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参观中山陵
参观南京中山陵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阴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白马小学三四班 李若冰
“十一”长假期间,妈妈带我参观了南京的中山陵。妈妈告诉我,中山陵坐落于南京城东的钟山脚下,古时候叫“金陵山”,从汉代开始称为“钟山”。
走进中山陵园,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博爱”两字。陵园的主路两边种植着高大的松树,妈妈说:“在陵园这些地方种植松柏树,象征着人的精神像松柏树一样万古长青。”
经过“博爱”坊,我们来到“陵门”。“陵门”顶是青色的琉璃瓦,“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亲手书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陵门”后的“碑亭”内有一座高大的石碑,正面刻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金字;背面没有刻一个字,妈妈告诉我:“孙中山先生一生非常伟大,当时立碑时,他的学生不知该怎么评价才最合适,于是他的夫人宋庆龄就建议立下一块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他的一生。”
“碑亭”后面就是长达840多米的阶梯墓道,从下向上放眼望去,一层层台阶笔直地通往“祭堂”,听说是由392层台阶和8个平台构建而成。但是从下往上看,只能看到台阶,看不到平台,导游说:“这层层台阶象征着革命的道路曲曲折折;八座平台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整个设计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听不太懂,但是仍一鼓作气地攀完392个台阶来到陵
墓前,这时回头望去,居然真得看不到一个墓道石阶,只能看到八座平台,我不由对妈妈说:“这设计者也太聪明了吧!”
“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祭堂”中间安放着孙中山的汉白玉坐像。“祭堂”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祭堂”顶上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汉白玉坐像后面就是“墓室”,由于近几年到这里参观的人太多,墓室门封闭起来,不再让游人参观。妈妈说:“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安放在这墓室里。”
在来中山陵园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孙中山先生是谁。今天,看无数的游人来参观他的陵园,又听了妈妈的一些讲解,我虽然还不是太懂,但是我知道了孙中山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会找一些书籍看看,多了解一些他的事迹。
范文二:参观中山陵
坐落于紫金山南麓 ,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陵墓建于1926年1月至1929年春。
墓建工程设计师吕彦直把主要建筑放在一条中轴线上。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中山路是原来的迎柩大道,是孙中山先生灵柩南下时走过的路,也是南京第一条柏油马路。当人们沿着这条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墓道南端的三门石牌坊,上刻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前广场南端孙中山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再进为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过碑亭即为陡峻的石阶,石阶共分八段392级,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大家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中有关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
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华表乃为柱状标识物,标志祭堂即在此。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民生”门上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直额,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
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1930年在巴黎雕刻的。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
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所有谒陵者进入墓室后都很自然地俯首向孙中山卧像行往目礼。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在中山陵四周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物,是由当时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投资修建的。此地可游览1小时 ,周边可游览:灵谷寺 明孝陵 。
范文三:参观中山陵
缅怀孙中山先生
——参观中山陵,瞻仰革命先驱
缅怀孙中山先生
——参观中山陵,瞻仰革命先驱
[摘要]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爱国者孙中山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救国救
民的伟大事业。我在参观了中山陵后,进一步加深了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并在此表达我对他的钦佩。
[关键词] 孙中山 中山陵 革命 崇敬
臧克家曾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而我们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显然是后一种。
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孙中山先生因肝癌病逝于北京。虽然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其经历、事迹、精神、思想都将永远是中国人民的珍贵财富,将永远记于人们心中。一位美国学者曾这样评价孙中山:?是他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要求国家的统一、和平,结束外国人在中国所处的特殊地位。一言以蔽之:‘挽救中国!’——一种很老很老的呼声!对此,爱国的中国人民肯定地会加以支持和响应的。?孙中山的去世,是中国的巨大损失,国内各报刊和各界人士都给予孙中山极高的评价,就连与孙中山政见不同的人,都不能不承认孙中山精神的伟大,人格的伟大。
美国一家报纸,更是将孙中山先生与印度的甘地、土耳其的凯末尔、俄国的列宁、美国的威尔逊一道,列为?现代五杰之先知觉者?。
共产党人陈独秀说:?全国的民众啊!我们没有了为国家为民族刻苦奋斗40年如一日的孙中山先生了!我们失去了伟大的革命领袖,是我们极大的损失。?李大钊盛赞孙中山:?40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红色红旌,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诚为人间留正气。?
就连总是站在孙中山对立一面的梁启超也承认:?孙君是一位历史上大人物,这是无论何人不能不公认的事实。我对于他最钦佩的:第一是意志力坚强,经历多少风波,始终未尝挫折。第二是临事机警,长于应变,尤其对群众心理,最善观察,最善利用。第三是操守廉洁,最少他自己本身不肯胡乱弄钱,便弄钱也绝不为个人目的。?
时至今日,孙中山先生依旧在我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们的主席**也曾这样评价过他,?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于是,怀着对孙中山先生无比的崇敬之情,早晨六点多钟我来到了中山陵。早上微露的晨光洒落在这个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的陵园,它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当我亲眼看着眼前的景象时,不禁被它的那种气势所威慑到。抬头仰望宏伟的中山陵,它
庄严雄伟,令人肃然起敬。此地的确有帝王之气,也难怪我们的孙中山先生会一眼看中这里,并一心想要在这长居。据说他在北京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南京是国民政府成立之所,之所以葬在南京,是为了不忘记辛亥革命。?其爱国之心,在此也可见,自己生命垂危却依旧不忘革命,不忘自己为拯救中国的理想。
此时的我站在一片呈半月形的广场上,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我抬起脚步往上走去,走在墓道上,走在那一节又一节的台阶上。听身旁的导游兴致颇高的讲到:?中山陵共有392级台阶。3代表‘三民主义’。而我们中国自古号称九州,这里的‘九’就是指实现孙中山的理想——祖国的统一富强 。最后的2呢,代表孙中山当年所倡导的、我们今天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仍然要讲的——国共两党合作!?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后人的杜撰,还是我们的设计者果真如此的用心良苦,道出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事业来。
想到中山陵的设计者,我不禁回忆起前天在我决定来这参观时,所阅读的相关资料来。遵照孙中山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陵墓建筑特色,又有创造性的突破。首先,陵墓整个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省之感。孙中山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图案,最符合?唤起民众?之意。其次,从设计来看,它结合山坡地形地貌将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墓室巧妙地布臵在一条中轴线上,用大片绿地和宽大的石台阶把这些单体建筑组合成为一组庄严肃穆雄伟的整体建筑群,主体建筑——祭堂虽采用了传统的造型,但却把平面设计成方形,突出四个角墩,屋顶采用蓝色琉璃瓦,墙体采用花岗石,护壁及柱子均采用黑色花岗石,烘托着孙中山的白色大理石雕像,十分肃穆。最后,祭堂在前,墓室在后,使用祭堂时,墓门可以不开,墓室为圆形,墓圹一周筑有石栏,便于谒陵者以此瞻仰,而且墓穴在地下,即使地面建筑被毁,孙中山先生遗体也不会受损。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由于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并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基本上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实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为设计中山陵,吕彦直拖着虚弱的身体,不分日夜地在工地巡视督促。1929年2月,墓室、祭堂基本完成,吕彦直在上海卧床不起,病中仍念念不忘中山陵工程。不料就在工程即将全部竣工准备迎接他来工地验收时,他却在上海病逝。人们无不为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建筑师未能看到自己呕心沥血设计、监造的中山陵建成就英年早逝而惋惜不已。不过,历史并没有辜负他,其所精心设计的中山陵,在当下,每天仍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游览,被人们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回想着吕彦直为中山陵所做的贡献,让我不得不联想是什么让他有如此的动力,这样执着的坚持下去,并且始终如一、一丝不苟工作——那就是他有一颗对孙中山先生无比崇敬的心。
走到祭堂,我回头向下看,那中山陵就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让我更加由衷的钦佩我们年轻的设计者——吕彦直。中山陵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
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和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仿佛此时此刻,孙中山先生就栩栩如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进入墓室。室内是一座半球形,据介绍,其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用8个反光镜;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墓室的中央是直径约4.3米的大理石圹,深1.6米,大理石圹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石圹的正中棺椁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身着中山装的汉白玉卧像,与其真人比例大小一样,神态宁静,面容慈祥,如同生前安睡一样,令人肃然起敬。我走到墓前,不自觉的向我们我们的爱国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深深地鞠上一躬。我想起了他在生命弥留之际,仍用断断续续的语言说:?和平,奋斗,救中国。?这是何种的胸怀啊,即使将要离开人世间,却依旧怀着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
他是如此的安详,如此的让人无法臵信的宁静,而生前的他是怎样一次次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从那一时期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在今后的若干世纪内,中华儿女也将继续为之奋斗。
走出墓室,我想了很多很多。孙中山,他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又是一位大公无私的爱国者,还是一位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家。孙中山逝世以后,全国各大报章发表了众多的评论,其中上海《申报》的评论饱含着对孙中山的深厚感情,对他的一生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于为国之外,无其他杂念,可谓纯洁之爱国者。中山先生真实行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以中国今日之情形言,人才少,奸佞多;有所措施,每反初愿,不能尽如人意;此乃社会之孽,而非中山之罪也。故以有名于世者,中山先生诚中国一人而已。
诚然,在内忧外患之中探索救国之路的不止孙中山一人,为此献出生命的仁人志士更是前个后继。但是,孙中山却是一面伟大的旗臶,清王朝正是在这面旗臶下轰然倒塌,中华民国也正是在这面旗臶下迎来曙光。
一代伟人孙中山逝去了。他应该是怀着遗憾逝去的,因为他不能亲见他梦想中的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但他也是怀着自豪逝去的,因为共和的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四万万中国人正在坚定地沿着共和的道路前行……
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在中华民族最终完成国家统一、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一珍贵财富的作用。一切中华儿女都有了解孙中山、学习孙中山、继承孙中山事业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李菁.天下为公——孙中山传.华文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林家有.孙中山研究 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李敖.孙中山研究.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8月第1版
范文四:参观中山陵
参观中山陵 激发爱国情感
清明节即将到来,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文化生活, 3月26日上午,池河中学团委组织开展了“参观中山陵 激发爱国情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团员40余名到中山陵参观学习,充分感受南京中山陵的文化风采。
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建筑群依山而建,形似自由钟,象征着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唤醒民众,反抗压迫,为挽救国家民族而奋勇向前的精神。中山陵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体系宏大而精深,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培育了民族精神、陶冶了道德情操、提升了品德修养,这是指导广大团员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丰硕物
质成果的力量源泉。最后,同学们集体宣誓:一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
范文五:中山陵参观记
中山陵参观记
李婧淼
一天,我们满怀着兴致,游中山陵。出中山门,是一条林阴大道。道路两旁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树把道路上的天空遮掩的严严实实。
啊!中山陵到了,导游说:?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他的陵墓是依山而建的,高差70米,有392级石阶和平台10个。?我们先来到了陵门,陵门全部是用花岗岩建成的,屋顶上覆盖着蓝色琉璃瓦,陵门有三道拱门,中门门额上刻有孙中山手迹?天下为公?四个金黄色的大字。从陵门出来,就到了碑亭,石碑正面写着?国民党葬孙中山先生与此。?导游对我们说:?石碑很特殊,它的后面没有碑文,本来,是让汪精卫、胡汉民这两个人来写碑文的,可是,他们讨论后,说:‘此人一身功过,自由后人评价。’所以没有写碑文。?出了碑亭,我看见了海拔158米的祭堂,我们就开始爬楼梯,过了半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祭堂的平台,前面在底下看上面是许多级石梯,现在从上面向下看却只能看到是个平台。祭堂门楣上方绣刻着?民族?、?民权?、?民生?这六个大字,这就是三民主
义,大厅正中有法国大雕刻家塑孙中山汉白玉一尊。东西两旁有《建国大纲》全文,我从里面知道了国民党的一些知识。
我喜欢中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