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大一新生 心理适应问题
大一新生 心理适应问题 教育对策
大一新生入学就面临很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本文从新生主要心理矛盾入手,探讨了新生心理不适的原因,归纳了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大一新生在刚入学时,会面临许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如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择业适应、价值观适应等内容,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能否顺利通过“心理关”,对新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活正是一个从单纯走向繁杂,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裂变时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每一名新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曾有过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活美妙的联想,然而,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骤变,使许多新生感到迷茫、困惑。据对淮阴工学院某二级学院339名大一新生调查结果显示:37.8%新生入学3个月还未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是非常复杂的,在适应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不同方面的心理矛盾,主要心理矛盾有:茫然、失落、无措、孤独、失望。这些心理矛盾交织在一起,若长期寻求不到合理解决的途径,就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1.大一新生心理不适原因
1.1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 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能令人刮目相看。这会使那些只看重学习成绩缺少能力或特长的新生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一方面新生自己成绩优秀却得不到掌声如潮,另一方面学业不如自己的人却在校园和社会上如鱼得水。因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发生了动遥对这种困惑迷茫的心理状态调整不好,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1.2重要人际关系丧失与挫折感
大学新生最重要的丧失是丧失了对家庭完整的依赖。从事由大人做主到常常要自己拿主意,包括如何合理消费、如何分配好时间、如何安排好生活等,在最需要大人帮助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使得初次离家者顿生无助之感。大学生因无法独立生活而退学回家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第二种是指对教师的依赖减少。大学比中学更多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习生活中都要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自控能力要强,大学新生刚来常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能及时完善地调整自己的学生则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由此会引发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第三种是指朋友的分离。中学时代许多人都结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是人青春时代重要的精神支柱和财富,这种朋友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外在因素。但升学使多数好朋友各分东西,身处异地,新的环境中又难以短时间内觅到挚友。一旦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油然而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对新生活不适应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多通过书信、网络、手机与朋友交流思想和感受,维持友谊以获得心理上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大一新生心理自我调适方法 2.1积极暗示法
新生学会正确运用积极暗示可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潜在身心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强自信,保持平静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例如“我能行”、“我的好想法越来越多”、“我的进步越来越快”。 2.2顺其自然法
这种调适法的核心是要在整个适应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然、宁静、平常的心态,主动直面各阶段出现的得失成败,准确使用顺其自然法不仅有助于避免或减轻在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急躁和抑郁情绪,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生活情趣。 2.3重新评价和再定目标法
新生在上大学前长期使用单一评价方式,与大学新环境的多元评价方式不适应。因此,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对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非常紧迫。新生进校后不久主要表现为目标迷茫化、目标丧失化和目标冲突化。在新环境里,为使新生的学习、生活有明确动力和努力方向,每个新生应结合自身特点,重新设定合适的目标。
2.4宣泄情绪法
新生在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为防止长期被负性情绪所困扰,应及时、适度、合理地宣泄负性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平衡、恢复正常心境,在宣泄情绪时要注意及时、适度、合理三个原则。宣泄情绪法有:运动、听音乐、找人倾诉、睡好觉、日光法、击打沙袋偶人、痛哭喊叫、观山水、赏花草、洗淋浴等。
2.5交流沟通法
当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产生困惑苦闷时,应针对不同问题,及时大胆、主动与父母、导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同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其他新生或同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一起交流和沟通,向他们倾诉苦闷,与他们共同探讨对策,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寻求各方面的社会支持。
3.大一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3.1将入学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在新生入学后,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如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际关系辅导、青春期辅导、挫折教育等,更重要的是加强心理辅导,让新生正确看待自己在适应阶段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模式,预先告知他们将面临的各种变化,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提高大学新生的自我调适能力。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专业心理咨询师采用年级指导、班级心理辅导、宿舍引导、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利用宣传栏、小册子、网络、电话、短信等多渠道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挑选并培训班级男、女两名心理委员,使他们接受理论知识、朋辈辅导教育、集体拓展活动,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组建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咨询老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纵向模式,这是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团体凝聚力,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有效手段。
3.2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关注不同群体的适应情况
通过学校开展统一心理普查,可以把握新生的适应及心理健康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对于严重适应不良、家庭贫困、心理健康有问题、学业困难、身体残疾或有特殊疾病的特殊群体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建立相关的档案信息和资助帮扶系统,从物质、精神、心理多渠道全方位加以关心,有“奖、助、减、勤、贷、捐”六渠道-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学费住宿费减免、勤工俭学、助学贷款、老师向贫困生送温暖行动,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
+班干部合力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加强精神鼓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受特殊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3.3开展系列教育,尽早确定职业方向
从新生入学阶段就引入职业规划的理念,除了在第一课堂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就业指导课以外,积极邀请知名校友、职业规划师、校内外专家教授、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如就业之星、考研之星、创业之星等)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讲座、交流会、集体实践活动,使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尽早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倾向及专业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更迅速地度过适应阶段。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大一上学期就面向全体新生举行了“适应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就业方向指导”四个专题讲座和交流会;并创新性地设计了大学生成长手册,涵盖了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学期规划、阶段小结、学期总结、综合成果展示、导师和家长评语等多方面内容,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大学规划,树立坚定目标,用点滴积累铺垫成长之路;此外,还开展了全学院新生问卷调查,从学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调查统计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阶段工作。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在新生中反响较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裴学进.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适方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61-162.
[2]周莉,于生凯.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6,(7):89-91.
物电学院 10电子2班 10101071035 伍剑彬
范文二:大一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整
大一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整
【摘 要】处在适应期的大一新生,由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 学习方法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适应不良,以 至于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与学习。本文通过分析大一新生适应 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心理调整的途径,以帮助大一新生顺利度 过适应期,完成大学学业。
【关键词】大一新生 适应期 心理调整
【中图分类号】 g64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 章编号】 1006-9682(2012) 10-0081-02
通过近年来对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大一新生心理普查的结果发 现,许多刚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大一新生,由于面临着生活环境、 人际关系、学习方式和方法等诸多方面的改变,出现了一系列的心 理适应不良现象,如果这些适应不良现象不能及时加以疏导和调 试,势必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因此,高校应高度 关注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整,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期的教育,帮 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 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大一新生适应期主要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年来对大一新生心理普查的结果发现, 30%左右的新生存在 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其不适应具体表现在:
1.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范文三:大一新生心理适应及教育对策浅探.doc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及教育对策浅探 摘 要: 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大一新生心理适应现状,对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导致心理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适应教育对策提出建议,从入学教育、构建多维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加大校园文化开展力度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帮助大一新生培养健康的心理,促进大一新生良好适应大学生活。 . 关键词:大一新生 心理适应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51-01 朱智贤在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对适应的定义是这样下的:“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如对光的变化的适应和人的社会行为的变化等。”[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大众所关注。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必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一年级新生初入大学校园的,由于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会导致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一、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适应不良 环境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由于生活习惯的变化和学习内容、方法的变化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大一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从熟悉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除了要克服饮食习惯上的巨大变化,还要克服心理、文化、习俗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大一新生从中学升入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长辈们过度呵护,使其能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使他们呈现出高依赖性、盲目自信、以自我为中心等特征。高中生活轨迹一般是三点一线、老师全权负责,而大学学习主要靠自主学习、自由支配时间,因此,当新生踏入大学校门之后,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一段时间出现孤独、失落感,不能较好适应新环境。 2.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度保护使得独生子女较为自我中心。并且当前的中学阶段主要是应试教育,大学新生普遍交往能力不足。在入校后,一些个性等方面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大学生由于不敢交往、不善交往、缺乏交往意识等,造成和宿舍、班级同学关系紧张,导致情绪苦闷,影响学习。陈青萍研究发现:引发大学生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中有35%涉及宿舍生活,这使得一些大学生在面临变化的宿舍人际环境时容易发生人际适应不良问题[2]。一些学生因此沉浸在络世界里,麻痹自
己,在虚拟的世界里虚度光阴,从而荒废学业。还有一些学生,在大学的评优评先评困时,和他人产生人际矛盾,从而导致适应不良。 3.学习适应不良 相当一部分大一新生入学后,对大学学习适应不良,表现为不了解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一些大一新生没有了高考的目标,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弱化,产生迷茫困惑心理。不习惯大学学习的跳跃性、选择性及自主性学习,表现为学习上厌倦、盲目,部分新生由此产生无所适从,心态上空虚、迷茫。还有一部分大一新生,中学阶段遥遥领先、自以为然。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学中人才济济,强手如林,自觉平淡。因此产生强烈的压力,导致强烈焦虑,出现适应不良。 4.生活挫折 当前大学新生多为独生子女,对于许多新生来说,第一次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他们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一些大学生在遭遇生活中的小挫折,如老师批评、与舍友等争吵等事件之后,会产生强烈的反应性情绪。导致个体的消极体验,引发适应不良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新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调整和适应。还有些新生,入校后就开始恋爱,失恋后,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节,进而产生各种不适感,导致学习生活受挫。 二、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原因分析 1.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前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人溺爱,这种溺爱对大学生的人格形成起到了一些不良影响。如导致性格比较任性、自我中心、不会关心他人等。有的大学新生尽管已是成年人,可是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缺乏集体合作精神。步入大学之后,这些大一新生来到陌生环境生活时,这种人格方面的缺陷就会在宿舍集体生活中很快显现出来,变成舍友、同学间矛盾出现,导致大学生心理压抑、孤独、难过。李凤梅[3]的研究表明家庭气氛和谐的学生心理适应高于家庭不和谐的学生。一些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下岗家庭的存在,使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卑、暴躁、孤独。 同时,由于中学时代的学习中,主要围绕高考在转,老师除了扮演老师角色之外,还兼任保姆角色。对学生的事物事无巨细,全部包办,在这种包办的环境下,学生的独立性非常差,依赖性非常高。当这些学生进入高校之后,角色之间的差异和转化,让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引发心理不适,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2.应试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负面作用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以成绩衡量学生水平,这种做法使学校、社会、家长把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这种教育的结果使得一些
学生极端看重分数,却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步入高等教育之后,单一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消失了,这种改变使得很多大一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之后,很难自我调节适应。 3.个体差异 有研究发现在个体进入新环境时, 一般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稳定的人格特征可能会对个体的适应和学业成绩产生影响[4]。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是不同的,遗传素质也不同,所以个体成长过程中,某些个性也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同学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有些同学胆小、敏感、虚荣心强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三、学校教育对策思考 1.重视入学教育,防止入学教育形式化 大学是大学生发展的新起点,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已经全面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施入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新生迫切需要解决的不适应性问题,是新生对新环境、新生活、新学习不适应而直接表现出来的问题。入学教育的有效实施首先就是要缓解这些矛盾,消除种种已暴露的问题[5]。如在大一新生群体里,一部分心理不适应者,都是学习动机不正确,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高中时的学习动机是为个人出路考大学。当考上大学之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因此通过入学教育,对大一新生进行如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帮助大一新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培养自我教育、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整体适应水平。 2.构建多维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通过课堂教学,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基点,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中心宣传等多种方式,构建多维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方式纠正大一新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教会他们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邀请心理学专家走进校园,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知识,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推动新生心理教育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加大心理咨询中心投入力度,健全各种管理制度,给予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针对有需要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形成有特色的心理咨询工作体系。使大学新生能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缩短心理适应期,适应大学生活。 3.加大校园文化开展力度 建立丰富的校园文化,营造出积极向上、友善、乐观的校园氛围。鼓励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加自尊自爱、宽容乐观的优秀心理品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利用校园社团、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专业性的交流会、广播、报刊等活动和媒介,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多样的精神食粮,
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了解资源,并对未来有初步的目标和计划,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环境适应能力,进而明确人生目标,使大一新生能尽快的融入到新生活新集体中去,健康成长。
范文四:浅析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对策的论文
浅析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对策的论文? 浅析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对策的论文?
论文 ?
关键词:
?
大一新生 ?心理适应问题 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
?大一新生入学就面临很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本文从新生主要心理矛盾入手,探讨了新?生心理不适的原因,归?
纳了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大一新生在刚入学时,会面临许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如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择业适应?、价值观适应等内容,?
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能否顺利通过“心理?关”,对新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 ? 大学生活正是一个从单纯走向繁杂,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裂变时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
阶段。每一名新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曾有?过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活?
美妙的联想,然而,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生活环境、学习特点、?
人际关系等因素的骤变??,使许多新生感到迷茫、困惑。据对淮阴工学?
院某二级学院?339名大一新生调查结果显示?:?3
7.8%新生入学?3个月还未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是?非常复杂的,在适应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不同方面?的心理矛盾,主要心理矛盾有?:茫然、失落、无措、?孤独、失望。这?些心理矛盾交织在一起,若长?期寻求不到合理解决的?途径,就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1.?大一新生心理不适原因?
1.1?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 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
成绩,能力特长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有?
愈来愈重要的倾向。?WWw..Com?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能?令人刮?目相看。这会使那些只看重学习成绩缺?少能力或特长的新生心?理上产?
生不平衡感。一方面新生自己成绩优秀?却得不到掌声如潮,另?一方面?学业不如自己的人却在校园和社会上如?鱼得水。因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发生了动遥对这种困惑迷茫的心?理状态调整不好,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
1.2重要人际关系丧失与挫折感? 大学新生最重要的丧失?是丧失了?对家庭完整的依赖。从事由大人做主?到常常要自己拿主意,?包括如何?合理消费、如何分配好时间、如何安?排好生活等,在最需要?大人帮助?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使得初?次离家者顿生无助之感?。大学生?因无法独立生活而退学回家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第二种是指对教师?的依赖减少。大学比中学更多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习?生活中都要?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自控能?力要强,大学新生刚来?常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能及时完善地调?整自己的学生则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由此会引发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第三种是指朋友的分离。中学时代许?多人都结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是人青春时代重要的精神支?柱和财富,这种朋友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外在因素。但升?学使多数好朋友各分东?西,身处异地,?新的环境中又难以短时间内觅?到挚友。一旦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油然而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对?新生活不适应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多通过书信、网络、手机与??朋友交流思想和感受,维持友谊以获得?心理上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
2.大一新?生心理自我调适方法 ?
2.1积极暗示法? 新生学会正确运用积极暗示可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潜在身心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强?自信,保?持平静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例如?“我能行”、?“我的好想法越来越多”、“我?的进步越来越快”。? ?
2.2顺其自然法? 这种调适法的核心是要在整个适应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然、宁静、平常的心态,主动?直面各阶段出现的得失?成败,准?确使用顺其自然法不仅有助于避免或?减轻在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急躁和抑郁情绪,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生活情趣。?
2.3?重新评价和再定目标法? 新生在上大学前长期使用单一评?价?方式,与大学新环境的多元评价方式不适应?。因此,正确认识与评??
价自我,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对?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非常紧迫。新生进校后?不久主要表现为目标迷?茫化、目标丧失化和目?标冲突化。在新环境里?,为使新生的学习、生?活有明确动力和努力方?向,每个新生应结合自?身特点,重新设定合适?的目标。?
2?.4宣泄情绪法 新生在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为防止长期被负性情?绪所困扰,应及时、适?度、合理地宣泄负性?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平衡?、恢复正常心境,在宣?泄情绪时要注意及时、?适度、合理三个原则。?宣泄情绪法有:运动、?听音乐、找人倾诉、睡?好觉、日光法、击打沙?袋偶人、痛哭喊叫、观?山水、赏花草、洗淋浴?等。?
2.5交流沟通法? 当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产生困惑苦闷时,应?针对不同问题,及时大??胆、主动与父母、
导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同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其他新生或同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一起交?流和沟通,向他们倾诉?苦闷,与他们共同探?讨对策,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寻求各方面的?社会支持。?
3.?大一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3.1?将入学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在新生入学后,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如学习辅导、??
生活辅导、人际关系辅导、青春期辅导、挫折?教育等,更重要的是加?强心理辅导,让新生正?确看待自己在适应阶段?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模式,预先告知?他们将面临的各种变化?,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提高大学新生?的自我调适能力。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专业心理咨询师采用?年级指导、班级心理辅?导、宿舍引导、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利用宣?传栏、小册子、网络、?电话、短信等多渠道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挑选?并培训班级男、女两名?心理委员,使他们接受?理论知识、朋辈辅导教?育、集体拓展活动,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组?建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咨询老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纵向模?式,这是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团体凝?聚力,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有效手段。?
3.2?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关注不同群体?的适应情况? 通过学校开展?
统一心理普查,可以把握新生的适应及?心理健康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对于严重适应不良、家庭贫?困、心理健康有问题、?学业困?难、身体残疾或有特殊疾病的特殊群体?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建?立相关?的档案信息和资助帮扶系统,从物质、??精神、心理多渠道全方位加以?关心,有“奖、助、减、勤、贷、捐”?六渠道,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学费住宿费减免、勤工俭学、助学贷?款、老师向贫困生送温?暖行动,?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班干部?合力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加强精?神鼓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受特殊?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
3.3开展系列教育,尽早确定职?业方向? 从新生入学阶段就引入职?业规划的理念,除了在第一课堂?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就业指导课?以外,积?极邀请知名校友、职业规划师、校内外专家教?授、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如就业之星、考研之?星、创业之星等)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讲座、交流会、集体实践活动,?使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尽早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倾向及专业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更?迅速地度过适应阶段。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大一?上学期就面向?全体新生举行了“适应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就业方向指导?”四个专题讲座和交流?会;并创新性地设?计了大学生成长手册,涵盖?了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学期规划、阶段?小结、学期总结、综合成果?展示、导师和家长评语?等多方面内容,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大学规划,树立坚?定目标,用点滴积?累铺垫成长之路;此外,还?开展了全学院新生问卷?调查,从学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调查统计?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阶段工?作。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在?新生中反响较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
参考文献?
:
[1]?裴学进(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适方法(中国学校?卫生,?201X,27 ?
(2):161,?162(
[2]?周莉,于生凯(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201X,
(?7):89,9
1?(?
?
范文五:高校开展心理讲座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高校开展心理讲座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郝 娜) 大一新生的新起点从“心”开始。记者从部分高校了解到,开展心理普查、心理讲座,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成为今年大学迎新的一项重要活动。 心理普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清华大学大一新生入校后接受心理普查,聆听心理知识讲座,上心理学选修课。该校为新生开设了“新生团队训练营”,心理咨询中心还通过心理测试普查、心理讲座、培训、互助热线等方式为大一新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心理疏导服务。新生可就专业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婚姻、成长发展等问题,采取网上或书面的形式预约,中心老师将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老师金添介绍,该校在本月为新生开展以“适应”为主题的活动,做好心理成长辅导,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归属感。学校将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新生参与“破冰”团队拓展训练、入学适应团体工作坊等活动。学校还将帮助新生调适好从高中尖子生到普通大学生,从家庭到宿舍的心理落差,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应对挫折,树立乐观上进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指导中心将借助心理健康量表分期对大一新生做心理健康普查,由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评估,然后与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新生进行沟通交流,并给予适当帮助和支持。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心理学课程,向新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樊富珉认为,大一新生离开父母,来到异地独自求学,在人际关系、学业等方面容易产生困惑。高年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多源于大一时对心理调适的疏忽。因此,各校在报到后为大一新生举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可以从这些活动中增长心理健康知识,端正心理态度,明确生活方向,并学会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另据了解,从2004年秋季开始,教育部要求在直属高校入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创造条件,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已日趋完善。彭山论坛:www.bjl5186.com 瑾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