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读史札记六则
□ 王培军
绕涿之典
《南史·鲍泉传》:“(鲍)泉既专征长沙,久而不克。元帝乃数泉二十罪,为书责之曰:‘面如冠玉,还疑木偶;须似猬毛,徒劳绕喙。’”
按,此处有一误字,即“绕喙”之“喙”,应为“涿”字。这是用《三国志》中刘备语。后人于传写时,不识“绕涿”之典,以不误为误,而妄改作“喙”了。《三国志·蜀书·张裕传》云:“初,先主与刘璋会涪时,裕为璋从事,侍坐。其人饶须,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县,特多毛姓,东西南北皆诸毛也,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绕涿之语,其本如是。萧七符博览群书,李延寿熟读史乘,眼前之典,怎肯放过,而杜撰什么“绕喙”?
近人校《南史》的诸家,如马宗霍《南史校证》、高敏《南北史考索》,皆未见指出。又绕涿之典,古文人用错者多,钱锺书有详说,见《管锥编》。
《北史·裴蕴传》云:“(炀)帝悟曰:‘老革多奸,将贼胁我。’”“老革”亦用《三国志》,《蜀书·彭羕传》羕骂刘备云:“老革荒悖,可复道邪?”裴注:“老革,犹言老兵也。”可为互印。
敖曹
《北史·高昂传》:“昂字敖曹……昂性似其母,幼时便有壮气。及长,俶傥,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专事驰骋,每言:‘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其父曰:‘此儿不灭吾族,当大吾门。’以其昂藏敖曹,故以名字之。”
按,据“昂藏敖曹”四字连文,“敖曹”一语,必有大义。而高昂之姿体,亦必长大过人,故如是取名。《北齐书》高传无此语,可知唐人犹明此训,而作《如意君传》的那个人,虽不知为谁,悟性倒是不差的,其读古书的理解力,似乎胜过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云:“鼓钲锽聒,笙管敖曹,是谓‘和唱’。”《汉语大词典》解之为“声音嘈杂”,就蒲氏文字作解,自不能算错,但于此语来历,就不免昧昧了。
又,“敖曹”一词,疑是北方民族语,此为其对音。不敢自是,姑记于此,或可供学者研究。
古弼尖头
《北史·古弼传》:“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善骑射。初为猎郎,门下奏事,以敏正称。明元嘉其直而有用,赐名曰笔。后改名弼,言其有辅佐才也。”
按,“嘉其直而有用,赐名曰笔”,此语必非是。古弼头本尖,故太武帝每呼之为“笔头”。此传后文即云:“太武大阅,将校猎于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太武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帝常名之曰‘笔头’,时人呼为‘笔公’。”据此,知明元名之“古笔”,亦必指其尖头,为一时谑语。此而云“嘉其直而有用”,其说迂矣(中华书局本的校勘记,亦以为“以笔譬其直”,并误)。古人每以形状相嘲诙,此亦一例。
忆二十年前标校陈衍诗话,见其称唐才常、徐树铮如古弼,并皆尖头,所以无善终,遂记住了此事。其后睹徐的图像,头确较不方,但唐的图像,只见过戴帽子的,无从看得出来,不知陈说确否。
苏慈墓志
《北史·苏孝慈传》:“苏孝慈,扶风人也。父武,周兖州刺史。”《隋书》作:“苏孝慈,扶风人也。父武周,周兖州刺史。”多一“周”字。中华书局本并不出校。《南北史考索》云:“《隋书》卷四十六‘父武’作‘父武周’;《通志》卷一百二十六《隋列传》同人传亦作‘父武周’。《北史》校勘记失校。”
按,“周”字衍,《考索》作者似以作“武周”是,其实不然。据《隋苏慈墓志》,《北史》较《隋书》稍为正确。《墓志》云:“公讳慈,字孝慈,其先扶风人也。”是“孝慈”为字,非名,二书皆失。后又云:“父武,西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兖、云二州刺史。”是其父名为苏武,与苏子卿同姓名,并无“周”字。《苏慈墓志》为隋仁寿三年(603)刻石,清光绪十四年(1888)在陕西蒲城县出土,其史料价值,较之《隋书》、《北史》,自为远胜,而校史者于此种文献,不知取以比勘,是颇为可惜的。
马千噭
《新唐书·崔光远传》:“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譟。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
按,“得马千噭”,乃小宋误用古典。凡计牛马之数,古以蹄、噭合而数之。如《汉书·货殖传》云:“马蹄噭千。”颜注:“噭,口也。蹄与口共千,则为马二百也。”(即,一匹马有四蹄、一噭,一千蹄噭,共二百匹马)《史记》作“马蹄躈千”。此犹计人以手指数,如苏轼《送江公著知吉州》:“红妆执乐三千指。”刘辰翁《宝鼎现》词:“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所谓“乐指三千”,共是三百人。必用噭字,当并蹄字同用之,才是古雅的。
又,《新唐书》每喜用“跳”字,亦是从《史记》来,但颇有误用者。明之“七子”作古文,好规模《史记》,而每至于不通,其病正同此。
学人之争胜
《新唐书·孔颖达传》:“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按,马融追杀郑玄事,与此略相类。《世说新语·文学》云:“郑玄在马融门下……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其事之真伪,余嘉锡固有所辩(见《笺疏》226-227页),而揆之古人情,必非“全无巴鼻”,不意经师争胜忌才,亦不下于文人,二事皆大可笑。鲁迅、钱锺书皆喜言蓬蒙射羿,以为弟子青出,入室操矛(此何休对郑玄语,见《后汉书》玄传),此则为老师忌弟子,亦大起杀心,适堪与之作配也。
◎王培军,学者。著有《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等。
读史札记怎么写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3篇读史笔记。
。
。
200字一篇
读史记有感《史记》,司马迁以其“究天之人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自传体通史。
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就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但他还是完成了《史记》,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
以个人荣辱看历史,固然容易生偏见,但司马迁讲历史,却能保持清醒客观,即使是写当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肤之痛,也能控制情绪,顶多在赞叹语中发出点感慨,品味人生。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
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
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随之而改变。
体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史记》中对古代优秀人物的颂扬,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对丑陋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表现了一个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中,可以看出他的心地非常善良,肯为别人付出。
他治理了九条河流,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也体现了劳动人民改变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司马迁还说过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
”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重于泰山,而那些为压迫人民的人做事的人,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
《史记》使我认识了四面楚歌中,乌江自刎的项羽;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危难中,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流亡在外,却终登皇位的重耳……历史故事,一次次的震撼了我的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史札记】吕后是怎么与匈奴和亲的?
汉高祖七年,刘邦进击投降匈奴的韩王信,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七天后才得以解脱。
之后,匈奴不断侵犯边境,掳略人畜。
为此,刘邦很苦恼。
刘邦手下的谋臣刘敬(娄敬)向刘邦建议与匈奴“和亲”,其基本意图是:以嫡长公主嫁给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厚备奁资,每年再馈赠一些汉朝所剩余的而匈奴所缺乏的絮缯酒米等礼物给冒顿,以缓和匈奴的侵扰。
刘邦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想采纳,但吕后死活不同意。
吕后为什么不同意呢?《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列传》有一段记述,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地道出了个中缘由: (上)欲遣长公主。
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柰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
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① 很明显,吕后之所以不同意,一是按照刘敬的建议,嫁给单于的嫡长公主,唯一的人选只能是吕后所生的女儿鲁元公主。
可鲁元公主偏偏是吕后的独生女,母女情深,吕后舍不得她远嫁;二是作为少数游牧民族之一的匈奴给吕后的印象太坏,吕后瞧不起他们,谁愿意把女儿嫁给自己讨厌的人呢?不过,吕后反对的,毕竟不是和亲的盟约,而是鲁元公主的出嫁,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吕后用一个女人的眼泪或者说是一个母亲的眼泪征服了刘邦,迫使他不得不用一个假公主滥竽充数,完成了与匈奴和亲的计划。
这段记述,我每读一次感慨一次。
一部《史记》关于吕后的文字,我认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名,不隐恶”的写作主旨。
司马迁以客观的笔触写了吕后的嫉妒残忍,比如她对待戚夫人;写了吕后的果断刚毅,比如她杀韩信;也写了吕后贤妻良母的一面,比如她照料孩子老人、下田耕种,特别是吕后反对鲁元公主出嫁匈奴的这段文字,尤具典型性,把吕后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微妙的心理变化、复杂的情感波澜揭示的淋漓尽致。
在太史公的笔下,吕后无疑是一个敢恨敢爱、敢做敢当的女性形象。
不过,在刘邦首倡的这第一次和亲时,吕后毕竟处于被动的角色,她真正以汉帝国掌门人的身份主持与匈奴和亲,是在刘邦死了以后。
对此,《史记》和《汉书》都有所记述,但一简以繁,不尽相同。
那么,吕后是怎么与匈奴和亲的呢?《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是这样记述的: 高祖崩,孝惠、吕太后时,汉初定,故匈奴以骄。
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
高后欲击之,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於平城。
”於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
② 不难看出,吕后的态度是坚决而强硬的,那就是:用武力打击匈奴,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吕后强调的原则显然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一点完全符合吕后一贯的为人性格和处事作风。
但在大臣们的劝说下,吕后最终打消了武力解决的念头,同意“复与匈奴和亲”,可是,吕后是通过什麽具体的措施“复与匈奴和亲”的呢?司马迁没有详细交代,他使用的是模糊语言,一笔带过。
但《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却详细地记载了冒顿和吕后往来书信的内容,不过,详细的似乎变了味儿。
我们且看《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记述的有关内容: 孝惠、高后时,冒顿浸骄,乃为书,使使遗高后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
陛下独立,孤偾独居。
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高后大怒,召丞相平及樊哙、季布等,议斩其使者,发兵而击之……季布曰:“……夷狄譬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
”高后曰:“善。
”令大谒者张泽报书曰:“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
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
弊邑无罪,宜在见赦。
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冒顿得书,复使使来谢曰:“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
”因献马,遂和亲。
③ 你看,冒顿给吕后的第一封信,竟然叫吕后嫁给他,这显然是一种挑衅和侮辱,难怪吕后看后大怒,要派兵攻打他,这不难理解。
叫人不可思议的事,吕后给匈奴的回信,要按照信里的措词来理解的话,为了与匈奴和亲,吕后简直就是狗尾乞怜,向匈奴谄媚,一副奴才相。
尤具讽刺意味的是,冒顿回信说的“未尝闻中国礼义”的那句话,无疑是句风凉话,潜台词显然是说:真不了解你们汉朝人,那么侮辱你们也不生气,而且好像越侮辱你们,你们越高兴。
显然,吕后给冒顿的回信,其外交措词不仅有失于吕后一个大国当权者的风度,有损于国格,也有悖于吕后为人的刚毅性格。
所以,《汉书》所引用的书信内容,其真实性很值得人怀疑。
喜欢读史的人一般都知道,《汉书》记载的历史事件,其时间凡与《史记》吻合的,班固大都“照抄照搬”《史记》的文字,改动的只是个别词句。
但冒顿与吕后的往来书信内容,司马迁在《史记》里只字没提,而后来的班固却记载的有声有色,这是为什麽呢?我的理解: 一是,如果《汉书》所载的书信是真实的话,从司马迁担任的太史令职务和他接近历史事件的时间来看,他显然应该比班固更有条件和优势掌握这些史料,可他为什麽在《史记》里没有引用呢?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对这...
读书笔记范文500字
展开全部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
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 读书的时候做的笔记 读课外书,怎样才能不忘呢?学到的东西怎么才能不丢呢?正如你说的,写读书笔记是个好办法。
下面给你介绍几种常见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
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等。
例如: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编辑本段]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1)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
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
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
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
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
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
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
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
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
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
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 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 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峡口上,山如斧削,隽秀婀娜。
(案):用“隽秀”形容“笔直的”、“如斧削”的“山”尚可,而用“婀娜”来形容就不妥了。
“婀娜”是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如斧削”一样笔直的山峰怎么能给人以柔软的感觉呢?可以把“婀娜”改为“挺拔”。
——《语文短评·顾此失彼》 三 我只想在痛惜之余,说出几点希望 首先当然是希望大家(不限于知识分子,而是一切党员、团员,一切觉悟的青年和觉悟的劳动者)都应该向他们学习,特别是那些至今对知识分子还有某种不信任感、不敢推心置腹的人们,以及那些一味争名夺利,甚至对社会主义祖国至今还三心二意,羡慕资本主义“天堂”的人们,多读读他们的事迹。
…… 其次,我想说,希望一切先进分子所在机构中的党组织、每个党员以至每个正直的公民能够更多地更好地关心这些先进的人们。
…… 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题目。
听了以后,不免会产生很多遐想。
这是一位盲人吗?她叫什么名字?给她三天光明,她会去做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会浮于脑海。
我无法回答你们,因为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
但是,在书中我看过的每一篇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时候的海伦(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
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
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
这三样东西,是人...
《官场现形记》读书笔记范文
官场的黑暗和肮脏是不可闻睹的,中国古代的官场尤其如此。
几千年了,那阴秽依然如故,真叫人痛心,叹息、憎恨!官宦们凌驾于百姓之上,大官凌驾与小官之上,层层叠叠使百姓不得翻身,不见天日! 《官场现形记》里所提到的尽是写贪官污吏,没有一个干净的。
而那千年社会现实中的官、吏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名和利,层层欺骗倾轧,无利不为,为名而劳。
从古到今,清官可曾有几个?古今中外,纯粹的人又有几名?可悲的世间,可憎的人类!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同类小说中较为优秀的作品之一。
在当时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可谓轰动一时,所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它列为“四大谴责小说”之首。
作品以官场为对象,着重揭露各种官僚的“龌龊卑鄙”“昏庸糊涂”(《官场现形记》),集中暴露晚清官场的污浊,吏治的败坏,统治集团的腐朽。
作者李宝嘉,又名宝凯,小名凯,字伯元,别号有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二春居士、讴歌变俗人等。
江苏武进人。
1867 年生于山东,六岁那年父亲死了,由伯父李念仔抚养。
李念仔历任山东肥城和胶州知县、 衮 州同知,东昌府知府,山东候补道。
1891 年,李念仔辞官,第二年回故乡。
这期间,李宝嘉一直随伯父到任职地生活,基本上过着衣食不愁的公子哥儿的生活,闲居读书。
但这段生活经历让他在日常的见闻中熟悉了许多官场的内幕,为以后的创作《官场现形记》积蓄了素材。
李宝嘉岁伯父还乡后不久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名落孙山。
此时他已经 26 岁,快近而立之年,实在无颜面再过依人寄食的生活。
1896 年,李宝嘉携带家眷来到上海,开始独立谋生。
当时全国各地都兴起办报,上海尤为洋务中心地,报业发展很快。
李宝嘉利用自己的文字工夫,瞅准了办报业,在此后的十年间,先后创办《指南报》、《游戏报》和《世界繁华报》,成为我国近代小报的先驱。
而且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他担任了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的《绣像小说》的主编。
在此期间,为了充实报纸版面,他亲自写了大量作品,再加上为他人写的改稿,共计有长篇章回小说五种、长篇弹词两种、剧本一种、杂著好几种。
李宝嘉多才多艺,除精通诗词外,书、画、篆刻无一不精,这些作品散见名报刊,为他赢得极大声誉。
虽然如此,李宝嘉的后半生仍是贫困僚倒,晚景更是凄凉。
1906 年他去世时,丧葬费都是伶人孙菊仙赠送的。
? 从 1903 年至 1905 年,李宝嘉随写随刊,在《世界繁华报》上推出这部《官场现形记》,在社会上造成极大反响。
按李宝嘉原来的写作计划,该书分为十编,每编十二回,可惜在第五编尚未全部完成之时,他就因病死去。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官场现形记》只有六十回,最后的极少一部分,还是他的朋友代为补齐的。
该书在《世界繁华报》上刊行的同时,报馆就陆续刊印单行本。
现存的版本有 1903 年《世界繁华报》本、 1904 年奥东书局石印本以及 1909 年崇本堂石印本。
作品涉及的官僚十分广泛,外官从“未入流”的佐杂,到州府长吏,直至督抚大员;内官从小京官,到各衙门大吏,直到位居中枢的军机、大学士。
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僚胥吏,为了升官发财,无不蝇营狗苟,迎合、钻营、蒙混、罗掘、倾轧、极尽卑污苟贱之能事。
军机大臣华中堂在京城开了个古董店,专门经营买卖官缺的生意。
黄胖姑公然说出“一分行钱一分货”( 25 回)。
最高统治者也公开提倡“捞钱”。
一个旗员出身的兵部堂兼内务府大臣,被派赴江浙查办重大案件的钦差,就是因为在京里苦了许多年,“上头有意照应”, “好叫他捞回两个”。
这个钦差到浙江后,很快捞到 2 万两银子的贿赂。
所以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承认“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
”胡统领奉命赴严州剿 " 匪 ", 心里恐惧 , 一路上吃喝玩乐 , 有意拖延 , 待得到 " 匪 " 已远去的情报 , 却兼程进军 , 纵容兵丁 " 洗灭村庄 , 奸淫妇女 ", 并乱拉良民 , 指作 " 强盗 ", 以报功邀赏 (12 ~ 18 回 ) 。
作品还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丑态和丧权辱国的劣迹。
外国人打死中国小孩子,当地官员迫于群众压力,将凶手判处监禁五年。
而清政府的总理衙门,却按照 " 同外国人打交道 "" 只有顺着他办 " 的逻辑,竟依照外国公使的要求,将巡抚撤换,并由他们指定继任巡抚( 57 、 58 回)。
徐大军机糊糊涂涂地在出卖安徽省矿产的契约上签字,将国家主权拱手献给洋人( 52 回)。
这些描写充分地揭示出朝廷大小官吏惧怕外国人的无耻嘴脸。
《官场现形记》的过人之处,在于它并非全如鲁迅所说那样“千篇一律”,而是能将大同小异的官场伎俩根据各人不同的身份、地位,教养,写得千姿百态。
例如同为贪得无厌的赃官,何藩台、傅钦差、华中堂在表现上就各不相同。
何蕃台公开,卖官大胆无耻,却也笨拙得可以。
相比之下,傅钦差就不显山不露水了:“穿的是灰色搭连布袍子,天青哈喇呢外褂,挂了一串木头朝珠。
补子虽是画的,如今颜色都不大鲜明了。
脚下一双破靴。
头上一顶帽子,还是多年的老式,帽缨子都发了黄了”,似乎很“清廉”。
但实际上,“骨底子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人”,...
读史笔记:如何理解宋襄公
展开全部宋襄公名列“春秋五霸”之一,有人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春秋时代宋国国力始终不强,宋襄公一生也甚少拉风事迹,办事多迂腐窝囊,所以司马迁将他位列五霸,始终不能服众。
他最著名的事迹就是与楚国的泓水之战,当时楚军渡河而来,宋襄公的国相,也是他的哥哥目夷劝他趁楚军半渡而击,他认为不符合战争礼仪而拒绝。
楚军渡河之后一度混乱,目夷劝他趁楚军不成阵而攻击,又被他认为不符合战争礼仪而拒绝。
最后当布阵完毕准备充分的楚军与宋军开战后,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在战斗中受了伤,第二年死于旧伤复发。
关于这件事,有人认为宋襄公愚蠢迂腐,也有人认为宋襄公的行为充满了先秦的贵族精神,那么如何理解宋襄公呢?一个人做一件事,可以分为“心”与“术”两部分,最上层次当然是以善心行智术,最下则是以诡心行拙术。
而宋襄公虽然算不上最上层次,也算是第二层次,即以善心行拙术,而最为关键的是不能因为他术的“拙”就否定他心的“善”。
其实从宋襄公行事的本心而言,是非常符合当时的道德的,只不过他的行事方法,即“术”不太合当时的时宜,所以遭受了失败,因为他的失败否定他的“术”是可以的,但因为否定他的“术”而进一步否定宋襄公的“心”,就是矫枉过正、南辕北辙了。
“术”只是一时的成败,但一个人的“心”却要经受历史的考验,所以司马迁给了宋襄公“五霸”的地位,那是因为他认为“术”在的时光潮水的冲刷下已分解为砂砾,而一个人的”心“才是历史长河中的金子。
...
读党史知国情作文范文
国情党史作文童心向党,党史读书笔记20世纪初,古老的华夏大地一片凄风苦雨,列强欺凌,主权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面对中华民族的危难,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悲歌,前仆后继。
1921年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无数艰难曲折的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把一个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享有主权、独立和尊严的新中国。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百年富强梦想终于逐渐成真。
建国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历经坎坷,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度里,艰辛地开拓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道路。
当人类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进入小康社会、初步实现工业化并向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领袖人物,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思想。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
现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上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成功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和平稳过渡。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开创了中国甚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建党发展壮大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到今天,国内外还依然存在着少数敌对分子,企图颠覆党的领导。
党领导全国人民同他们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
任何邪恶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
展望未来,21世纪的中国必将以一个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作为在党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我们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
从现在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刻准备有一天报效祖国报效党。
...
廿二史札记怎么读
不推荐阎崇年的所有文章,太倾向另外单独讲战争的都是演义类的,没有价值.如果愿意,还是读读史书吧.读史:谈迁:《国榷》中华书局,1958《崇祯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明实录周文郁:《边事小纪》《崇祯长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满文老档》,中华书局,1990《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华书局,1985黄宗羲:《弘光实录钞》林时对:《荷牐丛谈》,四明丛书本文秉:《烈皇小识》,明季稗史汇编本王世德:《崇祯遗录》夏允彝:《幸存录》,上海涵芬楼藏钞本钱谦益:《初学集》,四部丛刊本张岱:《石匮书后集·袁崇焕传》张廷玉:《明史》李霨:《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肃公墓志铭》,收录于钱仪吉《碑传集》,中华书局,1993黄宗羲:《大学士机山钱公神道碑铭》,《南雷文约》卷一赵尔巽:《清史稿》张玉兴:《范文程归清考辩》,载于《清史论丛》(第二辑),中华书局,1980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谱》,中华书局,1993全祖望:《汰存录跋》《明史纪事本末补遗》,附于《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华书局,1984蒋良骐:《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夏变:《明通鉴》,岳麓书社王先谦:《东华录》朱彝尊:《曝书亭集》,四库全书本赵翼:《廿二史札记》,清广雅书局本朱逢甲:《间书》,《中和杂志》本李岳瑞:《悔逸斋笔乘》,满清野史五编本程本直:《矶声纪》,收录于无名氏撰《袁督师事迹》,丛书集成本叶廷琯:《鸥陂渔话》.李逊之:《三朝野纪》,上海古籍出版社余大成:《剖肝录》,收录于无名氏撰《袁督师事迹》,丛书集成本吴国华:《东江客问》,附于《东江疏揭塘报节抄》,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玉堂荟记》,借月山房汇钞本孙承泽:《畿辅人物略》,清初刻本《大明会典》,上海古籍出版社余继登:《典故纪闻》,中华书局尹韵公:《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重庆出版社,1990于慎行:《谷山笔尘》,中华书局《明熹宗悊皇帝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明实录《明清史料甲编》,第8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清实录》第一册,《太祖高皇帝实录》,中华书局,1985祝你成功
读书笔记150字范文急需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
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
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 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
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
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
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
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
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 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
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
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 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
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缉耿光际叱宦癸为含力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