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四个全面是什么_四个全面的意义
四个全面是什么_四个全面的意义
**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是什么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四个全面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探索新实践的重要成果。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我们党在全国执政60多年来,
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不懈探索所积累的治国理政丰富经验,是我们党今天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历史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认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不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扩展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创造性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从严治党这一政治保证有机联系、科学统筹起来,每一个方面都强调“全面”,并注入新的丰富内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这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从当代中国的现实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时代和
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任何理论都是特定时代和实践的产物。****反复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赢得这场伟大斗争的胜利,迫切需要我们党从战略层面提出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大韬略。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具有很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法治国家建设进入新的征程,从严治党进入关键阶段,“发展起来后”与“欠发展”的各种问题交织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挑战不断凸显。“时”和“势”总体有利,“艰”和“险”正在增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党中央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站在时代前沿进行的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部署。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愿景不断提升。人们期待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期盼经济更有活力,生活更有保障,权益得到更好维护,政府更加高效清廉,社会更加和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再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不断解决问题、化解挑战、攻坚克难的新法宝。
从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摆在当代共产党人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对如何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进行了创造性回答,对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勾画了清晰的“路线图”,使我们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科学,战略举措更加有效,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它也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方略,为解决当今世界性难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独特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对于推动世界治理思想的变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个全面是什么_四个全面的意义]
范文二: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世界意义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世界意义 2017年07月15日 09:00:00
来源:《求是》2017/14 作者:高士华
核心要点: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迅速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迫使**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中国一直孤军奋战,一直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军事技术先进、全民皆兵、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国家。中国人民的抵抗,对于爱好和平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日本法西斯是一个巨大打击,有力地牵制了日本侵略者的有生力量,使其既不能北进,也不能西进,有力配合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推动下,国民政府确立了寻求盟国、共同抗日的外交方针,并为实施这一方针全力开展外交活动。
■中国作为四大领衔国之一参加了签署,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主要国家之一。此后,中国在军事和外交上都做出了很大努力,为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贡献了了自己的力量。
■由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英美等国对中国人民的尊重,使得他们不能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曾经指出:“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对中华民族的解放意义重大,而且对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全面抗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绝地奋起 团结御侮
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不停地谋划向大陆扩张,自1874年出兵攻打台湾以来,中国成为其侵略的最大目标。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侵占了中国台湾等岛屿;趁1900年义和团失败之机,攫取了在北京附近的驻军权;1905年通过日俄战争,从俄国手里夺得了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铁路路轨,然后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侵占沈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其面积相当于日本的3倍。欲壑难填的日本侵略者,在1935年又发动了华北事变,制造了一系列事件,意图侵犯蚕食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各阶层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九一八事变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日本大规模武力侵犯他国,打破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脆弱和平,法西斯荼毒全世界就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自此以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遥相呼应,瓜分世界的野心日益显现,最后全面发动世界大战,走向了自取灭亡的不归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立即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东北人民纷纷参加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等,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各军队为抗日救国而奋斗。10月1日,宣言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迅速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迫使**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七七事变,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历史转折点,昔日一盘散沙的中国,终于团结起来,共同对敌。日本侵略
者的对手是团结起来的全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七七事变后,时任陆军大臣杉山元曾向天皇夸下海口:事变只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即可解决。他以为,当时只要大兵压境,中国就会马上屈服。然而,等待日本军队的,不是屈服,不是退缩,而是中国人民的殊死抵抗。
孤军奋战 率先垂范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中国一直孤军奋战,一直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军事技术先进、全民皆兵、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国家。
中国人民的抵抗,对于爱好和平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日本法西斯是一个巨大打击。罗斯福在珍珠港事件后说,中国人民“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5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当时的日本天皇在1940年10月也说,中国的强硬“出乎意料”,日本“对事变的预测完全是错误的”。后来,他又几次发出“日本轻视了”中国,中国“不是那么容易地被击败”的哀叹。从1937年8月到1941年冬,中国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长沙等11次大的会战,共毙伤日军30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组织了平型关、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同时广泛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
日本陆军一直试图北进苏联,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也有人鼓噪趁机与德国夹击苏联,但是由于日本有限的兵力难于同时应付对华和对苏两条战线,当时的参谋总长杉山元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在当时,无论是英美还是苏联,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希望中国拖住日本。丘吉尔担心中国一旦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左右的师团腾出手来,进军印度洋,会导致英军在中东全部阵地的崩溃,罗斯福、斯大林也都担心日德合流或者合击,使其腹背受敌。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代价,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欧洲战场,成功地阻挡住了日军,使其不能西进印度洋,同德军在中东会师。对此,西方历史学家对中国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马克·赛尔登说:中国的抗战在15年内将大约200万日军困于中国战场并予以重创,对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最后失败贡献非凡。
鼓舞世界 同仇敌忾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在以抗战实际行动抵制英美远东绥靖政策的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所以积极寻求国际支持,推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推动下, 国民政府确立了寻求盟国、共同抗日的外交方针,并为实施这一方针全力开展外交活动。由于当时英、美、法等国正忙于应付欧洲法西斯国家的扩张,无暇东顾,它们宁愿通过妥协退让来避免同日本直接对抗,以换取一时的和平。中国主要的外交努力是争取国际社会的道义支持和经济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加快了与盟国间的密切联系与协商,推动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在中国的积极参与、推动下,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作为四大领衔国之一参加了签署,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主要国家之一。此后,中国在军事和外交上都作出了很大努力,为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军事上,中国出兵缅甸配合盟军在东南亚的作战;外交上,中国通过与美、英签订平等新约、参加签署《莫斯科宣言》以及出席开罗会议等重大外交活动,为维护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不仅倡导和推动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而且还积极声援和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促进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倡导者、推动者。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对于各国反法西斯斗争给予积极声援和支持。努力倡导建立东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为了加强对东方各民族人民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斗争的联络,1941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日本、印度、印尼、菲律宾、马来亚、缅甸、泰国、朝鲜、越南等国和中国国内各民族代表出席了大会;30日,**同志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号召各民族加强团结,共同打倒法西斯。大会决定在延安建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并通过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宣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大推动了东方各民族的反法西斯斗争和解放运动。中国共产党还积极支持在华日本人组成的“反战同盟”等组织,开展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还在延安创办了具有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日本工农学校,学员主要来源是各抗日根据地反战团体中立场转变较好的成员,为日本反战运动培养骨干。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作出了《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的决定》,进一步推动各国人民组织国际反法西
斯统一战线。在中外各国共产党、进步人士的倡导下,各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不分国籍,互相支援,形成了强大的打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统一战线。
树立榜样 提供经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同时,中国也为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树立了榜样,大大鼓舞了他们争取民族独立的勇气和信心。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不屈精神,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被动挨打受辱的局面,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的历史转折点。由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英美等国对中国人民的尊重,使得他们不能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西方国家在1943年宣布废除历史上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重新与中国签订了新条约。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也对战后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抗日战争中创造出的游击战理论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的游击战理论和实践,汲取了古今中外游击战理论的精华,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这一理论在战后许多国家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期间,共产党游击战由小到大,到抗战胜利时,已经解放国土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这给世界反殖民运动以有力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参战国都按照总体战的思路进行国民动员,但如何动员,方法各有不同,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扎根民众的方法,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给世界反殖民运动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经验启示与理论武装,这是世界反殖民运动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如****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所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范文三:全面抗战的兴起
八年级(下)第19课 全面抗战的兴起(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知识与能力:
①简述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了解中国军队英勇抗战的史实,知道七七事变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
②了解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认识到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战。
过程与方法:
①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供更多的材料,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景与氛围。
②围绕“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实现全民族抗战”展开讨论,积极发言,学习讨论的方法,培养与他人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精神。
③搜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的英勇抗战的事迹,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通过了解抗日战争前期,国共两党合作,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
(1)“七七事变”既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更是中国军民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2)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的实现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2.教学难点分析:
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地位毋庸质疑,如何激发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对抗日战争这段不寻常的历史,尤其是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对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形成比较深刻的正确认识,是值得在教学中思索的难点问题。 教学方法:
①教法:讲解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②学法:讨论、探究、阅读。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一)播放歌曲《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歌曲,原是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也是抗日歌曲中唱着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尤其是最后一声" 杀!" 集中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无比愤怒和刻骨仇恨!请大家思考:是什么因素促使向来讲求“礼仪、仁爱”的中国人民发出如此愤慨的吼声?
(生):(略)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重温这一段悲壮而又感人的历史。
(幻灯片二)第19课 全面抗战的兴起
(幻灯片三)卢沟桥图片
(过渡)美丽的卢沟晓月,可爱的石狮子,在1937年7月7日,却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七七事变(点击幻灯片),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
(师):“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时间中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于日军,中国进入了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试问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主义会就此罢休吗?答案是不可能的。日军继续向南进逼,企图进一步占领华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军把下一个目标选在了美丽的卢沟桥。
(幻灯片4)动动脑: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幻灯片5)《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生)阅读课本第107页,结合《卢沟桥事变示意图》思考并回答。
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是平汉、平绥和平津三大铁路线的汇合地。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东、西、北三面都已被日军所控制,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惟一通道。
(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演示《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
(回答得很好,如日军占领卢沟桥,就可截断平汉铁路,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围的形势,然后以平津作为后方,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卢沟桥就成为中日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幻灯片6)七七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师):那么日军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七七事变的呢?
(生)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师)关于“七七事变”的经过,我们通过下面的视频加以了解。(提示:请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注意七七事变在整个抗战史中的作用)
(幻灯片7) 卢沟桥事变(视频)
链接回(幻灯片6),请学生回答七七事变的结果。
(师)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是偶然的,还是蓄谋已久的?
(生)蓄谋已久。
(师)没错,因此我们可以说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精心策划、为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而蓄意制造的事件,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师)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同学们请看课本108页《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对照图例结合课文,我请一位同学来分析一下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后日军侵占了我国那些地区呢?
(幻灯片8)《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
(生):事变前是图中淡紫色部分的东北三省,事变爆发后,随着日军绿色箭头方向的入侵,在1937-1938年黄色部分也被日军占领了,主要城市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相继陷落了。
(师)七七事变后,随着日本侵华的规模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急剧上升,中国军民的反抗也不断的扩大。
(幻灯片9)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故事。
(生)阅读课文,回答:佟麟阁、赵登禹
(幻灯片10)佟麟阁、赵登禹图片(战地播报员朗读课本108页佟麟阁、赵登禹生平)
(师)在这场守土抗战中,主军力就是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七七事变后,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出了这样的命令:(学生阅读课本108页“读一读”内容)现在假设我们大家就是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的军人,面对强敌嚣张的侵略气焰,我们全营官兵同仇敌忾,我们在吃饭前、睡觉前都要高呼: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全班齐读)很好,战士们的抗日士气都十分高涨啊。现在请我们的副军长佟麟阁为我们讲几句话,(请一位学生扮演)请你用洪亮的声音来激励一下我们的战士们。
(多媒体显示)“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师)在二十九军战士英勇抗战的过程中,副军长佟麟阁和师长赵登禹先后壮烈殉国了。另外,课后“日积月累”提到的八百壮士也是中国军民英勇抵抗的生动事例。
(师)爱国将士英勇抗战的故事,表明了中华民族是不甘屈服的民族,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欣赏卢沟晓月的那份宁静,他们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种爱国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称颂和学习的。
(过渡)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朝野上下,海内外同胞发出同舟共济,同仇敌忾的激情,中国儿女在危机中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幻灯片11) 共赴国难
(师)国共两党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表明了各自抗战的立场。
(幻灯片12)中共抗日通电(学生读)
(幻灯片13)国民党庐山讲话(学生读)
(师)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并积极实施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在1937年8月,根据两党协议,国民党政府同意红军改编。
(幻灯片14)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幻灯片15)八路军改编情况(战地播报员朗读课本109页八路军资料)
(幻灯片16)新四军改编情况(战地播报员朗读课本109页新四军资料)
(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10月,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项英任正副
军长。改编后的红军积极加入到国民政府的抗战序列中去。) (师)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幻灯片17)《国共合作宣言》图片
(师)至此,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御外辱。国共两党正式实现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幻灯片18) 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回答)
(幻灯片19)各抒己见: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实现全民族抗战?
(生)自由结组,讨论并回答
(过渡)七七事变后不久,日军攻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党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前线,协助友军作战,并在平型关取得大捷。
(幻灯片20)平型关大捷图片
(生)观察图片,说出平型关的险峻地形
(师)平型关在山西和河北的结合部,这里道窄沟深,地势险峻。
(幻灯片21)视频—平型关大捷
(提示:看的过程中注意找出平型关大捷的时间,中国军队及意义)
(幻灯片22)时间、中国军队、作用
(生)时间:1937.9
中国军队:八路军115师
意义: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课本110页最后)
课堂小结:
(幻灯片23)结束语:
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自此, 中华民族浴血奋战, 为洗雪民族耻辱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丰富的课外活动:
(幻灯片24)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 (幻灯片25) 板书设计:(引导学生整理)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宛平城
3、经过:中国军队奋勇抗战
4、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二、共赴国难
1、 背景:七七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中华民族危机
2、 过程:抗日通电—庐山讲话—红军改编—《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3、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年9月
2、中国军队:八路军115师
3、意义: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范文四:中国抗战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在蒋廷黻看来,虽然“所有现代国家在战时都是实行配给制的”,但中国当日,还不是“现代国家”,所以虽有实行配给制之心,却无实行配给制之力。 …[详细]
组织触角未能深入基层,国民政府连“所得税”都没有办法征收
蒋廷黻是民国著名的史学家,在抗战期间,还先后担任过驻苏联大使、行政院政务长等要职,得以直窥国民政府之政务的具体运作。这种特殊的跨界经历,使其对于“抗战”,有着不少别于常人的深刻理解。
譬如,蒋氏曾亲历国民政府在“所得税”征收工作上的彻底失败——1936年夏,为准备抗战,行政院决定借鉴西方国家的累进税率模式,在中国推行“所得税征收”。但问题是,国民政府当时,并没有完备的人口与财产统计。在农村,“很少有人在地契上用真名的,多半是用假名,刻一个图章,以代签名。……有些县份地籍册子上的名字比全县实有的人数还多。”在城市,“一个人将款存在银行里,也可以不用真名,刻一个化名图章做印信。也可以用化名创立公司行号担任股东。”
换言之,“如果利用很多名字就能隐瞒一个人的真正收入,则所谓累进税率者不过是徒具虚名而已。”针对该问题,实业部长吴鼎昌建议出台“财产姓名法案”,即:国民可以用化名置产,同时须向政府登记其真名与化名,以保证政府在征收“所得税”时有所依据。
蒋廷黻高度赞扬“财产姓名法案”,视之为“中国财政革新中的一大进步”,故而“到处游说,搞公共关系”,欲促其实现。迁延数年之后,“财产姓名法草案”终于走完立法程序,在具体实施上,却全然没有了下文。蒋氏感叹,“一项新措施在立法时,人们都很认真。一旦立法完成,人们就把它淡忘了”——对一个组织触角始终无法深入基层的“弱势独裁”政权而言,“立法”是容易的,“执法”则往往力有未逮。
无法有效地征收“所得税”,使得国民政府的财政体系一直长期畸形地依赖关税维持。而随着日军的推进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沦陷,关税锐减,这一畸形财政体系实际上形同崩溃。诚如蒋廷黻所言:“一个国家没有健全的所得税制度,在战时等于自动解除武装。我认为中国当时就是如此的。”
60年代,蒋廷黻在美国撰写回忆录时,曾就战时财政,如此说道:“战争拖下去,……盐税减少了百分之七十五,工业税减少了百分之八十,土地税减少了百分之五十强。中国领土只剩下一半,而且是较落后的一半。虽然我自从一九三八年五月就侧身于中央机构,一直于到胜利为止,但直到现在我执笔撰写本稿时为止,我还不知道我们当时是如何渡过上述财经难关的。”
民国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
最大的困难,是政府无法将仅有的贫乏资源,集中使用到战争上
略言之,在蒋廷黻看来,“战时重庆最大的困难,是政府无法将中国仅有的贫乏资源集中使用到战争上”,虽然“所有现代国家在战时都是实行配给制的”,但中国当日,还不是“现代国家”,所以虽有实行配给制之心,却无实行配给制之力。蒋氏说:
“当时试验过各种不同的配给方法,有的以地区为准,有的以物品为准,但没有一个获得良好效果的。配给在中国是个理想,没有任何实质的基础。一旦所生产的大部分食物和衣服被生产者自己消费掉,不再上市,政府就没有办法了。比较进步国家的经济像水管子中的水一样,中国的经济却像雨水似的,一落地就被吸收了。如果水在管子里流,控制者可以开闭自如,但是水洒到地上却无法控制。西方国家直至他们生产和分配合理化后才实行配给制,这绝非偶然。中国经济情况是害了配给过敏症,因为中国还没有实施配给制度所必需的行政组织。于是配给制度的试行利少弊多,引起许多官僚政治的害处。”
“水管”和“雨水”的比喻相当精辟。一者,落后的农业国迭经战乱,生产能力本就有限。二者,国民政府无力在组织结构上实现“现代化”——譬如,无法制定可靠的预算、无法清查可靠的壮丁数量——也就无力将“水”(资源)纳入“水管”,只能任其如雨水般,洒在地上消失不见。
国民政府不能对国家实施现代化管理,有两大原因。其一,内战、外患绵延不绝,政府没有“现代化”的机会——30年初,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曾努力想要对中央政府的收入与开支实施“数目字管理”,最终与军事领袖**恶言相向,分道扬镳,即是明证。
其二,严重缺乏现代政治人才和技术人才,政府没有“现代化”的能力——**曾在日记中一再哀叹“难得谋士诤友,为我筹策补过”,蒋本人既是军事统帅,又是外交问题的最终仲裁
者,还曾刻苦钻研过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著作,欲在经济问题上也负起“指导责任”,这种哀叹与包揽,多被解读为蒋的个人权力性格上的缺陷,但蒋廷黻在中央政府任职多年,同样也认为:“尽管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准应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准同样的也需要提高。侧身政府的人中存心克尽厥职的,固然远较一般人想像的为多,但政府官员中具有现代眼光的却远较大家想像的为少。”今人回顾抗战史,在检讨当日之通货膨胀、滥抓壮丁等弊政时,亦须明了上述时代背景,其检讨,方可谓“客观”。
二战期间,日本国内也实行了实物配给制,图为1941年日本某地配给所
注释:
本文所引材料,均出自《蒋廷黻回忆录》,岳麓书社,2003。P178-199;P217-237。该回忆录,系蒋氏退休后,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以英文口述而成。时为1965年。口述仅半而蒋氏骤逝。
范文五:习**提出的四个全面是什么?重要意义?
习**提出的四个全面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方式:
内容摘要:“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关键字: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方面内容: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 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 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 署。
全面从严治党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6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尚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在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 话中已经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
四个方面的意义:
“四个全面”,是**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既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又是实践创新的巨大飞跃。协调推进“四个全 面”,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开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不断开拓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升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近平同志为**的党中央直面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深刻把握治国理政的若干重大关系,科学 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思考谋划治国理政一盘棋,先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任务和战略部署。“四个全面”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拎起了治国理政的总纲,集中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 新思路、新方略。
确立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总方略。由大向强,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如何实现这“关键一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课题。由大向强可谓 “树大招风”,越是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越是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越大。同时,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用几十年解决西方 在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解决自身特有的突出矛盾问题。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西化分化陷阱”等,这些都给党治国 理政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能更好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实现中国梦的统一,坚持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民族复兴和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确保发展风险有序可 控,以全面从严治党来强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开启接续打造“中国优势”的新篇章。无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继续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还是以“中国奇迹”的升级版实现从赶上时 代到引领时代,核心都在于完善“中国模式”,打造和增创“中国优势”。“四个全面”是将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的大手笔,特别是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意味着中 国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 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 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 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 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化理解“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具有“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和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改 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全面 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 作用,因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前三个全面的坚强保证。
“四个全面”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作为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内在统一的整体,一是统一于“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 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都离不开“四个全面”的协调共进。抓好“四个全面”,就 能形成“四个伟大”联动的时代洪流。二是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四个全面”涵括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统揽了治国理政 的全局。三是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既是进一步形成中国特色、打造中国优势的大棋局,又是中国进一步拥抱世界、引领时代的大 棋局;统筹好“四个全面”,“中华号”巨轮必将在世界大潮中行稳致远,驶向胜利彼岸。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工作部署的创新,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应树立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加强各方面的配套和衔接,注重 整体效果,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抓重点把整体带动起来。树立“摸石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各地各 级和各系统各单位推进“四个全面”的工作要在中央和上级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与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一致起来;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阶段性工作的基 础上来谋划,力争在摸清暗礁、认准规律、取得共识后再推开全局的工作。树立激发活力与保持定力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勇于进取,既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 气,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又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切实把积极与稳妥、有力与有序、 蹄疾与步稳统一起来。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需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面对世所罕见的改革攻坚任务以及大量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困难和风险,领导 干部要像**同志要求的那样,“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时刻以党和人民为念,以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为 念。面对利益固化藩篱、体制机制顽瘴痼疾和既得利益盘根错节相互交织的积弊,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坚持党性原则、勇挑千钧重担, 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剑,歪风邪气面前敢斗争,矛盾问题面前敢攻关。强化问题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四个全面”面临的一系 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近年来,党中央通过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军委全面深化改革领 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等组织,加强对“四个全面”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集中统一领导。前不久,中央政 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汇报工作。这是保证党中央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集中统一 领导的制度性安排,是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党的各级组织统筹“四个全面”在本地本级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参考资料: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135076755
http://news.xinhuanet.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四个全面是什么_四个全面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