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学号
一、我学会了
1、土壤环境特点一般指的是土壤的温度、 、等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可以 测量,其他指标则可以 评价,如土壤的湿度可以用:“干旱” “比较干旱” “比较湿润” “湿润”来表述。
2、土壤中不仅分布着植物的根系,还生活着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 和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 、 、 、和 等。可分为固体、 液体和气体三类,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 和 组成,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左右。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 和死亡的,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 ,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 。土壤中溶于水的 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物质。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 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4、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括 和 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 , 、各种 的共同作用。土壤中的有机物是靠 的遗体、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而逐步形成的。
二、我理解了
5、在土壤生物中,不借助观察工具很难观察到的生物是---------------------------------( )
A .植物 B .动物 C .微生物 D .三种都是
6、下列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 )
A. 阴暗、潮湿、寒冷的无氧环境 B. 坚硬、干燥、温暖的无氧环境
C. 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 D. 阴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环境
7、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 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 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 有机物含量 B. 空气体积分数
C. 土壤生物数量 D. 无机盐含量
8、在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土壤应充分干燥 B .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 .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 D .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9、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B. 矿物质颗粒占土壤的95%左右
C. 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D. 土壤空气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气的来源
10、“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 )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土壤生物 D. 矿物质
11、小宇到丽水遂昌金矿旅游,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 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 )
A. 水的比热容较大 B. 岩石的密度较大
C. 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 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
12、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 )
A. 有机物的含量 B. 矿物质的含量 C. 微生物的含量 D. 空气和水分的含量
13、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 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 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14、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 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 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 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15、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细砂石和 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盆中。然后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 , 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浇水。 请回答:
(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 (第14题图) ②③有什么不同?
②④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 ②③比较说明了 ②④比较说明了
(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物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第1节土壤的成分教案.doc
第1节 土壤的成分
1教学目标
1(能列举土壤中有各种不同的生物;能说出土壤生物包括土壤动物、土壤植物和土壤微生物。能列举常见的土壤动物。
2(能说出土壤中有以下非生命物质:水、空气、矿物质和有机质;能通过设计实验和正确的操作证实土壤中水分、空气和矿物质的存在。
3(通过质疑探究、评价改进实验方案、科学采集数据、合理分析问题等一系列探究过程,提高分析提出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借助于工具和科学方法,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活动是可以逐渐深化的”,增强学生对拓展科学工具应用和深入领会科学方法的学习情感。 2学情分析
土壤是学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随处可见的,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生活经验猜测土壤中可能有哪些成分,却又没有充足的证据依托。所以土壤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这便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真正了解土壤的成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所提高,还要注重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他人的交流。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土壤中各组成成分的证明和实验测定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设计、评价等
4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活动:在有花卉和农林作物生长处采集土壤并观察土壤中有哪些生物,试做好观察的记录和分析。
一、新课引入:
提供并欣赏图片(烂漫的花朵,丰硕的果实,葱郁的草地,健壮的庄稼),更有我们引以骄傲且为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茫茫竹海,青青翠竹,这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那么,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让我们共同探究土壤中有什么(揭题). 二、 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提出问题:土壤是绿色植物的家园,土壤中除了扎根其中的植物根系,甚至还有如花生植物的果实,土壤中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其它生物吗,(学生课前活动交流) 小结: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三、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提出问题:土壤中除生命物质外,还有其它物质吗,(学生根据经验试作猜测和简单的解释说明)》
猜想:有生物、空气、水分、有机物、无机物(矿物质)等
(一)土壤中是否有水分,
讨论:如何证明土壤中存在水分,鼓励多种方案,并给予实验方案评价 活动1(学生分组):1、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
2、用试管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一下,试管壁上有没有水珠,
结论:土壤中含有土壤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水。 思考:给你一只坩埚、一把刻度尺,一只酒精灯和一台精确度足够的天平,你有办法测量土壤中水分所占的体积分数吗,(学生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原理,鼓励作为课外实验)
(二)、土壤中是否有空气,
讨论:如何证明土壤中存在水分,鼓励多种方案,并给予实验方案评价 设问过渡:你想知道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吗,下面我们进行一次活动
演示实验:1、在校园中选择干燥地土地,取长、宽、深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10厘米的一块土壤,把它放入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全部浸没为止。
2、开始时,可用量筒向烧杯内注水,并记录每次的注水量。当液面快要浸没土壤时,要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
3、你一共向烧杯中加入了 毫升水。
4、用10厘米*10厘米*10厘米的一块铁块代替土壤,重复上述实验。你一共向烧杯中加入了 亳升水。
讨论:1、同样体积和铁块和土壤,为什么注入的水量不同,
2、根据实验结果,你能测算出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大约是多少,
3、给你一只金属容器、适量的水和一只够大的量筒,如何去测量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分数。(方法一“差值法”用金属容器挖取一块土壤,放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这时液面上升的量就是土壤中非空气部分的体积,在通过测量金属容器的容积,就可以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了。方法二“注水法”:取一只体积为V的容器,在所选土样上用力向下压,取满土样,用刀刃将容器口的土壤削平,取一只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V1,将量筒里的水慢慢加入盛土容器中,直到水位升到与土壤平,量筒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V1-V2)/V))
活动2(学生分组):分析几种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选用“注水法”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器材:10毫升量筒,约7毫升的小塑料容器,滴管,土壤和水等) (三)、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
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有机物的种类和有机物相关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会分解、燃烧,质量会减小。
提问:怎样验证,
活动3(学生分组):称取5克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加热,然后冷却,再称其质量,看质量是否减小。
结论:土壤中含有有机物。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贮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四)、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物,
土壤中除了生物、空气、水、有机物外,剩下的都是无机物,无机物不能燃烧。占土壤的很大一部分。无机盐中,大部分难溶于水,如砂粒、粉砂粒等,这些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感受,用手搓一搓土壤,土壤的颗粒大小是否一致,__________ ,探究,颗粒大小不同,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与颗粒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实验:将燃烧过的土壤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静置,观察较大的颗粒,沉降速度较_______。
现象:颗粒越大,沉降速度越快
,探究,植物的根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土壤中是否有可溶于水的无机盐 活动4(学生分组):提取实验1的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要引流,不可倒得太快),收集滤液。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边加热、边搅拌)。观察蒸发皿上留下的残留物是怎样的。可借助放大镜观察。 土壤中有少量无机盐能溶解在水中,这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小结: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水是生物必要的生长条件,土壤空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四、从岩石到土壤
(一)、 试问在火星表面怎么没有土壤,
(二)、自学思考:地球上的土壤是在哪些力量的作用下形成的,
(三)、思考与讨论:到2010年底,我国规定所有城市禁止使用黏土砖作为建筑材料。但据报道,目前仍有一些地区开办利用耕地生产实心黏土砖的砖窑厂。结合查阅资料,讨论砖窑厂的生产对土壤资源有哪些危害,以及应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五、总结交流
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土壤获得了哪些新认识,对土壤还有哪些深入思考的问题,再提出来大家交流一下。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学生活动单
学生活动实验单
活动1(学生分组)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水分 1、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
2、用试管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一下,试管壁上有没有水珠,
实验结论:
活动2(学生分组):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分析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几种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选用“注水法”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器材:10毫升量筒,约7毫升的小塑料容器,滴管,土壤和水等)
测定数据:
实验结论:
活动3(学生分组):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机物 称取5克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加热,然后冷却,再称其质量,看质量是否减小。
实验结论:
活动4(学生分组):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无机盐 提取实验1的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要引流,不可倒得太快),收集滤液。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边加热、边搅拌)。观察蒸发皿上留下的残留物是怎样的。 (可借助放大镜观察)。
实验结论: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教案1
课题 日 期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的大小于性能。
2、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特征。 教学
3、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主要性状。 目标 4、了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
5、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土壤的类型、土壤的性状 重难点
【引入】问问走过大江南北的学生,观察过不同地方的土壤吗,有些地方寸草不生,有些地方植被茂盛。是什么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是气候,水分,还是土壤,
,,土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那么,土壤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 2、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矿物质占固体部分的95,),所以矿物质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 2-0.002
黏粒 <0.002>0.002>
【思考】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气最多,
,,砂粒之间的空隙大,含空气多,含水少。
3、不同的土壤,渗水的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土壤的渗水实验,,探究土壤渗水的多少与通气性和保水性的关系
实验步骤:1、感觉黏粒与砂粒的颗粒大小。
2、黏粒和砂粒的渗水实验: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装砂粒的 漏斗。 【讨论】粉砂粒的渗水情况,,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
4、土壤的分类:
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 【思考】1、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2、哪种土壤透水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3、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强,,,黏土类土壤
4、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差,,,黏土类土壤
二、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问题】什么样的土壤最适合植物的生长呢,
【实验】
1、按砂粒:壤土类土壤=20:1的质量分数配制砂土类土壤;按黏土:壤土类土壤,5:1的质量分数配制黏土类土壤。
2、加水用手搓一搓,比较哪个土壤能搓成条状体,
结论:黏土类土壤能搓成条状体。
【分析】:
土壤的黏性差,如砂土类土壤,表示土壤中空隙较大,较疏松,水易渗入流出,通气
性能好,但保水保肥性能差。
土壤黏性很强,如黏土类土壤,表示土壤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
所以,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问题】你认为哪种土壤更适合于植物的生长,
【实验】土壤的性状于植物生长关系
注意:
1、分别种一株大小相近、同一质量的植物,放在窗台上,浇等量的水,不能被雨水淋到,,这些做法的意义是:控制变量、防止干扰因素干扰。
2、选取“生长旺盛”、“能照到阳光”是希望植物能在最适宜的土壤中继续旺盛生长。便于让3株植物在以后的生长中生长状况出现明显的差异,保证实验的成功。 结论: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土壤的性状
土壤名称 性状
砂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
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
通气、透水性能差。
壤土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
宜于耕种。
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练习】查找资料,建立砂土类土壤和黏土类土壤的模型,(体积分数的模型) 【小结】
课后
反思
苏科版生物七下12章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教案
课 题 第一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 第1课时
(1) 学会调查、探究土壤里的动物。 知识目标 (2) 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调查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全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
观目标 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教学难点 找出土壤里的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
准备相应的掘取土壤和捕捉小动物的工具和用品 课前准备 调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盘、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引入]
我们脚下的土壤含有些什么
观察P91 12-1 生物呢,图12-1中的这些动物你
辩认各种动物 见过吗,你能辩认它们吗,
[过渡]
让我们一起观察地下的“生物
王国”里的小动物吧
[新授]
方法指导
1、全班同学4-5人组成一个调
查小组从路边、草地、树林、花坛
组员分工,选择场所 等场所选择一个地方。
2、用小铲子拙取少量的土壤,
放在白瓷盘内,用手弄散土壤,捕
实验,并注意安全和减少对土壤生捉土壤里的小动物,放入小瓶内,
态环境的破坏。 并加以辩认。每种动物收集3-4只。
用塑料袋装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
室。
3、参考P92页检索表,指导
查找资料并填写表格 学生查找资料,设法认识从土壤里
捕捉到的小动物。并将有关内容记班级 组员 记录员 录在表格中。 调查 调查 环境
时间 内容 特征
动物数形态特征
名称 量
根据你们的调查结果讨论:
1、你们小组采集的土壤里,有哪
些小动物,根据各小组的调查,不
同环境的土壤里,动物的种类和数
量有什么不同,
2、在班级的交流中,其他小组的
调查方法有什么值得你们学习的小组讨论并回答
地方,
小结 请总结,通过这次调查活动,你有何收获和感想,
作业 课课练P79-81
教学后记
课 题 第一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 第2课时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能够区别蚯蚓身体的前端
和后端、背面和腹面,识别刚毛、环带口、肛门。 知识目标 ?观察蚯蚓的运动、对刺激的反应等,能解释所观
察到的现象。
?知道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比较熟练地按照要求,并
有创新地进行实验,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教学目标 ?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生物界是物质的,
可以认识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局部与整
体的统一。
情感目标 ?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及集体协作精神。
?加强、保护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
境相适应”的观点。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运动、对刺激的反应,在生活中培养生物学科的能力教学重点 和科学素质,找出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之处。
教学难点 自己设计小实验,总结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分析总结
课前准备 活的蚯蚓、硬纸板、玻璃板、解剖盘、聚光小电筒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引言]:小小的蚯蚓,与人类关系密切,
是人类的朋友,因此研究蚯蚓的生活
习性,学习有关蚯蚓的知识;有着十
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我们通过探
究活动,找出蚯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的主要特征。
[活动指导]:
1、观察蚯蚓的体色和体形、体节,观察并思考 为什么属于环节动物,
2、如何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前端离环带较近 用放大镜观察口和肛门。
3、如何区别蚯蚓身体的背面和腹背面颜色较深,腹面较浅
面,
4、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轻轻触摸,触摸,并观察 有什么感觉,来回抚摸,又有什么不
同的感觉,为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在一些体节上是否
可以看到许多突起的细刺——“刚毛”
5、活蚯蚓分别放在玻璃板、硬 纸
板或土壤上,(注意随时用受过水的棉实验、观察 球轻触其体表,为什么,)哪种表面
比较适合蚯蚓的移动,为什么,
6、用手指或玻璃棒轻轻触动蚯蚓
的前端、后端和中间,观察它分别有
什么反应, 实验、观察
7、把浸过醋的棉球分别放在蚯蚓
的前端附近、后端附近和体壁观察它
分别有什么反应,思考:蚯蚓对刺激观察并思考 的反应有什么特点,
8、再把蚯蚓放在阴暗的纸盒里,
用聚光小电筒分别照射其身体的前
端、后端和中央,观察有什么反应,
根据实验观察,请同学们讨论:
1、蚯蚓有哪些适应土壤生活的
牲,
2、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如何处小组讨论并归纳 理蚯蚓,
3、如果去观察中发现其它问题,
欢迎提出大家一起讨论。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
贵)
小结 蚯蚓适应于穴居生活的主要特点
(1)课课练:P83-84 作业 (2)课后实验:观察蚯蚓的食性及对土壤的作用
教学后记
2018-2019学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节 空气的成分教案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课标要求:
教材教法分析 :
本课题包括三个部分,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 空气。这三部分内容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 础。 通过实验探究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在此过程中不仅得出了空气的成分, 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 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二章课题 1空气的第一课时。 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 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 “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 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 组成。
(2) 通过对空气, 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 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从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教学方法:
实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 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 的教学流程,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 学学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
实验准备: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详见教材 P23) 、 500mL 量筒、 100mL 量 筒、 10mL 量筒、 500mL 烧杯、红磷、水、火柴。??
学习过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第1节土壤的成分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