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曹组:卜算子·兰。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释:
1、见卷四。又见辛弃疾丁集,而文字稍异。
2、杜甫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4、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曹组:卜算子·兰。杜甫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5、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赏析: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下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
分页: 1 2 3
卜算子松竹翠萝寒曹组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卜算子松竹翠萝寒曹组阅读答案鉴赏赏
析
(“1288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松竹翠萝寒曹组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8(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
9(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卜算子松竹翠萝寒曹组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8(因为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来映衬(衬托)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
9(“着意闻时不肯香”中“不肯香”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其幽香不可有意强求,“香在无心处”进一步表明“无心”领略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香。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节操以及不受束缚、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卜算子松竹翠萝寒曹组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
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
卜算子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①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③,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是辛弃疾因力主抗金遭贬,赋闲在江西农村时所作。
②李蔡:李广堂弟,才能平庸,元朔五年被封为乐安侯。
③力田:汉代掌管农事的小官。
(1)赏析这首词上阕所运用的主要手法。
(2)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作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2分)作者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1分)(考生如回答“用典”,并结合诗句分析,可酌情给分)
(2)最后-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反语),(1分)作者通过“力田非我莫属”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3分)
卜算子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1)从全词看,词人所描写的“蝶衣”是什么形象?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的“道是天公不惜花”与下阕的“道是天公果惜花”两句是否矛盾?你感受到词人是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蝶衣”是对花的描写。词人在词中描写出了花片如蝶飘飞的轻盈,花色猩红耀眼的艳丽以及被风吹雨洗而随风飘零的情形。(意对即可)
(2)这两句并不矛盾。词人借此说明万物兴衰皆自然,花开花落的荣枯盛衰,也一任大自然的客观运行的道理。(意对即可)
卜算子阅读答案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卜算子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②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③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释】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进逼洛阳,中原大地沉浸在血与火的深渊。作为主战派的朱敦儒也加入了南渡的队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本词便是其南渡词之一。②汀(tīnɡ):水边平地,小洲。③矰缴(zēnɡ?jiǎo):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词中第一句写的是:旅雁在南飞途中遭到了风雨的侵袭,行列凌乱,孤雁失群。
B.第二句意思是遭受风雨袭击的旅雁,沿途饥渴劳累,疲惫不堪,翅垂翼重,无法高飞,只好独宿寒汀,处境孤苦。
C.第三句旅雁下到寒汀后,苦于没有亲人相伴,孤苦无依。在天上又有矰缴相逼之忧。
D.最后一句:云海茫茫,何处是它的归宿?它只有向天哀鸣,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但又有谁听呢?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词情景交融,景词形象鲜明,情词动人心魄,写旅雁如形目前,写遭际如同己出,不愧为咏物绝唱。
B.词的起句借旅雁南飞,点明地点;借风雨相侵,道出天气,这风雨是实写,只指自然界的风雨。
C.“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更显凄凉;“矰缴忧相逼”一句,继上?句“苦难亲”,雪上加霜,由此旅雁孤苦无依的险恶处境可见一斑。
D.结尾续写旅途之远,“云海茫茫”,既指前途茫茫,亦指人海茫茫,一语双关; ???“谁听哀鸣急!”一句,闻凄切之音,余苦不尽,得不到温暖和同情。
3.本词处处写雁,实则处处写人。透过旅雁的形象,你眼前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请加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C
2.B
3.示例:大批民众背井离乡,颠沛南逃,路上风雨交加。有的人不幸走散,饥寒交迫,前无亲人可投,孤苦无依,后有追兵相逼,困顿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