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研究
姓名:王洪利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指导教师:陈士俊
20090501
摘要
公安工作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然。作为人民民主专政重要工具
的公安机关,需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尤其是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之下,
只有通过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强大的公安队伍和强有力的公安工作,才能
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从理性上深刻、全面认识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完整内
涵,真正从观念上、思想一卜树立公安工作现代化意识,增强紧迫感,切实将公
安工作现代化摆在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头等重要的位置,有计划、有组织地采
取措施,目标明确地扎扎实实努力奋斗,才能从根本上使公安工作冲破旧体制、
旧模式的束缚,适应时代的要求,跟.卜历史发展的步伐。
从系统的角度,运用多学科的方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公安工作
现代化问题。
第一。本文指出了公安工作及其现代化系统的服务本质,本文首先分析了
公安工作的一般含义和特点,揭示了公安工作的强制管理与柔性服务相统一的
本质,分析了公安工作的系统构成及其现代化的主要内容j本文认为,公安工
作是一个复杂系统,该系统包括软、硬两类要素.人是公安工作系统的核心要
素,各类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的互动关系;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本质是广义科学
技术影响之下的公安工作系统的要素和结构的优化过程。
第二,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安工作的现状。文章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公安工
作概况,总结了成功经验,并指出我国公安工作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非法拘
禁,刑讯逼供:消极执法,执法犯法;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队伍庞杂,能力
不高。
第三,针对当前导致我国公安工作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了我国公安工作
现代化的主要对策。本文认为,导致我国公安工作主要问题的原因有:公安机
关观念落后,缺乏人本理念;公安机关现有体制的协同性、适应性较低;公安
机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现行的教育培训与实践脱节;公安机关职权范围界
定
不清,职能的泛化。我国公安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对策主要包括:思想观念现代
化、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工作手段的现代化、人员素质的现代化。
关键词:公安工作;问题:现代化;系统
ABSTRACT
Themodernizationofpoliceworkistherequirementofourtimesandthe
necessityforthedevelopment.Thepoliceorgans,allimportantoolforthepeople’S
democraticdictatorship,needtomeetthechallengesofaknowledge-basedconomy,
especiallyinthecontextofbuildingamoderatelyprosperoussociety.Onlythrough
themodernizationofthepoliceorgans,buildings仃ongpolicet
amsandstrong
publicsecuritypublicsecuritywork,couldweensurethedevelopmentof
harmonioussociety.Therationalandcomprehensiveu derstandingofthe tegrity
ofthemodernizationofpublicsecuritywork,theestablishmentofpublicsecurity
awareness.andeffectivelypuRingthemodemizationofpublicsecurityworkinthe
firstlevel,couldWemakeafundamentalbre
kthroughtheoldsystemofpublic
securitywork,adapttOtherequirementsofourimes,andkeepupwiththepaceof
historicaldevelopment.
From强esystempointvie臻’.usingthemulti?disciplinarya
proach,thepaper
makesanin.depthresearchworkforthemodernizationofpublicsecurityissues.
Firstly,thisart clepointsouthegeneralmeaninga
dcharacteristicsofpolice
work,revealsthessenceofthepoliceworkwhichistheunitofthemandatory
managementandflexibleservices,analyzesthesystemofpoliceworkandthemain
elementsofmodernization.Thisarticleholdthathepoliceworkisacomplex
system.whichincludessoftwarendhardwareelements.Thecoreelementi the
systemishuman.Therelationshipamongvariouselementsisnon?linear.111enature
ofthemodernizationofpoliceworkisabroadscientifictechnicalworkunderthe
influenceofel
mentsinpolicesystemandtheoptimizationofstructuralprocess.
Secondly.thisarticleanalyzesthecurrentstatusofChinapolicework.111e
articlepointsouthegeneralsituationofpoliceworksincethereformandopening,
summarizesthesuccessfulexperienceofChinapoliceworkandpointsouthe
followingunsuccessfulissues:illegaldetention,torture,negativelawe forcement,
fraud,deceive,teamcomplex,thelackofbasicability.
Thirdly,thepap
ranalyzesthemaincountermeasuresofthemodernizationof
ChinapoliceworkbasedonthecurrentproblemofChinapolicework.Thisarticle
holdsthatthereasonswhichledtothemainproblemsaretheoldconceptofolice
organs,thelackofthepeople-orientedidea,thelowadaptabilityandcoordinationof
thepoliceorgans.theincompleteofthemanagementsystem,thedivorcebetweeIl
theexistingeducationandpractice,thevagued fineofauthorities,the
genemlizationfunctions.Themaincountermeasuresof
mod rnizationofChi a
publicsecurityworkincludingthemodernizationofconcept,themod
rnization
0l
theorganizationandma agement,themodernizationofworkingmeans,and
the
modernizationofthequalityofstaff.
Keywords:poncew rk;issues;modernization;syste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夕,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盗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
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易渖1、铋 签字目期:7‖:7 年 多月够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苤盗盘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苤鲞盘鲎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
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豆C艾辅 导师签名:
菩字日期:砂口7年f月垆日
婚士俊、
签字日期:函?/夕年莎月争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绪论
1.1.1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公安工作的现代化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人类社会开始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与300年前农业经济转入工业经济相比,工业
经济转入知识经济的意义更加深远、更加重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了知识增长与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以知
识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时代。传统依赖权威,实行人治,因循守旧,代代相依,
社会生活封闭保守的状态发牛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人民当家作主,
政府规范运行,依法行政,经济合理高效运行,社会生活在开放的状态中有序
展
开,文化生活在创造中呈现出多姿多彩。
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既呈现出全球的一体化发展,也表现出区域文化的
多元化,经验、直觉和情感,渐渐让位于知识和理性。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是
一个理性化的时代。理性化的实质是指这样一种过程:人们通过认识事物的本质
结构及其内在规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法制手段,广泛吸
收人民参政,进行民主、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生产,从而不断提高效率,不断提
高民主和法制水平,不断创造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而推
动社会全面发展的过型?。
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程既是人类社会政治一经济结构的转型过
程,而且也是人类心灵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巨大变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
社会全方位的秩序转型,人类生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是人类历史发生巨大进步。
但是,人类社会仍然面临诸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多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的
激化,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多种层面的负面影响,形成影响个人安
全和
公共安全的诸多问题。上述问题中有一类是触犯法律的犯罪行为,这些行为时常
与科技发展带来的犯罪手段高科技化、犯罪心理的复杂化有重大关系。作为人民
民主专政重要工具的公安机关,需要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通过公安工作的现
?程金生。王彬.政治变迁与公安职能现代化和理性化的方向[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3?6.
1
第一章绪论
代化,建设强大的公安队伍和强有力的公安工作。
1.1.2我国社会变迁需要公安工作的现代化
我国社会变迁的实质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体
制改革是适应这一社会变化的必然要求,其目标是使行政体制发挥相应的职能作
用,从而使政府行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形成良性的政
治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便使政治体制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政
治体制改革必然导致公安工作改革,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建设
是公
安工作现代化的直接动因,并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性质和发
展方向。
当前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在面
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与挑战。从国际方面来说,世界多
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所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国内方面
来说,我国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的凸显期、刑事犯罪的高发期。而进行现代化建
设、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的环境是前提和关键。“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lj。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必然
对公安机关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明确
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公安机关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则
是公安机关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总任务【2】。这也是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
崇高职
责和光荣使命。
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社会的种种威胁
与挑战,面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作
为为经济社会保驾护航的公安机关,引入现代化标准来研究公安工作和队伍建
设,对增强公安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创造一流工作业
绩,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3】。
【l】王少南.审判机关要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J].黄河1:3司法,20052:1.
【2】公安部政治部.全国公安民警学习贯彻“二十公”精神100问答【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4-5.
【31张强.人民公安现代化的制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7:1.
2
第一章绪论
1.1.3急需深入开展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理论研究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采取各项有效制度措施加强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第二十
次全国公安会议提出要大力强化现代化建设以后,全国各地公安机关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
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进一步转变了思维观念,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目标,
提高了打防结合的能力,把握了维护社会治安的规律,较好的履行了职责,不断
推进人民公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学术界部分学者也从理论上深入探
讨公安工作现代化问题。
程金生和王彬2003对公安职能现代化和理性化的本质作出了基本的规定;
依据这一规定,程金生和王彬指出,公安职能现代化和理性化的前提是政治变迁。
政治变迁的实质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宪政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由此决定
了公安职能现代化和理性的方向是实现社会控制、管理和服务的内在统一。倪铁
2008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传统侦查制度的现代转型,包括近代中国传统
侦查制度是如何获得现代转型的动力,传统侦查制度现代转型的历程’,制度变革
中的弊病【l】。张强2007通过国内外的对比研究,从制度角度对如何推进人民
公安现代化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我国公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和对
策。根据时代的特征,万学斌2000提出作为人民民主专政重要工具的公安机
关,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全力实施科教强警战略。在指导思想上,必须
充分认识科教强警的紧迫性。在工作实践中,必须提高公安科技含量和公安民警
整体文化科技素质。在吸纳人才上,必须不拘一格选人才。在结构布局上,必须
坚持科技与教育一起抓。实施科教强警战略应注意把握抓思想认识,抓统筹规划,
抓战役推动,抓人才培养,抓资金投入【到。
总体上看,学术界在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研究方面,对“现代化”的理解常常
是狭隘的,即将“现代化”单纯地理解为狭义的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
现代化:将公安工作理解为一个系统工程的文章不多。
基于上述实践和理论上的考虑,本文拟对公安工作展开系统深入地研究。
11]倪铁.中国传统侦查制度的现代转型【D】.华东政法大学,2008.
【2】万学斌.知识经济与科教强警[J].公安大学学报,20005:98?100.
3
第一一章绪论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文将借助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公安工作的系统系统分析,找出
当前我国公安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推进我国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对
策,具体的研究思路如图l?l所示。
1.2.2研究方法
图l?l研究思路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文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公安工作进行系统分析;
采用静态研究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公安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借助哲学和社会学关于“现代化”的理论成果,通过定性思辨的方法,分析公安
工作现代化的本质和主要内容;借助科学学关于科技的广义理解,提出我国公安
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对策。
1.3研究的着力点
本文的着力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本质。本文认为,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本质是广义科
学技术影响之下的公安工作系统的要素和结构的优化过程。
第二是公安工作系统的系统分析。本文认为,公安工作系统包括软、硬两类
要素,人是公安工作系统的核心要素,各类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的互动关系。
第三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对策。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对策包括四个方面:
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工作手段的现代化、人员素质的现
代化。
4
第二章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认识
第二章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认识
公安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深入研究公安工作的现代化,需要从系
统的角度构建研究的框架。
2.1现代化与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含义
2.1.1现代的含义
“现代”一词使用非常广,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时间概念上的,一是内
容上的。作为时间概念来讲,世界各国所指范围并不一样。西方的“现代”一般
指1500年左右直到今天的500多年历史时期:日本将明治维新到1945年战败投
降作为其近代,而把二战后到现在作为其现代;前苏联则把1860年俄国农奴制
改革到1917年作为近代,而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称为现代。我国_
般把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近代,而把“五四运
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称为现代,1949年以后到目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史;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多把获得民族独立作为其现代的开始。显然,“现代”
一
词具体运用于某一国家时,其确切的时间概念是有差别的,因而我们应该将它严
格区分清楚。
作为内容来看,西方“现代”一词是同文艺复兴相联系的。最早文艺复兴时
期的人文主义者在其著作中使用该词,以作为区别于中世纪的一个“崭新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市民意识兴起,人们要求不受基督教和中世纪任何传统支配的世
俗化,因而可以说该词的内容是西方尤其欧洲社会特有的用之以区别于中世纪的
一个新时代。那么,其他国家在运用这一概念时,大多是指本国社会发生巨大变
化的时代。如苏俄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日本则意味着二战后在美国支持下实行
了所谓民主化改革,中国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
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直至胜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是指摆脱了殖民统治
获得了民族的独立。
总体上看,现代是与传统相对的一个概念。传统是前现代社会的特征。法国
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其著作《社会的劳动分工》中指出:在传统社会里,人们
承
担着简单农业社区既定任务,这种农业社区以乡村居民点的家庭群体或宗族集团
为基础形成“机械的团结”的结合形式。安德鲁?韦伯斯特将传统社会的特征概
第二章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认识
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传统社会价值观占据统治地位;其二世袭门第制度是决定一
切社会实践的依据,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反映了他所属的家庭、家族乃至部落的
地位;其三传统社会的成员用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迷信的和宿命论的眼光看待
世界,认为一切都听天由命,事物发展注定如此?。现代是指现代社会的特征。
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劳动分工日臻完善,社会整合程度比传统社会高,迪尔凯姆称
之为“有机的团结”。现代社会也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人们可以保留传统的
东西,但却不做传统的奴隶,并且敢于摈弃一切不必要的或阻碍文明继续进步的
东西;二是门第关系在社会一切领域中都是无足轻重的;三是现代社会成员不听
天由命,而是勇往直前和富有革新精神,随时准备克服障碍,表现出强烈的企
业
家精神和对世界的理性与科学态度【2】。
2.1.2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是一股势不可挡的世界历史潮流,而当前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时期。由于对现代的多重理解,人们对“现代化”含义的认识也常常不同,并且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18世纪末工业革命正式启动以来,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美
国现代化问题专家布莱克将这一过程视为整个人类历史三次最伟大的革命性变
革之一,并认为这次大变革是迄今人类三次生产力形态大转换中最重大的一次。
因为它带来的,不单是生产力自身的运动,而且是现代生产力、现代生产关系与
社会各个领域相结合的巨大变革。为了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更准确的描述,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批社会科学家首先创立了“现代化理论”,其中以
T?帕森斯为核心的结构功能学派是现代化理论的先驱者。Modernization”即“现
代化”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在当时主要指西方社会的发展状态。后来随着这一状
态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被纳入其中。尤其是,第三世界
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而这些国家继续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卵翼下发展,政治家的
兴趣通过学术界关于现代化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争论反映出来。
一般而言,在经典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
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现代化既发生在先锋国家的社会变迁里,也存在于后进国家追赶先进水平的过程
中。当前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现代化的过程不仅是“西方化”,而且实
质上是“美国化”。经典现代化理论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现代化过程的阐述。
【11安德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9.
伫1段西宁.现代?现代化-后现代化[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3:109--112
6
第二章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认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其呈现出一些新的内容和表现。发
达工业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发展进入了非工业化、非城市化、信息化、知
识化、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新发展阶段.经典现代化理论所描述的从
传统
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变的内容已经发生变化。对此,现代化理论也有了新的发
展,进入现代化理论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人们认为现代化在内容上包括由初级自
然经济向技术密集型工业经济和以高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转变;由依附型政
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的转变;由封闭的选亲体制向开放的选贤体制的转变;
由初级经济结构向复杂、有机、高效的高级经济结构的转变。而现代性是现代化
过程的结果,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表现,如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
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现代主义、信息化、社会结构分化与整合、大众民主
参与、实行良政和普及初等教育等。
在我国,罗荣渠对现代化概念及现代化理论做了探索.他将现代化的涵义归
纳为四类:一是资本主义兴起后,经济上落后的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
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二是工业化,确切地说就是经济落后国家
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三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统称,即现阶
段发
生的巨大变化不仅限于工业领域或经济领域,同时也发生在知识增长、政治发展、
社会行为、心理适应等方面。四是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
式的改变过程【l】。
总体上看,现代化指从18世纪后半期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一个世界性
的发展进程,或称全球发展总趋势。它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现代化是指自工业
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
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
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狭义的现代化主要是
指第三世界经济落后国家采取适应自己的高效率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
造和学习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的
发展过程。
现代化是综合的、多层次的和动态的,现代化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具有普
适性:第一,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具有普适性,即现代化是全球性时代发展的趋势,
是必然的和世界性的;第二,现代化发展的表现具有普适性,即现代化并非某一
社会领域的变化,是总体的;第三,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具有普适性,即现代化并
非发生在某一时期的变化,而是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
现代化具有普适性,并不能够否定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没有两个社会以同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14.
7
第二章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认识
一种方式实现现代化??没有两个社会拥有相同的资源和技术、相同的传统制
度遗产、处在发展的相同阶段以及具有同样的领导体制模式或同样的现代化政
策,因此出现千姿百态的现代化模式也是理所当然的。
2.1.3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含义和特点
公安工作现代化则是我国公安机关在保持自身主体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将
整个公安领域从理论到实践都纳入现代科学体系发展轨道,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
学水平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的过程。虽然发达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安工作现
代化过程具有不同特点,但具有一般特性。
第一,公安工作现代化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公安工作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
现代社会的转变的衍牛物,伴随科技革命和社会政治变革不断变化和发展。
第二,公安工作现代化足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人类思
想和行为领域的变化;一个因素的变化将联系并影响到其它各种因素的变化。
第三,公安工作现代化是一个全球的过程。公安工作的现代化起源于欧洲,
但现在已逐步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第四,公安工作现代化是长期的、阶段性的过程,公安工作现代化所涉及的
整个变化,需要时间才能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一个国
家和社会的公安工作现代化过程,有可能区别出不同水平或阶段。
第五,公安工作现代化是不可逆的趋同化与多样化的过程。现代社会的趋同
性和多样性特点决定公安工作现代化是趋同化与多样化相统一的过程;虽然在现
代化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偶然的倒退,现代化的代价和痛苦有
可能是巨大的,但在整体上公安工作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趋向。
就我国而言,处在转型期公安工作系统如何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问题,只
能由公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解决。这种现代化的进程将是中国公安工作在跨世
纪阶段和下世纪一定时期的主旋律。
2.2公安工作的本质
2.2.1警察与公安
通常人们对于“警察”一词有两种用法。当我们说国家机器中包含有军队、
警察、监狱、法庭等专政工具时,“警察”系指警察机关,即国家专门负责警察
事务的工作机构或机关。另一方面,我们又直接把执行警察任务的人员叫做警察,
第二章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认识
即指警察机关的人员而言。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来讲,警察是根据国家统治阶级
的意志,依靠国家暴力强制手段,并运用公开的和某些特殊的手段,维护国家安
全和社会秩序的一支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力量。警察机关是指国家政权中,运用
暴力强制手段和某些特殊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
行政机关。简而言之,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警察机关是武装性
质的国家治安行政机关。
警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
后,私有制的产生;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是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
调和性;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是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警察产生
的政治条件是国家机器的形成。警察本质的特点有:第一,鲜明的阶级性。第二,
手段的多样性。第三,任务的广泛性:警察的职能t,是指警察的社会效能和作用。
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构成了警察的基本职能。
公安是我国的一个特殊概念,是警察在我国的特殊称谓,是我国在人民民主
专政条件下的设立的,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安全的人民警察制度。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是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也是它的
根本属性。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是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它集中反映了公安机
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工具这一根本属性的要求。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是指公安
机关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犯罪分子
进行镇压、制裁、改造和监督的社会效能。
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
具,是国家治安行政和刑事执法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重要职责。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公安机关是人民的公安机关,公
安机关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它执行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因此,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性质的必然要求。
公安机关的任务,是指公安机关在国家法律所确定的管理范围内,为实现一
定的目标所进行的工作内容,具体包括:一、维护国家安全;二、维护社会治安
秩序;三、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四、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
五、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的职责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
所确定的,具有法律性、有限性、责任性等特点。
2.2.2公安工作的一般含义和特点
公安工作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党和国家的
9
第二章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认识
政策、法律、法规保卫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是由人民警察以国
家的名义,按国家法律赋予的职权进行社会行政管理,执行国家意志,维护工人
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活动。国家安全,即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
会主
义制度不受侵犯,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社会治安秩序,是指由
法律、法规一主要是《刑法》、《治安管理出发条例》以及其他治安法规所确认和
维护的社会秩序。
公安工作具体包括:刑事侦察工作、治安行政管理工作、公共秩序管理工作、
特种行业管理工作、保卫工作等方面。刑事侦察工作是指依据国家法律的有关规
定,采用专门调查方法和强制性措施,揭露、打击和防范刑事犯罪的一项专门工
作。治安行政管理工作。治安行政管理工作即由公安机关依据公安法律、法规所
从事的行政管理方面的丁作。公共秩序管理工作。主要指对人群聚集或进行公众
活动的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的管理工作,如对车站、码头、机尝文娱或体育场研、
商尝集贸市尝展览馆场,以及公园、风景区等场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特
种行业管理工作。主要对旅店业、刻字业、印刷业、旧物收购寄卖业,以及出租
汽车等行业进行治安管理,以防止和发现违法犯罪活动。保卫工作。保卫工
作主‘
要制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内部的公安保卫工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监察工作。
公安工作整体上的主要特点:一、阶级性和社会性相结合;二、隐蔽性和公
开性相结合:三、打击与保护相结合;四、强制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五、集中性
与分散性相结合:六、政策性与法律性相结合。公安公开工作,是指直接以公安
机关的名义和人民警察的身份,采取被对方了解、认识直至使对方配合的方法和
措施开展的工作。秘密工作,是指为了不使对方察觉或了解意图,采取秘密的措
施、手段开展的工作。公安专业工作的特点:一、复杂性;二、艰苦性;三、危
险性;四、易受腐蚀性。
在我国,党对公安工作具有绝对领导权,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是公安
工作的根本原则,具体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在我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中,
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公安工作;二、公安机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是
绝对的、无条件的、全面的和直接的。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途径:
一、
政治领导;二、思想领导;三、组织领导:四、决策领导;五、法制领导。
2.2.3公安工作的强制管理与柔性服务相统一的本质
公安机关作为我国的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国家
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犯罪分子的强制管理是根本性质。长期以来,正是
10
第二章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认识
抓住了公安工作强制管理的根本性质,公安工作才为维护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和
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了巨大贡献,并被**总理评价为“国家安危系于一半”。
公安机关也把自己定性为“枪杆子”和“刀把子99“政治建警”成为公安队伍管
理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行为的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公安机关的工作也适时地转
向为经济保驾护航。但由于传统上存在过分重视战果意识,广大民警普遍存在“重
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重管理,轻服务”、“重领导,轻群众”、
“重尽快办案,轻依法办案”的思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
公安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与时代发展不相协调的地方。例如,有人甚至说,警民
关系己由原来的“鱼水关系”变为“蛙水关系”了,这是颇为形象的一种描述。
警民关系的淡化,甚至有的地方是恶化,严重挫伤了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公安机
关的形象和权威,窒息了公安工作的发展,成为发挥公安群众路线优势的阻滞点,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公安工作实行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它是在公安工作中服务群众、保
护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的总称。群
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服务本质的集中反应。离开群众路线,就是背离了公安工作
的服务本质。
反思公安工作,强调公安工作的强制管理本质,就是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
刑事犯罪分子,这是维护稳定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但是,
必须看到公安工作的柔性服务本质。人们从传统的角度理解公安工作,常常强调
其武装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其实,在新的历史时期,突出公安工作
的柔性服务本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团结
教育
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密切警民关系的需要:是促进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如果片面强调公安工作的强制管理和柔性服务的某一
方面,都会带来诸多负面后果,只有深刻理解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两者有机统一
的本质,才能实现我国公安工作的“民主、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改革目梳
2.3公安工作的系统构成及其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2.3.1公安工作的系统性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具有系统的特征,一方面,它的内部依~定的结构形成动
态的关系复杂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它相对于外部环境而言,又与周围的环境
第二章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认识
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生存和发展。要实现科学管理,就必须对管
理对象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处理各部分的关系,以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这就是
系统原理。
近儿年,各地公安机关在公安管理改革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大量引
入管理领域的作法和经验。实际效果是成败参半,有的水土不服,有的缺乏显效,
有的只有短效。很多人对有限的效果颇为困惑,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公安工作的系
统系。例如,关于公安工作的现代化,人们容易把现代化狭隘地理解为车子、微
机、办公条件等硬件方面的建设,而忽略文化、理论、精神、理念等非常重要、
不可或缺的软件方面。再如,公安工作是集防范、管理、打击、服务等多种职能
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每一项工作要同时并举,不能偏废:但实际工作中,许多
人缺乏全局观念.忽视了多种职能的协同发挥,才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
粜。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早有人提出从系统的角度,把公安工作当作一个
系统工程。康大民指出:“公安部门早就有人提出系统工程,为何没发展起来?
一是有的认为它是技术部门的事,我们的工作难以数学模型化,无从形成系统工
程;二是有的将它简单化了,把严密系统的工作称为系统工程。”?在20世纪.
虽然我国公安工作的任务、方针、方法都是对的,部署也是好的,但有的工作要
么未完全落实,要么虎头蛇尾,要么波动起伏,要么半途夭折。要建立“高效、
长效机制??持续发展”机制,必须走上系统工程化,这是公安工作科学化、现
代化的应有之义。
2.3.2公安工作的系统构成
公安工作是一个系统,要认识其内在联系,首先要找出公安工作系统构成要
素。康大民曾将公安工作众多的因素进行归纳,最终概括为四个基本要素:公安
组织要素、公安意识要素、公安实物要素和公安信息要剥引。
1.公安组织要素
公安组织要素主要是指公安机关、保卫组织及公安人员。它们足公安工作系
统中的社会存在形式。公安组织要素是能动地掌握和运用其他三要素的主体。公
安工作依法调整有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社会关系,而调整社会关系则必
须通过公安组织要素的社会行为来实现。其他三个要素都不可能离开公安组织要
?康大民.简论公安工作系统工程化一建立公安工作长效机制的根本出路【.,】.辽宁警专学报,20039:
22--25.
圆康大民.论构成公安工作系统的基本要素【J】.公安大学学报,19883:50一52.
12
第二章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认识
素来独自发挥这种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的。
2.公安意识要素
公安意识要素的内容主要足:有关公安工作的理论、政策、法律、制度、纪 律、道德、业务技术知识、任务部署、计划、方案等,它们是公安工作系统
中精
神形态的内容。
3.公安实物要素
公安实物要素的内容主要有:公安机关的工作场所及设备、武器、警械、监 禁场所及设备、制式服装、各种专业技术装备、教育训练场所以及给养、福
利设
施等。它们是公安工作系统中物质形态的内容。
4.公安信息要素
公安信息要素的内容辛要是:敌情、社情、治安状况、国外境外犯罪情报、 犯罪档案资料、公安科技情报、公安队伍情况、保卫对象的情况以及各部门
各单
位间相互联系中有关公安工作的信息,它们都是公安工作系统的信息形式。 5.要素问的互动关系和规律
公安工作基本要素之.间有着非线性的互动关系见图2?1,各要素彼此间 的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形成某些规律性。
1要素齐备律。要素齐备律是指公安工作过程,是其四个基本要素全面 有机结合的过程,四者不能脱节。这个规律排斥一元孤立作用,而是要求多元
结
合作用。它还排斥孤立地强调某一单纯因素的“万能”,而是主张任何单纯因素
的作用都是在与其他诸公安要素的联系中实现的。这个规律要求四者不可缺一,
这是四者彼此不可代替性决定的,四者是不同性质的存在形式,不同性质的事物
是不能取代的。在某个基本要素内部的诸层次子项因素之间,有时有互相代替、
选择使用的情况。比如在公安意识要素之中,在处理某类事件时,如果没有法律
可依,可以依照已有的政策处理,在公安实物要素中,是使用警棍还是手枪也是
可以选择的。但在不同的基本要素之间是不能互相取代的,用看守所条例是关不
住人犯的,同样,靠看守所的设备又是不能教育人犯的。每个基本要素对另外三
者都有依赖关系。没有了公安组织要素,公安工作就失去了能动地工作的主体,
没有了公安意识要素,公安工作就失去了灵魂,陷人盲目性,没有了公安实物要
素,公安工作就失去物质依托,没有了公安信息要素,公安工作就失去了感知
联
系。总之,四个基本要素必须齐备,才可能有效地进行公安工作。
’
2要素相长律。要素相长律是指四者具有彼此促进、补充的作用。当公
安实物要素落后时,可以依靠多出苦力的办法弥补可能遣成的缺陷,甚至有时采
取“人海战术”。公安信息要素条件好,可以节省苦力和物力,充分发挥已有的
人力和物力的作用,、良好的公安愈识要素,有利于促进四个基本要素的全面结
13
第二章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认识
合和协调发展。但是,促进、补充作用不是取代作用。缺一个要素,用另一个要
素去代替是不行的。四个基本要素相长的规律是在四者齐备的基础上实现的。根
据这一规律,我们看到,由于我国公安意识要素足强项,较好地调动了公安人员
的积极性,正确地指导了公安人员的工作,就使十分有限的苦力和物力充分地发
挥了效益。
图2?1公安工作系统要素间的互动关系
??
3效果“就低”律。效果“就低”律是指一个基本要素的缺陷,将把四
个基本要素的总和作用的水平降下来。某一个基本要素没有达到起码的必备水
平,必将对其他三者带来消极的、不利的影响,成为整个公安工作的缺陷。有这
样一场围捕暴力犯罪分子的战斗,犯罪分子逃入山区林场的信息是准确的,组织
的警力是充分有余的,围捕战斗的方案、措施也是正确的,但是在公安实物要素
上出了问题。公安机关运送警力的汽车不够用,便向外单位借车,但车子越野性
能差进不了山,通讯工具也不适用,指挥部与现场联系不上,延误了时机,未能
抓到犯罪分子。由此可见,一个关键环节上不去,达不到要求,其他三个环节条
件再好,总的工作水平也要按“就低”的规律降下来。
总之,四个基本要素之问是一个非线性互动、不断趋于协调的关系。只有深
入探讨四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辩证关系,才能努力促进公安工作的科学化。
2.3.2公安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基于公安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公安工作现代化实质是系统性能的优化,而
优化系统性能的着眼点在于系统要素性能的提高,系统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结合
公安工作系统的四大基本要素和其结构。本文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公安工作现代
化最重要的几个方面。
14
第二章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认识
1.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公安意识要素,是公安工作的灵魂,对公安实践有指导作用,它从认识上、
方针上统一全体公安人员的工作目标,从知识上、技术技能上提高公安人员的工
作能力,还能提高公安人员运用公安实物要素和信息要素的水平。它具有规范作
用,从政策上、法律上、纪律上、职业道德上确定公安机关及其人员的行为规范。
它还对公安机关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公安机关必须坚持党的理论、贯彻
公安政策,执行公安法规,才能体现出人民民主专政工具的属性。
要大力强化公安意识要素,使它走在公安实践的前面,以充分发挥其指导作
用和规范作用。这要从三个方面加强,一是公安机关及其人员自己总结经验,加
强公安理论、对策、业务知识的研究,二是有赖于党和国家总结公安工作经验,
提出方针、政策,制定法律.发出各种T作指示,三是吸收其他系统的科学成果。
公安工作的先进性,首先取决于公安知识要素的先进性。所以,公安科学研
究工作、公安教育工作必须放在战略地位上。
2.组织管理和人的现代化
公安组织要素具有创造性的作用。这种创造性是通过它对其他三个要素进行
变革.并使三者结合起来,而产生出新的成果。公安组织要素可以积极促进其他
三要素的发展。每个要素都有自己发展的途径,如政策、法律有赖于党或国家来
制定,添置技术装备有赖于所提供的财政经费,治安信息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及时
反映。但公安组织要素可以积极争取获得公安工作系统所需要的一切。在组织要
素中,最为重要的是入。调整社会关系的工作,最终是靠入来解决问题。有了人
的现代化,提高干警的素质,就可以有效提供公安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公安实物要素是其他三个要素发挥实际作用的物质基础。这个要素对公安机
关的性质也有一定决定作用,使用工具不同是劳动分工的基础,公安机关是军事
性质的治安行政机关,是同它专门拥有武器、苦械、监禁场所、治安管理设
施分
不开的。公安人员的战斗力,一离不开武器、装备和工具,二离不开给养
信息工作现代化
作者:徐菊兴
2000年02期
1中国数据库资源储存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建立数据库资源的机构情况
中国的二次文献数据库分布在全国不同等级的机构中,并且自成系统。若从数据库类型的 角度来看,可以区别出三种情况:一是专利、标准和档案信息资源,已由国家专门职能部门 管理和建库,基本上形成了国家级和地方省、市级保障体系。如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国产品 标准数据库等;国内正式出版物和学位论文,也有了法定的呈缴本制度,构成了比较完备的 国家储存体系;二是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产品目录、政府出版物等特种文献数据库,虽然 习惯上已作为有关信息部门建库的重点,但没有明确其法定义务,从而未能形成可靠的保障 ;三是图书与期刊存在着比较普遍的重复收藏建库现象。在我国,政府下属各级信息管理部 门在条块分割、内容重复的馆藏体系中出现了不合理的重复建库弊端,应当成为今后我国加 强数据库宏观协调的首要任务。
1.2 数据库收藏信息范围及其状况
1992年我国出版的《数据库指南》仅收入137个数据库,其中大部分是在10mb以下的;而19 95年经筛选收入《中国数据库大全》中的有关文摘、索引、题录数据库已有1028个,其中10 0mb以上的占25%。除了在1994年我国正式接通因特网的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 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网(cernet)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外,还有中国人民大 学书报资料中心(光盘),是在数据库建设史上起步最早、收集学科内容最多的数据中心,也 是我国数据库建设的领头羊;在书目数据库中,北京图书馆书目数据中心整理并制作的从19 49年至1998年全国书目数据是数量最多、品种最齐的书目数据库,为全国书目数据库建设起 到了保障作用;到目前为止,上海图书馆收集并输入社科类中文期刊约4000种(不包括科技 类期刊),是上海中文期刊与制作的一级库;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建立《中国社科参考 信息数据库》收入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现刊约3200种,基本上覆盖了全国邮发和非邮发的 期刊。目前,第一张光盘(约70万条)已发行,是全国党校系统第一家社科类数据库;尤其是 近年来,又涌现出一大批大型源数据库。如《人民日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专题文 献 数据库》(简称“CAJCD”全文数据库),附图形、数据、图像和多媒体技术,将我国数据库 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局面。“CAJCD”集中国3000种中英文科技、社科期刊全文集成,分16个 专业系列,82个专题,96张光盘,可称为“中国理工科、社科类期刊思想库”;此外,在19 98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实现了联网,建成了1个主干网和8个局域网,2200个节点联网系统 。
从上述资料和统计情况可以得出:“CAJCD”综合性数据库类期刊(包括工业技术)和社科类 期刊几乎包括了所有中国刊物。按照《中图法》基本大类统计,在38个大类中,“CAJCD” 数据库就占有32个大类,占全大类的84%;北京图书馆书目数据中心所收录中文书目数据总 量占整个《中国法》类目的95%以上,是我国书目数据最后的保障体系。由各系统组成了庞 大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上网后,将会极大地提高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和科研的 效率。从学科划分的优势来看,建库工作应该先从基础好、经济投入有保证、各种专业人才 齐全的馆或信息机构着手,集中力量建重点库,以提高中国数据库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数据库 建设的保障能力。综观当前全国各省、市和各部委已建成的各种类型数据库来看,大部分图 书馆组建的数据库优势还比较薄弱,个别馆“孤军奋战”,或者借助外界力量协助建库,仍 尚未形成快速、方便和可靠的保障体系。
1.3 数据库内容大量重复
产生数据库内容大量重复的主要原因,与各个建库部门订购和搜集的期刊和图书内容雷同 是分不开的。据1992年我国出版的《中国数据库指南》报道,137个数据库所收入中文期刊 和中文图书品种与内容相同的占整个266个学科的25%;依据《中国数据库大全》1995年统计 的文摘、索引、题录数据库共1028个,按照《中国法》分类体系划分,理工科(包括工业类) 数据库重复率约占27%;社科类数据库重复率约占42%。其中还不包括一部分交叉学科内容上 的 重复现象。从建库情况看,主要表现在按国家标准输入的数据少,建库队伍规模小,类型单 一,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多数数据库存在生产周期长、质量控制差等问题。究其原因有,对 数据库投资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宏观控制滞后等问题,而且大多数数据库只供本单位、本 系统内使用,能够上网服务的不足10%。另外,对数据库发展的调控不利,也会造成重复建 设的问题。如:在已经建成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专题文献数据库”后,相继又出现 了“中国医药信息网”,下属8个数据库的总容量已达50万条,其中大多数内容与“CAJCD ”医药卫生大类重复。类似这种现象,在社科数据库中同样存在。如:北京文津、上海图书 馆、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数据库光盘的内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
2中国数据库配置的原则及指导思想
2.1 配置原则
中国数据库配置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应当遵循下述几项原则:
(1)符合国情原则。要从中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文献信息事业不够发达、投入经费少的 实际情况出发;并按照我国部、委、办纵向和横向领导体制特点,建立全国上下有机互联的 文献数据库资源的保障体系;还要充分考虑已经建成的各种类型数据库的系统分布和地区宏 观格局,发挥不同类型、不同级别数据库的基础作用。
(2)一库完备性原则。一个数据库要力求做到收齐某一学科门类文献,保证每一学科至少有 一个数据库负责收藏。不论哪一类学科信息资源的收集都要达到相对完备,以满足用户对这 一学科需求的95%为目标。
(3)多级保障原则。我国为树状管理模式,应该建立树状的数据库保障体系原则。基层库只 满足本单位用户需求,基层库无法满足的用户需求,由地区库或者上一级库保障体系来满足 ;省、市一级数据库保障体系应当力争满足本地区用户需求80%左右;国家级保障体系为所 有用户的保障。
(4)分工协调原则。分工协调,是指承担某一学科领域范围文献资源的收藏任务。所承担的 学科类型,要考虑该馆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和优势。在坚持这个原则的前提下,数据库建 设要抓好两头:一是集中人力、财力,建设若干个国家级大型数据库;二是要抓有特色的小 型数据库的评估和改建工作;利用网络化平台,实现数据库查重、协调采购,减少不必要的 重复,达到各个系统、各个学科之间数据库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建库经费的合理使用。
(5)数据库资源共享原则。应该打破“条块”、“地区”、“行业”界限,允许所有上网用 户的合法使用;政府要制定数据库资源管理和共享的方案,建立高效、方便和经济实用的数 据库存取和传递系统,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系统特色数据库的作用。
2.2 指导思想
合理配置中国数据库资源的指导思想应以学科布局为基础,充分发挥综合性数据库的核心 作用。建立一个学科数据库管理中心。在各级文献数据保障体系中,只有根据不同的情况, 按照学科门类合理布局的原则,才能使全国的数据库资源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可靠。国家一 级数据库保障体系,也应该按照学科门类布局模式建立,其好处如下:
(1)某一数据库由某一学科所在部门组织建库。其优点是:对这一学科应该收集的文献信息 资源在收集范围、数量上有一个限定,达到在这一学科领域内信息资源收集的完整性、专业 性以及系统性。同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该学科数据库的建库质量。
(2)避免重复,节省建库经费,培养人才。将全面收集各学科文献信息的任务,分配给众多 的在这些学科方面已经具备优势的文献信息机构,由他们负责组织建库。这样,既可以促进 这些单位将力量集中到所承担的学科门类研究上,又不致于过多地增加国家建库经费的负担 ;避免重复和浪费,通过实施这一措施,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复合型的信息管理人才。
(3)有助于网上检索与交流。按学科门类布局建库,有助于相关学科之间上网、联网;有助 于有针对性地检索和交流,节省时间与上网费用;减少网上拥挤现象,并可提高用户的特殊 需求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3 中国数据库配置的对策与措施
3.1 建立中国数据库发展协调委员会
在文献数据库分属于不同系统和部门,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情况下,没有中央的宏观规划指 导和调控,没有一个权威的行政领导机关,组织协同将难以取得成功。
中国数据库发展协调委员会应该是国家一级行政管理单位,它有责任、有能力组织和协调 全国各大数据库的经费支出和发展规划。其任务是负责制定全国文献信息机构在建库方面进 行跨学科、跨系统地进行评估和验收,并制定上网运行措施,确立其建库的信息资源共享原 则。
3.2 按学科性质建库,制定我国数据库发展的合理布局方案
为使我国二次文献数据库顺利地发展和进行合理配置方案得以实现,在制定我国第十个五 年计划之前,应当制定我国信息产业长远的规划以及确定国家级、地区级、系统级不同数据 库布局方案。比如:国家级数据库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分三个阶段实施:首先,完成国内 完备性较强学科的布局任务,使国家级保障体系的学科覆盖率达到60%以上;第二,对文献 信息资源完备性不高甚至空白的学科,选择文献信息基础较好的单位强化收藏并建库,使国 家级保障体系的学科各门类数据库覆盖率达到或者接近100%;第三,对于各地区、各系统和 各 部门所属成员单位所建的不同类型数据库,通过专家评估和鉴定后,对于那些学科性质完全 重复、数据内容相同的建库机构或部门,采取停建、改建或者合建的方案,予以必要的调整 。
3.3 发挥综合性数据库的导航作用
各系统有特色的综合性数据库,是国家重点投资与建设的数据库出版、发行中心,是国家 重点保障体系之一。如:北京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还 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专题文献数据库”,它们应该在全国文献数据库配置中起到导航 作 用。在全国数据库保障体系中,综合性数据库的性质和作用是任何一个学科数据库都无法替 代的,他们有综合性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文献收藏的基础及其优势,甚至有特殊文献 储存于数据库中,他们一般是独立的数据库,便于组织协作,便于协调订购或者进行联合 攻关,是用户了解和利用综合性数据库的有效中介;他们可以对其他筹建数据库的单位提供 培 训与指导,促进数字化联网与资源共享。当前,我国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行政干预措施,优 先发展国家级综合性数据库,发挥其在全国各系统、跨学科领域信息资源互补、共享以及上 网联网等项任务上的导航作用。
3.4 建立全国“一盘棋”的数据库网上互借体系
由中国数据库配置发展协调委员会负责制定这一系列保障数据库在网上互借畅通的措施, 颁发全国统一的网上文献源互借规则,包括网上互借协议、具体方法、期限、费用等,形成 一个全国网上互借法规。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可以采用以下三个层次的网上互借模式 :
(1)地区互借网。这是网上互借主体部分,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地区数据库的互借中心,设 在本地区馆藏资源较为齐全的馆内;二是综合性互借网,主要由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省、市 级信息机构组成;三是专业性网上互借体系,由科学院,科委系统研究所,单科性或专业性 高校图书馆及省、市工业系统研究所组成。
(2)国家级网上互借中心。这是地区性互借网上最后的数据库保障体系;由北京图书馆、中 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国家一级数据库构成并承担国际范围内的网上互借任务。
(3)地、市级网上互借体系。这是网上互借的基础,其特点是不分图书馆、情报机构类型, 就近组织网上互借,以求得能够尽快满足邻近用户在网上互借的需求。
作者介绍: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 上海 200233
信息工作现代化
作者:于洪彬李继成
2000年03期
数字图书馆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一种全新的信息利用方式,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化资源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图书馆的馆藏也突破了单一图书馆实体的限制,逐步向多个图书馆资源共建、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方向发展,跨区域合作共同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已经是当前图书馆界实行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发展模式。针对数字图书馆如火如荼的发展现状,研究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和探讨。但是就单一数字图书馆的具体形态而言,目前关注的人则很少。本文从此问题出发,就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出一些抛砖引玉的看法。
1数字图书馆的形态特征
所谓数字图书馆的形态,就是指数字图书馆存在的形式和特征,包括外在表现形式如图书馆主页和内在结构如人员、设备等等。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的数字图书馆应该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的形态特征:
(1)丰富且具特色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方便迅速地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数字化信息。它首先利用海量信息存贮技术把以前的各种媒体信息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而利用高效的信息检索及浏览技术把信息资源呈现给使用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型的多馆联合的数字图书馆将会在Internet上实现。跨区域的大型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进行改进而得到的,因此它仍然应当具有图书馆的一般特征。信息资源是数字化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的形态特征。
(2)健全的社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一样,仍然要具有对社会上既有的各类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保存、服务、组织加工等基本功能。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也应该满足系统性、完整性等的具体要求,成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集散中心。
(3)完整的信息提供系统。数字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必须具备完整的信息提供系统。数字图书馆不仅要提供简单的编目信息和二次文献信息,还应该提供完整的文献内容。数字图书馆不是用户获得信息的中转站,而是用户得到所需的最初文献内容的地方。一个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提供系统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全文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信息资源保障供给系统,二是主要以提供检索服务为目的的信息检索技术系统。
(4)以人为本,以信息用户至上为根本的服务宗旨。数字图书馆应该体现“以人为本”,面向广大用户的公益性事业的特征。要处处以用户(读者)的使用方便为基础,这与以前我们接触的图书馆自动化大不相同。数字图书馆要面向信息用户实现数字化,而不是单纯地面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动化,这是“用户(读者)使用自动化”,不仅仅是“馆员工作自动化”。一切工作要以用户方便为出发点,信息用户就是数字图书馆的上帝。
(5)开放友好的共享接口。数字图书馆最终将出现在互联网中,而且必定要突破单一的系统结构,与社会其他的信息服务系统相融合,走向开放的网络化的大系统。因此单一的数字化图书馆必须具有开放友好的共享接口,能随时随地与任何系统相交互,实现无限制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6)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未来的网络化社会中,信息服务的提供机构不会仅仅是图书馆一家。在众多的信息服务提供者中,数字化图书馆要确保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要与一般的信息提供者相区别,能够给用户足够的可信度与安全感,使用户把图书馆当作信息服务的权威机构。
综上所述,一个图书馆只有完全具备了上述几项基本的形态特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数字化图书馆。
2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三个阶段
明确了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形态特征,才能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开展符合规范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一般来说,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2.1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建设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报刊、光盘、录音、录像等等,通过先进的技术,将它们进行数字化转换,以更新和补充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库。此阶段的具体工作包含两个部分:
(1)图书馆原有的传统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各馆要针对自己的馆藏特色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数字化建设。要强调各馆之间的协调合作,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这一工作要求必须以一次文献信息的加工为主,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数字化信息量越来越大,为便于提高检索效率,同时要辅以二次书目数据库的建立。
这一阶段中要完成传统文献的数字化转换、存储标引与检索显示和输出等任务,因此传统图书馆的任务与角色与数字图书馆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连续性。
(2)网上数字化信息的收集。目前Internet上拥有丰富的数字化信息,但大多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些信息,将会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巨大补充。图书馆目前可以通过两个渠道进行网上信息资源的收集:对网上电子出版物的收集、订购;对网上其他信息进行采掘工作,扩展自己的馆藏。
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是其他步骤进行的基础和保证。信息资源建设阶段涉及到的重要技术是信息存储和转换技术,图书馆要选定一个便于大量数据存储和网上数据存储的数据库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各馆可根据以往的建设情况,认真考虑兼容性,慎重选择。
2.2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选择和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数字图书馆的技术问题,其中包括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存取、转化、服务提供等方面技术上的问题。
我们认为,一个完整规范的数字图书馆应当具有三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这一体系由客户端(显示层)、Web应用服务器(事务处理层)以及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层)组成,其中客户不能与数据直接发生联系,必须通过Web服务器,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客户的每一个具体的提问都是由多个这种三层结构的合作来完成的。
三层结构对数字图书馆应用支持的关键之处就是中间件。以前中间件就一直用于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的信息交换,如今这一技术仍是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支柱。数字图书馆中的中间件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信管理:中间件要负责分布式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通信。通常的通信协议是TCP/IP。但有时不同的厂家可能会有各自独立的通信标准,中间件的作用之一就是协调这些不同的标准,使数字图书馆各部分之间信息可以相互识别及转换。
(2)数据的存取及连接:中间件应能建立客户端到服务器端数据库的各种API连接,同时对客户的查询进行必要的优化处理。中间件还应该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例如: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与文件系统。一句话,中间件要能够保证用户在规定权限内对各种数据库使用各种API进行正常的检索。
(3)完成多线程调度:与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管理相类似,所不同的是,中间件要求对不同系统的进程进行管理,协调不同系统进程管理的差别,使得用户在任何系统中工作都能保持一致的进程管理。
(4)安全机制:中间件要求能容纳多个不同系统的安全控制。对于分布式环境而言,由于用户所使用的系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能使管理人员从一个入口进行多个安全性的管理,有时还要求进行跨系统的安全认证。
(5)元数据管理:元数据相当于文件数据的目录系统,利用中间件对元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再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只在逻辑上进行识别即可,而不要求用户对不同的系统数据进行详细烦琐的物理识别。
(6)中间件还应能解决其他的多系统一致性问题。例如:访问冲突、数据更新的识别等等。
简言之,中间件就是为了解决多个不同系统的一致性而存在的。
另外,在服务模式上,数字图书馆要有自己独立的资源服务器和直观的网址,并且要求服务系统便于使用,界面友好,符合统一的传输协议。
目前有些信息技术公司开发出了商用图书馆软件包,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例如IBM数字图书馆系统。它具有5大功能:内容的创建和获取;存储和管理;权限管理;访问和查询以及信息发布。它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服务器端由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组合承担。图书馆服务器管理数据的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对象。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三角形架构。如图2:
这是三层分布式体系结构的一种变形。这里数据的返回直接由数据层到达客户端,省去了中间的传递过程,这样用户仍只能访问图书馆服务器,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节省了数据复制和传输次数,提高了系统性能。辽宁省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就采用了IBM这一软件包。
2.3数字化图书馆的综合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的研究和建设的重点不在技术上,而在于协作上。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到这一阶段时,各个图书馆大都已建立了单体的数字图书馆,这时要把它们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跨学科、跨地域、跨组织的大型数字图书馆,充分利用技术来建设高度共享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
严格地说,在数字图书馆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以上三个阶段不是绝对分割的,而是互有渗透、传承有序的。因此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灵活地制定自己的发展方针。
目前我国的通讯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内容已经开始了全面电子化和数字化,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信息技术也日趋成熟,正是扩大图书馆影响,高效利用现有的、丰富的图书馆资源的大好时机。数字图书馆必将发展壮大。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数字图书馆。
作者介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信息工作现代化
作者:李子臣鲍翠梅
2000年01期
1亚马逊网上书店奇迹般的业绩 亚马逊公司(Amazon.com)是1994年由美国杰夫·贝佐斯(Jeffrey P.Bezos)创立,1995年7 月正式营业的一家Internet网上书店。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迅速从1000多家同行中脱颖而 出,目前它可以提供470万种图书目录及相关信息,比世界上任何一家书店的存书都多,成 为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店,牢牢吸引住了网上的620万名顾客,也使其自身成为与雅虎(Yahoo) 、Aol齐名的网络三大拓荒先锋之一。
1997年亚马逊的销售额即达1.48亿美元,1998年猛增到5.4亿美元,增幅达365%。1999年第 一季度的销售额已突破2.6亿美元,而一年前的同期才刚有8700万美元。
不过,亚马逊公司直到今天还没赢利,但亚马逊的亏损并非是它的业务出现倒退,而是它 采取的发展策略。它已拥有一个响亮的品牌、已近1000万的客户和一个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网上在线图书销售的商业模式,它所想做的就是把这个模式以最快的速度由图书推广到其它 的商品领域,为此,它继续投巨资在品牌宣传、扩充客户群以及信息技术上,这是树立长期 竞争优势的基础性投资。亚马逊采取的这个策略,不仅迅速扩充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更为重 要的是迅速做大整个在线商品市场这个“饼”,通过占据引领市场的主导权获得了竞争优势 和 资金支持。35岁的杰夫·贝佐斯本人也在不久前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富翁排行 榜上,以101亿美元的个人财产位列第23位,这一财产数额也几乎是一年前的10倍。
以下专门列举出亚马逊公司在揭示网上所售图书信息方面的先进积极的做法,以供国内图 书馆界在电子化、网络化建设中提供借鉴。
2从多角度、深层次揭示图书相关信息
亚马逊从多个角度对图书的外在形式和内容特征进行相关信息的深层揭示,以保证用户有 机会方便地对每一种图书有较深入全面的了解。
2.1 对图书固有基本信息的揭示
与图书馆传统文献著录类似,亚马逊对每一种图书的基本信息都进行详细描述,如题名、 著者、装订形式、版本说明、页码、价格(原价、折扣价)、出版日期、出版者、ISBN、尺寸 、提要、主题词。
除此之外,为使用户对图书有更形象的认识,亚马逊除提供每一种图书封面照片外,还给 出了每一种书在销售排行榜中的名次、用户对该书的评分以及现有有关书评的篇数等信息。
图书封面图片给人以如见其书的真实感,销售排行又能使用户对图书的了解不局限于图书 本身所显示出的信息,更能了解该书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和其它用户的阅后评价,使用户 能从静态图书本身、动态销售、售后反响等方面对图书有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
在传统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图书馆员将主要精力集中于重复揭示文献本身固有的各种外部 特征上,大量的工作都是对文献的初级浅层次的编目与整理,没有将读者在文献借阅过程中 所体现的热衷程度、需求程度很好地揭示利用起来。目前,对于实现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 理的图书馆,计算统计出一段时间内每种馆藏的借阅次数、拒借次数等文献利用指标以及列 出文献借阅排行榜都是非常容易的,而事实上很少有人这么做。综合利用馆藏的流通指标, 不但有助于读者了解该文献的受欢迎度,而且对图书馆的文献采购及馆藏资源结构的合理建 设都是十分有益的。
2.2 通过联机书评,加深用户对图书内容的深层了解
亚马逊为使用户对每一种图书的内容都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不但自己写书评,还邀请用户 写书评,而且用户还可以直接同著者聊天。很多人在读完一本好书后很愿意与人交流,也想 了解其他人对该书的评价。亚马逊满足了用户的这种心理需求,使用户的感想不但有处可发 ,还可了解他人的想法,通过E-mail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亚马逊在充分揭示图书、销售图 书的同时,还为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著者、用户与出版者之间架起了一道交流的桥梁,体现 了亚马逊用户第一的经营原则。
不少图书馆都在积极地建设自己的各种信息数据库。而图书馆如果能将各种文献资源以及 主要媒体中的相关书评汇集在一起,建立一个书评数据库,并与书目数据库相联,那么在当 今出版物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无疑是为读者送好书、读好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3 及时推出近期媒体评价的书目,以方便用户选购图书
亚马逊及时给出主要报刊、电台、电视台近期评论的图书目录,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近期评论的图书等,使用户可以从媒体评论的角度加深对近期热门图书的了解 。不过,亚马逊只给出被评图书的目录,并没有书评的原文,而图书馆有条件比亚马逊做得 更好。
2.4 及时给出各种获奖图书,加深用户对图书的了解
美国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图书评奖活动,如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s)等, 亚马逊及时给出主要奖项的获奖图书与提名图书,使用户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图书,同时也起 到了推荐图书的目的。
3便捷的查询方式使读者极容易查到感兴趣的图书
亚马逊为使用户迅速找到所需图书,提供了多种方便的查询方式。
3.1 浏览查询
亚马逊提供28个主题范畴,用户可在选中一个主题范围后对该主题下的图书进行任意浏览 。
3.2 检索查询
亚马逊不但提供了题名、著者、主题词、关键词、ISBN等多种检索途径,每种途径不但提 供简单的单一途径的检索,还提供多种途径的组配检索,同时具有以下特点:
(1)检索词形式灵活。如用“Doe,Jane Auce”、“Doe,J.A.”、“Jane Doe”、“J.Joe ” 都可检索到Doe.Jane Alice所著的图书。
(2)通过题名、主题检索时,只要是题名、主题中出现的词即可检索,如在题名途径中用“ Virtual Library”可检出:“Collection Development:Access in the Virtual Library ”、“The Evoliving Virtual Library:Visions and Case Studies”等多种图书。
(3)检索词可以不完整,只有开头几个字母也可检索。如用“Virt Lib”同样可以检出以上 两种图书,这样用户在不记得整个词的情况下仍可以进行检索。
(4)可同时输入6个ISBN号进行“或”检索,使用户可以一次性检出更多的图书。
(5)提供多种限制性检索。对主题检索结果进行出版者、出版日期、装订形式、儿童年龄等 多种限制,以使检索结果更具针对性。
从亚马逊的检索界面与检索方式上可以看出,亚马逊将用户看作一个不熟悉文献检索的人 ,提供了检索方法与内容的详细帮助,并举例说明,甚至告诉用户ISBN是什么。对检索词的 要求也相当宽泛灵活,使用户无论怎样都能找到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图书。
亚马逊这种一心为用户着想,一心帮助用户,让用户一定有收获的做法很值得图书馆界借 鉴。
3.3 链接查询
亚马逊在每种图书下都给出多个主题词,用户可以顺着这些主题词进行链接检索,这种方 式使用户顺着亚马逊标引的主题词进行检索,一来给用户以提示,二来也使用户更容易进行 检索。这种方式使用户在初步选择一个词后,就可按着亚马逊标引的词去检索了。
4针对用户购书情况为用户进行针对性新书推荐
亚马逊不但主动为用户推荐图书,而且还自动分析用户的购书记录,有针对性地向每一用 户特别推荐新书。
4.1 根据用户购书情况进行推荐
亚马逊针对用户在一段时间内阅读内容比较集中(一个专题、一个人或一群人)的阅读特点 ,对用户购买图书进行相关性推荐。当用户选中一种书后,亚马逊还会告诉用户以下两个事 实:(1)已经买过这本书的其它用户还买了哪些书。(2)已经买了这个著者写的这本书的用户 还买了哪些著者写的书。
亚马逊认为被一个用户同时购买的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很多人都同时购买两种书, 则说明这两种书的相关性就更高。于是亚马逊利用用户的购书信息,由计算机自动分析两种 书之间同时被购买的频率,将频率高的及时推荐给用户选购。图书馆如果也能利用这些方法 ,及时统计和推荐相关书目信息,相信会在服务中取得很多方面的突破。
4.2 根据总体销售情况进行推荐
亚马逊为每一种书的销售情况进行排行,每一种书在排行榜上都有名次,并且特别推荐前1 00名,前100名图书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图书,可供阅读目的性不强的用户参考。对于任何 一个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而言,综合全馆藏书或分析出各类文献的借阅排行并不是件难事,事 实上却一直没有图书馆这么去做。
4.3 按个人兴趣推荐
亚马逊还提供图书推荐跟踪服务,将一个用户推荐的图书信息,再推荐给其它用户参考。 用户任选一个主题范畴,亚马逊都会将该主题内其它用户推荐过的图书列举出来,供选择标 识。对于列出的每一种书,你都可以发表意见。亚马逊推荐的图书虽也有相差甚远的,但从 整 体效果来看还是相当实用和受欢迎的。
5我国图书馆界电子化、网络化建设中的不足
5.1 一般只停留在馆藏目录和馆藏文献的数字化上
很多人认为,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面向网络的图书馆应该是数字化、电子化的,所以 近几年国内图书馆将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上。事实上,数字化建设只是面向 网 络的图书馆在业务工作与服务方式上的一个转变,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应在网络中找到一条既 补充传统图书馆服务,又超越传统图书馆服务的道路,最终建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信 息资源丰富、服务多样、快捷高效的现代图书馆。
图书馆在建设网上图书馆时应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一谈网上图书馆就是馆藏 的数字化。面向网络,图书馆有许多信息服务切入点,如传统外借服务与深层揭示信息服务 的结合、网上信息的整序与主动提供咨询、直接发表自己的各类科研成果等等,这些切入点 都是以传统图书馆工作为依托的,但可以使传统图书馆服务通过网络得以补充,实现图书馆 服务质的飞跃。
5.2 在主动接近读者和以人为本方面我国图书馆界远远地落在了亚马逊的后面
亚马逊想尽各种方法向用户展示推销图书,不但让用户从多角度了解图书的内容、图书在 市场销售过程中的反响、用户读后的认识与感想,而且充分利用用户本身的阅读与购买行为 为用户提供更深入长期的针对性指导;在图书销售的同时注重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著者 和出版社之间的交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用户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扩展了销售空间,在网上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消费群体,使亚马逊颇具凝聚力。
在传统图书馆工作中,尽管我们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与阅读行为,但在手工操作的方式下 ,许多工作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的。图书馆自动化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很多优势,使图书 馆对读者行为的分析与利用成为可能。在网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联 系,更可以确切地了解读者需求,倾听读者意见与建议,读者也可以通过撰写书评、读后感 等,参与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读者服务。
亚马逊展示给我们的不但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魅力,更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面向网络 的图书馆该怎样去吸引读者,该为网上读者提供怎样的服务。面向网络的图书馆,其工作不 仅仅是网上信息资源的整理开发与服务、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而应该考虑如何结合传统图书 馆工作,在网上得以补充与飞跃。
6结语
亚马逊告诉我们,利用计算机、利用网络,不但扩展了服务空间、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 也丰富了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服务资源。我国图书馆界应及时学习和借鉴亚马逊以及其他 网上开发者、经营者的先进做法,使图书馆更快、更有效地走向网络化。
亚马逊的触角1999年9月份已伸向我国,虽然目前尚未涉足图书销售领域,但谁也不敢保证 将 来不涉足,到那时,受到冲击的将不仅是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图书馆界也将在一些方面受 其重创。
作者介绍:山东淄博学院图书馆 山东 255013
行业信息化 强化公安信息化建设带动促进工作现代化的思考
强化公安信息化建设带动促进工作现代化的思考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是否到位,是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前提。在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过程中,思想认识决定着想不想、会不会和敢不敢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思想认识提高了、到位了,行动起来就会雷厉风行,落实起来就会主动自觉,工作起来就会扎实有效。如果思想认识不高、不到位,在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等、靠、要、拖,就不会主动地,更不会创造性地实施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例如,有人认为,公安信息化就是电脑化,以为电脑数量越多,公安信息化水平就越高。但公安信息化不是只看有多少台电脑,更重要的是要看有多少信息通过电脑去处理,信息处理后能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在各项公安工作中发挥多大的作用。正因为个别基层公安机关片面地认为电脑数量决定着公安信息化的水平,致使出现了电脑愈来愈多,但公安信息化水平并没有相应的提高等人们不愿看到的一些消极现象。
理论的武装和实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成败。理论武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没有理性思维,就不可能深入、全面地认识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就不可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可能讲政治、懂全局,做好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等工作。只有正确地认识理解公安信息化的内涵、实质和目标等问题,才有可能在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避免出现重复劳动和不必要的损失。只有充分认识到了公安信息化既是各项公安工作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果,也是各项公安工作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必然,公安信息化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才能在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过程中自觉有为,没有怨气。只有正确地认识与使用电脑,电脑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抓思想认识与理论武装,当前应突出以下四点。?要正确认识、对待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可供人利用的手段,人既可以利用它来做先进和科学的事情,也可以利用它来做落后和愚昧的事情(如计算机算命)。?要正确认识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计算机不同于电视机,买回来后,不可能插上电源就可以发挥作用。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公安民警目前的知识结构大都不太完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偏低,真正能搞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不多。?要正确认识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阶段和层次,对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基础、重点和突破口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正确认识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对人财物等各方面提出的各种要求。哪些要求能够满足,哪些要求尚需努力。
正式启动全国性的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始于1998年12月大规模实施金盾工程。2006年11月,金盾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建成了全国性的8大基础数据资源库,建成了覆盖主要公安业务领域的60个应用系统,开发出了综合查询、搜索引擎、请求服务等重要应用手段。2008年9月,在江苏南京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公安部提出了包括公安信息化建设在内的三项建设战略部署,既为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
公安工作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了各级公安机关当前全面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让各级公安机关和民警执法更加规范,一直是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追求目标之一。公安工作规范化,一方面是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追求目标。这是因为在制度不够健全、机构不够稳定、行为不够规范的公安机关,如果一味追求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那么,其结果一定是必败无疑。只有在加强各项公安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的优化、重组和革新,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公安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才能取得成功。例如,我局城南派出所社区民警在2、3年前,就开始使用笔记本电脑进行入户调查,绘制完成了沿街门店、小区和住户的平面图,对重点及特殊部位进行标注,并录入笔记本电脑。只要一点鼠标,辖区居民的家庭住址、住宅周围的地貌概貌、建筑物分布,及其年龄、职业、电话等基本情况,就能一目了然。即使前面的民警调离了,电脑保存的信息还能留给后面的民警使用。这既规范了社区民警入户调查工作,又提高了入户调查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公安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群众工作。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既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级公安机关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三项建设内容之一。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使得警民间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时机与精力显得相对不足,加之尚未建立起在网络环境下日常有效的警民间的双向交流、沟通机制等原因,各地公安机关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警民交流、沟通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利用愈来愈普及的互联网,建立在网络环境下日常有效的警民双向交流、沟通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打破警民交流的时空限制和信息沟通障碍。实践证明,公安信息化建设能够带动和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例如,我局多年来一直坚持理解、支持公安工作,从了解开始、不管发案与否,都要保持与群众经常性的联系等工作理念,在广大城乡建有数量众多的警民联系点。随着互联网愈来愈普及,建立网上警民联系点的作用意义日显重大。我局于是调配专人,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在网络环境下加强与网民的交流与沟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民公安报》在 2009年5月11日 第4版就对此做了报道。
[1][2] <>
您还在到处寻找文档资料吗,在这里可以找到:http://www.docin.com/hechaoscut
每月定时更新最新的资料,案例/方案/市场分析/论文/设计==== 欢迎到访我的空间:http://hi.baidu.com/%BA%CE%B3%B1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我国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