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档案馆的含 一 数字档的含义 数档案馆将原有的为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通过网络设备行理和利用,是传统档案馆功能的延伸。数字 档案馆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态的信息, 信存储和用不受地域 的限。数字档案馆中,可以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 保管、编研和利用等各项业务,同时能开展电子商务、信息咨 询、业务培训、探索争鸣等学术交流。数字档案馆同时也能把包 括多体在内的种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和发布集成 一起,这些信息得以网上传播。数字档案馆还可以用多 体数库信息技术,在图象检索、视频点播文献资料等方面 提供有效的检索方案。 数字档案馆是信息存储与检索的重大延伸,数字化和网络一 起构成它的基本特征。 字档案馆一个突出特点是所有馆藏信 息资料都可以实现数字化。 各种介质承载的重要献资料将被大 量数字化,而那些原始案可能成为“标本”更好地加以保。 数字化馆藏凭借网力量,将档案信息快速传播,满足社会各方 面的需要,这馆就成无形观念上的“基地”和“中心”。数 档案馆主要特
式多样化、技术标
(二)数字档案
一、过多层面的息采集,形成会综合信资源库 与传案馆比较,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库将是丰富彩 的,不仅涵盖了原来的档案信息资源,其信息采集将进一步扩大 到现行文、资料、各行业业数据、社会公众服务信息、网 上相关信息、数字图书馆信息等,其载体形式括语、视频、 图形、图象等为广阔的领域,是一个以档案信息为核心内容的 社会综信息源库,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 求, 从而使资源库通计算机通信网络接成关国计民生 的超大规模的战略性识库群。 二、海量数据存储 数字档案馆保存的各类信息主要是计算机生成的电子文件和 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的种档案信息及其他社会信息。 电子 文件的存储介质其密度大大于以往各种人工可识读信息介质。 随着技术的进步, 电子文件介质存储密度还将续加大。 因此, 数字档案馆具有对数据“量存”的功。 三、档案信息的有效访问与查询 数字案馆立
个分散的档案信
馆建联系,而不受地理置和时间的限制,跨馆际查询。 数字档案馆有多查径、强大的检索能力、友好的用界 面及完的借阅管理调用制功能。 能根据检索项提供多条 件组合查询, 并能对常用检索途径进行优化, 满足用户对查全、 查准率要求;能根户要目录检索、元数据检索、全 文检索、图文声像一体化检索;能对查询结果进行显示、排序、 转存、打印输等技术处理;能通过数据调度和数集成等方式 建立检索机制, 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对电子件资源 (包括目、 索引全文)进行远程查阅和调用。经数字化处理,进入数字档 案馆数据的各地孤本、珍档案资料也能网上查询获取。 数档案馆的系分为自我服务信息和请求帮助系统, 前者能各终端或微机上显示利用指南, 可用菜单方式或窗口软 件,自动指引利用者使用数字档案馆;后者为请示帮助系统,是 用户与档案馆联系的渠道, 用户可以通电子咨询信箱向数字档 案馆提出咨询,也可接受提供的信息服务。 四、档案信息的发布与递 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发布和传递主要有种形式,种是 光盘发,一种是网络发布。前是指将档案信息复制光盘, 用户不需安装应用系统,只需先执行光盘阅读程序,即可档 息进行浏和检索。后者分为 INTRANET 网上发布(即通过 域网为档
(在公众网上公档案信息) 上发布是过网页制作软, 。 将编辑出来的数字档案信息在网页上,供户用。与数字图 书馆不同, 数字档案馆对于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性维护是至重 要的,较少出版权;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提供利用受时效与 密级的限制,一些内容不能公开,须分部网和外部网两个部 分,用户可以根据授权度查阅网页所提供的档案信息。 五、数字案信的安全保护 数字档案馆的安全包括网络、系统、信、物理等方,要 由靠的技术措施和善的理度来保证各方面的安全。 1.网、系统安全。数字档案馆的权限管理是保障网络、系 统安全的重要措施,包括认证和访问控制。通常有三种认证: 用者份认证、计算机认证(在处理机密档案信息时,系统需确 认与哪些计机相连)、档案信息的认证(用户要确信接收的 信是真实可靠的,不是被修改过的息)。访问控制是指通 过授权,控制用户访问源范,防非授权访问,保证网络 和系统的安。 2.信息
体 系,需要边保卫、侵检测和安全反应等环节着手建立信息 安全保障体系。 3.物安全。采取内外网隔离,物理开方法,过防火 墙连接内部网和因特网,确保信安全。防火墙的作用是过滤每 个通过的数据包,拒绝那些违反
防火墙可以效地阻止入侵,保证涉案信息的安全。 六、数字档案息源的系统管理 一个现实的数字档案馆将保存三种资:完全公开的档案 息;有保密要求,需授权才可利用的档案信息;从外集的其 它数字化息。数字档案馆能通过专用软件系统,对入数字档 案馆的各类信息按不同的要求进分类排、价值鉴定、数据 、目录生成、数据统计、自标引、信息组织、打印输出等有 序整合,确保其真实、完整、可读,使之形成个有序的信息空 间。能以文件形成者的职能和业务活为依据,自动鉴定和存储 所捕获的电子文件。 并能运用身份证、 保密、 访问控制等技术, 保档信息的安全与合理利用, 有地维护
美育的含义和功能
来:《小学教育学》?发
二、美育的功能
(一)
美育直接功能用两字表示即“育美”。我国学者认为:“美育的务可概括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直接功(审美观以及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与美育概念
(二)
美育间接功能一种附功能,或者说是一种潜在功能,是为其他教育能发挥供前提条件的作用,具体,就是美的育德、促智、健体功能等。蔡元培生在20世纪初就说过:“美育者,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我国近代民主命家、教育家。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长职。他大力导美育,于1912年发《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明提出“军国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举的教育方针。1917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进一步阐发他的美育思想。《蔡元培全集》《
(三)
“超”是对于既的美功能观而言。一般的美育功能观认为美育的功能非在于审美观的确立,审美、创美能的发展,同促进德智体诸育等,有超出以上论及的两功的范围。这两种功能观对应的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美育概念。而与实美育概念相联系的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成的人生意趣和理想界追求等,显然已经“超”出了原有的
以蔡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为代表的中外美育理论及实践,对于生终极意义、意趣及育过程身美学自由精神的追求等美育“超美育功能”或价值的认识,在种意义上
1
2
含义的性质和功能
?6?《外语研
含义的性质和功能
熊学亮
(外 徐盛
语教与研究》3/96)一文中,从义起源、发生、类别、话语构建中的作用几个方面,对他自己最近几年
(1)Ienteredahouse1(2)Icutafinger1
了简单扼要的综述。
徐所出的含义本体和含义在构建话语中的作,以理解成含义的性质和能两个方面,本文想就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供语
11含义的性质
同样一个a字,在(1)里有“屋子不是”这个含义,而在(2)句里却“手指是我的”这个含义。为了解释(1)说,a,,,house;为解2,,手指和手以及手的主,有一种知识结构(或)关系,因为正常有十个手指,如果说了Icutmyfinger,意思反而可能会是“我只有一手指”了,因此这里a指是手那个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些是常规关系没有错,只是在一个语境里,通常只会激活若干这种关系。Gazdar(1979)把这些关系排成“蕴含→小含义→无向量含义→先”信息增生序列(meaningincrementation)。语言成分只一激活(即在话语里出),码伴
)和先设(presup2position)信息,在一定的情下,可产无向量含义(scalarimplicature)和小句含义(clausalimplicature)。把上信增生序列倒过来,就成了一种意义取消序列(meaningcancellationprocedure)。也就是,果在一轮话语内同时存在四种信息,先设最先被取消,或者说前面的信息有取消后面信息的倾向,这种取消序列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比如某一语言成被主题化)又会被打,只有与意图有关的信息才会保留来。a这个词拥有多种在词典内找不到的规关系意义,比如a在上面个不同
徐的“句话商榷地。围(原话:只要是词语外的就是含义,词义反映的只是事物本质),那么我们又怎么能把这种现象看是“音义”系呢?比如下面几个词语的音义关系一般就字/词典意义,这些词语在语境真空里是没有何含义可言的,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这些词语(不定冠词、连词和量)
a:each,every,per
and:ajoiningwordusedbetween
some:unspecified,relativelysmallnumber
oramountof
all:thewholesumornumberof
这都是单调乏味的词语,没有何
《外语研究》1997年2期(第52期)的,这些不同的含义是这个词固定意义,a在不同的语境里又可以有新的含义,这些义和a的关系不音义关系,音义关系是语法关系,而语言形式和语言含关系是语用关系,者绝不可混为一谈。必须说明的是,这里“语境”指的是语句,在语句内激活的含义一般性的,因为在特定场内,种一般含义可能被取消。方说,在一特定的场合内,土匪头子对手下人说“:今后谁不听我的命令,我就掉他一个手指”,若干天后有人问他部下执行命令的情,他说:“Icutafingertoday”,此时的手指不是他自己的了。因此我们不能说a有什么么含义。含义是按语境而的,在特定
,,,,原制,因之二是与际意图无的含义仅仅语的影子,就像晴天外出地上定会留下影一。可是影子不是外出的目的,与意图无关的含义也不是交际的目的。与交际者意图关、语境有关、多半通过第一轮(相关)推理获得的意义(见Sperber&Wilson1986),才能算作是话语真正的含义。获得真正含义对人来说不是件很难的事,因为一方面,我们可以把“意图”为限制含增生的“奥卡姆剃刀”(Occam’sRazor),在特定的境中许多无意图的含义就可以排除,而最多成为语言的影子;另一方面,人的行为是受“省力原则”控的。根Sperber&Wilson(1986)的相关论,话语片段状,从这种片段性质的话语里获得的假设经过“命题形式充”(propositionalformenrichment)后,为语言的“显义”(explicature),
?7?
(physicalcircumstantialinformation),而隐义(implicature)则涉及
知
(3)Thelonerangerjumpedonhishorse
androdeintothesunset1
(4)??Thelonerangerrodeintothesunset
andjumpedonhishorse1
(3)句里的and有andthen的含义,表示
的是一顺序关,这种顺颠倒过来,就有些不合情理。是:and,and。有了义,非,论变得更有条理了。也就是说,真逻的and概念和英语中and的概念不同,前者的换位[(p&q)=(q&p)]并不影响真值,而后者一定的场合内却
some和all就词语自身而言,所指比
较一致,能相兼容。然而一把它们放到语句中,彼此之就存在某种蕴含关系。Horn(1972)和Gazdar(1979)把种关系成是一种无向量关系(scalar)。由
的词语间也应无量关系。众多的无向量词语组合中,上两个量词就可以构成一对〈all,some〉无向量蕴含关系,这两个词语果到语句,就可以产生量的含义。量的语义(逻辑)蕴含下限,即一般情况下,all量蕴含some;量的用蕴含(推理)取
蕴notall。说这是一般的情,因为语言毕竟不等
(5)Someoftheboyswenttotheparty,in
?8?factall1
《语研究》1997年第2
这是因为,由infactall所引起的小句含义
取消原有的无向量含义,原是用了infactall这个插入成,表示说话者经取了前句子内some的notall含义。另外如果〈know,believe〉构成一种无向量蕴含关系的话,believe蕴含notknow,把be2lieve放进复合句的主句里,便了一种封语境(opaquecontext),使从句的含义有q和notq两种可能,原来从句里有的无向量含义推导规律也就被打破了。以上是Gazdar(1979)所讨论的量含义投射矛盾和义取消问题。Gazdar认为,复句的含义不一定等于句内小含义的简单相加,有时小句的含义产生矛盾,后,含义有增生的可能里,,,,语用学所探讨的含应该是在词启动后所产生的义,而不是从词那里根据经验和常规知联想出来的。们可以从词语那里联想出无数潜在的含义,因为我所生存的世界万物本来就是互相关联的。此外,通过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段激起的意义联想S&W的说法是弱含义(weakimplicatures),应该拿修辞学、文学、甚至文学的范围里去研究。含义并不像徐桓先生所说那么泾渭分明,国外的语言哲学家们在过去30年里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专门探讨含义、义蕴含、用先设、逻辑蕴、语用蕴含等概念,些力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深化含义的研究,但至今似乎仍然没有什么明确的结论,这就说明含义的复性和研度。有难并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混淆概念,至少含义和先设知识不一码事,而先生在给义定时有时把先设知识当成含义来
内处理(参考Carnap、Lyons、Bar-Hillel等的做法),种语义学的理想化含量相当高。Grice1975题为“LogicandCon2versation”的那篇文章,标着含义论的诞生。含义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理顺原语义学的研究脉络,减轻语义学的负担。Grice当年想出implicature这个字典里找到的词,决不是想拿它去包容一切,而可能是想建立一个特殊的语言哲学范畴,、字,、不,、难以驾驭的。我们研究含义,主要探讨含义产生和推导的律,含义的分类学术界的说法本来就统一,如果超出含义范围去按照数种标准含义或“含义”分类的,甚连理
徐先生“惯常性约的度高,产生的是一般含义;惯常性规约的程度低,生的便条件性特殊含义”的说法比Grice(1975)的交际准则遵守或违反说更理一些,只是徐先生似乎没有把这一标准含义分类结合
,分类结
21含义的功能
徐先生在到含对语构的作用时,是语言表达只有通过对词语引起的联(含义)的适度利用,把词语的“另有指”“巧妙”带到话语中来,才能理地进行话语的构建,以产话语所需的不完整性、笼统性和形象性,徐还用了巴赫金的语言交际时方之间潜在的隐性对话性(或)来佐证自己观点,说是“对话性”“对话性造就了话语”,因为“常规关系
《外研究》1997年第2期(总第52)根据徐的思路,含义造就了“合理”的话语,或者说含义的功能
文学语言让进联想获得美感的具,文学交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相愿的话语,文学创作是把语言表达作创造美感的料,而不一定要求读和作者产生100%的鸣。无论文学本阐释采纳的是重构模型、互动模型,或是所谓的解构模型,文学语言力求引起形象思维和丰富的联想这点是明确的,文学果有时的确是通过语言不完整性、笼统
而日语言交际的况就不同了,人说话总要让别人听,有人会刻意追语,象,,形地说。,气连也吃不下去,旁人就可能劝他说“不要再放电影了,快吃饭!”这里“电影”是“想”的象表达,但这并不等于说“放电影”的含义是“想事”,因为两者之有相性(即一幕一幕的顺序),而原义与含义之间是没有类似相似性的。至于语言完整,即所谓的语言量的问题,要以具体语境为准:际双方彼之间比熟悉的,说话可以应减少;不太熟悉的,可以相应增语言量;场合明确的,可少说话;场合不清楚的,可以多说;对生人或上级说话,礼貌含量要高,语言变得较间接;对熟人和朋友知己交谈,礼貌含量减少,语言也比较直;有难以启齿的事,说话变得吞吐吐,理直气壮时,语言就坚决断;如此类推。彼此之间了解的人说话,很多情况下可以直直,不必赖隐晦的含义,换言之,不是任话语都带有
?9?
在非学的语言交中,话语有时统或不完,这并不是说的目的,而是他认为比较合适一种手段,或得这样做,因而便产生了含义。语言交际多半是语言加思维的产物,语言量永不可能完整,是为人“信息补差”的能力。信息补差涉及到两种情况,一是在貌似无关的事物之通推理获得联系,二是受知结构控制的自然过程。从“天气真冷”那里推出“打开暖机”推理属于前者,徐所举的“开锁”和“开门”、“”的。,,(即既不),说“开门”就,,人就会很难受,但是开门所涉及到的节并非是什么支持话语的含义,而一旦在文学作品里把这种细节描述出来的话,读者就可能期待有事将要发生,这种期待真的是一种“文学含义”了。另外徐说类似“窗”和“玻璃”的关无法用抽象思维推得,非通过含不可,这是因为“窗”和“玻璃”间有常规关系,话也不妥当,因为这种常规关系其实是一种知结系,谓“抽象思维”的逻辑(大前提、小提等)其实是
本质上的区别。
至比喻,那更是另外
(interac2
tion)等关系,也可有像Katz&Fodor(1963)、Lyons(1968)等人所说的“义特征关系”,即比喻涉及的两成分的语义特征矩阵间要有一个征相似,就可以构成比喻关系。对于这种现象,心理学只能提供一般的类比理论,语用学家的任则是找出比喻所涉的两种实体之间的心解释依据以及
?10?
底是怎回事,术解释的法很不一致,比如很难决定loveisflame到底比是什么。然连比喻内容都无法定夺,又怎么定比喻义的性质?Grice把比喻看作是违背质原的说法在学术界已经遭到比较强烈的批评。话语不定含有比喻,比
总而言,我认含义不包容语字/词义外的任何意义,而应该语言启动后,需要结合语境,通过关性(第)推理才能获得的义。含义有利用价,并不是促话语的因素,因为话语是由语境促成的,含义只是话在特定语境中的伴生物。把握这种伴生物发生的规律,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助含义发生
,欢迎
主要参考书目
11Chierchia,G1&S1McConnell-Ginet(1991)
MeaningandGrammar,theMITPress,Cam2
《外语研究》1997年第2期(总第52期)
conversation”,SyntaxandSemantics,vol1981Harrison,F1(1992)
LogicandRational
Thought,WestPublishingCompany
91Horn,L1(1988)“Pragmatictheory”,Linguis2tics:theCambridgeSurney,vol1I,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01Johnson-Laird,P1(1983)MentalModel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11Karttunen,L1&Peters,S1(1979)“Conven2tionalimplicature,InOh&Dinneen”,SyntaxandSemantics,vol111,1-56
121Lappin,S1(1991)“Conceptsofforminlinguisticsand”,(ed1),,U1K1
-,()Pragmatics,CambridgePress
1Mey,J1L1(1993)Pragmatics,Blackwell151Morgan,J1L1(1975)“Someinteractionsofsyntaxandpragmatics”,SyntaxandSeman2tics,vol13,289-304
161Morgan,J1L1(1978)“Twotypesofconven2tioninindirectspeechacts”,SyntaxandSe2mantics,vol19,261-80
171Sadock,J1(1978)“Ontestingforconversa2tionalimplicature”,SyntaxandSemantics,vol19,281-314
181Sperber,D1&D1Wilson(1986)Relevance:
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HarvardUni2
bridge,Massachusetts
21Cole,P1(1975)“Thesynchronicanddiachronicstatusof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SyntaxandSemantics,vol13,257-88,Academic
versity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191Stalnaker,R1C1(1978)“Assertion”,SyntaxandSemantics,vol19,315-332
Press
31Garner,R1T1(1975)“Meaning”,Syntaxand
Semantics,vol13,305-62
201vanDijk,T1A1(1976)PragmaticsofLan2
guageandLiterature,North-Holland
41Gazdar,G1(1979)“Asolutiontotheprojectionproblem”,SyntaxandSemantics,vol11151Gordon,D1&G1Lakoff(1975)“Conversationalpostulates”,SyntaxandSemantics,vol13,83-106
61Grice,H1P1(1975)“Logicandconversation”,inP1Cole&J1Morgan(eds1),SyntaxandSemantics,vol13,1975:41-58
211熊学亮(1992)“语篇程式、知识结子及话语
分析”《
221熊学亮(1993)“情景模型理论评介”《国外,
语言学》第4期
231熊学亮(1995)“多维世界信息在语篇里的线
性结构分
241熊学亮(1996)“话语的宏观结构”《外语教,
71Grice,H1P1(1978)“Furthernotesonlogicand
学与研究》第1期
气的含义和功能
中医 2008-05-11 12:07:05 阅读59 评论0 ??字号:大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在中哲学史上一个非重要的范畴,在国传统哲学中.气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内经》继承和展秦气一元论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医学中来,渐形成
中医学把秦气论思应用到学中来,对气范围含义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规定和分析,形成了以生理之气为核心的气论思想,不仅促进了中医学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中国传统哲学气范畴和论思想的发也作出了
天人关系问是中国古代学,特别是《内经》时代哲学领域争论的重大问题一,中医学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天人统一观出发,用气范畴论述了天地自和生命的运动变化规律。此,中学中,气的概念,既有哲学含义,又有医学科学的含义,其涵错综复杂,可作单一的、
(一)气的哲学含义
气是一种精至微的物,是构成宙和天地万物的最本元素。运动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胜复作用即气的阴阳对立统一,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和形及其互化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天地万物的发生、展和变化,取决于气
中医学这,一学理论应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降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了人体内
(二)气的医学含义
中医学从气是宙的本原,是构天地万物的最基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本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生命的基本物质,除气之外,尚有血、津液、精等,但血、津液和精等均是由气化生的。这些质中,“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所也”(《类经·脏象类》)。所说,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1.气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物质:关于人起源和本质,中医学认,人和万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要人的起源和本质,必须首究人宇宙中生存的场所和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环境。“善言人者,求之于气交……”,“何谓气交?……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素问·六微旨大论》)。气交是人生活场所,是降的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在这里,由于阴的运变化,有四季之分,寒暑之别,既有天之六气影响,又有地之五行生克作用。人就是生活在这样
人既然生活在气交中,就必然和宇宙万物样,都是气构成的,是天地形阴阳相感的产物,是物质自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的结果。:“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是,人能应四而知万物,有高度发展的意识和思维,是万物中最宝贵的,所以说:“天地覆载,万悉备,莫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是成自然万物的原始材料。人和自然万物一样,也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物。因此,气也是构成人
精(精气)是生命的基础。在中医学中,精气()的医学含义,则泛指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内化于人体之中形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微物质,包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论述生命的形成时,精气则特生殖之精和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人体生命的基础。中医学在强调气构人体的基本物质,承认生命物质性的同时,又一步指出生命是由精气直形成的。故曰:“精者,身之本”(《素问·金匮真言论》),“两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精气先身而生,具有传特性。来源于母的先天之精气相合,形成了原始的胚胎,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成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繁衍代的物质基础,新的命活动——“神”就开始了。“人之始生,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榍……以母为基,父为栀,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灵枢·天年》)。这种“母基”、“父榍”的说,简明而形象地说了人的是精气形的,由胚胎而逐发育成形。其具体过程为“人生,先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刚,为墙,皮肤坚而毛发,谷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灵枢·经脉》),“血气和,营卫已通,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人”(《灵枢·天年》)。男女生殖之称为天癸,天癸既充,精气溢泻,月事以时下,男女相,两精和畅,阴阳交媾,胎孕乃成。父母之精合而成形,由胚胎而形成躯体的髓、骨骼、血脉、筋、皮肤、毛发、五脏六腑。随着人身形体的形成,的生
2.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质:气化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能来源于人的形体,的形体依靠摄取天地自界的一定物质才能生。生命活动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必须同自然界进物质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o:“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五。气人鼻,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声能彰。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节象论》)。与味(味由气化生,味亦是气),即空气、水、食物经口鼻进人体后,经过一系列的气化过程转化为体各部分生命物质(五脏六腑之精气)和生命机能。人体一方面依靠生命机能不断地摄取自然物质并之转变为机体组成分,构成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生命能的过程中,又不断消耗自,生废物,通过、尿、便等形式排出体外。故曰:“鼻受天之气,口受地之味。其气所化,宗气、营、卫,分而为三。由是化津、化液、化精、化血,精复化气,以奉养生身”(《景景室医稿杂存》)。总之,人体通过五脏六腑呼吸清,受纳水谷,将其变为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气血津液各
新陈代谢后废物和水液通过汗、尿、便而排出体外。这一就是形气转化气化作用过程,既有有形物质向气的转化,如饮食经脾胃的腐熟运化而为水谷精微,为营卫之气;又有气向有物的化,如营气在心肺的作用下化而为血液。形气相互转化的气过程,包括了质和能量的相
精神活动是在全部命机能的基础上产生出的更为高的机能活动。医学认为的感觉、思维等精神情志动,也是由物质机体所产生的的活。“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灵枢·卫气》),“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感觉也一种精神现象,形体感官和充的精气是产生视、听、嗅、味等感的物质基础。故曰:“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阳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
由精而构成人的体,由形体而产生人的生命机能——神,神是人身形体的机
由可见,五脏精气是精神情志
中医按气——形——神的逻结构,论述了物质与运动、机体与功能和肉体与精神的关系,体物质与生命机能之间的关系,也
中医学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气具有永恒动的属性,故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之中。整个界是一气到形,由形到气,即形气化的循往的无穷过程。人的生动也是如此。父母之精相合成人的形体,精为生命物质——气的一种,“精乃气之子”(《脾胃·言箴》),气化为精。“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实即气身之。形体,气化为,形以气充,气为形体之本,形生命之根。“吾之所赖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景岳书·治形论》)。天地是大生化之宇,人体为小生化之器。的生命赖形体而存在,若形体散解,则命活动也随之终止。故曰:·“器者生化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素问·六旨大论》)。气始终于形气转化的气化作用之中,人体则是一不断发生气化作用的机体,这种气化用表现为人的生命机能。生命机能来源于人的形体,形体又赖天地自然的物质而生存,以生命活动是物质然界物,是天地间的一种自然现象。中医将自然界物质运的化规律、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和生理能统称为。就的机体与生命功能而,神是对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的称谓。形与俱,生物质存在于机体之内,人机体则显露出生命功能。精神意识思维动是在全部生命机能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更为高级的能活动,也是生命物质的产物,也是气的气化作用的表现。如是神根于形,根于气,即机能源于体,形体源于生命物质——气。中医学从形神关方面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禀地之气而生,依四时之法而。天地阴阳行之气内化于人,构成了人生理之气。生理之气是维持人体命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规律体生命活动规律。人与天地相应,人体与自然界不仅共同受阴阳五行之气运动规律的制约,而许多具体的运动规也是相通应的。天之气有阴阳之分,人体之气亦有阴阳之分,故:“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命全形论》),“平阳秘,神乃治”,“阴阳离决,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体之和自之气的运动变化服从统一的规律,“人之常数”亦即“天之
综上所述,气是真实存而至精至微生命物质,是生命动的物质基础,负载着生命现象。人生所赖,惟气而已。“惟气以形成,气聚则形存,气散则亡”,“气聚则生,气则”(《医门法律·明胸中大气之法》)。所以说,气是构成体和维持人生命活动的
诚然,中医学在论述人体的命活动时,气这个概念常常同时生物质和生理功两种含,但并不是除物质性的气外,还存在一种非物质的纯功能之气。因为是为微细的物质,其形态之小,目力难以视,能觉察混沌的云雾状态(如水汽等)。只有通过它的运动,才能表现出气的存在。故曰:“善言气者,必彰于物”(《素·气交变大论》)。人任何生理功能都必须以一方式存在的物质作基础,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物质结构。人体命物质的气是通过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而表出来的。换句话,人体腑组织的生理能就是命质的气的功能表现。由于中学把人体当作个运动着的行为过程来把握,主要是功能方面揭示脏腑经络的本,通过生理功能和病现象来感知生命物质的存在。因,中医学中的气不仅有生命物质的含义,且常常有功能的含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
运动是物的根本属性,“气为动之主”(《医学六》)。结构是础,功能是表现。因此,在中医学中,气是物质与运动、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其基本含义,在宙,则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在人体,则为构成人和维持人体命活动的
中医学从哲学高度回天地万物的本原时,则精、气与气同义。从医学科学角探讨生命物的运动变化时,则精、精气与气联系,同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活动的本物质,但其含义不尽相同。气与精、精气相比较而言,气是无形可征的(指气以的运动形式存在),肉跟所不能见极微小的物质颗粒。言气必影于物,只有通生命运动现象,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才能把握气的存及其运动化。而、精气则是有形,多呈液态,是眼可及的极微细的精微物质。也可认为,精、精气是气以聚而成形,以运动形式存在的一形态。气属阳,主动,贵运行有
二、气的生成
人体之气,就生命形成论,“生来谓之精”,有了才能形成不断生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则精在气先,气由精化。其中,先天之精化为先天之气;后天之所之与肺吸人的自然界的清气相合而为后天之气。先天气与后天之相合而为人
人体气,源于天之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精气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活动
(一)气的来源
构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1.先天之精气:种精气先身而生,是生的基本物质,禀受于,故称为先天之精。“生之来谓精”(《灵枢·本神》)。人,先精,没有精气就没有生命。这种先天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人之始生,以母基,以父为榍,母之精气相合,形成了胎。所谓“其始生,赖母以为之基,坤道物也;赖父以之栀,阳以为卫也”(《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先天之精是成命和形体的物质基础,精化为气,先天之精化后天之气,形成有生命的机,所以先天之气是人体
2.后天之精气:天之精包括饮食物中的养物质和存在于自然界清气。因这类精气是出生之后,从获得的,故称后天之精。化,天之精化而为后天之气。呼吸之清气:通过人体本能的呼吸运动所吸人的自然界的新空气,又称清气、天气、呼吸之气。“喉主天气”(《素问·太阴阳明论》),“天通于肺”(《素·阴阳象大论》)。人体赖呼吸运动,使体内的气体在肺内不断交,实吐故纳新,参与人体气的生成。故曰:“天食以五气,五气人鼻,由喉
水谷之精气,又称气、水谷精微,是饮食物的营养物,是人赖以存的基本’素。胃为水谷之海,人摄食物之后,经过胃的腐熟,运化,将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化生为能被人体利用的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滋养脏腑,化生气,成为人体生命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故曰:“人之所受者谷也”(《脾胃论·脾胃虚变论》),“人水谷为,故人水谷则死”(《素问·平人气象论》)。如初生婴儿,日不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枯竭而死,可见人类一有身,必资谷气人胃,洒陈于腑,和调于五脏,以生气
人自有生后,无非天之为用。水谷,无以成形体壮;非呼吸,以行脏腑之气。所以说:“人一离腹时,便有此呼吸,……平人绝谷,七日而死者,以水谷俱,腑所充养受气也。然必待七日而死,未若呼吸绝而即死速也”(《旨绪余·
(二)生成过程
人体的,从其本源看,是由先天之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相结合而成的。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脏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肺、脾胃和等脏腑
1.肺为之主:为体内外气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人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之气的交换。通过不断的呼吸,证了自然界的清气源源不断地进人体内,与了人体
肺在气的生过程中主要生宗气。人体通肺的呼吸运动,把自然清气吸人于肺,脾所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而积于胸中的上气海(膻中),形成人体的宗气。“夫合后(指先天之气和天之气——作注)言,即大气之积于胸中,司呼吸,通内外,周流一身,顷刻无间之气者是也”(《宗金鉴·删补
宗气走息道以行吸,贯心脉而行气血,达内外,周流一身,维持脏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从促进了全身之气的生成。司呼,“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类经图翼·经络》)。宗赖肺呼吸清气而生,待其生成之,则积于胸中,走息道而行吸。肺通过呼,排出气,取清气,生成宗气,以参与一身之气的生成。呼微徐,气度以行,“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定息,脉行六寸”(《
呼吸精气,则能寿蔽天地。肺借呼吸入自然之清气,为一身之气提供物质基础,化生气进而化生一身之气。肺之呼是气的生成的根证,故曰“诸气皆于肺”,“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肺为呼吸橐箭,虚如蜂窠,吸之则满,呼之则,受上朝之清气,禀清肃之体,性主乎降。“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莫不服从而顺行”(《医门法律·肺痈肺痿》)。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升降出人气化作用的机体。“升降者,里气里气相回旋之道也;出入者,里气与气相交之道也”(《读医随笔·升降入论》)。而肺则集升降出入于一身,呼则升且出,吸则降且人。“肺之一呼,以之气”(《医易一理》),而维持全身的动平衡。故曰:“气……周流一,环无端,出入升,继而有常……总统于肺气”(《金匮钩玄·附》)。总之,肺脏通过呼吸运动,吐故新,吸清呼浊,化生宗气,进生成一身之气,并总统一身之气机的升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气之生生不息。故有“肺主一身之
2.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生化精气。脾升胃降,纳运相得,将饮食生水气,靠脾之转输和散精作用,把水谷气输于肺,再由肺通过经而布散全身,以营养五脏六、四肢百骸,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脾胃为后天之本,在气的生成程中,脾胃腐熟运化功能尤为重要。“人之所受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脾论·脾实传变论》)。“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化生精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病也”(《明医著》)。脾升胃降,纳运相得,才能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气。因为人在出生之后,依赖食物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而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营物质又依赖于脾胃的受纳和运化功能。饮食胃,经过胃之受纳腐熟,进行初步消化,通过幽下移于小,靠脾的磨谷消食作用,将水谷化生为谷精微——水谷之精气,并靠脾之转输和散精作用,把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由肺人心脉,通过经脉散到全,营养五脏腑,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李中梓说:“婴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死。经云:安谷则昌,绝则亡。……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洒陈于六腑而至,和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医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脾为五脏之轴,胃为六腑之首,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气的生成过程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脾在气的生成过程中,不仅化生水谷精气,提供物
3.肾为生气之源:肾有贮藏精气的作用,肾的精气为生命之根,生身之本。肾所藏之精,先天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构成人体的始物质,为生命的础。后天之精,又称五脏腑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灌溉五脏六腑。实上,先天精和后天之精在肾脏中是不能截分开的。故曰:“先天之气在,父之所赋;后天气在脾,是水谷所化。先天之为气之体,体主静,故子在胞中,赖母息以养生,则神藏而机静。后天之气为气之用,用主动,故育之后,资水谷以奉身,则神发运动。天人合德,二气互用,故后天气得先天之气,则生生而不息;先天之得后天之气,始化而不穷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论》)。可见,肾精的盛衰,除天条件外,和后天之精的充盛与否也有密切关系。肾脏对精气,一方面不断贮藏,另一方又不断,循环复,生生不已。所以:“肾者,主五六腑之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是精肾又非生于肾也。五六之精,肾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续不绝”(《医述》《怡堂散记》)。肾的先天之精气充盛,不仅给全身气的生成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还能促进后天之的生成,使五脏六腑有所禀受而气不绝。所以说:“父母构精时,一点真阳,先身而生,藏于两肾之中,而一身之元气由之以生,谓生
总之,的生成,一者肾中精气、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供应充足;二者靠肺、脾胃、肾三脏功能的正常。脾肺更为重要。故临证所谓补气,主要是
三、气的功能
气,是构成人和维持人体生活动的最基本物,它对于人体具有十分的多种生理功能。故:“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医权初编》)。气生理功能主要有
(一)推动作用
气的推作用,气具有发和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生功能,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津液的生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的最基本物质。气自身具有动的能力,“气有胜复,胜作,有德化,有用有变”(《素问·六微大》)。气的这种胜复作用,即反克作用。气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体,阴阳是气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气的克制与反克制作,亦即阴阳的矛运动,是“变化之母,生杀之本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本身的相互作用,是推动生命动的根本动力。“气血,人身二仪,气为主而血为。故曰:气化即生,气变即物易,气盛即物,气即物弱,气正即物和,气乱即物病,气绝即物死。是气之养也明矣”(《医方考,气门》)。“人之生死由乎气”(《医
人体的脏腑经络,赖气的动以维持其正常的机能。如血在经脉中运行周身,其动力来于气。“气为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证论·吐》),血为气之配,气升则升,气则,气凝凝,气滞则滞。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赖气的推动,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滞。气这种动力作用,是脏腑之气所体现的,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功能,依赖于肾气的推动;水谷精微的化生赖脾胃气的推动等等。三焦为元气通行之道路,焦如雾,中沤,下焦如渎。焦囊括个人体最主要的陈代谢功能,其自完成的能动过程是通过气化作用现的。“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也”(《冯氏锦囊秘录》)。构成经络系统和维持经络功能活的最基本物质,谓之经络之气。经
经络之气旺,则人身二周流,无往贯,出于脏腑,流布,循脉上下,荣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当气的推动作用减弱时,可影响人体的长、发育,或出现早衰,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减退,出现血液和津液的生成不,运行迟缓,布、排泄障碍
“神者,正也”(《灵枢·小针解》)。“人有五脏化五气,以、怒、悲、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人的精神是物质之气的产物,气为,为用。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赖气的推动。故曰“气乃神之祖”,“者精神之根蒂
(二)温煦作用
气的温煦作用指气有温暖作,故曰“气主之”(《难经·二十二难》)。气是机体热量的源,是体内产生热量的物质基础。其温煦作用是通过激发和推动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促进机体的陈代谢来实现的。分阴阳,具有煦作者,谓之阳气。具体言之,气的温煦用是通过阳气的作用而表现出来。“人体通体之
就营卫之气而,卫气属阳,“气者,热气也。肌肉之所以能温,水谷之能化者,卫气之功用”(《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称之为少火,所谓“少火生气”(《素问·阳应象大论》)。阳气人体的生壮老至关要,“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折而不彰”(《素问·生气通天论》)。“气为生人少
温煦作用有重要生理意:人体的体温,要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需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血得温则,·可化水,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都需要在的温煦作
气虚阳虚之渐,虚为气之极。如果气虚而温煦作用减弱,则可现畏寒肢冷、脏腑功退、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迟缓等
(三)防御作用
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护卫肌肤、御邪气的作用。人体机能总称正气。医学气的观点解释病和病理现,用“正气”表人体的抗病能,用“邪气”标示一切致病因素,用正气不能抵御气侵袭来说明疾病的产生。故曰:“正气存内,邪可”(《素问·刺法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盛则人体脏经络的机旺盛,人体脏腑经络机能旺则抗病能力旺盛,即正气强盛。“气得其和则为正气,气失其和则为邪气”(《医门法律·先哲格》)。“和”,即和谐之意。气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的显特征,气分阴阳,相辅成,相互激荡,此合和,便“气”合和而化生。气的生和升降出入运动于阴阳和谐的动态平衡状态,就是气之“和”或“和谐”。气和则生机盎然,机旺盛,抗病能力亦盛,故“气得其和则为正气”。否则,气其和则人体机能低下,抗病能力减弱,易招邪气袭而为病。故曰:“气失其和则为邪气”。气的御
气的防御作用主
1.护卫表,抵御邪。皮肤人体的藩篱,具有障作用。肺皮毛,肺宣发卫气于皮毛,“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袭也”(《医绪余·宗气营气卫气》)。卫气行于脉外,达于肤,而发防御外邪侵
2.正邪交争,驱邪外出。邪气入机体之后,机的正气奋起与之抗争,正祛,邪气迅即被驱除外,如是疾病便不能发生。“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丽恶寒”(《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主一身之表,功能护于外,邪侵人体,从表而人,必先犯之。脉浮,恶寒,已热或未发热,为卫气与邪气相争反映。如正气战胜气,则脉浮、恶寒
3.自我修复,恢复健康。在病之后,邪气已,正气未复,此时正气使机体阴阳恢复平,使机体病愈而康复。总之,气的盛衰决定正气的强弱,正气的强弱则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故曰:“正气旺者,有强邪,不能,亦必轻,故多无病,病亦易愈;正气弱,虽即微邪,亦得易袭,袭则重,故最多病,病难痊”(《冯氏
如卫不足而表虚于感冒,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体弱不耐风寒而恶风,汗出,用桂枝和营卫,均属重在固表而增强皮
(四)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指气血、津液、精液等液态质的稳固、统摄,以防止故流失的用。“阴阳匀平,以充其形,若一,命日平人”(《素问·论》)。机体阴阳平衡标志着健康,平衡失调意味着生病。但是,中医学的阴阳学说认为,在人体阳的对立互根的盾关系中,阳为主而阴为从,强调以阳为,阳气既固,阴必从之。“凡阴之要,阳密乃固。……阳不能密,阴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中的阳气生命的导,若失常而不固,阴气就会耗伤衰竭,引起疾病至死亡。所以,气的固摄作,泛言之,实为人体阳气对
气的固摄作用具
1.气能摄血,约束血液,使之循行于脉
2.能摄津,约束液、尿液、唾液、胃肠液等,调控其分量或排泄量,防止其
3.固摄精液,使之不因妄
4.摄脏腑经之气,使不过于耗失,以维持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活动。气的固摄用实际上是通过脏腑经络的作
固与散、、脱相对。的固摄作减退,必将导致机阴阳、气血、神、津液的耗散、遗泄、脱失。其病轻者为散,为泄,重者为脱。凡汗出亡阳,精滑不禁,泄不,便不固,小便自遗,久嗽亡津,归于气脱;凡下血不
而黄宫绣则认为“阳旺者阴必竭,故多在于阴。阴盛者阳衰,故多在于阳”(《本草求》)。张景岳则将脱泄责于肺、肾,“在上者在表者皆宜固气,气主在肺也;在下者在里者皆宜固精,精主在肾也”(《岳全书·新方八阵略引》)。者收之,涩可去脱。久嗽喘,而气泄于,则其肺;遗成淋,精滑不止,则固其肾;小便不禁,固膀胱;大便不禁,则固其肠;汗泄不止,固其皮毛;血泄不止,则固其营卫;大虚大
(五)营养作用
气的养作用,指为机体脏腑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其一,人以水谷为本,水精微为化生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是维持身脏腑经络机能的本物质。因说,水谷精气为全身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其二,气通过卫气以温肌、筋骨、皮肤、腠理。所谓“卫气者,本于命门,达于三焦,以温肌肉、筋骨、皮肤”《读医随笔·气血精论》),“熏于肓,散于胸腹”(《医旨余·宗气营气卫气》)。通过营气化生血液,以营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曰:“营者水谷精,和调于脏,洒于六腑,乃人于脉……灌溉一身”(《妇人良方·调经门》),“人于经隧,达脏腑,昼夜周不休”(《医旨绪余·气营气卫气》)。三,气通过经络之气,起输送营养,濡养脏腑经络的作用。故:“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
(六)气化作用
气化,在不同的学术领域
在中古代哲学上,气是气的运动变化,即阴阳之气的变化,泛指自界一切物质形态的一切形
在中医学上,气化
1.气化指然界六气的变。“岁候,其及太过,而上应五星。……承天而行之,故妄,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帝:其应奈何?岐伯:各从气化”(《素问·气交变大论》)。“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化,居气为灼化”(《素问·至
2.气化泛指人体气的运行变化。气化是在的作用下,脏腑的功能活,精气血液等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化,及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化,包了体物质的新陈代谢,以及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等过程。气化的过程包括形化、气化及形气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形物质向气的转化,如食物经脾胃腐运化之后化为营气,又有气向有物质的转化,营气在心的作用而化为血液。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气化作用的机体。阳气,成形。阳主动,阴主静。阴阳动静的相互作用是气作用的根源。要言之,人体生命活动全恃气化,气化是
气的推动、温煦、防御、摄、营养、气化等功能,虽然不尽同,但密不可,在命活动中相促进,协调配,共同维系着人的生命过程。气是维生活动的物质基础。这种生命物质——气,处于不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化生精,气生形……化为气”等,就是对气化过程的概括。气化为形,形为气的形气转化的气化运动,包括了气、精、血、津液等物生、转化、利用排泄过。人体必须不断地从围环境摄取生命活必需的物质,否则,生命就无法维。人以谷为本,得谷则,绝谷则亡。脏腑经,周身组织,无不在不同的度、范围与深度上参与了这类气化运动,并从中获取所需要的营养和动力,而
人体的气运动是恒的,在于生命过程的终,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故曰:“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所”(《素问·六微旨大论》)。由此可见,气化运动
如果气气化作用失常,则能影响整物质代谢过程。如:影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影响汗液、尿液和粪便的排泄等,从而形成
四、气的运动
(一)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为气机。机有枢机、枢、关键之意。运动是的根本属性。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故称气的运动为气机。气化活是以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具体的。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就是气的交感作用。人体是一个断地发生着升出入的气化
人体的处于不断运动之,它流行于全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升出动一旦停止,就失去了维持生命活动的作,人的生
(二)气机的形式
1.气机运动的本规律:位有高下,则高者下降,下者上;气有虚,则盈者溢出,虚入,故有高下盈虚的阴立,就必然产生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这是事物的辩证法。“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故无不出入,无不升”(《素问·微旨论》)。古人以升、降、出、入四字来说明物质气运动律和具体表现形式。“分言之,为出入,为升降;合言之,总
其中,升,指气行向上;降,指气行向下;出,是气由内而;,是气由外而内。气的降出入之间互为因果、联协调的。故曰:“无升降则无以为出入,出则无以为升降。升降出入,互为其枢者”(《读医随·升降出入论》)。“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素问·六微旨大论》):人类生活在宇宙之中,人体的气化运动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所以在生命过程中,“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化收藏”(《·六旨大论》)。没有升降就没有生命活动,曰“入废,则神机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六微大论》)。可见,降出入是万物变化的本,是气化运动的规律,是命活动的体现。一旦升降出入失去协调平,就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而升降出入
升降出入为一切器物的共同属性。器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形而上者道,而下者谓之器”(《·系辞上》)。“道”是无象的,含有规律和准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中医学认为,每个物内部都是一个发生形气转化气化作用的世界。由于气运,使器物内部现升降的变化,同时与外界境又发生内外出入的一定关系。故日“升降入,无器不有”,“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高下相召,降相因”(《素问·六微旨大论》)。天为阳,地为阴,天地阴阳上下之间相引相,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相因,从引起世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变化。升与、出与人,以及升降与出入,相互为用,相反相成,共同完成人内部及其与外环境气化过。升者升其阳,降降其阴,出吐故,者纳其新。升降侧重气与里相旋,侧重体内的化过程;出入则侧重里气与外气相交接,侧重人体外界环境的质交换。升降出入,内而,外而皮毛,上而头面,下百骸,纵横往来,并行不悖。“不止言升降,而必言出入,升降直而出入横,气不能有升降而无出入,入废则升降亦必息矣。止论卉降,不论出入,是已得一遣
升降出入机体维持命活动的基过程,诸如呼吸动、水谷的消吸收、津液代谢、气血运行等,无不赖于气的升降出人运动才能实现。升降出入存在于一切命过始终。“死生之机,升降而已”(《素问·六微旨论》),是生命规律的
2.脏气机运动的般规律:气升降出入运动,只有通过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才能具体体现出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是气升降出入
人体脏腑的生功能,无非是其清阳,降其浊,摄其所需,排其所弃。脏腑经络,精气血津,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与它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升降运是脏腑的特性,是物运动的规。而一物质运动的形式,又为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本质所规定。因此,五脏六腑的能活动及其物质能量代谢的升降趋
脏腑气机升降的一般规律:人体生命活动,内而消化循环,外而视行,无一不是脏腑升运动的表。“出入”升降运动的外在现,与升降运动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五脏贮藏气,宜升;六腑传导化物,宜降。就五脏而言,心在,在上者宜;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脾居中而通连上下,为升降的枢纽。左右为阴阳之道路,肝主升发,从左而升,肺主肃,从右而,肝左肺右,犹如两翼,气机升降的道路。六腑,“所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灵枢·本脏》),虽然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宜降,但在饮食物的消化和排泄过程中,也吸收水谷精微、作用。如胆之疏泄胆汁、胃之腐水、小肠之泌别清浊、大之主液等等。可见,六的气机运动是降中寓升。不仅脏与脏、腑腑、脏与之间处于升降的统一中,而且每一脏腑本身是升与降的统一,即升降中复有升。总之,脏腑的气机升降运动,在生理状态下,有一定规律的,一般可体现出升已而降,降已
人体是个完整的统体。各脏组织不仅各自进行升降运动以完成各自的新陈代谢,而且各脏腑的升降运动又是相互为用、相互制约
综上所述,人脏腑组织及各脏组织之间的气机降,共处于升降出入的对立体中,共同完成整个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的不断自我更新。即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并将这种物质通气化作用,升清降浊,其精微而养自。同又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质代和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脏腑气升降运动的这种动态衡,是维持正常
五、气的分类
《内经》以降,历代医多宗“气本一元”之说。如昌认为“气外气,天地之也;有内气,人身之元气也。气失其和则为邪,得其和则为正气,亦为真气。所在,其义有三,曰上、中、下也。上者,所受于天,以通呼吸者也;中者,生于水谷,以养卫也;下者,气于精,藏于命门;……人之所赖,惟此气耳”(《医门法律·先哲言》)。“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有宗气,有脏腑气,有经之气,为区分”(《医法律·明胸中大之法》)。喻氏将人身所有气统于真气。何梦瑶亦认为“气一耳,以其行于脉外,则曰卫;行于脉中,则曰营气;聚于胸,则曰宗气。名虽有三,气本无
基于“气本元”之说,就气、宗气、营和卫气而言,元气在生之初,源于父母之,生命物质系统中最高层次、最根本的气,对人体的代谢和机能起推动和调节作用;而宗、营气、卫气均来后天的谷精与气,根据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不同而称谓各异,们是较低层次的,能供给人体
人体的气,从整体而言,是肾中精气、脾胃化生而来的水精气肺吸人的清气,在肺、脾胃、肾等腑的综合作用下生成的,并充沛于全身而无处不到。由其要组成部宗气、元气本为中国古代唯物主范畴,指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在中国古代哲学气范畴演变过程中,从秦汉时始,将气释为元气。其中,有以东汉·王充为代表的元气论。“元气者,天地之精微也”(《论衡·四纬》),“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论衡·言毒》)。宋代至明清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多言,少及元气。·王廷认为元气是天未分的混沌总体,“元气而为万,万物各受元而生”(《雅述》),强调元气无而实有。元气论者认为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智慧生灵的本原。元气按其同的特性,具体表现为精气、天地之气、阳之气、五行之气、五常之气等等,它
在中医学上,《内经》言真气,不言元气。元气、原,首见于《经》:“诸十脉者,皆系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二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难经·八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也,十二经之根本,故名曰原。”(《经·六十六难》)“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死”(《难经·十四难》)。“原,作源”,“,本也”(《释文》)。“,本也”(《正通》)。“元,犹也。”“元者为万物之本原,而人之在焉”(《易,彖》)。谓“乾”、“坤元”分别为万物“资始”、“资生”。“要之,、原同义,本始之意”(《春秋
(一)元气
1.基本含义:“真又名元气”(《脾胃论·胃虚则九窍通论》)。故医文献上常元气、原气、真气通称。但是,体之气的真气是先天之气和后的统,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元气属真气的下位概念,不应与真气混称。元、原的本始之,元气、原气为命本始之气。在胚胎中已经形成,秘藏于肾,与命门有密切联系,为先天之气。所以,元气是人最根本,原始,于先天而根于的气,是人体生活动的原动力,包括元阴、元阳气。故曰:“元气是生来便有,此气渐长渐消,为一生衰之本”(《医学读书记·通子杂论》)。因元气来源于
2.生成与分布
(1)生成:气根于肾,其组成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中精气所化生。“命……原气之所系也”(《难·三十六难》)。“命门为元气之根”(《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肾精气,虽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所以李东说:“气之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气。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伤,而元气亦不能”(《脾胃论,脾胃
总之,元气根于肾,由先天之所化生,并赖后天精以充而成。所谓“先天之气,自下而上,与天气相接而出,而为人身之至宝”(《医原》)。但元气之盛衰,并非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与脾胃运化水谷气的功能密切相关。所说:“人自生至,凡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补天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
(2)分布:气发于肾间(命门),通过三焦,沿经系统和理间隙循行全身,而脏六腑,外而肌肤腠,无不到,以作用于机体各部分。“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景岳全书·忠录·命门余义》)。“人身肉之躯皆阴也,父母构时,一点阳,先而生,藏于两肾之中,而一身之元气由之以生,谓气之原”(《医门法律·阴病论》)。可见,肾为元气之根。元气从肾发出,经
所以说:“三焦者,气之别使也,主通行诸气,经历五脏腑。……所止为原”(《难经·三十六难》)。三焦为循行的重要脏器。“三焦资间……下焦禀元气……上达至于中焦,主受五脏六腑精悍之气也,化而为营卫,营卫气得真元之气合,主通达乎上焦,始经历五脏六腑也……故以三焦所留止处辄以为原”(《图注难经》)。明元气是并营卫气循环复于十二脉之中,且任督二脉环流不休。冲脉、带脉、维脉、脉等条奇经虽不参加元气的循行,但对全身之气的分布有节作用。元气除并营卫之气于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之外,
总之,元始于肾间,下、中、上焦,由手太阴肺经入十二正经中,布于周身,蓄于奇经,溢三百六十五穴,然后再经腠理和大小络脉汇聚于四末端的井穴,入本经经别,直深入脏腑,继而浅出头颈部经穴、胸腹募穴和背部俞,自奇经总
元气在循行程中,经了人体的各腑、经络及体表组织。元气循此路径,而复始地循环,以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3.主要功能:元气是构成人体和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始物,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功能的作用,人体生命活
元气是构成体的本原。“气,人之根本也”(《难经·三十六难》)。元气为其生身之精,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盾。“所以发生吾身者,即真阳之气也”,“所以成立吾身者,即阴之气也”(《类经翼’求正》)。故之所生,全赖此气。元气的存亡,即生的存亡,“此中一线未绝,则气一线未亡”(《医学源流论·元
元气能推动人体的长发育。机体生、长、壮、老、已的然规律,与的盛衰密相关。人从幼年开始,肾气精逐渐充盛,则有齿更发长理现。到了青壮年,肾气、肾精进一步充盈,乃至达到极点,机体也因之发育到壮盛期,则真牙,体壮实,筋骨健。待到老年,肾气、肾精衰退,形体逐渐衰老,全身筋骨运动不灵活,齿摇发脱,呈出老态龙之象。此可见,肾、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为人体生发育根本。如果元气亏少,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如发育缓、筋骨痿软等;成年则现
元气能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命门为气根,水火之宅,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不能发。故“心得命门而神明有主,始可以物;肝得命门而能决断;胃得命门而能受纳;门而能转;肺得命门而能治节;大肠得命门而能传导;小肠得命门而能布化;肾得命门而体强;三焦得命门而决断;膀胱命门而收藏”(《石室录》)。反之,“肾无此无以作强,伎巧不出矣;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不化,而道不行矣;脾胃无此,则不能腐熟水谷,而五味出矣;肝胆无此,将军决断,而谋不出矣;肠无此,则变化不行,而二闭矣;心无此,则神明昏,而万事不能应矣”(《医》)。所,元气者性命系之。元气充足,则精神昌。若元气微虚,则神微去;若气衰竭,则神去机息。元气虚损之治重在治,“务使阴阳和平,水升火降,归于中庸
(二)宗气
1.基本含义:气又名大气,“膻者,大气之所在也。大气亦之宗气”(《靖盒说》)。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胃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其形成于肺,聚于胸中者,谓之宗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作“上气海”,又名膻中。因宗气为后天之气运动输的本始,故名宗气。实际宗气是合营卫二气而成的。所以说“宗气者,营之所合也,出于肺,积于气海,行于气之中,动而以息往来也”(《读医随笔·
2.生成与分布
(1)生成:气是由水谷精微自然界的清气所成的。饮食物经过脾胃的受、腐熟,化生为水谷精,谷精气赖脾之升清而转输于肺,与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相互结合而化生为宗气。肺和脾胃在宗气的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用。故曰:“膻中气主焦息道,恒与肺胃关通”(《医门法·辨息之法》)。因此,肺的呼吸功和脾胃之运化功能常与否,直接影
(2)分布:气积聚于胸中,注于心肺之脉。其向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道,经肺的作用而布于中上气海。所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灵枢,五味》)。其向下赖肺之降而蓄于丹田(下气),并注足阳之气(相当于腹股沟部位)而下行于足:所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街;其上者,走息道”(《灵枢·
3.主要功能:宗气的主要生理
(1)息道而呼吸:宗上走息道,推肺的呼吸,即“助肺司呼吸。”所以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床上对语声低微,呼吸微弱,脉软无力候,称肺
(2)贯心脉而行血:宗气贯注入心脉之,帮助心推动血液循,即“助行血”,所以气血的运行与盛衰有关。由于宗气具有脏的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等功能,故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相当于心尖搏动部位),膈络肺,出于乳下,其动应衣(手),脉宗气也。……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素问·平气象论》)。所临床上常常以“虚里”的搏动和脉象状况,来测知宗的旺与衰少。宗气不足,不能助心行血,就会引起血瘀滞,所谓“宗气不下,中之血,凝而留止”(《
(3)体的视、听、、动等机与之相关:“宗气者,动气也。凡呼吸、言语、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弱者,宗气之功用也”(《读医随笔·
综上所述,宗对呼吸运动和血液行具有推动作用,故云:“宗气积于胸中,出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灵枢·邪客》)。此外,“宗气者,营卫之所合”,所以宗气、营气、卫气,“三气互为体用,有两得而无离者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宗气,为言气之宗主也。……及其行也,肺之为呼,肾得之而为吸,营得之而营中,卫得之而卫于外”(《医旨绪余·宗
(三)营气
1.基本含:营气,是脉中的具有营作用的气。因其富于,故称为营气。以:“营气者,出于脾胃,以濡筋骨、肌肉、皮肤,充满推移于血脉之中而不动者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由营气行于脉中,而又能化生血液,故常常“营血”并称。营气卫气相对而言,于阴,故又称
2.生成与分布
(1)生:营气是由自脾胃运化水谷精气中的精粹部和肺吸人的自界清气相结合所化生的。宗气是营卫之所合,其中运行于脉中者,即为“营气”。所以说:“营者,水谷精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人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
(2)分布:营通过十二经脉和任二脉而循行于全身,贯五脏络六腑。十二经循行:营出于中焦(脾胃),到太阴肺经,由手太阴肺经传注到手阳明大肠经,再传至足阳明胃经,以后依次传注到足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阴肾经、手阴心经、手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最由足阴肝经复注入手太阴肺经,构成了营在十二经脉中循行流注全身的通路。此为营
任督循行:营气在十二经循行流时,还有另一分支,从肝别出,至额,循巅顶,下行的中间,沿脊骨下人骶部,这是督脉行的路径;其脉又络阴器,上过毛际入脐中,上人里,此为任脉循行。再进入缺盆部,然后下入,复出手太阴肺经,构成了营气的任督循行路径。营气的十二经脉循行和任督循行,形成了营气的十四经流注次序。如此自上而,又自下而上,出阴人阳,又出阳入阴,相互逆顺运行,如环无端。诚如《内经》指出的:“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于胃,乃传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隧,常营无已,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气从太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明,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复从跗注大指间,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其支别者,上额,巅,下项中,循脊人骶是督脉也;阴器,上过毛中,人脐中,上循腹里,人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之
关于营气的行速度根据《灵枢·五十》记载有两种计算方,简介如次,仅供考:其—,“呼吸定息”计算法:人体经脉的总长度为十六丈二尺,一呼一吸(谓之息)营气运行六寸。一昼呼次数一万三千五百息,故以呼吸次数计,营气循行一周为二百七息,那么一昼营气循行的周
其二,“漏下百刻”计算法:漏下百刻,指漏下百刻而言的。铜壶滴漏,是古代计时器,以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每昼夜铜壶滴水下注一刻。气循行十四经一周的时间,则漏下二刻,故昼夜营
3.主要功能:气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化生
(1)化血液:营经肺注入中,成为血液的组成分之一。“营气者,泌其津液,(据李德新(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注之于,以血”(《灵枢·邪客》)。“上注于肺脉,乃化为血”(《灵枢·营卫
(2)养全身:营循脉流注身,为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营运全身上下内外,行于中而滋养五脏六腑,布散于外而
总之,营气主要脾胃中水谷精气所生,行于脉中,成血液的成部分,而营运周身,挥其营养作用。故“荣水谷精,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人于脉也。源源而来,化生于脾,总统于心,藏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溉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而能,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气。注入于脉,少则涩,充则实,常以饮食养,则阳生阴长,变而为血”(《妇人良
(四)卫气
1.基本含:卫,有“护”、“保卫”之义。卫气是行于脉外。卫气与营气相而,属于阳,故又称“卫阳”。“盖阳气为卫,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合,此皆卫外而为固也”(《生鉴》)。卫气,其性傈疾滑利,活动力强,流动迅速。所以说:“卫者,水谷之
2.生成与分布
(1)生:卫气同营一样,也由水谷精微和肺吸人自然的清气化生。所以说:“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在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
(2)分布:“卫气之行,一日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行阴二十五周,周于脏。是故旦阴尽,阳气于目,目张则气上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其散,别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端外侧。其散,目锐眦,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次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至跗上,五趾之间。其散者,从耳下手阳明,人大指之间,人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合于目,故为一周。”“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人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注于心,心注于肺,于肝,肝注于脾,脾复于肾为周”(《灵·卫气行》)。从述记,可见卫气的运行,昼则行于阳分,始于足太阳经之睛明穴而出目,以周六腑而及于肾经,是为周。夜则行于阴分,始于少阴肾经以周五脏,其行以相克为序,故肾、心、肺、肝、脾相传为一周,而复注于肾,阴尽阳出,又复合于目。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于
实际上,卫气昼阳25.2周,夜行阴25.2周。因为气日行14舍。舍即宿之谓,一舍宿。宿为星宿。古人认为之均匀地环绕着分布着二十八个星宿,并以地球为中心观察二十八宿的运行,认每昼夜转过二八宿周天,而同时每昼夜卫气行身十周,所以每转过一个星(即一舍),卫气行的周为50/28,计为1.7857周有余,以四五法概定分1.8为周。日行十四舍为周天之,卫气当行身14X1.8:25.2周(据《
总之,卫气昼循六行于阳十五周,夜沿五脏行于阴二十五周,凡五十周。附行于脉外,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
3.主要功能:表现在防御、温
护卫肌表,防御外入侵:卫的这一作用是的防御功能的具体体现。卫气既可以抵御外邪的入侵,又可驱邪外出。故曰:“卫气者,为护周
温养脏腑、肉、皮毛:卫的这一作用是的温煦作用的具体体。卫气可以保持体温,持脏腑进行生理活动所适宜的温度条件。卫气对肌肉、皮肤等的温煦,使肌肉充实,皮肤滑。所以周学海说:“卫气,气也。凡肌肉之所以能温,水谷之所以能化者,卫气之功用也。虚则病,实则病热”(《读医随笔·气
调节控肌腠的开、汗液排泄:卫气的一作用是气的固摄作用的具体体现。卫气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通过有规律地调节的合来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和体温,以维人体内环
此外,卫气循与人的
当卫气不时,人体表失于护,防御功能低下,易被外邪侵袭,且病亦难愈。若脏腑功能低下。肌表不固,腠理开疏,则可出现汗出(自汗),若气异常,则可表现寤寐异常。卫气行于阳分时间则少寐,行阴分时间
营气与卫气关系:营气和气,都以水谷精为其主要的物质来源,性质、分布和功上,又有一定的区别。营气,其性精专,行于脉中,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之功。而卫气其性疾滑利,行于脉外,具有温养腑,卫表之能。营主内守而属于阴,卫主外卫而属于阳,二者之间的运行必协调,不失其常,,才能发挥其正
营卫是互为用的,营行脉中非脉外无营,卫脉外并非脉内无卫,营中有卫,卫中有营。分之则二,合之则一》故:“营卫同行经脉中,阴自内之守,阳自在外为阴之护,所谓并行不悖也”(《医门法,明营卫
除上述外,还有“脏腑之”、“经络之气”等等:所谓“脏之气”和“经之气”,实际上由真气所派的,真气分布于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成某脏腑或某经络之气,它属于人体气分,是成各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故El:“诸随所在而得名,实一气(这里元气指先天元和后天元气)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在中医学中,气的名称还有很多。如正气与气;风寒暑湿六种常气候,称为“六”;异常状态下的六,又称之为“六淫气”;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和用,称“四气”等。由可见,“气”在中学里是一字多义,或作“性”,或作“功能”,或作“气候”等等。这些气和我们所论述的构成人体最基
气、、津液是构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官进行生理活动的
气是不断动着的有活力精微物质;血即血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从气血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分阴阳,则气具有推动、煦,故属于阳;血、津液都为液态物质,具濡养、滋
「气的概念」
气在中国代是人们于自然现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观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动而产生的。这种朴素的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在医学中逐形成了气的
气构成人体的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
气又是维人体生命动的基本质。人体的生命动需要营养物质来维持,人体必需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包括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胃所化的谷微之气,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气维持人体生活动的最
「气的分布与分类」
人体的气,整体上说,由肾中精气、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和肺吸入的清气组,在肾、脾胃和肺等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下所生成,并充沛于全身而无处不到,但体地说,人体的气又是多多样。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又有各种同的名称。气主要种类,请
1、元气
元气称为"原气"、"真气",为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人体生命活动
(1)组成与分布
元气的成,以肾所藏精气为主,赖与肾中精气所化生。元气生成后,通过三焦而流行分布于全身,内至腑,
元气的主要能,是推动人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等组织器官的生活。所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机体的元气充,则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就旺,机体的体质就强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或久病耗伤,就会成元气虚衰而
2、宗气
宗气
(1)组成与分布
宗气,是以从自然界吸的清气和脾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水谷精气为主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宗气生成之后,聚积于胸中,即"上气海",是全身之气动流行的本始。肺和脾胃宗的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宗气的盛衰,与肺、脾的生理功能有,尤其与肺关
宗气集于胸中,经肺的发作用,出喉咙,贯心脉;经肺的肃降作用,下蓄于丹
(2)主要生理功能
宗气的功能有两方面:一是走息以行呼吸,具有促肺的呼运动的作用,并与语、声音和呼吸强弱有关。是贯脉而行气血,即贯注到心脉的宗气,具有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等功能。故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力、心搏的弱及其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虚里"位于左乳,古人诊察宗气盛衰的部位。所以,在床上常常以"虚里"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
3、营气
营气是血共行于脉中气。营气富营养,故又称为"荣气".营与血的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
(1)组成与分布
营气,要来自脾运化的水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存在于血脉之中,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循脉上下
(2)主要功能
营气的要生理功能,有养机体和化血液两个方面。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为营气的主要成分,是脏腑、经络等生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营气注入中,成
4、卫气
卫气,是运行于外之气。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
(1)组成与分布
卫气,要由水谷精所化生。其性是"疾滑利".卫气的活动力特别强,流动迅速,所以,它不脉约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
(2)主要生理功能
卫气的理功能有三方面,一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腠理的开合及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
营气和气,皆生于焦,都以水精气为其主要生成来源,但是,"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二运行必须协调,不失其常,才能发挥其
人体的气,除了上述重要的种气外,还有"腑之气"、"经络之气"等,实际上都是元气所派生的:元气分布于某一脏腑、某一经络,即成为一腑某一经络之气,从而成为维持和推动该脏腑、该经络进行理活动的
「气的生成」
人体气包括来于父母的天之精气、饮食物经消化后生成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然界清气。人体之气是由这三
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由父母生殖之精所化生,藏于肾;水谷微之气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生成;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清气则赖肺的呼吸功能才能吸入。因此,来源及的生成来看,气的盛衰除与先天、后天饮食营养,以及自然环境等状况有关外,与肾、胃和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肾、脾和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则人体的气就能保持旺。反之,肾、脾胃和肺等生理功能异常,则影响到的生成,从而形成虚等病化。应当指出,人在出生后,必须赖于饮食物的营养以维持正的生活动,而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又依赖于脾胃的受、腐熟和运化。因此,在气的生过程中,脾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
「气的生理功能」
气是持人体生命活的根本,对于人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气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
(一)推动作用
人体的生长发,脏腑经络的生功能,血液的循环行,津液的输布和代谢,依赖气的激发与推动,方能持正常。如元气能激发和推动脏腑的生理功能,使其不断地化生新的气血津液,以供人体之消耗和生长发之需要。又如宗气,心脉而行气。故"气血帅"、"气行则血行"之说。若气,动作用减弱,就会导致生长发育迟或脏腑功能衰退,则血流迟缓,导致
(二)温煦作用
《难经。二二难》说:"主煦之",即说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体的体温,依靠气温作用来维持其恒定;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亦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才能维持正常的循环行,故说:"血得则行,得则凝。"果气的温煦作用失常,不仅可出现畏寒喜暖、四肢不温、体温低下等象,还可引起血迟缓,津液代
(三)防御作用
机体的防御用是非常复杂,虽然包括了、血、津液和脏腑、等组织器官的多方综合作用。但是,气本身的防御机能也是相当重要的。气的防御作用主要表现在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的侵入。故《素》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是说气的防御作用减弱,全身的抗能力必然随之而降,机体也易
(四)固摄作用
固摄,即固统摄之意。气固摄作用,主是指对血、津液等液质具有防止其无故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固摄血液,使其循行于脉内而不外溢;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肠液和精液等,控制其分排量,防止其无故流失。如气不摄血引起的出血;气不摄津导致的自汗、多尿、流涎;不固精导致的
(五)气化作用
"气化",是指通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具体地,是指精、、血、津各自的新陈代谢和相互转化。如,气、血、津液的生成,饮食转化为水谷精气,然后再化生成气、血、津液等;津液经过代谢,转化成汗液和尿液;饮物经过消化和吸后,其残渣转化成糟粕等,都是气化用的具体表现。如果气化功能异,即能影响到气、血、津的新陈谢,影响到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到汗液、尿液和便的泄等,从而形成各种代谢异常的病变。所以说气化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内质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
气
「气的运动和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的具有很活力的精微物质。流行于全身各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到,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运动,称作"机".的运动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可将它们归纳升、降、出、入四种基
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官,都是气的升降出入场所。气升降出入运动,是人生命活动根本,气的升出入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动终止。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仅推动了人体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例如,肺呼吸功能,呼气是,吸气为入;宣发是升,肃降是降。脾胃主消化,脾主升清,以升为健,胃降浊,以降为和。气的升和降、出和入,都对立统一的盾动。从局部来看,并不是种生理活动,都必具备升降出入,而各有所侧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从整个机体的理活动来看,则升降、出和入之间必须协调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的升降出入运动,又是协调平衡各
气的升降出入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升降入的平衡失调,即是"机失调"的病理状态。气失调有多种形式。例如,由于某些原因,使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称作"气机不畅";在某些局部发生滞不通时,称作"气滞";气的上升过或降不时,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太过,称作"气陷";气不能内守而外时,称作"气脱";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人??|? 分享到:
阅(59)| 评论(0)| 引
格里高利圣咏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格里高利圣咏的含义和主
1、含义:格里高圣咏是以罗马教皇格里利一世(Gregorius Magnus 590-604)之名命名的天主教音乐,被
2、形成:元6世纪末,各地教堂的歌(拜占庭圣咏、安罗斯圣咏、法国咏、摩差拉比圣咏和塞尔特圣咏等)凌乱不统一,为了规范教堂中的圣歌,罗马教格里高利一世从宗教利益发,派人集整理各地的圣咏,选编成两本包括六百余首圣咏的咏集,这两本咏集统了罗马教会的
需注意的是,“格高利圣咏”实际上并非诞于格里高一世统治时的罗马,是一百多年后在法国、瑞士形成的。公元754年,法王丕下令废除原有的高卢礼仪和圣咏,以罗马圣咏取而代之,丕平的儿子查理大帝继位后,于789年颁布法令,进一步推行仪式和圣咏一体化变革,成了以罗马传统为基础,融合高因素的礼拜式和咏,这是“格高利圣咏”的基本内容和主体部分,并且得到了推广传播,最终又传回罗马。这就是格里高利圣咏的整个诞生程。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
3、能:格里高圣咏主要
(1)日课(Daily Offices)是修道院规定每一僧人每日不同时辰必做的“
(2)弥(Mass)是天主教在星期日和其他要的宗教节日举行的仪式。弥撒仪式为纪念耶稣受难而设立,它产生于6世纪左右,在9世纪逐渐发展成套比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数字档案馆的含义和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