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诗经·鄘风·墙有茨》赏析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09-10-9 13:09:39
【赏析】
这首诗内容与《新台》相承接,《毛诗序)渭“《墙有茨》,卫人刺其上,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公子顽,即昭伯,是卫宣公之子,《史记·卫康叔世家》说是伋之弟。君母,即卫宣公所强娶伋之未婚妻齐女,也就是卫宣姜,是当时惠公之母,故称“君母”。公子顽私通君母宣姜事,《左传·闵公二年》有记载。因为惠公即位时年幼,齐国人为了巩固惠公君位,保持齐、卫之间亲密的婚姻关系,便强迫昭伯与后母乱伦。尽管这是受外力胁迫促成的,但究竟是下辈与上辈****,是最不齿于人的丑闻,确如朱熹所言“其汙甚矣”。卫国人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当然深恶痛绝,特作此诗以“疾之”。
题解:卫国人民对统治者荒淫无耻的揭露。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墙有茨,
不可扫也。①
中冓之言,
不可道也。②
所可道也,
言之丑也。③
墙有茨,
不可襄也。④
中冓之言,
不可详也。⑤
所可详也,
言之长也。
墙有茨,
不可束也。⑥
中冓之言,
不可读也。⑦
所可读也,
言之辱也。 墙上长蒺藜,
不可扫掉呀。
宫中秘密话,
不可相告呀。
如能相告呀,
说出丑死了呀。
墙上长蒺藜,
不可除光呀。
宫中秘密话,
不可张扬呀。
如能张扬呀,
说来话很长呀。
墙上长蒺藜,
不可捆住呀。
宫中秘密话,
不可讲述呀。
如能讲述呀,
说起真羞辱呀。 ①茨(音词):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
②中冓(音够):内室,宫中龌龊之事。 道:说。
③所:若。
④襄:除去。
⑤详:借作“扬”,传扬。
⑥束:捆走。
⑦读:诵也。
本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巴紧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至于为何不可道呢?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三章诗排列整齐,韵脚都在“也”字前一个字,且每章四、五句韵脚同字,这种押韵形式在《诗经》中少见,译诗力求保留这一韵味。
范文二:《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正诂
, 《詩經?鄘風?牆有茨》“中冓”正詁
, 房振三[搜索該作者其他文章]
, (青島大學師範學院中文系)
(首發)
《詩經?鄘風?牆有茨》有“中冓”一語,向無的解,近日重閱該篇,依《詩經》用語慣例,別作新解,以釋群疑。為理解詩意及解說方便計,茲錄全文如次:
牆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
牆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
牆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序》曰:“《牆有茨》,衛人刺其上也。公子頑通乎君母,國人疾之,而不可道也。”《鄭箋》:“宣公卒,惠公幼,其庶兄頑烝惠公之母,生子五人: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依《序》、《箋》所述,《牆有茨》是一首諷諫的詩,這與詩的內容相符,所以吳闓生認為讀《序》則“詩意自明”。,1,,p36,詩歌反復以牆頭的蒺藜起興,訴說宮中“中冓之言”“不可道”、“不可詳”、“不可讀”,認為“言之醜也”、“言之長也”、“言之辱也”,足見公子頑淫亂之事在當時頗為衛人所詬,但同時衛人對此也諱莫如深,所謂“家醜不可外揚”,正是這種心態的深刻寫照。
詩意既明,文辭亦不甚繁難,但其中“中冓”一詞則眾說紛紜、人人言殊。
《毛傳》:“中冓,內冓也。”
《鄭箋》:“內冓之言,謂宮中所冓成頑與夫人淫昏之語。”
《釋文》:“冓”本又作“遘”。《韓詩》云:“中冓,中夜,謂淫僻之言也。”
《正義》:“夫人既淫昏矣,宮中所冓成此頑與夫人淫昏之語,其惡不可道。所可道言之,於君醜也。君本何以不防閑其母,至令有此淫昏。”又進一步補充說:“《媒氏》云:?凡男女之陰訟,聽之于勝國之社。?注云:?陰訟,爭中冓之事以觸法者。勝國,亡國也。亡國之社,掩其上而棧其下,使無所通,就之以聽陰訟之情,明不當宣露。?即引此詩以證之。是其冓合淫昏之事,其惡不可道也。” ,2,,上冊p313,
可見《正義》於“中冓”一語的解釋兩存其說,一是沿襲《毛傳》、《鄭箋》,釋為“冓成”,一是釋為“冓合”,至於後一義,《正義》未予闡明。
朱熹:“中冓,謂舍之交積材木也。” ,3,,p20,
王先謙謂:“?中冓?至?言也?,《釋文》引《韓詩》文。《漢書?文三王傳》穀永疏云:?帝王之意,不窺人閨門之私,聽聞中冓之言。?晉灼曰:?《魯詩》以為夜也。?據此,魯韓意同,?冓?當為? ?之借字。《廣雅?釋詁》:?、夕、闇、暮,夜也。?《玉篇?宀部》?,夜也。《詩》曰:?中之言?,中夜之言也。?又云:?,本亦作冓。?谷永學《魯詩》,所引?中冓?,當作?中冓?(引者按,當是?中?之誤)。今《傳》作?冓?,蓋後人順毛該之。《廣雅》訓??為?夜?,以??與?闇?同義,是?中冓之言?,猶言?中夜闇昧之言?,故韓說於?中夜?下申成之曰?淫僻之言?也。?中?二字,相連為訓。《桑柔》?征以中垢?,《傳》:?中垢,言闇冥也。?與?中?意合,蓋?垢?、??古字通也。《傳》?中冓,內冓也。?《箋》?謂宮中所冓成頑與夫人淫昏之語。?《疏》雲?冓合淫昏之事?,皆讀?冓?為?媾?,析?中冓?為二義,與《釋文》?本又作中遘?者合,不同三家而與韓說?淫僻之言?意不相遠。《文三王傳》注應劭曰:?材構在堂之中也。?師古曰:?冓,謂舍之交積材木也。?望文為說,失之愈遠矣。” ,4,,p220,
考王氏之說,“中冓”當本作“中”,“中冓之言”釋作“中夜闇昧之言”,則同一“”字兼釋兩義,一為“夜”,一為“闇昧”,於訓已不合,況且“中夜闇昧之言”何以一定是“淫僻之言”,足見其說迂曲,難以令人信從。
吳闓生曰:“中冓,室中交積材木之處。《玉篇》引作??。《韓詩》?中,中夜也。” ,1,,p36,可見吳氏也是兩存其說,不置可否。其前一說由上引王說可知,乃沿襲應劭、顏師古說,正如朱熹所釋,而應劭、顏師古說乃從《說文》引申而來,《說文》“冓,交積材也。”(卷四下一),以此釋解詩意,王氏已指其“望文為說,失之愈遠”,自不足信。
其實,“中冓”一詞,循《詩經》用語慣例,當作解“冓中”。
《詩經》裏“中”字凡出現66次,作“×中”者16例,作“中×”者50例, 這些“中×”結構,可以分為以下六類:
一、作“中心××”者16例。
“中心”後或接形容詞,如《王風?黍離》一章“中心搖搖”、二章“中心如醉”、三章“中心如噎”、《陳風?澤陂》二章“中心悁悁”、《檜風?匪風》一章“中心怛兮”、二章“中心吊兮”等;或接動詞,如《邶風?終風》一章“中心是悼”、《邶風?穀風》二章“中心有違”、《唐風?有杕之杜》一章、二章“中心好之”、《檜風?羔裘》三章 “中心是悼”、《小雅?彤弓》一章“中心貺之”、二章“中心喜之”、三章“中心好之”《小雅?隰桑》四章“中心藏之”等,這些“中心”之後的形容詞或動詞都是描述或敍述“中心”的狀態。
所謂“中心”亦即“心中”,乃《詩經》習慣表達法,“中心是悼”即“心中是悼”、“中心
有違”即“心中有違”、“中心搖搖”即“心中搖搖”、 “中心如醉”即“心中如醉”,等等,說詩者向用此說,無庸贅言。
可見, “中心”之後無論接形容詞還是動詞,都應解作“心中”。
二、“中×”之“中”後接表地點的名詞,《毛傳》或《鄭箋》直接訓釋“中×,×中”的17例。
如《周南?葛覃》一章“施于中谷”,《毛傳》:“中谷,穀中也。”《周南?兔罝》三章“施于中林”,《毛傳》:“中林,林中。” 《鄘風?柏舟》一章“在彼中河”,《毛傳》:“中河,河中。”其他如“中逵”、“中阿”“中沚”“中陵”、“中澤”、 “中原”、“中田”等,都訓作“逵中”、“阿中”、“沚中”、“陵中”、“澤中”、“原中”“田中”。
三、“中×”之“中”後接名詞,《毛傳》未直接說作“×中”,但可據其訓釋解作“×中”者5例。
1、《鄭風?清人》三章“中軍作好”,《毛傳》:“居軍中為容好。”依《毛傳》此釋,則“中軍”亦是“軍中”。或曰“古代行軍作戰分左、右、中三軍,中軍是主帥發號施令的地方,也指主帥。”“三軍,上軍、中軍、下軍,中軍之將為主帥,此中軍即高克。” ,5,,p910,911,可備一說。
2、《陳風?防有鵲巢》二章“中唐有甓”,《毛傳》:“中,中庭也。唐,堂塗也。” 。《正義》:“以唐是門內之路,故知中是中庭。《釋宮》云:?廟中路謂之唐。堂途謂之陳。?李巡曰:?唐,廟中路名。?孫炎引詩云:?中唐有甓。堂途,堂下至門之徑也。然則唐之與陳,廟庭之異名耳,其實一也,故雲?唐,堂塗也?。”
依照《釋宮》的解釋,“廟中路謂之唐”,“瓴甋謂之甓。”郭璞注:“磚也。今江東呼為瓴甓。”“甓”,實即一種磚。那麼《毛傳》訓“中”為“中庭”則頗令人費解,因為說“廟中之路”有磚(也就是鋪磚)尚可理解,說“庭中”有磚則不合常理。然則,此處“中唐有甓”似當理解為“唐中有甓”,亦即“(廟中之)路中有磚”。
3、《小雅?采芑》二章“於此中鄉”,《毛傳》:“鄉,所也。”依《毛傳》,則“於此中鄉”即“於此中所”,亦即“於此所中”。《鄭箋》》釋“中鄉”為“美地名”,蓋依前文“于彼新田”之“新田”而言,不足為據。
4、《小雅?吉日》三章“瞻彼中原”,《鄭箋》:“中原之野甚有之。”依照《鄭箋》,“中原”乃地名,但參《小雅?小宛》三章“中原有菽”,《毛傳》:“中原,原中也。”則該詩“中原”亦即“原中”,“瞻彼中原”亦即“瞻彼原中”。
5、《邶風?式微》一章“胡為乎中露”,《毛傳》:“中露,衛邑也。” 二章“胡為乎泥中”,《毛傳》:“泥中,衛邑也。”《正義》:“以寄于衛所處之下,又責其不來迎我君,
明非衛都,故知中露、泥中皆衛邑也。” 朱熹曰:“中露,露中也。” ,3,,p16,
按,朱熹之說可取,循二章“胡為乎泥中”之例,“中露”當是 “露中”之倒,其原因是為了讓“露”字與前文“微君之故”的“故”字押韻,即俞樾所謂倒文協韻者。,6,,第五冊p1239,所以,“中露”本作 “露中”是十分明顯的,其實,“露中”、“泥中”的“露”與“泥”都當作“羸弱”解,是黎臣諷諫黎侯久居衛邑不歸,以至國無主君,民生羸弱,以至式微。《毛傳》、《正義》並以為“衛邑”,不確,說詳另文。
四、“中×”作“中國”者7例。
《大雅?民勞》凡四見,其中 一章“惠此中國”,《毛傳》:“中國,京師也。四方,諸夏也。” “中國”與下文“以綏四方”對文見義,“四方”為諸夏,則“中國”為“國中”十分明顯,亦即“京畿之內”。一說“中國,指西周王朝直接統治區域,即所謂?王畿?。因為四方都有諸侯,所以稱作中國” ,5,,p910,
《大雅?蕩》四章“女炰烋於中國”,《正義》:“既官不得人,徒彭亨然自矜莊以為氣健在於中國”;六章“內奰於中國”,《正義》:“言文王曰咨,咨嗟汝殷商,汝既官不得人,徒彭亨然自矜莊以為氣健在於中國”,又《正義》:“中國是九州,覃及是及遠,故知?鬼方,遠方?,未知何方也。……明鬼方是遠國也。”此詩兩處“中國”乃相對于“鬼方”而言,似也可理解為殷商之“京畿”,也即“國中”。
《大雅?桑柔》七章“哀恫中國”,《鄭箋》:“恫,痛也。哀痛乎,中國之人,皆見系屬於兵役。”察其意,則“中國之人”意謂“國中之人”,然則,“中國”也即“國中”。
五、“中×”是否作“×中”解,學者頗具爭議者1例。
《大雅?桑柔》十二章“征以中垢”。《毛傳》:“中垢,言闇冥也。”《鄭箋》:“賢者在朝則用其善道,不順之人則行闇冥,受性於天,不可變也。”《正義》曰:“垢者,土處中而有垢土,故以中垢言暗冥也。”
朱熹:“征以中垢,未詳其意。或曰,征,行也。中,隱暗也。垢,污穢也。” ,3,,p142,可見,朱熹已不明其意,於“中垢”二字,分別釋之。
前引王先謙文以為“中垢”與《鄘風?牆有茨》之“中冓”同,當作“中”,並謂:“?垢?、??古字通也。” ,4,,p220,
對此,王引之提出不同看法,認為“中,得也。《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故書?中?為?得?;《齊策》:?是秦之計中。?高注曰:?中,得也。?垢,當讀為?詬?。詬,恥辱也。宣公十五年《左傳》:?國君含垢。?杜注:?忍垢恥。?《釋文》:?垢,本或作詬。?《莊子?讓王篇》:“強力忍垢。?司馬彪注曰:?垢,辱也。?亦以?垢?為?詬?。不順之人,行不訓之事以得恥辱。故曰?征以中垢?。《傳》、《箋》及《正義》皆失之。” ,7,
,p167,依照王說,則“中冓”之“中”為動詞。
胡承珙則認為:“中垢,言垢中也,猶中林、中穀之比。謂不順之人,其所行如在垢中。垢,塵垢也。” ,8,,第2冊p1073頁,
陳奐也說:“《說文》:?垢,濁也。?中垢者內濁不清之謂也。” ,9,,第3冊p1181,
結合上文關於《詩經》“中×”一詞的慣用語例分析,則胡承珙、陳奐說契合《詩經》的用語習慣,也更與詩意相吻合。尤其胡承珙以“中林、中穀”與“中垢”對比立論,更能突破前人舊說,頗具說服力。也正因此,其後字典、詞典皆主該說,或訓“垢”為“污垢,比喻黑暗”,,5,,p194,或訓“垢”為“濁亂”,並引《後漢書?崔駰傳附崔寔》“政令垢翫,上下怠懈”李賢注為證。,10,,p185,而且“維彼不順,征以中垢”正可與前文“維此良人,作為式谷”相對文,一言“良人”可以“用善”,一言“不順之人行於污垢、濁亂之中”,詩意清晰可見,尤為明朗。故吳闓生“不順之人,犯風而行,必中其垢”的解釋自難立足。,1,,p230,
准此,“征以中垢”之“中垢”仍是“垢中”之倒,而絕非“中冓”之通,亦非“得恥辱”之意。
六、“中×”之“中”為形容詞,修飾其後之字的1例。
《商頌?長髮》七章“昔在中葉”。《毛傳》:“葉,世也。業,危也。”《鄭箋》:“中世,謂相土也。”孔疏:“雲昔在中間之世,謂成湯之前,商為諸侯之國,有震懼而且危怖矣。”由《傳》、《箋》及《疏》可知,“中葉”乃“中世”,“中”為形容詞,修飾其後的“世”。
綜上考察,《詩經》裏“中×”之句50例中,除《鄘風?牆有茨》出現三次的“中冓”之外,其餘47例中,有33例“中×”明確當作“×中”解,有13例據《毛傳》、《鄭箋》、《正義》等可以判斷“中×”當作“×中”解,僅1例“中×”與常見倒序結構有別,乃為偏正結構。
俞樾對古書中的倒句例、倒序例、倒文協韻例有詳細考述,認為:“古人多有以倒句成文者,順讀之則失其解矣。” ,6,,第5冊p1236,1239,王國維認為《詩》、《書》難解之故有三:“訛闕,一也;古語與今語不同,二也;古人頗用成語,其成語之意義與其中單語分別之意義又不同,三也。” ,11,
可見,《詩經》裏“中×”解作“×中”,即俞氏所謂的倒序例,也即王氏所謂的“古語與今語不同”。
准此,《鄘風?牆有茨》“中冓”一語,循《詩經》用語慣例當解作“冓中”。“中冓之言”即“冓中之言”。
《說文》“冓,交積材也,象對交之形。”(卷四下一)冓,甲骨文象兩魚相遇之形,以會遘遇之意。或增止、彳、辵等形符,以明與行義有關。,12,,p443,《說文》解說有誤,不足為據。其實“冓”、“遘”一字分化。“中冓”之“冓”唐寫本即作“遘”。
詩中“冓”當通作“媾”。《易?屯》:“匪寇婚媾。”《釋文》:“媾本作冓。” ,13,,p340,
唐寫本與《釋文》一本作“遘”,亦當通“媾”。出土文獻中“冓”、“遘”讀作“媾”,亦不乏其例:叔多父盤:“兄弟、諸子婚冓無不喜。”克盨:“唯用獻于師尹、朋友婚遘。”乖伯簋亦有“婚遘”。,14,,p150,
可見唐寫本與《釋文》一本“冓”作“遘”,乃承襲金文,皆淵源有自。
“中冓”之“冓”或寫作“講”,見阜陽漢簡《詩經》055號:“也,中講”。,15,,p7,
《玉篇》引詩作“”,當系後人循《說文》之釋所改,也應通作“媾”。
總之,“冓”、“遘”、“講”、“”與“媾”,聲韻均同(見紐侯部,“講”古音學家或歸入東部),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中多相通假,本詩乃“媾合”之意,與《廣雅》、《玉篇》的“”訓“夜”之意無涉,其訓“夜”當另有來源,與本文無關。《正義》已指出“冓”有“冓合”之意,可惜未審“中冓”乃“冓中”之倒,可謂失之交臂。
因此,《鄘風?牆有茨》“中冓之言”即“冓中之言”,也就是“媾中之言”,意謂“公子頑與惠公之母媾合中之言”,公子頑通惠公之母,逆倫悖理,其所“媾合之言”自然是“淫僻之言”,故“不可道也”、“不可詳也”、“不可讀也”,“言之醜也”、“言之長也”、“言之辱也”,如此解釋,方能與詩意、序意密合無間。
需要說明的是,《詩經》裏“中×”結構可解作“×中”結構,其構詞形式多為“中,方位名詞”,而謂“中冓”乃“冓中”之倒,則表示“中×”結構在表示時間過程時也可倒置,這似與前文所分析的常見結構不符,但檢先秦文獻中亦有類似表達。如:《尚書?周書?冏命》:“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孔安國傳:“言常悚懼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過悔。” ,2,,上冊p246,《左傳?莊公七年》:“夜中,星隕如雨。”杜預注:“如,而也。夜半乃有雲,星落而且雨,其數多,皆記異也。”《釋文》:“夜中,夜半也。” ,2,,下冊p1765,可見“中夜”、“夜中”皆訓為“夜半”,也可證“中夜”即“夜中”。
除此之外,如前文所分析,“中垢”解作“垢中”,則“中×”結構在表示某種狀態時可以倒置。“中露”解作“露中”,則純粹是為了押韻的需要而倒置。綜合考察,《詩經》中“中×”結構可解作“×中”結構,多數是在表示方位時使用,也許是受到這種習慣用法的影響,在表達時間過程和狀態甚至為了押韻也同樣可以使用。
參考文獻:
,1 ,吳闓生(詩意會通,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 ,阮 元等(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 ,朱 熹(詩經集傳(四書五經(中冊),M,(北京:中國書店,1985(
,4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
,5 ,向 熹(詩經詞典(修訂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6 ,俞 樾(古書疑義舉例(阮元,王先謙編(皇清經解續編,M,(上海:上海書店,1988(
,7 ,王引之(經義述聞(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8 ,胡承珙(毛詩後箋,阮元,王先謙編(皇清經解續編,M,(上海:上海書店,1988(
,9 ,陳 奐(詩毛氏傳疏,阮元,王先謙編(皇清經解續編,M,(上海:上海書店,1988(
,10,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縮印本),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1995(
,11,王國維(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王國維遺書?觀堂集林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83(
,12,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3(
,13,高 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M,(濟南:齊魯書社,1989(
,14,王 輝(古文字通假例釋,M,(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
,15,胡平生,韓自強(阜陽漢簡詩經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記:本文草成後,蒙黃德寬老師審閱並指導修改,謹致謝忱~
附記:何琳儀師於2007年3月31日淩晨3時30分因病猝然逝世,弟子聞之,不勝悲慟。近日重閱《詩經》,翻閱何師授課筆記,憶及何師當時講授《詩經》,於傳、箋、三家詩等異文及音韻無不賅備,且要言不煩。又證之以金石、簡帛等出土文獻,廣征博引,常于疑難處豁然貫通,弟子獲益終生。賭物思人,悲從中來。痛何如哉,無以報恩。謹以此一隅之得,深切懷念恩師何琳儀先生~
范文三:46 墙有茨 | 诗经·国风·鄘风 | 儒家
46 墙有茨
讽刺卫国统治者荒淫无耻
墙有茨,不可扫也。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襄也。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有茨,不可束也。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墙上长蒺藜,无法扫干净。宫中淫乱事,不能道分明。若要道分明,污秽不可听。墙上长蒺藜,无法除干净。宫中淫乱事,无法细细讲。若要细细讲,说来话可长。墙上长蒺藜,无法来约束。宫中淫乱事,不能乱开口。若要说出去,言语使人羞。
1、茨(cí):蒺藜。 2、中冓(gòu):宫中淫乱之事。 3、襄:除掉。 4、读:说。
这首诗内容与《新台》相承接,《毛诗序)渭“《墙有茨》,卫人刺其上,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公子顽,即昭伯,是卫宣公之子,《史记·卫康叔世家》说是伋之弟。君母,即卫宣公所强娶伋之未婚妻齐女,也就是卫宣姜,是当时惠公之母,故称“君母”。公子顽私通君母宣姜事,《左传·闵公二年》有记载。因为惠公即位时年幼,齐国人为了巩固惠公君位,保持齐、卫之间亲密的婚姻关系,便强迫昭伯与后母乱伦。尽管这是受外力胁迫促成的,但究竟是下辈与上辈淫乱,是最不齿于人的丑闻,确如朱熹所言“其汙甚矣”。卫国人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当然深恶痛绝,特作此诗以“疾之”。
本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巴紧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淫乱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至于为何不可道呢?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三章诗排列整齐,韵脚都在“也”字前一个字,且每章四、五句韵脚同字,这种押韵形式在《诗经》中少见,译诗力求保留这一韵味。
范文四:.从出土文献看《诗经·墙有茨》“??凇弊值难第??
高清电影在线 www.njjcwl.com
2015年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试论r阴城与黄湾汉墓群的关系
平凉出土北魏佛教石刻造像探析
河西简牍学百年发展述论
浅述魏晋墓壁画反映的丝绸之路文化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汉代钱纹铜镜探析
浅谈武威秦延德故居建筑风格
从祁连山、黑山岩画看羌民族发展
铁穆尔:尧熬尔的灵魂歌者
魔幻世界或者更多
浅析苏轼散文的艺术特点
从出土文献看《诗经?墙有茨》“凇?
传奇的可能和限度
麦积山景区旅游“黄金周”现状分析与?
西域传统艺术文化历史传承述略
试论武威在中国佛教传播过程中的地位?
乡村旅游视野下的旅游影响研究
高清电影在线 www.njjcwl.com
[摘要]关于《诗经{风墙有茨》中“凇弊值难第,历来众说纷纭。但近年来不少有关“凇弊肿中蔚墓盼淖肿柿虾蜕峡鬃邮论》的出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线索。从《诗经墙有茨》形成时代“凇弊肿中喂乖斐龇,结合上博简《孔子诗论》关于诗义的论述,可以判断“凇弊秩酚ξ“室”义。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6720953.htm
[关键词]《诗经墙有茨》;上博简《孔子诗论》;“凇弊盅第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04-0047-03
《诗经》成书早,影响大,保留了上古汉语文字、音韵、训诂的珍贵材料,在语言学史上地位重要。春秋时期,《诗经》已然成为贵族阶层的必读书目。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人们使用《诗经》,已存在“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的倾向。随着时代变迁、语言嬗变,本就语词晦涩的《诗经》更不易于准确把握,其中不少字句的训诂异说纷呈,汉人家董仲舒称:“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诗经》中部分字句的训诂,已具讼2000余年,前贤先儒精见迭出,然大都没有定论。今天,许多古人见不到的古文献、古文字材料纷纷出土,仅与《诗经》有关的古文献,即有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孔子诗论》、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至于甲金文字和战国秦汉简牍古文字材料更是洋洋大观。我们在解决《诗经》字句训诂问题时,如能借助这些材料,当有收获。如《诗经{风墙有茨》,即是异说较多的一首诗,从汉儒到现代学者,对其训诂、理解莫衷一是。
一
《墙有茨》共3章,章6句,计18句、69字。为讨论方便,引证如下:
墙有茨,不可埽也。
中谥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
中谥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
中谥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关于此诗的意指,前人所述较多。《毛诗序》谓:“《墙有茨》,卫人刺其上也,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郑玄《笺》补充:“宣公卒,惠公幼,其庶兄顽A于惠公之母,生子五人。”孔颖达《疏》引《左传闵公二年》载:“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A于宣姜,不可,强之。”?皆认为这是一首揭露、讽刺卫国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诗。汉代的齐、鲁、韩三家今文诗皆已散佚,故他们对此诗意旨的理解,今天不能完整看到,但通过《易林小过》“墙茨之言,三世不安”等记载,王先谦推断“三家皆以为刺宣公”,?看来也是将此诗视为有实指的讽刺诗。宋代朱熹对《毛诗》诗说多有反驳,但关于此诗却基本赞同毛说,并进一步引杨时之说予以发挥:“盖自古淫乱之君,自以谓密于闺阁之中、世无得而知
高清电影在线 www.njjcwl.com 者,故自肆而不反。圣人所以著之于经、使后世为恶者,知虽闺中之言,亦无隐而不彰也。其为训诫深矣。”?认为此诗主旨与“密言于闺阁之中”有关。此后,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及近代林义光《诗经通解》、程俊英《诗经注析》等基本以《毛序》为据,肯定这是一首讽刺统治者荒淫无耻的讽喻诗。然而,近代以来对诗义的理解也有不同意见。如顾颉刚认为汉儒之说多为“深文周纳”,对讽刺宣姜淫乱之说不以为意,氏著《由“A”、“报”等婚姻方式看社会制度的变迁》更对公子顽“A”宣姜一事予以解释,认为是时俗使然,不涉及道德批判。晁福林也认为这只是一首“民歌风的小诗”,其意是指“夫妻间的枕席辞语,只应室中言,而不可传扬于外”。?
诗义的理解受字句训诂的影响,把握此诗,关键在于对“中谥言”的训诂。诗中以“墙有茨”起兴,抨击“不可道”、“不可详”、“不可读”的“中谥言”。其中“中”同于“内”,《毛传》称:“中冢内谝病~雹吒骷一本没有争议,故对“凇弊值难第无疑是诗义理解的关键。
二
关于“凇币约啊爸谥言”的解释,至少有五种观点。
第一,认为“中凇奔础爸幸埂保“凇庇幸雇怼?薨抵意。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韩诗》云:“中冢中夜。谓淫僻之言也。”?《汉书》卷47《文三王传梁怀王刘辑附刘立传》引成帝时谷永奏言:“臣闻‘礼,天子外屏,不欲见外也’,是故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谥言。”颜师古注引晋灼云:“冢《鲁诗》以为夜也。”可见汉代今文三家诗中至少韩、鲁两家皆训“凇蔽“夜”。此外,魏晋字书受汉代今文经学影响,也多作此解释。《玉篇宀部》释曰:“? ,夜也。《诗》曰‘中谥言’,中夜之言也。本亦作凇~雹帷豆阊拧な挖》曰:“? 、昔、、暮,夜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也同意此观点:“《桑柔》‘征以中垢’,《传》:‘中垢,言冥也。’”,,,这些意见认为“凇庇搿肮浮蓖,表夜晚。“中谥言”即夜中私密之言,可引申为昧之言、淫僻之言。
第二,认为“凇庇米鞫词,作“成”解。郑玄《笺》曰:“内谥言,谓宫中所诔赏缬敕蛉艘昏之语。”,,,将“凇崩斫馕“诔伞保用作动词。但是郑玄对“中凇钡慕馐鸵灿忻盾之处,他在《周礼注》中提到:“阴讼,争中谥事以触法者??就之以听阴讼之情,明不当宣露。”这里的“凇辈皇恰诔伞敝义,“中谥事”为不宜对外宣露之事。孙诒让认为郑玄为《周礼》作注时,“未见《毛诗》,当用鲁韩义也”。,,,
第三,认为“凇庇米鳌摆浮保有耻辱之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称:“《桑柔》诗‘维彼不顺,征以中垢’,《传》:‘中垢,言冥也。’王尚书曰:‘中,得也。垢当为诟,耻辱也。谓行不顺以得耻辱。’今按此诗内谝嗟倍廖内诟,谓内室诟耻之言。宣十五年,《左传》‘国君含垢’,杜注:‘忍垢耻。’《释文》:‘垢,本作诟。’是垢、诟通也。”,,,
第四,认为“凇庇米鳌版拧薄,跸惹《诗三家义集疏》除认同“凇庇幸雇碇义外,还认为“凇庇小版藕稀敝义:“《传》‘中冢内谝病,《笺》‘谓宫中所诔梢昏之语’,《疏》云‘诤弦昏之事’,皆读‘凇为‘媾’,析‘中凇为二义,与《释文》‘本又作中遘’者合,不同三家而与韩说‘淫僻之言’意不相远。”,,,近代以来,从“媾合”角度解释“凇币逭呓隙辔乓欢嗳衔,“凇薄“媾”、“觏”等字“指女阴的作用,及和性交相近的各种意义”,“中凇敝“凇保当读若媾,指性交,交媾之事。,,,房振三也认为“凇庇搿版拧鄙韵均同,“中谥言”就是“媾中之言”,意谓“公子顽与惠公之母媾合中之言”,并强调只有如此解释,“方能与诗意、序意密合无间”。,,, 第五,认为是交积材之意,意指材木堆积、搭建的房屋,引申为内室。《说文解字》云:“冢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汉书》卷47《文三王传梁怀王刘辑附刘立传》“中谥言”,应劭注曰:“中冢材构在堂之中也。”颜师古同意应劭之说: “谖缴嶂交积材木也。应说近之。”朱熹《诗集传》也释“中凇 为“舍之交积材木也”。,,,这种观点认为“凇笔羌芑的材木,用作名词指代屋、室。胡承珙《毛诗后笺》称:“传云‘内凇,犹言‘内室’??《玉篇宀部》引《诗》作‘? ’。从宀者,亦取交覆深屋之义。”,,,
高清电影在线 www.njjcwl.com 陈奂《诗毛氏传疏》称:“‘中凇与‘墙’对,称‘墙’为宫墙,则‘中凇当为宫中之室。《说文》:‘冢交积材也’,‘,盖也’。应劭注《汉书》云:‘中冢材在堂之中也。’与谕,堂当作室。凡室必积材盖屋,故室内谓之内冢毛意或当如是。”,,,
三
以上文献对“凇弊值睦斫獠痪?嗤,但根据传世文献,结合近来出土的文字材料来看,“凇弊钟ξ“屋室”之义。对此,笔者从文字、文献学角度加以阐明。
(一)从字形演变看《墙有茨》中的“凇弊
《说文解字》卷4下:“冢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凡谥属皆从凇~倍斡癫米:“高注《淮南》曰:‘,架也,木材相乘架也。’按:结诘弊鞔恕,褡行而诜弦印,静吭弧’,盖也。义别。”,,,《说文》认为“凇笔遣哪径鸦。段注更明确指出后世用“”代替“凇保使“凇钡摹案恰狈课葜义更为凸显。
《说文》认为“凇毕蠼换材,反映了汉人对“凇弊中蔚睦斫猓这种理解,能否站住脚,还需古文字资料的支持。
近代以来,随着甲金文字的出土,我们对“凇钡脑始字形和本义有了更深了解。甲骨文中“凇钡淖中挝? (前1.40.5),,,。吴其昌《殷墟书契解诂》分析字形以为“象二物相遇之状”。李孝定《甲骨文文字集释》以为“疑象二鱼相遇”。观察 ?字字形,确像两鱼相遇之形。由此可见,“凇弊直疽逵ξ“邂遘”,是“遘”的初文。但“凇弊中卧谖髦芤院蠓?讹变,金文中“凇钡淖中挝?(叔多父盘)、? (校,许慎《说文解字》“凇钡男?字形为? 。讹变后的“凇保从字形上虽已看不出两鱼相遇,但仍像两物相遇或两木相构。《墙有茨》创作“凇弊中尾生讹变的时代。历来《诗经》研究者都认为《墙有茨》与卫公子顽A惠公之母宣姜有关,创作时间当在“惠公之即位也少”的春秋前期。而“凇弊肿中味锉湟泊笾略谖髦艽呵镏际。此时,“中谥言”的“凇弊郑已无两鱼相交之义,而是“两木相构”,有房屋之义。
东汉许慎没见过甲骨文,他依据稍晚的字形将“凇弊掷斫馕“交积材”,说明当时人们已普遍将“凇庇米 “”。《说文解字》卷6上: “,盖也。从木,谏。”,,,“盖”,也就是架房屋。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极力反对释“凇蔽“舍之交积材木”的看法,认为是“望文为说,失之愈远”,,,。须注意的是,王先谦虽是晚晴经史大家,但由于条件所限,其并未系统钻研古文字。他认为应劭、颜师古“望文为说”,不足取法。但事实却是,汉字作为形、音、义的结合,依据字形、字音探索字义,实为了解文字本义的重要方法,依据作品创作时代的文字形体理解文字意义更是探寻文义、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据。“望文为说”有其合理性、科学性。具体到《墙有茨》中的“凇弊郑春秋早期字形确是交木积材之形,时人以屋室理解创作此诗,实属自然;后人据音同之例以“构”释“凇币彩粲芯荨,人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称“凇弊帧跋笪菁芰矫娑怨怪形,‘造’用的是本义”,,,,可以说是把握住了“凇薄“构”两字的关系。
(二)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墙有茨》中的“凇弊
训诂是理解文义的基础,对《诗经》关键字理解的歧异会影响对诗义的阐释。同样,对诗义的理解,也会影响对关键字的训诂。可以说,经典的早期文义对我们训诂关键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利用这种原则进行关键字的训诂研究,前提是有权威的、接近作品创作时代的文义可资利用。
幸运的是,我们对《墙有茨》训诂,恰有权威的、接近作品创作时代的诗义可供参考。历来学者多认为《墙有茨》是对卫国统治者的讽刺揭露。然而上博简《孔子诗论》却提示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先贤对此诗还另有解释。1994年,上海博物馆收藏1200余枚战国楚简。2001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其中包括《孔子诗论》。《孔子诗
高清电影在线 www.njjcwl.com 论》由29枚竹简组成,是早期儒家学者对《诗经》部分篇目主旨的论述。《孔子诗论》的作者可能是孔子,,,,作为目前所见最早的《诗经》研究著述,其对《诗经》部分篇目的理解较之西汉今古文经说,更接近《诗》的本义。《孔子诗论》第28 号简今残存17字,内容是对《墙有茨》等三首诗诗旨的讨论。
亚(恶)而不悯;《墙又(有)荠 (茨)慎(缜) 密而不智(知)言; 《青蝇》智(知)??,,,
由简文可知,战国时期至少有部分儒家学者对《墙有茨》的理解是“慎(缜) 密而不智(知)言”。对此,季旭升、郑玉姗认为是“宫廷秽闻,极其丑恶,为之者往往自以为行事慎密,而不知‘隔墙有耳’”。,,,这种理解显然受了朱熹《诗集传》“盖自古淫乱之君,自以谓密于闺阁之中、世无得而知者,故自肆而不反”见解的影响。其实,就《孔子诗论》的论述来看,并未体现对荒淫统治者的批判,主旨仅在戒慎“知言”,意在提醒人们即使在缜密环境里的谈话也有可能泄露,因此要求人们戒慎语言。对“知言”的强调,恰与儒家尤其是思孟学派修身哲学中对“慎独”的重视一脉相承。
从“戒慎知言”的诗义出发,我们可以知道《墙有茨》“中谥言”的意思是在缜密、隐蔽环境中所说的隐秘的话,“中凇本褪晴敲堋?蔽的环境。这一对“中凇钡睦斫猓源于战国时期有关《诗经》的权威文献,应比遭秦火之后的西汉经学准确。前述汉代及后世经学家对“中凇钡难第,如夜晚、污垢耻辱、构成、媾合等,多是从批判统治者荒淫无耻角度出发阐释“凇弊郑并不符合隐蔽环境这一要素。唯有东汉许慎、应劭等学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凇弊肿中纬龇,作出的“交积材”的解释,比较符合《孔子诗论》旨意。上博简《孔子诗论》阐明战国儒家学者对《墙有茨》诗义的理解,为我们准确训诂“中谥言”提供了重要线索。 综上所述,虽然“诗无达诂”,但将《诗经{风墙有茨》“中谥言”的“凇崩斫馕积木之室,既符合“凇弊衷诖呵镌缙诘淖中喂乖欤更与战国时期诗学文献《孔子诗论》关于《墙有茨》主旨的论述契合。可以说,无论从文字演变,还是从文献学角度,都有据可依。通过对“凇钡慕馕觯我们更可进一步了解《墙有茨》的诗旨,并与儒家修身的“慎独”学说结合,这无疑延
伸了我们对《墙有茨》的认识。
[注 释]
?《春秋左传》,阮校《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92年版。
???,,,《毛诗正义》阮校《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
?,,,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1958年版。
?晁福林:《孔子如何评析论“言”三诗―――上博简《诗论》第 28 简补释》,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
?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中华书局1987年版。
,,,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1983年版。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89年版。
,,,闻一多:《诗经的性欲观》,《闻一多全集》(第3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房振三:《〈诗经{风墙有茨〉“中凇闭诂》,《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胡承珙:《毛诗后笺》,黄山书社1999年版。
,,,陈奂:《诗毛氏传疏》,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中华书局2007年版。
高清电影在线 www.njjcwl.com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季旭升:《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http://www.xzbu.com/7/view-6720953.htm
范文五:从出土文献看《诗经·墙有茨》“凇弊值难第
从出土文献看《诗经?墙有茨》“凇弊值难第
[摘要]关于《诗经?,{风?墙有茨》中“,凇弊值难第,,历来众说纷纭。但近年来不少有关“,凇弊肿中蔚墓盼淖肿柿虾蜕峡鬃邮,论》的出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线索。从《诗经?墙有茨》形成时代“,凇弊肿中喂乖斐龇,,结合上博简《孔子诗论》关于诗义的论述,可以判断“,凇弊秩酚ξ,“室”义。
[关键词]《诗经?墙有茨》;上博简《孔子诗论》;“,凇弊盅第,
[]H131 []A []1005-3115(2015)04-0047-03
《诗经》成书早,影响大,保留了上古汉语文字、音韵、训诂的珍贵材料,在语言学史上地位重要。春秋时期,《诗经》已然成为贵族阶层的必读书目。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人们使用《诗经》,已存在“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的倾向。随着时代变迁、语言嬗变,本就语词晦涩的《诗经》更不易于准确把握,其中不少字句的训诂异说纷呈,汉人家董仲舒称:“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诗经》中部分字句的训诂,已具讼2000余年,前贤先儒精见迭出,然大都没有定论。今天,许多古人见不到的古文献、古文字材料纷纷出土,仅与《诗经》有关的古文献,即有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孔子诗论》、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至于甲金文字和战国秦汉简牍古文字材料更是洋洋大观。我们在解决《诗经》字句训诂问题时,如能借助这些材料,当有收获。如《诗经?,{风?墙有茨》,即是异说较多的一首诗,从汉儒到现代学者,对其训诂、理解莫衷一是。
《墙有茨》共3章,章6句,计18句、69字。为讨论方便,引证如下:
墙有茨,不可埽也。
中,谥,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
中,谥,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
中,谥,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关于此诗的意指,前人所述较多。《毛诗序》谓:“《墙有茨》,卫人刺其上也,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郑玄《笺》补充:“宣公卒,惠公幼,其庶兄顽,A于惠公之母,生子五人。”孔颖达《疏》引《左传?闵公二年》载:“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A于宣姜,不可,强之。”?皆认为这是一首揭露、讽刺卫国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诗。汉代的齐、鲁、韩三家今文诗皆已散佚,故他们对此诗意旨的理解,今天不能完整看到,但通过《易林?小过》“墙茨之言,三世不安”等记载,王先谦推断“三家皆以为刺宣公”,?看来也是将此诗视为有实指的讽刺诗。宋代朱熹对《毛诗》诗说多有反驳,但关于此诗却基本赞同毛说,并进一步引杨时之说予以发挥:“盖自古淫乱之君,自以谓密于闺阁之中、世无得而知者,故自肆而不反。圣人所以著之于经、使后世为恶者,知虽闺中之言,亦无隐而不彰也。其为训诫深矣。”?认为此诗主旨与“密言于闺阁之中”有关。此后,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及近代林义光《诗经通解》、程俊英《诗经注析》等基本以《毛序》为据,肯定这是一首讽刺统治者荒淫无耻的讽喻诗。然而,近代以来对诗义的理解也有不同意见。如顾颉刚认为汉儒之说多为“深文周纳”,对讽刺宣姜淫乱之说不以为意,氏著《由“,A”、“报”等婚姻方式看社会制度的变迁》更对公子顽“,A”宣姜一事予以解释,认为是时俗使
然,不涉及道德批判。晁福林也认为这只是一首“民歌风的小诗”,其意是指“夫妻间的枕席辞语,只应室中言,而不可传扬于外”。?
诗义的理解受字句训诂的影响,把握此诗,关键在于对“中,谥,言”的训诂。诗中以“墙有茨”起兴,抨击“不可道”、“不可详”、“不可读”的“中,谥,言”。其中“中”同于“内”,《毛传》称:“中,冢,内,谝病~雹吒骷一,本没有争议,故对“,凇弊值难第,无疑是诗义理解的关键。
关于“,凇币约啊爸,谥,言”的解释,至少有五种观点。
第一,认为“中,凇奔础爸幸埂保,“,凇庇幸雇怼?薨抵,意。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韩诗》云:“中,冢,中夜。谓淫僻之言也。”?《汉书》卷47《文三王传?梁怀王刘辑附刘立传》引成帝时谷永奏言:“臣闻‘礼,天子外屏,不欲见外也’,是故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谥,言。”颜师古注引晋灼云:“,冢,《鲁诗》以为夜也。”可见汉代今文三家诗中至少韩、鲁两家皆训“,凇蔽,“夜”。此外,魏晋字书受汉代今文经学影响,也多作此解释。《玉篇?宀部》释曰:“? ,夜也。《诗》曰‘中,谥,言’,中夜之言也。本亦作,凇~雹帷豆阊拧な挖,》曰:“? 、昔、,、暮,夜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也同意此观点:“《桑柔》‘征以中垢’,《传》:‘中垢,言,冥也。’”,,,,,,这些意见认为“,凇庇搿肮浮蓖,,表夜晚。“中,谥,言”即夜中私密之言,可引申为,昧之言、淫僻之言。
第二,认为“,凇庇米鞫,词,作“,,成”解。郑玄《笺》曰:“内,谥,言,谓宫中所,诔赏缬敕蛉艘,昏之语。”,,,,,,将“,凇崩斫馕,“,诔伞保,用作动词。但是郑玄对“中,凇钡慕馐鸵灿忻,盾之处,他在《周礼注》中提到:“阴讼,争中,谥,事以触法者??就
之以听阴讼之情,明不当宣露。”这里的“,凇辈皇恰,诔伞敝,义,“中,谥,事”为不宜对外宣露之事。孙诒让认为郑玄为《周礼》作注时,“未见《毛诗》,当用鲁韩义也”。,,,,,,
第三,认为“,凇庇米鳌摆浮保,有耻辱之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称:“《桑柔》诗‘维彼不顺,征以中垢’,《传》:‘中垢,言,冥也。’王尚书曰:‘中,得也。垢当为诟,耻辱也。谓行不顺以得耻辱。’今按此诗内,谝嗟倍廖,内诟,谓内室诟耻之言。宣十五年,《左传》‘国君含垢’,杜注:‘忍垢耻。’《释文》:‘垢,本作诟。’是垢、诟通也。”,,,,,,
第四,认为“,凇庇米鳌版拧薄,跸惹,《诗三家义集疏》除认同“,凇庇幸雇碇,义外,还认为“,凇庇小版藕稀敝,义:“《传》‘中,冢,内,谝病,,《笺》‘谓宫中所,诔梢,昏之语’,《疏》云‘,诤弦,昏之事’,皆读‘,凇,为‘媾’,析‘中,凇,为二义,与《释文》‘本又作中遘’者合,不同三家而与韩说‘淫僻之言’意不相远。”,,,,,,近代以来,从“媾合”角度解释“,凇币逭呓隙辔乓欢嗳衔,,“,凇薄,“媾”、“觏”等字“指女阴的作用,及和性交相近的各种意义”,“中,凇敝,“,凇保,当读若媾,指性交,交媾之事。,,,,,,房振三也认为“,凇庇搿版拧鄙,韵均同,“中,谥,言”就是“媾中之言”,意谓“公子顽与惠公之母媾合中之言”,并强调只有如此解释,“方能与诗意、序意密合无间”。,,,,,, 第五,认为是交积材之意,意指材木堆积、搭建的房屋,引申为内室。《说文解字》云:“,冢,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汉书》卷47《文三王传?梁怀王刘辑附刘立传》“中,谥,言”,应劭注曰:“中,冢,材构在堂之中也。”颜师古同意应劭之说: “,谖缴嶂,交积材木也。应说近之。”朱熹《诗集传》也释“中,凇, 为“舍之交积材木也”。,,,,,,
这种观点认为“,凇笔羌芑,的材木,用作名词指代屋、室。胡承珙《毛诗后笺》称:“传云‘内,凇,,犹言‘内室’??《玉篇?宀部》引《诗》作‘? ’。从宀者,亦取交覆深屋之义。”,,,,,,陈奂《诗毛氏传疏》称:“‘中,凇,与‘墙’对,称‘墙’为宫墙,则‘中,凇,当为宫中之室。《说文》:‘,冢,交积材也’,‘,,,盖也’。应劭注《汉书》云:‘中,冢,材,,在堂之中也。’,,与,谕,,堂当作室。凡室必积材盖屋,故室内谓之内,冢,毛意或当如是。”,,,,,,
以上文献对“,凇弊值睦斫獠痪?嗤,,但根据传世文献,结合近来出土的文字材料来看,“,凇弊钟ξ,“屋室”之义。对此,笔者从文字、文献学角度加以阐明。
(一)从字形演变看《墙有茨》中的“,凇弊,
《说文解字》卷4下:“,冢,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凡,谥,属皆从,凇~倍斡癫米,:“高注《淮南》曰:‘,,,架也,木材相乘架也。’按:结,诘弊鞔恕,褡,,行而,诜弦印,静吭弧,,,’,盖也。义别。”,,,,,,《说文》认为“,凇笔遣哪径鸦,。段注更明确指出后世用“,,”代替“,凇保,使“,凇钡摹案恰狈课葜,义更为凸显。
《说文》认为“,凇毕蠼换,材,反映了汉人对“,凇弊中蔚睦斫猓,这种理解,能否站住脚,还需古文字资料的支持。
近代以来,随着甲金文字的出土,我们对“,凇钡脑,始字形和本义有了更深了解。甲骨文中“,凇钡淖中挝,? (前1.40.5),,,,,,。吴其昌《殷墟书契解诂》分析字形以为“象二物相遇之状”。李孝定《甲骨文文字集释》以为“疑象二鱼相遇”。观察 ?字字形,确像两鱼相遇之形。由此可见,“,凇弊直疽逵ξ,“邂遘”,是“遘”的初文。但“,凇弊中卧谖髦芤院蠓?,讹变,金文中“,凇钡淖中挝,?(叔多父盘)、? (,,校,,许慎《说文
解字》“,凇钡男?,字形为? 。讹变后的“,凇保,从字形上虽已看不出两鱼相遇,但仍像两物相遇或两木相构。《墙有茨》创作“,凇弊中尾,生讹变的时代。历来《诗经》研究者都认为《墙有茨》与卫公子顽,A惠公之母宣姜有关,创作时间当在“惠公之即位也少”的春秋前期。而“,凇弊肿中味锉湟泊笾略谖髦艽呵镏,际。此时,“中,谥,言”的“,凇弊郑,已无两鱼相交之义,而是“两木相构”,有房屋之义。
东汉许慎没见过甲骨文,他依据稍晚的字形将“,凇弊掷斫馕,“交积材”,说明当时人们已普遍将“,凇庇米, “,,”。《说文解字》卷6上: “,,,盖也。从木,,谏,。”,,,,,,“盖”,也就是架,,房屋。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极力反对释“,凇蔽,“舍之交积材木”的看法,认为是“望文为说,失之愈远”,,,,,,。须注意的是,王先谦虽是晚晴经史大家,但由于条件所限,其并未系统钻研古文字。他认为应劭、颜师古“望文为说”,不足取法。但事实却是,汉字作为形、音、义的结合,依据字形、字音探索字义,实为了解文字本义的重要方法,依据作品创作时代的文字形体理解文字意义更是探寻文义、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据。“望文为说”有其合理性、科学性。具体到《墙有茨》中的“,凇弊郑,春秋早期字形确是交木积材之形,时人以屋室理解创作此诗,实属自然;后人据音同之例以“构”释“,凇币彩粲芯荨,,人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称“,凇弊帧跋笪菁芰矫娑怨怪,形,‘,,造’用的是本义”,,,,,,,可以说是把握住了“,凇薄,“构”两字的关系。
(二)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墙有茨》中的“,凇弊,
训诂是理解文义的基础,对《诗经》关键字理解的歧异会影响对诗义的阐释。同样,对诗义的理解,也会影响对关键字的训诂。可以说,经典的早期文义对我们训诂关键字
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利用这种原则进行关键字的训诂研究,前提是有权威的、接近作品创作时代的文义可资利用。
幸运的是,我们对《墙有茨》训诂,恰有权威的、接近作品创作时代的诗义可供参考。历来学者多认为《墙有茨》是对卫国统治者的讽刺揭露。然而上博简《孔子诗论》却提示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先贤对此诗还另有解释。1994年,上海博物馆收藏1200余枚战国楚简。2001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其中包括《孔子诗论》。《孔子诗论》由29枚竹简组成,是早期儒家学者对《诗经》部分篇目主旨的论述。《孔子诗论》的作者可能是孔子,,,,,,,作为目前所见最早的《诗经》研究著述,其对《诗经》部分篇目的理解较之西汉今古文经说,更接近《诗》的本义。《孔子诗论》第28 号简今残存17字,内容是对《墙有茨》等三首诗诗旨的讨论。
亚(恶)而不悯;《墙又(有)荠 (茨)慎(缜) 密而不智(知)言; 《青蝇》智(知)??,,,,,,
由简文可知,战国时期至少有部分儒家学者对《墙有茨》的理解是“慎(缜) 密而不智(知)言”。对此,季旭升、郑玉姗认为是“宫廷秽闻,极其丑恶,为之者往往自以为行事慎密,而不知‘隔墙有耳’”。,,,,,,这种理解显然受了朱熹《诗集传》“盖自古淫乱之君,自以谓密于闺阁之中、世无得而知者,故自肆而不反”见解的影响。其实,就《孔子诗论》的论述来看,并未体现对荒淫统治者的批判,主旨仅在戒慎“知言”,意在提醒人们即使在缜密环境里的谈话也有可能泄露,因此要求人们戒慎语言。对“知言”的强调,恰与儒家尤其是思孟学派修身哲学中对“慎独”的重视一脉相承。
从“戒慎知言”的诗义出发,我们可以知道《墙有茨》“中,谥,言”的意思是在缜密、隐蔽环境中所说的隐秘的话,“中,凇本褪晴敲堋?,蔽的环境。这一对“中,凇钡睦斫猓,源于战国时期有关《诗经》的权威文献,应比
遭秦火之后的西汉经学准确。前述汉代及后世经学家对“中,凇钡难第,,如夜晚、污垢耻辱、构成、媾合等,多是从批判统治者荒淫无耻角度出发阐释“,凇弊郑,并不符合隐蔽环境这一要素。唯有东汉许慎、应劭等学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凇弊肿中纬龇,,作出的“交积材”的解释,比较符合《孔子诗论》旨意。上博简《孔子诗论》阐明战国儒家学者对《墙有茨》诗义的理解,为我们准确训诂“中,谥,言”提供了重要线索。 综上所述,虽然“诗无达诂”,但将《诗经?,{风?墙有茨》“中,谥,言”的“,凇崩斫馕,积木之室,既符合“,凇弊衷诖呵镌缙诘淖中喂乖欤,更与战国时期诗学文献《孔子诗论》关于《墙有茨》主旨的论述契合。可以说,无论从文字演变,还是从文献学角度,都有据可依。通过对“,凇钡慕馕觯,我们更可进一步了解《墙有茨》的诗旨,并与儒家修身的“慎独”学说结合,这无疑延伸了我们对《墙有茨》的认识。
[注 释]
?《春秋左传》,阮校《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92年版。
???,,,,,,《毛诗正义》阮校《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
?,,,,,,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1958年版。
?晁福林:《孔子如何评析论“言”三诗―――上博简《诗论》第 28 简补释》,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
?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中华书局1987年版。
,,,,,,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1983年版。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89年版。
,,,,,,闻一多:《诗经的性欲观》,《闻一多全集》(第3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房振三:《〈诗经?,{风?墙有茨〉“中,凇闭,诂》,《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胡承珙:《毛诗后笺》,黄山书社1999年版。
,,,,,,陈奂:《诗毛氏传疏》,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中华书局2007年版。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季旭升:《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文档资料:从出土文献看《诗经?墙有茨》“凇弊值难第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诗经鄘风墙有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