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教 育 的 公 益 性
王福巨
**同志在 2000 年 2 1 日《关于教育问 旨在追一时一地一校的经济利益 , 严背离 题的谈话 》中明确指出 : "校培养人才的重
(地 ,教育是崇高会公益事业 " 。这一精辟论 , 成庸俗的金钱买
)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 教 的公性 、平等性原则 。 律 ,解决了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的一个重大 锦涛记反复强调 : "群众利益无小事。"教育 理论和践问 ,是我们必须长坚持的行动指南 。 事业既关系民
切相关。教育部门和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20 世纪 90 年代以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体制的逐步建立 ,市
因此 ,推动教育事速、健康发展 ,必须牢固树立育 样化 ,使中国的育面
享受到更多的受教育会 。然 , 市场竞争某 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思想观念 ,并以此作为教育 些盲目性 、随意性和功利性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教 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 领域 ,在部分干部群众特别是一些地方干部 、教育 坚持育公益性 ,必清教育 "产业化 "问 干 , 生 了 一 种 视 教 育 为 " 产 业 化 " 错 误 倾 题上的模糊思想和错认识 。教育是一种产业 , 但 向 。这些同往以单纯 的 经 济观 点 看 教 育 事 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产业 。教育的 "产品 "是高 业 ,只注重教育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育的社会效 素质的人 ,而不是简单的物品 。教育业在具有经 益 ,凭借教育 "方市场 "的优势地位 , 采用市场化 济效益的同时 ,更具有鲜明的社会效益 ,并且后者才 运作方式 ,以 "产业化 "之名 , "商业化 "之实 。比 是它的本质属性 。这就 决 定了 教 育不 能 单地 套 如 ,在生工作 ,少数拥有雄厚的国有教育资源的 用 "产业化 "模 。教育是培养的百年大计 , 它 学 ,群众对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 ,置国家 所追求的 只 " 利 在 当 代 , 功 在 千 秋 " 的 社 会 效 政策和教育规律于不顾 ,违背规定乱招生 ,巧立名目 。如果一定要教育经济效益 , 那也只是指 高收费 ;某些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争 "制 " 低学成本 ,提高办学资金的利用率 ,而不是在 或者不切实际地发展寄宿制 ,借机高费准 ,增 办学过中赢得经济利益 。因此 , 学校不能收 加收费项目 ,变相多收费 ;部分社会量办学单位不 作为办学的主要经济来 , 地方政府更不能将此作 在提高办学质量上下功夫 ,而是以赢利为 ,热衷 为增加政收入的渠道 。否则 ,不但舍逐末 ,而 于通过广 、宣传争抢生源 ,甚至不惜编造荣饰 且也背离了社会主义教事业的本和方向 。 自我 ,贬低他人 , 进行不正当竞争 。这些做法 , 正是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 , 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广 所谓教育 "产业化 "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 大人民群众接受教的需 。党的十
[收稿日
[作者简介 ]王福 ,男 ,衡水市第 13 学书记 、校长 ,主要
河北省社主义学院学
"教为人民服 "为教育方针重要内容 ,充分体 资源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要 。 现了 "三个代表 "重要想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反映了 坚持教育的益性 , 必须严格规范非义务育 社会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和根本任务。础教育 阶段招生收费为 。从穷国办大教育的这一基本 与人群的根本利密切相关 ,必须面向人民大众 , 出发 ,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国家 、会 、个人合理 特别关注弱势群体。让经济最低收入者真享有国 分担教育成本的政机制 。当前 , 人民群众对教育 家宪法和教育法律赋予的平教育权。只有样 , 的需求日益增长 ,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并具一定 才能实现全心全意为人务的根本宗 ,才能落 投资意识和能力 ,种热情需要悉心保和确引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 ,才能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 导 。在基础教育经费十分短缺的情况下 , 作为非义 越性。还应到 ,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 务教育中学校招收适当数额的择 , 既在一 千秋伟业 ,而础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 定程度足人民群的教育选择权 , 又从中收取 族素质的奠基程 ,其总体水平的提高 ,是经济发展和 一定用弥补办学费的不足 , 增强校自我发展 社会明进步的基础标志。为此 ,基础教育必须面 能力 ,本来也是合法合理的事情 。问题是要严格执 向全体学生 ,均衡发。从教育内部来看 ,这也是巩 行政策 ,遵守纪律 ,有领导有秩地进
(固 "基 " 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 学校的发展 ,又要兼顾人群众的承受能力 ,更着 )盲 成果 ,提基础教育总水平的重要途径。否则 , 眼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大 。 如果片面追求教育 "产业化 " ,眼睛只向钱看而不顾广 党的十六进一步强调了教育在济和社会发展中 人民群众的承能力 ,势必造成新的辍和流失 ,不 先导 、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 ,并把教育发展水平作 仅已的基础教育成果难以巩固 ,而还可能造成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的关键性指标之一 。同时 , 中 的滑坡 ,严重响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 央把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为解发生在老百姓身 化的进程。 边的 、严重损害群众利益 的 重 点工 作 之一 ,
申 。这充分体现了 国 家对 教 育事 业 一 抓 发 坚持教育的
展 ,一手抓规范 ,以规范促发展的方针政策 。我要 力增加教育投入 。基
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会的高度认识从严治理乱招 短缺的矛盾 ,是发学
生 、乱收费问题的意义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无 一 。如果教育经费投入不 足
政府主义或主观随意性 , 保证把上级的各项招生收 解 ,教育 公 益 性 就 必
费政策落到实 。 始 ,我省全实施义务教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 , 必须切实防止一些社会力 度 ,对其它各级类学
量办学以赢利为目的 。社会力量办学作为社会主 标准和收费办法 。要进
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同样属于公益性事业 ,《民办 础性 、先导性 、全性战
教育促进法 》对作明确规定 。国家对民办教育 教育 "以县为主 "的管
实行积极鼓励 、力持 、正确引导 、依法管理的 () 在基础教育 首先
针 ,但在发展过程须坚持它的公益性原则 。民 与行为 ,依法保障教经费
办学校办学要规范 ,费要合理 ,收取的费用主要用 4 %目标的早日实 。
于教育教学活动和善学条件 。国家允许办学者 障育经费 "稳定增长 、按
有一定的经济回报 , 但绝不能以赢利为目的 。民 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办
学校应当自觉遵守有律 、法规 ,全面贯彻教育方 学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关
针 ,不断提高教量 ,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 业 、企事业单位筹资
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在规范中健康发展 。 力量办学应主要面非义
学前教育 、职教育和高等教育 ,以
?94?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维护教育的公益性
公 维护教育的益性
张 维 平 !
教育的公益性是教育动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活应该遵循公平原则!例如"在学校招"招成员的共同利益! 我国教育具益性是我国法 生的标准应该是公平
" 任何违背公平原的外加条件都不符合教 " 是教育的基本属性
! 正确认和维护教育的公益 "育的公益
" 对于政府制定正的教育政策" 保证教育事 教育公益性的这特性
办出让广大人民群满意的教育具有 "" 才对教育的公益性有正
! !
教育公性的内涵维护教
第一是全局性" 即教育事业是涉及全局性的事 维护教育的公益
业!育培养人为己任"而每个人的活都不可 要任务"更义务教
因此 教育绝不私人的 应该做到以下点$ !""避地对
"它通过对每个的影响而影响全社会!第二 一! 国家必须维教育
即所有公民都有受育的权利 在现代 "!国家该把发展教育事业为自
"受教育已经是人生存# 发展的必要条件!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济体
没有受过教育的公以融入现代社会 其个性 # "" 鼓励和支持 国改
尊严和基本需求也不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第三 " 这是完全必要"
即教育维系着家# 民族的根本利益 "" ! 作为公益性的教育 是
同时" 教育又是作一种人人应该享有的利益由国 财政再困难 也把教
! 从这一点来讲" 它与营利性 其次" 国家该做好宏观调 !家供给
以谋求社会公共利为目的而设立的法 ! 保证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教育
" 有些法学家称公益法人! 承担着独立办学 !目前"在地 均衡
作为公益法人" 必 !区之间# 城乡之间# 学之间# 阶层之间
" 不能坑害受教育者" 不能坑害会 ! !例 如全为重育资源配置不均和受教育会不均等状况第四是公共性" 即育事业应该纳入会共担# 富裕省份与贫困省份之间 小学预算内生均事 ""同管理# 共同监督
" 事业 进行 使之趋于均衡 三是 国""!益性事业完全交给个人
! 可以说" 没共性" 教 困难群众的教是关系到教 育!的益性
! 第五是公平" 即教育 ! 国家要特别注他 育的公益性就不到
""#$%
&’ ()*+ ,)*- .)
们!提供适合他能力和需要的教育"只有当不可超
难群众受到公平对待时! 教育的公益性才可能最大 学 校 ! 则 应 在 逐 步 实 现 学 费
增 加 学 生 各 种 福 利 " 按 照 我 国 义 务 教
定 ! 我 国 的 义 务 教 育 免 除 学 费 ! 但 可 以 收 取 第二! 社会
费 " 学 费 主 括 教 育 学 场 地 设 施 $ 教 师 系于教育# 教育振
资 等 ! 杂 费 主 要 包 括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发 生 的 必 ! 要动社会
可 少 的 消 耗 物 品 费 ! 如 卫 生 用 具 $ 文 具 $ 教 把实教育优
等 " 然 而 ! 于 政 府 对 义 务 教 育 的 经 费 投 入 不 成全民$ 全社
! 也 由 于 利 益 驱 动 ! 相 当 一 部 分 学 存 在 着 扩 国家励企
杂 费 收 取 范 和 数 额 ! 并 把 杂 费 用 于 教 师 福 利 事业组$ 社会
基 建 开 支 的 现 象 " 在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取 杂 费 ! 但社的参与
已 严 重 影 响 了 困 群 体 接 受 义 务 教 育 " 目 前 我 国 " 中一个重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已 实 行 ’ 两 免 一 补 ( 措 施 ! 这 社投资者
完 全 符 合 教 公 益 性 要 求 的 " 今 后 ! 应 把 免 除 就应进入允许
务 教 育 阶 段 的 杂 费 实 现 全 免 费 义 务 育 作 为 ! ! 就该有不
" 国家在这面有比较明确的规
& 规定! ’民办学校
( 还规
( 等等" 这些规定都
体现了教育不得营利为目 !了教育公益性的求 维护教育公性应
第三 校必须贯彻教的公益原则 学校 !"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维护教育的公益性也是 ! 在其运行过程中必 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公益性机构一项系统工程" 在维护教育公益性的过程中! 必须 贯 彻 公 益 性 原 则 " 从 目 前 的 情 况 来 ! 学 校 贯 须 )处理下几问题 公 益 性 原 则 应 特 注 意 以 方 面 ) 一 是 必 须 一是正确处理维护教育的公性与鼓励社会力 彻 党 家 的 教 方 针 ! 保 证 教 育 质 量 ! 全" 办学之间的关系致 力 于 培 养 社 会 主 义 设 事 业 的 各 类 人 才 然 而 " 坚持教育的公性并不等于要求国家教育事 些 学 校 为 追 求 升 学 率 以 不 正 当 的 理 由 剥 夺 了 一 有业全部包揽下来 国家在办好教育事同时 还 "! 分 学 生 参 加 升 学 考 试 权 利 ! 有 学 校 取 消 了 部"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兴办和扶持育业 考 试 科 目 的 授 课 ! 有 些 学 校 歧 成 绩 较 差 非我们要极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下育的新 学 生 这 些 作 法 置 国 家 和 社 会 的 公 共 利 益 于 **的" 对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织 体制和发展新子 顾 教 育 公 益 性 原 则 是 背 道 而 驰 的 二 ! " 不! 面向社会兴办学校或其 或个人用种社会资源 须 拒 绝 非 公 益 性 素 扰 ! 不 允 许 任 何 宗 教 和 必 应该积极励 大力支持 提 !!!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建 迷 信 组 织 或 个 人 对 学 生 施 加 影 响 " 三 是 不 得 封" 目前! 我国社团和个人用于办学 供优惠条件 教 牟 利 " 些 学 校 在 招 生 违 规 收 取 各 种 名 目 以! 还应继续 的经费占我国教育经费额的例很小 费 用 降 低 录 取 标 准 # 有 的 学 校 在 招 收 博 士 生 ! 的" 吸引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办学 只 取 副 厅 级 以 上 领 导 # 有 的 区
不同层$ 不类型的学校! 其教育公益性的 学 率 ! 在 高 考 中 有 组 作 # 有 的 学 校 贩 卖 升! 务教育与其他次教育不同! 现程度是不同的 凭 ! 等 等 " 这 些 作 法 都 严 违 背 了 育 的 益 文普通育职业教育不同 学历教与非学教育 ! 原 则 ! 破 坏 了 教 育 教 学 秩 序 ! 必 坚 决 禁 止 " 性 同 全 日 制 教 与 非 全 日 制 教 育 不 同 政 府 应 ! ! 不学 校
其 采 取 不 同 的 政 策 " 现 在 社 会 上 存 在 着 一 些 ! 对 ! 对 各 收 费 用 均 要 进 行 严 格 的 成 本 核
也 有 一 定 合 理 性 不 能 单 取 缔
引 导 和 规 范 不 能 让 其 影 响 我 国 教 育 整 体 上 的 ! 地
益 性 " 按 照 不 同 的 标 准 这 类 活 动 可 以 分 成 很 ! 公
求 是 杂 志!""#$% !
& ()*+ ,)*- .) ’
种类! 例如! 与教活相关不属于教育活容依据$ 不能认为兴办了学校!谁就拥有了对动 本 身 的 ! 如 教 具 制 作 " 材 印 发 行 " 校 办 产 学生的任意支配权$ 在这方!
高 考 咨 询 " 家 长 教 育 等 # 还 有 经 过 允 的 由 社 会 学校必断然拒
营 的 教 育 活 动 ! 如 幼 儿 语 " 出 国 培 训 等 等 !求学校 经在学校进行某种气功或特异能的宣传$ 于 这 类 营 性 的 教 育 活 动 ! 可 以 根 据 情 况 ! ! 要求学校教育学生记住区委记% 停课庆
按 营 利 性 的 法 人 或 组 织 管 理 ! 适 当 减 少 优 惠 长姓名! 要求学生向小轿车敬礼! 求学生信奉 并 征 税 ! 同 适 当 控 制 ! 不 能 之 在 教 育 活 动 ! 都是不符合教育公益性原则! 学 某宗
中 占 有 过 的 比 重 $ 一 般 来 说 ! 在 义 务 教 育 阶 $ 校不
段 ! 应严格控营利性的投! 因为进行义务教育三要把维护教育的公益性作为教育体
$ 首先 是
二是确处理教育的公益性满足社会各种要 教育是实现少数人利益的工具$ 教育体制改 !求之间的关系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教育的公益性
学校教育是社会方要求的聚汇$ 例如! 政$ 教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最广大人民的
$ 如果我们口上高 必须
! 而在具体措的制定上却
! 那么! 维护教育的公益性就只 考虑部分人的利益 府有关部门要求学校行防艾病教育% 交通安$ 能一句空话法制教 教育"禁毒教育"环保教育"网络教"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 府与学校% 学校 !育等& 学校还要担负各种义务! 植树 % 扫雪 % % 教师与学生等许多利益系都在发生变化! 与社会摘棉花% 收割麦% 防汛救灾等等& 虽然这些教育 各方都应该把维教育的益性放在首
但学的经费% 师资和精力是有 !和活动都很重要% 推卸任$ 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问 相互争夺利益 学生的承受力也是有限的& 我国 教法!’限的 政府有关门应通过适当的法律% 政策% 经 !题上( 相法规规 学校承担的任务应当符合国家! 不 !济等手段实现对各级各类学校调控和领导 应当培养德% 智% 体% 等全面展的 !
$ 国家在受教者中进行
% 集体
道德% 纪律% 法% 国防和民
这些规定是确定校承担公益教育任务具体内 应随意涉其教育教学活动! 更不应将其
自己某些特权的工
有效制约的情况
教育方针自行其是$ 在教育体
意建立政府和
应该把是否有于维护教育
$ 判断一项改措施是否
要看它是否有益缩小教育资
不同阶层间分配差距 是否
是否有益于社会正和谐#
! 也不能仅仅是否提高了
% 是否吸引了量社会资金
准$ 如果教育制改革的结
% 学校把营利作要务! 那
$ 得怀疑了
作者#沈阳师范学教授$全
% 术
责任编
李爱国
!""#!$% 求 是 杂 志
诊所法律教育的公益性
诊所法律教的公益性 公益诉讼与公
诊所法
李傲
1999年,福基金会北京办处开始研究诊所法律教育
月,北大,清华等所院校同时开,标志着诊所法律教育模在中国拉开了序幕.2002年7
日一8月1日,国诊所法律教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所法律教育国际研讨会在珠海召
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究会诊所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简称诊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CCCLE)
立.迄今为止,有40余所高院校的法学院开展了诊所律教育课程.诊所法律教育倡导
动的理论,将法教学置于特定社会背景之中.其课程的践内容是法律援助,即学生在教
导下,为前来寻法律援助的当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在偿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学生去
会不同阶层,特是弱势群体真的生活状态和面I临的困,感受法律对于公民基本权利保
义,体会法律的然与实然之间矛盾和冲突,进而思考制性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培养
为未来法律人应具备的
一
般认为,诊所法教育源自美国.1870年,哈佛大学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提出了着名
德尔"教学法,即案例分析学法.这种教学法
生问的问答,要求
学生从司法审判角度去阅读案,通过案例进行推理,学从特殊情况演绎出一般原理.案
教学法教会学生问题做出正确反应,并设身处地地去思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
与高智力化的诉讼关的法律推能力.然而,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法学
占据统治地位的"德尔"案例学法遭到了现实主义法学的质疑,这种看似分析实案的教学
实上与实际脱离.离开了具体的会背景,离开了活生生的事人,离开了办案的真实感受,
推理,规则与原均失去了依托,成了空洞的语言.案例学法忽略了法律实践中其它领域
见,咨询,事实调,调解,谈判,起草文件中的许多基本技,难以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法律
更为主要的是,些具有社会责感的法律界人士注意到,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两极分
深,法律离穷人来越远.由于人没有钱打官司,他们的利在遭受侵害时无法获得救助.
福特基金会的支下,法学院的生开始为社会弱势群体提免费的法律援助活动,并将这种
入法学院的教育系.这就是诊法律教育.由此可见,诊法律教育从一开始就肩负两个重
是帮助学生学习律的操作实务,二是培养法律人的职业责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和保护人
这个意义上,诊所法教育又被称为
如果说诊所法律育在其最初源时就带有明显的公益特征,那么在今天,尤其在当前
社会转型时期,这种公益就更值得强调.诊
识,培养学生的法
律操作技能,更要过特定的法实践(法律援助)使所有与者增强公益意识,维护社会弱势
合法权益,保障权,推动社会谐发展.公益性特征应该为现阶段诊所法律教育的典型特
律诊所在受理案的标准,教学践的方式,教学目标的制等方面,都应该有意识突出其公
诊所受理案件的益性.法律所或诊所教师在选择件时要考虑到案件背后更深层
义,如案件带来的会影响,对行制度的思考,对某一社现象的关注和讨沧,对某一项公民
倡导性作用等,案件的公益性.近年来,我国已经出现了干起公益诉讼案件,公益诉讼案
现,预示着我国法律援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以法援助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社
感和职业道德为要教学El标诊所法律教育模式,必将来越重视公益类案件为学生乃至
武汉大学
?
157?
法学研究2006年第6期
来的积极影响.
诊所教学活动的益性.诊所学的同时,教师们实际也在进行着法律援助的工作,进
会公益服务.诊教师不仅要热自己的教学工作,更需有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诊所
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经参与或目前仍然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对社会的强烈责
得他们有着让人佩的奉献精神.法律诊所正在培养一批一批拥有熟练的律师技能,拥有
作者的职业道德,拥有社会责任和公益心的优秀学生,一切源自诊所教师的奉献精神.
神,将会被诊所学带到工作岗中去,带到社会中去,影其他人,影响律师界,法律界以至
社会.没有公益心的法律人,不可能成为也不应该成法律诊所教师. 诊所教学目标的公益性.方,诊所法律教育最初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为困
务的责任,传授如投身于这种务,传授法制对社会贫弱的影响的知识.【1]法律诊所教
成熟后,美国律师会《麦考利报告》在确定诊所学生学律师技能的同时,确立了统一的法
四项基本价值目标.[2]其主要括:尽职尽责;努力促进义,公平与道德,确保那些无力支
的人获得充分的法服务,尽到高法律及法律机构实现正的能力的责任;清楚基于民族,宗
族出,性别,性倾向或残疾偏见,并扭转这些偏见造成的影响;等等. 法律人应当具备公益意,同情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帮助弱者.法律人虽然以法
律工作为谋生手,但法律人的求目标不应是商业的利润,而是公平,正义.这种精神与物
无关,它是一种自内心的奉献神,期待得到的是精神上满足,是自我价值观的实现.如
所法律教育是一新的法律教育式,那么它的使命就是通过公益法律实践的方法培养这
律人,通过培养样的法律人,促进法治的发展,促进权的保障,促进人类的和谐和
[1]J.P.Ogilvy,GuidelinWith(?ntaryForTheEvaluation,Lg
?,Externshipj,IfJ.G0nzaaLawReview,V0l 38.2ooz/3,p.159.
[2]参见扬欣主编:《法学育与诊所式教学方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158?
维护教育的公益性
维护教育的公益性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7:07 作者:张维平
教的公益性是指教育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成的共利益。我国教育具有公益性是我国法明确规定的,也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济条件下,正确认识维教育的公益性,对于政府制定正确的育政策,保证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办出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育有重要
教
第一是全局性,教育事业是涉及全局性的事业。教以培养人为己任,而每人的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教育绝不是私人的活动,它通过对每个人的影响而影响全社。第二是全性,即有公民有受教的权利。现代社会,受教育经是一个人生存、发展必要条件。没有受过教育的公民难以融入现代社会,其个性、尊严和本需求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第三是利益性,即教育维系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同,育又是作为一种人人应该享有的利由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从这一来,它与营利性是相对的。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而设立法人,有些法学家称之为益法。承担着独立办学的法人应该是公益法人。为公益法人,须全局为重,不能坑受教育者,不能坑害社会。第四公,即教育事业应该纳入社会共同承担、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的范围。如果教育这样的公益性事业完全交给某个人或某个群去负责,事业的益性就会大打折扣。可以说,没有公共性,育的公益性就得不到保障。第五是平性,即教育活动应该遵循公平原则。例如,在学校招生时,招生的标准应该是公平的,招生的序应该对所有都相,任何违背公平原则的外加条都符合教
教育公益性的些特性是相互系的。只有全面理解这些性,才能对教育的公益性有正确的
维护教育公性是国家
维护教育的公益性,是我们党和国家面的重要任务,更是义务教育必须的基本职责。维护教育的公益性,应该做
第一,国家必须教育的公益性原则。首先,国家应该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保证教育投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改变由国家包办育经的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活动,这是完必要的,但是不能由此而变成依赖社会力量。作为公益性的教事业主应该由政府来办。政再困难,也要把教育别是义务教育办好。其,国家应该做好宏观调控工作,证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教展的不均衡严重地妨着教育公益性的实现。目,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阶层间,都存在教育资源置不均衡和教育机会不均等状。例如,富裕省份与贫困,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费相差十余倍。对这种不均衡发展状,国家必须不断采取措施,进行调控,之趋于均衡。是国家要扶持困难群众。困难群的教育是关系到教育公益性能实现的关键环节。国家要特别关注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能力和需要教育。有当困难群受公平对待时,教育的公益可能
第二,社必须支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国家在办好教育事业的同时,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量兴办和持教事,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真正变成全族、全社会的实际行动,为繁荣我国教育事业提供深厚的群众础和社会合力。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会团体、其他社会组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他教育机构,但社会的参须维护教育的公益原则。其中一个重要方,就是不能以营利为的投资教育。社投资者如果想营利,就应该进允许以营利为目的行业。如果投资教育,应该有不营利的动机或心理准备。国家在这方面有比明确的规定。如《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学校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还规定“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等等。这些规定都鲜明地体了教育公性要求,体现了教育不得利为
第,学校必须贯彻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学校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公益机构,其运行过程中必须贯彻公益性原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贯彻公益性原则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必须全面贯彻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建设业的各人才。然而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以不正的理由剥夺了一部分学生参加升学考试的利,有些学校取消了非考试科目的授课,有些学校视学习绩较差的
法置国家和社会的公益于不顾,与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是背而驰的。二是必须拒绝非益性因素干扰,不允许任何宗教和封建迷信组织或个人对学生施加影响。三是不得以教牟利。一些学校在招生中违规取各种名目的费,降低取标准;有的学在招收博士时,只录取副厅级以领导;有区提升学率,在高考中有组织地作弊;有的学校贩卖文凭,等等。这些作法都严违背了教的公益性原则,破坏了教育学秩序,必须坚决禁止。学校得乱收费。从事非义务教育的各各学校,对各项应收费用均要进行严格的本核算,不可超越学成本高收费。事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则应在步实现学费杂费全免的同时,逐步加学生的各种福利。按照我国务育法的规定,我国的义教育免除学费,但是可以收取费。学费主要括育教学场地设施费、师工资等,杂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过中发必不可少的消耗性物品费,如卫生用具、文具、教材等。然而,由于政府对义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也由于利益驱动,相当一部分学存在着扩大杂费收范围和数额,并把杂费用于教师福利和基建支的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收取杂费,已重影响了贫困体接受义务教育。目前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实行“两免一补”的措施,这是全符合育公益性要求的。今后,应把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实全费义务
维护教育
教育是一项系统程,维护教育的益性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维教育公益性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
一是正处理维护育的公益性与鼓
坚持育的公益性并不等于要求国家把教育事业全部包揽下来。国家在办好育业同时,还要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来兴办和扶持教育事业。我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教育的新体制和发展的新路。对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织或个人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面社会办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动,应该积极鼓励,大力支,提供优惠条件。目前,我国社会团体和个人于办学的经费占我国教育经费总额的比例很小,还应续吸引会团体和个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其教育公益性体现程度是不同的,义务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同,学历教
育不同,全日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不同,政府应对其采取不同的政策。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与教育活动有关的营利性活动。这些活动市场,也一定的合理性,不能简单取缔,而应合理地引导和规范,不能让其影响我国教育整体上的公益。按照不同的标准,这类活动可以分很多种类,例如,育活动相关但不属于教活动本身的,如教具制、教材印刷发行、办产业等;介于教育动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如家教、高考咨询、家长教育等;还有经允许的由社会营的教育活动,如幼儿语、国培训等等。对于这类营利性的教育活动,可根据情况,按照营利性的法人或织来管理,适当减少优惠并征税,同时适当控制,不能使之在教育活动中占有过大的比重。一般来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严格制营利性投,因为进行义务教首是
二是正处理教的公益性与满足
学校教育是社各方要求的聚汇点。例如,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学校进行防止艾滋病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环保教育、网络教育、法制教育等等。学校还要担负各义务,如植、扫、摘花、收麦子、防救灾等等。虽然些教育和活动很重,但学校的经费、师资和精力是有限的,学生的承受能力也是限的。国《教育法》和相关法规定,学校承担的任务应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应培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在教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想、道德、纪律、法制、防民族团结的教育。律的这些规定是确定学校担公益性育任务具体内容的依。不能认为谁兴办了学校,谁就有学生的任意支配权。在这方面,政府和学校的某些领导,迫切需要正认识。对于要求学校停课承担的非公益性务,学校必须然拒绝。例如,要求在学校进行某种气或特异功能的宣传,要求学校停庆祝元宵节,要求学校教育学生记住区委书记、区长姓名,要求学生向小轿车礼,要学生信奉某一教等,都是不符合教育公益性则,学
三是要维护教育公益性作为教
教育不是实现少数人益的工具。教育体制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教育的公益,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育体制改
必须利于维护教育的公益。如果我们口头上高喊护教育的公益性,而在具体措施的制定上考虑部分人的利益,那么,维护教育的公益性就只能一
在教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政府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等许多利益关系都发生化,各方都应该把维护教育的公益放在首位,而不应相互争夺利益、推责任。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问题上,政关部门应通过适当的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实现对各级各类校的调控和领导,而不应随意干涉其育教活动,更应将其作为实自某些特权的工具;同时,也不能学校在缺乏有效制约的情况下完全自主,更不能任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自行其是。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应注建立政府学校之间的制
应该是否有利于维护教育的公益性作为评价教育体制改革的首要标准。判断项革措施是否得当,要看是否有益于缩小教育资源在不同区、不同阶层间分配的差距,是否益于保证公民平等的受教育利,是否有益于社会公和谐;评价一项改革的效果如何,也能仅仅是否提高了学考试分数、是否吸引了大量社资金等作为首要标准。如果教育体制改革结果导致教师把谋生作为动力、学校把营利作为要务,那么革的方向就
(作者:阳师范学教授、全国教育
面临挑战的教育公益性
劳凯声:“
《教育研
20年,在持续、深入的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变迁面,教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社会关系分化和改组的过程中,教育领域正逐步形成影响未教育发展路径及其基本貌若干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关系。这一变化在打破旧的利益格局,使长期隐蔽在幕后的教育公益性问题凸现出来,成为们普遍关
在推教育改革时,我们必须了解领域中的社会关系体系发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教育的公益性问题产生了实际影响,应当如何认识教育的公益性,如何设计和完善中国教的
一、教育
教育公益性问题是20世纪90年伴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而成为一个被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的。那么,在这期间,国教育到底出现了哪些变,产生了哪些因素,从而导致教育的公益性
大致说来,从20世纪80年代中整个90年代,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发生了两个对教育的基本面貌有根本性响的变化。一个变化是就教育领域内部关系而言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对政府与学校关系调整的一个直接结果。正如我们所知,在我国长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社会控制与整主要靠一个超经济的政治体。这一体制运行的要动是人,它使社的各个领都被置于政府之。政府的过分强化导了社会自主力量的萎缩,教育领域状也基本如此。,20世80年代期开始教育体制改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形成一个既利于政府进行统筹管理,又能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学校有较大的办学自权这样一种型的权力关系。这着政府必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向学校放权,这势会教育领域内部的社会关发生变。就政府与学校对系而言,二的主体地位及其职权职能都生了极大变化,原先当大的一部分具有行性质的法律系开始发生性质上的变化。这体制的改革导致了政与学这两个主体之间的角色化,在教育领域内部逐步演变为举办者、办学者和管理三主体之的关系,从而使传统的利益格局始分化,逐步向一多元化的益结构过渡。上述变化尽管处于萌芽状态,方主体的地位及其权责也还没有定,但已经对教育公益性传统认提出了挑战。另一个变化是就教育域的外部关系而言的。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场经济的过渡导致原的一元社构开始分化出一个以市场经济为本特征的经济领域。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就是以私益作为出发点归宿,通过种契约精神,使个与社会、权利与义务之求得平衡。调整这一领运行的是建立在价交换、公平竞争基础的市场经济规则,而不是超经政治力量。在计经济时期,我国的教育领域曾长期处于封闭的,与市场无涉状态,学校主要听命于政府,与政府构成的是种简单明了的政法关系。社会的大变迁带给育的最大变化就是,教育已经不能不直接面对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通过市场对教育的限介入来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这已经成为一种要的教育运行机制。在这种化中,原的政府与学校关系领域开始分化和改组,市场开始介入,出了政、市场和学校种既互相联系
利益局的多元化和市场的介这两个因素使中国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发展的规模、速、质量和效益都有了极大的改观,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
但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教育的公益性问题却成为当前人们普关一个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市场的介入使原有的社会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关系利益机制发生了变化,一种新的利益格局正形成,并极大地冲击着传的育公益理念。人们在逐步认同这种利益结的合理性的同时,开始对切身利益的得失越来越具有敏感性,并成为对社会现实意程的一个主
二、公
在长期的计划济体制下,我们一直比较强调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对教育事业的管理表现为一种以命令与服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方式。府包了举办到办学的一系列权力,政府之外的他力量对办学的介入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一些本应由社或学校来做的事务被集中到政府,因带来很大的弊端。的举办、经营、经费投、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师管理、毕业生配等等,都是由政府门通过指令性计划来现的,学校的切行为都直接或间地体现政府的意志。样一种公共教育就其基特言,不仅是一种纯公共物品,而且是一种垄断的公共物品。与此相适应,人们遍认为教育是非营利性事业,市场的介入然会损害教育的公益性质,学校教育机构应提供纯公共物品,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根据这认识,教的家垄断就是保证教益性
然而这种观点具大的片面性,也不符合教育发展的历史事实。因为自从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产生以来,社会的教育需求一直是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来得到满足的,这是正式途径非正式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期,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社生中分化出来的时候,人们尽管已经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要求下一代行最初的劳动技能和活规范的训练,但这种教是同社会生活原始地结合起的。因此最初的教育主要表为非正式途径,即通过代际之的耳相传形式来提供。着人类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成,知识的传授日显其重,对知识传授本身的定性也日显其重要,这使得传授知的活动有必要从社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离出来,形门的活动领域,从而使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通过正式的途径,即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师职业为主要形式提供。近代以,随着教育的逐步现代化,教育提供正式途径又逐步地演变为公共径和市场途径两种不同的形式。公共途径是由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提供的教,而市途径则是以施利性行为的个人或营利性组基础的
从当代社会发展的进,随着社会结构(包括家庭结构)和境的变化,非正式途径的会功能在不断弱化,而教育提供的正式途径的两种不同形式——公共途径和市场途径在最近30年间则呈现出一种复多变的关系状。其中营部门满足社对教育需求的地位日趋重要。这变化趋势国前社转型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依靠私营部门的各种社会力量来提供特定的服是教育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途的教育提供方式不同于公共途径,其产品也具有不同于纯公共物的些属。应该说,尽管人们对这一问还有不同的看法,但经有越来越多的同营利性机构所提供的教育,他们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服务业,一种以交易的服务产品,而把接教育成是一种消费。为了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职前途,他们愿为己或自己的孩子而投于教育,愿意花钱买教育。这反映了教领中,市场的自愿交易关系正在逐步地形成。每个学习者或其家长都将变被动为种积极主动的选择,他们是这场贸易的消费者,因而权选择和获得满意教育服务。这就在学校、教师与学生或其家之间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消费者一方,学习者或其家长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满意度来选择某类学校、某类教育内,甚至选某位教师。与相对,学校和教师作为这项服务贸易的提者,有义务
自己对习者的承诺,来提供合格的教育服务。因此,在不的将来,学习者或其家长自己来规划真适合和有利于自己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和教形式,精心选适合自己的教育消费别、水平和品位,从而获得自己真正需要且有效的教育服务,可能是每个学习者和每个家庭在进行教育投时都反复考
这是一种与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完全不同的思维逻辑和行为逻辑。教育的市场介入和教育服务市场的形在我尽还是刚刚起步,并且仅限于局部域,但这一变化意味着现行公共教育体制的行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将迅市场化,人们将更视教育的效率。已不少学校开始过市场来寻求新资金来源,而投资者的眼光也开始投向教领域。些动向说明,在传统的国家垄的共教育体制之外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立在自愿贸易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提供方式,即市场化公益为。在这样一种新的供求关系面前,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正面临困境,所赖以存的教育的公益则
三、市场化
市场化公行为是现代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处理公益性事业与市场关系的行为模式。就教育而言,场化公行指办学主体通过某种市场化的式来获得社会的教育资源,以一种与政府途相平行的市场途径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享受教育服务的人必须交纳一定的学,而投入教育源的人则必定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市场的有限介入既实了一分人的私益,同时又满足了社员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因而实现了益。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教育提供方式。与政府所供的教育不同,市场化公益行为意味着把教育这种公共物品经过转,进入市,并通过市场运来向
我国教育的市场化行为肇始于近年来的政府与学校二关系的分化和改组。随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权力的逐步转移,在教育领域内部,传统的政府与学校二者关系开始分化,发育出了举者、办学者和理者三主体构成了者之间的制关系。最先推动这变化的一个有力素社会力量办学的出现。按照法律规定,这类学校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举的学校,因此这类学校的举办是非政府的各种社会力量。从管理制来看,这类学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的校长负责制。从办学经来源看,主要不是靠政府拨款,是靠自筹经费、学生缴费其他会渠道来解决。从构成的教育关系看,主要是种具有市场质自愿贸易关系。因这是一类完全不同于政府举办的新学,者同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有很大的不同。在政府举办的学校中,政与学校关系的分化也在引起一系列矛盾。随着市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对其所举办学校的理也很难继续维持,面临的问题正日突出。政府开始变传统的直接管理为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相结合,以宏观调控为主的理方式,通过不同的形,把当一部分举办和管理学校的职逐从政府
实践正在挑战行的法律和我们头脑中的僵化观念。笔者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中,至少已经发育出9种上不同传统制的办学体制(注: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科学出版社,2002.116-200.)。这些不同体学校都与市场构成了某种度的关系,使教育这种性行为具有了市场的性质,我们可以把种通过市场进行的办学为叫做市场化益行为。但是,这一种变化没有在近几年立法中得到反映。我国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这一规试图表明我国教育与市场的本关系。但是,教育能否介入市场,如何介入市场,政府在市场介入的情况下又如何发挥自己对校的调节能,问题的复杂性远不是简略
的。因此在实践中,这一个规定不仅没有够有效地调节政府对教育的制约,反而导致在贯彻中发生诸多认识上和适
通过市对教育的有限介入,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包括营利性构)同向社会提供教育产品,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通做法,也是当前中国育发展的趋势。然,现行的法律正在束缚着们手脚。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公益性机是否不得营利,或者说,“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是否教育益性的
应当说,随着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现代教育越来越具有一种公益性的特点。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不可能商品一样完全通过市场来提供,而须通过市场以外的资源配置机制来提供,这就导致在现代国家中政府所提供的教育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按照公共选择论的说法,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者根不能提供的公共物品必须由市以外的资源配置机来提,这机制就是代社会中集体选择,而政和各种非营利性组织是集体选择的基本形式。所谓集体就是由多人组的同体做决策,种共同可以是政治共体(如社团),也可以是学校、医院、出版社之类的非营利性组织。集体选择的功能在于取代私人之间市场交易,为社提供公共品(注:有的西方学接就把共物品定义需要通过集体行动和集体选择来提供的物。如美国学者布坎南认为:“任集团或社团因为任原决定通过集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定义为公商品或服务。”詹姆斯?M?布南.民主财政——财政制度和个人选择[M].京:商务印书馆,1993.20.)。 在我国,长期以来这种市场之外的资源配置制要是指府,政府的一元化教育提供机制教育成一种垄性的公共物。可以说这就是我们多年对教育公益性理解历史根源。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政府所提供的教育,种公共品是用纳税人的税赋来生产的。从论上说,政府在向所有的人征税之后,应有效地满足所有纳的教育,事实上,教育的国家垄断并不保证每个纳税人在纳税之后能得到与他所支付的税赋相称的教育品,从而导在教育的社会提供面出现政府失灵的问题。这说明,教育的国家断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教育的社会供给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公品提供者的职能作必要的区分。我国学者康晓光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垄断性公共物品,例如国防、立法等(在一定义上似可包义务育),而非营利性组织的要职能则是提供包括教育在内的其他非垄断性公共物品。(注:康晓光.创造希望——中国青少年展基金会研究[M].漓江出社、广西师范大出版社,1997.606-608.)这就是说,教育的社会提供不应该由政府垄断,作为非垄的公物品,它可以政府和各种社
从理论上说,只要教育以非垄断的性质,那么这公共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产生效用上的可分性和消费上的排他性,就可以转化为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品来向社会成员供,这时营性组织会介。营利组织的介既实现了自己的益,同时又满足社成员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因而实现了公益,因此大多数国家对利性组举办的教育并不简单地以禁止,一般都采取较宽的政策。这说明,教育这种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转化,可以进入市场的,是可以通过市场作的。经过转化后的教,尽管是以私人物品或者准私物品的面貌出现的,但它实私益的同时也实现社会的公益,因此仍应看是公益行为,即一种市场化的公益为,而不是纯私益的行为。由此见,育的公益性质并不必然与“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相联系。而中国教的公益性之所以会与“不以营利为目的”画上号,而且发展为一个问题,这并不是由于教育公益性本质决定的,而是由于法律的规定这两者具有了等同性。因此,“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教育公益性的内在定性,不教育公益性固的一种性质,而是法律赋予它
因此,似可以这样说,教育的公益性质并不必然排斥营利性行为的存在。教育能否营并不决教育的公益性质,而是取决政策与法律的选择。如果单靠政府提的教育不可能充分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果法律不可能有效地禁止教育性行为的存在,那么我们必须转换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能通过对育领域中的营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使这种经性活动不致损害教育的公益性质,甚至与教育的益性相一致。而为了达成这样一个目标,政策与法律的正确择应当疏而不是堵,管
四、教育公
教育的市场提供蕴含着一设,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作为教育资源配机制的政府之外,政府之外的资配置机制应该成为政府的必要补充,其功能是和政府一样地提供公共物品。这需要改变传统的“社会公益事业就是非营利事,市场不能介入”的念,通过政府给有限市场作相结的办法,来顺过去教育完全政府包下来所产生的种种。但是,转化实上存着极大的方法论困难,因为这种转化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追求利为直接目的,资本的寻利性导致生产者经营往往会自地倾向于以自身利益作为出发和宿,通过市场运作的规则,实现自的益。当种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般都是从身的利益出发去考虑自的行为,如果由市场运的育仍然是一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那么作为办学者,由于无法解决无付费费的问题,则他最终然会放这种利可图的生产。所以当教育种公共物品转化为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向社会成员提供,就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可性和排他性,从而使教育变成一个有利可图的领。而面,教育的价值基础又决定了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通过对个体传递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促进个体身心发展,使体社会化,并最终使社会得以延和发展。学校的教育从根本上说不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获得利润,而是为了福他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是从文化、精、体、社会诸方面开发的潜能,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各种基本条件的事业。因此由公益性取代古代教育的私益性是现代教育别于以往任何一种教的一基本的价值前提。对教育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向成了教育公
由于以上因,市场对教育的介入只能是有条件的。事实上,随着市场对教育的入,会值分配的合理性问题必然凸现出来,社会的教育资源在物与、人与物、人与人几个方面的结合否最大程度地体现教育机会的平,这必然成为人们普关注的问题。因此,教育作为一种益性业不应简单地等同于的商品。事实上,单纯依赖市提供一种渠道并不足以平衡社会对教育的供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对教育的市场介入应当做出限制,这种限应具体地体
首先,了更明确地规范学校的行为,必须对学校保持一种不同企业他社会组织的法律监督。具体地说,由于学校属于益性机构,因此,在遵循教规律,独立自主办学的时,必须对其权能做必要的限制。在制度安排,应简单把学校这种社会组织与企业相等同。府对学校的作用不能因市场的介入而弱化甚至退出。相反,在这里,政府的监控功是相重要的一
其次,营利性组织的办学行为必须做出明确的价值定位。利性织的介入必须首先满足社会成员对教育的多化需求,实现社会的公益。对营利性组织举办的育必须制定明确的律规范,使教育这种公物在严格条件下经过转化,进入市场,实市场运作。营利性组织在介入教育市场时,其所具有的资格和能力与其他场是同的,
权利也是不同的。特别是资本的寻利性应做出要的限制并保持有效的法律监督。所些特点的体现都必须通过一种确定性,即法律的
再次,对政府市场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作用领域应有明确的界定。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和政府都会有“失灵”的情况,因此,二者是互相排的关,是一种互相补充和交替发挥作用的关系。同,在不同的教育领域,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又是很不同的。例如务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的,只有经历了样一个教育阶段,个能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因此义务教育的公共性就远远高于其他教领域,是由国家承担主责任的一个领域,应当化国家的教育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更多体现实质上的社公平,使人人都接受一条本相同的教育。所以教育的供给在更大程度上只能依于国家。而义务教育以外的其他各各类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并不是会成员普遍享有的,在这,所谓的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一种形式上的社会公平,即机会均等。机均等保证教权利分配上的程序平等,不保
如何建立种有效的机制来协调教育的公益性和资本的寻利性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当前教育体制革中一非突出的问题。中国的市场经尚未发育成熟,相当多的规则还缺乏可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能否在公益与私益、平与效率之间取得适度的平衡就是一大问题。另方面,中国的教政策和法律对如何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发的德行为尚缺有效的预见和准,这就是说,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一些人有可能会为了某些经济目的而背离其教育宗旨,模糊甚至抛弃教育的公益性价值取向,急功近利,金钱至上,其结必然会把育改革导向一条满荆
五、重
由于教育兼有共消费和私人消费的双重特性,作为一种公共消费,教育在许多情况下都是由政府当局免费提供或不以成本价格提供的。鉴于力素质对会发的要性,世界各国都把一定程度的教育(通常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当作个人的基本权利,因而政府支出在多数国家中都是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而为一种私人消费,教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市正在培育一类新型的消费,他们的需要和兴趣成教育系统实现课程、构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微型化,出现一些区别于传统教育针对不同习者需求的教育型。 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共教育体制都在经受全面的挑战,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少国家的教在适应市场需要的过程中都进行针对公共教育体制的改革。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革新,它迫使教育这一相对保守的领域直面市场,而正在促一新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才培
另一方面,由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当代教育使知识的传播已经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让每个愿意学习的人都能以一种他希冀的学方式享教育服务,这导致教育的市场化运作跃上了一新台阶。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正由此产生。这是种真惠及所有人的教育,它强调知识学习过程的可选择性,体现学习位的思想,包含着“用户一主义”的新理念。这样一能性加上教育的市化运作,正在孕育出一种的教育消费观,从而导重新解释关于学领域中知识传授的义,并进步影响教育者(学)和学习者(消费者)的为。以说,新的教育消费观正在使学校发生极大的功能转换,使教育服务开始具有一种自愿交易的质,并出现种新的教育关系模式。因为一旦识的传播实现消费化,学生更轻易、更主动地掌握之后,知识本身就会被解构并逐步具有了进入市场可能性。为种催化剂,学校正在促识传播
赋予教育以某种类似于商的可分性和排他性。别是在高等教育和各种职业培训中,现校机构和其他培训机构正日益以企业或商业实体
在这情况下,我国的学校教育必须新视自己的功能及其运行方,必须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经济、新技术和新观念做时的回应,适时应变地对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加以选择,发挥其组
应该说,公教育体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要根据社会的变化、根据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功能及其发挥状而不断适时变。尽管我们对当下教育的这种变化还缺一种精确的把握,但从当前我国社会变迁的实际状况,从社会对教育的功能要求及其发挥的实际可能性来看,可以这样来描述当前国公共教育体制应有的:它应当是一多元化的教育体制,事的是公益性事业。成公共教育体制的各级各类学教育机应当是一种非府的和非企业的社会织,供的是公共物品。由于教育的非垄断性质,种公共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化为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品,通过政和市场两种途径来提供。提供公共教育的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机构,根据办者的不,以是公益性机构,以是
我们正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对教育充满了希望。但是,在近个世,我国的公共教育积累了太多的计划经济烙印,为此,们必须以市场的精神对我国的公教育进行观念和制度的创,才能使其能适应飞速展的社会。同时,我们不能不注坚持教自身固有的义,即教育活动及其成果涉到的人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问题。教育应成为改革社会的利器,成为惠及民众的公器。为,教必须信守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