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cbd是什么意思_cbd构成要素是什么
cbd是什么意思_cbd构成要素是什么
cbd是什么意思?cbd构成要素是什么?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cbd什么意思
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务活动进行的地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 一般而言,CBD位于城市中心,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作为城市的核心,应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
cbd构成要素
中心性
CBD具有区域中最高的中心性(Centrality),CBD所提供的所有货物和各种服务具有最高的水准,CBD是各类精华最集中的所在,在CBD所从事的交易和交流都是最高档次的;
可达性
CBD具有最高的可达性(Accessibility)和拥挤程度。即CBD具有城市和区域中最发达的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联系,CBD给予办事者以单位时间内最高的办事通达机会,与此同时,CBD的拥挤程度(人流、车流、建筑)在城市和区域中又是最高的;
交流性
CBD具有最高的人际和信息交流量,它的24小时人口拥有量最高,但24小时人口变化的对比值也最高,即白天为闹城,夜晚为“鬼城”;
高地价
CBD具有最高的土地价格,其中,商业用地价格通常超出金融、保险等经济性服务和大公司总部、政府各部等管理性服务的用地价格;
交通管制
CBD具有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通常,在零售业集中的小区,为了满足高密度人流的流动,相应设置有最多的交通管制(步行区、单行路、人车分流等);
服务集中
CBD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ServiceIntensity)。CBD所提供的服务,涵盖经济的、行政的、管理的、娱乐和文化的服务多个方面。
cbd发展方向
国际化
建设具有国际概念的CBD。作为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商务环境以及经济影响力方面,中央商务区要体现国际水平,推动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往,成为区域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 。
高度复合
高度复合功能的CBD。区内不但能完成各种商务活动,而且能进行娱乐、购物、健身,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人性化的社区,由单纯的商业中心向综合文化和经济全能中心过渡。CBD内的商务区、混合功能区、居住区在各个区域内综合布置,一方面可以保持用地平衡,缩小昼夜人口差别;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交通生成量,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数字化
数字化的CBD。加强信息网络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服务,规划并实施数字CBD建设,重视宽带网和信息中心的布局,推进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卫星电视网的三网合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办公要求。
人性化
以人为本的CBD。区内注重人性空间的塑造,突出以人为本的主题,充足的绿化带公共空间,使人与自然更加贴近。能够考虑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注意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建有绿化带和步行道,组成绿化系统,使人与自然更加贴切。
生态化
生态绿色的CBD。国际上的CBD的主要特征是高楼林立,绿化很少。国内CBD在规划时应立足生态优先,四季栽种,永葆绿色盎然,水体和阳光随处可见,实现现代商务与自然生态的良好融合。
范文二:大男子主义是什么意思
大男子主义是什么意思
通常而言,所谓大男子主义,是一种理论和一种行为,认为男子应该优于女子并控制女子。和“厌恶妻子者”不同,“大男子主义者”认为男人应该承担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妻子应该满足于她低于男人的地位。但大男子主义也是个有弊有利,褒贬各半的词汇,新时代的大男子主义,在除去旧时弊端的同时,保持了男人固有的刚毅和责任,这也是大男子主义者值得称道之处。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基本介绍
通常而言,所谓大男子主义,是一种理论和一种行为,认为男子应该优于女子并控制女子。
和“厌恶妻子者”不同,“大男子主义者”认为男人应该承担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妻子应该满足于她低于男人的地位。
但大男子主义也是个有弊有利,褒贬各半的词汇,新时代的大男子主义,在除去旧时弊端的同时,保持了男人固有的刚毅和责任,这也是大男子主义者值得称道之处。
基本危害
所有大男子主义的危害都是多方面的,轻的可造成家庭不和睦,
子女有抵触情绪。如果这种现象恶性膨胀,走向极端,常常是导致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一些情况下甚至导致犯罪。
详细介绍
大男子主义的来历
封建社会妇女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切生杀大权都掌握在男人手中,"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丈夫可以胡作非为,妻子却不能有半点恼怒。时至今日,这种现象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在个别男性当中,依能看到这种烙印的痕迹。
大男子主义的含义
究竟什么是大男人主义?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辞海》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从民间语文的角度来看大男人主义者应该是不擅长与女性沟通的一个群体,不过具体情况也是因人而异。
通常而言,所谓大男子主义,是一种理论和一种行为,和“厌恶妻子者”不同,“大男子主义者”认为男人应该承担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妻子应该满足于他男人的地位。
旧式大男子主义的表现
旧式大男子主义的表现为,不管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他都歧视妻子的能力和地位,认为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男人手中,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大小事儿都不让妻子知道和干预。不管事情的孰是孰非,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在任何时候,他都不能在妻子面前低下高昂的头。在对待妻子方面,基本上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沟通,一切随他所愿,稍
不如意则横加痛斥,动则拳脚相见,从来不顾对方的感受。在夫妻生活方面也是如此。
这种主义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是,
一切大小事都由他说了算,妻子没有决定权、发言权,甚至是知情权;
他永远是对的,妻子永远是错的;
他不做家务、不照看孩子、不愿意陪妻子逛街;
他在外面生气,受气,所受到的委屈全到妻子身上找补回来,妻子是他的出气筒;
他是主,妻子是仆,妻子应该包揽一切家务,他习惯坐享其成;
在外面,他对妻子大呼小叫,来维护他的男人“尊严”,妻子只能忍气吞声;
他霸道地要求妻子对他好,自己却不付出;
他自己有外遇,却不允许自己妻子与任何男人有正当来往。收到了女人的压迫
新时代
新时代的男人,似乎也识时务地淘汰了过去大男子主义的糟粕,保持了“负责任”等核心优点,并发扬沉稳、果断、可靠、冷静的特点。
大男子主义的利弊
大男人主义的优点主要在于,这样的男人通常都有很强的自尊与自信,具有典型男人的魄力和创造力,计划性强,做事果断,敢做敢为。他们在社会、单位、家庭中往往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周围的
人带来安全感。他们在孩子面前更能树立高大、严厉的父亲形象,对孩子的后天教育起到积极影响,能够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
大男子主义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轻的可造成家庭不和睦,子女有抵触情绪。如果这种现象恶性膨胀,走向极端,常常是导致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一些情况下甚至导致犯罪。
真正的大男子主义
真正的大男子主义,是一个男人在社会、单位、家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妻子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为妻子和孩子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他的言行让人信服、让人敬佩,他对妻子的缺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求其改正。
真正的大男子主义的表现
男人在社会、单位、家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这个男人偶尔表示出他的霸道,但他能挑起生活的重担,为周围的人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他一言九鼎,让人信服和敬佩,能得到妻子的赏识;他有一颗男人宽容慷慨的心,不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妻子斤斤计较,把保护妻子和孩子作为己任,因此,能得到妻子的尊重。
这种主义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是,子和孩子是他的义务,妻子、孩子受冷受饿,受委屈是他的不对,他会感到难过;
他不让家人为他担心,在外受了委屈会一个人抗过去;
他不主动挑起对家庭的战争,以理服人,他知道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即使再生气,也不会动手打妻子和孩子;
在外面妻子和他要互相给面子,在家妻子也会尊重他的面子。
所有的错误在家说,尽管他口头不服,但是心里会接受家人的建议;
对家庭的爱虽然不挂在嘴上,但是他会把家人放在心里;
在生活上他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不会强迫妻子和孩子;
他宽宏大量,对家人放心,相信妻子和孩子;
对待朋友慷慨大方,珍惜每一份友情,甚至不惜为朋友两肋插刀。
对两种主义的评价
对两种大男子主义的评价
对于一个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是与非,最有发言权的是女人!同样是“大男子主义”,两种境界却相差甚远。女人所崇尚的“大男子主义”是一种温和的爱情管理方式,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与统治。
好的评价
有一个女人回忆她和“霸道”丈夫的浪漫故事时,满脸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甜蜜。很多年前,这个女人和丈夫都是穷学生。一次外出游玩回家途中,两人又累又饿,他便带着她到一家小吃店休息,两人各自点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可摸摸钱袋,却发现钱已经不多了。这些钱本来可以买两份便宜却能充饥的馒头,但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了她喜欢吃的牛肉米粉,他知道南方人喜欢吃米粉,不爱面食。她建议他多买几个馒头充饥,但他语气非常坚定地说,“我决定了!”这个已为人母的女人回忆起那一刻,甜蜜地说,“那一刻,我被镇住了!我喜欢他当时的霸道。”接下来,她要跟他一起分享。他说,“我不吃,我是买给你吃的,我喜欢看你吃的样子。”他把牛肉米粉端到她面前,拆开筷子,
夹起几丝,轻吹一口送到她面前,“来,我喂你……小心烫!”那一刻仿佛世界上只有他们两个人。她彻底被他收服,这样霸气的男人,骨子里透露出的是一种安全感。原来,女人并不排斥男人所有的霸道。
坏的评价
那种炫耀自己在家里如何如何的男人,其实是十分可悲的小男子主义。他们把妻子的爱,当作寻找心理平衡的工具。这简直是对爱的亵渎!这样的男人哪有一点“大”?这是一种用爱乞讨心理优势的乞丐!
相关介绍
男人之所以是男人,是因为男人天生就有让他所爱的人幸福的义务。这种义务是需要爱才能实现的。没有爱就不可能奉献,就无法实现男人天生的义务,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男人天生就会做男人的。男人还需要不断地修练自我,练出宽阔的胸怀、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一个好男人。
爱需要胸怀,需要容忍。能给所爱的人以撒娇任性的自由空间,甚至是一些无关原则的缺点错误。爱的越深,这种容忍就越是能发自内心,成为内在的品质,一种爱的自然流露。
没有这种容忍,就没有爱,就不配做一个优秀的男人!
孟子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这样。无论与谁交往,都要秉着一个原则,“人格是男人的商标,义气是男人的内涵,正义是男人的追求,尊严是男人的骨骼。”
[大男子主义是什么意思]
范文三: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意思_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意思?_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现在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60年代激进政治运动失败的反应,是一种以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进入现代社会为背景,
以反思、批判近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取向与基础、思维方式等为基本特征,以新的话语和形
式解释世界为特点的文化思潮。结构主义加入后现代主义后,后现代主义发展为一种遍及哲
学、美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在全球颇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复杂纷呈,但也
有其共同的思维特征,即反思现代性、多元思维和否定性思维,其理论倾向可概括为以下几
个方面:
1、强调反思与批判现代性
反思和批判现代性(modernity)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精髓。其批判现代主义的基础论、
工具理性、科学主义、中心主义等。李奥塔在其《后现代的知识状况》中说:“我所谓的现代,
指的是用元话语来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而“我将后现代定义为针对元叙事的怀疑态度”。
后现代主义不再假定有一个绝对支点可以用来使真理和秩序合法化,它把矛头直接指向现代
性,对其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它们依赖元叙事来证明自身的合法性,而事实上,那些支配
社会制约关系机制的合法性本身也需要合法化来证明。后现代主义对一切合法性、真理性的
东西进行批判和质疑,主张摧毁人们对元话语的信任感。同时,后现代主义反思现代科学技
术这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物质富裕的同时,为人类的实践、人类的生存空间以及人本
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针对现代主义对理性的过分张扬、过分迷恋权威,过分依赖自然科学
的确定性进行批判。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正是在对现代主义批判和质疑的基础上形成的,是
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挑战和扬弃。
2、反对中心主义,提升非理性主义
主体性问题一直在西方哲学认识论中占据中心地位。工业文明以来,过分张扬人的主体性,
造成了世界的各种危机。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进行批判,他们认为把人与自然彼此分开是
人类实践一切错误的根源,要超越现代,必须消解主客之分,消解主体性。他们提出人不是
独立于世界万物的实体,人是世界的成分。因此,他们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重建人与
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后现代主义反对“自我中心论”,批判现代世界观是个人主义,主张摒弃
个人主义,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解构主义的研究工作动摇了西方哲学理性中心主
义的合法性,摧毁了现代主义对基础和理论框架的信念,从根本上消除了终极价值的可能性,
粉碎了人们对统一性、整体性、中心性和绝对真理的信仰。
后现代主义在批判理性主义的同时,提升非理性主义,强调非理性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理
性殒落”,“非理性应该提升”。非理性主义强调一种直觉,一种自由,一种个体的选择,它从
根本上摒弃理性、排除权威,认为人的存在是开放的,主张建构非理性的主体。如阿兰?图
雷纳主张主体是一个曾在性、情感、政治和心灵上有积极表现的主体。而理性主义框住了思
想本身,将自然和科学的方法搬到哲学中来,视为惟一正确的方法。斯宾诺莎说:“我将考察
人类的行为和欲望,如同我考察面积和体积一样”。非理性主义批判理性所推崇的实证主义,
认为理性逻辑的框架只适用于僵死的无生命物质,强调人应该由存在的冷静观察者、分析者
变为存在的参与者、关心者。
3、倡导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论
后现代主义拒斥现代理论所预设的社会一致性观念,强调世界自身的多样性、多元性,对
世界的认识应该是多视角、多角度的。
一个视角就是一种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特定立足点,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一种分析特定
现象的有利位置。每个人的观点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可能完全如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不可避免
地受观察者本人的立场、观点和兴趣等的影响。同时,没有哪个人的视角能够充分说明任何
一个社会现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正如韦伯所说的:一切关于现实的知识都来源于某个特定
观察点,一切事实都是由人们建构起来的解释,一切单一视角都是有限的,不完全的。后现
代主义强调文本的多义性和解释的无限性,克服从单一理念出发看世界的作法,宣称“所有
的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提倡“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号召“怎样都行(anything goes)”,
允许采用任何方法,容纳一切思想,摆脱僵化的形式理性,将人类从传统方法论的奴役中解
放出来,从而建立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方法群落。
4、推崇对话,强调不确定性和差异性
后现代主义采纳、吸收了分析哲学、当代释义学以及法国后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以语言
范式取代了意识范式,从认识主体和意识内容的研究转向语言学的讨论,讨论主体群之间的
活动及关系,赋予不同的话语以平等的权力。后现代主义强调一种语境体验,认为人更多的
是作为交往,作为一种文化和生物交融形式的语言主体,主张一种开放的、公平的对话。他
们认为对话是解释者与解释者人际关系发生的过程,目的是推翻居于中心地位的认识主体,
倡导不同认识者之间的平等交往关系。对话中的对立面不是次要的,他们的个性和境况对于
任何一个肯定的结论来说都是不可少的。向真理开放需要的是一种无知的态度——博学的无
知,它要求对话者在向真理开放的过程中时时省察自己,保持一个开放的心胸。后现代主义
认为,好的对话者应该是一个不断推动我们去反思我们在真正说着和想着的是什么东西的人,
一个不断提醒我们转过来探究反思种种情况和条件的人。
总之,后现代主义反对总体性、同一性和确定性,高扬事物变化以及事物本身的多元性、
多样性、差异性、特殊性等,主张用知识形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去超越和反对统一现代理论。
与此相联系的,后现代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无秩序的,非连续的,没有什么规律可遵循,又
无始终,整个世界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和不确定状态。
另外,后现代主义还主张取消价值的判断,赋予不同的话语以平等的权利。后现代主义主
张文化多元化,尊重非己文化,赋予不同文化以平等的地位,相信每一民族都有选择和拥有
自己文化的权利。他们认为社会中实际存在多种合理性的价值系统,一切价值都全然平等,
“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后现代者来说,“如果现实只是一种语言性的约定俗成,那么意
义和知识都只能是相对的。”
范文四:要素主义
一、要素主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要素主义(Essentialism )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W.C. 巴格莱、I.L. 坎德尔、R. 芬尼和T. 布里格斯等。1938年2月,巴格莱等人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成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标志着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形成。巴格莱在会上提交论文《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作为该团体的理论依据。
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8—1945年。1938年“促进美国教育要素主义委员会”的成立,是这一流派出现的标志。当时,在要素主义教育流派与实用主义“进步派”的争辩中,要素派处于劣势。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年代末,特别是在1956年创立“基础教育委员会”后,其势力大大超过实用主义“进步派”。
要素主义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一是20世纪30年代,面对当时萧条的社会剧变,巴格莱等人认为学校和教育应该承担起促进社会进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这就必须要有适合美国社会需要的强有力的教育理论,在他们看来,要素主义就是这样的教育理论。为使教育理论获得新生,建立一种强有力的教育理论,并与当时在整个世界正在出现的极权主义作斗争,巴格莱和其他要素主义者一起提出了几条基本的教育原则。首先,他们认为,正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权获得受过良好教育、富有同情心并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教师的看护和指导。其次,他们认为强有力的民主主义需要一种民主主义的文化共同体,尽管这种共同体不是静止不变的,教师也应该教给所有孩子。再次,他们呼吁,学校应提供一种完整、精确、一贯并对学生而言编制良好的特殊的学习计划。最后,尽管要素主义者认识到在低年级通过活动进行正式学习的必要性,但他们还是主张应“通过教师必须对之负责的系统的学科计划和实施活动”传授经过检验的课程要素。
二是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盛行,是适应美苏争霸的需要。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震动了美国朝野。不少人把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比作科技领域中的“珍珠港事件”,显示美国在军备竞赛中处于劣势。美国海军将领、要素主义教育流派代表人物之一里科弗在《教育与自由》一书中说:“苏联人造卫星发射装置的有力冲击不仅深入到星际空间,它也穿破了包着我们对美国现在和将来技术优势的自满信念的厚甲”。“它极大地损害了我们对美国教育制度的信赖”。他还指出,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事实说明,苏联的教育制度恰好能培养技术优势所需要的人。他认为美国教育的缺陷,“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对优秀智力的漠不关心,对心智问题的漠不关心”。为了使美国在科技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要素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造实用主义“进步教育”,学习欧洲传
统的教育经验,使儿童受到严格的训练,培养大批通晓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等等学科的科学家。这些主张在美国曾引起轩然大波,是美国五十年代中期以后课程改革的理论根据。于是,要素主义教育流派在各方面扩大了影响,成为当时美国教育的统治学派。
20世纪80年代,自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创优委员会发表《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以来,美国基础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在此影响下,教育改革运动中的课程改革成为了一场回归“基础”的改革运动。即强调各学科要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切实提高所有学生的学术成就。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中》试图通过“强有力的课程的要素”及其对“我们文化的灵魂和精神” 的保存,将要素主义拉出行为主义的轨道,并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引起人们对美国教育的广泛关注和争论。这份报告提出了以新五项基础为核心的课程,强调高水平的教学。报告里提出了六点措施:一
是加强新基础课的教学,要求修习四年英语、三年数学、三年自然科学、三年社会科学、半年计算机科学,预备上大学的学生还要学两年外语;二是提高教育标准和毕业要求,对学业成绩和学生操行采取更严格的可测量的标准;三是更新教科书,提高教科书的质量; 四是延长学日或学年,提高学习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新的基础训练科目; 五是提高师资质量,改善教师待遇,吸引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校任教,增加教师薪金;六是鼓励各级政府组织的领导、教育家、教师、学生家长等都来支持这次改革,并提供经济资助。上述六点改革措施提出后,各州纷纷响应。同时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根据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很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还开设培养创造力的专门课程,如思维技法课、创造技法课、创造活动课等。
要素主义者对进步主义教育持批评态度,认为进步主义教育由于强调学习者的兴趣、自由、目前需要、个人经验、心理组织和学生主动性,忽视努力、纪律、长远目标、种族经验、逻辑联系和教师主动性,完全放弃了以学业成绩的严格标准作为升级的依据,轻视学习的系统性和顺序性,因而降低了教育质量。要素主义教育的目标则要纠正上述弊端,从而使美国教育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
要素主义者虽在哲学观点上各不相同,但在教育问题上则一致强调“种族经验”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经过历史检验的多数人的经验比个人经验有意义,在人类遗产中有“文化上的各式各样最好的东西”,有“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即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其中包括各种基本知识、各种技艺及传统的态度、理想等,这些要素是人人必须学习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将这些文化的共同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认为拉丁语、代数、几何等一些对学生心灵训练具有特殊价值的科目应作为中等学校共同的必修科目。重视智力的陶冶,主张提高智力标准,充分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对要素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应强制学习。
要素主义教育的主张在40年代因进步主义教育的声势浩大而处于劣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美国政府大为震惊,并把科技落后归结为教育质量问题,要素主义重视系统知识传授的教育主张受到了人们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小学实行课程改革,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国语),并按“学术标准”,推行“能力分组”。这些方面主要就是以这一时期要素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J.B. 科南特和 H.G. 里科弗等人的教育理论为依据的。但到60年代末,由于要素主义教育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加重学生负担,脱离实际,引起学生的普遍不满,因而在美国也逐渐失去统治地位。
二、要素主义的课程主张
(一)课程目标:传授社会文化遗产和进行理智、道德训练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受教育目的的制约。要素主义的教育目的制约了其课程目标。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主理想的实现,而这一目标终究要通过个体心智和道德的训练来实现。因为在要素主义者看来,社会进步与否,不能以物质、经济、技术的发展来衡量,不能以是否解决眼前的问题来衡量,而应以人的智慧和道德是否得到继承和发展来衡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要素主义者的课程目标有两个方面:宏观方面,就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要素;微观方面,就是实施个人理智和道德的训练。
(二)课程内容:选择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
1.课程内容标准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设置上,要素主义者主张以“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为基本的原则。要素主义者认为知识就是思想和观察到的事实相符合。知识的获得过程即真理的发现与接受过程。因为真理是永恒的,所以知识也是永恒的。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永恒不变的要素是“知识的基本核心”。教育的任务就是使这种“文化要素”在每一个新生代中再现出来。这就需要精
心的选择,把共同的文化要素抽取出来组织成教材向学生传授。这些共同的文化要素组成教材的核心,它包括人类全部历史中积累起来的关于世界及人本身的科学知识,人类自己创造的艺术与思想成果和已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从“树顶动物”到“文化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原则,等等。
2.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1)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巴格莱在《要素主义者的纲领》中,对当时美国的课程改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当时课程改革的理论从来没有意识到国家或民族对于学校教学的内容有着一种利害关系,因而否定了在全国人民的文化中,特别是在民主社会中所需要的共同要素。要素主义者把因教育质量滑坡所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几乎全部归罪于进步主义课程与教学。认为进步主义者以所谓的兴趣、自由、需要、亲自体验、学生主动性等为借口,放宽了教育标准,降低了教育的基本要求,忽视了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在巴格莱看来,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主理想的实现。因而,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2)课程内容要有长期目标。
要素主义认为,“种族经验”之所以比“个人经验”重要,就在于前者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对于个人一生的生活也是受益不浅的。要素主义认为进步主义的一个失误就在于它破坏了教育上已经建立起来的一些模式,而过分强调儿童眼前兴趣和利益的重要性,过分注重“看来似乎是当前值得解决的重大问题”,因而失去了长远的目标,这是不足取的。
(3)课程内容要包含价值标准。
要素主义者把课程内容的共同要素分为四个方面:学习习惯和基本技能、知识、理想或情感化的准则、态度。巴格莱特别强调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求课程中包含资产阶级所需要的“某种有关集体的价值标准,也就是社会上传统阶级的社会文
化价值标准、本国政治、思想界领导人的价值标准,以及西方文明的伟大著作家的价值标准”。同时,又要对个人的理智训练和道德培养具有价值。
(三)课程组织:强调学科中心和教材的逻辑组织
进步主义主张“从做中学”的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间的界线,打破了学科自身的逻辑组织,这是要素主义所反对的。
要素主义认为,学校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若给学生提供未分化的经验,学生势必自己要对它们加以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组织,这样,每一门学科及其发挥的智力训练的价值都能得到发挥,不致造成活动课程那样相互混淆以致削弱的现象。
要素主义认为,小学阶段的要素是:阅读、说话、写作、拼音、算术,以及历史入门、地理、自然科学与生物科学、外语;次一等的要素是美术、音乐和体育。中学阶段要把小学的各门要素加以扩大,使之更专门、更艰深,例如,算术变成了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自然科学变成物理学、化学和地质学。次一等的要素是美术、音乐和体育,还有职业科目和业余爱好的科目。允许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各种学生社团、体育运动、乐队或合唱队。要素主义强调,一些要求严格的科目,如拉丁语、代数、几何,对心智的训练有特殊的价值,在课程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应作为中等学校的共同必修科目。此外,在这些科目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学一些非要素的东西。
关于具体学科内部的组织策略,从传递共同文化要素的立场出发,要素主义者强调应严格按照学科固有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教材。要素主义者认为,很多知识就其性质来说是抽象的,而且不可能被虚幻地分解为所设想的实际情境,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靠学生的活动和经心理经验是难以实现的。教育的宗旨是传授真理,至于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否有兴趣,那是
次要的。因而,学科的组织应主要地遵循学科逻辑而不是心理逻辑。1935年,巴格莱发表《教材过时了吗?》的文章,旧话重提,坚持教材的逻辑组织,使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争执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期才宣告结束。
要素主义还要求,各门学科的讲授要有一定的次序,要组织成一个体系,还要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要有挑战的作用。
(四)课程实施:接受教学
1.教师是教育宇宙的中心,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指导。
要素主义者认为教师是理智的模范,是有文化遗产常识的模范,是传统社会价值标准的模范。教师必须具备第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科目的逻辑体系,教师应该反映社会过去和现在最好的东西。因而要素主义者反对进步主义的“儿童中心”,认为教育的主动权操在教师手中,只有教师才能把人类的历史遗产、民族文化的共同要素以及成年人的世界介绍和引导给儿童,儿童单靠自己是不能理解他必须学习的一切的。儿童的智慧、能力的发展也要靠教师来引发、教导才行。教师是有“权威”的人物,在使儿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以及情感、道德、人格的成长诸方面,教师都直接负责对儿童的教育、指导与管束。要“把教师放在教育世界的中心”。巴格莱指出,未成年人依赖成年人的教导、传授和训练,这是“人性”所固有的需要;教师作为成熟了的成年人来教导儿童比儿童自己指导自己“有资格得多”。
2.教学即心智的训练。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素主义者注重心智的训练,他们认为进步主义倡导的问题教学法或设计教学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无普遍的适用性。它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一些具体问题,而忽视了知识的掌握。巴格莱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进行心智训练。知识的掌握本身既是文化遗产的掌握,同进也心智训练的途径和全体内容。“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严格的智慧训练和教学两者是不能分离的。
3.教学过程是儿童“接受”、“默认”教师所灌输的社会遗产的过程。
要素主义者认为,真理不是通过儿童的主动经验而“创造”的,真理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真理是“发现”的。作为学生,就是要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真理。因而,在教学方法上,他们比较推崇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五)课程评价:高标准、严要求
要素主义对进步主义的不满,就在于它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缺乏严格的学业标准,要素主义指出这种做法危害性是极大的。“许多学校系统完全放弃了作为学生升级之条件的严格的学习成绩标准,让全体学生‘按时间表准时通过’……过去在中年级里有一些‘留级生’,现在都代之以一些缺乏基本训练并且知识上有缺陷的‘跳级生’。这样,一方面它不能造就社会”
需要的合作人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造成美国在高科技领域里缺乏与其它国家抗衡的力量。另一方面,缺乏严格的学业标准不仅“对于学习者和民主集体都是严格的不公道”,而且威胁着学校,也威胁着自由本身。贝斯特指出:“按着可能达到的最好的效果”来衡量教育效果,这是衡量教育成就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他主张对学习要坚持严格标准,如学生达不到标准,就要判不及格,就要留级。
巴格莱在提出了以“共同的文化要素”为课程标准的同时,大力提倡全国统一课程。第一,只有全国统一课程才会使人们学到共同的文化要素,而这些文化要素,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所必需的。第二,这种需要是基于对美国人民的认识提出来的。美国人简直不会“停留在原地不动”,他们是世界上最愿意流动的民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各地区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行其是,不仅不利于儿童系统连贯地学习,而且也极端不公平。
要素主义是与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尖锐对立的一种思想。它认为
(1)教育的目标就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基本要素和帮助个体进行为实现其身心发展的智力训练。
(2)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儿童掌握基本的文化要素。它要求学校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材,对课程作周密的安排。课程内容应包括关于发展人的能力和养成有理性的习惯的各种要素。
(3)教育的任务就是有效地给下一代传递必要的、基本的教材和技能以及有价值的东西。
(4)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其一,它没有明显的哲学基础,其观点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
其二,要素主义教育流派出现之初就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运动,
其三,在教育内容上主张通过数学、语文、自然科学等基础学科的学术性教育来传授系统的知识,特别强调系统地学习掌握书本知识,加强基础学科的教学,强调教学应按教学计划进行,强调学术性教育,强调智慧训练等观点,是符合学校教育规律的,也是与永恒主义教育相区别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其四, 它要求学校加强知识的传递,同时伴随智力的训练;这也是符合学校教育规律的。
三、要素主义的原则
要素主义者是为反击进步主义教育而结成联盟的,要素主义教育理论是从批判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开始的,要素主义的教育主张也是在两大教育流派的论争中逐步形成的。结合着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批判,要素主义者阐述了自己的一些主张,形成了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主张给学生传授人类文化传统的“要素”或“基本原理”。以传递文化要素为核心,要素主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
第一,学习,就其性质本身而言,要求刻苦并往往要求强迫自己专心致志。要素主义非常重视“纪律”,强调“努力”这个概念,提倡刻苦用功的学习,并主张儿童献身于远大目的。他们认为对学习的一门学科或解决一个问题的兴趣,往往能引起为精通学习内容所必需的努力。一旦做出了最初的努力,那么,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就会推动学生继续学习并增强他们持之以恒的意志。
第二,教育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教师应居教育过程的核心。要素主义者认为,由于单靠儿童个人难以掌握复杂、艰深的学科内容并吸收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形成的历史经验,因此,必须由学有专长、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儿童只有在成人的控制和指导下,才能充分实现人类具有潜在能力;学生本身的发展潜能,只有通过技巧高明的教师,在由教师组织安排的学习活动中予以发展。组织儿童学习活动的是教师,维护严格的价值标准、讲授复杂而严密的学科知识的也是教师;使学生遵守纪律并为学生提供优良教育环境的仍然是教师;教师是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中介。
第三,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吸收规定的教材,学生应精通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要素主义者强调“种族经验”的价值,主张学校应以向学生传递人类文化之“共同要素”为首要任务,并认为代表应包含了这些“共同要素”的系统、有序的科目和教材,可以帮助儿童认识现实世界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潜在能力,从而为生活做准备。因此,教育过程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掌握规定的教材,教师必须按照教材的逻辑组织向学生传授知识。
第四,学校不应放弃传统的心智训练的方法。要素主义者承认,进步主义教育在教学中采用的“问题解决法”确实有某些优点,但是,不能把它作为整个学习过程都可使用的方法。
很多知识就其性质而言是抽象的,并且不能被满意地分解为所设想的若干个“实际问题”;这些抽象的知识对于训练学生的心智有重要的价值。巴格莱指出,基本的科目如数学、拉丁语、自然科学等,在课程中之所以占有重要地位,乃是由于人们掌握了它,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心智训练是有价值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传授关于“整个人生”的知识并提供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所必须的心智训练。因此,任何学校的教学计划都必须包含有实质内容的教材,课程必须预先审慎地计划和安排,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当保留,以达到训练学生心智的目的。
四、要素主义历久不衰的原因分析
首先,它反映了教育具有“自我保存之功能”这一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自我保存功能”这一特征扎根于教育固有的传递文化和价值传统的职能。教育作为传递社会文化的工具,自身不能不落后于它所传递的文化本身并倾向于“重复”。它倾向于要求逐步改变。尽管教育应当面向未来,但就其内容和手段来看,它只能利用“过去”,立足于“现实”。这就是要素主义理论在不断变化的美国社会中得以“经久流行”的原因。
其二,教育在传递社会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传递着传统的价值准则和统治集团需要的价值准则,这是教育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要素主义强调并突出了教育的这一职责,并主张由教师来具体履行这一职责,因而受到了美国统治集团的青睐并被奉为正统。
其三,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之所以能在美国长期盛行,除了它比较适合美国社会的实际和美国统治集团的需要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突出了学校教育特点,并在某些方面符
合教育的规律。它在合理继承历史悠久的教育传统的同时,吸收了进步主义教育的一些合理主张,体现了教育理论上的继承性和综合性。
五、评价
1.要素主义使学科课程思想从经验化转向了理论化,确立了学科课程的理论形态。要素主义课程是在继承“形式训练”的课程思想,批判进步主义的经验课程思想,并结合美国社会现实和教育现实需要的基本上产生的,它的发展是对学术性课程思想的一种理论升华。它从传递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需要出发论证了学科课程的必要性,从理智训练的需要出发论证了教材逻辑组织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学科课程建立的理论基础,使学科课程从经验走向理论。
2.加强了学科课程在美国学校中的地位,加强了文化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教学。进步主义曾对学科课程脱离生活和儿童经验的弊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但却矫枉过正,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要素主义重新强调学科课程,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进步主义这一弊端的纠正。但它同时又犯了矫枉过正的毛病。
3.突出了学校教育传递社会文化遗产的特点。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是促进儿童的发展,但教育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活动,传递社会文化遗产既是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人类社会文化遗产的学习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忽视这一点就是对教育规律的漠视。
4.对于哪些内容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要素”,以及如何选择和确认这些要素,没有提出具体的标准和可操作的办法。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遗产中,选择出那些共同的、不变的“要素”,要素主义者虽然提出了选择的原则,但却缺乏具体的标准和可操作的办法,因而操作起来仍困难重重。
今天,要素主义作为一种教育运动,同时也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当代要素主义者与最初创建要素主义的教育家的主张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教育的基本功能和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990年4月,布什总统签发的《美国 2000年:教育战略》的教育改革文件和1993 年4月克林顿政府宣布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编订了全国性的教育标准,特别是课程标准等也体现了这一特征。作为在美国中小学占支配地位的教育理论,要素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将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同时,虽然要素主义者认为美国的民主主义理想和目标永恒不变,而且实现这个目标和理想的教育的要素具有稳定性,但这些要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也会相应有所变化和丰富。
范文五:大男子主义什么意思(9121字)_总结_
大男子主义什么意思(9121字)_总结_
大男子主义什么意思
总结精选(1):
大男子主义,是和我国几千年"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影响分不开的。男耕女织的普遍生活方式,造就了第一批大男子主义者:男人是家庭和社会的主体,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上帝赋给男人的力量是社会前进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妻子无奈下务必遵从丈夫,就是所谓的三从四德。但大男子主义也是个有弊有利,褒贬各半的词汇,新时代的大男子主义,在除去旧时弊端的同时,持续了男人固有的刚毅和职责,这也是大男子主义者值得称道之处。
文化来历
封建社会妇女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切生杀大权都掌握在男人手中,"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丈夫能够胡作非为,妻子却不能有半点恼怒。时至今日,这种现象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在个别
男性当中,依能看到这种烙印的痕迹。
文化含义
究竟什么是大男人主义,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辞海》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从民间语文的角度来看大男人主义者就应是不擅长与女性沟通的一个群体,但是具体状况也是因人而异。
通常而言,所谓大男子主义,是一种理论和一种行为,和厌恶妻子者不同,大男子主义者认为男人就应承担生活中的重要主角,妻子就应满足于他男人的地位。
文化表现
旧式大男子主义的表现为,不管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他都歧视妻子的潜力和地位,认为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男人手中,任
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大小事儿都不让妻子明白和干预。不管事情的孰是孰非,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在任何时候,他都不能在妻子面前低下高昂的头。在对待妻子方面,基本上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沟通,一切随他所愿,稍不如意则横加痛斥,动则拳脚相见,从来不顾对方的感受。在夫妻生活方面也是如此。
这种主义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是:
一切大小事都由他说了算,妻子没有决定权、发言权,甚至是知情权;
他永远是对的,妻子永远是错的;
他不做家务、不照看孩子、不愿意陪妻子逛街;
他在外面生气,受气,所受到的委屈全到妻子身上找补回来,妻子是他的出气筒;
他是主,妻子是仆,妻子就应包揽一切家务,他习惯坐享其成;
在外面,他对妻子大呼小叫,来维护他的男人尊严,妻子只能忍气吞声;
他霸道地要求妻子对他好,自己却不付出;
他自己有外遇,却不允许自己妻子与任何男人有正当来往。
男人变化
新时代的男人,似乎也识时务地淘汰了过去大男子主义的糟粕,持续了负职责等核心优点,并发扬沉稳、果断、可靠、冷
静的特点。
文化利弊
大男人主义的优点主要在于,这样的男人通常都有很强的自尊与自信,具有典型男人的魄力和创造力,计划性强,做事果断,敢做敢为。他们在社会、单位、家庭中往往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周围的人带来安全感。他们在孩子面前更能树立高大、严厉的父亲形象,对孩子的后天教育起到用心影响,能够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
大男子主义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轻的可造成家庭不和睦,子女有抵触情绪。如果这种现象恶性膨胀,走向极端,常常是导致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一些状况下甚至导致犯罪。
真正含义
真正的大男子主义,是一个男人在社会、单位、家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妻子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为妻子和孩子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他的言行让人信服、让人敬佩,他对妻子的缺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求其改正。
表现
男人在社会、单位、家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这个男人偶尔表示出他的霸道,但他能挑起生活的重担,为周围的人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他一言九鼎,让人信服和敬佩,能得到妻子的赏识;他有一颗男人宽容慷慨的心,不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妻子斤斤计较,把保护妻子和孩子作为己任,因此,能得到妻子的尊重。
这种主义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是:
他认为照顾妻子和孩子是他的义务,妻子、孩子受冷受饿,受委屈是他的不对,他会感到难过;
他不让家人为他担心,在外受了委屈会一个人抗过去;
他不主动挑起对家庭的战争,以理服人,他明白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即使再生气,也不会动手打妻子和孩子;
在外面妻子和他要互相给面子,在家他能够不要面子;
所有的错误在家说,尽管他口头不服,但是心里会理解家人的推荐;
对家庭的爱虽然不挂在嘴上,但是他会把家人放在心里;
在生活上他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不会强迫妻子和孩子;
他宽宏超多,对家人放心,相信妻子和孩子;
对待朋友慷慨大方,珍惜每一份友情,甚至不惜为朋友两肋插刀。
两种评价
对两种大男子主义的评价
对于一个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是与非,最有发言权的是女人~同样是大男子主义,两种境界却相差甚远。女人所崇尚的大男子主义是一种温和的感情管理方式,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与统治。
好的评价
有一个女人回忆她和霸道丈夫的浪漫故事时,满脸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甜蜜。很多年前,这个女人和丈夫都是穷学生。一次外出游玩回家途中,两人又累又饿,他便带着她到一家小吃店休息,两人各自点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可摸摸钱袋,却发现钱已经不多了。这些钱本来能够买两份便宜却能充饥的馒头,但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了她喜欢吃的牛肉米粉,他明白南方人喜欢吃米粉,不爱面食。她推荐他多买几个馒头充饥,但他语气十分坚定地说:我决定了~这个已为人母的女人回忆起那一刻,甜蜜地说:那一刻,我被镇住了~我喜欢他当时的霸道。接下来,她要跟他一齐分享。他说:我不吃,我是买给你吃的,我喜欢看你吃的样貌。他把牛肉米粉端到她面前,拆开筷子,夹起几丝,轻吹一口送到她面前:来,我喂你留意烫~那一刻仿佛世界上只有他们两个人。她彻底被他收服,这样霸气的男人,骨子里透露出的是一种安全感。原先,女人并不排斥男人所有的霸道。
坏的评价
那种炫耀自己在家里如何如何的男人,其实是十分可悲的小男子主义。他们把妻子的爱,当作寻找心理平衡的工具。这简
直是对爱的亵渎~这样的男人哪有一点大,这是一种用爱乞讨心理优势的乞丐~
最佳做法
男人之所以是男人,是因为男人天生就有让他所爱的人幸福的义务。这种义务是需要爱才能实现的。没有爱就不可能奉献,就无法实现男人天生的义务,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男人天生就会做男人的。男人还需要不断地修练自我,练出宽阔的胸怀、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一个好男人。
爱需要胸怀,需要容忍。能给所爱的人以撒娇任性的自由空间,甚至是一些无关原则的缺点错误。爱的越深,这种容忍就越是能发自内心,成为内在的品质,一种爱的自然流露。
没有这种容忍,就没有爱,就不配做一个优秀的男人~
孟子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就应这样。无论与谁交往,都要秉着一个原则:人格是男人的商标,义气是男人的内涵,正义是男人的追求,尊严是男人的骨骼。
总结精选(2):
大男子主义是什么意思
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多数男人都有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很多女性在找对象、交朋结友,甚至于合租、合作等都明文要求男性不能有大男子主义思想。那么,大男子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大男子主义,是和我国几千年: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影响分不开的。男耕女织的普遍生活方式,造就了第一批大男子主义者:男人是家庭和社会的主体,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上帝赋给男人的力量是社会前进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妻子无奈下务必
遵从丈夫,就是所谓的三从四德。但大男子主义也是个有弊有利,褒贬各半的词汇,新时代的大男子主义,在除去旧时弊端的同时,持续了男人固有的刚毅和职责,这也是大男子主义者值得称道之处。
究竟什么是大男人主义,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辞海》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从民间语文的角度来看大男人主义者就应是不擅长与女性沟通的一个群体,但是具体状况也是因人而异。
通常而言,所谓大男子主义,是一种理论和一种行为,和厌恶妻子者不同,大男子主义者认为男人就应承担生活中的重要主角,妻子就应满足于他男人的地位。封建社会妇女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切生杀大权都掌握在男人手中,: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丈夫能够胡作非为,妻子却不能有半点恼怒。时至今日,这种现象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在个别男性当中,依能看到这种烙印的痕迹。
大男子主义的表现是什么
大男子主义的表现是什么,旧式大男子主义的表现为,不管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他都歧视妻子的潜力和地位,认为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男人手中,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大小事儿都不让妻子明白和干预。不管事情的孰是孰非,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在任何时候,他都不能在妻子面前低下高昂的头。在对待妻子方面,基本上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沟通,一切随他所愿,稍不如意则横加痛斥,动则拳脚相见,从来不顾对方的感受。在夫妻生活方面也是如此。
这种主义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是:
一切大小事都由他说了算,妻子没有决定权、发言权,甚至是知情权;
他永远是对的,妻子永远是错的;
他不做家务、不照看孩子、不愿意陪妻子逛街;
他在外面生气,受气,所受到的委屈全到妻子身上找补回来,妻子是他的出气筒;
他是主,妻子是仆,妻子就应包揽一切家务,他习惯坐享其成;
在外面,他对妻子大呼小叫,来维护他的男人尊严,妻子只能忍气吞声;
他霸道地要求妻子对他好,自己却不付出;
他自己有外遇,却不允许自己妻子与任何男人有正当来往。
真正的大男子主义,是一个男人在社会、单位、家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妻子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为妻子和孩子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他的言行让人信服、让人敬佩,他对妻子的缺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求其改正。
表现
男人在社会、单位、家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这个男人偶尔表示出他的霸道,但他能挑起生活的重担,为周围的人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他一言九鼎,让人信服和敬佩,能得到妻子的赏识;他有一颗男人宽容慷慨的心,不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妻子斤斤计较,把保护妻子和孩子作为己任,因此,能得到妻子的尊重。
这种主义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是:
他认为照顾妻子和孩子是他的义务,妻子、孩子受冷受饿,受委屈是他的不对,他会感到难过;
他不让家人为他担心,在外受了委屈会一个人抗过去;
他不主动挑起对家庭的战争,以理服人,他明白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即使再生气,也不会动手打妻子和孩子;
在外面妻子和他要互相给面子,在家他能够不要面子;
所有的错误在家说,尽管他口头不服,但是心里会理解家人的推荐;
对家庭的爱虽然不挂在嘴上,但是他会把家人放在心里;
在生活上他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不会强迫妻子和孩子;
他宽宏超多,对家人放心,相信妻子和孩子;
对待朋友慷慨大方,珍惜每一份友情,甚至不惜为朋友两肋插刀。
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喜欢聪明乖巧的女人,小鸟依人般的温顺。大概不太喜欢过于强势有主见的吧,因为那样会有很多的意见不和的时候。说白了这种个性的男人控制欲比较强,而不喜欢受控制。喜欢喜欢温柔体贴,柔弱可爱的,听话,脾气小,话少,而且最重要的是对我诚实不说谎,不管她做错了什么都不许骗我。哪怕是善意的谎言。这类型的男生,通常伴随的是超级爱面子,喜欢有个性但又不是时常有个性的女生。
男人最害怕妻子限制自己的行动自由。一个活泛的男人,绝对有自己的朋友小圈子,也有自己事业的小天地,甚至有的时
候,他们还会突然会对某个女人产生很天真的寄情。如果女人经常干涉自己丈夫去与朋友聚会,或者拒绝在家中招待丈夫的朋友,那么,男人就会很没面子,他就会记恨妻子。女人始终就应记住一个道理,一个活泛的男人,在他青壮年的时候,他的活动中心,是虚拟的朋友圈子,这和女人一旦结婚就把家庭看成为是自己的最重要的天地的道理是一样的。这就是说,一个男人要开始将自己的活动重心彻底偏向家庭,那,得等到他老年以后。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男人就是那种:不回家的人:,男人普遍有很强烈的职责感,所以,即使他们的活动重心在朋友这个虚拟的小圈子中,他们依然会对自己家庭负责和付出。
男人如果有自己的明确奋斗的事业,妻子就应适当决定这种事业有多大的好处和成功概率,如果是件好事情,妻子就从语言上和经济上去多支持自己的丈夫,或者多说点理解和支持他的话语。这样,男人就会觉得自己的妻子是自己奋斗事业的拐杖。其实,也许妻子对丈夫的事业什么也不懂,但是,丈夫需要的,往往不是妻子的实际帮忙,而是精神上的理解。
男人的:里比多:往往是主动激情的,所以,即使是成了家的男人,他有的时候也会在其他女人面前表现自己,这样的表
现,不是他的道德有问题,而是他的:里比多:在起作用。所以,妻子如果明白自己的男人在外面交上了什么女朋友,你最好把这个女人请到自己家庭中来做客,这样,男人就什么都不敢想了,也就不敢越雷池半步了,因为,男人在性欲感情上,就和雄性野兽啃食物一样,是单独行为的,不愿意有第二人参与,一旦有第二人参与,他的内在性冲动就没有了。
大男子主义是什么意思,专家谈观点
每一种观念、事物抛出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大男子主义能够看成是占有欲和控制欲,也能够理解成敢担当、有勇气。事实上,任何一种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很好地抓住关键,与之融洽相处。
总结精选(3):
大男子主义的含义
究竟什么是大男人主义,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辞海》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从民间语文的角度来看大男人主义者首先是不擅长与女性沟通的一个群体,中国男人在沟通方面潜力相对较弱,而大男人主义者因其主观不努力而变得更弱。其次,这些男人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平时无论做什么根本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通常而言,所谓大男子主义,是一种理论和一种行为,认为男子就应优于女子并控制女子。和厌恶妻子者不同,大男子主义者认为男人就应承担生活中的重要主角,妻子就应满足于她低于男人的地位。
大男子主义的表现
有大男子主义思想的男人,不管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他都歧视妻子的潜力和地位,认为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男人手中,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大小事儿都不让妻子明白和干预。不管事情的孰是孰非,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在任何时候,他都不能在
妻子面前低下高昂的头。在对待妻子方面,基本上没有感情(感情博客,感情说吧)和心灵的沟通,一切随他所愿,稍不如意则横加痛斥,动则拳脚相见,从来不顾对方的感受。在夫妻生活方面也是如此,想什么时候过性生活就什么时候,不管对方的身体状况如何,也不管对方有无兴趣,疾风暴雨过后,倒头便睡,对妻子来说,大有被强奸的感觉。
这种主义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是:
一切大小事都由他说了算,妻子没有决定权、发言权,甚至是知情权;
他永远是对的,妻子永远是错的;
他不做家务、不照看孩子、不愿意陪老婆逛街;
他在外面生气,受气,所受到的委屈全到妻子身上找补回
来,妻子是他的出气筒;
他是主,妻子是仆,妻子就应包揽一切家务,他习惯坐享其成;
在外面,他对妻子大呼小叫,来维护他的男人尊严,妻子只能忍气吞声;
他霸道地要求妻子对他好,自己却不付出;
他自己有外遇,却不允许自己妻子与任何男人有正当来往,甚至妻子的吊带衫、迷你裙都只能在家穿给自己看。
大男子主义的产生原因
一般来说,男人在社会上因本事太差、潜力有限而难以立
足、缺乏自信心,难以指挥别人、难以用自身的魅力赢得别人的尊重,只好回到家里对妻子颐指气使,寻找心理平衡。妻子之所以能忍受这种所谓的大男子主义,都是因为爱~否则早就离之而去~他们把妻子的爱,当作寻找心理平衡的工具,以获得满足感、优越感,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占有欲,于是产生了大男子主义。
大男子主义的危害
大男子主义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轻的可造成家庭不和睦,子女有抵触情绪。如果这种现象恶性膨胀,走向极端,常常是导致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一些状况下甚至导致犯罪。
真正的大男子主义
真正的大男子主义,是一个男人在社会、单位、家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妻子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为妻子和孩子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他的言行让人信服、让人敬佩,他对妻子的缺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求其改正。
真正的大男子主义的表现
男人在社会、单位、家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这个男人时常表示出他的霸道,但他能挑起生活的重担,为周围的人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他一言九鼎,让人信服和敬佩,能得到妻子的赏识;他有一颗男人宽容慷慨的心,不会为了鸡毛蒜的小事妻子斤斤计较,把保护妻子和孩子作为己任,因此,能得到妻子的尊重。
这种主义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是:
他认为照顾妻子和孩子是他的义务,妻子、孩子受冷受饿,受委屈是他的不对,他会感到难过;
他不让妻子为他担心,在外受了委屈一个人抗着;
他不主动挑起对妻子的战争,以理服人,他明白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即使再生气,也不会动手打妻子;
在外面妻子要给他面子,在家能够不要面子;
所有的错误在家说,尽管他口头不服,但是心里会理解妻子的推荐;
对家庭的爱虽然不挂在嘴上,但是他会把妻子和孩子放在心里;
对妻子的生活他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不会强迫妻子;
他宽宏超多,对妻子放心,相信妻子。
对两种大男子主义的评价
对于一个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是与非,最有发言权的是女人~同样是大男子主义,两种境界却相差甚远。女人所崇尚的大男子主义是一种温和的感情管理方式,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与统治。有一个女人回忆她和霸道丈夫的浪漫故事时,满脸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甜蜜。很多年前,这个女人和丈夫都是穷学生。一次外出游玩回家途中,两人又累又饿,他便带着她到一家小吃店休息,两人各自点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可摸摸钱袋,却发现钱已经不多了。
这些钱本来能够买两份便宜却能充饥的馒头,但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了她喜欢吃的牛肉米粉,他明白南方人喜欢吃米粉,不爱面食。她推荐他多买几个馒头充饥,但他语气十分坚定地说:我决定了~这个已为人母的女人回忆起那一刻,甜蜜地说:那一刻,我被镇住了~我喜欢他当时的霸道。接下来,她要跟她一齐分享。他说:我不吃,我是买给你吃的,我喜欢看你吃的样貌。他把牛肉米粉端到她面前,拆开筷子,夹起几丝,轻吹一口送到她面前:来,我喂你留意烫~那一刻仿佛世界上只有他们两个人。她彻底被她收服,这样霸气的男人,骨子里透露出的是一种安全
感。原先,女人并不排斥男人所有的霸道。
那种炫耀自己在家里如何如何的男人,其实是十分可悲的小男子主义。他们把妻子的爱,当作寻找心理平衡的工具。这简直是对爱的亵渎~这样的男人哪有一点大,这是一种用爱乞讨心理优势的乞丐~可恶~可耻~可鄙~可悲~
男人就应怎样做
男人之所以是男人,是因为男人天生就有让他所爱的人幸福的义务。这种义务是需要爱才能实现的。没有爱就不可能奉献,就无法实现男人天生的义务,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男人天生就会做男人的。男人还需要不断地修练自我,练出宽阔的胸怀、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一个好男人。
爱需要胸怀,需要容忍。能给所爱的人以撒娇任性的自由空间,甚至是一些无关原则的缺点错误。爱的越深,这种容忍就越是能发自内心,成为内在的品质,一种爱的自然流露。没有这
种容忍,就没有爱,就不配做一个优秀的男人~
总结精选(4):
究竟什么是大男人主义,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辞海》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从民间语文的角度来看大男人主义者就应是不擅长与女性沟通的一个群体,但是具体状况也是因人而异。
通常而言,所谓大男子主义,是一种理论和一种行为,和厌恶妻子者不同,大男子主义者认为男人就应承担生活中的重要主角,妻子就应满足于他男人的地位。
封建社会妇女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切生杀大权都掌握在男人手中,"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丈夫能够胡作非为,妻子却不能有半点恼怒。时至今日,这种现象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在个别男性当中,依能看到这种烙印的痕迹。
旧式大男子主义的表现为,不管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他都歧视妻子的潜力和地位,认为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男人手中,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大小事儿都不让妻子明白和干预。不管事情的孰是孰非,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在任何时候,他都不能在妻子面前低下高昂的头。在对待妻子方面,基本上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沟通,一切随他所愿,稍不如意则横加痛斥,动则拳脚相见,从来不顾对方的感受。在夫妻生活方面也是如此。
新时代的男人,似乎也识时务地淘汰了过去大男子主义的糟粕,持续了负职责等核心优点,并发扬沉稳、果断、可靠、冷静的特点。
大男人主义的优点主要在于,这样的男人通常都有很强的自尊与自信,具有典型男人的魄力和创造力,计划性强,做事果断,敢做敢为。他们在社会、单位、家庭中往往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周围的人带来安全感。他们在孩子面前更能树立高大、严厉的父亲形象,对孩子的后天教育起到用心影响,能够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
大男子主义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轻的可造成家庭不和睦,子女有抵触情绪。如果这种现象恶性膨胀,走向极端,常常是导致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一些状况下甚至导致犯罪。
真正的大男子主义,是一个男人在社会、单位、家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妻子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为妻子和孩子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他的言行让人信服、让人敬佩,他对妻子的缺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求其改正。
对于一个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是与非,最有发言权的是女人~同样是大男子主义,两种境界却相差甚远。女人所崇尚的大男子主义是一种温和的感情管理方式,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与统治。
男人之所以是男人,是因为男人天生就有让他所爱的人幸福的义务。这种义务是需要爱才能实现的。没有爱就不可能奉献,就无法实现男人天生的义务,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男人天生就会做
男人的。男人还需要不断地修练自我,练出宽阔的胸怀、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一个好男人。
爱需要胸怀,需要容忍。能给所爱的人以撒娇任性的自由空间,甚至是一些无关原则的缺点错误。爱的越深,这种容忍就越是能发自内心,成为内在的品质,一种爱的自然流露。
没有这种容忍,就没有爱,就不配做一个优秀的男人~
孟子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就应这样。无论与谁交往,都要秉着一个原则:人格是男人的商标,义气是男人的内涵,正义是男人的追求,尊严是男人的骨骼。
毁三观是什么意思
闺蜜是什么意思
底线是什么意思
99朵玫瑰代表什么
什么样的男人是好男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cbd是什么意思_cbd构成