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范本,可以参照一下
全镇农村卫生工作汇报范文 2005年,我镇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卫生所改貌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爱国卫生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各项农村卫生工作任务,促进了农村卫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现将全年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突出重点,促进全镇农村卫生工作健康发展1、加大投入,及时足额拨付卫生事业经费。我镇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列为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截止11月底,镇财政已累计拨付卫生事业经费x万元,有力的保障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2、严格标准,加快卫生所改貌步伐。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结合全镇农村卫生工作实际,我镇制定了《xx镇2005-2005年农村卫生机构设备升级及改貌建设规划》,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村级卫生所改貌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卫生所改貌工作开展。今年以来,累计投资4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了北套、西皋、太平三处卫生所新建和杜洪李、茂李、北关三处卫生所整修任务。为提高卫生所人员对改貌工作的认识程度,我镇集中时间组织全体卫生所负责人到三处新建卫生所进行了参观,召开了专题动员会议,激发了其他卫生所的要求改貌的积极性。在搞好卫生室建设的同时,我镇重点加强了社区服务站的美化、绿化工作,康陈、崖北、北套、闫家、茂李、大夫等村社区服务站绿化面积均达到或超过500平方米,截止目前,我镇37处卫生所中已有26处达到了济南市甲级卫生所“五室分开、四化标准”的标准,占卫生所总数的70%。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取消
sa191lw75 | 2010-04-20 22:08:54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百度搜 qovd 总站 里面什么都有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为促进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年初,县人大常委会把农村卫生工作列为今年一项重要的审议议题。审议前,组织了调查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平的带领下,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县卫生局有关工作汇报,深入走访下各、福应等12个乡镇、街道,实地走访县人民医院等5家县级医疗机构和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分别召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3个相关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卫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县政府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试行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省、市、县重视农村卫生事业投入,2006年共投入445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895万元,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工作。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成效显著。“农民健康工程”是2006年省、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县全面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服务,2006年为13万多名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该工程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采访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转有序,三年来,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2007年,全县参保人数33万多人,参保率达78%,累计有近40万人次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保农民患者的医疗负担。二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有效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非典、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免疫规划,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县无重大疫情发生。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工作, 2006年孕产妇首次实现零死亡,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四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目前,全县共有560个自然村建起了自来水站,19万多人用上了自来水,拆除露天粪坑8000多只,建成公厕349座,完成4.7万户厕所改造。五是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全县无偿献血工作6次被评为省、市“无偿献血先进县”。2004年10月,县政府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7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是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推行股份责任制改革,在中心卫生院全面实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进服务模式,乡镇(中心)卫生院经营状况得到了一定的好转。三是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要求,考录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医疗机构。实施了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十佳驻村医生”评选、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组织各类学历教育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制订了《仙居县医疗质量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医疗单位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等级评审,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开展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争创百日无事故”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制订完善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建立每月督查通报制度,抓好督查落实。五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大农村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大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我县医疗机构普遍缺少发展规划,经营场所十分紧张。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仅40亩,医疗用房十分拥挤,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2003年医院迁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项和土地报批,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动工,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医院、妇保院、精神病院等县级医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紧张、条件简陋,县疾控中心、城关医院至今还在租用房屋办公;多数医疗单位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乡镇卫生院还没有配备救护车,难于开展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县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在全县1350名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仅占14.9%,高级职称只占6.8%;乡村卫生技术力量更加薄弱,514名卫生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只有16人,高级职称仅有6人,中级职称也只有96人,人才问题严重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疗可信度;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差、压力大、工资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还未落实。三是医疗质量仍需提高,医疗秩序有待规范。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病人外流现象不少;医疗纠纷发生呈上升趋势,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处理难度较大;个体医疗单位数量多,管理较难,打击非法行医难度大。四是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薄弱,全县722个行政村只有42个村级服务站,群众就医不便反映较大。
(三)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缓慢。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各类传染病预防及重大疾病防治任务依然很重,群众疾病预防观念不强。二是食品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问题反映较大。农产品调入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设施设备落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突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不够健全,药品监管相对薄弱,群众用药安全难以保障。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务艰巨。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横溪、白塔等乡镇及周边平原村、城郊结合部等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直接饮用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污染,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群众呼声较大;露天粪坑仍普遍存在,改厕任务较重,有的村虽然建了公共厕所,但后续管理工作跟不上,没有发挥作用;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进展缓慢,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缺乏,环卫设施缺少,垃圾处理问题突出;排污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排污设施没有配套,地下污染严重。上述公共卫生问题的存在,致病返贫现象突出。
四)农村卫生投入相对不足。县财政虽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卫生事业经费所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却不断下降。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渠道不宽,数量不多。由于投入不足,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影响了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是对农医保的政策宣传不够,部分农民对农医保的认识存在偏差,群众参保积极性还不高。二是农医保政策还不够完善。群众对门诊报销、在外地看病报销手续、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等意见较多。三是筹资难度较大。我县外出人口较多,以户为单位收取难度较大,部分乡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有集体经济的村由集体支付,影响村经济发展,干部反响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保健康促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造福人民的一件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县政府要从落实执政为民的职责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综合领导。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制订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落实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重视和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主体意识,增强预防保健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营造保健康、促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要对各医疗机构发展作出统筹规划,明确发展规模。要高度重视县人民医院建设,尽快研究,科学确定建设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加快解决目前县人民医院用房紧张的突出问题。重视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发展,抓紧县疾控中心、城关医院的迁建工程建设,积极帮助解决县中医院、妇保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扩建问题,重视解决县精神病院用房紧缺、医疗条件落后、经费缺少等实际问题和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危房问题。更新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提高医疗检查可信度,适应医疗发展需求。
二要加强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人才决定着医疗技术水平。因此,要加大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和考录政策,合理配置人才。加强在职医务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中、高级医师及执业医师的从业比例,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重视解决医疗卫生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三要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规范医疗秩序。县人民医院要培养和集聚高、精、尖医疗专家,不断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上新台阶,减少病人外流。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加强医疗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挖掘、收集和整理民间医药技术及祖传秘方。要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抓好医德医风,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职业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体医疗单位管理,发挥个体医疗单位方便山区群众就医的积极作用,坚决打击各类危害农民群众健康的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医疗秩序。
四要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要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革,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服务模式,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效率。加强村级卫生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担负常见病初诊治及预防保健任务。发挥社会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作用,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提高整体效能。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重点传染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二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要认真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重视产科、儿科建设,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础素质。三要加强药品、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加大药品购销监管力度,组织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质量、期限及药价的检查,保证农民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生长激素等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县药品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四要进一步重视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加快横溪水厂建设,及早解决横溪、白塔等乡镇的饮用水问题,加强城郊结合部的自来水管网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城郊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要加强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公共厕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发挥已建公共厕所的作用。要抓紧县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力争如期建成使用。改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分级处理运作机制。要重视乡村排污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充分发挥居民、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严格按照中央、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保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及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要合理安排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典型引导,提高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互相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减轻村级经济负担。二要认真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从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对医疗报销、手续办理、报销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定点医院设置等问题,要专题研究,加以改进。三要积极做好农医保的筹资工作,形成有效的筹资机制,用好、管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保证合作医疗资金有序运转,发挥农村合作医疗的最有效的作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自查报告范文
中共xx市xx区委组织部:
按照中共xx市xx区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全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专项督查调研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现就xx镇干部队伍建设自查情况报告于后:
一、镇领导班子及党委书记总体评价
(一)领导班子成员基本情况
全镇领导班子成员共11人,其中男性7人,女性4人。正科级3人,副科级8人,30岁以下2人,31岁至40岁4人,41岁以上5人,平均年龄37.8岁。
(二)镇领导班子工作情况
从总的情况看,整个班子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定、决议,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能够自觉完成镇党委、政府的安排的工作,落实发展经济、扶贫攻坚、服务民生、信访维稳等工作任务,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规定和要求,严格自律。明确自己的职责职权,依法行政、干好工作,深入农村基层,服务群众办实事,团结共事、互帮互促、顾全大局、相互补台,没有拉帮结派、相互拆台、党政不和、各行其事和拉团团伙伙的问题。整个班子是具有团结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活力,班子成员没有违法违规问题发生。近几年来,在全镇的柑桔、蔬菜、生猪等支柱业发展、公路建设,水利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安全社区建设、信访维稳、抗洪救灾等工作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绩是突出的,赢得了群众的依赖和好评,为建好xx区“南大门”做出了新的贡献。
(三)党委书记履职尽责情况
近几年来,按照一个党委书记的职能职责和上级的工作要求,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创新思路抓好党建工作
一是狠抓党政班子建设,提高牵引力。对于班子建设,提出了“民主、和谐、法治、奋进、创新”“十字”要求,并按照这“十字”要求推进班子建设,使整个班子发挥了火车的作用,提高了牵引力。二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战斗力。认真选好“班长”,科学搭配班子成员,形成工作互动、性格互补、执行力强、作风务实的基层党组织结构,提高了战斗力。三是狠抓骨干队伍建设,增强带动力。坚持用职责、任务、考评等办法管理党员干部,用设岗定责管理无职党员,用搭建平台发挥特长管理农村能人,增强了带动力。四是狠抓“三向”培养,增强鲜活力。坚持推行把能人志士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科技人才、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基层党组织书记或班子成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增强鲜活力。五是狠抓阵地建设,增强吸引力。通过逐步建设,不断完善,全镇12个村、3个街道社区均成功建起了活动中心,并按照“五有”要求,完善了设备设施和相关制度、岗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阵地吸引力。
2、尽职尽责抓好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经济发展。主要狠抓了柑桔、蔬菜、生猪“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调优了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二是抓好公路建设。近两三年来,全镇共硬化村公路 46.7公里,社道53.6公里,院户路32.7公里,建生产路28.5公路,基本实现了村、社通公路,80%的院户通水泥路目标,全镇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村交通网络格局,为农村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三是抓水利建设。紧紧抓住加强农村小农水建设的有利契机,治理了病患水库,整治了山坪塘和排水渠,提高有效灌面1500多亩,为农业的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抓好扶贫攻坚工作。按照“精准”的要求,抓好扶贫攻坚工作,把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关爱送到千家万户,恩泽广大贫困群众。五是抓好服务为民。重点抓好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解决群众办事难、发展难、住房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去年“9.13”洪灾中,抓好了抗击洪灾、危房改建、新建和恢复生产等工作,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六是抓好信访维稳工作。认真落实“3.15”群众工作法,采取领导包案、接访、调解机构下沉、前置、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和注重消除群众不满情绪等有效措施,坚持推行信访基层基础,初访初结的“两基两初”和“三个一”、“四步走”工作法,着力推行强下访摸排、重源头治理、强依法疏导、重教育感化可行措施,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和群众积怨,维护了社会稳定。。
3、以身作则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律监督责任的“两个责任”,认真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持从自身抓起,从小事抓起,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断扎严防腐篱巴,认真筑牢防腐大堤,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由于措施有力,工作到位,全镇党员干部无违规违纪和腐败案例发生。
4、“三严三实”抓好作风建设。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上党课、看视频、写体会等方式,认真加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坚持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的“三严”和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实”为标准,检查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脸、治治病”的要求,严查“四风”问题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收到了党员干部亲民爱民、作风转变、业绩突出、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
二、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乡镇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上下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乡镇干部肩负着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任。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民心向背、事业兴衰、不可忽视。近几年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强教育、重培养,提高乡镇干部综合力
乡镇干部的好思想、新观念、好作风和为民服务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培养,才能不断成长,不断提高。我们紧紧抓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活动和践行“三严三实”活动等契机,给乡镇干部学习充电、洗脑洁面,使他们政治立场坚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抵制“四风”。同时,我们还通过会议,学习、讨论等方式,教给他们打开工作局面、解决处理问题、为人处事、协调沟通等方法,努力提高乡镇干部适应新形势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思想先行、政治合格、作风踏实、有能力、高水平的乡镇干部。
(二)明责任、重实绩,增强乡镇干部执行力
坚持目标责任管理乡镇干部,把每年的工作任务细化、亮化到每名乡镇干部头上。比如,把每年度的工作预决算任务,均落实到每位班子成员头上,明确了具体任务、工作效果、完成时限和承担责任,并逐项检查,公示工作开展情况。在班子成员分工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模式,打破常规的分工格局。根据每名班子成员的实际情况,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模式安排工作。让三分之一的班子成员直接服务市场、参与经济发展、联系企业、基地、农场,做好协调服务等工作;让三分之一的班子成员负责招商引资、联系引进业主、新上项目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工作;让三分之一的班子成员负责管理社会日常事务、教育宣传和制度建设等工作。工作中做到分明确,各尽其责,各显其能,有分有合,大事共商。在党委政府工作职能上,我们紧紧围绕发展主题,改变过去行政命令、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催种催收的作法,逐步转变到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帮贫扶困、增收增效和维护稳定等方面,使党政职能更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对班子成员和镇干部的考核工作中,严格按照年初和预决算工作任务检查验收,逗硬奖惩。
(三)重关怀、多激励,激发乡镇干部内动力
不管是班子成员,还是镇上其他干部,我们注重从政治上、生活上给予关怀、帮助。真正让干部有干头、有奔头、有想头,有盼头,激发他们的干事热情和内动力。建立从基层第一线遴选干部,坚持把工作精力、工作实绩作为重要条件,不断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在上级党组织考察符合条件的干部时,坚持实事求是,做到该推荐的推荐、该提拔的提拔,该升级的升级,该调动的调动,决不以任何理由压制或留用。近几年来,我镇有4名一般干部提拔为副科,3名副科升为正科,下派2名事业单位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对身患重病、家庭贫困、负担特重的乡镇干部,悉心关怀,采取看望、慰问、救济、帮扶等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整修了办公大楼,改善了办公条件,解决了上班期间中午工作餐,尽心竭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增强了镇干部的内动力和干事热情。
(四)严管理,正作风,提升乡镇干部公信力
坚持用切实可行的制度管理干部,并不折不扣地执行,彰显制度的严肃性。先后制订了干部进村入户、上班签到、请假销假、工作纪律、轮流住勤、工作去向登记、廉洁自律、依法办事,会议学习等制度,并严格管理。同时,又推行了干部服务群众“六要”工作法,开展了记民情日记、结穷亲、扶贫困等活动,严格杜绝干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服务群众意识,提升了干部形象,提高了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三、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认真调查,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权责不对等。乡镇配套改革后,一些垂直部门,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国土所、学校、水管站等机构由镇上管理、考核,但人权、财权与乡镇分离,由区级部门直管,导致乡镇履行职能权力小,责任却很大。如林业执法、土地执法、文化市场执法、违规建筑执法等权力在林业、国土、文广、住建等部门,而责任却在乡镇。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乡镇处于责任大、权力小的尴尬境地,导致“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无法管”等问题。对于这种格局,乡镇常是上下为难,不知所措。
(二)“出入口”不畅。因现行体制制约,乡镇干部在录用、交流等方面仍然存在“出入口”不畅的问题。比如,城区与乡镇 干部的交流,乡镇之间干部的交流的难度都比较大。一般区级机关干部,如果不是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任职,基本都不愿意到乡镇工作。还有城郊乡镇和条件好的乡镇干部基本不愿意到边远的乡镇工作。根据目前乡镇干部性质,大多数为事业编制,一些事业单位的干部很优秀,但因领导职数的限制和事业单位不能逆向流动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的干部很艰提拔到乡镇领导班子岗位或进入区级机关工作。由于出入口不畅,很多干部从参工到退休一直在乡镇没挪动一下,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难以调动起来,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流动不畅,活力不足。
(三)综合素质不高。乡镇干部一般接近50岁就想在工作上松一松了,其想法是没奔头了,因此就少干事。基本是推一推、动一动,思想消极,不愿作为。而这些干部的实际工作经验却是很丰富,可以多安排工作,但为了顾及情绪,乡镇领导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乡镇年轻干部,有较高的文凭,但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遇到棘手问题,往往不知所措,艰巨的工作任务,找不到好的方法和突破口,去有效地打开工作局面。目前,在乡镇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理论和专业知识、年富力强的干部太少了。还有一些干部,对学习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乡镇工作的对象是农民,主要靠经验、关系和面子去开展工作,没有必要去学习、去提升。因此,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待提高。
(四)工作活力不足。乡镇干部工作繁忙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干部无暇照顾家庭,瞻养老人,培育子女,部分乡镇干部属于“半边户”,妻子无业,经济拮据,加上待遇低、任务重、责任大,因此顾虑多,无法放开手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乡镇工作往往没有规律,“朝九晚五”基本不可能,工作繁忙时,加夜班、双休日上班是常事,但又不能按法定标准发放加班补助或补休假期,造成一些乡镇干部情绪低落,工作缺乏激情与活力。再加上乡镇的阶段性、临时性、突出性任务和检查评比等活动较多,乡镇干部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重大的责任和压力,使乡镇干部诚惶诚恐,如履簿冰,害怕出问题和工作失误,身心疲惫,精神倦怠,人心思走。
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根据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职能职权,推进科学管理
从目前的情况看,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促进公平正义。但是,从现实看,乡镇党委政府好像什么都应管,不管是失职;乡镇干部是“万精油”,什么都应干,都该干。再加上权责不对等,加大了乡镇干部工作难度。建议上级党委制定 政策措施,理顺条块关系,明确乡镇职能,完善乡镇功能,下放一定权力。对派驻乡镇的单位,凡能下放的应下放乡镇管理,不能下放的,应赋予乡镇一定管理权限,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解决好上下关系、纵横关系和有责无权问题,实现乡镇责、权、利协调统一。
(二)拓宽入口通道,畅通交流渠道。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议适当增加乡镇干部编制,适当增加乡镇公务员招录人数。在进人方面,省委、市委可赋予县(区)级党委一定的人事权,由县(区)级党委从优秀村书记、大学生村官和事业单位干部中,按一定比例选拔招录乡镇干部,拓宽乡镇干部入口通道,解决乡镇干部缺编问题,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另外,加强干部交流,促进干部在县(区)直属单位和乡镇之间,不同岗位中的交流。同时,要根据乡镇工作现状,灵活设置机构,并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设立机构,明确权限,确保乡镇干部人数充足,队伍优化,管理科学。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坚持实际和实效原则,抓好培训。乡镇干部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采取培训和轮训的办法,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生产技能,管理水平等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区委党校、职业技校等基地,创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训班,加大乡镇干部培训力度。上级党政要把乡镇干部培训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乡镇干部每两年集中在区培训一次。
(四)建立关爱机制,激发干部活力
一是要提高乡镇干部政治待遇。应加大对乡镇干部的选拔力度,尤其要对长期工作在乡镇、业绩突出、口碑良好的干部,予以提拔使用。对乡镇党委书记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可以享受副处级待遇,在乡镇可以按比例设置正、副主任科员等,给予政治上的关爱和激励。二是要提高乡镇干部经济待遇。创造条件、积极改善乡镇干部生活和工作环境;对于乡镇干部的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切实解决后顾之忧;上级财政应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三是要建立完善关爱乡镇干部制度机制,使关爱乡镇干部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个人好恶,不是可轻可重,摒弃用而不爱的做法。通过健全乡镇干部关怀激励机制,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让他们顺心、舒心、安心、尽心做好本职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共xx市xx区xx镇委员会
20xx年9月22日
寻找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
展开全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带来的变化调查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07年2月7号至2007年2月27号。
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七里店村及附近几个村庄:沙坡池村,王庄村,毛庄村,孙庄村。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
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
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 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
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
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 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 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
家乡调查报告
终于找到了——-调查对象:交通工具 调查时间:2009.10。
3地点: 禹王办事处过去:1991年,全办事处有自行车5310辆,摩托车103辆,私人小车16辆,无公交车。
现在:2009年,全办事处有自行车6735辆,摩托车5120辆,私人小车396辆,公交车已开通。
原因:党的一系列农村致富政策充分发挥了作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建议:希望党的富民政策不断加强,城郊建设纳入城市管理。
你说“获得满意的回答会给50分”是不是真给50分哪?
求一份乡镇纪检书记的调研报告
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除了能享受到旅游过程中的惬意与放松,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体味。
但随着旅游逐步深入生活,关于旅游的投诉也常见于报端。
据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受访者对随团旅游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来自导游和旅行社方面。
对于没有随团出游的受访者,旅游费用以及旅行社的信誉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调查报告于2007年2月底实施,大学生调查报告采用电话访问的方法,共完成有效问卷20份,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60岁之间,家中有电话的居民。
调查结果可以推论 随团旅游:不满意 旅游服务一直以纷争不断而出名,从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看,人们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
在有随团旅游经验的受访者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对其最近一次随团旅游表示不满意,而表示满意的只有三分之一,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服务一般。
导致受访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
这两项的比例分别达到30.8%。
其次是“擅自变更行程安排”占23.1%,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占15.4%。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
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很大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
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大学生调查报告中还挑出了不满意的地方是有费用和信誉:参团出游的主要障碍 也有很多人没有随团出游过。
其中,有些人是由于 “没有时间”,而有些人是因为“费用较高”。
还有一小部分的受访者表示不随团旅游是因为“对旅行社不信任”。
从这一结果看,费用和旅行社的信誉问题是阻碍人们参团旅游的重要因素。
从分析看,家庭收入越高,有随团旅游经历的人所占比例越大。
在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时,90%左右的人没有随团旅游的经历,而在家庭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时,则超过一半的人有随团出游的经历。
看来,尽管对旅行社而言,价格的可调节余地不太大,但普通工薪阶层对旅游费用的可支持能力依然有限。
或许在达到效益情况下,价格还可以适当调整,毕竟目前,降价仍是看家法宝。
大学生调查报告中表示对于信誉问题,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扭转人们心中已形成的观念则非短时间内即可达到的,因为人们更愿意接受与自己观念相近的意见。
集贸市场调研报告
娄底市城乡集贸市场调查报告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集贸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大部分农村乡镇告别了自然经济状态,市场机制逐步成为农村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集贸市场已成为商品流通和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消费的重要场所,成为商品市场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集贸市场总量及市场交易额迅速扩大。
十五期间,尽管全市农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但农村集贸市场和集贸市场的商品交易额持续扩张,由此带来农村流通规模和农村有形市场平均规模的扩大。
据调查,十五期间,全市新建和改建集贸市场达32个,比九五期间增加近1倍,使全市集贸市场总数由改革开放前的47个发展到现在的146个,增长3.1倍,其中农村集贸市场达88个,乡镇集贸市场平均占有量达1.1个,高于全省0.9个的平均水平。
2008年,全市集贸市场总交易额达19.5亿元,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5.1%,截止2008年底全市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集贸市场有9个,成交额比2000年增长350%,其余集贸市场成交额平均比2000年增长了290%。
二是集贸市场投资主体多样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建市场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投资建市场的积极性,掀起了集贸市场建设热潮,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的市场主体。
目前,全市除原工商体制改革移交的47个集贸市场由市场服务中心管理外,社会投资或其他经济组织投资成为市场建设的主体。
三是集贸市场建设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
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商务部分别于2005年4月4日和4月30日下发了《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的通知》(商建发[2005]1号)和《商务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委关于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0号),2006年2月又下发了《商务部关于实施“双百市场”的通知》(商建发[2006]42号)等一系列关于农产品市场建设的相关文件,出台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改造技术规范。
这些文件和规范的贯彻落实,对农产品市场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为集贸市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问题及原因一是集贸市场布局失衡与市场设施不足并存。
据调查,全市城乡现有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126处,其中城区(包括县市城区)存在马路市场58处,娄底城区存在18处,农村乡镇马路市场88处,城区沿街叫卖,占道为市处处可见,农村乡镇占道经营的现象比比皆是。
新化县部分乡镇由于缺乏固定的集贸经营场所,至今仍沿袭千年来逢七或逢十赶场的传统落后的交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商品流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市场主体规模普遍偏小。
从全市146个农产品市场来看,年交易额1亿元的集贸市场不到10个,过5亿元以上的只有湘中果蔬批发大市场1家.大量的农村市场主体是个体商户、运销大户和经纪人,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素质低,且各自为战,难以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
三是集贸市场建设规划落实难。
从娄底城区的情况看,我市2005年编制的《娄底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20年)》,该《规划》对娄底城区集贸市场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规划》提出集贸市场服务面积为1平方公里,同时规划在秀石街以南片区新建2处农贸市场,在火车东站片区新建3处农贸市场,在涟钢生活区新建1处农贸市场,在城南新区新建5处农贸市场,虽然该《规划》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已有三年多了,但上述规划却很难得到落实,各县市区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合理的规划指导。
出现了布局不合理和重复建设现象,有的地方有市无场,有的地方有场无市。
二是部门配合不到位。
导致农贸市场建设用地失控。
三是积极性不高。
农贸市场属准公益性事业,投资回报率低,管理难度大,对投资者吸引力不大,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政府调控手段乏力。
三、发展对策(一)加快集贸市场建设与改造升级步伐。
集贸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农产品流通,繁荣城乡市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与措施。
我市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城乡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
(二)加强城乡集贸市场规划管理。
商务部门要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制订出城乡集贸市场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特别是对娄底中心城区和县级城市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
对城区已规划的农贸市场应严格按规划留足建设用地,对随意改变集贸市场建设用地性质的部门、单位或投资者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并责令其恢复用地性质,以确保规划的顺利落实。
(三)加大政府对集贸市场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增强政府使用财政、信贷杠杆对集贸市场建设的...
关于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作文四百字
20**年7月25日,我在自己的村里进行了一次关于本村的社会实践。
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短短的一天时间,我感受了浓厚的家乡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我们的村名叫做高家庄,位于青岛市胶南市理务关镇,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2300多亩,住户面积350亩,315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0名。
村固定资产3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6000元左右。
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
我们村的村书记丁书记自1999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起丁书记,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都称赞他带领村民致富有道。
如果你来到我们村里,首先引起会引起你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是那美化环境的小松树,村里的主要街道和南北胡同都已经硬化,村里布置得相当整洁,你会亲切的感受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
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我村的第一印象。
村里的领导介绍说,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林业,其中通过村里的主要干道两旁的树木和流经村南边大河的沙地里的树木总和有3000亩,村里采取政策进行集资,每份资产按股份制分配,谁投入的多,将来卖掉树木盈利就多,利率能达到20%,也就是说,村里谁集资10000元就可获利2000元,对一个刚刚走向富裕之路的村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这是村里主要的经济收入。
此外还有1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辣椒可达到了每亩6000元。
村里有自办的砖瓦厂,专门出产建筑用的水泥砖等材料。
还有一个合资的面粉厂,大家可以就近原则解决粮食问题。
在前几年自从国家推行农业补助计划以后,农民在种植粮食的问题上给解决不少问题,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村民可在第二年的夏天获得去年的麦子款补助,其中包括农药、化肥、种子等所需的费用都一包在内,减轻农民负担。
村里买了两台中型拖拉机,村里人可申请使用,在保证不损坏的前提下可以用来拖拉各种农家用品。
再有村民自己购买联合收割机,村委和镇政府都给与适当的补贴,帮助村民盈利,现在的农家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氛围,毕竟,人们的日子富裕了,生活的观念也改变了。
在医疗保健上,村民通过与医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可享受医疗费用报销,比如,有人得了重病,可凭保险卡到医院获得报销费用,报销费用达60%之多,医疗得到保障,村民就不用再为昂贵的医药费而发愁了。
在出行方面,村里人近80%的家庭拥有一辆手扶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公交车也逐步往村里发展了。
电话、手机、有线电视等通讯工具也是及其平常的用品,随着数字电视的推进,不有线电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不久村里就会看上高清的数字电视,这确实是当今农村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只有电脑的数量在村里还是一个空白,极少数的农民拥有电脑,主要原因是电脑价格居高不下,还属于高端消费,网络的普及程度已处于低潮,这也将是村里发展的一个方面。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当天参观村里的学校的过程中,把儿时的学校在一次展现在眼前。
学校面积并不算大,大约20亩地,明亮的教室和和崭新的课桌,与以前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相比,足以令孩子们满足。
但与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生所处的环境也有一些差别。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家乡变化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想象着孩时的那种对学习的热情和认真让我深深的陶醉在童年的梦境中,想象着我们当时想要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学到手的冲动和热情。
在和村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也有孩子说要回到农村继续为村里人做好事的。
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生活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孩子们对未来充满着无际的想象,希望他们将来成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街道污染的调查报告!!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一)环境污染状况l.大气1992年,全国废气排放量 l0.5万化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
废气中烟尘排放量 1111万吨,比上年增长 7.6%;二氧化硫排放量 1685万吨,比上年增长 3.9%;工业粉尘排放量 576万吨,比上年下降 0.5%。
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围为 90一6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长 8%。
据67个城市统计,51% 的城市年日均值超标,尤以吉林、济南、太原、兰州、包头、延安、西安等城市为重。
据66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8一55.8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略有增加,比方城市明显重于南方城市。
降尘年月均值在 30吨/平方公里·月以上的城市有三明、鞍山、长春、大同、石家庄、哈尔滨、银川、吉林、鹤岗、沈阳、兰州和唐山。
据72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范围为 7—]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9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
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重庆、太原、乌鲁木齐、宜宾、南充、济南、石嘴山、青岛、天津、长沙和大同。
据72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日均值范围为 l1一129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5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长春、济南和运城污染明显加重,兰州、宝鸡和南充咯有好转。
2000年,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
据58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85一7.4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52%,均为南方城市。
赣州、长沙和厦门市酸雨出现频率高达90%以上,南充、宜昌、南昌、怀化、百色、南京、重庆和广州市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2000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自己承担的国际义务,并努力推进国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外交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提出了我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十大对策,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大纲领性文件,不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环境法制建设有较大进展。
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关于我国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环境政策》,批准了《征收工业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费试点方案》,转发了林业部《关于当前乱砍滥伐、乱捕滥猎情况和综合治理措施报告的通知》,发布并全面实施了《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
国家环境保护局还制定了环境行政处罚、防治尾矿污染、防治铬化合物污染、环境监理执法标志等方面的规定和办法。
地方立法不断加强,山东、湖南、重庆武汉、大连等省、市制订了环境执法程序规定。
国家环埔保护局首次进行了全国环保系统执法检查。
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史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组员:课题的由来:现在世界上的能源供应量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们必须在能源枯竭之前开发新的能源,所以我们要知道能源的发展史,这样才可能找到新能源。
而且,光这样是不行的,如果能源的污染太严重的话,恐怕还没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为混球一个。
所以我们要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保护能源。
正因为这样,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课题研究内容:一、什么是能源“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能源”呢?关于能源的定义,目前约有20种。
例如:《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
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二、能源的分类及优缺点第一类是与太阳有关的能源。
太阳能除可直接利用它的光和热外,它还是地球上多种能源的主要源泉。
目前,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 。
第二类是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
地球是一个大热库,从地面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也不断增高。
第三类是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这是某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
原子核反应主要有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
第四类是与地球一月球一太阳相互联系有关的能源。
地球、月亮、太阳之间有规律的运动,造成相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它们之间产生的引力使海水涨落而形成潮汐能。
三、人类能源利用及发展阶段小水电:我国西部地区的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最新水能资源复查结果,全国小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25亿千瓦。
...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主题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哥们,我今年的寒假作业也是这个,给你一篇范文吧。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山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幅增加,各地由此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土地使用分散、闲置、流动性差,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这一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影响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制约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障碍。
正确认识我县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发展规模经营,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我县土地流转的现状 从今年年初开始。
我县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在全县农村开展了“规范、有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以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合同档案管理为目的,着力抓好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和排查问题、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整改和建章立制几个阶段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止6月底止,全县已承包耕地面积18.8万亩,占耕地的97.4%;承包农户3.78万户,占总农户的99.7%;签订土地承包合同3.6万份,合同签订率在95%以上,填写《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78万本。
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7%,流转户1.18万户,其中流出户7238户,流入户4619户,全县补签合同近3万份,合同一式四份,登记和签订率达96%。
二、土地流转工作成效 抓好土地流转工作,对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起了积极作用。
1、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干部群众满意。
自发流转存在着合同不规范,协议不完善,缺乏法律约束等问题,在土地流转工作中我县按照省农业厅统一式样的合同文本,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并对过去存在的口头协议,不规范合同重新进行了补签,规范建档,消除了以往土地流转中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使外出打工的走得放心,租田的农户种得称心,乡村干部也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解决其它问题。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通过土地流转,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更多地离家外出打工,或到城镇经商置业,就近服务于二、三产业。
据统计,土地流转后全县乡(镇)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5000人,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3、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开始出现两种趋向:一是农户之间转包开始向租赁大户成片租赁发展;二是耕地流转发展到林地和“四荒”经营权流转,由单一的种粮向水果、蔬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发展。
全县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70多户,总面积4000亩以上,有力促进了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使耕者有其田,能者尽其能,智者尽其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粮食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方向发展。
4、加快了现代农业的进程。
土地流转后,种植大户都渴望新技术、新品种,以提高产量、提高效益。
农业机械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今年机械使用量大增,今年1—6月份,全县新增耕整机32台,插秧机8台,抛秧机2台,便型拖拉机22台,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5、建立了土地流转机制。
全县各乡镇、村按照“规范、有序”的要求,全面建立起了土地流转档案,规范了土地流转程序,明确了规章制度。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作为管理机构,做到村有档案,乡有备案,配备专人分管档案工作。
摸索总结了四种流转形式。
即:土地出租、土地转让、土地转包、土地互换,为今后土地流转工作步入经常化、规范化轨道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 l、法律意识较淡薄。
表现在:一些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认识度低,知道有《土地承包法》的多,但通读过全文了解精神的不多,有的土地流转未经村委会同意或备案,有的认为签不签合同不重要,以口头协议代替合同,有的流转后再签合同,埋藏下矛盾纠纷隐患;土地承包工作中,仍有一些村组干部对党的土地承包政策和法规领会不够,为解决人地矛盾,搞“几年一调”,土地打乱重分,给土地流转造成了困难和障碍。
2、个别乡(镇)和村组干部对流转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还没有走出过去“要钱”、“要粮”的旧的工作模式。
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民自己之间的事,无须政府插手,而且土地流转工作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矛盾多、难度大,没有直接经济收入,有为难、怕难情绪。
有的抱应付态度,导致乡村干部沉不下去,责任不到位,工作难落实。
3、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匮乏,流转机制不完善。
虽然有的地方成立了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但总体上仍不能适应需要,缺少一个由下至上、网络化、多功能的中介服务体系。
由于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欠完善,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流动受阻,信息辐射面狭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程度、规模和效益,提高了土地流转的成本,造成“有买找不到卖,有卖找不到买”的局面,并限制了土地流转的区域范围。
从流转机制看,流转形式单一,程序不规范。
有的地方即使签订合同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展开全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带来的变化调查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07年2月7号至2007年2月27号。
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七里店村及附近几个村庄:沙坡池村,王庄村,毛庄村,孙庄村。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
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
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展开全部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 查 报 告——2004年10月18日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为了提高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农民解决基本卫生保健和医疗需求,近日,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查组,对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组在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后,集中时间分别深入到北大湖镇、西阳镇、春登乡等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农户等形式,重点针对全县农民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状况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向县人大主任会议作以汇报:一、 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状况我县共有15个乡镇(区),139个行政村,总人口40.44万,其中农业人口31.1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503元,人均卫生消费支出数约为165元。
目前,我县有政府成立的非营利性质的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11个。
共有社会医疗机构58个,城镇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44个。
全县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830人,卫生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2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30869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708张,病床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571。
几年来,我县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完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
几年来,县卫生行政部门投资1500余万元,对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县二院、县医院分院,北大湖镇、万昌镇、双河镇等中心卫生院,大岗子乡、官厅乡、一拉溪镇、三家子乡等一般卫生院的业务用房进行改造或新建,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
二是增设和更新了医疗设备。
几年来,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购置大型医疗设备170台件,总投资1250余万元。
其中,县医院四年内投资900万元,购置了螺旋CT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微波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34台件。
乡镇卫生院全部配置了100mA以上的X光机、B超、心电机及生化检验设备,为临床提供了科学的检测诊断依据。
2、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为满足农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2001年,县政府下发了《永吉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在方案的指导下,按照“二级网一级办”的模式,我县改革乡、村二级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各乡镇卫生院增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管理本辖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并将原有的村级卫生机构改革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
经过四年的建设,目前,全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达244个(包括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8个),覆盖率达100%,建设合格率达80%。
多年来,我县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把有偿服务与义务服务结合起来,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主动、方便、快捷、优质、低价的综合性服务。
3、加强了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
为强化计划免疫的管理,2003年,我县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县财政每年投入4万元专项经费,免费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
同时,县卫生部门深入6个乡调查点对肺吸虫、肝吸虫、旋毛虫等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进行调查,共调查了4500人份,为做好其他疫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为有效防治结核病,县结核病防治所于2003年7月份落实了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对发现的我县结核病人进行了DOTS治疗,并加强了对防痨医生和卡介苗接种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对全县3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监测。
目前,我县传染病发病率为254.23/10万人,处于地区中等水平,“四苗”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为防治艾滋病,今年上半年,全地区在我县召开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会议,介绍了我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建设和艾滋病防治经验。
年初,我县完成了县疾控中心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工作,5月份,我县举办了预防艾滋病知识师资培训班,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医疗科长、防保科长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等60余人进行了培训。
同时,我县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果得到了巩固。
以控制碘缺乏病为重点,今年上半年,我县完成了60份孕产妇尿样和孕产妇家庭用盐采样,对全县27个食品批发部,64户居民用盐及倒着盐进行了采样监测,其检验样品288个,合格率100%。
目前,我县大骨节病、克山病、布病、碘缺乏病的防治达到了国家控制标准通过微机程序化管理,详实的掌握了全县辖区内育龄妇女总数,影响妇女健康状况的疾病及顺位。
掌握了新婚对数、孕产妇数、高危妊娠数、孕产妇死亡数等情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农村卫生与健康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