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的总结
今年九月是我区第21个民族团结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全乡范围内掀起民族团结的热潮,我乡根据《**县委统战部、民宗局2011年民族团结月活动实施方案》(*民宗[2011]*号)文件要求,紧紧围绕“讲团结谋发展、保稳定促和谐”的主旋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切实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和“三个离不开”的理念深入人心。回顾本次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我乡党委、政府精心组织,成立了民族团结月活动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统战、民宗领导具体负责,司法助理员为成员的工作组,进一步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局面,使民族团结月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大力开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活动,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利用板报、悬挂藏汉两种文字的横幅、张贴标语、召开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使民族团结月活动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在全乡范围内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普及民族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有效激发了各行政村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宣传的热情。宣传月期间,共发放宣传单1800余份、出板报8块、悬挂横幅8条、举办“民族团结月”知识讲座3期,受教育群众达1500余人次,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围绕中心,深入落实
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期间,适逢村“两委”换届选举之际,我乡把民族团结月的集中教育和村“两委”换届选举有机结合起来,在领导干部中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和《党章》的热潮,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起“三个离不开”思想。同时将民族团结月活动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了干部群众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对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使命感。
通过回顾,今年我乡的民族团结月活动做到了“四到位”:一是思想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到位,通过学习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及民族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全乡干部群众形成了讲知识、讲团结的共识。三是宣传到位,通过唱响“讲团结谋发展,保稳定促和谐”的主旋律,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内容到位,通过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载体,使群众性参与面不断扩大,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今后,我们将一以贯之地把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工作长期进行下去,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您知道多少?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大问答
填空题
1.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 国家。
2.我国确认56个民族成分,其中少数民族有 个 。
3.各民族共同 、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4.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 的重大问题。
5.民族 ,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
6. 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7.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 、 使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8.每年的 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
9.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 个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2.3%
10.《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年以上 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选择题
1. 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
A.** B.** C.**
2.我国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 以上。
A. 六 B.七 C.八
3. 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
4.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政策,不得生产经营含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产品,不得拒载、拒住、拒餐、拒售。
A.民族 B.经营 C.经济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A.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
B.自治机关享有立法权
C.独立行使司法权
D.完全独立的自治权
6.我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本条件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保持祖国的统一
D.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7.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共同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平等团结
D.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
8.道教是固有的宗教。
A.藏族 B.汉族
C.蒙古族 D.壮族
9.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A.广西
B.西藏
C.云南
D.新疆
10.“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一重要观点,是党中央年在讨论和解决新疆民族关系问题时正式提出来的。
A.1982年 B.1981年
C.1985年 D.1983年
简答题
1.党和国家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执行这一政策有何意义?
2.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优越性?
答案下期公布!
关于民族团结的资料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基本内涵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
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民族团结的主要范围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
如何使各民族共同发展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怎样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
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重要意义“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
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
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
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
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
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
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
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
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
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
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
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
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
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关于民族团结的资料
展开全部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
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 民族团结 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
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古时候,前秦,前赵,北魏,辽,西夏,金,元,清,我认为很多少数民族都作出了有利于中国的事情比如说北魏,它促进了民族融合,清朝的康乾盛世,是中华民族的人口突破3亿。
元朝设置宣政院,首次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
又设澎湖巡检司管澎湖和台湾。
元朝对确立现代规模的中国版图作出了贡献。
康乾盛世,所属年代清代。
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间,清朝国力达于鼎盛。
这段时期,其时间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故中国部分历史学者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
编辑本段重要性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
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我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60年。
60年来,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
6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民族团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团结就是力量。
民族团结形成的力量,既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极大地影响着综合国力。
在综合国力构成中,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固然属于重要因素,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没有民族团结所凝聚的力量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强大的国力。
60年来,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核,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60年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与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关系。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全国各族人民。
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使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
经过60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民族团结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现在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我要民族团结的资料
展开全部 民族团结的概念解释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
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
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中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是我们的民族国情的重要特点。
把中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有三个纽带: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并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的关系。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战乱频仍的中国,建立起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从秦朝以后,两千多年中,特别是经过汉、唐、元、明、清几朝的努力,统一不但得以维持,而且不断地巩固和发展。
虽然在一些朝代,一些地区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过封建割据的状态,有时还出现过公开的分裂,但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古代各民族大体上早已以中原为中心频繁交往,渐成统一之势。
秦朝以后国家基本统一的局面,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各族人民长期交错杂居,共同劳动,开拓疆土,密切往来的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互相依存的关系。
这就造成了中国一个民族完全集中在一个地方的情况很少。
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是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方,除了维吾尔族之外,还有12个世居民族长期交错杂居在这里。
西藏自治区,藏族占了人口的绝大部分,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民族杂处其中;而从整个藏族来看,居住在西藏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的则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区。
云南省也是20多个民族杂居在一起。
现在全国大部分的县,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杂居在一起。
就是汉族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长期由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并且经过人口的迁移、流动,又造成许多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相互杂居的局面。
历史上各民族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彼此之间的实物交换、技术传授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相互吸收,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口迁移和交错杂居所形成的媒介纽带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成为各民族及其相互之间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还表现为各种生产品相互需要,在长期历史过程中互通有无,由来已久。
这正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上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的反映。
这些经济联系又是各民族政治上密切结合的物质基础。
到了近代,全国各民族间的经济,都通过国内一系列的大小市场而更加密切联系起来。
从历史的全过程来看,各民族的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国家的长期统一对各民族的发展是有利的。
当然,也应该指出,旧中国两千余年的漫长的封建社会和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质上仍然是民族不平等的社会,存在着民族歧视、民族隔阂、民族压迫,甚至在一些历史时期和一些地区,民族关系中也出现过民族战争和民族仇杀。
中央王朝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也破坏了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
特别要指出,到了近代,由于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共同的命运和斗争更是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统一的祖国怀抱之中。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在东南沿海,满族、蒙古族、藏族、土家族、苗族、羌族、彝族等民族的官兵就参加了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涌现出像土家族的陈连升、蒙古族的裕谦、满族的海龄等一批少数民族的爱国将领。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激起了中国东北、西北边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东北的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人民都参与了反抗沙俄侵略者的斗争。
在新疆,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满族、汉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塔吉克族等族人民也同沙俄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在这之后,新疆各族人民又挫败了英、俄等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新疆的阴谋。
在西南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与英、俄帝国主义进行了长达半个多...
关于民族团结心得体会的稿件
(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维护民族团结,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才能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两点即可)(3)我们中学生要树立国家观念,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反对民族分裂势力,以实际行动同"疆独"等分裂势力作斗争。
(两点即可)
有关民族团结的资料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
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我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60年。
60年来,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民族团结个人先进材料怎么写】作业帮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
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
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
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
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
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
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
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
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
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
09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这是我自己写的演讲稿,你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吧。
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
...
我要民族团结的资料
民族团结的概念解释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
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
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中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是我们的民族国情的重要特点。
把中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有三个纽带: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并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的关系。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战乱频仍的中国,建立起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从秦朝以后,两千多年中,特别是经过汉、唐、元、明、清几朝的努力,统一不但得以维持,而且不断地巩固和发展。
虽然在一些朝代,一些地区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过封建割据的状态,有时还出现过公开的分裂,但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古代各民族大体上早已以中原为中心频繁交往,渐成统一之势。
秦朝以后国家基本统一的局面,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各族人民长期交错杂居,共同劳动,开拓疆土,密切往来的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互相依存的关系。
这就造成了中国一个民族完全集中在一个地方的情况很少。
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是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方,除了维吾尔族之外,还有12个世居民族长期交错杂居在这里。
西藏自治区,藏族占了人口的绝大部分,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民族杂处其中;而从整个藏族来看,居住在西藏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的则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区。
云南省也是20多个民族杂居在一起。
现在全国大部分的县,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杂居在一起。
就是汉族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长期由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并且经过人口的迁移、流动,又造成许多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相互杂居的局面。
历史上各民族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彼此之间的实物交换、技术传授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相互吸收,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口迁移和交错杂居所形成的媒介纽带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成为各民族及其相互之间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还表现为各种生产品相互需要,在长期历史过程中互通有无,由来已久。
这正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上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的反映。
这些经济联系又是各民族政治上密切结合的物质基础。
到了近代,全国各民族间的经济,都通过国内一系列的大小市场而更加密切联系起来。
从历史的全过程来看,各民族的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国家的长期统一对各民族的发展是有利的。
当然,也应该指出,旧中国两千余年的漫长的封建社会和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质上仍然是民族不平等的社会,存在着民族歧视、民族隔阂、民族压迫,甚至在一些历史时期和一些地区,民族关系中也出现过民族战争和民族仇杀。
中央王朝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也破坏了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
特别要指出,到了近代,由于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共同的命运和斗争更是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统一的祖国怀抱之中。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在东南沿海,满族、蒙古族、藏族、土家族、苗族、羌族、彝族等民族的官兵就参加了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涌现出像土家族的陈连升、蒙古族的裕谦、满族的海龄等一批少数民族的爱国将领。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激起了中国东北、西北边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东北的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人民都参与了反抗沙俄侵略者的斗争。
在新疆,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满族、汉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塔吉克族等族人民也同沙俄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在这之后,新疆各族人民又挫败了英、俄等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新疆的阴谋。
在西南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与英、俄帝国主义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斗争...
有关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上对国、下对家.需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x100\x100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对民族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和谐.\x100\x100加强民族团结就是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国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x100\x100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多少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社会稳定、繁荣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区各部门各条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是我们的国家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