的情感。第一节那在伦敦地下室厨房里劳作的女仆终年不见阳光,她们接触到的外界惟有地下室透进的光线与空气。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甚至连灵魂都被渗透成阴湿状态!她们内心残存的某些希冀与切盼,如种子般还在想方设法地抽出幼苗,但却是如此忧郁、沮丧甚至绝望!刻画出物质世界里现代人心灵的贫瘠。“灵魂发芽”这一表述就是一个典型的客观对应物,也是艾略特创造的奇迹而形象的意象之一, 第二节描写了一个在伦敦大雾中走过的身着泥污的裙子过路人。她茫然地、麻木地向别人挤出笑意。这微笑轻飘飘的,没有重量,它只在空中浮了一会儿便消失于视线之外。诗人把个人情感系在这场雾之中,雾如棕色的浮波,不是人们想象中那种纯洁的白色,它显得很不洁净,不仅阻碍了视线,而且隔绝了人与人的相互沟通,给人心灵抹上一层阴影。
《禽兽为邻》
【美】梭罗
一、描写潜水鸟一段,作者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潜水鸟的表演,被描写得精彩绝伦。演出以瓦尔登广阔的湖面为舞台,作者以寥寥数笔勾勒出潜水鸟的形态美:“姿态堂皇”“身段矫健”“胸羽雪白”。作者更以大量笔墨渲染潜水鸟最显著的特征——一种奇特的叫声:“奔放的笑声”、“狂笑一阵”、“恶魔般的狞笑”、“怪笑”?? 它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潜泳,作品对此做了重点描述。最有意思的是,作品中出现了一人一鸟在湖面追逐斗智的场面。在捉迷藏的游戏中,表面上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潜
水鸟,却意想不到地机灵,给文章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
二、梭罗笔下的鸟类与鸟类科学报告有怎样的区别?作者叙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情景,字
里行间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和情感?
《瓦尔登湖》一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以至于同时代的人误将此书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关于哲学的内容。其实,梭罗的贡献是建立在这两方面之上的。
在自然观察方面,但是只有当梭罗的著作出版后,大家承认他才是自然随笔
的创始者。在他之前描写自然界的作品,只是以“书信”、“插叙”和“杂志文章”的形式出现,报道他们对于自然界的发现。是梭罗使自然散文独立门户,赋予了它新的概念。梭罗是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在哲学思考方面,如果我们把梭罗《瓦尔登湖》中关于鸟的段落与奥杜邦《美国的鸟类》一书加以比较,不难发现奥杜邦的书仅仅是科学报告,而梭罗的文章则是关于自然的艺术创作。把关于自然的观察与体验详细地记录下来,并赋予通俗的哲学意义。积极倡导一种生活观念,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的生活方式。
《致青年诗人的一封信》
里尔克
一、如何进行创作?
(一)——后期象征主义的创作主张
后期象征主义的艺术主张:坚持凭借直觉把握内在真实的创作方法,主张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以可感的形式的形式去体现抽象的理念,在象征、意象中隐含人生的哲理。正如里尔克在课文的主张:写出自己的东西??描写您的悲哀和愿望,描写??思想和??信念。??撷取您身旁的事物,您梦中的景象和您记忆中的事件。
(二)要具有审美眼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唤醒记忆深处的东西,设法把这种从前被淹没的感受挖掘出来。正如里尔克在课文的主张:“对于创造者来说,世界上没有平凡,没有平凡而无关紧要的地方。”
二、如何评价作品
好的作品必然是作家内心世界的体现和表达。正如里尔克在课文的主张:“从这种转向内心,潜入个人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出诗来??您将把它们视为您的可爱的天然财富,您的生命的一部分,您的生命的声音。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是从必要性中产生的。在它的这种起源中,蕴涵着对它的判断,世界上没有别的判断。”
三、本文的写作风格
语重心长,谦虚和蔼,坦率诚恳,情感真挚,使人油然而生亲近感,处处体现出他对青年人的关心和帮助。
附录:
文学常识
张若虚:与贺之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战国策》:有名《国策》、《国事》、《长书》。记载了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
史实。由汉代刘向编集,属国别体杂史。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
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余光中:在古典文学史上,写雨最出色的词是蒋捷的《虞美人》,在现代散文史
上,写雨写得最出色的散文大概要数余光中的《鬼雨》和《听听那冷雨》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白玉苦瓜》等,
散文集《左手的缪斯》、《逍遥游》、《分水岭上》、《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以及《隔水呼吸》等。
《春江花月夜》:全诗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江月永照,明月
长圆来抒发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借落花、流水、残月烘托游子
的思归之情。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与钱谦益、龚鼎并称“江左三大家”
《圆圆曲》:歌行体长诗。袁枚评价全诗“用元白叙事之体,拟王骆用事之法,
调既流转,语复奇丽,千古高唱矣。”
袁宏道:字中朗,号石公,“公安派”领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与其
兄宗道,弟中道并享盛名,世称“三袁”
二、翻译
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翻译: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仗着自己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作战,恐怕会失去这元大将。
2、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翻译:李广治军简单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去死。
3、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翻译:李广身材高大,臂膀像猿一样,他射箭的本领也是天赋。虽然有子孙或他人向他学习,但谁也不能赶上他。
4、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亦解去。汉军罢,弗能追。
翻译:这时天刚黑,将吏士兵都面无人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更加努力整顿军队。军中从此更佩服他的勇气了。第二天,再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来了,匈奴军队因此解围而去。汉军因疲劳,不能追击。
5、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 翻译:我过去做陇西太守时,羌人曾经反叛,我诱降了他们,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的方法在一天里把他们杀死了。
6、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翻译:大将军卫青也是密受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怕达不到原来的期望。
7、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翻译: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会奉行。”这说的是李广啊。
8、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翻译: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
9、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翻译: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没有什么是顺顺当当的。可悲啊! 三、简答题
1. 简述《春江花月夜》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但与此同时,诗人又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以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谈一谈《双调-夜行船》的语言特色?以及诗人用什么样的手法描写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语言特色:俗中透雅,既明快率真,又优美富有韵味。
诗人用对比手法描写了两种人生态度:a. 看破红尘,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b. 热衷名利的人生态度。
3.《听听那冷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的表现手法,请简单举例说明。
作者使用了比喻、转化、双声叠韵、对偶、拟人等一系列的表现手法。
“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 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比喻)
“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哒哒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转化,双声叠韵) “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对偶)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拟人)
4.《水龙吟》中作者怎样一步步抒发自己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诗人上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秋高气爽,水阔天高的壮观景象的描写,移情于景,抒发诗人抗金御敌的战斗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与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下片由景转情,化用三个典故抒发词人对破碎河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失意感慨,郁闷,孤愤从而表现出悲凉顿挫的沉郁。
5.《水龙吟》中作者写景的顺序颇具匠心,试加以分析。(写景先写远山后写搂头的好处)
1)先远后近登临观赏时的游园顺序。
2)便于由写景到抒情的转换。
3)楼外秀丽壮观的远景能很好的反衬楼中这位江南游子的孤寂,落魄,由此,一个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英雄之士的形象凸显而出。
4)便于移情于景,寓情于景。
6.简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驳论结构。
第一部分概述悲观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产生的背景,树立起批驳的靶子,随后沿着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的方向逐层推进,论述,最后辨证地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和希望。
7.谈一谈《湘夫人》的艺术特色。
1)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神人性化,同时还运用了反复、联想、比喻、夸张、想象等手法。
2)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3)作者写出了湘君细腻的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他的心细而浪漫。
4)描写对象时运用的语言有鲜明的楚地特色。
5)抒情时运用明暗对比的双层结构方法。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 山鬼 》
1 分析山鬼的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多情、痴情但却失恋
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
① 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
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既真实生动,又浪
② 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 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 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 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 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 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 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 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
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
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
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
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
夫的感伤之情。但与此同时,诗人又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尽情
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以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 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中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花林、白沙、白云等,这些景物又都 在皎洁的月光下获得了和谐统一的色调,造成了一个绚丽优美而又宁谧柔和的诗境。
3 诗的韵律节奏也富有特色,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形成整齐有致而 又错综变化的韵律。
4、诗歌语言自然流畅,旋律圆润悠扬,语言上采用了一些顶真连环句式,
如“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圆圆曲》
1 作者对主人公陈圆圆抱着怎样的态度?
陈圆圆——幼年丧母,为苏州名妓→被强征入宫,遭冷遇→入田府为歌 伎→被吴三桂娶为妾→被刘宗敏掳获 →复为吴三桂所得→遭正妃悍妒,独居别院,后乞求削发为尼→自沉池水。
从一个民间的采莲女到富贵荣华的平西王妃,命运跌宕起伏;引发明清易代 的历史剧变,阴差阳错,都是身不由己。关山漂泊,辗转流落,完全无法自主, 她的命运正像“狂风”中被吹扬的“落花”。 作者对陈圆圆寄与了深切的同
2 吴三桂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赞赏他对爱情忠贞,有人谴责他断送了大明江山,还有人认为他的人生历程根本就是一个悲剧。对这些,你有何看法?
2 梳理全诗的叙事线索。
答:帝死-降清-初识-入宫-遭弃-相恋/为妾-(分别)-再遇-随军-
(评
论)
《系辞》
1 什么是《易》与《传》?
答:,“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即《连山》、《归藏》、
《周易》。
“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
《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
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2 如何理解《周易》中的“十翼”
答:古人把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
卦》和《序卦》等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
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3 简述《周易》的基本内容。
答:《周易》的整体内容包括“经”、“传”(即《易经》、《易传》)两个部分。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
智慧的
结晶。《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
专论阴
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
立与统
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
自然规
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
和人本
身的各种信息。《周易》内容十分丰富,设计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
下讲地
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
将相如
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
所不有。
《徐文长传》
1 袁宏道在这篇传记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处处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存
在。请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充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开
篇伊始,作者就以与陶望龄共读徐渭诗集“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
直至“童仆睡者皆惊起”的狂喜情态,鲜明地表示出他对徐渭诗歌的爱慕。尔后或叙或议,又时时表露出他对徐渭才气性情的折服激赏。如言其为人
行事,是“信心而行,恣臆谈谑”;言其诗,是“如水鸣峡,如种出土”;评论其书画,则是“笔意奔放”、“超逸有致”。在行文中,作者还每每情
不自禁,平添感叹。
2 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徐文长之“奇”的?
? (1)才能奇异。
? (2)性情奇怪。
? (3)遭际奇特。
3 徐文长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你对此如何让看待?
徐渭才气超人,术有专攻,业有专精,但在科举考试中却 “不得志于有司”,一再落选。长期怀才不遇的遭际,使他精神压抑、性情乖张, 以致发为狂疾,抱愤而卒。对此,作者既深表同情,叹息“古今文人,牢骚困苦, 未有若先生者”,更怀抱不平,感慨徐渭之所以命途多舛,是因为他的才能过于 杰出。这就委婉地揭明了徐渭“数奇”的真正原因在于“有司”的不明不公,在 于当时的世俗不能容人!其实,徐渭“独立一时”的才气与他数困于科场的遭际, 还从侧面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腐朽,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优秀人物往往 会横遭埋没、扼杀的悲剧性命运。
《霍小玉传》
1 论述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作者通过这出爱情悲剧的描写,最深刻、最尖锐、最无情地揭露了唐代门阀 制度的罪恶,为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提出了血泪控诉。
2 试析霍小玉、李益的人物形象。
霍小玉:首先,小玉的出身是低微的,这就决定了她不会再有更好的命运。 其
次,她是清醒的,尽管是不彻底的。 第三,她是痴情的,对爱情忠贞
不渝。 第四,小玉是有反抗的,尽管这种反抗是有限的。
李益:首先,这无疑是一个负心人的形象。
其次,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李生在长安待试拔萃时确有博求名
妓,
玩弄女性的思想。然而当他和霍小玉见面后,便被霍小玉的才貌品德所征
服,故而
自始至终对她是怀有感情的,对自己的负心,感到羞愧,对同小玉的割舍也
感到痛
苦。他在个人意志和家长权威对立中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由重情到薄情、绝情,
绝情后仍复有情。从他这个形象上,作者也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丑恶和封建
礼教的
3 本篇传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此传奇结构,有两条线索和三个层次。李益是一条线索,小玉又是一
条线索,两条线索时分时合。三个层次即定情、负心、死别。这一切又是由许多 场景和细节组成的。由于作者善于剪裁衔接,前后照应,全文就如行云流水,一 气呵成。
《货殖列传》
1 如何理解司马迁用经济现象说明社会问题的思想观点。
2 结合现实,如何看待司马迁财富占有决定道德水平的观点
应该一分为二。 积极的一面,就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司马迁在这篇文章中重视社会经济活动,认为政治上的治乱兴衰与社会经济情况密切相联;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主张发展工商业,倾向于经济放任改革, 反对人为干涉。以今天的观点来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财富占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道德水平。
消极的一面,就每个具体的个体来看,个人的道德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除了财富占有之外,还有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教育水平、个人修养、家庭环 境、社会风气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人的道德水平。不能搞单一论,过 分重视财富对人的道德的影响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因素。
《预言》
何其芳
生平与著作
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收集有《预言》、《画梦录》、《刻意集》等,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并因与李广田、卞之琳合出《汉园集》而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一、 诗歌所表达的思绪和情怀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是一首爱情诗,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她的到来,热情赞美她的美丽,同时也
倾诉失去她的惆怅。
二、诗歌的主题
《预言》抒写了个人的思绪与情怀,一方面流露着抒情主人公辨别不清前行方向的怅惘,另一方面又暗示出企盼获得某种超现实力量伴行、引导的夙愿;但希望最终不愿驻足,与之擦肩而过,留下的只有无奈与空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
表达了上世纪30年代初一部分知识分子面对社会混乱、国家贫弱的真实心境。
三、诗歌的艺术手法
1、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
2、意境朦胧恍惚、扑朔迷离,但是抽象的情思却具体可感。
3、遣词用语细腻、缠绵。
4、语言上,形式整齐一致,富于音乐性,全诗六节,每节六行。每行的长短也落差不大。六行大体押韵(第一、四、五、六节基本押相同的韵脚,二、三 节又改用了其他),属于半自由半格律诗体。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
《手推车》
艾 青
一、思想内容
全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围绕手推车的 “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第二部分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思想内容: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作者通过它刻画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民族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二、《手推车》的审美特征(艺术特征)
1、颜色、声响与线条的有机调配,是诗作最突出的艺术创造。诗人本有的绘画根底赋予作品以白、灰、黄相间的色彩浸染,使文本具备了鲜明的画面感,再辅之车轮尖音的描摹、交错辙迹的刻画,令人获得了多种审美感受。而贯穿其间的诗人独有的忧郁,更令人感到韵味的沉厚、绵长。
2、语言方面,单片句子错落有致,上下两片之间则形成对应、对称,别显出一种整齐、和谐与工稳、凝练。
三、为什么说艾青标志着我们民族有了自己成熟的诗人?
当时已完全站在先进阶级立场上的诗人,进一步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发掘创作宝藏,用自己的诗歌思索着民族的命运,传达着人民的心声。在这篇作品里,诗人以飞扬的神思在作鸟瞰,北国严冬下的肃杀与阴冷、干涸与荒凉被尽收眼底 ;进而把生成的思绪汇聚在一架落后的却又是北方人民最常使用的运载工具手推车上,景象与物象随即融为一体,营造出诗歌厚重的思想内涵:这块肃杀、阴冷、干涸、荒凉的土地,何不是我们古老、贫穷祖国的缩影呢?手推车承载的则是存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我们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悲戚——只有一个轮子的它所负太重了,以至于轮轴都发出刺耳的尖音,过后留下深深的碾痕!
《铸剑》
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等。
一、黑色人(宴之敖者)的形象分析
(1)貌如其人:黑(夜的颜色、冷峻、庄重、死亡的颜色、复仇者的颜色),瘦得如铁,表现出坚定有力。
(2)善于复仇:设计了“诱敌深入”的复仇方式,不仅有复仇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而且十分懂得复仇的策略和方法。
二、复式主题结构(复仇、批判国民性)
(1)艺术地再现折射了20世纪初期中国现实的世界,主要人物宴之敖者不仅具有现实人生的依据,更具有鲁迅的人格烙印和精神风范,表现了鲁迅的向害人者、害人社会的坚决复仇的思想。
(2)状写出悲壮、崇高的复仇却终究被“庸众”、“看客”消解为无。体现了鲁迅一以贯之的对国民性的批判的现代思想。
三、对鲁迅复仇精神的理解
从现实背景来看,《铸剑》为何写得这样酣畅淋漓、大快人心?这就不仅有赖于鲁迅非凡的文学才华,而更得力于他的半生血火交织的斗争经历了。在回顾自己的半生经历时,他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怀疑什么?怀疑的就是那些假革命的反革命者,他们假借革命的名义,杀害了多少无辜的革命者。辛亥革命实际上的失败、秋瑾的被杀、袁世凯的大杀“革命党人”、“五卅惨案”、“女师大事件”直至 1926 年“三一八惨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鲁迅的学生刘和珍等倒在血泊中??这些“血的游戏”把鲁迅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也激发了他的反抗的、复仇的怒火。《铸剑》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它是鲁迅革命的复仇主义的艺术结晶。
四、《铸剑》的艺术特色
(1)超凡的想象力,荟萃了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浪漫、写实、象征被间或运用,奇谲、怪异、魔幻被融为一体,使得作品具有怪诞的意象和神秘的气氛。
(2)令人品味到刻意的调侃,辛辣的嘲弄、讥讽,乃至冷酷的“黑色”幽默。
余光中
一、用来表达乡愁的感受的四种意象之间的关系
长江水——比起黄沙沉沉的黄河水来,长江取于天上,让人感到神圣,从而显示了对祖国思念不是普通的思念,是高于其他思念的一种情感。海棠红——海棠是中国民间居家庭院的常见景物,而今,家乡的海棠依旧,游子却只能在异地的思乡之情中默念。诗人倍受思乡之情的折磨,经受着“沸血的烧痛”。同时,一张“海棠红”还有另一重含义,作为一个生活在特殊背景下的诗人,祖国在他的心中是“一张海棠红”,(注:中华民国的版图包括现在的蒙古,大陆部分形似海棠叶)诗人面对完整的故国版图,却流落在这张“海棠叶”之外,国土的分裂使诗人愤激不已,心如泣血。雪花白——诗歌一二两章选取“长江水”、“海棠红”两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与愿望无法实现的痛苦心
情。第三章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这是诗人由炽热的追求跌到冰冷的现实之后的一种反思。雪花是自由的,它不受限制,可在空中自由飞翔。这里的“雪花白”实际上是诗人的化身,体现了诗人纯洁的心愿。诗人愿作两岸交往的使者,为两岸的统一而努力。 “家信的等待”说明割断多年的乡情与亲情,在倍感严寒的季节最温馨的是家书的问候。腊梅香——“腊梅香”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暗示了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改善。统一毕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母亲对游子永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游子思念母亲,心中充满了温暖,这正是诗人正视现实而又能执着追求的心理源泉——亲情、乡情、爱国之情的强大的召唤力和凝聚力。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五点)
1、意象独特,寓意深远。诗人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用来表达思乡爱国之情。以象征中华文明的“长江水”为第一意象,并由此延伸到居家常景的“海棠红”,构成对家与国的整体思念。然后,由实到虚,渴望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构成了全方面的思乡之情。
2、联想自然,环环相扣。《乡愁四韵》围绕中心展开层层联想。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则顺理成事,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 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与此类似。
3、选词用语,别出心裁。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 。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海棠红”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 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 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联想就无法展开。
4、一咏三叹,感情浓烈。每章首尾两长句反复吟诵,遥相呼应,使夹在中 间的三个短句显得更为紧迫,充分显示了愿望的迫切程度。而每一章的韵脚仅为两字,换韵之少,更显示了这种感情的凝重。
5、运用了比喻、反复、通感的修辞手法
总结: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依恋和认同,是诗人长期在香港台湾美国等地漂泊,对大陆故土的一种怀恋。
《夜航船》
余秋雨
一、作者介绍
余秋雨(1946年—),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从此打出“学者散文”(或曰“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作品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有人称他“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著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本文选自《文化苦旅》。
二、夜航船所折射出的中国文人形态特征
“夜航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
第一重象征——象征一种交通工具 ,“山民们夜夜听到这个声音,习以为常,但终于,也许是身边的日子实在混不下去了,也许是憨拙的头脑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澜,这笃笃笃的声音产生了莫大的诱惑。不知是哪一天,他们吃过一顿稍稍丰盛的晚餐,早早地收拾好简薄的行囊,与妻儿们一起坐在闪烁的油灯下等候这笃笃声。
第二重象征——象征一种摆脱闭塞,走向开放;挣脱苦难,走向富裕的希望,“外出的山民很少有回来的。有的妻子,实在无以为生,就在丈夫上船的河滩上,抱着儿子投了水。这种事一般发生在黑夜,惨淡的月光照了一下河中的涟漪,很快什么也没有了。过不了多久,夜航船又来了,依然是笃笃笃、笃笃笃,慢慢驶过。” 第三重象征——象征一种残酷的、无奈的、苦难的生活,“偶尔也有些叫人羡慕的信息传来。乡间出现了远途而来的老邮差,手中拿着一封夹着汇票的信。于是,这家人家的木门槛在几天内就会跨进无数双泥脚。夜间,夜航船的敲击声更其响亮了,许多山民开始失眠。”
第四重象征——象征着财富与荣耀,象征着命运的终于扭转“几张汇票使得乡间有了私塾。一些幸运的孩子开始跟着一位外乡来的冬烘先生大声念书。进私塾的孩子有时也会被笃笃声惊醒,翻一个身,侧耳静听。”
第五重象征——象征一种文明“缉查人员拦住夜航船,见到的常常是神态高傲的殷富文士,只好点头哈腰连忙放行。船老大也就以利言相讥,出一口积压多年的鸟气。”
第六重象征——象征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国:入世,进而入仕“船头的浪,泼不进来;船外的风,吹不进来;航行的路程,早已预定。谈知识,无关眼下;谈历史,拒绝反思。十年寒窗,竟在谈笑争胜间消耗。把船橹托付给老大,士子的天地只在船舱。一番讥刺,一番炫耀,一番假惺惺的钦佩,一番自命不凡的陶醉,到头来,争得稍大一点的一个铺位,倒头便睡,换得个梦中的微笑。”“中国文化的进程,正像这艘夜航船。”
第七重象征——象征中国古代文化、文人,甚至中国整个的封建社会夜航船文化的特征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特征:
(1)对外的封闭性
(2)进程的缓慢性
(3)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因循守旧
(4)脱离实际和民众
三、夜航船笃笃笃声的象征意义
夜航船上笃笃的击打声,又像笃笃的木鱼声,祖母分不清,我也分不清。也许出世(出世指超脱人世,摆脱世事的束缚。笃笃的木鱼声象征出世)、入世(入世指投身到社会里,夜航船上笃笃的击打声象征入世)原本就是一个循环。出世的功夫,要往入世做;入世的目的,要向出世寻。笃笃声永不停息,响在有心人的梦里,像是长远的召唤和引诱。夜航船里也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空间——也对,旅人的故事,本就在于旅途。
四、《夜航船》的主题思想
文章以南方水乡夜航船这一传统的交通工具为话题,从明代文人张岱的同名著作引起联想,描述了作者对夜航船的童年记忆和想象,展示了“夜航船文化”产生的社会环境,对具有因循守旧、脱离民众和实际等诸多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化、文人进行了批判,同时对“夜航船文化”在现代终于开始被具有新的色泽和气氛,的文化逐渐替代进行了展望。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对文化、学术进
行的思索。
五、《夜航船》的艺术特色
1、意蕴深邃
2、语言简朴流畅,娓娓道来
3、结合对比、象征等手法,又将描写、抒情和议论穿插运用
《未来世界》
王小波
一、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 年),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课文选自“白银时代”包括《白银时代》,
二、主题思想
作品展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这是一个看似荒诞,却充满了趣味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特立独行的价值观是主题,“我”就具有特立独行的精神。作品展示了“假正经”世界的荒唐、荒谬和可笑,讽刺了集权制度的种种卑劣面目。通过“神经质”式的语言展示了真实面目和道貌岸然之间的对立关系,让我们在欢笑中体会些许的悲凉。
《公园里》
【法】普列维尔
一、主题:永恒的爱
诗歌通过瞬间的一个吻,表达了永恒的(超越时空的)爱。在时间的维度里,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吻只是一瞬间的,但是人因为有了爱情,瞬间便变为永恒。所以诗人将两个时间进行对比:一千年一万年~瞬间的永恒.在空间的维度里,公园是微小的,人只是处在公园的一个角落。但是公园因为有了人类的爱情,微小也就变得伟大。所以诗人将两个空间进行对比:天上~公园的伟大。
二、巧妙的构思
一千年一万年——瞬间
蒙苏利公园——巴黎——地上——天上
问题:为何采取这样的层次?
全诗只有一个特写的瞬间——情人间的亲吻,这一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朽。小诗先用时间来对比,再用空间来衬托,时间上由远及近,空间上又由近及远,以至于无穷。亲吻这一场景定格后被迅速推远,这一戏剧化的视角变化,使得这个永恒的瞬间的重要性得到足够的表现,这一手法还给予这首隽永的小诗某种装饰性。
《窗前晨景》
【美】T.S.艾略特 作者介绍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出生在美国,后期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品有《荒原》(1922) 《四个四重奏》(1935-1941)等,强调通过“客观对应物”,即用象征和暗示的方法来表达内心世界的真实,《荒原》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已干涸如“荒原”,被西方评论家称为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一、艾略特《窗前晨景》描写现代城市怎样的病态征象?
刻画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无意义与沮丧。艾略特悲观地看到,欧洲文明在物质生活的欲望中日益崩溃,人们精神世界庸俗、空虚如同一片荒原,价值观念的破灭造成了心灵的异化。
二、请体会分析诗歌意象(“潮湿的灵魂”“沮丧地发芽”“撕下一个空洞的微笑”等)的表达效果。
《窗前的清晨》奇特的意象之中寓含着颇为深刻的内涵。作者选取了清晨时刻似乎毫无关联的两幅画面,一是女仆在地下窒的厨房里准备早餐,一是街头一个过路人被掠入作者视线时那一刹那的印象。全诗基调十分阴郁,即使那有着一丝亮色的“微笑”都是“茫然的”,况且还是“扯来的”,勉强至极。艾略特主张用客观对应物间接地暗示作者的情感,以引发读者的情感。第一节那在伦敦地下室厨房里劳作的女仆终年不见阳光,她们接触到的外界惟有地下室透进的光线与空气。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甚至连灵魂都被渗透成阴湿状态!她们内心残存的某些希冀与切盼,如种子般还在想方设法地抽出幼苗,但却是如此忧郁、沮丧甚至绝望!刻画出物质世界里现代人心灵的贫瘠。“灵魂发芽”这一表述就是一个典型的客观对应物,也是艾略特创造的奇迹而形象的意象之一, 第二节描写了一个在伦敦大雾中走过的身着泥污的裙子过路人。她茫然地、麻木地向别人挤出笑意。这微笑轻飘飘的,没有重量,它只在空中浮了一会儿便消失于视线之外。诗人把个人情感系在这场雾之中,雾如棕色的浮波,不是人们想象中那种纯洁的白色,它显得很不洁净,不仅阻碍了视线,而且隔绝了人与人的相互沟通,给人心灵抹上一层阴影。
《禽兽为邻》
【美】梭罗
一、 描写潜水鸟一段,作者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潜水鸟的表演,被描写得精彩绝伦。演出以瓦尔登广阔的湖面为舞台,作者以寥寥数笔勾勒出潜水鸟的形态美:“姿态堂皇”“身段矫健”“胸羽雪白”。作者更以大量笔墨渲染潜水鸟最显著的特征——一种奇特的叫声:“奔放的笑声”、“狂笑一阵”、“恶魔般的狞笑”、“怪笑”?? 它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潜泳,作品对此做了重点描述。最有意思的是,作品中出现了一人一鸟在湖面追逐斗智的场面。在捉迷藏的游戏中,表面上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潜水鸟,却意想不到地机灵,给文章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
二、 梭罗笔下的鸟类与鸟类科学报告有怎样的区别?作者叙述人与动物和谐
共处的情景,字里行间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和情感?
《瓦尔登湖》一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以至于同时代的人误将此书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关于哲学的内容。其实,梭罗的贡献是建立在这两方面之上的。
在自然观察方面,但是只有当梭罗的著作出版后,大家承认他才是自然随笔 的创始者。在他之前描写自然界的作品,只是以“书信”、“插叙”和“杂志文章”的形式出现,报道他们对于自然界的发现。是梭罗使自然散文独立门户,赋予了它新的概念。梭罗是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在哲学思考方面,如果我们把梭罗《瓦尔登湖》中关于鸟的段落与奥杜邦《美国的鸟类》一书加以比较,不难发现奥杜邦的书仅仅是科学报告,而梭罗的文章则是关于自然的艺术创作。把关于自然的观察与体验详细地记录下来,并赋予通俗的哲学意义。积极倡导一种生活观念,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
朴的生活方式。
《致青年诗人的一封信》
里尔克
一、如何进行创作?
(一)——后期象征主义的创作主张
后期象征主义的艺术主张:坚持凭借直觉把握内在真实的创作方法,主张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以可感的形式的形式去体现抽象的理念,在象征、意象中隐含人生的哲理。正如里尔克在课文的主张:写出自己的东西??描写您的悲哀和愿望,描写??思想和??信念。??撷取您身旁的事物,您梦中的景象和您记忆中的事件。
(二)要具有审美眼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唤醒记忆深处的东西,设法把这种从前被淹没的感受挖掘出来。正如里尔克在课文的主张:“对于创造者来说,世界上没有平凡,没有平凡而无关紧要的地方。”
二、如何评价作品
好的作品必然是作家内心世界的体现和表达。正如里尔克在课文的主张:“从这种转向内心,潜入个人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出诗来??您将把它们视为您的可爱的天然财富,您的生命的一部分,您的生命的声音。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是从必要性中产生的。在它的这种起源中,蕴涵着对它的判断,世界上没有别的判断。”
三、 本文的写作风格
语重心长,谦虚和蔼,坦率诚恳,情感真挚,使人油然而生亲近感,处处体现出他对青年人的关心和帮助。
附录:
文学常识
张若虚:与贺之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战国策》:有名《国策》、《国事》、《长书》。记载了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
史实。由汉代刘向编集,属国别体杂史。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
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余光中:在古典文学史上,写雨最出色的词是蒋捷的《虞美人》,在现代散文史
上,写雨写得最出色的散文大概要数余光中的《鬼雨》和《听听那冷雨》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白玉苦瓜》等,
散文集《左手的缪斯》、《逍遥游》、《分水岭上》、《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以及《隔水呼吸》等。
《春江花月夜》:全诗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江月永照,明月
长圆来抒发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借落花、流水、残月烘托游子
的思归之情。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与钱谦益、龚鼎并称“江左三大家”
《圆圆曲》:歌行体长诗。袁枚评价全诗“用元白叙事之体,拟王骆用事之法,
调既流转,语复奇丽,千古高唱矣。”
袁宏道:字中朗,号石公,“公安派”领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与其
兄宗道,弟中道并享盛名,世称“三袁”
二、翻译
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翻译: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仗着自己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作战,恐怕会失去这元大将。
2、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翻译:李广治军简单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去死。
3、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翻译:李广身材高大,臂膀像猿一样,他射箭的本领也是天赋。虽然有子孙或他人向他学习,但谁也不能赶上他。
4、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亦解去。汉军罢,弗能追。
翻译:这时天刚黑,将吏士兵都面无人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更加努力整顿军队。军中从此更佩服他的勇气了。第二天,再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来了,匈奴军队因此解围而去。汉军因疲劳,不能追击。
5、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 翻译:我过去做陇西太守时,羌人曾经反叛,我诱降了他们,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的方法在一天里把他们杀死了。
6、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翻译:大将军卫青也是密受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怕达不到原来的期望。
7、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翻译: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会奉行。”这说的是李广啊。
8、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翻译: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
9、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翻译: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没有什么是顺顺当当的。可悲啊!
三、简答题
1. 简述《春江花月夜》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但与此同时,诗人又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以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谈一谈《双调-夜行船》的语言特色?以及诗人用什么样的手法描写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语言特色:俗中透雅,既明快率真,又优美富有韵味。
诗人用对比手法描写了两种人生态度:a.看破红尘,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b.热衷名利的人生态度。
3.《听听那冷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的表现手法,请简单举例说明。
作者使用了比喻、转化、双声叠韵、对偶、拟人等一系列的表现手法。
“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 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比喻)
“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哒哒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转化,双声叠韵) “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对偶)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拟人)
4.《水龙吟》中作者怎样一步步抒发自己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诗人上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秋高气爽,水阔天高的壮观景象的描写,移情于景,抒发诗人抗金御敌的战斗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与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下片由景转情,化用三个典故抒发词人对破碎河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失意感慨,郁闷,孤愤从而表现出悲凉顿挫的沉郁。
5.《水龙吟》中作者写景的顺序颇具匠心,试加以分析。(写景先写远山后写搂头的好处)
1)先远后近登临观赏时的游园顺序。
2)便于由写景到抒情的转换。
3)楼外秀丽壮观的远景能很好的反衬楼中这位江南游子的孤寂,落魄,由此,一个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英雄之士的形象凸显而出。
4)便于移情于景,寓情于景。
6.简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驳论结构。
第一部分概述悲观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产生的背景,树立起批驳的靶子,随后沿着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的方向逐层推进,论述,最后辨证地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和希望。
7.谈一谈《湘夫人》的艺术特色。
1)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神人性化,同时还运用了反复、联想、比喻、夸张、想象等手法。
2)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3)作者写出了湘君细腻的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他的心细而浪漫。
4)描写对象时运用的语言有鲜明的楚地特色。
5)抒情时运用明暗对比的双层结构方法。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鹿鸣》
1、《鹿鸣》的文化内涵
2、《鹿鸣》的写作特点
起兴手法的成功运用。“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以鹿的合群比喻君臣之间的协调。
句法整齐,语气通畅。形象性和感染力强。
《燕歌行》
1、此诗是如何围绕着“思”字进行描绘的?
参考21页提示。
2、试与曹丕的《燕歌行》其二比较,说明此诗的艺术特色。
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鹄南归”感物起兴。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两首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唯抒情在己,弗待于物”(王夫之《姜斋诗话》),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3.《燕歌行》其一的特点
全诗通过情、景、声三者的融会贯通,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界。
1、 情。至深至诚的情感。
2、 景。作者以秋为背景,突出其感情效应。景化入情,情渗景中。
3、声。韵脚字不重复,且句句押韵,全诗每三句为一章,共五章,可分为秋景、秋思、秋悲、秋吟和秋望,细细品味,章法和谐、韵式完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春江花月夜》
1、抒情层次
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写出了景物美。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写出了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写出了情感美。
2、对“哀而不伤”的认识。
参考24页提示倒数第2段。
3、暗示手法的运用。
如“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行;“可怜楼上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上睹月思人;“光不度”、“水成纹”暗示不通消息;“碣石潇湘无限路”暗示归期无望。
《圆圆曲》
1.对吴三桂的态度
吴伟业对于吴三桂的态度比较复杂。诗作中用了许多反讽的手法如“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若非壮士全师胜,怎得蛾眉匹马还”“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等诗句的言意之间是颇耐人寻味。为明朝遗老,身怀故国故君的深厚感情,而不得已苟活于清朝,对引狼入室导致明清易代的吴三桂,肯定有憎恶之情;吴三桂作为清朝新贵,诗人不得不投鼠忌器,婉转隐约,闪烁其辞;而作为一代文学家,对于吴三桂的悲剧性人生处境又不免同情。
2、对陈圆圆的态度
同情。陈圆圆从一个民间的采莲女到富贵荣华的平西王妃,命运跌宕起伏;引发明清易代的历史剧变,阴差阳错,都是身不由己。她的人生是中国古代美女命运的写照,被众多的男子播弄,关山漂泊,辗转流落,完全无法自主,她的命运正像“狂风”中被吹扬的“落花’。可悲的是这种偶然的衔泥燕变凤凰的经历,被旧日的女伴艳羡,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都寄寓其中了。
3、叙事线索
帝死——降清——初识——入宫——遭弃——相恋——分别——再遇——随军——评论。
《永遇乐》
思考练习题答案均参考课后提示。
《牧誓》
一、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1、气壮势盛,凛凛阳刚
《尚书·牧誓》的末段先宣判纣王罪行,一口气宣判了纣王的四大罪状,盛气逼人,接着颁布铁的军纪,字里行间刀光剑影。武王凭高视远,临朝万将,鼓勇而战,耀武扬威;文字如霆如电,语气短促铿锵。
2、估屈聱牙,朴畅有韵
佶屈聱牙,准确概括了《尚书》语言特色的一个方面。但我们在“佶屈聱牙”的文字下面,看到了上古散文朴畅有韵的美学风范。它开了我国散文词简意约、凝练质朴的先河。。简朴的同时,还自然流畅。文字舒卷自如,但无雕饰之痕。
《苏秦始将连横》
此篇课文的思考练习题答案均参考提示。
《霍小玉传》
1、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见提示1、2、3段。
2、人物形象
(1) 霍小玉形象:分析要点:
第一,小玉的出身是低微的。
第二,她是清醒的,尽管是不彻底的。
第三,她是多情的,对爱情忠贞不渝。
第四,小玉是有反抗的,尽管这种反抗是有限的。
(2)李益形象:
小说多次写李益对小玉态度,初会之时,他感谢小玉的以身相托,表示“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当小玉请求八年的婚姻之期时,李益发誓道:“皎日之誓,死生以之。”小玉死后,“生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这些言语行为,决不是伪装的,而是出自于内心的真诚态度。李益爱小玉是真诚的,但是在社会的门阀观念与家长的权威面前,他表现出了懦弱自私的性格,以至于做出了绝情寡义、负盟背约的举动。
3、结构特点:
见102页提示第4段。
《治国》
参照提示,可以有自己的发挥。
《预言》
1.怎样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绪与情怀?
参考140提示第一段。
2、具体阐述诗歌的表现手法。
参考提示140第2段。
《手推车》
1、思考练习第1题答案参考提示第1段。
2、思考联系第2题答案参考提示第2段。
3、为什么说艾青标志着我们民族有了自己成熟的诗人?
诗歌内容:艾青的诗始终关注我们的民族的命运,把民族命运和人类解放融为一体,体现出民族的价值。
诗歌艺术:中国新诗发展到30年代有两种趋向:一种是“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密切了诗与时代、人民的关系,但忽视诗的艺术规律,往往导致“幼稚的叫喊”;另一种是后期新月派和现代派对诗艺的探索、对诗美的追求,使诗回归本体,然而疏离了时代生活,流于“为艺术而艺术”。在艾青笔下,这两种趋向得到了综合与互补。
《铸剑》
1、结合作品谈谈小说是怎样成就复式主题结构的。
一种是表面结构的复仇,这种复仇是亲情道德内的复仇。即,大王杀了眉间尺的父亲,眉间尺决心替父报仇,历经曲折,在黑色人的帮助下终于如愿以偿。潜伏在这种复仇之下的,是悲壮、崇高、正义的复仇却终究被“庸众”、“义民”、“看客”消解为无,成为一出闹剧,从而质疑复仇本身。
2.艺术特点,答案参考提示第3段。
《乡愁四韵》
1、诗中“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中,用“长江水”意象,可谓下了番苦心,在诗歌中,第一意象往往是核心意象。长江水在历代诗人中都是悠悠思念、绵绵情感的隐语,在此余老同样有着这样的用心,而后余老认为“长江水”又是“酒一样的长江水”,此处即和以上解释呼应,同样含绵长、醉人、思念之情。余老在接下来提到了“醉酒”而不是“饮酒”,那么在此处即可看出余老对祖国的感情之深,饮酒往往是闲暇时候小小的呷上一口,用来形容爱国之情显然不合适,“醉酒”更能体现出对大陆母亲炽热的爱。
在第二章里,诗人索取的是一张“海棠红”,是“血一样的海棠红”。渴望回归的心情更趋热烈。“海棠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家在远方,而归期无望,热切的期盼与无法实现的现实在诗人的内心冲突,诗人倍受思乡之情的折磨,经受着“沸血的烧痛”。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生活在特殊背景下的诗人,祖国在他的心中是“一张海棠红”,诗人面对完整的故国版图,却流落在这张“海棠叶”之外,国土的分裂使充满忧患意识的诗人倍感肩负的使命,而诗人的能力与实现这一使命的差距更使诗人愤激不已,心如泣血。“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此章充分写出了诗人的迫切心愿和时代己任。
在第三章中,诗人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这是诗人由炽热的追求跌到冰冷的现实之后的一种反思,一种新的追求。雪花是自由的,它不受限制,可在空中自由飞翔。这里的“雪花白”实际上是诗人的化身,体现了诗人纯洁的心愿。诗人愿作两岸交往的使者,为两岸的统一而努力。“家信的等待”,割断多年的乡情与亲情,在倍感严寒的季节最温馨的是家书的问候,此情最真最纯。渴望一片“雪花白”充分显示了诗人此情不改,此志不渝的坚定决心。 最后一个章节中,余老终于想到了“腊梅”,“腊梅”涵义丰富,最基本的是“腊梅”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再者“腊梅香”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的来临,此处无疑暗示了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改善。统一毕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母亲对游子永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游子思念母亲,心中充满了温暖,这正是诗人正视现实而又能执着追求的心理源泉——亲情、乡情、爱国之情的强大的召唤力和凝聚力。
2、《乡愁四韵》艺术成就
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
二)、联想自然,环环相扣。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一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这些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
三)、音韵和谐,一唱三叹。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四)、无理而妙,富于别趣。所谓“无理”是指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乡愁四韵》中,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
显然,这些表达不符合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 《夜航船》
1、“夜航船”的象征意义
它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它也是封建中国的象征。
1)第一重象征:象征一种交通工具,“山民们夜夜听到这个声音??等候这笃笃声”;
2)第二重特征:象征一种摆脱闭塞,走向开放,挣脱苦难走向富裕的希望,“外出的乡民,慢慢地驶过”;
3)第三重象征:象征一种残酷的,无奈的,苦难的生活,“偶尔??失眠”;
4)第四重象征:象征财富与荣耀,命运的终于扭转,“几张汇票??侧耳静听”;
5)第五重象征:象征一种文明,“稽查人员??鸟气”;
6)第六重象征:古代文人的理想国:入世,进而入仕,“船头的浪,??梦中的微笑”;
7)第七重象征:象征古代文化、文人,甚至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夜航船文化的特征,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这封建中国的航船,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航行,但闭塞的环境,落后的工具,狭小的河道,使它走:得很慢,走不出固定的航道与区域。它虽有沟通,但却是涓涓细流。这封建中国的航船,就是产生因循守旧、脱离民众和实际的“夜航船文化”的社会基础。
2、“夜航船文化”的特征
1)封闭性。“船头的浪,泼不进来;船外的风,吹不进来”,“士子的天地,只在船舱”;
2)无创造性和主动性,因循守旧。“把船橹交给老大”,“航行的路程,早已预定”; 3)脱离实际和脱离民众。“谈知识,无关眼下;谈历史,拒绝反思”,“细细品尝着已逝的陈迹,哪怕是一些琐碎的知识。不惜为千百年前的细枝末节争得脸红耳赤”;“一番讥刺,一番炫耀,一番假惺惺的钦佩,一番自命不凡的陶醉,到头来,争得稍大一点的一个铺位,倒头便睡,换得个梦中微笑”,“十年寒窗,竞在谈笑争胜间消耗”,于实际,于民众,皆无所裨益。
4)缓慢性。这种“夜航船文化”,使得中国文化发展缓慢,正像这缓慢航行的夜航船。缓慢航行的封建中国的航船,产生了这封闭的、因循守旧、脱离民众与实际、缓慢发展的中国文化;而这种文化,又反过来使封建中国的航船进展更缓慢。
《窗前晨景》
1、艾略特《窗前晨景》描写现代城市怎样的病态征象?
作者选取了清晨时刻似乎毫无关联的两幅画面,一是女仆在地下室的厨房里准备早餐,一是街头一过路人被掠入作者视线时那一刹那的印象。
在伦敦地下室厨房里劳作的女仆终年不见阳光,她们接触到的外界惟有地下室透进的光线与空气。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甚至连灵魂都被渗透成阴湿状态!她
们内心残存的某些希冀与切盼,如种子般还在想方设法地抽出幼苗,但却是如此忧郁、沮丧甚至绝望!“灵魂发芽”这一表述就是一个典型的客观对应物,也是艾略特创造的奇迹而形象的意象之一,刻画出物质世界里现代人心灵的贫瘠。
第二节诗中描写一个身着污泥裙在伦敦大雾中走过的过路人。她茫然地、麻木地向别人挤出笑意。这微笑轻飘飘地,没有重量,它只在空中浮了一会儿便消失于视线之外。诗人把个人情感系在这场雾之中,雾如棕色的浮波,非人们想象中那种纯洁的白色,它显得很不洁净,不仅阻碍了视线,而且隔绝了人与人的相互沟通,给人心灵抹上一层阴影。
这就是现代城市生活的无意义与沮丧。艾略特悲观地看到,欧洲文明在物质生活的欲望中日益崩溃,人们精神世界庸俗、空虚如同一片荒原,价值观念的破灭造成了心灵的异化。
2、请体会分析“潮湿的灵魂”“沮丧地发芽”“撕下一个空洞的微笑”等意象的表达效果。
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并未将情感倾诉作为中心,而通过两个具体的场景对情感作合理安排,使其成为独立存在的实体,让读者凭借自己的感悟去读、去想,含意隽永。
《禽兽为邻》
1.作者叙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情景,字里行间是怎样一种态度和情感?
参考提示部分。
2.描写潜水鸟一段,作者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在禽兽世界中,潜水鸟的表演,被描写得精彩绝伦。演出以瓦尔登广阔的湖面为舞台,作者以寥寥数笔勾勒出潜水鸟的形态美:“姿态堂皇”“身段矫健”“胸羽雪白”。作者更以大量笔墨渲染潜水鸟最显著的特征——一种奇特的叫声:“奔放的笑声”“狂笑一阵”“恶魔般的狞笑”“怪笑”??它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潜泳,作品对此做了重点描述。最有意思的是,作品中出现了一人一鸟在湖面追逐斗智的场面。在捉迷藏的游戏中,表面上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潜水鸟,却意想不到地机灵。作者给它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人鸟对弈的场面,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
3.梭罗笔下的鸟类与鸟类科学报告有怎样的区别?
《瓦尔登湖》一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以致于同时代的人误将此书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关于哲学的内容。其实,梭罗的贡献是建立在这两方面之上的。在自然观察方面,只有当梭罗的著作出版后,大家才承认他是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在他之前描写自然界的作品,只是以“书信”、“插叙”和“杂志文章”的形式出现,报道他们对于自然界的发现,是梭罗使自然散文独立门户,赋予它新的概念。梭罗是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在哲学思考方面,梭罗的文章是关于自然的艺术创作。把关于自然的观察与体验详细记录下来,并赋予通俗的哲学意义。积极倡导一种生活观念,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的生活方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