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有班级六个,有学生140人,其中,一年级9人,二年级11人,三年级14人,四年级30人,五年级35人,六年级41人。像一、二、三年级这样的小班额,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稍微轻松一些。但是,我校的五、六年级有个别学生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其中的困惑、苦恼及技巧情况如下:
一、有班主任认为: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的技巧是:必须讲究工作的艺术性。
因为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就是在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聪明才智,抓住教育契机,运用教育技巧,调动艺术手段,坚持巧妙疏导,恰如其分,独具匠心地处理各种令班主任棘手的问题。要走进学生心灵,最重要
1
的是抓住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采取各种“艺术手段”,“走进”学生心灵,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班集体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克服前进中的阻力。
二、还有班主任认为:作为班主任,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做“益友”,再成“良师”。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的活动,做好“总指挥员”。
3、为人师表,树立典型,全面育人。
4、民主管理班级,建立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
三、后进生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学校教育的问题,我校有班主任是这样做的:
1、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2、注重观察,善抓亮点,适时鼓励。
3、雪中送炭。
4、信
http://http://www.wenku1.com/news/36B1295185304DFA.ht
ml任他,给他权利。
5、关心、帮助、热爱后进生。
6、我校还有班主任认为个别辅导、学生辅导比教师强。因为学生和学生经常在一起,后进生缺少胆怯心理,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弄懂。
2
四、三年级班主任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每个小孩在没有读书之前都非常渴望背着书包来学校读书,可是他们当中的某些人为什么会越来越讨厌读书呢,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成绩不好。老师看的是成绩,家长看的是分数,每一个学校都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和老师,我们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眼光看教育的发展,我们心里的每个学生总是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为什么单单在学习上一定要给他们压力呢,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愿我们所有的班主任都能携手共进,开拓思想,用我们良好的素质和爱心来教化这些祖国未来的栋梁。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3
关于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第五大商业银行的诞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加快业务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区大的经营风险。虽然近年来福州邮政储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在操作风险管理上,邮储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为了了解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情况,笔者于2010年3月15日至4月15日对??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调查。调查中采用了采访及查阅资料的方法,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 ??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概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邮政储蓄银行于2008年5月28日正式成立,是福州市邮政储蓄银行下辖的一级支行。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员工19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营销员4人、信贷员4人、综合柜员9人,办理的业务范围包含个人储蓄业务、公司业务、信贷业务、中间业务、代理业务五大类。
(二)操作风险管理情况
根据福州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管理体制,风险管理工作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即市行设立专职部门构筑“业务检查——合规管理——内部审计”三道防线组成的内控管理体系,直接对所辖各支行进行垂直管理,各支行按市行内控制度要求履行岗位职责并受市行监督、检查、指导。近几年??邮政储蓄银行机构高度重点操作风险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业务发展和安全防范工作齐抓共管,有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岗位,确保不相容岗位不兼职,分级授权落实到位。同时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确保无资金案件发生。
二、 ??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经过其上级行的正确领导、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部分员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规操作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章不循,监督制约乏力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具体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如下:
1、员工风险意识淡薄。邮政储蓄银行经营范围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员工对操作
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来经营邮政储蓄的层面,对公司业务、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认识不足。而且近两年来规模扩张带来了人员扩张,柜面人员和信贷人员的新工比重超过50%。这些新工从业经验较少,会计基础工作很不扎实,防范风险的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操作随意性较强,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2、人员素质不高。邮政储蓄银行总体人员综合素质与商业银行相比仍有差距,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管理水平无法达到银行风险管理的专业要求。特别是在信贷、公司等新业务及法律方面缺乏专业人才。
3、学习制度不落实。市行统一组织全行员工培训的力度不够,由于班务安排原因,无法组织大规模统一的业务培训。各基层支行也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业务学习制度或业务学习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加以严格落实,学习成效不明显,员工业务水平提升缓慢。
4、内控制度不健全。一方面原有的规章制度要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监管部门的要求不断进行完善,另一方面伴随着新业务产生的新内控制度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疏理和补充。特别是一些新业务品种的开发,既缺乏对新业务的开办制度和运作流程的充分论证,又缺乏有效落实内控制度的保障措施,使得业务开拓与内控建设不同步,形成无章可循的空隙。
5、计算机系统不完善。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各项业务的计算机系统是相对独立的,柜员日常办理业务需要分别登入七个独立的系统进行操作,这样不利于对风险的有效控制。而且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监控各系统可疑交易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违规操作行为,从而有效控制风险。信贷、公司等新业务系统由于业务人员经验不足,系统研发人员能力不足等原因,系统存在不少漏洞,功能还要进一步完善。
三、 改进的建议
(一)要营造风险控制文化
邮政储蓄银行要营造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管理理念、风险控制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要素于一体的以“诚信审慎”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文化。一是要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引导全行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真正意识到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风险部门和风险管理人员的事情,风险管理人人有责,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岗位上存在的风险点,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二是要确立鼓
1
励主动发现和报告风险的基调,通过机制完善,建立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间有效的分工和合作机制,以及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缩短操作风险的汇报路径,以便银行高层能及时获取风险信息,采取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规避风险或者使案件的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程度。三是正确认识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积极寻找、发展防范风险的办法,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
(二)要实施“人才兴行”战略
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所以邮政储蓄银行要始终把人作为风险防范的第一主体来抓。一是加大人员招收培养力度,确保各岗位人员充足,同时把好“进门关”,对重要部门、要害岗位的员工,要进行严格挑选,并适时进行岗位轮换,防范操作风险。二是要建立公正、合理、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要根据每位员工的品德和业务能力,结合不同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分配适合的岗位。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来发挥绩效管理在吸引、稳定人才方面的作用,大力做好风险管理人才方面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工作,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发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三是全面提升员工素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商
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经营管理能力和业银行经营理念、
风控水平。
(三)要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操作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内控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并提高制度执行力。首先,应对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涉及所有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流程进行全面的清理、梳理、整合和优化,建立基于流程的岗责体系,形成以流程管理为基础的“一项业务一个流程、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本手册”的操作标准。对那些与现实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要及时修改、废止,并总结重大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其次,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流程。以专业化和集中化操作为重点,建立风险管理政策、标准和工具的制订和批准流程,政策执行和监督流程,风险状况变动的跟踪流程,特事特办的例外流程和工作汇报流程等完整程序的风险管理流程,并确保所有风险管理节点与业务流程良好契合,以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2
(五)要提高科技含量
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研发研发能力,使用电子化科学技术运用来加强操作风险的控制。通过计算机业务系统的整合,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减少业务操作环节,避免账务差错。通过计算机程序编制、设定权限指令,控制超越授权的违规操作,避免因为个人的疏忽而导致的业务失误,有效防范风险。通过计算机系统强化对业务操作运行的实时监控管理,构建全面覆盖内控关键环节的风险预警和监控系统。借助计算机系统收集、加工、反馈风险信息数据,为决策提供充分信息支持。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运用自身风险防范管理。
四、 调查体会
通过本次参加社会调查工作,使本人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首先在观察社会和认识社会方面,通过调查,掌握了基本的调查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使本人能从不断认知的过程中,能结合理论去看待周围发生的经济现象;其次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相关材料的收集、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及实践,及时进行书面总结,形成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是一个调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学以致用的过程,对本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调查报告
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调查报告
村村通村公路建设的迅速推进为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逐步成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道风景线。但农村公路建成后,由于职责、体制未理顺,养护管理经费来源不明确,导致重建、轻养、轻管、轻运等问题普遍存在。公路建设硬件固然重要,但公路建成后大量的养护与管理是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带着这一问题,县交通运输局千名干部下基层狮子镇长林村工作组对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路建养管工作主要经验和作法
这几年来,我们在通村公路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就是要把通村公路建设成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道风景线,围绕“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功能化服务”这三个内涵,在建设中创新“三全”理念,在管理上抓“三有”落实,在功能服务上,注重连网成片,狠抓路、站、运、渡一体化。
1、创新“三全理念”,推进通村公路标准化建设
一是算好全寿命周期成本帐。所谓“全寿命周期成本帐”就是从公路建设整个使用区间算总帐,严把“三关”,确保资金投入效益最大化。从设计上把关,绝不因为资金不足而降低设计标准。
从审查上把关,建设单位没有相应资质的不准进入农村公路建设市场,建设资金不落实的不下达批复文件,路基调平和压实处理不达标的不下达开工令。目前,通村公路建设资金除国家专项补贴外,主要靠村委会自筹解决,其来源是:村自有资金,村民一事一议专项资金,社会捐赠资金、扶贫办、发改局、财政等部门捆绑资金。
二是念好全概念通村公路经。所谓“全概念通村公路”,就是努力把我县通村公路建设成为“路面良好、路肩配套、边沟畅通、标志齐全、绿化美化”的功能齐全的标准路。
三是建好全方位质量监督网。对所有公路建设工程都实行派员监督、专业部门巡检监督、聘请群众代表参与现场监督、公开公示建设单位接受社会监督等五项监督制度。
2、咬定“三有”目标,强化通村公路规范化管理
一是分级养护,实现有人管事。通村公路实现有人管事,其内涵有三个方面,其一,各级政府要切实树立起通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属镇村事权意识,要将通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列入议事日程,通过主动管养来争取国家的补助投入,而绝不是等待国家给补助才安排管养,反之就不管不问;其二,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每条通村公路都要明确住村国干、村“两委”干部等为责任人,实行“路长负责制”,把通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好坏与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挂起钩来,只有这样才能把通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落到实处;其三,要有专人或专班来做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强调
对所有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行“合同管理制”,由乡镇按线路组建管养道班、管养协会或落实专人负责路段的日常管理与养护,所有养护人均与乡镇政府或村签订管养合同,明确双方各自责权利。其中对养护人员最基本硬件要求必须做到“六个一”:一份合同、一辆斗车、一把铲锹、一把锄头、一把扫帚、一件黄背心。
二是形成村规民约,实现有章理事。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点多、线长、面广,要实现“无打场晒粮、无乱堆乱放、无路面积水、无乱搭乱建、无阻碍交通”的目标,单靠交通部门一家管理是难以实现的。要彻底扭转“说起来人人反对,做起来人人参与”和“一管就效,一放就乱”的局面,就必须要变强制管理为群众自觉参与管理,变群众熟视无睹为主动爱路护路,变交通法规为村规民约。为此,我们大力倡导各建制村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专门讨论本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并形成书面的村规民约,由各户签字后再以倡议书的形式下发到各户张贴,约定全体村民共同遵守。对一些劝教不改的行为,村干部或兼职养护员可向县交通局举报,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或交管站出面解决。现在,全县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将本村公路养护写进了村规民约,还有部分村在出入口设臵减速板和隔离墩,控制重载车通过,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公路的养护效果。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实现有钱办事。我们对通村公路采取“三个1000”的办法,确保通村公路养护资金到位,即每公里按交通部门支付专项资金1000元,县级财政转移支付1000元,镇、村
筹资1000元。同时,积极推行公路绿化权臵换,在强调农村公路道旁绿化的同时,灵活处臵道旁绿化经营权,或公开拍卖,或集体投入,与养护人按比例分成等,筹集部分养护资金。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这些措施的落实困难很大,通村公路养管资金的筹措仍然是通村公路养管工作的最大瓶颈。
3、注重连网成片,强化通村公路服务功能。
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干线公路沿线村通村油路规划里程捆绑起来使用,优先确保主干公路或连村公路拉通,同时,有步骤有计划地打通乡际和村际断头路,着眼通村公路联网成片,使通村公路进得去,出得来,连成线,能循环。比如我们对管窑镇全部通村公路规划里程进行整合,修通两条大循环线,沿线12个建制村全部实现互联互通。再比如株林河西(株林至达城)公路、彭思三福(三合铺至浠水福主)公路、横车界刘(界岭至刘冲)公路、新松公路(新桥至松树岗)、横铺(横车至铺咀)公路、赤东竹南(竹瓦至武穴南泉)公路、刘河大蔡(大公至蔡受)公路等等,都实现了循环联通,班车通达。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局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组织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了"回头看",我们在农村公路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公路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不够”:
一是农村公路发展法制宣传不够。从工作队下乡初调查狮子镇长林村、邓河村的情况看,基层干部、村民对《公路法》和省
人大颁布的《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了解还不多,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属地方事权,地方政府是责任主体等还存在模糊认识,爱路、管路、护路、科学利用公路等还有差距。普遍认为,乡村公路由县级专业施工队伍修建,由专业机构验收,今后的养护和管理应由上级负责,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没有责任。
二是通村公路建设的计划规模不够,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随着国家持续几年来的政策支持,人民群众建设通村公路的热情不断高涨,一方面通村部公路建设即将全部完成,另一方面要求建设通组通垸公路的呼声不断。从狮子镇长林村现实情况看,该村10.2公里通村公路已建成,但通垸通组公路仍有4公里急待修建,多数村民从村部到家里仍然要步行,进出物资运输仍然不方便。
通组(通垸)公路与农民群众关系更密切,受益更直接,建设积极性更高涨,管养更方便、里程量巨大,而我省通村公路建设规模不断缩小,这与当前全县要求建设通组公路的迫切要求存在巨大反差。
三是农村公路质量监管力度还不够,还存在一些管理漏洞亟待加强。从县交通局质监站抽检的数据和人民群众的来访信件看,农村公路质量还存在一些漏洞,一部分项目县质量巡查频率不够,管理力量跟不上发展需求,少数项目的水泥面板厚度、强度均不符合要求。再就是工程项目事前、事中的过程监管还不够,农村公路质量监管要进一步加强。
四是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的责任意识不够。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多数乡镇出台了实施细则,但养护机构设臵、人员配备、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及考核检查办法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从狮子镇长林村来看,公路养护人员均为兼职,责任心不够强,养护资金和工资都无法到位,导致村民占用公路路肩种农作物、种菜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公路安全、影响公路水土流失导致公路损坏,寿命减少。
三、“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目标及建议
建设目标及建议。我县“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发展比较快,主要地建设完成省际出口及断头路138公里,建设通村水泥路1688公里,完成省定通村公路建设目标,100%行政村实现了通畅,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尽管如此,离现实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一是通村公路远远没有实现通村达户目标,按照上级对通村公路定义,原规划通村公路路线只是从乡镇政府或主干公路通至行政村村部的最近路线,甚至一些行政村村部就在省道或县道旁边,也被视为已通畅,这种定义导致的结果就是理念上所有行政村都已完成了通畅目标,但仍有大部分村民小组或群众聚居地没有解决出行难问题,群众要求国家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的呼声很高,每年向县交通运输局写申请报告的上百份。二是已建成的通村水泥路大多只是一种放射状的断头路,尽管我县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工作,比如将乡镇内的规划打包捆绑使
用,优先安排联村公路建设等,使许多乡村干线公路实现了联片成网,但这仅仅只是一部分而已,还有许多乡际、村际公路因为受规划制约不能联通,群众出行存在新的不便,农村客运发展受到制约,为此老百姓要求修通循环路的呼声也很高。三是一些重要的经济园区、“小三场”单位、旅游观光景点等等也迫切要求修通水泥路,需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根据以上这些现实,结合省厅的相关要求,我县为做好后期通村公路建设规划。
关于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五月中下旬组织开展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专题调研。调研活动采取主任带队、委员参与、部门配合的方式,通过听取汇报、察看现场、集中座谈等形式进行,分别听取了各乡镇及与规划管理有关市直部门的工作汇报,共召开座谈会7次,座谈近百人次。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了近几年来我市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认真分析了当前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收集整理了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现就专题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各级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经过市住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城乡面貌的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规划意识普遍增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规划管理工作,在各种会议上带头宣讲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强调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意义,要求各级干部职工高度重视规划实施、自觉支持规划管理,积极为规划管理工作排忧解难。全市通过开展百日宣传活动、刷写标语、车辆巡回宣传、电视专访、公益广告、宣传橱窗、临街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规划管理基础知识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常识,规划意识普遍增强。
(二)规划编制不断加强,规划体系逐步完善。20**年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评审工作,已报送省政府等待审批。城市东区、西区、城中村等中心城区13.3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临港工业园总体规划、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江南高速南互通连接线、荆松一级公路城区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出台。城市绿化、燃气、环卫、给排水等专业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部分乡镇正在着手修编总体规划。全市238个村庄规划及40个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完善。
(三)规划管理实施有序,规划控管更加有力。一是队伍建设逐步加强。调整充实市规划委员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设部分专门机构;建立完善规划评审专家库,形成科学的进入退出管理机制。升格城乡规划局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充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各乡镇设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所,配备了相应工作人员。聘任村镇规划管理协管员、信息员264人, 统一明确了工作职责,统筹预算了工作经费。二是审批管理日趋规范。市规划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划管理办法和技术规定,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科学设计规范文本,完善规划审批内容。区别不同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强化各部门综合管理,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严格执行各项审批程序,加强规划审批工作的治庸问责,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巡视检查。市规划管理部门努力克服范围大、战线长、人手少、事项多、要求高等工作困难,不辞辛劳,勤于巡查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建设行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广辟管理信息来源。加强工作联系,发挥好规划协管员、信息员积极作用。利用管理监理公司和电子监察平台,实现信息迅速传递,管理及时有力。四是严格执法。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开展了全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清理检查了市政府重大投资工程项目及“银泰佳园”、“公园壹号”、“松江阳光城”、“云中丽景”、“松都华府”、“鑫泰国际”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8个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督促了市住建局、规划局、国土局等部门联合对城东工业园规划区内的违规建房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20**年春节前后,全市共立案查处违章建筑行为15宗、制止违章建设20起,市政府组织建设、规划、国土、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了四次强拆活动,始终保持了控违拆违的高压态势。
(四)规划作用日趋显现,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我市城乡建设快速发展。市中心城区建设理念更加先进,城区框架逐年拉开,整体布局趋于合理,建筑风格更具特色。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增色叠翠,增光添彩,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文明创建工作争先进位,再上台阶,发展环境愈益优化。工业园区筑巢引凤,项目满园,生机盎然。各乡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彰显地区特点,切实完善功能。“一镇两区”示范建设深入推进,重点建设了卸甲坪乡曲尺河村民族特色山寨等10个示范小区,对100个农村聚居区实施了改造提升,逐渐形成了“一区一特色”的发展目标。
二、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规划编制滞后,管理前置条件缺失。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是指导城市建设、实施规划管理的前提。近年来,我市城乡建设明显提速,规划的编制与调整无法跟上建设的大手笔,全市城市总体规划20**年完成修编评审并上报省政府以后,至今未批;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低,街景规划尚未编制出台;大部分乡镇总体规划超期服役,少数乡镇还没有将修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陈店集镇近邻临港工业园,因园区发展未定事宜的影响,集镇总规编制无可适从;村庄规划操作性不强,亟待调整修编。总体来看,全市现有规划编制明显滞后,规划管理缺乏前置条件,规划体系修编完善迫在眉睫。
(二)体制机制不顺,规划管理矛盾突出。一是审批程序不畅。乡镇个人住宅报建程序繁琐,沿路沿渠建房的联合审批程序尚未建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无证可发。二是管理权限不明。规划管理部门与乡镇政府的管理权限、责任尚待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所在乡镇的规划管理仍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三是疏堵机制不全。在严格执行“四个一律”的区域,导致一些危房改造、子女分家建房的刚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实际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如新江口镇城中村目前因改危、子女分家建房已申请待批的有101户、城郊村已受理未发证的有55户,最终得不到及时审批导致“违规”强建现象的发生。杨家冲村民余松因住房倒塌、搭篷居住半年之久,最终未得到妥善安置和合理答复,在原地“违规”改建;新江口镇新沙刘路沿线22 户危房申请改造未批,7户住房已相当危险,其中1户搬迁、2户“违规”在原址强建。
(三)控管机制失灵,违法建设屡见不鲜。一是社会监督机制没有形成。由于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度低,社会对各类规划知晓率更低,从而导致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不畅。二是规划执法力度有限。城东工业园规划区内的大桥社区、永兴场社区和丝线潮村在20**年期间个人新建、改建、扩建房屋违法用地53宗,国土部门立案查处或进入立案查处阶段仅6宗,规划部门立案查处仅6宗,而且查处执行的难度大、成本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执法力量薄弱,市规划局实际在职工作人员29人,具体从事规划监察的执法人员只有8人,难以应对大量的违规建设的查处工作。三是控管合力仍未形成。规划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国土、环保、水利、电力、消防、房管、林业等职能部门都负有监管职能,很多部门在规划管理方面具有前置、后置行政许可权力,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没有形成有效的综合监管合力。
(四)法规尚显“年轻”,城乡建设挑战巨大。一是规划意识欠缺。《城乡规划法》特别是《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颁布实施时间不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尚缺火候,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的规划意识仍仅仅停留在知晓的层面之上,在实施的层面往往是规划跟着建设跑,未批先建、边建边批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开发建设热点区域,抢搭抢建、抢栽抢植的现象非常突出,如临港工业园宜化二铵项目区内突击抢栽桂花苗木6万余株,城东工业园规划区内的违建也属这类情况。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城乡建设面临巨大的拆迁难题。如新江口镇谢家冲大道所在“城中村”480亩范围内据不完全统计已清理“隐形拆迁户”128户,仅黄杰小学项目建设80亩范围内已清理“隐形拆迁户”33户,其中“两证”(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通知书)齐全的有6户、只有1证的有6户、对手成交21户。重大工程建设规划调整不到位,没有实行区域性的计划拆迁,拆迁安置地(房)严重滞后, “一步上楼”没有楼,“一基一台”没有地,被征地农民安置途径较为单一,往往面临失地即失业的困境,“双征”工作举步维艰,城乡建设面临巨大压力。
(五)保障依然乏力,管理能力亟待加强。一是经费保障严重不足。首先,规划编制经费缺口大。20**年以来,全市先后启动和编制了人和路街景规划、西环路片区规划和城东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总编制费用220万元,住建局筹资解决20万元,缺口200万元。经费不能到位,导致规划不能出台,规划也就成为空话。按总体规划每平方公里2万元、修建性详细规划每公顷1万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每公顷2500元的标准,全市要实现规划按期修编、未编尽编、各类规划全域覆盖的目标,规划编制的经费保障是最大的难题。其次,工作经费无保障。根据全市“三定”方案,市城乡规划局为差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54人,单位运转主要依靠住建局补贴和收取规划咨询服务费、放线服务费,20**年以来城乡规划局年均收入近200万元,年均缺口30多万元。20**年以来,随着管理职能增强、管理范围扩大、执法力度加强,收入锐减,工作经费缺口在不断加大。二是全市城乡规划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与规划管理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全省农村税费配套改革期间,我市各乡镇城建所单位性质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中介服务机构,人员由事业身份转变为社会人。20**年,全市设立16个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实有人数为85人,多数乡镇设岗为3到4人,卸甲坪乡仅为1人,而且这批人呈现“三无”现象,即无岗位编制、无稳定经费、无工资标准,人员经费预算仅为3000人/元,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
关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专项调查报告
宣汉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关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专项调查报告
(2014年6月30日在宣汉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计划安排,并经2014年第35次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分五个专项调查组对我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调查。调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帐薄、实地座谈等方式针对性地选择了部分有组织非税收入职责的24个县级单位和10个乡镇的2011年至2013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和检查,现将专项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基本情况及成效
(一)基本情况
1、非税收入情况
全县2011年非税收入17973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457万元,罚没收入5197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154万元,专项收入308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300万元,其他收入785万元。
2012年非税收入19581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9853万元,罚没收入4058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167万元,专项收入3540万元,其他收入963万元。
2013年非税收入27513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0151万元,罚没收入7871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660万元,专项收入3198万元,其他收入1633万元。
分别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19%、24.14%、27.48%。
2、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
政府性基金2011年收入31500万元,2012年收入55497万元,2013年收入70253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明晰政策
县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转发省、市有关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相关政策,明确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财政专户管理、部分预算管理、收费及财政票据管理等具体规定,拓宽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规范收支计划编制程序和办法,增强财政的综合平衡能力。
2、规范收费
财政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全面清理;对全县教育收费、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收费进行了专项治理,相关收费得到进一步规范。
3、票据控制
通过规范财政票据政策,健全票据领、发、用制度,从今年4月1日起实行审批领票机制,非税收入票据实行“凭证购领、限量供应、验旧领新”制度,并督促单位及时、足额地将资金缴入财政专户,做到开票资金、入账资金、上缴财政专户资金“三相符”。
4、计划管理
积极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按照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的要求,审核编制综合财政收支计划,严格实行人员经费按实际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项目经费按可能的安排方法。
5、财政监督
加强与代理银行票据传递等业务的联系,确保非税收入准确、及时划缴财政;有计划地开展“收支两条线”检查,对违规单位督促整改。
二、我县非税收入征管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违规行为仍然存在
主要表现为一些部门、单位甚至是一些领导同志,对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及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认识不清,把收费、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视为单位自有资金,认为政府不必调控,财政无需管理;有的把非税收入与“三乱”联系在一起,认为抓非税收入就难免出现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也有的认为毛多肉少,不能有效增加政府的可用财力,花大力气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得不偿失;还有的认为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平衡财政预算,在管理方面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单位的利益。 一是一些单位、部门不按规定擅自减少收费范围、该收不收,如文广新局非税收入范围本应为三项:①网吧、歌厅娱乐;②广电、机台和机站管理;③非法记者站、非法记者及盗版等,目前仅对网吧进行了收费。如植保站收取的植物检疫费,现只收取了烟叶检疫费,而花卉、苗圃、农作物调出检疫费等数额小,规模不大而未收取。 二是征收手段乏力,不少非税收入漏征、少征。如水务局征收的水资费、环保局征收的排污费等缺乏科学的计量手段,大多采取协议征收方式征收,漏征、少征现象严重。 三是一些单位、部门对非税收入迟滞上缴或不缴、截留挪用,如土主镇2011年至2013年非税收入共264.13万元未上缴,用于本镇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支出。
(二)法规政策不健全,非税收入征管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有关非税收入管理的法规制度,除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和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外,尚未形成一套涵盖非税收入立项、定标、征收、资金使用、票据管理等各环节的完整的法规体系,现在仅有的一部财政法律《预算法》,也没有关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目前的非税收入管理呈法治性弱、行政性强的状态。 由于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完善的法规政策,一是对非税收入的内涵、范围、分类界定不清晰、不具体,对实际管理中出现的某些情况难以把握。 二是审批收费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现行审批收费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而法律法规依据什么设立收费,并没有相应的非税收入法律为其规定严格的、客观标准。行政机关哪些行为可以或不可以收费,也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目前许多收费项目的设立,凭借的是权力,财政很难监管。 三是一些单位、部门不按规定上报审批擅自设立项目,无收费许可超范围征收,如畜牧局下属的动物疫控中心收取的消毒药、草料站的草种款、改良站的液氮、狂犬病防治办公室的狂犬疫苗、牌证和农业局下属的农机校收取的培训费、农广校收取的学员住宿费等等,虽然收入已全额上缴财政,但仍缺乏法律依据的支撑。
(三)征管主体不明确,执收行为亟需规范
非税收入征管主体不明确主要表现在非税收入由各执收单位自行征收。这种多方征收、多头管理的格局,肢解了财政管理职能,分散了非税收入征管力量,增加非税收入管理成本,造成了以“收费养人”的局面,更是形成编制人员膨胀的主要根源。同时,现行执收、执罚行为主要存在部门多、环节多、项目多、标准乱等问题。单位和个人要办成一件事,在涉及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几乎都要过“交费关”,一些部门和单位甚至将某些管理职能置于下属事业单位或协会,从而增加收费环节。执收执罚单位一方面超范围,超标准收费(罚款),甚至擅立收费(罚款);另一方面存在该收的不收,该罚的不罚,随意减免,收“关系费”、“人情费”导致财政非税收入流失。如残联收取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按上年在职职工的人平年工资的1.5%的标准收取,而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现仍是按照在职职工每人年均18000元的标准收取(达州市2012年的市平工资为32241元)。运管所代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按营运车辆120-180元/台收取,而实际是按100元/台收取,均降低标准收费。还有个别部门没有提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末职工人数也没有按照财政预算人数计算。运管所在打击非法营运车辆时,按国务院令第370号《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处理违法车辆时自由裁量幅度太大,出现同一违法行为处罚的标准不统一(办法规定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实际处罚只有1万元或5千元)。同时,财政性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停车泊位取得的收入全部没有上缴财政,造成政府非税收入流失。
(四)财政票据管理使用有待规范
一是领用票据不出示“领购证”,造成一个单位多人领票; 二是票据领购后没有实行建账监管制度,缺乏专人、专责、专账、专库管理; 三是基层单位人员变动频繁,人员变动时财政票据无人监督移交,导致票据的领购、使用、结存账务不清; 四是一些单位和部门财政票据丢失、损毁和被盗时,不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 五是财政票据不按规定范围使用,转借他用; 六是不及时核销财政票据,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滞留、挪用、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特别是乡镇,过去县财政对乡财政的票据管理是按一级独立的财政进行管理,因此没有全面、及时的清理核定下发的各种财政票据,加之财政票据管理乱象丛生,县财政非税股的人力资源有限,出现乡镇票据管理不到位。
上述问题较普遍,如胡家镇农民筹资专用票据下差旧版275本,非经营结算统一票据下差旧版100本、新版16本,非税收入票据下差旧版153本、新版6本,罚没收入票据2008年3月31日前下差旧版292套、新版169套,这种情况在乡镇不是个例。同时,水务局通过清理也有2套罚没票据无法查证;而住建局则因体制问题,形成了收取的城市建设配套费因返未返和坐支未上划的现象;县公安局(派出所)及交警大队罚没票据下差376套等。
(五)非税收入刚性不足,柔性过杂,实际操作困难重重
“税收”是依法征收,而非税收入则刚性严重不足,还有几类收入(如: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捐赠收入等)没有预见性,更不可能有刚性,非税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所以政府行为太重,一个纪要、一个批件,就有可能几万元、几十万元的收入化为乌有,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六)管理主体分散,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目前非税收入管理主体呈多元化特征,虽可收到相互制约之效,但也带来职能交叉,政策制定和执行欠顺畅,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政府部门之间、财政与部门之间征收观点存在差异,增加了征收工作的复杂性。财政与金融部门之间划转资金不及时,在银行滞留时间过长,审批程序多,部门意见大。政府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于分管领导的不同,存在着非税收入返还的利益不同,导致有非税收入的部门之间存在着攀比和拆台。在财政部门对部门的收入分配上自然出现这样那样的许多矛盾,返还比例不同,导致非税收入征管复杂化。
三、关于非税收入征管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与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平衡地方财政预算的有益补充,要进一步提高对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认识上来,转变观念。只有实现对所有非税收入的统一征收、统一管理,形成共识,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杜绝“三乱”,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健全制度,确保依法依规征管
一是县政府要加快制定《进一步加强全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财政、发改(物价)等部门应进一步清理非税收入项目,规范、完善、细化一系列有关非税收入管理的制度和办法,确保依法征收。 二是建立健全财政、审计、监察、发改(物价)等部门和征收单位相配合的征收管理机制,实行监管、检查、处理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 三是相关部门、单位年初要全面、真实、准确地编制年度非税收入计划,编入部门预算,纳入预算管理。
(三)进一步严格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真正做到“以票管收”
严格票据购领、使用、保管、核销及监督各环节,力求票据与项目、与收入、与稽查相结合,以票管收、统筹调剂。各执收单位财务部门统一领取财政票据并实行建立台帐监管制度,强化责任,切实做到专人、专责、专帐、专库管理,定期向财政局报告并核对票据的领取、使用、结存情况。
(四)进一步加大对全县非税收入的专项检查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
县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非税收入的增收管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在全县开展一次非税收入的专项检查,对收入未上缴,坐支收入,票据损毁、遗失等情况进行核查、登记、清理。对胡家镇、土主镇、交巡警大队等票据历史遗留问题由县监察、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组成调查组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分类处理,并专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调查处理情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班级管理调查报告鲁番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