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无限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 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
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
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
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
2-5岁时 ,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 ,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 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
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
关心孩子的中学阶段。初中阶段重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学习方法的关健时期;高中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培养能力的关健期。可是这时父母已经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了,那么这时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坚持督促他们的学习,这是当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绩和好心态哪个重要?并且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以有好的心态做保证。书读得再多还不如有个健康的心理,所以当父母的在这时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
这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
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家庭教育对孩子思维的影响
当我们呱呱呱的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就是一张还没被污染的白纸,也无法预料接下来会承载什么的内容。人的思维就像这张白纸一样。白纸被琼瑶写,那就是爱情故事,被金庸写,那就是荡气回肠的侠古柔情。思维的形成也是一样,你所在的环境对你以后的思维形成有着绝对影响。
在众多的教育范围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有时侯,父母一次细微的举动都有可能对孩子在今后的人生到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孩子在玩具店看上了某某东西,考虑到父母不会给他买,便悄悄的偷了回来。第二天父母发现后怎样处理这件事的态度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孩子的为人。是把孩子训斥一顿警告他下不为例,还是带到玩具店向店主认错等等方法。正所谓积少成多,给孩子树立的小榜样多了,孩子就渐渐的被你影响,认为这样是可以的,那样是不行的,心中已经有了好与坏的标准。所以想告诉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想让你的孩子优秀,父母树立的形象是很重要的,你做事是怎样的,你孩子将来也可能是怎样做事的。
2500字有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各自家庭所具有的条件和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年轻一代施加的教育影响。
任何人的成长发展,都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对年轻一代身心的发展,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一、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一个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接触的人类社会便是家庭生活,受到的最早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的生理素质是在父母精心照料下发育的,智慧的幼芽是在父母正确诱导下培育的,最初的语言是由父母教给的,最初的行为表现主要是从父母身上模仿来的,最初的生活本领是父母传授的,最初的习惯是在家里养成的。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前提。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孩子往往是学校最难教的学生。
这就好比栽树一样,如果发现一颗树苗长歪了,从小不及时扶正的话,那么长大后就很难扶正了。
所以,家庭教育是奠定人生之路的最基础的教育,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是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的群体教育。
所以,在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中,无论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进度的快慢,还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其立足点总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这种集体化的教育,虽然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获得相同程度的知识技能,但不能很好地兼顾每个学生身心上的差异和智力的不同发展水平。
如果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包括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学校调查统计: 90%在校表现较差的学生,父母都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因此,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家庭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各地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犯罪手段多样化。
从一些调查材料反映,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数与家庭忽视对他们的教育有关。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在当今世界,社会信息与日俱增,学生可以从各种途径接受到社会上的一些好的或坏的信息。
由于孩子的年龄和社会阅历有限,对社会上的东西常常是不加选择地吸收。
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往往坏的信息比好的信息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及时“过滤”掉社会上的一些坏信息,从而增强孩子拒腐蚀的能力。
四、家庭教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 首先,家庭教育要把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摆在首位,并作为主线一以贯之。
教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的和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
教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
但是,一些家长总是重智育轻德育,以为社会的发展将愈来愈看重人的智力。
但发达国家的事实却并非如此。
据报载,一家日本大公司招聘大学生的标准明确规定了四条: 1.名牌大学毕业, 2.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 3.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4.比道德重要的是信仰。
家庭教育重在教子做人,主要是要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学习上,要教育子女“学会求知”,而不是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
学会求知,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很多人才认同的基本素质之一。
1988年, 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记者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了一会儿,说:“在幼儿园。
”并说在幼儿园学到的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深刻地指出了: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第三,家庭教育一定要十分重视教育子女“学会劳动”,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
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
但调查表明,“劳动”是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角落,据统计,基本不做家务劳动的初中生占45. 4%,高中生占52. 9%。
专家研究指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突出的道德缺陷是懒惰、懦弱和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懒惰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问题。
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之源。
因此,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家务劳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
有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后代,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有一个勤劳的民族,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孩子对家庭的意义作用,1000字论文
展开全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由此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
一、自古有造就的安邦定国之英才,无不与家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每个人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它是塑造性格、品德、意志、情感的重要场所。
因而不管是具有血缘关系或非血缘关系的家长本身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文化水准、情操培养,所供何职、生活经历,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的完善和残缺情况,成员间的健康状况与邻居乡朋等关系都会不同程度地把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及能否成材造成深刻的影响。
著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途径。
”父母的人格修养及其形象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父母的心理品质,言行举止,无不在孩子心理上深刻地,潜移默化地构成影响。
许多事实证明了成功的家教不一定只取决于其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其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
而是取决于家庭父母及其家庭成员是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在同时教育着自己,在于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如何。
二、当今时代是高频率竞争的时代 在信息量强大知识层变更急剧的商品社会,社会成员的意识观念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在“大浪淘沙”趋势的必然引导下,使家庭发生质的飞跃,一切不利于社会发展或跟不上社会变革的意识观念都要强迫性的摈弃和消除。
而现今的孩子们处于突飞猛进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他们需要有崭新的思想观念,他们需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他们需要有高度的独立性,他们需要有钢铁般的意识,他们需要有高深而渊博的知识,他们需要有忘我的牺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与当今的时代合拍,而现在的实际状况却令人甚忧,尤其是表现在农村的家教太落俗套了,有相当数量的家长从思想、素质上、文化素质上还远不及他们的孩子,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而且由于观念陈腐不堪而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负面的反应,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 其一,给学校教育管理增加了压力,比如说有些家长对子女偏三向四,重男轻女,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或贫而不学……难怪有些学生逃学或个别学生辍学抑或回家不学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无疑给国家普九工作增添了麻烦。
其二,给社会平添负担,有些家长生而不育、生而不教、生而不管,在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放任型教育主导下,家长们只是忙于自己的事情,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不良言行听之任之,致使孩子疏于约束而到社会上胡作非为,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其三,给家庭带来危机,许多家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教育思想的残余,只要孩子,“学而忧则仕”,就算成才,偏重智育忽视德育,有些孩子因考学落榜或考学无望受到家长的训斥,而自杀或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带来了难以下咽的苦果。
其四,断送了孩子的前途,由于有些家长对孩子奉行了溺爱型教育,武断型教育,“各吹各的号”的失调型教育,教子不正身的失尊型教育,“育苗不培土”的污染型教育,“揠苗助长”的毁才型教育等思想内容或思想方式方法,致使自己的儿女,尝到了由家长和自己所酿的苦酒,而悔恨晚矣。
发表论文。
家庭中好多痛心疾首的悲剧数不胜数,这在于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地分析研究,作为家长尤为需要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进行一些对照检查,思而则敏,敏而促行,为了使你成为合格家长,以此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三、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孩子 (一)要有高度过社会责任感 教育好孩子不再成其为一家一户的私事,孩子也不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民族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关系到孩子在地球村后代的较量中能否站稳脚跟的大事,古往今来的严重教训证明:孩子的身体不好,将会为残品;孩子的知识贫乏,将会成为废品,孩子的道德品质不好,将会成为危险品,如果家长不从科学管理着手,教育失当失误失措,必然导致孩子失学失业失足,不仅直接损害国家利益,而且也会给学校和社会教育增加负担,甚至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极大的危害。
为此做家长的不仅从个人的家庭利益出发,而更要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考虑,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不辱使命。
(二)要鼓励孩子长志气长出息 家教艺术中说:“我们的言辞充满了进取意志,他们就会振奋他人”。
“我们的行为象个英雄,他们就会成为勇士。
”要通过家长的教育自身的模范行为以及古今中外的英雄贤哲之典型事迹讲给他们听,影响他们的行为,以此产生思想动力,更好地塑造自己。
发表论文。
(三)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俗话说:“老不歇心少不歇意,为人之父母总想让自己的子女比其更有出息更有才华,特别在当前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才竞争相当激烈,而往往从父母心愿上更迫切使儿女及早成才,由于期望值过高欲速则不达。
家长应该“量其力而教之。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规律可寻,违背规律的做法非但无益,反而会伤害儿女的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应因材因时因地制教,视其...
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论文!4000字
您好: 鉴于您是初中生希望能自己写一下,但是希望只参考下。
《家庭教育的方法》 在如今的社会中,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点的话题,关键是现在学生自制能力普遍低下。
分不清是非善恶,这其中的原因尽管有社会中不良习性的污秽所致。
可是问题的根源却是在最初的教育水平的高低。
在萌芽的教育状态一般有两种,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学校教育,最后是社会教育。
这三种教育混合起来产生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当然个人的特殊习惯或者其他的原因除外。
我们现在首先重要谈的是家庭教育。
作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接受的教育基本,他是孩子好与坏成长健康的基石。
家庭教育大于其他教育的前提就是在孩子性格,基本认知,思维习惯,生活习惯的定性。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习惯往往都是在家里开始养成。
在后天的学习中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是有些许改变的,不过作为父母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开始。
不过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种不融洽的关系就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恶习性开始造就的根本。
那么作为家庭教育要怎么来启蒙呢?无论孩子和父母都必需明白的是双方的沟通能力的强弱是通话的桥梁。
也就是说作为家长必需是能理解孩子,而孩子能理解父母的难处。
,双方都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家庭教育的开始是很容易的。
如果关系不融洽是很多事或者思想活动变化而产生裂痕的。
作为父母的要明白一个人生的开始要经过什么变化,第一是幼稚园的时期,第二是童年伙伴期,第三是青春活力期,第四青年成长期。
一般经过这四个期间段家庭教育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在第一个时期父母要明白,当孩子出生的那一瞬间你就有责任教育好你的子女好好做人。
那么做为一个家庭教育的开始需要什么前提呢? 第一:是良好的家庭气氛,这是最初时期必需的条件,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作为一个刚有意识的人生观的萌芽趋势。
是好是坏都要看家庭是不和睦,没有夫妻之间的争吵,没有棍棒的教育方式,是做为一个合格的父母的必备品质。
这个时期注意的是锻炼孩子的自强能力,这点是很有用的,例如孩子跌倒之后会哭,不过只要没有受伤就锻炼着不要哄,孩子的思维定势是看父母的溺爱程度,溺爱越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不容易改变,所以这时期除了基本的教育自强的性格也需要改变。
这个时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是很关键的。
第二:童年的时期孩子比较喜欢玩耍,现在的孩子很早的时间就需要去幼稚园了,所以要在童年时期教育需要进行心灵的沟通了。
这个时期孩子一般都比较懂事了,在以后的时候也会有模糊的记忆,如果想用毅力来进行艰苦的教育那么这个时期由父母代笔或者帮助孩子记下这段时期的生活对将来是很有帮助的。
上面也说了童年的孩子喜欢玩耍,可能在这段时期因为孩子贪玩,被老师批评等等想惩罚孩子,这是不对的。
无论是什么人种快乐的童年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他的成长的记忆从这时候开始,所以说作为父母的要经常带孩子去玩耍,尤其是父母而不是爷爷奶奶,在逛公园的时候教他识别花花草草,看水中的鱼,天上的鸟。
虽然这是很普通的事,但是一个好奇心强烈的童年时期能早早的接受类似学校方式的变相教育是为小学做个帮助,这时期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和娱乐结合来实施家庭教育,并不是一味的指示孩子只学习。
这时期还有重要的是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定义是孩子说的喃喃细语自己要认真的听取,而不是厌恶或者叫孩子闭嘴。
这种信任的关系是为了将来的教育做个铺垫。
第三:小学时期的孩子一般在学校里度过的,大部分不能解除到孩子了。
所以和孩子做个朋友是最明智的选择,做朋友首先要放下父母的架子,来认真的听取孩子的心声。
不要拒绝或者不听。
这时孩子有了尊严,孩子的尊严是比大人还要重要的。
孩子的尊严包括被父母严厉的训斥,在外人面前说自己的不是等等不照顾孩子想法的事。
所以作为小学时期的孩子对父母依赖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把握这点是非常的重要。
代沟是这时期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了取消代沟要和孩子不定期的谈心。
要理解孩子的想法即使拒绝也要婉言相劝,所以说良好的朋友关系是父母和孩子的重要课题。
因为有事明天晚上之前再给你写完~
家庭教育的论文
转发 仅供参考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孰重孰轻?摘要:是让孩子拥有一个玩乐的幸福童年还是给他一个有可能美好的未来呢?这正是令当今家长们烦恼不已的问题。
如果别人的孩子都在学奥数、学英语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却在享受童年的玩乐,那他不就是输在起跑线上了吗?如果让孩子也加入到早教、辅导班的大军中去,孩子的身心健康又得不到保障。
关键词:身心健康、学习成绩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现实、环境、条件的限制,估计家长们100%都会选择身心健康重要作为自己的答案,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谁都知道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但在现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作用的指引下,孩子的学习成绩被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是让孩子拥有一个玩乐的幸福童年还是给他一个有可能美好的未来呢?这正是令当今家长们烦恼不已的问题。
如果别人的孩子都在学奥数、学英语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却在享受童年的玩乐,那他不就是输在起跑线上了吗?如果让孩子也加入到早教、辅导班的大军中去,孩子的身心健康又得不到保障。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得必有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家长们似乎只能两者选其一,而且大部分的家长选择了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去拼命地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
身边的案例(一):有次去接孩子,听到两个家长的聊天。
A:唉,我们家都两天没有吃过像样的晚饭了。
B:为什么?A:时间来不及啊。
每天只能弄点简单的,前天吃的是肉丝青菜炒年糕,昨天吃面条,今天放学后有英语课,又吃不上好的了。
B:这样是够忙的。
你们都上了什么课外班?A:一周两次英语,一次数学,周末还有阅读、写作。
我们大人还得陪着,不陪着也不放心。
真烦啊。
身边的案例(二):有个朋友的孩子在一所挺有名的小学读一年级,平均每周都会给我打个电话诉诉苦,内容无非是孩子的学习压力大,连家长也一起跟着赶得气喘吁吁。
这个朋友在孩子的幼儿园阶段时,心态算好的,除了绘画、钢琴之类的兴趣班,没有给孩子提前学什么算术、拼音之类的,结果上学才发现,班上90%的孩子都学过了,老师上新课的进度很快,自己的孩子很吃亏。
每天回 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哪怕只是口头作业,也要到八、九点,为了孩子不至于太落后,再加点课外作业,都要到将近十点多才能睡觉。
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每天只有七、八个小时的睡眠,肯定是不够的,她说孩子有时放学回来放下书包就窝在沙发里睡着了,她看着心疼又没办法。
新闻中的案例(一):2000年,浙江金华曾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惨痛事件:一个17岁的孩子——某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打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少年、极端手段、心理畸形,这样的词汇肯定首先涌上心头,人们不禁要不解地问为什么?原因就是母亲对他的期望值太高,总是逼着他学习,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而蛮横地剥夺他看电视、玩耍、运动、交朋友的权利,在这种高压生活下,孩子失去了自由、尊严,遂导致心理畸形、人格扭曲,发生了上述令人痛心疾首的惨案。
新闻中的案例(二):上述事件过去十二年后,今年河南某高中高二学生又发生一起类似的惨案:从小成绩优异,在父母、邻居眼里是好孩子,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的成才(化名),在母亲施加的巨大学习压力下,在长时间的过度压抑后,对妈妈举起了哑铃,办案人员问成才是否后悔砸死妈妈,他随口回答:“不后悔。
我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
”诚然,这些案例反应出了当前教育制度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的心理,也扭曲了家长的心理,现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用分数来衡量孩子以后是否能成才。
但是成才必先成人,而家庭教育担当的就是这个培养孩子成人的重要角色。
学会做人是人生的根本,作为最早接触到孩子且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成人,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完善的社会人。
然而,在现阶段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的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延续,只一味地注重向孩子灌输知识,而忽略了道德观念、精神品质、行为习惯等内容的传承。
家庭教育,远非考试与分数那么简单。
看了以上的案例,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我们到底是否做到了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呢?如果家长们改变一下心态,改变一下“成龙”、“成凤”的标准,这样的惨剧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而且,只要不是过度地追求分数,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本身是不矛盾的,谁说有了玩乐的幸福童年就没有美好的未来?谁说学习成绩好就一定能拥有美好的未来?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80%来自其他非智力因素。
一个人小时候对世界的认知、所处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对他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影响。
一个从事多年小学教育的数学老师曾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从小喜欢玩积木、拼装玩具的孩子,对几何图形、空间感等相比其他孩子要敏感得多。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童年的玩乐对于长大后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把“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作为对立...
使用手机对大学生有什么影响的论文
展开全部 手机的使用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手机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了方便,同学们随时体验着现代科技的快捷。
手机能实现人们随时随地的沟通联络,短信更是消除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而这方面功能在大学群体中反映格外突出,随着手机QQ、手机微博、手机新闻等功能的拓展开发,手机文化正不断地向主流文化过渡。
同时,大学生使用手机能开拓视野,通过随时随地的接收新闻,在第一时间了解各类动态。
总之,手机媒体给大学生一个能快速便捷的开拓视野的平台。
然而,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必然存在两面性,正面表现为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扩充交际圈等如上方面,而负面影响则表现在身体危害及心理危害两个大方面,而对日常行为的影响也是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负面影响和危害。
1.过度使用手机的身体危害手机通过信号基站接受和发送无线电波,即是我们常说的手机辐射,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辐射信号会被人体所吸收,因此手机辐射很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手机基站附近辐射集中,麻雀的数量相对较少,这似乎更能说明以上猜想。
为了证实这种猜测,澳大利亚某研究院于1997年进行了一项实验,将容易患上淋巴癌的白鼠暴漏于手机辐射下约l8个月,结果发现,癌细胞生长的速度增长了两倍。
基于各项试验结果,世界卫生组织将手t4t~t]人“可能致癌名单”中。
手机辐射的能量通过一种短暂义突然的刺激影响人的中枢神经,参与调查的约13%的同学表示,曾因过度使用手机(通话、网上聊天、阅读小说)导致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甚至引发失眠症。
某些山寨手机生产商更是一味提高机体功率,导致其辐射量是一般手机的50倍之多,这对作为山寨手机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的大学生的想而知。
2.过度使用手机的心理危害(1)手机成瘾及戒断反应。
1)手机成瘾。
手机成瘾属于行为成瘾,主要包括以下Jl青况:游戏娱乐方面。
从手机普及以来,手机游戏已由最初的文字类、短信类游戏发展为JAvA游戏,一直发展至现在的N—GAGE游戏,手机游戏的质量和可玩性一直在攀升,有人为了取得高分,甚至没日没夜的进行游戏。
沟通交流方面。
手机的普及满足了J人们随时随地联络的需求,发送短信也能解决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尴尬,从而方便人们交往。
但正因为这种功能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甚至成瘾。
手机携带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神经官能方面的症状,反映在手机携带强迫症上,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没有接到电话或短信,就会焦虑不安;若忘记携带手机,则会心神不宁,担心漏掉他人的联系;时刻都会关注手机是否携带,是否丢失。
2)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是指停止或减少使用某种药物时,机体自身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跳,一般症状表现为与使用药物时所产生的效力相反的症状,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症候群。
由于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多使用,很多人对于手机产生了不可自拔的依赖心理,一旦生活中离开了手机,马上会产生类似于戒断反应的心理症状。
英国专家曾进行一项实验,对若干大学生进行24dx时的无媒体体验,实验过程中,有数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不安,但只要再次接触手机,哪怕只是放进口袋中握住,症状就会大大减轻,心情也很快得到平复。
这些状况都与药物依赖所产生的戒断反应极其相似。
(2)手机对于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1)导致主流意识的减弱。
口主流意识是一个政体的中心,其正确的传播能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发展。
然而,随着手机文化的普及,各类信息不加筛选的传播,导致接受能力较强的大学生的主流意识趋向歪曲,并开始对国家、政府、党产生怀疑,某些时候,一有风吹草动甚至就会引起大学生的集体示威游行,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安定。
2)价值观向多元化发展。
现在,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在社会转型的风头浪尖形成了许多多元型文化,而手机文化的快速发展在此方面形成了一种负面诱导作用,这些文化与大学生思想的长期碰撞,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动摇,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正常的马列主义教育。
3)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
口手机媒体较为混乱,缺乏严格监管,一些不良信息在以手机为媒介的环境中肆意传播,不加收敛的宣扬着种族宗教、歧视、反动、色情、暴力、虚假等信息,长此以往,点点滴滴的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正常的是非判断能力。
4)削弱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
手机虽然是一个以真实身份为基础的交流平台,但与现实交往相比,仍欠缺直接互动,依赖于手机进行交流的大学生,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以手机为原点向外发散讯息,这种状况长时间持续会导致该学生团队意识的淡薄,与他人直接沟通的能力也会减弱。
__和谐。
(3)手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不论从外形还是功能方面都在进行着快速的革新,手机更新换代之快超越了其他任何3c产品。
作为大学这个特殊的领域,学生与学生间的家庭经济水平与消费能力都处于若干个不同的层次,而所持手机的型号、品牌、功能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形成了贫富学生间的心理反差,由此引发了大学生问的攀比、...
我想写一篇《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论文,应该写什么内容呢?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
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
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
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
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
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
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
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
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
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
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
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
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
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 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
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
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
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
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
如:杏林世家”...
家庭教育的论文
转发 仅供参考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孰重孰轻?摘要:是让孩子拥有一个玩乐的幸福童年还是给他一个有可能美好的未来呢?这正是令当今家长们烦恼不已的问题。
如果别人的孩子都在学奥数、学英语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却在享受童年的玩乐,那他不就是输在起跑线上了吗?如果让孩子也加入到早教、辅导班的大军中去,孩子的身心健康又得不到保障。
关键词:身心健康、学习成绩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现实、环境、条件的限制,估计家长们100%都会选择身心健康重要作为自己的答案,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谁都知道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但在现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作用的指引下,孩子的学习成绩被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是让孩子拥有一个玩乐的幸福童年还是给他一个有可能美好的未来呢?这正是令当今家长们烦恼不已的问题。
如果别人的孩子都在学奥数、学英语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却在享受童年的玩乐,那他不就是输在起跑线上了吗?如果让孩子也加入到早教、辅导班的大军中去,孩子的身心健康又得不到保障。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得必有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家长们似乎只能两者选其一,而且大部分的家长选择了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去拼命地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
身边的案例(一):有次去接孩子,听到两个家长的聊天。
A:唉,我们家都两天没有吃过像样的晚饭了。
B:为什么?A:时间来不及啊。
每天只能弄点简单的,前天吃的是肉丝青菜炒年糕,昨天吃面条,今天放学后有英语课,又吃不上好的了。
B:这样是够忙的。
你们都上了什么课外班?A:一周两次英语,一次数学,周末还有阅读、写作。
我们大人还得陪着,不陪着也不放心。
真烦啊。
身边的案例(二):有个朋友的孩子在一所挺有名的小学读一年级,平均每周都会给我打个电话诉诉苦,内容无非是孩子的学习压力大,连家长也一起跟着赶得气喘吁吁。
这个朋友在孩子的幼儿园阶段时,心态算好的,除了绘画、钢琴之类的兴趣班,没有给孩子提前学什么算术、拼音之类的,结果上学才发现,班上90%的孩子都学过了,老师上新课的进度很快,自己的孩子很吃亏。
每天回 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哪怕只是口头作业,也要到八、九点,为了孩子不至于太落后,再加点课外作业,都要到将近十点多才能睡觉。
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每天只有七、八个小时的睡眠,肯定是不够的,她说孩子有时放学回来放下书包就窝在沙发里睡着了,她看着心疼又没办法。
新闻中的案例(一):2000年,浙江金华曾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惨痛事件:一个17岁的孩子——某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打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少年、极端手段、心理畸形,这样的词汇肯定首先涌上心头,人们不禁要不解地问为什么?原因就是母亲对他的期望值太高,总是逼着他学习,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而蛮横地剥夺他看电视、玩耍、运动、交朋友的权利,在这种高压生活下,孩子失去了自由、尊严,遂导致心理畸形、人格扭曲,发生了上述令人痛心疾首的惨案。
新闻中的案例(二):上述事件过去十二年后,今年河南某高中高二学生又发生一起类似的惨案:从小成绩优异,在父母、邻居眼里是好孩子,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的成才(化名),在母亲施加的巨大学习压力下,在长时间的过度压抑后,对妈妈举起了哑铃,办案人员问成才是否后悔砸死妈妈,他随口回答:“不后悔。
我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
”诚然,这些案例反应出了当前教育制度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的心理,也扭曲了家长的心理,现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用分数来衡量孩子以后是否能成才。
但是成才必先成人,而家庭教育担当的就是这个培养孩子成人的重要角色。
学会做人是人生的根本,作为最早接触到孩子且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成人,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完善的社会人。
然而,在现阶段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的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延续,只一味地注重向孩子灌输知识,而忽略了道德观念、精神品质、行为习惯等内容的传承。
家庭教育,远非考试与分数那么简单。
看了以上的案例,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我们到底是否做到了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呢?如果家长们改变一下心态,改变一下“成龙”、“成凤”的标准,这样的惨剧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而且,只要不是过度地追求分数,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本身是不矛盾的,谁说有了玩乐的幸福童年就没有美好的未来?谁说学习成绩好就一定能拥有美好的未来?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80%来自其他非智力因素。
一个人小时候对世界的认知、所处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对他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影响。
一个从事多年小学教育的数学老师曾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从小喜欢玩积木、拼装玩具的孩子,对几何图形、空间感等相比其他孩子要敏感得多。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童年的玩乐对于长大后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把“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作为对立...
以《家庭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为题的论文
《家庭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仅供参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每个孩子影响极大,对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甚至是远大理想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昔日孟母三迁教子,就是为孟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陶冶他高尚的情操。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环境对一个人影响之大,而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实在太少。
所以,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使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重要,而家庭教育环境包括情感熏陶环境,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智力开发环境。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熏陶环境 良好的情感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具体说有家庭成员间的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和谐,情感传承,而彼此和谐又是感情环境的基础.和谐首先是夫妻间的和睦,相敬如滨,互相谦让,体贴入微,这样孩子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知道一个人应该懂得去关心人,帮助人,甚至照顾人,才不至于眼里只有自己。
这样孩子的感情心里就是健康的,才不至于心里变态。
相反,一个家庭父母间的争吵,是正确教...《家庭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仅供参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每个孩子影响极大,对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甚至是远大理想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昔日孟母三迁教子,就是为孟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陶冶他高尚的情操。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环境对一个人影响之大,而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实在太少。
所以,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使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重要,而家庭教育环境包括情感熏陶环境,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智力开发环境。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熏陶环境 良好的情感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具体说有家庭成员间的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和谐,情感传承,而彼此和谐又是感情环境的基础.和谐首先是夫妻间的和睦,相敬如滨,互相谦让,体贴入微,这样孩子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知道一个人应该懂得去关心人,帮助人,甚至照顾人,才不至于眼里只有自己。
这样孩子的感情心里就是健康的,才不至于心里变态。
相反,一个家庭父母间的争吵,是正确教育子女的障碍,如果无休止的争吵,就根本谈不上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今天,许多父母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母爱和良好的情感熏陶,有的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自卑感,学习不认真,于是他们就有得到爱的渴求,到处寻找温暖和同情,就容易上当受骗.有的情感心里不健康,就不懂得帮助别人,关心人,甚至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真情。
这就是家庭情感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悲剧。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父母感情不和,早准备离婚,但双方为了几个孩子的未来,他们商议暂不离婚,也不准谁争吵,也不能让孩子知道,这样他们默默的在一起生活了将近10年,一直等到几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他们才分手,听了这个故事,我好感动,这对父母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消耗了美好光阴,是多么让人感慨啊。
我希望每个父母为了孩子向他们学学吧,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从小受到情感环境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 、建立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 道德环境,指的是一个家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出事之道,常言说的好:“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和思想感化着孩子。
就象我们看见的电视上的一个广告,一个孩子的母亲为孩子的奶奶端洗脸水和洗脚水,孩子在门缝里看见了,第二天,妈妈刚回家,孩子就送来一盆洗脸水,当时妈妈觉得很惊讶,其实,就是父母的行为给孩子起里示范作用。
所以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通过父母的榜样和表率作用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继续性和延续性。
再比如,民族英雄岳飞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了三件事:小时注意培养岳飞树立理想,并注意个性发展,了解儿时岳飞的内心世界;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岳母便领着岳飞拜周侗为师习武;当岳飞把一身义气变成“以身许国”的满腔正气,岳母进一步鼓励儿子从军,并在肩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鼓励岳飞英勇抗敌。
岳飞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家长的言传身教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自私,不知道孝敬父母,对人不尊重,说话不文明礼貌,请问父母们,自己在孩子面前是怎么做的呢,严格要求了自己的言行了吗?你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了吗?精神上尉籍了吗?如果自己都没做好,还是先检查自己吧,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恶果呢?那就责人先责己吧。
把自己的道德言行搞好了再来感化孩子。
因此,坚持不懈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即使孩子参加工作,...
心理学中的家庭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的相关论文
家财万贯,使孩子形成扭曲的心态;据相关资料显示。
有的父母有性放纵、赌博,没钱寄来,没人给生活费”。
多次潜入坑边辖区夜间偷盗的小曾,每次被民警抓。
残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影响、家庭居住环境等等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徐某变成了专横自私、加强两法宣传力度,在家庭关系中,易产生偏激行为而导致违法犯罪,形成残缺破裂,父亲不仅不批评教育;19%的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嗜好,这才是我的仔”;要么脾气暴躁:“好样的,分析了残缺家庭。
如少年犯张某,父母放任不管、盗窃等恶习、自卑:(1)自由放任型。
(一)残缺家庭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而产生的社会组织、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将书包和书都扔到厕所里、发展的第一场所,为了把他培养成为“音乐奇才”、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
家庭是未成年人性格、孤僻、住,家长只好报警。
经民警调查,这位孩子厌学的根子在父母。
到后来发展到拦车抢劫。
一名13岁的少年不听父亲管教。
又如现年15岁的小李,8岁时父亲脑溢血去世,壮大了他的贼胆。
(2)监护人品行不端的孩子犯罪,从而产生恐惧心理、怪癖,但又不敢不听从父母的安排。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表现为,性格孤僻、家庭教育失当等不同类型家庭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和严重,还是单由母亲抚养的孩子、或者两地分居、道德规范,性格内向,这些教育方法,未成年人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在情绪,拿出所有的积蓄、孩子留在家中的“留守家庭”,儿子深感倒霉就不能安心读书,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与家庭存在问题的关系相当紧密。
这类孩子有的是父母离婚:无论是单由父亲抚养的孩子。
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据有关部门调查,支持他,母亲在外打工,常饿一餐饱一餐,出去偷窃被民警抓住还硬找出偷窃的理由,不合群。
在学生当中这种个例更不少见、目空一切的亡命徒,父母对其期望很高,老人、自私;近50%的外来家庭居住条件较差,是由家庭、意识和品格的发展。
调查表明、胡作非为,一经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并有针对性地从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这些数据说明,父母从小视其为掌上明珠。
如少年犯徐某是个独生子,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趋势,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捆绑,常常感到孤独,一味满足子女在物质,这些问题未成年人中单亲家庭占30%。
有位农村学生;常跟妈妈去赶集,看到他妈妈偷地摊的衣服,他就跟着学偷自行车店的零件,没被发现。
这些家庭问题都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而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禁闭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的,其中。
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家庭问题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
张某在父母的强制之下,便打骂,意志消沉,要什么给什么,家庭的负面影响是最直接,放弃教育的占15%,未成年人的早期生活经验。
在家庭诸要素中、体罚。
他出走后。
由于得不到父母的照顾。
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贪图享乐、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5%的家庭结构不全,这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夫妻关系。
国内外研究证明、娇宠,是家庭的独生子。
有些则表现为家长平时放任子女,还时不时为这帮小混混提供食。
(2)娇纵溺爱型、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对子女听之任之,造成“亲情过剩”,这些残缺家庭的子女要么内向,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都要求民警送他去劳教,经查他是未婚先孕的私生子,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70%以上;偶尔不回家的占54%。
某厂职工夫妻离异:其中家长放任自流、学校。
久而久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人数比例较高,从家庭要素入手,那么无疑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其深远的消极影响,他在外面打架、学校、性格,反而鼓励说,这位母亲深感内疚,家庭结构、赞许的占7%,极易到社会上寻找同情和温暖,父母还认为他很聪明,常常把父母作为自己模仿对象、问题家庭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目前,这些因素往往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音乐失去兴趣。
(二)家庭教育失当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家庭教育不当是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其中。
在父亲的娇宠,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冷漠,往往“恨铁不成钢”采用粗暴方法对待子女,视如掌上明珠,善于模仿,但辨别是非、自我控制,或者过分淘气、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强化家庭教育职能、或者是母亲未婚先孕所生、与父母关系较差,深信“不打不成才”、偏激易怒。
诸多的调查结果表明,探讨了当前家庭问题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关系。
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l)由离婚;不善于与人交流。
在家庭里,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其中14岁以下年龄组的高达近40%,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会影响其情感,遍请名师,但又缺乏科学的,去年爷爷奶奶先后去世,孤单...
论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000字小论文
在我国,对新生一带的孩子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托儿所)与社会教育。
从出生到学龄初期,家庭教育占重要的地位,具有极大的优势,家庭教育是托儿所幼儿园教育的助手。
又是社会教育的一个方面,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影响又不断地反映到家庭中来,实践证明,重视与家庭配合的托儿所、幼儿园,就能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教育工作就顺利,反之,忽视家庭教育的托儿所、幼儿园,就会事倍功半。
一、家庭是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家庭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方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又是社会教育的示波器。
教育者人士更为明确的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家庭从物质上为儿童发展提供了可能,家庭教育是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关键。
要使儿童发展的可能变为现实,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家庭教育。
不同的家庭教育会使儿童有不同的发展,智力的早期开发,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
儿童与父母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家庭环境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相互的了解,有利于交通教育的实施。
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家庭教育是人才成长的阶梯。
三、家长的期望、爱抚、教育态度等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格性的形成至观重要。
家庭不但成为儿童创造生活和发展的物质环境,满足其物质需要,而且还给儿童以父母的爱,满足其精神需要。
爱是人的一种天然需要,享有充分的父母的爱,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比物质环境更重要。
幼儿的性格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与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双向联系。
在以成人为中心的家庭中,儿童的家庭地位多半处于顺从、依附、被动的位置,这就容易养成顺从、听话、胆小、退缩的性格;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里,有的儿童甚至成为家庭中的“小太阳”或“小皇帝”,指挥与决定整个家庭的动向,几个成人围绕着孩子团团转,这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不守纪律或依赖、无能的性格;在民主和睦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家庭中,成人既尊重儿童的意志和合理要求,也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能接受成人的正确指示,因而发展了儿童独立、自信、讲道理、勤思考的性格。
总之,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儿童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体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
要真正了解一个儿童,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必须紧密配合,同心协力地对儿童进行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