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着力于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科学性与主动性,防止和避免自发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为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深刻认识和准确揭示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一
**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精辟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同一性,是对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鲜明特征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发展要求及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作出的科学揭示。按照这一目标和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其过程本身会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在意识形态领域达到思想认识的和谐一致,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展示的显著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先进理论,它为人们辩证地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引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但是必须看到,在新形势下继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必然出现多样化。这种变化趋势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其中也掺杂了一些噪音、杂音,致使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长,甚至出现了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创新的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多年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当前,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通过深化研究和谐思想、积极宣传和谐思想,使和谐思想深入人心,形成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并使之转化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在经济方面展示的显著特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表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人的基本物质利益无法得到满足,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最终根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为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中,计划经济的弊端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不完善,尚未形成有序的运作机制。同时,我国人均,,,已达,,,,美元,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刻。国际经验表明,人均,,,从,,,,美元到,,,,美元的阶段,既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不可否认,现在许多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已经出现: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下岗失业人员增多;“三农”问题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贫富差距造成的利益矛盾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固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但归根到底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经济,经济政策和制度创新至关重要。国家要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员,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普遍、低水平,失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都很不充分,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要理顺分配关系,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缩小收入和生活差距。各级政府要加大扶贫力度,加大扶贫的财政投入,切实改善贫困家庭的状况,在消除贫困,提高低收入水平的同时,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逐渐使中等收入阶层占人口的大多数。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民主的制度化、规
范化和程序化;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营造浓郁的民主氛围。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在政治方面展示的显著特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必须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注重民主的真实内容,而且注重民主的具体形式,即做到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民主需要制度的支持和保障,民主制度化,就是民主的法治化,以完备的法律体系规范政治活动,并形成严格的程序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还不相称,一些地方民主制度不健全,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变成了“一把手”说了算。我们要切实按照十六大以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部署,加强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要扩大基层民主,继续搞好村民自治和村民委员会建设、城市居民自治和社会建设,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和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民主制度的建设。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要致力于建立完善的表达各种合法的政治要求、政治利益,实现政治协调的社会民主机制。要保证公民能够合法、经常地参政议政,达到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民力。设立正常、合理的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缓解紧张关系,排除对立情绪,有效化解纠纷和冲突。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对待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大基本关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注重社会公平,搞好社会管理,体现社会关爱;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善待自然,实施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在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方面展示的显著特点。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不等于人与人之间没矛盾,恰恰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和谐。我国现阶段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利益的要求更高,对利益的追求已不满足于基本生存的需要,还会追求政治、文化方面需要的满足,同时追求纵向和横向比较中的公平。现在,人民内部矛盾集中到一点,就是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正当利益没有能够很好地得到满足。对此,**同志提出,要把公平正义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手段和目的。要在人与人之间强调诚信友爱,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要特别提倡“四
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使社会活力竞相迸发。
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包括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和谐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前提是要保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来说十分重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特别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并着手建立和完善绿色,,,核算体系。
二
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归宿,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一切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共产党崇高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不开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实现、共产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改革完善。因此,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共产党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律,必然贯串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个过程。
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它拓展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的科学内涵,完美地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一致的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建立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基础上。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版第,卷第,,,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求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体现在现实过程中,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的规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实现。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要致力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发展,鼓励先富群体和地区帮带后富群体和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完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现阶段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不发达,诸如生产力不发达,市场经济不发达,教育科学文化不发达;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不成熟不完善,等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我们,一是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明确认识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包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按劳分配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文化制度。坚持这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方向的决定性条件。如果忽视或否认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存在,就会使和谐社会的建设偏离社会主义轨道。二是要明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未现代化,与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还有很大的差距。**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显而易见,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
和谐社会当然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当前,协调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实现共同富裕,并不要求同步富裕,它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帮助未富起来的人和地区,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收入差距适当扩大,是激发劳动积极性的客观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必然结果。但收入差距
必须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在目前体现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较高的情况下,正确处理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应更多注重社会公正。
共产党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发展的规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加强执政党建设,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勤政高效、清正廉洁,永远保持先进性,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必须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要胜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首先要从党的自身建设抓起。
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等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严格的工作程序和稳定的工作机制,消除执政行为中的主观随意性。要克服党委领导权力过分集中甚至包办一切的弊端,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等各种群众团体的作用。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群众,对社会现实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刻了解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刻认识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使党的方针政策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求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党。党的活力,体现在党的先进性上,体现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上,体现在广大党员参与党的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增强党的活力,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又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和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实行和落实党内民主,不应是少数党员干部的民主,而是全体党员的民主,它集中体现为全体党员享有“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党员及时、完全地了解党内事务,在纪律约束的范围内享有言论自由、参政议政的权利,拥有通过民主选举选择干部的权利,能够对其他党员包括
党的干部拥有监督的权利。党内民主发展了,就能有力地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税收管理员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税收管理员是基层税务机关负责税源管理、负有管户责任的税务工作人员,按照税收管理员管户责任制度开展工作。第三条税收管理员 阅读全文 >>
环卫处工作总结
承着去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东风,二,,四年我处在:三个代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出不足,开拓新的思路,为使环卫处的工作走上规范化、现代化而不断努力奋斗。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几方面: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以制度化进行管理。把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放在首位。今年我处充实、填补了 阅读全文 >>
××县“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我县“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自4月初启动以来,经过学习动员、查摆问题、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已历时两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市委主题教育活动办公室的指导下,按照睢县“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活动载体,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搞好各阶段的工作,取 阅读全文 >>
坚持科学发展 充分履行职责 全力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充分履行职责全力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平桥区人民法院院长步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次惠及亿万农民,振兴中华民族的重大战略举措,XX市的信阳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阅读全文 >>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的,,州核桃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及县委领导的安排,为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对全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一次专题调研。为搞好专题调研,县政协由经科委牵头于5 阅读全文 >>
(佚名 2016年)
[word doc]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2010年第5期
(总第65期)
理论观察
TheoreticObservation
No.5,2010
SerialNo.65
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徐磊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后,新疆处于新的重大的历史
发展时期.面临新的形势,新疆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事关新疆各族
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国家大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新疆社会总体上是和谐
的,但也存在很多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加强新疆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新疆建设;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l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0)05,0071一O2
新疆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建设的速度和程度,影
响到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近些年来,南疆和北疆
的差距,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人与自然
发展的不和谐,一直制约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新疆和谐
社会建设,虽路途坎坷,但意义重大,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其
重大意义.弄清社会中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并采取必要的措
施,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一
,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疆问题错综复杂.除了南来久远的民族问题外,外部
势力是其极重要的原因.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
后,中央对新疆采取了一系列维稳政策.处于此种背景,
2010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全面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展和
稳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
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顺应历史潮流与客观现
实需要,是一项重大的系统T程,事关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
切身利益,事关党和国家大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既影响到新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义事关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中央对新藤建设做出重要
部署和扶持政策,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使新疆社会呈
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谱写新疆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可以为新疆各族人民创造良
好的社会环境,为各族人民造福.形成民族团结的良好局
面,实现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2.有利于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
新疆的地域渊源,突出了自己的特点.新疆的社会建
设,影响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进程.加强新疆和谐社会建
设,形成南北疆协调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
局,突出新疆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缩小同东部地区的发
展差距.将有利于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局面
新疆的区域优势,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由于资
源优势明显,加强新疆和谐社会建设,将会提高人口素质,
改善生态环境,高效利用资源:将会更加有效的突出草原特
色,牧区特色.新疆的生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必定为
子孙后代造福.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局
面.
二,新形势下新疆社会中不和谐的主要表现
新形势下,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已经
步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当前,新疆
各地呈现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
存在很多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新形势之下,新疆社
会中不和谐的主要表现有:
1.城乡发展不平衡
依据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的数据.目前.新疆总人口
2158.63万人.其中,城镇总人口860.21万人.占人口比重
39.85%;农村人口1298.42万人,占人1:3比重6O.15%.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5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883元.
可以看出,城镇人口比农村人口低2O-3个百分点.而
[收稿日期]2010—09—21
[作者简介]徐磊(1984一),男,山东枣庄人.200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主研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和发
展理论研究
一
7l一
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是农村的3.15倍,城乡发展极其不平
衡
2.区域发展不平衡
新疆的区域发展在我困的区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
战略地位,其发展程度和速度不仅事关新疆各族人民的生
活状态,而且也事关国家发展的大局新疆南北疆的区域发
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口分布不均,人均收入分化严重,
阶层消费差距拉大.当前,在南北疆区域发展进程中,南疆
地区的克孜勒苏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发展起点低,基础
弱,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受到挑战
新疆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绿洲生
态环境恶化的整体趋势有所遏制,局部生态环境呈逐渐好
转态势.但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仍
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仍然存在
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并且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危及人与自然
的和谐.当前,新疆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但综合利用率
低,破坏和浪费现象突出;新疆沙漠化速度加快.全疆各族
人民正在面I临危害:土地质量差,盐碱化现象突出,长期超
载放牧造成草场退化.
此外,社会诚信缺失,就业形势严峻,教育医疗卫生条
件落后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新疆社会的良性发展.对新疆?
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重大的阻力.
三,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的措施
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继续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根据新疆的区情,加强
和谐社会建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南北疆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
的问题,同时要注重发展的协调性,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
题,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在新疆地区,要扎实推进南北疆l4
个地,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
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缓解城镇,乡村,牧区
的社会就业压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改善
边远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各族群众人民健康水平;加
强环境治理保护.推进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促
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新疆
一
72一
的和谐文化建设,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同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礼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礼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新疆各族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
力嚣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据统计,目前新疆拥有汉,维
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等47个民
族.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增强诚实守
信意识.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将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3.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必然要求.2009年乌鲁术齐”7?5”事件,是境内外”三
股势力”制造的,是一起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暴行.乌
鲁木齐”7?5”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损害了各族人民的
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新疆工
作座谈会的召开,让我们认识了过去,认识到稳疆兴疆的重
要性当前阶段,我们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推进社区
建设,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完善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风险;加强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新疆安全工作和兵团
建设.稳疆固檀,保证社会安定有序.
4.激发全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和谐礼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礼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
新疆l4个地,州,市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
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的和谐,巩固各族人民团
结的良好局面,构建繁荣稳定的社会新格局.中央新疆工作
座谈会后.中央部署新疆发展和长治久安,决定举全国之力
建设新疆.逐步推进资源税改革.着力加强内地省市对口支
援新疆T作.新的情境之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
荣发展.全利:会的活力得到激发.社会团结和睦之局面必定
实现.
[参考文献]
(1]新疆统计年鉴[EB/OL}.http://www.bojianbook.
13om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研
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4]曾和平.新疆民族区域自治经验研究[M].乌鲁木
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李允光]
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 ? ? ? ? ? ? ? ? ? ? ? ? ?
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着力?于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科学?性与?主动?性,?防止?和避?免自?发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为此
?,我?们必?须立?足现?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深刻?认识?和准?确揭?示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一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精辟?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同一?性,?是对?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鲜明?特征?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发?展要?求及?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作出?的科?学揭?示。?按照?这一?目标?和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其?过程?本身?会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在意?识形?态领?域达?到思?想认?识的?和谐?一致?,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展?示的?显著?特点?。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先?进理?论,?它为?人们?辩证?地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引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我国?,马?克思
第 1 页 共 1 页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但?是必?须看?到,?在新?形势?下继?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必?然出?现多?样化?。这?种变?化趋?势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其中?也掺?杂了?一些?噪音?、杂?音,?致使?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长,?甚至?出现?了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和建?设,?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创新?的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多年?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当前?,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通过?深化?研究?和谐?思想?、积?极宣?传和?谐思?想,?使和?谐思?想深?入人?心,?形成?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并使?之转?化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在经?济方
第 2 页 共 2 页
?面展?示的?显著?特点?。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表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人?的基?本物?质利?益无?法得?到满?足,?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最终?根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为?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中?,计?划经?济的?弊端?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不完?善,?尚未?形成?有序?的运?作机?制。?同时?,我?国人?均,?,,?已达?,,?,,?美元?,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刻。?国际?经验?表明?,人?均,?,,?从,?,,?,美?元到?,,?,,?美元?的阶?段,?既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种社
?会矛?盾的?凸显?期。?不可?否认?,现?在许?多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已?经出?现:?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下?岗失“三?业人?农”?员增?问题?多;?成为??我国?进一
?步发?展的?瓶颈?;贫?富差?距造?成的?利益?矛盾?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固?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但?归根?到底?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经?济政?策和?制度?创新?至关?重要?。国?家要?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员,?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普遍?、低?水平?,失?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都?很不?充分?,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要?理顺?分配?关系?,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缩小?收入?和生?活差?距。?各级?政府?要加?大扶?贫力?度,?加大?扶贫?的财?政投?入,?切实?改善?贫困?家庭?的状?况,?在消?除贫?困,?提高?低收?入水?平的?同时?,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逐?渐使?中等?收入?阶层?占人?口的?大多?数。?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主要?包括?教育?、科 ?技、?文化?、医?疗卫?
第 3 页 共 3 页
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区域发展研究,
徐 磊 约3329字
[摘要]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后,新疆处于新的重大的历史发展时期。面临新的形势,新疆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事关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国家大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新疆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很多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加强新疆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新疆建设;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5 — 0071 — 02
新疆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建设的速度和程度,影响到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近些年来,南疆和北疆的差距、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和谐,一直制约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虽路途坎坷,但意义重大,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弄清社会中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一、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疆问题错综复杂,除了由来久远的民族问题外,外部势力是其极重要的原因。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中央对新疆采取了一系列维稳政策。处于此种背景,2010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展和稳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
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顺应历史潮流与客观现实需要,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事关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国家大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既影响到新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事关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中央对新疆建设做出重要部署和扶持政策,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使新疆社会呈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谱写新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可以为新疆各族人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各族人民造福,形成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实现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2.有利于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
新疆的地域渊源,突出了自己的特点。新疆的社会建设,影响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进程。加强新疆和谐社会建设,形成南北疆协调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突出新疆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缩小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将有利于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局面
新疆的区域优势,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由于资源优势明显,加强新疆和谐社会建设,将会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高效利用资源;将会更加有效的突出草原特色、牧区特色。新疆的生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必定为子孙后代造福,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新形势下新疆社会中不和谐的主要表现
新形势下,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已经步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当前,新疆各地呈现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很多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新形势之下,新疆社会中不和谐的主要表现有:
1.城乡发展不平衡
依据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的数据,目前,新疆总人口2158.63万人。其中,城镇总人口860.21万人,占人口比重39.85%;农村人口1298.42万人,占人口比重60.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5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3元。
可以看出,城镇人口比农村人口低20.3个百分点,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是农村的3.15倍,城乡发展极其不平衡。
2.区域发展不平衡
新疆的区域发展在我国的区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发展程度和速度不仅事关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状态,而且也事关国家发展的大局。新疆南北疆的区域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口分布不均,人均收入分化严重,阶层消费差距拉大。当前,在南北疆区域发展进程中,南疆地区的克孜勒苏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发展起点低,基础弱,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受到挑战
新疆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整体趋势有所遏制,局部生态环境呈逐渐好转态势。但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并且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危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当前,新疆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但综合利用率低,破坏和浪费现象突出;新疆沙漠化速度加快,全疆各族人民正在面临危害;土地质量差,盐碱化现象突出,长期超载放牧造成草场退化。
此外,社会诚信缺失、就业形势严峻、教育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问题, 依然制约着新疆社会的良性发展,对新疆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重大的阻力。
三、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的措施
新形势下,新疆和谐社会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根据新疆的区情,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南北疆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要注重发展的协调性,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在新疆地区,要扎实推进南北疆14个地、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缓解城镇、乡村、牧区的社会就业压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改善边远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各族群众人民健康水平;加强环境治理保护,推进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新疆的和谐文化建设,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新疆各族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据统计,目前新疆拥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等47个民族。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增强诚实守信意识,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将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3.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制造的,是一起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暴行。乌鲁木齐“7?5”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损害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让我们认识了过去,认识到稳疆兴疆的重要性。当前阶段,我们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推进社区建设,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风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新疆安全工作和兵团建设,稳疆固疆,保证社会安定有序。
4.激发全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新疆14个地、州、市最大限度地
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的和谐,巩固各族人民团结的良好局面,构建繁荣稳定的社会新格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中央部署新疆发展和长治久安,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逐步推进资源税改革,着力加强内地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新的情境之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社会的活力得到激发,社会团结和睦之局面必定实现。
〔参考文献〕
〔1〕 新疆统计年鉴〔EB/OL〕.http://www.bojian book.com
〔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4〕曾和平.新疆民族区域自治经验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李允光〕
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着力于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科学性与主动性,防止和避免自发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为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深刻认识和准确揭示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一津
**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巽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瘭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精辟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与肠和谐社会的内在同一性,是对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鲜明咴特征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发展眵要求及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作出的科学揭示。按照这一目标鼠和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 程,其过程本身会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在和锸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祁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在意识形态领域达到癞思想认识的和谐一致,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整合社会冂的各种力量。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展示的显
1 / 4
著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先进理论 ,它为人们辩证地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擦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财指引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我国,马克思主义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但是必须看到,在咏新形势下继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面临着植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枧放的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雯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怼必然出现多样化。这种变化趋势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其中ぢ也掺杂了一些噪音、杂音,致使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恃有所滋长,甚至出现了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酶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没老有改变。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加强马克思主义圆思想教育工作,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牢峨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ウ主义是创新的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棋为指导,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进 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燠建设,,多年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绝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樽
2 / 4
史。当前,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坚渫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 主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通过深化研究和谐思 想、积极宣传和谐思想,使和谐思想深入人心,形成人民 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并使之转化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铭性和创造力。
12下一页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孔康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才能和息谐发展。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在经济方面展示的显著特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表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人的基胶本物质利益无法得到满足,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最终根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为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绪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中,计划经济的弊端仍然没有延完全消除,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不完善,尚未形成有序的 运作机制。同时,我国人均,,,已达,,,,美元,社狳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刻。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叶,从,,,,美元到,,,,美元的阶段,
3 / 4
既是经济高速擒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不可否认,祆现在许多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已经出现:就业问题日益严重鄱,下岗失业人员增多;“三农”问题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嚓的瓶颈;贫富差距造成的利益矛盾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和棹问题,固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但归根到 底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匚展经济,经济政策和制度创新至关重要。国家要增加就业债岗位,减少失业人员,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同时,我国垡社会保障制度不普遍、低水平,失业保障、医疗保障、养眷老保障都很不充分,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黻要理顺分配关系,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负入者的比重,逐步缩小收入和生活差距。各级政府要加大?扶贫力度,加大扶贫的财政投入,切实改善贫困家庭的状跫况,在消除贫困,提高低收入水平的同时,提高中等收入冯阶层的比重,逐渐使中等收入阶层占人口的大多数。要加钪快社会事业发展,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
4 / 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和谐社会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