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臧克家和闻一多
http://jf.tao8go.com http://tao.tao8go.com
http://tao8go.com
臧克家和闻一多
一、臧克家介绍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二、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
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闻一多介绍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范文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 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教学目标:
1、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 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 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1、 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现在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二、 作家作品简介。
1、 作者介绍
一、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2、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1946),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
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
3、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时,写了大量的诗作,有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
3、闻一多
三、 检查预习情况。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衰微(shuāi) 赫然(hè)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óng) 慷慨淋漓(kǎi)
2 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 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2)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3)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4)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6)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7)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8)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9)心会神凝:指集中注意力。
(10)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远。
(11)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12)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13)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 诗人,中年 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 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 运 动,直到牺牲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 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 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 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 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 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 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 顾勇往直前。
总结写法:(让学生自己总结)
夹叙夹议
前后照应
精心剪裁,详略得当等
总结:2004年2月我国文坛上又陨落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就是本文作者,课下收集阅读臧克家的事迹和作品,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作业:
1、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2、阅读闻一多诗集。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后在回家的路上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述中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重点: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导入
一. 课前学习:
1、 了解臧克家 2.闻一多:
3、检查预习情况
⑴正音: 弥 锲 兀 沥 函 衙 赫 迥 窥 楷
多音字: 壳{ };斗{ }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11-06-14 → 手机版
手机用户请点此切换到大字体页面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述中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重点: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导入
一. 课前学习:
1、 了解臧克家 2.闻一多:
3、检查预习情况
⑴正音: 弥 锲 兀 沥 函 衙 赫 迥 窥 楷
多音字: 壳{ };斗{ }
(2)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3.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4.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和精神?
三、合作探究:
1、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好处是什么?
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1)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2)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试举例说明。
四、达标检测:
1.测一测你的注音速度。
衰( )微( ) 赫( )然 迭( )起 高标( )
锲( )而不舍 兀兀( )穷年 沥( )尽心血
2、解释本课成语:
3.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5.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6.学完本文对自己如何做人及如何做学问有什么启示?
五、个性化备课
六、教学反思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习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课前延伸:阅读课文,阅读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的文章。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标题醒目、新颖,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虽不是一篇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2、 走近作者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3、相关资料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臧克家和闻一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 ) 赫然而出( )目不窥园( ) 沥尽心血( )仰之弥高( )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1)迥乎不同:
(2)锲而不舍:
(3)潜心贯注:
(4)兀兀穷年:
(5)气冲斗牛:
3.填空(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
(6)他,是 的巨人。他,是 的高标。
二、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5、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三、拓展练习 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6、用“ ”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7、文中记了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三件事的内容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xiá hè kuī lì mí
2.①很不一样。迥:差得远。②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③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④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⑤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1)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做了再说(3)钻之弥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4)凶多吉少 慷慨淋漓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5)鼓壮志,声震天地。(6)口 行
4、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5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6、“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像??请教”
7、第一件事:父亲画一个人牵几只羊,青年农民看到。他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第二件事讲的是父亲讲述“斗牛图”的故事,并得出结论: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第三件事是画背纤图就是经过实地观察而画就的。 8、父亲说到做到
9、强调了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 谈到自己的理解时,也应该从虚心求学出发。具体的理解略。
范文三:12闻一多的说和做教学设计臧克家
闻一多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臧克家
1(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从单元设计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和选材技巧。 2( 教法分析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 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 :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导 入:
2001年4月29日,**同志在清华大学建 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1
**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经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下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体会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
关于标题:本文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标题呢,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下面,让我们再次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 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2
(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 第一、二自然段。
(2)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 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1(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2探究学习:
(1) 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3
(2) 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 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 (略)
(2) 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 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3拓展延伸:
(1)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 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布置作业 ]:
(1) 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 ]: 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4
范文四: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衰微、赫然”等双音节词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味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
一.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闻一多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就参加了学生运动。他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先生不顾好心肠人的劝阻,参加并主持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会上,李夫人报告了李先生的殉难经过。党中央为了民主人士的安全,指示昆明地下党组织,不安排闻一多先生在会上公开演讲。但由于会场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闻一多先生更是怒不可遏。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先生就拍案而起,发表了讲演,使群情为之振奋,特务们没敢在会场上轻举妄动。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害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据拼音写汉字
___qiè而不舍 ___lì尽心血 气冲___dǒu 牛 ___qián心贯注
心会神___níng ___jiǒng乎不同 慷___kǎi淋漓 __ __wùwù穷年
.2、给加点字注音 衰微___ 校补___ 弥高___ 无暇___ 窥园___ 迭起___ 排衙___ 卓越___
3教师找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从题目看,本文分两部分:
1. 前半部分:闻一多先生的“做”。
2. 后半部分:闻一多先生的“说”。
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看看文章叙述了哪几件事。
三、细读课文,学生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探究文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1~7小节。
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部分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②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学生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研讨文章第二部分。
(1)选一女同学朗读这一部分。
①“一反既往”使人想起成语________ ,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 。
②第11小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请想象闻先生讲的什么话?
③“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该如何理解这段话?
④联系时代背景,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
⑤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
⑥“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如果写成“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行不行?为什么?
五、学生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教师提问: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话,按照“我欣赏________,因为它具有________美,体现在________”的句式说话。
范文五: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无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质疑问难,讨论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3.情感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读课文诵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2、难点:
〈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 录音机 录音带
四、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字音、词义: 衰微〈shuāi〉:(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迭起〈dié〉 :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沥尽心血〈lì〉: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 一反既往〈jì〉完全改变以往的做法。
二、导入
1 题目解说:
说话和行动本是极平常的事情,可是,本课的“说”和“做”放在闻一多先生身上就是与众不同了,以此为题,点明写作对象和内容,简洁而明快。
2 作者及本文背景:
〈1〉:臧克家(1905-2004)山东渚城人,诗人。作者于1930年报考国立青岛文学院,但考试成绩糟糕,数学为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准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理说,他肯定不会被录取,但碰巧的是当时的主考官也是任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先生很欣赏那三句话简洁而富有哲理的短诗,他认定这个青年人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臧克家没有辜负闻一多的期望。很快发表了一首又一首小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所以他们二人的关系是:恩师与高徒。 〈2〉:在闻一多先生遇难后,作者于1946年8月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又于1980年2月写了本篇叙事性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
三、正课:
1.放录音,激发学生的感情以调动学生诵读本文的积极性。(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学生朗读。
3.问题探究:
〈1〉: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①—⑦)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
第二部分(⑧—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板书:
做了再说作为学者救国
做了不说
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 爱国
〈2〉:文章两个部分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他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闻一多先生前期是一名著名的学者,后期是一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不管是作为学者也好,作为革命者也罢,他唯一不变的,始终如一的是——言行一致。
4、再读课文进一步明确人物形象:
用课文概括(第19、20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它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作为一名学者,一名革命者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五、作业:
1、我们应向闻一多先生学习什么?
2、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3、《导、学、练》P40页 1—7小题(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叙事性散文,诗人的充沛的情感,精辟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懂,但时代离学生较远,事例又都是以概括的语言来叙述的,由于本班学生事先阅读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一定要强调预习的环节。二是一定要抓住文章充满生命情感,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刻体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和气势,反复揣摩作者的情感。三是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打开学生发问的闸门和思维通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自主大胆地探究。
刘光秋
201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