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艺美术的产生,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间。这个演变,不是简单的概念转变,而是从生产方式、审美情趣,到服务对象等各个方面的转变,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的结果。
一、历史背景(一)丑陋的工业产品导致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产生“工艺美术”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英国“现代艺术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也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工业革命成果展。这次博览会共有18000个参加商,提供了10万多件展品。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如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造币机、抽水机等,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起来,着实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第一届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世界众多国家交流各自不同的文化和科技成果开创了先例。对于这届世博会,媒体和社会均是一片赞扬之声。
然而,莫里斯在参观完这届世博会后,却对粗制滥造的工业制品深感厌恶。他决定身体力行,宣传设计改革。在拉斯金、莫里斯等人的推动下,工艺美术运动首先在英国开展起来,随后迅速波及到欧洲和美洲。“工艺美术运动”名称的来源,是1888年成立的Art & Craft ExhibitionSociety“。Art & Craft”,体现了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强调心灵、头脑、双手的合一。它力图将创造性与精良工艺两者结合起来,制造出美观实用的物品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发展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机械产品丑陋之根源。然而,它以复兴手工艺为解决产品丑陋之方法,又是与设计发展背道而驰的“。工艺美术运动的缺点或先天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
(二)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促使艺术设计的形成在工艺美术运动之后,经“新艺术运动” 和“现代主义”的发展,对拉斯金、莫里斯思想的扬弃,最终由包豪斯完成了一场设计革命。“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Bauhaus)的简称 , 后 改 称 “ 设 计 学 院 ”
(Hochschulefur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包豪斯的出现,对现代设计艺术理论、现代主义设计艺术教育和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思想等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把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推向了巅峰。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
然而,包豪斯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突出功能与材料的表现,忽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因而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二战之后,经过在美国的发展和传播,包豪斯设计思想才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随着现代主义设计艺术思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包豪斯逐渐成为世界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中心和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的发源地。
二、工艺美术的局限性与艺术设计的时代进步性(一)两者在概念上的区别“工艺美术”包括了“工艺”与“美术”两个部分,其中“工艺”包含手工艺和部分传统工业,“美术”则体现与工艺相应的审美价值观,装饰意义十分突出。
人与物的关系,应是人去主宰物,物为人设计所用,这是一个普通的常理。然而“,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却形成一种颠倒,往往是事实上考虑物的因素多,注意人的因素少;不是以物适应于人,而是以人适应于物”。换句话说,工艺美术侧重在工艺制作的后阶段,即生产制造过程,强调材料、技术、制作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人(使用者)是主体、工艺美术作品是客体这样一种辩证关系。
“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办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计划、构思的形成;2.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可以看出,这种解释是一种接近事实的:比较模糊的描述。它既不是纯功能的创造发明,也不是纯精神的艺术创作,而是两者的融合。从某种意义来讲,艺术设计其实是从广义设计中划分出来的一个与艺术相交叉的设计领域。因此,作为艺术设计,我想一
方面侧重造物前的规划阶段、构思,特别是关注人的基本活动,立足于人文科学观察造物艺术现象,凸现的是人的能动性这一本质力量;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造物艺术的后过程,包括内部构造、材料、工艺、技术、生产及市场营销等,这些方面在艺术设计中都要有完整地体现。这种以人(使用者)为主体,物为人用的设计观念,符合人与物的辩证统一的观点,具有明显的时代进步意义。
(二)两者在生产方式上的不同传统的工艺美术,强调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其生产方式是个体化制作、手工生产。在农业社会中,工艺美术多以个体手工制作的形式实现其物质的内容,制作的多是个体手工产品;在一些大规模的作坊中,或制作大型器物时,工艺匠人们虽然存在分工协作的情况,但是这种分工仍然是作为个体制作行为的延伸方式而存在的,工艺匠人个体自身的技艺熟练程度,对产品的工艺水平和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艺术设计则强调艺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其生产方式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在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设计师主要负责完成产品的创意、改良等设计工作,而机械设备的先进程度、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等,则与产品的工艺水平直接相关。设计师个体之外的工业技术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设计师个人才艺的实施。同工艺匠人的生产方式相比,设计师与制作材料和工艺流程之间,多了机械生产这一中介形式。
班级:10级环艺6 班 姓名:刘伟伟
学号:1040701256
艺术设计史论文
论文题目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动画系
动画 1005班 指导老师:
摘要:
包豪斯是 1919年 在 德国 成立的一所 设计学院 ,由于其尖锐的探索 和大胆创新, 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 包豪斯是 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奠定了 现代设计 教育体系 的基础。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中 心,并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包豪斯的出现, 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包豪斯 是 现代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 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包豪斯开创 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 其知识与技术并重, 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 体系至今也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 包豪斯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在 教育模式上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随社 会进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创新新思维。 包豪斯的影响不仅在于它的实 际成就, 还在于它的精神。 包豪斯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奉为现 代主义的经典, 但包豪斯的局限性也逐渐被人们意识到。 包豪斯积极 倡导为普通大众设计, 但由于包豪斯的设计美学抽象而深奥, 曲高和 寡,因此只能为少数知识分子和富有阶层所欣赏。
这篇论文主要来探讨一下包豪斯的 产生、发展及意义 。
包豪斯成立于 1919年,实值一战结束后不久,德国战败,经济 沦陷,而当时又有大批的失业工人,退伍军人,迫切需要住宅。由于 局势动荡, 社会上流行着各种各样的思潮, 德国的先锋人士吸收了这 些思潮,形成一种兼容并包的艺术氛围。
沃特尔·格罗皮乌斯, 即 格罗佩斯 早在 1911年就已经在德国设计 界颇具盛名, 这种知名地位对于他建立包豪斯是非常有帮助的。 虽然 建立和发展包豪斯的过程困难重重, 但是格罗佩斯利用自己在设计界 的影响力和高超的社交能力生存下来。格罗佩斯通过 《包豪斯宣言》 , 表明了他的建校宗旨, 使一个全新的艺术观、 教育观在包豪斯建立之 初便确立了下来。
格罗佩斯是 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 育的奠基人。他通过 60年的努力,从德国的包豪斯到美国的哈佛大 学,把设计教育, 特别是建筑设计教育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牢固的 奠立起来,影响了全世界。
格罗佩斯提出了 “ 结构是一种美 ” , 1911年在法克斯工厂完成了他 的第一个作品, 1914年成立了德国工业同盟总部。现代主义设计强 调功能、技术(构造) 、形式,格罗佩斯将构造与形式结合,提出了 “ 构造就是一种形式 ” 。 1915年“一战爆发”格罗佩斯应征入伍,期间 受伤住院,为其一生的转折点,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1919年 3月 20日, 魏玛政府将魏玛的撒克逊造型美术学院和工艺美术学校两所学校 合并,成立国立设计学院,即包豪斯。 36岁的格罗佩斯出任校长, 担任这一职务是其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1928年迫于种种压力,
特别是右派势力对包豪斯进步思潮的无端攻击, 格罗佩斯离任包豪斯 校长。 1938年他接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聘请,担任哈佛研究院教授, 同时加入美国国籍是其一生第二大转折点。但在格罗佩斯任教期间, 他孜孜不倦的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使得包豪斯度过重重难关。 通过格罗佩斯的努力, 基本上把包豪斯学校从一个子虚乌有的空 洞观念变成一个坚实的设计教育基地, 使其成为欧洲现代设计思想的 交汇中心及现代建筑设计的发源地。 包豪斯是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 要缩影。它经历过三任校长,因而形成了三个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汉斯·迈耶的共产主义、密斯·凡·德·罗的实用主义。 把三个阶段贯穿起来, 包豪斯因而兼有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浪漫和乌 托邦精神、 共产主义政治目标、 建筑设计的实用主义方向和严谨的工 作方法特征, 也造成了包豪斯的精神内容的多样。 这是目前世界上任 何一个设计学院都没有、也不可能具有的高度文化特征。
包豪斯自 1919年创办至 1933年被德国法西斯强行关闭, 共经历 14年的时间, 在这 14年总共三次迁校, 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即创办初的 魏玛时期、德昭时期和柏林时期 。虽然仅存 14年时间,但它 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
魏玛时期(1919— 1925年) ,校长是格罗佩斯,提出“艺术与技 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 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 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 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德绍时期 (1925— 1932年 ) ,校长是汉斯·迈耶。包豪斯在德国 德绍重建, 并进行课程改革, 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
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 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柏林时期 (1932— 1933年 ) 。 米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 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 试图重整旗鼓, 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 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 8月宣 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1933年 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 14年的发展历程。但他在任期间也为包豪斯做出几大改变,他将家具、 金属制品、 壁画归为室内设计; 将建筑设计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 使得教学平台变窄; 将原有的九个学期变为七个学期; 将实践环节变 为非教学环节;将基础课由必修变为选修课。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 其目的是培养新型 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 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 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 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 三个基本观 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 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 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在这短短 14年期间任教老师有 伊顿,纳吉,阿尔伯斯 。其中 伊顿 是 担任包豪斯基础课教学的首位教师。他做出了 四大贡献 ,首先建立 三 个教学体系:基础课、理论课、设计课 。其次他的教程中对于 材料和质地 的 研究确有新颖之处,然后 色彩学 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第四,首创了 预科班 。 1923年离开包豪斯。离开的原因有四点:一是有神论与无神
论之争,二是设计教学的独立性与设计教学的实践性(工学结合)的 斗争, 三是主张理性反对个人主义美学与伊顿有所分歧, 四是课程教 授上的分歧。 纳吉 是匈牙利构成主义艺术家,他安排了 三组课程:工艺 类课,艺术类课,科学类课程, 他在格罗佩斯“艺术和技术” 新的统一的 指导下,又提出了“ 科学 ” 。 1926— 1928年,纳吉与格罗佩斯一起办 了《包豪斯》杂志。 阿尔贝尔斯 则加入了新课程:造型、色构和线条、自 然科学讲座、画法几何、心理学、材料学。
包豪斯完善和成熟的教学体系的形成,是在 1923年迁到德昭, 有纳吉接替伊顿掌管教学后。 纳吉建立了较有弹性的教学方法, 允许 教授发挥个人的天才和能力。 同时由于包豪斯自己培养的技术与艺术 素质兼优的学生加入教学阵营,原来的“双轨制”教学再无必要,这 种制度宣告结束,成熟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其课程设置如下。 1) 基础课程
康定斯基 开设的课程有:自然的分析与研究;分析绘图 。
克利 开设课程有:自然现象分析;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 。 伊顿 开设的课程有:自然物体练习;不同材料的质感练习 。
纳吉 开设的课程有:悬体练习;空间体积练习;不同材料结合的平衡练 习;结构练习;质感练习;铁丝木材的结合;构成及绘画 。
2) 其他基础课程
包括 色彩基础、绘画、雕塑、图案、摄影 等。
3) 工艺基础课程
家具、陶瓷、着色玻璃、编织、造纸、印刷 等。
4) 理论课程
艺术史、哲学、设计理论
5) 建筑研修班特别选修的课程及专题研究
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了现代设计教育所包含的 造型基础、设计基础、 技能基础 等三方面的知识。完全从现代设计出发,奠定了现代设计教 育的基础,初步形成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科学体系。
包豪斯在格罗佩斯的号召下吸引了大量优秀的艺术大师和设计 师前来任教, 伊顿 一开始还负责几个作坊,其中包括 雕刻作坊、金工作 坊、彩色玻璃作坊、壁画作坊 。而重要性仅次于伊顿的是 哥哈特·马克斯 , 他负责的是 陶瓷作坊 。在第二批雇员中最重要的是 克利 和 康定斯基 ,他 们分别负责 书本装订工艺 和 壁画工艺 。 格罗佩斯 则亲自负责 建筑 和 细木工 艺 。
包豪斯几十位教室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把现代设计推向了高潮。 包豪斯对现代计教育有重大贡献,正如格罗佩斯所说:“设计师 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 ”有如纳吉所说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 它的产品。 ” 所以, 它在设计教育的诸多方面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1) 打 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后 的教育观念,进而提出“ 集体创作 ”的新教育理念。
2) 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的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 艺术 与技术 获得新的 统一 。
3) 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工具, 并研究出大量的 生产方法。
4) 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 实,为现代设计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规范。
5) 发展了现代设计风格,为 现代设计 指明方向。
6) 坚决反对把风格边城僵死的教条, 只承认设计必须跟上时代变 化的步伐。
另外, 包豪斯对于设计课程的贡献在于 基础课程 方面。 由伊顿 提倡的“从干中学” ,即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 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此外,还有 后来由纳吉提出的注重点、线、面关系理性分析的构成主义思想 等。这些都为后来设计课程的基础课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艺术设计史论文
课程名称:
艺术设计史
(学历硕士)
学 生:何光乾
学 号:20100502014
任课教师:严 屏
专 业:艺术学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二O一一年四月
浅议中国与法国的传统园林
摘 要
中国传统园林是东方园林文化的精华,法国传统园林是欧洲文化的代表。中法古典园林文化各有各的法式,都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但是由于背景的不同,发展经历不同,最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但在后来的文化交流中,两国都出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园林精品,两国文化的交流有史以来园林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中法传统园林;交流;浅议
Shallow the French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ounsellor garden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is Oriental garden culture essence, French traditional garden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European culture. Sino-french classical garden culture all have French, all in history left a hard pen, b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development finally showing different experience, two different art style, but in cultural exchanges in later, both countries appeared Oriental culture blends garden product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ever to garden occupie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Keywords: Sino-french traditional garden; Communication; Shallow re-debate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1 前言 .............................................................................................................................................. 1 2 中法文化背景的差异 ......................................................................................................... 2
2.1中国园林的哲学思想 ............................................................................................................ 2
2.2 法国园林的哲学思想 ........................................................................................................... 3 3 园林风格 ................................................................................................................................... 4 4 园林构成要素分析 .............................................................................................................. 5
4.1 理水 ....................................................................................................................................... 5
4.2 植物 ....................................................................................................................................... 5
4.3 装饰物 ................................................................................................................................... 6 5 园林艺术的交融 ................................................................................................................... 7 6 小结 .............................................................................................................................................. 8 参考文献 ......................................................................................................................................... 9
前 言
园林,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的发展与进步与其所在的文化、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中国园林、法国园林作为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具有同一性,但就两国文化背景来看,人们对于美都有着各自的见解,也就导致产生了不同个性的园林艺术。再者,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在园林植物种类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近来,由于两国文化的不断交流推进了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对两国园林文化有了各自的特色,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文化背景的差异
2.1中国传统园林的哲学思想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儒家、到家和佛教的这些思想密不可分。而已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深远。
中国园林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起初,道家学说中的神仙思想迎合了古代帝王祈求得道升仙的心理,这种思想起源于仰韶文化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先民从万物有灵观念中生发出山水崇拜,并引发出原始宗教意识和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后,汉代建章宫太液池以“一池三山”为主体的仙境模拟正是体现的这种神仙思想。之后,这种“一池三山”的建园模式成为历代皇家园林规划的主要效仿模式之一, 直到清代颐和园昆明湖中造型形式依存在。可见道家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手法,对中国园林艺术影响最为深远。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种观念,反映出儒家的道德感悟,引导人们对山水的体验,把山水比作一种精神,去反思社会道德品格意蕴。儒家的思想大多反映在文人园林中,中国古代文人多理想主义,很多隐居山林,但对朝廷还抱有一定幻想幻想有天能被皇帝重用。不少的园林是在这种思想情况下建造的。“拙政园”光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园主王献臣为明弘治进士受东厂陷害罢官回乡,邀请文征明设计建造此园。网师园,清乾隆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从官场“倦游归来”修建而成,借故址万卷堂“渔隐”之名,自比渔人,以“网师”命之,表示自己只适合做江河渔翁。文人园林中体现的不仅是园林的设计,更多体现的是园林主人心里的感受。
佛教,虽然是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但在传入我国之后便受古代统治者的大力宣扬,再加上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便有了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寺庙园林被大肆兴建起来,成为人们对自身反思的场所。为佛教信仰与适宜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因此,寺庙园林与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并称中国三大园林的原因。“禅”思想在中国传播后,就大大推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综合以上三大思想,“意境’也就成了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园林影响世界的精髓,是中国千百年来园林设计师所追求的目标。园林不可能只注重科学,而脱离意境,这样一来,它就失去了灵魂和思想,就无法体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及文化内涵。
2.2法国传统园林的哲学思想
由于法国文明起源大大晚于意大利,并长期受意大利文明的影响,因此,法国园林的最早起源是从意大利人在法国从事园艺活动和建造修道院时开始的。十字军东征给人们提供了了解穆斯林园林的直接经验。后来法国园林受到迪科尔为代表的理性哲学的影响推崇艺术高于自然,追求人工美,讲究理性与比例和秩序,对称空间的的空旷性,强烈的轴线以及浓郁的人工造园气息成为了这个时期法国园林的代表。
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文化艺术的影响。从16世纪中叶起,法国园林在整体布局上有了很大的改善,风格趋向于庄重。
17世纪下半叶,太阳王路易十四绝对君权专制政体的建立标志着法国园林艺术的成熟和古典园林时期的到来。勒诺特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集大成者。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构图原则和造园要素,在勒诺特之前就已成型,但勒诺特不仅把原则运用得更彻底,将要素组织得更协调,使构图更完美,而且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即路易十四时代的“伟大风格”———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同时这也是古典主义的灵魂。18世纪之前,几何式园林已经在法国园林中占有主导地位。从此,勒诺特式园林的艺术风格开始对整个欧洲开始影响。
3 园林风格
中国园林作为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体现了自然式的山水园林思想,它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结合起来。中国园林理论多源于中国的山水画思想,山水画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外事造化,内心发源”,也就是绘画创作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提取自然之精华,而这种感受完全来源于心灵与大自然的感受,而不是以理论做基础的。
法国园林作为西方园林的精华以几何布局,整齐一律,均衡堆成,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的方方整整,一切都融入到严格的几何形式去,都表现为人工创造,主要强调的是人工美。
主要差异为,一种是追求自然的画境美,一种则是体现人工理性之美。
4构成要素比较分析
4.1理水
在水的意向上,中国传统园林表现的是河、湖、海三种综合景观,因河有源,因湖有岛,因海有神;水作为主要构景要素在园景中是不可或缺的,即所谓“无水不成园,无园不水”。中国园林是写意山水园,“山”是园的骨架,“水”则为园得血脉,它通过对自然山川河流的模拟构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胜景。在水体形式上主要有池沼湖泊,河流涧溪及瀑布等;在处理手法上大体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
对于小庭院多采用集中用水的方法。以水池为中心,建筑四周环列,以水行程也能够的一种内心和内聚的格局。网师园之池水,以聚为胜,开阔明朗。
分散用水的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水势轻流回萦,水面或曲长狭窄或豁然开朗,以产生来无影去无踪,扑朔迷离的意境。同时水和山石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中国传统水法的重要特点。
法国除南部多山地区以外,相对而言,中不和北部地势较为平坦,加上法国境内河流纵横,水源丰富,这为法国人创造平面理水形式的辉煌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在平面理水形式上,法国园林中运用最为娴熟的手法,实用水池和渠、运河的形式,来丰富美化园林。法国园林在理水规模上也是空前宏大的。
4.2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樟、兰、菊、柳、荷、玫瑰、茶花、迎春和牡丹等,植物的选用一般与园林主人的性格有关。种植方式比较自由,多利用植物本身特有的形态,强调画意。
法国古典园林,多选用松柏一类的树形整齐的植物材料,绿篱常常被修剪为方整的和绣花地毯式的形式。植物的种植方式也多为阵列式,从而构成整体布局中的几何感和人为修整后的装饰图案感。
4.3 装饰物
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形式来点景,与法国园林
中的装饰不同,中国园林更重视立意,表现园林艺术的境界,引导人们获得园林意境美的享受。在铺装路面和地面时常使用卵石、青砖、青石板、随时、块石等,并常用瓦片来装饰边和拼装花纹,而形成坚固、古朴、自然。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路风格。
法国园林在装饰上追求奢侈与排场,努力运用各种形式,将园林打扮的美轮美奂。常见形式如花坛、喷泉、雕塑、树篱、水池以及树木修剪等。法国园林装饰风格华丽,首先表现在布局上,不仅构图优美,各部分比例协调,而且常运用能营造气氛的景物,如喷泉的运用。此外华丽风格还体现在洞府、台地间坡道、台阶栏杆等的设计及艺术处理上。也吸取了不少巴洛克式的内容,使装饰效果更加丰富华丽。
5园林艺术的交融
中西园林艺术的交流,从唐朝的丝绸之路就开始了,但中国对法国园林的影响,则是在17实际末到19实际出这段时间里。当中国的陶瓷、刺绣、服装、家具、建筑等影响了法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其中中国园林在房贷尤为重要,深刻影响了欧洲造园艺术。18世纪末,法国启蒙主义者强烈推崇中国文化,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法国兴建了许多中国园林。如18世纪上半叶建造的拉布里什园林、1774年在法国巴黎建造的商迪府邸等等,都是当时在受中国园林文化影响建造的中国式园林。
在中国,西方传教士不仅带来了宗教思想,还引进了西式建筑。当时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教堂和西式住宅。最典型的就是圆明园中的长春园,在这座典型的中国园林中运用了法国凡尔赛的大型喷泉水池,中西园林艺术上的珠联璧合等,造就了园林历史上的艺术精品。
6小结
任何一个民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园林景观模式。中国园林与伊斯兰园林都是人们环境理想的具体体现。而这种园林景观模式是与特定的民族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中法两国园林都是在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而在当今又同为世界园林的典范。现代园林很多的发展成果都立足于二者之上,传统园林与现代城市景观及构成要素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变化的因素,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才能创造出新时代的园林艺术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杨滨章.外国园林历史.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
[2] 朱 凯,汤 辉.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思想[J].城市园林,2005
[3]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
[4] 刘 虹.欧美的中国古典式园林分析与比较.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
[5] 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 殷成志,熊燕.浅析法国园林 四川建筑,2001.3
[7] 郑春苗.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8] 唐克扬.八解中国园林.风景园林.2009.06
[9]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2
[10] 游 泳.园林史.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
艺术设计史论文
题目:论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起因。
以及历史作用
姓名:辛媛媛
班级:动画1101班
授课老师: 高 悦
摘要:现代主义设计(设计中的现代主义)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本文从现代主义设计的起源、发展及影响入手,对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起因和历史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 新造型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离不开历史的发展与推动,我们要追溯历史、分析历史,会发现这一切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性的。现代主义设计出现在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之后,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是由19世纪一大批的思想家提出平等、博爱、自由等观点后影响到设计领域,随后又发展了新艺术运动,它是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完善,更是历史的结果,在这之后现代主义设计代替了新艺术运动而成为20世纪初的潮流。
现代主义设计的实质是社会变革的运动,1900---1950年,在这段时间亚洲国家此刻在忙于战争,唯一一个可以进入现代主义的国家只有日本,除此之外,在美国也不存在现代主义,原因是它没有社会变革的阶级基础,没有与生俱来的民主思想和问究竟的思想,缺少思考,国家超稳定,而且丰衣足食,这些因素都抑制了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然而,在欧洲则是现代主义的发源地。现代主义设计是20世纪初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场对传统意识形态革命,成为20世纪设计的核心。主要是设计师为找寻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改变设计观念,开始在设计观念、风格、形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索,而集中在德国(始于工业同盟,包豪斯为高潮)、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进行试验,在30年代中期取得惊人成就。设计上体现的现代主义内容分为:民主主义、精英主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在荷兰,风格派起源于20世纪初,有“新造型主义”开始,主张从理性出发,用抽象的几何形来表现自然的秩序和普遍性,探索被事物外貌掩盖的物体内在规律,表现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化城市的结构,不提倡写实找规律,倡导抽象。在俄国,马勒维奇和塔特林1919年发起的艺术运动“构成主义”主张空间在其深度
上由内向外塑造,造型注重立体结构,形体材料作为表现事物的内在力量,应把时间作为一个因素,引用到造型中。构成主义深受立体主义的影响。在德国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重型企业,工业的标准提高,出现了大型企业,工人和城市人口增多,成为了城市化国家。在设计方面,设计的标准提高,要求理性,工业产品要一丝不苟。1907年德国工业同盟,1912年出版工业同盟年鉴,这时,穆特休斯主张设计要有标准化,批量化。工业同盟主张,明确提出艺术、工业、手工业相结合。主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艺术设计的水平,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强调联盟,走非官方路线。保持联盟作为艺术界行业组织的性能,避免政治对于设计的影响。要求在德国的设计艺术界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并接受现代工业。在设计中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主张标准化下的批量化,以此作为设计艺术的基础要求。工业同盟在产业界和设计界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成为咨询中心,支持设计展览,搞巡回展览进行全民教育。
历史的发展规律促进了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历史就是它的根源和依据。古埃及是艺术的开始,它们的艺术是慢慢地摸索得来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们是按照一定的规矩、法则和方法去发展它们知道的东西。到了古希腊和罗马,人对那种固定模式和法则提出了看法,开始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进行创作,走上可写实主义。此后,西方艺术几千年的发展都没能离开这个追求美、追求和谐、追求真实的道路。就算有发展也只是对现有思想的完善,一直到了中世纪时期,由于时局的改变,政治影响了艺术。中世纪的艺术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背离了写实主义,由那些呆板的平面的抽象艺术替代了古希腊和罗马的那种生动形象的艺术创作。随着历史的继续发展,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一个巨星闪耀的时期。随着基督教统治的衰落封建制度的崛起,那些以没有动态,没有激情,没有层次的中世纪艺术又被历史的脚印给踩灭了,人们纷纷否定中世纪那种被束缚的艺术,提出要追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追求生动形象的写实主义。但这种提倡并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他们把艺术又加以了发展。到了19世纪工业不断的发展,各种工业机械的发明,机械代替了手工,使世界格局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机械化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和他的丑陋性,又激起了一些有思想的设计家的反对。他们反对世界的现状,否定机械化,提倡中世纪和哥特风格。他们还提出真正的艺术必须是“为人民所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着力把美术和技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从而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可是他们提出了一些实在性问题却没有在实践中做到。像他们认识到设计是
为大众设计的,可在实践中他们那种追求形式美,使用来源自然的图腾样式和抽象线条,大大的增加了艺术的开支和成本,一般大众是不能接受的。但他的设计思想却为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基础。现代主义设计的到来那就顺理成章、迫在眉睫了。由于人们受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认为机械是丑陋的,过分的排斥机械生产,这就让一些有远见的设计大师看到了一些社会危机。他们认为看到机械弊端的人们是没有更好的认识到机械,也没有更好的运用好机械。我们不能解决机械的弊端和他所带来的存在问题,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他带来的利益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机械的弊端并着实发展的优点,让他尽最大限度的为大众服务。这样一来他可以很大宽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本着为大众服务,现代主义设计几乎没个特点都是围绕着它来。所以现代主义设计就像是被安排好了似的,以前的设计都好像给他铺好了道路让他一步一步的形成了。
背景思想的发展促进了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设计都是有根源和思想的,而这种思想都来源于社会背景。中世纪以前的艺术,在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下艺术顺其自然的为上层社会和贵族服务。中世纪在基督教的统治下建筑、雕刻、绘画等都是为教会服务的,包阔他们的题材也都是与教会有关的。到了文艺复兴由于思想没那么禁锢了,可是前半期的绘画和建筑还是围绕在贵族来设计,只是在中半期一些绘画才开始画一些自然东西,才能被一般的大众所接受。可到了后半期,随着巴洛克、洛可可的出现,艺术又回到了他的起点—为上层服务。后来出现了新艺术运动,由于艺术的奢华和纵深太深,那些取华娇舍的艺术让一些设计家产生了厌恶和不满,更让他们不满的是没有大众艺术。于是他们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就提出了设计要为大众服务的思想。可是艺术奢华的思想在心中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虽然认识到了也在思想上提出了可在现实实施中却没有更好的发挥出来。机械的产生,产品的批量生产让大家明白时局变了,时代来临了,艺术不能在沉睡了。他要面临一个崭新的时代了。于是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终于出现了,所以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那是在很多思想的基础上堆积而成的。
现代主义设计是设计史上的一个伟大历程,他的出现让人类设计迈出了很大一步。他不仅在建筑上有影响,他还包括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等领域。他的思想不仅体现了设计业也是可以大众化的,同时他也完完全全的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他的设计不仅顺应的时代要求也为以后社会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艺术设计史相关论文
艺术设计史相关论文
--------------------------------------------------------------------------------
【标题】运用后现代课程观改革艺术设计史教学
【作者】姜雪琴
【关键词】后现代 艺术设计史 设计风格 包豪斯
【刊名】镇江高专学报 2008-21-1
【ISSN】1008-8148
【机构】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为了培养适应当代需要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艺术设计史课程应该依据其课程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改革传统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方法,灵活地结合一些适宜的后现代课程教学方法,采取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
【下载论文】运用后现代课程观改革艺术设计史教学
【标题】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与艺术设计教育
【作者】尚刚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 美术史教学 工艺 中国 招生数量 学生水平 其他学科 高等教育
【刊名】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1
【ISSN】1673-0321
【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一
【下载论文】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与艺术设计教育
【标题】艺术设计教学不容忽视的三个问题
【作者】李嘉
【关键词】人才培养 创造性能力 传统文化 艺术与技术
【刊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5
【ISSN】1003-6121
【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几乎可以说是和经济的发展成正比的,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在这样的形势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应被我们重视起来,那就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设计史的学习,以及艺术设计教学中对新型技术知识的传授。
【下载论文】艺术设计教学不容忽视的三个问题
【标题】《中国艺术设计简史》评述
【作者】奇洁
【关键词】中国青年出版社 艺术设计专业 简史 基础理论课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 教育理论课 艺术设计史 中华文化
【刊名】美术之友 2008--3
【ISSN】1003-045X
【机构】不详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艺术设计历史悠久,以中国古今艺术设计为视角的新作《中国艺术设计简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已面市。通读全书,足见吴明娣女士与其研究生袁粒为此书倾注的心血。《中国艺术设计简史》是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编撰的教材主要适用于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服饰设计等专业方向的设计基础理论课教学,也可供艺术设计从业人员参考。作为中国新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理论课教材,本书对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作了极好的诠释,有助于设计从业者对中国艺术设计史及各阶
段的作品产生形象思维,从而在传统设计中汲取养分,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做出各自的努力。
【下载论文】《中国艺术设计简史》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