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作为当今世界所公认的教育强国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所公认的教育强国,在世界教育改革史上一直处于领先者的
地位。这一方面得力于它强大的政治与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得力于这个国家对
世界、对未来深刻 的危机意识。自二战以后,为迎接越来越大的内外挑战,美
国共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教育改革 实践,它以本世纪50年代末由苏联在“外层空间”的挑战而引发的“学科结构”运动为发端 ;70年代初兴起了改变职教与普
教分离的“生计教育”;至70年代中期又展开了强调基础知 识与基础技能训练的“回归基础”运动;而80年代则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综合教育改革运动。 如果说美国80年代以前的教育改革具有明显的应时性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后则更多地呈现 出综合性与前瞻性的特点。它以四个著名的教育改革文献——《国家
处于危机之中:教育 改革势在必行》、《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为标志,向世界呈现
了一幅面向21世界的教育蓝图。
要理解美国科学教育改革,首先我们必须来审视自80年代以来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历程。 1981年8月26日,面对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国际竞争日益加
剧的严峻局面,联邦教育部领 导成立了“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并于1983年4月发表了一份全面检讨美国教育问题报告,题为《危机中的国家:教育 改革势在必行》(The Nation at Risk),报告揭示了美国当时的教育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测验成绩差、科学
数学上很低的选修率、学校没有充足的资源、教师也缺乏足够的素养等。 报告在结论中宣称美国当前教育系统已不符合国家需要,一时举国皆惊。与此同时,
80年代初出现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并逐步深入,美国
社会由此正经历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生产从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
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之中。现实需要有更高技能与综合素质更全面的新型劳动
力,这都为即将展开的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广泛的背景。
1985年,享有盛名的美国民间科学团体——科学促进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简称AAAS)发起了有关科学、数学与技术教育改革的长期规划 。在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助下,它聘请了400位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教授、教师以及 科学、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用了近四
年的时间,于1989年完成并公布了一份文件,题为《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project2061: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这是一份关于科学、数学与技术知识目标的综合研究报告,在长达200页的总体报告和其他5份专题报告中,明确提出“普及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
中心目标” 并详细阐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体系的设想、步骤、目标
和科学依据。经过长期、反复的讨论与分析,专家们将每个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
毕业应获得的基本科学知识浓缩为十二大类:科学、数学、技术的本质属总论,
下面分为物理、生态环境、人体机能、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理世界、科学史
观、一般主题与思维习惯九个大类。而报告之所以命名为“2061计划”,是因
为1985年是哈雷慧星光临地球的日子,该计划的启动者期望在哈雷慧星下一次
出现在地球上空——即2061年时,美国的科学与技术教育将达到一个崭新的水
平,这也可以说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一项教育改革计划。
《2061计划》设想,面向21世纪的青少年儿童所应具备的科学素养主要包
括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的探究方法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计划的具体实施分为
三个阶段:
第一、拟订计划阶段(1985~1989)
第二、试点阶段(1989~1993)
第三、普及推广阶段(1993~),这一阶段最为关键,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通过各科学团 体、教育组织和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将第二阶段的
试验成果转化为全国性的教 育实践,实现《2061计划》提出的最终目标。
以下是2061计划具体实施的过程:
1985年6月AAAS发出提高K~12年级科学、数学与技术教
育的全国性倡议 1985~1989年拟1986年1月国家科学与技术教育委员会,2061计划顾问委员定计划阶段 会第一次集会
1989年2月《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发行
1989年4月六学区2061计划试点 (乔治亚州、威斯康星1989~1993年州、费城、圣安东尼奥市、圣迭戈市与旧金山市) 试点阶段 1993年10月《科学 素养基准》发行
1994年6月首次实验点负责人交流会
1995年9月2061计划电子版
1996年3月开发《培育科学素养:课程教材评估》(预计2009
年出版)
1998年4月2061计划 专业发展项目实行 1993~普及推广1998年5月开始着手评估中学数学与科学课本
阶段 1998年6月《改革的蓝图 :科学、数学与技术教育》发行
1999年1月在年度会议上公布了对中学数学课本评估报告
1999年6月着手对高中数学与科学课本进行评估以及为期三
年的评价研究
2061计划开了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先声,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高度关注。自
88年布什当选总统后,把振兴美国教育作为任期内的主要目标之一,表示了要
当“教育总统”的决心。在91年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America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中,正式提出了面向21世纪美国的四项教育战略,六条国
家教育目标,其中科学教育被列为教育目标之一,并宣称到2000年“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确切地说,到91年为止,美国的现代教育改革更多地还是停留在设想与大
政方针上,在把设想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
此次教育改革的力度与涉及面都较大,几乎从教育观念、课程、教材、教法、师
资培训乃至整个普通教育体系上都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一时难以到位;
另一方面,教改的重点在课程与教材上,虽然美国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确定了
教学内容,编制了教材,但这充其量只是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对于如何教还是
众说纷纭。再加上美国一直是个地方分权制国家,联邦政府对教育建设较少直接
控制,主要由州及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全国学校也就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标准,造
成教育质量难以控制,教育水平难以提高等诸多问题。所以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要求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制定统一的国家教育标准的呼声日益高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1993年4月克林顿政府以法案的形式提交《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 2000:An Educate Amer ica Act),由国会两院审议通过,
并于1994年总统签署后正式生效。该法案正式提出应在中 小学教育领域,面向全体学生,编订供各州各地区自愿采用的课程标准。这些标准详细阐明 了 在每个学习领域,什么是所有学生所必须知道,以及有可能做的,并建立相应的评估
体系。 整个工作由国家教育标准与提高委员会(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
and lmprovement C ommittee,简称NESIC)主持操作。在布什政府所确立的英
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 五门核心课程之外,克林顿政府又增添了外
国语与艺术两门核心课程,再加上公民课,共八 门课程,均由NESIC委托各专门机构编撰各自的国家标准,其中自然科学标准由全美国家科 学院全国研究理事会负责,1996年,修正后的《全美科学教育标准》正式出版。从该书中, 我们也可以透析(2000年目标)的一些特点,比如它更多地体现了教育的一种“机
会与责任” ,更多地强调学习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等。从科学教育改革的角度看,
《教育战略》与《2000 年目标》把2061计划提上了更高层面,加快了其精致化
与规范化的进程。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2.《当代外国教育——教育改革的浪潮与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3.《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教改趋势》北师大出版社1998年
4.《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6
5.《Project2061: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National press Club 1989
转载自《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第1期
范文二:世界五大机床强国产业现状分析
世界五大机床强国产业现状分析
1、美国:制造业正在转型现在有一种说法,
说美国制造业正在衰退。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的制造业并不是正在衰退,而是正在转型。
无独有偶,中国的制造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制造业也正在经历转型,这种转型的速度越来
越快。事实上,美国的制造业仍然位居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中国、日本、德国和意大
利。美国的制造行业仍然生机勃勃,健康发展。但与30年前相比,它已经发生了巨变,而
且变化还将继续。另外,制造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像其他国家中那样巨大。事实上,
美国工业增加值在GDP所占的比重约为16%,相比之下,日本是20%,中国是50%。所以说,制造技术和制造业的变化对日本和中国经济的影响要比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更大。因此,世
界上其他许多国家都认为美国是个能赚钱的市场,这也迫使美国的制造企业千方百计在日
益变化的制造环境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2、德国:创历史新高2006年,德国机床业界的机床生产与服务总值高达108亿欧元,增长4%。在出口方面,截至2006年,德国机床制造业已连续4年取得上好成绩,仅2006年前9月的出口增幅便高达13%。来自中国市场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市场,再度成为德国机
床出口的最大海外市场。与此同时,德国对韩国与印度的机床出口也有出色表现。这标志
着亚洲市场的繁荣及其各个行业工业标准的提高。日本用户也在增加对德国机床与技术的
订购,2006年日本首次跃居德国15大出口市场之一。进口方面,亚洲的机床生产企业正
不断提升技术标准,着力强化其在德国市场中的地位。2006年前3个季度,德国的机床进口增长率高达15%,主要增量来自中国、韩国、中国台湾与日本。2007年该国机床生产与服务总值还将继续攀升,达115亿欧元。如此一来,德国机床制造业将取得历史以来的最
好成绩,并有望打破行业在2001年所创下的最高记录。
3、日本:细水长流式的景气复苏截至2006年年底,日本机床业已连续32个月每月订货额超过1000亿日元,超过了上世纪90年最高峰时连续22个月订货额超过1000亿日元的记录。其他的统计数字为:2006年机床工业生产总值达1兆2110亿日元,与订货额基本
呈现同样的发展趋势,出口额9255亿日元,同比增长14%,进口额1356亿日元,同比增长26%。回顾以2002年为谷底的本次恢复期的机床工业订货额情况,2002年为6758亿日元,同比增长14.3%;2003年为8511亿日元,同比增长25.9%;2004年为1兆2362亿日元,同比增长45.2%;2005年为1兆3632亿日元,同比增长10.3%;2006年的订货额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测值1兆1200亿日元,达到1兆4370亿日元,同比增长54%,创造了16年来的历史新高,继续着细水长流式的景气复苏。内需的订货额为7330亿日元,与前一年相比增长1.8%,发展趋势与上年持平。目前日本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正在复兴,为了增强
竞争力,各项投资活动也日趋活跃,在这一背景下,在制造业的众多领域,对一般机械都
呈现出了旺盛的投资热情。汽车行业的订货额在2004年到2005年前半年呈现增长的趋势,
之后虽然有原地踏步的倾向,但是依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随着IT行业的生产扩大,电气机械、精密机械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外需的订货额为7040亿日元,与前一年相比增加
14.2%,反映出亚洲、欧洲、北美三大区域发展势头皆好汉阳科技,显示了较高的增长率,
由此出现外需比例达到49%的高水平。三大区域所占份额分别为北美34.6%,亚洲31.7%,欧洲29.0%,最近由于欧洲地区订货额的增长,最终三大区域分别占到了大约30%的比例,互相基本持平。2007年1月的订货额为1100亿日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并达到单月订货额有史以来的最高值。2月的订货额为1314亿日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16.5%,从月度订货额刷新历史最高记录等情况看,总的来说保持了前一年的增长势头,订
货额依然呈上升趋势,反映出汽车产业国内订货的增加等。其中,内需为557亿日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7.2%,外需为642亿日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21%。日本工业协会预测,2007年的订货额将达到1兆4000亿日元(内需6700亿日元,外需7300亿日元)。
4、韩国:出口良好,内需萎缩2006年韩国机床产业的总产值达到41.4亿美元,估计比前年增长了18%。按阶段可分为:上半年良好、下半年停滞,表现为出口良好、内需萎
缩的景象。按照不同行业需求形态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铸造模具行业的需求,由于内
需的不景气呈现出了全面的萎缩,而电气电子行业没能追加大量的投资,比前年有所减少。
然而对业绩辉煌的造船业来讲,需求十分活跃,对大型机械的需求大大增加。汽车行业虽
然因受到现代汽车公司的罢工影响多少有所萎缩,但通过汽车厂商的海外拓展及GM大宇。雷诺三星的投资相对扩大,基本保持了前年的水平。出口方面,2006年由于世界经济景气的影响塑料,达到16.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38.5%,其中,NC机床达到5.3亿美元,占总出口的三分之一。从地区上看,在三大(美国、欧洲、中国)市场都呈现出了景气。
增长率方面,出口印度比2005年增长了约2倍。相反,进口总额为25.8亿美元,比2005
年增长24.6%。汽车/铸造模具行业的高性能设备需求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加工中心
(MachiningCenter)的进口比2005年增长67.3%,达33亿美元,仅次于半导体制造设备
的进口。从地区上看,从日本等大部分国家的进口都比2005年有所增长。
5、意大利:多样化市场2006年意大利机床、机器人与自动化制造业产值增长了
11.2%,合47.9亿欧元,主要是得益于出口的增长(增长15.3%,合27.3欧元),预计2007年,产值将达到50.5欧元(增长5.5%),出口仍呈增长趋势,预计增长5.7%,达到28.85亿欧元。意大利制造的产品主要出口到德国、中国、美国、西班牙、法国、俄罗斯、
波兰、土耳其、英国和瑞士,由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不一,就形成了
一个多样化的币场,这证明意大利的生产商有能力满足最特别的使用要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成了消费品生产地,他们的企业在多种产品生产行业表现出
很强的竞争力,意大利的这些工业部门显然无法在价格上、参数方面进行竞争。意大利制
造商的优势是通过技术创造附加值,所以,他们必须不断优化创新,研究新材料,开发新
成果,采用新的业务方式,并且利用好金融机械所提供的各种机会,这样,意大利机床行
业的战略方针必须着眼于新的商务模式,减少生产环节。2005年,中国是意大利工业出口
的第五大市场,根据2006年前9个月的统计,中国从意大利进口的机床同比增长了35.5%,一跃成为意大利制造的第二大市场。
范文三:世界五大机床强国产业现状分析
世界五大机床强国产业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08-1-9 9:34:00 访问:322
副标题:
摘要: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美国制造业正在衰退。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的制造业并不是正在衰退,而是正在转型。无独有偶,中国的制造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制造业也正在经历转型,这种转型的速度越来越快。 事实上,美国的制造业仍然位居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中国、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美国的制造行业仍然生机勃勃,健康发展。但与30年前相比,它已经发生了巨变,而且变化还将继续。 另外,制造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像其他国家中那样巨大。事实上,美国工业增加值在GDP所占的比重约为16%,相比之下,日本是20%,中国是50%。所以说,制造技术和制造业的变化对日本和中国经济的影响要比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更大。 因此,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都认为美国是个能赚钱的市场,这也迫使美国的制造企业千方百计在日益变化的制造环境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德国:创历史新高 2006年,德国机床业界的机床生产与服务总值高达108亿欧元,增长4%。在出口方面,截至2006年,德国机床制造业已连续4年取得上好成绩,仅2006年前9月的出口增幅便高达13%。来自中国市场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市场,再度成为德国机床出口的最大海外市场。 与此同时,德国对韩国与印度的机床出口也有出色表现。这标志着亚洲市场的繁荣及其各个行业工业标准的提高。日本用户也在增加对德国机床与技术的订购,2006年日本首次跃居德国15大出口市场之一。 进口方面,亚洲的机床生产企业正不断提升技术标准,着力强化其在德国市场中的地位。2006年前3个季度,德国的机床进口增长率高达15%,主要增量来自中国、韩国、中国台湾与日本。 2007年该国机床生产与服务总值还将继续攀升,达115亿欧元。如此一来,德国机床制造业将取得历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并有望打破行业在2001年所创下的最高记录。 三、日本:细水长流式的景气复苏 截至2006年年底,日本机床业已连续32个月每月订货额超过1000亿日元,超过了上世纪90年最高峰时连续22个月订货额超过1000亿日元的记录。其他的统计数字为:2006年机床工业生产总值达1兆2110亿日元,与订货额基本呈现同样的发展趋势,出口额9255亿日元,同比增长14%,进口额1356亿日元,间比增长26%。 回顾以2002年为谷底的本次恢复期的机床工业订货额情况,2002年为6758亿日元,同比增长14.3%;2003年为8511亿日元,同比增长25.9%;2004年为1兆2362亿日元,同比增长45.2%;2005年为1兆3632亿日元,同比增长10.3%;2006年的订货额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测值1兆1200亿日元,达到1兆4370亿日元,同比增长54%,创造了16年来的历史新高,继续着 细水长流式的景气复苏 。 内需的订货额为7330亿日元,与前一年相比增长1.8%,发展趋势与上年持平。目前日本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正在复兴,为了增强竞争力,各项投资活动也日趋活跃,在这一背景下,在制造业的众多领域,对一般机械都呈现出了旺盛的投资热惰。汽车行业的订货额在2004年到2005年前半年呈现增长的趋势,之后虽然有原地踏步的倾向,但是依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随着IT行业的生产扩大,电气机械、精密机械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外需的订货额为7040亿日元,与前一年相比增加14.2%,反映出亚洲、欧洲、北美三大区域发展势头皆好,显示了较高的增长率,由此出现外需比例达到 49%的高水平。三大区域所占份额分别为北美34.6%,亚洲31.7%,欧洲29.0%,最近由于欧洲地区订货额的增长,最终三大区域分别占到了大约 30%的比例,互相基本持平。2007年1月的订货额为1100亿日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并达到单月订货额有史以来的最高值。2月的订货额为1314亿日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16.5%,从月度订货额刷新历史最高记录等情况看,总的来说保持了前一年的增长势头,订货额依然呈上升趋势,反映出汽车产业国内订货
的增加等。其中,内需为557亿日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7.2%,外需为642亿日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21%。日本工业协会预测,2007年的订货额将达到1兆4000亿日元(内需6700亿日元,外需7300亿日元)。 四、韩国:出口良好、内需萎缩 2006年韩国机床产业的总产值达到41.4亿美元,估计比前年增长了18%。按阶段可分为: 上半年良好、下半年停滞 ,表现为 出口良好、内需萎缩 的景象。 按照不同行业需求形态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铸造模具行业的需求,由于内需的不景气呈现出了全面的萎缩,而电气电子行业没能追加大量的投资,比前年有所减少。然而对业绩辉煌的造船业来讲,需求十分活跃,对大型机械的需求大大增加。汽车行业虽然因受到现代汽车公司的罢工影响多少有所萎缩,但通过汽车厂商的海外拓展及GM大宇。雷诺三星的投资相对扩大,基本保持了前年的水平。 出口方面,2006年由于世界经济景气的影响,达到16.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38.5%,其中,NC机床达到5.3亿美元,占总出口的三分之一。从地区上看,在三大(美国、欧洲、中国)市场都呈现出了景气。增长率方面,出口印度比2005年增长了约2倍。 相反,进口总额为25.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4.6%。汽车/铸造模具行业的高性能设备需求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加工中心(MachiningCenter)的进口比2005年增长67.3%,达33亿美元,仅次于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进口。从地区上看,从日本等大部分国家的进口都比2005年有所增长。 五、意大利:多样化市场 2006年意大利机床、机器人与自动化制造业产值增长了11.2%,合47.9亿欧元,主要是得益于出口的增长(增长15.3%,合27.3欧元),预计2007年,产值将达到50.5欧元(增长5.5%),出口仍呈增长趋势,预计增长5.7%,达到28.85亿欧元。 意大利制造的产品主要出口到德国、中国、美国、西班牙、法国、俄罗斯、波兰、土耳其、英国和瑞士,由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不一,就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币场,这证明意大利的生产商有能力满足最特别的使用要来。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成了消费品生产地,他们的企业在多种产品生产行业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意大利的这些工业部门显然无法在价格上、参数方面进行竞争。意大利制造商的优势是通过技术创造附加值,所以,他们必须不断优化创新,研究新材料,开发新成果,采用新的业务方式,并且利用好金融机械所提供的各种机会,这样,意大利机床行业的战略方针必须着眼于新的商务模式,减少生产环节。 2005年,中国是意大利工业出口的第五大市场,根据2006年前9个月的统计,中国从意大利进口的机床同比增长了35.5%,一跃成为意大利制造的第二大市场。
(摘自:中国机床网)
范文四:50年后世界五大强国
50年后世界五大强国
2010-10-10
判断一个国家未来能否强大, 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很不容易的事, 但我确认为 这是件最简单不过的事儿。
我们判断一个人将来是否有出息, 首先要看这个人的性格, 有什么样的性格, 就会有什么样的前途。 我敢肯定的说, 一只羊如果具有了狼的性格, 那么它就会 变成一匹狼。
同样, 一个国家将来能否强大, 我们首先要看的是这个国家的人, 也就是这 个国家的民族性格。
由民族性格来判断一个国家将来能否强大,是预测一个国家未来的最终标 准。
就此,我们判断一下未来五十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地球第一强国—— 日本
我这样说, 是因为日本这个民族太可怕了, 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始终如一的 具备着一种可怕的民族性格——狼性。 我个人以为, 狼是自然界中最强大的动物。 一匹狼好象不太强大, 但一群狼就会所向披靡。 可以说, 狼群可以灭掉自然界上 所有貌似强大的动物。
狼性代表着凶残, 智慧, 坚韧。 而日本民族恰恰具备着这种可怕的民族性格, 日本这个国家,当它弱小时,它会隐忍,蓄势,当它强大时,它就会露出凶残的 本性,嗜血,杀戮,绝灭。弱小时的隐忍,能够保证它不会亡国灭种,保住将来 反嗜的机会,强大时的掠夺与杀戮,又可以保证它不断的积累,壮大。
日本是个地小物稀的国家, 它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 就如一个有强烈成功欲 望的人其成功的几率非常大, 日本人生生不息的的扩张欲望也会促使其达到最终 扩张出去的目的。
日本现在被美国占领管理, 可以说处在一个恶劣的国际环境之中, 但正是这 种恶劣的国际环境, 这种可怕的压抑, 更会导致日本最终十分可怕的暴发。 正所 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日本现在的忧患正是其得以生存的前提。
再有就是日本人善于学习。不断的学习,吸取,进步,有力的保证了日本不
会落后于世界诸强,一有机会还有可能跃上诸强之首的宝座。
狼性的日本, 最终会利用美国和中国的争斗与消耗, 三十年后得以脱离美国 的牢笼, 四十年后组建自己傲视全球的军队, 五十年后灭亡朝鲜与韩国, 八十年 后征服中国和俄罗斯,一百五十年后达到征服全球的战略目标。
地球第二强国—— 美国 。
美国这个民族很像 狮子 ,强大而骄傲,有时单独行动,有时结成狮群,进退 有序,全球意识,全球战略。美国现在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即使慢慢的衰落, 五十年后依然是全球第二强国,这一点无可争议。
地球第三强国—— 印度 。
印度人就是 蚂蚁 , 简单而鄙陋, 但是没人会小视蚁群的力量, 印度会利用自 己人口众多的蚁群优势, 利用美国压制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机会左右逢源, 玩弄 平衡战术, 从而取得巨大的国家利益, 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 发展成为世界第三 强国。
地球第四强国—— 俄罗斯 。
北极熊的称呼形象而贴切,俄罗斯就是一头不折不扣的北极熊。该怒时怒, 该静时静,渐进式扩张,战斗力强大。俄罗斯会利用自己的领土与资源优势,利 用前苏联留下的丰厚家底, 利用自己凶狠泼辣的手段, 从而保住自己五十年后全 球第四强国的地位。
地球第五强国—— 德国 。
德国人就像一头猎豹,凶猛而优雅。德国人做事谨慎,周密,一板一眼,一 丝不苟。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德国战车隆隆前进的脚步, 利用欧洲一体化的战略机 遇, 辅以自身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 五十年后, 德国人会稳居世界第五强国的位 置。
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说了半天, 还没有提到我们中国, 真是有些过意不去。 我的感觉,我们中国人就像蝗虫,能飞,能走,能跳,见啥吃啥,吃啥不剩啥, 生存能力极强。
我们中国人确实很优秀, 但是我个人以为我们有着几个致命的缺点, 那就是 好面子,不团结,好搞内斗。
不要以为我们中华文明存在了几千年,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地球上 最强大的国家面沾沾自喜。 我们国家在历史上之所以强大, 是因为中华的文明起 源较早, 而我们周围又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存在能够与我们匹敌的文明, 所以我 们才能够得以暂时苟安。
现在的形势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周围布满了可以与我们匹敌的先进民族, 而科技的发展, 又让这个世界变得很近, 很小, 离我们很远的国家也可以说离我 们很近, 这些远方的国家和民族也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巨大威胁。 稍不留神, 我 们的国家就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我国自秦以后的历史表明, 差不多每过一两百年, 我国就会出现一两次大规 模的内斗,这些内斗不是导致改朝换代,就是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实力。过去,我 们周围没有很强大的敌人存在, 内斗的结果基本上是我们自己人再次当家, 但是 现在,我们周围到处是可怕的敌人,如果再出现内斗,那么外敌乘虚而入,我们 的国家可真就亡国灭种了。 但可悲的是, 我们国人喜好内斗的性格很难迅速改变, 内斗肯定在所难免, 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内, 会因为内斗而 被外族侵入,导致最终的亡国灭种。
也许有人会说, 外敌入侵后, 我们再通过战斗赢回独立, 或者干脆就如元朝 或清朝那样同化他们, 我要说的是, 这在古代武器还不发达的时候, 这种想法或 许很有可能实现,但是换到现在,武器如此发达,我国 如果被占领 ,就 别想 着再 咸鱼翻身 了。 现代武器 的 威力 是如此 巨大 ,什么 游击战 ,什么 人民战争 ,呵呵, 全 都成 了 笑话 。
看了上面的这个贴子后, 我看还有谁敢再说什么能够赢得独立, 翻身之类的 话。
中国人好面子,其结果只能是打肿脸充胖子,不断的损失自己的实力。 中国人不团结,这会大大削弱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在外斗中处于劣势。 中国人好内斗,这个太危险了,可能直接导致我中华民族的亡国灭种。 我国有核武器, 敌人不可能直接通过战争打败我们, 但敌人可以通过挑动我 国内斗,从而削弱,分裂,直至占领我国。
正因为以上原因, 我国很可能在五十年后被外敌占领, 甚至亡国灭种, 更谈 不上什么地球第几号强国了。
范文五:世界五大机床强国产业现状
1美国:制造业正在转型现在有一种说法,说美国制造业正在衰退。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的制造业并不是正在衰退,而是正在转型。无独有偶,中国的制造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制造业也正在经历转型,这种转型的速度越来越快。事实上,美国的制造业仍然位居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中国、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美国的制造行业仍然生机勃勃,健康发展。但与30年前相比,它已经发生了巨变,而且变化还将继续。另外,制造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像其他国家中那样巨大。事实上,美国工业增加值在GDP所占的比重约为16%,相比之下,日本是20%,中国是50%。所以说,制造技术和制造业的变化对日本和中国经济的影响要比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更大。因此,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都认为美国是个能赚钱的市场,这也迫使美国的制造企业千方百计在日益变化的制造环境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2德国:创历史新高2006 年,德 [台湾铣床 http://www.jichuang158.com] 国机床业界的机床生产与服务总值高达108亿欧元,增长4%。在出口方面,截至2006年,德国机床制造业已连续4年取得上好成绩,仅2006年前 9月的出口增幅便高达13%。来自中国市场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市场,再度成为德国机床出口的最大海外市场。与此同时,德国对韩国与印度的机床出口也有出色表现。这标志着亚洲市场的繁荣及其各个行业工业标准的提高。日本用户也在增加对德国机床与技术的订购,2006年日本首次跃居德国15大出口市场之一。进口方面,亚洲的机床生产企业正不断提升技术标准,着力强化其在德国市场中的地位。2006年前3个季度,德国的机床进口增长率高达15%,主要增量来自中国、韩国、中国台湾与日本。2007年该国机床生产与服务总值还将继续攀升,达115亿欧元。如此一来,德国机床制造业将取得历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并有望打破行业在2001年所创下的最高记录。 3日本:细水长流式的景气复苏截至2006 年年底,日本机床业已连续32个月每月订货额超过1000亿日元,超过了上世纪90年最高峰时连续22个月订货额超过1000亿日元的记录。其他的统计数字为:2006年机床工业生产总值达1兆2110亿日元,与订货额基本呈现同样的发展趋势,出口额9255亿日元,同比增长14%,进口额1356亿日元,同比增长26%。回顾以2002年为谷底的本次恢复期的机床工业订货额情况,2002年为6758亿日元,同比增长14.3%;2003年为8511 亿日元,同比增长25.9%;2004年为1兆2362亿日元,同比增长45.2%;2005年为1兆3632亿日元,同比增长10.3%;2006年的订货额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测值1兆1200亿日元,达到1兆4370亿日元,同比增长54%,创造了16年来的历史新高,继续着细水长流式的景气复苏。内需的订货额为7330亿日元,与前一年相比增长1.8%,发展趋势与上年持平。目前日本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正在复兴,为了增强竞争力,各项投资活动也日趋活跃,在这一背景下,在制造业的众多领域,对一般机械都呈现出了旺盛的投资热情。汽车行业的订货额在2004年到2005年前半年呈现增长的趋势,之后虽然有原地踏步的倾向,但是依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随着IT行业的生产扩大,电气机械、精密机械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外需的订货额为7040亿日元,与前一年相比增加14.2%,反映出亚洲、欧洲、北美三大区域发展势头皆好,显示了较高的增长率,由此出现外需比例达到49%的高水平。三大区域所占份额分别为北美34.6%,亚洲31.7%,欧洲29.0%,最近由于欧洲地区订货额的增长,最终三大区域分别占到了大约30%的比例,互相基本持平。2007年 1月的订货额为1100亿日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并达到单月订货额有史以来的最高值。2月的订货额为1314亿日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16.5%,从月度订货额刷新历史最高记录等情况看,总的来说保持了前一年的增长势头,订货额依然呈上升趋势,反映出汽车产业国内订货的增加等。其中,内需为557亿日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7.2%,外需为642亿日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21%。日本工业协会
预测,2007年的订货额将达到 1兆4000亿日元(内需6700亿日元,外需7300亿日元)。 4韩国:出口良好,内需萎缩2006年韩国机床产业的总产值达到41.4亿美元,估计比前年增长了18%。按阶段可分为:上半年良好、下半年停滞,表现为出口良好、内需萎缩的景象。按照不同行业需求形态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铸造模具行业的需求,由于内需的不景气呈现出了全面的萎缩,而电气电子行业没能追加大量的投资,比前年有所减少。然而对业绩辉煌的造船业来讲,需求十分活跃,对大型机械的需求大大增加。汽车行业虽然因受到现代汽车公司的罢工影响多少有所萎缩,但通过汽车厂商的海外拓展及GM大宇。雷诺三星的投资相对扩大,基本保持了前年的水平。出口方面,2006年由于世界经济景气的影响,达到16.02亿美元,比 2005年增长了38.5%,其中,NC机床达到5.3亿美元,占总出口的三分之一。从地区上看,在三大(美国、欧洲、中国)市场都呈现出了景气。增长率方面,出口印度比2005年增长了约2倍。相反,进口总额为25.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4.6%。汽车/铸造模具行业的高性能设备需求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加工中心(MachiningCenter)的进口比2005年增长67.3%,达33亿美元,仅次于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进口。从地区上看,从日本等大部分国家的进口都比2005年有所增长。 5意大利:多样化市场2006年意大利机床、机器人与自动化制造业产值增长了11.2%,合47.9亿欧元,主要是得益于出口的增长(增长15.3%,合27.3欧元),预计2007年,产值将达到50.5欧元(增长5.5%),出口仍呈增长趋势,预计增长5.7%,达到28.85亿欧元。意大利制造的产品主要出口到德国、中国、美国、西班牙、法国、俄罗斯、波兰、土耳其、英国和瑞士,由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不一,就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币场,这证明意大利的生产商有能力满足最特别的使用要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成了消费品生产地,他们的企业在多种产品生产行业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意大利的这些工业部门显然无法在价格上、参数方面进行竞争。意大利制造商的优势是通过技术创造附加值,所以,他们必须不断优化创新,研究新材料,开发新成果,采用新的业务方式,并且利用好金融机械所提供的各种机会,这样,意大利机床行业的战略方针必须着眼于新的商务模式,减少生产环节。2005年,中国是意大利工业出口的第五大市场,根据2006年前9个月的统计,中国从意大利进口的机床同比增长了35.5%,一跃成为意大利制造的第二大市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作为当今世界所公认的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