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美国《赫芬顿邮报》的一篇报道写道:“中国的‘双十一’己成为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节。” 这场狂欢节舞台究竟有多大?只有摊开世界地图才能丈量出来。北至格陵兰岛/南至智利,从印度洋岛国塞舌尔到加勒比海最东端巴巴多斯,再到世界上最小的国之一的圣马力诺,211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参与了中国电商的这场购物狂欢。
盘点中国同世界这一年的互动,上述“双十一”全球热潮似乎可以作为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切入口。放眼望去,从中国电商营销模式创新日益收获全球影响,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稳定动力,再到中国诸多多外交理念和实践创新,给世界格局演变带来积极推动力,人们一再看到,中国同世界的互动己变得空前紧密,尽展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阐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强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关系,贯彻正确义利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贯穿2014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现积极进取的昂扬姿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正能量不断释放出来。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人群中的大
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块头要怎么走/怎么动,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堵了自己的路,会不会占了自己 的地盘。”**主席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演讲时选取的“大块头视角”,引导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有别于“国强必霸径”的和平发展道路。
透过支撑中国外交大厦的一砖一瓦,不同于昔日一些崛起大国给周边国家带来冲突乃到战争,中国以“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一系列互惠互利合作倡议,真正让自身发展造福周边。为了走出历史上新兴大国同守成大国之间尖锐冲撞的固有模式,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相比西方大国曾经为了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给广大发展中世界带来累累伤痕,中国坚持 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亚信峰会上,中国提出亚洲安全观,宣告中国将不会拾起“零和”“均势”“联盟”“绝对安全”等种种不合时宜的安全观念。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积极推动的一系列更要成果,意味着亚太合作在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深化/全面提质,,亚太人民踏上同心共筑亚太梦想的新征程。
“点穴式访问”“一带一路”“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APEC蓝”“搭中国发展的便车”??2014年中国外
交热词,如同一个个超级链接。点击其中任何一个,都能读到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篇章徐徐展开,我们信心十足,奔向追求和平/追求幸福/奉献世界的中国梦。
(2014年12月26日)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
金融学2班汪友 20132202012021
对于我国的外交,我们常说的是中国特色的外交政策,我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作为联合国五有大常理事国之一,我们的大国特色外交政策“特”在何处呢? 首先新中国的外交开始于建国时期,在1949年10月1日建国伊始,苏联率先承认我国,随后我国对苏联进行访问,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一时期,我国奉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此为中国外交的伊始。
1953年,中国在与中印在进行西藏问题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与和平共处五项,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化,我国所处的国家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外交战略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团结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广大亚非拉国家,转变为全球战略的外交战略。
我国从建国伊始,算是世界上的大国之一,但由于国际环境的恶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外交上的不承认,使我国外交政策在这一时期显得极为艰难,这一时期我国大国外交的特色“特”只与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小国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开展外交关系。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中国公告发表后,美国承认中国的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外交上的封锁,这一时候中国的外交飞速发展,与世界上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特色的“特”就表现为不再只是与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进行建交,而广泛的与世界各国建交。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强带给我国巨大的利益好处,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日益增强的国家实力及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要求我国对我国原来的外交战略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我国不断发展和国家利益增长的需要。因此,我国的外交政策呈现新时期。新阶段的新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特色外交的转变是为了了解决中国身份定位与政策定位的不匹配问题,我们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原来的外交定位也局限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性质,没有考虑走出国门,走进世界,走进发达国家层面。 现阶段我国的大国外交特色在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于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点是指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外交服务于国家发展是外交的作用之一。国家发展比经济建设的含义更加丰富,除经济建设外,还包含社会建设、国民素质、环境质量等内容,这也与小康社会需要用综合指标评价相一致。两个基本点也是互不矛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广范围内相互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外交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时候不能干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而是要综合考虑本国利益与其他国家的利益,设法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这是现阶段我国大国外交的特色之一,我国的外交政策是共利的,是双赢的,而不是单方面施压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三个自信”,即理论自信、文化
自信和实践自信。这三个自信将中国的大国外交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大国外交区别开来。其他大国的外交都带有部分的强权色彩,而我国的大国外交是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世界所有大国当中,只有中国是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理念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要求,它明确要求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搞政权更迭。
中国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可以为外交提供不竭的文化资源,中国自古以来外交上表现为内敛性,即不咄咄逼人,带有温和性,这种特性在新时代下随着中国大国外交的开展而表现出来,成为中国大国外交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
金融1402 吴芳琴 1406070435
2013年6月2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发表演讲,宣布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王毅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以及“突出互利共赢”“追求公平正义”“弘扬中华文化”“提供公共产品”“倡导新型义利观”“承担国际责任”等一系列新提法,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了大国外交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新理念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大国外交”,另一个是“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意味着,中国在对外交往中要体现其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气度和作为,要有大的国际担当,要负起大的国际责任,要做出大的国际贡献,包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提供更多优质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特色”更为看重。王毅外长认为,“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坚持得到中国人民广泛拥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外交的根基所在。
第二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不干涉别国内政等优良传统,同时要不断对此加以完善、丰富和发展。
第三是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践行平等等特有理念。这些理念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有助于更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不断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第四是坚持为国内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的第一要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与其他大国的一个重要不同。中国外交必须紧紧围绕国内发展这个大局,为此营造更为稳定、更加友善的外部环境。
所以中国在进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会存在不少突出的特点:
其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我国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要求。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居二望一”,中国已站到国际舞台的中央,各种世界事务往往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有能力也有意志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发挥更大作用,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塑造周边和国际环境。
其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非只重视“对大国的外交”,其实质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理念、做法和模式。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涵盖刚果、特多、文莱、蒙古等小国,反映的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待小国之道,这本身就具有中国特色。
其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别于历史上及当今一些大国的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精髓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其中,“共赢”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外交理念。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自己不搞也反对别人搞我赢你输、赢者通吃,展现了我国开放、包容、合作的大国姿态。
其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还面临许多牵制和挑战。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外部力量对我国战略防范和牵制的增加,二者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我国日益增长的力量还不足以使我们完全得心应手地应对日益增加的国
际挑战。这就需要我国外交运筹帷幄,多方周旋。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非只重视“对大国的外交”,其实质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理念、做法和模式。所以在中国特色外交中,中国有许多坚持的特点,其中“合作共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很重要的一点,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打造全方位的合作共赢国际格局。
中国通过广泛开展经贸技术互利合作,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中国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以之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抓手,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对接,将“中国梦”与“亚太梦”、“欧洲梦”、“非洲梦”、“拉美梦”以及“阿拉伯复兴”联结起来,打造合作共赢大格局。同时中国倡议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一倡议一经提出即得到域内外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合作、开放、包容特点。
同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结伴而不结盟,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中国构建的伙伴关系有三个基本特征,平等性,和平性和包容性。中国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已同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同时中国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力争摆脱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对抗的老路。**主席指出,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发展进步着眼,创新思维,积极行动,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不干涉内政而又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持和平解决争端。中国坚决反对日本背信弃义、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坚决反对日本歪曲历史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处理南海问题,中方赞成并倡导“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
最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倡导并践行正确义利观。正确义利观的要义是,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政治上,要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对外援助上,要真正做到弘义融利。
虽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西方大国外交多有不同之处,但也遵循大国外交的基本规律和共同路径,并愿意以开放和包容态度,虚心学习西方大国外交的先进理念与实践。
在中东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中东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动荡的地区,也是近年中国外交面临机遇和挑战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东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必须紧密结合中东的实际,形成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符合中东实际情况的外交理念、外交政策和外交机制。
首先,应从周边外交的范畴认识中东的区域重要性。如何通过解放思想、增强对中东地区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是至关中国中东外交顶层设计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中东地区已从我国周边战略延伸地区调整为大周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中国对中东地区的战略定位不断提升。但是,落实到具体的认识上,中国仍习惯于从政治上的战略依托、安全上防范“三股势力”的屏障、经济上的能源保障和经贸利益来认识中东的战略地位,或者从中东对美国的战略牵制作用来认识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缺乏从全球战略格局、国际体系转型、全球治理以及中国国际责任的高度对中东进行认知,也就是很少从大国外交的高度来认识中东。因此,如何对中东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已成为对中东外交进行顶层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从中东地区与我周边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伊斯兰国家密切相连的安全态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要来看,中东地区事实上已成为我国的周边地区,或者可以称“间接的周边地区”。我国境内极端分子从西南地区出境转到东南亚、再赴中东参加极端组织的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东成为我周边地区的具体体现。
其次,摆脱“总体超脱”的思维惯性,加大对中东的战略投入,履行中国在中东的大国责任。中国的中东外交在总体上经历了20世纪50~70年代支持中东国家反帝反殖斗争、80~90年代总体超脱的不同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中东的经贸尤其是能源合作不断加强,中国在中东的海外利益不断拓展,对中东事务的建设性介入有所增强――如2002年以来“中东问题特使”的设立,但在政治和安全问题上,中国始终与中东地区的各种争端和冲突保持着适度的距离,中国中东外交在很大程度上服从对美外交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总体超脱”的习惯思维的具体体现。而更为流行的看法是,中东是危险和麻烦丛生之地,中国应谨慎介入。但是,“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形势的剧变,尤其是利比亚撤侨、在安理会处理叙利亚危机问题上行使否决权、处理与转型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对伊核谈判的参与、防范伊斯兰极端势力内外勾连的迫切性增强,都使中国已经很难在中东置身事外,而中国国力上升、外交战略主动性增强等自身变化,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责任的期待不断上升等因素,都要求中国成为对中东安全与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同时更好地确保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等重大国家利益。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中国在中东的经济、政治、安全、军事影响力却呈依次递减的态势。因此,中国应加大资源投入,探索适当的合作形式,开拓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安全和军事交流与合作,增强对中东事务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最后,中国应加强中东外交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例如,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的工作已不再局限于解决巴以争端,已扩大到叙利亚、伊拉克、伊朗核问题等,虽已初步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特使工作机制,但仍存在人力和资源有限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特使层级,并增加相应的资源配置。又如,在巴以问题上,中国长期处于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四方机制之外,加之目前四方机制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中国可考虑建立某种形式的新机制,增强中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上的发言权。比如,在当前俄罗斯与西方矛盾激化、阿拉伯大国埃及外交独立性增强、以色列与美国关系出现裂痕的情况下,中国在联合国框架下联合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建立某种形式的巴以和平对话机制,就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作者为上海市高校智库――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2014年中国外交新动向: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4年中国外交新动向: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李大光
——解读王毅外长答记者问
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内外兼修,在内政外交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改革开放事业打开了新的局面,特别是中国在外交上的新动向令人关注。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从王外长回答记者问题来看,2014年中国外交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立足发展中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时,王毅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就是要在同发展中国家打交道的时候,要坚持道义为先,更好地重视和照顾他们的需求。这传承了我们中国对外交往的优秀品格,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面重要的旗帜。对于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王毅说道,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关系的话,我想最贴切的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年中拉关系又面临“更上一层楼”的历史机遇。对于中非关系,王毅指出,中非关系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首先,中非是同甘共苦的好兄弟;其次,中非是平等合作的好伙伴;此外,中非还是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在中国对非合作上,中国从不居高临下、从不干涉内政。 二是周边外交和大国关系并重。全面推进周边外交,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深化同各大国战略对话与务实合作,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大国关系。去年中国首次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明确周边是中国外交的首要,而且形成了一整套更加友善和包容的睦邻外交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互利双赢的重大合作倡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周边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周边外交关系上,王毅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为了进一步展示中国对邻国的诚意和善意,愿意同周边国家一道打造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周边睦邻政策的新发展,也展现了中国开放和包容的胸襟。 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上,王毅提出处理大国关系的新思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打破大国之间往往冲突、对抗这一历史宿命,走出一条合作共赢、惠及各方的当代新路。中俄关系是新型大国
关系的典范。双方高度信任,相互坚定支持,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元首间建立起的深厚友谊,对中俄关系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今年的中俄关系,就是要使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继续保持高水平运行,不断增进政治互信,深化战略合作,在这个基础上有几件重要的任务要落实。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王毅认为,中美关系极为重要,也极其复杂,中美合作的需求远远大于分歧。35年的经验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要相互尊重。中国愿意同美国一起来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坚持在这一地区实现良性互动。
三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切实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权益。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并列,是一次提升,把维护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写入报告,说明中国在成长为全球性大国的过程中,政府的外交理念得到了提升。如今,全球各地都有中国的国家利益存在,几乎每一次灾难、冲突、抗议,都或多或少有中国人的身影,中国企业更是遍及世界各大洲。对于政府而言,如果利用有限的资源,维护海外公民和法人的利益,是个长期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王毅强调指出,对于同一些国家存在的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议,中国愿意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坚持通过平等协商谈判,以和平的方式妥善处理。中国绝不会以大压小,但也绝不接受以小取闹。在涉及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坚定而明确:不是我们的,一分不要;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新的一年,中国将继续全力打造海外民生工程,大力提高领事保护与服务的水平。
四是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事务,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和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如今,全球各地都有中国的国家利益存在,几乎每一次灾难、冲突、抗议,都或多或少有中国人的身影,中国企业更是遍及世界各大洲。对于政府而言,如果利用有限的资源,维护海外公民和法人的利益,是个长期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针对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王毅强调,朝鲜半岛就在中国的家门口。在半岛问题上,我们始终有一条“红线”,就是绝不允许生战生乱。这也完全符合半岛南北双方,以及本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如何来处理当前的半岛问题?如果要打一个比喻的话,就是要做好三件事,“爬坡、过坎、走正道”。首先要爬无核化这个坡,其次要迈过缺乏互信这道坎,再有就是要走对话解决这条正道。
五是提出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提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一方面是体现对日本的鲜明态度,表明中国人在原则面前、大是大非面前坚守正义,另一方面也是借此
说给美国听,希望中美继并肩反法西斯之后,继续并肩维护二战的成果。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谈及中日关系表示,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基本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王毅说,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中日是近邻,本应和睦相处,目前的局面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不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
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今天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要从博大精深的文明积淀中汲取养分和力量,要向世人展示中国人的从容、自信、开放和进取。(李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