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南极地区
课题:《南极地区》
执教:宝山区通河中学 朱莺
宝山区泗塘中学 吴文清
点评: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吴敏芳
一、 教学目标:
1、 认知与技能
了解南极的地理位置、地面特征、气候特点及丰富资源;知道我国的科学考察站。
知道分区地理的一般学习方法;提高运用极地地图判别位置的能力;学会查阅、分析、整理资料的一般方法。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读图和自主模拟的方法查找南极的位置,并依托南极图能判读方向;通过《南极洲》风光片的观看,讨论南极的地面特征、气候特点;运用网络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竞赛的方法了解南极丰富的资源及科学考察的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各国南极考察的了解,懂得人类对其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培养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环境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 教学流程
三、主要教学环节实施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新闻: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
中新网3月3日电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科学家们最近在南极洲发现了两具恐龙化石标本,并据此推断,不排除南极洲是恐龙原生地的可能性。
这两具恐龙化石分别是两组科研人员发现的,其中一只属于食肉类恐龙,体高大约1.8米,大约生活在7000万年前,是在南极洲半岛附近的罗斯岛上发现的。另外一只则是体型庞大的食草类恐龙,体高大约30米。生物考古学家表示,该食草类恐龙从体型来看可能是古代雷龙的祖先。
此前,南极洲极点附近也曾出土了一具有200万年历史的恐龙化石。
科学家们认为,南极洲不仅可能是恐龙的原生地,而且恐龙在南极洲上的存活时间也比在其他大洲上的要长。
(学生们惊讶不已)
【评析】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兴趣,创设“恐龙原生地”的情境,自然而极富吸引力地引入了南极地区的教学,缩短了学生进入有效学习的时间,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二).新课教学
1、南极的位置
师:多么神秘的南极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探险!你们知道南极洲在哪儿吗?
生:知道。
师:那有哪位学生愿意在地球仪上找出南极洲的位置?
(学生完成在地球仪上找出南极洲)
师:南极洲由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组成,而南极地区不但指南极洲还指周围海洋。
〔学生指图时教师要指导其分清范围:南极地区包含南极洲(南极大陆、附近岛屿和周围海洋〕
【评析】学生指图并不准确,易把南极地区当成南极大陆,教师须及时指出并给予正确的示范。 (展示南极地区俯视图,学生观察南极地区地图,同时旁边展示一般的经纬网地图。)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南极地区的经纬网与一般的经纬网有什么不同?
学生指出经线呈射线状,纬线呈圆形,中心点为南极点。
【评析】利用直观的对比两幅图有助于六年级学生发现南极地图的特征。
师: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点。(板书:一、最南面的陆地)
这样的地理环境会出现有趣的现象:假如有位考察队员到达南极点,他分别朝四周欢呼,那么他的脸分别面向过哪些方向?(可请学生现场演示)
学生讨论:“向北”
【评析】让学生演示,可提高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符合其年龄特征和二期课改中提倡学生参与意识、实践意识。
师: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人们在那儿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随着探险家的脚步来观赏一下南极洲的自然风光。
2、南极的气候
(观看《南极洲》风光片)
师:看了风光片,你们感到南极地区气候怎么样?
生:“那里很冷”,“风很大”,“有很厚的冰层”……
师:很好;南极的气候的确很恶劣:“不仅寒冷、多风暴,还很干旱”
(板书:二、寒冷、干旱、多风暴的气候)
【评析】改变了以往教师直接的陈述而通过风光片直观地展示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加深知识的印象。
生:南极地区有这么多冰,为何我们还说干旱呢?
师:南极地区每年降水不足50mm,与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降水量相等,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气温低有数据说明:年平均气温:-25℃,极端温度-89.2℃;另一特点多风暴(请学生阅读教材“南极大陆的风”以加深对其的印象)
【评析】气候特征作为重点知识,再次通过直观数据和资料加以强化,并自然过渡至南极冰雪大陆。
3、冰雪大陆
师:这样的气候会使南极地区表面变得如何呢?
生: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达2000m,一跃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
【评析】该问题学生回答较零碎,且缺乏规范,需经多位学生交流后老师适当引导,才得出以上结论。
(板书:三、冰雪大陆)
师:假如这些冰全部融化,科学家预测海平面会上升50-70米,那上海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言之有理即可)
4、南极的开发
师: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人们为何还要历经艰险去南极呢?
(师生进入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师准备好资料库;二人一台电脑进行查阅,全班分成四大组,组长确立各自专题,进行竞赛游戏)
【评析】执教本课的教师平时经常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且常用分组学习的模式,学生能迅速明确各自的学习任务。
游戏规则:(1)小组在查找了资料后,各大组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完成老师给予的表格。在表格完成的基础上,各组由组长确定一位在班级中进行交流的同学(时间关系,限口头交流);该同学可获一面小红旗。
(2)四组交流情况从语言表达、内容、组织等方面综合评出最佳组,评委由老师和地理课代表担任,给优胜组颁发小红旗。
确定以下专题:1、南极那么冷,还会有动物生存吗?
2、南极有很多冰,我们能很好利用吗?
3、南极大陆还有其它宝藏吗?
4、南极考察队员都有哪些工作呢?
【评析】设置问题形式为主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3)除发言学生外,其余积极提问、补充或参与回答的同学给予小红旗,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可为本组累积小红旗。
(学生回答问题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边回答边操作电脑、边回答边表演等)
(该活动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指导并质疑,如:当学生谈到矿产资源中有大量煤时,可质疑南极洲以前难道有森林吗?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大胆推测恐龙原生地的可能性。)
【评析】使用游戏,趣味性强,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助于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动因和效果。该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活跃的学生,更要注意胆小、内向的群体,适时鼓励其发言,哪怕一句两句的发言,也要给予肯定,从而做到面向全体的教学,分层次的教学。
师:我国的科学家可真了不起,在南极建立了我们自己的考察站,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我国的南极科考站。
(展示南极洲地图,搜寻长城站、中山站的位置)
(学生活动:积极查找考察站的位置,并积极回答)
师:如果我们想要体验极昼或极夜的情景,应该到哪个考察站?
(学生讨论,教师可略作提醒: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
生:中山站,因为它位于南极圈内,长城站位于南极圈外,只有极圈内才能见到极昼、极夜现象。 师:那我们什么时候去考察比较合理?
(学生讨论,教师可略作提醒,南半球暖季出现在什么时候?)
生: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这时是南极洲的暖季。
师:很好,目前,南极地区已有很多国家建立了长期考察站。但人们共同约定南极是全人类的南极,所有资源属于全人类,我们暂时不准开发南极洲的矿藏,人类要和平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配有中国科考人员的画面及雪龙号)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南极、认识了南极,我们班也涌现了一队队优秀的南极科考组和勇敢的科学考察队员,下面我们给他们以热烈的掌声。(颁奖)
【评析】国歌与掌声感染了每一个人,极强地体验了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所带来的成就感,对情感目标的达成起到了较强的作用。
(三).教师小结
师:我们现在回顾一下,南极洲虽然恶劣,但有那么多宝贵的财富等着我们去开发。(同时屏幕显示板书)南极地区
(一) 、最南面的陆地
(二) 、寒冷、干旱、多风暴的气候
(三) 、冰雪大陆
(四)、丰富的资源
1、生物资源
2、淡水资源
3、矿产资源
(五)、南极科学考察
同学们,今后我们学习其它地区的时候,就可以用今天的方法,通过自己找资料,同学间互助探讨,找出当地的位置,分析该地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的特征,并且思考其与人类的关系如何。课后我们就可以尝试着了解一些其它的地区。
【评析】教师对于分地区学习的指导十分有必要。通过小结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地区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为下阶段的分地区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说明
1、教材分析:
《南极地区》是新教材六年级第二学期的第六个专题《极地地区》的重要内容,是进行分地区地理学习的第一版块,为学生之后的分地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在教材的编排中起到了承转的作用,《南极地区》是前几章《陆地与海洋》、《天气和气候》、《资源与环境》的继续和深入,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南极地区虽然是人类发现最晚的大洲,但它有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科研的理想场所。因此,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从学生认识世界、面向未来考虑,南极地区一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教材的六个小单元分别配置了大量的切实可用的地图、景观图,阅读材料和思考题,不仅对教材起了补充和说明,更是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这些图表不仅扩大了教材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实习的模拟地理环境;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做出自我的判断。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补充材料进行挖掘。
本节课的六个单元根据预备班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了以知道南极地区的重要地理特征为重点,自主拓展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与和平利用为延伸的教学策略。
2、 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
(1) 直观法:运用地图、地球仪、风光片、资料图片等,直观地进行学习。
(2) 自主型教学方法。
(3) 宏观上采用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微观上采用师生共同探究问题型同步学习和
分组学习,营造一个民主、科学、宽松的教学氛围。
3、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环境、地球仪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试图针对六年级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较差,但参与意识和热情较高,采用师生的共同探究与二期课改中着力培养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大量的直观地图、影像资料、阅读材料、教师自制的资料库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较为成功地引导学生带着兴趣思考、探索问题,提供了师生、生生交流的舞台,并为后阶段的自主学习专题打下基础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整堂课由于加入的学生活动较多,且每组的成员多达10多人,教学组织显得过于紧凑,对教师的调控能力要求较高。此种模式更适用于小班化和有一定网络环境下分组学习训练基础的学生。
六、专家点评
这是一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特征的教学尝试课,教师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和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用多媒体资料展现南极洲气候,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本堂课设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二人一机,又要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如何把握好这一教学过程,使之顺利完成,有待再上这部分教材的老师思考。
范文二:南极地区
过度
2、让学生阅读P102的两则
阅读材料,并展示自己收集的有
关极地地区的资料、图片。比较
两极自然环境的异同。 北极地区
小结:北极中心──北冰洋;
南极中心──南极大陆。两极地
区终年严寒,即使是在暖季时,
也是冰天雪地。相比之下南极地
区的环境更加恶劣,被称为地球 上的“寒极”,因大部分地区覆 盖着很厚的冰层,素有“冰雪高 原”之称,另外还被称为地球上
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我们
所生活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充讨论回答
满了神秘之处
鼓励学生积极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思考,对各种答案尽
量进行鼓励。
1、考察的目的?
2、南极有哪些自然资源?南 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么形成的?
反映了什么样的气候环境?
3、南极大陆的冰雪具有什么
科研和利用价值?
4、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
“天然实验室”? 创设情景,激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对比
出示:图片1我国考察队员.(学生回答)避开大
手举五星红旗站在南极大陆上。 风大雪温度最低的季
节。
图片2我国“长城站”和
与北半球相反。“中山站”的照片。
2月份是南半球最温
图片3“雪龙号”考察船航暖的季节,而且2月
提示学生在图份南极大陆白昼时间行在大海上的照片。
长。 10.2上找到“长城
站”和“中山站”
发兴趣。
5、南极被称为“寒极”“冰雪大陆”和“风库”,因此在建考察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考察船应该在我国冬季(12月或1月)出发最好。
6、南半球的季节在月份上
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7、我国考察船到南极要行驶
1~2个月。
教师小结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教师:两极地区有大量的生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物资源,比如南极地区的鲸鱼,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象、海狮等。近年来,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南极地区鲸鱼遭到滥捕滥杀,已陷入危机之中。人类应该怎样合理利用两极地区的资源?
面对着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一是签订条约,比如《南极条约》的签订。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在环保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着重检查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科学家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作
业 情 况
范文三:南极地区
项城二中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课题:极地地区 主备:朱学朋 审核:
班级: 姓名: 组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地图上指出两极地区的范围,环绕北冰洋的
大洲和环绕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知道两极自然
景观和环境的差异及代表动物。
2.能力目标:能在图上找出我国的两个考察站,并能说明在两
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
展观念。
【重点难点】
1.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和自然环境。
2.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自主学习】
1.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_以北的广 大区域,包括_________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洲部分地区。
2.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__以及周围的海洋。
3._______是南极的象征,________是北极的象征,________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4.目前,已有____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______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5.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___________》,我国于_______年正式加入.
【活动探究】
活动1;见课本95页,说出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大洲的名称。 活动2;归纳和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南极洲的矿产资源最丰富的是( )。
A. 铁、煤 B. 石油、天然气
C. 铁、石油 D. 金、铜
3. 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
A. 亚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 非洲
5.去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 3 ——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1月——3月
6.难于在北极地区看见的动物是( )。
A. 企鹅 B. 海豹 C. 白熊 D.
8.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的名称是( )。
A. 长江站 B. 长城站
C. 中山站 D. 黄河
9.站在南极点上看方向,四面八方都是( )。
A. 正东 B. 正西 C. 正南 D.
10、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A.亚洲 B。南极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教学反思】
驯鹿 正北
范文四:南极、南极洲、南极大陆、南极地区的区别
总结:
南极(点)(The South Pole/The Antarctica Pole):地球上最南的一个点,即地轴的南端。另南极(Antartic)为南极地区的简称。
洲(Continent):地球上的大块陆地及其附近岛屿。从地质上来看一个洲除大陆外还包括环绕它的大陆架。地理上一个洲是一个由海洋或其他自然边界完全或几乎完全与其他陆地隔离的相连的陆地。
南极洲、南极大陆和南极地区这三个概念在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等的解释基本上是混淆的,综合英文和中文名称,我认为区别如下:
南极洲(Antarctica):由南极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南。总面积1424.5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具体数据有待核实)。
南极大陆(Antarctic continent):围绕南极的大陆,不包括周围岛屿。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只有2%的地方无长年冰雪覆盖。
南极地区(Antartic/Antarctic region):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大部分区域和附近的岛屿,以及南大洋的浮冰区与无冰海区。另有一个英文单词Antarctogea,中译也为南极地区,是包括新西兰各岛屿在内的“南极地区”,显然不仅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这个单词和意思一般不常用。
有些解释和说法把南极洲等同于南极大陆,我认为不对,洲包含岛屿,但大陆不包括岛屿。因此,南极洲不等于南极大陆。 另外有些约定俗成的说法将南极洲等同于南极地区,
由上可知,两者重合的部分为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的大部分区域、陆缘冰和岛屿,而前者还包括南极圈以北的南极大陆部分、陆缘冰和岛屿,后者还包括南极圈以南的南大洋部分,因此,南极洲和南极地区两者是不同的,但有时候由于习惯原因将两者近似认为相同。
南极地区和南极严格来说也是不同的,是英文Antartic的两种翻译,后者是为了称呼方便,因此,有时候说南极就是指南极地区,也应该算对。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范文五:南极地区教案
《南极地区》教案
洪庙中学 孔亮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或地球仪描述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概括南极地区气候、资源的特征;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两个南极科考站。
2、 过程与方法
初步具有运用地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全球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 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科研价值;
难点:在南极地图上辨认方向及大洲、大洋。
三、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一段描绘南极动植物的视频
2、新课教学
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南极地区的风光,从中我们感受到南极地区的美丽和神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踏上了解南极地区的旅程,和南极地区作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去探寻南极地区更多的奥秘。
投影:南极地区旅程所要了解的各个内容
①南极地区的位置
(1)那么在这次旅程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分清楚几个概念,“南极、南极洲、南极大陆、南极地区” 这么多表述,代表的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
(2)出示地球仪,比较“南极、南极洲、南极大陆、南极地区”的概念
(3)出示南极地图,要求学生了解南极地区经纬度特点;南极周围的大洲、
大洋。
(4)学生描述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南极的位置,那么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能猜一猜这块神秘大陆的地表形态吗?
②南极的地形
(1)观看南极地形的视频,了解南极的地形特点。
教师:从刚才的录象中我们可以得知南极洲是一个多山的大洲。阅读“南极洲和其它几个大洲的海拔高度比较图”, 比较南极洲与其他大洲的平均海拔。
(2)投影:南极洲和其它几个大洲的海拔高度比较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000多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但这个高度是在南极大陆冰川上面测得的。如果南极大陆没有厚厚的冰川,那么南极大陆的平均海拔在七大洲中只能列第5位。那么厚厚的冰雪覆盖层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资源?
学生:丰富的淡水资源
③南极的冰川
教师:南极大陆的冰雪体积占世界固体水总体积的90%以上,占地球上淡水资源的68.7%。南极地区淡水资源中最容易开发利用的是冰山。
投影:冰山图片
教师:南极大陆的冰川,在重力作用下不断从大陆高处缓慢地向大陆边缘滑动,直至在海边断裂,形成壁立的冰岸,倾入海洋中的大冰块形成冰山,在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面上有很多冰山,估计有22万座,总体积为一万多立方千米,这些冰山可以在海面上漂很多年。
提问:漂移的冰山会造成什么影响呢?又有什么利用价值呢?
归纳:妨碍海上航运,造成沉船事件,如泰坦尼克号豪华邮轮撞冰山后沉没。它是可供人类利用的巨大水库,对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
诱人的前景,西亚有些国家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问题是怎样把冰山从寒冷的南极洋面拖运到炎热的波斯湾,在经济上、技术上还有不少难题有待解决。
若南极地区的冰全部融化,世界海洋面将升高50~70米,世界上许多目前海拔低于70米左右的沿海平原和岛屿、低地将被淹没,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上海海拔4米左右,也将被海水淹没。
过渡:南极地区之所以有那么厚的冰川是由于南极地区特殊的气候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南极的气候
④南极的气候
(1)观看南极气候的视频,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
(2)学生交流南极气候的特点(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南极气候的资料)。
(3)提问:南极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如此严酷呢?请同学们分析南极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
教师总结:
①南极地区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这是气候严寒的主要原因。
②南极地区海拔很高,这是导致气候严寒的另一个原因。
③南极地区大部分覆盖着冰雪,冰雪对太阳光的强反射也是导致气候严寒的一个原因。
教师:南极地区的气候并非总是那样恶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太阳高度虽然很低,但它总在地平线上转圈,气温开始回升,有些融雪的地方,露出了湿润的地表,可生长一些苔藓和地衣,这些地方被称为南极地区的“绿洲”。
投影:南极地区夏天的情景
提问: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可以说十分严酷,那你们想去南极吗?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⑤南极的自然资源
教师总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南极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二是南极是科学研究的宝地,让我们先来看看南极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
? 生物资源
学生回忆刚才导入时的情境
教师:由于人们的滥捕,现在南极地区周围的鲸已呈减少趋势。南极地区的磷虾十分丰富(大约有10-50亿吨)经济价值也很高,那我们人类可以去捕捞吗?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那里的鲸鱼、海豹和海鸟等都是直接或间接以磷虾为
食物,如果人类捕捞过度,其他生物的生存必然受到威胁,生态平衡被破坏。
? 矿产资源
学生:在地图册P14上南极地区地图上查找南极有哪些矿产
教师概括:科学家确实发现南极地区有煤、铁、锡、钼、锰、铅锌等许多矿藏,而且这儿的煤田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煤田,铁矿也是世界最大的铁矿床,可以说南极地区是一个巨大的矿藏宝库。(在靠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已发现了巨大的铁矿,足够全世界用200年。在罗斯海西岸的维多利亚有煤田,面积大1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有人能从对南极地区矿产资源的描述中发现什么问题吗?以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南极地区没有森林,为什么其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教师再追问:有谁能帮他解答一下?如果学生提不出这个问题,那么教师引出这个问题。
学生提问,回答
投影:大陆漂移的示意图
解答:地学家们公认,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以前,整个地球为一块巨大的“联合古陆”。此后,这块超级大陆逐渐分裂。大约在五千三百万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开始分离;之后,约在三千九百万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最后
分离,并经过逐渐漂移,南极地区大陆移到了现今的位置。可见南极地区曾位于温带,出现过温暖湿润的气候,那时生长的茂密森林,由于后期的地壳运动被埋地下形成了煤。
过渡:在茫茫的南极大冰盖上,没有人烟,没有鲜花,没有绿草;在漫长的极夜里甚至没有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阳光。除了酷寒的气候,就是远比台风还强劲的风暴,和被风卷起百丈高的雪柱冰花??是什么诱使科学家们迷恋这块极地呢?
归纳:南极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无人定居的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研究提供了最理想的实验室。
教师:迄今为止,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人类对南极的考察目的何在呢?是要利用南极的资源,还是要保护这地球上唯一的处女地呢?这取决于人类的共识,尽管许多国家都建了考察站,但南极地区不属于任何一个或几个国家。
人类一定要注意南极的环保,做到和平利用南极。为此,1959年12月一些国家还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也在1983年正式加入了该条约。
投影:南极条约
提问:我们国家建立了哪两个考察站?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长城站和中山站
教师:南极尽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南极的生态也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十分难以恢复,请同学们讲一讲南极的环境问题。
南极环境问题
(1)南极企鹅体内发现农药DDT
(2)南大洋捕鲸使鲸的数量大大减少
(3)全球变暖使南极的冰川融化
(4)南极臭氧洞扩大
(5)南极的垃圾问题
总结:结构图
课后思考:我们中学生为保护南极不被破坏能够做些什么?
五、教学说明
“南极地区”一节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课前了解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南极地区的认识程度和兴趣点,备课时以此为依据,并结合南极地区的特征,从南极地区的位置、南极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和南极科考等五个方面设计教学。课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按照“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模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学会了区域地理的一种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