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精品)尔雅: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尔雅: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尔雅其书】
古代人们怎么交流呢,有一本《尔雅》,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标准,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汉语大词典。我们常说的“十三经”中就有《尔雅》,学习《尔雅》,可以了解古代词语。
《尔雅》最后7篇分别是:《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畜》。这7篇著录了590多种动植物名称,保存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尔雅名句】
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收成,冬为安宁。
解读:春天的时候万物生发;夏天的时候植物和动物都茁壮成长,树叶茂盛,动物们也都活动频繁;秋天的时候开始收割庄稼;冬天的时候就有一个富足安详的时光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在什么样的季节里种何种蔬菜,这些都是经过日积月累积攒下来的宝贵经验。直到今天,农历和二十四节气还一直在沿用,农业对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
父为考,母为妣。
解读:父亲称为“考”,母亲称为“妣”。在现在的祭文当中,依然可以看到“先考”、“先妣”这样的称谓,指的就是先父和先母的意思。
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解读:如果是两个女孩,先出生的称为“姊”,后出生的称为“妹”。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称姐姐为“姊姊”,到现在有的地方还在使用这种用法。从《尔雅》开始,我们对称谓就有了严格的规定。
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
解读:遇到谷子不能成熟的称为“饥”,蔬菜不能成熟的称为“馑”,瓜果不能成熟的称为“荒”,如果两年都是饥年就称为“荐”。到现在,我们还有“饥馑”、“饥荒”这样的说法,其实每一个字的背后都是有含义的。
山夹水,涧。陵夹水,澞。山有穴为岫。
解读:两山之间有水,称为“涧”。两个丘陵之间有水,称为“澞”(音于)。山上有洞穴,就称为“岫”(音秀)。
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小陼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
解读:水中可以居住的地方叫做洲,比较小的洲叫做陼(音主),小一点的陼叫做沚(音止),小沚称为坻(音迟),人造的岛叫做潏(音玉)。
荣螈,蜥蜴。
解读:蝾螈,指的就是蜥蜴。在《尔雅》这本书中,解释的形式是前面说要解释的词,后面说解释语,如同今天的词典一样。统一名称,便于各地的人交流。
蝾螈
【尔雅故事】
屈原读《尔雅》
身为楚国重臣的屈原曾经游历过天津,在他的传世之作《离骚》中,就有这次游历的经历和体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郭沫若对此的解释是:“我清晨从天汉的渡口起身,晚间便到了西方的边极。”
春秋时期,天津北郊属于燕国,南郊则属于齐国。楚怀王时期的三闾大夫屈原曾读《尔雅》中的名句“析(音西)木谓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并由此认为天津就是天的尽头。后来他出使齐国时,特意到天津一游,去考察《尔雅》中所说的天的尽头。
雅学
现在有一门“红学”,是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同样也有一门“雅学”,是专门研究《尔雅》的学问。
四库全书版尔雅新义
中国古代有“仓雅之学”的说法。“仓”指字书《仓颉(音杰)篇》,“雅”指训诂书《尔雅》。“仓雅之学”就是文字训诂之学。雅学的专家团队,在汉魏时有樊光、李巡、孙炎等人。孙炎有《尔雅音》;东晋时,著名的学问家郭璞作《尔雅注》,远胜前人,一直传流至今;宋时有邢昺(音丙)的《尔雅疏》和郑樵的《尔雅注》等;清代雅学最为昌盛,相关的著作极多,统归雅学之列。
范文二: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调试模式:《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4-12/25/content_103210544.htm
2014-12-25 10:51:47.0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1)_地方频道
_光明网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21644530滚动读报/enpproperty-->
编者按
澳门回归15周年之际,**向澳门大学赠送了《永乐大典》重印本。那么,《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书,有什么价值,
今天,《安阳晚报》国学版为您解读。
六历寒暑终问世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实际上,其蓝图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就已勾画出来。朱元璋虽是“马上得天下”的封建帝王,但他对文化教育极为重视,不仅亲自指导编撰《历代驸马录》等,还在定都金陵的第二年诏儒臣梁寅等撰修了《集礼》五十三卷。由此可见,明王朝自立国伊始,就极为重视图书的修撰整理。
在这种情况下,中书庶吉士解缙于1388年曾上书朱元璋,提出“臣见陛下好观《说苑》、《韵府》杂书与所谓《道德经》、《心经》者,臣窃谓甚非所宜也”,建议:
陛下若喜其便于检阅,则愿集一二志士儒英,臣请得执笔随其后,上溯唐、虞、夏、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根实精明,随事类别,勒成一经,上接经史,岂非太平制作之一端欤,
解缙以此迎合朱元璋“文治”政策的需要,很受朱的赞赏。但终因当时立国未久,许多条件尚未成熟,被搁置起来。
1398年,朱元璋死后,传位于皇太孙建文帝,次年其叔父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变”。1402年,燕军攻占南京。第二年,朱棣称帝,迁都北京,改元永乐。
1403年(永乐元年)7月,朱棣谕翰林侍读学士解缙:
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耳??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朱棣正式下达了修书的敕命,要求非常清楚:一是全,采摘书契以来的百家之书;二是大,备辑为一书,不厌浩繁。
解缙受命后,汇集学者百余人,仿照宋人阴时夫的《韵府群玉》和钱讽的《回溪史韵》二书体例,历时17个月,将书编成进呈,赐名“文献大成”。显然,在这样短时间内急就成章,
绝不可能是名副其实的“文献大成”,更重要的是,它没能满足朱棣敕修这部书大而全的要求。
据记载,重辑“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刑部侍郎刘季篪及缙”为总裁,学士王景等28人为副总裁,“简中外官及四方宿儒有文学者充纂修,缮写三千人”。大典编纂时首先采用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藏书,同时又派人分赴各地采购图书,共集中了经、史、子、集、释藏、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各类图书七、八千种,按《洪武正韵》将所辑图书,一字不易,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
1408年(永乐六年)冬,书成进呈,总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11095册。以卷数而论,比现在存世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还多出近13000卷。
书成之后,仍题《文献大成》,由朱棣更赐名《永乐大典》:
朕嗣承洪基,缅想缵述,尚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乃命文学之臣,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募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讫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分,著为奥典??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巨细粲然明备,其余杂家之言,亦皆得以附见。盖网罗无遗??名之曰:《永乐大典》。
这样六历寒暑,这部中国编纂史上的大类书总算问世了。
《永乐大典》的价值
《永乐大典》在具体编排时,由于定韵标准不一、选择不精,为检索增加了不少困难,招致后人不少訾议。不过,在我们今天看来,《永乐大典》在文献保存方面的价值,远过于它作为工具书的实用价值。这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的:
元以前佚文秘典,世所不传者,转赖其全部全篇收入??正不必以潦草追咎矣~
佚文秘籍包罗万象
那么,《永乐大典》究竟保存了多少佚文秘籍呢,从知识门类上讲,则“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包括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杂家之言,真可谓包罗万象;从辑录范围上讲,则“上自古初,迄于当世??包括宇宙之广大,统汇古今之异用”,都被网罗无遗;以数字而言,则辑录图书七八千种,将明朝皇家图书馆——文渊阁藏书囊括净尽。文渊阁所藏图书,到万历间重修书目时,就已“十不存一”,清康熙朝徐健庵修一统志时,更已“寥寥无几”。因此,《永乐大典》就成了保存这些佚书的独一无二的宝库。
《永乐大典》在文献保存方面的巨大价值,在修《四库全书》时充分体现出来。当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从《永乐大典》内辑录佚书,共辑出经部66种,史部41种,子部103种,集部175种。尽管如此,袁同礼先生还批评说:
1 2 下一页 尾页
21 [责任编辑:yfs001]
七七百科问答http://77tx.com
范文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述论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述论
萤19卷第1期
20O2年1月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Jot~al0fLiaorfin~Eclacation~lhbbL1】
Vol19Nol
Jan2(m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述论
卢明
辽宁大学马别德育教研郫ju[宁沈刖I10C62J
[摘要】中国古代百科奎书是世界上最早瑚分类方法编暴的大型工具书,它姑于三国《皇览》,
形成于唐《艺文类聚》,中经宋《太平御览》,日臻完善.至明《永乐大典》和清《古夸图书
集成》r逮到成功
的巅峰.
[关键词]《皇览》;《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夸图书集成》
【中图分类号】’79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I,Q03-19lK(2002)01-0090-06
百科全书是以词典形式的?:编,包罗万象,
卷帙浩繁,是对利学文化知识给予系统完备解
释的大型工具书近代最先在书名上使用”百
科全书”一词的,是德国的斯卡列哲1559年
他在瑞士巴塞尔出版丁《百科全书?或神与世俗
学科知识》一书现代百利全书从内容到形式
的确定.是以18世纪法国的狄德罗和达兰贝主
编的《百科全书?或利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
为发端的.百科全书在我国古代史称”类书”,
它的编纂远早于西方各国本文仅将我国历史
以正我国 上为世界公认的百科全书作一勾沉.
古代没有百科全书的偏觅
一
唐代前的百科全书
由于东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古代把百
科式的词书称作”类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用分
类办法汇编起来的百科性质的大型工具书.它
先分大类,后列子目,每一子目下先录经史百家
之言,后附诗文,按时代先后顺序排歹9,条理清
晰,一目了然,便于查考征引监事取给.魏晋南
北朝时,文章崇尚骈俪,讲究用典使事.写文章
不仅要采纪传之古事,还要博取诗文之旧辞.于
是,抄集典故排列偶句,补记诵之不足,备临
文之寻检,成了一般文人的普遍需要.受这注
重典故与辞藻风气的影响,类书编纂乘兴而起.
1.三国之《皇览》.类书编纂始于《皇览》,
它也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百科全书.《王海?艺
文?承诏撰述篇》说:”类书之事,始于《皇览》.
《三国志》记载:魏文帝诏令王象,桓髓,刘劭,韦
诞,缪袭等人,”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
号日《皇览》”.璩,字羲伯,河内(令河南泌阳)
人.生年不详,约卒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领
衔主修.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魏略》称:
“《皇览》合四十余部,部有数十篇,通合八百余
万字”.”《皇览》奠定了类书分类抄书的基础,
以后历代编纂的类书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变和发
展的.
2粱代之《华林遍略》.继《皇览》而出的
是《华林遍略》.粱代天监15年(公元516年),
太子詹事徐勋,字修仁,东海剡(今山东剡城)
人.生于刘宋泰始二年,卒于梁太同元年(公元
466--535年),《梁书》卷25,《南史》卷6o有传,
举学士人华林,撰修《华林遍略》,应选的学士有
何思澄,顾协,刘杳,王子云,锺屿等五人,积八
年时间成书,共700卷.
3.北齐乏《修文殿街览》.北齐武平3年
(公元572年)立文林馆,诏引文学士侍中祖艇,
特进魏收,太子太师徐之才,中书令崔j,散骑
常侍张雕,中书监阳休之监撰类书.祖庭,字孝
征,范阳狄道人,《jE齐书》卷39,《北史》卷47有
传,领衔主纂.继时7个月,编成《玄洲苑御
览》,后改名《圣寿堂御览》,最后定名为《修文殿
御览》.此书以《华林遍略》为蓝本,但体例严
谨,独具特色.全书据《周易》天地之数分为55
部,360卷宋代《太平御览》分部的数目即依照
此书.以上3部类书令都已失传,虽有部分佚
文,原书面目已难窥见.
4.隋之《北堂书钞》.此书为虞世南在随
代任秘书郎时所编,北堂是随秘书省的后堂.故
取作书名.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令渐l?
[收稿日期]2OO107-30
[作者简介]卢明(1956一),男.辽宁奉澳凡.辽宁托学马列德育教研部剐教授.哲学珂士.
卢晴:中国古代百科垒书述论9l
余姚)人,生于陈永定2年,卒于唐贞观l2年
(公元558—638年),《旧唐书》卷72,《新唐书》
卷102有传.(de堂书钞》分8o部,801类,共
173卷.今本只存: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
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
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其l9部.书中先
用大字列出摘录群书的字句,然后用双行小字
注出书名,或例出原文和解释.此书系私人撰
采,摘录经史百家之事,供临文寻检之用.
对于这些初期的类书,欧阳询在《艺文类
聚》序中说:”前辈缀集,备抒其意,《流别》,《文
选》,专取其文,《皇览》,《遍略》,直书其事”.这
一
见的是中肯的,它们的编纂体例都是重事不
重文.
二,唐代的百科全书
《艺文类聚》是唐代修撰的第一部百科全
书.唐武德5年(公元622年)高祖李渊下诏修
编此书,受诏参与编修的共lO余人,今能考知
姓名的有:蛤事中欧阳询,秘书丞狐德荣,侍中
陈叙达,太子詹事裴矩,詹事府立薄赵弘智,齐
王文学袁朗等人.欧阳询领修总其成.《艺文
类聚》3年时间编成,武德7年9月17日(公
元624年11月3日)奏上.全书采辑经史子集
各种书籍中的材料,凡分46部,列子目727,共
100卷,约百余万言.46部即:天,岁时,地,州,
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
官,封爵,治政,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
业,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
才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王,百谷,布帛,
果,术,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以下分
类按目编次,训诂,典政等资料在前,有关此专
题的诗赋文章编录在后.如首卷天部第一条
“天”字,首先列出《周易》,《礼记》,《老子》,《尔
雅》,《庄子》等25种书籍关于”天”的解释,记载
和论述,接着选录傅言咏天的两首诗,成公绥的
《天地赋》,郭琪的《天地图赞》,颜廷之的《请立
浑天仪表》等原文,按作品时代大致先后排列,
并按不同文体如诗赋,赞等标明类别.全书引
用古籍据统计共为1431种,在这些被引用的文
籍之中,现存者所占比例不足10%,这就是说.
有90%以上的引文为今所不传之书;而其余的
不足10%的微引,因其所援用者为唐前古本,
可用以互校今传之本,而有可能纠订其误谬.
远在宋代,周必大彭叔夏校《文苑英华》就已利
用此书.自晚明以下,冯惟讷辑《诗纪》,梅鼎祚
辑《文纪》,张溥辑《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无不
贤以为宝山玉海.清代校勘辑佚学者治理先秦
两汉迄南北朝的古籍,就更广泛地运用此书,而
多能深切理解其价值,至嘉,道问严可均辑《全
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746卷,其取汲于
《艺文类聚》的资料之多,几乎达到_r顶点.
《艺文类聚》同它以前或以后的多数类书在
辑存文献的方法上有,个重大不同之点,从而
构成r它自己在类书群中的独特之处这就是
把”事”与”文”二台为,,由此变更j,咀往类书
的常规体制咀往”文”自为总集,”事”自为类
书,正如欧阳询序文所说:”《流别》,《文选》专取
其文,《皇览》,《遍略》直书其事,”而其弊在于
“文义既殊,寻检难一”.欧阳询创造的体制,则
是事与文兼,”金箱玉印,此类相从.其有事出
于文者,便不破之为事,故事居其前,文列于
后”.他当剐的目的只在于”俾夫览者易为功,
作者贤其用”.而对后世来说,却具有大量保存
了自汉至隋的词章名篇之功,也奠定了后来类
书采辑资料的基本格局.
金无足赤,《类聚》自身也有一定缺陷.首
先,类目结构上有繁简失宜,分台未当之处.如
山水部五岳存三,四渎阙一;帝王部三国不录蜀
汉,北朝惟载高齐;诸宫部公主附太子,而诸王
别人职官;杂文部附纸,笔,砚,而武部外又别出
刀,匕首等为军器一门;道路宜人地部,坛宜A
礼部而列之居处;钺宜人器物,钱宜人宝玉而列
之产业;案,几,杖,扇,麈尾,如意之类宜人器物
而列之服饰;疾疾宜人人部而列之方术;梦,魂
魄亦宜人人部而列之灵异;及茱萸,黄连人木
部,芙蓉,菱,藤人草部;蚌之外又别出蛤,鹤之
外别出黄鹤,马之外别出啕赊等等.其次,在
引用资料方面有欠慎以致误的地方如王桥
《野客丛书》摘其以《汉书长陵一土”事,误
““为”杯”收入杯门.以”环”为”杯”,唐初确
有此说,但在当时也是一个”考之未真”的错误.
颜师古注《汉书-张释之传》就交代得很清楚:
“环”音步候反,谓手掬之也.令学者读环为杯
匀之杯,非也.杯非应盛土之物也”.再次,采
择标准在形式上追求俳缦骈偶,在内容上充满
冥想纵避,至使一些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作品
不能人选.如祖冲之的《辩戴法与难新历》藉存
于《朱书历志》而传于今世,范缜的《神灭论》和
《答难神灭论》是藉存于《梁书儒林传》及《弘明
集》而保存下来,《木兰诗》是被隋僧智匠辑A
《古今乐碌》,经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25的引
用而以书面流传下来.这些名篇都被排斥在
《艺文类聚》之外不能藉入
据现在所知道的《艺文类聚》版本:宋代有
南宋绍本,l2世纪中叶在浙江地区刊刻,每
半叶14行,行27字至28字不等.这是现存的
最嘉板本,中华书局1965年的汪绍楹校本就是
据此本影印.明代刻本较多,正德年间有兰雪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蛇茸翥【拯
堂铜活字本,每半叶l4行,行l3字此本每半
叶的直阑原只7行,因每闹双行排,故为l4行
嘉靖年间有水胡缵宗本,在苏州小字刊行,每半
叶14行,行28字.陆采加跋本,即用胡刊小字
版重印加跋,但版经剜改,字句也有不尽同胡本
处.在有些着录中也称为闻人铨刊率,但事实
上闻人铨只参加过这个本子的部分工作.宗文
堂刊本,每半叶l4行,行28字这个版刻的流
传印本,往往被书贾割去跋语纪年,以冒充嘉靖
前的刻本平阳府张松刻本,为山西平阳府事
洛张松重刻小字本,行款与胡本全同,唯前有濮
阳苏r,蒲田黄洪眦,益都郑先溥序,没有张松
的重到后序万历年间有南京王元贞刊大字
本,也有的称为中字l车,每半叶10行,行l2字,
前有长洲汤聘尹序,末有王元贞跋.对于这几
个明刻本,清目录较勘家周星治认为,”兰雪本
佳,闻人铨本次之,大字本最劣”但据现代学者
研究看来,胡刻闻人铨本胜于兰雪本.《艺文类
聚》的旧本中还没有见到过元剪I本,可能是这
一
代没有刻过.学人们往往以为有一个元版宗
文堂刻本存在,但实际上它却是明版宗文堂刻
本.清代学者利用《艺文类聚》最为勤密了,但
从没有认真重刻过此书.只有光绪五年(公元
I879年)成都宏达堂一个到本,它是据明王元
贞刻大字本翻雕的,但这个刻本恰是明刻本中
最坏的一个,而翻雕叉加上r新的谬误所以,
清代学者使用的版本,只是明代的儿种刻本,宋
绍兴本几乎没人看到而加以利用过.在】637
年,枝书家孱守老人冯舒借到与宋绍兴本同出
一
版的一个米刻本,赀r1o0天时间,细校在所
谓闻人铨刘木:L,但冯所借姒枝勘的宋刻本
旋即石沉大海影踪全无.可能是毁于1650年
的火灾._丁是这个枝宋本在清代就成r《类聚》
的最好本子.一些棱勘严密的学者都郑重地把
它作为”代宋本”来应用嘉庆时陈揆,道光时
陈微之,同治时谭献都展转过罐过这个刻本.
三,宋代的百科全书
1.《太平御览》一宋太平兴国2年(公元977
年)3月,宋太宗李畸等主持编纂宋代第一部百
科性质的类书《太平御览》,由于此书成于太平
兴国年间,故书名带有”太平”二字李-(公元
925—996年),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浇阳)
人,生于后周同光3年,卒]一北宋至道2年,《宋
史》卷265有传.后汉乾诂进士,为秘B郎后
汉和后周时曾任翰林学士等职.宋初加中书舍
人,太宗即位后加为户部待郎,受诏与扈蒙,李
穆,郭贽,宋自修太祖实录,并曾参加编撰《旧五
代史》,后官至参知歧事,拜平章事,y.Dtr,~修崮
史c此书在《修文殿租I览》,《艺文类聚》与《文思
博要》等书基础上”参详条次,分定门目”编成
=B,太平兴国8年(公元983年)12月,《太平御
览》成书,历6年零9个月时间.卸名《太平总
览》,成书之时,太宗命日进二卷以备乙夜之览,
逐诏改《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共1000卷,分55部,足取《周
易,系辞》”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示包万
象各部名次是:天,时序,地,皇王,偏霸,皇
亲,州郡,居处,封建,职官,兵,人事,逸民,宗
亲,礼仪,乐,文,学,治道,刑法,释,道,仪式,服
章,服用,方术,疾病,工艺,器物,杂物,舟,车,
奉使,夷,珍宝,布帛,资产,百爸,饮食,火,体
征,咎征,神鬼,妖异,兽,羽,族,鳞介,虫豸,木,
竹,呆,菜茹,香药,百卉部以下又分若f子
目,共为5426类,其中附类63个每类之中有
若干条目,每条先列引证书名,其次录原文,按
刚代先后排列,不加着编者意见所采多为经
史百家之言,小说,杂文引用较少,编排体例引
文正文用大字,注文双行小字,保存r古书原来
面目其类目以时序部为例,39类日名称如
下:律,历,五行,四时,闩,岁,岁除,春,立春,春
分,夏,立夏,夏至,秋,立秋,秋分,冬,立冬,冬
至,元日,人H,正月十五日,晦日,中和节,社,
寒食,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伏日,七月七日,七
月十五Ff,九月九日,腊,小岁,热寒,丰稔,岫
荒,旱
《太平御览》的分类原则与编排方法,大抵
是以天,地,人,事,物为序,每类下面再按经史
子集顺序编排.一个类目中同引_一书的条文全
排在一起,于是前例书名,后面只标”文日”
《太平御览》分目之细,体例之新是前代类书所
不可比拟的,同时也是该书征引内容的洁博所
决定r的《太平御览类经史图书纲日》载,”该
书引书汁1690件,外有古律诗,古赋铭,箴,杂
书等类,不及具录.据较准确统计,《御览》实
引书I:1为2579种.难怪南采蜀刻本《序》称:
“《太平御览》备天地万物之理,政教法度之原,
理乱废兴之由,道德性命之,而i虫以载籍繁
多”《太平御览》取材广泛是现存占类书中保
存五代前文献与古籍最多的一部,更多于它
所引用的古=十之七八今已失传,后人看不到
原书,却可以从~7II-W--.寻找断编残简,故对于核
勘古书及学术研究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太
平御览》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门类纷繁不免分
台失当与重复如分类有礼部又列仪式部,有
服章部叉列服用部;时序部荆_咎征部都有”旱”
类;居处部和杂物部都有”瓦”娄,另外有的一类
在同部中也重复出现..
2.《卅府元龟》.是宋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百
卢明:中国言代百垒书述论93
科全书.宋景德2年(公元1005年)9月真宗
诏命资政殿学士王软若和知制浩杨亿编修此
书,由王钦若领衔,杨亿总其成.王钦若(公兀
962--1来又有陈从易,刘筠,王曙,夏辣
等人参加历时8年到太中祥符6年(公元
1O13年)成书,初名《历代君臣事迹》,真宗诏题
《册府元龟》并亲写御序.”册府”就是藏书的府
库,”元龟”就是大龟,古人常用来占I,未来,以
为借鉴故常说”龟鉴”书题大意就是说这是一
部古籍的大龟,可以作为君臣的鉴戒.
《册府元龟》正文1000卷,目录lO卷,另有
孙j,所撰音义10卷已佚.全书分为3I部,目
次为:帝王,闰位,僭伪,例国君,储宫,宗室,外
戚,宰辅,将帅,台省,邦计,宪官,谏诤,词臣,国
史,掌礼,学校,刑法,卿监,环卫,诠选,贡举,奉
使,内臣,牧守,令长,宫臣,幕府,陪臣,总录,外
臣.每部又分若干门,共l127f-I.其门目以台
省部为例,29门名称如下:选任,德望,才智,公
正,正直,宠异,清位,恭慎,练习,谦退,识量,忠
节,举职,宣赞,荐举,封驳,奏议,谋画,简做,废
职,交恶,漏泄,奸邪,轻躁,谴责,明附,害贤,谣
,贪黩.
宋真宗十分重视《册府元龟》的编修,甚至
篇目,凡例,门类,内容,l书范围,编排次序,增
删取舍等等无不亲自过问.此外对编修人员给
以优厚俸禄,并亲自到编修处所l『解情况,勤惰
差错各有赏赐和洁问.他为其规定的编辑程式
是:先由各位编者分部编纂,门目编者自定,材
料自选.初稿编成后送王钦若和杨亿审阅,他
俩对初稿调整加工汇辑后再送真宗审定,真宗
若还认为有应该辑A的材料就降旨增加王应
麟《玉海》载:”三年四月丙子,四年八月壬寅.车
驾再幸编修之所,再阅门类,杨亿悉条列.编
次未及伦理者改之真宗为《册府》钦定的编
辑方针是:”欲着前代事实,为将来典法,使开卷
者,动有资益;”“欲区别善恶,垂之后世,俾君臣
父子有所戒鉴”在这个总方针下,列编辑原则
和选录范围作r三条叫确规定:其一,不改旧
文,于其后机注释之.如王钦若看到《南北朝
史》有”索虏”,”岛夷”的提法便要改去王旦认
为旧史不可改.赵安仁说:”杜预注《春秋》,以
历推甲子多误,亦不敢改,但注云:’日月必有
误…真宗接受r这种意见,诏命要象杜预注
《春秋》那样,即使需要改的,也应保留原文,在
其后加上编者的注释其二,惟取六经子史,不
录杂史琐说,悸逆之事,:足为ll者,速删去r.
侧如.对于”自矜本国事或近诬”的《伪吴录》,出
自伪邦的《秦证》,《燕书》,谈诙小事的《商芸小
说》,《谈薮》,伤于繁碎的《西京杂记》,《明皇杂
录》,《河南志》,《志》等皆不予收录.只采录
《国语》,《战国策?,《管子》,《孟子》,《帏于》,《淮
南子》,《晏子春秋》,《韩涛外传》等,并将其与正
经正失史编在一起.对于前代类书如《修文殿
御鉴》等,电加以采摭牲择,各部,?的群书资
料,先经而后史,再按时代顺序排列其三.”奸
鞭琳途,妍丑不溷”,即对以往史料要按当时
观点重新加以甄别和处理,使之褒贬适当如
《唐实录》载:敬宗即位坐朝常晚,拾遗刘栖楚
切谏,敬宗电为之动容.由于刘是逢吉的党羽.
因此也被看成李的鹰犬.《册府》编者认为《唐
实录》贬抑不当,把这件事改列人辣臣部类似
这样的事例,在《册府》编纂过程中是相当多的.
《册府元龟》编纂体例独特的创新在于:第
一
,部有总序,门有小序.每部总序言其经制
评述本部事迹沿革,等于本部的一篇小史,文字
几百到数千字不等.每门小序述其指归,相当
一
篇总论,文字几十到二三百字不等.,小序之
后即罗列历代人物事迹.每部总序与小序原由
编修官分别撰写,宋真宗为序出众手,体例不
一
,诏定为李维,钱惟演刘筠,夏竦,陈彭年6
人撰述,然后交杨亿定稿序兑言简意赅文笔
佳妙.这种各部门写序的体例,在类书编纂史
上还数首次.第二,打破时代界限,把各朝同类
事实的历史材料集中排纂.这样,查检一个门
类则汉至五代同类事实一览毕见如第55l卷
《词臣部’才敏门》,列举r汉至五代40条关于
才思敏捷的事例,有汉枚皋,晋钟会,南齐刘系
宗,粱裴子野与朱屏,唐李白与柳公权,粱李淇
等.l7史按纪,志,传编纂,同类史实散见群
书.查检十分费事而《删府》的这种编排方法,
对于查检专题史料提供l『极大方便,同时也大
大减少翻检群书的周折.第三,《册府》所引史
籍多出于北宋前古本,同今本正史往往不同
许多古籍如唐五代各朝实录,诏命,奏c义等都已
亡佚,而《册府》多垒篇或整节辑A不f』『f改动,因
而划于十宜史补史具有特殊的价值《册府元龟》
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当叫统治者的是非好
恶作为取舍材料的准则,选录要求过苛,把一些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l壤
有价值的史料排斥在外.其次,《册府》所引用
书籍文献太都不注明出处.这虽减少了编辑的
麻烦,但却增加了读者的茫然之感.
四,明代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是明代编纂的一部卷帙宏宦的
大型百科全书.朱元璋在世时曾议过要待读唐
愚士等人纂修一部包括经史百家之言的《类
要》,但没修成.明成祖朱撩即位后,遂在永乐
3年(公元1403年)7月命翰林学士解缙等纂修
此书.解缙,字大绅,吉水(今江西吉水)人,生
于明洪武2年,卒于永乐i3年(公元136
1415年),《明史》卷147有传.成祖饬谕日:”天
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穗,不易检阅.朕
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
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尔.尝观《韵府》,《回溪》
二书,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记载太略.尔等其
如联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
文,地志,阴阳,医b,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
书,毋厌浩繁”.解缙等人受命后,召集147人
立即开馆纂修,次年成书上表进呈,赐名《文献
大成》.由于时间匆促,”所纂尚多未备”,不合
朕意.又加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等监修,并召榘
朝臣文士,四方宿学老儒达2169人参加编纂,
校对,录写,绘图与圈点等工作.永乐5年定稿
进呈,明成祖审阅后大悦,亲自撰写了序言,并
定名《永乐大典》.于是开始清抄,次年冬全书
正式全部告成,共计22877卷,凡例目录6o卷,
分装l1095册,约三亿七千多万字.
《永乐大典》的编纂体例,是模仿宋阴幼显
《韵府群玉》和钱讽《回溪史韵》两书,以《洪武正
韵》韵目为纲而成.即用”依韵以统宇,用字以
系事”的编辑方法,订出2l条凡例,按韵分列单
字,每一单字下详注音韵训释,先注《洪武正韵》
音义,然后录各韵书,字书的反切与解脱,又用
唐颜真卿《韵海镜原》的方式,备录这个字的篆,
隶,楷,草各种书体,针后分类汇辑与这一单字
有关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诗文词曲,
奇文异见等各项记载.单子注解中的书名和作
者名,全用醒目的红字标出.把先秦至明初以
来书籍中的有关资料整段或整篇,甚至整部,
字不改分门别类收人此书.据不完全统计,当
时辑录的图书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
剧,南戏,平话,工技,农艺,医学等达8000余种
古籍,成为”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
聚群分”的奥典.
《永乐大典》修成后,即藏于南京文渊阁,后
转藏北京故宫文楼,从未刊印过.嘉靖36年4
月故宫失火,世宗夜下三旨抢出《大典》.为防
再遭不澳l.世宗降旨重录《大典》一部.此工作
由嘉靖41年8月开始,由大学士徐阶负责”糊
考”招募108人日抄三页,到隆庆元年(公元
1567年)竣工.副本字体格式全仿永乐抄本,
称”嘉靖副本”,永乐年问抄本弥”永乐正本”.
但正本随即下落不明,有人猜测毁干明亡之际,
但史记并无确切记载,至今它的去向仍是不解
之迷.”嘉靖副本”传至清代,雍正间由皇史霞
移藏翰林院.至乾隆时发现已缺2422卷,只剩
9000多册.道光年问《大典》束之高阁,蛛网尘
封鼠啮虫咬,加之内府偷窃与外国人10两银一
册暗购,亡佚日多.光绪26年八国联军入侵北
京,存放《大典》的敬一亭被毁,藏书大部被焚.
余皆散落于瓦砾之间.一些稍懂此书价值的侵
略者乘机抢劫.历此浩劫《大典》仅剩64册,才
由京师图书馆收藏.
据调查现存散藏于世界各地的《永乐大典》
原本不超过40O册.约8lO卷,仅为原帙的
4%.1926年着名藏书家傅增湘将所藏七皆韵
《永乐大典》卷2610之2611依原书纸幅,栏格,
书衣,签题原式影印.建国后,前苏联归还65
册,前民主德国归还3册,这样北京图书馆共藏
此书216册,上海图书馆也藏有一册.1960年,
中华书局将这些藏书包括显微胶卷其730卷影
印出版还将乌字韵一册原书版式尺寸和装帧
制成仿制本,以便读者能看到《大典》原书的风
貌.郭沫若亲自为《永乐大典》影印本写序赞:
“《永乐太典》残存本的影印出版,显示了我国对
古典文献的重视,这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
今天才能办到”.此后,北京图书馆又陆续访查
征得67卷,除上海,山东5卷,台湾5卷外,其
余都是流散在海外的,连同残存零散5页一并
影印出版《永乐大典》续印本.中华书局又把两
次影印本共797卷印成精装本一种,并将《连筘
茼丛书《永乐大典目录16o卷附后,占现存
世数99%,是目前收集此书最全的本子.1983
年初,山东掖县一社员将家藏多年的《永乐大
典》真字韵门制类卷3518至3519首本凡两卷
捐献北京图书馆.此书全帙为56页,现存39
页零一残角,缺l6页书目文献出版社随即依
原样影印200O册出版,书未附有北图善本部写
的后记.
五,清代的百科全书
《古令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收罗最
广博,内容量丰富的一部古代百科全书.外国
A称它为《?angHsImperialEncyclopaedia》,即
《康熙百科全书》.李约瑟博士说:”我们经常查
阅的最大的百科全是《图书集成》,这是一件无
上珍贵礼物”.此书始编于清康熙40年(公元
1701年),初稿完成于康熙45年(公元1706
卢听:甲国古代百韩垒书述论95
年)今传本署名为雍正朝经筵讲官,户部尚书
蒋廷锡,《清史稿?艺文志》子部类书中着录的也
是”蒋适廷锡等奉放编”.但实际上这部巨书确
是清圣祖玄烨的词臣,侍奉皇三子诚亲王胤祉
的陈梦雷主持编修的.陈梦雷,字则震,福州侯
官人.19岁中进士官翰林编修.康熙21年被
谪戍奉天,37年奉召回京,侍皇三子胤祉读书.
康熙40年1O月始,他先后从1500余卷图书中
摘录材料,分类汇编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
理学,经济6编,32志,6109部.每部先列汇
考,次总论,有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
录,外编等项目.汇考记大事,总论录经史子集
义论,图表插图列表,列传叙人物生平,艺文择
采诗文,选旬多择俪句对偶,纪事集不见于汇考
的琐细事迹,杂录收不宜于列人汇考,总论,艺
文之中的材料,外编则载荒唐无稽之言.所辑
录的内容不改原文,引证详列出处,标明书篇作
者便于查对.分门别类也纠正了以往类书部类
重复,分合不当的毛病,而且逐项排列事文,支
取谨严颇有条理.时至康熙45年4月初稿完
成,陈梦雷先誊目录凡例一册呈请诚亲王胤祉
审阅.之后又继续整理lO年,康熙55年进呈.
康熙帝赐名《古今图书集成》关亲赠御联:”松高
枝叶茂,鹤老羽毛新”.同年下诏设馆增辑,参
加纂修者8o.人.康熙59年奉旨用铜活字刷印
64部.康熙61年12月雍正即位,陈梦雷再次
被遣戍奉天.雍正元年正月初五,御续派户部
尚书蒋廷锡领衔编校,至雍正3年12月定稿,
雍正6年首版铜活字64部印成,每部5020册.
署名蒋廷锡,真正的编纂者陈梦雷的名子确被
抹煞了.实际上蒋廷锡对此书根本设有多大贡
献.全书l(iO(O卷当时已完成一半以上,蒋只
是作了核阅,厘定和补充未刷印部分,体例方面
除改”志”为”典”以外,未作其它变动,基本是陈
梦雷原样.雍正御制序称”增删数十万言”,而
《集成》全书一亿六千万字,照此算来,增删部分
至多不到原书的百分之一.
《古今图书集成》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
代百科全书的基本编制格局,标志着中国古代
百科全书的编纂走向了成熟的阶段.第一,首
创三级类日结构体系,将分类编排的方法发展
到了完善的程度.陈梦雷在《松鹤山房文集》中
说:”《古今图书集成》分为《汇编》者六,为志三
十有二,为部六千有零.凡在六合之内,钜细毕
举”.这种层层展开的三级类日结构明晰,以类
聚事科学性强,保证了全书内容系统有秩,各有
所归,充分达到了考事征引与寻检查找的功用.
第二,广博宏富,图文并茂的内容可谓中国古代
百科全书之首.《集成》门类齐全,除政治,经
济,军事,民族等资料,还妆录了边裔典,选举
典,铨衡典,食货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等
珍贵资料.同时各部类资料详尽巨细,不但有
关事物的事实,议论,诗文,佚闯等,还大量列人
有关例传,其围上自皇帝权贵,文臣武将,下至
农工商贾,娼优隶卒,具有很高的资料性和实用
性.此21,,《集成》附有精美国表约6264幅,凡
花草树木,鸟虫鱼兽,嚣物用具,楼台亭阉皆有
图形其状.凡名山太川,省府县治均有图冠于
首.李约瑟在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时大量引
用这些附图,并从《费县历山圈》发现r历山山
谷的更生现象.从山东《峄山图》观见水成砾沉
积现象.《古今图书集成》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
缺点:首先封建正统观念和露骨的阶级偏见赁
串全书,一些陈腐不堪的内容充斥其中其次
分类也有不科学之处.如气丐,刺客,娼妓人艺
术典,油部把后油,酥油,玫瑰油,樟脑油,车脂
等不同性质与用途的油杂烩一起.此外,引录
文献时讹误缺脱也较多,注文误为正文现象时
有发生.尽管如此,《集成》用不失为一部编制
成功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自雍正3年铜活字皈后又
陆续出了三个版本.一个是光绪lO年点石斋
铅印版.光绪1O年(公元1884年)英人安?美
查(ErnestMajor)和弗?美查(FredericMajor)在上
海创立”图书集成印书局”,用3号扁铅字印行
1500部,向国外发行,但脱nt一错字讹误甚多.
另一个是光绪16年同文书局石印版.光绪16
年(公元l89o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命上海道
聂缉巢与上海同文书局商洽,照铜版活字本原
式照相石印100部,并增加龙继栋所作《考证》
24卷,每部共5044册.此书留沪的一部分,曾
遭火厄传本甚少.再一个是上海中华书局影印
本.1934年上海中华书局复用铜活字本作底
本.合原书九页为一页缩印普及本,并增加同
文本《考证》,书根标有册次号,并于《目录》眉端
加注册次号,《考证》眉端注有册页数以便检索
核对,每部连《考证》共808.此本是今天最常
用的版本.1986年,中华书局与巴蜀书社将此
版重印,所用底本存有部分活字本与同文本《草
木典》所缺之一页,非常可贵,英人翟理斯(L?
Giles)将此书编与英文《中国百科全书字母索
引》即《古今图书集成索引》.此外,国外还编制
l『一些《古今图书集成》的专用工具书,如日本
文部省编《古今图书集成分类目录》,英国瓦伯
尔编《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索引》等
(责任编辑:贾玉明)
范文四: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2014-12-25 10:51:47.0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1)_地方频道
_光明网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21644530滚动读报/enpproperty-->
编者按
澳门回归15周年之际,**向澳门大学赠送了《永乐大典》重印本。那么,《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书,有什么价值,
今天,《安阳晚报》国学版为您解读。
六历寒暑终问世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实际上,其蓝图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就已勾画出来。朱元璋虽是“马上得天下”的封建帝王,但他对文化教育极为重视,不仅亲自指导编撰《历代驸马录》等,还在定都金陵的第二年诏儒臣梁寅等撰修了《集礼》五十三卷。由此可见,明王朝自立国伊始,就极为重视图书的修撰整理。
在这种情况下,中书庶吉士解缙于1388年曾上书朱元璋,提出“臣见陛下好观《说苑》、《韵府》杂书与所谓《道德经》、《心经》者,臣窃谓甚非所宜也”,建议:
陛下若喜其便于检阅,则愿集一二志士儒英,臣请得执笔随其后,上溯唐、虞、夏、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根实精明,随事类别,勒成一经,上接经史,岂非太平制作之一端欤,
解缙以此迎合朱元璋“文治”政策的需要,很受朱的赞赏。但终因当时立国未久,许多条件尚未成熟,被搁置起来。
1398年,朱元璋死后,传位于皇太孙建文帝,次年其叔父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变”。1402年,燕军攻占南京。第二年,朱棣称帝,迁都北京,改元永乐。
1403年(永乐元年)7月,朱棣谕翰林侍读学士解缙:
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耳??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朱棣正式下达了修书的敕命,要求非常清楚:一是全,采摘书契以来的百家之书;二是大,备辑为一书,不厌浩繁。
解缙受命后,汇集学者百余人,仿照宋人阴时夫的《韵府群玉》和钱讽的《回溪史韵》二书体例,历时17个月,将书编成进呈,赐名“文献大成”。显然,在这样短时间内急就成章,绝不可能是名副其实的“文献大成”,更重要的是,它没能满足朱棣敕修这部书大而全的要求。
据记载,重辑“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刑部侍郎刘季篪及缙”为总裁,学士王景等28人为副总裁,“简中外官及四方宿儒有文学者充纂修,缮写三千人”。大典编纂时首先采用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藏书,同时又派人分赴各地采购图书,共集中了经、史、子、集、释藏、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各类图书七、八千种,按《洪武正韵》将所辑图书,一字不易,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
1408年(永乐六年)冬,书成进呈,总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11095册。以卷数而论,比现在存世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还多出近13000卷。
书成之后,仍题《文献大成》,由朱棣更赐名《永乐大典》:
朕嗣承洪基,缅想缵述,尚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乃命文学之臣,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募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讫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分,著为奥典??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巨细粲然明备,其余杂家之言,亦皆得以附见。盖网罗无遗??名之曰:《永乐大典》。
这样六历寒暑,这部中国编纂史上的大类书总算问世了。
《永乐大典》的价值
《永乐大典》在具体编排时,由于定韵标准不一、选择不精,为检索增加了不少困难,招致后人不少訾议。不过,在我们今天看来,《永乐大典》在文献保存方面的价值,远过于它作为工具书的实用价值。这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的:
元以前佚文秘典,世所不传者,转赖其全部全篇收入??正不必以潦草追咎矣~
佚文秘籍包罗万象
那么,《永乐大典》究竟保存了多少佚文秘籍呢,从知识门类上讲,则“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包括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杂家之言,真可谓包罗万象;从辑录范围上讲,则“上自古初,迄于当世??包括宇宙之广大,统汇古今之异用”,都被网罗无遗;以数字而言,则辑录图书七八千种,将明朝皇家图书馆——文渊阁藏书囊括净尽。文渊阁所藏图书,到万历间重修书目时,就已“十不存一”,清康熙朝徐健庵修一统志时,更已“寥寥无几”。因此,《永乐大典》就成了保存这些佚书的独一无二的宝库。
《永乐大典》在文献保存方面的巨大价值,在修《四库全书》时充分体现出来。当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从《永乐大典》内辑录佚书,共辑出经部66种,史部41种,子部103种,集部175种。尽管如此,袁同礼先生还批评说:
1 2 下一页 尾页
21 [责任编辑:yfs001]
七七百科问答http://77tx.com
范文五:《齐民要术》 第一部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2015-10-21 10:49
来源: 科普中国
分享到
《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像
《齐民要术》影印本
中国古代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关于农业问题的研究与技术总结很早就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出现了农学一派,与儒、道、兵家齐名,在百家中享有一定地位。历朝历代都有人撰写农书,其中包括农业哲学、实用农业等内容。比如《夏小正》、《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等都有农业哲学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的农学史文献中,《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旉农书》、《王祯农书》和《农政全书》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五大农书。五大农书都注重实用性,各有千秋,其中被誉为“农业百科全书”的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大概成书于公元六世纪三四十年代之间,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大型综合性农书,主要反映了的是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对秦汉以来黄河流域的旱地农业生产技术的一个系统总结。这个总结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研究的继续发展。因为自东汉后200多年间,各地战火频起,农业生产受到破坏。虽然历代农业技术都有所进步,比如魏晋时期人字耙和无齿耙开始出现,形成“耕-耙-磨”结合的耕作技术,加强旱地防旱的技术,北魏时又积累了一整套针对不同季节的“耕-耙-磨”经验,但研究者聊聊无几。《齐民要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齐民要术》全书共九十二篇,分成十卷,正文大约七万字,注释四万多字,共十一万多字。书前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引用前人著作有一百五十多种,记载的农谚三十多条。全书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用品的生产等等,几乎对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具体来说,《齐民要术》第一卷和第二卷记载农作物的耕种和食作物、木本植物、果树、林木和染料作物的种植方法;第六卷是讲畜牧和养鱼的技术;第七八九卷是关于食品的加工制造和保存的方法,以及家庭手工业;第十卷是关于北朝统治区以外出产的农作物。书中很多的生产技巧,至今还在应用,可谓长盛不衰的农业巨著。完全可以说,《齐民要术》的出现,标志著以精耕细作技术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农学也已臻于成熟。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齐民要术》开篇点明农业思想,意思是除了通过以科学的态度教导农民要顺应自然规律,提升精耕细作的农业产量外,更重要的是在农业经营方面传授农民发家致富之法。这一切正好符合书名:“齐民”即指平民百姓,“要术”即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的作者叫贾思勰,北魏农学家,史载不详,《魏书》中也没有没有贾思勰的传记。这部承前启后的农学著作,从公元六世纪初的北魏到宋朝,中间经过500多年,全靠手抄流传下来。北宋时期,书籍刻印业发展较快,技术趋于完善,终得以刻版成书。公元1020年,利州转运使李昉请求颁布《四时篡要》和《齐民要术》这两部书,终于朝廷出在,历时六年完成。
《齐民要术》对后世农书编写、农业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据载,短短一个世纪出现了《齐民要书》、《齐民四术》、《山居要术》、《治生要术》等同类书籍;唐、宋以后出现的不少农书,几乎都以它为范本,其中,元《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清《授时通考》等均受其影响。《齐民要术》中所载的种植、养殖技术的原理原则,许多都在历代的农业生产实践中起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农业生产生活典籍,《齐民要术》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日本早在宽平年间(公元889年—897年)藤原估世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中,就收录了《齐民要术》。1977年,日本学者山田罗谷把《齐民要术》译成日文出版时写道:“我从事农业生产30余年,凡是农民家生产生活上的事业,只要向《齐民要术》求教,依照着去做,经过历年的试行,没有一件不成功的。尤其关于农业生产的切实指导,可以和老农经验媲美的,只有这部书。”在中国久已湮没的北宋崇文院《齐民要术》原刻本,在日本高山寺藏有第五、第八两残卷,虽不完整,却已是稀世之珍。原来,《齐民要术》存世的约有二十四五个版本,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北宋崇文院原刻本,二是南宋绍兴本,三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湖湘本。
《齐民要术》大约在十九世纪传到欧洲,英国学者达尔文在其名著《物种起源》和《植物和动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就参阅过这部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农学名著,并援引有关事例作为进化论的佐证。《齐民要术》更是引起欧美学者的极大注视和研究,被称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
《齐民要术》的重要意义,已经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人员的重视。2015年5月25日,由山东潍坊科技学院师生制作完成的52集大型三维动漫片《农圣贾思勰》已获得国产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7月正式在中央电视台上映。全剧分为“少年农圣”、“农圣求学”、“农圣著书”三部分,运用艺术的手法刻画了一代农圣心忧天下的精神。这或许是千年之后,对第一部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最好的纪念吧!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魏德勇
[责任编辑: 张莉明]
相关稿件
农业,农学,生产,公元,全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精品)尔雅:中国古代百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