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ussmaul 呼吸:
2、潮式呼吸
3、比奥(Biot )呼吸
4、触觉语颤
5、肺下界移动度
6、啰音
7、胸膜摩擦音
8、管样呼吸音
9、颈静脉怒张
10、浮沉触诊法
11、桶状胸
12、支气管语音
1、被动体位
2、蜘蛛痣
3、调节反射
4、颈静脉怒张
5、反常呼吸
心血管
1. 胎心律
2. 奇脉
3. 脉搏短绌
4. Ewart 征
5. 大炮音
腹部
1. 移动性浊音
2. 反跳痛
3. 液波震颤
4. 库瓦西耶征
5. 肝 -颈静脉返流征
6. 振水音
7. 腹膜刺激征
墨菲(Murphy )征
神经系统
1. 杵状指
2. 共济运动
3. 浅反射
4. 深反射
5. 三偏征
6. Horner 综合征
7. 脑膜刺激征
8. Lasegue 征
诊断学名词解释
抽 搐 与 惊 厥
1.抽搐
2.惊厥
1. 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或强直。
2.惊厥是指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或阵挛性。惊厥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发 热
1.发热(fever )
2.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呼 吸 困 难
1. 呼吸困难
2. 心源性哮喘
3.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4. 三凹征
5.Kussmaul 呼吸
1.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2. 重度呼吸困难。呼吸有哮鸣声,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部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3. 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短、被迫坐起,惊恐不安。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4. 为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凹陷,此时亦可不伴有干咳及高调希奇性喉鸣。主要是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所致。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5. 表现为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音,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黄 疸
1. 黄疸
2. 隐性黄疸
3.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4. 旁路胆红素
5.Girlbert 综合征
6. 核黄疸
1.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 隐性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在17.1-34.2umol/L之间,临床上不易觉察胆红素升高所致的症状与体征。
3.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小部分尿胆元在肠内被吸收,经肝门静脉回到肝内,其中的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4. 旁路胆红素:正常人约有15-20%的胆红素并非来自衰老的红细胞,而是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这些胆红素称为旁路胆红素。
5.Gilbert 综合征:是指由于胆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致血中UCB 增高而出现黄疸。
6. 核黄疸:系由于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UCB 不能形成CB 导致血中UCB 增多,而出现黄疸,血中UCB 甚高,多见于新生儿预后极差。
咳 嗽 与 咳 痰、咯 血
1. 咯血
2. 咳痰
1.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从口腔排体外。
2. 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
呕 血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皮 肤 黏 膜 出 血
皮肤黏膜出血(mucocutaneous hemorrhage )因机体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临床特征。
一 般 检 查
1. 正力体型 2. 无力体型 3. 超力体型 4. 生命体征 5. 意识 6. 急性面容
7. 慢性面容 8. 二尖瓣面容 9. 满月面容 10. 甲亢面容 11. 伤寒面容 12. 自动体位 13. 强迫体位 14. 被动体位 15. 辗转体位 16. 蹒跚步态 17. 醉酒步态 18. 慌张步态 19. 跨阈步态 20. 斑疹 21. 丘疹 22. 斑丘疹 23. 出血点 24. 瘀斑 25. 紫癜 26. 蜘蛛痣 27. 水肿
2. 1. 正力体型是指身体各部分匀称适中,一般正常人多为此型。
2. 无力体型是指体高肌瘦,颈细长,肩窄下垂,胸廓扁平,腹上角小于90°。
3. 超力体型指体型粗壮,颈短粗,面红,肩宽平,胸围增大,腹上角大于90°。
4. 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是体格检查必检的项目之一。
5. 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6. 表现为面色潮红、兴奋不安,表情痛苦,有时伴有鼻翼煽动,口唇疱疹等。
7. 面色灰暗或苍白,面容憔悴,双目无神,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8.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紫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9. 面如满月,皮肤发红,常有痤疮,女性可有小须。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
10. 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瞬目减少,兴奋不安,烦躁易怒或惊愕表情,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1.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常见于伤寒。
12. 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正常人或患一般疾病或疾病早期。
13. 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病人常被迫采取的体位。
14. 病人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见于瘫痪、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病人。
15. 病人腹痛时,辗转反侧,坐卧不安。
16. 身体左右摇摆,见于佝偻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17. 行路时驱干重心不稳,步态紊乱似醉酒状,见于酒精中毒、巴比妥中毒或小脑疾患。
18. 由于肌张力增高,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震颤性麻痹。
19. 由于踝部肌腱、肌肉驰缓,患足下垂,行走时必须抬高下肢才能起步。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20. 局部的皮肤发红,一般不隆起皮面。
21. 为局限性、实质性、隆起的皮肤损害,表面可扁平、尖顶或有凹陷。
22. 斑丘疹是在丘疹周围有发红的底盘称为斑丘疹。
23. 皮肤与粘膜下出血直径不超过2mm 为出血点。
24. 瘀斑为皮肤与粘膜下出血直径超过5mm 。
25. 皮肤与粘膜下出血直径在3mm~5mm之间为紫癜。
26.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27. 过多的液体潴留在组织间隙中而出现肿胀时称为水肿。
基 本 检 查 方 法
3. 1. 检体诊断 2. 体格检查 3. 视诊 4. 触诊 5. 浅部触诊法 6. 深部触诊法 7. 双手触诊法 8. 深压触诊法 9. 冲击触诊法 10. 叩诊 11. 清音 12. 过清音 13. 鼓音 14. 浊音 15. 实音 16. 恶病质 17. 板状腹
4. 1. 检体诊断是医生对被检者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后,对病人疾病提出的初
步诊断。
2. 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传统的工具检查被检者身体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3. 视诊是医生运用视觉来观察被检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4. 触诊是医生通过手的感觉,来判断所触及的内脏器官及躯体部分的物理特征的一种诊断方法。
5. 将手轻轻放在被检查的部位上,运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弹力,柔和地进行滑动触摸,注意被检查部位有无压痛、抵抗感、搏动、肿块或其他变化。
6. 用并拢的二、三、四指指端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触摸深部脏器或病变,可以更精确地确定深部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7. 右手置于被检查部位,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肿块的背部,左手将被检查部位的脏器、肿块推向右手方向,此时的脏器或肿块被固定且更接近体表利于右手触诊。
8. 用一或二个手指指端在腹壁上垂直地逐渐用力按压,用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
9. 以三或四个并拢的手指指短与福避取70°~90°角,置放于腹壁上相应的部位,进行快而有力的连续冲击。
10. 使用手指、手掌、空拳、或叩诊锤按一定的方法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产生音响,然后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脏器的状态及病变情况,或根据是否出现疼痛来判断有无病变或病变程度的一种诊断方法。
11. 是一种音调较低、音响较强、震动持续时间较长的声音,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12. 是一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介于清音和鼓音之间的声音。
13. 是一种和谐的低音,类似击鼓音;与清音相比音响更强、震动持续时间也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脏器时出现。
14. 是一种音调较高、音响较弱、震动持续时间较短的声音。
15. 是一种音调较浊音更高、音响较弱、震动持续时间更短的声音。
16. 长期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如肿瘤、结核病或甲亢等,可表现明显消瘦的外观,严重者称恶病质。
17. 全腹膜炎时腹肌高度紧张、腹肌痉挛强直,称板状腹。
诊断学名词解释
发热
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问答题
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问答题
1.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
④趋高热41℃以上
2.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
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③多系统症状询问
④患病以来一般情况
⑤诊治经过
⑥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治疗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
问诊
名词解释
5、暗示性提问 6、主诉
问答题
17、问诊有什么重要性?
18、简述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19、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5、是一种能为患者提供带倾向性的特定答案的提问方式
6、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的主要原因以及患病到就诊的时间。
问答题
17、答:通过问诊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情况,诊疗经过,既往健康状况及曾经患病情况,对现病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8、答:(1)以礼节性的交谈开始;(2)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3)避免暗示性提问及逼问;(4)避免重复提问;(5)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6)注意及时核实患者陈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19、答:(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一般情况。
咳嗽与咳痰
名词解释
1.咳嗽。
2.咳痰。
问答题
(一)咳嗽与咳痰的病因分类是怎样的?
(二)以咳嗽与咳痰为主诉的患者,您在病史询问时应包括哪内容(要点)?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2.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
问答题:
(一)答:1.呼吸道疾病
2.胸膜疾病
3.心血管疾病
4.中枢神经因素
(二)答:1.发病年龄、咳嗽病程、起病方式、与昼夜或季节气候关系
2.咳嗽程度、音色、连续性、发作性、单声咳嗽
3.是否伴有发热、胸痛、气喘
4.痰的性状、量、有何特殊气味,是否伴有血痰或咯血。
体位对咳痰有何影响等。
呼吸困难
名词解释
1.呼吸困难
2.心源性哮喘
问答题
1.呼吸困难的病因有哪些?其中主要是哪些系统疾病?
2.吸气性与呼气性呼吸困难各有何特点?
3.左心和右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何区别?
4.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在问诊时的要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2.重度呼吸困难。呼吸有哮鸣声,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部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问答题
1.答: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有:
①呼吸系统疾病(气管阻塞;肺疾病;胸廓疾病;神经肌肉疾病;膈肌运动障碍等) ②心血管系统疾病
③中毒性疾病(理化因素或代谢障碍)
④血液系统疾病
⑤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其中①②为主要疾病。
2.答: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是吸气费力,且显著困难,重者出现“三凹征”,
常伴有干咳及高调气性喉鸣。
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常伴
有干啰音。
3.答: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肺瘀血和肺泡弹性降低。
右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体循环瘀血所致。
4.答:①发生诱因、表现、类型;
②起病缓急;
③与活动、体位关系、昼夜关系;
④伴随症状:发热、咳嗽与咳痰、胸疼,痰的性状与量,有无咯血及
其量;
⑤有无排尿、饮食异常,高血压、肾病、代谢性疾病等;
⑥药物或毒物摄入史、头痛、意识障碍、颅脑疾病等。
发绀
名词解释
1.发绀(又称紫绀)。 2.中心性发绀。 3.周围性发绀。
问答题
1.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有何区别? 2.发绀的病因可分哪两大类?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2.是指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引起的发绀。 3.是指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的发绀。
问答题
1.中心性发绀是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引起。发绀的特点是全身性的、除四肢与面颊外,亦见于粘膜(包括舌及口腔粘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温暖。
周围性发绀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发绀的特点是常见于肢体末稍与下垂部位(如肢体、耳垂、鼻尖)这些部位皮肤温度低、发凉,若按摩或加温耳垂与肢端使其温暖,发绀可消失。
2.(1)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2)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胸痛
一、名词解释
牵涉痛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名词解释:
牵涉痛: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称牵涉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蛙状鼻 鼻腔完全堵塞,外鼻变形,鼻梁宽平如蛙状
2、齿龈游离缘出现蓝灰色点,称为龈线,是铅中毒的体征。
问答题:包括头发和头皮,颅形态和大小,眼、眼睑、眼球运动,结膜、角膜、虹膜、瞳孔,外耳、中耳、乳突、口腔、唇、舌、牙齿、腮腺等。
颈部检查
名词解释:
5、为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间的区域
6、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搏动,可触及气管向下曳动
问答题:
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病等。
主要是由于脉压增大所致。
胸部的体表标志
名词解释
1 锁骨中线
2 肋脊角
问答题
试述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
2、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所在的区域。
问答题
答:(1)为计数前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2)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
(3)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
胸壁、胸廓与乳房
名词解释
1 皮下气肿
2 鸡胸
问答题
桶状胸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谓之为皮下气肿。
胸廓的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前侧壁肋骨凹陷,称之为鸡胸。
问答题
答: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状。肋骨的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450。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不明显。见于严重肺气肿,老年或矮胖体形者。
肺和胸膜检查
名词解释
1 三凹征
2 Kussmaul呼吸
3 胸膜摩擦感
4 管样呼吸音
5 语音震颤
问答题
1 简述语音震颤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
2 试述管样呼吸音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3 简述干性啰音的发生机制和特点。
4 气胸患者的胸部体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 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2 Kussmaul呼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慢的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此种深长的呼吸又称为Kussmaul呼吸。
3 胸膜摩擦感:指当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为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称为胸膜摩擦感。
4 管样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5 语音震颤: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又称为触觉语颤。
问答题
如何从胸,肺视、触、叩、听诊鉴别肺气肿与气胸?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因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或肺表面胸膜下肺大泡,导致肺膜脏层破裂,使肺和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而形成气胸,谓之自发性气胸。
问答题
参见肺与胸膜常见疾病的体征表。
视诊、触诊、叩诊 心脏
名词解释
1.洪脉:
2.水冲脉:
3.重搏脉:
4.交替脉:
5.奇脉:
6.枪击音:
7.Duroziez双重导音:
8.毛细血管搏动征:
四、问答题
1.简述奇脉形成的原因?
2.简述Korotkoff5期法的具体内容?
3.怎样诊断高血压、高血压分级标准是什么?
4.简述脉压改变的临床意义?
5.周围血管征包括哪些体征,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脉搏增强且振幅大,称洪脉。是由于心搏量大、脉压宽和外周阻力低所致,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涨潮落,故名水冲脉。检查时紧握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可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系脉压差大所致,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和严重贫血。
3.某些病理情况下使正常的重搏波增大,使一次心搏引起的脉波似两次,即收缩期与舒张期各扪及一次,见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及长期发热,使外周血管紧张度降低患者。
4.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为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又称“吸停脉”。
6.听诊器鼓型胸件轻放股动脉表面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严重贫血。
7.以听诊器鼓型胸件稍加压力于股动脉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增大的疾病。
8.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时则局部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局部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等。
四、问答题:
1.正常人吸气时由于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肺循环血量也增多,因而左心搏出量无明显影响,脉搏强弱无变化。当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影响右心排出量,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左室排血减少,形成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
2.听到动脉搏动声第一响时的血压值为收缩压(第1期),随后声音逐渐加强为第2期,继而出现
柔和吹风样杂音为第3期,再后音调突然变钝为第4期,最后声音消失即达第5期。声音消失时的血压值即舒张压。
3.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140/90mmHg,或仅舒张压达到标准,即可认为有高血压。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 舒张压 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舒张压 100-109mmHg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 舒张压≥110mmHg
如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不在一个级别中,按其中较高的级别分类。
4.当脉压>40mmHg,为脉压增大。见于甲亢、气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当脉压<30mmHg,则为脉压减少,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包积液及严重衰竭病人。
5.周围血管征包括水冲脉、枪击音、Duroziez双重导音、毛细血管博动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
注解:
[题9]该患者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杂音,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体征,因此 答案为C
[题12]年青女性,左锁骨上区闻及收缩期杂音,左侧为无脉,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 动脉粥样硬化见于老年人,结节性多动脉炎侵犯中等度动脉和带肌层小动脉的 血管炎,表现为多器官损害,一般不会损害大动脉而引起无脉。
[题26]该病人既有上肢血压明显下降,又有干肢血压下降,多发性大动脉炎(广泛型) 可出现上述表现,主动脉缩窄只出现下肢血压下降。
[题60]该患者体征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因此答案为ABC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三、名词解释
1、Kussmaul 征
2、Ewart 征
问答题
简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体格检查特点。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大量心包积液,心脏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怒张,深吸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Kussmaul征。
2、大量心包积液时,由于肺受挤压,可见左肩胛下角下区出现语音震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称为Ewart征。
问答题
1、视诊:颜面苍白,点动运动,musset 氏征,颈动脉搏动增强,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毛细血管搏动
2、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有水冲脉
3、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凹陷,呈靴型
4、听诊:心尖区S1减弱,主动脉瓣区A2减弱,主动脉瓣听可听到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有相对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出现Austin-Flint杂音,可有枪击音和杜氏二重音。
腹部检查
三 名词解释
1. 蛙腹:
2. 舟状腹:
3. 胃型或肠型:
4. 揉面感:
5. 反跳痛:
6.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7. Murphy征阳性:
8. 移动性浊音:
9. 尺压试验:
10. 肠鸣音:
五 问答题
1. 简述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
2. 如何鉴别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
3. 简述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4. 简述肝硬化的体征
5.简述脾肿大的测量法及临床分度
6. 简述腹部常用的触诊法及适应征
7. 简述九区法两肋弓下缘连线以上的腹部常见的包块
8.简述腹部触诊的内容
六 病案分析
1.某男,38岁,因反复上腹痛3年,呕吐3天入院。3年前出现上腹痛,呈灼痛感,饥饿时加重,进食后可减轻,以冬春季发作频繁。3天前无原因出现上腹饱胀,反复发作呕吐,呕吐物为酸臭的宿食,呕吐后感到舒适。体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腹平坦,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触诊软,剑突下偏右手掌大区域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均未扪及,上腹可听到振水音,肠鸣音4次/分钟,未叩出移动性浊音。
问: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某男,30岁,反复上腹痛10余年,加重并上腹剧痛4小时,近10天每半夜出现上腹痛,昨夜12点突发出现持续性上腹剧痛。体查:急性痛苦面容,面色苍白,出冷汗,仰卧位,两下肢屈曲,脉细速,腹壁强直,满腹明显压痛,反跳痛阳性,可叩出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问:⑴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⑵明确诊断的最佳检查?
3.某男,32岁,腹部剧烈阵发性绞痛4小时,伴呕吐,为胃内容物,含胆汁。体查:急性痛苦面容,腹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紧张,有压痛,肝脾未扪及,肠鸣音10次/分钟,伴金属音。 问:⑴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⑵明确诊断的最佳检查?
4. 某女,22岁,上腹痛5小时,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自觉低热,月经未干净。体查:腹软,脐上区轻压痛,右下腹McBurney点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提示WBC 13.5×109,N 0.90 L0.10, Hb135g/L ,Pt156×109;尿常规提示 RBC ++/HP,WBC 0-2/HP。
问:⑴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⑵进一步的处理?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三 名词解释
1.当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时,平卧位腹壁松施,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呈扁而宽状。
2.患者仰卧时前腹壁水平明显低下,严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趾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如舟状,见于消瘦和脱水者。
3.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
4.结核性,癌性腹膜炎炎症发展缓慢,对腹膜刺激缓渐,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有抵抗力,不易压陷。
5.当医师用收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
6.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7.胆囊疾患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称为Murphy征阳性。
8.腹腔内有较多的液体时,因重力关系,液体多潴积于腹腔的低处,通过改变体位,使液体流动,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
9.患者仰卧,用一硬尺横置于腹壁上,检查者两手将尺下压。以鉴别卵巢囊肿和腹水,如为卵巢囊肿,则腹主动脉的搏动可经囊肿传到硬尺,使尺发生节奏性跳动;如为腹水,则硬尺无此种跳动。
10.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 五 问答题
1.腹直肌肌腹及腱划;腰椎椎体及骶骨岬;乙状结肠粪块;横结肠;盲肠;右肾下极;腹主动脉
2.视诊:卵巢囊肿腹部膨隆多呈圆形;腹水膨隆多呈蛙腹。
触诊:卵巢囊肿可能扪及异常游走的包块,尺压试验阳性。
叩诊:卵巢囊肿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中腹部,鼓音区在两侧;而腹水患者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两侧,鼓音区在中腹部。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腹水>1000ml时,移动性浊音阳性。
3.视诊:急性危重病容,表情痛苦,被迫采取仰卧位,两下肢屈曲,呼吸频速表浅,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腹壁运动受限,有积液时,腹部膨隆。
触诊:皮肤弹性减退,脉搏频速而无力,腹肌紧张,腹壁压痛和反跳痛。
叩诊:有胃肠穿孔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有积液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视诊:面色灰暗,缺少光泽,皮肤、巩膜多有黄疸,面、颈、上胸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或蜘蛛痣及肝掌,男性患者可见乳房发育,腹部膨隆,呈蛙腹,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脐疝。
触诊:脾肋下可扪及,液波震颤阳性。
叩诊: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
听诊:脐周或剑突下有时可听到静脉营营音。
5.测量法:第一测量(又称甲乙线):指锁骨中线左肋缘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脾轻度肿大只作第一测量。第二和第三测量:脾明显肿大时,加测第二线(甲丙线)和第三线(丁戊线),第二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应大于第一测量),第三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如脾肿大向右越过正中线,测量脾右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未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临床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6. 触诊方法:(1)浅触诊法:用以检查腹壁的紧张度及有无压痛、肿块、搏动感;(2)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以检查腹腔脏器或肿块,触诊肝脾时尤其注意与呼吸运动的配合;(3)双手触诊法:主
要用于肾的触诊,也可用于脾触诊;(4)深压触诊法:用于检查压痛及反跳痛;(5)冲击触诊法:用于有腹水的病人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器或肿块;(6)钩指触诊法:适于腹壁薄软者和儿童
7.(1)上腹部常见的包块:胃癌、胰腺癌及囊肿、肝左叶癌;(2)左上腹部常见包块:主要是肿大的脾、肾和横结肠脾曲及胰腺尾部的癌肿;(3)右上腹部常见包块:肝、胆囊、右肾肿大及结肠肝曲的癌肿。
8. (1)腹壁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3)脏器触诊: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膀胱、胰腺;
(4)腹部包块:正常腹部可触及的包块及异常包块;(5)液波震颤;(6)振水音
六 病案分析
1.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
诊断依据:
症状:上腹痛,呈灼痛感,饥饿时加重,进食后可减轻,以冬春季发作频繁。呕吐物为酸臭的宿食,呕吐后感到舒适。
体征: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剑突下偏右手掌大区域压痛,上腹可听到振水音。
⑴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 ,继发性腹膜炎
诊断依据:
症状:年轻男性,反复上腹痛10余年,加重并上腹剧痛4小时,伴夜间痛。
体征:急性痛苦面容,腹壁强直,满腹明显压痛,反跳痛阳性,可叩出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⑵腹部平片有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有液体
3.⑴诊断:高位小肠梗阻
诊断依据:
症状:腹部剧烈阵发性绞痛4小时,呕吐早,为胃内容物,含胆汁
体征:腹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紧张,有压痛,肝脾未扪及,肠鸣音10次/分钟,伴金属音。
⑵腹部平片示肠管有液气平面
4.诊断:急性阑尾炎
诊断依据:
症状:青年女性,上腹痛5小时,伴恶心,呕吐及低热
体征:脐上区轻压痛,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WBC 13.5×109,N 0.90 L0.10, Hb135g/L ,Pt156×109
剖腹探查术
脊柱与四肢
名词解释
反甲。
问答题
试述杵状指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反甲:反甲又称为匙状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常为缺铁或某些氨基酸代谢紊乱所致营养障碍。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
问答题
杵状指(趾)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或鼓槌状指(趾)。杵状指(趾)发生机制一般认为与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有关。杵状指(趾)临床常见于:(1) 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脓胸及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2) 某些心血管病症: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3)营养障碍性疾病:如肝硬化等。
神经系统检查—
脑神经、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检查
名词解释:
1 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
2 偏瘫
3 动作性震颤
神经反射检查
名词解释
Hoffmann征
问答题
试述如何检查Babinski征。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为上肢锥体征。检查者左手持被检者腕部然后以右手中指与示指夹住被检者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迅速弹刮被检者的中指指甲,四指轻度掌屈反应为阳性,多见于颈髓病变。
五 、问答题 Babinski征的检查方法如下: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全身体格检查
一、是非题
1、为避免触诊对肠鸣的影响,加之心肺听诊之后继续听诊腹部亦方便,可采取视、听、叩、触的腹部检查顺序。( )
2、全身体格检查一般要求在30分钟以内完成。( )
3、检查前胸时为了对发现的肺部体征有全面的了解,可立即检查后背部。( )
二、多选题
A型题
1、全身体格检查过程中一般患者体位更动的要求是: ( )
A、1次 B、2-3次 C、4次 D、不允许 E、不限制
2、全身体格检查时以下哪项不正确: ( )
A、检查顺序是从头到足 B、检查内容务求全面系统
C、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 C、外生殖器仅必要时检查
E、肛门直肠必须检查
3、为坐位患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时一般顺序为:( )
A、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头颈部→后背部→前侧胸部→腹部→四肢→肛门外生殖器(卧外)→神经系统
B、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卧位→前侧胸部→腹部→下肢→肛门外生殖器→神经系统
C、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四肢→头颈部(卧位)→前侧胸部→腹部坐位→后背部→肛门外生殖器(卧位)→神经系统
D、一般情况→头颈部→四肢卧位→前侧胸部、后背部→腹部→肛门外生殖器→生命体征(站位)→神经系统
E、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四肢→头颈部→肛门外生殖器(卧位)→前侧胸部、后背部→腹部 X型题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包括: ( )
A、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B、前侧胸部、背部、C、腹部
D、四肢、共济运动、步态及腰椎运动 E、肛门直肠外生殖器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是非题:1 √;2 ×;3 √。
二、多选题:A型:1、B;2、E;3、B;
X型:ABCDE
血液一般检查
一、名词解释:
1、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Auer小体 4、类白血病反应 5、网织红细胞反应
三、问答题
32、类白血病反应如何与慢粒白血病区别?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名词解释
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120g><110g>110g>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亦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3、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 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小体仅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故Auer小体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4、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升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引起类白反应的常见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失血等。去除病因后,类白血病反应也消失。
5、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相应给予铁剂或叶酸/vi+B12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见于红细胞恢复,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6~8%,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渐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才渐升高。这一现象升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也可用此现象作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的诊
断性治疗。
问答题:
32、答: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急性感染、外伤、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或出血,有原发病症状,白细胞计数中度增高,多<100×109>100×109>
慢粒白血病常表现为消瘦、乏力,脾肿大明显,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常>100×109/L,外周血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常增多,粒细胞无明显中毒改变。早期病例轻或中度贫血,血小板数可增高,晚期均减少,骨髓增生极度,粒系常占90%以上,以晚幼、中幼粒为主,原粒+早幼粒<>
尿液检验
名词解释
1、选择性蛋白尿
2、混合性蛋白尿
3、多尿
问答题
1、简述肾小球性蛋白尿的形成及临床意义
2、试述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选择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后,使血浆蛋白滤过,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称选择性蛋白尿,多见于小儿肾病综合症。
2、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产生蛋白尿,尿中既有中、小分子蛋白,也可见大分子蛋白,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的后期,以及全身性疾病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
3、多尿:尿量多于2500ml/24h,称多尿。可见于肾脏疾病和某些内分泌疾病。
问答题
1、肾小球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等因素损伤后静电屏障作用减弱和(或)滤过膜孔径增大,使血浆蛋白特别是清蛋白滤过,可见于各类原发和继发的肾小球疾病。
2、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主要是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的形态,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其后在漫长的各段肾小管中受到不同pH和渗透压变化的影响,使红细胞出现大小、形态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见于各类肾小球疾病,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主要指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通路上的出血,多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有关,不存在通过肾小球基膜裂孔,因此形态可完全正常,呈均一型,见于尿路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
粪便检查
名词解释
1、柏油样便
2、白陶土样便
问答题
1、试述粪便隐血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2、试述溶组织和结肠阿米巴滋养体的鉴别要点。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柏油样便:大便呈黑色,且稀薄、粘稠、发亮,形似柏油。这是由于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破坏后变为正铁血红素,叶淋及硫化铁,后者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粘液而引起。见于消化道出血。
2、白陶土样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便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或缺如,以致粪胆素相应减少或缺如,便大便呈白陶土色,这种大便称白陶土样便。
问答题: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细胞蛋白分离现象:脑瘤患者脑脊液中蛋白增加,而细胞数正常即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问答题
参见复习内容精要中常见脑及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表
浆膜腔积液检验
名词解释:
浆膜腔
问答题:
如何鉴别渗出液与漏出液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统称为浆膜腔,在生理状态下腔内有少量液体,主要起润滑作用。 问答题:
参见复习内容精要中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表。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尿渗量
问答题
1、答:肝细胞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增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中度增加,CB/STB>0.2,<0.5>0.5>
2、答:
生理性增高多见于进食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
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等),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及肝外门脉系统分流形成。
3、答: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随胆汁分泌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分解后由小肠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胞摄取,少量进入血循环。因此胆汁酸测定能反映肝细胞合成、摄取及分泌功能,并与胆道排泄功能有关。它对肝胆系统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其它指标。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名词解释
3、C-肽
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在胰岛素原转变为胰岛素的过程中,释放出一个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片段,称C肽。
名词解释:
低血钾症:
问答题:
血钾浓度高于5.5 mmol/L 称高血钾症。临床上常见于:(1)摄入过多;心、肾功能衰竭时补钾过多、过快,输入大量库存血。(2)排泄困难:①肾衰竭少尿期或无尿期;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导致肾小管排钾减少;③长期大量使用潴钾利尿剂;④长期低钠饮食,使钾不易排出而潴留。 (3)细胞内钾大量释出:①严重溶血,大面积烧伤和挤压综合征等;②呼吸障碍引起缺氧和酸中毒时,大量钾从细胞内释出;③休克,组织损伤,中毒,化疗 (4)细胞外液因失水或休克而浓缩,使血钾升高。
心肌酶检测
名词解释
1.Q-T间期
2.病理性Q波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多源性期前收缩
5.非Q波型心肌梗塞
问答题
试述心肌梗塞各期的心电图表现。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
间期正常范围者为0.32~0.44s。
2.病理性Q波:Q波的宽度≥0.04s,深度超过同导联R波的1/4,称为病理性Q波,可见于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常引起头昏、黑朦、晕厥等症状,称病态窦方结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为窦缓、窦性停搏或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4.多源性期前收缩:指在同一导联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的异位搏动。
5.非Q波心肌梗塞:部分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后,心电图表现只有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ST-T改变呈规律性演变,但不出现异常Q波,通常其他检查可明确诊断。
问答题
答: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呈规律性演变:①早期(超急性期):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尚未出现异常Q波,仅持续数小时。②急性期:高耸T波开始降低,出现异常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继而下降;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持续数小时至数周。③近期(亚急性期):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Q波持续存在,倒置T波逐渐变浅。持续数周至数月。④陈旧期(愈合期):心梗后3~6月或更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留下坏死的Q波。
诊断学名词解释
问诊 (inquiry):即病史采集 (history taking), 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 发展的过程.
主诉 (chief complaints)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 , 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 要的原因.
现病史 :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 , 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
发热(fever )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 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稽留热(ontinued fever )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 39— 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 1℃。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指体温常在 39℃以上,波动幅度大, 24小时内波 动范围超过 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 期(间歇期)可持续 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波状热(undulant fever )指体温逐渐上升达 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指体温急骤上升至 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 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中枢性发热 :炙热因素不通过内源性致热源而直接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 发出调节冲动 , 使体温升高 , 称为 .
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 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 可引 起发热
水肿 (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
咯血 (hemoptysis) :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 , 经口排出者称咯血 .
牵涉痛 (referred pain):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 , 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 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
发绀 (cyanosis):又称紫绀 , 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 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 中心性发绀 :由于心肺疾病导致 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 .
心悸 (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 , 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
呼吸困难 (dyspnea):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 , 呼吸费力 :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 , 重者鼻翼扇动 , 张口耸肩 , 甚至出现发绀 , 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 , 并伴有呼吸频率 , 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 , 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 肺活量减少肺淤血加重 , 因这种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 , 故称 .
晕厥 (syncope):亦称昏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 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一般为突然发作, 迅速恢复, 很少有后遗症。
意识障碍 (disturhance of consciousness):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 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 (意识、感觉和运动 ) 受损所引起,可表现为嗜睡、意 识模糊和昏睡,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
心源性哮喘:指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咳粉红色泡沫痰, 重者 可有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出汗,哮鸣音及肺底湿罗音
三凹征:肺部气体吸入困难,不能扩张, 致使在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 两侧锁骨上窝以及肋 间隙均显凹陷,故称“三凹症” 。
恶心 :指上腹部一种特殊不适的主观感觉 .
柏油便 :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 , 则因红细胞破坏后 , 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 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 , 使得粪便呈黑色 , 更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 , 类似柏油 , 故又称柏油便 .
隐血便:少量的消化道出血, 每日 5ml 以下, 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 须用隐血试验才 能确定者,称为隐血便。
呕血 (hematemesis):是上消化道疾病 (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 ,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 肝、胆、胰疾病 ) 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血液经口腔呕出 .
腹泻 (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 , 粪质稀薄 , 或带有粘液 . 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
黄疸 (juandice):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 , 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称黄疸 . 它是症状 , 也 是体征 .
血尿 (hematuria):尿液离心沉淀后 , 镜检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 3个以上 , 即为血尿 .
呕吐:呕吐是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入食管,口腔排除体外的过程
便秘: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 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
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常觉排便未干净,排便平凡,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见 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
体格检查 (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便的检查器具 (如体温表、 血压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 ) 来了解和评估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 法 .
检体诊断 (physical diagnosis):通过体格检查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 .
视诊 (inspection): 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
触诊 (palpation): 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
叩诊 (percussion):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 , 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 , 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 官 , 然后反射回来 , 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 , 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 的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
清音 :频率约为 100-128次 /震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 . 是正常肺部叩诊音 .
听诊 (auscultation):听诊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 法
浅部触诊法:将右手放在被检查部位, 以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运动, 进行滑动按摸以触知被 检查部位有无触痛或异常感觉。
深部触诊法:运用一手或双手重叠在被检查部位逐渐加压向深层触摸, 借以了解被检查部位 深部组织及脏器状况。常用于腹部位检查,了解腹腔及盆腔脏器的病变
冲击触诊法:用 3-4个并拢的指端,稍用力急促地反复向下冲击被检查局部,通过指端以 感触有无浮动的肿块或脏器。此法用于有大量腹水且伴有脏器肿大或肿块的病人
生命征 (vital sign):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 ,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 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
热型 :许多发热性疾病时 , 体温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 , 称为热型 .
嗜睡 (somnolence):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 . 患者呈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 , 经刺激可唤醒 , 醒后 能回答问题 , 能配合体格检查 . 刺激停止后又复入睡 .
意识模糊 (confusion):是一种较嗜睡更重的意识障碍 . 患者虽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 , 但对周围 事物的刺激判断能力下降 , 出现定向力障碍 , 常伴有错觉和幻觉 , 思维不连贯 .
昏睡 (stupor):是一种较严重的意识障碍 . 须强烈刺激方能唤醒 , 但很快又入睡 . 醒时回答问题含 糊不清或答非所问 , 昏睡时随意运动明显减少或消失 , 但生理反射存在 .
肥胖:肥胖是指体内中性脂肪积聚过多,体重增加,当超过标准体重的 20%以上者。
谵妄 (delirium):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脑功能活动失调状态 , 其特点为意识模糊 , 定 向力丧失伴有错觉和幻觉 , 烦躁不安 , 言语紊乱 . 可见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颠茄类药物中毒、 肝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
被动体位 (positive position):病人不能自己调整和变换肢体和躯干的位置 , 见于极度衰弱和意 识丧失者
强迫体位 (compulsive position):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 , 病人被迫采取的某种体位 , 称强迫体 位 .
蹒珊步态 (waddling gait):走路时左右摇摆如同鸭步 , 见于佝楼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 良、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等 .
体型 (habitus):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 , 包括骨骼肌肉的成长与脂肪分布状态等 .
二尖瓣面容 (mitral facies):面色晦暗 , 双颊紫红 , 口唇轻度发绀 , 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
满月面容 (moon facies):面圆如满月 , 皮肤发红 , 呈多血质表现 , 常有座疮 , 唇可有小须 . 见于库欣 综合征 (cushing syndrome)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 .
甲亢面容 :面容惊愕 , 眼裂增大 , 眼球突出 , 目光闪烁 , 兴奋不安 , 烦躁易怒 ,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 故称 .
间歇性破行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病人行走过程中 , 因下肢突发性酸痛 , 软弱无力 , 而被迫 停止行进 , 需小憩后方能继续走动 . 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 .
慌张步态 (festinating gait) 起步困难 , 起步后小步行走 , 双脚擦地 , 身体前倾 , 越走越快 , 有难以止 步之势 , 双上肢缺乏摆动动作 , 见于震颤麻痹 .
斑疹 (maculae):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 , 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 , 见于斑疹伤寒、 丹 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 .
丘疹 (papules):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 , 见于药物疹、麻疹、 猩红热、湿疹等 .
斑丘疹 (maculopapulae):在斑疹的底盘上出现丘疹为斑丘疹 , 见于猩红热、风疹及药疹等 .
荨麻疹 (urticaria):又称风团 , 是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性隆起 , 大小不等 , 形态不一 , 颜色苍白或 淡红 , 消退后不留痕迹 , 是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 , 见于异性蛋白性食物、 药物或其他物质过 敏、虫咬伤等 .
玫瑰疹 (roseolas):常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 小的 (直径多为 2~3mm) 、 圆形斑疹 , 压之退 色 . 这是对伤寒和副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 .
瘀点 (petechia):皮下出血斑点直径<2mm 者="" ,="" 称为瘀点="">2mm>
紫癜 (purpura):皮下出血斑点直径径为 3~5mm 者 , 称为紫癜 .
瘀斑 (ecchymosis): 皮下出血斑点直径>5mm 者 , 称为瘀斑 .
血肿 :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者称为血肿 .
蜘蛛痣 (spider angioma):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血管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病 , 形似蜘蛛 , 称为蜘 蛛痣
肝掌 :慢性肝病患者的大、小鱼际及指腹处 , 皮肤常发红 , 加压后褪色 , 称为肝掌 .
角弓反张位:患者颈及脊背部肌肉强直,出现头向后仰,胸腹前凸,背过伸,躯干成弓形, 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
白癜:为多形性大小不等的色素脱失斑片,发生后可逐渐扩大,但进展缓慢,无自觉症状亦 不引起生理功能改变,见于白癜风。偶尔见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恶性贫血
共济失调步态:起步时一脚高抬,骤然坠落,且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 斜,闭目时不能保持身体平衡,见于脊髓痨患者
黄染:皮肤黏膜发黄
直接对光反射 :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 , 正常人照射瞳孔立即缩小 , 移开光 源后立即恢复 , 称为 .
间接对光反射 :用手隔开两眼 , 用手电筒照射一侧瞳孔观察另一侧瞳孔反应 , 正常当一侧瞳孔 受光刺激 , 另一侧也立即缩小 , 称为 .
方颅:小儿头颅额部前凸,颞部向两侧凸出, 头顶部扁平呈方形。 见于小儿佝偻病和先天性 梅毒
落日现象;是额,顶,颖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圆形,颈部静脉充盈,对比之下颜面很小,由于 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见于脑积水
集合反射:集合反射:嘱病人注视一米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 ,然后将目 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 5~10cm ) ,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称集合反射。
鼻翼扇动:吸气时鼻孔开大,呼气时鼻孔回缩,见于伴有呼吸困难的高热性疾病, 支气管哮 喘和心源性哮喘发作
镜面舌:指舌面无苔,光滑如镜,舌面呈粉红色,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
胃炎
眼球震颤(nystagmus ) :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
颈前三角区:两边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底为舌骨体上缘及下颌骨下缘
颈后三角:位于锁骨上缘,斜方肌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
颈静脉怒张: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 平卧时可稍见充盈, 充盈的水平仅限 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 2/3以内。 若取 45°的半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 称 为颈静脉怒张。
肝颈静脉返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 然后手掌以固定的压力按压患者腹部脐周 部位,如见患者颈静脉充盈度增加,称为肝 -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锁骨中线 (midclavicular line):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 . 即通过锁骨中 点向下的垂直线 , 左右各一条 .
Louis(胸骨 ) 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交接处向前突起而形成的夹角 .
腋前线 (anterior axillary line):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 左右各一条 .
腋后线 (posterior axillary line):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 左右各一条 . 肩胛线 (scapular line):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 左右各一条 . 肩胛间区 (interscapular region):为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 . 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
肩胛下角 :肩胛骨的最下端称为肩胛下角 . 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 , 肩胛下角可 作为第 7或第 8肋骨水平的标志 , 或相当于第 8胸椎的水平 . 此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 .
肋脊角 (costospinal angle):由第 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称为肋脊角 . 此前为肾脏和输尿管所 在的区域 .
肋膈窦 (sinus phrenicocostalis):胸膜腔内每侧的肋胸膜与膈胸膜于肺下界以下的转折处称为 肋膈窦 , 约有两三个肋间高度 . 由于其位置低 , 当深吸气时也不能完全被扩张的肺所充满 .
皮下气肿 (subcutaneous emphysema):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谓之皮下气肿 . 以手按压可 出现埝发感或握雪感 .
桶状胸 (barrel chest):为胸廓前后径增加 , 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 , 甚或超过左右径 , 故呈圆桶状 . 肋骨的斜度变小 , 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 45o. 肋间隙增宽且饱满 . 腹上角增大 , 且呼吸时改变 不明显 . 见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 , 亦可发生于老年或矮胖体形者 .
佝偻病串珠 (rachitic rosary):在前胸壁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肥大隆起 , 形成串珠 状 , 称 .
漏斗胸 (funnel chest):若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 , 使胸廓呈漏斗状 , 谓之漏斗胸 .
鸡胸 ( pigeon chest):胸廓的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 , 其上下距离较短 , 胸骨下端常前突 , 胸廓前侧 壁肋骨可凹陷 , 称为鸡胸 .
三凹征 (three depression sign):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 , 吸气时气体入肺不畅 , 呼吸肌收缩 , 肺内负 压极度增高 , 吸气时间延长 , 发生吸气性呼吸困难 . 同时出现胸骨上窝、 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 凹陷 .
Cheyne-Stokes(潮式呼吸 ) 呼吸 :是一种由浅慢为深快 , 达到最大呼吸后再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漫 , 直至呼吸暂停一段时间之后再开始由浅慢变深快 , 如此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呼吸 . 每一周期持续 30s 至 2min 不等 , 其中暂停呼吸的时间为 5~30s.
腹式呼吸 :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 , 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的动度较大 , 故称为腹式呼吸 , 多见于正常 男性和儿童 .
胸式呼吸 :呼吸以肋间肌的运动为主 , 称为胸式呼吸 , 多见于女性 .
呼吸过缓 :呼吸频率低于 12次 /分 .
呼吸过速 :呼吸频率超过 24次 /分 .
Litten 现象 :Litten现象又称膈波影 , 是借光线照射显示膈肌移动的一种方法 . 检查时被检查者 取仰卧位 , 光源置于被检查者的头部或足部 , 检查者位于光源的对面或侧面 , 视线与被检查者 前腹壁取平 . 被检查者吸气时可见一条狭窄的阴影由腋前线第 7肋间向第 10肋间移动 :呼气时 阴影由下而上移动回归原位 . 此现象系膈肌随呼吸而上下移动所致 , 正常人移动范围为 6cm, 其变异的临床意义同肺下缘移动度 .
Kussmaul 呼吸 :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病人为排出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 , 调整酸碱平衡 , 可出现 深而快的呼吸 , 称为 Kussmaul 呼吸或深长呼吸 .
Biots(间停呼吸 ) 呼吸 :Biots呼吸又称间停呼吸 , 表现为有规律地呼吸数次后突然停止呼吸 , 间歇 短时间后又突然开始有规律地呼吸 , 如此周而复始 .
语音震颤 :被检查者发音时产生声波 , 沿气管、 支气管及肺泡 , 传到胸壁引起共鸣振动 , 可用手掌 在胸壁触到 , 故又称为触觉震颤 (tactile fremitus).根据其振动的增强或减弱 , 可判断胸内病变的 性质 .
间接叩诊 (indirect percussion):检查者一手的中指第 1和第 2指节作为扣诊板 , 置于欲叩诊的部 位上 , 另一手的中指指端作为叩诊锤 , 以垂直的方向扣击于扳指上 , 判断由胸壁及其下面的结 构发出的声音 . 该法目前应用最为普遍 .
直接叩诊 (direct percussion):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胸壁进行扣击 , 从而 显示不同部位叩诊音的改变 .
Garland 三角区 :胸腔积液时在 Damoiseau 曲线与脊柱之间可扣得一轻度浊鼓音的倒置三角区 , 称为 Garland 三角区 .
肺下界移动范围 :受检者分别作深呼气 , 后屏住呼吸 , 叩出的两个最高和最低肺下界的之间的 距离即 .
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是由于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移动的结果 .
支气管呼吸音 (bronchial breath sound):为吸入的空气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的湍流所 产生的声音 , 颇似将舌抬高后经口腔呼气时发出的
管样呼吸音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 指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区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bronchovesicular breath sound):是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及肺泡呼吸音特点的 混合呼吸音 . 音调较高且较响亮 . 但强度稍弱 , 音调稍低 , 管样性质少些和呼气相短些 , 在吸气和 呼气之间有极短暂的间隙 .
空瓮音(amphorophony ) :是鼓音的一种,叩诊时具有金属性回响,颇似以手指弹击充气良 好的小皮球所发出的声音。常见于表浅而腔壁光滑的大空洞或张力性气胸等。
齿轮呼吸音 :由于肺脏局部性炎症或支气管狭窄 , 使空气不能均匀地进入肺泡 , 引起断续性呼 吸音 , 因伴短促的不规则间歇 , 又称齿轮呼吸 (cogwheel breath sound)音 . 常见于肺炎、 肺结核等 . 但应与因寒冷、疼痛或精神紧张所致的断续性肌肉收缩时的附加音相鉴别 , 后者与呼吸运动 无关 .
啰音 (rale):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 (adventitious sound), 该音正常情况下并不存在 , 故非呼吸音 的改变 , 按性质不同可分为湿啰音和干啰音 .
湿啰音 (moist rales):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 和脓液等 , 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 , 故又称水泡音 (bubble sound). 或认为由于小支气管 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 , 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crackles).
干啰音 (rhonchi):亦称为哮鸣 , 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呼吸附加音 , 其发生机理是由于气管、支 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 , 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
Velcro 啰音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吸气后期出现的细湿啰音 , 其音调高 , 近耳颇似撕开尼龙 扣带时发出的声音 , 谓之 Velcro 啰音 .
捻发音 (crepitus):是一种极细小而均匀一致的湿啰音 . 多在吸气末易听到 . 听诊时好象在耳旁
用手指捻搓一来头发所产生的声音 , 故称捻发音 . 其发生机理是由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因分泌 物存在而互相粘着陷闭 , 在吸气时被气流冲开而产生的高音调、高频率的细小破裂声 .
哨笛音 :即高调干啰音 (sibilant rhonchi), 其音调高 , 其音频率可达 500Hz 以上 , 呈短促的
鼾音 :即低调干啰音 (sonorous rhonchi), 其音调低 , 其音频率约为 100~200Hz, 呈呻吟声或鼾声 的性质 , 多发生于气管或细支气管 .
胸语音 (pectoriloquy):胸语音是一种更强、更响亮和较近耳的支气管语音 , 言词清晰可辨 , 容易 听及 . 常见于更大范围的肺实变区域 . 有时在支气管语音尚未出现之前 , 即可查出 .
胸膜摩擦音 :正常胸膜表面光滑 , 在胸膜腔内有微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 呼吸时脏、 壁两层胸膜无 摩擦音响 . 当胸膜有炎症或其他因素使表面变粗糙 , 呼吸时可听到两层胸膜摩擦的声音 , 称为 胸膜摩
心包摩擦感: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 4肋间为主, 于收缩期与舒张期可触及双相的粗糙摩擦 感。 收缩期、 前倾体位或呼气末更为明显。 是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 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的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呼气性呼吸困难 :下呼吸道阻塞患者 , 因气流呼出不畅 , 呼气需要用力 , 从而引起肋间隙膨隆 , 因 呼气时间延长 , 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 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 .
猫喘 :震颤是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震动 , 此震颤与猫在安逸时产生的呼吸震颤相似 , 故称 .
支气管呼吸音 :,为吸入的空气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颇似抬舌 后经口腔呼气时所发出“ ha ”的声响,该呼吸音强而高调。吸气较呼气相短。且呼气音较吸 气音强而高调,吸气末与呼气始之间有极短暂的间隙。
语音共振:被检查者用一般强度重复 YI 长音,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 传至胸壁, 由听诊器听及,一般在气管和大支气管附近听到的声音最强,在肺底则较弱,语 音共振减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科学。
诊断学内容:病史采集 症状和体征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的过程又称病史采集问诊内容一般项目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系统回顾 个人史 婚姻史 月经史家族史。
发热:正常人体温因受大脑皮层及下部体温中枢的控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对恒定,在某种情况下,体温中枢兴奋或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
稽留热:恒定在39~40以上高水平,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大于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上。
间歇热:聚升到高峰后持续数小时,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到数天,高热和低热反复交替出现!见于捏积。
波状热:逐渐39以上,数天逐渐下降到正常,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声高,反复!见于布鲁病。
回归热:聚升到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聚然下降到正常。高热器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件于回归热病。霍奇金病,周期热。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分类:心, 肾, 肝源性, 营养不良性, 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如粘液性水肿和特发性水肿.
因素:1纳税出溜2毛犀血管绿国压增高3毛犀血管通透性增高4血浆交替渗透压降低5淋巴汇流受阻,心源性水肿,右心衰竭的表现。
机制是有效循环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储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
毛舌:也称黑舌. 舌面敷有黑色或黄褐色毛, 故称毛舌, 此为丝状乳头缠绕了真菌丝以及其上皮细胞角化所形成. 见于久病衰弱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
地图舌:舌面上出现黄色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隆起部分, 状如地图称为地图舌.
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排除。(呕血上消化道疾病后全深省疾病所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机制:1支气管疾病2肺部疾病3心血管疾病4其他。
胸痛:1.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气胸、胸膜炎(干性或少量渗出液)及胸膜粘连、肺梗塞、胸膜肿瘤2.心脏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绞痛、主动脉瘤、心肌炎及心包炎4.纵隔纵隔肿瘤纵隔炎5其他 阁下浓重,干浓重,脾梗塞。
牵涉痛:病变内脏雨分布提表的穿如神经进入脊髓同一节段并在后角发生联系,故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提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提表区域痛感。(疼痛程度强烈,部位明确,局部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
发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摸呈青紫色表现,即紫甘。毛犀血管血液的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时就出现。
呼吸困难:主要原因为1呼吸系统疾病2心血管疾病3中毒4血液病5神经精神因素。 临床表现:肺源性~,心~,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液病。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右左心或右心衰竭引起,两者机制不同,左较为严重,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重要原因是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其机制为1肺淤血,使气体弥散功能降低2肺泡张力增高,刺激牵张感受器,通过米走神经反射兴奋呼吸中枢3肺泡弹性减退,其扩张与收缩能力降低,肺活量减少4肺循环压力升高对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刺激。
意识障碍: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的障碍。
病因:1重症记性感染2颅骨内飞感染性疾病3内分泌及代谢障碍4心血管疾病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6外源性中毒7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体格检查是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来了解病人身体状况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基本检查方法有5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闻诊(嗅诊)。
直接感触法:以手掌或手指直接轻置于体表被查部位,以感触被检查部位的温度高低、有无细震颤或搏动感等,主要用于体表检查
浅部触诊法:将右手放在被检查部位,以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运动,进行滑动按摸以触知被检查部位有无触痛或异常感觉。常用以检查皮下结节、肌肉中的包块、关节腔积液、肿大的表浅淋巴结、胸腹壁的病变等。检查时除注意手法轻柔外还应观察有无压痛、抵抗感及搏动,如有肿块应注意其大小有与邻近脏器之间的关系等
深部触诊法:运用一手或双手重叠在被检查部位逐渐加压向深层触摸,借以了解被检查部位深部组织及脏器状况。常用于腹部位检查,了解腹腔及盆腔脏器的病变(深部滑行。双手。深压,冲击)
叩诊方法: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检查着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 其他手指稍微抬起, 勿与体表接触, 右手指自然弯曲) 清音鼓音浊音实音过清音。
一般检查:性别,年龄,生命正(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质量的指标),发育与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皮肤和淋巴结。体形无力,正力,超力(瘦长匀称矮胖)
贫血面容: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表情疲惫,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
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凸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亢。
粘液性水肿:面色苍黄,颜面浮肿,硷厚面宽,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系数,舌色淡,肥大。 二尖版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长半痤疮和小须,见于Cushing 综合正征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竭
患者。
体位:自主,被动,强迫(仰卧位,记性腹膜炎,侧卧位,大量胸腔积液,俯卧位,脊柱病,强迫坐位即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上,以两手放于膝盖或扶持床边。见于心功能不全者。强迫停立位,见于心绞痛)
皮疹:斑疹玫瑰疹(为一种鲜红圆形斑疹,直径2~3MM,因病灶周围血管扩张所致,检查时拉紧附近皮肤或以手指按压可使皮疹消退,送开时又复出现,多见于胸腹不。为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丘疹斑丘疹(在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既有皮肤颜色改变又降起于皮面)称为斑丘疹) 荀麻疹(为稍隆起皮面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是速发的皮肤变态反应,常见于各种异常蛋白性食物或药物过敏)
皮下出血<2mm瘀点,3~5紫癜>5瘀斑,片状出血拌有皮肤显著隆起称血肿。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帜,称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未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见于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退色,称为肝掌。见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潮式呼吸又称Cheyne-Stokes 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反过来,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间停呼吸又称Biots 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也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
头颅①小头:常伴有智力发育障碍;②尖颅:见于先天性疾患尖颅并指(趾)畸形;③方颅见于小儿佝偻病;④巨颅:见于脑积水;⑤长颅:见于Marfan 综合征及肢端肥大症。
扁桃体增大一般分为3度:超过舌腭弓者,不超过咽腭弓为Ⅰ度;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三凹征是指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早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吸气时锁骨上窝、肋间隙和胸骨上窝凹陷,这是呼吸困难的表现
现病史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问诊的内容一般检查(姓名年龄名组婚姻地址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称述者及可靠程度等)主诉(最痛苦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问诊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提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有称病史采集。
体温口36.3~37.2肛36.5~37.7腋36~37
桶状胸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装见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也可发生于老年或矮胖体形者。
扁平胸为胸廓呈扁平状,其前后径不及左右的一半。见于瘦长体形者,也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
正常人脉率为60~100平均为72女性稍快,儿童平均约90,婴儿130老人平均55~6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听诊特点为:①心律绝对不齐;②第一心音强弱不等;③心率快于脉率,这种脉搏脱漏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短绌脉。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三者称为腹膜刺激征(,为腹膜受各种因素刺激的表现)
蛙腹:当腹腔内大量积液时, 平卧位时腹壁松弛, 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 致腹部呈扁而宽状, 称为蛙腹.
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爪形手是指手关节呈鸟爪样变形,见于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等。
Babinski 征取位与检查趾反射一样, 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 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 阳性为拇趾背伸, 余趾呈扇形展开.
Chaddock 征用竹签在外踝下方族背外缘, 有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 阳性同Babinski 征.
Hoffmann 征以拇指迅速弹刮被检者的中指指甲, 引起期于四指轻度掌屈反应则为阳性, 较多见于颈髓病变.
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1血流加速2瓣膜开放口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3瓣膜关闭不全4异常血流通道5心腔异物或异常结构6大血管瘤样扩张.
周围血管征:1枪击音2Duroziez 双重杂音3水冲脉。
胸膜摩擦感:急性腹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 使其表面变为粗糙, 呼吸时脏层和壁层相互摩擦, 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 故称为胸膜摩擦感.
胸腔积液的视触叩听:少量积液者, 常无明显体征, 或仅见患侧胸阔呼吸动度减弱. 中至大量积液时, 可见呼吸浅慢, 患侧呼吸运动受限, 肋间隙丰满, 心尖搏动及气管移向健侧, 语音震颤和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 在积液区可叩得浊音. 大量胸腔积液或伴有胸膜增厚粘连的患者则叩为实音. 积液区呼吸音和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 积液区上方有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纤维素性胸膜炎的患者可听到胸膜摩擦感。
怎样判断气管是否移位:让病人头居中位、用右手中指沿胸骨切迹向后触摸气管,食指与无名指分别在左、右两侧胸锁关节处,看中指是否与其它两指等距离,或将中指触摸气管,观察中指与两侧胸乳突肌所构成间隙的大小,以判断气管是否移位. 气管移位对诊断胸部疾病有重要意义。(当一侧胸腔积液、积气或有占位性新生物时,由于患侧胸内压力增高而将气管推向健侧;当一侧肺不张、胸膜增厚及粘连时,气管被牵拉向患侧。)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比较:分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原因, 外观及透明度, 比重及凝固, 粘蛋白定性及定量,GS 定量,C 计数,C 分类, 细菌学检查→非炎症, 淡黄浆液性 透明或微混,<1.018 不,-="">1.018><2.5g>2.5g><100*10r6 ,淋巴c="" 间皮细胞为主,="" 无→炎症="" 肿瘤化学物理刺激,="" 可为血="" 脓="" 乳糜性="" 多混浊,="">1.018 能,+ >30g/L,低于,>500*10r6/L,中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 可见病原菌.
诊断学名词解释(实验诊断学部分)
实验诊断学: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映,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关资料。
红细胞数:4.0-5.5,3.5-5.0,6.0-7.0*10的12次方血红蛋白120-160,110-150,170-200g/L白细胞:成人4~10,新生儿15~20,6个月~2岁11~12*10的9次方。
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中姓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但可以见到少量杆状核粒细胞,杆与分之比正常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增多,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如分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细胞超过3%时称核右移。
溶血姓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代偿造血功能不组以补偿起损耗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
尿量正常人为1000~2000ml/h平均1500,24小时尿量少于400或着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 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 称为无尿,多于2500称为多尿。
管型是蛋白质或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远曲) ,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比白细胞, 红细胞大几倍。管型种类:细胞 颗粒 透明 蜡样 脂肪 色素。
管型形成的必要条件:
a 尿中少量的清蛋白和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 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
b 肾小管有使尿浓缩和算化能力浓缩可提高蛋白质含量, 盐类的浓度, 尿夜酸化后使蛋白质沉淀
c 有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 尿液在肾小管内有一定的滞留时间, 使蛋白质浓缩凝固.
肥达反应(WR )是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菌液为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一种凝集试验。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血清蛋白电泳的血清蛋白分清蛋白,a1,a2,b,g
病理性红细胞减少的的发病机制:RBC生成不足,RBC 破坏过多, 失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红细胞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代偿造血功能不足以补偿其损耗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
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红细胞沉降率(ESR),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微量法的参考制值为男0.467+_0.039l/l,女,0.421+_0.054l/l,
温氏法:男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女,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临床意义:临床上常用于测定脱水病人的血细胞比容,以了解血液浓度程度, 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 能够促进血沉加快的血浆蛋白有噶马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血尿:尿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
脓尿: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或细菌等言行渗出物, 排出的新鲜尿液即可混浊.
乳糜尿:因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所致, 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 如有较多的血液则称为乳糜血尿.
清蛋白尿指尿清蛋白正常人上限是30mg/24h.葡
萄糖尿可因a 糖代谢异常使血糖升高超过了肾糖阈所致b 血糖虽未升高但肾糖阈降低致肾性糖尿.
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清除出去.
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酸盐, 胆红素和胆固醇. 耐糖现象正常人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 在短时间内暂时升高的血糖即可降至空腹水平.
P-R 间期从P 波的起点至QRS 波群的起点,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凝血酶原形成, 凝血酶形成, 血小板形成. 分为内外源性凝血系统.
酮体是丙酮, 背他-羟丁酸, 乙酰乙酸.
急性肾小球型肾炎是以清蛋白为主,
肾小管型蛋白尿是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
临床上血尿常见的原因有肿瘤, 泌尿系统结石, 重症肾小球疾病, 肾盂肾炎, 肾结核, 血友病, 膀胱炎等.
慢性肝脏损害时临床常用的最有意义的检验指标是A/G倒置... 脾功能亢进病人常见血液中血小板和WBC 减少.
外周血中反映骨髓增生程度最有意义的检测项目是网织红细胞.
乙肝五项指标检测中HBeag 阳性表明患者最具有传染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诊断学基础期中名词解释[2]
100*10r6>2mm瘀点,3~5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